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材料》——提出和解决问题训练

2024-06-07

《申论材料》——提出和解决问题训练(精选6篇)

《申论材料》——提出和解决问题训练 第1篇

因“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传言,我国从3月14日开始出现抢盐苗头。东部沿海的绍兴、上海,成为此次我国抢盐风潮的始发地。之后,随着网络信息的扩展传播,数天之内,抢盐风潮席卷我国大江南北。面对这样的情况,有关单位和专家通过各路媒体纷纷做出回应来进行辟谣。然而这一场抢购食盐的群体性恐慌,似乎还在凭借惯性向前发展。

地方的抢盐潮引起中央的重视。3月1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紧急发文称,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完全有保障,各地要打击扰乱市场行为。中国盐业总公司同时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加强生产组织和销区市场管理,确保食盐供给。

随后,包括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海南、上海等多地紧急部署稳定市场措施,并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保障食盐供应措施及澄清谣言。

随着抢盐事态严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3月17日下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18日晚,各地的抢盐**逐渐趋于平静。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1、近年来各种灾难性事件不断发生,如:非典、H1N1、禽流感等在短时间内肆虐全球,造成严重后果和恐慌。提高了“蝴蝶效应”的敏感度;

2、政府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显得迟缓,被动;

3、利益熏心的“炒客”唯利是图,见缝插针;

4、国民对政府的信任产生危机,政府也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地、全面地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正面引导;

5、国人“未雨绸缪”的功底深厚、常识的缺乏,成为了“盐荒”最强而有力的推手。

2、利用媒体、报纸等一些传媒的力量,澄清民众错误的认识,比如碘盐可以防辐射、海水被污染等误区

工商部门等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不法商贩哄抬物价的形为做出相应的处罚

联系盐业公司,保障盐的充足供应,投入更多的力量加快盐的运输,用事实打破遥言

北京市公务员申论真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的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

二、给定材料

1.2008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平均每小时就有8人丧命,从1998年开始,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行人超过2万人,约占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而在城市,行人死亡的比例高达50%左右。一些斑马线甚至变成了“死亡线”:2009年5月12日,杭州市一辆在市区道路上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一位正在过斑马线的浙江大学毕业生谭X;7月30日凌晨,兰州市一辆飞驰的黑色桑塔纳将下班回家途中正穿行斑马线的曹X撞飞后逃逸;8月15日,福州市一辆黑色轿车撞伤走在斑马线上的一男一女,事发后,肇事者的朋友竟称:“没事,这是小事情,无非给伤者一个补偿,能了就OK了嘛。”

2.2008年我国因酒后驾驶就导致18371人死亡,7623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5025亿元。据北京市交通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量显示,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酒后驾车大幅反弹,全市酒后驾车致死事故81起,导致97人丧生,在全市有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中,酒后驾车所占比例高达17.3%,其中醉酒驾车共导致86人死亡。此外,本年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达11起,其中,醉酒驾车高达5起,酒后驾车为1起。酒后驾车已成为仅次于大货车的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

3.兰州一位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在其所住小区门前的斑马线上,手持砖块,在不到4小时之内怒砸14量闯红灯的违章车,此事引起近八成的网友支持。支持者认为:虽然老人的行为从法律角度看是不合法的,但在道德层面上确实合情合理的。其实,近年来兰州市交警部门对维护斑马线的安全也做了不少工作,但仍难让市民满意。“大张旗鼓的整治行动大都一阵风,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家住兰州的一位市民说。

4.交通电子监控设备只能拍到违章车辆,不能清晰显示驾驶员相貌,一些违章驾驶员就出钱请有驾驶证却没有车或很少开车的人代为扣分。这些“代扣族”也没有损失,因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计分制度的计分周期为1年,共计12分,一年违章计分不满12分,第二年则自动归零,驾驶证可继续使用。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061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2.9%的人表示身边存在交通违章代扣分现象,67%的人指出,代扣分现象的存在会纵容驾驶员无视交通法规,为交通安全埋下隐患;59.4%的人认为,该现象会助长“拿钱消灾”的社会风气。

5.我国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对饮酒驾车、醉酒驾车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进行了明文规定,然而,近年来各地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关注。为此,公安部决定自2009年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严厉整治酒后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公安部强调,对酒后驾驶的处罚实行“四个一律”: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两次醉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两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属营运驾驶员的,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辆;法律法规规定有罚款处罚的,一律从重处罚。从8月15日到9月16日,一个月内,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65397起,其中醉酒驾驶10711起,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86%和91%;因酒后驾驶发生的交通事故仍达到320起,死亡118起。

有专家指出:一些地方的交通管理部门查处酒后驾驶具有集中性、阶段性、运动性特点,因此有的驾驶员就能通过关系了解到哪天查,在哪查,以逃避酒后驾车检查;即使有的“不幸”被“抓个正着”,也能想方设法通过找人说情来减轻或规避处罚。这种“打游击”的查处方式不可能杜绝酒后驾车的现象。

6.2008年10月25日晚,济南市一位行人翻越护栏过马路时,遭到多汽车碾压,当场死亡。2009年7月12日海口市一名女大学生因为翻越护栏横穿六个车道,被交警拦下告知翻越护栏横穿马路属于交通违法需接受处罚后,与交警发生口角,辱骂交警,抢夺交警摄像机准备砸在地上,同时还召来3名朋友与警方对峙,造成该路段严重堵塞。按照有关规定,交警对阻碍执法公务的行为做出了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并予执行。这是海南省首个因为横穿马路被拘留的行人。7.2006年6月5日,北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众参与公益环保活动——“为了首都多一个蓝天,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启动,包括车友、学校、社区、企业、媒体还有环保部门参加,30万市民不开车,以绿色方式出行。2007年9月17日以“绿色出行、绿色交通、绿色奥运”为主题的首届北京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启动,2008年6月23日北京市政府发布“致首都市民的一封信”,倡导并恳请市民积极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践行“绿色奥运”承诺,以及“单双号”“每周少开一天车”等交通限行措施的实施,都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和响应。

北京市还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以便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例如:每年的交通安全宣传日,数万名首都交警、志愿者等走上街头,在全市各区县的数百个宣传站,向群众宣传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交通部门开展征集“温馨交通安全提示语”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交通管理的主动性;制发《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读本》,科学规范小学交通安全教育,等等。8.在挪威,任何驾驶员开车,被发现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0.05%,一律关3个星期禁闭,初犯吊销驾照1年,5年内重犯者永远吊销驾照;在日本,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深度超过0.05%时要判2年以下劳役,罚款5万日元,吊销驾驶执照,同时追究为饮酒驾驶员提供车辆的人、同乘者和供酒者的责任;在美国,酒后驾驶属于刑事犯罪,按照大多数州的法律,成年人体内酒精浓度超过0.08%,可以将其当场逮捕,轻则会被暂扣驾照和处以罚款,重则会被投入监狱和永久注销驾照;在法国,对酒后驾车要根据情节处以135欧元——750欧元的罚款,驾照被扣6分。如分数全被扣除,将取缔驾照且6个月后重考,如醉酒驾车,将面临2—4年牢狱之灾和4500—9000欧元的罚款。

在我国,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0.2%、小于0.8%,属于酒后驾车,可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0.8%属于醉酒驾车,可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相对上述国家,我国对酒后驾车的处罚要宽松一些。

9.中国酒文化可追溯数千年,本来有“斗酒诗百篇”的意蕴,渐渐演变成劝酒拼酒的不良酒风。现在酒桌上谈生意、联络感情流行的是:“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焖;感情铁,喝出血”,“会喝一两的喝二两,这样的朋友够豪爽!会喝二两的喝半斤,这样的同志够贴心!会喝半斤的喝一斤,这样的哥们儿最放心!”,“酒品如人品,不喝就是看不起人”,生意不成功!在这样的酒文化氛围下,酒后驾驶的“马路杀手”也就出现了,所以,要防止酒后驾车,必须根除酒文化。10.近年来,行人保护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推广和发展,以降低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25%造成严重伤害的交通事故和60%引起死亡的交通事故都是因为车辆侧滑所致。如装配有电子稳定程序ESP的汽车,就能精确地干预制动方式,使车辆安全行驶在正确轨迹上并防止车辆侧滑。2001年以来,欧美日韩等地区和国家就实施了严格的汽车碰撞行人保护标准规定新车要安装行人保护装置。据欧洲交通安全委员会的专家估计,行人保护标准实施后,每年可挽救2000个生命,减少17000多个重伤人员。目前,我国在行人安全保护技术方面还没有相应标准,一些先进的行人保护技术因成本原因在新车中的装配率还很低。11.前些年,交通行业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信息化发展一直不被重视。随着政府提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这个问题开始得到重视。近年来,在北京市交通建设、管理、运行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就越来越广泛。地面道路交通依靠交通流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交通监测系统、交通控制系统,以及交通信息管理中心系统,统计分析客流、清分清算各条线路的费用;路网指挥调度中心系统,实现对乘客的指引和换乘;应急指挥系统,统一协调指挥、控制窘态发生事件的情况,平衡各线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些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保证了网络化实行之后北京交通安全、高效、均衡地运转。12.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即将启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出资补贴,并支持在大中型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这表明2009年成了新能源汽车元年,且预示着中国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将颠覆中国人民汽车的价值取向。国内生产企业比亚迪、奇瑞、吉利、东风、长安、江淮等多家民族汽车品牌企业都在摩拳擦掌,争奇斗艳,一个百花齐放的绿色汽车时代正悄然走近人们的视野。此外,自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政府用税收优惠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对1.6升及其以下排量乘用车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使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选择符合国家发展导向、节能减排的小型车。

13.2008年7月上海市政规划院完成了首个区级非机动车交通网络规划研究,虹口区被列为该市首个非机动车网络骨架,这传递出重视设立自行车道、尊重自行车路权的积极信号。2009年8月广州市规划局公布了《广州市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规划建成11条总长约145公里的步行廊道。将自然生态景观、商业区域、近代革命遗址全部串联起来的步行生态绿廊,可以让市民和游客徒步观赏广州最重要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一座城市的伟大在于它的包容,让汽车和行人各得其所。既是对行人路权的尊重,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14.绿色出行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奥运会后,北京市提出了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和绿色交通的公交城市。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市交通不是只为机动车服务的,而是从根本上为出行的人服务的,是为各种出行方式服务,更加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应该得到更多尊重和提倡,包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先权,发展公共交通是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困局的根本措施,尤其是要大力发展速度快、运量大、污染小、不堵车的轨道交通。到2015年,北京市19条561公里地铁线网完成后,可将中心城市1/4约880万人次的交通出行量分流到地下,届时五环路内平均步行不超过1000米就可以到达一个地铁车站,此外,目前北京正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枢纽附近设置自行车租赁店,预计规模将在1000个左右,车辆达到5万辆以上。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小汽车、步行、出租车等多种出行方式的换乘将更加便捷。15.近年来,我国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正迅速下降,如自行车出行比例就正以年均2%—5%的比例下降。自行车是北京数量最为庞大的交通工具,然而骑车容易存车难。目前,自行车存放点的数量较之前几年已大大减少,而较大的正规存车点又不是以覆盖所有人流集中的地区。如东二环附近的一条胡同里,路边就停放着很多自行车。一位骑车人说,附近只有一个写字楼下有一个地下自行车停放点,里面太挤,存取麻烦,只好直接把车停在路边,办完事赶紧跑出来,就怕车丢了。

一些城市的步行和自行车使用的道路空间也被挤压,有时道路两旁的非机动车道俨然成了机动车停车场,来来往往的自行车几乎都被挤上了机动车道冒险骑行,而过往疾驰的汽车们在毫不减速的情况下,还不停地按喇叭来表达对自行车“入侵”影响他们行驶的不满。有的地段,甚至就没有非机动车道。有的十字路口,当绿灯亮起时,行人本应理直气壮的通行,而加速行驶的右拐机动车却把行人的路挡了个严严实实,等右拐弯车辆一辆一辆走完后,路口的红灯又“无情”地亮了起来,行人只能被夹在疾驶的车流中间提心吊胆的等待绿灯再次亮起,并默默祈祷接下来的右拐弯汽车能放自己先过去。

三、申论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25分)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0字。2.结合给定材料中反映的城市出行问题,请你就“政府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方面应进一步做好哪些方面工作”提出建议。(25分)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3.指出有关酒后驾车的材料中哪个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10分)

要求:分析准确、合理,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00字。4.结合给定材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

2009年下半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参考答案与范文

一、材料概括

1.介绍问题:交通事故多,尤其斑马线上事故频发,但有人认为可以缴纳罚款或赔偿了事。

2.酒后驾车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3.个案介绍兰州老人怒砸闯红灯违章车。

4.介绍社会上存在违章司机请人“代扣分”的现象。5.《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全国整治行动;有专家认为集中整治难以杜绝酒后驾车。

6.个案介绍行人方面:济南行人穿越栏杆;海口女穿车道并骂交警。

7.北京提倡“每天少开一天车”活动,政府号召“绿色出行”,并做了广泛宣传。

8.发达国家对酒后驾车处罚严厉,我国处罚轻。9.介绍我国的酒文化,并提出杜绝酒后驾车必须根治酒文化。

10.制定相关标准,制定针对行人的保护措施。11.当前的交通信息化建设。12.开发新能源绿色汽车。13.介绍非机动车辆骨架网络、步行走廊规划。14.北京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15.面临问题:自行车、步行难。

二、作答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概述我国酒后驾车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25分)

要求条理清晰、分析合理,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答案要点:

文化和观念方面:

①公众规则意识不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淡薄;

②受我国酒文化的影响较深;

③社会至今仍未形成人人遵守交规的社会氛围;

制度和法律方面:

①立法不健全,没有相关罪名与之对应;

②现有法律法规处罚较轻,不足以起到威慑醉酒驾车的作用;

③违法成本太低,醉酒驾车屡禁不止;

④执法上依赖专项治理行动,未形成内在制度机制;

社会利益方面:

受现实利益驱使,一些人钻法律空子,存在代扣分现象。2.结合给定材料中反映的城市出行问题,请你就“政府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方面应进一步做好哪些方面工作”提出建议。(25分)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答案要点:

第一,合理设计,建立专用于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网络线路;

第二,提倡自行车出行,专门设置自行车停放地点,发展自行车租赁;

第三,开展交通整治工作,保证绿色出行方式的时间优先权;

第四,发展新能源汽车;

第五,做好宣传工作,加强规则意识教育,形成氛围。3.指出有关酒后驾车的材料中哪个观点是不对的,为什么?(10分)不超过200字。

答案要点:

材料9中“要整治酒驾,需根治酒文化”是不对的。原因在于:

第一,酒驾针对的是饮酒后为什么还要驾车,而不是为什么饮酒,酒文化不是根本原因;

第二,法律制度不健全才是主要原因,应主要从这些方面着手解决酒驾问题;

第三,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酒文化的形成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4.结合给定材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文字不少于800字。

解析:

今年的申论文章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具有开放性,难度不大。对于减少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因素,见仁见智,如法律制度设置方面、文化素质方面、预防和杜绝酒后驾车方面,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担心跑题的问题。改卷时会依据观点是否鲜明,主题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完整,分析是否合理,论述是否深刻,语言是否流畅等方面分为五类卷,大多数考生只要写完并不跑题,就会在三类卷的及格分数上。要取得高分,必须注意在分析和对策部分的创新和细节安排。下面是从杜绝酒后驾车方面立意的一篇简单范文,供考生参考。

参考范文:

发挥国家管理职能 预防杜绝醉酒驾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每年因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多达数万起,成为引发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因素。对交通安全实施管理,是国家的重要职能和职责所在,在交通安全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解决因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安全问题。

导致交通安全隐患,尤其是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肇事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法律规定不健全,对交通肇事罪的处罚力度太低,对醉酒驾车违法者不能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其次,相关部门执法不严,执法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受到人际关系、经济利益的干扰,使很多违法者有蒙混过关、破财免灾的想法;第三,我国国民的文化思想中历来缺乏规则意识,没有形成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规则观念,从而也没有形成遵守公共规则和交通规则的社会氛围。

针对以上不同原因,从交通安全管理的角度,国家应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处罚力度。国家职能部门应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交通安全法》、《刑法》的相关规定,或增加新的具有可执行性的司法解释,规范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大对醉酒驾车肇事的处罚力度;或增加新的罪名专门对醉酒驾车肇事进行规范,以确保此类案件有法可依,并能有效遏制此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二,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令行禁止。我国各地交通执法部门应严格检查酒后驾驶,加强检查常态化;同时执法部门在处罚时要做到令行禁止,有法必依,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法律危害交通安全,都要严加惩处,决不姑息。

第三,鼓励公众参与,形成社会氛围。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力度,特别是酒后驾车、酒后伤人给人身安全带来的危害后果,使公民及广大司机深刻认识到酒后驾车、酒后伤人对生命健康的践踏。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民参与交通安全管理与监督的权利,依靠群众的智慧,形成诚信驾驶的社会氛围,体现社会公平和对生命的无限尊重。

第四,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惩罚体系。有的国家对违法者施加多种惩罚措施,若发现酒后驾车,一律罚款500美元左右,并吊销驾照一年。若血液中酒精浓度超标,还面临6个月至3年监禁。我国的相关法律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办法,加大处罚力度,使得驾驶者在喝酒前一定要掂量后果;而对于公职人员酒后驾车的,则从重处罚,对其行为进行公示,甚至免职。

总之,国家在交通安全管理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充分发挥其作用和职能,确保公共安全,充分保障每一个人的基本权益。(1006字)

《申论材料》——提出和解决问题训练 第2篇

企业分为生产、销售两大块(当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要分的话就多了,这种分法是针对当时企业的实际情况),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包装等均是有老板自己来做,而销售是由一个销售经理来负责的,销售人员有十五、六个,从这一点可以看的出来企业主对销售的看重。销售也分成了两条渠道:第一是正常的分销渠道,也就是我们说的经销、分销;第二是以本生产工厂所在的省会城市做深度分销,直接面向终端市场,这一部分的销售人员有十个。销售经理是由基层销售起来的,应该来说具有比较多的实战经验,了解市场情况,并且跟经销商的关系相当不错的,对于市场拓展、渠道建设、竞争策略应该有比较多的想法才对,但是销售情况一直不太乐观,而且销售有一直下滑的趋势!全部产品的销售额为1000多万,而产品多达60多个品种。当地市场的竞争状况来看有一家湖北比较大的公司因为进入市场早所以占了想当大的市场分额,而另外一家老牌子的国营企业市场严重下滑,K公司算是市场分额应该在第三,这就是当时企业的基本情况。

针断问题:

1、 企业资金实力一般、知名度低,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隐形风险。

2、人力资源工作严重滞后并且已经给市场销售带来负面影响,

3、而战线拉的长、市场区域大,导致资源分散,到处都是“毛毛雨”。

4、物流不能有效的配合销售结果是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5、库存量不是按照销售情况而是盲目的备库存结果是在淡季库存高,占用大量资金。

6、经销商合作模式不明确,只是一味的赊货,就所知的河南一家经销商的赊货额高达20多万,回款额全年不超过80万元,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建立适合企业和当地市场的绩效考核体系及薪酬体系。

2、收缩市场区域,退出某些特定市场同时加强某些市场的开发力度。

3、建立“中心物流仓”,解决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

4、调整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建立协销体系,把实物促销转化为人员促销。

5、优化销售人员结构。

具体解决办法:

1、建立区域经理负责制,人员从现有销售人员中提拔,如无适合人选面向市场招聘。在招聘的过程中确实也招到了有经验、能切实操作区域市场的区域经理,这一问题解决并且效果良好。

2、完善区域市场绩效考核体系,让区域经理知道年度销售规划、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同时建立奖励基金。奖励基本的来源有四个:第一:建立的制度从四月工作会议开完后执行,如有违反以罚款形式,所罚款项直接进入销售基金;第二:阶段性目标不能达成而所罚款项直接进入奖励基金;第三:目标达成良好,从年度销售额直接按比例提成进入奖励基金;第四:阶段目标实现良好,直接申请费用进入奖励基金。这一问题的完善解决给区域经理无非给了一针强心剂,会议开完大家信心十足。

3、收缩市场区域,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重点区域,实行“蚕食和渗透”策略来拓展市场、深度开发市场。从兰州向东,市场区域调整为沿陇海线向东直到山东境内的济南,而从陇海线动北进入河北、陕西,向东进入四川、安徽、及苏北区域;从兰州想西到新疆境内的乌鲁木齐,辐射宁夏及内蒙周边区域以及青海。区域市场的有效收缩,费用投入降低,目标市场进入策略也有据可依了!

4、建立以西安、郑州两个中心物流仓,并严格控制两物流仓的库存量。在中心物流仓的管理上实行“销售与物流”分开走的方针,并建立帐目实行周库存报表、半月库存报表和月库存报表,及时监控。这个想法的实施基本解决小批量发货的问题,并且缩短了到货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效果明确而取得公司一致认同。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 第3篇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它倡导一种把已获得知识成果作为发展的起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得到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爱问、会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讲台中走下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才敢说,敢想。

1.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问题教学法的起点。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要让学生针对课文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质疑的勇气,培养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关注同学的发言,认真倾听,待同学们说完后再举手的习惯。使学生能在健康的集体氛围中轻松愉快学习。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学生在质疑时就提了很多问题:“小红军为什么要说服陈庚?”“他心里想的是什么?”“陈庚明白了什么?”“陈庚为什么感到悔恨和自责?”等等。

2、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1〉从课题提问,教学新课时指导学生看课文的题目,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提出问题很多。如教学《飞夺泸定桥》,学生看到题目就提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2〉读课文后提问,也就是课中提问,如上面的《倔强的小红军》。〈3〉从重点段提问,教学《月光曲》这篇文章时,课文的重点段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这一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后,提问:《月光曲》的意境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展开的,〈4〉抓重点句。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重点句“西沙群岛真是个景色奇异,特产丰富的世界,学生根据重点句就提了很多问题。

3、实施有效的激励评价,使学生在提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提问的星星点点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乐趣。教师在对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评价是多种多样的:如“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我最喜欢爱提问题的同学”。“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真棒。”“你提出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到,真了不起!”“你的问题和老师想的一样,真是老师的知音。”等等。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教师通过转问,追问,巧妙在将学生装在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评价,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

二、教师要把问题分类,巧设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在课堂中,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课堂上解决,教师要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归类。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互相启发一下就可以解决,对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的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得到所研究的问题的结论,而是要充分展现学生的研究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具有挑战性,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重在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实现认知飞跃,学会解决问题

问题的解决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重要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努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问题的时间。因为探究问题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知识学习的主角,意味着个人独立学习,主动探究。如果读书不够,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对问题的体会就不深。

2、在解决问题时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些教师由于没有地把握新课改的理念,在解决问题时重在课文内容创新和扩展上,对重点的词句一晃而过,淡化了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可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因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学习文本,抓住重点的词句,通过品词,品句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要有适当的引导和点拨。由于学生文学的积淀不够和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感悟会出现一些困难,也会产生很多疑惑。当学生欲通而不能通,欲言而不能言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对信息的反馈,把握时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职责在于不断的激励,唤醒和点拨,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引路人。教师要对课堂进行适时的收放调控,对学生思维偏差及时引导,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错漏予以纠正,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作适当的讲解。如教学《落花生》,课文快结束的时候,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让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学生回答;“做人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有的学生觉得“做人应该像桃子,苹果那样,敢干表现自己,现在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等等。学生激烈争论,各抒已见。教师引导说“同学们,无论做像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我们都要讲求实用,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紧接着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说:“我明白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不注意外表。”有的学生说:“做人要像桃子、石榴那样,不刻意追求外表,一心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既使学生敞开对话的心扉,又体现了文本的主题思想。

《申论材料》——提出和解决问题训练 第4篇

一、目前主要工程进度为:

1、路基土石方工程除了**站基床表层外,全部完成;防护工程全部完成。

2、接触网支柱基础、过轨管线除了两个车站受土设计图纸影响外,其余全部完成;路基地段电缆槽完成80以上;计划9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3、桥梁工程制梁已经在7月19日全部完成;架梁剩余顺安河特大桥30孔箱梁,其余全部架设完成;防护墙施工、遮板栏杆安装紧跟架梁。架梁计划9月15日前完成。

隧道工程、车站地道、站台墙等全部完成。无碴轨道板设计22878块,累计生产16400块。

无碴轨道设计109.48km,底座板完成4.1km(包括先导段)。

二、先导段进展情况

底座板完成2.4km,揭板试验基本完成,正在进行CA砂浆与灌注袋匹配试验,准备干粉料招标。

三、施工生产现状和问题

9月开始施工重点主要是无碴轨道先导段施工和底座板施工。二分部施工的先导段原计划8月底完成,进展缓慢,预计要到9月底完成,通过***公司和工管中心评估要到10月底,对今年完成60km铺板计划影响很大。

三分部、四分部组织得力的话今年可以完成全部无碴轨道底座板施工,一分部难度较大。

受二分部施工的先导段评估影响,预计今年轨道板铺设可以完成20km。

四、解决措施

建议***公司派人分别驻点二分部、一分部,加强现场管理,全力保障一标2013年5月铺轨计划实现(原计划4月铺轨)。

五、关于内业资料

《申论材料》——提出和解决问题训练 第5篇

福州市鼓楼实验小学 李皎华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捉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一、培养提问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大耳朵图图的故事吧。今天李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天,大耳朵图图的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耳朵图图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耳朵图图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在组织学生参加秋游时,先让学生根据这次秋游的具体情况,拟定秋游计划,然后问学生:在这次秋游活动中,你们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因为学生对活动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3、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这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4、教师提供开放题,让学生在异中“问”

课后设置开放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把机械模仿转化为探索创造,开放学生的思路,开放学生的潜能。

二、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认为:“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打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运用这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因为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而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则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数学知识。

教育家刘国正说;“教室的四壁应是多孔的海棉,透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因而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年龄实际,要以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大众化,生活化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切感。

《申论材料》——提出和解决问题训练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问题解决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63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教师一方面能够点出学习重点,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集中精力融入课堂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重新审视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研究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和对于问题的解决,对于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提问环节的改进对于语文课程的顺利高效展开、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虽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提问效果来看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节奏把握不够准确、提问的问题类型过于单一、问题的难度超出或者低于学生的认知范围等。

针对课堂提问出现的种种问题,语文教师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提升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时,应该从所讲授的文本本身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水平,对课堂进程进行一个预期性的假设,从而在备课的过程中,合理地安排课堂提问问题的数量和提问的频率。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很多教师存在着提问数量过多或者过少的问题,课堂提问数量过多,虽然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同时也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无时无刻都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继而影响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其他内容的接受和理解。

过多的课堂提问还会使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握教师所讲授的关于所学篇目的重点问题,所以过多的课堂提问看似是使学生融入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实际上却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从而影响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课堂提问数量过少,则会使学生精神过于放松,无法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因此,初中语文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所学篇目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课程安排等,合理地设置课堂提问的数量和频率,从而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效率,使课堂提问能够真正融入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进而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其次,对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质量而言,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对于一篇教学篇目教师可以用来进行课堂提问的内容有很多,而学生由于自身生活经历、阅读经历等对于同一篇目的理解和把握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问题设置时,应该一方面围绕所讲授篇目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进行设置,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对于所学篇目的理解和感受,保证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的质量。

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避免随便提问,并且减少或者避免无效提问和低效提问,这三种提问方式,不仅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更容易使学生过于放松精神,向教师进行天马行空毫无边际的提问,从而扰乱课堂秩序。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从自身做起,充分理解所讲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做好备课工作,在进行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时应该紧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使课堂提问中涉及到的问题能够做到精确,经得起考验和推敲。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思考学生在听课或者回答问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或者提出的其他相关问题,以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提升语文课程课堂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问题的设置时,应该从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在提问问题时教师应该从这一点出发,提问对象的选择应该照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使学生们在课堂上都能够学到相应的知识,学有所得,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应该留给学生相应的思考时间,耐心地等待学生对问题进行消化和吸收。

再次,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问题的设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有效顺畅的沟通渠道,使教师能够准确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于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减少学生对于课堂的恐惧,消除学生对于课堂提问的排斥,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来自己设计问题、讨论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文章的认识和感悟。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学生和教师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隔膜,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勇于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使课堂环境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的参与程度。

与此同时,由于语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发散性的特点,针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读起来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语文课程课堂提问的问题,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课堂引导作用,防止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影响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正确把握和理解。

上一篇:行军九日思长安知识点下一篇:服务行业优秀员工的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