汶川地震的感人事例

2024-06-10

汶川地震的感人事例(精选9篇)

汶川地震的感人事例 第1篇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已经泣不成声。

汶川地震的感人事例 第2篇

一个结婚多年仍不敢一个人睡觉的“胆小”女人,为何有亲手锯掉右腿的勇气逃生?是想见到儿子成才的母爱,支持着她!

龚天秀说):我们家在农业银行宿舍楼三楼。当时我午休刚起来,还穿着睡衣,正准备换衣服上班去。突然房子摇晃了一下,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房子又剧烈晃动。老公大喊“地震”,然后抓起一件睡衣一边包我的头,一边把我推向卫生间方向。我们准备向卫生间跑。但是还没有进去,楼就塌了。楼塌的时候,他一直用胳膊护着我。我们掉到了楼下。当时什么都看不到,全是灰尘。我们掉在一个夹缝里面。我右腿被一块楼板砸住了,神志还很清醒。老公一直死死地把我护在胳膊下。我说,你松一点。他说,我可能不行了,估计要死了。我说,我们现在安全了,你怎么说这样的话。我一摸他的背,全是血。他的头肯定被砸了。

他要我坚强点。我们还有一个娃,去年刚大学毕业。他要我把娃看严一些。要娃走正道。一足不慎,就全毁了。我说,我晓得。我们俩对娃一直管得很严。我会要求更严格一些。

我一直大声地喊他。开始他还答应,大概半小时后他就没有声音了。我就一直紧紧地抱住他。

第二天我看到一点亮光,就开始喊。使劲地喊。我的同事刘华清也被压在我上面的废墟里。她伤得不重。她不要我喊,要我保存体力。

当时想死了算了。但是一想到老公给我说的话,我就要活下去。我一直抱着他身子。我右腿已经不流血了,估计里面形成了血栓。后来我就摸了一块砖头,使劲砸右小腿,小腿被砸烂了,开始流血,然后我就把这只腿顶在老公的背上,血从他的背上流下来,我用嘴接着喝。当时被困在里面,我只能这样才能喝到血。

喝了一些血,有力气了,我接着喊。第二天我能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一有动静我就喊。喊一会喊不出来了,我就砸腿,然后喝一些血,接着喊。但是外面听不到。外面一点点声音我就能听到。我听到外面有人说,这里又垮了,那边又死了几个人。就是没有人知道下面还埋了人。后来麻木过去了,腿开始痛。要不是为了娃,我宁愿不出来,死在里面,也不愿砸自己的腿,太痛苦了。我是一秒钟、一秒钟地熬。

第二天估计快天黑了。我喊了一天,突然听到我们行长江山的声音。我当时一下子来劲了,拼命地大喊。我说,江山,我在这儿,我是龚天秀,快给我搞点水来。 第三天消防队来了。后来我知道,是陕西消防总队渭南中队的人,来了十几个人。他们在上面也不敢动。水泥板抬不走。先把一些小的墙渣搬走后,露出了盆子大一个洞。一个武警战士把头伸过来,我看到他了,还能碰到他的手。

是啊,后来他们找来锯子,把上面压的木头锯掉。但是我被压住了腿,出不来。我告诉这个战士,我把腿砸烂了,还剩下一些皮肉连着的。我让他去找把锯子,我把腿锯掉。

我是为了娃,我只要能出去,只要有一双眼睛能看到娃,我还有思维能管着娃就行了。把娃儿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俩一辈子的希望。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第3篇

1 砌体结构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

一般都认为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最差, 这种看法值得商榷。就其材料性能而言, 确实有它的劣势, 但是多层房屋并非砌体结构就不能抗震。在此次地震灾区完全垮塌的房屋中, 砌体结构占了绝大多数, 但是未倒塌且在地震作用下表现优秀的砌体结构房屋也不在少数。

为什么同样是砌体结构房屋, 差别会有这么大呢?考察中发现, 凡是严格按照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施工保证质量的砌体结构房屋, 就能经受住本次罕遇地震的考验。在那些倒塌的砌体结构房屋的废墟中, 发现砼空心砌块、粘土砖强度明显偏低;砌筑砂浆大都是石灰砂浆, 强度几乎为零;混凝土构件均为预制构件 (砼预制空心板, 预制梁) ;缺少抗震设计构件, 如圈梁和构造柱。可想象, 此类砌体结构整体刚度极差, 在地震作用下必然造成粉碎性破坏。

从那些受到严重破坏但未倒塌的砌体结构房屋中发现:

(1) 平面不规则, 凹凸明显, 形成薄弱连接, 整体刚度极差。结构单元与单元之间用楼梯连接, 地震中这种局部薄弱连接彻底垮塌;平面凹凸处采用预制楼板, 且未做刚性加强层, 在地震作用时, 房屋扭转变形, 预制楼板从墙体中被整体拔出, 造成房屋严重破坏, 特别是楼梯间的破坏, 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2) 竖向刚度变化过大, 引发过大的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集中。

下面就以教学楼为例谈谈砌体结构的抗震问题。

2 震害原因分析

2.1 抗震设防烈度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中, 明确了对各地的抗震设防等级划分。5·12汶川特大地震, 震级为M8.0级, 震中地震烈度相当于10~11度, 已远远超过了抗震设计方面的现行国家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

2.2 教学楼结构特性

砌体结构是一种脆性结构, 其抗拉和抗剪能力均较低。本次特大地震中倒塌或严重损坏的教学楼一般都为砌体结构。其中教学楼多为两道纵墙, 多道横墙, 另加一外挑走廊。横墙间距为教室的长, 纵墙间距为教室的宽, 纵墙因采光需要, 开洞较多, 而且不均匀。在强烈地震作用下, 这种砌体结构更易于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 从而导致房屋的整体破坏和倒塌。

2.3 抗震构造措施

震区倒塌的教学楼大多还是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以前的建筑, 抗震设防标准低, 抗震构造措施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教学楼为砖砌体加预制混凝土楼板结构, 圈梁和构造柱设置数量严重不足。在强烈地震作用下, 墙体脆性受剪破坏, 本身未有多少破坏的预制楼板, 因与墙体 (圈梁) 缺少可靠连接, 预制楼板垮塌下来, 造成教学楼整体倒塌。

3 抗震措施

3.1 提高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4中第6.0.8条规定:“教育建筑中, 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 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这类房屋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 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按该条文的条文说明, 仅把单体建筑学童人数超600人的小学和人数超过200人的幼儿园、房屋层数不超过三层的砖混结构教学楼列为乙类建筑, 其余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仍为丙类。本次特大地震建筑破坏的严重后果, 教学楼作为特殊的人员集中场所, 应提高该类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3.2 抗震构造措施

3.2.1 砌体结构是一种脆性结构, 应设置

适当数量的圈梁和构造柱, 增加砌体结构的延性, 提高抗震性能。构造柱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抗震规范》中第7.3.1条设置构造柱。当外纵墙洞口宽度大于2m时, 洞口两侧应增设构造柱;女儿墙内应按间隔不大于2m设置构造柱。圈梁应每层设置, 并且闭合, 圈梁高度应不小于180mm。本次特大地震中, 窗下墙多出现十字交叉剪切裂缝, 外纵墙窗台部位应增设通长圈梁, 圈梁高度宜为120mm, 增强窗下墙体的抗剪强度。

3.2.2 楼、屋盖结构是各片抗侧力结构间

传递水平力的主要构件, 通常作刚性楼面假定进行结构简化计算。因此选择正确的楼、屋盖结构, 保证楼屋面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平面刚度, 是保证结构设计计算正确合理的重要措施。楼、屋盖结构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结构, 增强教学楼的平面刚度。除走廊现浇板外, 现浇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10mm, 不宜小于120mm。

3.2.3 每间教室大多为二或三开间, 两开

间交界设横梁, 横梁支承在纵向窗间墙上。窗间墙原本就很薄弱, 却要承受由横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以及由此荷载引起的地震作用。虽然在窗间墙部位设置了砖壁柱, 但砖壁柱与翼墙仍为脆性构件。

3.2.4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与墙体横

截面积及砂浆强度等级高低成正比, 提高墙体面积、砂浆强度等级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教学楼外纵墙的开洞率不宜大于50%, 不应大于60%。教学楼底部一、二层承受的地震作用力较大, 是薄弱层。因此外纵墙在一、二层部位选用370mm厚Mu10砖砌筑M10混合砂浆墙体, 能增强一、二层结构的抗剪承载力, 从而提高结构整体抗震能力。

3.2.5 走廊栏板是教学楼的关键安全构件。

本次地震中, 走廊栏板多处出现整体垮塌。走廊栏板应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栏板。当采用120厚砖墙栏板时, 应每开间设置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断面应不小于240×240, 栏板顶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 构造柱钢筋应锚固于压顶, 120厚砖墙应每间隔5皮砖, 设两根通长拉接筋, 钢筋锚固于构造柱。

3.2.6 教学楼楼梯间不应设置在端开间,

当建筑要求楼梯间必须设在端开间时, 楼梯间除在楼层设置圈梁外, 在半跑的楼梯平台处还应设钢筋混凝土圈梁, 在楼梯间四角和平台梁处均应设置构造柱。突出屋顶的楼梯间, 构造柱应伸到顶部, 与顶部圈梁连接。

3.2.7 教学楼结构中墙肢的局部尺寸限值

应满足《建筑设计抗震规范》中第7.1.6条的要求,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和承重窗间墙的宽度应比规范中要求更高。当不能满足规范限值要求时, 应通过洞口边增设构造柱或将小墙肢改为配筋砌体, 提高小墙肢的抗剪能力。

摘要:从结构设计专业角度分析了地震中的砌体结构, 并以教学楼为例提出了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关键词:地震,砌体结构,抗震措施

参考文献

[1]GB5001I-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1]GB5001I-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GB50223-200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2]GB50223-200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汶川地震三周年:涅槃重生的汶川 第4篇

三年前的5月12日,汶川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强震,三周年,汶川在坚强中重生,創造着“凤凰涅槃”的奇迹。新城镇拔地而起,新校园投入使用,新生命呱呱坠地。汶川,正用勃发的生机诠释着中国式的“崛起”。

2008年5月22日15时40分,深圳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准时将38名四川灾区伤员运抵南宁国际机场。

2008年5月22日15时40分,深圳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准时将38名四川灾区伤员运抵南宁国际机场。

2008年5月14日,空中拍摄的汶川县城一角。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四架直升机满载帐篷、矿泉水等灾区急需物资抵达四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县,并在返回时将第一批40名重伤员随机送抵成都的医院救治。

2008年5月20日,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垭头坪村,解放军某装甲师炮兵团在这里建立的“托起明天的太阳”灾区战地小学正式开课。图为士官胡风清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将一座大山崩塌,堵塞河道形成危险的堰塞湖。九天来水位上涨情况危急,如果溃堤将淹没北川全县和绵阳灾区,后果不堪设想。

11岁的女童黄永思,2008年5月21日下午在四川省广汉市高坪镇中心医院“地震棚重症病房”内抱着可爱的小熊凝视着外面的世界。

四川汶川县七一绵虒小学坐落在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的“西羌第一村”的绵虒镇。震后,该校与原玉龙中心校、原绵虒中心校(包括绵虒镇14所村小)合并,并在“特殊党费”以及广东珠海市的援建下重建。图为正在上课的学生们。

这家人含悲扶老携幼,沉痛怀念铭心刻骨的巨大悲剧人物——因为三年前的今天,老者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女孩的爸爸都还是活生生的人。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第5篇

废墟中,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这位老师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

2、女警家中10口亲人全部遇难仍奋战在抗灾一线

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遇难。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3、11岁少年背着3岁妹妹逃生

在北川,一个11岁的少年背着3岁半的妹妹,非常吃力地前行。这名少年叫吉万,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为了逃生,深山中步行了12个小时。

4、女护士奋力救援后流产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在成功转移了病人后,她却先兆流产,孩子无法保住。

5、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

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一名死难学生手里仅仅攥着一支笔,让人欲哭无泪。

6、警花当众解衣为灾区婴儿喂奶

16日,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当众解衣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小娟坦言,看着怀里的孩子,她担心起在婆婆家吃奶粉的儿子(6个月大)。从5月12日以来,蒋小娟一直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她说:“送走的时候小家伙17斤,现在肯定又长了。”

7、痛失14为亲人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在地震中失去15位亲人,却没有时间伤心,仍坚守在救援第一线。

8、母亲临终喂奶,女婴含乳生还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救援者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人们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也许是这位母亲感动了上苍,女婴含乳得以生还。

9、武警亲手刨出老父遗体,噙泪坚持指挥救援

武警成都支队二大队副队长张秋红率队解救都江堰一废墟中的幸存者,而他的父亲和嫂子就埋在这片废墟中,他亲手刨出老父和嫂子的遗体,来不及哭泣,噙泪坚持指挥救援。

10、11岁小女孩跳下六楼逃生脱险后返身救老师

康洁是汶川县映秀小学6年级学生,地震发生时,她正在6楼上课,意识到危险,她立即从6楼纵身跳下,“我努力让自己屁股着地,最后居然只有腿被划伤。”康洁对此也感到不可思议。脱险后,康洁冒险跨进随时可能倒塌的教学楼,四处搜寻同学和老师,看到一些老师被砸伤,康洁使出全身力气将老师往外拉。逐渐体力不支的她跑出废墟求援,“我不知道救了多少个老师。”

被救出的“救人英雄”

被埋废墟50个小时后,13岁的何翠青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生还。5月20日,记者在广元市中心医院看到了这位正在接受治疗的地震幸存者。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位坚强女孩原来是一位救人英雄:地震发生时,本来已经跑出寝室的何翠青,因想叫醒午睡的同学又返回寝室,使自己错过了最佳逃生时间而被埋废墟。

何翠青是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学生。5月12日地震发生后,学校一幢3层的宿舍楼发生坍塌,正在午休的400多名学生被埋废墟。

地震发生时,何翠青正在睡午觉,她们寝室共19名学生,当天几名学生刚好不在。“当地面晃动时,我已经起床走出了寝室来到走廊。当意识到地震发生时,我就开始跑,突然想到寝室里还有许多同学,我就返回寝室去喊她们。”何翠青说,“地震刚开始时,一些同学还以为是有人在捣蛋摇床,我进来后大喊‘地震了!地震了’,许多同学才赶紧起床往外跑。”

在何翠青喊人的同时,学生寝室就开始倒塌。她和另外4名女孩一起被压在废墟底下。她说,下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也无法动弹。刚开始4个人还能够互相说话,互相鼓励,都说要好好活下去,并且轮流呼救以保存体力。她说:“但后来能够说话呼救的学生越来越少,不知过了多久,只剩下自己还能说话。”

在灾难发生47个多小时后,14日14时左右,现场救援人员听到废墟中传来微弱的呼救声,他们加紧行动并于当日16时58分将何翠青救出。当天晚上,她被紧急送到广元市中心医院急救,由于被埋时间太长,何翠青右小腿已发生坏死被迫截肢。

记者问何翠青后悔不后悔返回寝室救人,这位救人小英雄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救出更多的同学。”

地震中15岁的英雄

一个在地震中受伤的15岁孩子能做什么?

“我把她藏在我的肚子下面。”“我使劲掐他,我们还一起唱《团结就是力量》。”甯加驰说。

甯加驰,都江堰聚源中学三·2班的学生,15岁。

12日汶川大地震中,甯加驰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里,埋在他身边的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

地震后,甯加驰被掩埋,双膝跪在地上,左手被死死地压着,头也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紧紧压住,无法呼吸。出于求生的本能,甯加驰不停地扭动脖子,左脸擦破一块皮以后,他终于将头侧了过来,鼻子可以自由呼吸空气了。

还来不及平静一下,一个惊恐的声音从甯加驰右边传来。“甯加驰,救救我。”说话的是甯加驰的同学曾婧。“那你到我肚皮底下来嘛。”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甯加驰伸出能活动的右手,帮助曾婧一点一点移动过来,躺在自己蜷起的膝盖和肚子之间的空隙里。

刚被掩埋时,甯加驰的头靠在一个男同学的屁股上,这个男同学就是祝祥。其身体的上半部分被压住,动弹不得,但是还能和甯加驰说话。

为了麻醉身体的疼痛和心里的恐惧,甯加驰和祝祥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来。聊着聊着,祝祥逐渐迷糊起来,声音越来越低,最后竟毫无声息了。甯加驰赶紧掐了祝祥一把,祝祥有点反应了。

90后英雄:令人感动的解放军小战士

19日上午9时28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设在绵阳安县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护中心进行了一台紧急手术。成都军区某装甲部队士兵严情勇年仅18岁,带病在山区背送病员三天三夜后晕倒。主刀的两位主任大吃一惊,就差一点点,这个年轻战士的生命就不保了。

昨天上午,长征医院护理部总长杨亚娟更是将这位小战士认作干儿子,希望自己只比他小三天的女儿能向这位小哥哥学习。

连续入山抢救灾民

安县的高川镇被发现道路毁坏,灾民无法出来后,指挥部立即调配昆明的一支陆军抢险部队赶赴现场,下死命令,要求尽力营救灾民。这个满脸稚气的年轻士兵说,他15日晨抵达高川镇抢险。高川镇整条山路都毁了,坍方的泥石流从高川镇所在的山脚下延伸到村民聚居的山顶处,单程需要7至8个小时。战士们采用接力的办法。严情勇负责的一段山路,背着食品爬上山需要两个半小时,背着伤员下山需要3小时,他一度连续往返20余趟,中间没有休息过。

16日,他突然觉得腹痛,由于救灾任务重,他也没当会事,继续和战友们一起扛着包行进救援,第二天当他背着50公斤粮食进山时,阵痛加剧,像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肠子,异常难受,可他没有吭声,只是把腰带紧了紧,死死扎住痛处。

第三天,他背着一名老奶奶蹒跚着向山外行进,突然身子一歪,但他仍拼命用手撑住地面,将老奶奶轻轻放下,捂着肚子晕了过去。

晚一刻可能就没救了

看到严情勇倒下,战友们立即围了过来,灾民拿出战士们背进山里的水,轻轻撒在他的头上,队长立即决定将其转到灾区医院。

救护车疾驶,他被送进安县上海二军大长征医院的急救帐篷,普外科主任陈学运教授、江道政教授紧急为他会诊,由于疝气引起大网膜穿孔,小肠已流进阴囊造成肿大,变成了嵌顿性腹股沟疝,必须立即手术,否则肠坏死,危及生命。

两位教授亲自主刀。一个小时后,小严的肠复位了,可是由于时间太久,大网膜已经坏死部分,只能切除,进行高位结扎。江教授说,手术很成功,对以后的生活不会有影响,这种病完全是因为过度劳累和负重造成的,肠子穿孔的疼痛非常人所能忍受,何况小严肠穿孔三天还在来回负重奔波,那是何等痛苦啊。

坚韧精神感动护士

护士长王静华是一个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小严被推下手术台后,她带着护士们为他清理全身,更换衣物,看着他十个磨烂的脚趾和背脊上严重的压痕,还有为了止痛用武装带紧紧勒住腰部造成的紫痕,本文由范文论文网搜集整理,大家都哭了。这才多大的孩子啊!医疗队最小的护士是1985年出生的,可这个战士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这么小的年纪为了救人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大家为他换上全套干净的衣服,可是他太累,没有被惊醒。

看到记者要采访,王护士长拉着记者去看小严的行军背包,进入灾区时刚发的新背包,这时已看不出它本来的模样了,除尘土外,所有地方都磨了一遍,背包的盖子已被顶破,他们为了给灾民多送点物资,每天都拼命往里塞。

护理总长:叫我军医妈妈

护理部总长杨亚娟,每隔10分钟都要用湿润的纱布轻轻沾湿小严干涩起泡的嘴唇,用母亲般的目光看着熟睡的小严。她说小严是幸运的,他坚强的意志和军人的使命救了他,肠穿孔这种突发疾病最忌讳的就是在发病时吃东西、喝水,小严的背囊里全是水和食品,可他愣是没有动,全部送进山里给灾民了,发病的这三天,小严几乎没有进食,这也为抢救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杨总长说,小严的事震撼了大家,一线的战士们是那么可爱,值得敬佩。小严一醒来,她就要认这个贵州籍的小战士为干儿子,让他叫自己一声“军医妈妈”,也希望自己比小严小三天的女儿能和这位小哥哥结对,向他学习。

作文素材

一、救援篇: 将爱心传播,为生命祈祷

1、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

不这些子弟兵24小时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废墟中,手刨肩顶,忍受饥饿与寒冷,克服种种困难,连续作战,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心中千万遍地呼喊着“救人”“救人”。

2、一排牙印的故事

撕心裂肺,莫过于生离死别。这一幕,从昨天到今天,一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掩埋现场的什邡市洛水镇青峰墓地上演。

今天,在执行维护墓地秩序的子弟兵中,空降兵某团黄继光生前所在连一级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当地百姓凡是知道这排牙印来由的,无不唏嘘感叹。

由于聚集在墓地的遇难者家属过多,为了防止死难者亲属情绪失控,妨碍现场遗体掩埋,当地政府规定在掩埋过程中,每具遗体下葬时只能有一名亲属进入墓地送葬。

五月十五日十七时,当里圈负责掩埋的战士们准备将一具遗体下葬时,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从人群中哭着冲了出来,一头撞在了负责维护秩序的李武身上,想钻入掩埋现场。李武和战友看着满脸泪水的小姑娘,一面阻拦她进入,一面好言好语安抚她。眼见无望冲入,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只胳膊,猛地咬了上去。

面对情绪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强忍身上的剧痛和心中的悲伤,纹丝不动。小姑娘见李武没有反映,就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针,对着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约三厘米长的胸针一下子全扎入了李武手臂,霎时间,涌出的鲜血迅速染红了他整条胳膊,顺着肘部滴淌下来。

但李武就像没有感觉一样,继续安慰着小姑娘,脚下还是一步不退。在场的所有老百姓都被这一幕惊呆了,有的当场就哭出声来。一位老大爷走出人群,轻轻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着啊,我们回家吧。”

小姑娘凝视着李武汗流满颊的面容,止住了哭泣,默默随着老大爷向后退去„„后来战士们掩埋遗体时,就再也没有过群众冲撞警戒的情况。

李武后来告诉笔者,“当时真正痛的不在手上而在心里,小小年纪一下子失去了亲人,能不伤痛吗,只要我的伤痛,能减轻她的一点伤痛,那就让她咬吧!”

3、特殊的新婚仪式

我们牵手为连理,这个日子,我们郑重地分配这甜蜜。一分给你,一分给受难的同胞兄弟。当我们的热血流进了亲人的脉管,这甜蜜,就有了新的意义。——5月13日,在河北省血液中心的献血屋内,刚举行完婚礼的新郎薛旭、新娘卜硕斐携手为四川地震灾区献血,奉献爱心。

4、爱心汇聚成河

“广州日报,灾情最先报!买一份报,一元献爱心。”昨日7时开始,本报发行公司上千名投递员分赴全市各区义卖报纸,形成了一股红色暖流,无论是老板、职员、学生、保安、民工等各个阶层的市民,纷纷踊跃解囊,其中不乏外籍人士。一个上午,两轮义卖,结果不到一个小时报纸就全部售罄,各义卖点临时增加了至少三次报纸,都满足不了市民的热情。全天报纸销售比平常增加20%。

捐款数十万日元的两名日本低收入者,他们都是原在华日本遗孤的后代,其父母于战后是在善良的中国人照料下才得以幸存并返回日本的。他们表示,中国于自己有恩,现在是报恩的时候了。“中国也是我们的故乡。故乡遭灾了,我们心痛”,他们这样说自己的心情。

5、铁女子张泉灵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是《东方时空》的主持人,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张泉灵每每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作为一名记者,张泉灵总是勇于接受挑战。几天前,她还在海拔五千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做全程直播报道。当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她马不停蹄地直奔四川,奔赴正在打通的都江堰至汶川县公路的第一现场,并向观众发回了最新消息。虽然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但祖国需要她,她便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奔赴灾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张泉灵仍坚持在第一线,坚持在最危险的地方进行报道。正是有了数不清的“张泉灵”们,祖国人民才能及早了解到灾区人们的情况。

6、发怒的温总理

在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国家总理温家宝一向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然而,在抗震救灾中,平日里温和的温总理却发怒了,这一下,让看过这条新闻的人无不为之吃惊。

温总理没有理由不发怒。由于连绵的大雨导致救援行动受阻,在废墟下的民众急需救助,心系民众、心急如焚的温总理面对空降部队的领导说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已看着办”的话语是自然而然的。

温总理没有理由不发怒。地震灾区的惨烈,震憾了一个国家总理的心灵,受难的百姓让他泪流满面,他嘶哑的声音响彻在灾区的万山丛中。因为在废墟下,在狂风暴雨中,在漫漫长夜里,还有无数人民群众在等待着救援人员的到来。

无论是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美国,还是2004年底印尼大海啸,世界其他国家很少有领导人会在灾难发生时,除赶到现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之外,还要亲自担任救灾总指挥。毕竟前者属于政治职责,后者属于专业领域。

温家宝亲临一线,四处疲于奔命地指挥、调度、慰问。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之下,总理的到场除了提高应变效率、争取黄金时间、督促地方官员、现场拍板解决问题之外,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指挥救灾、慰问百姓,更是灾场和全国民心稳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中国总理这个职位,自周恩来时代开始,就被赋予了兢兢业业、克尽职守的形象,“周总理”三个字既是一代中国人对周恩来的永恒纪念,也是对继任者的道德标尺和衡量比照。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刊登署名周兆呈的文章说,“中国的总理难为”,“中国式总理,无法复制,想学也学不来”。

7、国际大家庭

大难面前,愿爱心永恒!此时,中国灾难不断,困难重重,急需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和支持,请不要让国内四溅的口水和各种污言秽语淹没了国外更多人的热心和善意。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之心,真诚之意,友好之情,和平之愿,大度之怀,文明之风,会使中国多方受益,早日走出困境。

二、亲情篇:一定记住我爱你

1、父母的爱:北川,2008年5月14日,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四十多小时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终于获救,救援人员喂她喝牛奶。她的父母在活着的时候,以脆弱的身躯拼死保护着她,直到双双逝去,还保持着那种姿势。父母的爱感动了上天,让孩子得救了。

2、母罹难,女婴含乳头活了。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3、妻子说“爱你”支撑瓦砾下的丈夫缔造生命的奇迹。“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 “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昨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妻子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我大腿被石头砸中,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丈夫平静地说,“老婆,这里很危险,你快下去,好好活下去„„”听到丈夫的话语,朱芙蓉感到一丝不祥:“老公啊,你一定要坚强。我和孩子那么爱你,我们谁都离不开谁。”言毕,夫妻二人失声痛哭„„

为防止废墟再次坍塌造成人员损伤,街道办工作人员赶来劝朱芙蓉离开现场。“老婆!你放心,我一定会坚持住!”谭刚义保证。上午10时30分许,武警官兵用手将谭刚义从废墟中刨了出来,此时,距地震发生已经过去20小时。

4、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摸了几下,他高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第6篇

该校700多名师生绝大多数顺利脱险,但英语老师吴忠红却永远离开了他爱的学生。地震袭来,吴老师引着学生从楼梯口疏散,听到有学生还没下来时,他义无返顾地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体突然垮塌,吴老师和几名学生被吞噬……

抢险战士从废墟中找到吴老师的遗体时,已是第二天早上7点钟。随后,吴老师转身上楼营救的两名孩子的遗体也相继从被掩埋的瓦砾中被找到。 在现场的人,热泪湿了眼眶。因为吴老师被挖出来时,身体僵硬,面部一条很深的伤口,惨不忍睹。虽然当时那一幕已经没有人能够讲述,但是抢救人员根据挖出遗体的位置以及先后顺序,可以肯定地判断出,吴老师已经将两名孩子护送出了教室,并在身后守护他们。只是灾难无情,没有放过他们。

汶川地震感人事迹 第7篇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汶川地震的感人事例 第8篇

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数以万计的建筑物倒塌破坏, 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60%的新建房屋和80%的老区建筑都遭到破坏, 其中尤以学校最具代表性。据统计数字, 超过1.2万所学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需要各种形式的改造、加固或重建……

建筑物垮塌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地震中最大灾害因素。汶川大地震使人们有了共同的认识:“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有生命在, 就有希望。“尊重生命和强调人的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建筑设计和建造不能忽视生命安全。我们不得不再次重新审视和检讨建筑设计中的防灾减灾问题。

2 反省与思考

地震与暴风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5.12地震唤醒了建筑师的良知, 时间过去了近一年, 人们渐渐忘却, 但痛楚犹在。作为建筑师如何承担起肩负的责任, 在职责范围内将灾害的损失控制在最小, 为公众利益、平民建筑服务, 而不是在奢华的温床中继续沉沦, 只为泡沫地产、形象工程和资本的炫耀服务。

建筑设计是需要经验支持的行业, 正是积累的技术财富, 才使我们有勇气承担更艰巨的设计挑战。对于建筑空间, 经过学习、尝试、完善、创新等实践, 逐渐形成成熟的设计经验, 不断提高空间创造水准, 并积累模式语言与技术资料, 形成相应建筑的设计导则, 增强建筑师在条件复杂与时间紧迫等情况下的应变与竞争能力。

作为建筑本身则应更多地关注实际的应用, 绝非仅仅是空间的创造, 艺术的再现, 重新审视我们的设计原则, 更多地关注建筑的性能和品质。由于地震中90%以上的伤亡都直接源于建筑的倒塌, 建筑的结构安全性自然是头等要事, 而建筑的体型、平面形状也同样至关重要。

建筑师们所熟知的《建筑十书》, 书中许多理念至今仍被视为建筑设计的原则。作者在书中写道:“建筑的设计原则应当是能够保持坚固、适用及美观。”虽然这是维特鲁威在罗马帝国时代提出的建筑原则, 但是2000多年来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基本上仍遵循着这三个原则。上世纪50年代, 苏联建筑专家倡导的“建筑就是艺术”的理念曾在我国建筑界引发较大规模的探讨, 但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建筑三原则很快统一了大家的思想。然而时过境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 建筑师转而追求“创意”和“时尚”, 对传统的建筑三原则渐渐淡泊, 甚至认为“坚固、适用、美观”和“实用、经济、美观”的三原则只适用于“一般性”建筑。虽然不同类型的建筑对造型的要求并不相同, 个别建筑也可以为了造型不惜工本, 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对于灾区的重建工作, 对于未来的建设方向, 应该是朝着具有进步意义的新方向发展。

3 策略建议

安全与质量是毋庸质疑的设计考虑因素, 我们还想从其他方面谈谈我们的建议。

首先, 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台湾的新校园运动。他们在经历了921大地震后的校园重建中, 不但确定了目标和原则, 而且还为目标的实现作了积极的努力, 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新校园运动确定的目标与原则包括:

确保安全、健康、舒适的无障碍环境;落实高效能且符合功能的教学环境;营建作为小区终身学习及景观地标的核心设施;依据校园整体规划原则, 推动校园重建工作;组成校园规划重建小组, 落实开放公共参与;建立校园与学区、小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模式;确保校园重建期间, 学习与生活环境质量;永续发展的绿色校园环境。

然而, 徒具观念不足以实践。在推动以“新校园”为目标的重建工作之前, 台湾的教育委员会作了积极的努力:

第一, 建立透明公开的评选机制。

第二, 拟订真实明确的建筑计划书。

第三, 提供具体可行的设计规范。

新校园运动的重要原则, 如教育性、地区性、生态性、亲和性等, 已成为当今台湾设计工作者在从事校园设计时必然触及的议题。任何一个方案如未能包含这些议题, 应该不会被视为好的设计。

另外, 看看日本的状况。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灾害国家, 他们有很多防震减灾的措施和经验。我们仅举一个小例子便可见一斑。

在日本城市的街上, 抬头望去, 很多楼房都带着室外的疏散梯, 谈不上美观但绝对实用。因为疏散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疏散。节俭精明的日本人没有花费更多的金钱, 做无益、甚至是有损基本功能的事。回头看看我们的建筑, 楼梯却常常是我们喜欢装饰的部位。作为建筑师从消防的角度看, 室外平台和外楼梯对于火灾的疏散比仅设室内楼梯要安全很多。

学校里也有很多出现这样的室外疏散楼梯。而有关学生在校的安全问题, 日本法律对学校的责任是有明确的要求的, 凡属学校的责任由学校负责, 如果学校执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措施, 学生出了意外, 学校是没有责任的。家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如果学生出了意外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家长也不会对学校追究。这不仅是法律, 也是一种对孩子对社会负责的社会风气。建筑师承担安全设计的责任, 教师承担教育的责任, 学生个体和社会同样需要承担自身那一份的责任。

通常, 建筑设计是遵照规范来执行的, 设计师根据当地规范, 满足条款就算完事大吉, 心安理得。殊不知, 规范只是一个最低极限, 而且是根据制定时的实际状况决定的, 有一定的局限性。时代在发展, 很多功能性强和复杂的设计任务不可能在规范中体现的那么具体, 需要建筑师根据设计时的实际状况和自己积累的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

如绵羊九洲体育馆设计就是一个出色的案例。当时的规范规定抗震按六度设防, 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 决定按七度设防, 从而在5.12大地震中安全地保全了下来, 并为抗震救灾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也体现了设计师的责任心不仅仅是照本宣科, 不负责任地完成工作而已, 而是真正地投入工作。

4 结束语

作为建筑师, 在设计上追求新、奇、特无可厚非, 体现了人们追求美的愿望, 实现超越自己的梦想。但是, 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 其他的才会成为可能。如同一幢建筑, 没有扎实牢固的基础, 其他都是枉谈, 如同空中楼阁。灾害发生提醒我们, 需要注重对建筑抗震、防灾减灾、节能、高新技术等的基础研究, 在满足基本安全的前提下, 运用技术的手段追求创意, 也就是充满科技含量的创新才是有意义有生命力的创意。才是真正合格的建筑师的所为。

建筑师是城市建设的一分子, 我们要运用好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的理念, 理性的思考和细致的工作, 来对待每一项设计工作。社会各项法律法规正逐步健全, 设计规范在逐步完善, 作为建筑师, 不能消极对待, 首先在建设的源头把好观, 打好底。坚守建筑师的职业道德, 把自己的职业优势融合到社会需要中去, 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应尽的社会义务。

摘要:通过对汶川大地震的回顾, 进行了地震灾害对建筑设计和人们心理的影响的研究, 重新思考作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以及建筑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地震,灾害,设计原则,安全,理性,责任

参考文献

[1]吕钦文.台湾新校园运动的发韧与影响;城市建筑;2009, 03.

[2]林娜.游走在生命的边缘;建筑创作;2008、06.

从汶川地震想到的 第9篇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现代社会中,危机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灾难、重大生活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均属于危机性事件,如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洪水、风灾、传染性疾病等)、意外事故(矿难、空难、海难、严重交通事故、爆炸、火灾等)、人为灾难(战争、饥饿、恐怖袭击等)。这些危机事件会同时对公众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可能引起明显的心理危机。如果没有及时干预,短期的心理危机可能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危机事件所导致的心理危机的发生率很高,一般台风为7%,工业事故为6%,大规模的枪击事件为33%,暴力事件为19%。有资料显示,SARS期间一线医护人员3个月内心理危机的发生率为8.33%,经积极干预,一年后部分缓解。因此,针对整个受灾群体和高危人群的心理危机,心理援助是救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援助不仅能够帮助受灾人群缓解情绪,提高心理平衡能力,走出心理阴影,勇敢面对灾难,做好心理重建,而且还可以帮助受灾人群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精神创伤,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心理援助需要及时、就近、简单、紧扣重点,一般采用个别、小组、团体治疗等多种适宜方式,主要方法有倾听、理解、支持、沟通、表达等。

除了接受专业心理救援人员的帮助,受灾个体和群体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帮助自己和他人渡过心理危机。

1.要接纳自己。出现心理危机是正常反应,不是软弱、无知、愚蠢的表现,其他人也会出现这些问题。

2.要学会倾诉,不要憋在心里。跟身边的人相互倾诉,相互鼓励。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当亲朋好友诉说他们的伤痛时,要用平等、尊重、接纳、鼓励的态度去倾听别人的诉说,尽可能地让他们说出来。

3.如果无法向别人倾诉,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埋在地下、撕碎或烧掉。

4.尽可能快地让自己的生活恢复到原来的节律,以便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伤的“控制感”。

5.尽量保证睡眠、休息和基本饮食。良好的体力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灾难创伤、恢复身心健康、重建美好家园的保证。

6.可以借助一些悲伤的电影、电视、音乐等,痛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悲痛发泄出来。

7.惊恐发作时,做一些事情分散注意力。尽可能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减少独处的机会。

TIPS:

心理危机是个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打击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当危机事件或境遇波及到大多数人时,就会造成群体性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基本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情绪改变:麻木、否认、焦虑、害怕、内疚、责难、愤怒、噩梦、感到被遗弃、孤立、悲伤、抑郁、易激惹等。

认知改变:记忆、定向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与理解困难、不能不想灾难事件、无助、难以作出决定等。

行为反应:工作效率下降、易激惹、沉默不语、与人疏远、对人不信任、对环境警觉等,回避触发回忆的场所与活动,严重者出现自杀、冲动等。

上一篇:难忘的拔河比赛的作文500字左右下一篇:学生会部门新生代表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