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作文教学课的心得

2024-07-25

听作文教学课的心得(精选9篇)

听作文教学课的心得 第1篇

听作文教学课心得体会

五月听了黄凌江老师的一堂完整的作文课,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首先老师谈话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有效引入课堂并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的,充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讲授一堂课的最初要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我们学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切记让学生盲目的跟老师牵着鼻子走。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对于山区的老师和孩子来说是很头疼的一件事。如何上一堂有效的作文教学课如何才能提高民族地区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是老师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黄老师的这堂作文教学中老师的“扶”的教学方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堂作文题目是自由作文,内容题材不限。老师重点扶助学生写一篇记叙文。首先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复述图的内容,按一定的观察顺序。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再把所说的具体写下来。期间老师抽了一名差生到黑板上进行习作。最后大家一起对该生的习作进行全面的修改。我认为这是本堂作文课的又一亮点,结合我们的自身实际这正是我们平时工作当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忽略了差生,对于差生我们更多的是放任自流总认为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也就低了一些,殊不知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作文也应不另外,如何才能让差生更好的提高写作水平,值得每一个教师反思。

其次作文当堂写当堂改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平常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或者说我们重视的程度不够,一般来说我们上作文课不外乎简简单单讲解一下习作要求就让学生写,道理方法讲的再多学生拿起笔还是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何不像这位老师一样帮扶着他们慢慢来,并让学生平时多积累好词佳句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我相信天长日久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让你刮目相看。

通过不断的类似的观摩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总结,我相信我们的作文水平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听作文教学课的心得 第2篇

马村小学 缑娜娜

3月31日,在教办领导的统一安排下,全镇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在我校聆听了专题讲座,郑老师为我们进行了一堂《扮靓你的作文——中考作文得分技巧》的主题作文课。郑老师从考场作文要回避的十大毛病、考场作文得分技巧等方面直击中考作文中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和解决办法为现场的师生进行了精彩的讲座。短短一天的培训,收获颇丰。通过培训,我懂得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掌握了如何指导学生拿高分作文。这次培训,对我今后的写作教学很有指导意义。

首先,加大对学生的阅读积累训练。生活和阅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阅读至关重要。正如郑老师所说,让学生读一些文辞优美的篇章,不仅扩大阅读量,还能让学生在美文欣赏中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为此,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每次适当地摘抄几句精美句子,并让学生抽出一点时间背诵精美的词句或语段。

其次,教会学生精致地写好身边的事。做菜要有鱼、肉、蔬菜等各种材料,客人上门,即可从冰箱取出进行加工,若无这些材料,必手忙脚乱,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考写作如做菜,得预备好足够的材料,而写好身边的事即为中考准备了写作材料。在作文训练课上,应像郑学志老师所说的那样进行系统的训练,从拟题到语言训练落到实处,教会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比如使用高雅语汇、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恰当运用句式、精妙用词、巧妙引精美的词句或语段。用,表达真情实感等,在这方面下大功夫。既要拟好题,又要使文章彰显语言美。

第三,注重观察。让学生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发现、感受、记录、构思,写作时就不会言之无物了。让学生在周边生活中、在玩乐中汲取语言的养料,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学生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假日逛街、游玩的途中,留心一下店名、标语及名胜古迹处的对联、诗词,把怦然心动的摘下来,除了注意生活观察外,还需留心生活经验的积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笔记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是在记笔记、写日记中成长起来的。对学生写作中的难点作准确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比如指导学生紧扣中心点明题旨的方法,写好叙议结合的文章,文章结构安排,如何审题等。

第四,仿写训练。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吸收前人的成果,并创造性地将前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有些学生拿到了文题后迟迟下不了笔,是因为不知如何表达,即使写出来也言不由衷,词不达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结合学过的一些经典范文,指导学生如何领会写作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练写,这样学生就有了一定思路。其实有许多作家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有一番成就,就是仿写成名后逐渐形成自己的文风。

听作文教学课的心得 第3篇

音乐的欣赏和创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艺术活动。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 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 用直感的方式, 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听音乐作文”就是在高中作文教学课堂中, 充分利用电教资源, 集音乐欣赏、创新教育和作文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教学过程。

文学与音乐自古结缘, 很多诗文名家常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 抒写自我的感受和体味, 留下了听乐而诗的名篇。诸如唐代诗人郎元士《听邻家吹笙》、钱起《湘灵鼓瑟》、刘禹锡《杨柳枝词》、杜甫《赠花卿》等等, 都是听音乐而抒发感慨的极致表达。李白也有一首《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斯特说:“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 音乐获得了新生。”这首诗中所写的古乐名曲《折柳》, 就因李白的诗文而备受后人关注。诗中描写春夜洛阳, 李白悄然独立, 突闻一曲《折柳》, 随风而来, 声声入耳, 丝丝入扣, 勾起一腔故园之情。诗人思乡心切, 却不直接道明, 而是以玉笛之声起句, 以春风散入紧承, 以《折柳》之曲陡转, 以反问之语收结, 将一心思乡惆怅转寄于一管笛声, 似乎自己本不思亲, 倒是这《折柳》曲引得内心伤悲了。这首诗就是典型的诗乐合一了。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 不只要给学生传授知识, 更应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由探究乐趣, 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柏拉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 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 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听音乐作文”, 就是借助音乐引导学生由听觉的感受转入视觉的形象, 激发内心萌动, 唤起写作冲动。实践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善于用充沛丰富的情感语言导入, 循循善诱, 营造听音乐作文的良好氛围, 细心捕捉学生的灵感, 适时唤醒他们的创作欲望, 以达到语言难以企及的境界。同学们会不自觉沉浸到音乐的旋律中, 有的闭目聆听, 有的若有所思, 有的眼含热泪, 有的沉入往事, 有的不时记下瞬间感受……

音乐结束之后, 余音绕梁, 教师不要急于发问, 要有意留出一段声、色、情、味的空白, 让学生沉浸在对音乐的回味中。稍后, 教师组织小组自由讨论, 每组委托一位学生发言, 谈谈自己听音乐时的独特感受以及联想到的画面、场景。学生畅所欲言之后, 教师要求他们将自己的体悟整理成篇, 当堂上交。

在此, 精选几则学生“听音乐作文”选段, 以作明证。

一、学生A习作———听班得瑞《追梦人》

清亮的琴音, 如珠, 落入玉盘, 或如山间泉, 滴答在清空的山谷;接着, 略带伤感而悠长的管弦乐, 如掠过山峦的风, 拂过草丛, 吻过花儿的额和小鸟的眼, 渐渐近, 渐渐远。山谷在宁静之后热闹繁盛, 在热闹繁盛之后又恢复过往的宁静。可是, 你听, 风在寻梦的途中无端迷失, 茫茫四野, 空荡荡的, 只有自己寥落而抓不住的影子, 缥缈着、散落着、虚无着, 无从着落。于是, 风又随着四季吹拂, 山峦静默, 草丛安宁, 花儿和小鸟张望着风的影子, 把它们回拢, 凝聚, 风便又有了如初的模样。

这样的行程, 必是追梦人的幸福与疼痛吧?追梦人, 握在手心里的, 不只是寻梦之旅的音符。

二、学生B习作———听班得瑞《初雪》选段

罗杰·诺斯说:“音乐之目的有二, 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 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班得瑞新世纪音乐, 以来自瑞士一尘不染的音符, 带我们走进空灵缥缈的音乐世界, 既愉悦人的感官, 也激发人的热情。《初雪》, 空灵缥缈的音乐将我带入朦胧飘逸的世界, 白雪皑皑, 天地素宁。一种淡淡喜悦, 一丝轻轻的惆怅, 似乎期待着什么, 又挽留着什么。这音乐的风世界, 旷远广袤, 又淡疏清凉, 让人情不自禁陷于舒缓而略带忧郁的曲风中。浓浓的古典韵味, 优雅抒情, 像随风而飘的木叶, 不经意间, 轻轻飘落肩头。

窗外, 雪正飘。

三、学生C习作——听龚琳娜《忐忑》选段

龚琳娜演唱的《忐忑》被誉为“神曲”。我想, 它之所以红, 是因为哼哈出了人们最初的、原始的、本能的呼声, 是原生态的, 似乎只为了寻找一个出口。《五音集韵·感韵》:忐忑, 心虚也, 怯也, 惧也。如今, 物质生活似乎已经很文明很现代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尔虞我诈、谄媚讨好。太多难言的尴尬和拘囿, 使人心无时无刻不能安。《忐忑》正唱出了当下人心的焦虑和社会的躁动不安。这首神曲, 虽无具体歌词, 却为听者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驰骋空间, 足以使生命完全迸发。

《忐忑》, 便是那个堵塞已久, 突然洞开的出口。

四、学生D习作———听理查德《秋日私语》选段

乐起, 清脆明亮的鸟鸣声, 将你带入幽静安宁的自然;接着, 钢琴的节奏一点点加快, 由低而高, 大幅度地起伏, 将曲子推向高潮;之后, 渐渐舒缓, 像一片秋日的枫叶, 静静地飘落在水面。这首曲子柔婉恬淡, 如一篇静美的抒情散文, 描述了一个秋天的童话, 辽阔明净, 秋水长天, 让人远离尘嚣, 陶醉在清逸自在的意境中。

法国作曲家弗德雷里克·柏辽兹说:“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像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 那就是感情。”不同学科的知识都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养分, 物理课上, 我明白了丁达尔效应的神秘;化学课上, 我看到了化学反应的奇幻;听音乐作文课上, 我欣赏到音乐的极致, 唤醒了对美的追求。

五、学生E习作———听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临清风, 听细雨, 便有了抚筝的心情。爱筝, 爱到极致。暗红棕的沉静的颜色, 极具古韵的木质的光滑熨帖, 二十一根粗细相间音律一脉的弦, 无一不让人心怀古典。据记, 古人抚琴, 必择静室清斋, 或是山之巅, 或是水之湄, 在天地清和之间, 焚香静坐, 心无旁逸, 琴音荡漾, 天人合一。而今, 虽沧海桑田, 时尚风靡, 但只要筝音一起, 依然是瑟瑟琴音, 印合缱绻情意。

倾听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云深处, 草木葱茏, 山涧泉, 淙淙而流。那里, 深藏一个故事, 一江春水、一轮明月、半支花开。江岸花儿正开, 清香朦胧, 水气月色, 江天一色, 一色江天。你听, 有谁在清唱: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六、学生F习作———听埙曲《追梦》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 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 才可完全称做人。”我想做一个完整的人。埙, 是我喜欢的一种乐器。它低沉忧伤的曲调, 迂回绵长, 清而不冷, 容纳着一份幽寂深婉的情愫。听埙曲《追梦》, 似乎眼前开了一扇窗, 看到千年前的苍苍蒹葭, 凤仪的男子, 正在水中央, 守候着晚归的伊人。可惜, 正若隔岸追梦, 可望而不可即, 只以一只石埙的孔, 吹出一种声音, 把相思拉长, 拉出刻骨的疼。

或者, 那应该是管弦乐与打击乐烘托渲染出的序曲, 如一缕秋风, 掠过长空;一只鸿雁翔入晴空, 点透了背景的空旷, 多了份荒凉。这样的音韵, 便是埙, 如一个人的呼吸, 自然、圆润、绵长, 一吐一纳间, 包容了生命中的温暖和苍凉。

七、学生G习作———听班得瑞《水印》选段

班得瑞《水印》, 轻柔、舒缓、清透, 如一脉细水。乐的水面, 薄如蝉翼, 一触即疼, 细数出几缕水丝, 若隐若现。“水印”, 原指用木刻印刷绘画作品的方法。纸张中的水印效果, 是在造纸过程中用改变纸浆纤维密度的方法而制成, 夹在纸中而不是浮在纸的表面, 迎光透视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有明暗纹理的图形、人像或文字。所以, 必须以非常心去倾听《水印》, 方可看得见水流清透、宁静、有致的音波, 层层叠加、铺展、漾开、远去。

古希腊思想家、教育家柏拉图说:“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 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 音乐可以陶冶精神。”我热爱体操, 也热爱音乐, 它们如两翼, 助我飞翔。

……

无须再做列举, 这样的学生作文很多, 也很美。音乐是一种心境, 一种比语言更明净的表达方式。门德尔松说:“在真正的音乐中, 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 比言辞更好得多。”有限的课堂时间之内, 即使播放同一首曲子, 不同的学生也会听出不同的旋律, 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这样的作文课, 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新课标明确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听音乐作文”新课堂, 用具有创新教育的方法和知识, 以音乐欣赏优化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音乐, 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 唤起学生的精神感官, 以意境渲染来调动情绪, 使学生的情感通过音乐而产生共鸣, 在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 把音乐和语言有机融合, 借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内涵。这样的课堂, 开拓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再创造思维能力, 提高了写作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就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如何去激发学生潜意识里隐藏着的写作欲望?听音乐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整个写作实践活动中, 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 以音乐为媒介, 引导学生体味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尊重自然的丰富感情。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语文课堂上, 教师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艺术的纯净美好之时, 通过欣赏音乐、走入情境、漫谈抒写等环节,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陶冶了个人情性, 提高了道德修养, 提升了审美境界, 提高了写作能力, 以达到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人文素养的目标, 真正做到“人的教育”。

听作文教学课的心得 第4篇

一、听,奠定写作的起点

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一个会学习的人必是一个会倾听的人。这里的“听”,是指靠耳朵听所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我认为,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听话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吸收信息,积累习作素材,并学会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听”是奠定学生作文的起点,那么教师在“听”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语言呢?

指导学生听演讲,听老師读范文,听录音范读。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在听别人说话时,不能漫无目的的听,光用耳朵机械的听,要边听边分析、领会、摹仿、记取。这样,既能获得说话的内容,又能学到说话者的技能。听老师读范文。教师在读范文时,应掌握动用语言的技巧,如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相合,语速快慢相宜,疾徐相间,语言色彩明朗,爱憎分明等。尽量做到传神传情,传达出范文的情味,情趣和情调,使学生从倾听中把握课文大意,又在不知不觉中将感知转化成了自己作文语言的能力。这也是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提高学生听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样,在听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别人新的信息,就会茅塞顿开,从而奠定了写作的起点,灵感就会如奔涌的泉水汨汨而来。

二、说,开拓写作的思路

“说”,是指根据吸收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后口述出来的方式和能力。如果说“听”是学生语言的吸收,那么“说”则是学生对语言的输出和运用,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也是实现学生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关键,说话要求学生做到:内容叙述上注重完整性、条理性;在语言描绘上,做到生动而形象;在口头表述上,力求清晰而流畅。说话和写话是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的。“说“的能力加强了,“写”的能力才会提高,所以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作文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把自己的思路说一说,说给同学听,征求同学的意见。教师在主讲作文时,更应该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先说说怎样构思,立意,选材,成文,让学生各抒已见。通过这样的说,既能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明确改进的办法,又能领悟到别人的优点,同时,通过这样的说,也能提高学生作文意识,调动了他们写作的重要性变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取为主动参与,避免了学生怕写作,出现思路中断,无法选材立意的现象,这样以后作文的思路也大大开拓了。

三、读,储蓄写作的信息

“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古人读书经验的总结。“读”,是包括“听”以外的一切吸收信息的途径和能力,即包括阅读书本知识和观察周围事物等的途径和能力;读,就是要让学生读别人的作品,读自己的作品。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感悟能力。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起伏变化等,通过朗、通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整体感悟、积累熏陶,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这美的语言情境中提高读的兴趣,发展读的能力。在读的过程让学生仔细揣摩作者思路,理清层次,领会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夫和语言的连续等,在以后自己写文章时能得以摹仿和运用。读自己的作品,主要是老师在主讲作文时,让学生自己在班上读。好的作品,小作者会增添自豪感。有点差的文章,让学生读,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羞愧感,意识到自己确实技不如人,并暗下决心,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互促互进的书面形成了,写作的信息含蓄了,写作的基础奠定了,何愁提高作文的水平呢?

四、写,提高写作的能力

“写”,是指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将吸收了他人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了这些方面的建构,学生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读得的素材,迁移口头表达的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学生把读得的信息,自然地流利地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提高了其口语交际能力,从而能“出口成章”。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发行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以“听”、“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再经过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加工、整理,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即(习作能力)。在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中,如果能遵循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步培养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符合新世纪的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的人才。这里的写还指重写,写写后感。文章写完了,老师批改了,学生也要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总结,然后重写一次、再写出自己的写后感想。只要我们这样长期坚持以听促说,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写作的能力一定逐渐得到提高。

总之,只要把“听、说、读、写”始终贯穿于作文 的教学中,着眼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能力,学生定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真挚感人的文好文章来。

听《有效的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第5篇

12月7日下午,我有幸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赵德成教授的讲座《有效的教学评价》。听完这场讲座,我感触很深。赵教授进入教室后就与众不同,他说话的语调很低,从后面的讲述中知道,越是声音宏亮的上课,学生未必会用心倾听,反之,你的音调降低,学生反而会用心听你讲课。所以,整场讲座中,赵教授用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员,从中我认识到平时我在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注重一些语言的特点。在听赵教授讲述有效教学评价之前,我所理解的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在评价过程中并没有关注评价是否有效。赵教授从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说起,展开了教学评价的讨论。从这节语文课的导入来讨论,这位老师的评价是否合理,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位老师给予的学生评价是条件性肯定,而这种评价会使个体产生紧张感。在我的教学评价中,我有意无意的也和这位老师一样做过条件性肯定,然而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评价方式累积到一定量后带来的不好的结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做无条件性肯定,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的焦点不是教的怎么样,而是学生学的怎么样,要以学定教,以学评价,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学到了什么。就这点很多老师就没有认识到,每位老师都会备课,更多的就是考虑该怎么上好这节课,而不是考虑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怎么学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朝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来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不能流于空泛,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分析行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影响。不能仅仅“就课论课”应“以课为例”,反思自身教学在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寻求改进的方法。

听科学课的心得体会 第6篇

静听花开

——听2016年济宁市小学科学课心得体会

带着欣赏和学习态度,12月8日有幸参加了济宁市教研室组织的科学课学习活动。在微山县实验小学听了5堂生动的公开课和科学教研员精彩的点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非常珍惜这次听课的机会,通过学习,我的感触很深,获益匪浅。

首先,听了五位老师讲科学课,深深地感受到各位老师的科学基本功很扎实,准备的很充分,各个环节处理的很到位。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解释的自然现象复杂,老师们从容的驾驭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精心指导,巧妙捕捉教学信息,精心处理学生问题,细节处见精神,特别是教师的过渡性的语言很自然,很到位,展现了五位老师的高超的教学艺术。并且在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相互交流合作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合作等能力与技能都得以充分的发展。通过探究来学习科学,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问题解决之中。收获颇多,现在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堂课是微山县实验小学肖斌老师执教的《瓶吞鸡蛋的秘密》,这是小学四年级科学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科学原理,得出结论。一开课,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带来小魔术,向学生提出“怎样瓶吞鸡蛋的吗?”等问题后,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用桌1 上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于是学生有的注射器,让活塞处在不同的位置„„完全沉醉在拉伸等等自由探索的情境之中。他们在自由探索中享受着“发现”的快乐,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下一环节的研讨作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答案或实验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可以使思维得到散发。如

“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视频揭示大气压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形成了关于“大气压力的假设的实验设计和验证点的方案,然后让学生讨论好完成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进行恰当地选择,继而完成实验。

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老师的常规教学环节、教学材料等准备的非常好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的鼓励性语言;老师在讲学的过程中的很大优势就是他的亲和力,对小孩来说是很重要的,无形之中他觉得很愿意去接近你。肖老师在授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他始终面带微笑。体现出了他的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的沉稳和从容。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一节印象较深的颜世萍老师的小学三年级科学《认识水》,这是国家级一节课,在杭州市一小学进行,她通过谜语导入,并分小组完成试验,总体说来,觉得有以下特色: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2 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是强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很高,课堂效果较好。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动手实验验证猜想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亲自体验验证猜想的过程,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让学生真正地去做实验而不是去用实验器材去玩。因此,这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设计好,课前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颜老师在处理水的品尝中,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在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时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我听了本节课收获很多,不仅学习了于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也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二是在市教研员许凤英老师的主持下,开展了评课活动,各位老师畅所欲言,会场气氛热烈,老师们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就让教师们在听课时都无比认真,同时会回想自己的课,这样就会有所对比,而有对比就会有提高;再次,听了许多教师的课和评价,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教研员指出了本节课的优点,充分肯定了颜老师的课设计很精彩,本节课的知识点讲授清晰,指导实验非常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把学生不明白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灵活机动,找准切入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精致。从这些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从导入新课、新授、到课外拓展,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3 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教法,基本上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教师的基本素质高,这些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是很高的。在教学观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灵活、面向全体。在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规律。邹城市峄山镇巩庄小学张养亮执教《运动与静止》尤为明显。

还有邹城市教研员苗兴旺老师讲座《关于四节天体课教学几点做法》,他强调课堂中围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主旋律,因此在教学中提出研究、探索方法以后,就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结合足够数量的材料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不要担心这害怕那,大胆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地多发现科学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创新的感观。指导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在学法指导上要创新,在科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善于为学生架设学习知识的桥梁,使学生享受自我探究获取知识的喜悦。在学法指导上,教师要善于抓学生的兴奋点,激励学生,并将系统知识分解,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个突破,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还有科学课准备材料的问题。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教具得最大作用,精心组织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价值观

2、注重教法、多激励少批评,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批评。调动学生积极合作、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情感,面向全体,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总之,我听完这些课后触动很大,我一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把咱们的孩子真的引向科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做一个合格的科学老师。

洙泗小学 刘伯林

听科学课的心得体会 第7篇

第一堂课是东风红小学谭老师执教的《动能变变变》,这是小学六年级科学的内容,两个最大的亮点是:

1、操作——发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科学原理,得出结论。一开课,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出“动能能转化为热能吗?”等问题后,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于是学生有的用棉布摩擦铁棒,使铁棒变热;有的把铁片来回弯折;有的把橡皮筋来回拉伸……完全沉醉在摩擦、弯折、拉伸等等自由探索的情境之中。他们在自由探索中享受着“发现”的快乐,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下一环节的研讨作了充分的准备。

2、猜想——验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答案或实验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可以使思维得到散发。如 “热能又能否转化为动能呢?”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的猜想是:热能能转化为动能。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设计实验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使这种思考有序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形成了关于“热能能转化为动能”的假设的实验设计和验证点的方案,然后让学生讨

论好完成这个实验需要的材料,进行恰当地选择,继而完成实验。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老师的常规教学环节、教学材料等准备的非常好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的鼓励性语言;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谭老师一直贯穿鼓励性语言。比如说:“真好!”、“真的好棒!”、“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等,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就是一种激励和赞赏,学生会感受到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教学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学习、学会用这种方法,而不是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老师有高兴的时候。老师在讲学的过程中的很大优势就是她的亲和力,对小孩来说是很重要的,无形之中他觉得很愿意去接近你。谭老师在授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她始终面带微笑。体现出了她的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的沉稳和从容。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一节印象较深的课傅老师的小三科学《溶解》,她通过游戏导入,并分小组完成试验,桌上的材料很多,是准备的非常充分的一堂课,总体说来,觉得有以下特色: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是强的。

2、教学过程精致 :

从这些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从导入新课、新授、到课外拓展,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教法,基本上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教师的基本素质高 : 这些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是很高的。在教学观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灵活、面向全体。在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规律。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强,处理突发问题适当合理,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教具得最大作用,精心组织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价值观。

2、注重教法、多激励少批评,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批评。调动学生积极合作、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情感,面向全体,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听作文教学课的心得 第8篇

1. 激情导入 (有益、有效的环节)

那次听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五”, 内容是举例说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还可以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那节课开始, 教师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讲解:同学们, 想必大家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五六岁的小男孩颤巍巍地端着一盆清水请妈妈洗脚, 这情景让多少人热泪盈眶!同学们, 这是一种美好心灵的体现, 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都懂得感恩, 那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就以“感恩”为话题, 写写自己与父母的事。

点评:教师以学生们熟知的公益广告导入课题,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达到了引发爱的共鸣的良好效果, 为本课教学的深入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2. 互动交流 (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先是组内同学互说, 然后学习小组推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交流。要求表达有条理、语言生动、表述的内容清楚。有的同学讲为父母端杯热茶, 有的同学讲为父母洗袜子、手绢, 还有的同学讲在“母亲节”为妈妈送康乃馨, 当爸爸劳累时为爸爸捶背……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教师因势利导, 又进行了情感调动:我被你们的真情打动了, 同学们是如此地孝敬父母, 用自己实际行动为父母献上了一份孝心。现在让我们再为父母献上一首感恩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边说边播放歌曲录音。

点评:互说、交流以及教师进行情感调动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课的亮点所在。但是, 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语言引领, 使亮点不亮, 导致下面的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

3. 从叙到写出现“断层”现象 (问题显现)

教师启发: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写的是一篇写事的文章, 写事的文章应写清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现在请大家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是听到的关爱父母的事情。

当真正拿起笔要写的时候, 我发现有的学生东张西望, 有的学生把本子翻得哗哗响, 有的学生一脸茫然。20分钟后, 只有几个学生完成了作业。

点评: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训练, 使得从叙到写时, 学生遇到了“不会写”的障碍。

二、引发的思考和建议

笔者认为, 教师应补充以下环节消除作文教学中出现的“断层”现象。

1. 将阅读中的体会、感悟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是学生掌握语言表达方法的过程。当教师做好情感的铺垫后, 应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描写叙事情节所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欣赏的某种描写方法将自己平淡的叙述变得更加生动。如, 引导学生将“妈妈那天下班了, 说累得很, 就坐在沙发上休息”这句话改写成比喻句“妈妈那天下班了, 进门就‘倒’在沙发上, 像一根软软的面条, 显得疲惫不堪”。

2. 出示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赏析、借鉴。

由叙到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能力, 才能实现这个跨越。为了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师必须给学生出示数篇文章中的精彩片段, 引导学生掌握片段中的描写方法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3. 激励学生交流, 为学生搭设互动的平台。

初次脱稿后, 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其他学生听, 让其他学生评析。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对于评价的学生和被评价的学生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被评价的学生能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评价的学生能看到别人作文中的精彩部分, 进而汲取精华为自己所用, 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4. 二次修改, 鼓励学生追求作文的更高境界。

听作文教学课的心得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的写作过程也是一个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来锻炼学生的写作功夫,在初中学习中更是一个积累知识的阶段,写作过程就是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在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作文训练,运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通过听来奠定写作起点

我们常说的是语文能力,其实就是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的能力。一般来说在当前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成绩好,会学习的人大都是一个会倾听,也懂得倾听的人。这里说的“听”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用我们的耳朵去获取一定信息的能力以及途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一定形式的听话训练,培养他们自身的听话能力,进而实现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将他们所感受到的一些语言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并做好信息的吸收和消化功能,另外在“听”的过程还应做到我们常说的融会贯通,将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们才说在现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听奠定了我们进行创作的起点。

二、说,不断的去开拓学生自身的思路

“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依据当前我们所吸收和接受的信息,再通过一定思维加工之后,将其用口述的形式叙述出来的一种方式和能力。如果说在现阶段的作文练习过程中,“听”是学生们对所需语言的一种吸收,那么相应的“说”则是对语言的一种输出和运用,锻炼学生自身“说”的能力,其实也是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一种口头语言上升成为书面语言的一个关键点,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说”时,应做到在内容叙述上需要尊重其自身的完整性以及条理性;而在语言的实际描绘上,则需要做到生动形象;在口头的表达上,则力求流畅清晰。要记住在当前的练习过程中,说话以及写话是相互关联且又互为促进的一种关系。只有说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才能使得写的能力能够实现切实有效的提高。因此这就要求在现阶段作文练习中,教师应首先要让学生将自己所要写作的思路大体的说说,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而教师在作文进行讲解时,也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说”的机会,让学生试着将自己心里所构思的立意以及选材还有成文等能够简单的叙述一遍。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所经常犯的一些错误,同时也在增强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去领悟到别人写作时的一些优点。此外通过这种方法还能够有效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三、读,作为现阶段的一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地点发挥着重要作用

“读”应该说是现阶段做好相关课程教学的必要教学手段,我们经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读”在语文写作过程中,其实就是“听”之外所接收外在一些消息的能力以及途径,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去阅读书本知识以及观察一些周围事物来获得一定信息的能力以及途径;读,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去阅读一下他人的作品,多去读一下自己的作品。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其首要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去培养和锻炼学生其自身的语感能力”。而这里说的语感能力其实就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所存在的一些感悟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说,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语速以及自己的语调,还要读懂文中感情的起伏变化,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朗读,通过朗读以及背诵等诸多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语感,并提升他们自身的整体感悟,多去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同时增加学生自身的一些文化底蕴,进而实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去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另外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去思考以及揣摩一下作者的思路,从而理清层次,领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思想。

四、写,提高其自身的写作能力

“写”,其实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吸收和学习到的表达方式以及表述内容,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将自己所感悟到的一些信息转化成为一种内部语言,并将所获得的一些素材,通过自身的一些逻辑转化,将其在读过程过所获取的相关信息,利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将其表述出来,以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然后再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去启发和锻炼学生将自己所说的一些内容,通过整理和归纳以及润饰加工完之后,形成书面语言,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不管怎样,在当前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听”或者“读”等能力来作为培养和引导的切入点,争取实现以“听”促“说”,以“说”促“写”,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应该说在当前的写作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读、写、说”一些具有综合性质的练习,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有效的实现了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总结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在提升学生语文成绩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基于新课标理念之下,通过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措施,从“读、说、听、写”这几个方面,切实做好学生的作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丁晓华.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整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06) .

[2]龙仲勤.浅谈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6).

[3]吴凤.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上一篇:切配员岗位职责下一篇:软件园建设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