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比赛培训会

2024-06-08

信息化教学比赛培训会(精选8篇)

信息化教学比赛培训会 第1篇

以赛促建,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参加市信息化教学大赛专题培训 2015年5月14日早晨7:00,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七名教师来到南京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参加了南京市信息化教学大赛专题培训。

会上2014年南京市国赛金牌选手王老师,朱老师分别展演了2014年国赛金牌作品,并详细叙述了2014年从市赛到国赛一路辛苦的历程。王老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将《保险学原理》中如何投保内容设计得十分完美,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同学们切实掌握并合理设计出投保方案,解决了传统课堂的难题。朱老师则将美术欣赏课中西方美术通过虚拟美术馆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并通过多种活动让美回到人间,课堂中随时美术欣赏,但却合理使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点缀课堂中的艺术欣赏,效果明显。会上江苏省厅谢传兵主任对2015年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文件做了详细解读,尤其将至关重要的选题做了精心指导。

教学课堂应用信息技术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教学大赛能够充分展现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和科研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广阔前景。通过本次培训,与会者尤其是即将参赛的选手明确了方向,对参赛也充满了信心。

(供稿人:储海平)

信息化教学比赛培训会 第2篇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

此项目考核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及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展示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对该软件的创新点、辅助教学作用和使用效果进行讲解。

(1)参赛软件应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内容设计开发的软件,或者是某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一个完整部分,可为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网络课程等,能够脱离平台运行。

(2)参赛软件应能实现助教、助学功能,有明确的导航,界面统一,支持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可为单机版或网络版,其软件开发平台和制作工具、风格形式不限。

(3)参赛软件应是参赛教师自主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4)赛前完成软件制作,按照参赛教师抽号顺序进行比赛,参赛教师展示、讲解多媒体教学软件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此项目考核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参赛教师现场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其预期的教学效果。

(1)教学设计应基于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是针对1-2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2)教学设计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也可以是某一个教学单元中的部分内容,但应保证其教学的完整性。

(3)教学设计应有教案、现场说课稿,以及现场讲解演示光盘(含供演示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4)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原创。

(5)赛前完成教学设计,按照参赛教师抽号顺序进行比赛,参赛教师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二、比赛内容说明

1.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1)教学内容不限学科和专业。参赛作品可以是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也可以是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

(2)如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依据教育部新修订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xx〕7号)、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xx〕3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信息化教学比赛培训会 第3篇

一、云计算辅助教学概述

(一) 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含义

所谓云计算辅助教学, 主要指的是教育培训机构将云计算中所含的服务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 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企业培训领域, 云计算发展迅猛, 企业培训技术专家愈来愈关注如何更好的引进云计算技术为企业培训信息化服务。“云计算辅助教学”作为新型前沿技术学科, 是信息化教学的新发展。针对云计算辅助教学很多人不清楚具体如何运用, 云计算辅助教学其实是计算机技术和教学领域的有机融合,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 云计算不是传统意义上将硬件技术服务于企业培训领域, 而是应用软技术, 核心是云计算服务来支持企业培训的各项设计。

就目前“云计算辅助教学”在企业培训信息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来看, 不仅体现在其所提供的多项信息技术的服务上, 而且还体现在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上, 比如说减少了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人力和设备资金投入, 避免了不必要的资金消耗。除此之外, “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有效利用, 还能够帮助每位教师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不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教学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 云计算辅助教学的特点

云计算辅助教学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比, 云计算辅助教学具有更多优势。随着当前教学发展需求的不断提高, 云计算辅助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引起了诸多教师的高度重视。就其特点来看, 大致包括了几个方面:一是灵活便捷性, 云计算辅助教学下所提供的服务相对比较灵活, 学习者在对所需的信息和资源进行获取的时候, 不需要对任何机制进行了解。同时, “云计算”的覆盖面非常广, 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来借助云计算获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二是合作共享性, 资源的有效共享是云计算辅助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 云计算拥有无限的资源, 可以很好地协助远程学习, 这样学习场所和时间将不再受限制。同时云计算可以帮助沟通与交流, 资源可以有效地共享, 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三是安全可靠性, 就目前云计算系统中所采用的技术来看, 集合了多种商用技术, 而且还具备极其完善的管理机制, 从根本上确保了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四是应用扩展性, 在整个云计算系统中, 涉及了诸多类型的软件和硬件, 将这些软、硬件统一于云计算系统中便于集中管理, 在信息技术企业培训教学中, 不仅能够使学习者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到所需的资源, 而且对整个系统的升级与维护也具有重要意义。五是经济高效性, 云计算辅助教学在培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可以大幅度降低培训费用, 整个培训过程中, 需求支付较少的系统维护费用便可, 同时, 以计算量作为计费标准, 也减少了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要求。六是节能低碳性, 云计算不必购置大量的机器和设备, 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开支, 降低了教育培训机构购置设备的成本, 同时符合如今节能低碳的环保理念。

二、云计算的应用原则

为了能够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优势在教育培训中充分发挥出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就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概括起来, 云计算的应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是云计算辅助教学的一个核心原则, 培训者在对培训环境进行设置的时候, 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根本需求, 从而根据实际需求对培训教学内容、培训教学方法以及活动的开展细节等进行合理规划, 确保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学习者的需求来展开。同样, 环境的设计者则应该以使用者的需求为核心, 对平台上的每一项资源进行合理设计。只有这样, 才能够设计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培训教学平台。

2) 资源的合理设置原则。云计算辅助教学中所涉及的资源来看, 除了教学培训中所需的资源之外, 还包括培训完成之后所需的参考资源。无论是哪一种资源, 都应该设置其相应的存储位置, 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整个系统的界面一目了然, 使用者在对其所需的资源进行查找的时候, 能够更快、更好的查询到所需的资源。

3) 资源更新原则。利用云计算开展辅助教学的时候, 为多数的资源是从网络中获取, 因此对网上的资源进行有效地筛选就非常有必要, 最大程度上选择科学合理的网络资源, 同时要定期对资源进行更新, 以便于资源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云计算的环境建设

云计算辅助教学的环境建设对系统作用的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各领域对云计算辅助教学需求的不同, 因此, 在环境建设上也有所不同, 但硬件资源无线化和资源建设共享化却是每个云计算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 硬件资源无线化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 在云计算辅助教学系统中, 不仅包含了充足的资源供学习者使用, 而且还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服务。尽管如此, 云计算辅助教学对于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却并没有较高的要求, 而是退而求其次, 宽带网、无线网才是当前校园的主流。

(二) 资源建设共享化

云计算辅助教学首先应该考虑目前国内应有的“云服务”资源;其次, 在应用当中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合理的进行使用;最后, 国内相关企业、平台, 应着力建设自己的安全高效信息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云计算辅助教学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也必然会越来越广泛。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 云计算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 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可以预见, 在未来的时间里, 云计算辅助教学必然会在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 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对云计算辅助教学系统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 从而使其能够在教育培训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涛.计算机辅助教学历史和发展趋势[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探究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学原则 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培训;教学原则;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015-0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to Explore Principles of Teaching//Ma Jun

Abstract The author sums up and to extract the 10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nciples from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for many years engaged in the succ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experience, namely, the principle of task-driven,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explaining and practice,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demonstration and imitation, the principle of guiding problem by scenarios,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e curriculum, the principle of low-gradient, the principle of step-by-step, the principle of timely feedback,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 guiding, the principle of succes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teaching principles; teacher

Author’s address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ixi City, Jixi, Heilongjiang, 158100, China

对于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学原则,目前还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探讨,而谈论较多的是一般的教学原则,这在教育学教材都有阐述。由于信息技术培训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仅仅遵守一般的教学原则是很不够的。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强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际操作才能达到。因此,应该挖掘出符合信息技术培训特殊性和规律性的教学原则。笔者从事信息技术培训已有10余年,有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也有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从中总结和提炼出以下10条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学原则。

1 任务驱动性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形式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倡导的,但人们对任务驱动的理解并不相同。笔者在这里把任务驱动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提出。任务驱动原则是指针对学生实际水平,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教学过程就是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的过程,通过这些具体任务的完成来达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是以完成一个任务来驱动教学的。坚持任务驱动原则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员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员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与在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中应用任务驱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是不同的。不能把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驱动要求与做法完全搬到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之中。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包括分解任务、提出任务、完成任务3个基本环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点和学员的实际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员提出这些具体的任务,使学员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引起极大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一切都要围绕着完成这些任务进行安排,并使学员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学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10年前,一些中小学计算机教师跟笔者谈起他们参加一些省市组织的计算机教师培训的授课情况,引起笔者探索怎样成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他们参加培训的讲课形式是上午讲下午练:上午教师不停地讲,学员不停地记;下午学员自己按照记的笔记上机练习。这种形式很不好,下午练习时,教师上午怎样讲的很多想不起来,虽然记了笔记,但笔记不可能把教师的所有语言记录下来。这样,出现卡壳的现象很多。而下午多数又没有辅导教师,所以难免产生急躁、厌烦的情绪。整个课程下来,多数学员都感到学的效果不好。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离开动手操作是掌握不了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技能只有通过练习才能掌握。知道了,明白了,并不等于学会了,掌握了。知识到技能是有段距离的,这段距离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因此,信息技术培训必须要讲解与练习相结合,而且讲解与练习又不能间隔时间太长,要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所以笔者在培训时讲一会儿,练一会儿,讲一段,练一段。学员练习时,教师的讲解还记忆犹新,容易学会,有利于巩固。

3 讲解、演示、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讲解、演示、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讲解与演示相结合,演示与模仿相结合,模仿与创新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一些学员反映,教材看了好几遍,也没有弄懂,而一演示,一下子就明白。一个简单的操作,教材往往要用大量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而实际操作也就是点击几下鼠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单纯用很多语言描述和解释,学员还是不明白的现象。但如果在讲解时能配之以实际操作的演示,那情形就不一样了,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讲解必须与演示相结合,讲解必须建立在演示的基础上,语言描述得再形象、再生动,也不如实际看到的更生动、更形象。讲解与演示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员学懂,学会,教师也省去不少语言。

演示还要与模仿相结合,听懂了,看会了,还不是真正的会,只有会用,才是真正的会。也只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体味到其中的道理、奥妙和意境,才能深入理解。而操作的最好方法就是模仿,只有能先照着老师教的去做,模仿会了,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创新,去灵活应用。创新一定要与模仿相结合,创新必须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模仿是创新的必经之路。完成了模仿任务,才能创新。模仿不是目的,模仿是为了创新,所以在模仿的基础上,鼓励学员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利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中问题。

4 问题情境引导性原则

带着问题去学,学得有劲,学得深入,学得自觉,学得积极。问题是动力,是导引。把教学置于解决问题性任务之中,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引导学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引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员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目的。

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语言,如学习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的相关课程时,说“我们学会了一轮圆月的升起和落下,那么月牙的升起和落下怎样做呢”;也可以通过演示带出问题,如学习完一轮圆月的升起和落下后,演示月牙的升起和落下,再问这是怎么做出的。

5 结合学科课程的原则

结合学科课程的原则要求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要尽量联系中小学的学科实际内容来讲,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小学教师学会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为教学服务,学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学会相应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把它应用到教学中。有的信息技术培训,单纯为了学习技能而学习技能。如在学习Authorware制作课件中的移动图标时,只是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案例来教学,学员虽然掌握移动图标的使用技能,但怎样把它应用到教学中,却不知所云。因此,在信息技术培训中,如在课件制作培训中,所举的案例要结合中小学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使中小学教师掌握相应的技能,而且也学会应用该技能于教学中。

6 低坡度原则

低坡度原则要求难度不能过大,难度大了就会学不会,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不会就等于没学。但难度也不能过于低,过于简单就会失去探求的动力。低坡度要求学习的目标和难度一定要与学员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相适应,难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犹如摘树上的桃子,如果伸手就能摘到,不会引起摘桃子的兴趣;如果跳得再高也摘不到,那也不会对摘桃子感兴趣;只有这个桃子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才能愿意为之跳一跳。任务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当,太易和太难都会影响学员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对于难度大的,如果学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一定要先补上其基础;如果基础没有问题,只是比较复杂,那么可以把难度分解,一小块、一小块地消化。

7 小步子原则

小步子原则与低坡度原则是相联系的。低坡度必然要求小步子。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中,小步子原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它是指所呈示的教材是被分解成一步一步的,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为了使学员学会,必然要低坡度,低坡度就要小步子。要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如在学习Authorware中的判断图标时,涉及分支和循环结构等属性设置,分支包括顺序分支、随机分支和计算分支等3种分支方式,循环结构包括固定次数循环、条件循环和不循环3种循环方式。实践证明,如果把这些属性设置一次地性教给学员,则学员感到学时似乎明白,做时又感到好像一团乱麻,顾头不顾脚,不知所云;而把每个属性分解去学,每次学一个属性,学会一个再学下一个,则学得明白,学得扎实。

8 及时反馈原则

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及时反馈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信息技术培训中,教学必须及时反馈,利用反馈实现调控,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了解学员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或者及时解决,或者调整下一步的策略和步骤。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学员的反应,学员是否听懂了,是否看明白了。在学员练习时,可以巡回走动,或利用监控系统,查看学员的掌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反馈可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以免问题成型,以后再改正就困难了。

9 个别指导原则

学员的学习能力存在个性差异,有的学员学得很好,有的学员却掌握得不好,因此,在教学中进行个别指导是很必要的。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掌握快慢与年龄的关系非常大。如在中小学校长培训班中,学员的年龄差距就较大,年轻的20多岁,年龄大的50多岁,年轻的校长很快就学会了,而年龄大的校长还在那里琢磨……个别指导的前提一定是通过集中教学绝大多数都能掌握;如果集中讲完一遍,绝大多数学员没有听懂,再给每个人个别辅导一遍,那就得不偿失了,成了台上损失台下补,浪费大量时间,这是失败的教学。如果出现集中讲课大多数学员没有掌握,那么应该通过再集中讲授方式解决。对个别学员的个别问题可作个别指导。

10 成功性原则

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否学会是能否继续坚持学下去的关键。如果学不会,就会厌烦,就会失去学习下去的兴趣。以上9条教学原则的最低目标,就是为了使学员学会。学得再多,如果没有学会,也是等于零。宁可少学,但要学会。学的虽少,但学会了,总比学的很多但没有学会要强得多。

成功性原则不仅要求教学中要使学员学会,获得学习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要使学员获得成功感,即成功的满足。所谓成功的满足是指学员在成功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喜悦、欢快的积极情感,即成功感。成功感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有着学习兴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教学中注意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而成功感恰恰是学习兴趣形成和培养的核心因素,因此,从培养学习兴趣的角度,也要使学员学会,获得成功,获得成功的满足。

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方案 第5篇

一、比赛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4年5月13日(周二下午); 地点:多媒体教室

二、组织机构 组

长:曲东阳 副组长:曲蕾艳、鹿伟丽

成员:郝成强、解伟杰、邹振乐及教研组长

评委会

考核委员会成员及教研组长

三、参赛说明

此项目考核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或者完成指定教学任务的能力,要求教师现场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预期效果。

1、教学设计应基于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针对1-2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2、教学设计可以选择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也可以是某一个教学单元中的部分内容,但须保证其教学的完整性。

3、教学设计含教案以及现场讲解演示的ppt(含供演示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4、信息化教学设计必须是参赛教师原创。

5、赛前完成教学设计,比赛采用现场演示的形式,时间为10分钟。

四、具体安排

1、参赛人员的产生:全校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上报参赛教师名单。

2、分数汇总:现场公示成绩,汇总时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

3、奖项设置: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

教导处

2014年5月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第6篇

参赛课程:参赛内容:授课学时:参 赛 教 案

生理学基础

听觉器官及其保护 学时

《听觉器官及其保护》教案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授课地点 授课人数 教具准备 / 人体生理功能 多媒体网络实验室

50人

教学对象 总 学 时 授课学时 授课形式

2011级中职护理班

72学时 2学时 网络教学 讲-练结合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网络平台、耳的模型

1.内容处理:原教材是新课改教材,内容为《听觉器官功能》,删减 了大量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外耳及中耳的功能、内耳的功能、前庭器官的 功能及听觉测试实验。根据行业的需求及发展,结合课程标准及以往课程、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处理。

扩充:1.耳的结构;2.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关于耳的结构这 部分内容,学生在解剖学中学过,但大部分遗忘,故增加进来;而听力的 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是护士工作的职责,为培养符合社会及临床需要的护 士,在教学中补充和拓展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2.分解任务:教学内容严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护 理真实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为依据,将本次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工作 岗位要求设计为三个任务。

任务一 了解耳的结构 任务二 熟悉耳的功能

任务三 掌握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本单元是护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生理学基础》的核心模块,依据护 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岗位要求,确定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耳的结构并会能对模型进行拆装; 2.能复述声波传到的主要途径; 3.能进行声波传导途径的测定; 4.判断影响听力的因素及保护措施。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网页、书本,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法,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能体会听觉异常病人的心理,同情并理解病人,社会实践过程中体现 爱心、责任心。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 重点为掌握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由于听力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对现实生活非常重要,学生今后在生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活和临床工作应用广泛,故作为重点内容。

难点为熟悉耳的功能。

由于该内容非常抽想,学生很难理解,传统教学很难实现这一目标。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如 3D仿真技术、视频等技术等突破了这一难点。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 2011 级中职护理班学生(一年级),均为女生,十四五岁,初中毕业后进入我校,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善于模仿,喜 欢上网,喜欢参与性学习,但学习持续性不强,根据皮亚杰的青少年认知

学情分析 发展学说,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她 们在学习生活中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这些都是我们分组自主学习和小 组 PK奠定基础。另外他们刚刚接触医学知识,对职业岗位没有概念;有很 强的同情心、爱心,这些都为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根据学教材分析、情分析及教学重、难点分析,为提高教学效率,实 现教学的最优化,课堂上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 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同时借助 3D仿真技术、WEB、FLEX在 线互动交流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提前 1周通过班级 QQ群,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复习并查找相关资料。另外指导学生异质分组,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等,确保每人都有分工。

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通过 “爱耳日”视频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自然导入新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

教学策略 法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中做、做中学,做学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小组竞 赛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利用网络平台及在线

测评系统,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 时调整教学进度。

课后:指导学生完成精品网课程站上的完成配套自测题,查漏补缺; 制作“爱耳”宣传海报;利用周末开展“微笑天使”志愿者活动。针对听 觉器官“结构复杂看不见、功能抽象难理解、日常保护很重要”的特点引 导学生查资料,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以小组为单位上传至网站上以利 于共享及评价。1.校内资源:

(1)实训资源:在校内实训场所中,利用解剖实验室耳的标本、模型,为生理学基础课程所用;

(2)信息资源:校园网络平台系统,将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

资源整合 后上传到校园网上的《人体生理学》精品课程平台上,将 3D仿真技术、WEB、FLEX在线互动交流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校内资源最大化共享。

2.行业资源:利用我校校院合作办学的资源与优势,学生教师到临床 采集相关病例,给学生进行案例教学,同时利用远程视频会议平台让学生 和临床医生在线交流,让专家给学生讲解常见耳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参与指导小组的划分: 1.组长由成绩好、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2.各小组均有一名技术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角色分配 3.各小组均有成绩优秀、中等和较差的学生;

每组选出组长、助手、发言人、记录员、后勤保障员等,确保每人都 有分工。

教师角色:引导者、协助者、管理者、参与者。

教学评价主要是系统给予及时评价,另外,还有以下评价方式: 1.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和演示给予及时鼓励评价(包括其他同学)。

教学评价 设 计 2.对每一个任务的操作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点评与讲解。3.展示学生设计宣传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4.结合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

5.展示各小组竞赛作品,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获胜者给予增加平

时分。

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

创设情景 明确任务:“爱耳日”视频

(5 分钟)

学生思考

动态模拟 实施任务(65 分钟)

任务一: 了解耳的结构(20 分钟)

任务二: 熟悉耳的功能(20 分钟)

任务三: 掌握影响因素(25 分钟)Flash 交互动画 Flash 拼图游戏 教师巡视

三维仿真 Flash 动画

教师巡视

Flash 动画

WEB在线互动交流

教师巡视答疑 观察分析结果

Flash拼图游戏是否正确?

分析基本正确?

课后继续在线练习巩固知识

对对碰游戏闯关成功?

否 学习的平台

学习的平台

课后继续在线练习巩固知识

教师巡视答疑 观察分析结果

互动交流 总结评价(10 分钟)

学生在线留言 填写自评表

教师点评、解答 填写评价表

在线学习拓展提高(10 分钟)

在线练习健康宣教 志愿者活动 制定护理方案

教师指导

精品课程网站

学习的平台

课后继续在线练习巩固知识

制定常见耳疾病的护理措施 完成“爱耳日”健康宣教海报的制作

开展“专业服务社会 学生走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通过 QQ群发布学习

布置任务

1.复习旧知识

2.明确学习任务,并提前 查阅资料 3.进行异质分组

课前准备

1.课代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次上课前的早读、晚自习、及周末)复习、预习2.教师准备好本次课要用的听觉器官标本、模型

3.课前 10分钟,课代表组织学生学生着护士服、护士帽、配套的手提袋排好队提前进入护理实训楼中的解剖生理实训室(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强调护生的着装礼仪,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温故

知新的良好习惯 使用班级 QQ群,布 以及自主学习和 置学习任务,传递 信息检索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

信息。

辅助手段

播放全国“爱耳日”的科教宣

创设情境 确定任务(5分钟)

传片

创设情境 确定任务

引起学生学习的

观看全国“爱耳日”的科 思考,同时培养学 教宣传片。

用 暴 风 影 音 播 放 “爱耳日”宣传片

生学会分析问题

30秒。

及解决问题的方 法。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探究耳的结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 Flash交互动画;

1.提供信息资源:Flash 交 互动画

任务一: 了解耳的结构(20分钟)

动态模拟 1.Flash交互动 实施任务 画(65分钟)2.分组拆装耳 2.巡视课堂

3.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的模型 PK赛

3.Flash拼图游 戏

4.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3.拼图游戏:分组进行拼图游戏。2.PK赛:分组拆装耳的模型;

1.培 养 学 生 自 主学习的能力; 2.培 养 学 生 的 团 队 合 作 能 力 和竞争意识。

1.Flash 交 互 动 画;

2.Flash 拼 图 游 戏及在线评价系 统。

设计意图

辅助手段

5.调整教学进度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辅助手段

1.引导学生体验:声波是如何 传到内耳的?

1.探索并体验声波传

任务二:

熟悉耳的听觉功能(20分钟)

(65分钟)——声波传入内耳的 2.精讲点拨

途径 动态模拟 实施任务

入内耳的途径;

1.培养学生自主探 1.用三维仿真技术

展示声波传入内耳

2.写出声波传到内耳 究的能力;

引起听觉的主要过程。2.培 养 学 总 结 能 的途径

力。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供信息资源

(1)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感 受不同音量对听觉细胞的影

1.感受不同频率的声 响;

波刺激;

2.观看常见听力影响

任务三:

听力的影响因素及如

(2)播放听力影响因素的动

何保护耳

画,引导学生真实;

(25分钟)

(3)连线临床专家 ;

1.播放音频 2.引入实例 3.连线专家 4.测试游戏

(4)提供对对碰小游戏。2.查看后台 评价,了解 学生掌握情 况。

因素的视频; 3.分组讨论影响听力 的因素;

4.代表总结发言如何 保护听觉器官; 5.与临床专家交流; 6.分组进行对对碰闯 关小游戏。

设计意图 1.通过观看影响听 力因素的 Flash 动 画,让学生真实感 受不良习惯对听力 的危害;

2.分组讨论,对学 生进行头脑风暴锻 炼,代表总结发言 能增强学生的竞争 意识及及语言表达 能力;

3.与“临床专家交 流”,克服了学生课 堂学习的局限性,拓 展 了 学习的 空 间;

4.用学生喜闻乐见 的“对对碰闯关小 游戏”,活跃了课堂 气氛,增强了团队 合作能力,突出重 点。

辅助手段

动态模拟 实施任务(65分钟)

1.Flash动画; 2.在线交流系统 3.在线即时评价系 统。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辅助手段

1.在线了解评价系统对学生任 务完成情况的及时评价;

互动交流 总结评价(10分钟)总结评价

2.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

1.通过系统的及时 评价,克服了传统 教学过程中评价的

1.在线留言; 滞后性及难以保存 2.在线填写教学评价

现象;

表及学习评价表。

2.通过在线留言,利用校园网《人体

及时了解学生存在

生理学》精品课程 的问题;

网络平台进行。

3.通过填写在线教 学评价表及学习评 价表,及时了解学 生学习机教师教学 的情况,为今后更 好地开展教与学。

3.在线填写评价表。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堂/课后完成:(1)在线测试(2)制定护理措施(3)健康宣教

1.布置课堂/课后拓展任

课堂/课后完成: 1.在线测试

在线学习拓展提高(10分钟)

2.制定护理措施 3.健康宣教 4.志愿者活动

务:

(1)在线测试(2)制定护理措施(3)健康宣教(4)志愿者活动 2.及时在网上查看拓展 任务完成情况,并给与评 价。

(4)志愿者活动 2.上传成果至人体生理 学精品课程网站上以共 享及评比所用。

1.培 养 学 生 持 续 学习能力; 2.培 养 学 生 实 际 应用能力; 3.考 虑 学 生 个 体 之间的差异,让每 一 个 学 生 都 发 挥 特长,参与到教学 活动中来; 4.培 养 学 生 竞 争 意识。

1.利用网络查找 相关资料; 2.利用我校青年 志愿者服务队在 社会上的影响,到 各社区、特殊机构 服务;

3校园网《人体生 理学》精品课程网 络平台进行。

设计意图

辅助手段 教学反思亮点之处:

1.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

整个教学过程由全国“爱耳日”视频创设情境,通过 3DMAX、Flash、WEB互动等多种技术,呈现了视频、动画、连线等多项信息资源,实现了学生递进、交互、自主、有趣地自主学习。

2.以生为本,突出岗位技能: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专 业基础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临床,让学生以临床思维思考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最终能制定常见耳疾病的护理措 施,能走进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今后走向护理岗位奠定了基础。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行业专家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3.发挥校院合作办学优势: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平台,让临床一线的专家给学生讲解耳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学生学习的时空得到拓展。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在分组游戏时,太过于自我为中心,没能兼顾组中的其他同学,造成同学之间的不满等。2.实训室内部的设计不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

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及时调控与调整,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视频技术指标 第7篇

一、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二、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视频压缩采用H.264/AVC(MPEG-4 Part10)编码、使用二次编码、不包含字幕的MP4格式。

2.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码率为1024Kbps(125KBps)。

3.视频分辨率:

(1)采用标清4:3拍摄时,请设定为 720×576;(2)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请设定为 1024×576;(3)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4.视频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 720×576的,请选定 4:3;(2)分辨率设定为 1024×576的,请选定 16:9;(3)在同一课程中,各讲应统一画幅的宽高比,不得混用。

5.视频帧率为25帧/秒。6.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四、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2.采样率48KHz。

3.音频码流率128Kbps(恒定)。

信息化教学比赛培训会 第8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框架,研究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其中第四部分保障措施的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第六十条明确指出:为保证《教育规划纲要》中所定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保障措施之一就是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多年来,我国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积极探索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培养体制、内容及策略,其目的旨在通过开展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培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以此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应用技术工具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获取知识,提升学校整体教学及科研水平。

2010年9月,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制定关颁布的《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以下简称《指南》),对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规范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升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以此指南为依据,结合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特点,构建了一个适合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地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培训框架,并对培训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及研究。

1 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等教育组成结构中,地方高校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地区经济、培养地方发展所需高级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教师整体素质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经文献和实地调查,近年来,全国各类地方高校都组织开展过形式多样的教师信息化培训,学校重视度高、全员性普及培训工作做得好、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

1.1学校信息化建设中重视设备和资源的建设,忽视教师的实际应用效果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和增强办学实力的物理建设过程,也应是一个使教师、学生信息素养得以提高的过程。但实际建设过程中,许多学校则把硬件资源建设作为主要工作,强调学校整体设备、管理资源的建设,而对于一线教师的适应性、应用性则没有充分考虑,使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有路无车”的现状况,人机融合度低。

1.2传统培训中重视对培训结果的考核,忽视以参训者为主体的有意义学习

许多培训依然沿用以“院”或“系”为单位组织展“集中面授”培训,培训与学科融合度低,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培训后的考试结果,以证书的获取为衡量标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培养,忽视教师思想意识、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等的变化,使参训者对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感到“茫然”,导致教师参加培训只是走过场。

1.3在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良莠不齐,渴望切实有效的培训

为更好地了解地方高校在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本研究以指南为指导,结合学校与教师特点,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和科研与创新五个层面进行了调查。邀请调查教师总数为:100人(其中充分考虑到专业、年龄、职称、性别、学历等因素),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96%,结果如下:

1)意识与态度:84%认为教育技术有利于知识的拓展、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89%认为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优化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3%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不大。从整体上看,大多教师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无论是对教师专业发展,还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2)知识与技能:75%教师经常应用多功能教室教学;96%教师课件制作工具为Power Poin(t其中能进行高级应用操作的:25%),但能应用学习理论将课件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37%;能熟练操作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占15%;能对所需教学资源设计、制作的47%;以上数据表时,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师,普适性大,能自主应用及时通讯工具开展与学生的互动。但也反应出,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较弱,对于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媒体资源的收集、处理及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设计与实施:75%的教师在教学中依然应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18%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15%的教师能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支持课堂教学;78%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及时互动工具与学生交流、答疑;

4)教学评价。90%的教师沿用传统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进行学业评估;4%的教师能结合实际教学工作,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多元化评估;2%的课程建立信息化试题库,可以实再在线考试及作业安排和辅导。

5)科研与创新。93%的教师能应用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进行学术信息检索;94%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查阅并关注专业内最新动态及发展;12%的教师能对科研中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但应用技术为EXCEL;2%的教师知识如何设计科学的问卷表及应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数据。

通过调查,大部分地方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已认识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基本具备了现代教育思想观;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具有文字处理、演示型课件、交流工具和学术信息检索等工具的应用能力,但对于媒体选择、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精品型课件、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元化评价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能力还较为薄弱。

2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

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国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该文结合信息化时代教师实际教学及自身发展需要,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界定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组织并开展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指南》为依据,确定本文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为五部分(如图1示):基本信息素养、资源管理和处理的能力、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进行知识管理、提升科研水平的能力、接受先进教育思想、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

1)基本信息素养。包含信息的意识与知识及基本信息操作能力两方面的内容,主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和信息处理能力。

2)资源管理和处理的能力。包含资源获取、资源开发和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开展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收集、设计和制作学习资源的能力。

3)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包含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3教师应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开展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必备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信息化教学最大的优势是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具备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中并能顺利实施教学,并应用各种工具开展多元评价的能力。

4)进行知识管理,提升科研水平的能力。包含知识技术化管理和研究数据统计与分。科研能力的提升是地方高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具备操作项目申报系统、文献检索、科学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和使用相关工具管理知识的能力。

5)接受先进教育思想、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包含前沿动态和创新发展两个方面。地方高校办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是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教师具有不断充实自我,拓宽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个性化的要求,确保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个性品质跟上时代的变化。

3 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构建

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促进教师个人及专业全面发展。该文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建采用模块方式组合,使培训内容由浅到深,整个培训过程按五个步骤开展:意识树立→积极参与→有效学习→吸收理解→整合发展,利于教师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了使培训更加的具有长久性、持续性、个性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能力框架按模块方式构建,其结构如图2示。

根据图2所示,培训分为三大部分,学前准备是为了让培训者在培训前能充分了解培训、树立积极参加培训的思想而设计;初级篇是培养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及培训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和科研能力,中级篇是在初级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能力,高级篇是为教师开展专题学习建设和提高科研水平设计。

4 结束语

上一篇:元旦祝福卡下一篇: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竞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