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原则

2024-06-27

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原则(精选6篇)

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原则 第1篇

试论以人为本与坚持原则的统一

装备处:曹厚新

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观念。坚持原则为以人为本提供了“和平”环境,提供了“动力”,提供了“发展理念”。

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以人为本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基础的增强,是人的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马克思讲过:“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这一表明,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物质财富的过程,是人获得发展的过程。离开必要的社会物质条件,人的发展就失去了依托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不恰当地强调经济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绝对意义,庸俗地把人的发展等同于物欲的满足,不仅背离了社会演进的规律,也玷污了人性和人格的尊严。然而,否认物质基础对于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意义,也就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和条件性。在社会发展中,凭借虚幻的理想和空洞的热情不仅不能成正果,而且酿成苦果的教训比比皆是。这样的教训,我们每每追及曾经的历史,都会感到切肤之痛。这就警示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奠定基础。那种把发展社会生产同以人为本对立起来的认识,本身就没有真正搞清楚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以人为本的尺度。以人为本必须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做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基本要求有三:一是在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强调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认定和维护,是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散的前提。二是强调维护人的主体地位,必须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三是强调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维护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的直接体现,只有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切实保护时,人的尊严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这样三方面的要求,为我们衡量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了起码的尺度。也就是说,离开了人的尊严、人的权利来讨论以人为本,就失去了评价的标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全民主法治,保障人民依法享受广泛的权利和自由,特别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有机结合起来的所有实践,从制度安排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尺度。

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以人为本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同时,也把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提到了突出的地位。这就是说,社会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的状况,又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表明,一个国家即便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或一定的现代化设备,也不可能自然地使这些资源和设备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造成社会的和谐和人的素质的提高。那种在实践中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物质生产进步,最终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的教训;那种专力于资金、设备引进而疏于人文环境营造和人的素养提高,结果导致欲速不达的结局,都是需要引以为戒的。因此,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如果说物质生产、外在环境的改善是人的发展之“形”的话,那么,人的素质的提高,则是人的发展之“神”,“形神兼备”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无形而神无载,无神则形无帅。

创造人们的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联盟才智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的保证。坚持以人为本,谋求人们全面发展,必须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是人的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所造成的存在状况,正是这样一种现实基础,它使一切不依赖于仆人而存在的状况不可能发生,因为这种存在状况只不过是各个人之间迄今为止的交往的产物”。正是为了这样一种“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在其发展中,从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到中国革命的胜利,虽历经坎坷,但目的就是一个,即改变阻碍人的平等权利的获得和人的价值实现的制度桎梏和社会条件。而当代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也在于消除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制约人们平等发展,影响他们联盟才智发挥的种种消极因素,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为促进每个社会成员能够更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我们已为此做了许多工作,但仍需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大多数的人成为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者与享用者,是以人为本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一方面要求经济、社会的整修运行与发展,应当始终围绕人来展开,以人为本取代以物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人与物的统一。另一方面,还必须 “一切为了人”的原则,建立在“一切依靠人”的基础上,既确立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利益的理念,也要具有一切仿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力量源泉的方法。使人民群众能够平等、公正、有尊严地参与社会实践,支配他们的蔻成果。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以革命的方式,摒弃了资本主义使劳动与劳动成果的获得相分离的状况,并且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了中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理论;进一步阐明了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提炼和概括出深刻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深刻反映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深刻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深刻反映当今时代和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价值观念。如果说发展理念主要解决的是物质文明的问题,执政理念主要解决的是政治文明的问题,价值观念主要解决的是精神文明的问题的话,那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的确是我们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指导思想。

一、落实法规制度,防止产生对立情绪。化解思想矛盾,把模糊认识纠正过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但是防患于未然,消除引发思想问题的不良因素,同样是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十分注意的,而且具有更大的意义。从基层的实际情况看,官兵产生和存在的许多思想问题,都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法规制度办事引发的。比如有的连队干部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动辙打骂体罚战士,致使战士对干部、对连队产生怨恨、对立情绪,失去上进愿望。因此,必须把严格依据法规制度教育管理部队,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以减少和避免思想问题的发生,增强部队的凝聚力。一是要切实尊重和维护官兵的民主权力。文明带兵是条例条令的明确要求,要尊重官兵的人格,不能打骂、体罚战士,不能对接受能力较低和出现错误的部属冷嘲热讽,或者用侮辱性的语言痛加训斥。官兵有通信的自由,那种为了掌握战士的情况而扣压、私拆战士信件的做法,是违反法律法定的,必须坚决禁止。二是切实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对干部的调整使用,对战士的考学、提升、培养技术兵、选改士官以及立功受奖等切身利益问题,要坚持原则,公正对待,不能看来头、讲关系、搞亲疏。勿庸讳言,近年来,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不少单位在处理这些事情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给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被动局面。三是切实执行法律规定。对于违法违纪现象,要坚决追究处理,不能怕得罪人,怕激化矛盾,采取躲避的态度;不能出于私情,有意袒护,姑息迁就。法规纪律是针对所有人制定的,每一个官兵都应该在法规纪律的约束之中。如果允许任何一个官兵搞特殊化,宽容任何一个违法违纪现象,就会在大多数官兵中引起种种议论,造成思想波动。法规制度具有公众认同性,只要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了,对违法违纪现象严肃处理了,就能使广大官兵心里服气,思想统一。

二、运用法规制度,妥善处理各种问题。随着以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推进,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法规制度会越来越健全,越来越细化,人们相互间的关系、人们的社会行为,越来越需要用法律来调节和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官兵遇到的涉法问题会越来越多,对思想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运用法律的手段帮助官兵解决遇到的涉法问题,运用法律的规定要求解决官兵的思想问题。这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前几年,部队连续开展了两个五年普法教育,效果比较明显。近年来,部队人员发生了变化,国家又修订和颁布了许多新的法律,普法教育必须坚持深入地开展起来。要反复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兵役法等经常接触的法律和部队的条令条例,不断丰富官兵的法律知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分析一些官兵违法犯罪的教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知法、不守法。如果法律知识丰富了,依法行事的意识增强了,遇事就会站在法律的角度,用法律的规定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进而消除偏激、错误的思想。二是要积极帮助处理好涉法纠纷。近些年来,官兵个人家庭遇到的涉法纠纷比较多,如婚恋纠纷、合同纠纷、宅基地纠纷、责任田纠纷等。这些纠纷牵扯官兵精力,引发思想问题,甚至导致产生偏激情绪和行为。要与官兵一起按照有关法规对纠纷进行分析,如果责任在自己方面,就要引导不能感情用事、强词夺理;如果官兵的权益确实受到侵害,就要支持官兵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必要时还应该派人到地方有关部门协商和督促解决。三是要运用法律规定校正思想偏差。对官兵存在的思想问题,我们在做工作进行疏解中,采取传统的思想教育引导方法是必须的,但还应该引入和加重对有关法律的学习。国家的法律、军队的条令条例,对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军人在方方面面的思想行为都是有明确规范的,而且带有强制性,必须遵照执行。因此,我们要重视运用法律的规定纠正官兵的思想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说服力、更具有实效性。

三、健全法规制度,促进实践教育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和法规制度的规范约束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的作用相辅相成。法规制度离开思想教育,不能得到人们的自觉执行;思想工作离开法规制度,教育要求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践,而且法规制度本身也具有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替代的教育引导作用。因此,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还要在健全法规制度上下功夫。一是要健全各种管理制度。管理松散、纪律松弛的单位,官兵的思想必然混乱,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没有号召力、说服力。所以,仅注重做思想工作、搞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依据法规条令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探索制定出各项管理制度,使人人、事事都有规章可循。有了一个正规有序的环境,人心集中,消极因素少,思想工作就容易取得效果。二是坚决纠正不合理的法规制度。官兵中存在的有些思想问题,不是因为思想工作不到位,不深入出现的,而是由于不合理的政策制度引发的。比如有的基层单位以罚代教、以罚代管,以罚代劳,规定不假外出一次扣多少钱、完不成农副业生产任务罚多少钱、训练成绩上不去不准午休等,使战士常常处于压抑、烦恼的心境之中。要认真清理纠正这些背离法规条令、时代精神、官兵愿望的“土政策”和“土规定”,为保持思想稳定创造良好的法规制度环境。三是要用制度把教育提出的要求明确规定下来。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倡导的原则,要形成制度,予以大力鼓励和支持;思想教育反对和谴责的东西,要用法规制度进行严格的约束和诫勉,向不良倾向提出警示。这一点,我们党在处理“法轮功”问题上做得就很成功,一方面揭露“法轮功”的荒谬,教育人民群众;一方面分别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等发出通知,规定不准参加“法轮功”练习,使“法轮功”问题得到了圆满彻底解决。我们要把这一好的做法发扬光大,在深入搞好思想教育引导的同时,及时跟进法规制度建设工作,把教育要求制度化、刚性化,以巩固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原则 第2篇

屏山县政府办副主任 黄湘平

随着向家坝水电站工程的加快建设,屏山县移民迁建工作已全面展开。此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艰巨,且时间跨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稳定事件。因此,在移民迁建过程中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践行“以人为本”原则,实现和谐移民目标。笔者就此浅谈一些想法,仅供参考。

一、在政策上照顾“多数利益”

水电移民,国家政策在总体原则上始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库一策”,即在国家大的政策框架下,根据各个库区不同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性措施和办法,其根本目的就是在政策层面上最大限度地照顾好千差万别的移民利益。“前期补偿,后期扶持”,即鉴于国家总体财力尚不富裕的情况,在水电站建设期间(约为10年)对移民群众造成的直接影响损失进行“实物补偿”,在水电站建成发电后对移民群众的间接影响损失进行后期“项目扶持”,含现金补助、落地优惠电、基础设施项目等内容,扶持期约为10年时间。因此,作为向家坝水电站库区重点县的宜宾市屏山县在制定具体的操作性措施和办法时,也必须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一是必须吃透“上情”,即国家政策要求;二是必须吃透“下情”,即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准确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的真实情况;三是抓好“结合”,即将“上情”与“下情”结合起来思考,形成能够照顾大多数移民利益的操作性措施和办法。只有在政策上做到“多数利益”,移民工作、电站建设才能得到移民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与拥护。因此,在制定移民政策阶段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以没以绝大多数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坚持“以绝大多数移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了,其移民工作、电站建设就必然会得到绝大多数移民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与拥护,反之亦然。

二、在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

向家坝水电站移民系非自愿性的水电移民。一方面,移民群众顾大局、识大体、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但是毕竟故土难离、有较重恋旧情节,同时又要适应新环境、新生活,总体上感到身心比较焦虑。另一方面,移民干部本身也可能是移民,既要做大量繁重的移民工作,又要应付自身移民搬迁带来的巨大压力,还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总体上也感到身心比较焦虑。因此,作为库区党委、政府在组织实施移民迁建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有意识体现和做到“人文关怀”。

(一)对移民群众的“人文关怀”。

一是保障“政策知情权”。即每项移民政策出台前,要一定层面征求移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出台的政策更贴近库区实际,在移民政策出台后,要及时开展不同层面的政策宣传解释活动,帮助广大移民群众正确、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只有把政策完完全全交给移民群众,才能得到移民群众满心满意的理解、支持、配合与拥护。

二是严格办事的“政策底线”。常言道: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一件事情的成功,没有统一的政策不行,有政策而不讲策略也不行,必须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在开展移民实物指标调查复核、公示确认、补偿搬迁等关键环节时,必须讲究政策和策略,但推进工作的底线是“政策”,任何人、任何情况都不能突破政策,更不能人为地造成政策的“朝令夕改”。即使在政策上有疏漏,在处理的程序及方法、步骤上也必须认真研究。总之,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作。三是畅通信访及诉求渠道。一项重大工程的建设、一项重要工作的推进,难免不出现一些失误或错误。上千名干部从事移民工作,由于政策水平、政治素质等参差不齐,难免不发生一些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必然有移民群众的合法合理利益受到损害。因此,畅通信访及诉求渠道,有助于疏导移民群众情绪,有助于发现工作失误或错误,也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干部干事行为,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建立定期定点信访接待机制,专人负责接访,专人落实信访事项。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需要及时纠正办理的,限时办结;依据政策不能解决的,积极解释疏导;涉及相关的矛盾纠纷,可逐级民事调解解决,严重的可通过依法诉讼解决;应当严肃查处干部的,坚决予以查处。

四是适时开展库区文化联谊活动。通过系列丰富多彩文化、体育等联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密切移民干群关系、移民群众相互关系等,以此增进了解、增进情谊,构架宽松、有序而和谐的气氛,让广大移民干部、移民群众从身心焦虑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五是注意搞好搬迁安置移民的“跟踪回访”。移民搬迁安置后面对的环境新、人缘新、产业新等,可谓“万事从头来”,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有人关心、有人帮助、有人解决。因此,对待移民群众特别是外迁库区以外安置的移民群众,千万不能一搬了之、一搬了事。除接安地党委、政府要全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外,作为迁出地党委、政府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要确定专人,配合接安地党委、政府积极开展“跟踪回访”活动,扮演好“娘家人”的角色。

(二)对移民干部的“人文关怀”。

一是政治上有盼头。进入市、县、科级后备干部的,要及时优先按照程序提拔使用;没有进入市、县、科级后备干部的,要及时优先按照程序进入。积极倡导正确的用人导向,不让“老实人吃亏”,让移民干部特别是年轻的移民干部看到希望。同时,移民干部在年度评优评先时予以优先考虑、优先解决。

二是经济上得实惠。移民乡镇和移民部门的干部,可以按照规定发放相关加班工作补贴;抽调的移民干部,除其可享受与原单位职工等额的年度奖金和福利外,也可按照规定享受相关加班工作补贴。

三是坚持定期轮休。原则上,每半年应采取组织安排的形式,对移民干部进行一次工作轮休,让其释放紧张的工作压力。同时,每双月请专家对移民干部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交给自我调节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方法,必要时可对特殊个体实施“点对点”心理疏导。

四是坚持岗位轮换。可在统筹使用干部资源的基础上,适时在库区乡镇干部与非库区乡镇干部之间、重点移民部门与非移民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实行一定范围、一定层面、一定领域的干部岗位轮换,实现干部工作张弛有度、能力多岗锻炼。

三、在结果上体现“发展共享”

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屏山县移民迁建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屏山库区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成果让30万屏山库区人民共享。即通过城镇大迁建、基础设施大建设、经济社会产业大重构,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使库区地方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使库区广大移民群众实现“逐步能致富”目标、其生产生活水平与质量高于原有水平。

对“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再解读 第3篇

一、对“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错误理解

设计是在特定环境下,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对设计对象所做的有目的、有意识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人的行为需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就是以人性的需求为衡量一切外部事物的基本标准,让设计更符合人在安全、实用、健康、舒适、优美等方面的需要,并注重人性、 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所以,设计归根结底就是处理人与物,尤其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然而,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很多业者偏颇地理解了“以人为本”,过分地强调人, 而忽略了环境,具体表现如下:

1. 过度追求“人”舒适与享受,对自然资源攫取无度。 任何设计的实现都是以物质材料为基础的,物质材料总是以开发自然资源来获得;而自然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于人类无休止的开采,自然已经难以负载。其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本。为了实现人的可持续性,俭朴设计业者永远不能放弃的原则。

2. 过分追求“人”的个性,忽略了其与环境的一致性。 设计,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带有艺术性的创造。所以,有些设计者就固执的追求作品的“艺术性”,而艺术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创新或个性,这就使得某些设计者盲目追求与众不同的效果。然而,设计作品通常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与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当一件设计过分的与众不同,就很难和谐与其所在的环境,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近来出现了许多有碍观瞻的怪异建筑,恐怕就是这种追求个性所造成的。

综上所述,种种对“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偏颇理解均是根源于将“人”解读为孤立的、暂时的设计使用者;而真正的以人文本则是普遍意义的,长久的,与自然和社会相和谐的人。所以,和谐才是以人文本的真谛,

二、设计中的和谐原则

在摒除了对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错误认知之后,笔者以和谐发展为核心,论述设计中真正应该遵循的和谐的以人为本原则。

首先,设计与人的和谐。任何设计根本上都是为人服务的,它首先必须以服务于人为第一目的,必须使人受惠于设计,让人觉得实用、舒适和温馨。实用是设计的第一原则, 完全不实用的设计不但劳民伤财,而且贻人笑柄。舒适,主要指设计的功能性体现,直观地理解,舒适就是让人感到使用起来舒服。以住宅设计为例,有些住宅设计片面、地强调所谓外观新颖,只追求光怪陆离的外在效果,内部却比对付鬼子的地道还要复杂,采光、通风、室内空间有效利用则一概不论,这就违背了实用舒适的设计原则。温馨,主要指设计对人在精神层面的关怀,最主要的就是设计的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将赋予设计以鲜活的生命气息,设计有了生命,设计作品便有了与使用者交流、互动的功能。所以,具体设计实践中必须认真研究使用者的偏好和文化取向,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设计,特别是在私人空间( 比如私人住宅、私家花园等) 的环境设计中,这一点尤其重要。

其次,设计与环境的和谐。所谓环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的环境指的是自然,无论是业者还是使用者,在从事设计时均应考虑到自然的承受力,提倡节能、 环保和简约的设计。微观方面的环境是指设计所在的周边环境,尤其在公共设计或建筑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不能使设计破坏周边景致的和谐,更不能使设计对周边的人群造成不良影响。

从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来看,二者是相互影响的。从短时间来看,设计应该适应文化;但文化又是实践的产物,从长期来看,设计的实践活动同样能够影响文化。认清这一点, 对一名设计师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认清这一点,才会既不为设计需要适应文化而悲观,又不因设计可以改变文化而急躁冒进,违背艺术设计规律。从宏观上讲,设计就是在这种既适应文化又影响文化的过程中来完成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并逐步实现设计与文化的和谐。

结语:

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原则 第4篇

关键词:四维空间;展线设计;以人为本

一个展览,是对文化、知识、信息、观念和思想的传播,其表现的内容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学术支撑的基础上。展览的类型有很多,其中主题性展览也需要根据展示的内容和性质及相关要求科学地策划与主题相符的展览。

策展的过程是一种观念形成的过程,展览的过程是观念传达的过程。我们不是为了展出一些作品而去策展,而是通过一些作品传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观念,其中展品、空间、时间、声、光、电、互动装置等要素都承载着我们需要传达的思维信息。

策划一次主题性陈列展览,必须对展品及场地进行调研分析,使环境与空间达到最大化的利用效果。通过搜集展品信息,可以将策展的范围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可以使策展者提炼展示主题,总结、串联展线设计;可以使观展者在有限的空间中无限地利用“时间”,从而解读展示内容。

回看上海美院挂牌仪式与“不锈宝钢”“春华秋实”主题展览,使我想要探知其中的关联:我们策划一个仪式与两个主题展三者之间存在哪些联系?三者选址的原因及展示的风格是什么?三者放在一起,想要表达怎样的一种思维模式和观念信息?

一、问题剖析

(一)对于展示主题与展品的分析

展品是展示的主体,单一作品也许不能完全表达一种观念及信息,但是通过分析展品的艺术特质、类型、材料及尺寸等信息,可以将展品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进行分类。

不锈宝钢主题展中,需要展出包括清华美院、中国美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在内的共133件不同类型的“不锈宝钢”艺术作品。由于作品的尺寸及表现形式不同,我们根据本次主题展览的性质及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展品分类排序、组织陈列。

从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共分为三类:一类立体类作品,包括雕塑9组、装置4组;一类影像类作品13组;一类平面类作品103组,其中绘画作品90组、木刻作品2组、数字微喷1组、摄影作品10组。

春华秋实主题展中,展示内容包括“大事记”“春华”展览中20位先贤简介及作品展示、“秋实”展览中包括15位艺术家的简介及作品三个模块的展示内容。

在展览内容的设计阶段,策展人员需要根据展品的信息,针对一定的原则对展品进行设计分类,然后才能提炼出展览的主题,继而再凝聚藏品的甄选。

两个主题展中对于展品的分类意味着策展者想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表达不同的思想观点,由不同的思想点串联为“线”,使彼此相对孤立的展示内容联结成有关联的展示内容,从而形成一道引人思索的“展线”。只有构架“展线”,才能在展示的过程中达到不偏离主题的同时丰富展示的内容,最大限度地起到展示的目的。

(二)对于展览场地的分析

展览场地是承载展品、延伸展线的地方,展览场地不只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空间,而是一个“时间”与“空间”融合的“四维空间”。只有规划好展示空间,才能使展线串联顺畅进行。增强展示的教育性、趣味性、灵活性,从而达到展示的目的,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首先我们对展示设计环境比较熟悉,把握性比较大;其次由于展示空间相对规整且团块化明显,使我们设计的阻力大大减小;再次展厅相对固定,不需要进行太复杂的空间规划。

由此展线设计的雏形初步形成,如(图1)参观流线图:

二、概念分析

(一)展线设计的概念

一个有深刻意义的展览,不是用各种展示手段把展品包装得很“花哨”,也不是把心思用在分割展示空间上,等等;而是透过每一组展品来表达一个展示点,通过各个展示点的串联使所想要表达的观念逐渐显露出来,为观展者剖出问题,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而后助其解决问题。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便是“观念先行”的先行者,他认为策展的核心是理念。展览的策划应该是策展人艺术创作的过程,也就是說策划展览本身亦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

“展线设计”的思维方式是策展者对于本次展览的理解与归纳,展览本身也体现了策展者的专业素养与专业协调能力。“展线设计”的思维方式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这便使展览带有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团队的鲜明特色。

(二)展线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概念

设计为人,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应该以“人”的感受为先。展线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以人为本,展览展示给观众的是视觉的空间,但是在观众的心里可以由此而形成另一个“心理空间”。一个好的展览、一条好的展线设计,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留给他一些知识。在这个可闻、可见、可问、可以以不同角度去观察、体验、感受、参与的空间内,展线引导着观展者的思维,使其完整有序地了解展示内容,领会展示意义。此时的展线就发挥了其服务于人、教育于人和制约于人的作用。

当然这里的“以人为本”,讲的是宏观概念。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评判一个展览的“优”“劣”,其所站的角度也是不同的。一个展览的设计,能够照顾到大多数观展者的心理感受,以“大局为重”,便是不失败的展览。

其次,展览的精髓主要是在向观展者表达艺术的思维与策展者的思维。策展者往往把握的是时尚的线脉,是时尚的开创者,而不是跟随者。他们的作用是引导、带领观展者进入、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维”中。

相反,在观展的过程当中,观展者的心理反应也为展线思维的建立提供了逆向的参考建议。展线设计与人产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循环。

三、主题性展览的展线设计

(一)上海美院展线分析

“不锈宝钢”展示区中的艺术、设计作品,为同一个主题进行设计创作。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展示形式也要相应地进行变化。根据其人流走向设计及展区分布,可以科学有据地分配展品的位置。

参展者在“不锈宝钢”绘画艺术作品的展示区内,使观展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在洁净的墙面拼凑以宝钢为背景的不规则装饰平面上,使得展厅有了“钢”的“硬度”。配合展厅内朦胧的天光与柔和的灯光,使得“旧厂房”披上了艺术的氛围,更显岁月带来的年代感与雅致感。宝钢与美院的结合,是“刚柔并济”的配合,也体现了美院人的“弹性”作风与“前卫”思想。如(图2)上海美院展厅效果。

从展厅出来,进入美院的走廊,就从“不锈宝钢”进入了“大事记”的展览环节。此处以时间轴为“线”,串联“大事记”的展示内容。由于走廊呈长条状且来往人流不仅有观展者,所以走廊的布置会相对活泼一些;采用视频展示与互动方式搭配,使得活跃的气氛中不失内涵,如(图3)“大事记”的展示构想。

图文影音的方式传递了信息,使观展者在行走的过程中产生形象记忆。时间节点的划分,总结了美院历年来跨越式成长的历程,展望了美院对于成长道路上的更高期望。

(二)展线在四维空间中的延伸意义

所谓“四维空间”是指在由长、宽、高所构成的静态三维空间基础上再加上时间因素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的时空概念。我们在对展览进行前期规划和设计时, 需要考虑展线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组合变化。

按照立体展示的新理念,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一直从天花板延伸到地面,甚至将地面也作为展示面。这种方式会使观众有一种“走进”展览的感觉。

展线横向设计的长度和范围是不确定的,“大事记”环节的展现设计则为长廊式(通道式)展线。这种布局方法使展线利用率较高,动态线单纯,方便参观。

一个展览空间中,如果展品没有纵深的层次,就会显得单调、呆板。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营造丰富的立体空间感,增强展线的视觉冲击力,也就是要增加展示面的层次。而“大事记”的展线设计方法则采用凸起法,把展示立面向外加厚、拱起,以达到突出展示内容的目的,这样就能使展线在纵深方向上形成层次。

四、结语

通过总结展线在竖向、横向、纵深和时间上的组合变化,可以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展线在四维空間中的延伸走向及其意义。

通过对展线的思考,可以总结出策展者对于此次展览的用意及此次展览的深刻内涵。上大美院是继承与发扬上海海派精神文明传统的地方,挂牌仪式的举办是对海派精神文化的先锋者努力的肯定与赞赏。“不锈宝钢”展出的是我美院对海派文化传承与发扬的艺术精神。借用“不锈宝钢”的主题,表达美院“不锈”、精神“不锈”这种生机勃勃的活力。“春华秋实”展出的是老一辈艺术家对发扬海派文化做出的努力。由此便不难看出策划一个仪式和两个主题展的原因是什么了。三者通过一条展线相关联,表达了对海派文化先驱者深深的敬意,表达了我美院人继承发扬海派文化的决心。

一条展线表达一个观念,承载一段精神,传承深刻意义。展览的相关知识和经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学习,才能做出精彩的展览,才能诠释更深刻意义。

作者单位:

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原则 第5篇

曾明

4月1日,区进修校的张德敢校长应我校邀请,给我校老师做了《中外基础教育比较研究》的讲座。他从中外基础教育现状、中国与英美基础教育比较、今后趋势、走在路上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我听了报告以后,比较有心得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虽然英国美国中国都追求以人为本,但侧重点不同。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从学科教育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语文教育一定要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其实以人为本,是语文教育的客观要求。人文主义观念其重点是“人”,是“人”的本能发挥,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动力。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感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康人格的过程。儒家的人文教育,孔子、孟子的人文思想,至今仍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熠熠生辉。传统的“人文”教育着重于人生的责任,重视人伦的关系,肯定人格的价值。可以说,重视人文关系和人格的培养,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取向,然而,一段时间内,由于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偏颇,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导致了人文主义的沦落,全民人文素养的下降。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无疑是重新认识了人文性,及其在语文教育中客观要求的迫切性,为我们广大从事语文教育的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呢?

一、树立科学的“大语文观”,重视课堂教学的人文价值,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

中学生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单纯的心灵迫切需要人性的光辉普照。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发现,为我们提供最初审美冲动的是童年那遥远的童话故事;我们记忆深处永不褪色的情节是少年浪漫的情怀;影响我们一生的价值标准往往来自中小学期间一次偶然的遭遇……凡此种种,都说明中学教育是我们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兴趣、道德、情感、意志等养成的起始阶段。在这方面,中学语文教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材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是中学生感情世界、理解人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来源。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说,不仅仅是教学生认字、组词、读书,其最终目的是在于启迪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维,并帮助其形成作为人所具有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人文价值而不是知识或者工具价值。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活动能否真正超越知识性,把学生的情感、兴趣、审美等主观思维带动起来,是决定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适当突破教材,活化内容,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手段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提供的基本材料时空跨度大,从古代到当代,从中国到外国,从自然到社会,从生活到艺术,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蕴涵的人文因素极为丰富,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由于中学生年龄较小,知识积累不多,感性经验不足,再加上各类作业量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活化教材内容。也就是说,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一方面合理地组织和使用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需要,联系生活,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现象,善于联系生活情景,带领学生步入“生活天地”中学习和历练。

例如学习《小池》一诗,描写小池的初夏之景。教师可以通过挂图,让学生感受清泉、绿荷、蜻蜓所构成的美好意境,再辅以动听的音乐,使学生理解“无声”“细流”这种静谧的氛围,了解诗人对大自然深情的爱和健康美好的生活情趣。通过探求古诗的意境美、人格美,引导学生在困难中、挫折中、逆境中不忘生活的美,不忘人生的美,从而使自己的心胸逐渐宽广,志趣逐步健康,情操逐步高尚。

三、注重过程,优化方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优化教学方法,特别要提倡以下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放学习这三种学习方法。

首先,合作学习中,学生地位相同,机会均等,会不受拘束地畅所欲言,有利于潜能发挥。其次,合作学习时,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迅速,相同观点及易吻合,可引起学生共鸣,不同观点又极易碰撞,可促使思维多项发展,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再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会反复推敲、琢磨课文,有利于培养个性,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

中学生好胜心强,最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显示自己的才能。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在教《游园不值》中的“应怜屐齿印苍苔”一句时,教师先对“屐齿”“苍苔”作解释,接着放手让学生试解。不出所料,学生对这句话的含义产生了分歧。有的从“我”的角度解释,认为是“珍惜屐齿留在青苔上的印痕”,理由是朋友没见到,印痕应珍惜。有的从朋友的角度解释,认为是“主人青苔,不愿别人踩上脚印”,理由是柴门不开,为惜青苔。学生读中议,议中读,最终达成一致,认为后一种理解比较合乎情理。

就是使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开放化,让学生在应对各种现实社会生活过程中培养起语文能力。我们知道,儿童现实生活中需要的言语交际活动,诸如转述、通话、问路、借东西、挂号看病等应列为写说训练内容,同时要为学生创设言语交际的情景,使写说训练成为社会生活中现实的言语交际活动。由于儿童在课堂上学到的言语交际本领马上就能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场,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某校有个班级与外地的某个班级组成友谊班,每两个学生结成一个对子,开展定期通信活动,还要求双方在信的末尾向对方提出问题,请对方予以回答,这样双方自然交流,不知不觉中促进了书面表达能力。

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原则 第6篇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原则,围绕这一原则,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现就近几年的具体作法分几个方面作一总结。

一、研究学生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从认识论的观点分析,学生是学习活动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是一种脑力劳动,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解到运用的两次飞跃,只有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别人是不能代替的。依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综合教学,主要有五种教学模式:

1以观察为主的启发式物理课本中的许多定律,定理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的,教师在演示过程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给学生提出思考性的题目,让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视觉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由学生自己初步归纳出结论,教师在此基础上概括要点。例如,牛顿第三定律,楞次定律的授课都是这样进行的。

2以实验为主的启发式在实验教学中,规定有些实验是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手段,实验步骤,测量数据,分析结论,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以讲授为主的启发式主要通过学生的听觉启发引导学生学习,适用于教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概念课和复习课。具体做法是首先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列出自学提纲,由学生根据提纲动脑学习,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个别辅导,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穿插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然后大组讨论,由学生推出代表在全班讲演,最后由教师归纳小结。采用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方法,在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被动状态,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发挥,智力得到开发,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4以练习为主的启发式主要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作练习学习。对于一些综合知识较强的练习题,教师首先示范解题过程和基本思路,要求教师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分析到综合的步骤,有意识的对学生加以训练和培养,对一些典型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适当训练,使学生头脑中每一个知识链巧妙的汇成知识网,对每一个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学生学习

物理教材中每一个概念,每一条规律都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因素,在讲解物理内容时,力求用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规律,以适应将来社会需求。在讲授物理学中电学部分的楞次定律时,有些学生对定律中所描述的“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这一观点难以理解。而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理解这个定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如果矛盾的双方只有互相分离的.斗争性,而没有互相依存的同一性,作为矛盾统一体的具体事物就无法存在。而楞次定律正是对这一客观规律的反映。由于磁通量的变化,才导致感生电流的出现,但反过来感生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生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其结果就必须克服这个阻碍作用而作功,作功就要消耗能量,这个能量就是感生电流能量的来源。因此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具体反映。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区别不同物理概念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个别物理概念似乎理解了,但不同的物理概念在同一个物理过程中出现时又混淆不清,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随时把学过的物理概念加以比较,有比较才能够鉴别,在比较过程中找出同类事物的共性,比较出同类事物的个性。例如电势,电势差,电动势这三个物理量在处理稳恒电路的问题中经常用到。它们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让他们广泛发表见解,在此基础上归纳他们的见解,然后给以明确的答复。上述三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当电势,电势差,电动势同处于直流电路中时,它们互相依赖,其数量关系是闭合电路中电动势的代数和等于电势降落的代数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1、电源电动势是描述电源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它仅与电源的结构和状态参量有关,而与外电路无关。在电路中各点电势由电源电动势分离电荷而建立的。电源的路端电压随外电路的负载而变化。

2电动势是表示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所作的功,而电势差则表示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的某一点经任意路径移到另一点所作的功。

3电路中有电势差存在,自由电荷就会作定向移动,其结果总是使正负电荷相互中和,使电路中电势差趋于零,而电源电动势在电源内部总是把正负电荷分离开来,建立并维持一定的电势差。因此电源电动势是建立和维持电路中电势差的原因。4在直流电路中各点电势保持不变。所以对电路的能量转换没有贡献,整个电路中能量转换全部由电源电动势作功提供。

三、针对学生个性的心理特征,作好其转化工作

在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基础较薄弱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措施设法改善其心理品质促进转化,具体作法是:

1针对性分析学生个体心理特征个别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视学习为负担,认为上学是家长的意图,抱着混学习的态度,学习上不感兴趣总是处于落后消极状态,有的学生虽有兴趣但不稳定不持久,遇到难点就产生厌烦心理。还有的学生观察力薄弱,观察不客观不深刻,缺乏良好的观察习惯,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不持久,上课时常常被某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内容所扰乱。另外有的学生偏向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而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较显薄弱,还有的思维能力较差,难以借助于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2采用相对应的措施改革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鼓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勇于发表意见。发挥部分学生动手的长处,支持他们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其才智充分展现,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另外改善心理品质促进转化。学生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改善自己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读书方法,具体采用“三读两答一议”的方法,三读包括“一是通读所学内容,作到大概了解,二是结合问题或提纲要求细读,三是研读重点和难点适当做笔记。”两答:“一是回答老师或提纲上的提问,二是回答周围学生的提问”。一议同周围同学议论研讨疑难。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听课,培养注意品质。要求学生既要注意听那些自己基本弄懂的内容,又要专心听那些疑难问题及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多向他们提问,提问时要启发引导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要求。在培养注意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理解记忆,启发学生自觉对知识归纳总结,并用多种方法记忆,如列表法,提纲法,结构法,图表法等,实践证明这些记忆法都有效的加强了刺激大脑的强度,使学生记忆力普遍加强。

四、针对学生特点,搞好教材建设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腾飞大规模的准备各类新型人才。作为教育领域中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层次的特色,首先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与众不同,它致力于培养技术型,工艺型,管理型人才,因而要求培养的学生在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方面受到的教育是系统的,有特色的,分析能力强,岗位基本技能掌握扎实。基于这一特点,我们一致认为:物理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应集中体现在三个有利于,三个适应上,既有利于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具有正确的科学方法。有利于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己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和善于探索创新的能力。要适应各类专业课的需要,适应学生掌握生产技术及就业的需要。适应学生继续进修深造的需要。根据以上目标在教材改革上作了以下尝试:加宽知识面,内容作了更新。将近代物理知识结合现代科技成果编入教材,根据专业课需要,在电子技术初步知识中增加了介绍各种元件的性能,特点和原理的内容。在教材体系上作了调整,,从而达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目的。

在教材叙述上尽力作到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举事例要鲜明生动新奇,语言活泼要富于幽默感。在教材内容上体现研究物理的方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例如:在教材中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方法作了较详细论述,对运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作了系统总结,从而使学生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了理性认识。

实验教材增加了设计性实验,给出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自己考虑实验原理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步骤,自己选用器材,经过实践证明,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大大提高。

上一篇:全国网约车题库及答案下一篇:描写高山的好词好句好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