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部主管的主要职责

2024-05-17

事业部主管的主要职责(精选14篇)

事业部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1篇

1、负责地面抛光打蜡工作。

2、负责制定保洁工作计划,并及时监督指导各区域的保洁作业情况。

3、编制消杀计划并执行,完成消杀工作

4、小区内的绿化修剪、维护

3、完成上级交代的其他事务。

事业部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2篇

2、熟练掌握各种作业设备、工具、消耗品的性能、使用规范,指导和纠正保洁员的操作。

3、负责组织保洁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和培训工作。

4、熟悉管理区域职责、任务,掌握商户活动规律及重点保洁部位。

5、随时检查保洁人员工作情况,针对工作不达标的保洁人员有权提出更换建议。

6、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各岗位保洁人员提出调整意见。

7、根据保洁人员的工作表现,对保洁员的工作奖罚提出建议。

8、每周向公司领导汇报保洁工作情况。

事业部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3篇

一、财务主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素质是事物本来的或原有的特质, 是事物带有根本性的品质。具体到人, 其实是人的综合态势的反映。财务主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做好财务会计工作必备条件。

1. 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行为是由其思想支配的, 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财务会计行为。作为财务主管必须是实事求是、态度端正、讲原则、讲正气的典范。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是一个人的品行。财务主管每天都与钱打交道, 他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他必须是廉洁自律;他应是见钱手不痒, 公私分明、作风正派、敬业爱岗的典范。财务主管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做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前提。

2. 法律诚信素质

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 与其他单位打交道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诚实守信。作为财务主管应熟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中公司法、经济法、税法、合同法等是做好企业财务工作的基础法律, 而财务会计法律规范体系是做到好财务会计工作的直接依据。财务主管必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诚实守信;在与企业外部往来中要学会用法律维护企业的权益, 避免企业蒙受损失, 减少风险;同时要严格执行各项合同或协议, 树立良好的企业外部形象。财务主管在企业内部, 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会计法规、规章和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活动, 不弄虚作假, 客观公正地提供会计信息。同时要忠实董事会及上级领导, 严格保守商业秘密, 对下级要办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以理服人。

3. 业务技能素质

企业的财务会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做好财务主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财务主管必须熟练掌握我国的会计基本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同时必须掌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编制财务预算;能够根据企业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时预警和控制;能够准确地对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财务分析;能够科学合理地筹集、调配使用资金。

二、财务主管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

1. 组织协调能力

财务主管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做好企业财务工作的先决条件。其组织协调能力具体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具有科学合理调动使用企业的资金, 保证资金的良性周转与循环能力;具有合理组织企业的日常财务会计工作, 并使财务部门内部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制度化的能力;具有客观公正、正确完整地向企业投资人披露公司的财务信息能力;具有及时向各职能部门及内部职工提供有关信息, 沟通情况,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及人际关系的能力。二是企业外部:工商、税务、财政等发生关系的部门真实、完整、正确和及时地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 建立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 争取有关各方支持的能力。

2. 业务工作能力

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年复一年, 日复一日, 作为财务主管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主要能力才能正常、创新地开展工作。一是财务预算或财务计划的编制能力。财务计划是指导企业年度财务工作的文件, 它关系到企业资金的流入与流出, 作为财务主管必须具备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外部经济环境、金融环境, 科学合理地制定财务计划的能力。二是控制和监督财务计划的执行能力。在财务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财务主管要及时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使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三是综合分析思考能力。财务主管能够及时分析影响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及现金流量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四是职业判断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 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 客观上要求财务会计主管应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以便正确处理新的经济业务。五是财务软件应用能力。会计主管必须与时俱进, 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 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

3. 参与决策能力

论事业单位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 第4篇

一、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原因

在经济社会的实践中,由于作为国有资产产权所有者的上级主管事业单位(即委托人)与作为国有资产具体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即代理人)的下级事业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而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代理人的行为目标与自己的行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一致,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会计主管委派制就是促使事业单位治理结构中权力制衡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强化行政管理,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实施有效监督,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事业单位,尤其是知名学校、医院等纷纷设立分支机构,确实存在着如何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的问题,会计主管委派制因而成为其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实施实时监督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二、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意义

上级事业单位向基层事业单位派驻会计主管,一方面可以对基层管理者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其管理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两者在信息、风险等方面的不对称,维护委托方的权益。其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实践表明,多数虚假报表是在控制者和管理者的授意下产生的。为何虚假报表和报告总是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由于对其监督弱化所造成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须标本兼治。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实施,基层事业单位的一切重大财务收支、资金调拨以至重要的运行决策都必须有会计主管的审核认可,会计主管对有关原始单据的审核,犹如在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与会计人员之间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政部有位领导讲过一句话: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说明了监督的必要性,它是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有利于上级事业单位快捷地获取基层事业单位的信息

在现行财务报告披露制度下,上级事业单位获取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在会计年度终了由基层事业单位按年报提供的,因而上级事业单位的决策层只能靠披露的会计报告来了解和判断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而对于其营运情况和一些隐性问题或深层次的问题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滞后的监督往往失去了管理的意义,尤其对于故意弄虚作假的问题,常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是从制度设计上保障了会计主管进入基层单位的决策层,参与制定重大事项和财务计划,实时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快捷地为上级决策层提供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和相关信息。

(三)有利于降低管理和监督成本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除了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主管能将基层事业单位弄虚作假的问题及时制止,防范于未然。对于制止不了的问题,能够及时向上级单位报告,便于上级单位及时采取相应对策,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大大降低管理和监督的机会成本。

(四)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能够让受派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与上级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更加紧密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联络与报告制度,上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受派单位的财务动态能及时掌握,对不恰当的做法能及时加以指导,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五)有利于更有效地执行各项财经制度

由于基层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经制度的熟悉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执行各项财经制度的自觉性不高,因此,通过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能够强化受派单位执行各项财经制度的自觉性,规范其财务收支行为,减少财务风险。

三、实施会计主管委派制的办法

会计主管委派制作为一项制度,必然要有其可操作性,概括起来有以下具体实施办法:

(一)明确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模式

采用会计主管委派制,委派的会计主管实行上级事业单位与受派单位双重领导的管理摸式。委派的会计主管一方面要就受派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向派出单位负责,发现任何危害国家利益和其他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要及时向派出单位报告;另一方面,要负责对受派单位的会计业务和财务人员的管理,日常具体财务会计工作向受派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对受派单位负有监督和服务职责。

(二)明确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

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可以是成立的专门管理机构,也可以是由派出单位的会计部门,负责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统一管理。选派的会计主管必须素质较高、有较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对派出会计主管的编制情况、人事关系、工资福利、业务考核等应当进行统一管理。

(三)赋予派出会计主管相应的责权

要从制度上明确派出会计主管在受派单位的身份与定位。为了突出派出会计主管的监督职能,便于其顺利行使监督职能,应当规定派出會计主管列入受派单位的决策层,有权参与受派单位财务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实施,全面负责受派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派出会计主管在服务于受派单位的同时对派出单位负责,对受派单位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对受派单位领导执意违规的行为有责任向对派出单位及时报告。

(四)给予派出会计主管的利益保障

在明确派出会计主管责权的同时,要对派出会计主管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利”的方面给予保障,为保证派出会计主管工作的独立性,有效行使监督职能,其工资、福利待遇宜与受派单位脱钩,由派出单位统一考核发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

为确保委派制的落实到位,加强后续管理和可操作性,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的配套制度:

1、选拔制度。拟派出的会计主管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任职资格,具备较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德才兼备的人员,经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合格后,由派出的事业单位领导批准后确定。

2、培训制度。派出的会计主管作为受派单位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责任重大,必须具备扎实过硬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派出的会计主管进行派出前的培训,派出后的后续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业务知识、政治思想及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培训,不断提高派出会计主管的思想道德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3、述职制度。派出的会计主管在年度终了或规定的时间以及离职时,应向其归口的管理机构详细报告工作情况。述职报告经受派单位负责人和派出的管理机构双方签署意见后作为其业务档案。

4、报告制度。可分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制度规定派出的会计主管按季或半年定期向其归口的管理机构作书面报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定派出的会计主管对所在受派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否则追究职责。

5、业绩考核制度。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应制订科学的考核办法,对派出的会计主管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遵守会计法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职业道德、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情况。年度考核必须有书面考核结论,进行定性评价(如优秀、称职、不称职),以此作为对其奖惩和续聘、解聘的依据。

6、奖惩升迁制度。派出会计主管的归口管理机构应制订明确的奖惩升迁制度。按照考核结果以及有关的审计情况,对于工作出色、考核优秀的派出会计主管,给予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以至晋升;对于考核不称职以及所在受派单位财务审计发现问题的派出会计主管,给予经济处罚、不予续聘和解聘。

7、交流轮换制度。派出会计主管的管理机构应制订相关的交流轮换制度,对派出会计主管的工作岗位进行有计划轮换,促进其横向和纵向交流。

8、离任审计制度。派出的会计主管在受派单位任职期满离任时,必须进行离任审计。派出会计主管对违纪违法行为不抵制、不报告甚至与受派单位串通一起实施其他违法乱纪行为者,视情节给予教育、调离、撤职、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理。

营运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5篇

1、做好营运主管相关及值班经理工作,维护营运现场秩序;

2、处理影院日常中各类突发事件,如顾客投诉、贵宾接待、政府部门检查等;

3、负责营运现场设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4、负责营运部门员工的日常管理与指导;

5、制定部门员工培训计划,并进行岗位操作培训;

6、做好影城卖品及库房管理工作;

7、完成上级交代的其他工作。

任职资格:

1、性格开朗、耐心尽责、富有亲和力;

2、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

3、热爱电影,对电影行业有一定的了解;

营运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6篇

1、 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2、 熟悉服装行业的业务管理流程

3、 对店铺的人员、货品、店面的管理具备一定的创新性;

4、 能够对所辖店铺员工进行指导、培训、评估及规划;

岗位要求:

1、大专及以上学历,有丰富的销售经验;

2、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客户关系,业绩优秀;

3、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营运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7篇

2. 落实营运部相关的工作内容;

3. 按规定执行商场的管理制度;

4. 保证商户正常的开门营业,对于没有按规定营业的商户,进行相关处理;

5. 定期巡逻,保证卖场的经营秩序;

6. 发现商户有违反管理制度的,及时制止,情节严重的,需及时上报领导;

7. 负责所辖区域商户的日常费用催缴工作(包括租金、推广费、物业管理费、电话费、水费、电费及其它费用);

8. 负责受理所辖区域商户的设备设施保修、投诉及其它要求,按信息属性分拣、传递相关部门,并追踪落实情况,要求及时落实解决,予以反馈;

9. 解决商户提出的合理问题;

10. 配合招商营运经理,提高商户的经营能力;

11. 配合招商营运经理,落实对商户的相关培训工作;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主管 第8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运行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事业单位虽然在逐步企业化, 但和一般的盈利性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事业单位会计最重要的是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大多是有国家财政拨款的, 编制好财务预算收支计划是财务主管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一) 加强预算控制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加强预算控制, 要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在编制预算前, 事业主管要对单位的工作任务, 财务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总结、分析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预算年度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 按照量入为出原则, 自求收支平衡, 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在编制预算时, 不能简单地采用“增量预算法”, 编制可采用因素分析法、零基预算法、趋势分析法等常用方法。编制预算时要广泛听取单位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反复进行协调与平衡, 不断完善。只有利用各种科学方法编制出来的财务预算收支计划, 才能更好地指导财务治理工作。

(二) 加强制度控制

财务制度明确具体, 可直接据以进行操作, 是从事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就必须制订一整套完整公道的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是根据国家有关财务、财经法规、规章制度的, 如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稽核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等。完善的制度限定了财务活动运作的方式, 是控制与督导单位整体利益和职责能够顺利履行的核心保障。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 完善监督机制, 财务工作才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保证事业健康发展。

(三) 加强收入控制

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为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 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事业单位财务主管应将各项收入进行统一核算, 统一管理, 根据业务性质合理确定收入的实现。充分利用单位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 合理组织各项收入, 不断拓宽业务范围, 同时应注意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收入分配经济政策, 各部门对外服务的收入应实行收入支出两条线, 防止私设“小金库”。

(四) 加强支出控制

事业单位支出是指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各单位应厉行节约, 杜绝不合理支出, 严格规定支出审批及执行程序。严格划分公私界线, 监督防范用公款开支应由职工个人自理的费用, 各项费用应按实际数列支, 不得虚列虚报, 拒绝支付不合法、手续不完备的费用。尤其要特别加强对专用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做到事前看预算是否合理, 事中看项目资金使用是否规范, 事后看是否达到预期效益。

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主管的素质和能力

财务部门是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 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各个方面, 对单位的整体利益和单位员工的个人利益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单位风险管理难度日益加大的今天, 对财务主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决定着财务主管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业务素质外, 还应具有良好的内涵, 只有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才能担当好财务主管的责任。

(一) 把握全局的能力

财务主管需要掌握全局观念, 顾全大局是管理者的一条重要原则。全局代表大多数成员的利益, 决定了事物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 代表长远, 代表未来, 是团结和协调各个局部的力量。要把握全局, 必须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面对大量财务信息, 财务管理人员要熟练的对其进行分析和利用, 作全局的决策。即要分析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又要分析单位内部微观环境的财务状况, 定期地向单位决策层提供分析报告, 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二) 应对风险的能力

市场经济中财务风险无处不在, 作为财务主管一定要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自觉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在进行财务决策时, 要坚决杜绝患得患失、举棋不定、瞻前顾后, 要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随机应变。财务主管应随时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监控, 力求回避风险以减少损失。同时, 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 要建立并完善财务机制, 做好周密的财务计划, 能够灵活地周转资金, 要做好成本控制和资产的管理, 制定投资决策, 以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在顺利时居安思危, 在困境时稳住阵脚, 转危为安。

(三) 组织协调的能力

财务主管的组织协调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对下属人员的安排指挥, 团结部属, 成为一个坚强的团结的战斗集体;二是对资金的合理调动, 财务主管要为企业的运行筹措资金合理安排出谋划策;三是善于和单位内部各部门协调好关系, 以便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争取各方的支持;四是加强财政、税收、银行、物价及主管业务部门的联系, 以得到他们的指导和支持。只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才能使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 意志调节能力

作出决策是意志活动的重要阶段, 坚韧的一直在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应该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具备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等一些基本品质, 有与人善处、内省、慎独的品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感情用事, 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具有良好的意志力, 财务管理人员不论在多复杂多困难的情况下都能保持目标的坚定性和行动的果断性, 既不轻举妄动也不优柔寡断, 做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总之, 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事业单位财务主管既要提高自己的“硬件”, 加强财务主管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 又要重视自己的“软件”,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主管的素质和能力。只有不断深入学习与实践,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 才能成为单位领导管理和决策上的得力助手, 从而尽到一个事业单位财务主管应尽的责任。

摘要: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主管主要职责是对事业单位做好财务控制工作, 主要是在预算控制、制度控制、收入控制和支出控制四个方面。为履行好上述职能, 财务主管必须德才兼备, 要具备把握全局、应对风险、组织协调、意志调节的能力。优秀的事业单位主管需要“硬件”和“软件”两手都要精, 在财务控制及素质和能力两方面都要做好。

参考文献

[1]袁海宏.试论事业单位财务主管的新型财务管理观[J].理论研究, 2009, (09)

[2]张茹彩.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J].山西财税, 2010, (03)

[3]王冬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01)

[4]林敏.浅谈事业单位财务主管职能[J].木工机床, 2005, (03)

高层主管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第9篇

带着这样一些问题与困惑,让我们走进“总裁学苑”,走进关于CEO 执行力的探讨……

PSE——从策略到执行的解决方案

CEO们需要一个系统而可行的解决方案。PSE就是从策略到执行的完整解决方案。这里可以用六个字、七大步骤来解释概括它的内在逻辑。六个字是:认知、策略、执行。认知就是如何认识企业所处环境,如何认识我们自身;策略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制定出别家公司难以企及和与众不同的策略;执行就是将策略变成可执行、可实现的管理流程和平台。

这个架构带给我们的是:作为高层主管,如何面对环境变化?如何制定相关策略?哪些是我们能做而别的公司难以企及的?如何整合公司一切资源以开创未来?这是高层主管基本的领导职责,也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七大步骤是认知、策略、执行的一个延展,它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从策略到执行的过程和内在逻辑关系。它就是,1、发宏愿(愿景、理念、目标);2、定大计(策略);3、变组织;4、行法度;5、立典范;6、知统御;7、追实效。(注:此资料由总裁学苑提供)

企业高层主管的七件大事体现了高层主管领导职责的逻辑架构。一个企业,首先要有自己的愿景、理念、目标,就是要发宏愿;在宏愿的指引下,要进行环境和自身分析,从而制定出与市场变化相适应的策略,就是定大计;为策略贯彻流畅,就要进行组织变革与再造,称为变组织;组织的运行需要依据规则、制度,所以要行法度;在这样的运作中建立起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就是立典范;通过以上这些步骤最终要形成真正的领导力(Leadingship),称之为知统御;从策略到执行的最终落脚点和目的是要追实效,实效如何要有一系列的绩效评估体系。如果高层主管能够将这七件大事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变成组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就能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认识环境开始

让我们从认识我们所面对的环境开始入手。我们所处的环境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趋势是什么?这些趋势中有哪些机遇和威胁?

从大趋势看,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市场的逆转是存在数学上的关系的,市场的不同维度可以使人们预测它的规律。10年,120个月,就是一个圆周的循环,对于经济而言,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的到来,每一个十年都是大投资周期。可以从以下数字看:

* 1970年通货膨胀,油价、金价大涨20倍,各种原物料上涨,主要是油价上涨主导的投资浪潮。

* 1980年则是由日本主导的投资趋势,日元强势上涨,房地产大涨,这是由管理技术主导的投资浪潮。

* 1990年则是美国高科技业创造新的财富,日本则陷入长达十年的泡沫经济中,这是IT技术标准主导的投资浪潮。

* 未来十年(2000年以后)则是由中国、印度市场需求带动的投资。

中国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现在已经越升为第三大贸易进口国。世界贸易组织4月5日在日内瓦发表报告指出,2003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进口国。报告说,以美元计算,去年中国的进口猛增了40%,进口额由2002年的排名第61名跃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2003年中国的出口则增长了35%。(资料来源:新浪网站)

与此同时也加快了中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矛盾。2003年中国消耗了全球55%的水泥、38%的钢材、36%的铁矿砂、30%的煤、10%的原油,仅2003年就进口了911万吨原油及2858万吨成品油,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耗国。这两年全球原物料大涨都与中国有关。但是,工业制品却因为中国变成“世界工厂”,价格不断下跌,包括科技的产品,如个人计算机、手机、数字相机等。在这样一个趋势下,2003年12月中国大陆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了3%,今年1月CPI又上升了3.5%,通货膨胀的压力剧增。去年外汇存底4035亿美元,但去年一年增加的外汇约1618亿美元。外汇存底增加,人民币发行也跟着增加,就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大趋势决定了我们必须认识今天来自各个方面的变化趋势,总结起来为10大变化趋势(见图)。

趋势是无法抗拒的,企业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从中找到机会、避开陷阱、挑战威胁。

不可忽略企业的自我诊断

在外部的大环境中,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也有生老病死。我们是等到病入膏肓再治病,还是防患于未然,学会给自己及时诊治?许多优质企业都把企业诊断当作向管理要效益、求生存的秘密武器。象人体一样,企业经营活动也是一个循环过程。当它的细胞链条发生问题,正常的循环就会断开,就无法完成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细胞链条发生问题呢?依照表现形态和产生原因,可能会有来自日常管理的错误、舞弊行为、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其中对企业危害最大的弊病就是决策失误。它的发生率可能仅为5%,但它所带来的危害却占到50%,甚至无法逆转,就象得了绝症。

如果我们将企业健康指数假设为1000的话,我们发现造成这些弊病的各种原因的权重为:高层领导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以及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为150;创新与策略规划为110;顾客与市场发展策略及运用为110;人力资源与知识管理为110;资讯策略、应用及管理权重为110;流程过程管理为110;公司整体的经营绩效为300。

根据这些权重,我们再将经营不善的病因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希望它可以成为企业诊断的显微镜、CT机。

为了企业机体的健康,建议我们的高层主管们能够经常明确未来的方向,方向越明,对企业的发展越有帮助;与此同时,导入策略规划,明确年度重点目标,并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从方向到目标、从流程到财务、从资源到管理的全面的防御系统。

如何制定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策略

策略就是企业为了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达成经营愿景的方法、步骤,可以说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引。用个形象的比喻,它更象是迈向目标的一幅地图,是一项艺术,也是一项科学。制定策略是一个有序的过程,不是拍脑门出来的点子。商场如战场,打仗就要有作战地图,战略有误,全盘皆输。制定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策略需要一个展开的清晰的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考虑企业的使命。这个使命包括我们将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应当恪守什么样的商业道德?我们如何回馈社会?就象默克制药公司的使命一样:帮助人类战胜疾病、改善生命。

在这个基础上,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理念,包括企业经营的价值观、公司的立足点、以及基本方针。仅仅这样还不够,企业还需要有愿景,就是作为高层主管,你要思考你的企业未来要成为什么样子?要做到什么程度?就象通用电器公司,他们要把企业作成是同行业第一,或者第二,否则就收摊!

所以策略制定首先关心的三件事就是做什么(经营范畴)?有什么(核心资源)?关心谁(事业网络)?接下来我们需要将策略不断第展开,延展成为市场上可用的策略,这是CEO必须做出的决策。竞争优势的基本策略包括三个方面:

①用产品、服务的独特性取得客户认同的差异化策略;

②采取较别家企业价格都低的策略(关键是低成本);

③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投入特定市场的集中策略。

究竟实施哪一种策略,要从四个要件加以考虑,包括产品市场的界定、竞争市场的优势、企业的成长方向、以及企业的综合绩效。我们可以在综合考虑各种要素中取得企业平衡发展概念的基本流程。包括愿景,即你要的是什么?策略,即如何才能得到你所要的?策略目标,即如何从财务、顾客、企业流程、学习和成长等四个层面达成目标的各项计划?如何量化达成指标?

以上认知环境、诊断自我、制定策略都是CEO的职责的组成部分。在策略的执行和落实中,企业应当先求最适,再求最佳。特别是要以行动代替纸上的作业。对于CEO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行大于知。

环境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10篇

1、负责公司保洁、绿化条线体系及标准化的建立、修订、监督实施工作;

2、制定物业环境管理计划并协调实施,对环境管理等的体系文件落实进行培训、检查、监督及指导;

3、组织协调开展环境管理工作,为客户创造干净、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客户对环境服务满意度,提升项目品牌知名度;

4、熟悉并对环境管理方面新技术的运用、引进与推广;

5、协助其他部门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岗位要求:

1、三年以上环境管理及在物业公司总部品质管理相关工作经验,且在管理岗位上工作三年及以上;

2、熟悉物业管理操作流程且掌握有关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网络运营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11篇

1. 根据公司的总体业务发展目标,制订线上推广目标和行动方案,负责移动端流量规模化增长和渠道拓展,提高产品的下载量和知名度;灵活运用各种推广渠道及方式,定制用户增长策略

2. 负责公司网站、APP、小程序及第三方平台的内容及用户运营,定期统计、分析及评估网络推广销售效果

3. 配合门店招生的网络营销,数据分析与策略优化

4. 分析提炼公司产品的特色卖点,提升线上产品宣传吸引力和网络排名

5. 配合公司其它业务团队的营销工作(与平面设计、新媒体协作)

任职要求:

1. 大专以上学历,市场营销、广告、传播等专业优先;

2. 熟悉用户运营,有增长黑客思维;与新媒体协作完成相关内容策划(文章选题、内容策划)

3. 3年以上网络营销/品牌推广工作经验,熟悉网络推广的各种方法,包括搜索引擎营销、新媒体营销、网络合作等

4. 具备较好的沟通洽谈能力与业务拓展能力,具备线上品牌运营和线上广告投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数据敏感性高

区域销售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12篇

1、在销售总监/大区经理的指导下,负责制定各自的月度、季度销售计划,并根据客户特性,提出相应的销售建议及方案;

2、负责完成各项销售目标,对负责的客户资源销售目标达成情况负责;

3、负责开拓市场并跟进客户需求,维护并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4、负责与各渠道经销商商务谈判,积极争取订单,完成各项销售目标;

5、负责拟定销售合同,协调销售合同履行中的接洽,促进货款回收;

6、负责走访终端,做市场调查,收集所跟进客户的各类信息;

7、维护客户终端市场,帮客户解决困难,跟踪投诉处理结果,协助公司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提升客户满意度;

8、与公司商务人员对接,处理订单、合同的执行等;

9、市场活动、店铺促销活动组织、策划及实施,参与实际销售;

10、所辖区域人员的招聘及各项管理工作;

11、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区域销售主管的主要职责2

职责:

1、在公司指导下,独立负责某个区域内本公司专业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2、定期拜访客户,协助处理公司与客户间的沟通;

3、定期反馈市场信息、汇报销售目标实现情况以及回款工作;

4、定期提出销售计划和销售建议;

5、VIP客户及工业客户的开发

任职要求:

1、生命科学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有生物类实验仪器耗材,及肿瘤类临床产品市场销售经验者优先;有实验室工作经验优先;

2、英语___级以上,能阅读英文科技资料;

3、为人诚实可靠,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4、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能独立开展工作,具有开拓精神;

5、具有较强的客户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区域销售主管的主要职责3

职责:

1、根据公司的市场政策和周期销售计划,通过价格体系的维护、动销方案的制定、卖场形象维护等工作组织、执行,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完成所辖区域的产品销售任务,提升产品在区域内的占比;

2、根据公司的销售政策,负责所辖区域内市场的开拓、新客户的开发、网点的布局及新客户前期进场谈判工作、产品线的设定等,协助客户共同完成市场份额的开发;

3、根据公司的销售政策,掌握所辖区域内客户进、销、存情况,及时跟进客户提货计划和物流发货状况,使供货顺畅;并负责与客户相关的的各项费用核对、催收;

4、对市场最新动向保持敏感度,及时了解市场竞品等相关信息,并反馈到公司。

岗位要求:

1、学历不限,营销专业及营养学优先;

2、___年以上母婴行业经验,有一定团队管理经验优先,有市场客户资源优先考虑;

3、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交技能,商务谈判能力;

4、有强烈创业企图心,追求高薪,能适应压力和出差。

区域销售主管的主要职责4

职责:

1、完成销售计划;

2、开拓并维护所辖区域销售网络,开发客户资源,寻找潜在客户,完成销售目标;

3、具备相关的食品添加剂、烘焙行业和餐饮行业的专业知识。

4、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掌握竞争对手的市场动态,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

5、解决客户就销售和服务提出的投诉。

任职要求:

1、大专或中专以上学历,具有___年以上食品添加剂、烘焙行业和餐饮行业等营销经验;

2、具备较强的销售技巧及销售经验,市场营销经验及渠道拓展经验;

3、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性格开朗亲和、心胸开阔,有合作精神,沟通与表达能力良好。

5、具有销售油脂或快速消费品销售经历,会广东话优先。

区域销售主管的主要职责5

职责:

开发新终端客户以及维护现有的终端客户(酒吧,餐厅,___,酒店

等)

跟进现有客户,推动销售,同时将所有销售活动在CRM

系统做记录

配合市场部在客户店内执品牌推广活动

协助经销商伙伴开发市场,促进公司旗下所有的品牌销售

给客户提供啤酒培训和执行啤酒品尝会

工作要求:

至少

___年的销售经验

快消行业相关经验

独立和自我激励创业心态

事业部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13篇

一、修订旧版制度的原因

(一) 有针对性地解决现行制度中一些突出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体系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情况不容乐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收支及结余情况。例如,资产方面,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基本建设不包含在“大账”中;无形资产摊销不合理;对外投资不区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待处理财产没有核算等。负债方面,借入款项不分长期、短期;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不规范;其他应付款中包含的内容过于庞杂等。净资产方面,对结余资金的处理不符合有关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与新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要求不一致。收入支出方面,旧版制度设置“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三个科目,用以核算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事业单位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的情况。但从实际专项拨款的用途看,都属于项目支出,其支出应在“事业支出”科目所属的“项目支出”中核算,属于在建工程的支出应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核算,从专项拨款的来源渠道看可分为财政拨款、上级单位拨款、其他单位拨款三种,其拨款可以分别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他收入”科目核算,因此,没有必要设置“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事业单位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核算不规范等。因此,为“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修正旧版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二) 新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实施

新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主要有以下变化。①完善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在编制单位预算时,要将一个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并细化预算编制,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采用不同预算编制办法;按照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将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作为确定财政定额或定项补助的依据,结合单位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测算编制收入预算等;进一步严格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制度;增加了事业单位决算管理的要求。②实行“大收大支”管理,健全了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制度。将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除“事业经费”以外的基本建设、社会保障、住房改革等财政拨款,纳入财政补助收入范畴,其相关的支出也相应纳入事业支出的范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收大支、收支统管”;增加了收入、支出管理的有关要求。③完善了事业单位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制度。在预算管理方法上将“结余留用”改为“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将原“结余”划分为“结转和结余”,将结转和结余又划分为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两部分;对财政拨款和非财政拨款的结转和结余资金实施区别管理。④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中最基本的、最高层次的法规。新规则的实施必然引起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变化和一些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的改变,因此,修订旧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成必然。

(三) 遵循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需要

为了遵循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规定的需要。新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于2012年12月6日以财政部第72号令正式发布,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基本假设,核算基础,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项目构成及分类,一般确认计量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基本事项,是制定所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和依据,在整个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处于统驭地位。新《准则》下不可能允许存在一个旧《制度》,因此,必须修订旧制度,使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保持同步;会计制度要遵循新版《准则》的规定。

(四) 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

2009年8月中编办正式出台《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将事业单位划分为三类:行政职能类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指导意见,完全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根据具体情况,转为行政机构或进行其他调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核销事业编制;公益服务事业单位今后要牢牢把握其行为的“公益性质和公益目标”的方向,因此,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进行严格限定。例如,从新制度中经营收入、经营支出在科目排序中的位置也可以看出,排序已往后移,今后这些业务对于公益服务事业单位而言是“严格限定”的。

(五) 体现公共财政改革的相关成果

1. 按部门预算要求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财政拨款和事业支出的明细科目

随着部门预算的改革,要求完整地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全部财政资金收支状况。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分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为了适应建立公共财政管理框架、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的需要,2007对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分类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分类体系由“收入(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三部分组成。由于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是服务于预算管理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分类的改革势必要求预算会计做出相应调整和变革。因此,“新版”制度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明细科目,在两个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同时在“项目支出”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还要求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财政拨款支出”和“非财政拨款支出”两个一级明细科目,在两个一级明细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在两个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同时在“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即按部门预算要求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财政拨款和事业支出的明细科目。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支出”科目明细科目设置的上述规定,可以使会计核算与部门预算保持一致,有利于控制支出,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使会计核算与部门决算保持一致,也便于编制部门决算。“新版”制度在按部门预算要求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科目方面做得比较好。

2. 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部门预算确定的财政资金的运行进行管理,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并进而建立起高效的预算执行机制。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方式,并于年度终了时,对年终结余资金进行额度注销。为了满足这些改革要求,“新版”制度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两个一级科目,以准确反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下的新业务信息。“新版”制度在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设置科目方面也做得比较好。

3. 收支两条线改革的要求

随着收支两条线改革的推行,要求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将全部财政性收支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依据“收支两条线”的相关管理要求,事业单位所发生的罚款、收费以及没收款项等应缴入国库或者财政专户,因此,“新版”设置“应缴国库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两个一级科目。

4.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性制度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必须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例如,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下要求事业单位,第一,要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第二分别核算和反映其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第三不能像原来那样对于所有结余(包括财政补助资金)进行“结余分配”,只能进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第四要求详细地反映财政补助,因此,专门在财务报表体系中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这样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精细、科学,将为财政预算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更好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版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 总体结构的变化

“新版”制度借鉴国际惯例和企业会计的经验,根据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特点,规范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和相关会计核算,根据事业单位会计目标科学地设置了财务报表体系。取消了应由《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涵盖的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会计报表的编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错误更正等内容。

(二)“总说明”的变化

新制度总说明共十条,旧制度总说明共八条。

新制度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与旧版相比,更强调了新版的制定是有法可依,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目的更加明确、具体,是规范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会计的基本要求相一致。

新制度第二条界定的适用范围比旧制度更全面、更科学,并列出了不执行本制度的例外。

新制度第三条强调本制度覆盖事业单位基建投资的会计核算,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建核算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的问题,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旧制度的第三条是关于事业单位分级。

新制度第四条是关于核算基础,旧制度第四条是关于科目使用。

新制度第五条是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问题;旧制度第五条是关于“货币计量”。

新制度第六条是关于会计要素的划分;旧制度第六条是关于会计档案管理等。

新制度第七条规定了科目的使用规则,科目编号有3位变成4位。旧制度第七条是关于制度解释权问题,现已删除。

新制度第八条规范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组成体系,明确“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并对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间作了明确规定,“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强调“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规定编制并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

新制度第九条相当于旧制度的第六条,并强调“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事业单位,还应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执行。”

新制度第十条相当于旧制度的第八条,是关于执行时间。

(三) 会计科目的变化

1. 资产类科目的变化

新版中,删除了“产成品”科目、“材料”科目、“对外投资”科目;“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科目;增加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存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累计摊销”、“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基建业务要并入大账核算,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下要提折旧,无形资产要摊销,基本解决了旧版制度在资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涵盖了事业单位基建项目,将“在建工程”纳人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核算,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 负债类科目的变化

删除了“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津贴补贴)”、“应付其他个人收入”、“借入款项”等科目;增加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长期应付款”科目;将“应缴预算款”、“应缴税金”科目分别改为“应缴国库款”、“应缴税费”科目,使事业单位负债业务的核算更加细致、准确,更清晰反映出事业单位应承担的现时义务,进而有利于防范和降低债务风险。

3. 净资产类科目的变化

新版中,净资产科目的变化相对较大。虽然“事业基金”、“专业基金”科目的名称保持不变,但其二级科目以及核算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事业基金”科目,其不再下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加了“非流动资产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将财政性资金的结转结余与非财政资金的结转结余分别核算,可以提高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监督财政资金的结余情况,如此区别对待并作分别处理的规定,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结余的划分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

4. 支出类科目的变化

增加了“其他支出”账户,删除了“拨出专款”、“拨出经费”、“专款支出”、“销售税金”、“成本费用”、“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使支出类科目更加精简。

5. 收入类科目的变化

新版中删除了“拨入专款”科目,“附属单位缴款”改为“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科目名称保持不变,收入类科目的名称变化虽不大,但每个科目所包含的核算内容大多发生了变化,例如“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尽管名称与原来一样,但其核算内容由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转变为核算“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新制度要求将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除“事业经费”以外的基本建设、社会保障、住房改革等财政拨款,纳入“财政补助收入”进行核算。

(四) 财务报告的变化

1. 规范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明确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2. 改进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①为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以“资产=负债+净资产”平衡关系式来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②为便于对事业单位进行偿债能力等财务分析,在资产负债表中将资产、负债按照流动性和非流动性列示。

3. 改进了收入支出表的结构。

为合理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补偿机制,按照多步式结构设计了收入支出表,同时可清晰地了解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形成过程。

4. 新增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

财务报表在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上增加了按年度编制的财政拨款收支表,以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这些变化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格式与我国企业会计的报表结构格式相一致,尤其是资产负债表,也体现了与国际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惯例的趋同,另一方面,兼顾了事业单位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科学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善。

(五) 结账时间、结转结余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旧版中规定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一年只结转一次,而收入和支出各月收支相抵后的结果应该是净资产的变动额,所以,在不进行收支结转的情况下,每月将收入和支出纳入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而新版制度的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平衡公式设置的,因此,收支科目的结转由一年结转一次,变为每月结转一次,采用账结法。旧版制度是年终将有关收支科目分别结转到“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然后进行“结余分配”。按照新版制度的相关规定,每月终了,需要将有关收支科目分别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它有助于实现资产负债表上删除原来的收入、支出项目后,各项目数据能够来源于账簿,使报表编制更加科学。年末对“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可以进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年末对“非财政补助结转”要根据情况,或者交回原单位,或者留归本单位,留归本单位部分转入“事业基金”;年末对“财政补助”的“结转”和“结余”要根据情况或者注销或者上交,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分配。这些规定符合“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部门预算管理规定,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行为。

三、结语

事业部主管的主要职责 第14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策略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弱化

现阶段我国对于会计的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都属于外部监督,但是现如今的外部监督在帮助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上作用还不明显,此外社会对于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工作还不到位,这些都表明了外部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监督弱化。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就算建立了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审计作用,造成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也不能发挥其监督功能。在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都不完善的状况下,也就大大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制定,最终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出现。

1.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健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现有会计管理制度陈旧、单一,难以满足当下事业单位工作开展,例如,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中在费用报销上约束较少,造成事业单位内部假发票和超额报销的状况频繁出现。其次就是受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我国会计准则中提出了明确的规定,需要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实际状况进行会计信息的记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记录的都那些与收入相关的会计业务,这种记录方式很容易造成那些隐形的债务和收入没有出现在会计报表中,为行政事业单位今后工作的开展形成了阻碍。

1.3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失真

1.3.1 原始凭证不真实

原始凭证作为会计记录工作的基础,也是会计凭证获取的第一手证据。通过了解调查发展,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原始凭证填写时,经常出现少填、漏填等现象,如没有准确标注开票日期和开票人姓名以及开票人金额等。还有就是出现原始凭证与会计记录业务类型不相符。如商场开具的发票作为办公费用票据,还有就是餐饮开具的发票当作运输费用。最后本身在报销发票中附上的合同、清单等往往都不存在,造成原始凭证不能全面的反映经济业务。

1.3.2 会计记录缺乏规范性

会计记录主要指的就是会计人员在原始凭证的基础上将会计业务记录安排到合适的会计科目中去,这样能够展示和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但在事业单位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以下两种状况,首先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科学地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造成科目不能及时和很好的反映单位自身的,出现原始凭证和会计科目不符的类型。其次就是部分单位在会计记录过程中没有遵循完整性的工作原则,只是将与财政收支有关的会计工作记录在总账上,其余的则选择新的账本,极容易出现账目不全“小金库”出现的状况。

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完善队伍

2.1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完善程度有待提升,在多个环节中存在问题,严重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提升。所以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完善十分必要。首先要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明确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在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进行完善。其次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环节进行完善。最后就是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落实,只有将其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避免出现会计管理工作中职责模糊的状况,才能更好地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在会计管理运行中的作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2.2 不断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层次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提升跨级工作的层次,结合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展工作,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让其拥有市场、效益和信誉等,才能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整体层次,对于那些需求不相同的人民来讲,更是要结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做好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和强化会计人民群众的自身修养和创新能力,开发和设计出更多新的会计工作模式,为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立足于社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而工作。

2.3 强化资产债务概念,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双管齐下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较多资产不明确、债务不全面的状况,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不能明确该单位具有多少固定资产,更不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隐形和显性债务混乱的状况。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需要明确资产和债务的概念,并对事业单位内部现有的资产进行盘点,对无形资产做好评估工作,并在债务的基础上,有效地评估行政事业的偿债能力。行政事业需要将内部监督工作作为会计体系的重要部分,尤其要做好各项支出报销手续的流程规范工作,提升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和执行工作,对于那些不符合流程或者缺少流程的不允许其报销入账。还有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做好抽查和监督工作,避免小金库状况的存在。

3 结束语

会计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部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出现了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会计信息不真实等一系列挑战,因此,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管理制度,采取做到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双重并举等有关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本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西部财会,2014(8):25-27.

上一篇:民法典故事会主题活动征文高中下一篇:2022学校安全大检查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