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2024-05-22

@@市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情况汇报(精选8篇)

@@市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第1篇

@@市乡镇(街道)综治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市综治办

为进一步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切实筑牢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综治机构建设的有关要求规定,以全市深化乡镇综治机构改革为契机,我市大力推进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形成乡镇(街道)综治工作新格局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和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和加强乡镇(街道)综治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提高基层综治组织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集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市编办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就乡镇(街道)综治组织机构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涉及人、财、物等方面的重点问题,坚决做到绿灯常开,全力支持,确保乡镇(街道)综治组织机构建设落实到位。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乡镇(街道)综治办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乡镇(街道)综治组织建设的具体工作,形成了“一级抓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任务

目标的落实。

二、整合资源,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综治组织建设

坚持在市综治委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下,严格按照“干部统一配备、人员统一培训、制度统一制定、考核统一标准”的四统一原则,成立乡镇(街道)综治办,负责牵头组织开展本区域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治办主任由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担任,负责全面工作;综治办副主任由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担任,负责日常工作;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由综治办牵头,负责组织整合本乡镇(街道)的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基层法庭、信访、计生、土地、民政等资源和力量,建立综治维稳中心。目前,我市个乡镇,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了综治维稳中心。其中采取集中办公的有个(有独立办公场所),分散办公的有个,日常办公经费约万元。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担任综治维稳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主管领导担任综治维稳中心常务副主任,负责中心日常工作;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主要负责人兼任中心副主任,人民法庭和信访、计生、土地、民政、安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中心成员,有效整合了乡镇(街道)综治维稳工作的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规范运作,建立乡镇(街道)综治工作新机制

一是实行日排查周调度月分析制度。实行矛盾纠纷日排查制度,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建立台账,定责任单位、定责任领

导、定调解时限。每周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对矛盾纠纷排调情况进行调度。每月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例会,分析矛盾纠纷排调情况和潜在的隐患以及当前治安形势,研究部署下步任务。二是建立健全稳定信息预警和收集分析研判机制。中心各成员单位及时广泛收集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提前预警,正确研判,积极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妥善处置。三是完善考核奖惩兑现制度。将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工作纳入综治考核指标,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绩效报酬的重要依据,确保了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的高效运转。

四、协调联动,乡镇(街道)综治工作显现新成效

一是资源整合,集中优势,增强了工作力量。将职能相近的部门集中到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实行集体办公,有效整合了乡镇(街道)综治维稳工作力量。由过去单兵作战变为集团作战,由“专科门诊”变为“集体会诊”,形成了部门协调联动、依法维稳调处的良好格局,切实提升了综治维稳工作水平。

二是信息共享,联络顺畅,灵敏了工作触角。充分发挥治安隐患信息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的作用,及时将搜集到的各类综治维稳信息集中上报到中心。中心工作人员经过梳理整合,为乡镇(街道)领导决策提供全面可靠依据。同时,中心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负责做好分流、处理、督办、结案等工作,真正成为了快捷反映民意的直通道、领导及时掌握情况的快车

道、化解矛盾处理问题的便车道。

三是明确分工,优势互补,提升了工作效率。乡镇(街道)一名副职具体负责综治维稳中心工作,其他部门领导协同配合,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力度、工作主动性和有效性,形成了“主攻手”一马当先,“接应队员”策应配合的工作局面。在处理某些疑难问题时,中心充分利用多部门集中办公的优势,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组团式的工作模式合力攻坚,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市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第2篇

2012年7月18日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现将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试点阶段

(一)基本情况。根据《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的实施意见》(慈党„2010‟19号)文件精神,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由我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创新试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市安监、编委办、公安、质监、环保、药监、城管等部门组成的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项目指导组,对试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推进。我局班子也进行了分工,由马清局长牵头组建好机关内部工作班子,有效保障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充分调查研究。我局会同相关镇(街道)先后赴湖州市德清县、长兴县和宁波市鄞州区等兄弟单位学习考察当地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同时,与试点镇(街道)主要领导主动进行沟通,做好开展试点的动员与宣传工作。并通过书面与实地结合的形式进行调研,基本摸清了各镇(街道)交通、消防、环保、食品药品及特种设备等各线在基层的机构和人员配置情况。三是扎实试点创新。经过综合考虑,我市选取观海卫、胜山、坎墩三个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先行开展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为下阶段全面推广提供实践经验。为使试点工作 有序推进,由我局草拟了《XX市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方案》,在充分征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后,经市委办审核发文(慈党办„2011‟10号),对试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各试点镇(街道)根据实际分别制订了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四是认真分析总结。为充分发挥试点工作成效,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在试点过程中,我局马清局长带领相关人员多次对各试点镇(街道)开展指导、调研、督查活动,实时掌握试点工作动态,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问题、难题,分析总结试点经验教训。到去年年底,各试点镇(街道)按照方案要求基本完成了试点工作,并顺利通过了市督查组的考核验收。

(二)主要成效。一是搭好台子。按照《XX市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方案》要求,各试点镇(街道)基本落实了“一设、两建、三挂、四增”的创新内容。即:设立一个镇级组织协调机构,在镇(街道)设立公共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为辖区内公共安全工作和应急救援服务方面的组织协调机构。同时,明确镇(街道)内部各线职责。建立两支队伍,在镇(街道)建立一支由当地交警、消防队伍以及部分企业职工、村(社区)安全干部、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服务队伍。在村(社区)建立一支由当地安全生产专管员以及交通、消防、环保、特种设备和食品药品协管员组成的公共安全管理队伍。挂上三块牌子,在镇(街道)综合办公室挂上镇级公共2 安全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共安全应急办公室和公共安全监察中队等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增加四套机制,建立基层公共安全监管体系简政放权、组织协调、工作保障和执法监察四套机制,确保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工作规范、运转协调。二是建好班子。为使公共安全监管体系真正有效运行,各试点镇(街道)在制定试点方案前,着重梳理了辖区内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组织机构及分管领导的关系,对于存在的职能交叉、混淆、分散及监管盲区现象进行排摸,重新调整并明确各职能部门所负的安全监管职责,避免了多头指挥或无人领导局面的出现,有效整合了监管力量,完善了监管网络。观海卫镇在公共安全监管领导小组下设立了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六个监管组织;坎墩街道设立了工业(三产)、农业、城建、城市综合管理、社会事业、宣传统战、消防和公复场所、道路交通、电力等九个专项监管小组;胜山镇组织了安全生产、消防、交通安全、食品药品、环境保护、村镇建设、社会事业监管、三产等八个公共安全管理监督组。同时,各试点镇(街道)采用正式编制为主、临聘人员为辅的方式加强人员内部调剂,基本保障了镇(街道)级公共安全监管工作力量。此外,在依托村、居(社区)安全协管员的基础上,各试点镇(街道)不同程度地扩充了基层监管队伍,建立了村、居(社区)公共安全管理小组,重新调整了公共安全协管员的职责。如观海卫镇在村级建立了“1+1”模式(即在村建立一个公共安全管理小 组和一支公共安全管理队伍),由村干部任管理小组领导,落实了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特种设备和食品药品安全六个专(兼)职安全协管员;坎墩街道除在各村建立公共安全管理小组并配备专职公共安全协管员负责所辖村的公共安全日常监管任务外,将辖区内规模以上及园区企业划分成4个片区,专门落实4名公共安全协管员分别负责一个片区的日常监管工作;胜山镇在所辖的11个村分别设立了公共安全监督点,并聘用了公共安全协管员共11名。三是挑好担子。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监管网络,理顺理清公共安全监管责任的基础上,各试点镇(街道)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安全监管职能,确保公共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运作。纵向上,层层落实了公共安全监管责任,基本形成镇长(主任)统一管理,工业副镇长及政法副书记具体协调,各线领导分线落实的运作模式;横向上,强化了“监、管合一”,将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纳入了公共安全监管体系,与其他各线的安全监管工作同步推进,明确一个责任领导在负责自身分管线上职责的同时抓好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建设了一支反应快速、处置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在强化各线安全监管职能的基础上为全镇(街道)的安全保驾护航。据统计,各试点镇(街道)共建立民兵应急分队14个,落实人员317名;建立义务消防队68个,落实人员454名;建立企业/园区应急分队150个,落实人员1063。

(三)存在问题。通过近一年的试点,各试点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总体运转顺畅,基层公共安全监管工作更趋规范4 化、制度化、常态化。但结合对各试点镇(街道)的调研,我们发现阻碍和制约下阶段全面推广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有以下三点问题:一是公共安全监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把公共安全监管等同于安全生产工作,把公共安全监管职能倾向于落在安监机构职能范围内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各线安全监管责任尚未真正到位。其中,最大分歧与难点突出表现在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上,这也是建立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中的一个难点和突破点。三是公共安全监管队伍需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监管是需要深入基层的工作,依托一线力量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目前基层安全监管普遍面临人手少、能力弱、装备差等问题,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整合监管资源,保障公共安全监管投入,完善镇、村各级的工作制度,是下步工作的重点。

二、全面推广阶段

为切实推动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实现到2012年底前各镇(街道)全面建成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层面,对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项目指导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由我局马清同志任组长,市维稳办、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市应急办、市安监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级15个有关部门任成员的公共安全专项组,统一部署开展全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我局专门组 建了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组,由局分管领导负责,局办公室作为责任科室,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

(二)统一思想认识。年初,我局制订了2012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思路,提出要积极培育安全生产中介代理、教育基地、诚信管理、公共安全监管四大平台,明确要在总结前期开展的基层公共安全监管体系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借鉴其他地区好的方式方法,结合我市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出台具推广性及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根据市“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我局将加强基层公共安全监管工作作为2012年度需破解的难题之一,并在《XX日报》进行了公示,提高了舆论关注力度,增强了责任意识。7月上旬,我市组织召开了全市安委会(扩大)会议,胡建国副市长在会上对全面推进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及强调,进一步统一了市级各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对于此项工作的认识,为下步全面推广做好了思想发动。

(三)强化工作措施。一是完善实施方案。在试点工作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矛盾及问题,结合我市公共安全监管实际,我局在市委政法委领导的指导下,对《XX市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方案》进行了修订及完善,并充分征求了各地、各有关部门意见,基本形成了适用于全市各镇(街道)的实施意见,6月初,XX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印发了《XX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慈社管6 „2012‟12号)。方案确定了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了各线领导,梳理了工作职责,为建立健全基层公共安全监管网络,全面推广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二是加强宣传指导。为使各镇(街道)充分认识开展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领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局正在组织编印《XX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指导手册》,将有关政策文件、试点经验材料进行了汇编,并专门绘制了《XX市镇(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体系组织网络示意图》,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再补充、再细化,使其更好地指导实践。三是抓好督促落实。建立联络员制度,各镇(街道)及市级有关部门要将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落实到人,明确分管领导及联络员,通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调研、督查等形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工作实效。同时,切实履行公共安全专项组的职责,发挥各有关部门对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作用,形成定期监督机制,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分阶段对各镇(街道)开展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并予以通报,扎实推进工作进度。

三、近期工作设想

(一)制订一个实施办法。根据《XX市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研究制订一个实施办法,对下步工作步骤、时限、责任、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分解落实。

(二)召开一次动员会议。组织召开由各镇(街道)、市级有关部门公共安全基层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分管领导及联络员参加的会议,进行专题动员与部署,并邀请相关媒体进行全面动员与宣传。

@@市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第3篇

一、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1. 机构设置情况。

全市有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209个,其中:市级服务站、中心20个,占10%;七个旗县区级服务机构53个,占25%;苏木镇级机构136个,占65%。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为全额拔款事业单位。

2. 人员配备情况。

全市农牧业技术推广系统在职人员1924人。每万亩耕地拥有农牧业科技人员0.6人,每名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服务1.1万头(只)牲畜。其中:旗县区级机构在职人员901人,占人员总数的42%;苏木镇机构在职人员549人,占人员总数的27%。

3. 办公条件。

市级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站、中心以及七个旗县区级服务机构拥有办公场地、交通工具、会议室、培训室;苏木镇级的136个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没有单独的办公场地、培训室及农产品陈列室,办公场所与苏木镇合署办公,办公用房面积30至60平方米。苏木镇级拥有试验示范基地的有2个,占1%;租用试验示范基地的机构有20个,占15%,无试验示范基地的机构占84%。苏木镇级农技推广站点拥有交通工具(摩托车或汽车)的机构23个,占17%,没有交通工具的机构113个,占83%。有技术推广及办公必备的仪器设备的机构17个,占12%。

(二)机构运行状况

市、旗县区、苏木镇三级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的是本级行政管理、垂直业务指导。三级机构的人员工资由本级财政全额拨款,办公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本级财政安排。市级农牧业技术部门每名科技人员的办公经费为3000元,旗县区级1500元左右,苏木镇科技人员只列人头经费,不列业务经费。

(三)职能发挥情况

1. 主要工作职能。

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承担的是公益性职能。农牧业生产技术服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农牧业生产中动植物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物资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农牧业适用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服务;动植物品种资源保护及利用;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牧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和强制检验;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服务;农牧业投入品使用管理、监督;农牧业公共信息和农牧民培训教育服务,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等。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水产品品种和养殖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水生动物检疫和渔业资源的保护,水产品养殖投入品的使用管理和监测,水产品养殖证和水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批发放等。农机技术服务部门的职能是:农牧业机械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牧业机械安全监理等。

2. 职能发挥的主要方式。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公益性的职能以政府为主导,经营性职能由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企业等组织开展。公益性职能开展的主要方式:一是宣传和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方针政策。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和科技人员深入村组、农户,宣传、落实涉农涉牧法律法规和党的各项惠农惠牧政策,依法保护农牧民的利益。二是全面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的科技素质。每年组织大批科技人员深入苏木镇、村组,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跨世纪青年农牧民培训工程”“阳光培训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开展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农牧民50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60余万份,农牧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以上。三是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承包服务,推进农牧业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市、旗县区、苏木镇三级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每年派出600多名农牧业科技人员,深入苏木镇、村组、企业、农牧户,采取聘用、双向选择和有偿、无偿服务等方式,开展科技承包服务,现场指导农牧业生产。2011年在科技承包的基础上,又选派了34名高级农牧业科技人才,采取科技特派员的方式,派驻到农牧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服务。四是抓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市、旗县区农牧业技术部门每年按照“主导产业突出、龙头企业带动、高新技术支撑、效益辐射明显”的原则,以及“灌溉方式现代化、园区建设田园化、种植技术超前化、种植内容多样化、种植效益最大化”的要求,建设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科技园区。目前,全市建成3个自治区级农牧业科技园区、8个市级科技园区和11个特色产业化基地。五是培养示范小区和示范户。通过项目建设和科技园区建设培育了一批效益好、规模大的养殖示范小区和养殖示范户,通过这些科技园区和养殖示范小区、示范户的典型示范带动,促进了农牧业适用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累计建成养殖专业户6.9万个、专业村655个、养殖小区426个。六是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牧业信息服务。成立了一个市级农牧业科教片制作中心,在市电视台开通了《农牧业百科》节目;建立了市、旗县区、重点苏木镇三级农牧业信息网络,同时,开通了“12316和12582”两部声讯热线、“农事通”短信服务。七是加大政策宣传和信息引导。每年春季组织召开有龙头企业、各级农牧业科技人员、中介服务组织、农牧民参加的信息发布会和春播现场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为农牧民和农牧业生产企业全方位提供农畜产品品种、生产技术、产品市场、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信息,提升了农牧业技术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不健全,作用难以发挥。

巴彦淖尔市现行的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的是“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以条为主”的推广管理模式,基层机构的“三权”(人、财、物)由苏木镇直接管理,人员聘用、队伍建设不受旗县区级业务部门管制,造成了旗县区级业务部门不能有效地管理和指导基层站的工作,两级机构相互脱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苏木镇由于“撤乡并镇”机构改革,人员减少、工作量大,农牧业科技人员一人多职、“忙来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多数不从事本职工作,出现“无人推广、无心推广、无力推广”的局面。两次乡镇机构改革后,全市苏木镇数减为了原来的四分之一,基层农牧业技术人员也相应减少为了四分之一。

(二)缺乏激励机制,基层农牧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农牧民,承担的是公益性的服务职能,长年工作在农村牧区,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职务晋升、奖金福利、职称评聘与所承担的工作不相适应。特别是旗县区和苏木镇基层科技人员,职称评不上或评了聘不上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近年来由于经营性的农牧业科技服务组织发展较快,而且工作绩效与收入直接挂钩,导致各级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部分高级技术人才转行跳槽或兼业兼职,造成科技队伍不稳、人才流失。

(三)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断档与知识老化问题并存。

全市农牧业系统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1045人,占在职人员的39%,其中35岁以下有52人,仅占5%;50岁以上占20%以上;科技人才缺乏、后续力量不足。近五年,全系统分入大专以上学历的本专业毕业生不足50人,而退休和离岗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超过了100人;在职科技人员得不到有效的知识更新培训,不能适应现代农牧业的服务需要。据调查,近三年全系统在职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的比例为69%,其中90%以上是短期培训,脱产培训3个月以上的科技人员只占1.3%。

三、加强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坚持公益性定位,强化镇级职能

1. 合理布局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

根据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原则上按照一镇一站的布局,将苏木镇级农牧业技术推广职能从现有的苏木镇综合服务中心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

2. 进一步强化公益性定位。

根据现代农牧业发展需要,县级和苏木镇或区域性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有害生物及农牧业灾害的监测,病虫害防治和植物疫情处置,农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技术推广和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农牧业资源、生态环境和投入品使用监测,农牧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公益性职能。

3. 强化旗县级业务部门对镇级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关系。

苏木镇或按区域设置的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工资、编制、重点业务的开展由苏木镇管理,业务经费、人员聘用、人员的调配以及考评、晋升和业务指导方面应由旗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1. 建立激励机制,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实行人员聘用管理。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农技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的现代农牧业技术推广人事管理制度;二是实行农技人员准入制度。基层农技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中等以上专业学历,对不具备相应专业学历的需经旗县级以上有关部门主持的专业考核培训,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方可参与岗位竞聘;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充实基层农技队伍。

2.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服务手段。

加强苏木镇推广机构服务场所建设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以及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服务有阵地、科研推广有基地。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工作活力

1. 全面推行工作责任制度。

要结合本地农牧业生产的特点,根据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岗位责任,明确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

2. 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积极推行由旗县区主管部门、苏木镇政府和农牧民三方共同参与的绩效考评机制。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把农牧民对农技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考评结果要与农技人员工资报酬、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挂钩。

3. 创新农牧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市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第4篇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基层农技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在创新方向、创新机制、创新条件和创新人才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針对性强的重大政策措施,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繁荣稳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而科技创新是应对“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农业腾飞的必由之路。近日,酉阳县农委科技信息培训中心对全县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 机构和人员状况

1.1 县乡推广机构数量

县级种植业5个、渔业1个、农机化1个、其他1个,合计8个;乡镇街道级农业服务中心合计38个。

1.2 管理方式

县级推广机构一直隶属县农委直接管理。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以乡镇街道政府管理为主,即人、财、物和事由乡镇街道政府管理,县农委仅负责业务指导。

1.3 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数

县级种植业编制数为66个、渔业4个、农机化4个、畜牧业27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为,农业服务中心642个、乡镇畜牧业180个。合计923个。

1.4 农技推广机构实际在岗人数

县级总数326个,其中种植业307人、渔业7人、农机化12人;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431人,共计757人。

1.5 学历及职称

在757人中,大学及以上学历144人、大专学历320人、中专学历182人、中专以下学历111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1人、初级职称116人、初级职称以下人数534人。

2 主要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及成效

2.1 启动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

2011年正式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出台了《酉阳县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机构,调整核定编制,理顺管理体制。2012年,全县共创建10个高产高效试验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1所;2013年创建了5个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5所;2014年创建了4个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农民田间学校4所。乡镇及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通过实施基层农技体系项目修建了办公楼,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检测仪、土壤速测仪、太阳能杀虫灯、电脑、办公桌椅等设施设备,农技服务硬件条件明显改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得到较好的稳定,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

2.2 开展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方式的创新

在拓展服务渠道上大力进行创新,结合项目试验开展科技培训,最近5 a来参加受训的大户和示范户就达12万人次;成功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并培训学员达2 200余人;同时,开通农技服务咨询电话并接受咨询达4 425次,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2.3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

围绕特色效益农业建设,按照“专家+技术指导员,对接基地+专业合作社+公司+大户+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模式,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主体培训和技术指导,最近五年来共入户7 250余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 200余户,带动农民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4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近几年,建设了市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油菜万亩示范片、市级马铃薯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市级荞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各一个,带动2014年万亩水稻平均产量660.5 kg/667 m2,万亩油菜平均产量152.1 kg/667 m2,万亩马铃薯平均产量2 021.6 kg/667 m2,万亩玉米平均产量592.1 kg/667 m2。全面推进测土施肥工作,累计取土样4 618个,化验25 392项次。

2.5 多渠道开展科技示范带动

一是农业科技园区带动,酉阳县有麻旺渝东南农业科技现代园区、南方菁华农牧公司科技园等,通过园区科技培训进行示范带动;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带动;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通过南方集团、石海公司和信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2.6 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

酉阳县与重庆农科院、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生产-推广”合作机制,与山东寿光蔬菜集团、徐州久久农业科技园、铜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兰州市榆中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单位建立了农业科技管理交流共享平台,不断提高我县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先后与重庆市农科院实施了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与西南大学联合实施了脱毒马铃薯秋冬设施栽培技术项目、地方特色野菜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和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研究项目。

3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创新

3.1 抓住中心,即农民增收,加强科技挂钩强农富民活动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的最终目的即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科研院校与地方农技、专家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对接,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创建特色效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开展农业科技能力提升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3.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突出重点,坚持以“科技示范基地+田间学校+专业合作组织+公司+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努力打造酉阳特色效益农业地标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3.3 制定奖惩政策,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政府重视,对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进行奖励,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和高效率创新投入的激励机制。

4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4.1 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起点学历低,继续教育不够,整体素质不高;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有待增进有专业知识的科技人才,进一步加強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三是人员老化,近几年来,经费紧张,加之基层工作条件差,近10多年来基本没有新进专业技术人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普遍存在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

4.2 项目推广欠缺

主要表现为多数乡镇街道只是为了示范而示范,对科技项目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没有去思考。只注重产前种子、肥料、地块等的储备,对生产出来的产品变成商品走向市场等营销能力提升培训很少,因此农户对项目实施及其推广感到茫然和困惑。

4.3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运行差

目前,乡镇街道农技人员从事推广工作的时间很少,做政府中心工作的时间多,真正下乡做农业技术指导的少。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被弱化。

5 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发展的思考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推进力度,完善各项制度,理顺管理体制,使其更好地行使职能,服务“三农”。积极探索农业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农业服务机构比例,确保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0%以上。

二是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待遇和工作办公环境条件。包括人员工资、福利、劳保等,履行公益职能所必须的业务经费、办公环境、设施设备购置及更新经费、培训经费等,建议政府财政纳入预算农业专项经费。

三是重视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农技推广服务的后劲。进一步加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包括技术服务提升、经营管理提升、产业规划提升)培训,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达到更好地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大力引进人才,吸引大中专农业院校毕业生到第一线工作,建立能进能出用人新机制。

基层综治组织和综治工作情况 第5篇

一、基层综治组织现状

年初,我们紧紧抓住开展基层综治规范化建设年的契机,每个街道(社区)都配备了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和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调整充实了村居、社区、企业单位综治工作人员,把具有较高文化学历、具备一定工作经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热心综治工作的人员选派到综治工作岗位上来,全区街道(社区)专职综治工作人员达到15人。全区三个街道办事处、两个社区管理处和119个村(居),都设立了综治办,街道(社区)一把手任综治委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并兼任街道(社区)综治办主任。每个村(居)都设有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普法工作小组和帮教工作小组。

二、基础综治工作现状

(一)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综治队伍建设。

根据市综治办的部署要求,按照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规范化建设工作。各街道办事处、社区管 1

理处将基层综治组织所承担的每项工作,分别制定工作流程,明确标准和程序,确保基层综治工作有序运作。

一是加强村居治保组织、巡逻队的建设,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全区119个村(居)已全部成立治保组织和巡逻队,其中村(居)治保会119个,468人,社区巡逻队26支,95人,村级巡逻队93支487人。村各个巡逻队根据社区和村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巡逻方案,落实值班交接制度,条件较好的村(居),配备了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着重加强辖区夜间的巡逻力度,减少了村(居)偷盗等案件的发生。为了落实好治保人员的考核奖惩,由派出所负责对村居重点人员控制、信息情报收集、违法犯罪人员抓获、责任区发案等各方面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定,办事处按考评成绩统一发放治保人员绩效工资,形成了一套以防控效果为依据的社会防控力量考核奖惩机制。

二是为弥补白天巡逻力量的不足,全区119个村(居)全部成立了义务看门望锁队,由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为加大巡逻力度,达到预期效果,各街道(社区)统一制作了袖标,并配备了必要的巡逻用品。此外,街道(社区)对看门望锁队成员给予适当经济补贴,从而充分调动了队员们的工作积极性,各村(居)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三是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街道(社区)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完善区、街道(社区)、村(居、企业)三级网络,坚持

村(居)一周一排查、街道(社区)半月一排查的日常排查制度。针对征地、拆迁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较多的现状,基层调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84起,调处83起,处结率达98%以上,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全区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四是层层落实帮教措施,确保无重新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区级领导小组与办事处,办事处与村(居)帮教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帮教人与被帮教人签订保证书。村(居)帮教小组定期与被帮教人见面,了解其思想状况,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其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全区被帮教人员均无重新违法犯罪现象。

(二)落实综治措施,加大技防、物防投入。

新建小区:严格落实《**区新建居民小区技防、物防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凡新建小区,一律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封闭围挡,建设使用门禁系统、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楼寓对讲系统、区域联网自动报警系统等;安装单元防盗门,建立停车场、警务室和监控室,在停车场、小区出入口和其它重点部位安装电视监控系统;按照标准配备物业保安等。全区12个新建小区全部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落实了技防、物防措施。

已建旧小区:**区领导对旧小区改造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推进力度,并拨付专项资金投入旧小区“六小工程”建设。区综治办多次组织相关部门现场进行调研论证,根据各小区的不同情

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围挡封闭方案,目前,**区10个旧小区已有8个全部完成围挡封闭,对丹阳、静海小区的围挡封闭正在施工建设中。

技防街道(村)建设:我们着力加强***个街道办事处的技防建设,目前已全部建立了治安防控中心,去年又在****办事处新建技防村9个,共投资105余万元,新安装监控探头88个,显示屏34个,使西区的技防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今年计划在西区每个街道办事处各新建两个技防村。

三、基层综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基层综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好。虽然各个村(居)都已经建立健全“五位一体”综治组织,但有少数村(居)为了应付检查,往往在综治组织中一人身兼数职,真正投入到综治工作中的精力比较少,只满足于“制度上墙”、“资料归档”、“照抄照搬”,只做表面文章,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结果综治工作往往是被动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X市基层统战工作情况汇报 第6篇

尊敬的xxx、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XX市开展基层统战工作调研。近年来,在省委、XX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承接历届打下的良好基础,始终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为加快“实力XX、幸福XX、生态XX、文化XX、法治XX”建设,凝聚起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动力支持。下面,由我对XX市基层统战工作开展情进行汇报。

一、夯实基础、健全机制,不断加强对统战工作的组织领导

XX市以机构改革为新的契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着力构建大统战工作新格局,过科学设置内设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合理制定分工方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了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新时期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2020年12月重新调整了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统战部部长由市委常委担任,镇街区明确由党工委副书记分管统战工作,党工委委员具体做统战工作并配备了统战干事,市直部门都明确了1名班子成员分管统战工作,全市每个村居都明确了统战工作联络员,“市镇村”三级统战工作网格已健全;每年都召开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统战工作。今年5月,修订出台了《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XX市民营经济统一战线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等一系列文件,为各项工作落实提供了保证;7月1日,组织全市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将学习贯彻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写入全市2021年全市统战工作要点,一是强化学习宣传。将《条例》纳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各主体班次教学内容,通过集中办班、辅导讲座、开设专栏等方式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以学习宣传贯彻《条例》为重点,在全市统一战线系统开展政策法规普及提升年活动。二是解决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条例》进行全面梳理,找问题、补短板、强弱项。5月8日,XX市委理论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于5、6两月全部完成《条例》学习宣讲活动;7月26日,XX市委统战部组织召开新联会一届三次理事会暨《统战条例》宣讲会,教育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始终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学习宣讲活动,进一步加强统战干部、统战对象政治理论教育和政策学习,真正把统战部门建设成为让党放心的政治机关。

二是优化机构设置。

全市14个镇街区全部设立了统战办公室,做到了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规章制度、有基础档案、有必要经费“五有”和规范工作机构、规范职责任务、规范工作机制“三规范”。市委统战部共有内设机构5个,核定人员编制15名,实有人员14人。今年,新成立了XX市统战事务综合服务中心,核定人员编制6名,实有人员1人。对各内设机构、下属事业单位职能、部门领导分工等均进行了重新设定,使得统战机关职责关系更顺、力量配置更强,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积极协助民主党派加强组织建设,开展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五有”“五好”创建活动,印发了《关于XX市民主党派“五有”“五好”支部创建的指导意见》,组织指导各民主党派从“五有”,即“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考核”,全部达到“五好”标准,即“领导班子好、成员队伍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

三是强化工作保障。

把统战工作列入全市责任目标考核,建立统战工作目标考核制度,与市委其他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将统战特别经费、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为统战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和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突出重点、扭住关键,推动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创新发展

一是积极指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序政治参与,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印发了《中共XX市委同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政治协商,发挥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广泛集中民智民策,推进市委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一方面,科学制定政治协商计划,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成员、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扎实开展民主政治协商工作,以不同形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情况通报会。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学习班、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积极指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围绕加快发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今年,XX市委上线了xxxxAPP,并开设“议政建言”板块,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可直接呈报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打通了党外人士议政建言网上直通车,以组织或个人名义提交的xx余件提案全部立案交办,对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注重培养,强化使用,着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先后出台了《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了市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通过专题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加强对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锻炼培养,努力促进党外干部成长。一方面,牢固树立“使用就是培养”的观念,坚持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两手抓”,积极推进党外代表人士使用。目前,在实职安排方面,9名同志担任政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其中有2人担任正职。在政治安排方面,人大、政协中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全部按比例要求配备到位。另一方面,“同心XX”活动进一步推进。积极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助力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下乡服务活动40多批次。

三是着力服务非公经济持续发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着力搭建服务平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加大领导力度。由市委常委分管工商联工作,每个镇街区由一名分管经济工作的班子成员分管工商联工作。坚持把工商联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工商联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商联工作的重大问题,每年将工商联办公经费和考察调研、教育培训等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二是深入推进商会建设。坚持把基层商会组织建设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先后成立了15个镇(街、区)商会、5个行业商会、1个异地商会,使工商联组织工作得以延伸和拓展。注重加强对基层商会的工作指导,各镇街区成立了商会党组织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10家商会组建了商会党委。注重激发商会活力,发挥同行业商会的优势作用,帮助指导同行业组织健康发展。重点打造了芦头镇商会及商会调解委员会。三是创新做好指导服务。今年,XX市以“打基础、强筋骨、拓局面”为框架,结合工作对象、工作特点,创新实施“345”工程,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即,打造阿里巴巴国际站跨境电商XX服务中心、XX市直播孵化中心、华为(XX)大数据产业园网络直播中心三大网络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企业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XX服务中心,70余个国内品牌与XX市直播孵化中心签约,抖音、今日头条、快手、腾讯、阿里巴巴、淘宝等多个直播电商企业与华为(XX)大数据产业园网络直播中心达成合作意向。直播中心的成立,一方面带动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市委统战部依托三大中心,聚拢了一批思想端正、技术过硬的网络人士、新媒体人士入驻,为家乡产品代言,为XX代言;“4”即,以全面提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务服务成效为出发点,建立四项制度,创新开展了“进现场、解难题、促发展”市级领导联系服务民营企业专项工作。相关经验做法被《山东统一战线》刊载;“5”即,搭建了招商引资平台、经贸交流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营造了公平、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和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全方位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统一战线》《新华网》等媒体刊载。其中,今年5月引进的XX市非公经济金融服务平台,有效地发挥了其在资源整合、金融知识、金融产品、融资方式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化解了企业发展难题,截止目前已帮助企业完成融资xxx余万元。四是注重强化政治引导。深入开展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投身“爱心小屋”“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公益活动。活动开展以来,近xx个困难家庭及近xx名孤困学生受到了精准帮扶。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市统一战线累计捐助防疫物资xxx余万元。

四是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xxx工作会议召开以来,XX市先后在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暨民族宗教联席会议、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部务会上学习传达会议精神,指导各镇街区、各部门多形式做好会议精神学习工作,以学促干,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对民族工作重要性认识。组织拍摄了民族团结进步短视频《我也是XX人》,通过展示少数民族群众在XX的工作生活情况和社区关于民族团结的工作情况,来表达少数民族群众对XX这个第二故乡的融入之感、热爱之情,视频在XX新闻、各大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中广泛传播,受到广大群众一致好评,并且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短视频征集评审活动中荣获了二等奖。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带动作用,XX市税务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结合部门职责,将中国税务元素深深融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把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依法治税和优质服务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融合,为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社会氛围添砖添瓦、筑牢基础。同时,每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我们借力“文化下乡”开展政策宣传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是充分发挥独特优势,不断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XX市现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外籍华人约xxx多人,归侨侨眷约xx多人,侨资企业xx多家,对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是积极加强联络交流。近年来先后邀请了中国国民党新北市代表团、台湾工商建研会等考察团组xx个,共xx人,来我市参访;组织市领导带队赴台团组xx次,指导办理应邀赴台xx人次;举办了xx次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展。二是积极构建侨界干群“连心桥”。通过定期走访慰问、制作和发放爱侨助侨联系卡等方式,进一步密切与在xx港澳台同胞、侨界群众的沟通交流,为xx名困难归侨每年发放补助xx0元,为在xx台胞、归侨侨眷解决信访案件xx件。三是扎实开展了台资企业走访活动。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所有台资企业进行了“地毯式”走访调研,围绕全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总体部署,全力做好大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确保台企、台胞、台属满意。四是不断加强海外宣传。连续多年获得中央台办“两刊”对台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六是不断加强探索,扎实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XX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于xxx年xx月挂牌成立,现有会员xx人,会员单位xx个,下设法律服务、金融服务、海归、新媒体等xx个分会。自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会员赴井冈山、泰山等地开展学习锻炼。今年,为纪念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会员到xx纪念馆、xxx红色教育纪念馆、XX市xx精神纪念馆等红色场所进行爱党爱国主题教育学习。今年6月,XX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荣获“xxx”称号。

三、创建品牌、打造阵地,提升统战工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近年来,按照各级关于加强统战工作品牌建设的部署要求,立足我市实际,我们整合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各方面的资源,打造了“乡村振兴--同心志愿者活动”“同心专家服务”“同心联手调研”“同心楷模示范”“宗教慈善行”等活动,鼓励引导统战对象在医疗下乡、法律咨询、科技服务、助残助困、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服务活动。

在多元化阵地建设方面,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统战工作想要有突破、有飞跃,必须打造平台、夯实阵地,为统战成员活动提供广阔的舞台。为此,近几年,我们着重打造三大阵地。一是石良镇尹村民主党派活动长廊。投资xx万元在该村建设了XX市民主党派同心实践基地。一方面为民主党派人士进行调查研究、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搭建了活动载体,另一方面同心实践基地的建设将xx的红色文化历史与民主党派的政治特色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多党合作、同心筑梦”主题。二是同心阁统战活动基地。从xx年xx月份开始,我们集中近半年的时间,在新建成的xx中心内精心打造了总面积xx平米的XX市民主党派活动中心——xx,用来实现民主党派集中办公,打造XX统战新亮点,提升民主党派凝心聚力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同心阁已经成为XX统战部门履职尽责的有效载体、统战领域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统战成员议政建言的广阔舞台。三是新联会活动长廊。依托xx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位于xx时代广场的新联会总部,打造了占地xx平方公里的集办公、活动、交友、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型新阶层人士活动平台,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开展和宣传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以及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组织阵地保障。

街道综治暨平安建设情况汇报 第7篇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将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当做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立足街道实际,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严格落实维护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街道基层组织和公安派出所、综治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以实施“四防五零平安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辖区形势持续保持稳定,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网络

一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做到有章可行。按照“属地管理、一岗双责”原则,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采取机关干部包村居责任制,实行“一把手”工程,村居一把手对属地稳定负责,严格落实综治维稳“一票否决”责任制,和村居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每月考核。二是抓网格,建队伍,工作落到实处。依托网格管理优势,整合社区物业、片警、医疗卫生、公用事业公司、城管、文体等资源,建立了网格指导员、督导员、网格长、网格员多位一体、上下贯通覆盖全街道的综治维稳工作网络,各项工作层层落实到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楼房、每一户居民,做到居民的事情早知道,早化解,早落实,尤其对辖区“5.16”集资群众、法轮功重点人员、军转干退役人员、“涉教”人员、积案信访群众等特殊群体维稳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综治维稳各项工作全面落到实处。去年11月全市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现场会在太公苑召开。三是强化措施,深入排查,建立维稳长效机制。今年以来,按照区里和街道统一安排,持续深入的开展了系列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社情民意大调查大落实”活动,并使之形成制度,由集中安排走访转变成日常定期走访。在网格工作团队中实行了民情日记制度,对本网格内居民放映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全程代办,街道定期对民情日记记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收集的各类意见建议的处理采取“属地管理、分类交办、领导包案”的原则进行重点交办,对处理完成情况及时向辖区居民进行公示、反馈。二、三大工程建设情况

街道一直将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去年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全面实施了社会管理“3+1”工程,实现了“信息动态掌控,管理无缝覆盖,矛盾及时化解,服务代办到家”。

(一)实施网格化管理工程,编织干群“连心网”。一是依托现有12个村居格局,以200户左右为一个网格、沿街商铺就近划入的标准,将整个辖区划分为121个网格,每个网格组建了由网格长、督导员、网格员和党小组长共同组成“两员两长”网格队伍,49名网格长和53名督导员兼任网格代办员和救助帮扶联络员。对网格员的工作采用补助的形式,按照每月4元/户的标准(月均800元),由街道拨付,社区发放。二是街道将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医疗服务、社区民警等人员也按照网格进行了划分,在613栋住宅楼各单元门均设置《网格团队信息单元牌》,全天候公开网格团队联系方式和监督电话,将《代办服务联系卡》下发到每一户居民家中,公开代办员联系电话和代办服务内容,通过网格成员入户走访和居民电话联系两种方式畅通了居民的诉求渠道。三是专门设立了社区管理办公室和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制定一套集信息收集—分析研判—代办服务—督导考核等于一体的管理考核机制,制定网格员“一日工作规范”,明确了工作标准,统一制作了工作标示,实行挂牌上岗服务,街道由社区管理办公室负责,根据随访和投诉情况对各网格代办服务和网格员工作情况按月考核,街道根据月考核结果发放网格工作经费。

(二)实施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辖区“平安网”。今年街道共出资120万元,募集资金300余万元,在各主要出入口及重点部位安装高清网络摄像机60台,与原有44个高清天网点位结合实现了对个生活区出入口的视频监控全覆盖,在生活区内维修更新标清摄像机420余台,现共有标清点位1100余台实现了对生活区内部的监控全覆盖。

街道还建立起了视频监控平台,对个生活区主要出入口实行全天候监控,同时逐步将1100余个生活区内标清点位整合集中到街道监控平台,目前,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可以根据区统一部署随时接入区天网工程。

(三)实施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打造综合“便民网”。街道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组建了“闻韶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了“5+4”工作模式,将五个中心(综合治理中心、党员代办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村务代理中心、视频监控中心)与四个站办(维稳办、610办、群众工作站、网格办)有机融合,中心面积1300平方米,现有人社所、民政办、财务和公章代管中心、残联、司法所、法制办、党员代办站、社管办、信访办、综治办、见义勇为工作站、检查官工作站等12部门16个服务窗口,工作人员16名,为居民提供党建和党员服务代办、民生服务保障、信访综治维稳3大类服务,43项服务项目,每日平均业务量60-70人次。同时,街道还在12个社区组建了社区服务中心,与“网格联系、代办服务”工作紧密融合,同时还结合社区实际,将“社区365服务”、“心理咨询室”及居家养老服务等一并纳入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

(四)实施物业管理提升工程,构建社区“和谐网”。作为纯城区办事处,物业管理问题一直是影响社区稳定、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因此,街道在全面完成社会管理创新三大工程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开展了物业管理提升工程。一是建立管理体系。将2013年确定为街道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年,由街道设立的社区管理办公室,负责辖区21家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在24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建立完善业委会,通过业委会来选聘物业或组建简易物业,逐步将所有生活区分类纳入物业管理。二是创新管理模式。在辖区内全面实施“四位一体”社区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社区建设、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社区党支部牵头,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参与,共同协商处理,通过这一模式的建立,有效及时的解决了太公苑排污、舒舍家园楼体漏水、华盛园停车位建设等涉及面广的问题,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开展物业服务星级创建活动。结合我市新出台的物业服务星级标准,街道计划投入80余万元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开展星级服务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社区环境。

三、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扎实开展平安建设

1、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化解、社情民意大调查大走访”活动。

对汇总的各类意见建议的处理采取“属地管理、分类交办、领导包案”的原则进行调处,并对13起重点疑难案件进行了重点交办并规定办结时限,重点案件全部成立了领导包案工作组,下大力气,想实招,做实事,许多疑难问题得到了及时化解。

2、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以四防五零平安工程建设为载体,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及“三大工程”建设,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及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工作机制,各村(居)物防设施到位,社区治安队伍巡查严密,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突出治安问题进行集中排查、整治,组织协调派出所、城管中队、工商所等成立联合执法检查组,以治安防控、消防危化品、建筑施工安全为重点,突出抓好治安防控工作,深入构筑四防五零平安工程。今年以来,街道投资120余万元建成视频监控中心,各生活小区主要出入口及重点部位安装高清网络摄像机60台,对现有模拟信号进行有效整合,将各小区原有标清监控信号全部接入街道视频监控中心。截至目前,街道辖区共有天网监控点位44个,街道高清点位60个,标清点位1100余个,视频监控大厅已升级完成,信号全部调试完毕,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5月底实现与区天网工程联网。通过建设视频监控中心,实现了辖区内老旧小区、三无小区、背街小巷视频监控的全覆盖,消除盲点。通过时时上传的视频监控图像 ,动态化的社区管理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通过与区天网工程连接使警方的“眼睛”深入到居民区的大街小巷、居民楼院,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市基层综治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第8篇

1 以工业强市的需求,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

1.1 按照工业强市的需求进行基层组织的配置

首先,可以对温州市乡镇的领导干部队伍进行优化,根据温州市市委的要求以及规定的具体的换届标准,严格管理领导成员的就职、减职等,从而确定具体的发展目标。自从2011年温州市龙湾区乡镇领导干部换届之后,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而且整体的科学性和功能也得到了提升;其次,加强村支部队伍的建设。在建设村支部队伍时,应该实行公众选择的形式,由人民群众来选出作风正派、有能力、觉悟高以及乐于助人的优秀党员加入到村支部的队伍中[1]。并且,要建立健全村支部管理人员的制度,对村干部和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质量;最后,增强非工业性企业组织的建设能力。在温州市进行工业强市的发展时,各级党组织的管理人员可以创建四进非公的活动,即组织建设非进公、创新优化非进公、良好教育非进公以及人员关心非进公。随着这种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温州市基层组织建设的效率。

1.2 在工业强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

首先,加大机构的建设力度,对其进行有效的协调。在温州市工业强市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一些工业聚集区,在当地乡镇乡长的领导下,创建一个解决工业矛盾的组织,主要是对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进行调节,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而且,每个村也成立了以村干部为主的矛盾调节组织以及信访小组等,从而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其次,实施下派干部的计划,增强乡镇和村支部之间的联系。如果发生工业上面的矛盾时,可以由下派干部出面,在乡镇和村支部之间进行调节,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且给一些顽固人员做思想上的工作,进而加快温州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步伐;最后,给居民适当的发放补贴,拉近和居民之间的关系。对于温州的补贴而言,最主要的是搬迁补贴,因此,温州市党组织人员应该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尽量发放更多的补贴。

2 在三大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基层组织的建设

2.1 以确保工业发展为出发点,实现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

在确保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首先,温州市相关部门可以积极组织相关的学习研讨会,在思想上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从而将工业强市的理念灌输到人们的心中,共同为工业强市的发展努力;其次,在温州市可以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通过行动来实现作风建设的落实。具体可以开展四帮四促或者是领导干部大棒促的活动,也就是以领导干部为主体,将其分布到具体的地区,对于相关的项目和对象进行帮扶,从而实现工业强市的发展以及为人们带来巨大的优惠。各个部门的基层党组织还可以在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实现互帮互促的活动全覆盖,比如,温州市龙湾区为了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工业强市,就实行了一个领导带领一个队伍,运用一个方案解决一个项目的活动。这个活动实行了很长时间,直到现在为止,一部分的重点园区、企业等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帮互促,为温州市工业强市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好的依据。

2.2 以促进工业发展的入手点,实现基层组织的环境建设

在实现温州市工业强市发展的过程中,要想促进基层组织的环境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工业的发展:首先,以简政放权为根本主题,从而加大行政审批制度的力度。各个部门可以实行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处理、取消、方法以及归档等。温州市的市级单位一共上报了将近600项事项,其中包括很多内容,通过上述的方法进行处理之后,将其简化到了200多项,从而提高了行政审批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温州市事业单位行政许可制度进行整理,充分实现了《温州市市级行政许可目录》的规范性,而且通过自由裁量权规范会的举办,制定了关于温州市行政职权的目标,从而促进了温州市工业强市的发展;其次,以优化工业强市发展环境为主题,实现行政权力的公开性[2]。温州市对国家公有和非公有企业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建设情况,并且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充分反映出了温州市基层组织的建设情况和人们的认可情况,从而为工业强市的发展创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环境。通过行政执法、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在新闻媒体上的承诺,能够积极创建温州市工业强市具体工作的评价方案,并且对各个行政单位进行评议。另外,还可以建设行政职责的投诉中心,将投诉电话公布给群众,让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对温州市工业强市的环境建设进行监督,一旦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投诉,相关的部门要帮助人们解决具体的问题,确保工业强市环境的良好建设。

2.3 以推动工业发展为落脚点,实现基层组织项目的全面建设

对于温州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来说,要以推动工业发展为落脚点,从而实现基层组织项目的全面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提高人才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组织项目的全面建设。为了能够快速实现温州市工业强市和城镇化的建设策略,要重点关注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基层组织项目的全面建设。各级领导可以在全市范围内选择具有潜力的优秀党员,并且为他们创建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更好地为工业强市的建设提供服务;其次,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进行基层组织项目的全面建设。自从温州市提出工业强市建设策略以来,就在不断引进大企业以及大项目,在现阶段的工业强市发展过程中,更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而促进温州市工业强市的持续发展,提高温州市的工业经济状况。

3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工业强市的建设策略

在实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工业强市建设的策略基础上,应该以工业强市为入手点,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从而实现温州市工业强市的发展策略。具体来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工作的开展。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首先,可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发展型的队伍。在团结、勤奋以及公正的基础上,按照工业强市的需求,建设发展型的基层组织队伍,充分发挥队伍的重要作用。另外,还要重视对突发事件处理人员、社会创新管理人员、维护社会安定人员以及负责招商引资人员的培养,使其养成善于发现、观察以及创新的能力,从而不断壮大发展型的队伍,为其引进大量的新鲜血液;其次,创建做事型的队伍。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极速转型的基础上,做事是温州市工业强市发展建设的关键,因此,一定要积极创建做事型的队伍,重点培养领导干部的做事思想,使其养成懂做事、会做事、干成事的能力,确保工业强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另外,还要积极提高工业强市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工业强市的建设策略基础上,在领导干部的培训过程中加入工业化、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业强市思维,增强工业强市的建设水平。

3.2 注重基层组织建设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工业强市的建设也提出了要求,因此,要及时落实中央注重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业强市建设要求,根据基层组织建设在工业强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引起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注意,注重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为了更好地为工业强市服务,一定要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首先,可以建立利民优民、注重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效果,充分解决工业园区和征地建设中的问题,化解其中存在的矛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功能,实现人们的富强发展;其次,在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对水、电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从而加强公益类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工业强市的建设进程[3]。

3.3 树立基层组织建设的良好思想

对于温州市的基层组织建设来说,一定要在工业强市策略的基础上,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进行改进,不断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冲破循规蹈矩的传统思想,建立先进的、符合社会发展的理念;消除惧怕的思想,创建平庸是错、无功是过的理念;避免出现嫉妒人才的思想,树立重品德、识党性的理念;消除狭隘的思想,建立用全球的角度思考问题的理念。总之,一些好的传统思想我们一定要继续保持,不断创新、建立一些积极向上的理念,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为人才的培训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更好地为工业强市进行服务。

3.4 以勤政廉政建设为基础进行基层组织的建设

在团结、勤奋以及公正的基础上,还要对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作风进行整合,对具有慵懒、懒散态度的工作人员进行惩治,从而为工业强市的发展创建勤政廉明的创业环境,并且营造出一种一身正气的做事氛围。另外,在提高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还应该创建一系列相应的制度来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比如奖惩机制、管理机制以及选拔机制等,从而对领导干部的职责进行监督,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实现工业强市的发展,对于一些不作为、胡作为的现象一定要严惩不贷,从而加强基层组织的良好建设。

4 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温州市的工业发展进程正在逐渐加快,特别是在重工业的发展方面,更是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要想促进温州市工业强市的持续发展,一定要从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入手,根据工业强市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确保温州市工业强市的发展进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走上了以工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其中基层组织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温州市属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基地,在我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促进温州工业强市的发展,是现阶段温州政府应该重点关注的话题。文章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工业强市为基础,研究了温州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业强市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促进温州市工业的更好建设。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方法,工业强市

参考文献

[1]王鹏升,邓琼云,崔茜楠.中共六盘水市委讲师团课题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工业强市战略——六盘水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工业强市服务的调研[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2):64-66.

[2]陈铁雄.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工业强市建设[J].政策瞭望,2013(2):15-16.

上一篇:英语九年级unit14课件下一篇:集贤中学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