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位置与方向教案

2024-06-22

六上位置与方向教案(精选8篇)

六上位置与方向教案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描述周围物体的位置。

2、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由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3、学会对生活中物体的位置进行定性的观察与描述。

二、教学内容

本课是《位置与方向》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学习描述物体位置的第一步。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先以自己为基准,再过渡到以别人为基准,学习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次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在“拓展与应用”活动中,学生还会通过站在校园里的不同位置,描述教学楼等周围物体位置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首先说明该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每组一张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的纸条,用于学生做“找位置”的游戏。

(二)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四、安全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在教室里做“找位置”游戏时,不要拥挤,不要打闹,防止摔倒。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教师利用课间操站队情境引入问题。课间操是学校每天都会举行的集体活动,全校的同学都要参加。课间操队列人数众多,但整齐划一,这是因为每一个班、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

1、教师根据课业提出问题。

(1)你能说一说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站在课间操队列里的什么位置吗?

(2)在描述位置的时候,我们用到了哪些词?

2、明确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描述位置。

(二)展开“科学实践”活动

在课页引入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

1、提出问题。

(1)提问:现在,谁能说一说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

(2)学生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

(3)谈话:刚才在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时,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前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后面”,另一部分同学说“我坐在教室的右面”或者“我坐在教室的左面”,还有的同学说“我坐在第三列”或者“第四排”。但是这些描述都不够明确,也就是没能很明确地描述出每位同学所做的具体位置。

看来我们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时,用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位置呢?

2、以自己为基准描述位置。

(1)提问:坐在教室的位置上,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

(2)学生活动。

学生试着用“我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来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

3、以别人为基准描述位置。

(1)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现在,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前、后、左、右都是谁来准确地描述自己坐在教室里的位置了,那么,如果把自己换成另一位同学,你能说一说他坐在教室里的什么位置吗?他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2)学生活动。

教师先指定一位学生,让其他学生通过方位词来描述这位学生的位置。再让学生任选另外一位学生,利用方位词来描述那位学生的位置。

4、引导学生发现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在学生练习用“前”“后”“左”“右”等描述位置时,教师从讲台位置走到教室的后部。

(1)提问:现在,请你转过身来,再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活动。

通过活动,学生发现当面向教室后面时,他前、后、左、右的同学发生了变化。

(3)教师总结:当你面向讲台时和面向教室后面时,你前、后、左、右的同学会发生变化,但事实上这些同学在教室里的实际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发现:在使用前、后、左、右等词描述位置时,必须先明确自己的朝向。

5、学生做“找位置”游戏。

(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找位置”提示条,提问:现在你能根据对于一个位置的提示,在教室里找到这个位置吗?

(2)学生左游戏活动。

(3)活动后,教师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位置的?

(三)“拓展与应用”活动

教师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学校操场周围物体的位置。

1、提问:请你站在操场上,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学生活动并描述。

3、进一步提问:请你站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描述教学楼或其他物体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4、学生活动并描述。

六上位置与方向教案 第2篇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18页。

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本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创设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运动”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思路:

因为教材中的“公园定向运动”的情境虽然来自现实生活的素材,但与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故本节课笔者创设了“牧童指路”、“确定老师的家的位置、学生的家的位置”等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

本课力图体现鲜明的教学层次性:导入时让学生在原有用“观测点”和“方向”确定位置的基础上,初步意识到确定位置时用上“距离”的必要性;新授时又从探索物体所在观测点的方向、探索物体与观测点的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三个层次组织教学;自学教材是学生对新授知识的自我检测;实践应用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渗透爱国、爱父母等教育。整节课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试图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的帮助,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并适时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准备:投影、地图、量角器、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牧童指路”图让学生联想一句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面对诗人杜牧的问路,牧童关键要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创设“问路”的情境,让学生意识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感知确定位置除了明确“观测点”和“方向”两要素外,如果加上“距离”就更好了。)

2、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其实,这就要用到我们数学上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位置与方向,认识了八个方向。谁能把这八个方向不重复、不遗漏地说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三年级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唤起学生的知识记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要求学生不重复、不遗漏地说出八个方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4、以我们学校为观测点,让学生用这些方位词描述一下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

5、任意找出一位学生,让跟他家是同一个方向的学生举手。

师:我知道了,你们的家在一个地方,对吗?

(不对,这些学生的家有远有近。)

6、师小结:

看来要具体地说清楚你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只说明方向还不够,最好还要说清楚什么才行?(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观测点、方向、距离

(设计意图:许多学生的家在学校的同一方向,但他们的家却不在同一地方,再次让学生意识到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只说方向不全面,还要说清楚与观测点的距离)

7、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观测点、方向、距离”等方面继续深入研究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

1、探索物体所在观测点的方向。

(1)师:刚才我了解了许多同学的家所在的位置,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家在学校什么位置?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确定老师家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件出示“老师家的位置”和“小明家的位置”

(3)让学生说说老师的家和小明的家各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都在学校的东北方向)

(4)引导学生想办法从方向上区分老师的家和小明的家的位置?

引导学生说出,要精确指明方向可以加上“角度”。 板书:角度

我们可以利用物体方位与四个正方位所形成的角度更加准确地描述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方向上区分在同在学校东北方向的“老师的家”和“学生的家”的位置,由原来的从大体上确定物体的方向,过渡到具体的说出物体所在观测点的角度,引出本节课的难点。)

(5)投影出示角度。(老师家的方向与东的夹角是30°)

(6)让学生试着加上“30度”,精确地说出老师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学生可能会说:东偏北30°、 北偏东30°、北偏东60°、东北方30°、东偏北30°等

(7)讨论交流:你认为哪种说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师小结:“东偏北30°”和“北偏东60°”都对,但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夹角比较小的方位,所以说成是“东偏北30°”,而不说“北偏东60°”

(8)仿照说一说

让学生精确地说出小明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北偏东30°)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放手让学生去讨论,通过讨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探索物体与观测点的距离。

(1)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要想知道老师家的具体位置只知道精确的方向还不够,必须知道老师的家到学校的距离。

(2)投影出示“从学生的家到学校大约3千米”,让学生说说老师家离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课件上从学校到小明家的线段被分成三等份,从学校到老师家的线段被分成四等份,每一份线段的长度相等。)

3、确定物体的位置。

(1)师对照板书让学生从“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四个方面来说一说老师家所在学校的具体位置?

可以多找几位学生说说,从而得出“老师的家在学校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大约是4千米。”

(2)让学生仿照 “老师家在学校的具体位置”说说“小明家在学校的具体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自学释疑

1、让学生自主观察数学书第17—18页的内容,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我们来一起研究研究。

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的疑问。

3、投影出示网上下载的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定向运动”和“检查点”,渗透锻炼身体的意识。

(定向运动就是借助地形图和指北针,按规定的顺序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到达所有点标并到达终点者为胜的一项体育运动。

检查点就是预先绘在地图上的,当运动员到达检查点时可发现检查点的标志,参加者在标志上做记号,证明他曾到达该处。但检查点之间的路线却没有限制,通常两点之间的路线会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4、师小结:

如果你对“定向运动”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课后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也在我们这儿发展发展定向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笔者从网上找资料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把本节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5、让学生合上教材说说1号检查点在起点的什么位置。

(1号检查点在起点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大约是1千米。)

四、实践应用

1、独立完成第18页做一做。

(如果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教师可与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中,如,写“学校”在“小明家”的位置时,我要求学生先找出较小的那个夹角,这个角是“北偏东”,还是“东偏北”,明确较小角是“北偏东”后,就把量角器的中心与“小明家”的点重合,“0刻度线”与“正北线”重合,这样所度量的角才是正确的。再引导学生观察“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在图上这一段距离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最后思考如何确定其他建筑物到小明家的距离。)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1)教师出示地图,先让学生找一找首都北京的位置,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这些城市大约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然后在全班交流。

(3)让学生找一找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的位置,说说你父母在哪个城市打工,那个城市大约在黄山区的什么方向上,能否想办法算出那个城市离黄山区大约多远,让学生体会父母在那么远的地方打工的艰辛。

五、总结反思

1、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确定位置的方法呢?

3、回应课初。

课上到这儿,面对诗人杜牧的问路,你认为牧童该从哪几方面给诗人杜牧指路?

六上位置与方向教案 第3篇

第一次实践思考:以“东北”切入, 突破难点

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 (角度) 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认识方向。对于方向的认识, 教材提供的例子是“东偏北30°”, 配套《教学参考书》上建议: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的说法都对, 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 (夹角较小) 的方位。但实际上, 学生在图上度量角度有难度, 很难顾及分辨夹角的大小。于是我们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东北”方向入手, 突出教学“北偏东60°”。

【教学活动简述】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 介绍“定向运动”和“公园越野赛”的比赛规则。

二、自主探究, 建立模型

1.方向

师:红队小朋友从起点出发了!1号点在起点的什么方向?

生:东北方向。

师:只说东北方向, 能说清楚1号点的准确方向吗?你能想出好办法吗?

师:你是怎样理解“北偏东60°”的?60°是指哪两个方向线的夹角?

师:说“东偏北30°”也可以。我们中国人习惯以东、西为标准, 先说东或西, 而自然地理学规定从北、南说起, 在数学中说“北偏东”, 而不说“东偏北”。 (动画演示3个方向: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和“北偏东60°”)

2.距离

师:确定1号点的准确位置, 还要知道什么?

三、分层练习, 巩固内化

1.师:蓝队从起点到2号点, 你能说出2号点的准确位置吗?

2.书上各项习题。

四、前后联系, 感悟提升

师:在以前几年的学习中, “位置和方向”已经与我们有过多次亲密接触。一年级:我们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 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位置;三年级:认识了东、南、西、北, 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今天, 我们学会用方向、距离更加精确地确定位置。到六年级, 我们将学习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反思】教学时, 我们发现从“东北”切入认识“北偏东60°”, 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了根据方向和距离准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但是整节课教师主动、学生被动, “导演”教师用一问一答使“演员”学生“被探究”, 气氛沉闷、压抑。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 利用教科书素材创设的竞赛情境脱离学生实际, 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形同虚设; (2) 动画演示认识角度, 成人看似清晰, 但从练习中的许多错误体现出, 儿童没有真正理解, 效果不佳。

第二次实践思考:设计矛盾冲突, 激发内驱力

面对第一次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决定“用教材教”, 设计矛盾冲突, 目标指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欲望,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体会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 要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运用数学工具 (量角器) , 灵活掌握度量角度的技巧。

【教学活动简述】

一、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1.创境 (出示扬州部分风景图片)

师:田老师的家乡———扬州是一个旅游城市, 欢迎你们到扬州去玩!

2.方向

师:出门旅游, 要有认识方向的本领, 你们认识哪些方向?

师:最有名的公园是瘦西湖!瘦西湖在学校的东北方向。谁能上台指一指? (两名学生到图上指)

师 (故作不满意) :你们指得都不准!

生 (困惑) :为什么?瘦西湖究竟在哪儿呢?

师:“东北方向”只能让我们知道瘦西湖在这片区域, 在这个“面”上。能不能知道它的准确地点?怪田老师提供的信息不全面!瘦西湖在学校的北偏东60°方向上。

师:北偏东, 就是从正北慢慢偏向正东。 (老师用手势示范)

师:60°就是从正北向正东偏60°。 (老师示范用量角器量)

3.距离

师:现在, 你们应该知道扬州在哪了吧?谁再上来指一指?怎么还指不准?

生:不知道距离!

师 (小结) :只知道方向 (角度) , 只能确定瘦西湖在这条线上。知道距离, 才能知道在哪个点上!由“面”到“线”再到“点”, 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的一种方法。

二、练习巩固, 深入内化

(看图) 你能说出扬州其他几个景点———观音山、会展中心、何园的准确位置吗?

三、前后联系, 感悟提升 (同第一次)

【反思】第二次教学, 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 创设学生喜欢的“旅游”情境, 美丽的风景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根据“瘦西湖在学校的东北方向”这一信息, 在图上指出瘦西湖的准确位置, 教师故作“不满意”的评价:“你们指得都不准!”引发学生的困惑和不服, 内心迸发出一股强烈的需要学习的力量和欲望。角度的教学将电脑动画形式改为用量角器在黑板上操作, 边量边指出度量的注意点, 简单、直观、明了, 操作性强, 学生掌握得较好。但是, 第二环节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学生被动练习, 无法有效巩固。怎样从整体上把握练习过程, 设计多样、多层习题, 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 引领学生的思维呢?怎样设计出“板块式”的教学结构, 将众多信息、知识和细节串成“片”、形成“块”, 使课堂趣味不缺思维、简约不失深度?带着新的追求我们又进行了下面的实践。

第三次实践思考:从学生需要出发, 发展思维

【教学活动简述】

一、为什么确定位置

1.怎么找不准瘦西湖的位置?———引出方向 (角度)

2.怎么还是找不准瘦西湖的位置?———引出距离

小结:从观测点、角度和距离这三个方面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能方便我们的生活。

(具体师生交流互动同第一次)

二、怎样确定位置

1.观音山的位置

(1) 猜一猜:观音山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猜一猜, 多少度?

(2)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

(3) 看一看:距离多少?

2.中国地图中城市的位置

(1) 填一填:扬州在兰州的什么方向, 距离怎样看?

(2) 画一画:昆明在兰州的南偏东10°方向上, 距离 (图上直线) 1200千米。你能先指一指昆明的大概位置, 再画一画吗? (学生尝试动手画图)

3.“凤凰岛”探险

(1) 第一探险点:白云洞

白云洞在起点的 () 偏 () () 方向上, 距离 () 米。

(2) 第二探险点:狮子峰

师 (课件出示3个位置) :狮子峰在起点的南偏西30°方向上, 距离300米。1号点、2号点、3号点, 哪个是狮子峰?1号点、2号点为什么不是?

(3) 第三探险点:火焰山

师:火焰山在狮子峰的南偏西30°方向上, 距离100米。看!火焰山在这里!

(老师故意标出一个错误位置:起点的南偏西30°方向上, 距离100米。)

师:为什么不对?审题很重要, 观测点是狮子峰, 而不是起点。

三、还能怎样确定位置

我们从以前的“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到今天学习的用方向、距离来确定位置, 方法更为精确。那么, 还有其他确定位置的方法吗?这些方法会更加精确、更为简洁吗?老师期待着和大家一起去探索!

【反思】第三次设计, 建立了由“为什么确定位置”“怎样确定位置”“还能怎样确定位置”三句核心语串联而成的“板块式”教学结构。第一板块从“怎么找不准瘦西湖的位置”的疑问出发,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到确定位置的必要性。第二板块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用学生熟悉的地点:扬州 (教师所在地) 和兰州 (学生所在地) 作为练习素材, 使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自然、灵动。由于例2的内容“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和例1存在思维内在的顺逆向关系, 所以尝试把例2整合在本节课的练习中 (苏教版教材是将这两个内容整合在一节课中的) , 让学生在地图上画出昆明的位置, 学生完成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也避免了课堂练习的单一性。数学游戏能变抽象知识为直观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 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三板块我们设计了“凤凰岛探险”游戏, 用“白云洞”“狮子峰”和“火焰山”三个探险点让学生填一填、选一选、画一画, 练习形式多样, 思维得到高挑战, 整个活动过程简约、深刻。

对比前后三次教学, 都抓住了数学概念的本质———确定位置的基本要素:观测点、方向、距离。但是两次教学的改进, 逐步解决的问题是: (1) 设计矛盾冲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量角器, 指导学生掌握度量角度的技巧。 (2) 从孩子的内在需要出发, 进行简洁大气的“板块式”设计, 将“在图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和“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两个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有效促进了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

有关教材编写的两点想法:

1.关于方向 (角度) 的叙述方式。教材例题1中指出“1号点在起点东偏北30°”, “做一做”中出现“北偏东方向”, 意在让学生知道“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 (夹角较小) 的方位”。笔者认为: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角度的度量已有困难, 对方向的前后顺序也易混淆。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 不宜同时教学两种方法, 我们可以建立坡度、减少难度, 等学生能熟悉运用一种方法以后, 再向学生介绍第二种叙述方式。

“位置与方向”教学纪实与评析 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4个方向。

2.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3.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周围的同学吗?

生:我的左边是晓楠,我的右边是小鑫,我的前面是小宏,我的后面是婷婷。

师:他介绍的可真清楚,通过一些前、后、左、右这样的方位词就介绍清楚了,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位置与方向的方位词呢?

生:我还知道东、南、西、北。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评析:从身边的情境出发,既巩固了以往学过的前后左右方位词,又为新课做好铺垫,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习。】

二、 活动体验,感受新知

1.辨别方向。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是通过什么来辨认东、南、西、北这些方向的呢?

生:我看太阳辨别方向,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面对太阳,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后面是西。

生:我知道还可以看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向北,另一头指向南。

生:还可以用北斗星来辨别方向。

生:我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我爷爷教我的。

师:哦?这个方法真不错,什么是上北下南?是头上是北吗?请你来给大家解释解释吧。

生:面向北的时候,就是上北,下南表示后面是南,左手边是西,右手边是东。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愿意学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探索欲望。】

师:你解释得真棒!我们把他的这种方法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

师:这个是我们用来辨别地图上方向的坐标图,有一句非常简单的口令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请同学们一起说一遍。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现在请你根据这个坐标图,假设以银川城市为中心说说它东西南北4个方向的城市吧。

(学生认真观察后,小组交流。)

生:我发现我们生活在北边。

生:我姥姥家海口在南边,我最想去的拉萨在西边,东边城市有石家庄、济南等。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在辨认方向时先确定一个标准点,然后根据这个点找到它的东南西北,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用方位词介绍周围同学。

师:看来同学们都可以用东南西北这4个方位词在地图中找到不同的城市了,那你能用这样的方位词介绍你身边的同学吗?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周围身边的同学。)

生:我的东边是小诺,我的西边是小莹,我的北边是小静,我的南面是小丽。

…………

师:谁能说说我在你们的什么方向?(老师站到同学中间去。)

生:老师在我的东边。

生:老师在我的西边。

生:老师在我的北边。

生:老师在我的南边。

师:这可真有意思,我站在这里没有动,为什么你们所说的方向却不一样呢?老师一会在东,一会在西,一会在南,一会在北呢?这是为什么呀?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

生:因为我和其他3个方向的同学方向不一样,所以看到的老师所在的位置也就不一样。

师:也就是说所处位置不同,看到的方向也就不一样。

【评析: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会到方位的相对性,借助身边师生的位置关系,轻松解决抽象的问题。】

三、游戏练习,巩固新知

1.游戏《口令歌》。

师:(老师站在班级的中间)以我站的地方为中心,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要给大家唱首歌,歌中有要求,请同学们按着要求跟着做。

老师用《幸福拍手歌》的音调唱:请东边的同学你呀跺跺脚××,请西边的同学你呀拍拍手××,请南边的同学你呀拍拍你的肩,请北边的同学你呀招招手××。

(学生跟着老师唱的歌做动作。)

【评析: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再次感知位置与方向,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理解了数学知识。】

2.我做小导游。

师:现在请你来做小导游,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后汇报。)

生:我是三(2)班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大门是向西开的,一进学校看到是东边墙上几个大字:一切为了孩子。我们的高年级教学楼在操场南边,低年级教学楼在操场的北边。

…………

【评析: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把学到的有关方位的知识运用生活当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相介绍。

师: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学校的体育器材各在学校的什么位置。(找学生汇报。)

【评析: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介绍体育器材的位置与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4个方向。】

4.完成练习一的第一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三、 归纳总结,延伸新知

师: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辨认东南西北4个方向。

生:我知道了只要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就能知道其他的3个方向。

…………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手指著黑龙江区域)这是我们的家乡,黑龙江四季温差大,物产丰富。都说我们住在祖国的东北,你知道为什么管我们这里叫东北地区吗?这就是我们下节课即将探索的内容,下课!

【评析:通过学习东南西北4个方位外,在看地图了解东北家乡的环节同时又进行了拓展延伸,达到课虽尽,意未犹的效果,使学生对方位产生饶有兴趣的期待。】

总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于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比较抽象,所以在设计中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如说一说,做游戏,看地图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自然、衔接连贯,其最大特点就是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习数学,理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并把所学知识向生活延伸,以此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位置与方向》教案 第5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目的

一、复习引入

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位置与方向教案 第6篇

王秀荣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基本技能: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基本思想:再由实物到绘制坐标图的抽象过程中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基本活动经验: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四能目标: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发展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学生: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

1、导航引入

(1)假期和家长外出旅游,在车上常常听到这样的语音提示,“前方200米路口直行,到达目的地。”

同学们知道这是车上的什么功能在帮助我们吗?

(2)对,导航功能,主要功能是帮助我们确定景点的具体位置。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一)] 【设计意图】通过导航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3.组织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2)确定观测点。(定中心)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定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定距离)【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一)确定中心 确定方向 确定距离

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学习活动是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必要活动”,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上让学生多动手。不少学生会说但是一旦动手就错,特别是对“东偏北,还是北偏西”以及在地图上标注某一地的位置等实际问题时,学生很茫然。我结合例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度、60度;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如果学生不能想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并强化练习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45度、东偏北50度、西偏南 25度、北偏西15度。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其中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作图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学生的课堂练习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不能熟练地区分东偏北和北偏东的不同;距离的表示,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主要由于建筑物的影响;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的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如果要补救也只能个别辅导了,集体辅导多了容易让那些掌握好了的同学产生厌烦心理,掌握不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马上改正过来。

位置与方向教案 第7篇

澄城县城关五小——雷小红

第1课时: 例1及练习。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东莞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六上位置与方向教案 第8篇

一、前两教时有关角度确定内容的尝新

第一教时

主要学习内容:根据图上信息, 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 (方向和距离) 。 (例1)

1.动态演示理解“_____偏_____”方向概念。

活动一:一学生 (蒙上眼睛) 利用小木偶, 在黑板上沿着东方行进, 其他学生用“偏北了, 偏南了”不断纠正, 直至到达目的地。从中认识东偏北、东偏南的概念。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北 偏东、北偏西等其他方位的概念。

活动二:全体学生面朝北方坐好 (为了与地图上的方位形式上统一起来) , 听指令用一条手臂指向一个方向 (如东方) , 然后慢慢旋转, 偏向另一方 (如东偏北一点点, 东偏北再多一点, 东偏北更多一些) 。

【设计意图】“_____偏_____”的方向概念是本节课第一次出现, 学生在生活中不太接触到, 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困难。设计以上两个活动, 让学生经历动态的方位形成过程, 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东偏北”和“北偏东”的含义和区别。有了这样动 态的感受, 为后面的角度测定打好基础, 明确该从哪里开始数度数。

2.换个方法使用量角器, 一次量多个角。

以往测定角度都是用读对应刻度的办法, 但本课时我选择了数格子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量上半部分 (简单称地图上的南北两向为上下半部) 的角度时, 量角器一律朝上放置, 然后把方向标对应角的边线处为起点, 向另一角的边线方向数量角器上的大格子 (一格10度, 半格5度) , 直数到另一条边线至, 最后确定度数。如:“东偏北”就从东方向线 (即右0度线) 开始往北方向数, “北偏东”就从北方向线 (即90度线) 开始往东方向数。

在教学中有学生发现, 属于同一个半部方向上的角度, 可以一次性测定, 然后一一记录。如教材做一做中的“学校”和“游泳馆”两个位置, 可以同时测出“北偏西25度”和“西偏北40度”。课堂上学生兴奋不已。

【设计意图】如果说学生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时最大的难点是读数的话, 那么本节课中又增加了一个难点就是量角器的放置, 因为图中方向线增加不少, 学生会因为找不到角的边线而手足无措。这样, 测定角度的难度就更大了。用数格子的办法测角度, 量角器放置方法只有两种 (朝上或朝下) , 大大简化了摆放方法, 避免了学生因为确定不了0度边而手足无措的现象。另外, 对准横轴和数轴之后, 中心点自然对准, 避免了测量时由于中心点偏移带来角度不准确的现象。而且, 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 量角器一次放置就可以测定在同一大方向上多个角度, 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第二教时

主要内容:根据已知的方向和位置信息, 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2)

用量角器一次, 把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三个位置同时定好方向点 (这三个点均在北半部分) , 再用尺测量后定距离。

【设计意图】有了第一教时的基础 , 学生对于方位的动感形成有了一定的经验, 只要掌握从哪个起点数格子, 就可以一次性标上三个地点的角度定位点, 省时又省力。但是, 这只是一种引导,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 一次一次量, 一次一次定会更加清楚。

二、学生作业反馈 (有关角度部分)

1.总体效果。

有关角度的测定的错误与以前相比明显减少, 学生对于量角器的放置没有产生任何困难。当天的家庭作业正确率较高, 第二天的根据位置信息画平面图作业效果也相当不错。

2.主要错误。

(1) 有关“_____偏 _____”方向的判断还是有部分错误。

(2) 课堂作业本P7中 , 1 (2) 的“ (北 ) 偏 (西 ) (42) 度”中有5人填成“ (北) 偏 (西) (48) ”度。

(3) 课堂作业本P7中 , 2 (2) “西偏北27度”中 , 有一些学生写成“西偏北37度或36度”。

(4) 课堂作业本P8中, 角度至少有一处错误的人数增多至11人。

(5) 如下图 :画圈部分的填空错误特别多 , 填“东北70度”或“北偏东70度”。

三、反思与改进

从作业反馈来看, 我认为这一次的尝试总体来说是有收获的。利用角度的动态概念, 借助手势判断物体的位置与方向, 把过于抽象的方向概念形象化, 有助于学生理解;用数格子的办法测量其中的角度, 成功地避免了量角器摆放的难点和度数读错的难点, 甚至还可以量一次同时测定多个角度, 可谓一举多得。

由于首次尝试, 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 从学生作业反馈中得到启示, 可以做如下改进:

1.关于“_____偏_____”概念理解的巩固。

这类错误在后来的每一次作业中都有出现, 说明学生没有全部掌握。细细反思课堂教学, 发现至少有两个细节需要改进: (1) 课堂上只关注了集体的演示理解, 忽视了给予个体独立思考练习的机会。可以增加一个口头练习的环节:在课件上不断出现一个个位置点, 让学生快速说出大致的位置信息。 (2) 用数格子方法测角度时, 必须说明数的起点是哪个方向 (如北 ) , 我们就说“北偏”。这样的方法在订正时采用了几 次, 有一定的效果。

2.关于度数测量方法的巩固。

以上 (2) (3) (4) 类错误都属于角度测量的错误, 但错误原因却各有不同。

一部分错误是由于操作不细致引起的:把中心点偏移, 或把中心点和角度定位点连接的时候没有对齐, 造成角度变大或变小。说明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操作示范和习惯教育。

把“北偏东48度”读成“北偏东42度”, 是由于没有掌握数格子测角度的方法, 学生仍用读数法定度数或不知道北偏东的角度该怎样数格子, 仍旧从0度线开始数。他们读出的其实是东偏北的角度度数。说明属数格子的方法也有一定的难度, 课堂上需要放慢进度, 待全部学生都基本学会再进行后面的教学。

把“西偏北27度”写成“西偏北37度”, 是由于他们在数格子时, 把不到一个的也数成一格, 然后加上多出来的部分, 因此会多数10度 (订正时问了学生才了解到的) 。这一细节我在上课时确实没有注意。订正时提出如“数了几大格 多? 大约多多少? 或几大格不到? ”之类的问题,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把“东偏北70度”填成“东北70度方向”或“北偏东70度方向”, 其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外, 作业纸上没有显示十字方位标, 还以70度的大角度提供信息, 对刚学习了两节课的四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度, 随着学习的深入, 其他细节的改进, 会得到改善。这一题同时也提醒我们, 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并练习, 每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两种方法表述其位置信息, 但是表述的“ _____偏_____”不同, 相应的角度也不同。这样出现以上类似错误会少很多。

3.其他表达上的细节。

学生在作业本上出现正东90度方向, 正东0度方向, 东北30度方向等的不规范的说法, 教师需要在教学时说明这种表达的不足之处。

四、疑惑与思考

在角度测量教学中, 学生最常出现的错误就是把角度度数读错。假如数格子的方法也可以推广到《角的度量》中, 可以吗?

疑惑一:在方向坐标中, 方位中的角度只涉及90度之内 (一般只有45度以内 ) , 采用数格子的办法定度数并不难 , 但是在角的度量中经常要涉及钝角, 数格子会比较麻烦 (当然可以直接用9格加上去数的办法) , 这样是否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疑惑二:摒弃读刻度方法而采用数格子的办法, 会不会失去了量角器的一部分功能, 影响学生对量角器使用的能力?

以上做法和疑惑, 敬请各位专家解答和指正。

摘要:人教版《位置与方向》内容学中, 确定物体所在点的方向是教学难点。作者受到钱怡老师观点的启发, 利用角的动态定义帮助对“%%偏%%”方向的理解, 采用数格子的办法测定角度。细细分析学生作业反馈, 发现对角度测定方面的教学难点得到了突破, 但诸多教学细节还有待改进。

关键词:确定位置,量角器,动态含义,测定角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街道积极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报告下一篇:汽车电工电子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