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几点建议

2024-05-12

城市管理几点建议(精选8篇)

城市管理几点建议 第1篇

把握好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几个关系

城市建设既是提升地方形象、实现和谐人居的现实需要,又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江苏省建湖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初步展示了“全国文明县城”的风采。按照建设沿海新兴城市的目标定位,建湖县政协经过深入调研,建议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规划与建设相统一

1、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以高起点规划提升城市品位,瞄准苏北苏中一流,准确把握城市定位,彰显独具建湖特色的城市风格,向适宜居住的水乡生态园林城市迈进、向适宜创业的沿海新兴中等工业商贸城市迈进。

2、把产业发展纳入城市规划与建设之中,依托石油装备、节能灯具、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的支撑,促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通过专业市场、现代物流和科技创新服务,构筑共建共享的城市平台,放大产业的集群效应、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3、对重要规划建设项目,通过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举行听证、动态巡查和跟踪监管等,增加透明度和认知度,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

4、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规划,坚持建一项工程,创一个精品,出一个亮点。

二、新城与老城相融合1、在推进城南新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城北片区拆迁改造进程。在改造新建时留足公共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和健身场所,不断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改造一块,提升一块,切实改善老城区的 1

人居环境。

2、新城区的建设和老城区的改造,应注重建筑风格、人文特色、水绿风情的有机融合。

3、县城三环路网体系既要建好干道,也要连接支路,促进县城交通的微循环。

4、严禁乱搭乱建,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降低拆迁的难度和成本,推进城市和谐有序发展。

三、局部与整体相协调

1、沿街建筑应适当退让,高低楼应注意协调,建筑群不宜过密,留足绿地空间。尤其是沿街南侧的高层建筑不宜过高过密,应考虑过渡空间和采光空间,以提高城市的通透性。

2、更多地引进综合实力强、开发水准高的大型开发公司,建设规模较大、功能较全的小区,力求达到开发一个小区、建设一片新城。同时对原有老小区整合改造,逐步解决小区碎片化问题。

3、街道、片区的建筑风格、建筑样式、建筑色彩要相对协调,一街一景、一路一品,打造各具特色的商业街、文化街、美食街。

四、地上与地下相配套

1、根据地面道路和建筑物布局及其功能,超前编制地下管网详规,统一建设地下给排水、供气系统和管线网络,解决地上与地下不够配套问题。

2、供电、电信、广电、移动通讯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尽量实行一管多用,使地下管网一次铺设到位。对地下管网建设滞后的地段,要统筹协调,同步施工,避免地面“一破再破”、反复修补。

3、加强城市消防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消防网络,特别应重视高层建筑的消防,确保城市消防安全。

4、在地面增设车库和停车场的同时,加大地下和空中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力求更多车辆进场入库、有序停放,以缓解停车难问题。

五、软件与硬件相兼顾

1、综合利用地域资源,彰显水绿城市特色。应象利用砖瓦厂取土废塘打造“双湖公园”那样,做足水绿文章。定期清洁沟塘河道,正常排污换清,整治滨河绿地,拓展公共绿地,完善道路绿化,管护小区绿化,达到沟河清水流,岸边披绿衣,城市园林化。

2、开办市民教育广场,组织市民轮训,规范市民的日常行为;加大各类文明典型的宣传力度,引导市民崇尚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塑造个人品德。

3、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社区文化网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淮杂“非遗”品牌,打造淮杂传承基地,进一步放大淮杂特色文化效应。

4、整治交通秩序,加强市场管理,规范路标店牌,强化人文宣传,增强视觉效果。对城市“牛皮癣”,相关部门要联合行动,严厉打击涉黄、涉黑、办假证等发布违法信息行为。同时,应在县城道路和小区增设广告栏,利用网络媒体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城市管理几点建议 第2篇

摘 要 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口和财富的集聚区。城市一旦遭受洪水灾害的侵袭,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将是巨大的。“一夜暴雨、内涝成灾”是当前许多城市防洪的真实写照。本文结合即墨市实际,就如何做好城市防汛工作简要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内涝;防汛;宣传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91-02

1 城市防汛现状

即墨市南依崂山,东临黄海,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城区总面积51km2,位于中部平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684.8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降水量的72.5%集中在6~9月份,且每年有1~2次台风登陆影响。2006年8月26日,即墨市境内遭遇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196.1mm,其中单点王村镇降雨439.5mm,其中4h降雨358mm,是全市有降水记录以来的最大4小时降雨量,给当地农业生产、交通、近海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墨水河发源于崂山北麓城阳区惜福镇三标山,流经即墨城区,穿过胶济铁路于城阳注入胶州湾,是即墨城区重要的防洪排涝工程。河道全长41.52km,流域面积317.2km2,其中即墨境内河道长21.3km,流域面积276.1km2。墨水河在即墨境内主要支流有留村河、龙泉河、土桥头河、西流峰河4条。其中龙泉河是墨水河的主要支流,长20km,流域面积56.1km2。

通过综合整治,城区墨水河干流及支流龙泉河基本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可承受的24小时降雨量在240mm左右。一旦日降水量超过240mm或出现如2006年8月26日的段历时强降雨,河道排水不畅,将会出现河水倒灌,同时上游石棚水库、团彪水库溢洪,洪水叠加,极易造成严重城市内涝。承担主要排涝任务的许多支流河道缺乏统一规划,淤积、挤占严重,河道排涝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城区排涝的“瓶颈”。

2 存在的问题

2.1排水管网排涝能力偏低

城市建设重地上、轻地下,排水设施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目前,城区排水系统设防标准低,大多为3~5年,一旦降雨,雨水不能及时排出,难以为持续降雨腾空容量,直接影响地面径流通过管网向河道汇集的速度,造成内涝。

2.2河道排涝能力不足

墨水河贯穿即墨城区,主要支流有龙泉河、留村河、土桥头河、西流峰河,还有多条比较小的支流。历经多年治理,墨水河主河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但许多支流河床过窄过浅,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加之人为改变或缩小泄洪通道,河道调蓄量减少,排涝能力大大降低。

2.3防洪防汛规划滞后

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张,城市防洪安全保障与城市发展不够同步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建设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

2.4防洪意识不强

由于多年未发生较大范围的洪水和内涝,使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的水患意识淡化,存有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3 对策与建议

3.1坚持防治相结合

所谓“防”,就是要在文化路南关桥、德馨小学、利群商厦、小商品城附近等城区地势低洼、地下商场车库等易积水区域建设水文监测等预警设施,提高快速预警能力。建立以周边社区、村庄为单位的防汛抢险队伍,加强防汛物资及排涝设备储备,定期开展演练,确保能在险情发生第一时间开展自救,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所谓“治”,就是要治理城区雨水管网排涝标准不高的问题。城区雨水管网大多建设标准不高,且运行多年,淤积严重,排涝标准大大降低。遇强降雨,排水不跌,极易形成城市内涝。汛前要组织人员对城区内的排水管网、暗渠、雨水井、排水泵站等排水设施开展全面检查和维修,发现问题,要采取整改措施及时解决,确保正常运行。

3.2进一步推进城区河道治理

即墨市城区排涝得益于贯穿城区的天然河道墨水河。汛期,城区积水一部分直接进入墨水河,另外一大部分积水通过众多支流汇入墨水河主河道。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挤占河道,人为向河道倾倒垃圾,致使支流河道断面狭小,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严重不足,时常引发洪涝灾害。应立足于提高防洪排涝标准,加大城区河道支流治理力度,宜拓宽则拓宽,宜疏通则疏通,确保墨水河这条城区排涝 “大动脉”通畅。

3.3提高城市规划防洪排涝标准

城区总体规划应与防洪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等规划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要树立超前的防洪意识,结合城市发展,制定长远的防洪目标,特别是旧村改造、新城区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城市防洪规划要求,进行防洪风险评估。

3.4加大城市防洪工程的`管理力度

一是按照防洪设施统一管理的思路,建立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在稳定现有管理队伍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层层建立管理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原则,切实划分事权,落实管理工作责任制。二是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长效管理。三是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将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强工程安全运行管理,确保全市防洪安全。

3.5构建城市防洪工作的长效机制

城市防洪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城建、交通、公安、气象、水文等多部门联动。一是加大气象、水文、防汛预警监测系统的建设投入,提高预报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手段,增强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二是加强防汛通信系统建设,建立防洪预警信息发布资源集成共享机制。三是及时修订完善各级防汛预案,确保防汛指挥体系各成员单位在应急状态下能各司其职、联动抗灾.

3.6落实城市防汛工作责任制

城市防汛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要严格抓好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落实,相关部门要按照防汛责任制的要求,把任务、责任逐级分解到单位、分解到人,做到级级有压力,人人有责任,确保将城市防汛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3.7加强防灾减灾宣传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3篇

近几个月, 经常听到有市民发出感叹, 咱们安阳的市容市貌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地上没有垃圾了, 路边没有占道经营的小商小贩了, “牛皮癣”广告不见了, 违章建筑不见了, 而丢失的井盖补回来了……其实, 这最大的功劳要归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立。2010年11月, 安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通过河南省正式验收并投入运行, 标志着安阳市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迈向了现代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为安阳市的城市管理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

1 数字化城管系统概述

数字化城市管理通俗地讲就是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即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数字技术建立起一套城市管理的信息平台, 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等方法来更高效、智能地管理城市的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安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采用的是“一个中心、两个平台”模式:“一个中心”即一个监督指挥中心, “两个平台”指下设监督和指挥两个平台, 即由监督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和监督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的处置落实情况, 着力构建“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大城管格局。

2 数字化城管带来的变革

变革一:管理手段。传统的城市管理手段是被动的等待问题的到来, 发现慢, 行动缓, 效率低;而数字化管理的新手段是主动派信息采集员去搜集这些问题和事件, 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及时验收, 整个闭环流程真正实现了主动发现、实时管理和及时处理, 加快了反应速度, 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由被动等待变主动查找, 由行动迟缓到处理迅速、由效率低下到效率惊人, 数字化城管的带来的新管理手段令人叹服。

变革二:智能化, 高科技。数字化城市管理顾名思义是高科技的产物, 正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一系列的高科技搭建起来了数字化城管的平台。正是这种高科技的平台的搭建, 才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 也节约了城市管理的成本。比如, 每个信息采集员都配有一个集卫星定位系统于一体的“城管通”, 当他们发现问题只需拍张图片就能把问题上报, 而指挥平台根据卫星定位及时找到问题的发生地, 派有关部门去解决, 这大大节省了中间的沟通环节, 无疑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效率。又比如智能化的夜景照明监控系统, 实现了路灯单双灯、单双排和节能远程控制, 就这一项就能为一座城市一年节省几百万元的支出。

3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安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第一期投入运行至今已经快一年了,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 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3.1 信息共享不充分

近些年,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层层推进, 各地方、各部门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政务平台, 实现了电子化办公, 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比如, 我们安阳市不仅有政府门户网 (外网) 、政务内网、各个单位的电子办公系统, 以及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等, 这都标志着我市电子政务系统初步建成。然而, 如何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就成了我们面对的新问题。数字化城市管理需要城市各个部门的有用信息的整合, 它融合了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 需要各个部门、单位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 这直接关系到数字化城管的运行效率。

3.2 功能扩展不充分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构建, 不能成为政府花重金打造的面子工程, 而应该充分发挥它“城市管家”的作用。以安阳市为例, 目前此套系统的应用, 仅仅停留在城市环境治理等少数领域。比如, 信息采集员会看到路边有一堆垃圾, 及时上报, 垃圾得到处理;但是对污水处理设备, 供水、供热、供气等地下的基础设施的信息的采集则很少涉及。对于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 势必会影响这个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功能的发挥。

3.3 全民参与不充分

数字化城管系统为安阳市民服务已经快一年了, 人们也渐渐感受到了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但是, 真正问起什么是数字化城管, 却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 更别提如何参与到其中了。这凸显了我们的数字化城管系统缺少与市民、社区以及企业等的互动, 没有沟通和互动, 导致数字城管的一些功能被制约, 从而影响到其功能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

4 促进数字化城管的的几点建议

任何新事物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会暴露出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也不例外, 那么发现问题, 就需要应对解决, 下面是笔者的几点初浅建议。

4.1 注重做好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数字化城管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市政、绿化、环保、水务、市容保卫、房地产、交通、综合执法等等领域, 而每个领域都有自身的信息平台, 如何把这些部门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形成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的信息化系统, 成为数字化城管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问题。这需要我们的政府牵头, 借助当前的政务系统、服务热线等信息平台、各部门的政务信息网等进行有效整理和汇总, 有效地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避免了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问, 大大节省了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成本。

4.2 各部门联动, 扩展数字化管理应用新空间

现代社会, 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 城市管理的内容和对象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展。首先是数字化城管系统本身要进一步加快数据技术研发和数据中心建设, 完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平台, 建设涵盖各个领域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其次, 对工作人员地培训要及时地跟上内容和技术的变化, 特别是信息采集员, 对各个领域信息的变更和扩展要了然于胸;最重要的是要取得各部门的配合, 形成上下、左右联动, 共建和谐社会。比如, 像地下设施中的供水、供热、供气等管道维护, 信息采集员就需要水务、热力、燃气公司等部门的配合, 去监督、发现问题;而这些部门也可以定期的进行自查、维护, 把处理信息上报数字化城管系统, 及时更新系统信息。同时, 可以不断扩大信息的覆盖面, 把市民关心的城市管理热点问题、城管的薄弱环节的事件、部件等先纳入数字化城管系统, 未雨绸缪, 做到城市管理的“治未病”, 进一步扩展数字化城管的深度和广度。

4.3 做好宣传, 发动群众, 共建和谐城市

一个城市管理工作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市民的关心和参与程度。数字化城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还未被广大群众所熟知, 就算有市民想主动参与, 可能也找不到参与的途径, 因此, 加大宣传力度是第一步。充分利用报栏、板报、墙报、标语和社区组织活动等各种内容丰富和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 普及数字化城管知识。比如, 如果你在路边看到有人占道经营或者路边有人乱倒垃圾, 你一个电话就会有人来治理, 简单的一个行为, 就参与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过程中, 为构建和谐城市贡献了一份力量。其次, 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是实现数字化城管的基础。加强市民的文明和法制意识, 使“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深入人心, 使市民能够充分理解、支持和参与行政执法工作, 才能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数字化城管系统不仅仅是一个高科技的技术手段, 还是和我们每个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管家”, 城市的主人要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就要关心和爱护“城市管家”。数字化城管与我们同行, 共建美好城市生活。

摘要:2010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提出“十二五”期间城市管理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完善和普及数字化城管。本文就是以安阳市为例阐述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潘家华, 魏后凯.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2]陈娅.中小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初探.网络管理, 2007 (10) .

[3]朱弇菁.探索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发展方向.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5) .

城市管理几点建议 第4篇

一、中小城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愈来愈快,这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毋庸置疑的是,城市规划对于中小城市的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重大的。主要是以下原因:(1)中小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弱,若不在城市规划上下工夫,可能会产生与大城市差距越来越大的后果。(2)很多中小城市都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这些都是城市发展中的优势,但要想将这些优势在城市发展中显示出来,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3)当今社会,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等转变迅速,城市的发展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就必须结合实际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

二、我国中小城市规划管理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我国一些城市在规划管理中出现很多突出问题,而且在中小城市更为明显。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城市规划管理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老城区改造规划管理不到位

很多城市在改造老城区时,忽视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往往还未规划就进行改造工程。未经规划管理的开发往往过分追求速度和规模,使得高层建筑密集且数量迅速增长。这种结果一方面造成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对城市景观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过高的居住区密度也会影响城市的和谐,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不安定因素。

(二)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不够

我国很多中小城市历史悠久,很多名胜古迹和珍惜文物依然保留至今。这些都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一方面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另一方面还能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然而,一些城市在发展建设时不重视对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甚至因为盲目的建设而可以拆除毁掉一些古建筑。实践证明,这些为了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对文物古迹保护的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三)规划管理进度缓慢

一般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之前,要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批。而审批过程由于资金和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往往速度缓慢,到真正进行编制工作时,规划方案又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城市发展情况。这就造成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也就缺失了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甚至根本没有指定相关法律法规。这就造成了在规划方案的审批过程中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取其进行约束,进而影响了规划编制的进程。另外也普遍存在城市规划执法职能分散的问题,尽管一些城市采用了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措施,但实际对上述问题的效果并不明显。

(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

很多中小城市为了快速发展经济,盲目进行建设,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城市的生态环境虽不能直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但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反过来影响城市的发展,不利于提成城市的形象。很多中小城市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在城市规划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中小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在如今的经济体制下,一个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吸引外界目光的重要手段,对于发展经济提升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才能让城市反展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在进行规划管理时,要注意结合城市地方特色,不可一味模仿或按照所谓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比如街道、居民建筑等,在规划设计时,既要达到实用性,又要能突出当地特色。

(二)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

对于老城区的改造规划,要注意控制建筑的高度和密度,不可盲目追求数量和速度。还要对其进行分区分类规划,避免建筑建设杂乱无序。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保护建筑,要求禁止在其周围建造高层建筑。在历史街区周围和中心城区,以建造十二层以下的小高层建筑为主,原则上不再建造高层住宅。若有些地块具有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则在进行日照环境可行性分析后方可建造。

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时还要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深刻认识到文物古迹是历史为城市留下的财富,是城市提升综合实力的有力手段。要将城市文物古迹的保护作为总体规划内容之一,并真正落实下去。在对文物古迹的规划管理中,主要是做好文物古迹与现代化建筑的协调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为盲目建设而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的要予以严惩。

(三)完善规划审批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前文提到,规划审批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规划编制工作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发展的根源所在。同时,审批的随意性也会对最终的规划方案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时,要完善规划审批制度,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具体的制度来约束领导审批决策的过程,一方面保证了规划方案合理性,另一方面加快了规划编制工作的进程。还应确立并落实责任制度,以更好地优化规划的审批编制过程,对于违规行为要予以严惩。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一个健康的审批、编制、实施、变更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四)建立健全城市规划信息系统

在当今的经济体制下,信息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城市的规划管理同样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指导,而城市规划建筑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给规划建筑决策提供大量的信息。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往往会因为信息的不及时或不准确而造成进度缓慢、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等问题。因此,在中小城市的规划管理中,相关部门要努力建立并健全信息系统,保障信息的来源广泛和准确可靠。同时,规划管理部门要发挥其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去说服政府领导就规划建设进行各方面协调。这对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合理借鉴大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经验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迅速发展和居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这种矛盾的产生貌似与城市规模相关,实则不然,从根上讲还是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更为密切。大城市经济基础好,工业、信息、人才等方面都比中小城市优势明显。除了国家政策、城市本身条件等客观因素的推动,大城市在城市规划工作上也更胜一筹。因此,中小城市在进行规划管理时,要多向大城市学习经验。但也不可盲目模仿大城市的规划模式,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发展侧重点,大城市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全部适用,因此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借鉴。

(六)注重生态保护

如今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这种矛盾已经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到建设对于绿色植物、水体、地质等影响,做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城市,最终还是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四、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做好中小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和特色,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且长远的意义。而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在规划管理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城市自身特色,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管理。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借鉴大城市的成功经验,规范管理,不断创新。总之,只有进行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城市规划,才能提高中小城市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长远健康发展。

关于完善文明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5篇

广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一个文明开放的城市,一个不停探索进步的城市,一个寄托了广州人仍至广东人民希望的城市。然而,一个城市的进步的标准,不在于它如何高楼林立,不在于它如何车水马龙,而取决于其他方方面面,一些些细致的地方。

文明出行秩序篇

社会人人各安其职,车辆各安其道。我国车道分左车道和右车道,但是两边人行道,特别是大道路上,同一边是否也该分左右人行道。循序渐进,如何规范或者说引导到市民出行,保证道路的畅通有序,出行各行其道,维护良好秩序值得有关部分深思。社会不停进步,如何改良和改善市民的出行方式,必是潮流的发展趁势。

地铁上,人流分隔的用不锈钢护栏,甚至有一些商场及道路上面,时常见到一些铁护栏。但是文明出行就应该是铁杆子下围出来的秩序吗,人民政府倡导市民如何去文明遵守这个秩序,应该从深层次去思考解决方法,去疏导,去引导。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根源。而不是强制性的用铁杆子围出来。不妨改成步绳,雅观又方便移动。

更长方面考虑,就是从教育方面入手考虑,是否可以率先在区内或者市内的中小学及幼儿院增设文明礼仪的课程,并纳入统考科目,以此进行宣传,多做示范,用孩儿的觉悟,用孩童的爱心去感化社会。抚养好国家未来的幼苗,进一步促进自由之风,文明之风。

城市指引标志篇

公交地铁站宣传海报,张贴的地图标识多为三维地图,其实平面地图或许会更加适合;地铁出口的楼梯,在角落处安装凸透镜,可避免匆忙出行的市民在绕弯的地方撞到其他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公共厕所门口男女的标志牌子过小,对小孩及老人或者视力不好的人颇为不便。作为一个千年商都,一个文明开放的城市,她应该是一个大胆创新创新的城市,可以改用大面积的墙壁男女漫画及头像代替。在越是在细小的地方做得细致,越发能体现她一个城市的人性化。

城市公共场所设备篇

一个文明的城市,一个发达的城市,一个包容的城市,一个人性化的城市,不仅仅是一个为各阶层人士提供一个创业、就业、生活、学习、消费、娱乐平台的城市。她更应是一个本着为所有人服务的城市。譬如BRT上面的站台,其实应该参照地铁站,建立齐全的便民措施,如提供自动购买机,小型厕所,自动柜员(提款)机,还有公交站附近应该设臵便民厕所,因为它和地铁其实一样,都为着数以百万的出行市民服务。在不同的领域投入经费,为人民为老百姓服务,其实也是政府自身的一个责任,一个宗旨。这不能用利益去行量。不能追求是否有回馈,是否有收益。

吸烟区的规划和整治必是大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人民对环境的一种需求,如何更加合理的推进,如何尽快地规划,为我国国内各大城市作效范作用,意义重大,同样也是实际行动倡导文明和环保的体现。

关于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6篇

关于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几点建议

作者:张喆

【摘要】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实现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应该科学地调整城镇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中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单纯地进行城乡人口结构转化,也不单纯是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的改变,而是以将传统的生活、劳动方式逐渐向现代化生活、劳动方式作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目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城市化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城市化进程需要把握好推进次序

现代城市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进次序。总的来说,城市化进程需要遵循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然后实现城镇现代化,最终才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这是因为城市化进程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城市作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产物,在三个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

在农村城镇化时期,城市化建设需要注重工业化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手工作坊转变向机械化生产,最终实现电气化工业建设。而当农村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在自然环境、市场规模以及交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后,就需要开始实现城镇城市化。通常来说,城镇城市化需要经历这几个过程:(1)不断地提高工业化水平。(2)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相结合,促进人口和产业工人逐渐从农村地区集中到城市。(3)持续性完善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城市功能相配套。在发展条件较为良好的地方,在实现了城镇城市化建设之后,需要向着更高的目标城市现代化前进,这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的终究目标。在这一时期,城市功能需要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发展,需要在城市中构建完整性、立体化的交通、信息网络,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功能和齐备的贸易水平,保证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市场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以及管理中心,能够变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人流的重要集散区域,甚至成为国家、国际的核心城市。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具有较为明显的三步走“并行推进”特点,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其次才是实现城镇城市化,再次是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因为当前我国的农村地区资金不够,而且农民群体的收入普遍较低,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城镇城市化建设的巨大改变相比较,我国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力度明显较低,也带来了很多方面的矛盾,比如社会的三农问题愈发严重,社会的二元结构也存在有很大的不平衡,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等,因此我国政府应该较好地把握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次序,统筹城乡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共同的发展进步。

二、坚持实施“三集中”战略

“三集中”战略指的是: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这是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战略方针。

首先,在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难点都集中在农村地区,我国的农业水平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还相当的落后,仍然保持过去的小农经济耕作格局,农业的发展现状严重地制约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只有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的转移,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农民身份转型,促使农民更好地融入到城市人口中去,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第二,实现工业向园区的集中,能够有效地帮助乡镇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快速地提升工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能够在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环境中实现文明生产,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农业展开技术转型,能够促进农业结构和组织方面的完善转型,能够明显地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土地产出率,紧密地结合市场需求来调节农业产品结构,将农业生产当成是有机的整体,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慢慢的提升规模效应。

三、深入探索农村制度建设

上文说到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重点、焦点、难点都集中在农村地区。这其中涉及到了农村制度建设的问题,城市化进程必然会对农村底层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城市化并不仅仅是实现工业化,或者是单纯的户籍改革,而是推行一种新型的社会模式,将过去的生产、生活进行大幅度改革,需要经过充分地调查和探索。

传统的农村地区,主要是根据血缘关系、宗族关系为中心来进行发展,和国家政权结构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政府对于传统的农村结构展开了全面的改革,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处于一种扭曲的状态。

实现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在于构建先进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市场经济制度,通过制度才能够在实质上引导民间的力量,来自发的走上城市化道路,不然全凭政府行政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应该尽量的多给予,少获取,为农村的城市化改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探索出合理的城乡统一制度体系,包括了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只有为农民的生活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才能够促进农村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四、总结

城市化发展进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课题,结构十分复杂,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的。我国有关于城市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方兴未艾,城市化进程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就该课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城市化进程需要把握好推进次序,坚持实施“三集中”战略,深入探索农村制度建设,希望能够为我国城市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城市管理几点建议 第7篇

盖晶

小城镇介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近来年,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把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良性互动的平台,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设步伐,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谋发展的格局。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初步构建了以那吉镇、亚东镇、霍尔奇镇为节点的城镇“金三角”,各地城镇功能日趋完善,管理体系日益健全,城镇品味显著提升,同时,城镇空间也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可以说,小城镇建设对于推动旗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集聚协调、辐射带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对照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与不足。

一是城市意识还不够深厚。我旗的城镇建设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既没有经历过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也没有现成的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可以借鉴。2000年左右开始,我旗的小城镇建设才刚刚起步,在此之前,城镇建设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位和系统的规划,缺乏对城市的思考和城市的策划,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也缺乏深刻认识,文化底蕴、时代特征和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历时十年快速发展,因需而建的快速发展模式导致各种矛盾逐渐显现。

二是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从目前来看,阿荣旗城镇建设正处在由起步期向发展期的过渡时期,由城镇化向城市化的升级阶段。随着城市路网系统日臻完善,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惠民工程相继建成,城镇面貌从根本上得到了改观,但配套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形成支撑城市发展的完整体系。城市给排水、供热、供电等综合管网系统配套水平相对较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平尚未达到建设现代城市的要求,地上施工与地下建设脱节,重复建设、倒置建设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物业管理和绿化系统完善任务也相对繁重,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的优势尚未形成。

三是城市特色还不够突出。我旗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形象的品牌价值认识已非常深刻,城市整体形象设计科学合理,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每年虽然新开发的楼盘很多,但还缺少上档次上规模的小区,很难给域外来旗人士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那吉镇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是对外宣传展示的一张王牌,同时城市卫生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但由于那吉镇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职能交叉重叠,还缺乏系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旗委、旗政府及相关部门:

第一,科学规划,把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规划得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因此,一要注重整体性。在修编《那吉镇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制定城市功能行业规划,细化控制性规划,调整产业规划,并将单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紧密衔接起来,做到提纲挈领,功能互补;二要把握科学性。要综合考虑,科学布局,不求最大,但求最佳。要选择实力强、影响力大的设计公司和专家学者参与到我旗城市建设规划中来,也可组织人员到城市建设做得比较好的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力求使规划超前、科学、合理,做到既符合时代潮流,同时也能经得住历史考验;三要体现公开性。规划草案出台后,要组织专业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复论证,并在电视、报纸、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使规划更加贴近实际,逐渐转化为市民意识;四要体现坚决性。要确保规划执行到位,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犯冷热病、欠子孙债的情况,确保城建项目开工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力争把每一项工程建设成为标志性工程。第二,完善设施,提高城市承载功能。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方面,一要超前筹划和建设。要在完善城市现有公用设施的基础上,适应城市“大西扩” 发展战略的需要,超前规划建设水、电、气、暖、路、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扩大管网覆盖面,为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通盘考虑。城市的公用设施必须合理布局,综合考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可能避免城市建设中由于认识和信心不足,造成规模小、规划乱、管理差、品位低的现象。尤其要对大型公用设施进行统筹、审慎考虑,充分发挥其效能,避免设施闲置和财力浪费;三是注重质量。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设计,不折不扣地按设计施工。尤其是在建设群众性活动场馆、中小学校等公共设施时,更要严把质量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管理几点建议 第8篇

1 南宁市实施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的经验总结

自2007年实施体制改革以来,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积累了一定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经验,摸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执法人员管理体制、机制及制度等方面的模式,城市管理法制化水平不断提升。

(1)明确了执法主体,确立了执法部门的主体地位。南宁市自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后,收编了各城区、开发区城管大队和部分专业执法队伍,由市政管理局(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统一管理,明确了一个执法主体、一支执法队伍,统一了执法职能,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执法队伍职能交叉、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确立了南宁市市政设施和城管执法部门的主体地位。

(2)解决了原来队伍分级管理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前,南宁市市级城市管理部门只负责对城区城市管理部门进行指导和协调,各城区存在着管理与执法不统一,各自为政,以收费替代管理,执法效率低下,执法监督不严等问题。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后,全市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调度,统一执法尺度,确保了政令畅通。

(3)建立了一套较好的综合执法保障体系。南宁市自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后,市财政经费逐年增加,这部分财政经费主要用于改善执法装备,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同时,市政管理局还积极创新执法模式,例如西乡塘区执法大队整合执法装备,最大限度地提高执法装备的使用率。西乡塘区大队用于中队的执法汽车只有10辆,按以往的执法模式,每个中队的执法车分配不到10辆,执法的机动性和辐射面大打折扣。新的执法模式实施后,将分配到中队的执法汽车收编到大队统一管理,由当班中队进行调配,除机动车安排2台车外,当班的两个中队每班就有4辆车可出勤,充分提高了执法车辆的使用率。

(4)改善了综合执法队伍的形象。南宁市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前,各城区大队执法人员大部分是临时工或合同工,执法队伍素质不高,存在“砸摊子”“抢车子”等粗暴、野蛮执法的现象,社会对执法队伍整体的形象评价不高。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后,市政管理局先解决了执法队伍的身份问题,对执法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并开展综合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培训,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队伍形象逐步提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依然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综合行政执法水平与现实的城市发展要求相差甚远,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法人员素质仍需提高。从当前南宁市的具体情况来看,城管执法队伍鱼龙混杂、整体素质不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方面,部分执法人员政治观念淡薄,对城市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执行不力。另一方面,不少执法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许多执法人员不能全面地掌握执法专业知识,无法运用法律理论和知识文明执法、规范执法。此外,由于部分执法者素质低下,加之自由裁量权限为执法人员与被执法对象之间的“非法博弈”提供了空间,损害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

(2)综合执法缺乏联动协调机制。例如,在开展园林绿化执法工作方面,由于损绿、毁绿等损害园林绿化的违章行为具有隐蔽性强、机动性大、流动性广、执法取证难的特点,且需要园林局专业人员的协助认定,导致园林绿化违法案件查处结案率不高,影响了整个执法效果,而且园林局在调查案件时,如果得到当事人的赔偿就不需要城管部门配合,如果没有得到赔偿才会移送城管部门查处,造成一些案件时间被拖延而失去了取证的最佳时机①。

(3)公众参与监督综合执法平台不够多元化。由于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公众参与成为提高综合执法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南宁市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基本上处于被动式的参与状态,这一方面与公众自身参与热情、参与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与市政管理部门未能搭建多渠道、有效的互动平台有关,公众通过网站、媒体、电视、电台参与城市管理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3 深圳、广州两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先进经验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尽管每个城市的具体市情不同,但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都存在共性的一面。因此,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很重要。同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首批试点城市,深圳、广州两市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注重依法行政,不断优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运作机制,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上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好路子。

(1)加强立法、立规建设。自开始试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以来,深圳、广州两市把加强立法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作为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深圳广州两市分别制定并颁布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深圳市城市垃圾管理条例》《广州市城市道路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城市余泥渣土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为保障执法效率,实现长效管理,深圳市还制定了《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责任考核办法》《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量化指标体系》《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察黄红牌警示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有关规章制度。通过立法及出台规章制度,使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更加规范化。

(2)实行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为减少暴力抗法事件,保障执法人员心身不受到不法分子的侵犯,2002年深圳市建立了公安协同城管执法保障机制,从公安巡警中抽调100名人员,实行双重领导管理,专职配合城管执法,大大减少了暴力抗法事件,城管执法力度明显加强。2006年年初,为彻底解决影响市容环境和社会秩序的“五种顽症”,深圳市市政府又从公安、民政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织了公安城管民政联合执法大队,以市城管机动大队为依托,实行常驻制,集中办公,统一行动,共同执法。城市管理还与法院联系,对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钉子户”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来解决。

(3)采取委托执法机制。针对机场、火车站、高校、大型工业园区、保税区等特殊地段(带),深圳市创新方法,采取委托执法的办法开展城市管理执法,由其业主确定执法人员,让执法局对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赋予执法职能,委托他们在其辖区内开展综合执法活动。此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节省了市区执法的成本,也维护了特殊地段(带)的利益。

(4)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深圳市积极开发和打造教育宣传平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城市重要路口制作设计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卡通形象“管管”作为执法人员形象大使,将执法程序和执法形象以卡通的形式通过电视媒体向社会宣传。举办了多期百名市民走进城管活动,与城市管理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城管工作,鼓励市民对城管执法进行长期、有效的社会监督。开通了城市管理电话投诉专线,市、城区各执法单位统一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对市民举报投诉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每年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现场执法监督工作,对执法单位、个人进行评议②。

4 创新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的几点建议

4.1 综合执法朝数字化管理发展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滞后、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目前,南宁市正加大投入力度,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尽快建成并运行。南宁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数字化指挥中心作为国家建设部第二批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与石家庄市、郑州市、昆明市等城市同步建设,于2006年投入使用,使南宁市综合执法步入了数字化管理阶段。这一项目在整合全市各家信息的基础上对全市市容状况进行可视监控管理,集成全市市政系统的信息并统一指挥;对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案件进行统一处理,对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和指挥调度。这一项目大大提高了南宁市综合执法效率,使城市管理在管理体制与模式、管理技术与手段上实现了创新。今后,市政管理局还应该加大投入,加强领导,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模式。

4.2 建设职业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衡量城管执法成效高低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所在,是提高部门形象的重要举措。因此,要重视城管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几年来的行风评议,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的队伍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制度建设、窗口建设、硬件建设已经日趋完善。但是,与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相比,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工作环境日益增高的要求相比,执法队伍建设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建设一支行风端正、业务精通、装备齐整、理念创新、精干高效的职业化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已刻不容缓。要加强开展法制业务培训,使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还要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评议考核、公示等制度,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用制度规范人。提高执法技巧,规范执法程序。

4.3 积极搭建公众参与监督评议综合执法平台

当前,南宁市开通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市民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或突发事件直接反馈上报至监督中心,由监督中心进行受理和立案,并联系相关单位对案件进行妥善处理和解决③,这为公众参与监督评议综合执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今后,南宁市政管理局应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监督工作,比如主动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告牌等形式对各辖区内的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公布,对公众参与监督执法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处理。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存在问题所进行的客观、公正的报道,并积极加以改进或解决,对某些不实或片面报道,及时澄清,消除误解,避免此类报道对执法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4.4 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律体系

城市管理,法制是基础和保障。目前,南宁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今后,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立法建设,政府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制定出台有关城市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市道路管理、城市垃圾管理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责任制考核等方面的法规和制度;另一方面要按章依法管理、严格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真正使城市管理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经常化轨道。

总之,城市管理和行政综合执法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需要时时抓、反复抓。南宁市城管行政综合执法应该在借鉴其他先进城市好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构建具有南宁市特色的综合执法体系。

摘要: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体制、制度、程序等方面的问题,文章就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中的体制问题进行探讨。作为全国首批开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试点单位,广西南宁市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经验时全国其他城市具有推广意义。文章首先总结了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然后分析了南宁市当前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借鉴深圳、广州两地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创新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创新,南宁市

参考文献

[1]石若坤.城市管理行政不文明执法的原因及其改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2]谢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困境和出路——以广州城管建设为例[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6).

[3]于新生.数字化城市管理调研报告[1].理论探讨,2013(1).

[4]龚维玲,刘娴.莫拓.提高南宁市城市管理执法成效的对策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4(1).

上一篇:公司中秋节精彩致辞下一篇:禁毒防艾班会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