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新闻网络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2024-05-24

学生会新闻网络中心年终工作总结(精选14篇)

学生会新闻网络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第1篇

在本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回顾这一年的时间,我部新闻网络中心认真做好了日常工作,及时更新了院学生会网站和维护好学生会电脑,处理了学生会网站介绍学生活动的各类报道,使网站浏览者心情更加舒畅,更加方便于阅读,也使院学生会各部更方便得使用电脑。

09年五月,我部在定时更新学生会网站的基础上,协助文艺部举办第一届五四青年文化节晚会,为此次晚会设计门票和节目所需要的一系列节目背景,并且协助生活部举办国产电影展,为其制作电影剧照的展示工作,曾协助学习部,为其制作演讲比赛所有环节的背景等。经过了五月的一系列工作,以及在6月我院艺术系搬到我院亦庄校区,会影响到本部门技术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计划在09年9月招新工作以后,为本部干事和其下系部门讲解网页和设计知识。

本学期,我部经过院学生会招新的初试和复试,以及本部干事的补招,共吸收在三个系里的09干事共7名。而后在10月份,定于新闻网络中心新干事教育月,我们系统的为部员讲解新闻网络中心职能和具体的工作,如何做一名学生工作者,为学生服务!

在10月期间,我们不仅在教育09届新干事,在工作上我部也取得新的突破。10月初,我部软件组对院学生会网站进行了全新的改版,在具体板块、网页的设计以及内容,我们都力求更专业化进行了翻新。按惯例,每年年底,院学生会文艺部都会主办“校园音乐先锋歌手大赛”,因此在这之前,我部软件组已经着手为第七届校园音乐先锋歌手大赛设计海报和门票,在10月底,设计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但是由于甲流的原因,此晚会被迫延期,因此,我们在学生会换届选举的时候,向团委老师和各学生组织展示次设计,征求大家的意见和看法,以便在晚会举办之前做最后的设计改动。本学期新闻网络中心在原有软件、硬件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新闻组。本着新闻网络中心新闻、网络不分家的宗旨,新闻组主要是主要负责报道学生活动新闻,撰写学生干部例会报道,并且为宣传部和新闻网络中心成立记者团出版电子杂志《dz志》提供专栏内容。但是后来由于宣传部人事变动以及临近期末的原因,记者团工作延迟到下个学期。虽然记者团工作未能顺利完成,但我部与宣传部干事对记者团工作反映非常强烈,认为这样的活动能锻炼他们,能体会到记者工作的辛苦,体验生活。这更加为我们做好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信心。

虽然今年活动相对于往年比较少,但是我们部仍以负责、严谨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11月,学生会进行了换届选举,虽然这次换届,有很多精英不幸淘汰,但剩下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我相信,在明年的纳新大会中,我们将会收入更加新鲜的血液、更加精英的精英。

综述,新闻网络中心年终工作总结,展望未来,在这学期的工作基础上,更好的保留可取的优处,排除不可取的缺点,依然以服务同学为根本宗旨,促进发展本部的建设工作,促进学生会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使学生会深入同学们心里。

学生会新闻网络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第2篇

姓名:**

职务:新闻中心副主任时间:****年**月**日

新闻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三月,我从一名新生,成为学生会的一名干部,这期间经历了很多,感触也很多。战胜困难之后的欢乐,欢乐过后接踵而来的困难„„有些感触,是因人而起;有些感触,是触景生情;而有些感触,是对自身的总结和要求。

在学生会工作,压力很大。有时工作来得很急,要赶着去做;有的任务很多,要认真去处理。其中,也有着自己完成工作,得到肯定时的小小的成就感和慰藉。

回顾这一年的时间,新闻中心每一个成员都在努力。五月文化月的一系列活动、本学期初的招新工作、学校六十年校庆的各种事务„„我们挺过来了!在这里,我感谢团委老师和学生会主席在这期间对新闻中心的支持,感谢学生会每一个部门对我们工作的帮助和配合,感谢新闻中心的所有同学能和我一起努力,度过那些难关。谢谢你们!

新闻中心是学生会的一个喉舌服务部门,以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为主要职责。我们主要协助学生会其他各个部门的活动的有条有序地展开,再通过广播、海报、网络、图片展示等方式把学院的大小活动及时准确地报道出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学生会的近期活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会的影响力。

招新之前,新闻中心全体干事均为09级学生,对于当时还属于新生的我们,在工作经验方面都有所欠缺,许多方面都做的不足,我们从工作的摸索阶段走到今天的建设阶段,我们从配合学生会其他部门工作到本部门的稳定运转都经历困难重重,其中的艰辛只有与之共奋进的辛勤耕耘者才能体会到,而这种艰辛更是一种财富和经验。

一、2010年度,新闻中心主要的工作类别有:

(一)宣传部

① 五月文化月系列活动之海报设计大赛

②12月主要针对10级新生,以创新、警员印象为主题的服饰创意大赛

③组织各大队展板海报定期更新、评分工作

④协助学生会其他部门开展活动宣传工作

⑤清理仓库,整理、清点海报制作材料,并保管、维护所有写字、绘画材料

(二)编辑部

编辑部的主要职门能是:做好上级指派的各项拍摄任务;为学生会其他部门提供资料图片;捕捉校园最新的活动、风景。

①五月文化月系列活动之摄影大赛

②10级迎新晚会节目排练、表演

③本年度学生会各项活动的摄影

④保管相机

(三)广播站

本年度上半年,广播站一直坚持每天开展学院广播的播音工作,为同学们在警院严厉的制度生活中增添了不少情趣,下半年因播音设

备老化、破旧等原因,播音无法开展,但广播站的同学们一直都在艰苦的条件下兢兢业业的工作着。

①五月文化月系列活动之主持人大赛

②担任学生会各项活动的主持人

③下半年招新后,对新生主持、播音等方面技能的培训

(四)网络组

网络组本年度的工作不多,但是很辛苦。

上半年,本部门两名师兄付出很多心血,配合完成了院团委网页的制作。下半年招新后,由于都是刚刚新来的成员在接手,一切都很陌生,所以很多时候都需要大家慢慢努力,慢慢学习,共同进步。本学期网站维护的工作主要由网络组负责人完成,其余10级同学在学习后台的维护。

12月,网络组承办“玩转键盘”FLASH大赛

(五)10月份,我部开展招新工作,通过对特长展示、面试等方式调优选拔,主要考察同学的工作能力、责任感两方面。最后本部门共招新成员52名,为新闻中心注入了新血液。之后,召开了新闻中心全体会议。整个招新活动使新闻中心充满生气,使我们看到新闻中心将有声有色,招新工作的圆满结束成为今后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动力。

(六)内部建设

根据新闻中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新闻中心例会制度、新闻中心工作细则等

等,并选举了各部门的正副负责人。

二、取得的成绩

圆满完成本年度本部门承办的各项活动

招新工作圆满完成推选了各部门的负责人,一年多的锻炼,培养了秦韵梅、艾新惠、段新燕、谢元军、任礼国等优秀的同学。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正副主任工作不到位,由于本人工作经验不足给新闻中心的成员们造成很多困难

(一)工作不细致、安排不到位、分工不明确

(二)不用心、责任感不足、纪律观念不强

(三)工作与学习产生冲突时,安排不合理

(四)对外交流不足、内部部门配合不密切

(五)各部门成员对本部门负责的工作工作技能有待提高

四、解决办法

制定严格的部门规章制度,明确各成员工作职责,加强部门考勤制度,形成良好的时间概念,做到每次例会不迟到,培养良好积极地工作态度。增进各部门间的配合,增强成员间交流,共同协作,相互支持,学习其他部门工作中的优点,并做到学以致用。合理安排学习和学生会工作时间。

新闻中心由宣传部、编辑部、广播站、网络组四个部门组成,成员有70人左右,如果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只把自己当一个人对

待,那么你就真的是一个人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不会有人做出完美的事,工作中需要大家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一份力量乘以70,就等于接近完美。工作需要大家合作、配合着完成,缺了谁都不行。新闻中心需要每一个成员众志成城,精诚团结,需要团委老师的支持和学生会每一个成员的帮助!

本学年各部门的工作已经结束。总的来说,新闻中心各部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在少数,希望明年我们新闻中心能够再接再厉,通力合作,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十足。我相信新闻中心每一个同学都有服务同学,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我们愿为新闻中心、愿为学生会事业而奋斗!

最后,我代表新闻中心每一个成员由衷地感谢团委老师,感谢主席团的师兄师姐们给我和我们新闻中心的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平台锻炼和展示我们!

学生会新闻网络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第3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涌现出多种形式的新媒体,推动媒介形态朝着数字化、互动化以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媒介环境也日益复杂。新媒介下,媒体需求越大,与新闻专业学生的网络技术能力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其缺乏足够的系统性以及连续性,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的教学实践相比,新媒体的实践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新闻专业学生的网络技术能力培养现状

1.1教学与人才需求脱节

新闻专业教学与网站经营技能和网络采编人才需求脱节。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门路有新闻、门户网站及其他一些网络主体。新闻专业教育在当今新闻网络发展迅速的社会新型的需求下进行改革。为了培养出与网络主体接轨的优秀人才,各大高校的新闻专业应该加强对网络新闻媒体的研究和教育,调整和革新新闻专业的教育系统和教学内容,并引导新闻专业的学生提高网络技术能力,完善新闻专业的知识结构。

1.2理性思维与技能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介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理性思维,还需具备熟练的技能。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现阶段高校在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往往存在与媒体需求相互脱节的状况。通常来说,对于理科生来说,网络新媒体的技术背景以及架构都属于强项,然而,作为网络新媒体的应用者以及操作者,记者以及编辑大多属于文科生,受其发散思维的影响,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新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合理、有序地构建教学体系,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一方面丰富新闻专业学生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新闻事业的发展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1.3网络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高校的教育体系中融入技术课程,着重于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网络媒体的使用能力,然而,课程体系中虽然开设较多的计算机课程,但是并没有增加技能型的课程。新闻专业今后将要迎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新闻专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能力,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1.4学生缺乏专业技能

现阶段,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校普遍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对新闻专业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其掌握新闻“采、写、编、评”以及营销等方面知识,然而,在相关的行业的招聘条件中,对学生的专业才能提出较高要求。例如在2013年,新浪网在职位招聘的过程中,对每一个职位的要求进行非常清楚的划分,分别是:首先,要求学生掌握Premier的视频编辑能力;其次,统计分析人员则需要能够进行数据统计;最后,财经编辑应当对证券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过于空乏,缺乏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表面上看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内容,但是却没有实用的专业特长,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市场发展的需求。

2新闻专业学生的网络技术能力培养的措施

2.1培养“全能型”新闻专业学生

在建设与运营新空网站的过程中,对学会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可以完成新闻的采写编辑工作;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视频制作以及页面设计等,致力于培养全能型的新闻专业学生,使其能够应用多种技术工具,从而成为全能记者,一方面对各种媒体的特征熟悉,另一方面能够为报纸撰写文字稿件的同时,可以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此外,全能记者要为电视摄制新闻节目,而且可以为广播台录制音频节目,并且能够向网站提供各种多媒体稿件,对新闻的传播流程比较熟悉,具有相关的媒体经营的管理知识。

2.2建立多样化培养体系

目前,社会不但信息技术发达,而且传媒行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激烈。因此,应当大力培养全能记者团,不但具有大胆创新思维以及敢于突破传统的人才,而且具有熟练掌握采写、摄影以及网络工具的全能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通过大学生新空网,学生们拍摄的作品不但可以在新空网进行展示,而且学生通过展示内心可以获得一种荣誉感,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增加学生对于摄影的兴趣和热情。大学生新空网给学生提供了“产学研”融合的专业平台。通过该平台学生不但可以将生活中的摄影上传到平台,平时采写的新闻也可以上传到平台,从而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应用“合作型”培养模式

对于文科生,编写网站的代码,无疑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加大了新闻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所以,应当提高对学校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新闻专业学生与计算机系学生的合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例如由全能记者团的网络部同学负责建设网站方案的撰写工作,而网站后台搭建的工作则交给计算机系学生完成。在初步搭建网站雏形之后,后续的内容填充工作则可以交由网络部学生完成。

2.4采用“老带新”培养模式

大学生新空网的管理团队以及学生建设的流动性较大,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进行换届,从而为新空网注入更多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大学生新空网应当不断吸收新的成员加入。新成员加入之后,老成员应当带领新成员完成网站的运营。通过“老带新”培养模式,不但促使老成员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而且间接减少专业指导教师的负担。

媒介总是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不但应当加强理论基础学习,而且应当加强网络技术学习。只有熟悉网络技术以及网络工具,才能保障以后就业以及就业后可以快速进入状态。

2.5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新闻专业学生网络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院校应当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当广泛地阅读书籍,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其中,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显然非常必要,使教师既可以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学校可以选派各类教师定期地参加相关的培训,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全面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进而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

3结语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和数字技术的日益推进,媒介融合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媒介融合对传统媒介生态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媒介组织亦纷纷调整战略以适应融合新闻的发展趋势,其中,人才战略成为了改革的重点。媒介融合的发展呼吁知识背景多元、能力全面的全媒体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已成为社会与高校的重要课题。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与促进新媒介发展的同时,对新闻专业的学生素质提出较高要求。一方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网络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的构建输送大量优秀的高素质的新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燕道成.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138-144.

[2]孙建华,林德强,吴晓红,等.培养文科学生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9):7-10.

[3]徐宁.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教育人才培养[D].锦州:渤海大学,2012.

[4]李京.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国西部高校全媒体人才培养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12.

学生会新闻网络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第4篇

【关键词】负面社会新闻;网络炒作;大学生;不良导向

随着我国步入信息化时代,网民人数已突破4.2亿,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8.5%,用户规模达3.3亿人如此大规模的网络新闻的受众中接近1/3是青年学生,他们在互联网上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然而,我国的网络媒体因为发展的时间较短,管理不成熟,受市场利益驱动,出现很多弊端。媒体在案例报道、娱乐新闻报道和揭露社会丑闻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造成了隐性伤害。

一、网络负面社会新闻炒作的具体表现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将网络负面新闻内容归纳为两类:(1)内容低俗、错误导向;(2)无限的猎奇,宣传暴力。

(一)网络新闻内容低俗化

针对前者,有学者指出,在当前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中尤其喜欢报道人身伤亡事件、社会丑恶现象等能够刺激人们眼球的新闻,而在这些报道中却很少体现出人文关怀。

例如,该学者就以腾讯网为例,指出“在2010年腾讯网社会万象版曾刊登了两条新闻《母亲因被儿子偷7千元愤而跳江身亡》和《6旬老人在村卫生站打吊针时身亡》,但是只有只言片语,完全没有体现出新闻价值,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吸引网民点击观看,以获取自身的利润”。

在网络大环境下,还有一些群体,为了出名或获得眼球经济效益,花钱雇佣一些网络水军虚假的增加网络新闻浏览量,进行新闻炒作,提升知名度,从而谋取经济利益。例如,曾经的网络红人芙蓉姐姐、凤姐等。而网络本身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公共性质的空间,这些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通过炒作新闻,影响受众思想,通过“借势”和“造势”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网络媒体中社会新闻部分大量报道犯罪案件

针对第二个表现,则是该文作者在做了有关调查基础上所得出的,即网络中猎奇新闻和有关暴力的新闻大约占到了新闻总数的40%。网络新闻内容的低俗化,必然会对大学生社会认知产生错误的导向。

目前很多网络犯罪新闻报道已脱离了法制节目把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目的,渐渐演变成一个个暴力血腥事件给人们的感官刺激。这种做法迎合了某些的人猎奇心理,但对于感觉敏锐、辨别能力差的大学生来说难免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网络负面新闻炒作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

网络上的新闻炒作,对大学生有着不小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首先,在信息时代,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对新闻的传播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而网络上的大量负面新闻会成为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小的隐患。新闻炒作故意夸大、扭曲、掩盖新闻事实,以哗众取宠的方式欺骗受众、欺骗社会,并常常报道虚假的信息、庸俗无聊的新闻,这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制造了诸多不良风波,这些都成为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发展的不利因素。

其次,社会风气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网络新闻炒作中的恶俗、虚假的成分,传播了恶俗文化,而且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建设。这些行为对社会风气的影响颇大,主要表现在:其炒作的恶俗内容破坏了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变态审丑的方式则阻碍了社会正能量的传递。

三、网络负面新闻炒作对大学生社会认知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和心理并不成熟,在其成长阶段的很多方面还需要一些正确的引导。目前,掺杂在网络上的某些特意针对受众的负面社会新闻炒作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给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心理等众多方面带来了许多误导。

(一)误导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发展方向

网络媒体把大量社会丑闻放在青年人面前混淆了他们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比如,在“芙蓉姐姐”以“变态审丑”的炒作方式在网络上大红大紫之后,“凤姐”也开始以这种方式在网络上炒作自己,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迅速畸形走红。此外,网络娱乐报道还热衷于炒作明星的绯闻,极力渲染婚外恋、三角恋、多角恋。

大学生在思想上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这些新闻炒作对一些学生的审美意识、文化思想等的前进方向带来了误导。而更为严峻的是,这类新闻炒作误导了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势必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给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带来影响

网络新闻炒作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方面产生了误导,同样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影响。犯罪案件报道中频繁出现的暴力问题。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缺乏而又急切地想了解外界事物,于是往往把从媒体中学习的社会经验当成生活经验。在接受到如此海量的案件報道的环境中,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会发生偏差。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就过多地接触暴力信息会导致心理失衡和情绪失控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过滥的暴力信息也会使青年对现实当中的暴力行为产生冷漠的情绪甚至在解决问题时选用暴力手段。

四、应对网络炒作负面社会新闻的措施

由于互联网在我国普及时间较短,自1994年至今,才有不到20年的发展时间,网络新闻的真正起步也才只有十几年,因此,建立健全网络新闻监督管理体制仍就是当前网络新闻管理的重要课题,根据当前的现状,网络新闻管理法规亟待完善,当前我国与网络新闻传播相关的法规约有20多部,而具有针对性的却更少,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少数几部,且多数网络新闻管理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相对法律而言,立法层次较低。

学生会新闻网络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第5篇

北京吉利大学记者团围绕吉利大学校园网和校报这两大官方宣传阵地积极开展工作,为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吉利的十年华诞,对于记者团的发展而言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系列新的教改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记者团有更好的作为,怎样更好发挥记者团的舆论监督作用,我们该把记者团推向怎样一个高度或目标,这些问题给了我们很大触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坚持“稳中求进”,以求夯实我们的基础,并力图在各项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回顾2010年记者团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一、统一团队思想,并深化到我们的实践工作中

过去的团队是打基础与发展的共进,在摸索中不断完善与前进。六年不断稳步发展,我们从最初几个人的团队到后来的10多个再到如今的近50人的大团队。我们积淀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不断完善的通讯体系以及成熟完备的发展思路,还有我们更高的奋斗目标,更加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记者团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加强管理,完善团队各项制度

在本学年工作中记者团工作切实制定了办公室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例会考勤、每月稿件登记、会议记录等团务工作。同时,记者团实行每周由团长组织召开团部大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及时传达近期主要工作。并坚持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通过一系列措施,极大增强了集体的荣誉感和向心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团队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战斗力。

三、采访报道校内外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记者团围绕学校各时期的中心工作及时开展新闻报道工作,如新生入学、十周年校庆、首都第48届高校运动会等,策划完成了各种校园新闻专题的采写,如十周年校庆、首都高校运动会、小荷成长训练营、暑期迎新工作、迎评等,完成了相关宣传报道工作,并发表了大量稿件。1、4月23号~5月2号,2010年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车展,由展台礼仪、调研员、车模、学生记者组成的吉利学子服务团队活跃在吉利场馆的各个展区。记者团4名文字记者、一名摄影记者配合吉利集团新闻中心完成了各项新闻宣传服务工作,并及时向学校发回报道。(稿件4篇)2、4月22日~4月24日北京吉利大学第八届田径运动会召开,记者团学生记者积极参与,网站发稿数量近10篇。2、5月13日~5月16日,首都高校第48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我校举行。我校记者团全员参与,共采写了近30篇高质量稿件发布在网站上。

3、今年又值十周年校庆,学生记者在新闻中心老师的指导下,配合老师共同完成了对校庆的宣传报道。4、6月下旬,记者团与广播台全体成员共同筹划举办了“新闻中心2010届毕业生欢送会”。5、7月27日2009-2010中国高中足球联赛总决赛开幕式在我校隆重举行,记者团学生记者时刻关注赛事进行报道,发表文章近10篇。6、8月6日,“201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万里行”活动,记者团共派出三名学生记者跟随老师作为高校代表和来自全国各文物系统的工作人员共同组建成“文化使者”车队,从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清华大学出发,途径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最后到达海南省三亚学院落笔洞遗址,历时十天,及时采写稿件共20篇。

7、从今年暑期开展的“小荷成长训练营”作为我校一项新的素质教育课题。记者团40余名学生记者,进行了周密分组,深入到各培训班级中,全天轮班跟踪报道,顺利保质保量完成了六期新生素质教育培训及一期招生办老师培训的宣传报道。共采写稿件20余篇。8、12月20日北京市教委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状况评估专家组莅临我校开展评估工作,为迎接此次评估工作,记者团所有文字记者积极动员共安排了近20名记者,深入到各学院进行采访。

9、除此之外,记者团成员加强了与首都其他高校间的联动采访。记者团老成员积极组织参与了中国高效传媒联盟组织的“奥运亚运推动志愿者服务发展国际论坛”、“第六届青少年公益电影节开幕式”、“威盛中国芯•时间芯片封存仪式”等活动,加大了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增进了各高校校媒记者的友谊,也扩大了吉利大学校园媒体的影响力。

正是各位校园记者的辛勤付出,为全校师生和校外各界提供了最及时准确的校园资讯。在2010年全年的校园宣传报道工作中,记者团文字记者共采写稿件达160余篇。

四、积极开展招新工作,吸纳新鲜血液的注入

在记者团老成员的组织及广播台有力支持下完成了新学期的招新工作。所有报名的新成员经过初试、面试、笔试和一个月的试用期四轮的严格考核,最终共有21名新成员成为正式成员。

记者团老成员莫苏琪、白梁、陈豆以及曾任记者团团长杨松分别从“万里行”活动,新闻的理论知识及采访经验三方面出发对21位新成员进行了培训。

在过去的一年里,成绩与不足常有,收获与遗憾并存。我们要感谢新闻中心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培养,感谢学院对我们工作上的支持与配合,最要感谢的还是全团成员这一年来尽心尽力的付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与我们的长期目标,与学校各级领导对我们的要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自身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我们稿件的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对外宣传及联络有待加强;我们舆论监督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分析形势,总结自我,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将保持团队优良传统,坚持营造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坚持狠抓记者团内部管理。立足现实,要更加担负起“喉舌和传声筒”的作用,进一步扩大记者团在吉利大学的影响,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和团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跨越式发展,再创新的成绩!今天的我们是自豪的,相信在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明年将会是更有收获、更为精彩的一年。

最后,祝愿各位老师、学生记者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记者团

学生事务中心年终总结 第6篇

由于我在2015年5月才加入学工这个大家庭所以我在这里只做2015年学生事务中心下半年的工作汇报。在2015年下半年中,学生事务中心秉承着“服务同学,方便老师”的工作理念,积极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在后勤保障方面参加了9月10日的教师节晚会、元旦晚会;在信息导入方面参加了助学贷款导入工作、奖助学金录入整理工作;在业务工作方面展开了辅导员技能大赛表演工作、新生学生证火车票办理工作;在素质拓展方面参加了野外拓展训练;在评审工作方面参加了辅导员年终考核、辅导员带班情况采集、奖助学金评审信息采集。在众多的活动的参与中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的感情。

在活动中我们整个团队表现优秀,首先在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上,大部分同学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为活动抢时间、挤空间,争分夺秒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繁杂的工作,很多的同学放弃了自己的个人时间。其次,在活动后续处理中,大量的同学秉承着负责任的态度,切实做到了“同学身上无小事的”的宗旨,对自己范的错误敢于承认,积极改正。最后,在工作习惯方面,改变了以往低头做事的习惯,面对问题积极反馈,注重反馈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出以下几点,希望我们共勉。

一、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值班纪律性,加强值班规范化,严厉禁止值班过程中打游戏、大声喧哗等行为。

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自我要求,做事要有责任感,做到能在本班完成的工作一定完成,遇事不推脱。

三、增强组织凝聚力,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在工作中加强联系。

在人事变更方面,我是9月中旬才接手学生事务中心工作10月初才正式开展相关工作。在这一段时间学生事务中心也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人事变故。在10月初为了应变学生事务中心学长学姐的离开开展了一次对外公开招聘、内部推荐和院系推荐的纳新活动,其中收到简历29份,面试24人,试用6人,最终录用4人,离任1人。内部推荐1人,院系推荐3人,最终录用1人。在第二次招聘中采用了公开招聘和内部推荐,收到简历43人,面试38人试用10人,内部推荐8人。现有人数36人,各位学姐走后有30人左右。

本优秀学生助理将在明年进行评审。

在新学生事务中心的使用方面,新学生事务中心将在明年4月中旬左右投入使用,新学生事务中心的装饰要适当,欢迎有能力的新人勇于参加。在明年3月仍然在行政楼值班,以新来的18名同学同学值班为主。老带新工作采用双轨制,一、内部被推荐人由推荐人带。

二、原则上一个人带两个新人,带推荐人满两人的可以不带,不足的视情况而定。内部培训活动,明年内部培训将在形体训练上展开,5月左右将组织拓展性活动。

学生会新闻网络中心工作计划 第7篇

○1 人员不足,分配不合理:我部门现在共有12人,其中主任1 人,副主任1 人,干事10 人。从总体来看,主任是大二学生,副主任是大一学生;干事中,大二学生就占了5人,这对新闻网络中心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2 技术力量薄弱:新闻网络中心作为我院学生会的一个技术部门,本应该有一技之长,并以此来服务学生和完成学校学院所交给的任务,但现阶段的现实是我们部门的人员在技术方面为有最新的突破,不可能很好的完成相关技术任务。

二、本学期工作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我部门提出以下学年工作计划:

○1 召开一次部门会议,明确学年计划与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及部门的各项工作职责,使部门内部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积极配合学生会其他各部门的工作,努力提高部门内每一个人的技术水平。并且联系生物系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对应我们工作的组织听会,做到学生工作交流的基本目的。

○2 为学生提供网络和相关的技术支持,上门为广大学生提供网络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配合各系网络中心的工作,进一步扩大院学生会在全院的影响力度,(计划已在实施中),力求做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网络宣传者。

○3 组织一次面向全院的活动,以博客大赛为主线。(需要学院支持,可与院学生会宣传部合作)。

○4 积极处理学院与学生会交给的任务,主动完成学生会的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工作,提高我学院与学生会在网络中的知名度。

○5 积极配合其他各个部门的工作,使学生会的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6 组织本部外出游玩一次,加深部门的团结,扩大部门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憧憬,对专业的信任。

学生会新闻网络中心年终工作总结 第8篇

关键词:辩证理解,网络新闻,大学生

据调查, 截至2015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88亿, 其中, 学生网民的数量高达25.2%, 网民中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2%1, 随着网络利用率的不断提升, 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媒介之一。

大学生作为网络新闻使用的先驱群体, 他们的接受和学习能力都较强, 很容易受到网络新闻的影响, 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阅读网络新闻, 规避网络新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大学生对网络新闻的使用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典型网络新闻的收集以及对网络新闻正负影响的研究, 分析和探讨了大学生怎样汲取正面新闻中的正能量以及大学生如何从负面新闻中挖掘正能量, 进而提出提升大学生辩证理解网络新闻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导入案例:反转新闻:四川男子暴打女司机。

2015年5月3日, 一段男子暴打女司机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 一时间, 舆论四起, 大家在对女司机表示同情的同时, 也对那名男子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而这个谴责群体中也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 但是随着打人男司机公开道歉并公开了行车记录仪里面的记录后, 网络舆论开始发生了大反转, 原来事情的起因是女司机违章变道, 违反了交通法规, 威胁到了他人的人身安全,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男司机打人事件, 这则反转新闻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面对网络新闻, 我们要客观理性的对待, 实事求是追求真相,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会转变角度思考问题。

一、挖掘网络负面新闻中的正能量, 提升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同理, 社会的突发事件每时每刻也都有可能出现, 而在事情发生时, 大学生们由于对事情的发生过程知之甚少, 所以会对事情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猜测, 并且偏听偏信网络谣言, 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的爆炸事件就是这样, 许多大学生在网络上参与散布了关于“有毒气体向北京扩散”等虚假谣言, 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群众的恐慌情绪, 面对这样的负面新闻, 大学生应运用理性的思维, 正确的识别网络新闻的真伪, 从而参与到社会事件的讨论中去, 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

2014年3月2日, 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那就是在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发生的一起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的恐怖暴力事件, 这起极端事件严重威胁到了大家的人身安全, 引起了全社会的恐慌, 面对媒体复杂多变的各类报道, 大学生应当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对事件进行反思, 同时, 阅读和观看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 不一味的接受媒体人的理论, 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传播社会正能量。

大学生应当深刻的认识到, 并不是所有的讴歌称颂都是正面报道, 同样也并不是所有的批评讽刺都是负面报道, 有时, 正是由于这些负面新闻被揭露, 才能引起广泛的社会效应, 而如何让大学生自身避免受到这些负面新闻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就要求大学生用理性克制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问题,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汲取网络正面新闻中的正能量,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十八大召开以来, 所有的新闻一时间都在报道“中国梦”, “中国梦”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国家的梦, 它还是激励我们整个民族向心力的一股正能量, 习近平主席曾寄语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 增长知识, 锤炼意志, 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面对这样的正能量, 我们大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 努力的增长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去, 不断的磨炼自己, 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和社会责任感, 并且我们还要在这样一种“中国梦”的正能量中, 激发起我们高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 将自己的理想同“中国梦”结合起来, 敢于创造, 勇于担当, 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

2015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两件事情, 引起了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 一件就是发生在哈尔滨仓库的起火事件, 5名消防官兵为了疏散群众, 被大量的建筑物构件砸压, 全部牺牲, 另一件就是“东方之星”沉船事件, 一名潜水员, 在发生沉船事故后, 自动请缨下水进行救援, 为了救人, 将自己的潜水设备套在被困者身上, 自己险些丧命,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 都充分的向大学生们说明了一点, 那就是一种可以撼动整个社会的奉献精神, 作为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 现今的大学生不应受现今流行的金钱唯上的思潮的影响, 而应当学会从正面的网络新闻中挖掘值得我们学习的正能量, 从正面新闻中激发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从正面新闻中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反腐倡廉是我们现今社会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 反腐倡廉所带来的正面的社会效应也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 可是, 作为国家新生代力量的大学生们, 每当看到国家有关反腐倡廉或者高管下马等新闻报道时第一个想到的总会是国家的社会风气败坏缺乏治理, 而不会想到新闻媒体之所以报道这些新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在对社会需要整改的部分进行积极治理, 大学生应当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从正面直视问题, 不躲避问题, 不扭曲事实, 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提高自己利用网络新闻的能力, 减少网络新闻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辩证理解网络新闻的基本对策

(一) 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想要提升大学生辩证理解网络新闻的能力, 大学生要对自身进行反省和思考, 首先要增强大学生的用网自觉程度, 只有自觉抵制网络虚假新闻, 增强自制力, 才能够做到不盲目相信网络新闻, 不盲目依赖网络, 同时, 大学生在沉浸于浏览网络新闻的过程中也要培养相应的替代活动, 避免过度沉浸在网络中迷失自我。

(二)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社会影响

虽然当今社会的网络媒体发展迅速, 但在信息的可信度上, 公众包括大学生还是对传统媒体更为认可, 传统媒体在人们的心中还是具有很高的地位, 大学生之所以对网咯新闻产生较高的依赖心理,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传统媒体的更新速度较慢, 难以满足大学生对新闻的需求, 但是, 给予传统媒体不可替代的地位, 决策者可以及时的公开事态的发展动向以及事情的真相, 借用传统媒体的力量引导舆论的导向, 大学生也应该更多的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使用, 以减少猜忌和恐慌情绪, 进而提高自己利用网络新闻的能力, 减少网络虚假新闻以及不良信息所带来的影响。

(三) 加强高校网络建设与管理

对于高校来说, 建设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必不可少, 这就要求高校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文明用网的网络气氛, 在建设网络环境的同时, 也要加强传统教育建设, 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道德水平, 让大学生养成自觉抵制网络虚假信息的良好习惯, 其次高校也应不断改善校园网的建设, 将学生使用的校园网建设成为一个绿色的网站, 并设防火墙等有效拦截来自校园外部的非法不良信息, 使大学生自觉文明用网。

(四) 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随着网络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网络新闻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而大学生作为其中使用网络新闻最为频繁的群体, 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大学生对于网络新闻的有效利用, 同时, 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可以提升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的自制力, 形成多视角、多层面的宣传教育格局, 这可以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从而保证大学生健康的使用网络。

网络新闻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它的复杂性和正反两面性需要我们去理性对待, 对于网络新闻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 使网络新闻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而对于网络新闻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则应该用理性客观的头脑去思考问题, 不被新闻的负面因素所蒙蔽, 同时, 大学生要提高其辩证理解网络新闻的能力, 防止由于错误使用网络新闻而导致的行为偏差, 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能力以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促使大学生在道德规范的要求下使用网络新闻。

参考文献

[1]孟维颖.网络新闻影响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10-18.

[2]林红.论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J].高教学刊, 2015 (19) :3-5.

[3]段慧泉.网络新闻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建构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 2014:10-15.

年终回顾·十大国内新闻 第9篇

学生会新闻中心十月工作总结 第10篇

金秋十月,新闻中心成员带着满腔热情参与了学生会的招新工作。十月即将结束,新闻中心在团委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圆满完成了招新工作。现对本月我部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因为新闻中心的工作是负责团委及学生会活动的对外宣传工作,协助学生会其他各个部门的活动的有条有序地展开,再通过广播、海报、网络、图片展示等方式把学院的大小活动及时准确地报道出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学生会的近期活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会的影响力。因而,我们在招新时主要考察同学们的沟通、协调以及配合能力。由于在以前的工作中,本部门出现了成员流失比较严重的情况,因此,考察同学们的责任感、毅力、恒心也是新闻中心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新生入学以来,新闻中心全体成员都在为招新工作积极、努力地工作着。

一、本月新闻中心所进行的具体工作类别有:

(一)组织本部门的招新工作

新闻中心由于下设部门比较多,招新工作相对较为繁杂。我们按照上月拟定策划,有序且认真地开展了招新工作,具体工作有以下几项:

1.海报宣传、现场招新,确定报名人员

2.通过上交相关作品,公开评分方式挑选能满足部门需要,具有相关特长者为初步挑选出人员。

宣传部通过在规定时间内现场作画、书法形式,初步选出较有专业才能的同学,再通过面试考察其对学生会的责任感、热情等。编辑部则主要考察同学们的摄影热情和技术。通过提问了解同学对摄影的相关知识。

3.面试,通过聊天、提问等方式对选出人员进行最后考核,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者胜出。4.最后确定成员。

宣传部最终确定成员12名;编辑部19名;广播站14名;网络组8名。

(二)各部门举行小会议,对新成员进行分组,促进成员间沟通,为以后成员在工作中的相互配合共同进步做准备。

云南警官学院是一所注重团队精神,以培养学生忠诚、责任、奉献精神,团结协作、配合、互助的态度为主的公安院校。因而,新闻中心也要在平常的工作学习中给每一个成员贯彻学院的精神。

为了给新成员在紧张的军训生活之余有一个轻松的空间,对新闻中心有一份亲切感和家的温馨,我们选择了小教室、小花园为会议地点,通过和新成员聊天,分享秘密,介绍自我等方式,增进了同学们对本部门的认识和对老成员的亲近,也使各个新成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以后在一起工作做了必要的铺垫。(三)规范部门成员工作态度,要求根据本部门规章制度严格开展工作

根据上学年本部门工作情况及各个成员工作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在部门会议时告知各个新老成员,以此规范成员的工作态度,并促进同学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例如严格的例会考勤制度,工作奖惩制度以及内部评比制度等。新闻中心的壮大,需要每一个成员付诸努力,需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项工作。

(二)规范各大队展板宣传通知、评分工作

本月主要重大节日和活动以国庆、校庆为主。我们针对各个大队板报的缺陷,在通知其展板海报贴出时间、主题时,相应地提出了对其板报的要求及建议。

最后,新学期各部门的招新工作开展之时,我们加强了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学习,联系工作。通过共同例会、交换工作日志、组织团体活动等方式,把四个部门的成员联系起来,针对新闻中心各部门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互相学习,互相弥补。而于此同时,我们把部门间的工作界限模糊化,在招新时,我们选择了四个部门一起开展工作,并相互建议,相互帮助。宣传部的干事可帮助编辑部做招新标语,编辑部干事可帮忙布置招新场地,网络组干事亦可帮忙会议照相以及招新表格。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互补,争取把我们新闻中心的工作效率提高上去

新闻中心内部的一些制度也逐步完善,新闻中心的规章制度已经整理完毕,招新工作结束了,我们将具体把整个制度实行完整,认真进行例会、会议记录、考勤记录……使新闻中心的运作进一步标准化。新成员代表了新元素,我们将带领新成员更好地完成新闻中心工作,配合学生会其他部门更好地完成学生会工作。并进一步加强成员的相互学习,总结往日工作中的不足和经验,我相信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新闻中心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新闻中心

大学生新闻中心实习总结 第11篇

我现在就发现我很大的一个变化,平时自己写东西都是写多少号,刚刚写了号突然就删了改成日。这是在这里上班养成的习惯。专业用语应该是这样的。新闻稿对字的要求很高,作为一名记者,必须严谨。

到了三个月试用期快结束的时候,到了毕业论答辩的时候了,我开始纠结何去何从。

说实话,我喜欢这个单位的老师、姐姐们、领导。我觉得大家都对我很友好,很鼓励我,很喜欢我,也激励着我,从专业上教导我,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不少。开始上班没多久,我就经常听到蒋姐对外人都夸我,跟他们说我会留下,单位会聘用我。谢姐对我说:“小周,你是我见过最认真的实习生。”这些话都非常鼓励我。一直以,好像总是被一些人否定,但是在这里,我能越更的自信,是她们给我树立的信心。前几天,单位的招聘考试信息出,我还不知道,闻姐姐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告知我,然后又把详细的招聘信息发给我Q上,回到单位,邹姐叫住了我,时政部的都在给我说这次机会很难得,招个记者,明年不会招了。都叫我好好准备考试,好好加油。闻姐姐则在一旁说:“留下吧,留下吧。”我知道,她们都是真心的希望我留下。

前天上午在明月广场旅游局宣传的地方,碰到了正在采访的汪姐姐。三年没看到了,她越越年轻了。她都记不起我的名字了,然后说我穿的这么淑女都有点认出了,说我长大了。一听说我要毕业了,就叫我参加马上的招聘考试。我说我会关注的,她说不是关注要重视。

姐姐们,我觉得我特不厚道,听着你们都这么在关心我,我心里却在想着离开。你们说的.时候,我都点头,听着。我想离开这里有很多原因,想离开铜梁。眼看着自己已经慢慢成熟了,走上路了,很多问题可以自己处理了,我内心也很纠结,我这都思考了好多好多天了。但是我知道我不开心。我觉得这边没有同龄人,没有年轻的活力。除了上班,其他的生活真的很枯燥、无味。投诉的多了,遇见的不厚道的人,我也就厌倦了。我不太想接触这些人,我不想写负面报道。我觉得自己很多时候很难做,面对很多事情、人,我都很无奈。可是我有监督的职责,我必须客观公正的去解决。至少在对待我的所有工作,我尽了职责,我做到很好了。其实我也渐渐发现,当媒体人,是非常受外界尊重的,无论哪个单位,以及有素质的正常市民,都非常尊重我,我去调查了、采访了、为民办好事了,都会听到他们的谢谢,而很多相关领导都会对我说“拜托我了”,我真的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和强烈的信任感、被尊重感、被认可感。

我本就琢磨着去重庆找工作,突然想到了方老师,就QQ上随便问了问,没想到他让我去跟着他,还非常欢迎我加入他们的团队。我一直喜欢H,听到与H有关的我也就更加感兴趣。所谓,爱屋及乌。既然曾经那么优秀的老师都欢迎我去,我为什么不去?

只不过过去我就得租房子,开始一个人的生活。不过,好多朋友都是这样的啊。她们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我问了聪聪,美洲哥哥,小宇哥,月月,最后给姐姐说了我想过去的决定。也给哥哥说了,给爸爸说了。20这天,爸爸发了很长一段信息给我:

宇欣、我听说你打算在重庆去找工作,你在铜梁工作跟你妈合不,你也要多想想再决定。你的工作是谁给你联系的?你无论在哪找工作我们都不反对,只要你满意、你认为对的、你自己做主。因为你已成人,我们当家长的也不过多的干涉。望你记住一句话,天下父母没有不为子女好的。总之你的任何决定,我们都支持,记住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复杂,遇事多长个心眼。最后祝你开心、快乐每一天,老爸。

前天去了卫计委调查事情,发现卫计委的办公楼好高大上,内部环境也很好。瞬间希望自己能考上了。月27日就公布成绩了。

大学生新闻中心采编部工作总结 第12篇

一、常规工作

1、创新机制,完善“三个联动”。

一是建立校院两级联动制度,每个学院和部处单位都安排专人负责与学校新闻中心的联络,初步建立了校园新闻素材征集与共享机制。二是建立了内外联动机制,一方面为校外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另一方面外宣主动结合社会热点议题对学校进行采访报道。三是实现了报网良性联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有效提升了新闻传播的效果。

2、巩固阵地,提升新闻网与校报影响力。

不断丰富矿大新闻网的内容。明确了矿大新闻网刘勇、卢进丽、刘尊旭分别负责的栏目,提高了更新率。全年共审核新闻近万条,发布6000余条,其中视点新闻540余条,图片新闻5条,校园文化1500条,矿大故事149条。会同网络中心开发制作新闻网APP,目前已经开发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继续发挥校报影响力。全年出版校报18期,增加深度报道、专题报道和跟踪报道。进一步美化校报版面,增强可读性。校报上网,数字化发送,对上万个邮箱进行精确投递,在三个校车站点设置了自助取报栏。

3、把握导向,围绕办学目标细分矿大故事。

围绕“三个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继续讲好矿大故事。围绕综合改革,推出“综合改革系列访问”栏目,采访了发展规划处、人事处、学科办负责人及青年教师,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围绕一流的学科,策划了我校协同创新外宣稿及毕业生看专业系列报道,翻译并刊登了卡罗·卢比亚及陈清泉院士来校演讲的内容。围绕一流的人才,推出了“矿大人物”、“青年才俊”、“最受欢迎教师”等栏目。围绕一流的学生,推出了“每日一星”、“新生新鲜事”、“优秀毕业生”等栏目。此外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推出了20篇专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4、扩大影响,加大外宣策划的力度。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重大活动,形成了多家重要媒体规模大、气氛浓、影响广的宣传合力。重要报道包括《科技日报》两篇头版头条文章,《中国能源报》、《中国青年报》的两篇头版文章,《中国矿业报》、《江苏教育报》的专版文章。7月3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校服务煤炭行业,产学研融合,实施协同创新的探索和实践。10月11日,《科技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校的院士、安全专家共同呼吁推进煤与瓦斯共采。11月16日,《中国能源报》头版报道专访中国矿业大学钱鸣高院士文章。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对青年恒好公益创业孵化基地在中国矿业大学落地的情况进行了报道。9月初,《中国矿业报》、《中国煤炭报》、《江苏教育报》、《徐州日报》以专版或者专栏的方式报道抗日战争的中国矿业大学。11月10日,CCTV—5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第三届半程马拉松赛暨首届全国高校半程马拉松赛。全年各大报纸外宣稿件230多篇,主流网站发表稿件5000多篇。此外,对20xx年外宣稿件进行了统计与奖励,召开了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

此外,协助领导做好包括化工学院实验室爆燃事件在的各类负面新闻的媒体应对工作。

5、规范制度,理顺新闻工作流程。

按照服务群众、方便师生的要求,对我校新闻宣传制作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完善了《新闻工作流程及规范》、《关于扩大新闻线索来源的实施意见》、《中国矿业大学接待媒体记者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学院新闻宣传报道情况统计方案》。加强了内部工作流程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宣传科三人的分工与合作。

6、加强服务,凝聚新闻宣传合力。

坚持“用服务赢得尊重”的理念,加强与学院和部门的沟通交流。开设新闻宣传写作指导讲座8场,指导举办第三届徐州市大学生记者文化节,开展活动15项,评选“优秀学院传媒中心”9个、“十佳”和“优秀”大学生记者48人。

7、开拓创新,提升新闻从业能力。

针对做好外宣及危机应对,邀请新华日报记者李刚来校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研讨、继续学习等形式,不断提升新闻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中,校报有四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江苏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中,校报有五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个人获得“机关管理服务标兵”称号。工作之余,注重理论研究,熟悉媒体发展规律,撰写论文四篇,在《现代传媒》、《新闻研究》发表了两篇论文。

二、创新工作

1、加大外宣策划力度,实现了外宣新的突破。主要包括《科技日报》两篇头版头条文章,《中国能源报》一篇头版文章。

2、把握导向,围绕“三个国际一流”的办学目标细分矿大故事。推出了“毕业生看专业”、“每日一星”、“新生新鲜事”、“青年才俊”等系列栏目。

三、不足

1、融媒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与新闻接触 第13篇

1. 大学生上网与新闻接触现状

在现代新闻传播领域, 除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传媒之外, 网络已成为最重要的主流传播方式之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 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 目前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上网的比例已接近90%, 大学校园正成为我国因特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 (1) 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容量、及时的传播速度、新颖的传播方式以及高度的交互性被大学生熟练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大学生是自主关注网络的社会群体, 也是网络新闻的阅读者和传播者。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化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经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上网已经变成了当代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和心理成长的重要园地。本次调查从大学生对于新闻的接触情况进行比对分析, 了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模式和影响。

首先我们将调查上网时间与接触新闻频度做了比较, 在接受调查的152名对象中, 有88%的同学每周至少会上一次网, 而每天都上一次网的同学有40%, 这说明现在大学生接触网络是非常频繁的,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在大学生对新闻的接触频率问题上, 87%的大学生每周至少会关注一次新闻, 45%的大学生每天都会关注新闻。大学生的时间和金钱都很有限, 可以接触到的媒介也较为贫乏, 在半封闭的校园环境中, 大部分的同学还是保持着对新闻的普遍关注, 大学生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广泛关注着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动态, 现代大学生的眼界已经越来越宽泛。同时, 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程度也是非常高的, 在调查中, 有45%的大学生每次接触新闻的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上。其中有3%的大学生甚至超过一个小时。

在以上问题的统计中, 我们对比了一些选项。发现在选择每天上网的大学生中, 有55%是每天都接触新闻的;而在每天都接触新闻的大学生中, 有49%每天都上网的, 有68%都会选择通过网络来获取新闻。这表明了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且使用网络越多接触新闻的频率也越高。同时, 在接触时间上, 在每次上网时间大于一小时的群体中, 有49%的大学生每次接触新闻的时间大于半个小时, 这一数值高于了平均值。以上数据说明, 大学生上网频率越高, 所接触新闻的频率也越高, 同时, 大学生接触新闻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网络。即, 网络促进了大学生新闻知识的获取。因此, 对于大学生而言, 使用网络对于新闻知识的获取是有一定帮助和促进的, 在使大学生更方便快捷地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 也培养了大学生关注新闻的习惯和动机。

对网络新闻和手机新闻的接触如今已经在大学生中非常普及, 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相对传统媒体而言, 网络和手机新闻的传播效力是巨大的。新媒体传播更易于被大学生接受正是因为在表现形式上迎合了大学生的求新求变、追逐潮流的同时又渴望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以视觉上的冲击性、效果上的抢点性及特点上的娱乐性来适应大学生动态性、创造性和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在网络时代下, 无论是新闻的传播、信息的更新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 新媒体的普及和传统媒体的缺位

200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 大学生获取新闻的途径中排名第一位的是报纸28.6%, 第二位是电视27.3%, 第三位才是网络14.7%, 而手机只有1.7%。当时的调查中就已经显示出, 虽然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的报告在2006年也预言:从发展趋势来看, 将来在物质条件能够满足上网需求后, 网络新闻或许成为主要的新闻信息来源。而此次我们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获取新闻的途径中, 网络占了20.3%, 排名第二。手机以20.5%排名第一。大大超过了四年前的预计。

如今手机业的迅猛发展是众人都始料未及的, 从奢侈品的象征到人手一只;从只能打电话到可以上网看电视,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必不可缺的随身物品之一。手机功能的日新月异使得传统媒介的地位日益下降, 广播电视已经不再是大学生们最常接触的媒介。网络和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了主流媒介。短短二十多年, 手机便从一种简单的通讯工具变成了一个覆盖最广、传播最及时、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媒介。近年来, 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手机传播方式纷纷问世, 媒介化的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甚至有人称其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2) 成为新闻媒介的手机将传播者和受传者处在平等的传播位置上, 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

作为新媒体的标志的网络媒体也一如既往地在大学生中不断普及着。网络媒体的出现, 颠覆了传统媒体高高在上的地位, 使得新闻传播真正变成基于供需关系的服务性行业。不仅对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受众的意见和喜好也开始直接影响着新闻的取向和内容。而大学生作为有着完整教育背景和丰富表达能力的群体, 更善于甚至乐于对自己选择的信息进行评价和自由讨论, 这一特性也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接触新闻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与此同时, 当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便捷, 使其在大学生中普及率直线上升, 同时也让大学生对传统媒体逐渐地疏远。

与一些功能强大、优点突出的新兴媒体相比, 传统媒体并没有与时俱进, 把握住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消费倾向, 使其渐渐丧失“领地”, 迅速被网络等新兴媒体取代。 (3) 当代大学生是在开放的信息状态之下成长, 自主性和选择性较强, 单向的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互动性和便捷性的传播方式更易被接受。在丰富的网络信息环境中, 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习惯于用“噱头”、“爆料”、“雷人”的内容来吸引受众注意, 对于大学生而言, 这样的传播方式已经偏离了传统媒体的主流价值观及导向作用, 使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受到一些偏向性的影响。

3.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

目前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纷繁复杂, 包罗万象, 致使很多大学生已丧失了对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 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媒介素养教育, 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 (4) 通过这种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和接受网络信息的素养, 以及合理利用和评价网络信息的能力, 使当代大学生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不迷失自我。

在调查中, 我们也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基本情况做了研究, 结果显示在关注的类别上, 分布相对平均, 时事、娱乐、体育、文化、经济都得到比较广泛的关注。其中时事得到最多的关注, 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大学生选择了时事。同时, 在关注程度排序中, 有45.4%的大学生将时事排在了第一位;25.7%的大学生将娱乐排在了第二位, 21.7%的大学生将文化排在了第三位。我们应该注意到, 娱乐的关注度如此之高, 与新媒体经常以各种八卦新闻或者一些夸张的传播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 新媒体对于点击率的盲目追逐, 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娱乐化, 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视也在逐渐减少。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在大学这样一个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 新闻究竟对大学生认识上有多少影响呢?大学生到底如何看待新闻呢?我也请被调查的大学生做了一些说明。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新闻报道的内容对自己的价值判断有一定的影响。在思考新闻对价值判断影响的原因时, 大部分同学也给出了自己的原因。认为影响比较大的同学的观点是:新闻媒介的报道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可信性, 对于事件情况不了解的读者只能通过新闻报道去认识事物, 所以会很容易的接受舆论的意见和观念。认为影响一般的同学则认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新闻报道只是作为事件的参考而不是判断的参考, 因此新闻报道的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但是也会掺杂自己的意见。坚持新闻报道对自己影响很小的同学认为, 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不会被新闻报道所影响。

由此看来,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能够辨别事物的真伪, 不会完全认同舆论的导向, 遇事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认知, 这也是大学生思想上成熟的表现之一。网络适应了大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异欲望强烈这一特点。大学生在与网络的接触中, 不断地接受、发现、交流和评价所获取的信息, 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能有正确的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 更好地选择信息和利用信息。

4. 结论

通过研究结果, 应当看到, 在新媒体普及的今天, 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触新闻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来源, 因此, 信息的传播和受众的接收变得更加及时和直接。网络时代下, 信息不再被分类, 而是可以随机获取, 所有原本分属于不同类别和受众定位的信息会因为网络被获取, 一些未经证实或含有害内容的信息也会因为网络被随时获知。对网民而言, 网络代表的是优势大多数, 这会让各种片面意见在未经思考和讨论的情况下先入为主地被受众接纳。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人们进行社会学习的工具, 所提供的新闻信息, 对人们态度的形成及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查中大学生的态度可以明显看出, 由于接触的新闻类型和新闻媒介的相似, 大部分大学生的态度也是十分接近的, 大众传媒的普遍形象也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刻板印象。因此, 大众传媒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和媒介观的形成及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当代大学生在对新闻信息的接受上已经逐渐远离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 手机和网络这样互动性更强, 信息发布和反馈更及时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媒介。本文在对大学生的新闻接触使用状况的凋查基础上展开研究, 分析大学生新闻接触状况的特点和倾向性, 以及这一群体在新闻传播媒介和内容的选择偏向。并就建构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新闻,网络传媒,手机传媒,媒介使用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POL].http:PPwww.cnnic.net.cnPindexP0EP00P11Pindex.htm.

②陈德年.手机媒介与新闻传播[J].中国记者.2008.10:76-77.

③张欣、项国雄.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对其成长的负面影响探讨[j].新闻界, 2005.6:76-77

年终回顾·十大新闻人物 第14篇

上一篇:听课评课语句汇总下一篇:范庄小学交通安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