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执行力之根本

2024-06-19

浅议执行力之根本(精选8篇)

浅议执行力之根本 第1篇

浅议卓越执行力之根本

--关于能动执行力的思考

作者:黄洋

执行力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主题。人类自从有群体活动开始,执行力问题就存在。没有执行力,任何伟大的设想都无法成为现实!

纵观各种社会组织,我们不难发现,军队的执行力是最强的,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执行力更有口皆碑。这是为什么呢?从普遍性上讲,均因了管理严格、赏罚分明等等;而从特殊性上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又与其他军队有所不同,他们的执行是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这也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失败走向胜利与辉煌的主要原因之一。1935年5月,经过浴血奋战的中央红军到达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畔。大渡河两岸绝壁耸立,下边波涛汹涌。70年前,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就是在此险境陷入清军包围而全军覆灭。蒋介石也梦想让红军步石达开后尘。他命令四川军阀严防死守,同时调大军包围过来。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央军委、毛泽东果断决定红军一部强渡大渡河,一部北上夺取泸定桥。5月24日,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厂并寻得一只小船。25日,红1团1营2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开始强渡。战士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和大渡河的急流骇浪,勇猛冲锋,一鼓作气强渡成功并占领了滩头阵地。由于缺乏船只,红军决定留一部在安顺场渡河,其余部队和渡过河的部队夹河而进,直取泸定桥。29日,红军突击队冒着敌人的炮火,攀铁索越过泸定桥,攻占桥头堡,占领泸定城。接着,大部队顺利通过了铁桥。到6月2日,红军终于全部渡过了天险大渡河。

后来,毛泽东曾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来形容这次惊心动魄的战斗。这个战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执行者不强调任何客观原因,而是主动地、想方设法地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解决问题,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这便是卓越执行力之根本所在,即执行者的能动性。

基于对解放军这个伟大组织的亲身经历,以及多年研究,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解放军的卓越执行力就来源于其成员的能动性。因此,我在2005年就提出了“能动执行力”的概念。

一、什么是能动执行力

所谓能动执行力,就是主动积极、想方设法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主动积极,另一个是想方设法。这两个词就是“能动”的具

体表现。能动的主要含义就在于主动积极、自觉自愿,而非被动和强迫;想方设法,而非等待观望。

如果一个组织的成员都有这种执行力,何愁组织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二、能动执行力是最为卓越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的综合能力。检验执行力强与弱的主要标准,就是看这个组织或个人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情况。

一个组织或个人,在正确的战略目标的指导下,能够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说明他的执行力就强,反之则弱。能动执行力之所以是卓越的执行力,就是因为它能够高效率地完成任务。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体会,如果某件事情不是我们自己愿意去做的,而是因为某种外在的压力不得不去做时,所表现出来的热情肯定是不高的,事情也很难做好。对此,我个人便有深切的体会。

有一天晚上,已经快11点了,我一个朋友打电话来叫我去他那打扑克。白天忙了一天,到这个时候确实有点疲惫,想休息了,心里很不愿意去。可是,他是我的好朋友,平时由于都忙,也很少来往。他偶尔叫我去打打牌,不去又过意不去,于是我就去了。可是,我总是心不在焉,不是出错牌,就是发呆。结果怎么样?输得一塌糊涂。不谦虚地说,我的牌技其实并不算差,可那天却打得很烂。原因就不言喻了--不想打,缺乏能动性。

辩证唯物论有一个观点:叫做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执行也是一样,真正有效的执行源于内在的动因,单凭外力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就应该从“心”开始,把握人性的特点,从源头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能动执行力的基本构成从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能动执行力的基本构成就是:

第一、源于内心的自觉自愿;

第二、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高效率;

第四、真正实现目标。

这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从而形成了能动执行力的有机整体。自觉自愿是基础,实现目标是结果,主动性与创造性、高效率是途径。没有自觉自愿,就不可能主动地、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去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而仅凭自觉自愿也是无法

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还必须要有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有高效率。

四、能动执行力的形成如何才能形成能动执行力呢?我们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与实践中可以找到答案。第一、坚定信念—革命终将成功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实际上是信仰问题。

所谓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

信念,是指人按照自己所确信的观点、原则和理论去行动的个性倾向。信念极端的内在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学术观等方面的信仰,而信念极端的外在表现为坚定不移的行为志向上。也可以说,信念是对信仰的一种坚持。

事实与实验表明,人其实主要是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有无信仰是不一样的。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小很多;没信仰的组织,会失去发展的动力,无法凝聚人心,也很难实现组织的目标。

卓越源于信仰。红军在长征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敌人能够无所畏惧;面对雪山、草地等困难能够毅然去克服,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有信仰,有坚定的信念。有一位老红军战士是这样说的,我们爬了一座雪山又一座雪山,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爬得过去,但我们都相信:“革命终将成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中,如董存瑞、黄继光等千千万万个英雄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事实也证明了信仰与信念的重要作用。

加得纳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当过医生的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75%是被吓死的。加得纳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床上并告诉他将执行死刑,然后用手术刀的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往床下的一容器里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毫发无损的死囚却昏死了过去。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精神的力量。

为此,能动执行力形成的基础应是解决信仰问题。从企业来讲,就是要确立共同的愿景。有了广大员工都认可的愿景,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员工为之奋斗的自觉性,从而能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坚强组织—领导的责任:出主意,用干部

军中有句俚语,叫做:“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说明,领导者对于提升组织执行力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为什么企业中相类似的部门,在人员、设备等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有的部门绩效好,而有的部门绩效就差呢?我们只要稍做分析就会发现:其主要原因是部门领导者的能力不同。这也充分证明了领导者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指出,领导者的主要责任有两个,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就是想办法、做决策;用干部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健全与优化组织,二是选对与用好人才。

作为领导者,决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正确的决策将带来积极的成果,错误的决策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同时,没有正确的决策,组织的执行也将是盲目的。

健全与优化组织,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是发挥组织效率的基本措施。“支部建在连上”是人民军队早在“三湾改编”时建立起来的一项组织制度,这一制度有效地保证了部队的纯洁性与统一性,使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升。

用人问题是任何领导者都不能不重视的问题。人用对了,事情也就做好了;人用错了,事与愿违甚至带来不良后果。台湾的宏碁集团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90年代初,宏碁集团总裁施振荣先生曾经从美国一些世界级企业中聘请了几位高级经理集体进入宏碁集团担任要职。宏碁集团把他们的这一行动命名为“空降兵计划”。可是,最终的结果是计划失败,集团的经营管理出现了很多的困难。

综上所述,从组织上讲,提升执行力的要旨就在于强结构、用对人。

第三、以练为战—拉得动、打得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有效执行必须具备执行所需要的技能,否则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电视剧《亮剑》当中有这么一个片断,团长李云龙到训练场视察训练情况,发现战士们练刺杀时只是机械地“突刺--刺,杀”。他马上叫停说道:“只练基本动作不行,基本动作练得再好,到了实战中就不是那么回事。要一对一、一对二地练刺杀,这样才能提高实战经验„„”于是,战士们按照李团长的要求开始了“真刀真枪”的对抗训练,有的战士在训练中头都打破了。李云龙对一营长说:“告诉战士们,不要怕受伤,伤几根筋骨没关系,总比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强。”

从这个片断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军在训练时是以实战的要求出发的,也只有从实战的需要出发才能真正地掌握克敌制胜的本领。

企业执行力的提升同样要考虑到生产的实践、市场的需要与风险,只有让员工掌握了应对的本领,才能有效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或在市场中的拼杀不会败下阵来。

第四、从严治军—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人们了解与熟悉解放军,可以说是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开始的。解放军之所以能够成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与她有铁的纪律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这支部队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统一,具备卓越执行力、战斗力而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纪律性是企业执行力提升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做到“令行禁止”,关键也在于“从严治军”。

“从严治军”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抓好“三严”:

一是要严在细节上,只有关注细节才能养成良好的遵章守纪习惯;

二是要严在赏罚分明上,只有功是功、过是过,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使纪律得到自觉的执行;

三是要严在坚持上,今天紧明天松是不可能保证纪律的严肃性的。

第五、崇尚荣誉--保持高昂的士气

高昂的士气是军队打胜仗的重要因素,所谓“夫战,勇气也”就是这个意思。企业员工如果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士气低落”,是不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激励是一种发挥员工积极与创造性的有效手段,是团队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创造佳绩的“催化剂”。

奖励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解放军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对官兵的奖励,不仅有明确规定,而且在实践中予以落实。现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对奖励问题是这样规定的:

“第十五条 对获得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奖励的个人,分别授予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奖章。对获得荣誉称号奖励的个人,由军区以及其他相当等级的单位批准的,授予二级英雄模范勋章;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的,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勋章。

对获得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奖励的单位颁发奖状;对获得荣誉称号奖励的单位授予奖旗。

第十六条 对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的义务兵,可以提前晋衔;对获得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3次三等功奖励的士官,可以增加军衔级别工资档次;对获得二等功奖励或者3次三等功奖励的军官、文职干部,可以增加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对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军官,可以提前晋衔或者增加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对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文职干部,可以提前晋文职干部级别或者增加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

提前晋衔适用于列兵和上校以下军官(不得超过其职务等级的最高编制军衔);提前晋文职干部级别适用于四级以下的文职干部(不得超过其职务等级规定的最高级别);增加军衔级

别工资档次适用于低于本军衔级别工资最高档次的各级士官;增加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档次适用于各级低于最高档次的军官、文职干部。提前晋衔、晋文职干部级别、增加工资档次,通常分别只晋一衔、晋一级、增加一档。”

这些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对官兵的激励。解放军发展的事实证明,通过对官兵的奖励不仅能够激发官兵杀敌立功的荣誉感,而且能够有效地鼓舞官兵对敌斗争的士气。

当然,激励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目标激励、信任激励、鞭策激励等等,只要用得好就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我认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不仅要在制度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在非物质激励的方法上下功夫,尤其是面对80后、90后员工。由于这些员工的经历与所受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不同,对他们进行激励的方法就要有所适应与创新。

总之,能动执行力是一种自动自发的执行力,它的形成并非是一挥而就的,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和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实现。

“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浅议执行力之根本 第2篇

提高执行力是谋求大发展的根本保证

如何谋求新阶段发展?瑞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争当九江排头兵,打造“商周铜城、港口新市、休闲花园”,建设美而富、和而强的新瑞昌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总体目标,明确了以大开放为纲,推进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和城市大建设的发展战略。笔者认为瑞

昌的发展目标鼓舞人心,措施切合实际,当务之急是要借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执行力,狠抓决策落实上下功夫。

一、提高执行力是党的优良作风的具体要求

执行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过程,执行力是完成执行的手段和能力,是完成任务的态度和水平,是抓落实的精神和毅力,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来完成目标的系统工程。目标与结果能否有机统一,关键在执行,执行力度直接决定实现目标的效果。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什么东西只有抓得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伸着巴掌,当然什么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来,但是不抓紧,样子象抓,还是抓不住东西。”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凡事都要“落到实处”,“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各个部门都要有务实的作风,再好的主意,不落实等于是空的,抓而不实,等于不抓。”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坚持实现远大目标和切实做好当前工作的统一,坚持发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科学的务实态度的统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讲实效,办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由此可见,提高执行力、狠抓决策落实,是我们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具体要求。

二、提高执行力是谋求新阶段新发展的客观需要

争当九江排头兵,打造“商周铜城、港口新市、休闲花园”,建设美而富、和而强的新瑞昌,任重道远,非一日而蹴,需要我们乃至几代人为之奋斗。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提高执行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以各个工作环节的落实到位来支持和保障整个工作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市有些干部的工作作风还不能适应新阶段新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软、粗、拖、玩”四种毛病,工作软弱无力,怕担风险,粗枝大叶,敷衍塞责,作风拖拉,效率低下,沉迷玩乐,不思进取,办法由文件给,工作靠文件推,习惯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作风飘浮,华而不实,导致工作推不动,难题不破解。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缺乏勇气,遇到困难绕道走,不敢抓落实;二是缺乏本领,办法不多,路子不宽,不善于抓落实;三是缺乏责任心,无所作为,不愿抓落实。对此,党和政府忧之于心,人民群众责之于言,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势必会影响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影响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影响美而富、和而强的新瑞昌的建设进程。

坐而论道,不如闻鸡起舞;纸上谈兵,不如决战重里;临渊羡鱼,不如退如结网。谋求新阶段新发展,建设美而富、和而强的新瑞昌,迫切需要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执行力,狠抓落实,迫切需要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务实精神。

三、提高执行力需要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心

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全省领导干部会上指出:“强烈的事业心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基础。只有想干事,才能干成事、干好事,才能最终干成大事、成就大业。”“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前提。只有对党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工作高度负责,才会竭尽心力、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地做工作,才会勇于面对矛盾、千方百计地化解矛盾,才会如履薄冰地防止出现闪失”。因此,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提高执行力的力量源泉。没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干工作就缺乏激情,缺乏创造力。缺乏激情,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就无法坚持到底;缺乏创造力,就不能因势而变,革旧图新;在执行决策上,就会投机取巧,就会大打折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只有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能以瑞昌的发展大局为重,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放在执行决策、狠抓落实上,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办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推进,为争当九江排头兵,打造“商周铜城、港口新市、休闲花园”,建设美而富、和而强的新瑞昌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更好的决策、部署、安排都不会有圆满的结果,人民群众的愿望就难以实现。人民群众期盼实干,因为只有实干,宏伟蓝图才能一步步变为现实。

四、提高执行力需要超凡的能力和过硬的作风

提升执行力是根本 第3篇

执行力, 企业管理的根本

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或技术操作方法等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对企业而言, 执行力就是内部员工贯彻经营者战略思路和方案计划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没有执行力, 再好的决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有国际权威机构统计, 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多年, 共培养出1531位CEO, 2012位总裁, 5000余位副总裁。同样, 我国海尔、华为等著名的企业也存在一个巧合, 它们的老总张瑞敏、任正非等都是军人出身。军人在商界为何能创造如此多的神话?有关人士经深入分析研究, “军人之谜”神话的谜底就是执行力。杜邦、沃尔玛等世界500强企业遍布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企业在发展策略和方向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以外, 另一重要因素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

中国化工集团成立五年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资产总额由229.6亿元增至1569亿元, 主营业务收入由152亿元增至1226亿元, 与成立之初相比, 分别增长6.9倍和8倍, 利润增长10多倍。其重要原因之一, 也是集团公司能快速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不断, 并提升执行力。

双向互动, 促进决策科学落实

决策的执行是管理者与执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 只有实现良性的双向互动, 才能有效贯彻决策者意图, 顺利达成目标。

第一, 科学决策是前提。要提升执行力, 企业必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立足实际、放眼长远, 经过认真仔细的调研和分析, 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

第二, 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关键。“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组织的成功, 领导者是关键。身教重于言传, 行胜于言。因此, 打造高效执行的团队, 从挑选执行高效的领导开始。对领导者而言, 执行力不是某项单一素质的凸显, 而是多种素质的结合与表现, 它体现为一种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业务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设定目标, 坚定不移”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 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一种勇挑重担、敢于承担风险的工作作风。领导者的执行力对整个组织的执行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个成功的组织与成功的领导密不可分。

第三, 提高执行者的认知程度是基础。只有管理者和执行者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执行才会有力度。因此, 管理者对将要施行的决策进行广泛的宣传, 使其深入人心, 同时企业干部职工平时应加强对国家、行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 切实提高执行者的理论水平和对决策的认知程度, 促进决策的有效落实。

第四, 明确主次关系是基本条件。任何一项决策的执行, 都有重点执行主体和辅助执行主体之分, 否则就会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不利于决策执行。因此, 在执行决策前, 管理者要明确下属的岗位职责, 把重点执行责任落实到单位、部门和个人。同时, 要积极培养团队意识, 强化沟通协作, 落实辅助执行责任, 切实增强决策的贯彻执行力度。

第五, 强化执行过程监督是保障。监督是约束, 实施有效的指导监督, 对于提高企业执行力来说同样有效。一项决策出台后, 管理者不能将其束之高阁, 而是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严肃处理执行不力的人员, 促进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环环相扣, 全面提升企业执行力

如何全面提升企业执行力?笔者认为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

首先, 解决好角色定位问题。执行是企业组织的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系统的配合。

高层管理干部, 主要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发展战略, 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 提炼和传播能激励与约束员工行为的企业文化, 审定健全的企业控制体系, 从宏观层面创造较好的大环境, 用好、管理好关键人才等。

中层管理干部, 主要是将高层制定的发展战略展开并具体化, 做好部门内、部门间以及与外部相关单位的协调, 同时做好日常管理监控, 还要起到传递企业核心价值和思想文化的作用。其主要工作职责之一, 就是选用合适的人将其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控制。

基层执行者, 主要是执行、执行、再执行, 同时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 不断完善管理流程。

其次, 是管理流程建立与再造。主要包括制度建立和在工作中遵守使用。制度使员工行为有规可依, 流程使员工行为畅顺。企业要强调加强管理, 要在制度和流程建设上下工夫, 达到各专项体系之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管理系统。同时, 努力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把简单的东西量化, 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 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近几年根据国家、行业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变化, 优化管理流程, 不断修改和完善行政、人事、财务和科研等各项管理制度, 明晰干部员工职责, 依法治企, 规范干部和员工行为。特别是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 通过强化制度执行、部门预算、目标分解和有效考核等措施,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第三, 把人员优化作为企业执行力的重要补充。提升执行力, 关键在于提高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因此, 企业要把管理层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作为衡量团队执行力的重要指标来考虑;在引进新员工时, 要尽力挑选具备较强执行技能的员工;在企业内部进行持续的执行技能、职业技能运用等职业化培训;从文化氛围、成长空间、收入水平、福利环境等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近几年通过择优引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硕士、本科生进院后, 对新员工持续进行相关培训, 并从事业发展、收入待遇等方面提高新员工的满意度, 使他们快速融入西南院这个大家庭, 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担当国家科研课题的重任, 在较短时间内就见到了实效。

第四, 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首先要对员工忠诚, 关心员工, 爱惜员工, 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等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培养员工“坚决服从”的意识。企业应在大会小会上都要灌输“服从”思想, 允许员工在决策前提建议, 但一旦作出了决策, 就应坚决执行。

第五, 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执行力文化。企业文化是基于共同价值观之上, 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及思维方式有机整体的总称, 是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外在表现, 是企业的灵魂。通过构建企业执行力文化, 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也就是要构建“不讲任何借口”的行为准则, 营造“不讲任何借口”的文化环境和思想氛围, 使之成为企业每个员工的一种守则、信念和精神力量, 从而“敬业、责任、高效”的执行。

浅议民事执行之检察监督 第4篇

关键词:民事执行 检察监督 监督方式

法律的生命在于判决,而法律的威力则在于执行。民事执行是民事诉讼的最后阶段,是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国家法律得以具体贯彻和执行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

一、民事执行工作的现状

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民事执行工作有关调查显示:十年来,全国法院的平均执结率为85.39%,而占比重最大的民事案件平均实际到位率为42.97%,相差近43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执结率与执行实际到位率相差最大,相差59个百分点。执结案件中,当事人自动履行、和解或经法院强制执行结案的只占65.50%,而34.50%的案件因各种原因裁定不予执行、中止执行或终结执行,形成执结率高、执行标的到位率偏低的现象,致使当事人的权益没有得到完全实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2009年提出“高度重视破解执行难难题”,2010年指出“执行难仍然是长期困扰人民法院开展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2011年提出了“努力破解执行难问题”,2012年提出“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题”。这表明:“执行难”问题依然存在,人民法院仍然没能“破解”。

二、民事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被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拒不执行、规避生效判决裁定义务或者有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不予协助的因素,也有执行人员职业道德低下、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监督不力。

(一)民事执行的内部监督不给力。

民事执行的内部监督包括法院自身各部门之间的监督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的监督。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因无法摆脱“自己监督自己”的弊端,监督效果的不理想。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执行监督不给力,因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执行情况的信息掌握不多且不及时,难以监督。

(二)民事执行的外部监督不到位。

我国民事执行外部监督主体极为广泛,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党政机关的监督、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监督、舆论监督以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等。国家权力机关遵循集体监督的原则,以此来应对成千上万的执行案件,并不现实。党政机关监督,是一种非程序化的监督手段,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舆论监督,在一些个案中发挥了作用,但容易导致监督的异化,监督空间有限。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监督,主要是向法院提出异议、申诉等,仍然回到法院自己去纠正的路子,难以见成效。可见,在民事执行活动中,检察监督之外的监督的作用有限。

三、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的方式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完善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机制,依法审理抗诉案件,认真听取检察建议,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的工作任务。 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民事执行监督。

(一)执行中实体裁定错误的,依法提出抗诉。

抗诉是现阶段民事检察监督的最主要手段,检察机关发现人民法院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作出的具有实体意义的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等生效裁定确有错误的,检察机关应当通过抗诉程序予以纠正。

(二)执行不当的,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是指检察机关针对个案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向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或建议,督促其采取相应措施改正工作失误或弥补瑕疵。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对执行活动实施监督,既可以简化监督程序,又可以节约诉讼资源。

(三)怠于执行或拒绝执行的,要求说明不予执行理由。

人民法院司法信用的丧失,与民事执行中執行人员与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关。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发出要求说明不予执行理由通知书,强制要求披露执行信息,这既是一种权力对权力的制约,更是实现、救济当事人权利的一项诉讼民主内容。

(四)社会影响较大的,参与现场监督。

对于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民事执行案件,检察机关参与民事执行的现场监督,及时发现、制止、纠正在执行现场可能出现的违法或违规情形。

(五)影响公正执行的,建议更换办案人。

对于执行人员确有渎职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尚未构成犯罪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送有关机关处理,对被调查人继续承办案件将严重影响正在进行的执行活动的公正性的,建议法院更换办案人。

(六)违法执行的,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纠正违法通知书是指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中较严重的违法行为提出书面纠正意见,并通知法院予以纠正的一种监督方式。纠正违法通知书主要适用于违法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接受并按照法定程序处理,或者采取相应措施自行纠正违法行为,以确保其严肃性。

(七)执行人员有贪腐行为的,依法查处。

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受理对法院执行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并予以查处,这是履行查办职务犯罪、打击腐败的神圣职责,也是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鸿翼,杨明刚.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8月

师德——教师之根本 第5篇

我曾经听到一个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真心爱学生、深刻懂得学生的教师说过:你是一个好教师吗?听听学生们怎么说吧!的确,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

讲台是是教师之根本,师德最重要的舞台。教师用心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总是抽课余时间和他们谈心,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然后讲很多自身的经历给他们听,尽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新进入学习状态。当看到学生取得进步的喜悦,当看到学生对知识理解恍然大悟的神情,当看到学生欣喜地朝自己走来,作为教师都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快乐。艾青的一句诗很能说明这一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教师行风,指得应该就是教师职业风范。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不仅事关教师形象,涉及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事关学校形象,而且事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子女培养、子女成才,是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大问题。促进教育行风建设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切实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才能保证教育行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教育行风的根本性转变。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教师是一面旗帜,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是一块路标,信其道,则循其步。若是在师德方面有所缺陷,我们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喊破嗓子都不如做出样子,要学生毫不迟疑、毫不犹豫地跟着你走,师德就是吸铁石,它的魅力是无声的,它的效力是无形的,但它的功力是无穷的。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当我登上那讲台,不,应当是舞台,我似乎觉得两侧的帷幕正缓缓地拉开。最富有生气的戏剧就要开始了。最令我兴奋的是这戏剧拥有一群忠于自己的角色的演员——我的学生们!这戏剧也许是世间最长的了,为此,我愿做一名合格的导演。我渴望导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戏剧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它的主调;理解,友爱,开拓,创新应当是它的主要内容;爱着这个集体和被这个集体爱着是它的主要故事。作为导演我将要精心设计出生动的情节,典型的角色,迷人的故事奉献给所有的演员。我也心甘情愿地做一名配角,尽我的力量为主角服务、效劳。不仅如此,我还要做一名最虔诚的观众,为演员们真诚的演出微笑,流泪,鼓掌,欢呼。早在中学课文里就学过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名句。如今自己做了教师,才知道这句话读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以己之昏昏,岂能启人之昭昭?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教师,我觉得应以研究者的心态去对待教育活动,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生是师德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师的生命。有人说差三岁就是一个代沟,如此算来,我和我的学生之间已经横着多个代沟了。但我坚信,代沟是可以跨越的,根本之道就是沟通。这沟通不仅仅在课堂,更是在课外延伸。作为一名教师,我很愿意成为同学们的大朋友、大姐姐,去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学生交往就是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教育是对生命情怀的倾诉与关注的过程,是知识的构建与生成的过程,是师生的世界彼此融合升华的过程。

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可是我认为当代教师比春蚕更有智慧,比红烛更有价值。春蚕为了吐丝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而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红烛为了光明牺牲了自己,而教师在学生成才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这就是教师的品德,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这就是教师的精神,愿为基石,甘当人梯;这更是教师的价值,撒播希望,收获成功。

脏腑保健:美容之根本 第6篇

可以说,内养指人体脏腑器官与七情(喜、怒、哀、乐、悲、恐、惊)或五志(怒、喜、思、悲、恐、)之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即五脏六腑功能健全,阴阳调和,情志正常,机体代谢健旺。外养,应指人们对自身肌肤与容貌的护理与妆扮。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形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及系统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为用,在病机上相互影响,它们之间既有表里关系,又有因果关系。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能使它们相安无事,气血通畅,机体健康。

中医学又认为,人体的五脏,具有化生和储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又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联系。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生命活动的主宰作用。故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的说法。心与小肠、脉、面、舌等构成心系统。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华,是光彩之义。气由脏发,色由气华。面、唇、爪、毛、发的色泽,可反映五脏气血的盛衰。面部血脉极为丰富,全身血脉皆可上注于面。心功能健全,血脉充盈,循环通畅,则面色红润光泽,目光有神;反之,心气不足,气血亏少,则面白无华;心脉瘀阻,则面色青紫。

诚信乃做人之根本作文 第7篇

父母听到儿子回来必然高兴,但终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母亲神情慌张地问父亲:“是不是赔了?两百万可不是什么小数目,若真是这样……岂不是让这钱打了水漂?”“两百万的确不是个小数目,但若能让能这孩子悟出些道理来,那也值了。”父亲稳重而深沉的说。时间过得如此只慢,随着门外一辆大红色轿车停下,儿子冲进了家门,绊倒了大花瓶,激动得对二老说:“爸,妈我成功了。”母亲深深的呼了口气,随后紧紧地拥抱着儿子,亲吻着儿子。而父亲只是微微一笑:“恩,干的不错。”

一个月过去了,一家人还是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之中,儿子也在家乡开了公司,有了这笔挣钱,公司也渐渐地上轨道。

突然一天,儿子收到了一封信,他打开乳白色的信封,发现那是一张纳税通知书,上面详细的写着纳税的金额与缴税截止时间。他看者单子,想起手头的一项工程急需钱,就皱紧了眉头,斟酌了小半会儿,便不屑一顾得将单子随手放在了桌子上。

第二天,他就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将钱全投资到了工程上。就在此时,父亲在桌子上发现了通知书,并且确认了孩子没有缴税。晚上,儿子回到了家,父亲问儿子“儿子啊,你上次挣的那笔钱,缴税了吗?”儿子支支唔唔地说:“我,我缴过了。”

“真的吗?你可不能骗我,缴了就是缴了,没缴就是没缴,希望你能如实回答我。”

儿子眼看谎言就要被戳穿,便说;“是,我是还没有缴。我不打算缴了。”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可不能这样做啊!缴税是你应该做的事,可不能逃避,我本来就是干这行的,若让人知道我的儿子连应缴的税都不缴,我的老脸该往哪儿搁啊,况且不交税可是犯法的,我可不希望你做出什么不光彩的事。”

儿子听了这一席话,思考的一会儿,他并知错,反而更胸有成竹地说;“爸,没事儿的,您放心,现在不是有好多人都不缴税吗?您瞧隔壁的老王,他不交税的事情是众所皆知,但他现在的日子不还依然过得舒舒服服的吗?还有一些‘明星’,‘大腕’不缴税,不也照样活得神采奕奕吗?那么多人没交也不多我一个呀!再说我又不是经常这样,我这不是手头紧才这样做嘛,一次两次也没人知道。”

父亲拍案而起:“你做错了事情,不仅不知错,还敢狡辩?我问你最后一遍,你到底是缴还是不缴?”

“我缴,我拿什么缴啊?”

“我不管,你今天就是卖车卖房,也要给我把税缴的干干净净。你这个没良心的,如果人民都像你这样,我去哪拿工资把你拉扯大啊?”

“要缴你缴,我可没钱。”说完,儿子冲出了家门扬长而去。

又过了一天,儿子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被他气得住院了,希望他能够去医院看看父亲。他便来到医院,走到父亲的病床旁,父亲一脸苍白,他轻声对儿子说:“你来啦,诚信乃做人之根本,你是一个生意人,那就更得讲诚信,若不这样做,你的公司终究会有垮台的那一天。”随后,他将一张纸条给了儿子,并挥挥手,示意让他离开。儿子的耳边不停响起父亲说的话,走到外面,打开纸条,上面写着;这是我帐号的密码,里面的钱本来也是要留给你的,你拿这些钱把税缴了吧,不要拖拉,以免有麻烦。儿子手里紧握着纸条,被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温情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环保标准执行不到位是根本问题 第8篇

出任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主任之前,熊跃辉就曾担任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监察局副局长。这些年,随着我国环境问题逐渐突出,正是国家环境督查体制改进与督查力度提升明显的关键时期。

治霾须先理清“源清单”

《瞭望东方周刊》:你从华北督查中心主任转任科技标准司司长之后,多次讲到要从科技角度重新梳理治霾思路。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对治霾的意义?

熊跃辉:科技治理是一个抓“牛鼻子”的措施。简单说,就是利用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使得排污产业、企业减少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如果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污染物就减少了。

从科学的角度说,雾霾治理的目标简单而明确,那就是主要控制煤炭的消耗。我国现在的煤炭产量约40亿吨,仅有少部分出口,大量是国内消耗。煤炭的开采、运输、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PM2.5、PM10,也就是构成雾霾的主要成分。所以,治霾首要是 “控煤”。

“控煤”首先是减少消耗,但强行削减煤炭产量和消耗量,需要考虑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力。比如,我国电力事业的60%~70%要消耗煤炭,而现阶段火电还占据极大比重。煤炭、石化能源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不可能在总量上一下子减得太多。

北京现在年消耗2000多万吨煤,到2017年得减少到1300万吨;河北省煤炭消耗是3亿多吨,到2017年要削减4000万吨。这仍然是有限的,就得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煤炭、石化能源利用的清洁程度和效率,以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

《瞭望东方周刊》:说到科技治霾,首先就需要搞清雾霾的科学成因。

熊跃辉:霾的形成是很清楚的,三个要件:静稳天气,80%以上的空气湿度,以及一定时空内的颗粒污染物浓度。难度是如何准确搞清污染物的来源、成分,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

各地情况还存在不同。比如,北京雾霾的来源与廊坊、保定、石家庄的雾霾来源未必是一样的。

环保部2013年10月出台了“清洁空气研究计划”,首先就是对污染物的“源解析”,理出“源清单”。打比方说,机动车尾气贡献了多少、燃煤电厂贡献了多少、工地扬尘贡献了多少,等等。如果不能从科学角度尽快摸清雾霾来源,治霾就没有针对性。

《瞭望东方周刊》:当前“源解析”存在技术难度吗?

熊跃辉:环保部主要是推动出台“源解析”的方法和标准,然后各地依据方法实地检测,拉出“源清单”。检测的技术难度很高。

就全国范围来说,雾霾治理也不仅是治理PM2.5、PM10。华北、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污染物确实是颗粒物PM2.5、PM10,但在珠三角地区,主要污染物就不仅是颗粒物了,还有臭氧。

根据2012年国务院最新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臭氧也是六项必须评价的空气指标之一,对人体的危害不亚于PM2.5。

PM2.5相对还好治,真正做到控制燃烧、提高油品质量就行,但是臭氧很难治。臭氧的主要来源是VOC(注:指可挥发性有机物),VOC有1000多种,涉及印刷、油墨、涂料、家具喷涂、汽油挥发、餐饮油烟等等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大多是无组织排放,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不见摸不着。所以,VOC的治理难度就更大。

《瞭望东方周刊》:大众都在关注雾霾,对这个问题好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

熊跃辉:这方面的差距更大,人们看得见雾霾,看不见臭氧。对VOC的治理,可以说现在是“老百姓缺认识、政府缺重视、监管部门缺标准、缺检测方法”。臭氧的治理也是我们当前“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主攻方向,如果现在不加强认识,过两年跟现在面临的雾霾问题将是一样的。

河北200多家钢铁企业只有几家达标

《瞭望东方周刊》:针对雾霾治理和污染物排放,国家和环保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靠什么去落实?

熊跃辉:最重要的手段是严格标准。标准是根据当前行业的平均技术水平来设定的。比如,有的行业污染不是很严重,那么可能根据三分之二的企业能达到的水平来制定标准;有的行业产能过剩,划线就会严一些。一方面,通过标准来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标准逼迫企业、产业实现技术进步。

比如说钢铁,我们要求钢铁烧结机机头的粉尘排放是40毫克/每立方米,机尾是20毫克/每立方米。但是,据估计,大概有五分之四的钢铁企业如果不加大技术进步和改造,很难达到这个标准。尤其是河北现在的200多家钢铁企业,估计只有几家能在严格污染管理的条件下达标。

通过严格标准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这是很多国家都用过且奏效的手段。国家标准是技术法规,是环境保护、治理污染的红线,越过红线就是违法,这是具有强制性的。

《瞭望东方周刊》:标准早已制定,但执行似乎一直都存在问题?

熊跃辉: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不缺标准,缺的是执行不到位。

这有几种表现:一种是选择性执行,国家要考核的指标就执行。比如,地方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这几项考核标准上就认真抓,说到底是为了给国家交差、交数据。

另一种是根本不执行。比如钢铁业,我们曾经排查发现,不要说现在收严以后的标准,就是过去的老标准,也有70%的企业达不到。现在我国的钢铁企业大多是违法而上,挣的就是牺牲环境的钱。

比如,生产一吨钢花在执行环保标准和污染治理上的成本,大约要一百元,但我国一吨钢的利润最低时还不够买一瓶矿泉水。钢铁企业要达到环保要求,必然亏得一塌糊涂。所以,环保标准在一些地方可有可无,有的地方政府还把执行环保标准视为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瞭望东方周刊》:像河北等一些省市,钢铁是地方的经济支柱,怎么能做到依靠地方政府去监管钢铁产业污染?

熊跃辉: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对一些地方政府来说,一是不管,一是不让你管。一家钢铁企业一年能给一个县贡献几个亿,他会去管?他能让你去管?

本来,除了国家制定环保标准外,地方是有权制定地方标准的,但我们梳理发现,有三分之一强的省、市、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没有一项对应的地方环保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需要照顾全国的情况,无法针对某些地方特殊、突出的环境问题,这就要求地方通过地方标准,针对这些特殊的环境问题提出要求。问题是,有的地方不但没有地方标准,甚至连国家标准都不想执行。

《瞭望东方周刊》:针对这些情况,环保部怎么去推动问题解决?

熊跃辉:不久前,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的主持下,部长专题会刚刚通过《关于加强地方标准的指导性意见》,目的就是积极争取各省级政府制定配套的严格的地方标准。部里的想法是,在当前国家标准没法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强化地方标准来解决一些地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此外,环保部还自2013年3月开始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9个省区市的47个地级以上城市,涉及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业以及燃煤工业锅炉的新建项目纳入特别排放限值。

这47个城市的火电行业要达到这个特别条款标准,问题不大。问题最大的是钢铁行业,“特别排放限值”标准要求钢铁烧结机的机头达到40毫克每立方米,机尾要达到20毫克每立方米。这个标准将从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换句话说,从现在开始算只有10个月的时间了。

按照这个标准,80%以上的河北钢铁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需要改造脱硫、除尘等生产环节。这个改造完成,从动工的这天开始到结束,保守估计也要8个月时间,并且需要停产进行。

问题是,现在来看,河北还没有几个企业动手的。很显然,到2015年1月1日,他们要不就是违法干了,要不就得停了。

《瞭望东方周刊》:环保部是否在抓紧推动他们执行?

熊跃辉:环保部一直在严格要求,近期还要做一些评估,提醒地方政府迅速行动。

最大的问题是管理交叉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环保标准执行不力是否因为惩处力度不够?

熊跃辉:我当了五年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标准执行不力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处罚力度不够,不足以刺激企业去完善工艺设施,达到标准排放。

在打击非法排污等问题上,现行法律比较疲软,《环境保护法》20多年都未曾修改。很多人大代表跟我说,我等《环境保护法》修改都等到水黑了,等到一代人的头发白了。20多年前法律规定的处罚措施,现在看来显然微不足道。

举个例子,非法排污是按照排污费的三到五倍来处罚,如果平时交3000元排污费,假设排污十天,这没多少钱,对企业来说处罚不痛不痒。而且,环境执法部门处罚手段极为单一。以前就是单纯停留在行政处罚上,事实上,如果要制裁一个违法企业,需要刑事处罚、民事处罚等多种手段。

从国外来看,民事追究是很重要的手段。但在我们国家,追究民事处罚现阶段仍然相当难。首先是取证难,比如说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没有规定可以给老百姓看,可以给你拿去打官司,甚至有的地方还以保护企业为由不让老百姓看。老百姓拿不到证据,他自己去监测又有严格规定,如果不是科学取样也没有用。

关于刑事责任,2013年6月“两高”对《刑法》338条作出司法解释后,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可操作性才大大增强。过去追究刑事责任是以“后果定罪”,如造成多少人伤亡、多少耕地失耕等,才能追究刑事责任,问题是现实中环境后果评估极为困难。去年“两高”作出司法解释后,转变为“行为入罪”,只要你有危害环境的行为,就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入罪门槛降低以后,我感觉到效果大不一样。过去我带队下去督查,他们根本不怕你,甚至有的还盼着你去处罚。因为他只要被罚过,就等于拿到了“免死金牌”,监管部门就再没辙了。

《瞭望东方周刊》:从环境督查的角度来说,地方省市的督查职责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熊跃辉:地方执法的问题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不敢为”,过去考核干部的主要手段就是看GDP的增长,至于老百姓的健康、环保等等指标都是没有约束性的。所以,很多地方政府不让环境管理部门去企业检查。我们遇到过很多这种情况,要进园区企业检查,说不行,要有纪委批准。这些“土政策”完全凌驾于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之上。

还有一种是客观上“不能为”,我国很多基层环保部门缺人才、缺能力、缺技术设备的问题极为突出。我曾经问一个县的环保局,他们十年没有进过一个科班出身的环保人才。很多时候下去督查,走一路能抓出一路的问题,但是有的地方环保队伍长年累月在那儿都找不出问题。何况,很多地方企业也在绞尽脑汁跟你对抗、造假,让你轻易监测不出来。

《瞭望东方周刊》:这些问题在地方很普遍吗?有人据此提出对环保执法队伍进行“垂直管理”,有无必要?

熊跃辉:这些问题特别突出。当然,还有“不作为”的情况。在执法中,见风使舵,讨好某些企业、领导,对当地的政绩工程、首长工程,对有些和领导沾亲带故的企业,网开一面,从以往来看,这种“行政干预、地方保护”是很普遍的。

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强调科学发展观,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越来越严,政策越来越具体,地方领导干部和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这种明目张胆的地方保护主义确实越来越少了。

现在来看,我觉得直管没有必要了。这有三方面的理由:第一,法律已经规定环境保护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把队伍收上去了,哪儿来人干活呢?第二,收上去是治标不是治本,治本要加强对地方环境质量的约束性考核,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第三,国家层面应该是侧重宏观管理,通过制定标准、加强考核,来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

《瞭望东方周刊》:除了制定标准、改进管理机制,市场的手段呢?

熊跃辉:市场的问题也是管理的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交叉。这在机动车领域体现得比较明显,针对机动车减排,车、油、路是三位一体的,有好车、没好油,有好油、没好路,都是白搭。

比如柴油有车用柴油、普通柴油,前者的含硫率比后者标准严格,但我们督查发现有的高速路上还是可以加到普通柴油。这块儿谁去管?我们管不到加油,交通部门也没法管,对车主来说,加车用柴油还是普通柴油对其没啥区别,后者还更便宜。因此,协同管理是个关键问题。

再比如新车要进行型式核准,但我们接到过举报,有的车企送检的是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车,但市场卖的却是“国三”的车。

《瞭望东方周刊》:从环境管理体制来看,过去主要侧重“总量排放”控制,未来对外界关注较多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否会有推进?

熊跃辉:客观上,“总量减排制度”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但新的形势下确实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我概括了一下,现在的环境保护是“不缺技术缺良心、不缺标准缺执行、不缺口号缺机制”。

上一篇:单位个人事迹优秀下一篇:大数据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