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小学美术老师心得

2024-06-22

专访小学美术老师心得(精选7篇)

专访小学美术老师心得 第1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紧密配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小学教师结构,科学、合理地配备各学科的专任教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区教育局组织了来自全区各小学的37位美术教师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而我有幸参加了此项培训。虽然为期较短,但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从课程设置、教师备课、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到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主讲教师们渊博的学识和尽职尽责的授课,使我不仅更新了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美术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受益匪浅。现就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在这次培训开设的课程中,来自教研室的林秀兰教研员讲授的美术知识使受训教师加强了专业水平,更新了专业知识。讲座《如何灵活使用教材》使我们了解到新课标下的美术教材的设计理念和特点;明确了如何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同时也发现了教材在运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些许问题。从这一讲中,我深深地体会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不深,把握不够,理论匮乏。一直以来,只是在拿教材教,没有做到以教材为载体,去深入地研究教材。正如教研员所说:“美术课不是什么人都能教好的。”这些都为我们美术教师今后怎样合理、灵活、以及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子。

其次, 钟海娟老师为我们做了《如何上好美术课》的讲座。从这一讲中,我们深刻明确了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的标准:内容丰富,概念明确,重点突出。而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是:课程的策划与设计,先进教育理念的渗透,知识技能的重点与难点。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必须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要有好的设计等。这些都让广大受训教师感觉受益匪浅,为今后课堂教学确立了目标。

再次,在刘中明老师的《美术作业如何评价》、《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授课中,他的细心指导,耐心讲解,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大家学习的热情高涨。在此,非常感谢各位授课老师。

通过短暂的一周学习培训,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美术教材教法知识,更新了教育教学新理念,也让我和广大美术教师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找到了今后教学和专业发展的目标。我要尽我所学,在我的课堂上开启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得到艺术的审美享受。

专访小学美术老师心得 第2篇

本学年我担任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世界是天马行空的,他们想象力丰富,天真,富有童真童趣。但同时他们纪律差,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动手能力也较弱。如何将低年级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渗透是我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好的课堂纪律是上好课的关键

每学期第一节课,我都是重点讲解我的课堂要求:课堂纪律、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学具准备和课前课本分发。美术课和其他的课堂不太一样,一旦你的美术工具准备不齐全,不带,那么你的作品就呈现不出来,而且我们的美术工具又特别繁多。老师的第一节课一定要讲到位,并且和班主任及时做好沟通!其次课堂里的一些引导用于也可以帮助老师组织好课堂纪律,例如:老师说我是小太阳,同学们说我是向日葵。这是我们课堂的日常用语。学生在回应老师的同时坐坐好,看向老师。总而言之,不管高年级还是低年级,一定要讲解好课堂要求。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境导入、游戏、谜语、故事、绘本、动画...无疑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了,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关键,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方法、内容的选择上,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更加清晰易懂的。例如《相同图样排排队》一课,我选择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这本绘本导入,通过绘本闯关方式,渐进式的让学生明白排排队的好处,排排队的方法。这本绘本特别有趣生动,而且一下子帮我解决了本课的大部分教学重难点。所以,我的结论是,选择围绕教学目标且直观的方式导入,在引导学生兴趣的同时,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学会观察

低年级学生作画,往往都是依靠头脑中的记忆表象作画,粗略的观察后就开始作画。所以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对事物的观察。上学期的《虾和蟹》,这学期的《动物朋友》、《花儿朵朵》,我都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让学生使用多种感官感知,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当然,观察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和同学不断地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去观察。

四、实践是提高动手能力的唯一方法

有句话说: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现在的学生,他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让他动手了就完全不会了。本周我正在上《花儿朵朵》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们是要写生花朵,首先需要观察,然后绘画花朵的外形、细节和色彩。第二课时是用各种综合材料制作出来。有的学生知道先绘画花瓣外形,再剪贴。可是对操作能力差的同学而言,撕、剪出外形都是个大问题。我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就是不管怎样,认真的对待,认真的克服操作的困难,在掌握基础的手工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再尝试卷、插等难度更高的方法。

专访小学美术老师心得 第3篇

王俊卿: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课的任课教师, 无论是在前期备课还是课堂教学阶段都会接触实验设备, 更需要通过这些设备开展科学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应用实验设备, 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 我会在课余时间到各大论文收录网站检索相关应用论文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我发现了《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 杂志实行高教、基教双轨运营的模式, 有针对性地收录了不同教育领域有关教育装备方面的学术论文。杂志基教版以学前及中小学教师为服务对象, 下设实验室专用教室建设、节能环保与安全校园、教具制作与应用、课件制作与网页设计、创新实验、业务培训与队伍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等栏目, 内容丰富, 辐射面广。

写作本就是我执著坚持的爱好, 在结束课堂教学后, 我会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反思教学, 总结教学经验, 研究和学习先进教法, 实现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 一线教师往往需要通过一个全面且兼具一定学术价值的交流平台发表论文, 以达到学术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真正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法, 并力图进一步应用于教学实际。贵刊搭建的服务平台恰好满足了我这方面的需求, 因此将其奉为投稿首选。通过几年来不断地积累、学习, 我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教学实践性的提升, 拓宽了学术视野, 活跃了教育思想, 达到了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

二、在您看来,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拥有什么样的特点?

王俊卿:杂志作为一本学术期刊, 在合理的栏目设置下, 收录了很多具有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论文, 吸引了大批的专业读者。在我看来, 学术性强就是贵刊的一大特点, 也应当继续坚持下去。另外, 区别于其他学术期刊, 贵刊的栏目设置很齐全, 也很“接地气”, 更为普通教师所接受, 这也是吸引我不断在贵刊投稿的原因之一。除此以外, 贵刊的编辑和编审老师也都非常敬业、负责, 总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我们这些投稿教师反馈, 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建议, 为一线教师打造了一个集综合性、学术性、实务性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三、《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致力于服务教育装备事业, 展望下一个10年, 您对杂志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王俊卿:希望贵刊能进一步提高载文质量, 通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和投稿。杂志可以通过对高质量文章支付较高稿酬的方式吸引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作者投稿, 提升杂志的学术地位和品牌影响力。除此以外, 还可以在整体外观、页面设计、栏目设置等方面进行一些变化, 突出学术期刊特点。

谈及杂志的未来发展, 我认为还应该关注一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落脚于教育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扩大个别栏目的容量, 刊载更多的优质论文。如, 需要继续发展“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和“教具制作与运用”栏目, 这两个栏目一个反映的是教育装备的应用问题, 一个反映的是教育装备的创新问题, 是一线教师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杂志将视点聚焦于此, 有利于体现教育装备的实际意义, 更能鼓励教师在装备应用方面下工夫, 在相互交流下实现共同提高。

专访小学美术老师心得 第4篇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一书结合美术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来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

书中围绕小学美术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为核心进行讨论,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四种不同的目标、内容、资源配置、教学评价及各成体系的教学思想与组织形式。书中针对这四个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的表述,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了更深的认识。

自主学习是新课改中比较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书中将美术课程中的“自主学习”定义为:在美术教师必要的示范、精讲和帮助下,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即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老师提出的基本目标和要求,自定最佳的学习目标和自选练习方式,通过自我监控练习过程和及时评价联系结果,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过程是美术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因此,我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目的就是支持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

二、做好点拨指导,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教师在把学生置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情境中时,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应该提供给学生有关的线索和工具,放手让学生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的主角。教师应提供适时的指导使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

三、开展合作互动,反馈调节教学结果

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应该更为充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

四、搞好迁移训练,不断创新知识结构

迁移包括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以上环节,学生完成了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或新的情境中去,知识才能活化和迁移。

关于小学老师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二】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他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小学美术教学更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我在教学中常常想:什么样的美术教学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呢?怎样上好美术课?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边教学边摸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农村美术教学实战实施后,我把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的做法与各位教师商榷,以取得教学上的共鸣。

一。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由于所教的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示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以此,在课堂记录的组织上,再提问方式等方面,我因人而异,防止依样画葫芦,这样,学生鲜明的个性不会被抹平乃至同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向往的状态。研究表明,如果每个人对某项工作有兴趣,就有可能发挥他全部才能并长时间保持搞笑利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学生容易精力疲劳。兴趣还可以开发智力,是成才的起点。在教学中我尝试把课本以外的内容渗透到教材中。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鼓励学生自由大胆的创作,这样的做法受到各班学生的欢迎效果较好,学生从中树立自信,个性得到发展。例如:人教版一年级14课《多彩的拉花》一课的主旨是在意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学习制作拉花,并用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感受到自己创作拉花的美,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课前教师布置好的课堂环境及教材图片。鼓励学生说一说:拉花有什么作用?可以美化什么?你想用拉花来美化哪里?这样学生学习兴趣被从分的调动起来后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中四种剪纸图,让学生想一想,试一试应该怎样折纸、剪纸,用什么纸比较容易剪制,提示学生想一想这些折纸地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剪制拉花的活动,尝试使用剪刀等工具制作拉花,体验剪拉花的乐趣。这样学生获得了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学生剪制拉花的过程中,家是巡视检查指导坚持亲爱是否有剪断的。如果有间剪断的,让小组讨论剪断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怎样避免。然后,教师演示一些不同的剪法,引导学生那里和书上不一样。雪深尝试新的剪折法教师给以鼓励和指导,学生用自己剪的拉花

美化环境和自身。这样学生兴趣特高,积极的探索剪纸的方法。每位同学都到达教学目标。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等。都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以赞美,这样可强化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教师的赞美愈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尽头越足。教师的赞美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更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要有爱心。

教师的爱,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有幼小的心灵。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方面对低年段的学生我做的比较突出,结果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我的美术课,每当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便会兴奋地欢呼“耶”!在孩子们那既活泼又充满稚气的语言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乐!他们的反应让我了解到他们在学习中也体会到快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一味的追求权威,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去迎接课改,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自愿、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我相信在农村美术教育这片沃土中定能开出奇葩。

关于小学老师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三】

一、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是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在动手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文登市文峰小学的 王常青 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双胞胎》一课,整堂课下来给人一种酣畅淋漓,自然无比的感受。首先 王常青 老师给人的印象是十分亲切和随和的,她与学生的互动中,首先让学生上台尝试用对印的方式来制作小狮子“双胞胎”,当学生松开手打开作品后,呈现出来的画面美得连坐在底下听课的老师都惊讶了,何况是学生呢。成功的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课堂当中。在随后的动手制作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小男孩和他的作品。他沉默寡言,整堂课没有举手的动作,但是 王 老师细心的发现了他的作品,并高高的举起,说:“我刚才巡视同学们的作品,这位同学的方法让我眼前一亮,你能说说你是采用哪种方法来表现双胞胎吗?”男孩羞涩的回答,迎来了老师和他的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相信这堂课会是这位男孩难忘的一课,因其在美术课堂上体会到了另一种爱。

二、美术要贴近生活

美术源自生活,又美化着生活,美术提高了人的审美能力,所以在美术中需要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乳山海阳所中心学校的 王洪军 老师讲的《大乳山旅游节》就是将自己的家乡乳山作为向世界展示和宣传的例子。王洪军 老师带领学生欣赏乳山的著名景点,琉璃双塔、椰林沙滩、药师佛塔,大乳山。。这些都是孩子们走出家门就能见到的景色,但是展示在这么多客人的面前,孩子们的脸上不禁流露出自豪的神情,回答问题的声音都是亮亮的,自然而然地孩子们呈现出的作品中都透露着浓浓的恋乡之情。王洪军 老师将身边的美带给了孩子,成功的将美术知识带到了孩子们的生活当中。

三、有效的评价

这次听课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老师们的评价都是客观公正的,不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不再是单一的“你真棒”,“你真聪明”而是采用多元化评价,顾及到每位学生对美术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中获取自信。正如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说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及人格养成。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起到指引、提高的作用。

两天的听课学习很快的结束了,但各位老师在讲台上的风采还依然在脑海中盘桓,通过听课也让我反思到我在教学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做到筑梦踏实,不断丰富自己内涵,提高教学素养,上出精彩的每一课。

关于小学老师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四】

《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提出:“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并强调“重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内在激励作用。”因此,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少了教师采用简单化的否定性评价,少了教师的严厉批评声,而多了对学生的表扬、赞赏、肯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我就如何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阳光下得到全面发展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课改以前,美术教学中只注重对作业的评价,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过程,因为相似的教学结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细微的差异又将导致教学结果发生巨大差异。所以,仅仅静态的评价教学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的价值。

二、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性评价,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现家,他们会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每表现一次就成长一些,当他们得到赞美时就会信心大增,也就会更喜欢这项活动,表现的更好。我认为适当的赞美对于孩子来说是推动其进步的风帆。

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认识孩子作品的特点进行有益的评价,适当的给孩子以赞美的评价,对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的学习,大胆的表现自我有很大的作用。就让我们多给孩子一点赞美的评价,使他们多一份自信。

三、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注重引导学生的发展

心理学表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美术评价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业,枯燥冰冷的分数会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因为美术不同于一般学科,学生作业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产品,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差异。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美术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美术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美术,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

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会很灿烂!改革评价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了摆在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开展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检测评价学生,将会把美术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于小学老师美术教学心得体会范本【五】

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又已经结束,本学期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感受颇多。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就美术课课堂教学方法及评价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术的内容在身边随处可见,训练中我根据不同的内容或采用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或实物投影或用电教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让学生敢画,勇于表现自我个性。

对学生来说.美术创作有着一定的难度。传统的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绘画中的勇于表现自我,从某种意义方法上说就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他们增强创作的勇气与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成功的激励作用。

1、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生创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的才能,引导他们把创新的意识表现在纸上;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喜欢提问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构思想法,引导他们将之表现在创作中。评价时,尽量地在学生作品中找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别一张画的优劣,以免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阴影,形成绘画障碍。

2、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在绘画的过程中,决不能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自由发展。那样会使他们盲目地在原有基础重复不前。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物品的特征表现等美术基础造型知识是不可忽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

三、让学生会画,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在绘画活动中,学生只是表现出想画、敢画,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还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作成功的目标。

1、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在绘画中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它作为画画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为观察对象。而明确的观察任务、正确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等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写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储存了大量的形象,为创作活动出成效奠定了基础。

2、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

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我常常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启发加强想象的丰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或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他们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视的形象资料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宽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以探究为主,让学生探究线条的变化,不要刻意的去强调画面的内容的优劣,评价以肯定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x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让学生尽量敞开心扉,大胆想象,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这里的大胆想象最为重要,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完成美术作业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飞行棋愉快的游戏,既巩固了知识,又愉悦了心情,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在教学中,我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需要、动机、目标、态度等各方面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进了原来美术课程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老师教学心得 第5篇

这次,我收起了所有关于美术技巧的暗示和引导,孩子们也能突出自身的需求,在画面里表达自我。

此刻,我们感受为先。

我与孩子们一起放松,一起闭眼,一起试着用心感受过程。

因为把说的机会全给了孩子们,他们的表达充分了,课堂才有了切实的意义。孩子们通过言语说出了对秋的第一印象,说着说着脑海里就自然有了画面,或具象,或抽象,或完整,或零碎......,我们都在内心里切实的相信自己要的就是这个样子。我们选色,我们落笔,我们在纸上自如的留下痕迹,没有为什么。

只有,我就是想这么去画,去做,所有的一切全凭借内心给的答案。我叫它--直觉。

因为孩子们真正的相信了自己,所以,一切都来得很自然。

孩子说:秋很凉。

孩子说:这是我脑海里的秋色。没有真实的见过,但就在脑海里。

孩子说:我看过这样的秋,我留下了。

孩子说:我也不知道如何开始,画着画着就喜欢了,画着画着就有了感觉,我愿意来只抓鱼的喵。

少儿美术老师心得 第6篇

从学龄前小朋友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天生就喜欢画画,就会画画,画画是孩子的天性,但现在是谁偷走了孩子的绘画爱好,是谁打击了孩子的绘画自信呢?

我认为,首当其冲该负责的是家长及身边的人。首先,家长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读懂孩子 ,幼儿园的孩子的涂鸦,其实是孩子的另一种语言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而且孩子会很快乐的拿给爸爸妈妈分享,可家长看不懂也懒得去仔细的问孩子,只是敷衍的说,“不错不错,玩去吧,妈忙着呢!”孩子正想跟妈妈讲解画的热情也被家长浇灭了。我的孩子聪慧拿勺子开始就会拿笔,他画过的纸到四岁时,已经有一箱子了。我从未批评他一句。更不会用像或不像去衡量他,只要了解他的想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孩子没有想法,但在家长饶有兴趣的追问下,他会去一边说一边想,编造自己的“后想法”。有心的话家长可以用笔记录在画的下方或背面,成为孩子一生的素材。(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

虽然孩子们的画比较抽象,但是他们已经开始使用他们的大脑来思考,来观察世界,来表达他们的心声。因此,父母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的天赋和灵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渐渐地被消磨掉。

还有的家长和老师非常注重孩子的艺术教育,他们喜欢给孩子做示范,经常让孩子临摹简笔画。父母们这些“好心”,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今后孩子可能一动笔就是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太阳永远是一个模样,房子也永远是三角形的顶,孩子的创造力被限制,他们不再愿意观察身边的事物,想象的大门也从此关闭,以至于今后没有范画,孩子就画不出画来(我的孩子画草永远是三根线),原本喜欢画画,可以一口气画出很多稀奇古怪玩意的孩子不会画画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逐渐的对绘画失去了兴趣。这就是孩子越长大,反而越不喜欢画画,越不会画画!

学校和社会上的部分美术机构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些老师会因为孩子的画涂色不均匀,有太多的小白点,颜色也总是涂到打印好的图片的外面,等等的理由来批评孩子或是不表扬鼓励。老师也许希望家长训练一下自己的孩子,争取做到画面整洁,干净。----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搞幼儿教育的老师应该比我更懂孩子,孩子涂色不均匀,有白点,涂到线外,那是因为她还太小,小肌肉不够发达所致,这并不重要,随着她的长大她会做得很好,重要的是孩子的画面有没有奇思妙想,有没有丰富的联想,可是现成的画让她去涂色,孩子的奇思妙想到哪里去体现呢?即使在专业美术学院,也有很多老师认为:画面越干净,内容越空洞,画画是不讲究整洁的,工艺类可能会这样要求吧!孩子的任何一点创意都应该得到大人的鼓励和赞扬。比如可以把孩子作品的评判标准分类,有的孩子颜色涂的好看,可以评最佳色彩奖;有的画的很大可以评最佳构图奖;有的装饰的很漂亮,可以评最佳装饰奖;有的创意独特,可以评最佳创意奖;奖项很多,人人都可以得奖,都可以给予鼓励,为什么一定要表扬一小撮,打击一大片呢?每一个孩子都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区,他们的每一张作品都会展示出来,所以孩子们最快乐的一瞬就是将他们刚刚画好的画夹到他们自己的展示区!(我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就很棒,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展示区。)

所以在家长不懂美术教育,学校又没有能力让所有学生能尽兴画画的情况下,美育的重任就沉甸甸的落到校外美术培训机构身上,不过这些机构良莠不齐,让很多家长难以抉择,家长认为,我自己不会教把孩子交给专业培训机构该放心了吧,殊不知有些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更是孩子美术兴趣的杀手。家长和不负责任的培训机构成为了合谋,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为什么会这样事与愿违呢?

专访小学美术老师心得 第7篇

《中国教师》:近年来, 教师对学生恶语相加、身体惩罚、器官伤害等现象时有发生。您怎样看待这些现象?责任是否全在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丧失?

曲连坤:我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主要不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 而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其实, 这些教师本身是爱学生的, 也是爱这个职业的, 打骂学生的原因, 用他们很简单的一个回答就是“我也是为了学生”,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他们的方法不得当, 所用的方法是触及法律的。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 只是因为一时情绪失控就已经做了。过后再问, 这些教师往往都会感到后悔、内疚。他们的动机其实是好的, 之所以这样做, 在很大程度上是情绪的失控, 是焦虑、急躁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从本质上说, 这些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很可能是更爱孩子、爱职业, 更尽职尽责的, 他们的过激行为是情绪失控造成的, 而情绪失控的根源就是焦虑。

从整体上看, 教师是一个弱势群体, 是一个高压力、高焦虑的群体, 教师的心理焦虑一点也不亚于学生的心理焦虑。他们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压力, 他们的情绪受到学生、家长、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的期望和压力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 既要关注教学任务, 又要关注全体学生完成任务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 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对课堂进度的干扰自然就会引起教师的焦虑。面对一些问题学生, 教师有时候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出现一些偏激的行为,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 需要教师的应急能力, 更需要一种坦然面对、遇事不慌的心理素质。但是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我们的培养, 更需要教师的自我完善。如果有关部门多开展心理疏导、心理交流等活动, 使教师的心理保持在相对平静的状态, 这些事件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我在出去讲学的时候, 面对广大教师, 一般会出这么一个问题——请在“学生”前面加三个定语, 你认为学生是什么样的人?绝大多数教师的答案都是肯定性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成长中的人”“活泼可爱的人”“最容易接受新东西的人”“积极向上的人”……从这些定语的选择上可以看出, 教师对学生整体上是肯定的, 他们爱学生、爱孩子。他们对自己职业的定位是“帮助学生成长的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人”等等, 这也是正确的。所以, 上述这些事件往往是在特定情景下发生的, 它是个别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不能因此就从职业道德的高度去质疑所有教师。

《中国教师》:此前, 成都市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在2 000多名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师中, 有63.2%的教师希望自己接受心理健康咨询, 其中10.36%的教师还认为自己急需接受咨询。您怎样看待这一结果?

曲连坤:这个调查结果基本符合客观事实。教师群体的一大特点就是比较内敛, 对于自己面临的问题一般都不愿意说出来, 他们更愿意在学生、家长面前表现出成熟、理性的一面, 也便于对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引导。由于教师这一特殊角色, 他们很少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外显出来, 也就是常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所以调查结果“有63.2%的教师希望自己接受心理健康咨询”, 这是比较客观的, 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10.36%的教师还认为自己急需接受咨询”也比较客观。

在我们搞的一些角色扮演、情景讨论等拓展训练中, 参加者有教师、医生、公务员、企业职员等社会各界人士, 教师们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很激烈的, 他们表现出来的压力一点儿也不亚于其他行业的人。这说明长期以来, 教师是受到压抑的, 而这种压抑来源于教师的职业角色, 他们必须在学校中扮演这个角色, 在其工作岗位上很难找到宣泄自我情绪的时机和对象。而一旦脱离原来的工作环境、进入一个新的群体之后, 教师就会以一种激烈的方式把内心长期压抑的焦虑、良好愿望被误解的委屈感等负面情绪都爆发出来。

《中国教师》:在回答“工作中感到最焦虑的问题”时, 很多教师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压力过大”。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 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曲连坤: (1) 职业成长期望与客观条件的冲突。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他们对自我职业成长的期望比较高, 但是客观上给他们的条件却十分有限, 这就涉及教师的职称结构。在现有的职称结构下, 教师进入高职以后, 要想再往前走就比较艰难。除此之外的其他出路又比较少, 教师的未来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2) 付出与收获的不平衡。我曾经问过老师们“你最苦恼的事”, 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会说:“付出了很艰辛的努力, 但是总得不到领导、家长的认可, 怎么办呢?”“我已经把所有的方法用尽, 我们班学生的成绩怎么还是没有变化呢?”这就是他们的苦恼, 他们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长, 关注的是付出是否有收获。由此可见, 教师的自我期望和责任心都是很高的。对于非重点学校的教师, 这种矛盾尤为明显。这些学校的生源往往很差, 教师的付出一点也不亚于重点学校的教师, 但他们的付出和得到的认可却很难平衡。包括职业学校的教师, 他们有很强的委屈感。转化一个差生, 让一个基础差的孩子达到同一个起点, 教师付出的会更多。

(3) 工作与家庭的矛盾。当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 对家庭投入的精力显然是有限的。留给家庭的时间少了, 他们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就受到一定影响, 这时候他们就会觉得很委屈。我记得有一位男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说了一句话, 令我感动得几乎掉泪。他说, 他的儿子两岁了, “我见到欢蹦乱跳的儿子的时候一周大概有两次—一次是在星期日, 另一次是在梦中”。这是一位来自县城的男老师, 他的工作单位离家有一段距离, 骑自行车大约半个小时, 每次孩子在梦中他就走了, 下班回家, 孩子又已在梦中。所以他看到欢蹦乱跳的儿子并进行父子交流的时候, 只能一次在周末, 一次在他自己的梦中。可以想见, 这位教师的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是极大的, 他的内心很纠结, 这就会影响他的情绪。

对于教师而言, 工作和休息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界线, 他们往往把学校未完成的事带回家里继续做, 有些学校周末甚至也加班, 教师们回到家时已是满身疲惫。疲劳之后就容易焦虑, 这时候与家人的沟通就更不讲求方式了。如果配偶能理解、宽慰, 那是很幸运的事;但如果配偶不理解, 还抱怨、发牢骚的话, 那就会引起更大的连锁反应。长久下去, 有些教师与家庭的距离看似很近, 实际上却很遥远。这对教师的情绪、心理是很不好的, 教师承载着来自学校和家庭双重的不良情绪, 那就更没有宣泄的机会了。

(4) 能力需求与学习机会的不平衡。尽管我们国家拿出了一定的财力、物力来培训教师, 但是从整体上说, 特别是对于那些在一线顶大梁的老师们, 他们学习的机会仍然是有限的。我曾经给国培的教师讲过课, 其中有一位教师三次都在, 我就很疑惑为什么三次机会都给了同一个人。后来一了解才知道, 那位老师没兼任主要学科, 也没有什么事, 所以一有培训机会就把他打发过来了。而那些最需要培训的一线教师则埋头在工作岗位上, 学校反而舍不得让他们来参加培训, 因为教学岗位需要他们。长此下去, 这些一线教师也会感到不平衡。

《中国教师》: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价时, 51.8%的教师选择了“疲于奔命”这个答案。在我国社会转型期, 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怎样的生存现状?

曲连坤:我认为这个“疲于奔命”主要还不是经济压力造成的, 而更多的是教师的工作压力, 是家长、学校、社会对教师的评估所造成的, 这些无形的压力使教师真的是在“奔命”。特别是对于初、高中教师, 人们对升学率、中考、高考的关注, 让每一位教师, 尤其是主科教师面临着巨大压力。

“疲于奔命”意味着在教师单调生活的每一个点都承载着压力。对于课堂上的一节课, 有压力;对于作业、考试和差生辅导, 也有压力。教师始终在这几个点上很疲劳地奔波着。

除了教师自身, 还有来自学校管理者的压力。这种压力到什么程度?它使有的教师甚至对经济收入都已经认为不重要了, 一心只盯着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始终处于一种诚惶诚恐的状态。

此外, 这种“疲于奔命”的生存状态还与我们的班级容量有关, 这在重点学校尤其明显。班容量一般都在六七十人以上, 让教师处于一个很难应付的状态。比如, 一位数学教师要批改60人的作业, 就算是只有两道题, 要改完60人的作业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对60个学生每人说一句话, 就能让你口干舌燥。

《中国教师》:随着德育工作的深入, 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广大学校, 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 对广大教师的心理关怀却少有提及。是什么造成了这个长久以来的盲区?

曲连坤: (1) 文化原因。从文化传统上来说, 我们对儿孙、对孩子发展的重视根深蒂固。对一个家庭来说, 孩子的发展胜过家长的发展。宁可家长吃苦, 也不让孩子吃苦;宁可家长牺牲, 也不会让孩子作一点牺牲。在家庭中, 无形当中的一种共识就是, 孩子的事都是大事, 大人的事与孩子相比都是小事。教师本人往往也是家长, 这种心理和文化传统影响到教师, 他们也会把学生的事看成比家长的事大, 比教师自身的事大。所以, 当关注点聚焦于学生的时候, 教师自己也会忽视自己, 他们的眼中也只有学生, 没有自己。这就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对孩子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的期盼, 文化的原因造成我们关注的焦点势必会落在孩子身上。

(2) 考试机制的原因。在第一线接受考试的是学生, 那里是战场, 所以为了“前线的胜利”, 老师和家长都作出了很多牺牲, 而且还牺牲得心甘情愿、理所当然。比如有些教师在高考之后累病了, 学生组织去看老师, 感谢一下老师, 教师就觉得即使自己累病了, 但是只要学生在前线考好了, 这都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 文化和机制的用力点都在孩子身上, 在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矛盾中, 全社会 (包括教师本人) 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学生身上。“一切为了学生”这个口号大概遍及全国的学校, 但是, 很少有人提到“为了老师”。所以, 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忽视教师, 这应该是情理之中的。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关爱这些弱势群体。其实, 教师是为学生这棵苗浇水、施肥的人, 如果他的身体、心理状况出现了问题, 那么他所浇灌的学生在数量、质量上都会受到影响。在提到“为了学生”的时候, 也一定要顾及“为了老师”, 为了老师才是更好地为了学生。教师的状态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不要以教师的牺牲成全学生的发展, 而应该以教师自身的发展来成全学生的发展, 从而实现双赢的良性局面。

《中国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面对职业倦怠和职业枯竭的潜在威胁, 学校和教师自身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化解?

曲连坤:这种职业倦怠和职业枯竭主要是教师内心情绪的倦怠、热情的枯竭。特别是对于从教多年的中老年教师, 这种威胁更为严重。

(1) 学校要给中老年教师提供“露彩”的机会。对于中老年成熟型教师, 可以制定针对这个群体的特定上课标准, 应该要有引领、示范作用。还要把社会尊师重教的行为具体化, 比如给从教几十年的教师开庆功会、经验总结会, 宣传以教师名字命名的教学法等等。虽然教师职称到高级职称就没有晋升空间了, 但是教师们应该发挥的价值是永无止尽的。这也给中老年教师提供了更高的台阶, 让他们不断面临挑战, 永不停步, 在教师队伍中老有所为、老有老为。当一位教师在一门学科教了几十年, 他真的有自己独到的东西, 学校甚至可以为这些教师著书立传, 把这个东西变为学校的财富流传下去。这样做既有利于消除中老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又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

(2)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 一条基本途径就是搞课题研究, 特别是教学方法的研究。中老年教师要反过来审视自己走过的路, 用几十年的经验看现在的问题, 一旦进入研究状态, 就会不断地有顿悟, 不断地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职业倦怠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重复, 长期的重复不可能不倦怠。但是一旦进入研究, 每走一步, 都不是在重复昨天的路, 而是在探索新的东西, 这样自然就不会倦怠了。这种研究应该从青年教师就开始, 即使学校没有科研要求, 教师也要积极进行研究。一方面是为了孩子, 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自己。当用这样的态度去看工作, 采取相应行为去研究工作时, 你就享受了这个过程。这件事教师自身完全可以做到。我们改变不了这个学校、生源和领导, 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和工作方式。

与在其他行业工作的人相比, 教师自己能改变的空间更大, 能采取的方式更多, 能思考和关注的范围也更广。比如, 现在的学生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 各自有什么特点?非独生子女当中, 老大是男孩, 老二是女孩, 家长行为对孩子各自有什么影响?老大是女孩, 老二是男孩又会怎么样?老大、老二年龄间隔超过5岁、10岁又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都是可研究的。或许你看到的是个别学生的现象, 但在社会范围内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 应该对这些问题有所思考、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而能够做到这“三有”, 职业倦怠自然就少了。打一个比方, 当农民看到田里的苗出现枯黄, 就去思考枯黄背后的原因、对策和预防措施, 那么这个农民就是一名农业专家了。教师也应做这样的智慧园丁, 教学不应该是件体力活。

《中国教师》:作为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 谁来给教师心理以关怀?对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关怀,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请您给一点建议。

曲连坤:主要应该由国家、学校和全社会来给予教师心理以关怀。

(1) 在教师关怀方面, 我们国家和教育部在政策上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 大形势是比较乐观的。比如教师培训, 国培项目的启动成全了很多教师成长、发展的愿望, 对于教师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项政策任重道远, 国家正在做, 这是我们感到欣喜的。此外, 很多大学也制定了一些既体现人文关怀又不影响工作的政策。比如河北师范大学的顶岗培训项目, 就是让师大大四的学生直接到某个学校当老师, 而原来那个职位的教师就到师大接受培训。在校师范生与在职教师角色交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有的地方还有教师健康工程, 提出每年要给教师体检, 开展丰富多彩的锻炼活动等等。

(2) 要把国家政策落实好, 关键点是校长。第一, 以法治教, 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保障教师的基本权益。第二, 把促进教师发展与促进学生发展并重。关注“为了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同时, 也一定要关注教师的健康成长, 把教师的身体健康、心理发展、专业成长当成校长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专访小学美术老师心得】相关文章:

恩师专访心得范文05-29

雷军专访范文05-19

马云专访范文05-19

销售人物专访06-25

人物专访采访稿05-12

学生人物专访 范文07-29

教师节专访范文05-23

人民日报专访马云07-28

人物专访采访提纲模板05-14

人物专访范文文字优美05-26

上一篇:开工奠基仪式新闻稿下一篇:派出所无犯罪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