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07-14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11篇)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1篇

2011年惠城区优秀教学论文送评材料

科目 中学生物 学校 惠州市惠城区仍图中学 题目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姓名 方晓霞 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shizizuoxia@hotmail.com 日期 2011年10月5日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在人类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关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和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而初中生物作为生物科学的基础学科,在培养生物科学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越来越觉得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但对惠城区的学生而言,由于中考时未考生物,只是会考,学生对生物学普遍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关联,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生物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上应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就得想方设法地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好课除了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备好教材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备好学生。尤其是生物学,很多知识跟学生实际情况关系密切,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具体应做到:

1、专研教材

这里所说的教材,除了教科书之外,还包括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关参考书。在专研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弄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进而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可以更好的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了解学生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而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各具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去了解、去熟悉。可以从班级情况(如班风、学风的)入手,也可通过多于学生沟通,从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等。了

解了学生之后,教师在备课时就能收集到与课堂知识相关、学生又有兴趣的例子,还有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能学以致用,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有效性就得到提高。

3、设计教法

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时,可以采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谈谈收集到的资料,谈一谈达尔文的经历;在讲到生物技术时,可以采用讲授法、探究法,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等。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教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继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有效讲授

如果说备课是教师走上讲台的重要铺路石,那么上好课就是教师上了舞台之后表演的能力了。一堂课是否有效果,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导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导入新课是能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精心研究导课方法,是值得每个教师重视的首要问题。

导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学生都爱听故事,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把握机会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课目的。所谓故事导入就是教师(或让学生)讲述一段与所授课程密切相关的故事,或介绍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介绍科学家的事迹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维生素C”时,可以引用“课外读”的故事:大约在二百多年前,一艘开往格陵兰岛的海船上,有一个船员得了一种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牙龈松动的坏血病,当时无法医治,其他船员只好把他丢弃在一个荒岛上,他苏醒后,用野草充饥,病竟然不治而愈。而继续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相继得了坏血病,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导课,很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人深思,从而更好的开展新课。

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问题式导入法。即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导入方式。如在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可以提问李商隐的关于蚕的诗句,学生很容易说出:“春蚕到死丝方 3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时,教师就提问:“其实这句古诗有没什么常识性的错误呢?春蚕丝尽的时候是不是它死的时候呢?”进而引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新课,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直接导入法、实验法、设置悬念法等进行新课的导入,目的都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回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讲课

导入环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毕竟导入时间短,在正式讲课时更应时时引起学生注意。关于教学目标,应向学生明确,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知道自己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去主动参与。而在开始时,明确好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课上有意去抓住核心内容,从而避免了只关心形式的热闹而抓不住中心内容。

要达到有效讲课,教师在授课时应保持一定的节奏。有抑有扬,抑扬顿挫,学生便能借助这些暗示性的节奏感有效记住、理解某些知识。例如:在讲到某个重点或难点知识时,故意稍作停顿,引起学生注意,提问时也可以稍微停顿,让学生思考。但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停顿时间长短要拿捏到位。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

有效讲课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时刻吸引学生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准备一些相关实例、故事甚至古诗词,在讲课时不时穿插,这样的课堂才不会闷,学生也能保持良好的积极性。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给同学们讲完色盲的发现故事后,再举一些色盲的例子,接着提问:“道尔顿和他弟弟都患有色盲,研究发现色盲的人数中男性比女性多很多,这是为什么呢?”进而再将学生的注意带回课堂上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有效小结

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很多教师往往因为时间关系而忽视了小结,草草收场,根本达不到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其实,新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从而加强学生记忆,巩固新知识。有效的课堂更需要课堂小结,让学生开口总结,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能反映出学生分概括、归纳的能力。

课堂小结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小结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取不同 4

方式进行小结。例如可以采取师生共同小结,也可以让学生个别小结;也可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异同,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理解深刻准确;课堂结束时,还可以适时安排学生进行达标巩固如习题训练、实验操作、讨论比较、上台练习等;还可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和疑问迫切复习和预习等等。

三、结束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多策并举,多管齐下,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并把这种兴趣和愿望泛化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这样,小小的生物课堂也能妙趣横生,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2篇

中山市阜沙鹏诚学校 黄惠珠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下面我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我人认为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2.巧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手段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随着学科的增多,对学习感到很迷茫,其中也包括生物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1.引导学习动机的迁移,使学生树立献身生命科学的意识。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指出:“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到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学会自己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看小说、电视等已有的爱好,因势利导,把这种活动动机迁移到学习上来。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探索的愿望和渴求获取知识的动机。2.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辅导。古人语“因材施教”、“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和辅导也必须适合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物教学更是如此。

三、发挥主体作用,培养探究学习生物学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那么初中生物学教学就是一个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不断探究生物新知识的过程。

四、教给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生物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比直接传知识更宝贵,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素质;达到激活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而不再只是“授之以鱼”。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3篇

关键词:韵律教学,生物课堂教学,记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生物科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生物科学的基础学科——生物学却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了种种困难。首先, 生物不参加中考, 使生物得不到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等社会群体的重视;其次, 初中生物的课程安排是初一、初二学习生物, 初三的课程里没有安排生物升入高中后再继续学习, 这就使得整个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出现了一个断层。基于这两个事实, 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将重点、难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后都能主动的去回忆所学的知识成为了一个难题。实践中, 笔者将当堂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编创成一首诗或者一只歌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我们以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为例, 本章较前几章而言, 知识点较多, 尤其是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知识点繁琐又难记忆, 知识目标就有三个: (1)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 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我们分三步来进行:第一步:熟读教材提炼知识点。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 在两肺之间;心脏的形态大小:形状如桃, 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脏的结构:一个由肌肉组成的中空的器官, 两个心房, 两个心室,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各心房和心室又连接各自的血管;心脏的功能: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工作流程: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心房心室舒张;

血液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的变化: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失去氧气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

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得到氧气由含氧较少, 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第二步:将知识点高度概括, 编写诗歌。心脏胸腔左下方——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形状如桃拳头大——形状如桃, 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心肌组成中空腔——心脏是一个主要由肌肉组成的中空的器官;输送血液泵是它——心脏的功能;左心房到左心室——血液从左心房流到左心室;左心室连主动脉——与左心室连接的血管是主动脉, 血液流进了主动脉;主动脉血到全身——主动脉把血液通过各级动脉运输到了全身;流进毛细血管中——血液流进了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里;失去氧气色暗红——红细胞释放氧气, 颜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动脉血变静脉血——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上下腔静脉回心——身体各处的血液流经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流回了心脏;右心房与右心室——血液从右心房流入右心室;肺动脉运血到肺——与右心室连接的肺动脉把血运输到了肺里;得到氧气色鲜红——红细胞得到氧气, 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静脉血变动脉血——血液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肺静脉回左心房——肺静脉把血送回了左心房, 完成了体循环和肺循环。

第三步:教学生传唱16句诗, 112字含括了本节几乎所有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门见山的给出来, 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由学生来解释每一句诗的含义, 也可以在学生的学习结束后以这样的诗歌来总结整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 也便于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回忆知识。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第4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有效性 提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包括概念教学有效性、探究教学有效性、课堂交流有效性、多媒体运用有效性和教学评价有效性的有机整合。只有充分地运用教学资源将以上因素巧妙地进行有机整合和,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习并把握《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中强调对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了新的课程标准中。《课程标准》精简了知识内容,避免靠以往的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从而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方法提供更多的空间;也为教师走出单一教学模式的提供的新的方向。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你这个教师,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学的学科!尤其面对初中生(特别是初一跟初二),初中生大概都是12岁到16岁;心智还很不成熟容易受到类似“山羊效应”的盲从心理影响。作为生物教师,我觉得我们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教育的知识是关于生命的知识,是自然学科中的生命探究知识。比如:在上到新生命的孕育过程中,我特别跟学生讲述母亲在“十月怀胎”这个过程中的兴奋和痛苦历程,从而教育学生如何孝敬母亲,并对辜负父母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包括多介绍课外知识,利用生物的神奇激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好奇心。例如:在介绍动物的多样性的过程中,我特意播放了介绍候鸟迁徙的记录电影;学生一下对各种新鲜的知识充满了兴趣。再如对红细胞的如何运输氧气的,利用高清晰图片和动画介绍全过程;其中当我介绍到红细胞上可以看到两个氧气的气体的时候全体同学对这个过程都很震撼!

三、敢“惹事情”,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教学过程

关注学生情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并给予相应的表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功、合作发展。关注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正确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为他们进步的基石。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交流和探索,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做到教学相长。实行激励评价,使学生树立学习生物的信心。笔者长期在农村中学教学,大部分学生课外知识较少。因此,在补充课外知识的时候学生都异常兴奋,常常每个学生都有话想说。

四、多用教具和活用教具

教師如何与学生交流关键还是在课堂的45分钟内的教学。如何直观形象的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是提高效率的重点。生物传统的教具主要是指挂图、标本、模型以及活体等, 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挂图用途广泛,但只是呈现平面结构,标本能呈现生物体的真实立体结构,但有时存在不易看清内部结构或细微结构等情况;模型呈现的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不够真实的情况:生物活体则存在获取、保存不易的情况。由于这些教具都有着各自的优点、缺点,所以单一使用往往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选择教具时,应尽量选用活体,活体能使学生真实的、客观的认识生物体,避免造成认识上的偏差, 而且活体比其它教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一些其它教具进行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初二下学期的生物分类对于藻类、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区分归类教学中,利用地处农村优势让部分学生课前准备各种植物;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直观观看,并表现出极大热情。

五、多做分组实验和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把书上的理论真正拓展在实际生活中,激发学习进一步探究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生物学科是实验学科,一定要多做实验。实验包括技能训练和探究实验两个部分。比如:入门实验《显微镜的使用》,由于这个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初中阶段甚至高中阶段都常用到的仪器使用的重要性,这个实验当中我投入大量时间让学生学习反复操作,最终是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操作全过程。

适当布置探究实验,用探究实验科学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各种实验.特别是探究实验,不把学生当奴隶,要把他们学好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已想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既轻松教学,又大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力,积极开展动手制作,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布置课外实验让学生研究昆虫的行为,其中有一个学生对蚂蚁取食性为很感兴趣,在他跟其他同学的合作下对蚂蚁展开大量调查和实验,最终写出了《蚂蚁是否可以没有触角?》的一份优秀的实验探究实验的调查报告。

常用分组讨论或者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以学生的“分组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即可以探究,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相互的看法和思路。

这样,不仅是老师在调动学生,学生的思维与提出的问题,实际上也在调动着老师,特别是学生之间也在调动,他们既要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也要反驳或倾听其他人的观点,这样的一个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更易于培养,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和方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更易与引发出来

六、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树立能完成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承认学生的心理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出发点。但一般人总片面地以为,学生的心理差异只是他们个体之间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往往没有考虑到性别的因素。在教育的实践工作中,让我们每一个教师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奋斗目标,由于地处农村,学生的知识和习惯差异程度非常明显。例如,有一个学生学习基础不好表现也很差,对于这种学生我们绝对不能放弃,但是要分步骤分阶段的分配学习任务;罗马不可能一天建成,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步一步的进步才能实现的,不能拔苗助长!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5篇

卢宗富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初级中学校

邮编409106

摘要:初中动物学的内容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我们广大中学生物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本人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从教学内容的取舍、补充;比较法的应用;实验课的改进;热点问题的探讨等方面入手,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现作一简单地介绍,与同行们商榷。

关键词:动物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补充。

目前使用的初中《生物学》教材是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涉及到内容较多,与过去的老教材相比,具有生活联系实际较广、实用性较强、对生物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不如以前的老教材高的特点,但是,内容深;难度大;脱离实际;各门纲所举代表动物,有相当部分在我地是找不到的;特别是一些海产动物,在内地要找到,难度很大。各类学校条件有限,尤其是农村中学,标本少甚至没有标本。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新的教材虽然没有以前的老教材那么重视生物学系统性,但还是能体现生物进化的规律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学生的生物知识从生活中来,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应用学到的生物知识去指导我们的生活,也要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高中生物学要用到的部分,因此,我们就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应注重生物的进化规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

1、当地人把多足纲中的山蛰虫称为“草鞋虫”。学生很容易与原生动物门的代表动物——草履虫混淆起来。故在讲原生动物门时,在必要先组织学生培养草履虫,并与山蛰虫进行对照观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思维的能力和兴趣。

2、解放前,渝东地区血吸虫病十分流行,致使人烟稀少。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普及医疗知识,组织医疗队到农村,才扑灭了这一病害。适当给学生讲点这方面的历史,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讲蚯蚓对人类的益处时,结合到目前推行的立体生态农业知识,着重讲了立体生态农业原理及怎样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怎样做到家、牧、副、鱼全面丰收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并且带学生到附近农场去参观学习。讲水蛭时,补讲怎样诱杀水蛭的方法。没有讲“沙蚕”,因为他是海产动物,在我地无法采集到标本。若要学习必然是1

死记硬背。

5、软体动物,河蚌在我地是容易采集到的。个体较大,工具较简单。在生物实验小组还开展了饲养福寿螺的饲养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讲解了一些人工育珍珠的原理、方法及人工育珍珠创外汇情况等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节枝动物门是初中无脊椎动物部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①介绍一些仿生学的知识,如仿昆虫的复眼原理制造的军事雷达和一次成像万张的原理等。②养蚕业是我地的主要副业收入之一,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政府发动农民栽桑养蚕,我与蚕桑技术员共同举办了“栽桑养蚕技术”讲座;为我校明年举办“栽桑养蚕培训班”打下基础。③疟疾近年在我地有所流行,对学生还详细地讲解了疟蚊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理、预防等知识。④对虾是海门动物,略讲,详讲了沼虾及与养鱼业有关的水蚤、剑蚤。重点讲了它们与养鱼业有关的内容。

二、“比较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是这样使用“比较 法”的:

1、抓住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通过动物形态、结构的比较,区分动物的类别

动物分类学的知识,初中学生掌握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昆虫纲尤为突出。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很有必要对各个目的昆虫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如教材上有蝶亚目与蛾亚目的比较,教师若不对着实物标本进行比较,学生学习起来就只有死记硬背了。

3、通过动物八大系统的比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新授课过程中,使用比较法加强各个“门”的知识的横向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如讲动物的消化时,可以把草履虫、水螅、涡虫、蛔虫、蚯蚓、河蚌、蝗虫等的消化分别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找出他们在消化系统中的区别与联系,将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4、复习教学中使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推理、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初中无脊椎动物部分的知识,不如脊椎动物部分规律性强、联系紧凑,知识 点零散,难度大,难记忆,特别对进化规律和进化历程难理解。教材“动物的进化”教学,教师很有必要在复习课中应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在初中无脊椎动物的复习课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教材从原生2

动物开始,由低等到高等八个门的动物,复习时按①代表动物②生活习性③形态结构④运动方式⑤取食⑥消化⑦呼吸⑧排泄⑨循环⑩神经⑾生殖发育⑿门的主要特征⒀经济意义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十三项内容复习。

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初中无脊椎动物实验教学材料易取,工具简单,只要教师细心、耐心,是能够做好的,而且还可以补充许多的实验,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本人在实验教学中做了这样 一些尝试。

1、增设下列实验内容:

①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观察; ② 福寿螺的饲养;

③ 人蛔虫的形态结构解剖; ④ 河蚌的观察和解剖。

2、打破实验 课与授课要的顺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方法是先学习理论,再做实验验证。但有时就需要打破传统的顺序,先让学生实验而后讲课。这就要求考题在实验时,给学生指出观察的重点,为讲课打下伏笔,不过,一般先讲课,再做实验验证。

3、提示实验与学生动手相结合

教材 要求学生做的实验五个,这五个实验教师要做演示,然后才让学生做。这样学生才有目的,有方向,不至于“照本搬弄”,象“抓中药”,做完实验,什么 也不知道。只要条件许可,还应尽量多做演示实验,以开阔学生视野。

4、改进实验考试办法,促进学生重视实验 传统的中学生物实验考试是卷面考试,学生会现不会,做好做孬,只要死记硬背,均可得高分,与能力没有很大的关系。实验考试可以彩这样的办法,期末将学期做过的实验编号抽签,学生实际操作,当场评分。成绩以30%记入学期成绩中。为解决人力不足的矛盾,可请学校其他的生物教师帮忙。

四、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只要留意,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是与我们的生物教学相联系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他,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2003年暴发的“非典”、2005年暴发的“禽流感”、2006年及2007年浒的“猪5号病”、现在正在全世界暴发流行的“甲型H11N1流感”,从原理、危害到预防都给学生讲,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消除了紧张情绪,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和书目:

1、西南大学 刘文英 《无脊椎 动物学实验指导》

2、西南大学 刘文英 《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3、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教学》2008年第一期,2009年第一、二期

4、生物学杂志社《生物学杂志》2009年第一期

5、北京大学 张瑞清 《无脊椎动物的采集、培养与玻片标本制作手册》

6、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通报》2009年第一期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6篇

安图县永庆中心学校 李淑霞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那么,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哪些具体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上一堂课的效果如何,与课前的准备是密不可分的,它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具三个方面。只有课前做好了这些准备,上课时才能心中有数,进行有效教学。因此,课前我一般会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我们知道,生物学科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以学生为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所以,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

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了解渠道是很多的,生活中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教师备学生时应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从而打破“零起点”“逻辑起点”的思维习惯,真正摸清学生的“现实起点”。例如,在讲授《遗传和变异》时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民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熟悉教材内容,根据课标要求,多参与相关书籍,备好课。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素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只有认真细致的研究教材,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教学设计。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就此设计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设计突破关键点的思路,从而把课上得扎实有效,脉络清晰。

3、充分准备教具,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基础。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可以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更加容易,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种子结构时预先让学生从家中带少量种子(大豆,玉米)交给老师浸泡后,上课分发给每位学生,并在老师指导下,先观察种子形状,然后解剖观察结构。在观察中要指导学生把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比较,使学生了解它们有什么不同,相同的部分是什么?最后点出胚是种子的主要成分,是产生下一代植物的幼体,从子叶和胚乳不同的地方,引出什么是单子叶植物,什么是双子叶植物概念。再如,在讲述心脏的结构时,很多学生都对这一知识点感到模糊和难以理解,任凭教师怎样生动具体的讲解,也不如给学生一个心脏模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和归纳,然后,教师再结合模型讲解,从而让知识系统化。

二、课堂中巧妙安排,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证。

很多老师一走进课堂,就开始“滔滔不绝”生怕完不成教学内容,殊不知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累得半死,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没有效果。所以,我改变教法,巧妙安排:老师作导引,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利用实验,多媒体,故事,俗语,古诗,顺口溜等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重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导入,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1、情境导入

情境会使所授知识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新的感情,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述《蒸腾作用》时,以让学生做数学题引入:先请学生估算一个玉米棒有多重?接着将学生的估量折中,估计一个玉米棒有一斤,然后估计一棵玉米秸是3斤,那整棵玉米共4斤。可玉米从种下到收获,共从土壤中吸收多少水呢?此时学生迫切想知道,老师就告诉学生是400斤。最后让学生来算,玉米一生所吸收的水,用于个体生长的比例是多少?学生算出最多不超过10%。算完学生就有疑问了,剩下的90%的水哪去了?由此进入新授内容,学生的兴趣也被充分激发了出来。

2、问题导入

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法导入是卓有成效的。如,在讲解《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这样设疑:“为什么父母和子女有相似之处?”“父母传给子女的是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呢?”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带着疑问专心学习。

3、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就是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如,在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时,可以这样导入:全球的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4、联系实际导入

生物学有许多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实例导入能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如,“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打了乙肝疫苗就很不容易患乙肝,你们想过这是怎么一回事吗?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特异性免疫》”

5、娱乐法导入

结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娱乐方式导入,如,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诗歌,游戏等,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

猜谜语:关于生物的谜语很多,如,在学习“昆虫”一节时,可出一则谜语“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学生猜出后出示谜底的图片,主题鲜明地引入本课的学习。

小品表演,恰当的运用此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讲授《食物链》时,让学生戴着不同的头饰(代表动植物),让他们按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绳子相连,很快,一条条食物链便呈现于学生面前。

诗歌,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游戏,不仅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而且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请几个学生到前面来做个小游戏。规则是:第一个同学手沾面粉,然后和第二个同学握手,第二个同学又和第三个同学握手,依次类推。最后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同学的手上是否都有面粉。游戏一结束,结果也一目了然。因此得出结论:接触传播是一种传播途径。

6、实验法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尤为重要.课前巧妙的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进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便是新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中“扩散现象”时,在课上做实验,准备两杯水,往其中一杯水中滴墨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特点。在导入学习“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时,先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石灰水的变化,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

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充分利用生物本身所具有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利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巧用多媒体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利用多媒体技术,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中,“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进入到根的导管中去的?”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但通过运用课件模拟根吸水的这一动态过程,使学生很快领悟到土壤中的水先进入根毛细胞内,进而通过细胞间的缝隙逐层渗透到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到达根内部的导管这一过程。又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课中,有四个重要环节,任凭教师如何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做了四个flash课件,一个是“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一个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一个是“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还有一个是“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每个flash演示都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气体进出、运输等情况,使学生一目了然。

2、巧用比喻比拟

通过比喻比拟使抽象事物具体生动,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如,在讲到生物圈中的植物一章时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草木真是“无情”吗?此时在举例“痒痒树”“含羞草”等。

3、适时利用漫画

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漫画,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漫画的内涵,教学效果显著。如,利用“女娲补天难”一图,提示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臭氧层被破坏,太阳的紫外线入射率大升,地球生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4、应用口诀、顺口溜

把它用于课堂教学,即可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学习效率。如,讲虫媒花时,用“鲜艳色彩是一宝,浓郁气味随风飘,甜甜蜜汁好味道,招蜂引蝶少不了。”

三、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环节。一节课下来,静心深思: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教学设计上是否有增补和删减的地方;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遗漏等等。然后及时记下亮点和其中的疏忽失误之处,教学中的“偶得”,就可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7篇

白碧媛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第五中学)

摘 要:有效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教师以趣搭桥,利于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乐于学习的情境,对诱发学习的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能以及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有效性;以趣搭桥

有效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学生在课堂中有无获得进步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以趣搭桥,利于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喜欢”和“愉快的思考”是支配学生长期努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学生乐于学习的情境,对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智能以及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以下是对以趣搭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的简单阐述。

一、灵活运用教法,多角度、多手段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若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兴趣索然,那么课堂内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长时间单一的练习,学生也容易出现“高原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教法,通过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如,讲反射弧的内容时,“击鼓传球”的游戏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显着。我们可以请每组的第一个同学担当感受器,中间一个同学为神经中枢,最后一个同学为效应器,其余站在同学神经中枢两侧的同学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从第一个同学开始向另一个同学传纸团代表神经冲动的传导,鼓声开始,纸团快速传递。活动中,有些小组的纸团能顺利传递,有的小组的纸团掉落地上,传递无法继续。看到游戏结果,学生兴趣盎然地问到游戏与反射弧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解释中学生领会到:如果纸团顺利到达最后一个同学,则说明反射弧五个环节完整,就可以完成反射活动,如果中间某个同学出现失误接不到纸团的话,那么纸团则无法到达最后的效应器,这就说明了反射弧进行反射的过程中五个环节是缺一不可的。通过游戏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收效自然也就大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中教学手段的变换、角度的切换等不宜过多过滥,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出发,否则容易弄巧成拙、本末倒置。

二、构建欢乐和谐课堂,参与体验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会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的欲望,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如,教师授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这种充满乐趣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以趣搭桥,会给学生以无限的启迪。如,讲授反射这个概念时,适时地批评一些开小差的同学,只要这些同学一端正坐姿,教师马上可以指出这就是“反射”,教室里一阵会意的笑声使学生容易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课堂效益在乐中容易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有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如,在探究《食物的作用》时,可让学生根据食物成分表和中学生每天应当摄入的各类营养物质的量,查找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的各种成分,然后分析自己的膳食是否合理,是否能保证身体健康等,还能亲自为父母设计食谱呢。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以趣搭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积极参与实践,体验应用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只有将生物与现实背景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生物知识,才能唤起学生亲近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获得发展。因此,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讲环境保护时,教材中介绍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如何保护环境,教师可带领学生亲自去调查学校附近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向当地政府提出保护环境的书面建议。这些内容均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使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五、精心设计练习,感受成功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初中生的注意力的稳定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的。在教学中我们如果适时、适当地安排一些兼顾趣味性和层次性的练习,穿插于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的投入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为什么施肥过浓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园艺上为啥常对侧枝加以取舍,就可以造成一定形状的树冠?”等。这些问题能使学生在趣味中思考,巩固所学。此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设计,能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的乐趣,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好学、乐学。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第8篇

一、开展“活动”的重大意义

1. 将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化是课改形势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教学的必然。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模式,努力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将有效的“活动”引进初中的生物课堂。

2.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的活动化。

生物和物理、化学一样,它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的观察、实验、探索活动等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如果教师忽视“活动”,在黑板上讲实验、讲活动,即使教师再辛苦,也都是无效的教学。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多种活动,将生物知识融于活动之中,不仅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更具有效率。

二、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活动”是指课外,在课堂上开展活动会影响进度,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考出好成绩。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动起来”,而且应该设法使活动具有科学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那么教师该如何设计好生物课堂活动,从哪些方面寻找“活动”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寻找突破口。

1. 营造让学生活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的意识,这是有效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关键。有了学习生物兴趣之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就要重视学生对学习生物兴趣的培养,努力创造各种适当的气氛,营造各种生物教学活动的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并养成善于动手、动脑的学习品质。为了营造适宜的教学情景,笔者总是向学生介绍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克隆技术、吸烟的危害、N1H1型流感等有关知识。知识若作空洞的讲解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如果能以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就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情境要有针对性,能与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穿插,否则就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2. 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动”的素材。

生物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生活现象和知识,因此,教师开展各种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知识相联系,不能开展与学生的生活毫不相关的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事物中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使活动更具教学效果。比如,大多数学生喜欢玩纸飞机,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做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然后教师分析那些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的原因。当学生知道飞得高、飞得远的原因后,教师再把它与鸟能适应飞行的原理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就能自然地掌握了鸟能飞行的原理。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如何解决家养动物的大小便问题?很多学生能从条件反射的知识方面作出正确的回答。

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学生活动,目的在于更好地、更全面地发展学生。那么,教师怎样在具体的教学中设计好学习的活动呢?

(1)利用游戏开展生物活动

人们对从游戏中了解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快。初中学生更喜欢各种游戏,他们对游戏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把生物知识融合到游戏中去,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游戏能使很多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也能使学生在非常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生物知识,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人体的结构知识时,如果教师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背得很枯燥,效果也会不好。而教师利用拼图,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人体结构拼图的游戏比赛,学生就能很快在兴高采烈的气氛中掌握相关知识。再如,在学习物质营养有关知识时,笔者请一位学生装病人,叙述因为缺了某一营养而出现的病状,让其他学生当医生进行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学生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教学活动的效果非常明显。

(2)开展各种小制作活动

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多种活动,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会在动手中动脑,在动脑中动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动手对发展学生智慧的作用。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塑料泡沫等简易材料制作各种模型,比如人体的骨骼、细胞等。

三、开展探究生物知识的活动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是生物教师追求的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为探究而探究,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探索能力,设计适合初中学生探索的课题,不能要求过高,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在讲授鱼鳍作用的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对教材上的实验器材、教学流程作改动,让学生在不伤害鱼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实验、自主探究。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最后进行交流总结。这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能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9篇

一、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教师的有效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离开了学生,任何教学都是“镜中花、水中月”。教学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教与学才能统一。

1.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考虑学生需求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着重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等教学理念。在这些要求中其中有些教学目标是可以预设的,有些则是无法预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的着眼点或侧重点应该跳出传统备课仅关注教材的习惯,而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备学生”上,“备学生”就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

充分的“备学生”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但不是全部。实际上任何备课都是预设,有上课就会有生成,同一个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上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优秀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班级,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备课——“备学生”,那才是真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2.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发展。但是“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好教材”,试想,如果“教好教材”都存在困难,谈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呢?

对于“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句话,笔者认为就是要求老师在使用教材时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一般来说,教材知识大多属于“公共知识”,是全国通用的,有些内容不适合这个地区或不适合某个班级的学生,很多知识也因此会脱离学生的实际,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教材内容从“公共知识”到“个人知识”进行转变,是我们每一个生物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尊重教材基础上超越教材。

二、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目标是学生的有效学习

1.有效学习就要让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

只有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会体现出来,学生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来帮助我们学习的,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才会更深入、学习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激发出来。

2.有效学习就要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在是知识社会,生物知识日新月异,终生学习的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也就是《标准》强调这一点的原因。现在的学习不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未来的文盲将不再以是否识字为唯一的标准,而更要看他会不会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学会了学习,就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学习,就是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学习,就是学会了发展。因为只有学习能力才是学生唯一持久的竞争力,才是学生以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重要手段。

3.有效学习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

《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能力,并不等于说可以降低对知识教学的要求。在《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关于知识教学有这样一段描述:在知识方面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也就是说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特别是那些常用的、实用的知识还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

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而义务教育是公民基础教育,它不是专业人才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应该是作为普通公民所需要的知识,而不是只有生物学家才需要的知识。但是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能让我们的学生都有可能在以后成为生物学家。

有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有效教学会促进有效学习,而有效学习又会反过来增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信心。

初中生物没有进入中考,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对于学科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正是因为没有中考的压力,生物老师才敢放开手脚,在课堂有效性方面能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能力,才能迅速改变教育观念,适应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10篇

在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生涯中,在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下,笔者自感生物教学实效性差强人意,曾一度想过放弃,但面对渴望求知的学生,强烈的责任心驱使自己对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情境

与语、数、英的课程教学相比,不少学生对生物课程教学的接受度不是很高,因为他们语、数、英课程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负担也比较重。这就导致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效都大打折扣。作为生物教师,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坚信只要方法有加,寻求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学生一定会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电子白板技术进入课堂,给生物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借助多媒体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操作、思考、探究和讨论等活动。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多媒体比较成功性的演示也同样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已经开始把目光拓展到教材文本以外的生物世界,那么运用多媒体呈现更为广泛的生物天地,也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学生在这样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中,就如同在欣赏一首世界名曲,令其心旷神怡,学习的动力自然得到了增强。

二、利用多资源拓展学生乐意探究的时空

课程文本中的生物现象是比较有限的,而整个生物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仅以教材为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或者就是以学为本,初中生物的教学是不可能高效的。生物教学的现状是教师教学困难重重,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但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涉猎到生物课堂的窗外世界,那么学生的学生兴趣定会更浓。只是建筑在教材文本的生物现象总让学生感到不是那么鲜活,学生身边的现象才是学生想去了解和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适当削减课程文本教学的时间,把时间腾出来,在充分利用多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学生乐意探究的时空。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笔者注意了几个结合,一是结合环境保护,如每年的收割季节,政府总是在加大禁烧禁抛秸秆的宣传,事实上乱抛和露天焚烧秸秆对环境是一种严重的污染。可老百姓却置若罔闻。结合生物教学,我们何不来个小手牵大手的活动?让学生进行生物方面的系列性研究,搜集资料了解秸秆焚烧时对空气和交通的.影响,搜集资料了解秸秆的利用价值:它可以用之还田,肥沃土壤,它可以集中起来,用之发电,再让学生致家长一封信,重点畅谈禁烧秸秆的意义,家长们看后便会心头为之一动,进而主动配合进行禁烧秸秆活动。二是结合农事谚语,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思考。有些用语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现象或原理,也充分说明了生物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如让学生去研究“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俗语,学生通过与自己的家人畅聊,具体而又深刻地发现水和矿物质元素对植物生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多训练搭建学生乐意成就的平台

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11篇

砀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朱红丽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部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春天已悄然来临。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升入职高皆是无奈的选择。面对职高学生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解决了学生思想上面的制约因素,还要通过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与拓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物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职高学生 职高生物 生物教学

由于国家扶持职校,特别是农职校的农业专业,不仅按月发放生活补贴,学费还会全免,吸引了不少学生选择农业。生物是农业专业的基础课,理论性偏强,不能进行系统的专业实习,没有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的有力抓手,若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生动有效起来,确实需要老师花费一番心思。下面我将结合我这几年职高生物的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一、背景分析

(一)职校学生课堂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原因 1.基础太过薄弱,听不懂

生物在初中属于基础学科,学校和家长都不重视,学生也只是应付性学习,从而使部分学生的基础太过薄弱,听不懂,太痛苦,课堂四十分钟过得太漫长,不如东张西望,睡大觉,互相之间说说小话。所以整个课堂变得自由散漫。2.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 少部分课堂注意力高的学生,想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坐学习。由于自身控制力差,容易受其他同学的影响。勉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哪里有随波逐流来的畅快,思想早就开了小差,课堂注意力很难再集中。

(二)教师的教学用语难尽人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民主和谐的教育思想已深入人心,从总体上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语规范、得体,表现出教师崇高的师德和良好的语言基本功。然而从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践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还难尽人意,很多教师课堂教学用语存在很大、很多问题。如教师在课堂上,语言不够简练,语言使用不够准确规范。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注意力偏低。

二、生物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对生物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在职高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是抱着一门技术的观念走进职高的校门的。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许多学生对专业课兴趣浓厚,对于生物这样的基础学科学习兴趣不大。面对这样的思想状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小事入手,讲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事例,教育学生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用处很多,是现代人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从生物学科在社会经济建设与国防科技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入手,让学生明白生物学科是一门作用巨大的学科。通过生物学科重要性教育,帮助学生消除“生物学习不重要”的片面观点,提高对生物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生物学习之中。1.密切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职高学生的复杂性要超过普通高中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为生物教学的深入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2.加强交流沟通。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要能够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以在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的时候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听取学生对于生物教学工作的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下一阶段教学工作中进行优化与改进。

(二)创造性的使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教学用语

艺术巧妙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精神抖擞,精神迅速集中,激发出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随之进入积极思考与探究的状态,生物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逐步提高。1.以导语提高课堂引入有效性

课堂导入,使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的开场白简洁生动,富有艺术性和启发性,引人入胜,能够很快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迫不及待的进入学习意境,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模拟情境提高知识趣味性

生物很多知识很微观枯燥,教师可以有效的运用教学用语,给学生模拟一种情境,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这样一种情境:“玫瑰盛开,或是杨柳吐翠都是生命体的生长现象(播放动画)。玫瑰盛开所表现出来的结构的美丽使细胞分裂的结果。植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中进行的而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与植物细胞的分裂增殖密切相关。真核细胞分裂增殖的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这样具有诱惑力的语言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3.用评语来激励学生 学生需要激励,职校的学生尤其是。真心实意的激励和赞美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充满浓浓的“爱意”,课堂上有了种“爱意”,师生间就会尊重与理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想不集中都难。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细胞分裂各期的特点,有的组总结不完全。老师充满期待的说:“**组总结得很好,能不能派个代表上来教教其他组的同学。”该组同学自信满满的上台来,流利的总结出各期特点,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老师流露出赞许的目光,“你讲的非常正确,老师和同学都要感谢你。”

三、探求创新,让职高生物教学生动起来

(一)改良教学形式,学生充分自主

生物教学不只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生物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探求才干,提高生物素养。在传统教学形式中,灌输式教学形式限制了这一方面才干的开展,教师应该加以改良,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系的自主性。1.让学生成为“主教”

因为中职生文化课基础薄弱,所以老师们大都认为他们注意力很难集中,更别说什么自学能力了,很多内容理解不透,对他们没有信心,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尽管老师苦口婆心,舌绽莲花,学生们并不领情。其实,只要我们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观念,换一种角色,从前台退到幕后,让自己上上“懒课”,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教”,一切难题便迎刃而解了。2.人勤才能课“懒”

在自主课堂上,老师只要为孩子们做好服务,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去学,这是“懒课”境界。可是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而是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要更进一步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要注重平时观察,及时了解把握每个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等,并积极预设学生能够提出的问题,不能理解透的问题,哪个知识点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掌握,哪个知识点该引导探索,哪些知识点需要推理交流。踏踏实实做好这些,才能恰到好处的上好“懒课”,学生的注意力才会自觉自主的提高,从而有效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3.发扬课外拓展作用

除了课堂教学40分钟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课外主题活动,延伸课堂教学 2

环节,以稳固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现代农业等内容时,我利用了本地的现有资源,率领学生走进果园和蔬菜培育基地,听农技人员的解说,结果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对生物学运用的理解,而且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愈加深入。

(二)灵敏运用教材,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职高生物教学任务既要依托教材,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要对教材中的要求与要点环节进行深化揣摩,学会发明性地运用、改良教材,使之愈加契合教育教学任务。1.仔细体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完成教学目的的文本载体,生物教师在教学任务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化研讨,紧抓教材中的基本线索,对教材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方法与理念进行准确领悟,提升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性。2.有效补充教学信息

生物教材中所包括的教学信息是简明的,仅依托这些教学信息是无法高效完成生物教学任务的,需要教师结合实践需求进行拓展补充。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增殖、分化、衰老等内容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引见,使学生对这一微观世界有了足够了解,并协助学生添加理性看法。3.严密联络学生实践

生物是一门来自于自然界的基础学科,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严密结合学生生活的环境,选取学生感知较为深入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从而深化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维护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就近选取本地域近年来森林植被的增减,对环境形成一点影响的题材,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搜索、剖析整理。这样,学生观与环境维护的重要性就有了愈加深入的了解与感悟,提高了教学成效。

除此,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等以提高教学成效。

上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下一篇:教学实习大纲-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