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例研修心得总结

2024-05-14

小学科学课例研修心得总结(精选14篇)

小学科学课例研修心得总结 第1篇

小学科学课例研修心得总结

我本次加 “国培计划”中四川省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从培训开始,我就充分利用教学剩余时间,认真听课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完成作业。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堂成功的课必有一个气氛和谐的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热情高涨。我努力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现将我这阶段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目前为止,我的学习时间达5400分以上,发表日志1篇,上传资源1篇,班级沙龙发起话题2篇,课程留言、作业留言、沙龙评论共46条,学科研讨组专题讨论的评论4条,提交作业6篇,培训总结3篇,自荐作业1篇。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收获很大,学习了专家们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典型课例,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通过学习,让我从优秀教师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可以说重新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通过观看培训的课例,它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这次学习我抱着一种积极、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因为我认为,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该抢先一步,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大家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道路,积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专业成长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培训。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给我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将认真领会到让自己学有所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小学科学课例研修心得总结 第2篇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历时一学期的课例研修,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执着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我们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此次学习,要感谢 学校给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教育这条路上,奋斗的目标还在远方,我还将以此次培训的收获作为一种鼓励,鼓励着我继续前行!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寻找问题,再想策略——解决问题,并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关注课堂教学,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教学例谈 第3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好任何事物的前提, 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生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 总是觉得这也好玩, 那也好玩, 喜欢听教师讲解, 但自己并不想去探索、去钻研。所以,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 其任务就是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科学原理, 让学生在探究中激起学习兴趣, 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教学溶解现象这一节课时, 教师先进行高锰酸钾和方糖溶于水的实验, 让学生事先仔细观察, 然后向学生提问, 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于水中呢?一边问教师一边让学生自己进行如下实验, 让学生把自带的一些油、盐、粉笔末和面粉等等放入事先准备的水中, 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找到了正确答案, 显得特别兴奋, 都对科学的学习十分感兴趣。又如, 在教学物体沉浮的实验时, 先让学生做木块和石头浮沉实验, 先调动起学生对浮沉实验的积极性, 这时教师再给学生讲有关死海的故事, 然后拿出大小不一的两个鸡蛋, 让学生把两个鸡蛋分别放进清水中, 并在放大鸡蛋的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并加以搅拌, 再让学生观察浮沉的现象。学生观察过后都跃跃欲试, 很多同学想到了从家里拿一些水果来做实验。这些实验让学生激起了学习兴趣, 更调动了学生自我探索的精神。

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体验探究科学的乐趣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找到自我探索的兴趣, 重点就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能恰如其分的当好“导演”的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 自己只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 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 在讲解的时候尽量少讲一点, 多给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 不要用在一堂课中牵着学生的鼻子到处走的教条教学法。要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 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 多一些进行科学实践的机会, 从而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体验实践活动中去, 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能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 从中体验到探究科学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例如, 在教学不倒翁的实验演示时, 教材中要求进行两组对比实验的操作, 从中找到不倒翁不倒的真正秘密, 懂得上轻下重的物体是最稳定的规律。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事先把教材稍作改动, 先和学生一起来试着制作一个不倒翁, 不管学生采用什么方法, 什么材质来制作不倒翁, 做完后就和学生一起玩, 一起研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在做不倒翁的时候, 学生们就会想方设法, 寻找能制作出不倒翁的材料来, 到底要用怎么样的物品来制作才能让不倒翁不倒呢?如此这样, 就激发了学生自我思考, 自我探究的思维, 也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还能保证学生全体参与, 更直观、更形象、更有说服力, 课堂结束后, 足以让全班同学都能了解不倒翁的由来和不倒的规律。也就是说, 学习只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构建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度, 让学生勇于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探索者。

又如, 在教学四年级的科学《浮力》这一节课时, 教师可以用提问导入法, 问学生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们听教师这么一问, 就会把平时自己知道的一些答案说出来, 如:跟物体的重量有关, 还有物体的材料有关等等。见学生这么回答, 教师并不要当时就给予学生评价, 而是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分组来进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完后, 再进行交流, 这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就会积极发言, 木块在水中是浮起来的, 而另一小组会说橡胶泥在水中会沉下去, 可是把橡胶泥捏成船后就会浮在水面上了, 还有一小组同学则说石头是沉到水底的, 为什么不像木块一样上浮起来呢?这时另一小组又传来了笑声, 原来是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一只鞋子放在水盆中了, 他看自己的鞋子浮在水面上显得特别开心, 虽然这位同学做得不太好, 有点过了, 但是教师并不要批评他, 而应给予一定的表杨, 赞许学生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并帮助这位同学来总结出鞋与石头一样重, 石头沉下去了, 而鞋却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是因为水的浮力的作用, 说明体积大, 水对它的浮力就大, 体积小, 小对它的浮力就小。因此,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体积、材质等一一相关的。所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们进行科学地实验去证实科学道理, 在实验中去进行科学探究, 只有这样才是最有意义。

三、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教学中, 教师要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 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尽可能的把课堂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向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方面发展, 让学生留有足够多的探究时间,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 使探究活动不断得以延续。例如:在对镜子进行研究时, 做一个潜望镜和万花筒;在对小灯泡电路进行研究时, 做一个小台灯等。或启发学生用科学课所学的知识, 利用身边的废旧塑料筒制作出造型美观的垃圾筒, 能变废为宝。孩子们的智慧和潜能是无穷的, 人人都是小小发明家, 教师就要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和探究。

小学科学课例研修心得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实践;反思;倾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62-01

一、教学关键问题的主题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特地组织了课例研修,这次研修有三大目标:第一是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堂观察诊断与现场指导、扎根课改现实问题的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我们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持续改进各方面的能力;第二是增强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行动学习、行动研究,提高学科素养、学习和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方法,在“听中学、做中学”;第三就是积累一批有价值的课例研究成果,即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力求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独立撰写一个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报告。

二、问题的来源

而我主要研修的课例是“口语交际”,在这次研修中,我呈现的课例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电话留言”。

三、文献研究综述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虽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意义非凡,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重视这块内容的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一到《积累与运用》的地方,除了提醒学生背诵“语海拾贝”,其他的内容几乎让学生自己看看就算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对于部分教师来说,口语交际教学也成了“盲区”。

四、教学假设

在这次研修中,我的主要研修方法是实践、反思、导师引领、自主整改、再次实践;研修过程是:第一步,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也就是第一轮上课,老师们观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步,反思交流,导师引领,进行细致的评课;第三步,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备课,修改教案和课件;第四步,再次实践,逐步完善,根据修改后的教案上好第二轮课,再评课总结。

五、研究过程

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反思交流,导师引领

第一轮上课时,我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清晰,但是自我感觉状态欠佳,课堂调控似乎没有做到很好,效果并不显著。通过导师学员共同评课,总结了一些问题:

1、由于是口语交际活动,学生似乎显得有些肆无忌惮,我没有在上课前强调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只注重强调“说”,忽略了“听”和“评”;

2、小组合作的时间没有给够,要求没有细化;

3、创设了四个非常好的情境给学生,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尤其是交际表演,全让学生上台,结果“演技欠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在写手机短信的环节,没有让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导致学生写完后无法判断自己的“作品”孰优孰劣;

5、拓展环节中关于紧急电话的拨打,没有跟学生强调紧急电话是不能乱打的。

六、教研组讨论

老师们一针见血地总结出我这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口语交际要“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与共,而我只注意引导学生口语表达,却忽略了交际能力的训练。

七、教学关键问题的二次教学反思

研究过程——整合资源,调整方案;再次实践,逐步完善

经过第一次教学实践,自己观看了授课光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真倾听了导师们的意见,我着手修改教案和课件,把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1、在上第二轮课的时候,我上课伊始便引导学生注意了一个问题。口语交际活动,“说”很重要,所以大家要大胆发言;“听”也很重要,所以大家在听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认真,学会尊重别人;“评”也很重要,我们在听的时候除了认真,还要细心发现问题,大胆而真诚地说出来。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了这样的正确意识,所以课堂纪律非常好,与第一轮课的另外一个班级相比,状态完全不同了,看来,教师的课堂引导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完全不能忽视。

2、因为上课开始引导比较到位,我自己本身很投入,所以学生也自然投入。第二轮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我非常惊喜的是:我在巡堂时,好几个小组的学生主动向我提问,甚至主动让我参与其中,一反以往老师引导学生乖乖照办的常态,学生的主体性上升到主动性,而老师的主导性变成了学生主动的需求,作为老师,岂不快哉?

3、最重要的第三个环节“创设情境,交际训练”。我依旧沿用原来第一轮课的情境,但是这一次我亲自上阵,与学生“演对手戏”,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我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把前两个情境一一演完,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没想到学生的评价非常细致到位,出乎我的意料。后两个情境我再放手让学生自主表演,他们就能游刃有余了。

4、写手机短信这个环节我在写之前加了一个小小的铺垫,就是先让学生讨论一下,再起来说一说。这样在写手机短信的时候,他们不至于太茫然,写完后我又安排了短信展示,验证了效果。

5、拓展环节中,对于紧急电话知识的传授,我还是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强化他们的生活常识。“紧急电话不能随便拨打”这一点在第一轮课没有体现,第二轮课中,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示了“随便拨打紧急电话”的漫画,还出示了法律小常识,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紧急电话的用处和注意事项。

八、基本结论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第5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备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可喜的是,情境创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偏差也不断出现,在数学情境创设中如何避免走入误区,真正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呢?

为此,我校展开了校本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聚集在一起,讨论自己对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点看法。面对大家的质疑与困惑,我们上网查阅各种有关于创设情境、动境进行教学的资料,并一起研读、讨论,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的头脑逐渐清晰,但是,谈到课堂实践,还是感到手足无措,做不到胸有成竹。我正好参加我们响水中心小学教研活动,我就决定上一节研讨课。我挑选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分数除法》一课,课后大家对我的这节课展开了评论。

1、整堂课因为创设的情境、动境过于多,使本节课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2、学生在动境 中,老师有些要求没有讲清,学生合作时出现了乱、散现象,有的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里面,教师应该事先安排好,做到小组之内责任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

3、有些环节过于拖沓,影响了整个教学进度,时间过长。

于是我们结合大家的教学建议,认真进行反思,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悉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特点,我发现数学情境创设,应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价值:

1、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一般形式的数学课,都是从一个数学情境着手来展开教学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进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无疑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2、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我们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3、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他应当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眼于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教学的:

插入说课稿插入教案创 设情境,设动境,体现学生主体性”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一、创设情境要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你都发现了哪些好的方法?”课堂上,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观察、去交流、去实践、去创新,让学生在”描”中感知, 在“找”中理解,在“做”中内化,在“算”中巩固,在“比”中升华,从而真正在经历求知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含义,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学会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建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创设动境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开放。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学时空的开放、思维方式的开放、评价形式的开放等等。这些开放交织在一起,使教学过程呈现多维开放的格局,教学也由此从封闭、单

一、机械走向了开放、多维、灵活。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画一画活动,在第一次

小学科学研修心得 第6篇

筑基仑小学

张倩

我本次参加小学科学工作坊,从培训开始,我就充分利用教学剩余时间,认真听课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我县邹席老师的精彩讲座,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完成作业。我努力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现将我这阶段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教学实施有了新的思路。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收获很大,学习了专家们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知识:STEM理念,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典型课例,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通过学习,让我从优秀教师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可以说重新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科学课堂教学中,因为身为乡村教师,受到诸多条件限制,且因为本身专业不对口,加大了科学教学的难度。首先,要克服自身的困难,多方查找资料,保证不犯知识性的错误;其次,因为实验器材的缺乏,要多方设法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实验器材,保证实验课程的正常教学。另外,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对我专业成长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给我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将认真领会,让自己学有所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通过参加本次培训,我感受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责任重大。基于“STEM”理念下的科学课程,不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这其实给了我们教师一个新的方向,不是为了教一门课程而教,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将所学的数学、科学等理论知识进行融合,更多的是为了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在这里引用马云的一句话:“坏消息是:中国没有什么顶尖的人才;好消息是,全世界也没有什么顶尖的人才。”今后中国最好的资源,不是地下的矿脉,而是在坐学生的头脑。所以我们身为教师,一定要领悟到自己应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杨用军-小学科学研修心得体会 第7篇

讨会研修心得体会

----昌宁县漭水镇河尾完小杨用军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保山市科学名师工作室培训学习,认真听课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张木兴老师、祝有光校长等专家的精彩讲座,并观摩了何老师、王老师两节优秀的示范课。专家们先进的理念和两位上课老师独特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堂成功的课必有一个气氛和谐的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热情高涨。我努力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本人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一、提高思想,开阔视野。

在本次培训中,三位专家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三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小学科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小学科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二、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

作为一名教师,职责是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

三、做专业型教师。

3天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我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现在看来不行,没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水,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四、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学科学研修总结 第8篇

我现在参加了小学科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感触良多。从刚开始的不安到摆脱刚参加培训时的浮躁,习惯了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与陪伴,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内容,每一次都能看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位教师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在这一期间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露,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作为一名快要退休的老教师,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培训,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并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在这期间,通过培训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训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专家的讲座,每一专题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培训中,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有所用。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不断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科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五、研修提高,优化课堂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想我这样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总结 第9篇

新课程改革把教师的发展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规模的开展远程教育继续培训固然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认真总结科学校本研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深刻反思当前科学校本研修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以更好地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带领全体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走好我们的教学之路。

一、探究校本教研方法,提升科学专业素质

1、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课改的新形式下,要搞好校本教研工作,就必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

2、骨干教师引领,开展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在每次校本教研活动中准备好相应的备课、上课活动主题,给教研组的教师做专门的辅导,分年级讨论这些主题,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

3、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由于综合教研组人员很多,集体备课时只能将科学教师集中起来专门研究三至六年级科学备课、上课。首先每个教师将自己的备课写个初稿,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集体讨论,特别是对组员觉得授课有难度的内容,进行了五项研讨:一是“三维目标”的确定,二是“教学重点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方法,三是教学趣点“探讨,四是教学媒体,课件的制作及使用。五是课堂效果的评价,随堂练习的选择。集体备课,使得备课不再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而真正使备课具有了开放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4、立足课堂、丰富课外。

(1)开展“三课”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研究课:不同年级确定一个主题,每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上好一节课。而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挖掘优点,发现缺点,进行总结。汇报课:在研究课的基础上,选派一名代表,进行组内上课,总结改进措施。展示课:在汇报课的基础上,选派一名代表,在全校展示课堂教学,达到给全组教师示范的作用。

(2)举行作品评比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如写小论文,小制作设计,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小发明。

(3)加强参观、调查、访问的力度,力争学生多方受益。

学生现在的学是为了今后的用,学生能够边学边用,学以自用,是现代学生的较高境界。参观、调查、访问等课型的应用,将会悄无声息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二、校本教研的活动收获

1、和谐的人际

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帮助,不再封闭自守,相互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完善。授课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学心得相互交流。在我校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共同研究的氛围。

2、平等的发展

师生之间在不象以前一样有一代鸿沟,而是非常的民主、平等。教师成为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的好伙伴,有许多学生在主动的发展着。他们时而相互之间分析、讨论,时而与老师讨论。现在的教室,真可谓热闹非凡;现在的学生,自主的发展着。

3、专业的提升

教师在每项科学教研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不同程度的提高。更值得可喜的是:有的教师为了授好每一节课,开展好某一活动,想尽一切办法,变着花样去做,真正自主的提高着,为提高小学科学素质教育质量而努力着。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磨课总结 第10篇

远程研修磨课活动总结与反思

在本次磨课中,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研修组首先共同制定了本次磨课计划;二是采用 “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基本形式进行磨课备课,通过本次磨课活动,老师们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受到了启迪和教育,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取长补短,对今后的教学定会有很大帮助。

通过校本磨课,我认识到学习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改变自己,提升自我,做个具有专业化素质的教师。以研促教,专业发展。我们要在教学中养成教研一体的意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挥,并逐渐养成培养自己教研一体的良好习惯,课前多思考研究,天天动脑筋上课,这样会有无穷的乐趣,课后多反思,在反思实践中学会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理论对话,与实践对话,反思每节课学生是否得到发展,目标达到度怎样?每个环节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没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每节课是怎样运用信息技术的,结合点是什么;让上课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长期坚持下去,相信每位老师都能成为一流教师,教出让社会、家长满意的学生。

大庄小学高段组课例研修小组总结 第11篇

在这春分相约的放歌季节,我们高段课例研修小组在专家的培训指导下,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课例研究组长的带领下,紧紧围绕研修主题《小学数学情境图有效情境创设运用研究》合理分工,积极开展了本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本组成员历时一个月,为充实、忙碌的四月划上了一个句号。

都说,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研修组的生命力也在于组员间的交流和学习。我们组的老师分散在各个年级,也有校领导的参与。下面我就把本次活动的老师们的理解、心得、感悟、收获„„做一个总结汇报:

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课例研修的目的是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课堂实效性,使学生最终受益。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会有遗憾,老师们只有不断发现自己课堂上的不足、问题,并反思、研究,再改进,这样才能使问题越来越少,课堂效果越来越好。有时候,教师本人在授课中并不能全面发现自己的不足,旁观者清,听一听听课老师的意见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就是团队的作用。在一个团体中,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议课,对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成长是很重要的。

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教师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的。课例研修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中得到提

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成长。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课例研修是几人或多人为团队,以某一人或某几人的教学实践为例,扎进课堂,依托学科教学,反复实践,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课例研修的意义在于课例研修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讨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加强课例研修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捷径。

通过学习课例研修,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事业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

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我想这也是课例研究所真正所要追求的境界。课例研修是以教育理论作用于真实的教学实践,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小学科学课例研修心得总结 第12篇

微山县留庄中心小学 朱蕊

3013年7月23日,顶着炎炎酷暑,我和同事们一起来到学校进行网上研修活动。

在这次研修活动中,我觉得我们收获了很多。让我有幸与各位同事在专家的引导下共同探讨的话题,大家各杼已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露,尽管不曾相识,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我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一、转变思想,打造“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积极磨课,感悟深刻。

“同课异构”的磨课与教学方式给我很大的启示,我非常欣赏两位老师的教学。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教学风格与面对的学生的不同注定了备课的不同。而且通过各种量表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让我们学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个环节我看了所有的视频与磨课的计划,感受很深刻,今后一定要虚心认真地听老师们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反思教学,提高自我业务水平。

以前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否则,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难实现。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科目,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理解教材,语文素养,语言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作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因此,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语文教师本身的能力势在必行。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我的知识永葆青春。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老古董”多得很呢!一旦教师不给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而且,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所以说,只有终身学习,只有让自己的知识丰富,新鲜,才可以让自己站在那三尺讲台上莎爽英姿。

五、利用网络的优势,引导自我前进。

远程网络研修,使我深深感受到网络的方便和快捷,感受到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学习的方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从实际出发,把坚持个人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努力做到从实践困惑出发,在研修思想的引领下,引发幼儿的积极性,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好课堂教学的艺术,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对自己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学无止境,不断进取,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以上是我对这次研修的一点点个人感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远程研修学习使我的知识视野更为广阔,我始终坚持教学相长的模式,在师生交往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让我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初中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第13篇

研修背景:

学校: xxxx学校

教师: xxx

学科:数学

课题: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言审视传统的教育,教学经验牢牢地禁锢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始终不愿意放下主宰课堂的权利。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方式被动,直接原因是教师讲得过多。随着“终身教育原则”的深入人心,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在理论上已上升为人们的共识,“自主学习”已成为众多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力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就是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要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详细的调查,然后应该让学生建立自主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数学的机会,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通过精心选取课前预习题和课后作业题让学生先行自学和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按小组次序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不同意见和另解的学生可以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的作用:一是对学生的见解作精要点评;二是注意捕捉学生灵光闪现的思维给与充分肯定;三是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成为他们讨论小组中的一分子。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均等发言的机会,这就扩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了每个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反过来也激发了每个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也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增添了动力,使学生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为将来的创新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解放学生的口、手和思维,让学生敢说、敢做、敢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努力做到“果”让学生自己摘,“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让学生在“误”中感悟,在“错”中切磋,在“探”中感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主动中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关,在一个班中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自主学习的能力必然存在着差异性。为此,实行分层教学,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设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要求的考查活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以实现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够协调同步发展为归宿,力求各个层次的学生在适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能力。在班级群体中实行分层次合作。把课堂上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拓宽到课堂外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性学习,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来满足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涌现出来的研究和交流的欲望。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层次,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非常重要,每小

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小组,这样既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合作学习小组成立之后,既拓宽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渠道,而且,因为有了共同的话题,在平时的课余时间,同学们对探究数学的气氛也愈来愈浓,从而形成了主动、自主、生动的数学学习气氛。

三、运用各种不同的创新思维方式,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氛围后,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能动地、自觉地规划自己,成会自己发展的主人”。

1、学会制定学科目标 有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学习处于无状态之中;有一部分学生制定不切实际的过高的学习目标,当学习目标达不到时便垂头丧气。为此,指导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时,采用量力而行的原则。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对某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分步骤完成,对能力的要求分阶段达到,对素质的提高分层次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为了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学习计划,小组活动时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计划,互相取长补短。对于有些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谈话方式进行交谈,会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3、教会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通过给学生出示预习要点、思考问题及尝试练习题,让学生尝试概括学习目标、领悟学习重点、探索解决难点的方法。并通过预习,让学生尝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发现进入课堂。

4、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料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要求合理选择和利用资料,有的学生基本知识还没有到位,就去搞较深的题;有的学生选择相似的参考书,作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从而被书牵着鼻子走,使学习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为此,应指导学生怎样精选一本参考书,怎样摘抄和归纳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教会学生精读和泛读的方法。

5、教会学生学会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方式传统的教学,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但是,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为此,怎样引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把发现、探究、研究的等活动表现出来。

6、让学生学会交流讨论 在学生学会能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学会问,学会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以他人的交流中弥补自己思维的不足和拓宽自己的思维渠道。在课堂讨论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在讨论中,怎样启思导学,仍然起着关键的作用。

7、教学生学会反思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有诸多条件和因素。长期的学习经验表明,不少同学在完成作业或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解题后的“反思”。何谓“解题反思”?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之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1)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2)为什么要这样做?(3)我是如何想到的?(4)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5)一题多变看看怎么样。这样做一题通一题型。一道错题,从三个方面分析:(1)错在哪里;(2)错的原因是什么;(3)符合什么条件,错误的答案才能变成正确的答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能能动地进行反思和评价,就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控和修正,达到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状态、课堂检测、阶段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测做出合情评价,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因此,为了提高同学的解题能力,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

初中散文教学课例研修报告 第14篇

【主

题】初中语文散文教学课堂实效性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散文

实效性

《散步》《那树》

【研修目的】通过简要介绍《散步》和《那树》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表现,找到适合初中学生学习散文的方法,帮助语文老师寻找散文教学的“敲门砖”。【正

文】

一 研究主题及内容

1.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为“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宣恩县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李家河的召开,让宣恩县的语文教学走进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宣恩县民族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借着这股东风,掀起了“课内比教学”的高潮,为了让此次活动更深入,更有以利于指导教师们的常规教学,为此,选定了初中很有代表性的两篇散文作为研修的课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那树》。

执教教师分别为,向露执教《散步》,田雪萍执教《那树》。2.选择这两篇散文作为研修课例的理由是: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大主题。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这篇散文所涉及到的读书方法和散文文体特征都是散文教学的典范。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

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这篇散文所涉及到的“人”“树”“动物”的生存状态,吸引了学生对于自身较为深入的思考,对于自我的行为也会引发反思。因此,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透过文字表面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二 课例教学方案的预设

(一)《散步》一文采用了预习加展示的课型,没有按照自读课文的课型设计,而是依据教研组预定的方案,采用的是“1+1”课堂模式进行的。

教学流程如下:

1.营造氛围,谈论亲情。播放给妈妈洗脚公益广告导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爱”这种情感的理解。

2.走进文本,感受亲情。

①从题目开始指导学生朗读,整体感知文本。②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快速抢答。

3.挑读课文,赏析语言。

①学生自由挑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文中人物性格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②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语句,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以突出重点。

③朗读文章最后一句,教师点拨,以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就是课程,社会生活就是课程。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并进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个性。

5.朗读毕淑敏的散文《孝心无价》来总结全文。课堂教学精彩回放:

第一个亮点:快速抢答,老师设计了5个小问题“散步的人有哪些?在哪个季节散步?散步的地点在哪里?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五个小问题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了文本中,也很快地理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这个环节表现的很积极。学生胆子也很大,因为问题没有难度,学生不会有答题时的思维障碍。老师很漂亮地完成了走进文本的基本任务。第二个亮点:挑读课文。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的阅读差异,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此环节,老师用的是“从文中,读出了一个(人)”.于是学生积极回答“一个慈爱亲切的奶奶,一个贤惠温柔的母亲,一个孝敬善良的我,一个聪明乖巧的儿子”。此时,老师又提问了“如果你有一束鲜花,你此时会送给谁?为什么呢?”让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拓宽。第三个亮点:“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环节时,为了提高实效性,老师要求学生从“景物描写”的句子入手。让学生头脑中有“生命”的大概念。从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尊老爱幼,承担责任”。

第四个亮点:写作指导在这篇散文的教学中是很成功的得到了体现。首先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本文的写法“以小见大”,然后,老师安排了语文活动 “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对称?”学生马上动手在文中圈点勾画,很快地找到了如“*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于是老师恰当地进行点拨:指出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第五个亮点:走出文本,谈论亲情。这个环节是课文的拓展延伸。此时有个学生就谈到了他本人的亲身亲历,因为不小心体育课的时候,他摔骨折了手臂,他妈妈在医院陪护的故事。说的很详细,也很动情。还有学生谈到了,父母在外打工,对于父母的想念之情。有的学生用诗歌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有的学生用歌曲表达对父母的爱。最后全班齐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此时,课堂内的所有学生都沉浸在美文里,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于是其他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唱起来了,有的学生还满面泪水。此时,让整个课堂中,不仅仅是语文课的美,更是向我们展示了语文课上带来的“人情美”,人类最高尚的情感写真。

整个课堂上,老师很好地把握的教学的节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最值得称道的是语言品析,紧紧地抓住了学生想要宣泄内心情感的时机和急于表达的欲望。师生互动很自然,每一个环节的转换都水到渠成。课文点拨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使学生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每个学生的内心有所触动,从而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整个课堂的点拨都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教学环节不拖沓不生硬。

(二)《那树》的教学预设

教学程序依然按照教读课文设计。采用“1+1”课堂模式进行。

此篇课文一共讲授了三遍。分别在平行班中进行了三次课堂教学研究。整个教学安排了五个语文活动:

独立预习环节,课文语言品析环节,写作技巧指导环节,适当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改写的环节。

下面就重点介绍第三次的课堂互动情况(907班课堂实录)。

独立预习课分作三个任务进行: 1.听读课文,扫清字词。

2.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按照:树“绿着生”,树“绿着死”把课文分作两个部分。3.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那是一棵

的树,因为课文第 段中这样说

“ ”。

第二课时展示课。针对预习任务,学生自由展示。

第一个任务,学生很容易的就完成了。对于字词的掌握,学生做得很好。第二个任务,根据提示“绿着生”“绿着死”,学生完成了课文结构的分析。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和近期的大树——“绿着生”。第二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绿着死”。

教师适当点拨: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

第三个任务,采用的是“开火车”和“风水轮流转”的方式,在小组内展示。通过结构的分析,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

老师提问 “文章向我们介绍这样的一棵树,是怎样写的?”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美。学生总结了“那是一棵坚固的树;那是一棵外形奇特的树;那是一棵奉献于人类的树;那是一棵富有忍耐力的树;那是一棵被人类残忍杀害的树;那是一棵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的树……”抓住了“树”的形象,为下一步品析语言打下了基础。

“除了树,还写了些什么?怎样写的?”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找到了“人类”“蚂蚁”。从而得出了,人类与蚂蚁相比,人类没有蚂蚁有情有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张钦概括出 “一个伟大生命悲壮的一生”。由此学生提炼出本文的主题: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思。

适时提出“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感受了那树的命运,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 的真情感言环节。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格言,不要求太长,但是一定要有特色。这个环节学生中,学生表现得很激愤,情绪在这个环节得到了恰当的宣泄。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所表达的内容也很深刻,写出了犹如“停下你高举的屠刀,否则你会成为地球上最寂寞的人。”“树,我为我们人类犯下的罪行向你鞠躬道歉。”“人类不该残忍的伤害地球上的其他种族,应该和谐相处”等。

抓住学生情绪进入到第四个环节。“为什么能够这样如此打动人心,所描述的对象让我们如此感动呢?”

学生通过对“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等语句的再次朗诵和品味,明确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最有代表性的是对人类的称呼,比如屠杀,刽子手等等,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同时作者还把真挚感情放进动人心弦的细腻描写之中,在物的身上寄予人的情感——托物寓意。

学生明白了托物寓意的含义,自然转入到最后一个环节:“采用第一人称,以树的口吻来改写课文”,这个环节是安排到课外完成的。

通过对作文的批阅,发现有的学生把全文中的那树改成了“我”,通篇改写没有能突出重点。好的作文是进行了恰当的联想和想象,加入自己的独特感受,把自己放入到那情景中去,进行细腻地描写。

三,课例研修中的经验与教训

《散步》一课的教学总体上是很完美的一节课。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

老师的点拨,以及对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恰当的点评都是很有效的。唯一不足的是,课堂中环节的过渡性语言显得不是很简洁。

《那树》的教学设计通过多次修改,最后一次教学设计的环节很精练,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点拨也很准确。最成功的就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不足的地方就是环节过渡语言不是很简洁,在点评学生的时候喜欢重复学生的答案,让教学时间浪费了。

由此得出,散文的教学有以下一些特点:

1.散文的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对文本语言的仔细品味,这是散文教学的基础。根基不牢,大厦不稳。品析语言的时候,要恰当地进行点拨,包括修辞,情感,写法等,同时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就是“读”,有个性化的诵读,也有集体的朗读,找到代表性的语句,通过读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读”功不到,“品”就是空谈。语言品味既要以人为本,又要讲究语文的特色。要知道语文课姓“语”——听得懂,想得到,说得准,读得美,写得妙。

2.课堂流程的切换要恰当,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握住学生当时的情绪,逐渐推进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设计不可死板,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小环节。

3.带领学生学习的时候,老师的激情很重要,可以说老师的激情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氛围。由此,语文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的锻炼。4.语文老师要加强内功的修炼。尤其是课堂语言的表述要精练,教学环节过渡的语言也要精心预设,好的过渡语言会马上把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意境中。5.奇特的教学环节设计会让整个课堂鲜活起来。要达到这个新颖,奇特,科学的精巧设计,老师需要下苦功夫。因此备课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先读通,读懂

文本,有自己深刻的感悟后,才能指导学生读出感悟。要是老师自己都没有“读”,学生怎么也学不会“阅读”。

6.散文的文体知识是老师的必备工具,是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长跑的车辆。老师心中有“货”,学生才能有所“获”。

附录: 1.《散步》课件 2.《那树》课件

上一篇:卫生院医疗质量万里行文件专题下一篇:描写节日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