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晋祠评析范文

2024-05-15

27晋祠评析范文(精选14篇)

27晋祠评析 第1篇

85.甲公司将承建的建筑工程承包给无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邓某,邓某在操作时引发事故。某省建设厅作出暂扣甲公司安全生产许可证三个月的决定,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对甲公司罚款三万元。甲公司对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罚款不服,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如甲公司对某省建设厅的决定也不服,向同一法院起诉的,法院可以决定合并审理

B。市安全监督管理局不能适用简易程序作出罚款三万元的决定

C。某省建设厅作出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决定前,应为甲公司组织听证

D。因市安全监督管理局的罚款决定违反一事不再罚要求,法院应判决撤销

答案:A、B。

A选项符合《行诉法解释》第46条的规定,该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合并审理:

(一)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对同一事实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

(二)行政机关就同一事实对若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别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分别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

(三)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对原告作出新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考试用书(四)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其他情形。”

B选项错误,《行政处罚法》第33条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C选项中关于行政处罚的听证没有依职权举行的法定情形。D选项错误,没有违反一事不二罚的原则。

★此题中的暂扣许可证是处罚,与我特A单18题中的暂扣性质不同。

86.黄某与张某之妻发生口角,被张某打成轻微伤。某区公安分局决定对张某拘留五日。黄某认为处罚过轻遂向法院起诉,法院予以受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某区公安分局在给予张某拘留处罚后,应及时通知其家属

B。张某之妻为本案的第三人

C。本案既可以由某区公安分局所在地的法院管辖,也可以由黄某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D。张某不符合申请暂缓执行拘留的条件

答案:A、D。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7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二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C选项错误,本题中仅有一项对黄某的行政拘留,那原告所在地法院就没有管辖权了,因为行政拘留不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司考辅导中有一种没有法律根据的错误的流行观点认为行政拘留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进而原告所在地也有管辖权,第86题C选项“本案既可以由某区公安分局所在地的法院管辖,也可以由黄某所在地的法院管辖”错误不当选是正确的。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处罚,适用没有法定特殊因素的一般地域管辖——“原告就被告“。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拘留属于应当适用特殊地域管辖的行政强制措施。当时制定行政诉讼法时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既可在原告所在地,也可在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主要是针对1996年被取消的收容审查,在异地被收审解除后的公民回到原籍所在地才想到要起诉公安局就近便民作出的规定。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不该”享受“强制措施的特殊”待遇“。而第48题题干中交待的具体行政行为种类是既有对人身权的处罚——行政拘留10日,又有对财产权的处罚——罚款500元,依据《行诉法解释》第9条第2款的规定,原告所在地的法院才具有管辖权。

D选项正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7条规定:“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必须是被处罚人本人起诉时才有暂缓执行拘留的可能,现本案中是被侵害人起诉,就不符合暂缓执行的情形了。

★C选项见特A单33题A选项,仅有行政拘留,原告所在地法院无管辖权。

87.许某与汤某系夫妻,婚后许某精神失常。二人提出离婚,某县民政局准予离婚。许某之兄认为许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县民政局准予离婚行为违法,遂提起行政诉讼。县民政局向法院提交了县医院对许某作出的间歇性精神病的鉴定结论。许某之兄申请法院重新进行鉴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原告需对县民政局准予离婚行为违法承担举证责任

B。鉴定结论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

C。当事人申请法院重新鉴定可以口头提出

D。当事人申请法院重新鉴定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出

答案:B、D。

A选项错在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

B选项正确,《行诉证据规定》第32条:“人民法院对委托或者指定的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一)鉴定的内容;

(二)鉴定时提交的相关材料;

(三)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四)鉴定的过程;

(五)明确的鉴定结论;

(六)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

(七)鉴定人及鉴定部门签名盖章。

前款内容欠缺或者鉴定结论不明确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鉴定部门予以说明、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C、D的依据均为《行诉法解释》第29条。《行诉证据规定》第29条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有证据或者有正当理由表明被告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鉴定结论可能有错误,在举证期限内书面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关于C、D选项见我练习100题多78题D选项。

88.某县公安局接到有人在薛某住所嫖娼的电话举报,遂派员前往检查。警察到达举报现场,敲门未开破门入室,只见薛某一人。薛某拒绝在检查笔录上签字,警察在笔录上注明这一情况。薛某认为检查行为违法,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某县公安局应当对电话举报进行登记

B。警察对薛某住所进行检查时不得少于二人

C。警察对薛某住所进行检查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D。因薛某未在警察制作的检查笔录上签字,该笔录在行政诉讼中不具有证据效力

答案:A、B、C。

A选项正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7条:“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对电话举报仍然属于应当登记的范围。1 2

27晋祠评析 第2篇

浣溪沙 晋祠石刻二阕

作者:姜*   朝代:元  体裁:词   方丈堆空瞰碧潭。潭光山影静相涵。开轩千里供晴岚。流水桃花疑物外,小桥烟柳似江南。挽将风月入醺酣。

★ 浣溪沙姜夔作品赏析

★ 浣溪沙·杨花原文及赏析

★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 姜夔的浣溪沙

★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及赏析

★ 浣溪沙 咏橘原文及赏析

★ 浣溪沙·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 越女词原文及赏析

★ 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原文及赏析

27晋祠评析 第3篇

题目:光气 (COCl2) 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 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 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工业上利用天然气 (主要成分为CH4) 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 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 (ΔH) 分别为-890.3 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 则生成1 m3 (标准状况) 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

(3) 实验室中可用氯仿 (CHCl3) 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OCl2的分解反应为

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 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1所示 (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

(1) 计算反应在第8 min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 (2) 与第8 min反应温度T (8) 的高低:T (2) __________T (8) (填“<”、“>”或“=”) ;

(3) 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 (8) 下重新达到平衡, 则此时c (COCl2) =__________kJ·mol-1.

(4) 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 (2-3) 、v (5-6) 、v (12-13) 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

(5) 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 (5-6) __________v (15-16) (填“<”、“>”或“=”)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思路:以用途广泛的COCl2为中心, 考查了实验室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工业上利用CH4和CO2高温重整制备CO的热化学方程式、实验室用CHCl3和H2O2制备COCl2的化学方程式, 再以COCl2的分解反应为基础, 考查了化学平衡及平衡的有关计算、平均速率的概念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目在设计上, 中心物质地位突出, 问题设计向外辐射, 且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强.命题思路可用图2表示.

解析: (1) 在人教版教材中,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在“科学史话”栏有叙述, 并在“思考与交流”栏让学生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2) 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产生CO, 另一产物是H2还是H2O?要从题中示意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出:

由 (4) 式可以计算出生成标准状况下1 m3的CO所需热量为:

(3) CHCl3+H2O2→COCl2+?这个“?”是什么, 容易由质量守恒及双氧水的反应产物推知, “?”是H2O和HCl.

(4) 结合图示, 讨论

(1) 8 min时是平衡态, 从图2看出,

(2) 上述反应向右进行为吸热反应,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由第2 min时的平衡态到第8 min时的平衡态, 是反应向右进行的过程, 即是一个升温过程, 第2 min时的反应温度低于第8 min的反应温度.

(3) 已知T (8) 时的平衡常数, 而第12 min时反应温度同T (8) , 则第12 min时的平衡常数同T (8) 时的平衡常数.第12 min时c (Cl2) =0.12 mol·L-1、c (CO) =0.06 mol·L-1 (题中告知, 此时的COCl2的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

(4) 2~3 min是个平衡态, 5-6 min是反应向右进行的过程, 12~13 min是个平衡态, 按照平均反应速率的意义知, v (2-3) 、v (12-13) 应为“0”, 而v (5~6) 应大于0.

(5) 由曲线变化趋势可知, 反应物COCl2在5~6 min内下降幅度大于在15~16 min内下降幅度, 则COCl2在5~6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大, 其原因可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上分析.在 (3) 中, 12~14 min内Cl2、CO、COCl2浓度分别为0.12、0.060、0.31 mol·L-1, 而在14 min时, Cl2、CO、COCl2浓度突然均减小, 可视为14 min时, 反应体系体积突然增大, 使各组分浓度突然减小, 而后建立了新的平衡.相同温度下, 反应物浓度小,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就小, 反应速率就小.

(2) 5.52×103kJ

(3) CHCl3+H2O2=COCl2+HCl+H2O

(4) (1) 0.234 mol·L-1 (2) < (3) 0.031

(4) v (5-6) >v (2-3) =v (12-13)

(5) >在相同温度时, 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大, 反应速率越大.

试题特点: (1) 考点多, 设问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 题目所涉及的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也相对集中.

(2) 问题源于教材, 而高于教材.如新课程教材中未出现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但从教材的叙述中可以理解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 (2) 问是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所给出的燃烧热的数据都是教材中的数据, 但问题的设计高于教材, 涉及的热反应多, 要得出与高温重整的热反应不太容易.

(3) 在理解层面考概念.如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 用平衡常数计算必须考虑到温度条件.平均速率的意义是什么?由曲线怎样确定平均速率的大小?本题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4) 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图中的数量关系明了, 隐含的信息多, 要求学生会识图, 读懂图, 能深入图中.该图学生要能看出:0 4 min是个平衡态;4 min后, 升高温度, 反应向右进行, 8~10 min又是一个平衡态;10 min时, 曲线出现间断并下移, 可视为CO量突然减小 (或移出) , 原平衡被打破, 10~12 min反应向右进行;12 min后在温度不变时建立了新的平衡, 12~14 min是个平衡态;14 min时, 三曲线均出现间断并且均下移, 可视为反应体系体积突然增大, 原平衡被打破, 14~16 min反应向右进行, 重新建立平衡;16 min后在温度不变时建立了新的平衡.

(5) 计算量大, 也有些难.本题的计算有三处, 难的是第 (2) 问的计算.

27晋祠评析 第4篇

游晋祠上李逢吉相公

作者:令狐楚  朝代:唐  体裁:七律   不立晋祠三十年,白头重到一凄然。泉声自昔锵寒玉,

草色虽秋耀翠钿。少壮同游宁有数,尊荣再会便无缘。

相思临水下双泪,寄入并汾向洛川。

晋祠简介 第5篇

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1961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昙涛唬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

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南北朝天保年间(550至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至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于正殿之中。熙宁晋祠年间(1068至1077年)封邑姜为“灵昭济圣母”,遂有圣母殿之称,之后唐叔虞祠堂迁于北侧,构成今日格局。

美丽的晋祠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祠、萧、柏、虬、拧、蔓、栏、滨、咏”九个汉字,会认“妪、榭”两个汉字;理解积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观察、描写事物;如何表达情感。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晋祠图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晋祠的美,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品味语言的风韵,体会表达方法。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感受晋祠山、树、水、小品和题咏的美,从而体会晋祠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优秀的文化遗产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1、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读书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将课文读通读顺。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的调条理,抓住课文表达的重点。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并进行照样子仿写句子练习。

一、导入课题。

1、由“祠”一字导入。读音、组词(祠堂、祠庙)意思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庙宇或房屋。一听就是有传承有渊源的。“晋祠”有何历史渊源呢?

2、交流有关晋祠的资料。

3、过渡:山西晋祠我们没有去过,在作家梁衡的眼中,晋祠是怎样的呢?(板书完整课题,齐读)晋祠美在何处呢?就请大家紧随作家的文字一起去观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语的认读。

2、这篇课文辞藻优美,下面我们一齐来读读看。

小结: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由题目可知,作者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晋祠)晋祠怎么样呢?一个词语(美丽)

3、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想:哪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勾画下来。

4、交流(1)指名读句(出示: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2)自读这句话,你发现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排比)言下之意是说晋祠的山美、树美、水也美)感情齐读。

5、质疑:晋祠的山、树、水究竟如何美呢?走进课文,在字里行间感受美丽,首先一齐来欣赏山的美。

三、品读“山”

1、指名读,边听边想:晋祠的山美在哪里?勾画相关语句。

2、将自己勾画的语句读一读,找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3、交流

预设:A、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双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1)这里的山怎样美?用句中的关键词语(巍巍的,长长的)(2)释词

巍巍:形容高大

长长:很长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外界的东西(3)自读,哪个字用得最好?(拥)组词,指名示范动作。平常生活中,谁会经常拥抱我们?这拥抱中充满了对我们的?(关爱、呵护)这里说“山将晋祠拥入怀中。”,仿佛这山对晋祠也充满了---关爱、呵护之情。(4)指名2人读,齐读。

一个“拥”字把山写活了,仿佛那山已然是温情的母亲了。B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1)山又美在哪里?(春秋的山景)(2)释词

黄花满山:满山黄色的菊花 径幽香远:小路僻静,花香远飘 草木萧疏:草木稀疏

天高水清:天空极高,水极清。

(3)春天的山中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秋日的山中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草木劲瘦、秋高气爽)(4)指名读、分组读(女春,男秋)(5)小练习:仿照书中的形式,填空: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夏日,; 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冬至。

4、晋祠的山不仅形态美,而且一年四季的景色都美,正因如此,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引读)都会心旷神怡。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

5、喜欢这样的山吗?带着你的喜爱与赞美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把“这里”改成“晋祠”)

四、情感齐读。晋祠的山这样的美,同学们是不是急切想观赏晋祠的树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读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3、4两个自然段,品味生动精准的语言,感受晋祠的树和水之美。

教学重点:品读树之美,领悟学习方法。教学难点:自主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品读晋祠水之美。

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美丽的晋祠》的第1、2自然段,一起感受了晋祠山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齐读)

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树之美 过渡:晋祠的树又美在哪里呢?

1、师范读,学生听,勾画树美的语句。

2、自己勾画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学做批注)

3、交流

预设

A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1)这句话写的是?(周柏)既然叫它“周柏”,那它是从周朝就有了的,距今已有

年历史了,这样的一棵古木,作者是怎样描绘它的呢?

(2)释词

劲直:坚强有力,挺直,笔直

皱裂:破裂出凹凸的纹路,从中看出这棵周柏年岁大,很古老 挑着:冒出

偃卧:倒着躺下(拟人化)

(3)指名2人读。据说周柏已有

年的历史,它历经

风风雨雨,依然如此苍劲,那周柏---(引读)生: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看到这样的周柏,你像说些什么呢? B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1)这句话写的是?(唐槐)顾名思义,唐代就有的槐树,距今历史悠久。唐槐没在哪里呢?

(2)释词

老干粗大:树干又粗又大

虬枝盘曲:树枝弯曲、相互环绕,从中看出树枝长的及其茂盛 绿叶如盖:绿叶仿佛盖子一样,从中那个看出树叶繁茂

(3)无论是周柏,还是唐槐,它们在晋祠历经千余载,依然古老苍劲,那周柏---(引读)------;那唐槐(引读)-----,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引读)---C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俨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1)这句话中的树没在哪里?(造型奇特)

(2)那些奇特的造型?(老妪负水,释词,演示,想象)(壮士托天,释词,演示,想象)树的造型奇特(3)不仅造型奇特,还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不一一列举,还有很多。最奇特的是-----D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上)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转)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冒)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掉)下了一根绳。

(1)

这句话描写的是?(左扭柏)它美在哪里呢?(向左扭,造型奇特)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它造型奇特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a “一齐”“拧”(试做动作)

烟、绳,纹理朝同一方向 B 指名2人读,师误读 C 生对比品味,辨别

速度快,力度大

力度大

粗大

直 上

细小

掉(3)体会读,指名2人读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更像是地下

;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似乎是天上

。(4)这树、这烟、这绳,更是让我们浮想联翩,仿佛这树的背后藏着一些美丽的传说、故事,让我们不仅问道:这一齐像左扭的柏树是怎么来的?(学生想象)

(5)怪不得作者说:“圣母殿前左扭柏,------(引读)-------(6)小结,在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中,满目苍翠,难怪作者会说:“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引读)------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三、小结学习方法

1、文章结构层次分明。山、树先总写特点再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说明表现这一特点。

2、用词精雕细琢。如周柏、唐槐、左扭柏,名字隽永,用词精准,表现力强如“拥”“拧”“旋”等。

3、表达方法多样

细致的描写,比喻、拟人、对偶、联想使说明对象更加形象生动,让人感觉不是在观看一个物体,而更像是人与人的交流,缩短了说明对象和读者的距离。

师小结:以说明为骨架(总分)糅合细致、准确的描写,对说明事物进行艺术的渲染,从而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四、开放式学习研读第4自然段,感悟晋祠水的美。

要求:学生用品读描写说明山和树的特点的方法学习研读第4自然段。

(一)、学生自由读4自然段,找总写特点的句子。

(二)、晋祠的水多、清、静、柔分别是怎样说明表现的,默读勾画相关语句,并作出批注。

(三)、小组内交流,品读。

(四)、指名代表汇报学情。预设

1、第一个特点——多

A、抓住“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等词语体会到睡得数量多,并指导朗读。

B、这里写了几种水?(潭、渠、河、井、溪)什么是“渠”?指导朗读体会水的种类多。

C、抓住“„„细流脉脉”、“如线如缕”、“„„碧波闪闪”、“如锦如缎”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指导朗读体会水的姿态美。

2、第二个特点——静

A、抓住“叮叮咚咚”体会“鸟鸣山更幽”,指导朗读。

B、“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和上文的哪一句话相呼应?

3、第三个特点——清

A、抓住“历历可见”体会水之清。

B、指导朗读

4、第四个特点——柔

A、指名读,想象柔和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B、出示动词想象画面。

C、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D、比较区别文中两个“绝”的不同意义。

(五)、学习总结部分

1、引读李白的诗句并区别引号的不同作用。

2、引读最后一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体会“漂”。

3、指导朗读。

五、赛读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第5自然段,品读晋祠园中小品的生动形象美。增补图片感受园中题咏之妙。

练习写批注的方法。以读促写,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

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园中小品之美

三、读中学写。

27晋祠评析 第7篇

唐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李世民游赏晋祠并撰写《晋祠铭》一文,其全称为《晋祠之名并序碑》,俗称唐碑。同年立碑于唐叔虞祠前,乾隆时移至今址即在祠内北隅“贞观宝翰”亭内。碑高8.55m,宽1.22m,厚0.26m。碑文共28行,1203字,行书写就。文字赞美唐叔虞的品德和晋祠风光,宣扬他们父子“兴邦建国”的功绩,并祝愿唐朝江山安宁。此碑历时一千多年,自然侵蚀下部字迹漫漶,后清代当地人杨堉于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22年)照原拓本摹写重刻。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为夺取北汉政权,宋太宗赵光义率兵北伐太原,焚城后又引汾河水和晋水倒灌晋阳城,城内宫殿民房建筑俱毁,一片狼藉。不久却在晋祠大兴土木,进行为期5年的重建和扩建,随后赵光义令赵昌言撰文,张仁庆手书,立碑《新修晋祠之铭并序》。文字描述了周成王剪桐封弟的故事,治理唐国的政绩以及重修晋祠后的盛景。

从两版《晋祠铭》看出统治者因借叔虞封唐的业绩反衬他们的执政理念——亲民。告诉世人他们一样可以把晋阳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借助皇家祠堂的护佑以保佑其政权常驻并且使他们的侵略战争正义化。尤其是《晋祠碑铭》开篇即赞扬了宗周政治的成效和叔虞建国业绩,是为唐王朝在此开辟政权的稳定性打下基础,同时借叔虞祠的神灵保佑其基业可以“龙兴太原,实祷祠下,以一戎衣成帝业”实为天时地利人和促其成就一番帝业。晋祠是皇家祭祀园林,其山水、建筑、植物的营造都是为了达到“祭”的同一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两版《晋祠铭》中针对晋祠园内景物的描写辅之以楹联、匾额、诗文,围绕明旨、相地、立意、问名、理微、余韵、借景分析其造园手法。

2. 由《晋祠铭》解读晋祠造园意匠

2.1 唐碑《晋祠碑铭》与晋祠造园

《晋祠碑铭》中“既而今古革运,舟壑潜迁。”开篇明旨,表明晋祠建造是要传承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山西园林文化艺术,是一种传承创新。

“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若夫崇山亘峙,作镇参墟……悬崖百丈,蔽日亏红;绝岭万寻,横天耸翠。霞无机而散锦,峰非水而开莲。”描述了晋祠相地之因,背悬瓮山面汾水而建,是处风水佳地,借地之宜,面积小却能体现“高明之质”的意境。悬瓮山高耸连绵,毗邻北国边防,山势高峻,遮天盖地,山峦不是水塘,却能像莲花似的盛开。“祉”意为福祉,表达自然山水给人带来的愉悦幸福之感。清邑人杨二酉总结晋祠内外八景诗将其概括为“悬瓮晴岚——祠西千迭嶂,百瓮悬其巅……一脉到祠下,龙虎交蟠旋。精华不终秘,泉出无尽年”。“疏派天潢,分枝璇极”描述晋祠水的流派——“流”为主干,“派”为支。晋水源流汾水曲,晋水为流,汾水为派。(图1)一水向东流,分支网络天下。“飞泉涌砌,激石分湍”“日注不穷”“年倾不溢”意寓难老泉(图2-4)、善利泉、鱼沼泉泉水日月不息却从不见溢满为患,“难老”取自《诗经鲁颂》中“在泮饮酒,永锡难老”,不说“不老”而说“难老”意为造园者寄寓持续发展的理想,未曾想过会有如今断流之情形。描述难老泉泉水玉洁丰沛的楹联诗文较多,如清末刘大鹏命名的晋祠内外八景之“难老泉声”将其描述为“谁将玉斧开?寒泉出岩窦。不畏井中冽,且笑瓮底漏。潺湲作远波,湍急如下就。源源去又来,滚滚夜复昼”。泉眼池塘边真趣亭楹联描述曰“亭榭峙塘边,难老泉声声入耳,临清流而咀趣味……”咀味意为细嚼其味,采用味觉和嗅觉通感的比拟手法,以表泉水之清纯。正如狮子林“听香”匾额,虎丘“吹香嚼蕊”园门匾额、颐和园“知春亭”匾额意味。

借象表意,晋祠水有地表径流和地下岩泉,通过水的形象表意,“泉涌湍潆,泻砌分庭。非搅可浊,非澄自清”。“湍”为叠落,“潆”为洄。借泉水的耿直跌落与分庭迂回的形态表现其如泉水般纯净忠贞之心,“地斜文直,涧曲流平。翻霞散锦,倒日澄明。”是为描述折带渠和水镜台。折带渠即智伯渠,“智”为知,意为智者乐水,借渠曲折回环,用尽方出园,水流却平静表此刻心态。水镜台台面埋藏四座水瓮,水映天,明则公,表天地明察而引共鸣。“水镜”来源于《前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之句,意为任何大小是非之事只有在明镜清水中得以天鉴而昭然若揭,显现原形。同时因境成联“笙歌韵管弦,皆是写炎凉世态。艳质回风雪,阁非传冷暖人情”。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可以在水镜台上得到验证。而水镜台即为舞台,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是社会之鉴。天鉴人间,水容倒天,是为天的镜子,做成舞台以意成象,用自然权衡人间真假之事,是真真假假的艺术,正如五台山一楹联曰“金榜高中空欢喜,洞房花烛假鸳鸯”。正是水镜台的建筑使得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昭然若揭。“冰开一镜,风激千声。既瞻清洁,载想忠贞”,“万代千龄,芳猷永嗣”。“冰”为玉洁冰清之水、“芳”为社木,指古柏即周柏和桧柏,代表忠贞。同时晋水主为灌溉之用,赞咏诗文较多,如范仲淹《咏晋祠水》中“神哉叔虞庙,胜地出嘉泉……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欧阳修《晋祠》中“晋水今人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折带渠边白鹤亭楹联曰“一沟瓜蔓水,十里稻花风。”顺藤结瓜意为顺折带渠、溪流结水池于亭下,借灌溉农田之用形成水景。

(图片来源:《太原园林史话》郑嘉骥)

以“承文继武”立意,“不言而信”“剪桐颁土”“孤映”“自举”“沉沉清庙,肃肃灵坛”体现作者移情迁想、借景妙得,因借自然与人文之宜,以文安魂。“不罚而威”“代移神久”“藩屏维宁”中“屏”即山为屏,不放弃武力以维护和平、永久安宁。

2.2 宋碑《新修晋祠之铭并序》与晋祠造园

宋碑《新修晋祠之铭并序中篇达意“惟兹庙貌兮,肇自古先。”“刮楹达享兮,撼其旧制。”强调在宋太平兴国九年重修晋祠是完全因循古制,“昭玉德于靡躬,蔼芳风而自远。乃眷灵祠,旧制仍陋,宜命有司,俾(使)新大之。”是为重建和改造晋祠园林的目的,即因袭旧制开辟新处,扩大规模,承享余荫。

“观夫正殿中启,长廊周布。……巨栋横空,蜿蜒而虬口。……万拱星攒,千楹藻耀。……仑焉奂焉,于兹大備(备)。”描述圣母殿形制宏大和神圣,从理微的角度分析圣母殿屋脊如盖,盘龙柱蜿蜒盘绕,呈瑞避邪,楹联彩画之绚丽。

“况復前临曲沼,泉源鑑(鉴)澈于百寻。后拥危峰,山岫屏开于万仞。实惟胜槩(概),克助神居。”圣母殿相地于万仞山岫之前,以山为屏扆,曲沼泉源之后的风水宝地。正如圣母殿一则楹联所示“悬瓮山高,碧玉一湾分晋水剪桐泽远,慈云千古荫唐村。”山形水势之利,翼承荫永续,时宜得致。

“若古柏阴森,遗像肃穆,衮(古代君王等的礼服)冕在德,如膺(接受,承当)爵土之辰。犧(牺)象具陈,似听轩县之际。”描述圣母像的穿着和仕女像遵从忠侍之态,以展现古代宫闱中司职体例的严苛,是宋代皇室生活生动的缩影,选民间俊秀女子成为“尚室”“尚膳”“尚宝”“尚玺”、歌伎、舞伎等方面的侍孜待舞者。圣母殿内塑像反映宋代皇室帝后与宫女不同地位和各自不同处境的思想感情。同时表达灵源庇泽黎庶之意,与楹联“水号灵源,万顷田畴沾霈泽。祠封广惠,一方黎庶沐神庥(庇荫)”呼应。

3. 以文写景、景面文心

晋祠本是一座皇家祭祀祠庙,后为王侯的离宫御苑,最后发展成为公共游览山水园。在围绕孟兆祯先生提出的风景园林六边形理法之以借景为核心的明旨、相地、立意、问名、理微、余韵分析晋祠造园手法中文与景的互动无处不在,这也正是园林从视觉出发进行叙述的长期记忆。

这个过程中,以文写景,景面文心,以景应文,借象表意,以意观象。借人文与自然之美立意,正是历史的沉淀使得晋祠遗存下来的楹联、匾额、碑刻、游记诗文等成为最好的佐证。

4. 结语

唐碑《晋祠碑铭》与宋碑《新修晋祠之铭并序》虽为统治者借叔虞之绩展现其政治意图和雄心壮志,其中对晋祠造园的描绘却不乏其辞,对于建园之因,相地之旨,立意之象,命名之由,余微之细,借景之巧进行详细阐述,以人文之美入自然,故能雅。文景相映以体现晋祠造园之艺术精湛。

参考文献

[1].柴泽俊柴泽俊古建筑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2].常文林.常学丽.晋祠文物丛谭.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06

[3].彭海.晋祠文物透视——文化的烙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

山西晋祠对联欣赏 第8篇

晋祠唐碑亭对联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晋祠松水亭对联

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

晋祠圣母殿对联

灵泉浩浩,万顷琉璃穷地脉;

圣水溶溶,九涯珠玉荡天光。

晋祠献殿对联

圣德著千秋,维其嘉而维其时,精神不隔;

母仪昭万世,于以盛而于以奠,灵爽堪通。

晋祠唐叔虞祠对联

唐国封桐七百年,功存王室;

晋渠水灌三千顷,泽及生民。

晋祠水镜台对联

临回望之广场,飘轻裾曳长袖舞,虽云优孟衣冠,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伦理,都从丝竹管弦中,抑扬绘出;

呈角抵诸妙戏,著假面拗真腰标,祗属侏儒伎俩,则文文武武、鬼鬼神神、是是非非、奇奇怪怪情形,竟自清词丽曲里,婉转传来。

晋祠吕祖阁对联

胜迹拓蓬莱,凭栏向远,只赢得几点落花,数声啼鸟;

名山开图画,把酒凌虚,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沙鸥。

晋祠同乐亭对联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

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晋祠清华堂对联

清晨清笛吹,风送清云迷户牖;

晋祠公园的作文 第9篇

到了那里,映入我眼帘的便是没有钉子建成的水晶台,可以通往四面八方的鱼沼飞梁,令人不可思议的周柏唐槐,拥有阴阳脸的宋代塑泥侍女像和清澈见底的难老泉……而这里面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属周柏唐槐、鱼沼飞梁和宋代塑泥侍女像了。

周柏唐槐已经存活15了,一棵站的笔直笔直,宛如这里的守护神;一棵倾斜45°,像需要扶持的病人。据专家说一棵树的倾斜程度不能低于45°,否则就不可存活,而这棵周柏唐槐正好是45°,并且已经在这儿生存很多年了,令人震惊。

听导游讲鱼沼飞梁是一座十字桥,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可以通往四名八方的立交桥,它的两边刻满了精致的盘龙花纹,桥下面是清澈的泉水,泉水里面游着三五成群的小鱼。在阳光的照耀下桥和两边的大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

宋代塑泥侍女像有一张阴阳脸,一般哭一半笑。观看的旅游者都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机,“咔嚓咔嚓”地照上几张,把这一幕保存下来。

晋祠公园的作文 第10篇

一只脚己然踏上那饱经风雨的台阶,眼前出现了一卒巨大的雕像。当中跨马提刀者,正是要李世民。他目光如炬,远望前方,仿佛能看穿历史的烟云,看破王朝的沧桑。他的部下昂首挺胸立于马下,左手握剑柄,剑也微微拔出,仿佛还在吞剑芒,令人心惊。

脚步未停,眼前正是金人台。四个雕像,胖胖的形体,不高的个头,圆溜溜的肚皮上也写满了文字。忍不住伸手轻抚,那冰冷刺骨的文字却给了我一丝一缕的温暖。目光游离,这几个铜人一脸微笑,好奇地打量着我,我不由得也微笑了。文字仿佛就在那一瞬烙在了指尖,也也随之停在了某一刻。

我觉醒于晋祠的魅力,脚步加快,渴望欣赏。

一座桥与水的传奇在眼帘中出现了。左鱼沼右飞梁。一圆一方相得益彰。左有龙腾雕静卧于水,右有鱼游乐自由嬉戏。这片天地中,一种交辉相映的和谐感慢慢沁人心头,任你目光如何依恋也离不开那方绕指柔,水在鱼的搅动下微荡,水声叮咚,也在我的心湖上奏响。晋祠以它无以伦比的魅力吸引了我,我渐渐沉醉了。

我渐行渐远。路上,那冲天直指的松柏给了我一腔豪气,那路边低低絮语的垂柳又让我有了柔情。父子树里,那传说就足以打动人心了。树上的眼睛不正是传达父爱的像征吗?对母殿下,那凄然的故事又不禁让我泪落了。

忽然,一阵水声入耳,带着几分愉悦跑去,原来是“难老泉”。泉如其名。泉眼处,井口极深,水声却从底至上传来,清脆灵动。地下有一股力量推动着这泉水不断上涌。泉中无鱼,正如人言“水至清则无鱼”。顺着泉水的方向远眺,如精灵般的水跳跃着去了远方,曲折之处常有水花激越。水珠在日光的照射下有夺目的光泽。心中就这样被晋商的魅力所倾倒。

《美丽的晋祠》教案 第11篇

2、能从整体上把握本段的结构,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句中关键词语想象、感受、品读体味晋祠的水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品味优美生动、精准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以读促写,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学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7课《美丽的晋祠》的第2、3自然段,一起感受了晋祠山和树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齐读)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的吗?(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感悟晋祠的水之美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第四自然段是围绕什么来写的?(板书:水)

(二)、快速浏览,找出总写水的特点的句子。(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

1、指导体会顿号的作用

2、指导朗读

(三)文中哪些语句分别表现了水的这些特点呢?默读勾画相关语句,并作出批注。

交流:

1、第一个特点——多

A、抓住“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等词语体会到睡得数量多,并指导朗读。

B、这里写了几种水?(潭、渠、河、井、溪)什么是“渠”?指导朗读体会水的种类多。

C、抓住“……细流脉脉”、“如线如缕”、“……碧波闪闪”、“如锦如缎”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处,指导朗读体会水的姿态美。

2、第二个特点——静

A、抓住“叮叮咚咚”体会“鸟鸣山更幽”,指导朗读。

B、“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和上文的哪一句话相呼应?

3、第三个特点——清

A、抓住“历历可见”体会水之清。

B、指导朗读

4、第四个特点——柔

A、指名读,想象柔和美,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B、出示动词想象画面。

C、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D、比较区别文中两个“绝”的不同意义。

(四)、学习总结部分

1、引读李白的诗句并区别引号的不同作用。

2、引读最后一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体会“漂”。

3、指导朗读。

三、感悟写法,大胆质疑

1、作者的`写法中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

2、为了是文章更有条理,层次更清晰,可以怎样调整?

四、课后拓展,学以致用

美丽的晋祠作文 第12篇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景色迷人的晋祠公园。

在去公园的路上,你可以看到马路两边的栏子里有许多菊花。那些菊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向前走上一会儿,你就可以地到晋祠公园了。刚进晋祠公园的大门,你就会感觉到这里不是,而是集市场。有的卖水果,有的卖工艺品,有的在照像,还有导游员在导游。真时热闹极了!

再向前走就到了“奇石展览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你十二生肖的脑袋;有的你唐憎师徒四人;也有的你五指山;还有的是一块国画石。好奇怪的石头啊!

再往前走,你会看到一个小水池。水池旁边摆满了菊花。在水池里有一朵很大的石头做的荷花,荷花上站着的是有名的“水母娘娘”。水母娘娘的手上捧着一只小白鸽,她看着那只小白鸽呆呆出神,好你是作家在思考问题一样。这样的水池还有许多座,你羊肉串一样一个连着一个。真叫人看了眼馋。

美丽的晋祠作文 第13篇

金黄色的字体显露出晋祠的金碧辉煌,给人一种迫不及待想进去的感觉。

穿过这美丽的大门,走进晋祠里面。哇!苍天大树,满目琳琅,什么三千年古柏呀,茂盛的竹林……什么苍天大树都在这里看见了。

在晋祠里,每走到一个地方,就有一棵树,这不,这里就有一棵年龄三千多岁的古柏,这棵古柏斜着身子,好像在说:也许这样,我会更舒服一些,可以睡个“阳光觉了”!!正因为有这棵苍天大树,许多游来的游客可以在这树下遮阴,休息休息,也让有来的游客知道晋祠的年代是多么的久远。

走进晋祠,当然要去“圣母殿”看看啦!门口由八根盘龙柱支撑着圣母殿。圣母殿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圣母殿可以说是晋祠内年龄最大的一座建筑。

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有一座桥,这座桥叫做“鱼沼飞梁”我想取名的人肯定是看到有鱼“飞上”水面,又回到水底,来回的循环,于是,他想到给这座桥取名为“鱼沼飞梁”的吧!这座桥是由34根小八角的石柱构桥边。造型以十字为桥体,许多的建筑家都说这是难得一见的好建筑。

如果有机会,在空中看晋祠,那是绝对的美,看,这一瓦一片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就连屋檐的边上都有细致的图案,屋檐上留有各种神兽,日日夜夜守护着这妹子的晋祠。

美丽的晋祠作文 第14篇

树、树、树,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枝丫分错,宛如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在散步;有的倾斜45度,犹如一条龙躺了下来;有的拔地而起,宛如一个巨人仰望天空。这里的树,无论什么形状,无论什么科目,都显示出了它们的沧桑。宽大的道路也全被两旁的古树全部遮了起来,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不得不说,这里是一个树的世界。

屋、屋、屋,它们庄严大气,比如圣母殿,每一个柱子上都盘着一条龙,它们栩栩如生,尽有睥睨天下的风范,虽然岁月的流逝使他们褪色,但那生动的外表,大大的眼睛,灵巧的四肢,不难让人长生联想,在精致装饰的配合下,更显出了晋祠建筑的高贵,让我们可以回想起当时的风范。

走着走着,我们又来到了雕像面前,全身黑色,头上顶着一朵莲花,好似天上派下凡来守卫这里的侍卫,他瞪着那铜铃一样的眼睛,似乎在告诉我们:哼哼,只要你们感侵犯这里,我一定会让你爬着出去的!

上一篇:认识实习报告格式下一篇:2024单位工作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