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漂河 孙斌国 王艳)

2024-08-12

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漂河 孙斌国 王艳)(精选6篇)

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漂河 孙斌国 王艳) 第1篇

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九年制学校 孙斌国王艳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参与到学习过程,探索、内化新知识,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学科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能快速、质优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中玩、玩中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共识,游戏教学渐渐成为学科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环节。

一.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教材数学课本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分有所接触,往往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我组织了“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总价,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的化聚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

2、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而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

3.游戏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到新的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年纪比较小,注意力不稳定,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如:一年级的《分类》这一课知识,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分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设置“给小动物找家、文具回家、汽车开进停车场、水果放进果盘中”等游戏,引导启发学生把同一类物品归在一起,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愉悦的气氛所陶冶、感染,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4、数学游戏有利于合作意识的培养

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游戏,每一次游戏绝不是只有表演的那几个同学的事情,所有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或作裁判,或作指导,或评价,使学生在游戏中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也养成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

例如在三年级学习《数学广角》简单的组合时,围绕小丽去外婆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的故事情境,进行“小设计师”游戏,让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图片,先自己摆一摆,然后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在题卡上连一连,最后集体汇报交流。学生通过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怎样与同伴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二、数学游戏的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形式,其中比较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以下几种:

1、讲故事。对于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讲故事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去认识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观察。观察能力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实物材料为“第一性材料”,以课本文字插图为“第二性材料”,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材料,结合课本材料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与加强“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出示教学挂图和实物,让学生观察,0。

3、猜想。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进行猜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们猜一猜,估一估,促进思维培养,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当我们在教长度单位米的认识时,就可以先不要告诉学生一米有多长,先进行猜想估计,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加强对知识的表象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活动。作为活动的形式,是数学游戏教学法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具体形式。这些活动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等。对于小学生来学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对于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在玩中学习数学。

5、竞赛。它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游戏。比赛游戏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使学生们精熟“数”与“运算”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快速、敏捷的团队精神等。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不但是让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从思想上也得到了培养、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当然,考试也是一种竞赛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能力方面的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数比赛,这不单单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游戏的组织

1、制定计划。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制定计划是游戏教学组织的首要环节。一个游戏的开展,必须经过严密的安排、设置,有计划的进行制定,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点。具体设置方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怎样来对它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等,都必须要有一个计划,按照计划来开展游戏教学。

如我们开展“玩七巧板”的游戏时,这个游戏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怎样安排等等,事先一定要有一个严密的计划,才更加容易对游戏进行操作。

2、数学游戏的选择形式与内容。数学游戏的组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游戏教学。只为游戏而开展的游戏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只有以兴趣为前提,完成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内容,并实现教学要求,这样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设置一个游戏在课堂上实施,必须要先学习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置。如对于数学一些比较枯燥、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浅显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计算技能。

总之,对于数学游戏的设置,要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重点是那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选用徒手游戏,使游戏教学起到真正的效果。

让数学游戏走进数学课堂 第2篇

本人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针对新版教材的特点,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知识的提升,在情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发展。

(一)通过获学游戏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但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新概念教学中引入教学游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如在教学无理数概念时,用掷骰子来引入无理数概念。在课堂上问学生骰子有什么作用,当学生纷纷回答骰子用于搓麻将时,告诉学生骰子还有一种新的用处,而且与数学有关——可以用来产生一种新的数。然后请两位学生上讲台前来,一位学生在讲台上掷骰子,另一位学生在“0”小数点后面写上骰子掷出的点数,随着骰子一次次地掷,黑板上出现了不断延伸的小数,0.136245135……我喊了“暂停”,然后通过恰当的提问,从而引出无理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接受“无理数”这一难懂的概念时,因为有了游戏的铺垫,而变得较为亲切。

(二)通过数学游戏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

在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安排了“有趣的七巧板”一节。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益智游戏,被称为“东方魔板”。虽然它只有非常简单的七块,但同它拼出的图形成千上万,诸如建筑物、器物、人物、鸟鱼虫兽等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人叫绝。根据教材编排设计一堂兴趣课,带领学生开展这一活动。游戏过程设计按以下三个层次逐步上升。

1. 按所提供的图象(图1、图2、图3)进行拼搭。

2. 根据轮廓线的拼图(图4、图5)

3. 自由拼图,根据自己想象出来的物体的形象,把它拼出来。以下是学生拼摆的图形(图6—8)

学生通过对七巧板的拼拼摆摆,不但能引起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对平行、垂直及角等有关知识的认识。

又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安排了“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节。在学习书本知识后,可设计一个游戏,也很有意思。游戏过程设计分两个步骤:①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些多边形卡片,通过动手拼摆,能否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拼搭成一个平面图形。②学生把一个任意四边形剪成四块,动手拼图,探索能否拼成别的图形,并从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图9—12)。

通过这些游戏,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感受了数学美,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通过数学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初中生抽象及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讲授某些空间图形时,教师要设计好教学,努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蚂蚁怎样走最近”这节课,要由立体图形想象出它的平面展开图,内容抽象,学生较难掌握。因此,在上课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折纸游戏,通过剪一剪、折一折引导学生探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为后面的例题教学做好铺垫。再次,出示教材例题,“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下底面的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处相对的B处的食物,沿圆柱体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如图13所示)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最短路程是RtΔACB斜边AB的长,另一种认为是把圆柱体的侧面沿AD展开成为一个矩形,RtΔADB的斜边是最短路程。可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都试一试,比较两者的不同。由于前面学生做了折纸游戏,已经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很快地第一种想法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寻求出正确答案(如图14)。

又如新教材的同步练习册对三棱锥的三视图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学生有疑问,可不正面回答,而对学生说:“动手操作,做游戏会得出解释的。”学生通过对三棱锥不同摆放位置的观察,讨论后作出正确的解释:三棱锥的三视图会随着摆放位置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情况,其它立体图形亦然。

(四)通过数学游戏丰富学生对概率的认认,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统计与概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北师大新版教材在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游戏。如通过“抛硬币”、“转转盘”、“摸有色小球”等游戏来加深对概率的认识,通过“掷骰子”来感受事件的可能或是确定,通过“抢20的游戏“来体验机会的均等或是不平等。在“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几章中更是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收集、处理数据,体会数据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如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数据的收集”的教学,组织学生选“新班长”,并提出两个要求:①公正、公开、公平的选举;②“新班长必须是大多数同学能接受的。学生们设计了多种选举方案,通过讨论一致认为采用“投票推荐”的方法最符合要求。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都有点惊讶,选“新班长”也是数学吗?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中,常常做上述的游戏的同时,“频数”、“频率”、“概率”、“可能”、“不可能”、“必然”等词语也自然成为学生的口头禅。

(五)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如教学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首先让学生拼凑许多边长为X和1的正方形与长和宽各为X和1的长方形的板片(如图16、图17、图18)以便获得相应的感性知识。接着要求学生用这些板片拼成一个比‘X·X正方形’更大的正方形,学生稍加尝试便完成拼凑。而后要求学生描述自己所做的工作。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教师根据情况予以提示和提问,大多数学生都会说:这个正方形是一个‘X·X正方形’和两个‘1·X’长方形加上一个‘1·1正方形’拼成的。教师引导学生用标记法记下‘X·X正方形’用X2,加用‘+’表示。在讨论中学生还可能从边的角度来表示,即(X+1)(X+1),由于两者都表示同一个正方形面积,所以就有等式X2+2X+1=(X+1)(X+1),至此,二次三项式的一种因式分解模式就被“发现”了(如图19)。

(六)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竞赛辅导的兴趣,提高辅导效果

教师在数学竞赛辅导时适当引入游戏,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胡思乱想”,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一次竞赛辅导中,表演猜扑克牌的游戏,拿出一副52张不含王牌的牌,让随便哪位学生任意抽取5张,交给另一位同学,另一位同学将其中的4张牌一字排开,依次亮在桌上,然后笔者猜出没有看到的那一张牌的花色和牌点。如此猜了六、七次,全部正确,这无疑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笔者了个关子说:“这是一种巧妙运用数学知识的扑克游戏,你能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讨论后,再娓娓道来。显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辅导效果好。

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第3篇

一名称职的教师,就应该让枯燥的数字变有趣,让抽象的概念变具体,让学生对数学学知识产生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苦学”转变为“乐学”。在数学教学中成功运用游戏教学,既能调节学生精神,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一些,这需要依靠兴趣进行数学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积极性才越强,学习效果才越好。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是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因为游戏能够消除学生的厌烦、紧张、厌烦情绪,让数学活动变成愉快轻松的情绪体验,当孩子们成功时,他们会无比自豪,当失败时,也不会受到老师责备。因此,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安排几名的生走上讲台,对他们说:“我这里有几张纸条,上面写着不同的时间,你抽到纸条后,不要说话,而是把上面的内容表演出来,我叫台下的同学去猜。”(例如,李晓丽同学抽到的是6点30分,起床时间,她做了一个起床的动作,并用手势表示出了这个动作的时间,台下的一名同学猜到了,我让这名同学走上讲台,让他找出大屏幕上表示这个时间的钟表样式。)以此类推,孩子们很快认识了钟表的有关知识。孩子们正式在游戏中找到了自信,收获了数学知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差的特点,能够让他们在愉快轻松地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教学法,让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焕钿.游戏教学法在数学中的应用[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9(03).

[2]满红.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1(10).

[3]赵煜.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智慧[N].毕节日报,2010-05.

让游戏走进数学课堂 第4篇

【关键词】游戏 数学课堂

学习和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两大主题。游戏对于小学生是学习,是劳动,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同时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游戏。游戏能有效地协调手、口、脑活动,为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创设了最佳环境,有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游戏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求知,吸引他们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实际教学案例证明,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游戏,使教学内容带上游戏的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游戏,使数学知識巧妙地融入游戏情境中,可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

二、捕捉游戏,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具体形象的。于是在抽象的教学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失去兴趣。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时,联系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捕捉数学游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交流,从而使学生切实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的课始,设计了《我当小平委》的游戏:

1、看表演

师:元旦就要到了,同学们排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准备在元旦文艺会演上表演。我们来看一个节目,先睹为快好不好?

请出一名小演员表演一个节目(时间约半分钟)。

2、当评委

师:请你们给这位小演员表演的节目打一个印象分。要求:满分为10分,记整数分数,同时把分数报给组长。如果一个小组只能给出一个分数,你们看看怎么办?商量好打出本组的“最后得分”。

3、小组汇报

请出小组代表汇报:每组成员各评了几分,最后得分是用什么方法给出的。

小组汇报给出最后得分的办法结果有:

(1)评8分的人最多,我们就决定给8分;

(2)把最高分和最低分都去掉,取一个中间数;

(3)把最高的分和最低的分加起来,再除以2;

(4)把分数多的移一部分给分数少的使每个分数差不多;

(5)把每人打的分加起来,再除以人数,求出平均数。

4、讨论比较

师:你们认为用哪一种方法给出的分数代表的面更广,更合理一些?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给出的分数更合理一些。

5、揭示课题:平均数

6、举例说明

师:“平均数”是什么意思?

以小组的分数为例说明“平均数”的意义。

展示小组评的分数,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板书算式:如(2+8+8+9+7)÷5=7.8等

师:为什么要除以5? 生:、、、、、、

师:7.8是什么? 生:、、、、、、

师:实际上每人评的是几分? 生:、、、、、、

7、求平均数

算一算小组同学评的分数的平均数。

比一比,谁评的分数最接近平均数。

“平均数”是抽象而枯燥的数学概念。这节课,仅仅用几分钟的时间,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组织教学,直奔教学重点,同时突破教学难点。是游戏让抽象与具体亲近,枯燥和生动交友;是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三、活用游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的。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间接经验为主,有些数学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法理解的。我们在数学课堂上活用游戏模拟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解释生活实际中的数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有的学生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取近似值,如果取近似值该如何取呢?我就设计了《讨价还价》的游戏。

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玩买卖水果的游戏:苹果8.12元1千克,一个“顾客”买了0.4千克,应该付多少钱?8.12×0.4=3.248(元)。通过讨价还价3.248≈3.25,“顾客”应付3元2角5分。因为人民币没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我们最多只能保留2位小数,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后面的8舍去,又因为8比5大,所以要往前一位进1,付3.25元。在付钱时,“顾客”说没带分币,3.248≈3.2,就付3.2元算了。“店老板”不同意,3.248≈3.25≈3.3,应付3.3元。我随机引导学生辩论得出结论,得出“店老板”的算法不正确。因为当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时,我们应该直接看小数点后第二位,而不是先看第三位。再说这么做时,3.25本身已经是近似的数了,再四舍五入取近似值误差就会很大。

通过《讨价还价》的游戏,模拟生活情境,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小数乘法中如何取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体会截取近似值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曾经给中国中小学生题词:“数学好玩”。陈教授在一些场合阐述了玩对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列举了许多玩中发现问题,玩中悟出道理,玩中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案例。总之,让游戏走进数学课堂,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能很快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自主探索,能轻松、愉快地掌握重点和难点,使数学课堂优化,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游戏100例》

让游戏走进数学课堂 第5篇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当打开一年级的数学课本时,给我的印象好像一本童话书一样漂亮,每一刻的内容,都有一个场景故事表现出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从家庭、幼儿园来到学校,学习成了他们的主要活动,然而他们的特点还是爱玩爱动,爱以玩耍为兴趣,那么怎样把玩耍兴趣转变为学习兴趣呢?游戏活动在数学中起着最好的桥梁作用。

一、游戏在导入中的作用

在学新知识前,我常有意识的地引入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以创造愉悦、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带着深厚的兴趣积极地思维,寻求新知识。如在讲有关元、角、分这部分的应用题时,为了巩固和理解此类应用题的解法,做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顾客给售货员5角钱买了3角钱的直尺,又买了1角钱的橡皮,学生很容易列出5-3-1=1角。这是把游戏设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主要目的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架起桥梁,更自然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在课的起始阶段精心设计导入性教学游戏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会引起学生高度的有意注意,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游戏一旦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全神贯注,获喜形于色,获跃跃欲试,获迫不及待地要求参加,给学生创造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处在紧张、惊奇的学习氛围中,并产生急于探究、获取知识的心理,引发了学习动机,营造一种凝神思考、激动兴奋的愉悦情境。

二、戏在新授中的作用

新授性教学游戏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游戏,目的是通过游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新的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寻找思维的结果,研究、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时,为了加深理解,我设计了“游动物园”的游戏。首先出示一幅画着许多动物的画展开,同学们顿时被画面上的小动物吸引住了,个个眉开眼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时让学生根据画面上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准确地表述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游动物园,对动物分别做了比较,同学们发言非常热烈,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从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这类应用题的解法。

在教学中新授的游戏,它使学生吧知识的获得与生活的实际相联系,与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相联系,在游戏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主动探索,从而掌握正确的概念。

三、戏在复习巩固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后,进入巩固练习时,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课堂教学转入低潮,这是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以动激趣,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新学知识,又会活跃课堂气氛。为了使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设计有趣的练习时非常必要的。

如在练习课时,我把竞赛游戏引入课堂。老师在教室前面事先准备好一棵“大苹果树”,树上挂满了写有各种算式的“大苹果”,讲桌上放着写有数字号码的小篮子。当讲完新知进行复习时,老师说: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摘苹果游戏。要注意:第一,苹果上的算式得数要与篮子里的号码数相同,这样的苹果算成熟的苹果;第二,摘完苹果,要到台下“检验员”那验证后,才能把成熟的苹果放进篮子里;第三,最后算出谁的篮子里成熟的苹果多,谁就被评为摘苹果能手。这时,同学们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他们都把小手举得老高,都想亲自试一试,老师先指定第一小组去摘,其他同学加油。这样一场激烈的摘苹果游戏开始了。只见第一组同学争先恐或地来到讲桌前挎上篮子,又迅速的到苹果树上去摘苹果,摘下后与篮子里的数字号码相对,而后马上到检验员那里去认定,就这样来来往往,如穿梭一般。一会一树苹果摘光了。

这样的游戏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使学生置于紧张愉快的氛围中,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智力,赛中增长了勇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让数学游戏走进中职数学课堂 第6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游戏;数学课堂

一、数学游戏在中职数学课堂实施的可行性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玩”的过程,儿童在玩乐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学会做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城镇孩子在电视节目和电脑游戏中度过自己的童年,大部分学生从未尝试过传统的、用于传播知识、培养个性的“游戏”。而数学中的游戏是指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活动,是具有娱乐和消遣性质的并带有数学因素的游戏和智力难题。人们在解决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不受传统理论概念或方法论的束缚,完全自由地显示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从国家大力缩减高职高考的录取比例后,各中职学校开始以就业为导向,逐渐转型培养中等技术专业型就业人才。家长不再要求学生考大学,学校不再要求教师要达到多少的升学率,教师不再成为书本的奴隶。中职数学教学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开放的新形势为数学游戏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数学游戏课可以正式登堂入室了。数学游戏主要来源于生活,题目通俗易懂,起点低,具备常识的人都可以玩,符合中职生的认知程度。每个人通过一定的思考和努力都能获得成功,收获成功的喜悦。数学游戏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和可操作性改变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的厌倦心理,消除“学数学没用”的偏见,使他们积极投身到数学游戏中去。

二、例谈在中职数学课堂引入数学游戏的几个步骤

1. 激趣阶段。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争取使之向有利于学习的方向转化。如扑克游戏中教师可以以道具(扑克牌)引出游戏,这样精心设计的情境,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 操作阶段。

(1)明确游戏规则。学生对游戏产生好奇了之后,就表现为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应适时地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宜简明扼要。

(2)实验。学生在游戏规则的指引下,分小组开展游戏,记下结果并尝试发现规律。在扑克游戏中,要求每两个同学分成一组, 每组发9张牌,两人轮流拿牌,每次拿1张或2张,不得不拿,谁拿最后一张谁输。留给学生10分钟时间玩游戏,要求将每轮游戏中你所拿的是第几张牌记下来, 在赢的那次的那组数据旁打上记号。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这次会赢?这些数有什么规律?能找到必赢的策略吗?

(3)探索。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思考:“抢到第8张牌的一定赢吗?为什么?”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拿到第8张牌呢?通过思索可以得到, 这之前他必须拿到第5张牌, 这样无论对方是拿1张还是2张, 他肯定能拿到第8张牌。以此类推,要想拿到第5张牌, 他必须首先拿到第2张牌。也就是说,他如果能首先拿到第2、5、8张牌中的任何一种情况,他必赢。

(4)发现。探索的结果是问题解决的新的发现。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悟”出不少东西,而且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并不是教师“教”的。这样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做法,而是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游戏中在经验中完成知识的数学化,完善知识系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现实的,是可以自己发现的。

3. 创新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上、从游戏规则上对原先的游戏进行创新。仍以扑克游戏为例,在这一阶段,教师再一次打破常规,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类似的扑克牌游戏。要求先制定好游戏规则,并组织好文字告知大家。有一个学生给出的游戏是这样的:拿一副牌(54张)进行游戏,两人一组合玩游戏,两人轮流拿牌,每次拿1张或2张或3张,谁拿最后1张谁输。这些开放性的内容可给学生极大的自由与开放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小结阶段。

每堂课结束后,对课堂情况及问题解决的策略作小结,对每个小组在解决问题中的亮点及思维过程作点评,并对个人或小组进行得分宣布,登记入册,而且,当场评出小组第一名,对冠军得主给予物质奖励。及时反馈,及时评价,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在中职数学课堂进行游戏教学应注意如下几点

1. 应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游戏。

运用数学游戏教学的本意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游戏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而,如果教师运用游戏的内容脱离了教学目标,数学游戏就变成了一般的娱乐游戏,其结果只是给学生带来一阵欢笑,什么都没留下。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教学为神,游戏为形;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

2. 数学游戏的选择难度要适中。

运用游戏教学,可让学生活跃气氛,增添学习兴趣。然而游戏内容过于简单化,会让学生失去挑战性,产生厌倦感受;内容过难,又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变成教师一人演独角戏的局面。一个好的数学游戏,在难度上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习惯都要做到了然于胸。

3. 组织数学游戏时要严。

数学游戏因其趣味性、可操作性,赢得了热闹的课堂气氛。但如果教师管理不善,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又较差,极容易出现互相打闹起哄、浑水摸鱼的局面。数学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在课前制定较为完备、严密的规则。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任务而提出的、每个游戏参加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及行为结果的评判处理规定,它是游戏教学中控制学生认识活动和游戏活动的主要武器。

对于数学教育来说,数学游戏并不能代替数学的一切,但却不失为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数学游戏可以使任何水平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最佳点面对每一个题材,学到数学的内容,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单位:东莞市寮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劳斯·鲍尔,考克斯特.数学游戏与欣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唐世兴,唐方.数学游戏新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章显联.数学游戏与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教学,2005,(8).

[5]夏文凯.将游戏引入课堂[J].数学通讯,2005,(8).

上一篇:舞蹈培训机构章程下一篇:温暖的旅程小学三年级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