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专家报告会上的讲话

2024-05-24

在北京专家报告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在北京专家报告会上的讲话 第1篇

在北京专家报告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金海荣校长、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宁阳县教育局对北京芳城园小学各位专家教师莅临我县葛石镇指导交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本次研讨活动,在葛石镇教办的精心策划下,得到了北京芳城园小学的全力配合,与会的六位专家老师和葛石镇教办通力合作,热情服务,再次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刚才金校长和李老师作了精彩的报告,分别从学校文化建设和常态化教研两个方面介绍了芳城园小学的宝贵经验和有效做法,听后让我深受启发。

芳城园小学是一所建校近二十年的社区配套学校。自小学规范化建设开始,就着手对历任校长倡导的学校核心文化理念进行梳理和提炼,通过教师、家长、学生的访谈以及对学校办学优势、劣势的深入分析,确立了“润泽教育”的办学理念。从生命具有完整性、自主发展性、独特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出发,从人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本质意义出发,认为教育应该直面生命,尊重生命和提高生命的质量。学校根据润泽教育办学理念的延伸,确定了校园文化的基本框架和“树人为先,质量为根,特色为翼”的工作思路,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成为丰台区甚至北京市的品牌学校。

葛石镇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2万人,神童山省级森林公园成功开发旅游以来,已逐步成为我县的人口大镇、经济强镇。葛石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和扎实的基础,曾多次取得过辉煌的成就。1

近几年,葛石教育更是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与名校合作交流,在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先是2010年选派10名年轻干部到宁阳县第一小学挂职锻炼,三年后这批骨干先后走上了领导岗位,成为葛石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自去年开始,又先后选派六名新分教师到北京芳城园小学学习,并多次邀请北京的专家教师来葛石指导工作。可以预见,葛石教育在这种好学上进的氛围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有比较才会明得失,和北京名校芳城园小学相比,我县教育还有较大的差距。借此机会,我提以下三点建议和要求。

一、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必须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作指导。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这是一种无形的能动的精神财富。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是从校长到教职工的一个共同理念,即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它是一所学校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每一所学校的存在,都要有体现时代律动的办学理念,任何一劳永逸的想法都难保时代活力。芳城园小学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挖掘自身优势,准确定位、科学概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理论框架。因此,我县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向。只懂得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确立办学宗旨是不够的,还应该具体化,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宗旨要各有特

色。

二、建设优秀的教育团队必须要重视文化积淀的传承与发展。芳城园小学从老一辈校长主抓教学、提高办学质量到后任校长们全面育人的探索,再到今天的润泽教育,始终有一种精神在传承创新,那就是学校干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教育价值的不断追求,正是这种精神和以其校风、学风、教风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学校文化独有的品牌力量,实现着学校的和谐发展,实现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全县各学校要在充分调研分析学校传统文化、队伍结构、区域特点、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以往办学经验,挖掘办学优势,提炼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将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培育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创设健康、和谐、向上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首要任务,达到优化队伍、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目的。

三、提升教科研效能必须要坚持常态化研究、全员性参与的原则。刚才,李老师在报告中讲到,芳城园小学就是在最常态、最朴实的科研中促进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促进智慧型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实践并享受着常态教科研带来的丰硕收获。

因此,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强化学习与研究意识,真正做到“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学习,哪里就有研究”。坚持“校本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和土壤,教育科研则是校本教研的深化和提高”,以教育科研为引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坚持教、科、研一体

化,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要着力构建较系统的研究体系,强化“工作即研究”的意识,在问题意识中寻找超越和发展的增长点,按照“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思路,让教师切实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和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选择课题,并认真分析思考,不断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和验证结论,以求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教育承载希望,教育引领未来。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

在北京专家报告会上的讲话 第2篇

【领导在专家评审会上的讲话】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及专家: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教育局对百忙中前来参加评审本次规划评审会的各位专家、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古人讲“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就是说有高水平的规划,高水平的规范,高水平的要求,最终在实施操作过程中,能达到中间的层次就不错了。如果规划、规范、要求,都是中间层次,最终结果就可能只是一个最低的层次。所以,高水平的规划,对于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行动的基础,并且对我州的建设会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中等专业学校规划300亩,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安排,也是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更是关注和解决民生的需要。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但是怎样建设好,怎样发展好,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规划蓝图是什么,未来5年、就建成什么。中等专业学校总体规划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4-2014年)》、中共中央(2014)5号和国务院(2014)34号文件、《国务

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4)29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4)30号]等文件精神,从而引导我州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前面xxx同志的讲话中已经将此项工作的进展做了说明,今后我们要做的工作是:

1.申请州委、州政府成立“中等专业学校汇报班子”,专题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向省上有关部门衔接,加快批复进程。

2.由于申报材料已完成,急需为学院批复命名,便于项目立项、设计和建设工作的开展。

3.申请州政府协调州发改委,将四所中专学校现有建设计划全部整合到第一校区,并变更项目,作为一期建设资金。并办结畜牧学校在建宿舍楼停工手续,以便节约资金。同时采用“划化整为零”的方式,先期启动第一校区综合楼立项、初设工作,力争在11月破土动工,举行教育系统“州庆项目”奠基仪式。另外,今后四所中专学校所有申报项目全部整合用于学院建设。

4.申请州政府协调落实征地费、前期工作经费和地勘、设计、可研编制费共计2326万元,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能及早完成。

5.申请州政府协调,尽快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和立项批复。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继续关注和指导中等专业学校建设工作;希望交大设计院结合本次评审会上各位专家评审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改设计规划方案,第一时间拿出整改后的方案,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领导在专家评审会上的讲话】范文二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运城市大西高铁客站周边片区控制性规划专家评审会,在这里成功召开。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光临,各位在评审中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尤其是使我们提交评审的大西高铁客站周边片区开发建设控制性规划项目,顺利通过评审,这对我们做好这个项目的后期实施工作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和支持,也对前期的规划编制工作是一个认可和肯定,说明大家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这里,我谨代表盐湖区委、区政府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为这个项目规划和编制工作作出贡献的同志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大家知道,我们盐湖区地理位臵优越,是中共运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魅力运城、华夏之根、大运之城的核心所在。盐湖区因有盐池而得名,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古往今来,人文荟萃,名流辈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物贸发达,是晋陕豫物流集散地。这里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基础条件便利。近年来,全区干部群众在区委区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上下齐心大打经济翻身仗,使2014年还处在财政收入2亿元的经济弱势小县(区),到2014年底已经攀升至16.5亿元的强劲财政增幅态势。去年,省委提出要把运城建设成为山西向东向西的大通道和

桥头堡,盐湖区被确定为全省的综合经济改革试验区,市委领导同时提出要把盐湖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集中区域,这些又都为盐湖区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大好机遇。

可想而知,大西高铁将来的建成和通车,对于运城市特别是盐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将会有怎样的一个带动和促进;还有今天我们评审通过的这个项目规划,将会为高铁工程的配套建设是一个怎样的锦上添花,对于建立城北经济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群众致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联动效应。所以说,它的意义重大,作用非凡,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的。因为这个项目规划下一步的修订和组织实施,还需要我们去做很多的工作,所以,我就此特别提几点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规划编制工作要以省委市委对盐湖区建设和发展的总要求为重要指导,进一步把握规划核心,突出特色亮点,以更高的标准,更加科学的理念,精心描绘出环城北经济圈的宏伟建设蓝图。当前规划编制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在规划的进一步修改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更加突出环城北经济圈的功能定位。规划的编制要在环城北经济圈产业规划上下大工夫,清晰体现出对城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功能,描绘出“经济地理图”,明确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要充分借鉴周边都市圈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突出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明确按圈层发展的空间布局;要与周边地区发展规划做好对接,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使规划充分体现共生性、操作性、综合性和定量性。具体来说:

一是要树立建设运城市城北经济圈的理念。把这个项目规划的组织修改和实施,放在建设运城“桥头堡”和“大通道”的政治高度去认识。要有大的发展眼光,大的设想和大的手笔,保证项目完工后,至少20年不落后,并能融入运城更大的发展规划之中不淘汰。二是要把该项目规划的修改和实施与建设盐湖区经济发展较快集中区域的规划和设想联动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联合体。这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盐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是要把该项目规划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做实做细做好,尽可能地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发展要求和当地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与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需求。四是要根据项目规划的整体要求,进一步制定分级的实施意见,把规划的指导性、原则性、科学性变成可操作性。一定要理清思路,更新思维,把该项目规划的编制理念定位在城市建设的大框架下来研究和运作,着眼于城市建设的未来和发展。五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确保该项目规划的修订完善工作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力争一次成型,尽量避免中途变更,更不允许造成任何的损失。现在的情况是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市委市政府期待着我们,全市全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在看着我们,时间不能拖,任务不能推。我们一定要拿出百倍的精神和干劲把这项工作做好,绝不要辜负上上下下对我们的期望。

最重要的是,今天的项目评审顺利过关,这就为我们下一步的修改完善特别是项目规划的组织实施,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前提条件。至于提出有些地方需要修改,责任部门要抓紧时间按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办理,看还有那些地方不合适也要尽快修正。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对规划评审中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这是对我们的负责、对全市老百姓的负责,更是对运城未来发展的负责。我在这里,对各位高度的负责精神再次表示由衷地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欢迎各位以后有机会再来运城观光做客,再来为我们传授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宝贵经验。

谢谢大家!我的话讲完了。

【领导在专家评审会上的讲话】范文三

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大家认真听取了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对小河镇社区规划方案的详细介绍。评审过程中各位领导、专家就小河镇社区建设规划方案提出了十分宝贵的建议,充分体现了各位领导、专家对小城镇建设的极大关怀、支持。为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请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根据各位领导、专家提出的建议,对社区规划进一步完善,以便促进小河镇社区建设快速发展。

小河集与张刘庄社区规划为小河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绘制了美好蓝图,是小河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依据。该规划经评审修改,要尽快报县、市政府批准。希望小河镇政府以这次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大对规划的宣传力度,增加广大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执行规划的自觉性。同时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对社区内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确保社区建设真正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不辜负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厚望。各有关部门也要为小河镇的建设出谋划策,为小河镇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群策群力,把小河镇建设的更美好,为发展浚县经济做

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再次向关心支持小河镇及浚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感谢!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领导在专家评审会上的讲话】范文四

综合管理组是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4版的要求,2014年11月28日到11月30日,对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了现场检查,共检查的医院科室14个,部门19个,病房8个,访谈医院工作人员共141人次,其中:医院领导12人次,管理者23人次,科室主任23人次,医生22人次,护士24人次,药师6人次,医技人员18人次,工程技术人员5人次,访谈患者及家属8人次,现场查看设备设施33台件,查阅病历17份,现将情况反馈如下:

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及全院职工高度重视等级评审工作,以“评审”为工作抓手,建章立制,以评审标准为指引,逐点梳理,逐点整改,在医院管理中,表现出如下亮点:

1、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在医院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社会公益性,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发扬救死扶伤,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等活动,为本区域百姓提供了“安全可靠”“便捷价廉”的卫生服务;

2、医院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监督能起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有较为详实、定期的财务分析报告,对持续改进财务管理,有较大帮助;

3、医院病案管理科、质控管理部门对住院病案首页定期管理监督,有整改措施,能够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评价,监管和持续改进有成效;

4、医院重视病员的就医体验,就医环境干净整洁,保洁管理措施有力,监管到位。

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精神,我们就对亮点不再赘述。下面通报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建议:

1、制度建设和人力资源: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床位设置与工作人员之比未达标;未见住院医生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医院发文格式前后不一,时间与发文号存在逻辑错误的情况;各类会议记录未分类归档;未见行政后勤人员的医德医风考评档案;财务管理方面:医院从2014年至2014年每百元业务收入的人员支出比例,虽然逐年有所上升,但人员支出在整个支出中的比例偏低,建议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支出比例到卫生计生委规定的水平;医院绩效分配方案欠合理,全院分配体系未充分体现院科二级管理,建议绩效分配体系要加大对医院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和年轻住院医生倾斜,提高管理人员和低年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强化执行近期和远期人才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2、应急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不够,未进行分类排序;应急药品大箱储存,不利于分发携带;医院视频监控和消防同时集中设置场所,配置的消防器材和防爆器材不足;建议规范脆弱性分析,梳理应急预案针对性,合理配置应急物资,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医疗质量安全和病历管理:病历中的入出院证、知情同意书等有缺项,公布的医生出诊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门诊医生离开诊室无去向说明;门诊诊室未做到一室一患;门诊病员登记本有缺项;门诊病历书写简单;检查申请单书写不符合要求,缺项较多;未按要求在医院显著的地点公示投诉及相关信息,如管理部门、上级部门的电话;入出院结账处的意见箱未按规定开箱,在门诊部未见患者投诉记录;医院的入院证不规范,骨科高值耗材使用知情告知不完善;建议加强二三级质控考核,确保各种医疗文书填写不缺项和漏项;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相关要求,强化培训,严格监督,切实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减少医疗纠纷隐患;

4、后勤保障和信息化建设:信息科的建设有所滞后,医院缺乏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lis、pacs、oa等系统,机房未配置防雷装置;数据无异地容灾备份;消火栓未用密封条加签章作为日常检查的标识,部分安全出口标识没有处于常明状态;医院氧气室没有使用防爆照明,应该使用防爆灯,而是使用的普通照明;总务科对食堂进行有效监管,食品未按规定留样;节能降耗工作缺乏数据收集;设备科对全院设备运行情况没有进行定时巡检;建议进一步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每年应有固定预算,用于图书馆的建设,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以上是管理组反馈的不足和缺陷,由于时间较为短促,评审人员视角的局限性,难免有不全面的地方。最后,希望医院以本次评审活动为契机,在管理上敢于创新,始终将严格制度的执行和监管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强化管理和学科建设,以结构调整为最终着力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精细化管理,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善环节质量,为当地人民提供“优质”、“及时”、“满意”、“价廉”的卫生服务。

医疗药事组(刘文君组长):

我们医疗药事组,四位专家经过对医院二天的现场评价,共检查了科室20个,访谈人员40人次,检查仪器18台,病历32份。现在我代表医疗药事组,将情况通报如下:

工作亮点:

1、全院职工高度重视本次评审工作,各部门、科室联动较好,科室员工回答问题积极主动;

2、内一科、内三科、外一科病情评估及医患沟通执行较好,患者的满意

度较高;

3、各科室院内会诊,均能在24小时内完成,随机抽查内二科急会诊到位率好;

4、医技及临床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处置流程比较熟悉,均能较准确的回答;

5、外科在手术方式告知的选择、最后方式的选择上处处为病人着想,并能用形象易懂的语言与病人沟通,指导病人术后康复,得到了受访病人及家属的高度评价;

6、麻醉科医生,在工作极度繁忙的情况下,仍能坚持每月业务学习、疑难病人讨论,不断的提高业务技能;

7、医院高度重视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工作,2014年以来持续优化药品目录,阳光采购考核项目中“基本药物”比例、“四川造药物”使用比例等指标均达标;医院的药品目录结构合理,能确保医院提供给患者的药品有效、价廉。

可能医院在工作中还有许多亮点,由于只有二天的时间,难免有疏漏。下面通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部分科室核心医疗制度执行不足,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a、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不及时,记录不规范,不完善,内容不深入,上午在晨报中已经通报了具体的科室;b、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不规范,死亡的时间,未单独列出,参加抢救的相关护理人员未参与讨论,死亡原因讨论欠深入;c、三级医生查房质量有待提高,查房不规范,个别病例仅体现了二级医师查房;d、部分科室危急值处置不当,处置后未记录,病历上未记录,而且转归不清楚,处置后的情况不清楚,有些危急值设置不合理;e、产科的有关质控指标,比如产后出血、围产儿死亡率等没有记录,而且没有分析,不利于监控;f、重大手术审批,医务部门无审核登记记录;建议科室加大核心制度的落实与考核的力度,医院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并持续改进。

2、急诊科布局不合理,设备比较简陋,急诊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足,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不力,如医院已向科室下达整改通知,但科室无整改记录;

3、医院急诊患者入院制度中,第五条,所有患者入院前,均需要缴纳预交款,我们认为不符合危重患者要“先诊疗、后付费”的原则;

4、急救物品储放的地方不合理,检查中发现,门诊二楼的急救物品放在胃镜室,不能满足急救之需;

5、建议进一步完善门诊预约服务,管理组已经提到;

6、医院应进一步加强麻醉医师的授权管理,加强麻醉效果的追踪及评价,完善“麻醉前镇痛计划”;

7、麻醉机旁应有规范的中文操作程序;

8、建议医院在“高值耗材”的告知书中,附上病人可以选择的材料目录;

9、医院开展的poct项目较少,建议医院开展必要的poct项目,并进行有效的质控管理;

10、医院应对实施临床路径及单病种管理的病种进行疗效、费用、平均住院日、自愿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对退出临床路径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及总结;

11、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完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比如配备专职的临床药师,开展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专项点评,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感染的专业医师,完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流程,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2、尽快建立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医嘱,规范门诊处方等;此条管理组也已经通报;

13、药剂科应进一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指标;定期考核,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药事质量管理改进工作;

14、建议在科级层面,建立人员紧急替代方案以确保医疗安全。

以上是我们在现场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如与事实不符,敬请批评。护理院感组(赵佛蓉组长)

11月28日到30日,我们根据卫生厅医院评审办公室的安排,依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对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了现场评审,我们通过查看医院自评报告、医院数据统计信息,持续检查、抽查考核等方式,走访查看了20多个科室,访谈人员有80多人次,查看了仪器40余台件,现将情况反馈如下:

工作亮点:

1、全院护理人员团队意识很强,执行力很强,上午发现的问题,下午再查,就普遍得到了整改;

2、病人的住院环境舒适、整洁,护理服务好,病人满意度高,我们凡是抽查到的病人都伸起大拇指说“态度好”;

3、优质护理工作得到了科室主任、医生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4、有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重点部门开展了目标性监测、落实到位,而且质量控制得到了持续改进;

5、血透室分区、布局、设施合理,运行规范,并能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6、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规范,院感科的监管到位。

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1、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应该加强;重点部门医护

人员应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的细菌谱和耐药率;

2、抗生素使用患者标本送检率比较低,细菌培养阳性率偏低,建议医院改善细菌室培养设备,对院感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3、手卫生依从性不足,职能部门应加强督导检查,医院感染科应规范其名称;

4、建议医院规范医疗废物暂存点的规范管理,改善污水处理的条件;护理管理方面:

1、希望医院应该认真落实《护士条例》的有关规定,根据医院的实际工作量,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科学使用护理人力资源;

2、加强护士“三基三严”和专科能力的培养,提高护士业务技能,尤其应该加强重点部门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

3、建议医院保障供给临床必用、必备患者医疗用物,以满足临床常规医疗、急救和应急之需;规范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环节,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防范医疗纠纷以及院内感染的发生;

4、认真执行医疗保护制度,有效杜绝男女病人混收一室的现象,使病人的隐私权得到尊重和保护;

5、建议医院充分发挥优质护理领导小组的职能,落实组员的职责,有效推动“优质护理”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6、进一步加强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医疗安全;

7、医院应该有效、规范的落实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必须的护理服务;

这是我们的整个通报、反馈意见情况。

最后,衷心的感谢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的领导以及我们的全体员工,在我们现场评审的期间,给予的大力支持、配合,谢谢大家。

社会监督员(游建讲话):

尊敬的濮组长、各位评审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过几天来的紧张、努力工作,我县第三人民医院二甲评审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

本次评审,专家组的全体同志,严格执行评审工作组的纪律要求,恪尽职守,工作严谨,平易近人,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评审的程序规范,全部成员廉洁自律,其行为完全符合中央、省市有关纪律要求。达到了让评审工作成为评价医院的管理水平及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成为帮助医院发现管理缺陷、全面改进各项工作的重要工具的目的。

我作为享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安岳公民,与医院全体干部职工一样,非常期待三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另外三人民医院创建“二甲”,是几代三

医人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三医人的心血和汗水,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此次若能成功,必将成为第三人民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衷心感谢专家组一行对安岳卫生事业的关爱与支持,由衷敬佩你们专业、严谨、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感谢全院职工为此次评审工作,付出的艰辛劳动。

最后,让我们一起共同欢迎各位专家常作客安岳,不吝赐教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指导安岳卫生事业的发展,谢谢。

领导在专家评审会上的讲话相关文章:

1.领导评审会议上的讲话稿

2.领导在评审会议上的讲话稿

3.专家座谈会领导讲话

4.专家讲座领导致辞

在北京专家报告会上的讲话 第3篇

一、立足钢结构技术创新的新起点

我国钢结构技术应用并不是今天才起步的。建国以后,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 钢结构建筑有了很大发展, 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企业。2012年我国钢材产量已达7.65亿吨, 建筑钢结构生产规模约5000万吨左右, 占到钢铁产量的7.8%, 钢铁产能的利用率仅为72%。到2012年底, 国内从事钢结构加工、生产和安装的企业约1.08万家, 钢结构行业前30强企业的生产规模, 占全国建筑钢结构总量的近20%。具有一级钢结构专业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达740余家, 这些企业将是我们行业技术创新的依靠力量。正是如此, 我们钢结构行业的创新也不是从零开始, 在世界上, 如迪拜、俄罗斯、匈牙利的一些大型钢结构项目都有中国的钢结构企业参与, 所以我们的创新发展应立足于新的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落幕, 这次会议也是对中央经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贯彻落实, 我们搞经济工作的, 不能空谈政治, 要干实事, 把行业壮大、把企业做强是我们协会、在座的企业家、专家的使命。前不久我刚刚参加了中建钢构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 邀请各方面专家研究了钢结构发展的前沿技术;又到厦门参加了全国14个省市钢结构协会的联席会议, 14个省市的钢结构协会一起研究如何助推当前钢结构的科技进步。作为协会来讲, 明年的重点要放在钢结构的科技进步上。

今天我们召开的钢结构专家全体会议, 专家队伍就是钢结构技术发展的宝贵财富。研究创新发展, 行业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企业也要站在新的起点上, 研究如何使我们行业壮大、企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体措施,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搭建技术交流和学习平台, 开展行业前沿技术研究, 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与推广, 引导企业的技术改造, 推广更加高效、环保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

二、总结技术进步的新成果

近些年来钢结构的科技新成果很多, 但我觉得过于分散, 企业间各自为政、自我封闭。技术需要保密, 这是企业的商业机密, 但也不能完全保密, 核心技术企业要保密, 而一般性先进技术, 国外的新技术, 我们需要普及, 要学习, 不能互不来往。我们需要总结, 我们总结得还不够, 我们很多科技成果没有被总结出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 我国超高层、大跨度和特构建筑钢结构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到2012年, 年生产加工规模超50万吨、产值超过50亿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已有4、5家, 年生产加工规模在3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0多家。技术实力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今年, 浙江杭萧钢构在绿色建筑领域迈出自主创新的步伐, 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合作, 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中建钢构、浙江精工钢构、东南钢构、湖南金海钢构这些企业, 都通过建立工程院院士、博士工作站的方式, 直接与大学科研机构挂钩, 开展技术课题攻关, 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从我国钢结构发展的地区而言, 浙江是中国钢结构的强省, 值得各省学习, 接下来便是江苏省。浙江省的钢结构由来已久, 上世纪90年代我任建设部总工程师时, 就专门调研过浙江萧山地区的钢结构发展情况, 当时江泽民总书记还到浙江大地钢结构有限公司 (原杭州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 考察过。

从市一级的城市讲, 钢结构发展好的有福建厦门市, 厦门市对于钢结构高度重视, 厦门市政府提出将用钢结构建设一部分保障性住房, 他们的建设局长对钢结构特别钟爱, 推动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在厦门发展钢结构, 这个我也很支持, 厦门与台湾遥相呼应, 发展钢结构对今后台湾的回归, 海西经济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企业来讲, 我比较欣赏的有很多。一是中建钢构, 中建钢构是国企, 他在全国有5大基地, 分别在天津、湖北、江苏、重庆、深圳, 中建钢构将基地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来发展钢结构。二是沪宁钢机, 沪宁钢机以江苏为大本营, 一直参与全国大型钢结构的施工, 著名钢结构的施工。三是杭萧钢构, 10余年专注钢结构住宅的研发, 很有眼光。四是福建十八重工, 从一个国企转变成一个大型民企, 我个人更欣赏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更能做大做强。前面所说到的除了中建钢构, 其它都是民营企业, 福建十八重工成立了钢结构学院, 现在好几家企业要联办这个钢结构学院, 我们要培养钢结构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培养钢结构人才非常重要。当然还有许多企业, 如宝钢钢构、大地钢构、东南钢构、精工钢构、恒达钢构、江南钢构等企业, 发展的非常不错。其中江南钢构80%出口, 工程应接不暇。

我们钢结构金奖项目的评选到今天为止, 连续开展了10届, 我们评选出钢结构金奖的项目有861项, 这861项金奖工程应该是中国钢结构的代表。今后, 要通过评选钢结构金奖项目, 做到好中选优、优中推精, 进一步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水平。

从钢结构技术进步来说, 在座都是钢结构专家。但我看到不少好东西, 可能这些东西你们也都研究过。如澳大利亚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博思格在西安建立了一个钢结构工厂, 采用了一种新型导光管。导电、导水管很常见, 但导光管是一种新材料, 它通过反复折射将屋顶日光导入到室内, 经过传导的光线丝毫不比室外弱;另外还有通过室内外温差推动的呼吸机, 使得室内外空气自行交换, 大大降低能耗。还有山东华兴的波浪腹板梁, 波浪腹板梁节约钢材30%, 企业以开始研制波浪腹板梁的数控生产线, 如果生产线研发完成, 批量生产进入市场后将达到1000亿的产值。钢结构的新技术还有很多, 去年为研究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我去了日本, 日本在钢结构住宅结构上应用中国古代木结构连接技术, 减少焊接推广钢结构的榫接、卯接, 值得我们重视, 今天焊接协会也来了, 现在推广机器人焊接, 钢结构焊接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我曾经处理过的彩虹桥垮桥事故, 就是因为焊接问题导致的, 这是非常惨痛的教训。

三、凝聚行业技术进步的新力量

我将钢结构专家的力量分成两大块:一块力量是来自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计院所的钢结构技术学者、博士、院士, 他们从事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 同时结合中国钢结构的实践和应用科学研究, 这是很大一块力量, 不只是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 还有很多分布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之中;第二块力量是企业的技术力量, 以钢结构企业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为主, 从事实用技术创新和加工、制作, 产品工艺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与研发, 提高产品的自动化数模生产工艺, 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依靠力量。

对于我们专家来说, 我想讲6个字:专业、专家、专利。我讲的专业, 是指专家以专业为生命的, 终身从事钢结构这个专业研究的, 学科分类叫专业, 经济分类叫行业, 要为壮大行业献出我们的聪明才智, 要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 与国际行业发展的差距, 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要妄自尊大, 我们承认日本、德国有些加工技术确实比我们先进, 协会今年组织了一些企业总工、总经理到德国考察, 回来之后向我反映, 在德国看到了很多好东西, 有的企业感觉得那些先进的技术学不了, 也投入不起, 希望国家给以支持。这种想法是消极的, 世界上哪有学不了、买不到的技术, 企业还要自身努力。

对于专家, 我们要充分认识专家的力量、专家的智慧。党中央一再强调, 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的财富是什么?是专家, 专家是我们的资源, 专家是我们的财富, 专家是我们的力量。要高度尊重专家, 尊重知识, 尊重不能用在嘴上, 要把专家的智慧开发出来, 使之有用武之地, 才叫真正的尊重。尊重一个人是要将他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尊重一个人是要给这个人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要搭建好专家活动的舞台。作为协会来讲, 专家要为行业服务, 协会要为专家服务, 要为专家搭台。比如培训、知识的再教育, 需要专家;某一个企业某个项目科技攻关, 需要专家;技术论文研讨、成果总结, 需要专家, 发挥每一位专家的作用, 为专家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 才是真正的尊重专家。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黑龙江任省建委主任, 到前苏联国家科研院考察, 科研院的院长对我讲, 我们苏联和你们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都有一个问题, 我们交流论文、发表论文, 目的都是为了得奖, 苏联最高奖是列宁勋章, 得完奖便完成任务了。而日本人最聪明, 我们的论文发表在杂志后, 日本人不出一个月便变成了工厂的产品, 变成了生产力, 转化为经济效益。我们也要如此, 要学会把科技成果及时变成工厂的产品。

说到专利。钢结构也有很多专利, 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专利, 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 这方面我们还重视不够。我在中建钢构的科技大会上得知, 他们已经有了120多项专利。我们其他企业的专利也不少, 希望我们建筑钢结构分会向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学习, 他们每年都编撰一本很厚的散热器专利汇编。专利是专家的研究成果, 是我们前沿技术变成生产力的标志, 是我们的知识产权, 还有工法的总结, 先进的工法也是我们一种发明创造。

四、开创以科技促进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初,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13]1号文, 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有机结合的生产方式。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实现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 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是建筑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整个行业先进的生产方式, 是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工业化, 是工程建设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工业化, 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工业化。最近, 国务院下发了国发[2013]41号文,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其中有三大项任务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落实。

1.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 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稳步扩大钢材、水泥、铝型材、平板玻璃等市场需求。

2.实施绿色建材工程, 发展绿色安全节能建筑, 制订、修订相关标准规范。推动节能、节材和轻量化, 促进高品质钢材、铝材的应用。加快培养海洋工程装备、海上工程设施市场。

3.逐步提高热轧带肋钢筋、电工用钢、船舶用钢等钢材产品标准, 修订完善钢材使用设计规范, 在建筑结构纵向受力钢筋中全面推广应用400兆帕及以上强度高强钢筋, 替代335兆帕热轧带肋钢筋等低品质钢材。加快推动高强钢筋产品的分类认证和标识管理等。

早在本世纪初, 当时的冶金部和建设部共同组成了建筑用钢领导小组, 我当时是建设部的总工程师, 是这个小组的副组长, 但是工作开展不久冶金部变成冶金局, 后来又变成了钢铁协会, 推广建筑用钢的工作受到了影响。今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要和我们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紧密的联合, 更有成效地制定鼓励建筑用钢的技术经济政策, 更大规模地推进建筑用钢量。

这次会议要归纳和提炼钢结构10大新技术, 我任建设部总工的时候, 大约在1993年我便提出中国建筑业发展的10大新技术, 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0大新技术的示范项目评奖, 技术要推广, 不能光在一个项目、一家企业里, 要在行业里推广使用, 淘汰陈旧技术, 采用新技术, 社会才能进步。所以我们要搞新技术的示范奖, 同时在钢结构金奖评定中必须要有新技术的示范项目, 作为钢结构金奖的评奖条件之一。

在北京专家报告会上的讲话 第4篇

刚才,中国文联举行隆重仪式,授予韩雪同志“见义勇为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我想,这既是韩雪同志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广大音乐工作者的骄傲。韩雪同志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一万五千多名会员中的普通一员,同时又是一位典型的代表,尤其是他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集中体现了我们音乐工作者的社会担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好地诠释了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可以说,韩雪同志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一位楷模,是我们学习的一位好榜样。

韩雪同志在儿童落水的危急关头,不顾自己不熟水性,跳入河中奋力把儿童救起。他把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用善行义举谱写人间大爱,闪耀着人性光辉,我们要学习他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韩雪同志是一位创作颇丰的音乐工作者,写好人、赞好人、做好人,是他的艺术追求。他踏踏实实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浮躁、不抱怨,干一行、爱一行,致力于歌颂、宣传道德模范,做“道德青县”的“文化推动者”,展现了一位基层文艺工作者平凡却可贵的职业操守,我们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优秀品质;韩雪同志积极服务文艺工作者,以自己的行动带动青县文艺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特别在面临取与舍、生与死的关键时刻,他的价值判断是利他的、是助人的、也是忘我的,展示了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精神境界,我们要学习他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无私情怀。

同志们!楷模的事迹就是一个动人心弦的乐章、一篇感人肺腑的诗篇、一则震撼心灵的故事,无需太多修饰加工,就足以让人感动。韩雪同志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是生动的思想教育素材,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热点。在河北青县,韩雪同志亲切地被大家誉为“最美的人”。他的美,美在善良,美在爱心,美在奉献。他是我们文艺界的骄傲和光荣。所以,今天我们聚焦他、礼赞他,弘扬凝聚在他身上的时代精神,是正确引导文艺工作者积极向上的生动实践,也是坚持和践行“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韩雪同志事迹给我们文艺创作的启示也是重要的、直接的。这一道德典型说明,我们的身边时时有“大美”,处处有“大美”,需要的是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文艺工作者只有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敬意,用真诚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暖流,用真实的情去抒写身边的感动,才能将时代楷模的精神实质、人民群众的心底期盼呈现出来,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激发人们的道德自觉,进一步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

最后,我谨代表全国的广大音乐工作者,再一次向韩雪同志致敬!我们相信并期待,我们的社会将会有更多的“韩雪”涌现出来!

在北京专家报告会上的讲话 第5篇

第 期

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 12 月 26 日 ━━━━━━━━━━━━━━━━━━━━━━━━━━━━━━━

杨柳荫同志

在中共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和讲话

杨柳荫同志的报告

(2011年12月1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共东城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们昂首踏上“十二五”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区委和区纪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两新四化”发展战略,为全面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代表中共东城区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也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服务保障及新区组建等重大任务,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重大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凝心聚力谋发展,创新克难求突破,抢抓机遇促跨越,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和“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光荣进入“全国文明城区”的行列,谱写了科学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五年来,我们圆满完成三大历史性任务,极大地激发了全区上下推动科学发展的热情。作为唯一独立承办奥运赛事的中心城区和奥运会、残奥会总部饭店所在地,我们按照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要求,科学领导、统筹推进、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圆满完成奥运服务保障任务,得到国际奥委会、残奥委会和市委市政府等各方面的高度赞誉。作为国庆60周年庆典的核心地区,我们圆满完成游行方阵、背景组字、联欢晚会表演等繁重任务,实现了“高质量、有创新”的目标,荣获全市“最佳服务保障奖”。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北京市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区划调整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四个有利于”为标准,以“1+1>2”为目标,坚持“一手抓筹备、一手抓发展”,顺利完成新区组建任务,各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两区优势和特色做法实现 2

有机融合。同时以新区成立为契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牢固树立“规划也是生产力”、“没有规划不决策、规划不超前不实施”的理念,在全市率先颁布实施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和“人文东城、数字东城、绿色东城”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规划体系建设年”工作,形成了以“总规”为龙头、各项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明确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新蓝图,有效凝聚起全区各方面的智慧力量。

五年来,我们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区域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们坚持不懈地调结构、转方式,突出创新驱动,构建了“二四三”高端产业体系,全力抓好招大引强工作,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区域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并再上新台阶。201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区级财政收入达到120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86倍、2.19倍;人均GDP超过2.2万美元,居全市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91.88%上升到96%,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同口径计算是2006年的2倍以上;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4%。功能区建设统筹推进,王府井、前门大街成为全市仅有的两条“中国著名商业街”,东二环商务区总部经济聚集效应不断增强并被确定为“首都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雍和园荣获“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奖”,龙潭湖园区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簋街、红桥市场等5条大街(市场)荣获“市级特色商业街”称号。对外开 3

放交流实现新突破,国际友城增至18个,实际利用外资21.4亿美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达到14家,位居全市第二,区域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文化强区”理念,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形象。我们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作为第一任务,探索形成了“保护风貌、疏解人口、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四位一体的总体思路和“四个百分之百”的经验。完成了前门地区60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整治。台湾会馆、阳平会馆、欧美同学会等一批重点文物完成抢险修缮,玉河、南新仓、鲜鱼口等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南锣鼓巷荣获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与社区”决赛市政项目全球金奖,国子监街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扎实推进“一刻钟文化圈”、“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三级文体组织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积极培育“功夫传奇”、“幻境极光”等民族文化品牌,成功举办“王府井国际品牌节”、“前门历史文化节”、“皇城文化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搭建了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率先启动文化金融创新,积极推动雍和园、前门、龙潭湖等文化产业园区和“胡同创意工厂”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0%,其中艺术品交易、戏剧演艺、全媒体出版等行业在全市居领先地位。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 4

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文明城区建设长效机制,顺利完成“全国文明城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复查,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五年来,我们着力提高民生福祉,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预计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是2006年的1.65倍。在全市创造性提出“菜单式”搬迁政策,全面推动定向安臵房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解危排险、民居修缮以及2.23万户用水“一户一表”改造、1.4万户老旧楼房通天然气、7.12万户平房区“煤改电”等工程,全面完成文保区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居民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就业形势、就业服务稳中向好。扎实推进国家级“城市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教育、卫生等优质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先后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称号。以“九横八纵”主干路和胡同小区等为重点,实施市政设施升级、环境综合整治、胡同停车试点等工程,建成了北二环城市公园、永定门广场、崇雍大街等一批城市景观精品,为市民营造了舒适优美的良好环境,荣获“国家卫生区”、“中国最佳管理城市奖”等称号,并成为华北地区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环境署授予的“国际花 5

园城市”称号的城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以提高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参与度为主线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被全市推广,并被列为全国和全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率先在全市形成行政服务中心、市民中心和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政府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社区治理模式。健全“平安东城”建设长效机制,有效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圆满完成奥运会、国庆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活动和重要敏感时期的安保维稳任务,“信访代理制”经验在全国推广,荣获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区等称号,群众安全感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水平。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作风建设年、创先争优、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主题教育,突出东城特色、基层特色、党员特色、实践特色,发扬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制定并实施思想理论建设五年规划,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行“规定+自选”培训模式,党员干部学以致用的能力显著增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和优秀人才培养力度,探索实施差额公开推荐正处实职领导干部、新任领导干部媒体公示、杰出人才评选表彰等制度,健全考核评价和干部监督机制,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 6

进展。以实施“凝聚工程”为抓手,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推广网格化党组织设臵模式,推进商务楼宇工作站建设,实现了“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构建了区域化党建格局。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各项制度,在全国首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认真开展专项治理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实施网上监察和绩效管理,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政勤政。区委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制定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干部任免票决、专家咨询论证等多项制度,支持人大、政府和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分别召开人大、政协工作会议,协助8个民主党派成立区级组织,出台相关工作意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党管武装、工青妇等工作取得新成果。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奋斗历历在目,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历届区委传承接力、区级领导班子团结拼搏、离退休老同志关心帮助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向所有为区域发展倾注心血、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生动实践给予我们丰富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并发扬光大: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松劲,坚持规划先行,在做好“四个服 7

务”、融入首都大局中坚定不移地走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把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不断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解放思想,创新体制,善于用新的思维破解难题、谋划发展,勇当改革的先行者和试验区,努力闯出发展的新天地,持续增添发展的新动力;必须坚持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要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以“建首善、创一流”为标准,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创造力,推动我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整合利用区域各种资源的能力仍有待增强;统筹推进风貌保护、人口疏解、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等工作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区域发展的软环境和文化软实力仍有待提升;部分党员干部的创新精神和工作作风,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要求还不够适应;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形势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我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在更高起点、以更高标准全面推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夯实“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 8

市窗口区”发展基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我们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强化竞争思维和辩证思维,自觉地把全区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和全市的大背景中去思考,放到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明确的“三步走”的大目标中去谋划,奋力开创东城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新趋势。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家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放在首要位臵,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中心城区,我们必须统筹运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进一步提升我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很脆弱、很不平衡,经济社会转型期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未来国内外环境将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未雨绸缪,妥善应对。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必须准确把握首都发展的新格局。北京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五个之都”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进。首都率先形成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格局、“首都经济圈”战略的逐步实施以及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等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打造“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各区县都在铆足劲头、竞相发展,未来围绕重大项目、9

试点政策、总部企业、领军人才等的争夺会更加激烈。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利用首都推动核心区文化发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施“城南行动计划”以及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优惠政策,抢抓机遇,扬长补短,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必须准确把握东城发展的新特点。当前,我区已经跨入由“国内一流中心城区”向“国际知名中心城区”迈进的新阶段,转型发展、富民惠民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过去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形成的浓厚发展氛围,未来我区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有效叠加并将持续放大,同时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将陆续竣工或启动,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也有责任始终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同类城区的前列,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中造福东城人民。

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践行“北京精神”,立足“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总体定位,深入实施“两新四化”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更加注重特色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在更高起点、以更高标 10

准全面推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在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进程中走在前列。

今后五年全区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国内一流中心城区”建设成果。到2016年,将我区建设成文化魅力更加彰显、经济实力更加雄厚、城市运行更加高效、城市品位更加凸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国际知名中心城区”,全面构建起“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基本框架。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9%左右;常住人口规模比2011年下降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

今后五年全区发展必须坚持的四项原则是:

——瞄准战略目标,立足总体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新区成立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发展方向和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是指导东城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必须立足“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战略目标和“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总体定位,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实施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及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一轴两带五区”等专项规划,健全规划定期评估监督制度,注重各项规划相互衔接,确保 11

一张蓝图绘到底,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指导性,切实把规划愿景转化为全区上下的自觉行动。

——坚持民生优先,推动成果共享,努力建设和谐幸福城区。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把增进人民幸福、创造美好生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更加注重包容性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使全区人民物质生活更加殷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有效整合资源,强化项目支撑,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宽思路,创新机制,把辖区内各种丰富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以及提高资源的综合效益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把项目带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抓手,把文化创新、风貌保护、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环境建设等事关东城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转化为具体的项目来谋划,抓住立项、审批、建设等关键环节,合力攻坚,高效运作,统筹推进“人文东城、数字东城、绿色东城”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树立国际视野,坚持一流标准,充分发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新东城的核心地位决定了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代表首都工作的最高水平,体现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最高标准。要把“建首善、创一流、以质取胜”的理念转化为全区上下的自觉追求,把创先争优、博采众长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方 12

法,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树立国际化眼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国内外先进地区为参照系,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在学习中增强发展动力,在追赶中实现跨越发展。

三、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

实现未来五年的新目标新要求,必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抓好特色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四大任务,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使人民群众在“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以文化创新为驱动实现特色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我区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文化强区”理念,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努力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积极探索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模式,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作为全区第一任务,按照“整体保护、依法保护”的要求,坚持“保护风貌、疏解人口、发展产业、改善民生”四位一体总体思路和“四个百分之百”的原则,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并重,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集中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轴”,完成重要节点的修缮整治,努力将中轴线区域建设成“古都风貌集中展示区、首都文化示范引领区”。13

在2013年北京建都860周年之前完成“十大保护项目”。多途径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的模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按照“传统居住型、首都职能型、综合发展型”进行分类引导,再现古都城市中心繁荣景象。推进一批重点文保单位的修缮整治,加大文物腾退力度。以旧城功能疏解、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人口疏解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探索旧城人口差异化疏解路径,搭建融资平台,加快推进豆各庄、通州“两站一街”等对接安臵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努力争取新的外迁用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打造文化产业的有机链条,提升文化经济核心竞争力。着力发展文化演艺、艺术品交易、文化版权、文化传媒等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中医药、体育等相关产业,大力推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中国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体育产业产权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经济强区转变。进一步推进王府井、前门、东二环、南锣鼓巷剧场群建设;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天坛演艺区”,打造世界高端园林式演艺中心,展现中国气派和首都特色;提升“功夫传奇”、“幻境极光”等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创作一批常演不衰的精品力作。支持嘉德艺术品交易大厦建设,依托中国美术馆和隆福寺区域建设高端艺术品交易集聚区。以创建“旅游产业示范区”为契机,构建遗产观光、会议奖励、中医药、修学等高端旅游产品体系,努力建设高端旅游体验区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践行“北京精神”,广泛宣传先进典型,深入挖掘“东城故事”,进一步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加快建设幸福大剧院暨文化活动中心等重点文化工程,全面提升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水平,率先在全市建成完备发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展演季、百姓周末大舞台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型社区,实现“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高水平举办好“王府井国际品牌节”、“前门历史文化节”、“皇城文化国际旅游节”、“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通过转换内部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有效途径,建立专项治理与长期管理相结合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臵中的积极作用,在集合优势要素、形成规模效应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稳妥推进区属文化企业的重组以及与中央、市属及民营文化企业的强强合作,打造有竞争力的“文化航母”,支持骨干企业做强做精。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商业、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型文 15

化业态。探索成立“版权银行”,搭建无缝式文化金融服务平台,扶持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积极争取文化改革发展先行先试政策,整合已有的各项政策措施,创新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强化“首都文化中心区”功能。

(二)以优化升级为主线实现集约发展,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旧城内有机更新与旧城外集约利用相结合、地上地下空间联动发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综合效益。

优化经济结构,着力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进一步完善经济监测体系、产业促进体系和行政服务体系,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以文化经济为特色、以总部经济为支撑的经济高端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按照“二四三”产业发展方向,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坚持招大引强与扶优扶强并重,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总部企业,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努力建设“北京高端服务业重要集聚区”。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促进老字号和国际知名品牌集聚,提升特色商业街区的品质,深度开发电子商务、晚间休闲娱乐等消费市场,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商业中心”。采用多种资本运作模式,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重要项目中提升国有资本的参与度和控制力。

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推进“两带五区”建设和发展。增强重 16

点产业功能区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力,抓好功能区在施项目竣工和新建项目开工,初步形成梯度发展、特色彰显、功能互补的产业空间布局。坚持品牌升级、南北融合战略,推动王府井大街与银街、金宝街、崇外大街、祈年大街等区域联动发展,将王府井商业发展带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中心区;进一步拓展东二环商务区发展空间,推动东直门外、北京站等地区楼宇资源的业态优化调整,将东二环高端服务业发展带建设成为总部经济聚集区和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加快雍和文化创意集聚区、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集约化、差异化发展,挖掘利用特色文化资源,整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首都核心演艺区”、“城南行动计划”等各项政策,使三个园区成为文化经济的重要载体、旧城保护与发展创新的典范,并辐射带动一批特色文化功能区和“胡同创意工厂”的蓬勃发展。稳步推进和平里商务新区、永外现代商贸区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研究确定一批重点龙头项目,使其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加大地下空间和地上“二次”开发力度,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两带五区”重点功能区为核心,充分利用地铁6、7、8、14号线重点车站和旧城平房区地下空间,统筹规划建设地下商业、交通、市政及公共服务等设施,着力构建地上与地下产业互补、功能配套 17 的立体化发展格局。切实提升四合院、楼宇、“城中村”整治项目土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做好闲臵资源的功能臵换和再开发利用,加快新中街、隆福寺、西革新里、永外望坛等区域的改造升级,优先发展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三)以共建共享为基础实现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新品质

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大力加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参与度,努力让全区人民业有所就、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难有众助、居有平安,享受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持续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平安东城”常态化建设。始终牢记“东城无小事”,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发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示范作用,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全面提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完善“三级平台、四级管理”组织体系和“7+X”工作机制,健全网格化社会面防控体系,建成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促进城市管理网格与社会管理网格的融合。注重源头预防,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代理体系有效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努力将矛盾纠纷发现、化解在最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应急管理,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国家级城市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区”成果,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继续开展平房院落解危排险工作,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千方百计稳定与扩大就业,切实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完善街道、社区就业保障服务体系,加大对“创业者俱乐部”的扶持力度,实现全区“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深入推进“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化“学区化”、“校区制”和“学校联盟”模式,拓展“蓝天工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621”骨干教师引领等工程,多途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学习型城区”建设步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让广大居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实现“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目标,努力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区。完善数字化社会救助体系和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健全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持续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形成共建共享良好局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大力推进“六型”社区建设,着力构建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社区服务体系,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不断满足居民 19

多样化服务需求。深化“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社区治理模式,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推广“社区居民会议常务会”等群众自治经验,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实现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式,大力加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建设文明宜居城区。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继续完善城市管理“东城模式”,注重细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完善市政设施日常维护与应急抢修机制,完成规划道路路网建设,推进智能交通体系、静态交通管理和胡同“微循环”建设,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加大“九横八纵”重点大街和老旧小区、胡同街巷的环境整治力度,着力解决违法建设等“痼疾顽症”。创建一批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和社区,完成景泰城市休闲公园等绿化精品工程,加大立体绿化力度,为市民营造整洁优美的宜居环境。进一步健全文明城区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高标准完成“全国文明城区”测评、复查任务。

(四)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实现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新活力

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们要以改革破除体制障碍,以开放整合各种资源,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 20

济发展方式提供制度保障。

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紧抓首都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的契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全区发展的战略基点。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新能源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初步建成高新城管服务、高质公共服务、高端产业服务、高效政务服务的“数字东城”。加快“绿色东城”建设步伐,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节能环保等低碳服务业态,初步建成生产清洁、消费友好、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示范区。激发干部群众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不断推动方式方法创新、管理服务创新、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抓好20年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以宽容的精神支持干事创业的人,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与使用,全力打造“中关村雍和文化人才特区”和“东城国际人才金港”,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项工作都充满创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着眼于“一轴两带五区”空间布局,理顺功能区管委会和所在街道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加快向 21

主导产业集中,鼓励做大做强,支持企业上市。以项目推进为核心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中小微型企业和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健全区街财政体制、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等领域改革方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城市营销,积极利用“王府井国际品牌节”和北京文博会、京港洽谈会等平台,着力在引进项目和国际投资者上下功夫。深化国际友城交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国际化水平。党员、干部要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办事,进一步提高国际交往能力。

四、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必须紧扣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大力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着力推进新的思想解放 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明年召开的十八大、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新的思想解放引领新的发展。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学习—调研—决策—实践”四位一体机制,深化“规定+自选”和“行动学习法”等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舆论引导工作,22

强化领导干部的新闻执政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微博等现代传播方式,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红色讲坛”等理论宣传和区情普及活动,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激情活力。

(二)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真正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不断完善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程序和全委会、常委会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度。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统筹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的合理布局和梯次配备。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增强干部评价和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三)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基层党建新途径 以突出“四个特色”为主题,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继续推进以党员公开承诺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新东城,我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施“凝聚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组织网络、党员队伍、服务群众、工作评价、共驻共建等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八大体系”,努力提高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整合区域中各类组织党建资源,构建以 23

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网格党组织为依托、驻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

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以人为本、亲民为民的作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臵,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开展“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听民意、访民情、解民难”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对工作倾注心血,为事业燃烧激情,把所有精力和全部心思集中到干事创业上,以实干求业绩,以实绩赢民心。要大力弘扬敢闯敢试、奋发有为的作风,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新建树、新突破。

(五)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本色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围绕规范权力及其运行,科学配臵权力结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信息化防控廉政风险力度,不断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抓好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 24

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着力在经受“四大考验”、防止“四大危险”上狠下功夫,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六)大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规范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负责和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深入实施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范围,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区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支持区政府依法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广泛凝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民族宗教界等各界人士力量,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党管武装,形 25

成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委市政府对东城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更高,全区90多万人民对东城未来无限憧憬、充满期待。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总体定位,深入实施“两新四化”发展战略,动员全区人民,凝聚各方力量,为共同开启“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新征程、胜利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而不懈奋斗!

杨柳荫同志的讲话

(2011年12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大会主席团,向各位代表以及为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代表新当选的区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区纪委委员,对各位代表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竭尽全力完成本次党代会的各项任务。

这次大会是在我区昂首踏上“十二五”发展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期间,各位代表肩负全区7万多名共产党员的重托和90多万人民群众的期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共商发展大计,共绘宏伟蓝图,充分展示了开拓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大会通过的区委工作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东城发展的战略要求,表达了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展示了东城未来的美好前景,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区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7

可以说,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对于东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将激励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全面实现这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既是全体代表的共同责任,也是全区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前不久,刘淇书记在我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指出,新东城组建以来各项工作的整合、融合非常成功,实现了优势互补,创造了许多新经验、新亮点。他强调,东城区位臵特殊、地位重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首都的形象。东城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持“建首善、创一流”的标准,全面提升“四个服务”水平,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践行“北京精神”、实现包容性发展、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继续发挥示范先行作用,使各项工作都能够代表首都工作水平。刘淇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刘淇书记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区党代会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扎实的作风,深入实施“两新四化”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共绘蓝图,在新起点上全面推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

凝心聚力,共绘蓝图,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今后五年,是我们夯实“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先后迎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党的十八大、北京建都860周年、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 28

东城成立5周年等一些大事喜事,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为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善于“跳出东城看东城”。既要看到我们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光明前景,又要看到我们存在的突出矛盾和潜在危机;既要看到我们自身发展的独特优势,又要看到全市各区县激烈竞争带来的外部压力;既要看到我们的强项,又要看到我们的弱项。只有在一分为二的、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自觉地把全区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和全市的大背景中去思考,放到“总规”明确的“三步走”的大目标中去谋划,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区域发展更好地融入首都发展大局,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

凝心聚力,共绘蓝图,必须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特别指出要“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六中全会的号召和首都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发挥区域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区早在“总规”中就明确了“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总体定位和“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区”等职能定位,把“打造文化新引擎”作为“两新四化”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着力做强的两大优势 29

产业之首。应该说,我们比较超前地把握了中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实践证明完全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发展方向。在这次党代会上,区委又把“以文化创新为驱动实现特色发展”作为今后五年的第一任务。贯彻区党代会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同步繁荣、文化基础工作与文化体制改革同步推进、文化市场主体与文化品牌同步壮大。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深化与北控集团、港中旅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重点项目和人口疏解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天坛演艺区”,推动文博、旅游、国际商务等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东城“文化航母”,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努力使我区成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窗口和荟萃世界文化经典的舞台,在首都文化改革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凝心聚力,共绘蓝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以赴抓好明年的各项工作。明年是党的十八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届首之年,抓好明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党代会已经明确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明年我们至少要完成5年总任务量的20%,才能为今后五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下周召开的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此,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以及 30

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一轴两带五区”等专项规划,巩固“规划体系建设年”成果,注重各项规划相互衔接,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指导性。要在创新驱动发展特别是在时间、空间拓展方面开动脑筋,通过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开发晚间休闲娱乐市场等途径,努力把8小时服务扩展到24小时服务,打造首都不夜城;通过地上、地下相结合的立体式发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将“寸土寸金”的区域价值真正开发出来;通过建立低端业态调整退出机制、制定产业准入和引导政策,着力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要统筹推进“两带五区”功能区建设,争取东外新中街等项目尽快落地,进一步增强投资、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确保明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9%,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包容性发展。“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既体现对人、对文化的包容,也体现发展的包容性,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明年我们要继续开展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交通疏堵等工程,特别要把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作为实现包容性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同时扎实推进“平安东城”常态化建设,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稳定的环境。要通过“名师远程授课”等形式,借助信息化等手段实现教育、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推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参与度。要以迎接、31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线,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超前谋划明年工作的同时,要抓紧年底前各项工作的收尾,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和“折子工程”圆满完成,确保“十二五”开局之年实现“开门红”,为本届区委区政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凝心聚力,共绘蓝图,必须深入基层、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东城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已经确定,下一步的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全区上下要自觉践行“北京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从本单位本部门本街道实际出发,在完善思路上下功夫,在细化措施上下功夫,真正干在实处,干出实效。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代会精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身先士卒、心向百姓、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动到困难大、矛盾多、任务最艰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第一手情况,在群众中找办法,在实践中找规律,以创造性的工作把党代会的精神落到实处。广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永葆党员的先进性。这次大会闭幕后,全体党代表就要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希望各位代表始终保持饱满的政治热情,带头学习宣传好党代会精神,带头在本职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的部署和要求,32

带头为实现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不辜负全区党员的信任和群众的期望。

各位代表、同志们!时代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人民寄予了我们殷切的期望。我们坚信,有中央、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历届区委打下的坚实基础,有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顽强拼搏,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变成现实,东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更加幸福美好!

主题词:党代会

工作报告

领导讲话

发:各街道工委,区委各部门,区政府各委、办、局党委(工委、党组),各区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党组,各企事业单位党委

(总支、支部)

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办公室

2011年12月26日印发

在北京专家报告会上的讲话 第6篇

各位评委、专家:

大家下午好!

此次考评工作,在公司组织人事部门的精心组织下,考评委员会的成员们认真把关、细心评审,各位参评专家精心准备,积极参与,考评工作经过一天半的时间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在此我代表考评委员会对大家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从公司开展专家、科技带头人考评工作以来,成绩突出,效果显著,一批批科技精英脱颖而出,肩负起了公司科技发展、技术创新的重任,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打赢了一场场科技攻关战,为推动公司快速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项专家选评制度是公司管理上的创新,也是人才培养使用上的创新,此项制度的建立不仅为公司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为科技人员的成长成才开通了渠道,搭建 了平台,营造了环境。实践证明,这项制度是可行的,是正确的,是有效的,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不断完善、不断深化,使之成为公司科技创新的核心制度,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针对下一步的工作,我谈两点个人的想法与建议。

1、进一步完善专家、科技带头人的选拔聘用机制。

一是要全面总结几年来考评工作的经验,优化考评制度,细化、量化、固化考评指标,确保各项条件更加客观、科学、精准。

二是要充分体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也是国有企业所必须坚持的用人原则,一个德上有缺陷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对党、对国家、对企业、对事业负责。我们一定要认真把握、好好领会,一定要把那些政治上坚定、作风上过硬、事业心强、学术水平高、有德有才的同志选拔出来。要把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对企业的忠诚度设定 为指标,体现在考评量化评价标准中。

三是要加强选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胡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氛围和环境,在操作中,既要考虑参评者的科研水平,又要考虑实际工作和所处的工作环境,更要看对公司发展作出的贡献,这一点,需要大家高度重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把有水平、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技术骨干选拔出来,委以重任。

2、认真研究完善专家、科技带头人的管理工作。

考评选拔只是一个开始,关键还在于如何管理,如何调动好专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如何提升公司整体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要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筑魂育人,在激发创新激情、营造环境上下功夫。不仅要在物质上关心 他们,更要在政治上关心他们,让他们在做出成绩的同时也得到应有的荣誉,展示其价值的风采。

因此,希望组织人事部门要与生产部门、科技部门、宣传部门共同协商,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公司专家、科带的管理工作。

各位评委,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科技领军人物,更需要大批技术精英来带领团队。我们要通过此项工作选拔出优秀技术骨干,也要通过他们来带动更多技术人员矢志创新,锐意进取,让更多的“千里马”脱颖而出,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不断提升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上一篇:应用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淮安市大气环境质量下一篇:学校食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