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意见

2024-06-05

关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意见(精选6篇)

关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意见 第1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素质,推进机关的工作创新和作风转变,更好地发挥市直机关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市直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努力实现市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绿色城市的宏伟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

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以下简称“三型机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作风建设的深化,是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机关的重要途径。

建设“三型机关”,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加强学习促进机关干部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自觉性;通过弘扬创新精神推动机关干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通过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机关干部队伍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为实现我市“两提前、一率先”的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建设“三型机关”是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狠抓当前。开展建设“三型机关”工作,要致力于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要以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为动力,以转变机关作风为重点,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文明机关为目标,以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宗旨,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端正学风,讲求实效,建设充满活力的学习型机关

建设学习型机关要以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为重点,努力在市直机关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和党员干部提高学习力、增强创造力的良好局面。

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机关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本部门开展工作所需要的业务技能知识,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水平和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学习反映当代世界变化发展要求的新知识,使机关干部的知识结构与水平适应时代发展和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

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学习实效。当前,要深入开展以学外语、学电脑、学业务知识和讲普通话为内容的“三学一讲”活动。充分发挥市直机关党校的教育阵地作用,发挥机关党建研究会的研究探讨作用,发挥机关党建网站的远程教育作用,通过电化教育、知识讲座、参观考察、教育报告会等有效形式,增强学习效果。

创新学习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并把学习考核的结果作为衡量干部思想业务素质和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

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设开拓进取的创新型机关

建设创新型机关要以弘扬创新精神,推动机关工作不断创新为重点,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创新上实现新的突破。把创新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提升干部新本领的动力,围绕中心工作、全局工作和部门业务工作进行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目标、创新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每个部门、每个科室及广大机关干部每年都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详细的创新工作目标。围绕开拓工作思路,增强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观念创新;围绕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进行体制创新;围绕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机制创新;围绕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进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不断丰富创新内容,完善创新机制,加大创新力度,把创新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建立完善创新的激励机制。把创新成果的推出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作为评选先进、评价干部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深入开展争创“创新与优秀工作成果”活动,加大对“创新与优秀工作成果”的宣传力度,激发广大机关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积极性,营造创新工作的浓厚氛围,推动机关创新工作再上新水平。

四、依法行政,勤政为民,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建设服务型机关要以依法行政、勤政为民、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重点,突出抓好机关作风的转变,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大力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学习教育活动,着力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进一步完善面向社会承诺的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标准,恪守承诺内容,严肃违诺责任,实行首问责任制。规范机关人员工作行为,严格执行“十不准”。认真组织实施“五大民心工程”,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紧密配合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建设“平安机关”活动、包荒山绿化等工作。切实加强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创新联系群众的载体和渠道,建立完善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信访接待日制度、下基层接访制度、与群众对话制度等,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扎扎实实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切实加强对“三型机关”建设的组织领导

市直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建设“三型机关”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建设“三型机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靠上抓。要明确责任部门和专门工作人员,层层建立责任制。创建目标要落实到支部、科室、群团组织和个人。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市直各部门机关党组织要在部门党组(党委)的支持和指导下,搞好计划安排和督促检查,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落实。机关群团组织要按照建设“三型机关”的总体要求,根据自己联系群众的特点,找准结合点,充分发挥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创新、服务作为一种觉悟、修养、境界和责任,以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学习、致力创新、热情服务,在建设“三型机关”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机关建设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市直机关各部门要及时把创建活动的情况报告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将对创建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评比。

关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意见 第2篇

为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党政群机关,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我县研究决定,深入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简称“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建设“五型机关”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是创先争优长效化的重要载体。必须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治国理政素质,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党政机关,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来进行。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等诸多途径,采取问题倒逼机制,尽快解决机关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思想解放的引领,打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代机关运行模式;经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锤炼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拥护的公务员队伍;建成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机关。

二、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坚持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建设学习型机关

1、把握学习重点。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改革开放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重点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不断提高把握市场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法律、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增强履职能力。

2、用活学习载体。坚持运用好学习讲坛、专题研讨、读书会、主题教育、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点、党员干部喜闻乐见的新方法、新载体。充分发挥部门和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努力改进机关干部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数字媒体、移动终端学习的平台建设,推进学习资源共享。坚持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向书本学与向实践学、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常学习、常换脑、常提高”的浓厚学习氛围,不断实现由学习创新、思维创新到工作创新的三级飞跃。

3、落实学习制度。不断健全完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制度,提高学习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处以上干部为重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学习激励引导机制,表彰学习典型,推广创新案例和做法,营造浓厚氛围。落实述学、考学、评学、督学和奖惩制度,坚持实行“三挂钩”(学习情况与“双先评比”挂钩、与公务员考核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对学习任务完成好、学习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形成注重学习的用人导向。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学用结合,通过集体交流、媒体宣传、内参反映等多种形式,促进学习成果及时运用到党委和政府决策中。建立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硬件建设,为建设学习型机关提供良好条件。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机关

1、加快职能转变。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扎实做好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实现机关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一律下放直接面向基层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力,一律取消不符合法律规定、利用“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收费、罚款项目,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做好应该管、能够管并且必须管好的事,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监管行为,克服随意性,努力创造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激发起创业创新创优之风,解放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改进服务方式。坚持阳光行政、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构建便捷化服务的组织体系、健全常态化服务的制度机制,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时效等,防止和克服履职“缺位”、“越位”、“错位”,做到为民服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强化“菜单式”服务,结合群众不同需求定好服务菜单,根据不同群体和不同时期完善和创新服务菜单,把群众诉求“变身”为服务项目。突出岗位特点和多样化、实践性要求,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拓宽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办解民忧、增民力的好事,多做保民生、促和谐的实事,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

3、提升服务能力。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解决只会管理不会治理,只会审批不会建设性参谋,只会“坐堂”不会深入等问题,组织和倡导机关干部比学习、比素质、比本领、比工作、比纪律、比贡献,形成带头深化改革、创先争优、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引导党员和干部用新知识充实头脑,用新思路开拓创新,用新面貌推动工作,切实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激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推进机关干部向服务型、知识型、创新型转变,激励党员干部科学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淋漓尽致地展现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创新型机关

1、凝聚创新共识。强化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鼓励创造、鼓励创新,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着力克服观念陈旧、甘于中游、氛围不浓、不会发展、不善创新等问题,以思想解放带动创造力释放,突破思想僵化和利益固化藩篱,跳出条条框框制约,打好改革攻坚战。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广泛凝聚改革创新共识,形成推进改革创新的强大合力。

2、突出创新主题。结合各部门实际,紧紧围绕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着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政府自身运行中决策、执行、监督,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关系,切实转变职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创新发展。提高各级机关和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为深化改革提供可靠保障。

3、搭建创新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管理目标责任制,使每个岗位成为创新的阵地,每位干部担负创新的责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顶层设计,尊重基层首创,让那些敢创新、会创新、能创新的人受尊重、得实惠,全面激发创新热情、挖掘创新潜力、规范创新行为、唱响创新的主旋律。完善推动创新的保障机制,通过健全用人制度,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引入评选机制,通过宣传创新案例、典型人物,激活创新意识、鼓励创新实践、积累创新经验,全面提升推进工作创新的能力水平,促进各项事业创新发展。

(四)坚持务实高效、运转协调,建设效能型机关

1、优化绩效功能。把绩效管理作为提高行政效能、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以绩效指标为导向,积极营造履职高效率、管理高效能、服务高质量的绩效氛围。强化绩效考评,注重结果运用,把考评结果与评价工作、提拔使用干部、财政资金配臵与使用、工作改进提高、行政问责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

2、注重过程管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立足部门职能,做好各项目标任务的承接、分解、落实,确保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顺利“落下来”,承接无遗漏。突出责任落实,权责一致,建立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确保工作“落到位”,事事有专管之人,人人有专管之责。加强绩效指标落实过程管控,有效开展督促检查、察访核验、跟踪问效,形成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定期调度、督查、反馈、通报和报告机制,确保工作“落得实”,推动机关整体工作提速增效。

3、完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建设,按照“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切实精简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健全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岗位责任制,重点落实窗口受理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民主评议制等制度,完善督查工作体系及效能建设、效能督察、效能投诉“三合一”工作机制。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时效。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强化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意见》,扎实推进抓落实长效机制建设,细化措施办法,通过抓深抓细促落实、见实效。

(五)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建设廉洁型机关

1、打造廉政文化。坚持把廉政教育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深入持久地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凝聚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坚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作为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内容,融入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日常管理。继续开展勤廉典型选树、领导干部廉政教育测试,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正反两方面典型的教育激励和警示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进一步牢记“两个务必”,遵守党纪法规,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2、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清廉、敬业、和谐、务实、创新、学习”六种风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整治机关作风。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省委具体规定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明察暗访,加大通报和曝光力度,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大力整治利用职权索拿卡要、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等涉软案件,以硬措施治理软环境。加强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差旅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积极改进文风会风,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发文数量。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珍惜物力财力,积极培育和形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机关文化。

3、规范权力运行。深入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完善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发挥查办案件的惩戒和治本功能。扎实推进以“改革限权、依法确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全程控权”为重点的“五权”工作,科学配臵部门及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排查廉政风险,梳理权力清单,优化工作流程,推行阳光权力,强化监督制约,积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大力倡导“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核心价值观,使干部有清廉之心,领导有清廉之行,部门有清廉之气。积极推行党务、政务公开,通过党政机关网站、电视、手机报等新闻媒介,依法公开社会普遍关心、公众反映强烈、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和信息,畅通监督渠道。

三、组织领导

(一)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各部门要把“五型机关”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臵,做出具体安排,确定目标定位,制定实施方案。要建立部门党组(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具体抓、负总责,机关党组织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五型机关”建设有领导、有步骤向前推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自觉带头、做好表率,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自觉的行动,带动“五型机关”建设向更高层次推进。

(二)联系实际,分类指导。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把“五型机关”建设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会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攻艰克难,开拓进取,努力作为。要按照分类指导、协同推进的原则,既要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又要尊重个性,包容差异,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鼓励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从实际出发,不断拓展“五型机关”建设的内容和途径,大胆创新“五型机关”的办法和机制,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和载体。

关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意见 第3篇

机关党建作为整个党的建设排头兵,要“走前头、作表率”。机关党建是机关建设的灵魂,是机关工作的动力和保障,机关基层党组织在创建中,要体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主题,把创建工作融入到机关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1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提高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础

倡导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要求,并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重大任务中,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作为全党长期性常态化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上又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把学习上升到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

建设队伍是机关党建的核心任务之一和重大政治责任;加强理论武装、增强本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则是机关党员干部的普遍愿望,这就使创建学习型机关基层党组织成为二者的最佳契合点。机关党组织必须坚持倡导学习,以学为先、以学固本、以学增智、以学兴业,把学习作为机关建设的永恒课题。各级机关是领导经济社会建设的中枢,地位举足轻重,在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中,要把“是否有利于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作为“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唯一标准和根本依据,以服务机关建设引领学习方向,提升学习层次,拓展学习效果,用服务的质量检验学习的成效,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项能力”的提升体现学习的实效。

2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提高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核心

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定位,为谁服务、如何服务成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长期执政的环境下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任务的再丰富、再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进一步突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建“服务型”机关基层党组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机关党员干部集中,社会影响大,基层群众关注度高,示范效应强。同时,由于机关处于本单位的领导或指导地位,掌握着相当的行政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一些机关一定程度上存在联系群众、联系基层弱化、宗旨意识淡化的趋势。机关党组织只有积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摒弃管理型、权力型、行政型组织的固有思维,更多地运用民主的理念、统筹的方法、服务的手段实现政治核心作用和工作领导作用,才能更具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才能根本解决“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增强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服务意识;才能破解机关党组织在服务中心上“做什么、怎么做、有作为”这一长期困扰机关党建工作的重大问题。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树立“为发展大局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为机关党员服务”的理念,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本领,引导党员干部从“为谁服务”向“服务什么”延伸,拓展“如何服务”平台,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把服务贯穿于党建工作和一切执政活动中,使服务机关建设成为机关党组织的思想追求、品质特征和自觉实践,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党组织建设注入灵魂。

3 建设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是提高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保证。党的十八大把“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原则,并首次明确把创新型列入党的建设目标,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通过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机关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情况、新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蓬勃朝气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勇气,才能以创新的理念审视发展形势和发展环境,勇于革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克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求稳心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既放眼全局、统筹兼顾,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动适应形势发展、事业开拓、队伍建设、群众期待的新变化。以创新精神寻求加强和改进党建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做到谋划工作有新思路、开展活动有新载体、落实任务有新举措、推动工作有新亮点,在机关营造主动创新、积极创新,创新成果服务发展的格局,把党组织的活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基层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的党建目标定位更加清晰,党建工作既脚踏实地致力当前,又仰望星空放眼未来,有效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前瞻性。同时,为机关党建工作找到了可持续运用的总抓手、总载体,能够在基层党建中心任务多、主题载体多,资源较为分散的情况下,切实有效地统揽整合党建各种活动,克服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最大限度做到“服务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4 广西中烟机关党委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关党委(简称机关党委),坚持以学习型作为前提和基础,以服务型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型作为动力源泉,把三者放在机关建设的实践中予以布局,总体安排,同步推进,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实践活动的规定》《关于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办法》《关于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实施意见》,对创建工作做出全面安排。2013年,机关党委加大“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组织创建力度,主动把创建工作列入公司管理创新项目,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总结和考核,切实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4.1 从“带、导、促、助、转”入手,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引领学习型机关建设

4.1.1 带——坚持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机关党委牵头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实施细则》,把机关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公司党组中心组学习合并进行,并由机关党委具体安排。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坚持做到每个季度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三天,全年不少于12天。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不仅提高了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而且对一个阶段政治学习的内容及要求做出了整体安排,通过会后全面学习传达和广泛宣传,带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激发学习热情、形成思想共识、凝聚智慧力量。

4.1.2 导——坚持专家学者导学制度,促进学习系统深入

机关党委坚持做到每个季度邀请中央党校、自治区党校等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及党员干部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辅导讲解。辅导主题紧扣形势任务要求和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辅导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科技文化前沿知识学习等方面。辅导形式上采取主会场面授、分会场视频,使辅导学习覆盖到全体党员。专家辅导与党员自学相结合,提升了学习层次,提高了学习系统性,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对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产生了积极引领作用,使学习达到了求深入上台阶的效果。

4.1.3 促——建立促学激励机制,把学习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学习与岗位任职资格方面,按照公司党组“要用3~5年时间,让机关重要管理岗位员工基本达到研究生学历,或中级职业任职资格;让普通岗位员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专业技术等级认证,使每一名员工都具备相应岗位任职资格”要求及开辟的“四条通道”机制,机关党委鼓励、支持机关党员干部根据个人实际加强学习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通道去发展;积极围绕岗位职责任务参加公司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总经理奖励基金”活动;积极撰写业务工作研究论文参加每年一次的论文评审,从制度机制上促进“学习型组织”开展。

4.1.4 助——打造拓展学习平台,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常规化、常态化

以机关各级党组织为依托,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学习平台。一是读书平台,持续开展“强素质、作表率、促发展”主题读书活动;二是集体党课学习平台,在支部按要求上好党课的同时,坚持在每年“七一”前夕由机关党委书记为全体党员集体上党课;三是调研促学平台,督促机关党员干部通过“课题研究制”“项目落实制”等有效手段,学习研究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指导实践;四是在职学习平台,支持机关党员干部参加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定点培养,打造高端专业人才;参加区党校等学校各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打造复合型人才。

4.1.5 转——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机关党委坚持以联系实际、破解难题为基本实践,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基本导向,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心工作、加强党建的实际成效。组织各支部围绕公司发展愿景,结合所在部门工作任务,积极构建学习实践主题阵地,打造支部学习品牌。主题实践活动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与落实各项中心工作任务有机结合,与机关党建各项工作任务有机结合,与机关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切实把学习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把学习力转化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2 以深化和拓展党组织生活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建立创新型党组织长效机制

自2007年以来,机关党委在各支部中深入广泛地开展了基层党组织生活创新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新时期公司机关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方式,拓宽党组织的活动载体,创新党员管理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焕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一是拓展选题范围。机关各支部紧紧围绕公司“卷烟上水平”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各个时期党建工作中心任务,突出创新活动的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始终把创新活动内容方式的落脚点放在求实效上,放在提高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上,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其中有8个成果受到区直机关工委表彰。二是建立长效机制。以下发文件形式要求每个支部每年必须开展一项以上组织生活创新活动,机关党委从经费上给予支持。为规范活动的开展,抓好申报立项、交流研讨、组织评选、表彰推广等环节,并把各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创新活动情况纳入年度支部党建工作考核并作为年度党建工作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之一。

4.3 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主题,积极探索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

在指导思想和创建原则方面,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把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任务。

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原则方面,提出了“三原则”,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主动把创建工作放到公司的中心工作中去思考谋划、去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作用;注重结合、增强实效的原则,紧密与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公司开展的“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全面提升原则,通过创建工作努力达到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作风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党建水平提升“五个提升”的目的,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在创建内容及方法方面,围绕“三个主题”,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以“服务大局助发展”为主题,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把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服务发展的重要载体,服务公司科学发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打造推进科学发展战斗堡垒、争当推进科学发展时代先锋”为主线,以承诺联评、典型示范、党群共建等为载体,广泛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各级党组织找准了服务大局、推动公司发展的切入点,广大党员找到了立足本职创一流、展示党员先进性的平台,为公司“卷烟上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保证。

二是以“服务群众促和谐”为主题,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爱护群众,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重点,积极开展服务群众活动。①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拓展联系群众途径、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自觉把群团组织、群众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来审视,做好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在建设和谐机关中的优势。②把群众路线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自觉把自己摆进去,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党员佩戴党徽上岗,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和完善机关党员干部群众评议、定期沟通座谈等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③开展“解民忧、惠民生、促和谐”活动。倡导党员带头参与扶危济困及员工帮扶活动。建立各种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增强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以“服务党员增活力”为主题,以“保障党员权利、完善党内关心关爱机制”为重点,积极开展服务党员活动。通过把党务公开内容融入到企务公开等各类公开规定中,统筹协调、相互衔接,逐步推行基层党务公开,强化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合法权益;通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三个自信”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能力素质培训,激发党员活力、提升党员素质;通过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开展党内慰问、帮扶活动,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

5 结语

党的十八大把党的形象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来明确和设计,使“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成为党建目标,意味着党的标志性特点、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服务和创新,更加突出了党的性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指明了新的方向。

机关党组织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型”即固化,就是要作为一种常态,作为一个组织的固有特征,这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而必须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的同时不断探索,着力于“创”。机关基层党组织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对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作既全面推进,又根据自身情况有所侧重,才能不断取得新突破,不断积累新经验,为全面提高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文章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阐明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必要性;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关党委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基层党组织所进行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以供同行学习借鉴。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基层,理论思考,实践探索

关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意见 第4篇

关键词:知识服务 协作学习与研究 交互式服务空间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65-05

1 知识服务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1 发展环境的革命性变化带来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社会功能与发展模式的巨大变化

正如大家越来越体会到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集成化,信息服务的泛在化、智能化,这都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e-Society、e-Science、e-Learning甚至U-Society、U-Learning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越来越趋向一体化,很难有纯粹的学习、纯粹的娱乐,创造的激情和对创造的享受使人们对工作的看法也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工作、学习、娱乐三者之界已经很难有明晰的界限。

针对这种社会事务和人们行为普遍一体化趋势,作为人类知识资产保藏中心和传播中心的图书馆必须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传统的以图书馆资源和空间为中心的设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围绕需求,重塑图书馆服务内涵,重构服务模式,打造新型知识服务环境和能力。

未来的图书馆不再仅是一个图书文献收藏与借阅的场所,而成为以用户为中心,人性化、整合程度高,服务深化、融入教学和科研的新型的知识获取、传播和创新中心。图书馆将成为学习交流、学术研讨、科学传播、知识体验、休闲阅读、协作知识建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学习、研究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

1.2 社会需求的革命性变化带来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职能定位和资源配置模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观念中,图书馆是人们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和要求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首先,未来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将呈现出多样性、适时性、针对性、经济性、可近性、易用性等特征,对知识服务系统的需求呈现友好化、方便化、个性化、系统化、智能化和实时性等特点。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习和知识复杂性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正如一些学习科学研究者所指出的,学习的真正目标不仅仅是改进认识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身份的建构,即通过学习支持学习者实现自己作为现代科学社会中一个合格成员身份的形成或完善,支持学习者发展其潜力与创造性,不断提升其适应变化的能力。当我们将学习的目标定位于上述目的时,学习就不再单单是一个知识传输的认知过程,而是一个身份形成的文化过程和能力的提升过程。这种学习包含了多重意义[1]:既有个人认知的改变(个人层面),又有合作建构的知识的产生(人际层面),同时还包含了学习者共同体支持的文化的共享和身份的生产(共同体层面)。这种学习目标的变化,也应当成为我们当前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我们应该将学习研究环境和活动——包括获得基本技能、知识和概念理解的机会——加以组织,使其不只是孤立的智力活动,而是为学习者发展明确的身份做出贡献[2]。

第三,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学习是实践当中的意义协商。学习的资源不仅仅存在于科学文献与信息资料中,而且还存在于那些让人们理解并利用该文献与信息资料的实践当中,以及存在于知道如何利用该文献和信息资料的实践者身上。因此,学习不仅仅与从实践中提取的知识有关,同样与知识的意义所在的境脉有关,更与学习者作为该境脉中的实践者有关[3]。也就是说,通过促成学习者之间充分的互动与交流,鼓励他们的协作学习和协作知识建构,会维持一种最高效的学习效果。

第四,根据学习科学的最新原理,学习与研究环境的设计不仅仅在于为学习与研究者构建一个促进其知识建构、情境认知、概念转换和对知识深度理解的支持体系,同时也在于为学习与研究者提供观察、反思学习与研究活动的条件系统。学习与研究环境的创建应当有利于学习与研究者学会利用他人的认知能力和人工制品(例如各种工具、模型系统、支持平台)所承载的人类智慧,来有效地拓展自己的认知能力或者优化自己的认知途径。学习与研究环境设计者的任务就是为学习与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协助,提供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工具以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支撑学习与研究者的知识探索和知识建构活动。

第五,未来的新型学习与研究环境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强调以用户(学习与研究者)为中心,最充分地关注用户的主观体验和知识的自我生成过程,强调如何帮助用户积极地探索复杂的主题或领域,鼓励用户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积极地像领域专家一样思考问题,建构自己的理解,并通过相关的学术研讨、交流等社会性协商过程证明各种见解的合理性。

总之,对未来新型学习与研究空间的职能定位,尤其是人们的目标仅仅是聚焦于用户认知的改变,更是合作建构知识、文化的共享和身份的生产,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决定了我们改造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的资源(包括空间资源)配置模式、新型学习与研究环境的构建、机制的思维逻辑。

2 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服务空间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其主要内容

2.1 总体目标

基于以上关于发展环境与所面临的需求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服务空间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充分适应知识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突破传统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模式的局限,以支持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为目标,通过功能再造、模式再造和流程再造,重塑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的服务内涵与方式,综合集成多种资源与服务,建立和完善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服务机制,有效地支撑e-Science环境下的新型科学研究和e-Learning环境下的新型学习需求,打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全方位支持的知识服务能力与机制。

nlc202309032217

2.2 主要内容

2.2.1服务体系建设

(1)基于物理空间的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服务体系建设。根据认知学原理,人类认知不是局限于个体思考者中的事情,而是一个分布式贯穿于识知者(knower)、识知(knowing)发生的环境以及学习者参与活动的过程[4]。换言之,学习、识知与相关情境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学习科学的研究也已经从以往“关注学习者个体内部静态结构的认知研究”转变到“关注动态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与人工制品及他人之间互动轨迹的研究”[5]。学习不仅仅是听讲、阅读,而更多的是思考、争论、假设、协商、论证或证伪,是信息组织应用并产生新知识的过程。人们在学习模式上也逐步打破了传统的那种“知识告知—复述”(knowledge retelling)的学习模式,重视构建“在设计中学习”(learning-by-design),通过协作构建知识活动,共同学习和创造知识。因此,构建适应这种新型学习模式和知识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物理空间将是图书馆等一切知识服务机构资源,尤其是空间资源和设施设备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向,目的是支持团队学习、社会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建构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使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真正成为社会公众进行终身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重要场所。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①动态柔性集成学习与研究服务空间建设。适应日益复杂多样的用户需求,需要构建真正以读者、用户为中心,充分适应用户体验的新型学习与研究服务空间。未来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的空间、设备应该可以动态、灵活、随意地组合,以形成适合用户特定目的的应用。形成的空间能够保证相对的私密性,方便用户学习、讨论甚至争论、研究。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条件,充分支持公众的娱乐性学习(如融汇了科学知识的电子游戏等)、探索性学习(如虚拟现实、仿真模拟实验等)。在这样的学习与研究空间中,用户可以“为所欲为”而又互不干扰。在总的空间布局上,可以按照声浪分区管理,分为讨论区和静音区。同时,通过空间资源的灵活配置和人性化设计,使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真正成为群体文化聚会、交友的场所,实现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的服务完全复合式、交互式、多功能性和全面自助化。

②以展会服务和群众文化聚会为内容的免费公共科学文化空间建设。要将图书馆等机构建设成为所在城市或区域内最重要的免费公共科学文化空间,支持举办科学文化讲座、文化聚会、文化社交、专题培训、读者座谈会;支持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产品展览、企业展览,成为一个科技展示中心和宣传中心,推动技术情报、产品情报和市场情报的交流等,并提供信息、知识及其关联资源的支持。也就是说,未来的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将成为一个知识互动中心、文化展示中心,充分支持社会公众在自由、平等、民主基础上的科学文化共享和参与。

③用户知识体验中心建设。要积极提倡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的主观体验和用户知识的自我生成过程。关注如何为用户提供学习与研究的支撑,充分支持用户的自主知识体验,而不仅仅是将知识简单地传递给用户。尤其要使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地明确其学习目标,衍生出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内容,学什么、学习将如何发生、用什么方法、使用哪些工具和资源、如何评价学习效果等都由学习者自己来确定[6]。

可以在目前信息共享空间(IC)、学习共享空间(LC)建设的基础上,增添功能,创新设计,建立支持用户知识享受和科技集成体验的环境,提供知识检索、专家咨询、协作学习、协作知识构建、信息素质培养、休闲阅读、上网冲浪、知识计算、知识分析、可视化转换与呈现等支持,逐步形成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型知识体验中心。

④个性化的集成研究空间建设。知识的产生不是人脑独立的活动结果,而是人参与到一定的社会结构中的行动结果。正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指出的,人的内部心理结构不可能从其外部的行为及其发生的社会情境中分离出来,人的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是相互贯穿和渗透的。因此,新型集成研究空间的设计必须充分支持和鼓励用户的交互、协作以及知识和资源的共享运用。

可以在目前已经实验成功的集成研讨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设计,构建新型集成化个性化研究空间,支持多源资源、多类型工具的灵活调用集成,支持交互式协作研究和协作知识建构。同时也提供个人研究所需的、资源与服务高度集成的个性化空间。

(2)基于网络的虚拟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服务空间建设。主要是基于网络,构建支持不受时空限制地开展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活动的服务环境。具体包括:

①基于Web2.0的协作学习平台建设。充分利用Web2.0技术,构建新型的协作学习平台,支持协作学习共同体(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mmunity,CLC)的运行,支持其成员通过协作建构性的互动过程体验共同体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现代教育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努力创造一种“共在的”(co-present)协作学习研讨环境。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整合多种资源与服务,鼓励用户参与、协作学习,支持灵活定制的支撑平台,覆盖特定领域教育所需的多载体、多类型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学位论文和素质教育资源,全面支持个人和群体的学习与知识创造。

②“无时无处不在”(anytime,anywhere)的“普适学习”环境建设。加强对移动用户信息需求的支持,支持广大用户利用没有利用的时间片断(如等公交车的时候)去学习一般性的话题或接收适于他们学习需要的特定信息。建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研究虚拟社区,广泛搜集、动态集成和关联揭示多源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网络参考咨询系统,支持对移动用户的咨询和问题解答,支持网络语音电话服务方式;强化对用户的开放互动交流,利用博客等社交网络软件与用户进行双向开放互动沟通,集信息检索、分析、发现、管理、咨询及交流互动于一体。

③泛在集成的数字化知识环境建设。不仅提供知识资源查询使用的便利,还提供丰富的专业工具,尤其是知识组织与开发利用工具、知识深度挖掘与分析工具。支持基本的信息查询、数据组织、资源组织;支持用户的知识发现与知识分析,支持领域知识的动态监测,支持基于规则的趋势分析、问题与方案分析;支持用户的知识协同创造;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管理和知识资源的长期保存;支持符合知识社会发展要求的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

nlc202309032217

④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交流集成支撑平台建设。平台在功能上要支持实现个性化可视化知识发现,集成化计算化情报研究,融汇化交互式知识传播,可持续集成化知识管理。支持知识协作构建;支持构建知识分析开放联合实验室;支持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的知识服务向实验室、教学现场、研讨会现场、知识社区、其他公共或专业服务平台的延伸和嵌入,使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真正成为动态组织集成和转化各类科技资源、知识资源的开放平台。

2.2.2服务机制建设

(1)基于一定物理空间的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服务空间运行管理机制。必须合理地解决如何保证顺利地实现相应范围内的资源与服务的集成调度,尤其是物理空间、设施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基于相应物理空间的新型交互式学习与研究环境;设计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物理空间长期稳定运行的管理机制,包括资源保障、人员组织、技术保障、经费保障、服务组织保障等。

(2)基于网络的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虚拟服务空间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合理地解决如何保证顺利地实现相应资源与服务的集成调度,尤其是跨地域、跨系统、跨机构资源与服务的集成组织和关联整合,快速地构建起基于网络的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服务空间,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泛在服务。必须在全面把握目前及未来技术发展态势、资源赋存状况和深度研究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虚拟服务空间长期稳定运行的管理与服务机制。

3 实现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服务空间建设的措施

3.1 发展理念的创新

首先,必须打破目前图书馆等传统知识服务机构各自建设、各自发展的格局,以提升整体的知识资源保障能力和咨询服务能力为中心目标,重塑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资源与服务能力的共建共享。

其次,必须打破图书馆等传统的知识服务机构以静态资源为中心设计空间布局和服务的作法,围绕应用、围绕用户需求与体验、围绕其社会功能与服务重塑服务内涵与形式。

再次,要盘活资源,使得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的空间、设施设备等资源也能够动态组合,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集成,形成紧紧围绕用户需求与体验组织资源、使用资源的工作机制。

此外,要树立协同发展的理念,改变过去那种图书馆完全独立支撑知识服务的运行格局,将图书馆服务融入用户综合服务体系,成为围绕用户行为整体服务的一部分,加强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其他服务力量(如网络服务、计算服务、文化服务、科学传播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创业支持服务、决策咨询服务等)的高度集成、协同,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共同维护和不断改进用户的发展环境。

3.2 发展模式的创新

要从基于图书馆、围绕图书馆建设资源、配置资源、开发资源、利用资源的模式转变到基于用户需求、围绕用户体验、深入用户环境、嵌入用户创新过程的发展模式。要突破传统图书馆发展模式,走出图书馆大楼,进入实验室、研究室、野外台站,在用户现场建设知识服务能力。

要建立图书馆知识服务与其他相关服务协同、融合发展的模式,各自做好围绕用户行为与需求的、自己专长的特色服务,为用户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支持。例如,在公共科学文化空间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有必要加强与地方文化服务机构、科学文化传播机构、地方文化娱乐机构、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等的合作与协同,资源共享、能力共享、责任共担;在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虚拟服务空间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加强与网络技术开发机构、计算技术研发机构等的合作与协同,共同围绕新型需求和功能设计开展技术研发与应用部署;在用户知识体验中心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加强与网络服务机构、计算服务机构、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创意辅导中心等合作,共同策划、设计和组织资源;等等。

3.3 发展流程的创新

在过去,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往往是根据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去建设资源,并围绕资源完成相应的功能布局,根据功能布局向用户宣传我们的服务项目。规划、设计者的目光首先是盯着拥有什么样的馆舍,能买来什么样的图书资料,对用户和用户的需求关注不够。

合理的流程应该是首先关注我们面对的用户群体是什么?他们的需求及变化规律是怎样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图书馆应该建设什么样的业务结构和功能布局来响应他们的需求?需要构建什么样的资源结构和服务能力来支撑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和满足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成为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发展的出发点,用户需求的满足成为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发展的落脚点。也就是说,不再是由对信息源(文献)的研究、开发、组织出发,而是由对用户需求的调查、研究出发,根据用户需求去开发、组织资源,设计服务。

3.4 业务结构与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

在过去,图书馆的业务结构与资源配置是围绕如何建设好图书馆和管理好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的书刊资料而设计和规划的。这种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机制是本末倒置的作法,完成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原则。合理的作法应该是围绕如何做好服务、如何最有效地满足用户需求来设计和规划图书馆的业务结构并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机制都应该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动态可调配性,体现适变性,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有条不紊地转换,体现对服务效率与效果的支持。应该应用服务经济学、功能经济学的原理指导图书馆业务结构与资源配置机制的设计,因为用户最关心的、也是最后发挥效能的是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

3.5 评估机制的创新

评估作为一种绩效考核和发展效果检验的手段,往往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对于一个组织的业务发展有着极强的诱导意义。因此,为了促使图书馆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流程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就有必要及时将对新型知识服务能力与效果的考察作为图书馆自身以及图书馆内部部门、团队、岗位和个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根据考评的结果对相应的部门、团队、岗位或个人做出奖励或处罚。这种刚性的压力和诱导在图书馆功能与服务转型建设初期尤其显得必要和重要。

nlc202309032217

服务为本、用户第一。对于图书馆发展业绩的考核将不再是考察构建了多大规模的库存、多么复杂的业务结构和工作环节,而是考察是否建立起了能够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及时满足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能力,包括知识资源的发现能力、知识评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转换能力、知识传播能力、知识安全保护能力、知识应用辅助能力等。也就是说用户的满意度成为对图书馆服务及工作绩效的最终评价指标。

要预先设计确定科学合理的效能评价标准与体系。未来的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环境要建立合理的境脉(即将学习内容置于有意义的境脉),能够有效地提升用户控制和操纵知识信息的能力,能够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知识信息(如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情境、为了不同的目的和从不同的视角重温内容),鼓励用户运用问题解决技能(如培养模式识别技能、呈现表征问题的不同方式)超越给定的信息,并能对其中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进行科学的评估。

3.6组织文化的创新

图书馆组织文化包括图书馆价值体系、信念、制度、规范等。文化会影响馆员行为,因此,要顺利实现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功能再造和服务转型,必须要形成有利于推进持续创新的文化氛围。要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加强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流程的创新和服务能力的再造是图书馆这样的机构获得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促使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图书馆服务的传统甚至经典模式,不断探索和试验新的知识服务模式,不断探索建立图书馆新型的知识服务文化。要鼓励员工敢于直面快速变化的现实,积极主动地强化适变的能力、建立适变的机制,最终成为改革创新的设计者和领导者。

4 结语

新型交互式协作学习与研究服务空间建设是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适应人们学习行为、研究行为变化的必然选择。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并支持着人们的一切行为能力与方式朝着事先无法预测的方向发展,图书馆等知识服务机构必须建立起适应快速变化的能力与机制,使得其功能与服务朝着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泛在、智能、可灵活组配、可定制的方向发展,以便充分支持用户的群组化学习、研究型学习、协作建构性学习和开放型研究。

参考文献:

[1]Rogoff B. Observing sociocultural activity on three planes:Participatory appropriation,guided participation,and apprenticeship[A].Wertsch,P. del Rio,& A. Alvarez(Eds.). Sociocultural studies of mind[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139-164.

[2]乔纳森.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1.

[3]高文等. 学习科学的关键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8-96.

[4]Barab, S. , Squire, K. Design-based research:Putting a stake in the ground[J]. The Journal of Learning Sciences,2004,13(1):1-14.

[5]Barab,S. & Kirshner. 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Rethinking methodology in the learning sciences[J].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001,10(1&2):5-15.

[6]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10.

作者简介:吴新年(1968-),男,博士,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研究员,研究方向: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李玲(1987-),女,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关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的意见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

动力,以弘扬求真务实和创新实干精神为主旨,以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为重点,把市政协机关建设成为勤政、务实、高效、廉洁、和谐的文明机关。

二、创建内容

(一)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机关。

建设学习型政协机关,要强化学习意识、丰富学习形式、突出学习重点,增强学习效果。

积极倡导“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科学理念。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机关干部职工爱学习、勤学习、多学习。

构筑多层次、全过程学习体系。推动机关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工作促学习。

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党中央提出的新的执政理论;认真学习政协统战理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政协章程和全国政协、省政协有关制度规定和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认真学习掌握经济、科技、法律、管理、信息、文化、社会、历史等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理论政策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政协工作实际组织学习,开阔视野,勤于思考,学会运用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复杂问题,进一步认清新世纪新阶段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政协理论研究,以学习促工作,指导政协工作实践。

(二)与时俱进,建设创新型机关。

建设创新型政协机关,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在政协工作实践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围绕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焦作,积极探索政协工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

探索协商于决策之前、重点协商、专题协商、整体协商和对口协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探索委员视察和调查研究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组织开展政协常委专题视察活动,进一步提高调研质量,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提高议政建言的质量和水平,为决策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参考依据;探索民主评议工作的新方法,加强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职能、执法部门的民主监督;探索民主监督与视察、提案、社情民意工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使民主监督更加切实、富有成效;探索提案办理工作的新形式,采取专题调研、跟踪督查、主席督办、现场办理等有效方式,对提案尤其是重点提案加大办理力度,提高提案办理满意率,不断拓宽履行政协职能的领域。

探索服务群众、服务三个文明建设的新形式新方法。健全完善基层联系点工作制度,组织开展服务基层和群众活动,办实事,办好事,解疑释惑,凝聚人心;探索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健全完善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网络和快捷渠道,对委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要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不断拓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

(三)转变作风,建设服务型机关。

建设服务型政协机关,要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把服务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政协委员融入到政协工作的方方面面。

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深入到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收集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组织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基层和群众解难题,送温暖,办实事,办好事,促进社会和谐,树立政协机关的良好形象。

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实施意见 第6篇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以建设“法制、诚信、效率、双赢”的服务型机关为目标,紧密联系园林绿化工作实际,不断增强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的意识。一是增强发展意识,确立大局观念,充分认清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全市加快发展的全局中找准定位,尽责到位,争先进位。二是增强责任意识,确立效率观念,树立“效率第一”的工作理念,只争朝夕,不辱使命。三是增强创新意识,确立服务观念,破除僵化观念,改革陈规陋习,营造“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的浓厚氛围。四是增强诚信意识,确立法制观念,确立依法行政,诚信理政的行为规范和服务准则,营造诚信、公开的政务环境和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五是增强公仆意识,确立群众观念,牢固确立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廉洁勤政,大力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作风,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常州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求真务实,完善工作运行、监督机制

针对园林实际情况,园林局加强作风建设,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机关活动总体分为五个阶段分步推进实施:3月10日至3月底为学习贯彻,更新观念阶段;3月底至4月15日为面向社会,征求意见阶段;4月16日至5月20日为梳理问题,自我整改阶段;10月上旬至10月底为接受评议,社会监督阶段;12月份为总结提高,完善机制阶段。并通过建立如下措施,确保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取得实效。

1、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公布投诉电话和电子信箱,坚持把作风建设投诉与行政效能投诉相结合、与信访投诉相结合,认真分析梳理,及时落实整改。

2、扩展充实局行风监督员队伍,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认真听取行风监督员的意见与建议,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向行风监督员通报反馈。

3、邀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园林,对包括机关作风建设在内的园林工作情况进行调研;适时组织各界市民看园林活动,自觉接受监督。

4、向服务对象和基层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让服务对象、基层单位和协作部门就服务质量、服务效率进行评议,不断改善机关形象,提高服务满意度。

5、由局行政效能监察办公室对机关行政效能进行监察,受理投诉,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三、加强领导,严格考评,注重提高

1、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专项行动的有效开展,局成立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蔡骏、李恒炜、吴捷、廖东初、韦立、邹杰、沈远东7位同志组成,具体负责机关作风建设和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结合考评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处室和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廉洁勤政、行政效能、文明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对没有做到优质服务、投诉较多的,处室不能评为先进单位,个人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

上一篇:2010年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01-XXX副局长下一篇:活动策划书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