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园教师工作职责

2024-07-25

亲子园教师工作职责(精选9篇)

亲子园教师工作职责 第1篇

亲子园主班工作职责

1、老师应提前40分钟到活动室,做好宝宝及家长的接待、签到工作。

2、老师要认真制订活动计划,主班老师要认真设计活动方案,严密组织活动,坚持以游戏形式引导宝宝及家长参与活动,配班老师做好分发点心等配合工作。备课准备:根据0~3岁宝宝的年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发展性特色活动方案,并做好材料等的准备。

3、活动中两位老师应积极与宝宝及家长沟通交流,针对家长的困惑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每一次活动组织中能关注宝宝及家长的需要进行积极指导,活动后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

4、工作期间,老师衣着整洁,举止大方,语言文明,态度亲和善。

5、活动结束后做好物品的整理工作和活动室的清洁工作,尤其是上课教案的整理。

6、家园联系:运用活动现场、网络、电话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理念。

7、安全卫生: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做好宝宝的卫生、保健、安全工作。

8、反馈调节:定期向园长汇报工作进展,并接受其检查与指导,及时调整亲子园活动方案,确保取得优良效果。

亲子园教师工作职责 第2篇

如果说蒙氏教师比普通教师要求高,那亲子园教师就比蒙氏教师要求还高。所以,适合做亲子园的教师,要求很高。

一、基本能力

1、爱——感受爱、传递爱的能力 亲子园的核心使命是传递爱。

一方面,教师必须心中有爱,内心阳光,享受生活。

所以,要求亲子园教师像只快乐的小鸟。那些心灵受过创伤、活得很辛苦、愁眉不展的人不适合。

同时,教师还要具有传递爱的能力,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每天至少三次拥抱宝宝。所以,要求教师活泼、外向,勇于表现自我。那些内向的、严谨的教师不适合。对亲子园教师的能力要求

2、跪坐

亲子园教师每天上课时间都要跪坐,这样便于和宝宝交流。长期跪坐,相当于练习瑜伽,会让整个人气质变得非常好。

对那些年龄比较大,腿、腰椎关节不好的教师,显然不合适。对亲子园教师的能力要求

3、肢体语言

亲子园的宝宝是动作思维,亲子园的教育是动作教育。教师的教具操作演示、手指谣、操节、按摩操等教学活动,都需要靠教师的肢体语言来诠释。一节课下来,运动量是很大的。

那些年龄比较大、体力不好的教师,显然不合适。

4、语言能力

亲子园的宝宝,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提供标准规范的语言环境,是我们的任务。亲子园教师要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语言有节奏感;同时还要注意目光和宝宝交流,让宝宝看到自己的口型,观察宝宝的反应,及时重复重复,保持互动。

5、音乐素养

音乐是亲子园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能够选择合适的音乐,来为教学服务。

所以,教师必须要听大量的音乐,节奏感强,熟悉各种音乐风格,熟悉0-3岁及幼儿园使用的主要音乐,了解奥尔夫、妙事多等音乐教育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亲子园的音乐,大多时候都是清唱,不放伴奏,不弹琴,这样便于随时调整音乐的节奏,和宝宝互动。

所以,教师的唱歌能力,主要体现在清唱方面。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增强音乐节奏感。

6、学习能力

一方面,亲子园发展历史很短,相关资源信息少,缺乏系统的学习体系; 另一方面,亲子园处于点状发展,同行交流少。所以,亲子园做起来很累。

亲子园教师必须注意搜集一切能搜集到资料,加强研究,而不能自我满足;同时要加强和同行的交流,互通有无,不断提升。

亲子园内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拟定一个园本课题研究的方向,一个个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做好唱名环节”、“如何做好家长接待”等,让我们踏着一个一个的小台阶,不断进步。

7、科学儿童观

科学儿童观是我们从事亲子园工作的出发点和必备素质。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幼儿园教育,科学儿童观的贯彻落实还存在许多问题。亲子园,因为有家长的参与,对我们的儿童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敬畏儿童生命,相信儿童具有生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个生命系统,并且优先关注儿童的精神生命,是我们亲子园教师必须坚守的基本立场和信仰。

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童心,拥有“仰望星空”的激情与追求,无限接近宝宝的生命状态; 正如山东师大丁海东教授指出的那样:宝宝成长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必然需要我们对儿童生命和成长满怀万分的虔诚与敬重”。“在教育中敬畏儿童的生命,是现代学前教育的一种专业精神和信念”。

对亲子园教师的能力要求

二、管理能力

1、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头发、衣着、言行、时间。要求亲子园教师拥有较强的内省力、自制力与秩序感。

2、管理家长——管理家长的情绪、衣着、教育行为,支援到家长。比如天气刚变冷,许多家长迫不及待地给宝宝穿上厚厚的棉衣,我们可以指导家长照顾孩子穿衣的要点:裤子少穿,上衣必穿背心、马甲保护腹部,便于活动,还不易着凉。

比如每次活动结束的时候,要布置作业,将亲子园的学习内容延伸到家庭里,管理家长在家的教育环境、教育行为。„„

这就要求亲子园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交流能力、育儿知识和亲子教育理论素养。

3、管理环境

亲子园教师每天都要精心准备环境,成为家长活动宝宝学习环境的提供者。对环境的卫生水平、教育要素、秩序、美感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亲子园教师的秩序感、美术素养要高,眼里有活,反应灵敏。

4、管理课程

每天都要精心准备课程,教具演示、手指谣、游戏、操节等,每天要上的课都要提前演练好,两名教师相互分工配合。

每次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小结,探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管理课程的能力。

三、综合素养

1、母性的光辉

要求亲子园教师具有母亲般天然的对宝宝的信心和爱,对宝宝的各种反应很敏感,关注宝宝的表现。

要求培训的时候就增强爱心,让宝宝能时时感受到我们的爱,产生安全感,喜欢我们。

2、教师的专业

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在理性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方法

3、医师的洞察

对宝宝的体格发育、饮食、衣着、生理变化非常敏感,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家长关注、照顾好宝宝。

4、心理的把握

及时把握宝宝及家长的心理现象,了解宝宝情绪情感变化的规律,及时干预引导,促进心理健康。

5、营养的搭配

对宝宝及家长卫生保健饮食提出合理化建议。

6、社会的阅历

亲子园教师工作职责 第3篇

1. 工作繁忙。

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社会节奏变快, 大量工作压力挤占着家长空余时间。在中国多数家庭多少都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 因此社会对男性的事业有着更高的要求, 于是很多家庭中父亲承受着比母亲更大的工作压力, 他们必须在事业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由此父亲便无暇与孩子共同亲子阅读。

2. 家教模式定势。

一方面, 自从出生起, 母亲和宝宝之间就有着一种难以言明的默契, 他们彼此不用言语, 却能很好地协调起来, 当婴儿需要母亲的时候, 母亲似乎总是恰好准备要去看她的小宝宝;而当母亲去看宝宝的时候, 宝宝也似乎总是正在等待着她的到来。这种母-婴同步性使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在一些家庭中, 母亲自然而然地就承担了比父亲更多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而那些父亲也很自然地主动减免家庭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 很多家长有一种思想, 母亲温柔, 适合带领孩子做一些安静的活动;父亲阳刚, 更适合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剧烈活动。就这样, 爸爸们更多是带着孩子在外面进行跑步踢球, 而亲子阅读这样的安静活动顺理成章就成为母亲的专利。

3.自认不适合亲子阅读。

相关研究表明, 自胎儿期开始, 宝宝便对母亲的声音充满依赖性和敏感期, 他们喜欢母亲的声音甚于其他声音, 因此妈妈说唱出来的儿歌、故事往往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基于此, 当父亲很努力充满感情亲子阅读时, 很可能孩子却不一定领情, 说爸爸的故事讲的不好, 没有感情, 没有妈妈讲的好听。几番下来, 充满挫折感的父亲便主动将亲子阅读工作全盘移交给母亲。另外, 对孩子早期阅读的特殊性不了解, 认为只要给孩子买了书, 他自然会看;父亲本身对事情坚持性不够, 导致在亲子阅读中虎头蛇尾, 进行了几次后就不再继续等也是父亲对亲子阅读参与不足的原因。

然而我们知道, 父亲参与阅读对孩子乃至父亲本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 亲子阅读可以加深父亲与子女间的亲情, 爸爸参与亲子阅读是父爱的最好体现, 可以让孩子深深地体验到父爱的温暖, 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 父亲的参与可使孩子的阅读广度得到扩展, 父亲往往比母亲有更广泛的兴趣, 因此在选择书籍时范围更宽广, 有利于孩子接触不同的阅读内容;第三, 爸爸为孩子朗读可以提升自我形象, 尤其是那些包含父亲的图画书, 书中有各式血肉丰满的父亲形象, 展现父亲那宽厚的形象, 用男人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孩子的呵护, 父子间的共鸣感受, 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油然而生, 读完以后, 爸爸们定有些自豪感在心中涌动;第四, 父亲参与亲子阅读, 对于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强化母语阅读很有裨益;第五, 父亲在书本和阅读方面的早期介入, 甚至可以在男孩心目中提升书本的地位。由此可见, 父亲在亲子阅读中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 他们应该在为孩子亲子阅读中做出特别的努力。那么, 作为幼儿园方面, 教师如何增进父亲对亲子阅读的重视?如何提高父亲对亲子阅读的参与性呢?笔者认为可做到以下几点:

1.以提高认识为本, 倡导父亲腾留亲子阅读时间。

父亲们总是说“工作太忙, 所以没时间进行亲子阅读”, 但细细分析, 就可发现“没时间”的背后其实隐藏的主要是“不重视”, 其次为“不知如何巧打算”。

针对“不重视”, 教师可召开不同类型的“爸爸研讨会”:在“共识性爸爸研讨会”上, 老师通过典型事例介绍, 帮助爸爸们了解父亲参与阅读对孩子一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稳定持续的亲子阅读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作用以及亲子阅读的指导策略等等, 以提高父亲对亲子阅读的重视度;在“分享性爸爸研讨会”上, 请部分爸爸将自己在亲子阅读指导过程中的体会、心得 (如:父亲在亲子阅读中的愉悦情感获得、孩子的点滴变化、父子情感的渐进密切等) 与大家分享, 这些鲜活的身边事例对其他父亲的触动是很大的。一旦父亲们把亲子阅读放在重要位置上, 那么忙碌将不再成为无法进行亲子阅读的理由。

针对“不知如何巧打算”, 除了可请部分父亲介绍如何利用工作之余的间隙见缝插针与孩子共同阅读外, 更可建议父亲们结合各类节日开展“亲子阅读伴佳节”活动, 如新年来临之际, 父亲可将“与孩子共阅一本新书”作为新年礼物奉献给孩子;生日会上, 父亲可带领孩子将“家庭绘本剧”表演作为助兴节目, 等等。当亲子阅读与节日庆祝整合, 爸爸们会发现亲子阅读无形中已成为家庭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2. 以感受乐趣为本, 促进父亲共担亲子阅读重任。

在中国目前家庭中, 母亲之所以愿意承担大部分亲子教育的职责,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与孩子的相处中, 母亲感受到其间的乐趣。因此, 若要改变目前的家教模式, 使父亲主动承担亲子阅读的相应职责, 帮助父亲体验到亲子阅读的乐趣是一个重要方面。让父亲在亲子阅读中感受到被重视和肯定, 使父亲在亲子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可促使父亲有效体验亲子阅读的乐趣。

如班级可开展“故事爸爸志愿者”活动, 即邀请父亲来给全班孩子讲故事。在活动中, 每位来讲故事的爸爸都充分做好准备, 为使故事更吸引孩子, 便于大家对故事的理解, 爸爸们或准备大开本的读物、或制作故事课件、或准备人手操作材料等, 而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积极的互动也给了爸爸们极好的回馈, 鼓励着爸爸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亲子阅读中去。故事讲述完毕, 班级代表给前来讲故事的爸爸送上奖状和新书礼物表示致谢, 使爸爸们体验亲子阅读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又如还可开展“爸爸助我做老师”活动, 即:让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 以一个文学作品为题材, 给本班或其他班的孩子进行语言教学活动。小老师为了上好语言课, 必须与父亲一起对这个文学作品进行精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父亲的辅助下对该作品有了深入细致的学习。此活动促使家庭在保证亲子阅读量的稳定基础上也同时鼓励父亲在亲子阅读中对部分文学作品进行深度的阅读。当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完成语言教学活动, 父亲首先可与孩子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次孩子的感激之语也是对父亲的极大肯定!当幸福感伴随着亲子阅读投向父亲的怀抱, 父亲又如何会拒绝与孩子共享亲子阅读的天伦呢?

3. 以习得方法为本, 帮助父亲坚定亲子阅读信心。

笔者发现, 一些父亲对亲子阅读没有信心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不喜欢, 而孩子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父亲对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知之甚少, 部分父亲在亲子阅读中与孩子的互动形式单一, 致使他们进行的亲子阅读乏味无趣, 激不起孩子的兴趣和持久的参与热情。因此, 通过多种渠道帮助父亲丰富对亲子阅读指导策略的了解, 掌握有效的指导方法是帮助父亲满怀信心将亲子阅读进行下去的根本所在。

为此教师可在“爸爸分享研讨会”上, 请父亲将自己在亲子阅读中的经验介绍给大家, 从而使更多的父亲能够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由于同样都是为人父, 因此诸位父亲提出的教育经验更能得到其他孩子父亲的共鸣和接受, 更具针对性。同时, 考虑到“对父亲进行集中的阅读指导是一个快捷有效的方法, 但不宜经常进行, 因为一来父亲没那么多时间, 二来一下讲那么多爸爸们也不易消化”这一实情, 教师还可定期开展“指导书签漂流”活动, 即:教师制作一定数量的书签, 每张书签正面是一条阅读指导建议 (如全班35个书签可设立35条建议) , 反面则是“请您为下一个读者留个言”。在每周的绘本交换日上, 孩子们互相交换夹有书签的绘本书, 随着绘本的交换, 书签也传递至不同的家庭。这样, 不同的阅读指导建议乘着绘本的小舟驶向不同的家庭, 每周给父亲一条指导建议。同时, 书签反面的留言则鼓励着读者与读者、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成为一个小小的交流平台。小书签在没有给父亲任何负担的情况下, 一点一滴地向父亲输送着亲子阅读的指导方法, 在无形中帮助父亲逐步学习一些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

4. 以展示过程为本, 敦促父亲保持亲子阅读经常化。

要父亲进行亲子阅读是简单的, 但是要父亲长期坚持亲子阅读却是不容易的。很多父亲刚开始时认认真真, 时间稍长就马马虎虎了。试想, 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父亲又如何能培养有恒心的孩子?一个虎头蛇尾的父亲又如何能在亲子阅读中与孩子共享成功的果实?为此, 伴随父亲的亲子阅读, 教师可长期规律地组织一些展示性活动, 鼓励父亲将他们亲子阅读过程中的部分环节或内容在全班展示、介绍, 由此敦促父亲们坚持不懈地进行亲子阅读, 将亲子阅读日程化。

对此, 班级博客是一个便捷有效的平台:邀请父亲们每周推荐优秀绘本并说说推荐理由可督促父亲们经常关注不同风格的绘本;指定父亲轮流发表亲子阅读中的亲情故事可帮助父亲能经常分享自己家庭和其他家庭的阅读趣事;提醒父亲定期炫炫《一周故事单》可促使父亲将亲子阅读纳为规律生活的必要环节。这些活动贯穿亲子阅读的进程, 时时提醒着父亲要经常进行亲子阅读。

幼儿的早期阅读对其将来学习乃至一生都很重要, 它能使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方面获得良好经验。父亲, 作为孩子成长旅程的一个重要陪伴者, 与孩子共同体验亲子阅读之美妙, 并通过此方式带领孩子进入知识殿堂, 教会孩子如何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样, 教师作为孩子成长旅程另一个重要引领者, 指导父亲更新观念, 学习亲子阅读指导方法从而积极投身亲子阅读并构建书香家庭有着另一份使命。

愿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父母的共同陪伴下拿起书籍, 开心阅读、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明红.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 .

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第4篇

在亲子教育指导中,教师要重视亲情教育功能的发挥,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并以此作为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智能开发、人格完善的前提和保证。

根据婴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我们在实施、指导亲子教育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亲子教育模式,即“三亲、三和、四自”教育。“三亲”是指距离要亲近,教育要亲切,关心要亲热;“三和”是态度要和气,方式要和顺,交往要和谐;“四自”是要让婴幼儿在自由自在中玩得开心,在自说自话中鼓励开口,在自作主张中逐渐开窍,在自由活动中变得开朗。

这一教育模式的实践使我们感悟到,只要深入研究婴幼儿的心理需要,给予适当的满足,就能建立起亲密、亲爱、亲热的亲子关系,也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因此有了这样的体会:亲子教育要以亲为主;亲而不教,也有成效;亲而又教,效果更好;不亲而教,等于无效。

所以,教师在对家长开展亲子教育指导时,应当采用以下教育策略:

一、现场演示,提高家长育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现场演示是一种在具体活动的情境中对家长进行直接指导的过程。在亲子活动中,教师可以一边指导孩子游戏,一边简单扼要地向家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做。家长会根据教师的要求,采用教师介绍的方法,尝试着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教师则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已掌握操作要点的家长,同时对一些方法上有误的家长及时进行纠偏。在活动结束时,要向家长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操作的材料和方法、指导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家长直接体验、直接调整,并得到直接反馈。

在这种现场操作演示中,家长与教师可以在活生生的师生互动、亲子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家长的困难,作全面深入的回应性演示。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将一些婴幼儿在现场表现出的随意、偶发但有价值的行为剥离出来进行剖析、梳理,让家长看到婴幼儿这些随意、偶发行为背后所潜藏的教育契机。

二、引导家长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亲子活动现场演示受客观条件制约,不可能天天进行,而家长对孩子的教养却是可以天天进行的。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养成写教育随笔的习惯,把日常教养中发生的疑难情境拍摄或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定期组织家长对发生的育儿困惑事件、实践中的做法进行分析讨论,请家长各自发表看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由教师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确定切实有效的指导策略。

三、促进家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小组交流是一种根据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而开展的小型的家庭交流活动。一般来说,适宜组织5~6户家庭及教师参加的小型群体集会,给同龄宝宝的父母们提供一个交流各自育儿经验和解除困惑的平台。通过这样的集会,家长们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育儿水平。

四、讲座咨询,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

家长教育观念是家庭育儿能否成功的核心成分。育儿观不仅制约着家长作用的发挥,还决定着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标、态度、方法,并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最终影响婴幼儿的健康发展。而正确的育儿观不是自发产生的,开展定期定点的讲座咨询活动,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因此,我们经常请幼教专家举办针对家长的育儿讲座,对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他们的育儿水平,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宝宝乐亲子园教师行为规范 第5篇

课前准备

1.提前1天将上课所需物品准备好,如遇到休假,应在休假前将物品准备好。

2.提前十五分钟做课前准备,提前五分钟在教室门口迎接入园孩子,和宝宝、家长打招呼,引导家长按序摆放物品,稳定宝宝情绪。

3.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4.严格按照《婴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及《常规》要求来进行一日活动。

5.教师要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教案,熟练操作教具,明确教育目标和教育重点,有每个孩子的个性教育指导计划,熟练作好个案记录以及家庭电话记录。

教师教育活动中行为准则

1.2.3.4.5.6.7.8.9.10.11.教师必须穿园服,着装整洁。要求尽快记住宝宝的全名及小名,一天内能观察出宝宝的基本性格特征。任课教师要求教态亲切、自然、富于感染力,能很好的调动宝宝的积极性,并具有活动场面控制力。教师在各种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宝宝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既要注意个别教育,又要注意面向全体宝宝。教师要时刻关注宝宝,安全第一。每次活动前要检查游戏材料是否安全,利用特定的游戏活动增强宝宝的安全意识,加强宝宝自我保护的能力。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要清点、整理所有物品,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下午离园时,教师要提醒宝宝和家长带好自己的所有物品,并有目的的和家长交谈宝宝的在园情况。每天做好各项消毒工作,每星期进行一次室内清洁工作。保管好各类游戏和教学材料,做到课后及时清点,交接清楚,尽量避免丢失破损现象,如有发现及时上报。班教师要熟悉各自的工作重点,主、配班和谐。工作中不接听私人电话,不玩手机。

家长工作:

1.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得到家长的认可,成为既拥有教育理念和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又能成为家长的朋友。

2.对班级中参加活动困难的以及教育方法有问题的家长,教师要及时进行面对面沟通或电话访问,进行教育指导和鼓励,坚定家长的信心,让家长看到宝宝的进步,明确自己应成为宝宝的支持者的角色,做好谈话记录并制定跟踪计划。

3.教师要注意观察,对有异议的家长重点进行沟通,缓解矛盾,做到问题不上缴,就地解决,减少投诉。

4.完成家长培训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周要有针对性的通过电访、家园联系册或面谈对家长进行家庭延伸教育。

5.对缺勤宝宝要及时电访问,了解情况并做好记录。

6.每周要及时认真的填写家园联系册。

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点评家长亲子日记 第6篇

下午放学接大宝时晚了一会,当我赶到时学生都已经放学了,找了一圈没有看到大宝,这时有位同班同学家长告诉我四组的打扫卫生还没有出来,等了一会,大宝背着书包出来了,我看着他有点不太高兴,走到我跟前大宝跟我说:妈妈,我没有得到奖状,只得了一个喜报和两个本子。听完我搂着大宝说:你已经很棒了,这段时间的努力妈妈和老师都看在眼里了,我们继续努力一定会有一个是属于你的,大宝听了点点头。

点评:这就是教育,本来上心的就需要的我们的鼓励,如果我们继续说,你能啥来,连个奖状都没得,这只能加剧孩子伤心,这只是在伤口上撒盐。加油!给孩子个拥抱,告诉他,只要我们做到努力,有了进步,就足够了,但要坚持下去

幼儿教师亲子阅读心得 第7篇

书籍,是漫步微观世界的通幽小径;

书籍,可以带我们遨游千万里,直上重霄;

书籍,可以带我们纵横亿万载,穿梭古今。

书籍,如同阿里巴巴的那句“芝麻开门”,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财富。

读书,往往是外在与内在,强制与自由的结合体。父母的选择决定了孩子的阅读内容和视野,从最初的《三字经》到《安徒生童话》,从单纯的听《咏鹅》到熟练的背诗句,在爸爸妈妈的示范阅读与即兴表演双向结合的情境里,孩子模仿的能力突显,加之适时的肯定与互动,孩子对书本的兴趣初步形成。随着成长,动画片开始介入孩子的生活。以动画片为媒介引导孩子阅读的条件成熟。孩子开始有所选择,根据兴趣选取自己爱看的图书,比如恐龙系列。

书籍的阅读打开了孩子想象的大门,张开带着光芒的翅膀,飞进充满无数可能的梦幻王国,孩子是王国的缔造者,为你讲述发生的故事,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妙词频现,佳句迭出,神采飞扬,自编自导自演,自主自信自强。

书籍的阅读带来了生活习惯的变化。逛超市的第一步由买玩具或者零食转变为买喜欢的书,并且在看书买书的过程中无师自通了作比较,在数不尽的诱惑中坚定自己的选择并勇敢的站在没有爸妈陪伴的书架处阅读,等待……

亲子园教师工作职责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活动,新教师专业成长

“亲子活动是以亲缘关系为维系基础, 以幼儿与家长的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 全方位开发幼儿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 帮助他们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一种活动。其形式很多, 如成人和孩子一起郊游、参观、学习、生活、游戏等, 其中亲子游戏是最受孩子喜欢的一种形式。” (1) 幼儿早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许多幼儿园都会选择有经验的老教师去组织0-3岁幼儿的亲子活动。在长期的活动中, 我发现虽然经验丰富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能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 促使亲子活动顺利开展, 但是经验丰富的成熟期教师常常会不自觉地把对3-6年龄段的教学方式、活动形式带入亲子活动中, 把亲子活动变成“异化”的集体教学活动。而新教师虽然缺少经验, 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亲和力, 善于模仿和吸收新知识, 反而会组织出到位的亲子活动。基于上述问题, 我们开始探索利用亲子活动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益模式, 努力挖掘新教师的优势, 创新“老带新”模式,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以带动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实践证明, 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下面笔者就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一、明确优势, 构建愿景

新教师走上幼教工作岗位的第一个月几乎都是手忙脚乱地在工作, 既有困惑也有收获。为了能帮助新教师树立信心, 明确自身优势, 在工作一个月后, 我园召开了新教师以及三年以下的青年教师恳谈会, 了解到了以下情况:

阿卓 (任教二年) :

我性格比较活泼开朗, 特别喜欢和孩子打成一片, 所以和孩子在一起时, 致力于营造比较宽松的氛围, 用柔柔的语气说话, 用温柔的动作抚触孩子, 这样的效果使幼儿适应很快, 愿意亲近我。

肖肖 (任教一个月) :

在参加工作前, 我曾经参加过育婴师的培训, 管理起孩子来好像没有别的新教师那么累, 我的秘诀是会在手上或身上藏些秘密“武器”, 时不时地去吸引孩子, 非常有效。

明月 (任教一个月) :

每天从早到晚孩子们都非常精力充沛, 要跟上他们的步伐是很累的。而因为年龄特点, 他们喜欢模仿, 模仿他认为比他能干的人, 所以我像个大孩子一样也尽情地玩, 让孩子们觉得我的玩法很有趣, 这样他们就自然会围在我身边, 逐渐随着我的动作而动作, 随着我的快乐而快乐。虽然同样也很累, 但是比盲目地跟随孩子要轻松多了。

琛琛 (任教一年) :

我工作中除了跟随师傅, 还有一个能自我提高的方法, 就是勤写反思。做完一天的工作, 静下心来回想一天中感触最大的地方, 把想到的内容如实写下来:有我组织一个成功的教学喜悦的心情, 有活动失败的沮丧, 也有孩子特殊的话, 还有在网络等途径看到、听到的一些事件联想到的幼儿园工作内容。一年下来写的东西多了, 就能发现自己成长的点滴。

近几年参加幼儿园工作的新教师基本上都是80后的年轻人, 他们接受过较系统的理论学习,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 他们更是对新鲜事物有着探索的热情, 善于从网络上了解自己需要的东西, 对自身的优势有一种比较理性的认识, 还有一股内在的不服气的韧劲, 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着明确的目标。所以, 我们在与新教师的交流中, 确立了前三年的共同愿景:扎实教学基本功, 能展示优质的教学活动;在亲子活动中提升家园共育水平;在不断反思中提升教育研究能力。

二、制定方案, 实践体验

为了能让新教师更近距离、多机会与家长接触, 我园特别组建了由新教师参与组成的0~3岁儿童早教组, 让新教师共同参与策划、组织亲子活动。在新教师参与的早教活动中, 我们发现亲子活动从方案到形式、过程等都有了全新的变化, 不仅早教组活动更丰富, 组内的所有成员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 方案的创新

如九月份的第一次亲子活动, 在活动之前组员对开展什么类型的亲子活动还都没有方向, 新教师利亚突然犹豫地说:“不知道可不可结合中秋节举办一次亲子活动啊?”组长志梅便问:“你认为中秋节可以怎样开展活动呢?”利亚说:“中秋节一般会是赏月的好时机, 假如活动放在晚上, 参与的孩子和家长就能共同玩亲子游戏, 还能一起赏月、品尝月饼, 最好还有观花灯、猜灯谜的环节, 这样的活动, 我觉得会很有意义。”利亚的提议受到了其他组员的赞同, 于是一个中秋节亲子早教活动的雏形诞生了。

月儿圆圆, 心儿甜甜快乐中秋方案

1. 设计思路

此次活动为体现中秋的主题性活动。在主题文化氛围影响下, 让幼儿在传统游戏中感受、学习中国文化, 体验游戏中的乐趣。此外, 本次活动还力图教给看护人怎样利用身边的资源、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幼儿, 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

2.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2) 让幼儿通过画彩灯、制作月饼、观赏彩灯和月亮、品尝月饼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 感受我国的文化习俗。

(3) 通过活动, 促进亲子交流, 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使其体验节日的快乐。

3. 活动时间

9月18日晚上6:00-8:30。

4. 活动地点

一楼多媒体教室和操场。

5. 参加对象

XX街道XX社区0-3岁幼儿40人及看护人。

6. 活动准备 (略)

7. 活动过程

(1) 致欢迎词并介绍活动流程。

(2) 亲子操。蹦蹦跳跳时间:《化妆舞会》。

(3) 表演经典活动:《经典诵读》。

(4) 小手动一动活动:《画彩灯》。

(5) 开心一刻:《猜灯谜》。

(6) 创意十分:《好吃的月饼》。

(7) 情意浓浓:《赏灯吃月饼》。

(8) 温馨HAPP:《兔子舞》。

(9) 看护人填写反馈表。

(二) 形式的变化

亲子早教是比较专业的教育活动, 仅靠谈话与交流很难体会到亲子早教的真谛。幼儿园应组织新教师去观摩亲子早教现场活动, 到专业早教机构去直观体验, 借鉴别人较成熟的早教模式和方法, 开展亲子早教活动。

肖肖日志:

我看过XX幼儿园开放的0-3岁亲子活动, 他们就像平时在幼儿园里那样只是给小朋友组织游戏活动, 所有的语言都是给孩子听的, 家长基本上是旁观为主。我想这样的方式对吗?于是我去了一个亲戚开办的早教机构, 边帮忙边学习, 发现0-3岁亲子活动其实很讲究, 语言主要是面向家长的, 在幼儿和家长共同游戏中, 要告诉家长可以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怎么来做。

于是在新教师提议以及组员商讨后, 我们决定改变以往类似集体教学的形式, 调整为以游戏贯穿始终的形式。

如琛琛和娜娜组织的一次亲子活动:第一环节是宝宝健康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做操, 培养幼儿做操的兴趣。第二环节是哈啰时间。鼓励幼儿与教师、父母、小朋友打招呼。第三环节是奥尔夫音乐时间。鼓励幼儿用小铃铛和着音乐表现出节拍。第四环节是勇敢天才时间。练习下蹲捡物, 发展幼儿手指精细动作。第五环节是彩虹伞。通过不同的手势对幼儿的每个手指进行抚摩和刺激, 发展幼儿的触觉感知能力。第六环节是拜拜时间。和球宝宝说再见:“球宝宝。跳跳跳, 宝宝和你抱一抱, 宝宝和你说再见。”

又如利亚和菲菲组织的亲子活动:第一环节是亲子操。教师带领家长、孩子一起模仿《爱我你就抱抱我》。第二环节是天才宝贝。初步学习对各种颜色的感知, 制作宝宝的爱心礼物。第三环节是智慧宝贝。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几个常见的图形。第四环节是勇敢宝贝。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送给妈妈一个吻。

(三) 沟通技能的提高

亲子活动的对象是0-3岁的婴幼儿和他们的家长, 语言是他们交流的主要工具, 在活动时间、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方面, 早教组的教师必须正确运用语言与家长、孩子进行交流。

活动一开始, 教师便要用简洁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活动的主要内容, 对他们提出必要的要求。活动进行中开展活动指导时, 教师要向家长交待活动的要求。活动间隙, 要充分考虑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可以安排一些生活活动环节。此外, 组织者还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家长, 更要在分散活动中开展个别指导, 与家长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活动结束时, 组织者不仅要小结今天的活动情况, 还要对家长提出回家后的要求, 将亲子活动的指导延伸到家庭, 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更好地实现亲子活动的目标。

亲子活动从准备到组织、评价的过程, 虽然与幼儿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 但在一定程度也可以说是浓缩了幼儿园一日工作的所有环节, 如对教育环境的思考和创设, 对教学环节的预设和教育智慧的运用, 集体讲解和个别指导, 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生活活动的过渡, 对幼儿的辅导和对家长的指导交流……每次的亲子活动就是一场公开展示, 教师需要调动全部的精力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这样一个高要求的活动中, 教师不仅提高了沟通技能, 也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收获与启示

(一) 几点收获

1. 团队协作促进亲子早教实践

团结协作、和谐相处是现代公司、企业或者一个团体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新时代所提倡的一种重要文化和精神, 也是每个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职业素质。团队协作关注共同的实践和实践的分享, 对新教师而言更需要团队协作。在亲子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 早教组内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自己的师傅。首先, 新教师通过听取同事的观点能检讨自己的教学理念,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其次, 组内成员之间的协作, 减轻了新教师的职业恐惧, 促使新教师勇于创新教学;再次, 经验分享为实践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为新教师提供了系统的帮助;最后, 新教师的个体实践, 也为早教带来了新鲜血液和创新思考。

2. 反思教学促进专业能力提升

在亲子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 笔者遇到了许多的问题, 并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反思, 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些问题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如此, 对于这些, 笔者深深地感悟到了一名教师专业上的成长不能缺少有效的反思, 我们的教育实践需要一种反思性教育实践。我国古代就早有关于反思的论述:“思之不慎, 行之失当”“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在杜威看来反思活动有着“不确定性”与“探究性”两个阶段过程。概言之,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通过各种的途径在个体内及借助他 (她) 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观察、再现、重构以及分析基础上, 积极进行尝试、验证、重新概括教学假定、改进教学的行为活动。一般而言, 反思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问题认识与反思。我们只有澄清了问题, 界定了困难之后, 才能更加准确地明确反思的目的;第二个步骤是拟定问题反思的计划, 也就是通过制订有效的计划为后续反思做好准备;第三个步骤是对相关资料批判分析和评价, 教师通过理性判断加以选择, 最终形成有效的、正确的教学行为。通过亲子活动的组织、参与, 使我增加了对教学的反思, 进而也促进了我专业上的成长。

(二) 几点启示

我们认为亲子活动要成功运作既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也要领导形成制度给予支持。在亲子活动中, 教师是活动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服务者和组织者、观察者和指导者、评价者和反思者, 而家长则是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协作者。 (2) 由于对幼儿园亲子活动认识不深刻, 对幼儿家长参与活动的素养不够重视, 对亲子活动参与主体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清楚, 当前我国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活动普遍不够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深化对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思想认识, 建立长效的幼儿园亲子活动机制, 加强教师培训, 更新教师的活动观念与工作方法, 将亲子活动纳入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体系。 (3) 通过亲子活动的设计、实施, 我们得到了以下启示。

1. 早教组成员要形成合力

成员人数不求多, 但求志同道合, 彼此认同理念与目的, 彼此高度信任 (是指专业上的信任, 而非私人关系的信任) , 愿意坦诚沟通, 尊重不同意见, 并愿意参与, 视“同事间的专业合作”为责任, 如此才能做到专业分享、相互支持。我们在选择成员时可采用民主推荐和自我推荐等方式, 让早教组的原有组员来推荐新成员, 或者选择这些组员比较信任的教师加入, 这样就能减少矛盾, 形成合力。同时, 组员配备还要注意合理。如我园的早教组由骨干教师担任组长, 新教师和青年教师担任组员, 还配备了电教、保育员等辅助人员, 合理的成员组合保证了每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幼儿园行政要建立制度创设支持性环境

制度建立与环境支持是亲子早教组成功发展的保证, 主要包括:安排教师共同合作和讨论的时间;给予相关的资源和设备;提供必要的培训内容;安排每年的园内成果分享或对外发表交流。幼儿园要把早教组活动当作常规工作来抓, 园长和行政人员要定期参与早教组的策划以及活动, 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3. 获取周边社区的支持

除了幼儿园行政和环境的支持外, 我们还要争取周边社区的支持。如中秋节亲子活动, 早教组动员了行政的支持, 购买物品, 同时也借助分园的中秋节亲子环保花灯制作评比活动, 将环保花灯布置成了观灯展猜灯谜的场景, 更发动周边的新街社区负责人以及社区内的0-3岁幼儿及看护人参与到了亲子活动中来。

4. 充分发挥早教辐射作用

平时早教组成员也经常与社区以及街道的民办园保持联系。每月有0-3岁婴幼儿看护人的入户指导, 每学期到社区或民办园去进行指导, 每学期有与民办园合作进行的亲子交流活动, 并结合重大节日, 邀请了社区以及民办园参与我们的亲子活动。

5. 积极学会参与式观察

在帮助新教师进行亲子活动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会观察对于自身能力提升非常重要, 尤其是参与式观察。这是我们了解儿童最基本的方法。“有高度的自觉性、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有观察敏感性的教师, 通过“参与”到各年龄段儿童的实际活动中去, 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活动方式, 聆听他们的语言, 能较好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兴趣的所在、能力与表现, 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

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第9篇

【关键词】亲子活动;指导意识;指导态度;指导内容;指导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9-0051-03

【作者简介】王赛(1987-),女,山东青岛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硕士生。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亲子活动是指由幼儿园组织开展的,针对3岁~6岁儿童的,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家长共同组织幼儿参与的活动。在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材料的提供者,环境的创设者,活动的组织者,更是指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指导者。教师的有效指导能够使家长在活动中有针对性地与幼儿进行互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明确参与活动的目的,有的放矢地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二、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共发放教师问卷72份,家长问卷87份;访谈教师5人,家长6人;观察4所幼儿园亲子活动共10次。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教师问卷和访谈,了解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意识、指导态度和指导方式;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和指导内容。

(一)教师的指导意识

心理学中,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教师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指导的重要性,才能够有明确的方向,并通过主观努力,付诸行动。在调查中,通过向教师和家长提问,发现教师的指导意识。

数据显示,亲子活动中“经常”与家长进行互动和指导的教师所占的人数和百分比最多,分别是43人(59.7%)和29人(49,3%),“总是”进行互动和指导所占的人数和百分比是16人(22.2%)和18人(25%),“有时”进行互动和指导所占的人数和百分比是10人(13.9%)和21人(29.2%)。“从不”的人数是0。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比较重视在亲子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和指导的。

(二)教师的指导态度

有些教师虽然在意识中已经认识到在亲子活动中应该与家长和幼儿进行指导互动,但是由于自身的经验、活动的复杂性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真正能够将这种意识付诸实践的教师还比较少,而且教师在指导时的态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关于指导的态度,有8.33%的教是非常不迫切的,有2.78%的教师是不迫切的,态度不确定的有19.44%,还有47.22%和22.22%教师的态度是迫切和非常迫切。也就是说,有30.55%的教师对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持有消极态度。

(三)教师的指导内容

根据对4所幼儿园的10次亲子活动的观察,笔者发现,教师在亲子活动中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对幼儿的指导和对家长的指导。

1.对幼儿的指导

幼儿是亲子活动的主体,在各种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中,教师会针对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的指导、社会交往的指导、游戏规则及纪律的指导。如在“祖国妈妈我爱你”竹竿舞活动中,由于幼儿的节奏感不是很强,教师就和幼儿一起,喊着节奏“一二三,跳,一二三,跳……脚开的时候开大一点”,指导幼儿如何伴随着竹竿开合的节奏进行游戏。

2.对家长的指导

对家长来说,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亲子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指导,家长在与孩子互动交流时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对家长的指导就显得非常关键。教师对家长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

(1)活动内容的指导

在亲子活动前,教师会将家长集中起来,就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流程、游戏的规则等对家长进行说明。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家长不知道如何推进活动的时候,会使用简短的语言,及时告知家长,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2)教育观念的指导

家长的教育观念体现在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有些溺爱型的家长,在活动中会出现包办代替的行为,这时教师会直接或是委婉的告诉家长,让孩子自己尝试。还有些家长是放任型的,他们在活动中旁观孩子游戏或是给孩子拍照,但不会与幼儿发生任何的互动,没有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家长的教育观念或方式有偏差时,会以委婉的语言或行动的示范,告诉家长正确的做法。

(3)家长参与的指导

在有些大型的亲子活动中,教师会邀请家长做志愿者,帮助教师一起维持秩序,为小朋友提供服务。教师会提前对参与的家长进行指导,告诉家长何时该做哪些事情,关注哪些方面,注意哪些事项。

(四)教师的指导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亲子活动中对家长和幼儿进行互动指导的方式有:活动前进行整体的说明指导(52.94%),活动中随机进行个别指导(35.29%),活动中针对幼儿进行指导,忽视家长(3.53%),活动后的分享交流(8.24%)。

1.活动前的说明观摩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对家长集中性的说明和介绍,体现了集体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流程。对于某些有难度的活动,教师会以集中观摩的方式,给家长做示范,引导家长如何与幼儿在过程中进行互动和交流,有的时候也会邀请比较有经验的家长做示范,起到榜样的作用,使家长通过对比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到自身的不足,启发家长在活动中真正的体现以幼儿为主体,避免出现旁观、包办代替、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

2.活动中的随机点拨

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机对幼儿和家长进行观察,当发现幼儿有操作困难时,及时对幼儿和家长进行点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支架的作用,将方法告诉幼儿,同时让家长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

3.活动后的交流分享

活动结束后,有的幼儿园会让家长填写反馈表,请家长提出对这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对活动进行评价。还有的幼儿园会请家长一起交流对于这次活动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建议,一方面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家长的感受,另一方面也为家长之间提供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彼此分享和学习好的育儿观念和方法。

四、研究分析

(一)教师指导意识和态度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在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指导意识比较清楚,大部分教师都明白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对幼儿和家长进行指导和互动,但是仍然有30.55%的教师在指导时持有消极的态度和心情。教师的消极态度会阻碍其在活动中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的作用,教师的不作为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相比于教师,家长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教师积极耐心的点拨有助于家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

(二)教师指导内容

在指导内容上,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涉及认知技能、社会交往、游戏规则和行为纪律等方面,对家长的指导涉及活动内容、教育观念、家长参与等内容。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以知识技能、常规纪律为主,较少关注幼儿的社会交往和创造能力等综合水平的发展;对家长的指导常以完成活动内容为目的,力求帮助家长完成任务,未能向家长解释行为的原因和策略。这样的指导对于家长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点状的而不是线型的,无法形成连续发展的共同体。

(三)教师指导方式

在指导方式上,活动前的集体性说明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2.94%;其次是活动中的个别指导,有35.29%;然后是活动后的交流分享,达8.24%,这三种形式基本上涵盖了教师对家长和幼儿进行指导的方式。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能力有限,活动中的随机点拨有时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而活动后由于大部分家长都急于带着孩子回家,所以活动后的分享交流也常常变成了只是少数家长填写活动反馈表。

五、建议与思考

(一)树立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正确态度

教师树立指导的正确态度是亲子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关键,持有积极参与指导的态度和心情,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幼儿和家长,才能发现幼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参与互动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有针对f生地进行指导。在幼儿园工作中,应经常组织教师之间的研讨,在亲子活动结束后进行交流和分享讨论,使教师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发掘活动的价值,提出自己指导中存在的困惑,提升自己的指导能力,认识到教师在亲子活动中的重要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指导态度。

(二)深化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内容

教师的指导内容反映了教师的关注点,如果教师更多的关注幼儿认知技能的掌握、活动任务的完成,活动规则和常规纪律的遵守,则会忽略幼儿社会性交往、创造性表现的发展。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内容会对家长起到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如果教师的指导内容有偏向性,也会使家长过多地去关注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他们情感、社会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所以教师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深化指导的内容,不但要使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应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亲子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方式

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利用集体性说明的契机,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家长介绍活动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并且对家长在活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提出要求。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或是单独指导的方式,重点引导家长在观察的基础上与幼儿积极互动,同时要提醒那些急于完成任务、包办代替的家长,预防急躁情绪的产生。教师可以在指导过程中对家长进行解释说明,让家长能够从内心接受教师指导。在活动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应有重点地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还可以对家长提出一些要求,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去,不断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皖西白鹅养殖技术介绍下一篇:治理“脏乱差”活动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