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2024-07-04

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精选8篇)

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第1篇

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下面是关于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所以说适宜的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也是能够更好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而良好教育环境的实现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协调与支持,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方式。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需要家庭的抚养,更需要家庭的教养,而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家庭教育教人学会走路、说话,教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无论是身体的健康发展,还是良好道德品质的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正确的教育。社会活动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游戏、学习、劳动。处于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主要从事前两者,当年龄逐渐增长以后,才慢慢过渡到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劳动中。而家庭正是为儿童提供了最初的游戏与劳动场所,并在家庭中逐渐过渡到参加劳动的过程,这种由家庭逐渐引导的方式,便是家庭教育。所以说家庭教育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础与起点。

一、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孩子教养行为总体特征的概括,是在抚养教育孩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正确的教养方式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榜样,管束合理;恰当评价与赏识;关爱有加,进行挫折教育;平等沟通,适当引导等都是良好的教养方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与港湾,在这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无形中效仿的对象。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学习成绩更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在家庭教育中,每个父母都应该努力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鼓励与赏识。并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恰当评价他们的行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关爱没有人可以轻易代替,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动力,也只有充分感受到爱,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去爱;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他们理应拥有自由的空间与独立的人格。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摆正位置,平等沟通、遇到问题民主协商,并在一定时机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命令,令其服从。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现代生活的变迁,更多地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很多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家庭结构不完整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家庭的不完整,我们都无法否认一个健全的家,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才是最安全与温暖的港湾,完整的家才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保障与快乐的源泉。当变故发生时,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往往需要比成年人承受更大、更多的痛苦。这也就造成了,未成年人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由于脆弱敏感导致的过分自卑、由于缺少关爱导致的冷漠自私、由于过分保护导致的溺爱娇惯、由于缺少管束导致的肆意妄为、由于情绪疏导不畅导致的焦虑抑郁或者更加极端的攻击报复行为,这些都是家庭结构不完整造成的不良影响。虽然健全的家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疑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会导致不良问题出现的概率增加。然而我们无法避免家庭结构的调整以及家庭变故的出现。唯有做到当问题发生时,给予孩子最及时与正确的疏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结构,重新树立开展新生活的信心,并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才能避免让孩子在家庭结构调整后受到更大的伤害。

三、家长的自身素质

家长的自身素质代表了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家庭教育环境也只有依靠高素质的家长才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尤其是在处于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国民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巨大责任。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只有靠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才能得以实现。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的水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教育如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就是整个家庭教育的根,根系的强壮与否决定了花叶的茂密程度,也就是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健康成长,努力成才。

四、结语

毋庸置疑,教育不仅丰富了“人”的内涵,也充分拓展了“人”的发展,更使人具有了更加深远的价值。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未来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使得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们能够更好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终身财富。在这种情况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衔接,同时才能保证教育在方向上的一致性,以及实现不同教育方式理念等的互补,从而更加增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江南大学,。

[2]王勇。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兰州学刊,,05:352—353。

[3]黄小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10:130—131。

[4]郭时永。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03:196—197。

[5]何琼。浅析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J]。老区建设,,12:50—51。

[6]余继武,叶忠华,侯小华。浅析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J]。景德镇高专学报,,04:88—89。

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第2篇

顺河镇三塘小学 关世敏

我是一名特岗教师,三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学生 “不好教”。

问题的源头,这些孩子是“留守儿童”。

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普遍占到班级学生总数的60%左右,高的竟达到80%。然而,现在已不是去追究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及成因的时候了,超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必然衍生这一社会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发现症状,对症用药。

一、留守儿童的四大症状

我认为,留守儿童主要体现出以下四种主要症状:

1.心理问题。

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而,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奶奶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2.学习成绩差。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留守儿童不能自觉地学习。家庭教育已经影响到学习心态,若是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3.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偏差。

学生的思想就像海绵,对精华和糟粕没有分辨能力。无论是对他人、对事、对物、对金钱、对自我,这些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校外,构成影响学生认知的三大因素。其中任何一项缺位,都将导致孩子的价值认知观念走向误区,并最终传导到行为,犯下令人痛心的错误。

4.道德缺失。

然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浸染,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拜金、暴力、网络的负面情绪,衍生出偷盗、斗殴、沉迷网络等诸多道德问题。如果说成绩差影响成才,那么道德败坏将直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这是四大症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一个。

二、寻找对症的药方

1.不建议改变教育制度,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读。

曾经,我认为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有两条线索:一是改善现有教育制度,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读;另一条是改善教育环境。但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我认为,第一条线索不具备可操作性。主要出于以下3个方面考虑,首先是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流动性太强,将导致孩子频繁换学校,穿梭于不同的老师和同学当中,然而容易产生更多问题。其二,大量留守儿童来到城市就读,势必给城市教育资源带来无法承载的巨大压力。其三,留守儿童出走,也将抽空区县乡镇的现有生源,造成地方上的教育资源浪费。

2.改善教育环境是根本之路,有七大良方。

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在这一点上,学校和老师应当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如果与家长联系困难,那至少学生一方的资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

2)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如果说学生回到家之后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影响的,那至少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可由学校牵头,通过校内广播、刊物、宣传栏、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相对较难的,是周边环境,这需要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行动,让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学生。

3)鼓励学生专设教辅老师。

专设教辅老师,由班主任或班级科任老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关怀学生放学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

4)积极推行家访制度。

光把学生收进来还不行,老师得走出去,由学校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往往

是祖父辈)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库。

5)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活动主要目的是不断增强班级内部凝聚力,给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弱化孤独感,养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快交流的良好风气。

6)代理家长制。

由校方出面组织,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以及社会热心人士,争当“代理家长”,自愿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管护对子,做孩子们的成长保护人。这一制度目前已有地方学校开始试点,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7)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老师们做什么,学生们学什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打麻将、爱喝酒、玩游戏、说脏话脏字……这种修养的提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学校、从教师个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视,是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相当明显的变化,从长期的潜移默化看,效果更是惊人。

总之对留守教育 “勿要操之过急,从小事或边缘事切入,逐渐打

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第3篇

社会上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儿童观, 也由此引申出他们的儿童教育观。近现代,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儿童观发生了改变, 随之儿童教育观也发生了变化。各个教育家提出了各种儿童教育观念, 这些站在近现代立场的教育家是如何看待儿童教育的?由于对儿童教育观的误解, 现实生活中我国儿童教育的观念, 以及这种观念导致的后果令人深思。

一、教育中“儿童中心说”的转变

卢梭主张儿童的自然教育, 他抨击了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观点, 彻底否定了“教室、成人、书本是教育的中心”观念, 提出尊重儿童, 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行程, 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该根据儿童的需要、能力与兴趣等。卢梭之后的杜威、蒙台梭利都主张这个观点。卢梭认为, 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和年轻人的某些东西, 而是人类天赋能力的生长。而现今中国的儿童教育中, 家长给孩子报的各种兴趣班, 能使儿童自身天赋能力增强吗?大部分家长的目的是让孩子提早成为音乐家、书法家, 孩子并不是在做自己所爱好的事情, 而是被迫参加。

儿童教育已经变成一种“听话教育”, 只要听从老师的吩咐, 上课手脚摆放整齐划一, 不能乱动, 对老师的要求样样做好, 就是听话的孩子。老师不知道儿童需要什么, 只是想要一个不影响其进行教学的环境和一群听话不捣乱的学生, 并认为这就是让儿童学到知识的好方法。老师忽视了儿童的本性和儿童的需要, 偏离了“儿童中心说”。只把儿童当做一种装知识的容器, 更注重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 因而儿童的本能、天性、兴趣等被漠视。

二、“赢在起点”, 起点在哪里

现在家长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 当然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举动, 这也是我国目前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投入的原因之一, 但是起点早到底是在几岁?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从怀孕开始便进行各式各样的胎教, 出生以后将孩子送入各种婴儿学校、早期教育机构等, 让孩子参加各种智力的培养、训练, 并认为孩子早早就学会念唐诗、数数能数到很大是聪明的表现。然而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应当像园丁从事种植那样遵循自然规律, “当孩子还是一个儿童的时候, 他是不能够受教的, 因为他的悟性的根芽离地面还太远”, 所以教育孩子要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 等孩子的生理、心理成熟, 能够有能力去接受教育才能给他施与教育内容, 不能揠苗助长。卢梭甚至认为:“你开头什么也不教, 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这些儿童教育观念是否与当前流行的“赢在起点”的观念有冲突呢?这要看这个起点在哪里, 这些教育的施行方法是否正确, 是否扭曲儿童的发展。

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提出: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能力, 这种特殊的能力能够促进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2岁的儿童已经能够认识周围所有的人和物。因此, 儿童担负着内部形成的重要任务, 在成人的智力能够影响和改变儿童之前, 儿童已有机会建筑起完整的心理结构。3岁时的儿童已经打下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所以, 孩子在3岁以前其自身有内部的认识任务, 大人应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 不应给孩子安排太多的活动。

三、中国的代沟与米德的代沟

儒家文化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从汉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开始, 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发展, 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儒家文化是一份灿烂遗产, 我们不可否认, 但是儒家文化也存在许多不良的思想, 这些思想对人们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儒学中的“三纲五常”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它强调一个严格的等级制度, 严格遵从长辈的各种要求与嘱咐, 不管正确与否, 长辈的话、长辈的吩咐都要全盘肯定, 不得违背长辈意思, 长辈就是权威, 要无条件服从。至今, 长辈在孩子面前仍是绝对的权威, 与长辈争论被认为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 孩子对长辈的要求、价值观要给予认同。孩子言论、行为只是一种胡闹, 没有理智, 比成人低一层次, 晚辈的衣着、用语等文化是不被认可的, 年轻人的文化只是一种图新鲜的东西, 没有价值与意义。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 孩子与长辈之间只有单向的学习过程, 只有儿童向长辈学习, 没有长辈向儿童学习。

米德根据文化传递的方式, 把文化分为后喻文化、互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人类文化已经达到“前喻文化”, 即人类向父母学习旧事物, 向同辈学习新事物。他认为, 两代人应当进行交流, 而真正的交流是一种对话。米德主张, 儿童和长辈之间应形成一种双向的活动, 成人要引导儿童实现社会化, 同时也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拥有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摘要:近现代时期, 教育家们提出一些新的儿童教育的立场, 而我们却误读了儿童教育近现代立场。本文主要阐述儿童教育近现代立场与我国儿童教育的误区所在, 从而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关键词:儿童教育观,近现代,反思,我国儿童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晓冬.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145, 149.

[2]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77.

[3]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96.

[4]蒙台梭利.任代文, 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339.

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论文 第4篇

【关键词】:语言交际;语言能力;发生发展;本质

中图分类号:G617

人的语言之所以会产生,儿童的语言之所以会获得、会发展,都离不开交际需要这一原动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从宏观上为我们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改革指出了方向,但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操作,需要我们对幼儿运用语言交往涉及到的语言环境,语言类型以及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进行思考分析,使之具体化,否则改革的实践就很难进行。

一、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言语教育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着手。

㈠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因为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现在我们还需要具体分析幼儿的语言交往环境,以进一步了解其语言交往类型。幼儿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的限制,与成人或同伴的交往基本上是处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中,因此幼儿与人的交往主要为面对面的交际场合,但由于交际双方的身份、目的不同,这种面对面的交际场合实际上表现为二类。一类是交际双方以此时此地情景作为交谈内容的交往环境,表现为幼儿在家、在园与家长、教师、同伴共同玩玩具,看图片等此时此地有一具体内容为双方共同感知的交往环境上;另一类是交际双方以彼时彼地的事件作为交谈内容的交往环境,表现为幼儿在家、在园与成人或同伴谈论星期天的游玩、幼儿园的大型活动、邻家的小伙伴的轶事等发生在彼时彼地的事件,无交际双方共同感知内容的交往环境上。

㈡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首先应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摆放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除此以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听读识字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將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其次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起共同阅读的互动关系,在帮助孩子阅读的时候引导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开始时可以给孩子讲些童话故事,让他们听懂;同孩子一起看书,并讲解其中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买些符合其年龄的书籍,但并非一定要买许多的书。比较好的做法是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去商店转转,告诉他们书的种类很多,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而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其认识到看书与看电视不一样。此外,还可以多让孩子看些图文并茂的书,以此来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其阅读兴趣第三,好的语言教育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语言领域能力的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语言是儿童学习的对象,要善于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虚饰物。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儿童的语言交际在1-5岁之间从非语言交际转换想语言交际,其掌握语言是大量的依靠生活在言语交往环境中自然获得的。然而由于言语自身存在着许多语音、词汇、语法及言语交际的规则,儿童必须经过大量的专门学习才能真正掌握。

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善于为孩子创造机会,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很容易被开发的。

㈠ 首先从培养自信心入手,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是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努力程度的重要因素。

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认为除了先天的生理因素外,最重要的莫过于社会因素,而社会因素有引导着儿童的心里因素,所以儿童的心理因素也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大人应主动为儿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孩子在语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学习语言最直接的一个途径就是模仿,模仿成人的交谈,模仿故事中的艺术语言。于是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我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自信的说出想要表达的东西。

㈡注意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从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鼓励幼儿说完整话这两方面进行:

(1)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第5篇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有些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在外经商、务工,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四大症状

1.心理问题。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而,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外婆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2.学习成绩差。留守儿童能够完全自觉地努力学习,并取得中上游成绩,十中难出一二。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习心态,若是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3.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偏差。学生的思想就像海绵没有分辨能力。无论是对他人、对事、对物、对金钱、对自我,这些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校外,构成影响学生认知的三大因素。其中任何一项缺位,都将导致孩子的价值认知观念走向误区,并最终传导到行为,犯下令人痛心的错误。

4.道德缺失。人生是0,道德是1,无论你有多少钱,多少学识,多大权势,没有道德这个1,那有再多的0都是枉然。然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浸染,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拜金、暴力等负面情绪,衍生出偷盗、斗殴、沉迷网络等诸多道德问题。如果说成绩差影响成才,那么道德败坏将直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这是四大症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一个。

二、寻找对症的药方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在这一点上,学校和老师应当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

3、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如果说学生回到家之后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影响的,那至少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

4、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

5、代理家长制。争当“代理家长”,自愿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管护对子,做孩子们的成长保护人。

6、提升教师自身修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不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师都必须普遍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论文 第6篇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关键阶段,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可在家庭教育方面又表现得不均衡,城市家庭教育的水平要比农村高得多,而我国又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孩子的基数也比较大,可以说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关乎着农村教育,同时也关乎着整个中国的教育,所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则显得尤为重要,家长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国家的教育及时代的发展的需要。针对农村孩子家长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留守儿童偏多、家庭教育条件相对薄弱这些现状,要让家长弄清家庭教育的目的,使他们更快地提高自身素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家庭教育。为了改变农村家庭教育后进的局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及所了解到的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中觉得,要提高农村的家庭教育质量,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注重爱心感化孩子的过程

一个孩子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想当好这个老师,就必须记住古人的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家长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会对家长充满爱,也就会心甘情愿地听家长的话,接受家长的教育、引导。假如有一天,你听到一声“妈妈,您辛苦了!”、“爸爸,您歇会儿吧!”时,你定会感到幸福无比。

然而,家长的爱都是无私的、全面的,不仅要爱乖巧、聪明的孩子,更要疼爱顽皮的孩子。当然,家长对学生的爱,决不是溺爱、迁就和放纵,而应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之愈深,教之愈严。去年我教二年级时,碰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孩子家长跟我说:“你班上有一个学生看中了我孩子的玩具汽车,就偷偷藏了起来,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他家长。”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说?”他说:“老师啊,你不知道,这孩子的家长脾气暴躁,我怕他打孩子。”我知道这一情况后就找到那个孩子的家长,向他了解平时教育孩子的情况,对他那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告诉他只有向孩子、讲清楚道理后,再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孩子才能接受,并告诉他今后要做一个诚实、品优、阳光、爱学习的好孩子。那位家长按照我说的做了,效果果然很好。这件事使那个犯错的孩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所提高。面对一群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又调皮的孩子,遇上这样的事做家长的又能怎样呢?只好利用休息的时间尽可能地和孩子聊聊天、做做亲子游戏,消除孩子对家长的畏惧感,努力使他们尽快地把家长当作自己的保护伞和可以信赖的朋友„„我在家里常常这样想:八九岁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家长对孩子应该有一种宽容之心、疼爱之心。我相信:只要家长经常和孩子谈谈心,孩子就会与家长拉近距离。试想一下,家长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怕自己呢?保持和谐融洽的亲情关系不是更好吗?说句实在话,只要家长的内心里把孩子真正看作是个孩子,教育起孩子来就会轻松多了,而且效果可能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二、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就要留意孩子平时的一言一行,针对孩子的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对孩子进行婉转、科学、正确心理疏导,以孩子生活中的事、身边的事为抓手,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孩子的进步会很大,家长做起工作来也会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养成教育重在培养,贵在坚持。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要把孩子的养成教育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空闲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些公益活动,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逐渐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习惯。作为班主任及家长的我,深知对孩子平时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次午间,我发现班上一个孩子在从食堂回教室的途中主动拾起地上的废纸,我回到教室就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真是个懂事的孩子。”还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通过这次表扬后,课间擦黑板、打扫包干区、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结果,教室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在家里也可以这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孩子拿笤帚扫地,尽管扫得不是很干净,但是家长不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这时要去表扬孩子爱劳动的行为,鼓励孩子积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且一定会越做越好。此外,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家长应经常提醒孩子洗头、洗澡。如果孩子怕洗,家长不是去批评孩子,而是应该跟孩子讲清讲究卫生的好处那些埋着头的孩子,而且自己带头去做。这样,我相信今后孩子一定会很勤快地洗头、洗澡。平时家长也可以不定期地检查孩子的手、书包及房间卫生,在检查的过程中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既要讲究人卫生教育、又要注意环境卫生,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庭面貌整洁一新,看着孩子充满童真的笑脸,家长的内心定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幸福之感。渐渐地,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养成了;那么在学习、劳动等到方面孩子也会有突出的表现,使孩子在温馨快乐的家庭中健康成长。

三、注重孩子良好学习兴趣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自己在民主作风上精进不已,才能以身作则,宏收教化流行之效。”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既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应肩负起教师的职责,要清楚孩子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随时会向父母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父母同样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父母必须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书本知识,对孩子所提的任何问题要有处变不惊,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的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才会有分量,才会让孩子尊重,才会让孩子感到骄傲,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将知识的甘露洒向孩子的心田,才能轻而易举地去开启孩子心灵的闸门,才能用渊博的知识去拨动孩子的心弦,才能激励孩子向着科学的高峰不断登攀。孩子的求知欲是十分可贵的,但又是十分稚嫩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能不能因为孩子的问题幼稚或工作繁忙挫伤孩子猎奇的心理、好问的习惯和求知的积极性,而应该积极引导和开导,全心呵护和精心照顾。

孩子有爱听好话、争强好胜的特点,为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我常用比赛的形式,树立他的竞争意识。如在家里开展家长和孩子进行猜谜、朗读、讲故事等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使孩子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热情。

小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有点风吹草动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所以在家时,家长也可应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有意识地去训练集中注意力学习、做事。如孩子完成了家长所布置的任务,家长可给孩子一定的承诺,如陪孩子去玩,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书籍等激励性措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主动去学、乐于去学。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则需要有耐心、细致爱心和宽容之心,用“我的孩子准行”、“我的孩子真棒”、“我的孩子最聪明”等话语勉励孩子,使他对学习充满自信、全面发展。

四、注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由于农村人口多、企业相对较少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家庭的隔代教育现象较为严重,爷爷、奶奶对孩子过溺爱,具体表现在老人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生怕孩子不听话、发脾气、惹是生非。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在家里难管理,在学校难教育的尴尬局面。面队这些现象,我经常于接送孩子的老年家长交流谈心,及时告诉他们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和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利于孩子成材的事例,使他们知道对孩子的教育要严爱有度。孩子的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觉得对孩子教育的责任重大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不管有何种理由都不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有机结合,使孩子健康成长。

关于儿童教育研究的论文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逐步凸显出来的问题。从表面上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生活上缺乏照顾、行为上缺乏管教以及学习上缺乏约束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现状和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当前的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在教育上无法获得有效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由于父母关爱和管教的缺失,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受到侵害最多的群体,很多悲剧性的现实在不断上演。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出现的必然问题。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但是由于相关保障制度,如户籍制度、教育改革管理制度等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大量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不高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管教,这些老人的教育水平都不高,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监管。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改进和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导和根本,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政府要将农村儿童教育纳入国家、各级政府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要将农村儿童教育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政府为指导,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其次,加大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以家庭教育为主体,学校教育监管和社会团体帮助为辅,国家政策强制管理为保障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另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如户籍制度、城乡教育均衡化制度等等。

2.强化各级政府政策协调工作机制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当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放在儿童生存发展的角度来对待。在儿童留守还是随迁的问题上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意愿,不论是哪一种选择都应该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确保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均衡化,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另外,还要推动相关的公益补偿机制,降低农民工回家的成本。在农民工聚集的区域建立城乡教育交流基地,促使农村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教育,并且促进城市教师与乡村教师之间的交流,保证教育工作的衔接,提高农村教育的业务水平。

3.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工作

在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村各级培训工作中加入农村教育培训内容,不仅要对家乡的相关教育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进行培训,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老一辈的人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和教养能力。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采取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育培训的力度和效果。培训工作的重点不是提高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理论水平和教育知识水平,而是要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儿童在学习、心理和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学会与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并且能够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寻求正确的渠道,强化他们的监管能力。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和个人思考的重要内容。强化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动员各级社会力量,强化监护人的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莫丽娟,袁桂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个基本判断[J].上海教育科研,(1):23-27.

[2]郝志瑞.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5.

[3]李湘祁.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94-195.

[4]赵兴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00-103.

儿童语言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第8篇

随着教育的深化发展, 对儿童的教育更是不断受到各个领域工作者的关注, 可以说儿童时期的教育直接影响了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自身的发展。在对儿童教育进行研究时发现, 儿童语言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 它直接影响了儿童对沟通与交流的认知, 对其以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宽松的用语环境培养儿童的自信

在儿童刚刚进行语言运用时, 应该为其提供宽松的用语环境。儿童在主动进行语言的运用与交流时, 教师与家长不应该随时更正儿童的语言错误, 也不要对其进行打断。儿童只有在宽松的语言环境中, 才能逐渐培养主动交流意识, 让孩子在语言方面寻求到平等, 加强自信心的建立。

(一) 家庭中的儿童语言教育

儿童语言主要学习来源就是父母, 家庭也是儿童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场所。在儿童对语言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 常常出现表达不完全或是咬字不清晰的情况, 此时, 父母应该寻找正确的语言教育方式, 不应该对儿童进行语言打击、嘲讽, 而是在帮助儿童改正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鼓励。而当孩子进入除父母以外的大家庭时, 亲人也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 重视孩子的想法。在这样的儿童用语环境中, 孩子能够真切感受到语言的重要作用, 愿意与家人沟通, 在增进了亲子感情的同时, 培养了孩子在交流方面的自信心。

(二) 儿童培训机构加强对儿童用语环境的保护

儿童语言的形成时期, 也是对其他知识的掌握时期, 儿童在这个时期会加入幼儿园等儿童教育机构, 在教育机构中有众多相似年龄的孩子。教育机构对孩子语言环境的保护, 能够让儿童在集体中培养交流能力。例如在幼儿园进行集体活动时, 教师不会与每一个儿童进行交流, 而常采用提问的形式。对一些孩子强烈的发言欲望, 教师不应该制止, 应该引导同学们一起倾听儿童的想法, 对得到的回答一方面进行积极鼓励, 一方面带领儿童进行集体思考, 尽量让孩子的语言能够得到重视。这样的用语环境, 让儿童能够在集体中认识到自己的作用, 让儿童成为语言的参与者, 而不一直是倾听者、服从者, 从而培养了他们在集体中勇于发言、敢于交流的能力。

(三) 社会儿童语言对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

儿童每天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 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语言对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儿童语言的形成初期, 家长或幼儿教师要对孩子接触的社会环境重视起来, 多接触一些有利于儿童语言形成的场所或人群, 远离那些制约孩子语言形成的不良因素和现象。例如, 带儿童经常去看一些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动画片;还可以带领儿童参观社会团体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 这些不仅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 更加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丰富的语言运用提升儿童的语言应用能力

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是在各种语言应用中实现的, 在儿童时期进行语言的应用与理解训练, 直接影响了儿童以后的成长以及对语言的应用。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对其早期形成的方言不会忘记。在儿童对语言的认知阶段, 应该丰富儿童的语言应用方式与环境, 使其形成系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在聆听与思考中体会语言应用

在儿童阶段的教育中, 常常会出现朗朗上口的儿歌、容易理解的古诗词、梦幻的童话故事等, 儿童对书本中语言的理解与思考, 对其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帮助。在儿童聆听故事时, 会由于故事的语言组织而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画面, 不仅增强了儿童的想象力, 更能够培养儿童的逆向思维, 让儿童进行画面的描述时更有依据, 无形中增强了儿童的表达能力。

(二) 在游戏中训练其语言反应能力

进行儿童教育时, 可以多多采用游戏的形式, 在游戏用语中培养儿童对语言的反应能力。例如进行角色扮演、故事衔接等, 在进行这些游戏时, 使儿童成为语言使用的主体, 让儿童随意发挥不同语境、不同画面中语言的不同应用。虽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游戏效果会有所差异, 儿童所表现出的反应能力也有所不同, 但是儿童参与其中的过程能够对其今后语言的应用能力有所提升。

(三) 在交流中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儿童语言主要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交流中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语言基础能力和语言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在儿童语言形成的初期, 要着重纠正儿童语言运用中的错误。在平时的儿童语言交流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脏话和语言运用的不合理, 这两大问题也是培养儿童语言能力过程中比较大的难题。所以与儿童交流时, 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语言形象, 言传身教, 这样才能为儿童树立良好的语言形象, 同时也为儿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儿童语言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一) 鼓励儿童创造性用语

由于儿童的思维还没有受到思维定式的干扰, 所以一般儿童的创造能力要远远高于大人, 这种思维也影响了儿童语言系统的形成。儿童时期的认知能力有限, 在对其不熟知的事物进行描述时, 儿童一般会以其独特的视角进行判断与描述, 与物体本身的性能或许不相符, 这一过程也是儿童进行创造的过程。教师与家长等教育者不应该对儿童进行创造的过程给予打击, 反而要以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儿童, 培养其发展独特的创造能力。这个过程能够激发儿童创造性语言的生成, 扩大语言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让这种创造能力一直伴随他的成长。

(二) 认真对待儿童的质疑

对儿童的教育一般都是家长或教师向儿童提出问题, 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 而这个过程并不有利于儿童逆向思维的形成。在进行教育时, 应该鼓励儿童对教育者提出疑问, 这个过程也是儿童大胆行使语言权利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问题语言组织之后, 儿童也会对自身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而这时教育者不应该对儿童提出的疑问置之不理, 更应该主动帮助儿童寻找答案, 另外可以对儿童进行提问时的语言进行重新组织, 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整个过程会使儿童敢于提出质疑, 更有效地培养了儿童多方面的能力。

(三) 及时纠正儿童的语言运用的错误

儿童语言形成的初期, 出现语言运用的错误是很常见的, 也是这个时期正常的现象之一, 但是家长和老师在对待这个问题时不能忽略, 对于孩子出现的语言运用的错误, 不仅要给予重视, 更重要的是要及时给予纠正,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 学会使用正确的语言。例如, “考察”和“考验”这样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混淆, 尤其是对于儿童语言形成的初期, 更是难以分辨, 那么家长和老师就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纠正孩子的错误, 并告知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让孩子在点滴中成长, 掌握正确的语言使用方式, 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多语种的接触培养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

我国很多幼儿园都增设了英语学科, 在儿童学习汉语的同时浅层次地了解他国语言。在这个过程中, 看似是儿童多掌握了一项语言的基本知识, 其实更锻炼了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虽然各国的语言各有差别, 但是语言作为一种交流表达工具, 其所具有的社会性能以及情感色彩是共通的, 儿童在对英语等其他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时, 对其语言天分以及大脑创造力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 在进行儿童汉语语言教育的同时, 可以增加其对其他国家语言的接触, 一方面使其以后的语言学习更容易, 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加强了儿童的语言天分。

另外, 有的人认为外语电影或动画等对于儿童语言形成的初期有些过早, 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儿童语言的形成不仅仅局限于沟通和交流之中, 潜移默化的熏陶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经济区域全球化发展的今天, 多语种的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日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为后天多种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关于英语或其他语种电影或动画的光盘, 时常为孩子播放,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掌握多种语言的认知能力, 更好的促进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 儿童语言的各个方面会对儿童的培养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也伴随着儿童今后的生活, 是影响其工作、交流的必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儿童语言的作用, 在诸多方面为儿童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 对儿童语言产生的影响还应该进一步研究分析, 避免教育中的漏洞, 加强儿童教育专业化, 让儿童在科学的教育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连友.3-5岁儿童受欺负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内化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杨蕾.二语习得中年龄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8.

[3]周莉.不同教育环境中教师言语对幼儿语用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08.

上一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00字下一篇:书信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