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行导师制的一点感想

2024-07-07

我实行导师制的一点感想(精选4篇)

我实行导师制的一点感想 第1篇

关于导师制的一点感想

自从学校实行导师制以来,各位教师都认真执行,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了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导师制大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以前,学生出现状况,无论是生活方面的还是学习方面的,要么是选择自己承受,要么是选择班主任的帮助。现在,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导师,导师不仅能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能指导他们的生活。这样,导师制就给了老师与孩子相互亲近的机会,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讲师,而是犹如孩子的朋友一般对他百般呵护。

上学期,我指导的学生是高一二班的马努、李本、张芬、高妮、刀英、袁沙、杨嘉、杨梅8个学生。在不完全了解她们的情况下,我邀请8个学生与我一起聊天,没有聊学习,更多的是关注生活。在这个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马孟努同学比较沉默,不爱与人交际,最关键的是她说出来的话,我们很多人都听不清。

事后,我单独找到她谈话。首先了解她的家庭。经了解发现,她是一个很孤独的小女孩,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她和她的妹妹交由奶奶照管。马同学由于常年缺乏家人的疼爱,因此养成了孤僻、自卑的性格,她不愿意开口跟任何人谈话,包括她的妹妹。长此以往,马同学现在开口说话时,发音已近不标准了,当她想开口说话时,旁人已近无法听清她要表达的意思。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马同学的内心还是很阳光的,与她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时不时会露出洁白的牙齿,因此,我决定将帮助马同学找回中学生本该有的健康乐观的生活状态。

第二、导师制能帮助学生找回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当今社会,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一部分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仅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作为导师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生活中充满阳光,充满笑声。

针对不爱说话,不爱交际的马同学,我首先要做的是让她开口说话。因此,我告诉她,必须珍惜每一次可以说话的机会,我让她每天早读都大声朗读,每堂课上都大声发言,这样既可以让她练习发音也可以让她重新找回自信。

渐渐的,我发现她真的改变了。就在我的一堂公开课上,她当着全班同学和我校大部分老师的面,用话筒大声朗读课文《我有一个梦想》,这是最好的证明。在课下,我也有意无意发现,她会主动找同学聊天或者是讨论问题。看到她的变化,我十分欣慰。

第三,导师制能发掘学生最大的潜能,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今的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导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朝着创新、独立、顽强的个性化道路发展。

我所指导的8位学生,其中,李克本同学比较热爱体育运动,尤其是篮球。在她的带领下,高一二班荣获了我校2013年高中部女子篮球比赛第一名。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在班级上,李同学都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了解了李同学的特长之后,老师们感到十分高兴,也十分支持李同学积极参加体育项目。

总之,导师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我实行导师制的一点感想 第2篇

年轻班主任没有工作经验, 年轻气盛, 容易意气用事, 尤其要注意说话的语言艺术。在话出口前先要仔细推敲, 想想这样说会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一点上笔者有过一次深刻的教训。我班有个女生, 牙齿长得不够整齐美观, 有一次美术课上她当模特, 下课后笔者拿着一个学生的画和大家交流, 无意中说了一句话:“怎么没把牙齿画出来?”结果那个模特女生听到之后很伤心, 以为是笔者在故意揭她的短, 使笔者很被动。

这件事情使笔者认识到: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基本上是通过身教、言教进行的, 而言教又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运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班主任要注意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 要通过努力, 使自己成为一个能言善辩的演说家、鼓动家、宣传家。在班级管理中杜绝不文明的语言, 不使用讽刺、挖苦学生的话语, 因为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谆谆教诲, 才是卓有成效的育人之道。

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呢?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笔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修养水平

“当好老师难, 做好班主任更难。”这是许多班主任的感慨。当今社会急骤变革, 经济浪潮风起云涌, 社会科技日新月异, 知识经济崛起已初见端倪, 新的教育问题、教育思想纷至沓来, 学生的思想趋于复杂化、多元化。这一切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班主任自身的素质亟待提高。“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得良师而事之, 则所闻者尧舜之道也”, 班主任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学识才能、性格情趣, 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甚至是终生的。作为班主任, 就需要自己不断地加强修养, 审视自我、完善自我。

师德是教师良好语言修养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要求就是一个“爱”字, 即教师对他的工作和工作对象———学生的爱。在我们周围, 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声色俱厉, 动辄训斥, 学生“怕”班主任, 对班主任服服帖帖;有的班主任对学生态度冷漠, 不闻不问, 学生“疏远”班主任, 对班主任敬而远之。其实这两类班主任缺乏的都是一个“爱”字。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灯烛, 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 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从爱出发, 才能坚持以表扬为主, 以正面教育为主;从爱出发, 才能不怕反复, 循循善诱, 耐心帮助, 以理服人。班主任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 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工作是教师工作中最为艰巨的工作, 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除了所教学科外, 班主任教师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今天, 我们面临的是知识剧增的新科技革命的时代, 面临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大量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如潮水般涌来。这需要班主任及时、自觉、自主地顺应时代潮流, 增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结构。有了相当的知识根底后,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才会言之有物, 充满自信, 从而引起学生共鸣, 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自己说话的胆量, 树立自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演说家, 但事实并非如此, 演说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的人, 就在于他讲话时能娓娓道来, 没有恐慌的心理。爱迪生说:“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因此, 口头语言的训练要特别注意胆量的培养。世界上有个国家领导人有口吃的毛病, 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气馁, 为克服自己口吃的缺陷, 他经常对着镜子纠正发音时的口型, 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口才, 后来终于甩掉了口吃的毛病。可见, 只要充分训练, 口吃的人也有可能成为演说家, 所以班主任尤其是新班主任在讲话时一定要克服恐慌的心理, 锻炼自己的胆量, 树立信心。

三、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时要有针对性, 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

1. 要因人而异

班主任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进行个别教育, 所用的语言也必须因人而异。如同样是鼓励的语言, 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是有益的手段, 而对骄傲的学生则可能产生副作用。又如公开责备, 在某种情况下对某些学生可能是必要的, 但对那些情感脆弱, 自尊心强或偶犯错误的学生则往往是不适宜的。本班有个学生, 她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 但缺点是骄傲自满, 针对她这种情况, 笔者对她采取的办法是循循善诱, 耐心辅导, 慢慢地唤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2. 要因地而异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时, 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要求, 认真选择谈话的合适地点。有的谈话应该选择去僻静处与学生单独谈;有的可以利用课余、课外在公共场合与学生谈;有的为使学生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要找一个安静且严肃的地点谈, 以利于学生思考。班主任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使学生能畅所欲言, 从而提高谈话的效率。笔者在刚做班主任时, 急于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威严, 遇到事情马上把学生从教室里叫出来, 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学生批评一通, 想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 但结果恰恰适得其反。这样做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产生了和教师敌对的心理。后来笔者听取老班主任的经验, 批评学生就偷偷地批评, 表扬学生就公开地表扬, 给被批评的学生挽回了面子, 被当众表扬的学生更加高兴, 应该说, 效果要比之前好多了。

3. 要因时而异

突发性事件发生后, 要及时谈话, 目的是为了制止事态进一步发展。但如果当事人情绪激动、不冷静时, 可先进行冷处理, 待当事人冷静后, 再选择时间谈话。如果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 心情烦闷, 情绪低落, 班主任要把握好时机, 及时给予帮助。另外, 谈话一般选择课余空闲时间, 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吃饭时间。如果在上午第四节课下课后去找学生谈话, 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这个时候学生饿得饥肠辘辘, 哪有心思听你教育呢?

教育是人和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语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班主任的语言艺术需要不断地积累, 不断地创造,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 言教配合身教, 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起来, 切实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 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精神, 激发他们做人求知的愿望, 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地发展。

浅析关于“有效教学”的一点感想 第3篇

叙写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三点注意:

第一环节:明确学习目标(因为它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

第二环节:设计评价活动方案(目的是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结果)。

第三环节:设计学习活动方案(学习活动的安排应该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下面就以九年级上册语文书中《唐雎不辱使命》一课为例,来做一个传统教学设计和新的教学设计的

对比。

一、明确叙写学习目标的意义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目标设计对比

传统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复述、朗读的能力。

2.积累各种文言现象。

3.学会翻译课文。

4.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

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了解文章主题;学习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复述、解释、翻译、朗读、积累。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新的学习目标:

1.学生能通过看课下注释明确字的读音,正确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结合语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准确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意思,尤其要说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把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4.通过联系以前学过的倒装句,总结倒装句的特点并辨析。

5.通过讨论、总结,会用自己的话准确分析概括唐雎、秦王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对比得出,基于课程标准叙写的学习目标是具体清晰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可观察和测量的。

二、明确评价设计的意义

《唐雎不辱使命》评价设计对比

传统的评价设计:

1.你回答很好,很准确,很有创意,或者你回答不够准确,不够全面。

2.你的作业完成得好或者不好。

3.你的测评成绩或者考试成绩理想或不理想。

新的评价设计:

针对目标设计的评价(评价是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

1.学困生分段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全班同学纠错。(表现性评价)

2.出示学练稿书面检测字词,题型填空。小组互判,改错,再次小组内互测易出错内容。(选择式反应评价)

3.小组竞赛承包段落翻译,比出优秀组。其他组纠错。给出评分细则。(交流式评价)

4.出示幻灯片检测倒装句,提问个别中等生,当堂评价。(表现性评价)

5.讨论准确分析概括唐雎、秦王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并归纳学习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论述式评价)

6.小组默写,组内互判、改错,给仍不会背的留课下作业,让他们利用课下时间给组长背。(交流式评价)

新旧评价设计的区别:

对比得出,基于课程标准叙写的评价设计是和学习目标保持一致的,是便于及时检测、了解、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而传统的评价往往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再进行,更多是事后评价,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

对人才测评的一点感想 第4篇

(一) 相关概念及感想

谈到人才测评, 我们通常联想到的工具主要有情境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性格测试、笔记分析等等之一类耳熟能详的方法。老师在上课的时候, 提示我们应该关注人才测评最新的技术、方法。但是, 有些新技术、新工具对目前的我们来说有些陌生, 主要是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广泛使用和推广, 我们无法对此做出具体评论或者分析。离我们身边最近的就是这些耳熟能详的测评方式, 而随着社会时代文化的发展, 又融入进一些新的元素, 比如星座、血型的测验方法也受我们学生的相当推崇。星座本身是个内容丰富、争议颇多的话题。而我对星座的看法, 也从最初的不屑一顾到现在的适当参考, 并且习惯在认识一个陌生人之后首先了解他的星座。虽然这在主观上有先入为主的影响, 但是也不失为一种认识他人、方便沟通交流的方式。国内的各大门户网站比如新浪、搜狐、腾讯, 都有星座介绍的专区。我想说的是, 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星座来源于西方, 在西方国家, 她被认为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也有不少关于星座的著作。星座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研究对象, 通常会和水相、土相、风相、火相这四项结合在一起, 而且同一星座在不同时间的特点也不尽相同。这本身的诸多不确定性也体现了星座中的无限玄机。至于它在人才测评中的应用, 我还没有听说过具体的案例, 应该说目前还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

(二) 从相关经历谈起

1.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校, 每年都会举办一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赛的第一步就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试和撰写生涯规划报告。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试就在学校就业信息网主页, 有朗途测试和北森的测试。在撰写生涯报告之前, 我认真进行了本森测试, 找到了自己的霍兰德代码。关于结果, 我的感触是总体上可以提供参考建议, 但是不少题目仍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比较失望的是, 有些结果大大超出意外, 有些结果自己在测试的时候就可以推算出。所以, 即使参加了生涯规划的比赛, 对自己做了较为完善的分析, 我自己还是会感觉迷茫不清晰, 不确定什么是最适合自己或是自己最喜欢的。我也觉得这在操作上其实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是包括霍兰德代码在内的等一系列测试方法和工具来自西方国家, 和我国的国情和民族人群存在差异。我们没有做好本土化的工作, 也没有发展自己的测评工具和技术, 依赖于对国外理论的借鉴甚至照搬。国外理论的应用虽然促进了我国人才测评事业的发展, 但由于较大的文化差异, 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次, 是测评的适用人群, 是有适用的常模, 还是有针对成人的或者是在校生的差别。毕竟, 因为社会阅历和工作实践经历不同, 在校生和成人的问题选择会有较大的差异。

2. MBTI测试。

在学校, 我还做过的一个测试是MBTI测试, 测试的结果和北森测试的结果在部分上存在矛盾。我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处问过老师, 她说的两个观点给我很深的印象。一是测评只是给你一个参考和建议, 而不能全盘采用, 过分信任和依赖。二是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适合与否的问题。当前, 国内许多企业都采用人才测评的技术, 并将其结果应用于员工管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测评的信度以及效度的问题, 测评不能完全反应一个人的内在能力及思想, 甚至有错误反应的情况, 对于测评结果的应用, 还需要客观理性的定性分析。而现实中, 许多组织机构对现代人才测评的测量结果过于相信, 以至于把测评结果报告中的每一句话都当作是真理。其次, 测评结果的作用由最初的测试检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功能。我们在测试的同时, 也希望通过测试来了解自己, 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优势以及确定未来努力和改进的方向。所以, 当面临测评结果的时候, 我们通常会相互评价谁的结果比较好, 谁的缺点很多。或者认为创新就比保守优越, 外向就比内向更好, 而不考虑具体的情景。事实上, 人格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只是一旦与职业匹配起来, 才会发生优劣势的选择取向。而当我们在争论星座测试, 议论各种来路不明的心理测试时, 我们很容易混淆的一点是将人才测评等同于心理测试。许多人才测评机构或企业进行的人才测评, 全部采用心理测验量表, 也认为人才测评就是心理测验工具的运用。而事实上, 心理测评只是人才测评的一种方式。

二、关于人才测评的理念

当前, 人才测评普遍地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管理是门艺术, 需要灵活应用于处理, 而测评是门科学, 她将定性的指标定量展现出来, 更清楚地表达问题的本质, 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受到了欢迎和推崇。在艺术与科学之间, 我们更加需要平衡两者的关系, 使他们的结合发挥1+1>2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总是喜欢精确的数据说明准确的问题, 倾向对技术的追捧, 包括目前的就业形势也显示理工科的技术专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明显相对受到欢迎。在人才测评方面, 则可能表现为对某一测评结果过分地相信与应用。例如, 在各大HR论坛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企业打着招聘广告说着非什么不招的论调。这其实就是人才测评的一种隐形应用, 他们认为只有这种特质的人才适合某项工作。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其次, 我们常常从国外引进人才测评的技术、方法, 在做好本土化工作的时候, 也常常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测评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比如评价中心方法在美国兴起, 不仅仅在于这种方法是怎么先进, 如何科学, 更在于该社会具备了运用该测评方法的条件:其一, 详细的工作分析。其二, 系统观的运用。其三, 尺度的建设。客观实施条件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世界遗产导游词作文200字作文下一篇:经典辩论赛辩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