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024-09-22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精选14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1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今的父母竭尽精力与财力让孩子接受各式各样的教育,孩子们则应接不暇地穿梭于各类学科的辅导中。父母旨在让孩子“先知先觉”,孩子稍不如人,就心急如焚,对孩子大加呵斥:“这么简单,怎么还不会?”“别人都会,你不会,真笨!”“你上课是怎么听的?”等等。舐犊情深的父母也许从未想过,在孩子看来,这些不经意的言语意味着父母对自己的否定。孩子在被否定中否定自我,那弱不禁风的自信心的嫩芽在一次次的否定中被扼杀了。自卑、怯懦随着自信心的减弱而滋长。而对外面的世界,孩子的内心总有一个声音:“我行吗?我会吗?”这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悲哀。那么,这一切的根源在哪里?在于“自信心”的丧失。而这又是谁造成的?是那些声声说爱孩子而又不会爱的父母们!

那么,如何让孩子“相信自己、所有的行动都经过自己的判断力”?以下归纳两大类培养法,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去锻炼自信。

一、培养孩子勇于“表现自我”

服从性高又听话的孩子,虽然受到大人的称赞,但相对也可能造成孩子的“乖孩子症候群”产生,自己真正想做的、想说的,都无法通透表达,将来长大虽然已有自己的.思想,但碍于长期无法表达自己,而内外在不平衡。与其教孩子顺从,不如教孩子表达想法,做自己的主人。

当孩子上了幼稚园,开始团体生活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即使自己的东西被抢夺占有,也不知如何表达愤怒而产生挫折;或者,平时在家“水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王子、公主,一旦接触团体生活,没有了妈妈就近“体察心意”,也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而手足无措。无法将自己的感受传达给他人的孩子,总是如此压抑无助,渐渐的,也就失去信心。

因此,平常在家里就该制造让孩子“率直坦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环境,给孩子无畏无惧、畅所欲言的勇气,父母不但能了解孩子内心想法,也增加孩子的勇气与说话能力;其次再从孩子的说话中判断,给予正确的教导。

二、记得,“听孩子说话,比让孩子听你的话还重要”!

切勿因为孩子年纪还小,所问的问题很无聊或没意义,就给予漠视或不回答,常常得不到答案无法满足好奇心的孩子,长期下来只会造成“思考萎缩”,对他人、不信任或对自己失去信心。

若孩子拥有“即使被嘲笑也敢说”的勇气,这得归功于父母们平时对于孩子问不停的“?什么”都能耐心回答,这不但让孩子信心与智力增强,长大后还更能“不耻下问”的发挥在做学问上。

三、不介入孩子之间的争吵

孩子的吵架,是积极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不过,这里并非鼓励孩子去吵架,而是指吵架的方式,是孩子对外表达内心反映的方式之一。

实际上,不敢跟人吵架,连主张都尚未表明就先妥协的孩子,倾向所谓“乖孩子症候群”,为了表现的好,反而不容易真正爱自己,自信心也比较低落,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等负面认知。

因此,与其教孩子“不可以吵架”、“吵架的是坏孩子”等观念,不如给孩子吵架的空间与机会,让孩子从与别人的摩擦中,学着认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想法。所以,别轻易介入孩子们的吵架吧。

总之,年龄越小的孩子,就更该让他们体验各种各样不同事物的经验,比长期上同一种补习才艺,还能刺激他们的多元发展,并且因为视野的开拓而更有自信。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所谓有独立性,是指孩子能自己思考判断来行动。会自己整理玩具的摆放,自己安排游戏的方式等,除培养独立性以外,也有助于创意力的发展。

・让孩子尽情的玩

・给孩子分配任务

・给孩子冒险的机会

・给孩子决定权

・告诉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

・自信的父母造就自信的孩子

相信自己的孩子而不随波逐流的父母,通常本身的观念健康也有自信,唯有父母本身的态度如此,才有可能教育出有自信心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身教影响,永远是直接反应给孩子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2篇

第一方面:尊重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自信来自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不可能有自信。尊重孩子不分时间与地点,更不分赞扬优点

或纠正缺点的时候。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与孩子讨论一些家事,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能力、平等的地位以及父母对自己的信任。父母千万不能随意惩罚或殴打孩子,辱骂些伤害人格、自尊的话。

第二方面:告诉孩子“你能行”

有些孩子在生活中常常会有“我很没信心”、“我是没用的” 等等想法,这种消极的心理会让他没勇气

尝试新的事物。父母可以设定一些适合孩子的小难题,让孩子去面对、体验、克服这些难题。父母从旁引导、积极的表扬、肯定和鼓励,孩子只有在不断鼓励,自己又不断的努力中才可以建立起自信心,从而淡化孩子“我无能”的心理,建立“我也行” 的心理。当孩子受挫折时,耐心给予孩子时间与空间,先聆听了解他们的原因,再从旁引导及鼓励。当孩子可以重新站立起来时,父母更需随时,并恰当的鼓励他们。有的孩子一件事没有做好,父母就说你怎么这么笨;孩子平时有些胆小,就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孩子偶尔一次小小的失误,就指责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第三方面: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培养他的一些特长,透过特长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是,父母应

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长”。父母应该:除了学业,鼓励孩子多参与课外活动、社区义工活动等。这不但可以让孩子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且让孩子有机会接触那些需要别人关爱与帮助的人,这些都可以增进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但要注意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来试图激发孩子上进是极为有害的,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嫉妒心、失去个性。每个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长处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孩子只有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才能成长。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出他的长处,发展他的个性。父母不要过于限制保护孩子,以致他无法发挥自己的专长。

第四方面:允许孩子犯错

一个不曾犯错的孩子,他就永远不能够成长。父母有必要与孩子分享自己过去曾面对的错误或失败,让

孩子了解到爸爸妈妈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最重要是,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失败、挫折,并让他有机会为自己所犯的错做出解释,之后,父母再从旁协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再次尝试。如此一来,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断尝试中得到保护。父母千万不断指责、挖苦孩子的过失。或经常以孩子曾经犯下的过错,做为现在的提醒。

总之,稳固的自信心在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具有重大意义。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心并非来自于赢取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3篇

一、多加表扬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欣赏中,他便学会自信”。但许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应是训斥和惩罚,而没有认识到接受赞赏表扬从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表扬孩子,使他积累一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觉得自己还不错。教育家尹建莉把女儿圆圆培养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其经验就是从小经常赞赏和表扬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成功的快乐,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做的不好或犯了错误,也要充满信心地表扬他,让他明白跌倒了没关系,爬起来继续前进。当然不是说光给表扬,而不要批评,只是批评要掌握尺度,充满期待,可以告诉他错在哪里,怎么做才对,然后对他说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的,给他保留可攀登的空间。教师和家长应更多地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积极因素,给予赞美、肯定、 表扬,不要老盯着他们的缺点不放,使孩子感觉到我不行,产生强烈自卑心理。

二、要求适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心愿,但对孩子的发展所设立的标准要求必须适度,应考虑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现在的家长普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盼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的孩子。一些家长和教师还经常采用攀比的方式教育孩子,拿孩子的表现与发展跟其他孩子比。这样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拿别人的优势比孩子的不足,本意是刺激孩子赶上别人,超过别人,但是没想到横向攀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孩子的发展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开窍时间的早晚都不一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强过别人是非常不实际的。只要孩子在他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在自己的成长点上得到发展,就要给予肯定。

三、相信孩子

首先,要相信孩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明智的家长,应给孩子足够的表现机会,放手让他进行各项活动,使孩子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自信心就会得到培养。其次,要让孩子对各种事情进行尝试。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往往以家长和教师的评价为依据。家长和教师相信孩子,孩子就会相信自己。如果他经常听到家长说:“你行!”他自然就会产生“我行”的感觉,就会对自己有信心。同时,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教育孩子时就有了一个积极的心态,使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良好的精神支柱。教师、家长的积极支持在于使孩子保持一种更加乐观的态度。

四、家校共育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一致,是儿童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缺少的条件”。家庭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达成教育共识,就会形成教育合力,就会使教育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孩子进入学校,孩子的自信比较差,家庭和学校就要互相沟通, 共同教育孩子。我校有一个六岁半的孩子叫张星,她很胆小,不敢当众发言。后来家长和教师配合,在张星的身上找优势,发现这个孩子爱听故事。于是家长经常给张星讲故事,还鼓励张星讲故事。在学校里教师也经常主动跟张星说话,让她回答问题,从而增强了张星的自信心。渐渐地,张星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故事了,而且讲得越来越好且有声有色。张星毕业的时候,与她最初的情况判若两人,可见家校共育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4篇

儿童的自信来源于他人接受自己是怎样的人。儿童需要感觉到,无论自己是否能满足父母的期望,都会得到他们的接受。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喜爱和赞许是有条件的,孩子就会尝试取悦自己的父母,去满足父母的期盼,去回应父母的需要,这些行为则会耽误孩子真实自我、人格、能力和需要的发展。

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父母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也不同。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特征界定,分析每个阶段孩子的特点,给孩子最需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

0~1 岁:孩子需要培养信任

场景回放:在姗姗3个月大时,妈妈开始在家里处理工作的事情。有时姗姗醒来,或是尿了或是饿了,大哭起来,妈妈却正忙着回客户的邮件,不能及时满足姗姗的需求。时间长了,妈妈发现姗姗的情绪越来越急躁,特别爱哭。

分析:第一阶段是婴儿期,埃里克森认为儿童需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婴儿足够的保护,对婴儿照顾周到,那么婴儿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可以预测的、安全的,并且充滿爱意。这样,孩子便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这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础。

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而不能及时发现姗姗的需求,孩子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很难建立对妈妈的信任,这对姗姗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有一定影响。

建议:多给孩子关怀,避免产生不信任。

经常拥抱亲吻孩子:美国最新研究发现,母爱与孩子长大后的情绪发展密切相关。母亲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能够减轻孩子的烦恼,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生,培养应对技能,对他们长大成人后大有帮助。

经常对孩子微笑,不要忽视互相交流的机会:对孩子微笑和轻声言语,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对方喜爱自己,使他们感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愉快地探索世界,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

关注孩子的生理需求、情绪变化: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这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他人关注的,被他人爱护的,有益于与母亲安全依恋关系的建立。

2~3岁: 孩子需要自由和独立的机会

场景回放:闻闻2岁多,每次出门时妈妈都要抱着她,担心她摔倒,怕她乱摸东西,把手弄脏。小区里有个小沙坑,小朋友都喜欢在里面玩沙子,虽然闻闻也想去,但妈妈坚持不让闻闻过去……

分析: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称为自主对羞怯阶段。该阶段的孩子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的环境,产生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不愿别人干预。如果父母能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就能体验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力,反之,则产生羞怯、敏感等。

妈妈处处限制闻闻,闻闻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不但会削弱闻闻的自主性,还得不到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这对闻闻信心的建立是不利的。

建议:大胆让孩子自己活动,避免产生羞怯、胆小。

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先演示,最好采用边说边做的方式。比如,如何穿衣服、系扣子等。除此之外,洗手、洗脸、玩具归位等也都可以让孩子做。

用心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要一味否定:此阶段的孩子如看到新奇的东西要摸一摸,或者看看东西的内部构造,父母对孩子的目的进行询问,了解孩子的动机,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不要过分限制孩子的行为: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的颜色、玩具的种类等;给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同时教育孩子如何回避危险。

不要苛求完美:孩子不小心所造成破坏后,自己也后悔和难过,甚至感到恐惧。家长应该宽容孩子,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想法是好的,只是这种做法以后需要改正。批评和指责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的习惯,或是因为怕失误而不敢做事。

4~5岁:孩子需要成人的支持和鼓励

场景回放:5岁的小西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妈妈不管他问什么问题,都会耐心解答,和小西一起查资料,甚至和小西一起动手做实验寻求答案。

分析: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好奇心、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是主动性对内疚阶段。

妈妈能耐心对待并细心回答小西的问题,并和小西一起探索寻求答案,这不仅能发展小西的判断力,而且还能形成大胆创造的精神,增强自信。

建议:鼓励支持孩子的活动。

对孩子的问题,妈妈要耐心解答,如果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上网寻找答案,切不可简单粗暴,打击孩子探索的积极性。

重视孩子的学习成果,给予孩子展示自己的空间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各种各样的内容,比如数字、古诗、歌曲、舞蹈等,孩子表现出的记忆能力很强,会不断受到大人的肯定和夸赞,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也是陪伴的一种表现方式。

给予孩子自主学习的材料平台:给孩子提供多种知识材料,让孩子自主选择,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使得孩子能够有机会和他人交流,这对于培养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自信也非常重要。

(责编 悬塔塔)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5篇

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真正的士兵,他的军队能勇往直前,征服欧亚大陆,靠的就是士兵相信自己是当将军的料这个自信心。可以说,一件事情能不能取得成功跟一个人的自信心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树立自信心。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家长在学校和老师交流孩子在校情况时,也尽量要避开孩子,让孩子去其他地方玩耍。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二、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没有鼓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断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

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用行动向他证明他的失败。我们应该把事和人分开,做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技巧掌握,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孩子可能永远做不成这件事情。所以,成人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别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使这些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6篇

在幼儿园不敢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

面对新的事物和伙伴,常常害怕退缩。

不敢在小朋友面前大胆的表达自己,常常低头不说话。

不敢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

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总是跟随者而不是领导者。

孩子为什么不自信?

在幼儿园中,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小朋友,那么,孩子为什么会缺乏自信呢?

家长的过度保护

家长过多的溺爱和娇惯孩子,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包办,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孩子依赖性增强,缺乏了锻炼的机会,当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时就会因为掌握的技巧太少,事事落后于其他孩子而导致缺乏自信。

家长的过多批评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常常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一味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因为很难道达到父母的要求,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的习惯,对自己缺乏自信。

家长与孩子缺乏交流

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物质上的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也很少对孩子进行意志性格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碌而放任自己的孩子,没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孩子生活散漫、缺乏自制能力和上进心,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健康发展。

家庭氛围不好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第7篇

要尊重孩子,要多赏识孩子,不用尖刻的语言嘲讽奚落孩子。如果当众讽剌贬低或故意揭短,夸大孩子的缺点,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父母不要常对孩 子说:“你瞧,人家小明多聪明,总是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这么笨……”如果常常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只能使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自卑。只要孩子 有自己的特点,他在不断地努力,他就是个值得自豪的孩子。而当孩子遇到挫折或失败时,父母更应该像知心朋友一样关切他,鼓励孩子或和孩子共同战胜困难。当 孩子说我不行时,你可这样说,我不相信你不行。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最初都是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称赞、赏识孩子,就是对孩子个 性、能力的一种肯定。

2、让孩子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8篇

而在日常生活中, 大部分孩子都缺乏自信心, 其中表现为胆小、怕困难、做任何事情不主动, 依赖成人的帮忙。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 明确指出:一个健康的幼儿, 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 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那么, 我们应怎样让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 又时刻充满自信呢?

一、给孩子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通过调查发现, 自信心较强的孩子, 大多生活在家庭气氛比较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父母比较重视孩子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学习, 能够常常带着孩子进行活动, 如去公园、参加朋友聚会等场所。特别是对孩子在活动过程中作出的反应比较的关注, 当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成功时, 父母能够及时地给予表扬赞赏, 同时当孩子失败的时候, 父母也能够及时充分地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 态度温和, 孩子的感觉很好, 往往就活泼愉快, 积极热情, 自信心强。相反, 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 粗暴, 态度冷淡, 孩子就情绪低沉, 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对于那些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孩子, 成人可用爱抚、点头、微笑、肯定的眼神或手势, 或者“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言语来表扬鼓励孩子, 使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激励他们运动的渴望, 增强自信心。当孩子遇到失败和挫折时, 教师和父母应更加关心孩子, 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 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可以通过努力再次成功。在体育运动中, 成人还可以鼓励孩子自由结伴玩耍, 让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学习交流, 孩子在活动中就易处于积极状态, 有了被人接纳和尊重的体验, 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就更强了, 这样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二、松开我们对孩子的束缚, 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去体验

孩子们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 去检验自己的能力, 学会如何应付危险和突发事件。“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如果我们过多地做了, 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 也剥夺了他们的自信心。我见过一个小女孩, 现在3岁半了, 语言发展的很好, 可是动作能力相当的差, 连爬都还不会。来到

人不像男人的声音。男孩将来还是男孩, 都长不大, 小学和大学男生的区别除了身高和学识, 恐怕没有深入的更新和变化。

社会、学校、家庭一起把男人驯服成像女人那样整洁清秀、温柔有礼, 同时调教女人变成像男人那样强势冷酷、敏锐高效。历史上从没有像今天的世界一样, 产生如此巨大、层面如此广阔的性别错乱。

无论男孩儿女孩儿, 孩子们从小穿着同样的校服、同样的鞋子, 梳着同样的发型, 习得同样的知识体系, 他们并不知道彼此之间有多大的差异, 将来要面对的社会分工和家庭责任有多么的不同。

这样看来不是孩子们出了问题, 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孩子天性中许多关键要素不适应目前的传统教育。我们是继续忽视男女差异, 还是应该改变调整现行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当中努力让男孩子和女幼儿园, 看到小朋友就躲在一边, 户外活动时也是远远看着小朋友玩, 自己不敢参与, 这时在她的心里就形成了一个概念, 别人行, 我不行!经过对这个小女孩家庭背景的调查后发现, 除了父母过于重视幼儿的智力培养导致自信心弱之外, 父母的溺爱和娇惯也是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因素。在公园里, 经常会看见妈妈带孩子玩。孩子在飞快地奔跑, 妈妈着急地喊:“宝贝, 慢一点, 小心摔跤!”孩子慢了下来, 妈妈牵着他的手继续走。孩子爬到秋千上荡来荡去, 妈妈着急地喊:“宝贝, 慢一点, 我来帮你。”妈妈小心地摇着秋千。整天, 孩子没有跑过, 没有爬过, 没有跳过, 他一点也不开心。妈妈对孩子过分的保护, 以至使他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孩子没有被磕碰到, 妈妈很放心, 似乎觉得自己尽到了责任。在生活中, 我们都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 可以说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孩子们需要学会怎样去忍受在生活中碰到的伤疼, 一个磕伤的膝盖可以痊愈, 但是受到伤害的勇气却一辈子不会重新得到。我们应当松开我们对孩子的束缚, 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去体验去闯荡, 增加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

三、成人应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

孩子的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他们往往将成人的评价, 特别是老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在评价孩子时, 要指出他的优点与不足, 应避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孩子, 这会使幼儿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 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因此, 孩子在进行活动时, 成人用语言、手势、眼神等形式表扬孩子的同时, 还要多与他们交流。对自信心弱的孩子, 更要注重在言语上给予支持与鼓励, 不要轻易否定。如:在幼儿园里, 有一个小朋友, 性格内向, 几乎不和其他孩子说话。为了让她转变“形象”, 老师安排她当“小班长”。她说:“我管不了。”接着, 老师微笑着对她说:“宝贝, 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项‘任务’, 加油!”一个星期以后, 她露出了“小牙齿”, 笑的那么开心!可见, 成人的鼓励与肯定更有益于孩子产生自信心。

多赞许, 少责备, 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作为老师、家长, 切忌用尖刻的语言, 讽刺挖苦孩子, 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 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 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 不滥施权威, 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使之产生自卑感, 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 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总之, 我们要真正做到爱护尊重孩子, 肯定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在对孩子评价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尽可能多地去积极评价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益于增强自信心的言语环境, 从而培养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孩子明白性别的差异, 增加彼此了解进而彼此尊重, 明白对方的不同, 接纳对方的差异, 对未来的家庭和社会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艾杰奇.我心狂野[M].重庆出版社, 2010.

[2]司马迁.史记·贷殖列传[M].中华书局, 2008.

[3]毕淑敏.风不能把阳光打败[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5.

[4][意]蒙特梭利.儿童的家庭教育[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5][法]卢梭.爱弥儿[M].商务印书馆, 2004.

[6]闵秀贤.生理上的性别差异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0.

[7]陈帼眉.幼儿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作者简介】

潘艳虹 (1988—) , 女, 内蒙古包头市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我们要真正做到爱护尊重孩子, 肯定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在对孩子评价时注意自己的言行, 尽可能多地去积极评价孩子, 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益于增强自信心的言语环境。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9篇

1、尊重幼儿,信任幼儿。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首先要尊重幼儿、信任幼儿,要和幼儿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幼儿才能积极地学习、探索和创造,从而获得自信心。反之,幼儿如果得不到关注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丧失自信。

2、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在活动中,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形成自信的基础,多给幼儿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让幼儿自己穿衣服、叠被子等,让幼儿体验“我自己能行”“我很棒”在积极的肯定中促进幼儿心理素质不断进步。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孩子,我们要为他们创造条件获得成功。比如:我班有一个小朋友,他天性比较胆小,不爱在众人面前说话,缺乏自信和勇气,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对了就及时的给与鼓励,通过“嗨、嗨、你真棒”“你最棒”等形式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心。

3、自信的孩子是从一次次成功走出来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得应当让他自己想,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建立起来,我们不能总以为孩子小,事事包办代替,这样会抑制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4、赏识教育是培养幼儿自信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得到赏识,才会拥有了自信,才能发挥有的潜在能量,使幼儿能够自觉的主动的接受教育,激发幼儿好学上进勇于探索。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点头、抚摸都是给幼儿信任和支持。

一位哲人说过:“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期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自信心使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各种获得让幼儿在一次次的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的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第10篇

雯雯3岁了,漂亮可爱,在父母面前,无拘无束,唱歌跳舞无所不能。但在陌生人面前就表现得很拘谨,不愿意叫人,叫她在众人面前表演时怎么也不肯。她父母来信询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女儿大胆展现自我,培养女儿的自信力。的确,自信力是一个人将来立足于社会的一个重要能力。自信力并罪与生俱来,关键在于后天培养,而儿童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时期。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力,我们一起来探讨。

孩子不自信的根源:父母缺乏信任所致

信任,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字眼。可是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当孩子迈出独立生活的步伐,要求自己吃饭时大人往往怕孩子弄脏、浪费而喂他;当孩子满心欢喜地自己穿衣服时,大人却为了赶时间而麻利地给孩子穿上了;当孩子和小伙伴为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时,大人总会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而挺身而出。父母的出发点自然是爱孩子的,但这种不信任的爱却让孩子丧失学会照顾自己,学会与人交往,甚至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并造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人格的不自信孩子。

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己可做的事,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依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多给孩子正面的常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例如表现对孩子的信心,可对他说:“我相信你做得到的”;当指出孩子的优点时,父母可以说:“我觉得你的数学能力很好”、“你会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是很好的优点”、“你的字写得很工整,看起来很舒服。”

接纳孩子的原貌,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11篇

家长正确的教育

 
 

+

 

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家庭的正确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大的。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是离不开父母的教育的。

自信的孩子往往是父母教育出来的,父母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老是用父母的权威来让孩子干嘛干嘛的,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让自己服从自己,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会容易就让孩子失去自信心的。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一定要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你一定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学会自己改正,这样慢慢下去,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增强。

多与孩子交流

 
 

+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敏感,父母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就以为跟自己的孩子没有交流沟通的必要,这是不对。

父母为了给孩子好的生活环境,所以总是在忙于工作,平时跟孩子几乎没有沟通交流。日子久了,当孩子遇到了一些事情的时候,即使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办,但是他们也已经习惯了自己不去跟父母交流,寻找帮助。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多跟孩子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每天要挪出一点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好好聊下天,看看在学校中有什么问题,是否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有问题,如果有的`话,就要及时纠正过来,让孩子更加的喜欢与人交往,这样孩子也会慢慢有自信。

适度的表扬批评

 
 

+

 

中国的父母好像都喜欢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表现在行动上,而很少体现在言语中,其实这样是不行的。我们要知道,孩子还小,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一些行动是出于爱,而是让自己从父母的口中来判断他们。

所以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那就是孩子不管是有没有做成功一件事情,但是如果孩子是付出了自己的努力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适度的表扬孩子。同理,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不要认为这件事情是小问题而不去教育孩子,其实是要适度的批评的,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孩子,我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得更好的。

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

 
 

+

 

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来锻炼的,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从小给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

比如,在生活中,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妈妈扫地、洗碗,或者是当孩子自己想要种花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去松松土,自己照顾好花草,当看到成果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心的。

这样久了的话,孩子就会从中体会到成就,就会更加有信心去做好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就不会容易就放弃。

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

 
 

+

 

作为父母,我们都习惯了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好安排,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而往往不去管孩子提出的要求,其实这是不对的。

在生活中,其实我们是要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要求,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重视的。比如孩子提出:“爸爸我,你陪我打游戏吧”。这时候,如果你在忙的话,那么就要跟孩子说明理由,让孩子等自己一会儿,让孩子知道你是重视他的要求的。

如果,这时候,你立即回绝孩子,孩子就会感到有挫败感,这样的事情久了,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心的。

结束语:

我们都知道一个自信的孩子,他们活泼开朗,他们在人群中总是很显眼出挑的,拥有自信的孩子就拥有了一笔财富。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品质 第12篇

郭利芳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健儿幼儿园(528300)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我们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我们的祖先历来强调,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孩子不自强,不能怪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教育不当造成的,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从每一件要解决的事情中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品质。

【关键词】独立;培养;自信;自强

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自信心 第13篇

一、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孩子到1岁时,便已有了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家长应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 让孩子 自己的 事情自己做。

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

(二) 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

二、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

培养自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得到肯定和赞赏,即使同时指出不足也不要紧;反之,经常性的否定和指责,就会逐渐消灭自信。因此,教师与学生相处时,特别是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可爱之处,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学生的感觉就会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

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

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学校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

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三、兴趣特长上,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和特长,给以赞赏和鼓励,不要吝惜自己的好言。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就注意学生的“独特方式”,及时发现他们的某种特长、潜能,热情的因势利导,并及时的加以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来强化它、发展它,并把这种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让他意识到在某些方面,他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比他们强百倍。只要学生有了这种意识,他就会不断克服自卑心理,并逐步走向成功。

四、不要求过高,给孩子创造更好环境。

家长普遍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与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期望过高。父母对孩子发展所确立的标准要适应,应考虑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不能主观地总用过高标准去要求孩子。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就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14篇

一、在行动中积累自信

在家庭中,家长往往视幼儿为柔弱的个体,以爱的名义过度地保护孩子。这种过分照顾和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和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使他们失去了树立自信心的可能。其实,孩子在幼儿期参与意识特别强,父母应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洗脸、穿鞋、扫地、擦桌子之类的事,只要孩子想做,就一定让他去尝试,让孩子在不断的学习与提高中增强自信心。比如,3岁的萌萌,不仅会穿衣服,还会收拾玩具、擦桌子,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萌萌妈妈说,由于爸爸经常外出,平时她一人带女儿,自己是裁缝,萌萌会走路时就会帮她拿衣服、找拉链,是她的小帮手。萌萌之所以比同龄孩子“能干”,就因为她尝试做事的机会多,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我认为,家长在教给孩子洗脸、穿衣、刷牙、系鞋带等生活技能时,不应只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兴趣,从而树立自信心,这将是孩子今后宝贵的人生财富。

二、在鼓励中增强自信

很多幼儿在家中习惯了被否定、被挑剔,经常接受家长种种消极暗示,如“怎么这么笨” “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成”等,就慢慢养成了以一种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习惯,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更体验不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当孩子想做某种尝试时,即便知道他不一定能成功,家长也要鼓励他试一试。这样一来,孩子一旦取得成功,就会感到无比自豪。孩子是在经历错误和失败的过程中学习的,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家长就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

三、在实践中锻炼自信

自信心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不断得到强化。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孩子的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参加体能训练时,有的孩子会胆怯,如钻洞时,孩子不敢尝试,用求助的目光看着家长,家长要学会视而不见,孩子在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看到其他孩子敢钻洞,就会激发他的胆量,跟着去尝试,在一次次挑战中逐渐认识自我,增强自信。

在生活中,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放手让幼儿练习基本的生活技能,独立去做简单的事情,友好地与别的孩子交往和游戏,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幼儿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要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多次的实践会锻炼幼儿的体力、智力和社会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在成功中造就自信

成功感是自信心的重要成分。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给孩子创设能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和条件。比如孩子上山时想让妈妈抱,妈妈可以说:“儿子,我们玩跑得快的游戏好吗?我相信你比我跑得快!”妈妈与孩子赛跑时,假装很累的样子说:“儿子,你跑得真快,我们再比一次吧!”孩子会信心十足地说:“好!”这个事例说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要注意不能为了让孩子获得暂时的成功感而降低要求,一味迁就他们,这只能使孩子获得虚假的成功感。

上一篇:毕业感言300字下一篇:橙色的雷锋9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