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性教育

2024-06-22

家长对孩子性教育(精选10篇)

家长对孩子性教育 第1篇

自从女儿降临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担任着全职妈妈的这个角色。然而,我也面临着一项坚巨的工程,那就是对女儿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幼儿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

以下是我的一点小心得:

一、多给孩子行动上的鼓励,每当孩子成绩有滑落的时候,我会经常告诉她,态度决定一切。

二、当孩子每做一件事,只要是她尽力了,我就会给她肯定和表扬,要善于和孩子用心去沟通,要对孩子察言观色,及时知道孩子的想法。适时对孩子的错误想法进行疏通,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

三、在品格和性格方面,多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交流,给孩子多一些信任。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接触陌生人,从而懂得怎么样和别人相处。

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和责任心。我认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只要孩子有了好习惯,孩子将会受益终生。

五、不管孩子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有苦闷或疑惑,我都会耐心而认真地倾听,帮助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必要时也会寻求老师的帮助,慢慢的孩子就和我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以上是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一点心得,相信孩子在我们的关注中,一定会健康成长的。

家长对孩子性教育 第2篇

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2.常勤快地阅读。

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持久的发展力!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阅读,首先是对艰深文本的阅读,也包括对网络信息的阅读,还包括对各种身边真实信息的关注等。

3.可以和任何人沟通。

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4.会写。

家长对孩子性教育 第3篇

然而, 要使自己的子女成为一个天资秉赋聪慧性格沉稳乖巧而让人喜欢的孩子, 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孩子要受到学校里面良好的教育以外, 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能会使你如愿以偿, 把孩子变得聪明伶俐起来;反之, 不好的家庭教育可能会事与愿违, 使孩子反其道而行之, 滑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从而导致家庭或社会的悲剧。

大家都知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家庭教育一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现在, 我们年轻一代的父母都受过良好教育, 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这也使得家庭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诸多父母从十月怀胎起, 就已经在心中规划了自己孩子的未来。但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科目的教科书, 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父母们又都没有教育模板来如法炮制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怎么办呢?我想, 我们的家长学校应该可以发挥这一主导作用, 培训好我们家长学校中的学员, 使我们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家长朋友身上, 间接也能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与人格, 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我想, 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应该体现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常生活的滴滴点点中;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应该体现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中。而且, 我们的父母们都会因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断地摸索、探寻出或者是学习到一套对自己孩子可行的教育方法, 来达到对孩子的良好的教育, 从而促使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所以, 家庭教育方法的正确与否, 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影响孩子的性格, 甚至于决定孩子的一生。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 在家长学校中, 如何让家长成为一个好的家庭教育者?也就是说, 家长学校又如何发挥她应有的作用, 从而让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 家长学校要发挥她的教育功能, 在培训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育家长学员们, 在充分尊重孩子基础上, 创造出民主的家庭气氛, 形成孩子独立的性格。

孩子虽然是孩子, 但是, 我认为, 孩子的身份首先应该是独立的人, 哪怕他 (她) 只是一个刚刚呀呀学语的孩子, 他 (她) 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也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想干什么, 不想干什么和自己要干什么, 不要干什么;作为父母,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应该充分地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很可惜的是, 当代的父母们都是对自己的子女们期望过高, 对孩子进行了有违背其成长规律的教育。比如:现在的孩子们肩上大部分都肩负着父母们“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 从幼儿园甚至从孩子懂事起, 父母们就带着自己的孩子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各种辅导班、兴趣班、早教班之间, 使得孩子失去了双休日, 这样没有双休日的孩子多如牛毛。我想, 家长们的出发点是好的, 他们是都是为孩子好, 但他们都考虑孩子的感受吗?试问, 哪个孩子不爱玩呢?童年是短暂的, 但是现在能有几个家长给孩子创造了童年的幸福与美好?让我们的孩子们又感受到了童年的幸福与美好?其实, 有的父母给孩子报各种班时, 有的抱的是功利的心态, 有的是不甘落后的想法, 自己其实是很盲目的, 他们是看见别人报, 于是, 就自作主张地也跟着报, 根本不去征求孩子的意见, 他们不会去问问孩子对所谓的专业到底会感不感兴趣, 到底愿不愿学。当然, 充分尊重孩子并不单单体现在让他们自主选择各种辅导班的这一件事情上, 在民主型的家庭中, 只要是孩子能想到、能理解的事情, 都应该给他们参与权和发言权, 而不是一切都越俎代庖或者是大包大揽, 否则, 孩子就不能早日学会独立与自主。只有让孩子在家庭中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才能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格, 也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独立人格。

二、要使家长朋友们意识到, 在不溺爱孩子的基础上, 要让孩子做到学会心中有他人, 形成孩子宽容忍让的性格。

一般说来, 在宁静愉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 与在紧张困扰、压抑纠纷的家庭气氛中成长的孩子, 就其性格而言便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父母早亡或离异的家庭里, 由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关怀, 在他们身上往往会出现孤僻、依赖、冷淡和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而在过于温暖的家庭中却又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小皇帝”。我们知道,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特别是4+2+1式“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中, 四个老人和两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 很容易就养成了孩子任性自私、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的小皇帝习性, 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身心发育绝对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一个真正身心健康的孩子, 不仅应该有健康的体魄, 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家长们除了管好孩子的冷暖及学习, 也要重视对孩子良好的精神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我给家长学员们讲过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那是一件发生在我和儿子之间的事, 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但至今想起来还会令我感动不已。有一天早上, 我去叫孩子起床上学, 但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揉着眼睛哼哼哈哈地说还想多睡两分钟, 而是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说:“老妈, 我昨晚一点都没睡好。”原来儿子从头天晚上开始就肚子不舒服, 时疼时胀, 整晚时睡时醒, 所以根本没精神起来去上学。我心疼地问他:“你身体不舒服, 为什么不叫醒妈妈呢?”“我半夜起来倒水喝了, 你知道吗?”儿子问我, 我摇摇头。他接着懂事地说:“就是呀, 我起来在客厅里走了一趟, 你都不知道, 我猜你睡得挺好的, 怕吵醒你们, 所以没去你们房间叫你。”听了儿子的话, 欣慰、心疼、自责, 许多复杂的情感一起涌上心头。欣慰是因为儿子如此懂事, 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为别人着想;心疼是因为孩子需要我照顾的时候, 却没有去叫我, 而是自己扛着;自责是因为儿子忍受了一晚的病痛折磨, 而我一无所知。孩子都感觉不舒服了, 却还在怕吵醒妈妈而自己扛着, 虽然不提倡这样的处事方式, 但仍然感动于儿子的为别人着想。而那时, 他还不到十岁。写出这个例子, 并不是自夸儿子懂事或是家庭教育如何成功, 只是为了说明精神品质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你的孩子是愿意为他人着想心中能够装得下别人的人, 想必你也会倍增成就感。我想, 孩子们从小如果有了这种常常为别人着想的心里, 今后如果工作到了社会上, 也会心中常常装着他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样难道不会得到别人的好感使自己生活工作学习更顺利么?

三、特地强调家长学员们, 在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的基础上, 要培养孩子学会乐于助人, 从而形成助人为乐的性格特征。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现实生活中, 我想,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要让孩子明白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存在, 你首先是成长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 入学后, 生活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 以后长大了步入社会, 这个环境就更大了。孩子成长的条件与环境再怎么好, 再怎么一帆风顺, 也会遇到各种困难, 也会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 那么, 我们应该把这些帮助铭记于心。而且, 对于帮助过我们的这些人, 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 都应该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 并把他们曾经给予我们的恩惠施及他人。在帮助别人过程中, 享受让人受惠的乐处, 永远以一颗快乐心来对待生活, 我想, 孩子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快乐, 永远充实。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另类”教育 第4篇

鼓励“不着边际”

美国人普遍认为,一些带有荒唐色彩的幻想,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表现,而且对孩子的人格成长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他们绝对鼓励孩子幻想,而不会给它们加上些条条框框的限制。

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幻想对孩子的人格成长有如下好处:培养想象力;丰富情感体验;增强交际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保持心理平衡;增添亲情和友情。

不过美国人又强调,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幻想,从内容到方式上都要有合理的、科学的引导。其中包括:一旦发现孩子的幻想过于荒诞不经,可帮助其分析不合理性,诱导孩子步入更为健康的幻想世界;帮助孩子了解幻想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确有着巨大区别;制止孩子借幻想而撒谎;教育孩子不能过度沉湎于幻想而难以自拔,甚至想入非非等等。

此外,成人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优秀童话和故事书,引导他们的幻想方向。读完这些书,家长最好还能鼓励孩子去增添人物和情节,并由此创造出一个更为引人入胜的幻想世界。

鼓励“一心二用”

很多中国家长都会谆谆告诫孩子:“切莫一心二用。”从普遍意义上讲,这有道理。但美国人认为,在某些场合,此说仍可能失之偏颇。

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最近合作研究的一项专题证实:儿童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2~3种事情上。

值得一提的是,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集中一样,需要后天培养,婴幼儿时期对其做有意识的培养尤为关键。

美国专家建议,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由浅入深地进行“一心二用”的训练。如:1周岁前后的婴儿可学习一边听音乐一边学说话;2~3周岁的幼儿可学习一边唱歌一边踏步……随其智力和体力水平的提高,训练的内容可继续扩大,难度也可渐渐提高。研究表明,凡能轻松完成“一心二用”训练的孩子,当反过来需要注意力集中时,往往坚持的时间较长。此外,这些孩子的大脑反应较快,身体各部位动作较协调,记忆力较强,也更富创造性。

不过,在让孩子学会“一心二用”的同时,家长必须明白:并非所有活动或工作都可以同时进行或同时操作,条件是同时关注的两件事中至少有一件是孩子较熟悉又较简单的,是不需要花费很大注意力的。

鼓勵“不男不女”

此处“不男不女”的概念,并非单纯指不伦不类的中性化装扮,而是指一种不过于男性化或者女性化的“双性化教育”。

美国人早在孩子幼儿期便开始鼓励孩子“不男不女”。这种“双性化教育”的设计者认为,教育孩子时,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儿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儿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气质),只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的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2000余名少年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儿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儿,往往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均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特别是偏科严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少了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也难以自如地应付环境变化。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儿,以及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儿,在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上很全面,文、理科的成绩均较好,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人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也同样更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传统的“单性化教育”的缺点正是太过于绝对化。“单性化教育”的最大受害者是女孩儿,东西方社会都不例外。许多女孩儿在其成长过程中,受到成人社会的固有“设置”,最终养成自卑自贱、谨小慎微等某些似乎理所当然属于女性的性格缺陷。受“单性化教育”影响的男孩儿,也可能变得刚愎自用、冷酷冷漠,或干脆成了工作狂。

对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美国专家提出如下建议:1.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2.在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时,应顺其自然,不要威逼强迫;3.鼓励孩子向异性学习也要有“分寸”,切忌过头;4.注意增加男孩儿女孩儿间的接触机会;5.不宜区分过细。不少性格或行为的特征,包括独立自主、富有责任心、无私善良等,其实应是男女两性都须具备的,因此不宜被视为某个性别所专有。

鼓励讲“屁笑话”

许多美国家长在婴儿刚刚出生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家长抱着孩子故意做“下坠”动作时,一些孩子会在体味到身体下落的特别感觉的同时,无师自通地意识到这完全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于是脸上会漾起笑容。

1周岁左右的孩子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已十分敏感,一个鬼脸便能逗得他破涕为笑;2周岁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中发现幽默,比如会分辨袜子不应套在手上;3周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到概念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比如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孩子见了便大笑不止;4周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扮演”;待孩子长到5周岁~6周岁时,便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学绕口令能使他们感到兴致盎然;7周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一些“屁笑话”,尤其是那些淘气的男孩儿,往往会通过笑话或恶作剧来平衡自己的心态……

所以给孩子讲讲“屁笑话”(关于屁的笑话),并不一定就是粗俗,反而值得鼓励。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此时大人们能做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当然是明智之举。

一项美国专家的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幽默感还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更讨老师喜欢,人际关系也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日子过得更快活;也可促进智商的发育或提高,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也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业。

此外,人的幽默感大约有三成是天生的,其余七成均需后天培养。

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 第5篇

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作“敌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实很简单:

给男孩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

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尊重你的男孩,并放弃“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观念;

家长怎样对托管孩子进行教育 第6篇

四周静极了,我躺在床上却怎么也无法入眠,二姨太不公平了,伟哥哥过生日就可以邀一群朋友到外边去吃饭,今天我过生日为啥就不可以了,虽然给我买了生日蛋糕,午餐也非常丰盛,可我觉得他们明明是两个眼睛看人,虚情假意。要不是我爸爸每月给他们寄的生活费高,他们会这样吗?今天也是,我满14岁了,爸爸妈妈也不回来,只是发了一个短信祝我生日快乐,有这样当父母的吗?伟哥哥过生日那天,二姨带着伟哥哥到游乐场玩了一下午,伟哥哥回来给我炫耀了一个星期,我真的羡慕嫉妒恨,恨得我牙根发痒……

——摘自李韵的日记 今天真的很郁闷,这一个月来,我确实是努力学习了的,为啥成绩差的又是我?人家语文考80多分,我却70刚出头;人家英语考九十五六,我我却只有七十来分;虽然我数学不错,却与他们没啥差别,唉!怎一个“烦”字了得。本想和张叔叔何阿姨他们聊一聊,可看着他们那双对我充满希冀眼睛,我又无语了,他们虽然对我很好,可我也不可能老去烦人家呀。要是爸妈在身边该多好啊,我可以找他倾诉,我可以在他面前痛哭,哪怕被爸妈一顿暴打,我也觉得是痛快的。可爸妈不出去挣钱行吗,他们为这个家已经够辛苦的了,我如果再不争气,真的愧对他们了。可我成绩却老是提不上去,我该咋办呀?我该咋办呀!……

——摘自王晓娟的日记

以上两则日记均出自被父母托付给亲戚朋友照管的孩子的日记,从这两则日记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群体孩子的共同心声:渴望亲情,渴望平等,渴望被关怀,渴望与人交流,渴望获得成功,渴望„„如果在这段时间疏导不当的话,可能诱发孩子性格畸形发展,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调查显示,托管孩子存在的共同问题有:部分孩子存在内心柔弱无助、自卑闭锁心理、寂寞空虚心理、逆反心理及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在行为习惯上,有些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性,甚至违法犯罪。

而我们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进城就读的农村学生在逐年增加。而很多学校又明显存在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不能提供食堂和宿舍。因此,不少孩子被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成为“寄养教育”一族。而孩子长期不能和父母沟通,缺少亲情,孩子的学习、性格、人格都容易出现问题。品德培养、心理疏导、亲情教育已经成为“寄养教育”中的三大“缺位”,由于缺乏监管和关爱,托管孩子侵害他人或被他人侵害的事件屡有发生。那么,家长怎样对托管孩子进行教育呢?

1、充分信任托管家长。作为学生家长,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既然已经把孩子托给别人照管,就应该对托管家长有一种基本的信任和尊重。有的家长可能太过于关注孩子,总是对孩子不放心,会经常给托管家长打电话,遥控指挥托管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有时候情况有不是很了解,过多的干涉往往会让托管家长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孩子。同时也容易导致家长和托管家长之间产生矛盾,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不要对托管家长过多的猜疑,或者总是问自己孩子一些有明

显诱导性的问题,从而产生对托管家长的不信任。

2、加强与托管家长交流沟通。家长和托管家长要经常性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以便双方增进了解,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对于孩子反映的问题,家长应该和托管家长联系,了解情况的真实性,通过多方了解核实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对于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家长应详细地告诉给托管家长,便于托管家长教育和管理。

3、维护托管家长的威信。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托管家长的是非,不要经常性地和孩子谈论或抱怨花了多少多少钱,既然是亲戚朋友,你大方一点,多花一点,又有何关系呢。他可能对你的孩子更好一点,管得更仔细一点。如果你斤斤计较,托管家长会怎么想,你的孩子甚至还可能认为:我的爸爸妈妈给了你钱,你就应该为我做各种事情,稍微不满意就表现得不高兴,甚至说一些难听的话,让托管家长无法进行管理教育。因此,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托管家长。

4、平等对待两家子女。家长异地工作,不能经常与孩子见面,要经常性地给孩子送一些小的礼物,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孩子生日时能陪孩子的,要尽量陪孩子过生日。买礼物时,不仅要给自己的孩子购买,最好也给托管家长的孩子也过买价值相同的礼物,这样,托管家长在给自己孩子买礼物时,也会给你的孩子购买一份价值相当的礼物,这样你的孩子不至于心里纠结,产生偏激的心理。

5、经常和孩子交流。家长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书信等各种方式经常性的和孩子交流,不仅可以详尽地了解孩子的情

况,还可以通过交流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使孩子增强亲情观念。家长把孩子接到身边或者回到孩子身边时,要尽量陪着孩子,和孩子多交流,多在一起活动,让孩子感受亲情,但是不能溺爱、放纵,要严格要求。

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照管教育,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沟通交流得法,同样是可以教育好孩子的。

家长对孩子读初中的教育 第7篇

经历了战争,我们和女儿都从紧张、焦虑中解脱出来,开始松了一口气。而后,便是异常的兴奋。是啊,女儿终于要称为一个初中生了,她将有新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她完成了一个由小学生到中学生的大转变,去掉了一个小字,终于长大了,这怎么能不令人高兴呢?

然而,这个兴奋劲没过多久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问题和矛盾的凸显。女儿上初中了,还去接送她上学吗?还自作主张给她选培训班吗?孩子的作业多了,成绩下降了怎么办?不经常跟我们聊天了怎么办?她的日记开始锁到抽屉里了怎么办?……一大堆问题开始困扰着我,同时,我也可以看出来,这些问题同样在困扰着我们那个刚长大的孩子。

这让一向标榜开明妈妈的我感到很失败,我决心改变这种状态。这期间,我问了很多年长的大姐,看了很多书,而且也在中考网上翻阅了其他家长的帖子,我最终发现了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女儿长大了,而我的教育方法却没有跟她一起长大,还停留在小学阶段。我决心做一些改变了。

一、不再辅导具体学科问题,而是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上初中后学习的科目增多,学习压力增大,学科内容趋向专门化,学科的学习方法也各有不同。这其实对于我来说也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辅导初中课程我已经力不从心了。而女儿从小对我依赖惯了,如果我没有时间管她,她就能拖则拖,即使是自己做也不主动动脑。那就从学习习惯入手吧。

好在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在初中入学没多久,我先帮她重新制定了适应中学生活的作息时间,规定她哪段时间必须写作业,哪段时间可以看电视,到了几点就要睡觉。刚开始的时候女儿很不适应,但是慢慢地,她开始主动做作业以换取多一点看电视的时间,对此,我笑而不语。只要女儿知道主动学习了,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同时,这样做能保证女儿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应付学校的学习。

另外,结束保姆式的陪护状态,让女儿还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自己该做的功课,家长慢慢做到只督促,不指教。现在想起来,当时做的还是明智的,经历后,女儿好像把劲一下子都用完了,松松垮垮的状态一直没有改观,我们就干脆带女儿去云南玩了半个月。但是,回来之后马上就给他报了班,不是为了学东西,而是为了帮他收收心,好适应接临而来的初中生活。从现在来看,女儿的反应还是不错的,没有在初中的最初阶段哭鼻子,热身成功!

二、防止出现孩子信息的隔阂或断层,家长要及时和老师做好沟通

因为我们的初中是择校上的,离家比较远,不能像小学的时候一样,每天都去接她,顺便跟她的老师聊聊天,所以,女儿在初中的情况只能通过她自己说。但是,我不满足于这单一的信息来源,我希望更全面地知道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初一的第一次家长会给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家长会的时候我见到了她的所有任课老师,找准时机跟每个老师都聊了聊,并要到了他们的电话号码。现在想来,这是我作为初中家长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了。从这次家长会后,我会经常跟老师发发短信、打打电话,问一下女儿在学校的情况,并且,针对老师给的建议在家给她做适当的辅导。因为,我始终相信,老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女儿来说,已经是专家,他们对于女儿的建议一定是指导性的,也是可行的,家长一定要紧密配合。

这一点是很多家长忽略了的。到了初中,家长不但要经常跟班主任交流,也要跟各个主要的任课老师熟悉起来,他们更容易了解孩子在某个科目上学的怎么样,也能提出具体的指导一件。这样才能在初中三年及时防止孩子出现偏科现象,不然到中考的时候才发现,后悔也来不及了。

我尤其要说的是,我刚开始的时候犯了跟很多家长一样的通病,就只跟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成绩,后来熟悉了才知道还应该注重孩子其它的方面。初中阶段更重要是是洞察孩子的心态变化,老师在学校跟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更容易了解孩子的状态,如果能及时沟通,就可以商量出好的对策,改变孩子不积极的状态,携起手来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状态。

同时,我还注意跟女儿的同学家长沟通,我们因为孩子是好朋友而变成好朋友,经常约着一起聚会、逛街。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一来我可以从其他家长那里学到的教育方法,二来,我也可以通过女儿的同学得知一些孩子心理真正的想法。

三、从母亲的圣坛上走下来,成为孩子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也许很多家长都已经习惯了为孩子里里外外操持,但是孩子却并不领情。原因是,你只做了一个妈妈出于母性应该做的,而没有做到一个妈妈出于理性应该做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从心理上感觉自己长大了,不再嚷嚷着要过儿童节了,不再对你言听计从了,这就是所谓的青春叛逆期。这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

孩子进入初中,已经不需要保姆式的父母了。同时,一味呵护或训斥的教育方式也失去了效力。孩子在初中以后,不像小时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父母教育子女需要讲出道理,举出事例。而且语言的作用永远没有行为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小学时父母会采用直接的棍棒或糖衣教育,但到了初中孩子对间接教育更容易接受。

这对我来说难度比较大。我脾气很急,但是为了女儿,还是决定尝试一下。当我们因为某个问题出现矛盾的时候,我总是会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跟女儿坐在一起,一起把问题分析透彻,让女儿自己来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自己得出解决办法。经过了几次这样的长谈,我发现,女儿真的长大了,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了;同时,女儿也会发现,妈妈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让她少走了很多弯路。

于是呢,最终结果是:我们家几乎每周都会有那么一两次长谈会,女儿会把她在学校的高兴事儿跟我们分享,也会就头疼事儿跟我们讨建议。就这样,代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四、了解初中阶段以及中考的所有信息,成为孩子的军师

上个好初中不是最终目的,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有这样共同的心态。上了好初中,也许是为了上它的好高中,也许是为了积蓄力量,将来上个更好点的高中。孩子进入了某个初中,她对于学校的了解的感性的、是孩子角度的。但是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出一些大方向上的规划来。

首先,我会在孩子之前先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不能仅仅听信孩子从学校带回来的那些表面的看法。如果进入初中是为了直升高中部的话,就要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为孩子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各个重点中学不同,他们从初中部选拔学生的方式也不同。所以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学校的条件,比如是按照三年成绩排名提前签约?还是通过一次考试签约前多少名?或者要参加哪些竞赛获奖?还有英语实验班和数学实验班直升上是否存在名额、条件的不同?等等。把这些弄清楚了,及早准备,到了该准备什么比赛、哪些考试的时候就按部就班地去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 第8篇

一、爱孩子要有原则, 要有底线, 要注意方法的运用。

首先, 对孩子可以物质精神并用。有的人会问, 物质是不是以条件做筹码让孩子听话或者和自己搞好关系呢?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 出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众多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情况。孩子成了家中的宝贝, 家中的小皇帝, 出现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拿在手里怕摔了”的情况。于是孩子便肆意撒娇, 孩子的话便成了圣旨, 家长为了讨好孩子就开始滥许条件。有的家长会发现开始时还有效, 可是时间一长, 许的条件泛滥了, 孩子就不以为然了。更遭的是, 有时家长许的条件能实现还好, 如不能兑现, 则会使孩子养成一些不守诺言、说谎霸道等坏习惯。那么在教育孩子时, 就不能用条件来做诱饵了吗?当然可以用, 但要把握住尺度, 让孩子明白条件是和奖赏与惩罚同在的。当然, 在孩子进步时, 给孩子许下一些条件在引导孩子方面当然会起到正面的作用, 但是绝对要把握度。其次, 在教育孩子时要从孩子的实际做起, 制定符合孩子实际的目标, 像幼儿的发展目标只是在语言、认知、社会、身体动作等领域。这就要求家长不要像要求小学生一样去要求教育他们,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以孩子的实际为出发点。最后, 在教育孩子时, 要捕捉时机加强教育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如果家长能留心观察, 准确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 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孩子受到委屈或挫折的时候, 家长若能以冷静、宽容、理解、同情的态度帮助他挽回局面, 使其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 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由衷的感激之情, 从而以后对父母的教训甚至训诫也能听得进, 乐于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一事物如绘画、弹琴、踢球等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往往会产生积极追求的欲望, 对此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 而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逼其去做不愿做的事、学不原学的东西。聪明的父母大多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并帮其入门, 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 教其夯实知识基础, 厚积薄发, 少走弯路。总而言之, 抓住最佳时机, 教育孩子, 十分重要。

二、家长教育孩子要从点滴做起, 从自身做起。

幼儿时期的孩子是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知世界的, 他们很小就能够对外来的刺激进行分析, 因而父母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而放弃言传身教。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是孩子语言、行为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开始有了复杂的情感体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表率, 在孩子眼中都是榜样, 特别在极具模仿能力的幼儿眼中, 家长更应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如我班一个三岁的幼儿戴瑞轩在我要小朋友坐好时并不是小脚并拢, 小手放在小腿上, 眼睛望着老师;睡觉时也不像以前那样规规矩矩;在我跟他聊天时也不是以前那样, 总是以点头摇头来回答我的问题。有时我生气就让他坐好, 可是他说:“我爸爸就是这么做的。”记得有一次, 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 戴瑞轩叫:“老师, 你看我。”我转脸一看, 觉得既可笑又可气:他正翘着二郎腿坐在小椅子上, 嘴里说:“我爸爸就是这样子做椅子的。”其实说到从点滴做起, 听起来很容易, 可是做起来却是很难, 很少有家长在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注意到斑马线、红绿灯, 在公交车上给需要的人让座。其实这看似简单的小动作很可能会在孩子心中引起不同的影响。有几次, 我班的李文欣跑到我跟前说:“老师, 我奶奶是神经病, 我奶奶不好, 老跟我妈妈吵架。”这看似是小事情, 可已经把一种感情带进了孩子的心中。

三、不要对孩子的要求期望太高, 不要剥夺孩子应有的快乐。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家长教育孩子的目标。孩子一旦上了幼儿园, 既要学习舞蹈, 又要学习绘画, 一系列的学习随之而来。几天前, 我班张皓的妈妈来找我:“老师, 你帮我们家张皓检查一下作业吧。”托班的孩子自我独立都有点困难, 何来检查作业一说, 就没放在心上。后来几天张皓妈妈又接连跟着园长、保育员说帮她家张皓检查作业, 接下来几天张皓妈妈又说了几次。一天早晨, 张皓来到学校, 我打开他的书包发现果然有一个本子还有几支铅笔, 翻开本子一看, 上面密密码码地写满了数字, 而且数字是倒着写的。下午放学我就和张皓妈妈谈了谈, 她妈妈说:“我们家张皓可以从1写到10了。”于是, 我就问:“那张皓愿意写吗?”张皓妈妈答道:“不愿意, 总喜欢和小朋友跑来跑去。于是我就强制着他写, 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写。”

显然, 这位妈妈是望子成龙, 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 他知道什么呀?他知道什么是学习吗?他知道什么是1、2、3吗?他应该快乐成长, 而这位家长却活生生地扼杀了他的兴趣, 强逼着他去做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事情。我认为, 对孩子不要期望太高, 应该给他空间让他去找他该有的快乐, 不要剥夺他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游戏兴趣和爱好。

四、教育孩子就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既是长辈, 又是朋友。

新纲要提出:“我们教师是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家长同样是孩子们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然而家长要怎样做呢?“用钱买东西来讨其喜欢, 以此让孩子来喜欢他, 听他的话吗?”也许开始几次会有效, 可后来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像戴瑞轩爸爸说的那样:“买了东西, 孩子也不喜欢我, 不和我在一起。”其实, 孩子很容易知足, 只要满足他们一点点, 他们就不会有更多的要求。三四岁的孩子只有一个目标, 那就是玩, 能找到自己喜欢玩的东西, 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玩伴, 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知足了。如果家长能忘记自己的年龄, 忘记自己的身份, 静下心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动手玩游戏, 玩孩子喜欢玩的, 在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在孩子遇到挫折时, 及时给予鼓励, 如此还愁孩子和自己的关系不好, 孩子不喜欢自己吗?还会担心做不好孩子的良师益友吗?在这里我只想说, 爸爸妈妈们, 每天只要在百忙之中抽一点点时间来和孩子玩玩, 你们就会是一个好的玩伴, 好的朋友, 好的长辈。

外国家长对孩子的理财教育 第9篇

春节将至,这也是很多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因为他们不但会得到许多好吃的、好玩的,还有新衣服穿,最重要的是他们会得到亲朋好友给的压岁钱,一夜之间成为了“小富翁”。这笔钱该怎么花,如何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想必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难题。外国家长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有什么高招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子女理财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儿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美国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但父母投资在子女身上的费用却愈来愈多。有感于孩子未来面临的挑战有增无减,美国的大多数家长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此,除了让子女具有良好的学历与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子女的理财智商,培养一个可以经济独立、财务自由、创造财富、面对未来的成功者。在美国,即使非常富有的家庭也不会随意给孩子零花钱。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富的美国富豪,尽管很富有,但从不在金钱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所以他们对后代的要求比寻常人家更加严格。家族中流传的“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即家长每周给孩子零花钱1美元50美分,最高不得超过每周2美元,而且每周核对账目,要他们记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要交给家长审查。如果钱账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克菲勒通过这种办法,使孩子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学会精打细算和当家理财的本领。

日本:从小便知柴米贵

在日本,理财教育是从娃娃开始。日本人认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所以他们十分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理财意识,使孩子们熟悉理财、亲近理财和热爱理财。

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父母从小要求孩子遵守原则,比如自立更生、不给别人添麻烦等。在金钱管理方面,他们教育孩子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高收入的家庭,还是低收入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等孩子渐渐长大后,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记录每个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那叫“零花钱小账本”。在日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钱包,如果他们节省使用。加上每年得到的压岁钱,那么几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储蓄。

日本的学校不仅把理财教育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且率先将它付诸实践。世界最大的民间非盈利机构——青少年成长中心,在日本教育部、品川区政府和世界顶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的资助下,首次在日本办起了一个“学生城”。鬟华的商业街被搬到了学校里,学生们在其中的银行、便利店、公司中努力“工作”,作为社区一员,一丝不苟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工作中让孩子们对大人的世界、赚钱的甘苦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将来的科学理财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国:能省则省理性消费

英国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保守,这种作风在理财教育方面则表现为:英国人更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

作为发达国家。英国人的这种精打细算不完全是为生活所迫。虽然英国税率和物价都很高,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低。英国人的平均工资折合人民币计算,每人每月能挣3万多元。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尤其善于理财的英国女性,年轻的时候,她们积蓄钱财。省吃俭用,热衷于在各地购买房产。退休后,把多余的房产出租或出售,获得大量收入。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第10篇

一、心理准备:

1、作为家长在物质准备的同时,心理准备更需重视:

(1)给孩子清晰的心理暗示和一定的心理刺激,让孩子能明确地意识到:我和过去不一样,我长大了,我是中学生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妨刻意为孩子做一件事:如安排一次旅行、一次聚会或送一件礼物等,赋予孩子一定的仪式感。这样能激发孩子对新生活的无限向住,对孩子的自我定位和良好发展有积极作用。

(2)及时调整心态,要把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做到收放自如。在小学升入初中这一时段,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不经事,仍然事事关心,无微不至。其实家长应该明白,这一时段孩子的心理变化会很明显,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希望家长能给自己成长的空间,许多事可以自己拿主意了。但事实上,这一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还是非常欠缺,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力还不够成熟。鉴于此,家长的管理和教育应该作适当调整,既要放手让孩子自行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又要在关键处提点孩子。譬如准备让孩子寄宿的话,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洗涤清理和整理内务等事情。寄宿的头几天,家长不要一天几个电话关心,动不动自己抽空或托熟人到学校探望,或只要孩子一个电话就会大惊小怪赶到学校嘘寒问暖。家长要做到“该放手时要放手”。另一方面,家长还需密切关注孩子,尤其要对孩子的日常细节仔细观察,从小处留意孩子的心理动态,并及时疏导。还是以寄宿为例,如果孩子谈及寄宿,不耐烦或故意回避,家长要认识到这是孩子对寄宿生活的畏惧,应该重视,要认真开导,帮助孩子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孩子能否快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家长的作用很重要,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大处宏观掌控,小处仔细入微。

2、孩子在这一时段,应作的心理准备:

首先,要有角色转变的意识。孩子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改变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尝试着学会预习一些初中的功课。初中阶段的学习强调主动性,要学会善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学。自觉而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自控能力。学生如能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就能尽早做好思想准备,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其次,要对新的环境怀有憧憬之情。其实就是拥有积极的心态。心态积极,就会主动接受新事物,踏进中学校园,自然会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熟悉新的环境,这样不仅会消除因身处陌生环境而产生的孤寂和不自在,还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小伙伴,有利于学生融入新的集体生活,并能让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觉轻松自如。

总之,孩子应该收拾心情,将过去的成绩珍藏,把过去的失败封存,用自信的微笑面对新的初中生活,一切从头开始,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二、家庭教育:

1、十二岁,一个小大人样的孩子本不应该承受很多很多,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人都无法让自已置身世外。只有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有可能让自已立于不败之地,生活过的更好,人生更美。浓烈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是良好的学习基础和最佳学习手段。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兴趣广泛是关键,兴趣同时也是一个人获得快乐与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以后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让兴趣引导他走向正确的方向,走向美好的明天。

2、家庭教育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就赞美他;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卢梭曾触事立言:“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教育孩子,如果仅仅靠“口训”,而自己并不“实行”,那“口训”即使句句是真理,也不过是正确的废话。古有“以读书成材之志责于子”,却“以市井之心利于身”的人,如今家长尤要防止二重人格。《红楼梦》里有个贾政,他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言不由衷,口

是心非。他表面上装得十分清高,一会儿说“你想做官有什么趣的呢”,一会儿又说“未免勾起我归农的意思”,似乎把功名看得透了,可当着他儿子宝玉的面,却要他“日后混得个功名才好”。这一阴一阳的面孔,在宝玉的面前难怪就有“威”而无“信”了。要求孩子做的,作为家长自已要做的更好,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理吧!

3、严格与慈爱并行。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我们既想办法为他提供优越的环境,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我们会给他各式新奇的玩具,我们也会常常给他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我们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检查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时,我们会严格地指出来,但绝不会对他喝斥嘲讽;当他与同学发生纠纷时,我们爱他,但绝不袒护他。我们在努力地塑造他,我们希望他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做一个坚强、勇敢的生活中的强者。

三、课业学习:

语文:在课余时间,应该大量的阅读。至少应该在课本上文章的3倍以上的量; 数学:重在理解,做题适量达到熟练,不能眼高手低;

物理:重在理解,做题适量达到熟练,不能眼高手低;

化学:重在理解,做题适量达到熟练,不能眼高手低;

外语:背,但要喜欢它;

历史:应背的要背,然后很多就都是男孩子喜欢知道,渴望学习的内容了; 地理:理解记忆为主;

生物:常识,必须也应该好好学习。

以上是这么多年来,学生时代学习生活的感悟,我会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去好好学习,绝不逼迫。

四、配合老师,作好学校教育工作: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作为家长应该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积极配合、支持老师的工作。也要抽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谈心、沟通,了解她在学校里的事情。沟通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让我们合作,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要耐心、热心更要知心。作为家长尤其更要作好孩子的知心人。

五、总结: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虽然我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我们经常通过孩子了解他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的各项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的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一样深。孩子在无数老师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在此,我仅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对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李长兴

上一篇:安全保卫工作会议纪要下一篇:端午的味道小学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