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试题范文

2024-06-04

《纲要》试题范文(精选6篇)

《纲要》试题 第1篇

《实施纲要》和《学习纲要》知识竞答试题

一、填空(35分,每空0.5分)

1、《实施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________。

2、《实施纲要》深刻阐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意义,总结了党的反腐倡廉基本经验,明确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________、和________。

3、《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通知》要求,要全面把握《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________。

4、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________、________。

5、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________的能力。

6、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________,有效预防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________。

7、教育是基础,制度是________,监督是________,三者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

8、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是拒腐防变的________。

9、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要以更好地做到_______、_______为目标。

10、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________,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________”,自觉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11、要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各级党委________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安排专题学习。

12、“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________的作风”。

13、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纳入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________教育活动中。

14、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________、________和农村。

15、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完善宣传教育制度,健全________,改进________。

16、江泽民同志1996年9月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________;舆论导向错误,是________。

17、建立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包括执法合作、司法协助、________、涉案资金返还等方面。

18、推进从源头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内容包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有关制度、________、________、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

19、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做到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决策相统一,制度建设进程与反腐倡廉进程相适应,制度建设与从政道德建设相结合,党内制度建设与国家法制建设相________。

20、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落实情况要定期督促检查,加强责任追究,做到有法必依、________、违法必纠。

21、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对________和________负责并报告工作,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

22、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________、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23、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________、________、权责统一。

24、加强对________的制约和监督,保证各级干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5、监督的形式主要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________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 ________监督。

26、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点环节是________。

27、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包括:领导干部遵守政治纪律情况,领导干部用人情况,领导干部作风,以及领导干部________。

28、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的事项包括重大决策、重大干部任免、________和________的使用。

29、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________原则。

30、金融运行和管理领域监督的重点环节和部位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资金运营的各个环节和部位;________管理的环节和部位;限制________的环节和部位;大额资金外流管理的部位和环节;金融信息管理的部位和环节。

31、强化党内监督,必须发展________。

32、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把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________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

33、要重视和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3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问题,全面分析了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全面阐述了反腐倡廉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________、奋斗目标、工作格局、________和工作机制,涵盖了新时期反腐倡廉的方方面面,构成了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35、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________,巩固党的________。

36、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________。

37、江泽民同志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四严”要求是指:严格要求、严格________、严格管理、严格________。

38、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形成及时________、________和解决腐败现象的有力机制,为反腐倡廉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9、在坚决克服腐败现象、惩处腐败分子的同时,要大力宣传和表彰________、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先进典型,弘扬勤政爱民、________、乐于奉献的新风尚。

40、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说到底是牢固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人生观的问题。

41、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________和________,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42、从严治党的方针必须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工作,切实体现到________、________、监督等各个环节中去。

43、讲政治纪律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党的________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4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________、________、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____。

二、选择(40分,每题1分)

46、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以_______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A、改革; B发展; C、创新。

47、从实践看,_______仍然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A、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 B、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现象; C、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

48、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围绕_____,服务大局,研究解决妨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A、中心;B、实际;C、发展。

49、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________。

A、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B、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0、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起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________,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A、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B、到一定时间; C、到2020年。

5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____相适应。

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廉洁社会。

52、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坚持________相结合。

A、继承与发展;

B、理论与实践; C、继承与创新。

53、党的________决定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A、十六大;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54、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对象是________。

A、全体党员;

B、各级领导干部;

C、一般干部。

55、反腐倡廉教育的根本是________。

A、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C、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56、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________。

A、全党全社会; B、广大群众; C、全体党员干部。

57、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宣传部要切实抓好对________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A、省部级; B、地厅级; C、县处级。

58、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把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与________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A、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社会美德; B、民族精神、社会美德、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5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________。

A、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C、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

60、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以及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________两个大的方面。

A、创新和改革; B、完善和创新; C、改革和创新。

61、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________。

A、知情权、民主权、选择权,监督权;

B、参与权、选择权、决定权、监督权;

C、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62、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重点环节和部位是________。

A、推荐、考察和讨论任用;B、酝酿、考察和使用;C、酝酿、考察和公示。

63、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________,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A、根本组织原则; B、组织生活原则; C、组织原则。

64、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的目的是:使党员________党内事务。

A、更好地了解、参与和支持; B、更好地了解、支持和参与; C、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监督。

65、要全面实行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________监督。

A、直接; B、日常; C、经常性。

66、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除履行党员的监督责任和享有党员的监督权利外,按照有关规定对________进行监督,反映所在选举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A、党委、政府; B、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成员; C、其选举产生的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成员。

67、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________,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

A、充分论证; B、广泛讨论; C、广泛集中民智。

68、对公务员的处分种类分为:________。

A、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开除;

B、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开除公职;

C、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69、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包括________。

A、主动辞职、被动辞职、因公辞职和因私辞职; B、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 C、因公辞职、因私辞职、主动辞职和责令辞职。

70、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要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

A、加强对干部人事任用的监督,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的监督,加强对金融投资运行的监管;

B、加强对金融投资运行的监督,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的监督,加强对土地招投标的监管;

C、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加强对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加强对国有资产和金融的监管。

71、加强对权力监督的主要原则是:________。

A、坚持民主监督的原则、坚持公开监督的原则、坚持法治监督的原则、坚持权力制约的原则;

B、坚持公开的原则、坚持透明的原则、坚持公平的原则、坚持严格的原则;

C、坚持合法的原则、坚持民主的原则、坚持严密的原则、坚持严格的原则。

72、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________。

A、高级领导干部; B、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C、主要部门的负责人。

7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主体是________。

A、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人大;

B、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察部门);

C、组织部门、人事部门。

74、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______进行工作。

A、在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下; B、在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下; C、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下。

75、预防和惩治是反腐倡廉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惩治有力,才能________。

A、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

B、增强对腐败分子的震慑力,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C、增强教育的感召力、制度的威慑力和监督的影响力。

76、执纪执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使用办案手段和措施,做到________。

A、违法必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B、从严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C、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77、为严格依纪依法办案,提高执纪执法水平,要综合运用法律、纪律、经济处罚、组织处理、限制从业资格等方式和手段,增强办案的________效果,切实提高执纪执法水平。

A、政治、经济和社会; B、实际、威慑和间接; C、直接、间接和震慑。

78、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要建立________。

A、领导机制、督查机制、奖惩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 B、协作机制、督办机制、奖惩机制、考察机制、保障机制; C、责任机制、督查机制、奖惩机制、测评机制、保障机制。

79、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要________。

A、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根本,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核心;

B、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本质;

C、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这个根本,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核心,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个宗旨。

80、开展反腐败斗争要坚持长期作战的思想,同时打好反腐败斗争的________。

A、阶段性战役; B、局部战役; C、局部决战。

81、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________是根本,起决定性作用。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82、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其根本是要解决好________的问题。

A、世界观;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C、理想信念。

8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弘扬________。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84、从本质上说,腐败是________的产物。

A、利己主义; B、剥削思想; C、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85、________,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的核心内容。

A、艰苦奋斗 廉洁奉公; B、立党

三、改错(10分,每题1分)

86、从总体上讲,当前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条件完全具备,时机比较成熟。

()

87、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88、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89、“四基本”教育是指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教育。

()90、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91、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中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92、考察干部要全面深入了解德、能、勤、绩、效的表现情况。()

93、反腐倡廉是全党全社会的大事。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牵头组织、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

9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反腐败斗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根本条件。

()95、在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中,利益观是基础,起决定性作用。()

四、简答(15分,每题3分)

96、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

97、《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98、《实施纲要》中关于党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有哪几条? 答:

99、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哪两大历史性课题? 答:

10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纲要》试题 第2篇

2、增强学生体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

4、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

教师队伍。

6、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7.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缩小三大差距,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8.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9.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

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

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10.为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11.为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的具体措施是:依法保证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

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

二、简答:

1.《教育规划纲要》中,针对增强学生体质提出了哪些举措?

答: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的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营养水平。

2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答:

1、各级各类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教材的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2.、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落实《纲要》谋划未来 第3篇

改革开放30年的艰辛历程, 广东摸着石头过河, 冲破重重障碍,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顺德模式”、“南海模式”、“中山模式”、“东莞模式”被载入史册, “深圳速度”、“珠海现象”我们引以为豪, 南粤大地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 今天的广东却站在了十字口路, 下一步的发展该怎么走, 我们一直在思考。《纲要》的出台, 为广东的发展指明方向, 使珠三角的改革发展再次纳入到国家整体战略的范畴,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节点上, 广东又迎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春天”,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不利形势下, 中央再次赋予广东“改革试验田”的重任。

近年来, 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病逐渐显现, 产业层次总体偏低, 产品附加值不高, 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珠三角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广东如何破解发展难题?而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又在哪里?《纲要》都为我们一一作答。首先, 《纲要》为珠三角的发展定下了两个具体目标, 一是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二是到2020年,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其次, 《纲要》对珠三角未来的发展设定了五项战略定位:一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二是深化改革先行区;三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四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五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再次, 《纲要》对珠三角未来的发展重点进行了总体部署,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纲要》对广东重点产业的发展路向给出了明确指引;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三是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广东要抓住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 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四是统筹城乡发展, 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 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六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七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进步;八是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九是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以粤港澳合作、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中国—东盟合作为重要平台, 率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最后, 《纲要》制定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对落实《纲要》, 保障规划顺利实施起着重要作用。

哲学革命的“纲要” 第4篇

如果把哲学史上的浩瀚的著作比作一个群星起落的苍穹,那么康德的《导论》就是其中一颗长久引人注目的星星。《导论》虽为阐释《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观点而作,但其意义却远不止此。在《导论》中,作者不仅出色地批判和总结了前人的思想成果,而且也扼要地阐述并发挥了自己的哲学见解,正如作者本人所宣称的,《导论》是哲学革命的“纲要”。

康德的著作和思想素以艰深晦涩著称,但读者一旦掌握了《导论》这把钥匙,就可以自由地出入康德哲学的“迷宫”,大大地领略一番“哥白尼式革命”的风云雷电。

独断论的“迷梦”

康德生活的时代是独断论的形而上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莱布尼茨的哲学,作为十七世纪德国市民阶级的思想结晶,虽然包孕着许多积极的因素,但仍然披着厚厚的僧侣主义的袈裟。沃尔夫力图使他老师的哲学系统化,但结果却形成了一个只有骨骼而无血肉的独断论形而上学的体系。犹如维苏威火山的岩浆覆盖了整个庞贝城一样,莱布尼茨—沃尔夫的独断论形而上学的体系支配着当时整个德国的思想界。起初,康德沉溺于莱布尼茨—沃尔夫的思辨网络中而沾沾自喜,但从海峡彼岸传来的隐隐雷声——休谟怀疑主义的雷声,惊醒了他的独断论的“迷梦”。康德当时这样描绘自己的心情:“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独断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康德的信仰动摇了,他开始问自己:如果独断论形而上学的结论真是可靠的话,为什么一种形而上学的主张和另一种形而上学的主张总是相互冲突?柏拉图与德谟克利特、笛卡儿与洛克、贝克莱与狄德罗,这样的争论难道还少吗?是的,在哲学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许多天才的哲学家穷其毕生精力为形而上学的破衣加上新的补钉,或为瘸了腿的证明提供新的拐杖,但结果都失败了,他们没有使形而上学获得哪怕是“一指宽的推进”。这又是为什么呢?天性沉静的哲学家凝坐在书斋里,苦苦地思索着这些难题。终于,他敏锐地捕捉住了独断论形而上学的致命的弱点。如果说,阿基里斯的弱点在他的脚踵,那么独断论形而上学的弱点则在它的心中。这个弱点就是人们对认识形式,尤其是理性的无节制、无批判的滥用。正是这个任何旧哲学家都无法规避的弱点,使“形而上学本身就摧毁了它被持久承认的资格”。

康德以如椽之笔,深刻地剖析了独断论形而上学的这一根本弊病。他认为,这一弊病的主要表现是:人们在认识中总是把经验的东西和超验的东西不加区别地混淆起来。

一方面,形而上学的独断论者总是把知性与理性、知性范畴和理性概念(即理念)无区别地加以混用。他们不懂得,知性和理性虽然都是人的认识形式,但它们之间却有着重大的差别。知性所思考的是人们的感官所提供的、经过先天直观的纯形式(时空)初步整理而成的感性知识,其目的是运用十二个先天的知性范畴来进一步整理感性知识。例如,“太阳晒石头”和“石头热了”这两个事件在感性知识中是各自独立、缺乏联系的,但经知性因果范畴整理后,它就成了“太阳晒热了石头”这样一个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经验判断了,也就是说,成了知性知识了。康德告诫说,知性和知性范畴只能在经验的范围内加以使用,决不能越雷池一步!相反,理性则完全不同,它力图在更高的层次上寻求知性认识的统一性,即全部可能经验的绝对整体。然而,这一整体是超出任何既定经验的范围之外的,因此,理性所运用的理念(灵魂、肉体、上帝)也必然是超验的,它们的对象是不可能在任何经验中找到的。

总之,理性所探究的一切都是超验的,而形而上学正是关于纯粹理性和理念的知识,所以它的全部结论既不源于经验,也不可能为经验所证实或推翻。独断论形而上学的错误恰恰在于把只适合于经验的知性范畴作超验的使用,这正如康德所批评的:“纯粹理智概念一旦离开了经验的对象而涉及自在之物(本体)时,就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形而上学的独断论者又常常把现象和物自体混同起来。他们把现象看作客观事物本来就有的表现,认为认识了现象也就把握了物自体。康德坚决反对这种观点,否定现象是客观自在的东西,他把现象定义为被人们的感官打上时空烙印的感性对象。他主张现象始终在时空之内,在经验之内,相反,物自体则完全在时空之外,经验之外,因而完全是超验的。如果把现象和物自体等同起来,就必然会象狄德罗所称之为“发疯的钢琴”的贝克莱哲学一样,得出“存在即是被感知”的荒诞离奇的结论来。

康德对独断论形而上学的批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称得上是一场革命,正如海涅对法国人说的那样,“在打倒旧教条主义(即独断论,德文原文均为DerDogmatismus——引者注)的时候我们激昂得象你们冲击巴士底狱一样。”康德对独断论形而上学的批判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这里说的“普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康德批判的锋芒不单指向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而且指向从古希腊以来的整个旧形而上学的营垒,这是一场真正富于历史意义的思想大搏斗,其结果是,哥尼斯堡的瘦小的老人竟把整个旧哲学都摔倒了,他以平静的口吻宣读了旧哲学的死刑判决书。另一方面,康德的批判还具有他自己所未曾料到的、更为深远的意义,那就是,他倡导了一种普遍的、积极进取的批判精神,而这种精神远远地越出了哲学的视野之外。正如海涅所敏锐地觉察到的那样:“康德引起这次巨大的精神运动,与其说是通过他的著作的内容,倒不如说是通过在他著作中的那种批判精神,那种现在已经渗入于一切科学之中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不仅对于康德的时代说来是必需的,而且对于康德以后的时代说来,也有着不容低估的意义。在康德之后,黑格尔完成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巨大的圆运动。与康德的批判哲学相比,黑格尔更倾心于旧形而上学,他建立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并把它视作不可逾越的、终极的“绝对真理”,这表明他和旧形而上学的哲学家一样,染上了“独断论”的痼疾。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尽管有着一个广博的辩证法的纲要,但这一切都被他的“独断论”式的体系所窒息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号召我们把黑格尔的“绝对真理”撇在一边,“而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在某种意义上,康德的批判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抵御黑格尔哲学中的某种独断主义成分的解毒剂。从我国哲学界的状况看来,人们往往重视黑格尔而轻视康德。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要加强对康德哲学的研究,要赋予康德哲学以合理的地位,这一呼声是值得重视的。诚然,黑格尔在许多方面都推进并超越了康德的哲学,但他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康德提出的全部问题。重视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是我们全面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总之,对于我们来说,鱼和熊掌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兼而得之!

康德在抨击独断论形而上学时,曾经非常形象地把它比作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这个泡沫一掬取出来就破灭了,但在水面上又会冒出一个新的泡沫来,许多人热衷于掬取泡沫,却从不去深究这种现象的根源。在这方面,只有休谟独具只眼,他通过对理性本身的批判性考察,发现了旧形而上学弊病的真正根源,从而敲响了独断论形而上学的丧钟。

怀疑论的“火星”

犹如任何一种哲学思潮或理论一样,怀疑论也有它的摇篮。如果说,智慧的雅典娜是从宙斯的脑袋里长出来的,那么同样富有智慧的怀疑论则是从独断论形而上学的腐物堆上萌发出来的。正如康德所说:“怀疑论本来是导源于形而上学的。”

休谟怀疑主义的解剖刀首先对准了因果概念。在他看来,理性把因果概念看作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完全分散而独立的,一个事件随一个事件而来,可我们永远无法透视其间的内在联系。他大声疾呼:理性在因果概念上完全弄错了,它错把这一概念看作自己的儿子,而实际上,这个孩子不过是想象力的私生子。想象力由经验受孕后,把某些表象放在联想律下面,并把由此而产生的主观必然性(即习惯)当做来自观察的客观必然性。

休谟无情地揭示了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在独断论的形而上学那里,理性把只适合于经验范围的、只是作为心理联想而起作用的因果概念作了超验的使用。由此可以推断出,以往全部形而上学的知识不过是一些打上错误烙印的普通经验罢了,而“这就等于说没有,也不可能有形而上学这样的东西”。

休谟对独断论形而上学的批判是击中要害的,但这位见地不凡的人在打出了第一颗火星后,却踌躇满志地止步了。康德不无遗憾地说:“如果这颗火星遇到一个易燃的火捻,而这个星星之火又得到小心翼翼的护养并且让它着起来的话,从这个火星是能得到光明的。”

康德心甘情愿地担当起休谟所未竟的工作。

一方面,他继续扩大休谟怀疑主义的战果。休谟把对理性的批判局限在因果概念上,而康德主张对理性全面开火。在他看来,纯粹理性本身是一个浑然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领域。对这样一个领域,必须进行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清算,康德对十二个知性范畴的探讨正说明了他这方面的决心。康德扩大了休谟怀疑主义的成果,但他完全不赞成休谟对自然科学所采取的虚无主义的态度。休谟把知性概念(如因果概念)看作导源于经验的心理联系,否认它具有任何普遍必然性,这实际上等于把这些概念都取消了,从而也把整个自然科学给取消了。康德在《导论》中提出的“纯粹自然科学是怎么可能的”这一问题,正是对此而发的。康德采取了休谟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完全颠倒的解决方法。他主张,知性概念不但不源于经验,相反,它是先天的,先于经验的,经验只是赖有它才得以形成。而知性概念和感性材料的结合则形成了自然科学所赖以构成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经验判断。但康德强调,这种普遍必然性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它仅仅存在于经验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康德不仅避免了落入独断论形而上学的案臼,解决了休谟提出的“因果”难题,而且为自然科学的存在争得了一席之地。

至此,我们不由得想起人们对康德哲学常常抱有的那种误解。人们每每指责康德是不可知论者,似乎他否定了一切科学的知识。事实上,康德认为不可知的,不过是超验的物自体,如上帝、灵魂等。强调这些东西不可知,也就等于宣布,旧形而上学、经院哲学和宗教信仰统统都是毫无意义的妄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深深地隐藏于康德哲学内部的那种革命性和批判性。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康德的不可知论,就会发觉,它不但不否认科学知识,恰恰相反,它的提出是为了维护科学知识,是为科学知识的成长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另一方面,康德批判了休漠对形而上学所取的单纯否定的态度。休谟清除了独断论形而上学的地基,但并不打算在这块地基上建造什么高楼大厦。正如康德形象地说明的那样,休谟把形而上学的船从水里拉到岸上,目的并不是修理它、更新它,而是要让它躺在那里腐烂下去。康德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因噎废食的方法,应该把形而上学看作一门不可或缺的学问,但它只有经过批判哲学的“炼狱”才能得以新生,才能真正成为科学。正是康德,把被休谟搁置在岸上的形而上学之船修复了,重又把它推入了水中,并且给了它一个驾驶员、一张航海图和一个罗盘针。

先验论的“革命”

康德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他综合了前人的理论成果,开启了以后世代的思想潮流,不愧为近代哲学的巨擘。他通过对人类认识能力,尤其是纯粹理性的全面而深刻的审察,以哥白尼革命的方式,创立了先验唯心论的庞大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庞大,而且谨严,它很容易使人想起哥尼斯堡城上的坚固的花岗石,以致以后的哲学家在阅读他的著作时,大都怀着一种深深敬畏的心情。

康德以前的哲学家们虽然也思考过人类认识的起源问题,但却很少去探索我们认识能力的范围和界限。康德把后一个问题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主要课题。他把思想放在自己的面前,解剖它,并把它分条分缕析,加以解剖,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犹如一个精神解剖学的课堂,而他本人则始终保持冷静,就象一个真正的外科医生那样无动于衷。康德发现,从感性到理性的一整套认识形式并不是从经验中诞生的,它们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没有它们为前提,任何经验都是不可能的。在康德看来,说人的认识随外界而旋转,不过是重复了托勒密式的幻觉。事实应该倒过来,不是人的认识随外界而旋转,而是外界随人的先验意识而旋转。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康德提出了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的著名口号。他还认为,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先验幻相的理性的本性决定了物自体不可能成为认识的对象,而只能成为实践的对象,信仰的对象。康德就此构筑了他的伦理学,随后又以美学来沟通两者的关系,从而使他的整个先验唯心论体系达到了真、善、美的统一。

这就是康德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基本内容,或者说,这就是哥白尼式革命的巨大成果。康德的哲学尽管在出发点上是唯心的、荒谬的,但它作为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第一个里程碑,毕竟占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首先,康德是近代思想革命、哲学革命的真正的肇始人。近代哲学发端于培根和笛卡几,通过洛克的中介,在法国启蒙运动中出现了某种鼎盛的局面,但这一发展在真正哲学的意义上还没有啄破旧世界观的蛋壳。时代在等待着思想巨人的出现,他便是康德。康德同情法国的启蒙运动,从中汲取了反神学、争自由的乳汁,但他并不满足于那些肤浅的、慷慨激昂的言词,他谋划着的是一场彻底推翻旧世界观的惊心动魄的革命。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当这个瘦小的哲学家穿着灰色外套,拄着藤手杖在哥尼斯堡的林荫道上漫步时,他的脑海里正孕育着风暴。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康德的哲学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马克思把它誉之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恩格斯则认为,德国的哲学革命始于康德,康德和歌德、席勒等人一样,“每一部著作都浸透了叛逆的精神”。

康德哲学的革命精神和叛逆精神,特别鲜明地表现在他对宗教神学的批判中。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至善”来论证上帝的存在和灵魂的不死,人们常常把康德的这种举动视为对信仰主义的屈从和膜拜。应该指出,这是一种莫大的误解!确实,康德对上帝颁发了大赦令,但这个仪式是在他执行了上帝的死刑之后才举行的,正如海涅所非常形象地比喻的那样:“他(指康德——引者注)做得几乎象住在威斯特伐利亚的我的一位朋友那样聪明,这人打碎了葛廷根城格隆德街上所有的路灯,并站在黑暗里,向我们举行了一次有关路灯实际必要性的长篇演说,他说,他在理论上打碎这些路灯只是为了向我们指明,如果没有这些路灯,我们便什么也看不见。”这里的道理非常简单:对于中世纪神学说来,哲学和伦理学不过是低贱的仆从,但在康德那里,一切都倒过来了,神学成了哲学和伦理学的仆从,全知全能的上帝被降低为人们达到至善境界的一个道德的假设,一种虚无缥缈的想象物。黑格尔把康德的这种做法比作儿童们的游戏:他们任意制成了一个稻草人,然后彼此相约要对它表示畏惧。康德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批判,实际上完全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正如海涅所描绘的,他袭击了天国,杀死了天国全体守备部队,使上帝倒卧于血泊之中。

康德哲学的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他的不可知论不过是他拒斥宗教神学的宣言书罢了。在评价康德哲学的思想倾向时,我们不应片面地夸大他贬损知识,为信仰开拓地盘的这一方面,而首先要看到他用理性过滤神性、用哲学反对宗教神学的主导方面。总之,对康德学说的评价只有立足于其进步的方面,才合乎当时的历史事实。

其次,康德哲学具有划时代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康德非常突出地提出了人类的主体性问题。他认为,人的认识从感觉一开始就有一整套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在这些因素中,统觉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康德为此而把它称作整个人类认识范围内的最高原理。在伦理学中,康德提出了“人是目的”的著名口号,认为人作为理性的存在物,在其行动中应当确立一种担负全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责任感,正是这种崇高的责任感,才使人类远远地超出于畜类的本性之上。在美学中,康德考察了人类主体的多种心理因素,力图凭借美来贯通自由与必然、感性与理性、个体与人类的关系,从而使人的本质得到最完美的展现。康德的这些思想,尽管带着他那个阶级和时代所特有的局限性,但它们削弱了神的权威,伸张了人类理性的力量,确立了人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宰地位,从而显示了震撼人心的启蒙力量。总之,自从康德出现后,只知道东嗅西闻,回旋于事物周围的旧哲学便一蹶不振了。康德扭转了哲学发展的方向,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另一方面,康德也为未来形而上学锻造了新的武器。康德的学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果说“星云假设”在形而上学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那么“二律背反”则预示了黑格尔辩证法体系的诞生!康德尽管把矛盾视作“污点”,尽管对世界抱着温情主义的态度,但他毕竟洞见了事物的底蕴,以“二律背反”的尖锐形式,暴露了形而上学独断论的片面性,并提出了理性矛盾不可避免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光是这个问题的提出,就足以使他以前和同时代的许多哲学家黯然失色。

最后,康德哲学的重要性和历史地位还表现在他对近现代哲学的经久不衰的、巨大的影响中。还在康德活着的时候,他的哲学就几乎成了德国唯一的话题,当时第一流的哲学书刊上,充斥着他的名字,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甚至成了贵妇人化妆室中最时髦的摆设品,以致海涅以惯有的诙谐的口吻说:“幸而康德哲学还没有混入烹饪术中去。”康德去世之后,他的哲学对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伸到当代哲学中。

康德哲学是以二元论为特征的哲学,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二元论所具有的折衷、调和的一面,却忽略了它富于包孕性的一面,忽略了它常常在哲学史上起到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纵观哲学史,可以看到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这三位带有二元论特征的哲学家的名字,几乎构成了整个欧洲哲学史。二元论哲学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以后的哲学家往往要花上几个世纪的时间才能真正消化掉。康德哲学之所以具有深远影响,也许与这一事实不无关联。

读完《导论》,掩卷沉思,深感康德研究的现状应当有所改变。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繁荣康德研究,活跃学术气氛,这或许是学术界的共同心声吧!

一九八四年五月二稿于上海

近代史纲要试题 第5篇

1.《资政新篇》

2、新文化运动

3、工农武装割据

4、重庆谈判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4题,共28分)

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2、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3、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三、材料题(共20分)

阅读下列选自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的材料:

材料一:

然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1717年俄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因为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材料二:

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这个资产阶级,而是属于这个的无产阶级了。这时,这个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俄国革命影响,已经迅速的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独立的政治力量了。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和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而土地革命的实行,则是中国共产党单独进行的。

材料三:

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

材料四:

这种新民主主义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共和国,是全国百分之90以上的人民赞成的,舍此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

请回答:

1、全面分析材料,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8分)

2、分析材料三,“一身而二任焉”指的是谁,为什么?(4分)

3、分析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为什么“舍此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8分)

四、论述题(每题16分,共2题,共32分)

1.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请结合史实分析。

2. 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2.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结合史实全面的评价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的原因、意义和经验教训。

3、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为例,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4.戊戌变法的历史评价。

5.比较“戊戌变法”与“新政”的异同。

6.比较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1.革命派与维新派是怎样展开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大变化?

3.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与经验教训。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与发展的?

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其两个中国之命运?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先进分子是怎样选择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哪些新面貌?

4.试论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包含哪些内容? 2.论述遵义会议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3.红军长征是怎样取得胜利的,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如何看待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为什么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 3.评1939年至1942年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4.为什么说敌后战场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5.试论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两种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1.评战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劫收。

2.评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

3.试论1946年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4.试析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5.论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迅速崩溃的原因。

走向辉煌的五十年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做了哪两件大事?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道路有哪些理论建树?

2.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2007-2008第一学期A卷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题,共25分)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新文化运动

3、工农武装割据

4、七七事变

5、第三条道路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题,共24分)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三、材料题(每题15分,共1题,共15分)阅读下列有关统一战线的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党的策略战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与上层的),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摘自《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3.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行与行动,另一方面要有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根据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内部的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1936年8月即发表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与“同共合作”。

西安事变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地是全中华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1937年4月15日)请回答:⑴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⑵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四、论述题(每题18分,共2题,共36分)

1.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题,共25分)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2、新文化运动:1915年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3、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4、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5、第三条道路:即“中间路线”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资本主义,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题,共24分)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⑴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⑵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⑶基本特征: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诱导;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的号召及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十月革命的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在各种社会主义思想中,中国的先进分子是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格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材料题(每题15分,共1题,共15分)⑴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材料一党的策略是反蒋抗日,材料二党的策略是逼蒋抗日,材料三党的策略是联蒋抗日。这些政策的调整和改变,表明中国共产党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在政策和策略上的重大变化,对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⑵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客观依据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国民党军全部或大部分有参加抗日的可能,因此,中国共产党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政策的重要转变,更有利于广泛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人,更有利于促进蒋介石转向抗战。

四、论述题(每题18分,共2题,共36分)

1.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首先、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始终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第二、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实现了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正确指导。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全民族持久抗战的中坚第四、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成为领导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

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尽早到来。第二,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略的实施。第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请谈谈你的看法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实现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任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被突出地提升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一是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二是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三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四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⑴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⑵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可能,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⑶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⑷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中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2007-2008第一学期B卷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题,共25分)

1、《天朝田亩制度》

2、中国同盟会

3、整风运动

4、西安事变

5、三三制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题,共24分)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材料题(每题15分,共1题,共15分)

材料: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

回答:新文化阵营为什么反对儒家的传统道德?

四、论述题(每题18分,共2题,共36分)

1、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谈谈你的看法。

2、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7-2008第二学期A卷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天朝田亩制度》

2、中国同盟会

3、新文化运动

4、西安事变

5、中体西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

三、辨析题(共10分)

“外国殖民入侵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请说出你的看法。

四、材料题(共15分)

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衰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此外更有一事,……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根据以上两段材料,分析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为什么不能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在哪里?

论述题(请从以下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15分)

1、你如何看待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谈谈你的看法。

2007-2008第二学期B卷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边疆危机

2、中体西用

3、新文化运动

4、西安事变

二、列举题(每小题6分,共6分)

请写出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六次大规模的外国侵略战争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辛亥革命为何胜利只昙花一现?

3、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7分,共34分)

1、你如何看待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谈谈你的看法。

2008-2009第一学期A卷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资政新篇》

2.新文化运动

3.西安事变

4.三三制原则

5.第三条道路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辛亥革命为何胜利只昙花一现?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3.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外国殖民入侵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请说出你的看法。

四、材料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衰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此外更有一事,……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瓦德西拳乱笔记》请根据以上两段材料,分析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为什么不能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在哪里?

五、论述题(请从以下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15分)

1、你如何看待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谈谈你的看法

2008—2009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5题,共30分)

1.《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2.新文化运动:1915年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督战,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西安事变促成了中共与国民党再次携手合手,共同抗日。

4.三三制原则:这是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的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

5.第三条道路:即“中间路线”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资本主义,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辛亥革命为何胜利只昙花一现?

答:客观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扼杀这场革命;主观原因:(1)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中华民族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但是革命党人不仅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而且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对于封建势力,革命党人虽然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却没有触动封建土地制度和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2)没有群众基础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只依靠少数人的孤军奋战。(3)没有统一的领导核心 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组织松懈,内部派系纷杂,在革命胜利发展时就已经四分五裂。(4)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缺乏勇气和决心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去夺取政权,只能靠联络和发动会党、新军,依靠军阀的军队。因此虽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不能巩固。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答: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3.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客观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主观原因: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答:这个命题不正确。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最终把中国拖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阻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总的来说,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成为它们的殖民地,而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先进文明。”这个命题不正确。

四、材料题(每题15分,共1题,共15分)

⑴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6分)

⑵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反侵略的斗争,是最根本的原因。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经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9分)

五、论述题(请从以下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15分)

1.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首先、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始终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第二、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方针,实现了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正确指导。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开辟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全民族持久抗战的中坚第四、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人民的信赖和拥护,成为领导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坚强核心

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尽早到来。第二,客观上掩护了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略的实施。第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⑴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诱导;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的号召及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十月革命的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⑵在各种社会主义思想中,中国的先进分子是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

2008-2009第一学期B卷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资政新篇》

2.、工农武装割据

3、中体西用

4.、整风运动

5、重庆谈判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3、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三、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外国殖民入侵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请说出你的看法。

四、材料题(共15分)

阅读下列选自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的材料:

材料一:

然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1717年俄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 因为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材料二:

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这个资产阶级,而是属于这个的无产阶级了。这时,这个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俄国革命影响,已经迅速的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独立的政治力量了。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和

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而土地革命的实行,则是中国共产党单独进行的。

材料三:

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

材料四:

这种新民主主义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共和国,是全国百分之90以上的人民赞成的,舍此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

请回答:

1、全面分析材料,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6分)

2、分析材料三,“一身而二任焉”指的是谁,为什么?(3分)

3、分析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为什么“舍此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6分)

五、论述题(请从以下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15分)

1、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几种重要的社会思潮(救国主张),并对其进行评价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题 第6篇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起试行。A、1996年6月 B、1996年9月 C、2001年6月 D、2001年9月

2、幼儿园教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A、基础教育 B、学校教育 C、终身教育 D、社会教育

3、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D、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知识

4、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为主。A、管理人员评价 B、教师自评 C、家长评价 D、社会评价

5、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是()。A、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的变化 B、幼儿园管理人员的检查反馈

C、家长的意见与建议 D、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反馈

6、《纲要》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科学是()。

A、运用能力 B、思维能力 C、创造能力 D、操作能力

7、从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绘画的真谛是什么()A、内心的表现 B、直观的表现 C、创造性的表现 D、创造性自我表现

8、能否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主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

A、幼儿园的条件 B、教师的素质 C、园长的领导 D、良好的课程资源

9、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

A、筛选、排队 B、教师反思性成长 C、提高保教质量 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10、是园所生存的基础是园所发展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园所的灵魂。

A、生源

B、师资

C、园所文化

D、信誉

二、多项选择题

11、《纲要》制定的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幼儿园管理条例》 C、《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D、《幼儿园工作规程》

12、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是()

A、管理人员 B、教师 C、幼儿 D、家长

13、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A、支持者 B、引导者 C、指导者 D、合作者

14、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

A、人格 B、权利 C、学习特点 D、身心发展规律

15、幼儿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

A、发展水平B、能力倾向 C学习方式 D、原有经验

16、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合理的必要的常规,坚持()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A、一贯性 B、一致性 C、灵活性 D、针对性

17、知识的存在形式有()。

A、以语言存在的陈述性知识 B、以各种抽象符号形态存在的表征性知识

C、“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D、“实践”、“体验”的知识

三、填空

18、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_________的发展。

19、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______________。

20、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_____

21、社会领域教育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22、从结构来看,《纲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总则、教育内容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教育评价。

23、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要采用_________的方法进行。

24、语言能力是在__________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5、幼儿园教育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26、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地位。

27、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四、判断题

28、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

29、健康领域的目标之一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

30、“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任务。()

31、《纲要》与《规程》相比,《纲要》涉及的面广且比较宏观。()

32、终身教育理念是新基础教育观的精髓。()

33、教学就是传递知识。()

34、语言领域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学习词汇和普通话。()

35、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是能使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6、幼儿园是小学的预备阶段,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37、整合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五、问答题

38、衡量幼儿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

39、什么是家园合作? 40、请写出艺术领域的目标

41、确定教育活动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42、“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纲要》中的环境包括那些内容?

43、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要注意哪些问题?

六、论述题(15分)

上一篇:小学踢毽子比赛活动方案下一篇:描写美丽的秋天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