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2024-05-11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精选14篇)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第1篇

学习内容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一课时

学习目 标知识性认读4个生字,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性以读促悟,以读激情,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语、句、段培养学生语感

情感性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具、学具课件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三、细读第一部分(1—4节),了解战争

1、欣赏战争中的平民百姓、妇女儿童生活的图片

2、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字词质疑,引导全班讨论答疑

游弋:(军舰)在海上巡逻。

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祈盼:祈祷、盼望。

3、文中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1、轻声读文第1—4节,圈出作者所描写的地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2、感兴趣的同学请起立朗读相应的自然段

3、自由读文,同桌交流完成下表:

地点 原先美好与宁静 现在的景象

大海

沙漠

夜空

学生读课文交流(A、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B、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草地

4、全班讨论完成表格

(1)说说原先是如何的呢?(大海—海鸥的乐园,沙漠—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2)谈谈现在又如何?(游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不速之客;轰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频频发射的导弹,搅得很不安宁;散落着地雷的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3)把原先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

(4)从这样的对比中你意识到什么?(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5)质疑:作者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中原有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在每节末尾都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这是为什么吗?(围绕战争的罪恶说)

(6)师补充板书:把表格中的“现在”改成“遭战争破坏后”

(7)指导朗读:你觉得应该

学生小组讨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总结。

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四、激情朗读第5节,升空情感

五、教师总结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句话?(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

(8)激情朗读“这究竟是为什么?”

(9)作者在课文的前四节的结尾重复了这样的疑问,这就使人感到,这不仅仅是疑问了,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让我们带着对战争的控诉和抗议来朗读第1—4自然段。

1、试着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2、从这节中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的体会,用你自己认为合适的情感读第五节

3、指导朗读: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是种种不安宁,让我们发出对和平的呼唤,一起高声朗读第5节吧!

4、师导:在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了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5、出示《儿童和平条约》,全班齐声诵读:“儿童和平条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疮痍,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我们希望,我们祈盼,我们希望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祈盼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回到校园, 让饱受战争之

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习内容教学程序与策略学生活动教学随笔与教后反思

苦的孩子们享受春天与祥和。诗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美好、无限的希望,用二字概括,就是“和平”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第2篇

杨洞中小学校——王玉芬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这个理念,始终重视“以读为本”,突出感悟;重视“三维”目标的评价,突出素养;注重拓展延伸。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全诗共五个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节)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第五小节)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能在读中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表达的感情,激发对战争的憎恨和爱好和平的情感。

2、品析诗,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力。

3、有感情的朗读,提高朗读能力和技巧。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1、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

通过看,读,说写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媒体资源的准备与应用

收集世界上目前还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收集有关春天大自然美景的图片

在学生看课件后导学谈感爱,再反复朗读诗,让学感觉大自然的美好的和宁静,通过对比加深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

教学设计过程

一、享受春天、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蔚蓝的大海,沙滩,夜空,草地的美景,我们可以在这里放风筝„„

出示课件,展示春天图片

学生描述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并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描述想象中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与宁静。学生体会到享受春天的幸福和快乐,也为下文体会战争的残酷,不能享受春天的遗憾奠定情感对比的基础。

二、研读诗文,回味灾难

师: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多么幸福,尽情享受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享受着春天)然而此时此刻,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在隆隆的战火中,出示课件:伊拉克战争的场面

通过观看战争的画面以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交流并谈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战争强大的破坏力以及带给动物和人类的伤害,体会到了战争的苦涩,从而憎恶战争的情感早已悄然萌发!)

2、自由读课文:

师:读时老师有要求:读准字音,共有几个小节,哪几个小节有相同的地方。(1)检查:出示生字指名读

(2)指名说有几节,哪几节有相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3)师: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指名读第一节,(指名说说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你觉得该怎么读,师相机指导读

抓重点词,读出快乐、伤心、憎恨、疑问重点指导朗读诗歌后两句。)

(4)请同学们自由读1——4节中的其中一节(用刚才讲的方法去读)

(5)谁愿意读来大家听一听(评价: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啊,讲讲你的感受(师:原来你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了))

(6)谁还愿意来读,指名读,再有感情地齐读1——4节要读出对战争的憎恨之情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不错,我们再来看看这四节分别写的什么?

3、学习1~4小节(1)指名说分别写什么

师:这些都被战争破坏了,出示对比图片后板书 出示课件,展示内容 大海____?___战舰

水雷 沙漠____?___坦克

大炮

夜空____?__发射导弹 草地____?___地雷碎片(2)说话练习:

师:除了这些破坏外,如茂密的森林本来是鸟儿栖息的地方却隆隆的炮弹炸毁了鸟儿无家可归。想像一下还有哪些,说说 出示课件,展示战争灾难

师: 战争 留给我们的只有: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

师:看了这些之后你们一定能把作者心中的疑问说出来

师带着感情说:大海本是„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四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语气一样吗?该怎么读?指导练习朗读。(3)同学们齐读1~4小节。再次去品味战争的灾难 出示课件,展示内容 大海____?___战舰

水雷 沙漠____?___坦克

大炮 夜空____?__发射导弹 草地____?___地雷碎片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一次次的提问和朗读激发出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

(4)读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的吗?(板书:痛恨战争)

示:我想对________说。

三、充满希望,再享春天

1、如果这时有个希望,你最希望什么?(板书:企盼和平)

2、生读最后一小节。

师:是啊,这是我们401班的心声,我想这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代表每一个善良的人,大声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生再读最后一小节。)我想有这么多人美好的祝愿,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不再有战舰和水雷,不再有坦克和大炮,不再有频频发射的导

弹,不再有到处散落的地雷碎片,不再有伤害,不再有痛苦,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和我们一起。

设计意图:过前两个环节情感的对比、积淀,学生情感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自然地流露出希望战争停止,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春天的美好心愿。

3、反复引读课题:

我想不久的将来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到那时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属于他们,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四、作业拓展

上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请你把它写下来。: 出示课件,展示内容: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蔚蓝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设计意图:这个训练促使学生对战争的理解,让维护和平的信念融入内心。

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大海____?___战舰

水雷 沙漠____?___坦克

大炮 夜空____?__发射导弹 草地____?___地雷碎片 痛恨战争

企盼和平

教后反思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第3篇

一、把握文本的体裁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季老师安排不同目标不同形式的诵读, 使课堂书声琅琅, 诗韵悠悠。一是想象品读, “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 读读上面的诗句, 边读边想,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二是个性诵读, “这一幅一幅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带着美好的感觉读读这句诗”;三是质问引读, “当蔚蓝色的大海不再是海鸥的乐园时, 我们忍不住惊讶地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当金黄色的沙漠不再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时, 我们忍不住伤心地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读是最基本的言语实践。在诵读中, 学生熟悉诗句, 理解诗的语言, 扎扎实实地把文本语言积累了下来。

二、把握文本的表达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季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分步出示诗句使学生在诵读想象中自然地把握了语言特点。第一步出示“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蓝得发黑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第二步出示“滚动着欢乐的足球、属于星星和月亮、蜥蜴和甲虫的天下、海鸥的乐园”;第三步要求给这两组短语找找朋友。看似简单的三步教学却匠心独运:降低了读诗想象画面的难度, 通过诗句搭配把握了诗句表达的规律, 为课末的创写夯实了基础。整节课还安排了分步仿写,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本首诗特有的语言模块。

三、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季老师在课中多次安排比较, 使学生感悟诗意。一是漏词比较。学生搭配诗句后, 创生出“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等诗句, 季老师要求学生与原诗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少了“本来”这个词, 更准确把握诗意, 触动诗情, 那就是美好不再, 美景不复。二是发现归类。季老师先是引导学生到诗中找答案, 读一读第一至第四节,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再在交流基础上出示“巡弋的战舰和水雷、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频频发射的导弹、散落着的地雷碎片”, 要求学生“读一读, 又发现什么”。这样的言语实践没有空洞的说教, 没有直白的告知, 学生积极思考, 自主发现, 言语实践活动呈现很强的思维冲击力。

四、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开展言语实践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全诗憎恶战争、呼吁和平, 语言的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如何让学生的言语实践过程也达到“文道统一”呢?季老师紧紧把握情感主线, 让学生模仿本诗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内心的憎恶与期待。

生:我们想要一个和谐的家园。

生:我们想要和平。

生:我们不要战争。

师:请你拿起纸像作者那样写一写, 问一问!

学生仿写交流:茂密的森林本来是百灵鸟的舞台, 可是一发发炮弹陆陆续续地到来, 把百灵鸟吓得惊慌失措。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写得不错!老师有个建议, 请你像作者那样带着自己的感情来问一问, 感觉会更好!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真好, 谁的感情能更加强烈些!

……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都来问一问吧!

(全班学生满怀感情地诵读自己写的诗句)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第4篇

本来是海鸥的乐园,

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

成了不速之客,

这究竟是为什么?

金黄色的沙漠,

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

打破了它们的梦幻,

这究竟是为什么?

蓝得发黑的夜空,

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

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

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这究竟是为什么?

绿茵茵的草地,

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

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解读原创秀

在这首诗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几幅不同的画面: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蓝得发黑的夜空、茵茵的草地。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宁静、美好与欢乐。然而,这些画面上又出现了战舰、水雷、坦克、大炮,留给我们的是沉重与思考。进而,作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首诗先是描述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然后表达出祈盼,祈盼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样享受春天的美好。其实,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不仅仅是战火中的孩子,还有海鸥、蜥蜴、甲虫……

链接原创秀

高洪波,内蒙古开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等。本诗在编选时稍有改动。

超级模仿秀

这首诗前四个小节结构相似,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气势。请你仿照前四个小节的结构,把下面这一小节诗补充完整,要表达出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_______的_______,

本来是_______的_______,

可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究竟是为什么?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第5篇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这篇课文主要讲,因为战争的破坏,大自然不再安宁,战争使自然界满目创伤,人们生活不再安宁。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体现出那些孩是多么渴望和平。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家园,成为孤儿。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这是为什么?是为了和平,如果没有战争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没有战争的世界将会永远和平。我们希望让饱受战争之苦的孩子们在一次回到校园,让饱受战争的孩子们享受春天。

战争给我们带来了灾难,特别是那些无辜的`孩子。由于食物的短缺,孩子们大多营养不良。使用某些违禁武器所产生的辐射,战后许多出生的孩子,得了白血病或其他怪病。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第6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个小节,分两部分:

一、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

二、发出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们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学情分析:

在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里我感觉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充满血腥的战争打破了世界的和平,也体验到了罪恶的战争使孩子失去了父亲的那种极其悲痛的心情。于是带着对战争间接的感受和体验,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学生已不再难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课前准备: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同学们喜欢春天吗?(大屏幕分别出示四幅春天的画面。大海、沙漠、夜空、草发)

师:生活在这样美丽平和的环境中,能够享受这春天,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还有不少地区,却弥漫着战争的硝烟,那里的人们饱受着战争之苦。

(播放四幅相反的画面)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孩子们,从你们的眼中,老师看出你们很难过。是啊,在战争地区,“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老师顺势范读全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强调“享受”的享读音“xiǎng”读第三声。

二、自由读诗,展示朗读

1、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要求读得流利;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分几个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

2、检查识字情况,出示:蔚蓝 巡弋 祈盼

频频

蜥蜴

绿茵茵 不速之客

3、找同学回答:课文有几个小节?5个。哪几个小节有相同的地方?哪儿相同?从学生的发现中提练出共同点:前4个小节都以问话“这究竟是为什么?”结尾;都运用了“本来――可是――”这个表示转折意思的关联词。

4、训练朗读。

①读第一节。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读得怎么样,强调:朗读诗歌要有感情。再找同学读,强调“不速之客”的读法,要读出讨厌的情感。充分地训练学生朗读第一小节的感情基调,为下三个小节的朗读做铺垫。

②下面三个小节,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部分来读,指名读后师生继续给以评价,并强调: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这样读了有什么感受?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看到战争,心里难过,特别憎恨、讨厌战争,同情战争中的人们。

5、小节内容,提练板书

问:这四个小节都写了什么呀?教师板书: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师:是啊,这一切本来多么美好,可是却被战争破坏了,变得不一样,很不安宁。补充板书:战争。

6、发散思维,仿写诗歌

师: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就因为这样,人们万分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读,来责问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们吧!(学生齐读前四小节)作者一次又一次的追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这样四次追问,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呢?引导学生理解:这不仅仅是责问了,更是对战争的一种控诉,一种抗议,充分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憎恨、讨厌之情。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想象:战争除了破坏这些以外,还会破坏什么呢?引导学生将想像的内容运用

“―――――――――― 本来是―――――――― 可是――――――――― ――――――――――”

这样的格式说话,并写下来。然后请个别学生读读自己写的话。教师适当给以评价,以表扬为主。

7、升华情感,祈盼和平的确,战争带走了孩子琅琅的读书声,带走了孩子的笑声,有的只是灾难和死亡。面对如此残酷的战争,(教师引读)我们希望――,“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师:我们希望的仅仅是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可是战争使孩子连最基本的要求都得不到,请看战争中的孩子们(播放几张战争中的孩子的图片。)看后再让学生说感受,教师总结:我们都希望这些孩子吃饱、穿暖、住好,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生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所有美好的希望只有两个字才能实现,那就是“和平”,补充板书。

8、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教师介绍: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不仅是我们的希望,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希望。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在这一年的9月25日,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共聚美国纽约法拉兴草坪公园,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了《儿童和平条约》,表达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请同学们齐读课后“链接语”《儿童和平条约》。

三、总结全文,抒发情感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我们的呼唤会让全世界的人都听到。我想:有了我们的关注与祝愿,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会有一天能摆脱战争,会有蔚蓝的大海,会有金黄的沙漠,会有美丽的夜空,会有绿茵茵的草地,会有平稳的课桌,也会有所有美好的东西,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教师手指课题)学生齐读:享受春天。今天,我们能拥有美好的生活,能享受和平,是多幸福的事,要好好珍惜,好好生活,我们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出示文字)学生齐读: 和我们一样 享受春天,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板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大海

(维护)和平

沙漠

(制止)战争 夜空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诗歌语言真挚,感情丰富,描绘了大自然的景物,更是花大篇幅描写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让孩子们对战争进行强烈控诉以及和平的深情呼唤。

在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里我感觉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充满血腥的战争打破了世界的和平,也体验到了罪恶的战争使孩子失去了父亲的那种极其悲痛的心情。于是带着对战争间接的感受和体验,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首诗歌,学生已不再难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一、体验自然美

在文章导入时,我让学生谈了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现在正是春天,学生在假日也春游了,欣赏了春天的美,感受了活动的乐趣。此刻他们谈得那么开心,说得词汇那么丰富:温暖的、百花齐放、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我们眼中,春天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世界是安全的,学生也已经深深体验到了。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诗,诗歌前四小节的叙述结构比较相似,都是先讲美丽的自然景物本来应该是怎样的:蔚蓝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我让学生读完开头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讲到看到了无边无际、蔚蓝的、安静的大海;看到了宁静的夜晚;看到了广袤的沙漠;一切是那么和谐、那么美丽,通过他们多角度的理解,以朗读的形式再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去体会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与自由。

二、感受战争残酷 本诗通过“可是”转折,描述现实状况: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在原有美好与宁静的景象与遭受战争破坏的景象的对比中,迸发出一声声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抓住这句重复的疑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中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谈的感受很深。

通过强烈的反差,学生对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产生了痛惜、愤恨之情。这些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朗读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当我通过连续四个的“再也不是”的引读,将美景与战争的场面重现在学生的面前。如“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蔚蓝色的大海再也不是——海鸥的乐园”,此时此刻,痛惜、伤感、愤恨、惋惜,难过,多样的情感,在学生的心间升腾

三、祈盼世界和平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第7篇

可是轰隆隆的大炮和坦克,

打破了冰层的宁静,

这究竟是为什么?

湛蓝色的天空,

本来是鸟儿们的天下,

可是呜呜的导弹和飞机,

成了不速之客,

这究竟是为什么?

太平洋的小岛,

本来是信天翁的家园,

可是罪恶的子弹和炸弹,

成了残杀生灵的杀手,

这究竟是为什么?

边境的小山村,

本该是孩子们玩耍的空间,

可是隐埋在地下的地雷,

阻挡了孩子的脚步,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争中的孩子,

有一片空地,安全的空地,

免遭地雷的侵害!

有一本课本,平稳的课本,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玩耍,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第8篇

1.通过自由朗读, 在自主练习中读通诗歌, 大致了解诗的内容。

2.通过比较阅读, 在自主发现中读懂诗歌, 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自然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表达, 在自由倾诉中升华主题, 从而自然地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流程】

课前预热:唱响歌颂春天的歌曲, 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词。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师:是啊!春天是温暖的, 是美好的, 充满着生机, 充满着希望, 在明媚的春光中, 我们幸福地享受着这一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 (指导读好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点评:课前预热不仅仅是要与学生拉近距离, 消除陌生感,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 巧妙地与文本衔接, 衔接文本的内容, 衔接文本的情感。特别是“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词”的设计, 体现的是一种语言积累的意识, 这就让预热也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二、初读诗歌, 读通诗歌

1. 自由朗读诗歌。

师:让我们用3分钟的时间来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 争取把诗句读通、读流利, 同时留意诗句之间的停顿。

2. 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师:请选择自己读得最流利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点评:诗歌教学应重视朗读。这里, 有三个朗读策略值得赞赏:一是课始的“自由朗读”, 二是规定读书的时间, 而不是读书的遍数。三是选择自己读得最流利的一小节来展示。这些均体现了“素课”的思想。)

三、比较阅读, 感悟诗情

1. 读美短语, 串词成句。

(1) 读美第一组短语。

第一组:蔚蓝色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漠

蓝得发黑的夜空绿莹莹的草地

(2) 读美第二组短语。

第二组:海鸥的乐园

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属于星星和月亮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3) 给短语找朋友, 串连成诗句。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很精彩。这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的分解和组合练习, 而且有利于降低学生读美诗歌的难度。让学生练习先把短语读出诗歌的味道来, 接着“串词成句”, 用学生喜欢的“找朋友”的方式呈现重构文本后的诗句, 能让学生自然地体会诗歌的美感。)

2. 第一次比较阅读, 发现不同点。

(1) 感受美好。

师:请你轻声读读屏幕上的诗句, 你相信吗, 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读着读着, 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会在你的眼前慢慢展开。试试看!

(2) 打破美好。 (给原来的诗句加上“本来”或“本该”)

师:现在请你再读读屏幕上的诗句, 比较一下, 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点评:比较法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充分感受一幅幅画面的美好, 接着请学生比较有细微差别的诗句。正是这细微的差别, 打破了原来所有美好的画面。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入地品词, 更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受到情感的冲击。)

3. 第二次比较阅读, 发现相同点。

(1) 比较阅读诗歌第1~4节, 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点评:同样是运用比较的方法, 但两次比较有所不同。这样的设计, 既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了“比较法”的基本思想, 又让学生充满了发现的兴趣, 亲历了发现的过程, 真正有所获、有所得。)

(2) 讨论交流。

预设交流点之一:不速之客。

什么是不速之客?诗歌中有哪些不速之客?学生找对后一起出示。请学生发现共同点。

预设交流点之二:这究竟是为什么?

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了种种不安宁, 更给儿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出示儿童眼神的图片)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 自1990年以来, 全球共有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丧生, 有600多万儿童身受重伤, 有1200多万儿童无家可归。那一双双惊惧无助的眼睛, 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 那大滴大滴的眼泪, 那鲜红鲜红的血迹……所有的这一切, 都化作了这样一个疑问——— (生接读:这究竟是为什么?)

(点评:学生对战争没有多少真切的了解, 所以适当地补充资料, 并出示相应的图片是十分必要的。当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在教室里回响时, 孩子们的心灵定会受到强烈的震撼。)

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大海的不速之客时, 我们忍不住疑惑地问———

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时, 我们忍不住惊讶地问———

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时, 我们忍不住生气地问———

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时, 我们忍不住愤怒地质问———

(生一次次地接读:这究竟是为什么?)

(点评:紧扣“这究竟是为什么”展开教学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这首诗的特点。一次又一次地引领孩子读着“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次又一次地为孩子营造情感的场, 这已经不仅仅是疑问, 也不仅仅是重复, 这分明是师生情、文本情、作者情的高度融合。这样的情感流淌是生态的、素色的。)

四、真情倾诉, 升华主题

1. 书面表达。

师:这究竟是为什么?让我们也拿起笔, 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写一写, 问一问, 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点评:“情动而辞发”, 当学生的情感被强烈激发的时候, 拿起笔倾诉是最好的方法。让学生照着文本诗句的样子写写, 让他们在亲历表达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语言文字。)

2. 感受希望。

(1) 朗读并积累。

师:听着一声声的“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的心中如此强烈地生出一种希望, 一份祈盼, 请你自由地大声读读诗歌最后一小节, 想一想:面对此情此景, 你希望战火中的孩子还拥有什么?

(2) 拓展文本语言。

我们希望, 我们祈盼,

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

金黄色的沙漠永远是———

……

(3) 回应书面表达。

请学生看看刚才自己写的诗句, 说说自己的希望、自己的祈盼。

(点评:从开始的“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到“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再到“蔚蓝色的大海不再是海鸥的乐园……”, 通过不同句子的学习和体验, 引导学生拓展文本语言, 让美好的祈盼留在心间——“蔚蓝色的大海永远是海鸥的乐园……”。此处更可贵的是, 教师对课堂练笔的内容进行了二度开发和运用, 使教学效果的提升更为明显。)

3. 升华主题。

师: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 (希望、自由、快乐、和平……请学生回答并请他们板书)

这就是我们希望的———春天!

这就是我们祈盼的———春天!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战火中的孩子说一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点评:引导学生围绕“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展开表达, 让他们心中的情感倾泻而出, 化为一黑板的语言文字, 化为最深情的呼唤!课堂因情感而激荡, 也因情感而美丽。)

【总评】

众所周知,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素课”重点关注的不是教师的“教”, 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功。本课设计较好地体现了“素课”语文实践的特点。

1.根据文本的体裁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素课”是一种本色的课, 强调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吁和平的儿童诗, 学生对诗歌的言语实践最重要的方式是诵读。教师安排了不同目标、不同形式的诵读, 使课堂书声琅琅, 诗韵悠悠。声情并茂的诵读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整体的感悟, 也对诗歌的言语意义和情感表现有了最直接的感受与体验。想象读诗, 读美诗句;个性诵读, 读出感觉;引读质问, 读出情感……课堂上, “读”成了最基本的言语实践。在诵读中, 学生熟悉诗句, 扎扎实实地积累了文本语言。此时, 语文的魅力就在语文里。

2.根据文本的表达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素课”是一种自然的课, 强调自然地习得。这首诗共五节, 前四节格式相同, 前两行写世界原有的美好景象, 后两行写战争对美好生活的扰乱破坏, 最后一行是对战争的质问。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分步出示诗句, 展现重构文本的过程, 使学生自然地把握了诗歌的语言特点。首先分步出示两组短语, 然后让学生给短语找朋友构成诗句。在充分体会画面美感的基础上, 再出示文本中的诗句。这样做不仅降低了读诗想象画面的难度, 还让学主初步把握了诗句表达的规律, 自然地感受了诗歌的情感, 为后来学生的仿写夯实了基础。仿写在于引导学生把习得的言语自然地加以运用, 把课文的语言自然地内化为自己的言语。

3.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言语实践。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浅谈 第9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小节,可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第二部分发出祈盼,让战争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在教学时,我没有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而是通过补充材料、感情朗读和展开想象三种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的。

一、补充材料是拓展内容的有效手段

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近些年来有关战争的资料。教师又从网上下载了有关朝鲜半岛局势新闻报道,有选择地给学生播放,学生对战争自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课文中所讲的战争给自然世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这些资料中了解到战争到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不安定的因素。从这些资料中,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战争让那么多的人无家可归、流浪街头;战争让那么多的亲人生离死别、国家沦丧……这样,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出现一幕幕战争的灾难,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感情朗读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手段

在本节课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四个“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这不仅仅是疑问,更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种对战争的抗议。因此,在朗读这句话时,语气自然是逐句加重,语气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谴责。这样,朗读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深化了学生的朗读,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展开想象是学习课文的重要方法

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在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境?沙漠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什么情境?通过想象、交流,教师又给学生播放图片课件,学生也能够了解到战争让本来安宁的自然世界变得喧嚣而残酷,自然也就了解了战争给自然社会带来的灾难。

四、拓展训练是巩固学习成果的良好手段

本课拓展训练是固定格式的仿写,仿写《做早操》。诗歌给的第一节仿写内容是:小鸟,起得早,叽叽喳喳,在树枝上唱歌。学生分别仿写到:小草,起得早,飘飘悠悠,在风中做操。小河,起得早,哗哗啦啦,在山脚下做操。小猫,起得早,肃肃静静,在角落里做操。学生用诗的语言写小兔、小虫、花儿、露珠等许许多多的事物。通过仿写,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诗的结构特点、句式特点。课下,郑梦瑶同学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联想,写了一首《校园随想》,刊登到了校报上。她写到:“是谁?把洁白的雪花,扑簌扑簌地撒向大地。素裹春的校园,滋润春的生机。是谁?把暖暖的春意,呼哧呼哧吹向大地。驱赶冬的严寒,迎来夏的惬意。又是谁?把知识的大门,吱扭吱扭地渐渐打开,启迪新的灵魂,萌动智的灵犀。是云朵撒白玉,是阳光驱寒意,是敬爱的老师,把我们辛勤培育。”正如全国特级教师俞国娣所言:“当你喜欢诗的时候,就会用诗的语言启迪智慧;用诗的韵律锤炼语言,锤炼我们自己的语言,也去锤炼学生的语言。用诗的节奏去行走课堂,组织课堂,动静搭配,读写结合。”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重新对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补充材料、感情朗读、展开想象、拓展练习无疑是学习现代诗歌的很好的方法。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 第10篇

1、掌握重音、停顿、语气、语调等诵读技巧。

2、能有感情地诵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学习诵读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

诵读的要求分为:读准确、读流利,有节奏,有感情。

检查课前预习的情况(预设可以做到准确、流利。)

二、结构分析

1、齐读全诗。

2、这首诗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4小节内容相似,结构相似,写战争给大自然带来的灾难,第5小节呼唤和平。

三、指导读出节奏

1、出示第一部分诗歌,请学生试读。

2、出示第一小节,请同学标出重音、停顿。

3、教师预设:

蔚蓝色的/大海,

本来/是海鸥的乐园,

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

成了/不速之客,

这/究竟是为什么?

4、学生根据标注练读,随机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预设:指导重音的读法是将音节读完整;停顿要求音断气不断,停顿处的字音拖长。

5、同桌合作,标出2、3、4小节的重音、停顿。

指名诵读,教师范读。

四、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1、出示第一小节。

引导学生认识到对比的写法,一前两句是和平环境下的大海,后两句是战争环境下的.大海。前半部分用稍微欢快的语气读,语速适当快一些,语调上扬一些;后半部分用悲伤的语调读,语速慢一些,语调低沉一些。

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2、渲染气氛,进一步激发情感。

出示一些战争灾难的图片,配以感伤的音乐和教师的旁白,引导学生感受战争带给人类世界、尤其是儿童的灾难。

学生再次试读第一小节。不仅要读出疑惑,还要读出对战争的控诉、痛恨的愤慨。

指导学生用低沉、缓慢的语气、语速来读,最后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要读的慷慨激昂。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改写 第11篇

那郁郁葱葱的森林,本来属于动物们的世界,可是如今那轰隆隆的大炮声把动物们都吓跑了,这究竟是为什么?那蔚蓝的天空,本来属于小鸟的天地,可是如今那一架架轰炸机让小鸟们不得不飞到别的地方去,这究竟是为什么?

那清澈的海洋,本来是鱼儿们的天下,可那一个个水雷打破了鱼儿们的幻想,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争中的小伙伴们有一个环境,安静的环境,不被导弹声扰乱学习!有一个世界,一个好玩的世界,能让全世界的孩子在一起玩!和我们一样快乐的玩耍,和我们一样有一个舒适的读书世界。。。。。。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 第12篇

本来是窗前的玉帘

可是无情的战争

让他们无依无靠

这究竟是为什么

清澈的河流

本来是鱼群的家园

可是鲜红的血液

让他们流离失所

这究竟是为什么

蔚蓝色的天空

本来是小鸟儿们的村庄

可是罪恶子弹

把村庄的颜色不时改变

这究竟是为什么

茂密的树林

本来是千百个动物的家园

可是凶残的炮弹

让他们无辜的.生命受到威胁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渴望

让无辜的动物们

有一个家园,美好的家园

不被炸弹的弹片打破

有一个生活,平静的生活

不用受到威胁

我和繁花一起享受蜗居 第13篇

第一棵树上的繁花,绽放得如白色的天使,走近,像晃动在眼前的一张张笑脸。

我看到童年的秋千下唱着欢快童谣的我们是欢笑着的;我看到《悲惨世界》中女孩芳汀与心爱的恋人牵手步入神圣教堂时是欢笑着的;甚至于苏轼被发配黄州,夜游承天寺时,烦恼随月光竹影一扫而光,那时的他,同样是欢笑着的。这一张张我喜欢的笑脸,全被我收藏起来,种在蜗居的小院,让它们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另一棵树上的繁花,带点猩红色,格外显眼,走近,风中会听见它们如雄狮般低沉的嘶吼。

那嘶吼,是鲁迅迫切救国的愤怒,里面饱含太多的悲愤的呐喊;那嘶吼,是项羽乌江边自刎时的苦痛绝望,里面饱含太多沉重无奈与不舍。我把这一声声怒吼收藏起来,种在蜗居的小院,当春潮带雨,雷声滚滚时,用心去感受自己没有的英雄气概。

最后一棵树上的繁花,是宝蓝色的,忧伤的色彩弥漫在让我的心里。

这颜色像张爱玲“忧伤的死去,留下太多谜”,留下那本《小团圆》,却满是忧伤的离别;本来满心温暖的三毛,在用丝袜结束自己生命时,世界被渲染成了宝蓝色。这繁花亦如我喜欢的邓丽君、张国荣,在美好的青春中留下如泣如诉的故事。我爱这片小院中的宝蓝,那是我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我爱这一树树的繁花,我的心和它们一起开放在春风中,享受蜗居,忘却烦恼,不亦乐乎。

点评:

这是一篇巧妙运用借物抒情的散文。作者借繁花写自己喜欢的名人,形象地展现成长过程中美好的感受。作者写第一棵树上的繁花,运用视觉写到童年的秋千下唱着欢快童谣、《悲惨世界》中的女孩、夜游承天寺时的苏轼;写另一棵树上的繁花,作者运用听觉写到鲁迅迫切救国的愤怒,项羽乌江边自刎时的苦痛绝望,写到用心去感受自己没有的英雄气概。

我们一起享受思考的乐趣 第14篇

在我们筹备和操作这个“单行本”的过程当中,我们也一直思考媒体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在更早一点的时期,我们的媒体总是扮演着启蒙、教育、宣传的角色,有那么一点高高在上的精英主义的味道。而一旦进入到市场,我们又很容易看到另外一种极端,对发行量、对收视率、对读者观众表现出一种媚态,刻意迎合与曲意承欢,而忽略了作为一个精神产品提供商所必需的“思考的附加值”—好东西一定是生产者付出了更多的成本才会产生的。对于媒体来说,这个加工的过程,一定包含了思考的价值于其中。

不管是看一篇报道,还是看一本书,让你兴奋的一定是激发了你思考的乐趣。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不管是周刊的常规商业新闻报道,还是“单行本”所提供的更深入地对商业秘密的揭示,我们的读者都能享受到思考的乐趣。在高姿态的压迫性的教化之外,在茫然的无品格的媚俗之外,我们可以提供一种更友好的阅读。

这也与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困境有关。最近的坏消息是美国《新闻周刊》将在今年12月出版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然后将全面转入电子出版。虽然我相信好文章将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呈现给读者,但不能回避的则是,对于传统的杂志业商业模式来说,它是一次终结。在这个栏目中,我曾经引用过一种乐观的评价: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好杂志来说意味着最好的时机来到了,因为新媒体会替你把那些平庸的对手扫除掉,好杂志的价值会进一步彰显—从《新闻周刊》看来,它先是丧失了一个好杂志的价值,这真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

但如果在更长远的历史中看待这件事。我们还可以看到,恰好在40年前,1972年的12月,《生活》杂志因为当时的新媒体—电视的竞争而宣布停刊。而我们同样知道的是,在这40年间,杂志业并没有整体没落,在电视这种新媒体的竞争中,它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虽然不再是黄金时代,但同样表现出顽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上一篇: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下一篇:写字楼租赁营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