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

2024-06-20

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精选9篇)

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 第1篇

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

摘要:制约湖南省株洲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是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内涵认识不足及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经费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加强社区体育理论研究,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等措施,推动株洲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株洲市;社区体育;现状;措施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新兴内容,它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定趋势是城 市精力文化建设的重要的内容。本文以株洲市荷塘社区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对株洲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

株洲市荷塘区东湖公园社区成员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调查表900份,收回890份,其中有效问卷884份,有效率为99%。

一.株洲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株洲市社区体育开展的现状

株洲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政府备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了不少的工作,但发展极不平衡,整体上还比较落后。

1.社区成员体育价值取向

参加体育锤炼的各种目标中,增进健康与加强体质,调剂生活与加强社交,兴趣爱好与美化体型居前三位。其中增进健康占69.6%,其次调剂生活占20.8%,美化形体占14.9%。把体育作为娱乐方法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趋势,50岁以后参加锤炼的目标稍微产生了一些变更,由消遣娱乐转向了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美化形体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需求,尤其是女性更为明显。

2.株洲市社区居民健身运动的参与率和项目选择

株洲市每周参加 3 次以上的体育运动人数占多数,大多来自学校学生。参加体育锤炼的项目有长跑、棋类、舞蹈、球类等。其中,跑步位居第一位,占48%,其次男性球类,占43.6%,女性是舞蹈类,占 35%,位居第三的是棋类,占 15.6%。

3.株洲市社区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的情况

株洲市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锤炼的场地重要集中在就近的公共体育场合,公园或广场,学校,单位体育场地和住宅小区的附近的街头巷尾的运动场地等处所,没有大型综合性的场地,对于一些集中地区以至于供不应求,而偏僻一点的地区没有运动设施。

4.株洲市社区中参加体育锤炼人员的年纪构成社区体育面向全部社区成员,但是由于中青年人迫于工作压力和家庭累赘,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受到限制并且该区域靠近商业街,学校等。因此以学生为主,这是因为老年人身材健康程度降落,开端器重自己的身材健康,他们有时间也有愿望来参加体育运动。因为通过体育锤炼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愉悦身心,还可以重建自己的社会圈子。从参与年纪的散布来看,45-60岁以上的人最多。在进行体育锤炼的实际运动中,其年纪结构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

5.株洲市社会领导员的培训及领导情况

社区体育要顺利发展,就必须有大批控制社会体育工作知识技巧的人才到社区进行服务工作。其中体育领导员是社区体育的重要力量。科学健身是获得良好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证。而社区体育领导服务是科学健身的前提。城区健身辅导站较少,有很多社区还没有,社区健

身领导员人数也不多,国家一级、二级领导员就更少,整体来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没有形成网络化。

6.社区体育运动点的运动情况

据调查显示,傍晚运动的占多数,晚上运动的居第二位。上午和下午运动的运动点相对较少。多数运动点在傍晚以前,这与运动点的运动场合有关,公园、街道,居委会场合和街头巷尾是站前四位的运动点.这些场合傍晚是免费开放的,加之公园环境精巧,空气清新,活动场所气氛好可以开展体育运动。也与我国国民特别是老年人“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有关。社区体育运动点每天持续时间 30-60分钟的运动点最多。

7.不同社区体育发展的差别

株洲市不同社区体育发展差别较大,一些高级社区在建设上重视投入,一些普通的和旧的社区却交差,少数街道、社区重视社区发展,但大部分未引起足够的器重,管理和投入较少。

二.株洲市社区体育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株洲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对城市社区体育的内涵及认识不足

社区体育作为今后群众体育的重要情势,作为全面推动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仍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器重,有些人仅看到体育健身的本质功效,而对增长社区意识、增进社区 “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功效认识不足。

(二)参与率低。项目选择性少

从株洲市社区居民的参与率和项目选择可以看出:株洲市社区体育的参与率较低,项目选择性比较少。株洲市参加体育锤炼的项目有跑步、舞蹈、棋类、球类等。而发达城市除了有以上项目外还有水上项目。网球等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项目。

(三)株洲市社区体育管理的组织体制不完善

目前,在株洲市社区体育的组织情势还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比较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在工作中没有明确提出有关体育方面的具体职责,社区体育还处在摸索的初级阶段。因此,社区的人力,物力,才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公共的体育器材无人管理.应用周期 较短等现象。

(四)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经费不足

场地设施缺乏,经费不足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种状态既有社区发展相对较晚,又有城市建设方案不配套、不落实的原因。虽然进几年来株洲市各个社区都加大了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资金投入。但总体来说和国民群众的需求还是有必定的差距。目前社区体育经费没有比较固定的起源渠道,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还不是很强,体育运动经费还很是不足,自发组织占到53.1%,直接限制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五)社区体育领导员队伍单薄

在数量上,与社会体育领导员需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结构上也有必定的问题,组建情况又自发组织的占到53%。

(六)社区体育理论研究几乎空白

株洲市社区体育理论的研究几乎空白。不能为社区体育的发展供给理论支撑。在我国社区体育也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株洲市就更短,群众体育的理论研究没有受到足够的器重,社区体育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落后。

三.发展措施分析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长体育人口比例

全民健身是一项战略性国策。是人类健康最有效的投资,加强体育健身宣传工作。使社区居民真正建立起“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病。而且还包含了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

好状态”的概念。明确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增进健康最好的方法是体育锤炼,把体育健身融 入每个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增长体育人口比例。

(二)加强社区体育理论研究,更好的领导实践

随着社区体育功效的增长、地位的强化,作用的不断加强社区体育的研究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对懂得社区体育、分析社区体育、进步社区体育的管理效果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社区体育的管理和服务

社区体育管理是指在街道领域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体育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区域性、全方位的自我体育服务和自我体育管理。根据社区体育居民的需求,设立、健全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完善社区体育服务系统,广泛开展社区体育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保证,以进步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满意度,进步居 民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的互动性

当前我国社区体育资源有“三难”一缺乏设施,缺乏专门的体育人才,居民参与率低。要转变这种情况,其中的有效道路之一是紧紧依附社区领域内的大、中、小学校。第一、学校中拥有大批的专职的体育教师,这些体育教师具有开展体育比赛、组织体育运动的丰富经 验和知识,充分施展学校体育教师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能解决社体育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第二、学校都有必定的体育设施,特别是大中专院校拥有较多的体育设施,对这些体育设施只要进行适当的投资和管理,在搞好学校体育的前提下,有效利用体育设施开展社区体育运动,能在必定程度上解决社区体育的设施场地缺乏的问题。反过来社区体育也能够增进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有利于高校专业的建设,进步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领导能力,供给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五)加强社会领导员的培训力度抓紧培训一批既有组织能力又控制技巧领导的社会体育领导员,以满足株洲市社区体育市场的需要。进步株洲社会领导员队伍素质,保证垒民健身纲领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和实行。同时根据当地条件,解决社会领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问题,调动社会体育领导员的积极性。

(六)把社区的健身设施纳入构建健康住宅的方案当中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将大批的热情投入到健身休闲中去。但在当代 社会高竞争、高压力、高度紧张和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大众要保持身材和心理的全面健康,仅靠传统、粗放的体育锤炼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在社区内,将科学运动概念客人到居 住和日常生活环境中,渗透到现代化的家庭、工作、休闲等的方方面面。可以解决年轻人没有时间的问题。株洲的炎帝广场起了一个示范作用。

(七)扶持落后社区,提升株洲市社区体育整体程度

以先进社区为榜样带动落后社区,重视对宽大的普通社区的投入和管理。加强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提升全部社区体育程度。可以以天元区炎帝广场为榜样将其成功经验推广。

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 第2篇

按照街道党工委《昆工路街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深入我科室包片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对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创先争优”活动调查掌握的情况

社区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努力做好“五带头”作用,将各项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为促进活动的健康深入地开展要求社区干部、社区党员努力做到“四个要”:一要深刻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二要立足社区创新举措;三要精心组织,严格落实责任;四要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在带头学习方面。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创建有机结合。加强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党组织班子综合素质。通过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以会代训,加强社区党支部班子成员政治理论、党务知识等业务学习,提升社区党支部成员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并开展学习心得交流。给每位党员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外塑形象、内练素质,树立党员队伍的新形象。

在带头争创佳绩方面。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深入社区走访、调研社区内具备建立党组织的群体,了解已建立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党员人数、参与度等情况。同时,结合社区实际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

在带头服务群众方面。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素质,一是提高学习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社区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任务越来越艰巨,综合性越来越强,对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努力在学习下功夫,除了街道和科室每周例会学习外,还通过自学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感性;通过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二是提高协调能力。社区处在沟通上下、联系各方的枢纽位置,肩负着保持上下畅通联系的责任。协调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基本功。我们要努力做到对上协调严格按照程序,按领导分工职责逐级请示汇报,尽可能避免领导之间不必要的误会和“返工”;对下协调把握分寸,强化优质服务,要求社区工作人员一丝不荀、细致谨慎、精益求精去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提高执行力。要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要求,社区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牢固树立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执行力意识,做到接受和完成工作任务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找理由,顾全大局,争创一流。

在带头遵纪守法方面,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改变机关作风结合起来。要求社区干部要按制度、按规章、按目标思路办事,合力争先,全面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要明职权,找方法,求实效,出结果。各条线、每个人都要明确“我是干什么的、我能干什么、要求我干什么、我能干到什么程度”,不准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贻误工作,脚踏实地,努力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在弘扬正气方面,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执行力的建设结合起来要求要讲实话,办实事,做小事,做精事。做精做细做实工作,将各项工作推进上新台阶;要大兴实事求是之风,要善于从小事做起,讲白话、讲“土话”、不讲官话,以精益求精、实实在在地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为民服务和促进发展的工作;同时,要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工作高效。要共同努力,有信心、有决心,确保取得工作成效,在群众中树立较好的公众形象。

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五带头”作用只局限于社区干部,没有在社区党员中广泛开展;活动开展的力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影响范围较小;党员重视程度不够、抓活动的路径和办法不够多等问题。

三、对社区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如下承诺

1、社区干部职工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干部日常工作和学习的规范管理,制定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守则、社区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居委会成员分工责任制、请销假等制度,用好的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加强各科室与社区间相互配合,整合调动资源,充分发挥团队的重要作用,保持办事处与社区步伐的协调一致,加强与社区的互动交流,并通过各渠道提高社区与各机构协调沟通能力。二是结合每个社区和工作人员的实际,对新上任的社区干部灵活开展,各项规章制度、惠民政策法规、办事程序、专业技能等内容的培训活动,努力使社区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在能力水平上再提升、在工作作风上再优化。充分激发“干”的热情、提升“干”的能力,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干”的行动、提高“干”的实绩,尽职尽责、不辱使命。

2、社区办公设施管理

在做好办公用品采购、配备和发放的同时,不断完善和加强以社区“两室” 用房内办公和活动设施为重点的管理工作,建立社区用电管理制度、社区电脑使用制度、社区电话使用制度、社区物品管理使用制度、社区阅览室使用制度、社区活动室制度、社区环境卫生制度等管理制度等制度,并实行办公设施管理责任制,各社区所的办公设施由各社区正主任负责管理。会议室、接待室、活动室物品,由办公室统一清点造册,造册后由责任人签字实行责任管理。

3、为社区做好后勤保障

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 第3篇

1.1研究对象

以新余市艺舞拉丁学校、2所高等院校、5所小学和1所中学及7家社区舞蹈俱乐部和体育舞蹈训练的参与者345人、体育舞蹈教师(教练员)36人为研究对象。

1.2主要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从新余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新余市体育舞蹈协会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需要,在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上制定调查问卷,其中学生问卷350份,教师问卷36份。在体育舞蹈训练地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现场回收,所有问卷全部收回。学生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98.57%;教师有效问卷36份,有效率100%。

1.2.3数理统计法

将经过筛选的有效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逻辑分析,用百分数对数据资料进行一般性的描述。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体育舞蹈师生数量结构

师生比是指学生数与教师数的比率,这里指的教师数是指专任教师,不包括行政管理、后勤等非专任教师。我国在21世纪初对中小学按城乡差异有一个指导标准,其中城市高中、初中、小学按1∶12.5、1∶13.5、1∶19的比例,而对于高校规定师生比达到1∶14的为优秀,1∶16的为良好,1∶18的为合格。而对于体育老师和学生人数的比例规定为中小学不超过1∶300,高校为1∶120~150。显然,只有充足的专任教师,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1]。体育舞蹈由于项目特殊性,一般采取小班教学才有效果。从表1得知,新余市各体育舞蹈训练点师生比中,学校训练点为1∶10~ 25,专业舞蹈学校为1∶11~12,社区舞蹈俱乐部为1∶83~105。这些都远远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说明体育舞蹈教师在数量上是充足的。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分析,新余市体育舞蹈教师总数共36人, 能达到这个师生比例,也说明新余市体育舞蹈学生人数太少,体育舞蹈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并参与其中,体育舞蹈在新余市的普及度还有待于提高。(见表1)

2 . 2体育舞蹈教练员队伍现状

教练员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运动训练的组织者、设计者、示范者,是体育人才培养的关键。教练员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体育人才培养和体育水平发展[2]。

调查结果显示:年龄结构方面(见表2),体育舞蹈教练队伍整体偏年轻,30岁以下有28人,占76.8%,而30岁以上只占22.2%;性别结构方面,男女教练员分别占27.2%和72.3%,男女比例接近1∶3,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体育舞蹈是一项特殊的项目,除了要教师具备相当的运动技术能力之外,还需要教练有良好的气质和身形,具备朝气蓬勃的神韵;另外,体育舞蹈是个男女配合协调的体育运动,男士有男士动作,女士有女士动作,一般男教练教男性, 女教练教女性,所以男女教练比例要恰当合理,否则一个教练即要教男士又要教女士,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从执教年限上得知,新余市体育舞蹈教练执教在1~3年占52.7%,3~5年占22.2%, 7年以上的只占10.3%。执教年限反映从事体育舞蹈教育工作的资历和经验水平,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新余市体育舞蹈教练员从教时间较短,教学经验不足,这与他们整体年龄偏年轻相符。进一步了解得知,他们大多是大学刚毕业就开始从教,有些甚至是没经过大学体育舞蹈专业学习,而是在体育舞蹈俱乐部培训班学习后, 就开始从教,这些现象产生,即说明了新余市体育舞蹈教练不规范现象,也说明新余市体育舞蹈教练员缺乏,体育舞蹈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空间。

学历层次和技术水平反映接受正规教育的专业能力水平高低,从一定层面上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理论、科研和组织运动竞赛、运动训练等方面的能力等[3]。通过表3可知,新余市体育舞蹈教师学历整体层次偏低,研究生学历只有1人,占2.77%,而专科以下学历有20人,占总数的55.56%。技术等级方面,国家级只有2人,占总人数5.56%,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只占总人数的16.67%、5.56%、2.77%,而无级别的体育舞蹈教师占总人数的69.44%。这充分说明新余市体育舞蹈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低下,技术等级不高,体育舞蹈高级专业人才匮乏,这极大地阻碍了新余市体育舞蹈的健康有序的开展。

2 . 3体育舞蹈训练者的现状

2.3.1年龄结构与性别结构

体育项目要普及和发展除了受教练(教师)因素影响外,还要看该项目受哪些群体喜欢,从训练者角度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发展潜力和普及性。在对新余市体育舞蹈训练者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的调查中发现(见表4),在性别方面,女性(90.2%)从事体育舞蹈比男性(9.8%)多了近10倍,在年龄方面,6~9岁年龄阶段最多,占所调查总数的(39.1%),其次是6岁占总数(27.8%),6~14岁占总数的 (20.3%),14岁以上最少,只占(12.8%)。这说明体育舞蹈在新余更受女性青睐,且以14岁以下人群为主,特别是9岁以下占据半数以上。究其原因,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多数被调查者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仅通过少数的电视转播的比赛,成年人认为穿着和异性舞伴是阻碍其练习体育舞蹈的决定因素,多数家长让小孩学习体育舞蹈主要看中该项目形体和健美,而14岁以上参与人数急剧减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这个年龄阶段是青春发育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有了很大变化;二是初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紧,家长包括学校更关心文化课成绩,这些方面导致该年龄阶段练习体育舞蹈的人数非常少。造成这种现象与行政管理部门对体育舞蹈的缺乏宣传非常密切。

2.3.2参与体育舞蹈总人数情况

新余市体育舞蹈开展较晚,但是从每年参加的人数看,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新余市体育舞蹈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多数中小学将音体美的成绩作为宣传学校的平台,以此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并促进学校的招生。家长和学生看到其他学生因体育舞蹈取得各种奖牌和奖励,也积极参与体育舞蹈项目运动中。(见表5)

2.3.3比赛获奖情况

每年教练都会带体育舞蹈训练者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了解新余市与省内外体育舞蹈水平差异的良好方式。新余市体育舞蹈训练者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级别也越来越高。这里所统计的奖牌包括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以及各级别协会组织的各种比赛,并非单纯的锦标赛和综合运动会。从表6可知,新余市这几年体育舞蹈在全国和全省各项比赛中所获奖牌都在逐年增加,说明技术水平越来越高,项目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

2 . 4体育舞蹈训练场地现状

训练场地是开展体育舞蹈运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进行专业训练必须的硬件设施。完善标准的体育舞蹈房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训练,也可以提高体育舞蹈训练水平[4,5,6]。从新余目前的训练场所看,仅有6处标准形体房,占总数37.5%,5处标准舞场,占总数的31.3%,有很多场地没有木地板,采用的是水泥地或者塑胶场地,场地也偏小。这些严重限制了体育舞蹈的开展。(见表7)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新余市体育舞蹈教练总数较少,女性偏多,年龄偏轻,学历偏低,执教年限教短,专业技术等级也不高,具有丰富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的体育舞蹈高级人才匮乏,极大地影响体育舞蹈的开展。 (2)虽然新余市参加体育舞蹈的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是以少儿为主,且女性占有绝大部分;从参加结果看,新余市体育舞蹈竞技水平逐年提高,但是训练场地设施还存在较大欠缺。

3.2建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练)综合素质,各学校努力引进高水平体育舞蹈人才,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体育舞蹈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考级考牌,加强体育舞蹈后备人才的培养。新余市舞蹈协会应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则制度,对社区体育舞蹈俱乐部准入制进行规范。加大体育舞蹈的宣传力度,经常组织体育舞蹈比赛和表演,扩大体育舞蹈的群众基础。

摘要:为深入了解江西省中小城市社区体育舞蹈开展的现状,以新余为例,通过调查等方法对新余市社区体育舞蹈教练员和训练者的基本情况及体育舞蹈场地设施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新余市体育舞蹈教练员综合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场地设施相对简陋,但是新余市体育舞蹈参与者逐年增加,竞技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潜力很大。

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第4篇

关键词: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376-01

一、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一)成都市居民锻炼情况总体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成都市居民总体锻炼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44.%,这一比例相对理想,但是符合国家锻炼标准的锻炼人数只占锻炼人数的24.%,大部分的锻炼者没有达到预定的锻炼效果;每周锻炼在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只占锻炼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出现严重的锻炼不足,锻炼效果不佳的现象,这可以体现出成都市社区体育开展效果不明显,社区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相当缺乏和专业素质不突出等等问题。

(二)成都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分析。成都市居民参加锻炼的目的与动机中“增强体力和健康”占所调查人数的80%,这也是其他地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排在第二位的“养成锻炼习惯”其次是“结交朋友”等。这也从客观上要求城市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社区建设带来挑战和压力。如体育设施的增加、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社区经费的增加以及社区体育管理的进一步完善等等。

(三)成都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效果分析。成都市城市居民参与锻炼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在以上分析中显示44%的调查者参加了体育锻炼。通过调查对象调查,其中22%的人群锻炼后精力充沛;15%的锻炼后身体得到明显改善。有41%的锻炼后没有明显变化;22%的人锻炼后没有任何变化。大部分对他们没产生多大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接近总调查锻炼人数的63%的居民,体育锻炼效果不显著。再加上调查中没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就可以知道成都市社区体育在社区开展得不是很理想。

(四)成都市城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的消费情况。通过对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分析,其居民的体育消费情况如下:调查中40%的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的消费很少;而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者中不到100元/年的体育消费占总锻炼人数的40%;100-200元/年的体育消费占总锻炼人数的6%;300-400元/年的体育消费占总锻炼人数的19%;400-500元/年的体育消费占总锻炼人数的8%;500元/年以上的体育消费占总锻炼人数的5%。这种体育消费呈“金字塔”式的结构图可以看出,由于受经济发展和居民收支情况的影响较大,体育消费的能力不足。

(五)城市社区居民选择场所情况分析。通过调查显示成都市社区中参加体育锻炼者选择社区进行锻炼的人数占总锻炼人数的21.%。还有79%的人没有在社区进行体育锻炼。有的选择学校进行锻炼,有的选择健身房;还有选择其他场所进行锻炼的。主要原因为社区的场地太拥挤、体育设施不够、社区环境太差、没有专人指导等等导致锻炼效果不明显。

二、影响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

(一)成都市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目前,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基层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大,体育社会化程度较低。政府在体育社会化的作用应该是倡导、动员和政策支持,以及监督评价。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平台,鼓励社区体育指导员参与社区体育的工作中,用政策去促进社区体育资源的聚集。

(二)成都市居民的文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体育参与程度与其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在调查的成都市社区居民中,参加体育互动的主要人群是在校学生,其次是老年人,社区居民和中年人锻炼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组织必须加大宣传,使人们对体育能有个正确而又清晰的认识。

(三)管理职责不明确。成都市现行的行政职能当中,基本的行政单位是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在理论上社区体育的管理者应当是社区的居民自治组织。但是现有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真正代替政府和企业承担社会赋予的管理责任还有较大差距,突出的表现为社区居民委员会职责模湖,工作方式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社区居委会的任务繁多、事务繁重弱化了居民自治的管理职能,同时也会削弱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很难为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专业素质偏低,管理水平不高,这是不容事实。

(四)體育活动的需求不足。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需求并不高,这对社区体育的发展势必会起到阻碍作用。社区居民的闲暇时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多。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体育的需求,但是,社区居民的闲暇时间参加的活动很多,并不一定参加体育锻炼,所以怎样去引导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刺激社区居民对体育的需求这也是一种现实因素。增加社区体育指导员,这是相当关键的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对体育本身价值的认识,使他们自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五)成都市社区体育资源相对匮乏。社区体育资源的匮乏,在西部地区特别突出。突出的表现在:体育设施的匮乏、经费的短缺以及场地设施的兴建、添置、维修等都需要经费的投入;人力资源的匮乏也相当严重,突出的表现为社区体育指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社区体育管理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只有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这种因素就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成都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参加体育活动的效果、参加体育的消费情况和选择场所情况分析,认为:成都市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居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管理职责不明确、体育活动的需求不足、体育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建议应在:提高社会体育化、提高居民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丰富体育资源等方面进一步改善,以形成成都市居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排球教研室

参考文献:

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 第5篇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李石开发区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得出,场地设施不足、指导人员缺乏、人群参与意识不够等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社区体育;现状;对策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成年人针对自身,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与快乐幸福的生活,又是国家综合体育实力的体现,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与繁荣昌盛。因此,发展社区体育对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沈抚新城抚顺李石开发区社区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为研究对象,以李石开发区街道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走访社区随机发放《沈抚新城李石开发区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200 份,回收问卷 200 份,有效问卷 200 份,有效率100%。最后采用 ExceL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李石开发区社区体育开展现状

2.1.1、参与人口情况 (1)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性别比。走访社区统计锻炼人群(共计 600 人)发现,男性锻炼者在被统计锻炼人群中占 61%,女性锻炼者则只占39%。这与公园、空地、广场等普通健身点较适合开展集体表演性,韵律性体育活动项目有关。女性,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范围较窄,表演性、韵律性较强的项目,如秧歌、韵律舞等是他们主要选择的项目。而男性可选择的项目较多,不仅限于活动点中的项目,这就大大影响了参加人群的性别比。

(2)社区锻炼居民选择锻炼时间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55% 的被调查者选择在 18:00 后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是7:00 以前,只有 25% 的被调查者选择在7:00―18:00 之间锻炼。由此可见,居民们大多会选择在早晨和晚间 2 个时段参加体育锻炼。

(3)居民投入体育活动的费用情况。从被调查者每月愿投入体育活动费用比例来看,65% 的被调查者每月投入体育活动的费用在 200 元以下,20% 的被调查者每月投入的费用在 200~500 元之间,11% 的被调查者投入的费用在 500~1 000 之间,而只有 4% 的被调查者愿意投入 1 000 元以上的费用用于体育活动。虽然开发区多为中高档小区且居民月收入较高,但是社区居民在体育锻炼上的花费较低。

(4)居民参与锻炼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15% 的被调查者不参加体育锻炼或每周只有 2 次以下的锻炼次数,66% 的被调查者每周参加 2~3 次体育锻炼,10% 的被调查者每周能参加 4~5 次体育锻炼,而只有 9% 的被调查者能保持每天都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调查发现,锻炼次数少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2.1.2、社区体育锻炼环境情况 (1)社区体育活动点种类及数量。通过对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统计结果来看,目前开发区体育活动地点主要有体彩建设活动点、社区体育活动点、普通健身点和体育场。其中,前 3 类活动点为免费类,且数量最多,占总活动点的 88.6%,而体育场为收费类,仅有 4 个,占 11.4%。由于免费类体育活动点的场地和设施的简陋,而收费类体育场均分散在附近学校内,离居民小区较远。因此,居民们仍然面临着场地设施无法满足体育锻炼实际需求的问题。由于附近无健身中心,从而制约了部分有专业健身场所和指导需求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

(2)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场地选择。在选择锻炼场地上,64% 的社区居民选择社区内免费健身场地进行体育活动,有 25% 的居民选择在公园广场进行体育活动,4% 的居民选择在距家较近的体育场进行体育活动,而只有 2% 的居民选择到专业健身俱乐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免费场地具有免费和方便特点,而专业健身俱乐部具有时尚、不受天气限制特点。

2.1.3、社区体育指导员情况 据统计,77% 的被调查者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都是随意的、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有 23%的居民在体育锻炼对有专业人员指导,但只有 2% 的被调查者身边有 5 个以上的体育指导员。而有体育指导员的活动也只有集体健身操,秧歌等少数项目。通过走访了解,社区体育指导员主要由所在社区居民和周边学校体育工作者构成,其中前者人数居多。由于他们并未受过专业培训,因此,在指导水平上也是较低的,这也就影响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指导水平。

2.2、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

2.2.1、社会因素 (1)场地设施对居民参与体育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有 65% 的.人对自己所在社区体育设施器材不满意,无法达到其锻炼的需要。

而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社区体育锻炼器材保养不足,大部分都不能保持完整,所以很难达到多数居民的锻炼需要。(2)参与锻炼人群特征及参与氛围的影响。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社区锻炼居民年龄有明显老龄化现象,在走访社区多个体育活动点后发现,参与锻炼居民绝大多数为退休后的中老年人群。而且体育活动居民多为自主活动,很少有活动点有集体项活动项目,只有部分活动点有秧歌,集体舞之类的韵律性中老年活动项目。由于这种锻炼人群和锻炼项目的特征直接导致了年轻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氛围,限制了年轻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2.2.2、个人因素 (1)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由表 1 可知,社区居民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主要有,无兴趣的占总的7%,无时间的占总的 65%,无锻炼场地的占总的 25%。这些数据表明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还不足,有待于提高。另外,还表现出社区活动场地的缺乏,使得一些有锻炼意愿的居民放弃了锻炼的想法。(2)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从表 2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来看,以减肥为目的的占 35%,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占 45%,消磨时间为目的的占 10%,其余动机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在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设施建设时应主要考虑以健身性和娱乐性为主。

2.2.3、家庭因素 居民家庭成员对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调查显示,有 10% 的被调查者参与体育活动是受到家人参与的影响很高,有 25% 的被调查者参与体育活动受家庭成员一定程度的影响,有 65% 的被调查者参与体育锻炼没有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结果说明,家庭成员的参与行为对家人参与体育活动行为能起到一定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结 论

沈抚新城李石开发区目前存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开放力度不够、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专业化较低、社区居民健身意识不强和参加积极性不足。

3.2、建 议

3.2.1、增加资金入逐渐解决场地问题,协调封闭场地的开发 开发区行政部门应努力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配置社区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逐步改善社区体育活动设施不足的现状。除政府增加全民健身经费的投入外还应鼓励开发区个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体育活动设施。为解决目前体育活动场地紧缺问题,各社区可以与本社区内学校沟通协商,在不影响学校教学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适当开放学校现有体育活动场地,提高体育场地在居民锻炼高峰时的利用率。

3.2.2、积极培养社区体育指导员,加强体育指导志愿者队伍建设 社区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是保证社区体育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社区体育指导员培养、管理体制还不够科学规范。所以,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地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资金组织学习班进行培训教育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适合社区体育发展的指导员到下级社区工作。使得社区体育指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另外,实践证明建立和优化志愿者队伍,对发动和推进社区健身活动服务具有积极作用。志愿者是社区健身活动组织化运作中极其宝贵和重要的人力资源,而志愿者的数量和构成也直接代表社区健身活动组织化运作的发展水平。因此,壮大和优化志愿者队伍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健身活动服务的关键。所以,要大力动员具有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志愿者的专业结构,从而提高全民健身意识的普及。

3.2.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身氛围 各社区应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使社区内充满全民健身的体育气氛。形成有利于社区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更多居民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同时,应在社区多组织健康教育讲座,使居民提高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意识,抛掉“不需要”“没必要”的锻炼观念。

3.2.4、丰富活动内容,创新组织形式社区居民年龄层次不同,对社区体育有不同需求,因而,社区体育要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从吸引广大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丰富和优化社区体育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尤其要注重开展具有娱乐色彩的大众化、团体化和趣味化体育活动。各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社区中组织全民健身文化节,让各社区喜欢健身的居民在全民健身文化节里一起交流、比赛,相互学习,以达到促进健身交流的目的。这样,社区居民们不仅可以在全民健身文化节里健身、交流和比赛,还可形成一个全民健身文化的氛围与特色,起到宣传、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秋芬 . 社区体育运动开展中权利冲突分析――以广场舞纠纷为视角 [J]. 体育与科学,(2).

[2] 孔祥 .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供给主体及实现路径 [J]. 体育与科学,(4).

[3] 顾渊彦,李明 .21 世纪中国社区体育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4] 徐永祥 . 社区发展论 [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 第6篇

1 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1.1 社区卫生服务的提出

我镇地处上海市区的边缘,由于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外来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使我镇人口户籍构成发生了特殊的变化,外来流动人口大大超过户籍人口。据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全镇户籍人口为19 714人,占总人口的24%,外来流动人口63 578人,占总人口的76%。在外来流动人口中,应列入计划免疫管理的≤7岁的适龄儿童比例也很大,据2007年计划免疫年报表统计,全镇≤7岁户籍儿童为1 432人,占≤7岁儿童总数的15%,外来流动儿童为8 251人,占≤7岁儿童总数的85%。流动人口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甚至居无定所,超生现象严重,私人接生、非法堕胎现象屡屡发生。户籍来源复杂,经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决定了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难度非常大。卫生防病的对象已不再局限于上海常住户口人群,外来人员的健康素质将影响到整个上海市民的健康素质。

全镇卫生资源包括医院及合法诊所共8个,非法诊所达20多处。全镇大量的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大量的需求是疾病后的康复指导,大量的卫生服务需求在社区和家庭,而实际上卫生服务提供的范围仅是小部分危重患者,而没有真正着眼于那些也十分需要卫生服务的广大群众。镇政府正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不断满足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和切身利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在对全镇卫生现状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抓住时机,积极争取,于2001年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2 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运行情况

6年来,镇政府及卫生部门投入了较大精力抓社区卫生服务,精心组织,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使社区卫生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功。

2.1 初步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便捷的原则,行政村进行分区划片,建立一个以泗泾医院为依托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部分村卫生室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2 按照全科医学的服务方式, 走出医院大门, 步入社区、进入家庭

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断开发新的卫生需求,提高两个效益。同时,开展建立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上门咨询、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重点人群保健、计免妇保指导和设立家庭病床等8项服务,为农民提供主动、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

2.3 开展重点人群、重点病人管理, 用计算机进行家庭健康档案管理

从居民健康调查入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普查的情况,把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确定为主要服务对象,为每一病人提供健康教育、周期性健康检查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与干预等服务。同时,对在普查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患者,建立慢病随访卡,制订干预措施,为他们提供连续、固定的卫生服务。建立社区-医院-社区双向转诊制度。为一些慢性病患者设立家庭病床,提供电话咨询服务,为病人提供家庭出诊及接送病人服务,同时实行服务承诺制。

2.4 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经济和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经济和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新农合则初步减轻了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种符合成本效益的服务方式,使医疗费用更趋合理,有助于巩固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有助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又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5 将合作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捆绑发展, 利用合作医疗的经济杠杆作用调节病人流向

引导病人从不能享有合作医疗的非法医疗机构和私自行医的各种诊所那里流向医院、卫生服务点和村卫生室,利用优惠政策,形成竞争优势,充分占有医疗市场。

2.6 通过宣传和政策引导等方式,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正常发展,镇政府做了大量的舆论宣传工作。不仅召开各种动员会,还采用印制宣传单,进行走访、调查等形式,深入居民委、楼院和家庭进行宣讲,以及搞基础性调查、建档等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赢得居民委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制定了一些政策、规章制度和措施,激励医务工作者从事这项工作,并从医疗、预防、保健和妇幼等部门抽调和选派医务人员。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基本上查清了辖区内居民的分布情况和基本健康状况,为深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3 收效及存在的问题

我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充分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群众。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入户到人的服务,带给居民群众的直接利益就是小病就近治疗,慢性病不必常跑医院,无病早预防。二是扩大了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使服务方式由以前医生坐等病人上门求医,到现在主动上门服务;服务范围由原来对全体病人的服务,扩大到健康人群和家庭,以至覆盖全社区的居民;服务手段,由单一的治疗延伸到从生到死,从健康到疾病再到康复的全过程,通过各种有效的卫生服务措施,对居民生命全过程实施有效、规范的健康保护,进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质量。三是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从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情况看,由于建立了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使医生更加了解患者,也使其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医患之间产生了信任,拉近了距离,增加了一种舒畅愉快的情感交流。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使久久困扰人们的医风医德问题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帮助,使较为空洞和模糊的精神文明建设充满了真实的内涵。四是社区卫生服务消费较低。据对古浪路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的调查看,群众到中心和诊所看病可节省一定的费用。

然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刚刚起步,就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群众的参与面较窄。其主要原因是公费医疗报销衔接不上,不能转诊,因而,制约了一部分人。二是软、硬环境较差,给深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带来困难。三是社区卫生服务还缺少方方面面的支持。表现在当地政府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不够及时;医院选派医务人员进社区服务还不够主动;一些相关部门的积极性还不太高。四是社区本身还没有真正进入服务主体状态。有的领导心中底数不清,目的性不够明确;街道居委会干部有配合意识,但缺少主体行为。

4 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4.1 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

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就是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因此,政府应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并将其纳入社会发展计划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纳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其次,要结合地区实际,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安排一定资金,帮助解决社区卫生服务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4.2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政府应加大协调领导的力度

社区卫生服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服务性强,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必须得到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支持,这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下去的基本条件。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协调领导作用。第一,要调动各居委 (村) 投入社区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第二,继续发挥卫生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逐步规范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和服务行为,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第三,充分发挥计划、财政、民政、城建和物价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如在新建和改造居民小区时,要适当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的设施问题。对已在居民生活区设置的条件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在条件允许和多方帮助的情况下,逐步加以改造和调换。同时,社区内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也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第四,要引导、开发和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将综合性个体诊所和其他机构的诊所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网,使其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第五,要争取宣传舆论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时宣传报道,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广为参与。

4.3 要尽快培养素质较高的全科医护人员

拥有一定数量的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成败的关键。鉴于当地目前这类人才十分缺乏的现状,我们建议:第一,要依托医学院校的力量,经过严格培训,在现有的医务人员中,尽快培养出一批能胜任社区卫生服务的合格人才。第二,要积极抽调和选派责任心强的医疗、预防和保健等方面的医务人员,通过开展团队式协同会诊的办法,为社区居民提供质量较高的服务。第三,要发挥现有各诊所医护人员的作用,共同担负起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第四,政府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要在工作、学习、生活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同时,政府还要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从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等方面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减少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以过硬的质量赢得群众的信赖。

4.4 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总结经验,循序渐进,逐步扩展

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我们和广大群众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这既是卫生服务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人们传统习惯的改变。目前,受各方面条件所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必须抓好多种形式的试点,培养典型,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延伸和扩展。当前,首先要进行政策配套和措施的完善。其次,要逐步投入医术水平较高的医疗方面的人才,继续以医疗为突破点,增大受益范围,让广大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到实际利益,使其真正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积极拥护者和参与者。第三,要在盘活存量,重组资源的情况下,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卫生服务工作,逐步形成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将卫生服务和全民健康高效、顺利地推进到居民生活区,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 第7篇

关键词:三亚,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要把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在这一阶段,城市社区体育如何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物质文化需求,将是城市社区体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在调查中发现三亚市居委会的历史都不长,大多数居委会都是农村城镇化的产物,因此以原先农村邻里为基础的居委会有比其他城市社区较强的心理认同和凝聚力,附之以海南文化特有的开放性,三亚社区居民表现出很强的吸纳外来文化而改变自身生活方式的适应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亚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生活方式等发生许多新的变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如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是三亚市体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为此,笔者对三亚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对象是29个街道办事处的社区体育。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1991年以来有关社区及社区体育方面的论文、文件等文献资料,在三亚市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查阅、分类和整理分析、研究;问卷调查法。遵循社会学问卷设计的要求,设计了“三亚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居民问卷)”和“三亚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管理者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为95%。管理者问卷采用普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9份,全部收回;访谈法。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三亚市河东区、河西区街道、居委会的有关干部进行走访,与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部分负责人访谈,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真实数据和资料;现场观察法。通过到有关的经常性社区体育活动场所进行现场实际观察,直观发现和了解到与所研究的内容相关的信息;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l2,0软件,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一、结果与分析

1,三亚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活动状况

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日常性的社区体育活动多以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形式开展。在对三亚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在活动地点的形成方式上三亚和其他城市的情况基本相同,大多是以趋于分散,多标化且规模多呈现小型的简单体育活动,是采取就近的方式,根据实际的参与人群等情况进行活动的。

(1)体育活动场所的组成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形成方式主要有5种。其中29个街道都存在居民自己组建的体育活动场所,5l%的街道办事处都对所辖区的活动场所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内容的帮助。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三亚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建立主要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这一部分活动组织主要是一些兴趣相投的居民聚集在一起进行身体锻炼,具有强身健体和交流感情的双重目的。三亚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组建,基层政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街道的居委会参与了对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组建,对本社区的体育活动场所实施了内容和不同程度的管理。22%的街道有事业单位对体育活动场所的组建加以帮助;8%的街道有体育协会帮助了体育活动场所的组建。可以看出社会力量在社区体育组建中发挥的作用较弱。值得注意的是有68%的街道有住宅区物业管理机构帮助组建体育活动场所的现象。这主要发生在城郊结合区的一些街道,主要与近几年三亚新兴的物业管理小区有一定的关系。这也说明了物业帮助管理社区体育组织的新趋向。

(2)体育活动场所的分布情况。调查后发现,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活动场地大多集中在社区内的广场、空地等,人数比例较多。而在市内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场馆锻炼的人数仅占17.9%。产生这种差异性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在活动场所里所设置的项目时对设施的合理性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就是社区内的现有体育器材也不是特别到位。在和有关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访谈中得知,目前社区中场地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特别是有很多学校的设施很好,但是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基本上没有向社区的居民开放。目前活动场所的场地设施较差,很多居民非常想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如果周围没有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场地设施,就有许多人放弃了在本社区内锻炼的机会。如果想动员社区内各个年龄层次的居民都来参加社区所组织或是其他群体组织的体育健身活动,就要改善社区内的体育设施条件。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大力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日本,社区体育组织中。利用本社区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占58.8%,使用公共室外及室内场地设施的分别占13.2%和36.5%,而使用公园和广场绿地的仅占13.2%。

目前三亚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活动内容多以健身操、拳和舞蹈为主要活动项目。健身操有关节操、养生操等;拳类主要是太极拳;舞蹈类有健身舞、筷子舞、扇子舞等,还有一些本地民众自编的地方传统的健身活动。这些项目都非竞技性、保健性、表演性等特点,并且对活动场地、器械的要求不是太高。参与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老年人在打發时间的同时渴望健康和长寿,而这些项目活动量相对较小,身体活动的强度也不太大,适合他们的实际需要。在社区里,这些项目在老年人当中普及得较好。但是这些项目对于青少年、成年人的多元化体育需求来说,就显出很大的不适应性了,要想保证社区居民的体育生活化,经常化,社区所形成的活动项目就应该将目前较为单一的健身保健类活动项目扩展到多类型、多方式的活动项目,这样的话,能改变体育活动场所内容项目较偏的现象,让更多的居民有机会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根据对活动指导员的访谈和参与观察发现,社区所进行的健身内容大多是更新的少,除非由指导员学习新的内容后教给组织成员。

(3)体育活动场所的经费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有50%的居民选择由物业给予支持,有35%的人选择没有经费,其他居民所在活动场所都有不同渠道的经费来源。物业给予支持显示出了社区居民健身的新趋势,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居民在参加健身活动时是没有经费的,他们需要自己进行筹办,有的是社区体育协会来统一组织,以个人交纳会费为主,还有的是个人组织大家进行筹集,经费主要用来活动时音响设备所消耗的电费,购买光盘、磁带等。总之,目前组织自筹经费是主流,经费来源呈多渠道,其中以交纳会员费为主,反映出了大多数活动组织自我投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民间型组织,大力发展该类组织,可以促进社区体育社会化进程。

2,三亚城市社区体育场所的设施和参加者状况

在调查三亚的29个街道中,有20个街道有自己管理的室内体育场地,占所调查街道数的70%。只有2个街道的室内场地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拥有一套4件以上的室内体育健身设备,而其他的只是在社区里有几组普通的室外健身路径而已。另外还有的只是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小型室内场地。在所调查的相关社区里很少有室内场地和全民健身工程设施。而广大的体育设施资源都分布在学校、事业单位、广场、公园等。调查中显示辖区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场地设施向社区内居民开放的很少。

通过对三亚城市相关居民的调查结果表明,三亚城市社区体育的活动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表现出进行锻炼上的性别不平衡。在健身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拥有大量的余暇时间,又有健康长寿的需求。表明了三亚城市社区中群众体育活动场所的内容多以适合老年人参加的运动强度较小,行动比较缓和的健身为主的舞蹈类活动项目为主。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活动场地大多集中在社区内的广场、空地等。在活动场所中的健身项目在活动内容上多以健身操、拳和舞蹈为主要活动项目。

(2)三亚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在活动场所的组成形式上主要以居民自发组织为主,但出现的以小区物业支持的现象将是以后主要的发展趋势。

(3)在社区里,仅仅是有一些室外的健身路径,很少有自己管理的室内外场地设施。辖区内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场地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基本上很少向社区居民开放。大多街道居委全每年用于社区体育活动的经费数量很少。

(4)在社区体育场所里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中,年龄结构失衡,表现为中老年居多、青少年比较少的现象。在进行健身的居民中呈现了性别不平衡,即女性多于男性。

2,建议

(1)社区体育运动项目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建议改变目前体育活动项目较偏的状况,开发更多的运动项目,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

(2)增加对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经费投入,加大社区体育协会的管理职能,提高体育协会的指导水平。

(3)加强对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利用,鼓励辖区内的学校、企事业的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在空余时间为社区居民服务。

我国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现状调查 第8篇

一、社区分类

杭州社区现建有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 社区经营时间长, 人际关系熟, 体育基础较好, 形成一定规模, 能吸引和带动较多的居民加入到社区体育活动队伍中来。房地产商开发的居住小区。小区内有物业管理, 设置有游泳池、篮球场、门球场等体育健身娱乐场所, 有利于居民随时开展体育活动。政府的开发区和政府规划建设体育中心和休闲、文化广场。社区区域相对集中, 是社区体育有待重点布局开发的全民健身好场所。

二、杭州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

调查显示:居民喜欢和很喜欢活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61.7%;对体育活动持一般态度的占33.6%不喜欢体育活动的占4.7%。这一数据反映了我省城市居民对待健身活动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从年龄上区分喜欢和很喜欢活动的人数是:老年占50.3%, 中年占31.5%, 青年占40.7%, 儿童占64.5%, 呈现年龄小比例高的特征。从性别上来看喜欢和很喜欢活动的人数是:男性占42.7%, 女性59.3%, 调查表明, 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不同的:年龄上,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以增强体质和治疗疾病为主;年轻人参加体育运动是为了加强人际交往, 并达到减肥健美的目的;而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大多以娱乐为目的。

三、杭州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表现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 参与者男性占39.35%, 女性占60.65%。参与者的年龄主要以青年人 (18~30岁) 为主, 占61.36%, 而中年人数则偏低, 只占13.72%, 老年人群的每周锻炼次数最多, 每次锻炼的时间也最长, 这些人群多以退休人员为主, 相比较其他调查对象他们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 在这个年龄段又是以保养身体为主;中年年龄段, 这个年龄段由于工作较为繁忙, 空闲时间相对较少, 每周只能保持较少的锻炼时间和锻炼次数;青年人他们比较愿意运动, 在调查的锻炼时间和次数也占有较高比例。

数据上可看出, 现阶段社区体育参与状况呈现出:“两头热, 中间冷”的现象, 即青年人、老年人比较热衷于体育锻炼, 而中年人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投入社区体育中去,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时间问题中年人由于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工作忙、家务重、往往是他们的主要特征。所以留给自己可支配的业余时间实在是有限;观念问题中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体育健身活动缺乏一定的认识, 也未能体会到其重要性, 将之视为浪费时间, 但又总觉得自己的身体不需要锻炼就很健康, 孰不知其实自己就处在亚健康状态。以上两个主要原因直接导致社区体育那种不正常的现象。居民每周参加活动的频率分别为:参加1~2次17.5%, 参加3次22.5%, 4次的7.5%, 5次以上12.5%, 不参加的4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每周根本不参加锻炼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40%, 比例之高充分显示社区体育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即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较差。说明还未形成合理和有规律的健身氛围。

四、杭州社区体育主要活动场所

居民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还是庭院、路边、空闲场地等非正规体育场所, 其中在社区辖区周围的街头巷尾活动的人占总人数的37%。其次分别为:在广场活动的占21.8%, 在公园活动的占15%, 在企业、体育场活动的占3%;在学校活动的仅占5.7%。由于受时间因素和个人经济收入状况的制约, 在选用运动场地上, 大多数居民是选择在不需要任何费用的公路、街道、免费运动场地及空地上进行, 街边公园、绿地也是人们经常锻炼的场所。

五、参与的主要体育项目

居民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受到个人喜爱、场地、器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调查中发现, 居民仍喜爱一些简单易行、投资成本低、受场地限制较少的体育项目, 如跑步、散步、登山、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

总体上看居民参与的体育项目大致包括:散步或跑步, 乒乓球, 羽毛球, 篮球等, 游泳, 登山, 健身操, 在家运动, 骑自行车等。调查对象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呈现出活动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年龄所喜欢的项目不同, 老年人最喜欢散步、太极拳、门球等;这几项活动量小又不受场地限制;中年人最喜欢跑步、散步、羽毛球、健身操舞等, 这些项目轻巧、活动量易于调整和掌握等特点;青年人最喜欢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又能表现出男子汉阳刚之气的项目;儿童最喜欢足球、篮球等。总之, 体育项目的选择正朝着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较强的方向, 有氧锻炼的方式转移。

六、影响社区体育开展的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 影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来自不同的方面和层次, 主要归为四类:一是个人因素、二是环境因素、三是项目因素、四是指导因素。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认识的滞后性, 居民目前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偏低, 只有26.8%和30.2%的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有所了解。还有67.3%的居民对健康的认识尚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 有的甚至还停留在“静养就是健身”的误区内。另外64.7%居民对健身方法还局限在“打打球”、“跑跑步”简单的框架上。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 经费短缺是制约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区发展的原因, 又有城市规划不配套, 规划不落实的原因。在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的兼职为主, 专职为辅, 只有19.6%的管理者是专职的。由于大部分管理者身兼多职, 工作内容杂, 很难在社区工作上投入很多精力。社会体育指导员中, 对健身功能认识不足, 年龄偏大, 学历偏低, 专业知识贫乏, 大部分示范、技术讲解不清晰, 多数是“跟随练”教学法, 但是他们的耐心程度较高。居民社会经济地位由其文化程度, 职业和个人经济收入等主要因素构成。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社会生活条件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意识, 居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身经济的发展上。经济收入对参与体育活动有较大影响。

七、对策

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与政府宏观指导;加强与单位体育学校体育的相互交织;加强场馆建设。规划城市体育设施;加强社区经济发展, 推动社区体育发展;做好社区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 加强社区居民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洪潭.试论社区体育的称谓.特点及功能[J].体育与科学, 2001.

株洲市城市社区体育开展情况调查 第9篇

一 、前言

“阳光体育运动”是自2006年始,在学生体质急剧下降的这个大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行,由教育部、国家体总局、共青团中央三部委共同发起的,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群众性体育活动。

二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抚州市日峰小学六年级学生阳光体育开展状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谈法和访谈法

3.数理统计法

4.逻辑分析法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六年级共有8个班级,抽取其中2个班级的100名学生,男生女生各50名,各占50%的学生,学生的年龄大致在12-14岁之间,他们是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人群。

2.日峰小学教研室于2008年起组织学生开展冬季长跑和趣味体育竞赛,趣味体育竞赛开展的形式有校园集体舞、踢键子、乒乓球、跳绳,也有体现集体力量的拔河比赛、换物接力、过草地等。学校每年会在六年级里筛选出40名学生(男生、女生各20人)进行“绑腿跑”的训练,参加市里面小学“阳光体育伴我行”的比赛。

3.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态度

表1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态度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中有92%的同学喜欢或比较喜欢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女生有88%的喜欢或比较喜欢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绝大多数同学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对“阳光体育运动”不喜欢的学生只是极少数,这些同学中认为体育活动很累很无趣、运动成绩不好、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课业负担等是这些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

通过座谈得知中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中抱着去玩耍和游戏的心态是最多的,占37%,在体育活动中能和同学相处以及放松的分别占22%和20%。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暂时的放下学习和同学去玩耍放松,一部分学生体育成绩比较差,对体育活动没有好感,觉得又累又无趣等。

(四)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

表2 学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

表 3 学生每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频率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是以30分钟以上为主,女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也是在30分钟以上为主。从表3的统计数据来看,有88%的学生每周的体育运动的频率在3到4次以上,学生普遍的积极性比较高。从性别比例看,男生运动时间强度上比女生要长,但是在运动的频率上女生要略高于男生。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轻松的有趣的体育活动,让那些少数的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也能参与进来,使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健康的开展。

(五)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

表4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

从表4可以看出,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中有73%的学生选择了学校,说明校园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据了解日峰小学目前拥有一片田径场、4片篮球场、2桌乒乓球桌以及一些单杠、双杠等设施。没有足球场。部分学生认为学校运动场地较小,且体育器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较欠缺。“阳光体育”的开展使学生的活动范围从学校扩大到广场和家,学生充分利用广场的场地资源和社区的体育设施资源,在广场学生会开展溜冰运动。在家的时候,学生会和父母一起去登山,打打羽毛球等。

(六)“阳光体育”对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的影响

访谈中的100名学生中有86%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参加的体育项目有跑步、跳高、跳远等,有23%的学生学生参加过市里的“阳光体育伴我行”的比赛。学生说“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生活的变得丰富多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在各种竞赛中获得荣誉,在各种竞赛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七)学生喜欢参与的体育活动的项目

表5 学生喜欢参与的体育活动的项目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各种运动项目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是跳绳(占学生总数的18%)、跑步(占学生总数的17%)、篮球(占学生总数的13%)和溜冰(占学生总数的12%)。学生在学校经常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集中于跳绳、田径和球类。男生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富有激烈对抗的、竞争性强的项目,而女生则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对抗性不强的项目。

三、 结论

1.大部分男生女生每周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频率在3—4次,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比较高。男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时间和频率高于女生。玩耍和游戏是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活动中的首要动机。

2.男生最喜欢的三个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跑步,女生最喜欢的三个运动项目是跳绳、跑步和踢毽子。性别差异对学生选择喜欢运动项目有影响。

3.校领导、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的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是持重视和支持的态度。部分家长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宋军,邓艳艳.“阳光体育”你究竟能走多远[e].体育友,2007,15(4):24一26.

[2]许自强.“阳光体育”推动终身体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7,96(32):228.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002-02

一 、前言

“阳光体育运动”是自2006年始,在学生体质急剧下降的这个大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行,由教育部、国家体总局、共青团中央三部委共同发起的,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群众性体育活动。

二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抚州市日峰小学六年级学生阳光体育开展状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谈法和访谈法

3.数理统计法

4.逻辑分析法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六年级共有8个班级,抽取其中2个班级的100名学生,男生女生各50名,各占50%的学生,学生的年龄大致在12-14岁之间,他们是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人群。

2.日峰小学教研室于2008年起组织学生开展冬季长跑和趣味体育竞赛,趣味体育竞赛开展的形式有校园集体舞、踢键子、乒乓球、跳绳,也有体现集体力量的拔河比赛、换物接力、过草地等。学校每年会在六年级里筛选出40名学生(男生、女生各20人)进行“绑腿跑”的训练,参加市里面小学“阳光体育伴我行”的比赛。

3.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态度

表1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态度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中有92%的同学喜欢或比较喜欢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女生有88%的喜欢或比较喜欢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绝大多数同学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对“阳光体育运动”不喜欢的学生只是极少数,这些同学中认为体育活动很累很无趣、运动成绩不好、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课业负担等是这些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

通过座谈得知中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中抱着去玩耍和游戏的心态是最多的,占37%,在体育活动中能和同学相处以及放松的分别占22%和20%。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暂时的放下学习和同学去玩耍放松,一部分学生体育成绩比较差,对体育活动没有好感,觉得又累又无趣等。

(四)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

表2 学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

表 3 学生每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频率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是以30分钟以上为主,女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也是在30分钟以上为主。从表3的统计数据来看,有88%的学生每周的体育运动的频率在3到4次以上,学生普遍的积极性比较高。从性别比例看,男生运动时间强度上比女生要长,但是在运动的频率上女生要略高于男生。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轻松的有趣的体育活动,让那些少数的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也能参与进来,使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健康的开展。

(五)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

表4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

从表4可以看出,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中有73%的学生选择了学校,说明校园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据了解日峰小学目前拥有一片田径场、4片篮球场、2桌乒乓球桌以及一些单杠、双杠等设施。没有足球场。部分学生认为学校运动场地较小,且体育器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较欠缺。“阳光体育”的开展使学生的活动范围从学校扩大到广场和家,学生充分利用广场的场地资源和社区的体育设施资源,在广场学生会开展溜冰运动。在家的时候,学生会和父母一起去登山,打打羽毛球等。

(六)“阳光体育”对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的影响

访谈中的100名学生中有86%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参加的体育项目有跑步、跳高、跳远等,有23%的学生学生参加过市里的“阳光体育伴我行”的比赛。学生说“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生活的变得丰富多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在各种竞赛中获得荣誉,在各种竞赛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七)学生喜欢参与的体育活动的项目

表5 学生喜欢参与的体育活动的项目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各种运动项目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是跳绳(占学生总数的18%)、跑步(占学生总数的17%)、篮球(占学生总数的13%)和溜冰(占学生总数的12%)。学生在学校经常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集中于跳绳、田径和球类。男生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富有激烈对抗的、竞争性强的项目,而女生则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对抗性不强的项目。

三、 结论

1.大部分男生女生每周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频率在3—4次,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比较高。男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时间和频率高于女生。玩耍和游戏是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活动中的首要动机。

2.男生最喜欢的三个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跑步,女生最喜欢的三个运动项目是跳绳、跑步和踢毽子。性别差异对学生选择喜欢运动项目有影响。

3.校领导、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的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是持重视和支持的态度。部分家长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宋军,邓艳艳.“阳光体育”你究竟能走多远[e].体育友,2007,15(4):24一26.

[2]许自强.“阳光体育”推动终身体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7,96(32):228.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002-02

一 、前言

“阳光体育运动”是自2006年始,在学生体质急剧下降的这个大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行,由教育部、国家体总局、共青团中央三部委共同发起的,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群众性体育活动。

二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抚州市日峰小学六年级学生阳光体育开展状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谈法和访谈法

3.数理统计法

4.逻辑分析法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六年级共有8个班级,抽取其中2个班级的100名学生,男生女生各50名,各占50%的学生,学生的年龄大致在12-14岁之间,他们是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人群。

2.日峰小学教研室于2008年起组织学生开展冬季长跑和趣味体育竞赛,趣味体育竞赛开展的形式有校园集体舞、踢键子、乒乓球、跳绳,也有体现集体力量的拔河比赛、换物接力、过草地等。学校每年会在六年级里筛选出40名学生(男生、女生各20人)进行“绑腿跑”的训练,参加市里面小学“阳光体育伴我行”的比赛。

3.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态度

表1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态度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中有92%的同学喜欢或比较喜欢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女生有88%的喜欢或比较喜欢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绝大多数同学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对“阳光体育运动”不喜欢的学生只是极少数,这些同学中认为体育活动很累很无趣、运动成绩不好、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和课业负担等是这些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

通过座谈得知中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首要动机中抱着去玩耍和游戏的心态是最多的,占37%,在体育活动中能和同学相处以及放松的分别占22%和20%。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暂时的放下学习和同学去玩耍放松,一部分学生体育成绩比较差,对体育活动没有好感,觉得又累又无趣等。

(四)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

表2 学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

表 3 学生每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频率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时间是以30分钟以上为主,女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也是在30分钟以上为主。从表3的统计数据来看,有88%的学生每周的体育运动的频率在3到4次以上,学生普遍的积极性比较高。从性别比例看,男生运动时间强度上比女生要长,但是在运动的频率上女生要略高于男生。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轻松的有趣的体育活动,让那些少数的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也能参与进来,使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健康的开展。

(五)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

表4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

从表4可以看出,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场所中有73%的学生选择了学校,说明校园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据了解日峰小学目前拥有一片田径场、4片篮球场、2桌乒乓球桌以及一些单杠、双杠等设施。没有足球场。部分学生认为学校运动场地较小,且体育器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较欠缺。“阳光体育”的开展使学生的活动范围从学校扩大到广场和家,学生充分利用广场的场地资源和社区的体育设施资源,在广场学生会开展溜冰运动。在家的时候,学生会和父母一起去登山,打打羽毛球等。

(六)“阳光体育”对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的影响

访谈中的100名学生中有86%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的运动会,参加的体育项目有跑步、跳高、跳远等,有23%的学生学生参加过市里的“阳光体育伴我行”的比赛。学生说“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生活的变得丰富多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通过努力在各种竞赛中获得荣誉,在各种竞赛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七)学生喜欢参与的体育活动的项目

表5 学生喜欢参与的体育活动的项目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各种运动项目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目是跳绳(占学生总数的18%)、跑步(占学生总数的17%)、篮球(占学生总数的13%)和溜冰(占学生总数的12%)。学生在学校经常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集中于跳绳、田径和球类。男生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富有激烈对抗的、竞争性强的项目,而女生则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对抗性不强的项目。

三、 结论

1.大部分男生女生每周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频率在3—4次,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比较高。男生参加“阳光体育”的时间和频率高于女生。玩耍和游戏是学生在参与“阳光体育”活动中的首要动机。

2.男生最喜欢的三个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跑步,女生最喜欢的三个运动项目是跳绳、跑步和踢毽子。性别差异对学生选择喜欢运动项目有影响。

3.校领导、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的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是持重视和支持的态度。部分家长认为参加体育活动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宋军,邓艳艳.“阳光体育”你究竟能走多远[e].体育友,2007,15(4):24一26.

上一篇:php算法面试题下一篇:观看《叩问初心》警示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