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教育

2024-06-24

糖尿病健康教育(精选11篇)

糖尿病健康教育 第1篇

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历史

随着糖尿病对全世界人民健康的威胁逐步升级,人们越来越关注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将每年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WDD),而每年的11月也就成了世界糖尿病月。活动节日之所以定于11月14日,是为了纪念胰岛素发现者班亭的生日。早期,世界糖尿病日活动主要由国际糖尿病联盟及其成员协会共同发起和举办。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支持糖尿病活动,活动旨在倡导人们加强糖尿病意识。联合国决议61/255的通过,使世界糖尿病日从2007年起成为联合国官方节日,并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

2009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教育与预防——认识

糖尿病,我们在行动

国际糖尿病联盟每年都会为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选定一个新主题,目的在于讨论全球糖尿病人群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糖尿病教育与预防的需求日益增加。从2009年至2013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均定为糖尿病教育及预防。而2009年是第一个以“糖尿病教育及预防”为活动主题的联合国糖尿病日。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提出了“了解糖尿病才能控制好糖尿病”的口号,倡导人们担负起所有糖尿病护理的责任。这是在鼓励糖尿病患者通过接受糖尿病相关教育,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自主地控制糖尿病。同时也在呼吁政府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护理实施有效政策,为患有糖尿病和处于糖尿病风险人群之列的国民提供健康保障。对于医疗工作者而言,希望他们提高知识水平,以提出更多有科学根据并且切实可行的建议。联合国糖尿病日还呼吁普通公众了解糖尿病对健康的巨大冲击,尽可能懂得如何避免或延迟糖尿病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什么是糖尿病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它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各占50%),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缺乏和/或胰岛素作用减弱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

 糖尿病常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多见,约占糖尿病患者数的90-95%。

 多数糖尿病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若不及时诊断,延误治疗,会对眼、肾、足等身体多个脏器造成损伤,严重者失明、截肢,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20年中上升了4倍;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糖尿病患者2000多万人,另

有近2000万人糖耐量低减;山东省成人糖尿病4.9%远高于2.6%的全国水平;根据我省2000年人口推算,我省大约有糖尿病300万人。

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我国2007年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

5930万;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 糖尿病是全球性的高流行疾病。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有糖尿病患者

1.4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3亿人。

 目前,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糖耐量受损患者5000余万人,即有血糖不

正常人口接近1亿人。

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病人数还会增加。这预示着糖尿

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

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年龄越大,2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具有下列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 有糖调节受损史;

 年龄≥45岁;

 肥胖:体重指数(BMI)≥24;

 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

 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

 妊娠糖尿病史;

 高血压(血压≥140/90 mmHg);

 血脂异常〔HDL-C≤35 mg/dl(0.91 mmol/L)及TG≥250 mg/dl(2.75

mmol/L)〕;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 静坐生活方式者。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 在糖尿病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常表现为:疲惫,注意力下降;饥饿感增多;呕吐或胃痛;手脚麻木感;经常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干燥、瘙痒;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等。

如何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是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空腹和2小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以下三种情况可诊断为糖尿病:  有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浓度≥ 200mg/dl(11.1mmol/L)或者  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26mg/dl(7.0mmol/L)或者

 OGTT 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其引起的并发症:

 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

 慢性并发症

1、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变更严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达72%,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75%死于冠心病。

2、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者高达12%,严重时损害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活动受限。

3、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随着患病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4、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在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做透析和肾移植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约占25%。

5、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也是糖尿病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其中有14%-24%的足溃疡患者需要截肢。

如何治疗糖尿病——“五架马车”

2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减肥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措施。降糖治疗包括包括五个方面,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作“五架马车”,即: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降糖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 健康教育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接受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要获得正确信息,不盲从,不偏听;

 饮食干预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戒烟限酒限

盐。控制膳食中热量来源,至少减少每日总热量400-500 kcal,限制红肉摄入,多吃植物性食物;脂肪低于30%,碳水化合物55%-60%,蛋白质15%-20%(或0.8-1.2g/kg体重/天);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

 运动干预运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可以改善血糖控制,有利于减轻体重。运动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每周5天,每天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运动要因人而异,注意运动保护;

 药物治疗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糖尿病病人应选择正规医

院进行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并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终身治疗。

 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长期血糖控制最重要的评估指标。血糖自我监测适

合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按时监测,动态连续掌握病情。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作哪些检查

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条件允许者,可提高检测频度。检测指标包括:

 血糖检测(包括患者自检):血糖不稳定者至少每2周检测1次空腹血糖和(或)

1次餐后2小时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稳定者最好3个月1次,至少1年1次;

 血压测量: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至少每周测量1次;不伴有高血压的患者,3个月至

少测量1次血压;

 血脂的检测:血脂正常者每年至少测量1次;

 视网膜检查:每年检测1次,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时眼科就诊;

 尿微量蛋白检测:每年至少检测1次;

 心电图(ECG)检查:每年至少1次;

 神经病变检查:每年至少1次;

 足部检查:每年至少1次。

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大庆,以及美国、日本、芬兰等国家的研究结果显示:

坚持身体活动、坚持合理膳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减少35-58%。 预防糖尿病的四要点:

1、多懂点:健康知识多懂点,防治措施多懂点;

2、少吃点;油脂食物(如黄油机煎炸食品、巧克力等高热量食物)少吃点。营养科学,平衡膳食。

3、勤动点:家务劳动勤做点。每天锻炼,做到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锻炼5天以上。

4、放松点:学会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糖尿病健康教育 第2篇

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

1、入院教育:病房分3人间、6人间、单间病房,24小时有值班人员,住

院期间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详见住院患者知情同意书。

2、心理指导: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焦虑不

安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3、饮食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糖尿病饮食,控制总热量,保持大便通畅,食物中应有足够的粗纤维,多食蔬菜,禁烟、限酒。

4、运动指导:规律起居,适当运动。运动一般在饭后1小时进行,遵循“量

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避免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事件。

5、用药指导:双胍类可出现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应饭

时或饭后服用。阿卡波糖胶囊应餐时服用,偶有腹胀现象。胰岛素应餐前皮下注射,注射后应根据不同种类进食,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用胰岛素泵的患者应三餐前监测血糖,调整用量。

6、特殊指导:如有心悸、大汗、饥饿感、头晕、周身乏力等低血糖症状,应服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或通知医护人员。

7、出院指导:

1、糖尿病饮食

2、按时服药

3、每隔1周复查血糖、尿常规,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半年复查眼底、肝肾功能。有情况随时就诊。

指导医生/护士签名:患方签字:

糖尿病健康教育 第3篇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的以血糖升高为共同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 估计我国目前现有糖尿病患者3000万, 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寿命缩短, 病死率增高, 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外的第三大致死疾病[1]。其实, 只要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全地终生带病生存。可是, 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认识不足, 存在许多误区。所以, 搞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纠正不足,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主动配合, 是达到良好控制疾病的前提[2]。

1 思想上对糖尿病认识不足, 行动上不够重视

有人认为, 糖尿病没什么, 只是血糖高一些而已, 也有些人认为, 我得的是慢性病, 经常查血糖太麻烦, 凭自我感觉好就行。殊不知, 糖尿病的并发症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轻则伤残, 重则死亡。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等均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 均可危及生命。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脏器, 可引起冠心病, 脑血管病, 肢端坏疽, 肾病, 肾衰, 糖尿病眼病, 失明, 肢端感觉异常, 皮肤化脓感染, 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和脓毒血症。

做好血糖的日常监测工作也是控制病情的重中之重, 那么最好多久测一次空腹和餐后2h血糖呢?专家给出的答案是2次/月;糖化血红蛋白、神经病变检查、足部检查1次/6个月;血压1次/月;BMI、尿素氮和肌酐、血脂四项、尿微量蛋白、尿常规、心电图、眼底视网膜检查1次/12个月[3]。

2 糖尿病有遗传易感性, 糖尿病患者的后代一定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国内外报道普遍认为糖尿病有遗传易感性, 表现为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种族集聚现象, 有糖尿病家庭史的患病率比无糖尿病家庭史者高[1]。但有遗传易感性就一定会得病也是一种错误认识, 毕竟糖尿病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 曾紧急抢救过这样一位患者, 该患者, 男, 43岁, 面色苍白, 血压偏高, 心动过速, 知觉丧失, 呼之不应, 大量出汗, 否认其它病史。其妻反映他曾于昨晚吃过两粒药, 早晨因有不适则未再服用, 拿出药盒一看, 中老年人适用, 糖尿病病人专用。原来躺患糖尿病的母亲害怕儿子也得糖尿病, 就把自己吃的降糖药物让血糖正常的儿子服用。怀疑低血糖昏迷, 急查血糖:1.3mmol/L, 快速静推50%的葡萄糖注射液40ml后患者苏醒, 送大医院继续救治。由于发现及时, 救治及时, 才未造成更大的损失。采用药物, 饮食, 运动, 心理, 自我疗法等方法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有积极的促动作用。但因素患上恐糖症, 偏听, 偏信, 乱服药, 显然是不可取的。

4 无糖食品也含糖, 多吃照样升血糖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加, 标注有无糖的各类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琳琅满目的无糖食品, 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 并赢得不少糖尿病患者的青睐。但是, 很多消费者对"糖"的概念存在误解, 认为不含蔗糖就是无糖。其实, "糖"在医学上是个广义的概念, 可以专门指蔗糖, 也可以指各种有甜味的、能够在人体中转变成葡萄糖的食品成分, 比如麦芽糖、果糖、淀粉、糊精等。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说, 哪怕没有甜味, 很多吃着无味, 甚至是酸的、咸的食物里都有可能有大量"隐藏糖"存在, 只要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 也可以称为"糖类物质"。

"现在市场上的无糖食品, 严格意义上讲大多数是'低糖食品'。"低糖食品是指低热量、低脂肪、富含高膳食纤维的食品, 比如荞麦、燕麦等, 含有大量膳食纤维, 这些膳食纤维就像一张罩起的大网,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同时令人产生饱腹感。因此, 适当食用可控制餐后血糖, 还有耐饥的作用, 使糖尿病患者不至于经常感到饥饿。但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无糖食品就是健康食品, 多吃无害, 放纵自己无限制地摄入, 殊不知, 这些食品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也产生热量, 应该将其热量计算在全天总热量里, 否则会引起血糖波动, 加重病情。

那么如何鉴别食物中的"隐藏糖"?一看标签:看加工食品上的标签。标签上每种食物成分必须按含量多少排序。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等字眼排在成分中的前几名, 就是含有"隐藏糖"的食物, 一定要适量摄取;二选水果:其次, 选水果时, 尽量选成熟度稍低的, 不但含糖少, 具有保健价值的营养成分还更丰富;三配合食纤维多的食物。

4 小结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 反复发作可使糖尿病的并发症加重, 虽然糖尿病不能根治, 但可以控制。部分糖尿病人知识缺乏, 对疾病没有正确认识, 尤其是老年人, 不科学的健康观直接影响了病人对治疗的态度。部分病人盲目听从广告或他人之经验, 部分病人因经济困难而对健康教育缺乏兴趣, 部分病人因反复就医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4]。我们应根据病人年龄、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因素,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一对一、课堂式讲解, 发放宣传资料, 病人现场表演等方式进行教育, 定期回访, 尤其对于文化程度低、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的人更应多次反复进行教育, 使病人对教育内容从知道到了解, 从理解到坚持, 从认识的改变到行为的改变, 而行为的改变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基础。只要纠正了认识上的误区, 护理中的不足, 就会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就会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病人和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巩玉秀, 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会, 2008:3.

[2]谢文菊, 牛海涛, 王梅.个体化教育对提高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行为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09, 9 (9C) :2471~2473.

[3]刘姝倩.专家帮您战胜糖尿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会, 2010:207.

糖尿病健康教育 第4篇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597-02

【Abstract】40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 Outpatients with heart guide, diet guidance, regular exercise guidance, glucose and other indicators monitoring and guidance for rational drug selection in 5aspects of health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its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nd blood glucose self-monitoring, to control diabetes clinical symptom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improve patients' long-term treatment compliance.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health education;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1】。糖尿病本身只是引起血糖的慢性升高,但真正对人体有影响的是糖尿病引起的急慢性并发症。但大多数患者缺乏糖尿病的知识,没有早起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导致了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不但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強对其生活方式的干预及血糖的自我监测,对控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科于2010年3~9月对40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加强血糖的自我监测,效果较好,具体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42~65岁。平均53.5岁,病程1~20年。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0例,初中以下13例,文盲7例。其中有并发症的26例,无并发症14例。并发症以糖尿病肾病早期、眼底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多见,其中有4位是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我科抢救成功的患者。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心理指导:糖尿病患者当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时,往往有两种情绪,一种是觉得没有特殊不适,只是有些乏力,能吃能喝故无所谓的态度,随之任意发展;另一种是比较重视,故表现为较重的精神负担,经常处于恐惧、悲观中。前一种是因为对糖尿病的无知,而后一种是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知识,但不能正确理解。这两种情绪都给患者带来不利。故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心里指导,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糖尿病患者明白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是是可以防治的疾病,只要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平衡膳食,就可以预防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要做到重视糖尿病又能树立与糖尿病作斗争的信心。

2.2 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其原则是平衡合理的膳食结构,限制热量的摄入,适当补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控制量而不限制种类。根据性别、年龄、身高计算标准体重后,按活动的强度算出总热量,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选择不同蛋白饮食、肉类和疏菜水果等。并提供食物营养成分和热量表。患者可根据饮食喜好选择和搭配食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戒烟、限酒,平衡合理的膳食结构。其中常吃的洋芋、南瓜、红薯、粉条等要加在主食中,也就是说要交换吃,比如:吃2两洋芋就要少吃主食2两,其余等同。干果少吃,如:每天只能食1个核桃,一把瓜子。水果待血糖达标后才可食用(血糖达标值:空腹在5-6mmol/L,餐后在7-8mmol/L),食水果要食多糖的水果,比如我们常吃的水果:苹果、梨、桔子、西瓜、人参果等,最不可食用的水果为葡萄干、荔枝。食用水果的时间在餐后2小时为宜,但要控制水果的量,每次食用水果只能食用任意一种。一般在早晨10:00及下午16:00食用最佳。每天保持半斤牛奶。

2.3 适量运动:依据个人耐受力决定运动时间和量。一般以散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为主,以饭后1~2 h为宜,运动时间为20~30 min,每次运动量以自己感觉不累,感觉舒服即可,平时可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4 血糖及其他各项指标的监测:向患者和家属讲明监测血糖及有关检查的重要性,讲解血糖检测方法。重点强调操作注意事项如消毒方法、针刺部位、测定时问。一人一针的使用方法等。如在早、中、晚餐前空腹和餐后2 h及临睡前进行正规血糖监测,至少每半月要监测同一天的血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每周要监测一次全天的血糖,以便调整胰岛素用量及口服药物的量。半年左右要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眼底检查,尿常规,24小时微量蛋白尿的测定,血脂等相关检查。对异常情况随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5 药物治疗:括口服药的种类、作用特点、服药方法及不良反应;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保存方法、不良反应及注射器的保管、使用等。如磺脲类药需餐前30 min服用,常见的药物有格列苯尿(优降糖)易发生低血糖;老年患者,应选择长效的格列吡嗪或格列齐特对老年人较为安全。双胍类如二甲双胍因胃肠道反应明显,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宜餐中或餐后服用;并与胰岛素可减轻胰岛B细胞负担,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a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在第一口餐时嚼服,不用水服,主要控制餐后血糖;噻唑烷二酮类的药物如罗格列酮餐前半小时服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可服用,防止钠水储留加重浮肿;注射胰岛素患者血糖不能降至过低,应教会患者识别低血糖反应或低血糖的急救方法;注射部位依照吸收快慢依次选择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臀部等,注意皮肤消毒和针头使用方法。以防感染。

3 结果

40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血糖控制理想8例、合理17例、差15例,干预后血糖控制理想23例、合理13例、差4例。提示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能够起到预防及延迟的发生。

4 讨论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情况。现代综合糖尿病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和自我监测5项内容;提供适合患者的教育方法,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知识,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患者通过自我监测,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改变饮食计划,有效地控制血糖。学会自我护理。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是预防糖尿病不可缺的手段[2]。糖尿病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长期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糖尿病教育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的长期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8—799.

糖尿病健康教育简报 第5篇

3月12日上午,由我院协同市糖尿病协会、教工协会、疾控中心、市健康教育所,举办糖尿病健康教育免费专题讲座,邀请了辖区内300余名糖尿病病友及家属参加。

会前,我们进行了精心准备,制定了完善的实施方案,现场查看会场,多次联系糖尿病协会,进行会议注意事项沟通,确保会议顺利圆满开展。同时,医院抽调骨干力量进行会议现场的医卫保障工作,确保会议过程安全,同时由内分泌科医师负责进行现场咨询和解答。主讲人邀请了经验丰富的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xxx主任医院担任,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精心准备和完善,重点围绕糖尿病的防治向病友们详细讲解了糖尿病发病、分类、运动治疗等相关知识。

讲座结束后,我院专科医师对病友们的疑问进行了一一解答,医务人员还为病友现场免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慢性病防治手册。讲座令病友们获得了许多健康保健知识和基本医疗常识,为进一步提高病员群众健康生活质量,增强防病治病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整个现场医患热情互动、氛围和谐。

糖尿病健康教育处方 第6篇

1.控制主食,如米、面、杂粮及糖的摄入量。每次进餐前半小时测一次尿糖,如在(+)以下,说明上次进餐的主食和糖的分量基本符合,如果饥饿感提早,可以进食非糖类食品来补充,如豆制品或蔬菜,也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有条件可以应用血糖仪自测末梢血糖。

2.饮食以低盐、低脂肪、高纤维、正常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为主,有些食品可能有辅助治疗作用,适当增加它们在同类食品中的比率,如南瓜、黄鳝、大蒜、芝麻、核桃仁、赤小豆、绿豆、米仁、淮山药、胡萝卜、桃、李、杨梅、柚子、冬菇等。

3.轻、中型患者经医师认可应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以达到消耗多余热量、强身健体的目的。运动方式宜和缓,如步行、慢跑、骑车、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半小时。为预防低血糖反应,不宜空腹晨练。

4.定期测量体重,防止肥胖。如果发现体重增加,应及时调整饮食,适当提高活动量。

5.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防止感染。防止皮肤创伤,尽量不拔牙。

6.衣着鞋袜宜宽松,切勿过紧;经常活动肢体,保持血液循环的顺畅。

7.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限酒,劳逸结合,不宜过度劳累,节制性生活。

糖尿病健康教育通知 第7篇

讲座通知

现在针对糖尿病病例逐年增多的现状,有必要对易患人群病进行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针对易患人群这个特殊群体开展好防治糖尿病的普及工作,把防治糖尿病知识纳入健康教育的课程中,普及易患人群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病情做到提前预防及有效地去治疗,我镇为胜选决定开展一次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具体如下:

一、时间:2012年7月29日(周日)上午8:30——10:00

二、地点:五塘中心卫生院会议室

三、主讲人:施可良

四、讲座题目: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五、讲座内容:

糖尿病防治知识

六、参与人员:

糖尿病患者、家属

五塘镇中心卫生院

糖尿病健康教育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干预组56例,男性36例, 女性20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6.52±4.51)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6.4±2.3)年;对照组56例,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49±4.47) 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6.3±2.5)年;入选标准:1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2既往无精神障碍史者;3无严重脏器功能衰竭者;4患者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精神障碍史者;2患有严重脏器功能衰竭者;3患者未签署护理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如简单健康宣教等。 而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护理小组。 由该科室护士长任组长,成员为经管护士及医师各1名, 制定糖尿病护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讲座,内容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及并发症等知识;2疾病宣教。 向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 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疾病的可控性及可治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对患者疾病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3生活习惯。 培养患者养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 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 避免暴饮暴食而引起血糖控制不稳定,减少脂肪堆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如骑车、散步等;4药物治疗。 嘱咐患者按时、 定量及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 主要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年龄大者可适当补充钙剂而减少骨质疏松症;5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设计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 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和鼓励;6并发症护理。 嘱咐患者对其皮肤、足部进行日常护理,对足部破溃处进行常规清洗、消毒及抗感染治疗。

1.3观察项

记录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 生活质量评分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4]。 血糖水平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水平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 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2自我管理能力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升高, 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指因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 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血糖水平升高为主的一种代谢综合征[5]。 其发病高、进展慢、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随着饮食习惯及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患者晚期并发症也较多,如糖尿病眼、肾、足等疾病,部分患者因无法忍受疾病痛苦而放弃治疗,甚至自杀,因此糖尿病护理对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临床上应成立糖尿病护理管理小组,制定糖尿病护理计划,同时进行健康讲座及发放糖尿病知识小册子,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培养患者养成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而引起血糖控制不稳定,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如骑车、散步等。 嘱咐患者按时、定量及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年龄大者可适当补充钙剂而减少骨质疏松症[6]。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忍受疾病的折磨,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鼓励患者间相互交流和鼓励;积极处理糖尿病患者皮肤、足部等并发症。

该研究探讨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 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佳,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 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资料相一致[7]。

综上所述, 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佳,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而干预组5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也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升高,也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佳,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自身管理能力,值得临床选择。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糖尿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敏.探讨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4,15(2):47.

[2]闫福玲.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5(9):41-42.

[3]李艳芳.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2(8):150-151.

[4]李小华.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1):209-210.

[5]缪淑蕾.糖尿病护理家园对49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4,4(16):1004-1006.

[6]杨成萍,李乃娟.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0(6):159-160.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第9篇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义

通过糖尿病教育,可使患者获得有关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取得患者在治疗上的积极配合,并对病情变化进行及时的自我监测。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和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但它又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这就意味者通过我们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具备与糖尿病终生相伴的知识和能力,就能使患者很好的控制好病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使其对糖尿病的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病情控制的方法及预后有基本的认识,才能取得患者的自觉配合,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保证长期治疗方案的严格执行,并取得满意疗效。

心理教育:患者心理行为表现多种多样。症状轻微的患者可能怀疑诊断的正确性或者忽视其严重后果。有的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应掌握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及时解释说明,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饮食治疗教育:应做到热量摄入适度,根据其劳动强度身体状况估算每日总热量,既要考虑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又要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从事各项活动的能量。在计算总热量时,必须以维持标准体重为原则。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为肥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限制总热量,以体重下降至正常标准的5%左右。而低于标准体重20%的消瘦患者和低于标准体重10%的体重不足患者,则应适当放宽总热量,以达到增加体重的目的。饮食结构合理,三大营养素糖、蛋白质、脂肪组成比例合理,糖类占总热量50%~60%,蛋白质占12%~20%,脂肪占20%~35%。在总热量确定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糖类含量,保证足够蛋白质供应,减少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限制胆固醇,食盐限量每日在10g以内为好。食物还应多样化,做到粗细粮搭配,以粗粮为主,少食多餐。

运动治疗教育: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加速脂肪分解而改善脂类代谢、有利于控制体重、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改善糖耐量。可选择散步,太极拳,乒乓球,游泳,自行车等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尤其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1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教育及时做好血糖、尿糖、尿酮体、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等项目的自我监测,监测结果可作为调整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的依据,要进行有关监测的意义、方法、结果、分析及用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才能使患者很好配合治疗。

糖尿病的自我保健: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必须强调患者的自我保健,正确对待疾病。遇到如口渴加重、小便增多、身体虚弱、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到医院就治。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预防和护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内衣,妇女尤应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每晚用温开水坐浴。有皮肤毛囊感染时禁止挤压,局部可涂碘酊。经常清洗修剪指甲,防止皮肤划伤。使用热水袋时,水温≤60℃以免烫伤。

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和护理:糖尿病初期血糖的良好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对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格控制血糖也有利于病情的稳定。每年至少做1次眼科的全面检查,及时发现眼部并发症并进行早期治疗。睡眠时头部抬高15°~20°,以减轻眼球后血管压力。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护理: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根本措施。积极治疗高血压,在微量白蛋白尿阶段,可阻断部分患者肾病进展。限制饮食中盐分、蛋白质和水分,以减轻肾脏负担。

糖尿病健康教育议程 第10篇

时间:2012年7月29日,8:00-10:00 地点:五塘镇中心卫生院会议室 授课人:施可良

主题:糖尿病防治知识

参加人员:糖尿病患者、家属

议程内容:

1、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2、免费健康体检

预计花费:横幅一条,约60元;健康教育资料元;宣传花费约40元。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第11篇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的诊断要点: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空腹或餐后2h血糖。糖耐量试验、尿常规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有助诊断。

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酮症中毒。糖尿病的治疗模式是以糖尿病教育为首的综合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5个方面,对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护理指导】

1.遵从医生处方,按时服药。定时进食,不可随意增减变换药物。

2.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少食多餐清

淡、低脂少油,坚决戒烟。

3.糖尿病的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也是糖尿病良好控制、减缓和预防多种并发

症的保证,尤其用药期间应监测血糖,以了解药效如何。

4.正确注射胰岛素并掌握计算单位、注射部位、注射时间及注射后观察,知道低血糖

反应的症状及简单处理方法。

5.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6.中医辨证分型:

热盛伤津:口干咽燥、喜冷饮、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肾阴虚型:尿频量多、浑如膏。面色黧黑、耳轮枯焦、腰膝酸软、消瘦、阳痿或月经不调、畏寒面浮。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气虚血瘀:咽干口燥、倦怠无力、多食易饥、肢体麻木、夜疼甚、肌肤甲错、心烦失眠、舌质暗,舌下脉路迂曲,脉弦或沉而涩。

7.预防并发症指导:

⑴视网膜病变:早期无任何症状,随着进程发展可致视力减退甚至双目失明。

特别建议:出现任何眼部不适,及时去看眼科医生。

⑵肾脏病变: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血糖控制不佳,则肾功能持续性减退直至末期

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

特别建议:饮食上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佳。

⑶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现手脚麻木、腹泻、便秘、阳痿等症状。特别建议:出现麻木刺痛不适,及时就医。

⑷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高,易发生血管狭窄,因此易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特别建议:选用保护血管,溶解血栓的药物,如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等。⑸下肢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足):引起足部血管狭窄、动脉硬化、足部血液供应量

减少。表现为足凉、肿胀或紫色、足部的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慢,甚则无法愈合而截肢。

特别建议:穿着柔软舒适,避免皮肤意外伤害。

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是肾脏及视网膜病变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

要强化血压控制:治疗目标将血压降至130/80以下范围。

⑺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血脂异常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因此对糖尿病

患者血脂紊乱的治疗也很重要。治疗目标:甘油三酯TG<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L-C)<2.6mmol/L以上。

特别建议:血脂异常者遵医嘱改变生活方式,多吃粗粮,少吃富含胆固醇食物,多运动。

【用药指导】

1.口服降糖药:

⑴磺脲类:格列齐特、格列喹酮。

用药方法:餐前半小时服用。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水肿。

⑵双胍类:二甲双胍。

用药方法:餐前、中、后马上服。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

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

用药方法:同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常见腹胀。

⑷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曲格列酮、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可引起贫血。

⑸餐时血糖控制:诺和龙。

服药方法:餐时服用。

不良反应:低血糖、头疼头晕、消化道症状。

2.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笔:诺和笔、优伴笔。

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头晕、饥饿、颤抖、自汗、心悸、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甚则昏迷。

急救措施:立即予含糖食物或果汁,10min后症状如缓解,或血糖仍低者,再给含糖食物或快速静注50%葡萄糖20—40ml,继以静滴10%葡萄糖注射液维持血糖。

【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

1.血糖的监测:血糖控制不良,没2—3d测一次全天血糖谱,血糖控制良好,每月抽查3

—4次。

2.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可反应采血前2—3个月血糖的控制情况,作为衡量血糖控制的长

期指标。应每2—3个月监测一次。正常值控制在6.5%-7.5%。

3.尿微量蛋白:一般半年至一年查一次尿白蛋白定量,以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4.血脂:每年至少1—2次。

5.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1次/W。

6.定期眼底检查:眼底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每隔半年至1年查一次眼底。

【中医特色治疗】

1.辨证分型,口服中药治疗。

⑴燥热伤肺: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⑵胃燥伤津:治宜养胃增液、润燥通腑。

⑶肾阴亏虚:治宜滋养肾阴。

⑷阴阳两虚:治宜湿阳滋肾固摄。

2.对神经病变的患者:在八风、八邪穴进行熏洗敷贴。糖尿病足浸泡方:大黄、金银花、红花、白芷、白胡椒、制乳香等碾成粗末加500ml水煮沸15min,凉至45°C浸泡患足,每日1—2次,每次0.5—1h,20d为一疗程。

3.坏疽的中医治疗:每天用新洁尔灭和生理盐水清创,如有溃疡生脓者可用红油膏、九一

丹提脓去腐,然后用生肌膏生肌收口等。

【饮食指导】

1.理想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标准:18.5—23.9为正常。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10%为理想体重,低20%为消瘦,高20%为肥胖。

餐次分配:定时定量

早中晚

1/31/31/3

1/52/52/5

二餐间隔4—6h

总原则:合理控制总热量,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限制脂肪和饱和脂肪酸。

2.根据不同证型指导饮食:

燥热伤津:可用鲜芦根、甘蔗芽煎汤代茶饮,也可用新鲜蔬菜或豆类等低热量食物充饥。肾阴亏虚:控制热量及饮水量的摄入,口渴时用枸杞子或代茶饮。

阴阳两虚:可食用桂心汤或韭菜粥,或炖食猪腰子起到滋阴益阳作用。

3.也可用食疗法:如苦瓜蚌肉汤、枸杞子粥等。

【情志指导】

1.纠正错误认识,并清楚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效果。

2.医护人员态度热情,优质服务,向患者主动诚恳解释有关问题,介绍糖尿病知识,增加

患者自我调摄的能力。

3.采取移情、鼓励、暗示等方法,解除患者焦虑或抑郁情绪。

【运动疗法】

1.运动对血糖的作用:

⑴运动可消耗葡萄糖,使血糖下降。

⑵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⑶运动可降低血脂与容易引起冠心病的有害成分,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

生和发展。

⑷坚持运动,可以使血管弹性增加,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预防作用。

⑸运动时循环和呼吸功能加强,改善心肺功能。

2.运动方式的选择: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种:无氧运动如举重、百米赛跑:有氧运动如

快走、慢跑、跳绳、游泳、骑车、登山、太极拳。

3.运动时间与强度:

⑴选择时间:应聪第一口饭算起的饭后1h开始运动,因此此时的血糖较高,运动时不易

发生低血糖反应。

⑵运动强度:运动过程中应感周身发汗,以微汗出为宜。运动强度用心率来衡量,即心率

(次/min)=(220-年龄)×60%到70%;简易运算法:运动时脉率(次/min)=170–年龄。每周至少坚持3次这种强度运动。

⑶每次运动持续时间:约60min,包括运动前准备时间及运动后的恢复整理运动时间。

其中,达到运动强度后,应坚持30min左右。

4. 运动注意事项:

⑴正式运动前先做热身运动15min,使肌肉组织活动起来,以免拉伤。

⑵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变化,以掌握运动强度。

⑶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悸、胸闷、憋气、出虚汗以及腿疼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

息,必要时就医。

⑷运动中要注意饮一些白开水,以补充水分和氧的消耗。

⑸运动即将结束时,再做10min左右的恢复整理运动,不要突然停止运动。

⑹使用胰岛素患者运动前最好将胰岛素注射在腹部,因为肢体的活动使胰岛素吸收加快,作用加强,易发生低血糖。

⑺随身携带糖果,当血糖低时及时含服,以免低血糖发生。

⑻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写明姓名、年龄、住址、电话,并注明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意

外正确处理。

⑼选择合脚的运动鞋和棉袜,运动后仔细观察双脚,发现红肿、青紫、水泡、感染等,应

及时处理。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应全面评估

上一篇:开学前后的防疫工作方案下一篇:以描写人物品质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