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程论文要求

2024-09-13

公共课程论文要求(精选6篇)

公共课程论文要求 第1篇

(一)公共基础项目

1、必修课程

(1)德育(128学时)①职业生涯规划(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②职业道德与法律(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③经济政治与社会(32学时)

本课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④哲学与人生(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160学时)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3)数学(160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英语(160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计算机应用基础(96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6)体育与健康(14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其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2、选修课程

(1)物理(6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其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

(2)化学(6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医药卫生类、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其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相关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公共课程论文要求 第2篇

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程分两学期开设“综合英语”、“视听说”及限选课。第一学期完成“综合英语”和“视听说”共2学分。第二学期完成限选课1学分。

一、教学内容及安排

1)第一学期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程总学时为116学时。其中,面授课时64学时,网络及自主学习课时52学时;面授课程又分“综合英语”和“视听说”两门课。“综合英语”每周两学时,第一学期完成八个单元。“视听说”每周两学时,第一学期完成八个单元。“综合英语”大班上课,“视听说”小班上课。

2)第一学期网络及自主学习课时为52学时,其中包括:完成听力练习16小时,综合英语练习16小时。其余20小时为英语实践活动,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观看视频文件,英语电影模仿,英语口语周,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等。

3)“综合英语”每学期学习8个单元,Global Reading 中的Task1和Detailed Reading 中的Task1,Task2,Task3 必须网上提交。另外,还需完成老师随堂布置的其他笔头作业。

4)听力和口语课分网上视听和集中训练两部分。“视听说”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的第二部分Listening 1, Listening 3, Listening 5和第三部分中的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Exercises 必须在学习新单元前按时网上提交。

5)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位课程第二学期为英语限选课。选修课课时为20小时。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或需要选修:科技英语翻译实践;国际会议交流;科技英语写作。完成两个学期的学分方可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

二﹑考试及课程要求

6)本学期期末成绩为百分制。期末考试由笔试、听力和口试组成。其中笔试和听力试卷由北京市统考题和本校考题组成,共70分。口语考试满分15分,其中课堂表现5分,口语考试10分。考试形式有主题抽签叙述,双人对话,图片描述,问答等,由各班任课教师自定。口试不及格者必须重修英语课程。

7)奖励和平时成绩共15分:全部按时完成网上提交的作业并达到上网时间可以得到10分。在学习的平台上用英语发布学习心得、学习技巧、趣事等;在平台为其他同学解答疑难问题、对平台的学习任务、内容及其功能提出建设性建议等;在演讲比赛或其他集中组织的口语活动中获奖;协助老师完成其他课内外教学活动等,可记入奖励分。奖励分最高为5分。

8)无故旷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

三、注意事项

9)正式上课一周内同学必须在研究生英语学习网站注册,确定班级,否则将没有期末成绩。

10)交流社区(community)设有公告区(announcements),向同学发布教学要求、课程通知、考试等有关教学事项;学生区供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答疑区(questions and answers)提供答疑解惑的平台,同学可借助于该区向老师或同学咨询。

公共课程论文要求 第3篇

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2009年11月, 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这不仅是我国首个以休闲为标准化对象的专业标准化委员会, 也是全世界首个并且是唯一的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委会成立以后, 对我国休闲产业现状进行了大量的专项调研和研究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已经开始由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变, 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 休闲也从精英阶层的小众化走向了平民百姓的大众化, 并且会在未来几年呈现井喷式发展。但我国目前的休闲空间缺乏、休闲设施不足、休闲服务落后等, 无法满足国民的基本休闲需求。特别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国民的休闲质量。基本上大中型城市的公园在早上和晚上都是人满为患。商场、休闲街区在周末也是人潮汹涌。节假日景区里的人山人海则是中国景区的常态。如此休闲, 何来质量可言?因此, 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 就把通过标准化手段来提升中国休闲质量作为目标。

2013年2月, 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2020年) 》 (后简称《纲要》) , 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部分委员作为专家参与了《纲要》起草。《纲要》提出了旅游休闲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以及组织实施等。其中“主要任务”的第1条是保障国民休闲时间, 第2条是改善国民旅游休闲环境, 第3条是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措施包括稳步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城市休闲公园限时免费开放;稳定城市休闲公园等游览景区、景点门票价格, 并逐步实行低票价;加强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环城市游憩带、特色旅游村镇建设, 营造居民休闲空间;加强公园绿地等公共休闲场所保护, 对挤占公共旅游休闲资源的应限期整改, 等等。此外, 《纲要》“主要任务”还包括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 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等等。把休闲时间和休闲空间的保障放在了《纲要》任务的首要位置。为响应《纲要》, 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把《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列入了制标计划, 标准于2013年年底报批并于2014年9月发布。本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实施对于营造良好的休闲空间和休闲环境, 提供满意的休闲服务, 更好地促进休闲产业发展, 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要点解读

休闲空间是居民与游客休闲活动的主要发生地和承载地。加强休闲空间建设特别是公共休闲空间的建设是满足公众休闲生活需要的基本保障。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主要规定了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通过对空间类型的划分, 从休闲的维度来划分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以促进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规划、建设、利用维护与服务的提升。

1. 分类体系:按休闲功能分类

本标准的标准化对象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 主要是从休闲功能的维度把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为了2类: (1) 专项公共休闲空间———以某一种或某一类休闲功能为主要特色的公共休闲空间, 主要包括运动场馆、文化场馆、休闲步道、自行车道、特色市场、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休闲水域、特殊公共场所等; (2) 综合型公共休闲空间———集合多个专项休闲功能为主要特色的公共休闲空间, 主要包括中央休闲区、公园、城市广场、休闲商业区、滨水休闲区、社区休闲中心等。这样分类的主要原因是由休闲需求推导休闲空间该具备的功能, 从而有利于休闲空间供给方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布局、建设以及提供服务。

2. 标准核心:完善公共休闲空间体系

分类的要点是维度清晰不交叉, 涵盖全面不漏缺。服务标准化的核心就是QSCV (优质、服务、洁净、价值) , 通过标准的实施来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本质上是一个服务类标准, 通过对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赋予涵义, 按休闲功能进行空间分类, 并从休闲功能的共性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基础性要求, 从而让休闲空间供给者了解完善公共休闲空间体系有哪些休闲要素, 对空间的休闲功能有什么样的基本要求等。

城市公共休闲是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满足公众休闲需求的公共休闲空间。要对公共休闲空间进行分类, 首先得对休闲进行分类。休闲的英文leisure来自拉丁语词licere, 意思就是自由。希腊人使用scol, schole, skole来定义leisure, schole被认为是一种远离工作的状态或者条件 (Welton, 1987) [转引自D.Mc Lean, R.Hurd,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Inc, 2005:88]。在古希腊文化中, 休闲一直被看作是相对于体力劳动、属于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活动, 它给人们提供了思考和增加艺术修养的机会。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2011—2012》中指出, 休闲是“人们在工作或者劳动之余所从事的一切使身心放松的活动的总和”。究其本质, 从行为角度来说, 休闲是一种在自由时间里远离工作和日常生活琐事的消遣活动。那么这个活动的场所和空间就是休闲空间。休闲活动从产业的角度来分, 澳大利亚的文化与休闲统计系统 (ACLC:AustraliaCultureandLeisure Classifications) 将其分为四大类 (1) 休闲遗产类, 对应的休闲空间如博物馆、自然遗产保护区等; (2) 休闲艺术类, 对应的休闲空间如图书馆、影剧院等; (3) 休闲体育类, 对应的休闲空间如健身房、体育场馆等; (4) 其他休闲活动类, 对应的休闲空间如露营地、城市中央休闲区等。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要素对休闲空间的具体要求差异很大, 因此, 有必要对公共休闲空间进行功能分类, 以便开展规划建设。

在国民休闲时代, 必须满足居民多元化的休闲需求, 因此, 必须具备多元化的休闲空间体系, 一方面, 应加强社区休闲空间建设, 就近满足社区成员的休闲需求;完善城市和郊野公园体系, 满足国民日常小憩和周末远足游憩的需求;城市应建设多要素、多功能聚集的中央休闲区, 提供项目丰富的休闲活动;同时应加强农村休闲场所和空间的培育, 丰富农村休闲项目;应注重水域和森林休闲空间的布局, 满足亲近自然的多元化休闲活动需求。

另一方面, 公共休闲空间应具有开放性和良好的可进入性, 舒适、惬意, 实施景观化设计或改造, 并有效处理非公共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如拆墙透绿;发展慢性系统, 包括绿道, 以及街道两侧的建筑, 考虑沿街遮荫、避雨和停留的需要, 形成使行人感到亲切友好的街道界面。

此外, 各类城市综合公共休闲空间体现着城市基本休闲品质, 应体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 例如:

中央休闲区———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的公共活动区域, 具有相对明确的区域边界、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较大的规模, 有足够的免费公共空间, 能深度体现城市文化底蕴, 休闲设施集中, 休闲氛围浓郁, 休闲业态丰富, 享有较高知名度和鲜明的形象, 对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有较强聚集效应。

公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服务设施, 供公众游憩的绿地空间。

城市广场———位于城市建成区, 具有较大公共活动空间, 供人们游憩休闲的场地。

休闲商业区———具有一定规模, 文化娱乐、商品零售、餐饮等服务网点集中的区域。

滨水休闲区———依托水域形成的休闲产业集中、休闲服务与产品供给丰富、休闲环境良好的特殊区域。

社区休闲中心———应是一个满足社区成员或来访者休闲需要的由设施、设备、服务和场所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城市中央休闲区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形象, 是提起这个城市就能让人立刻想起的地方, 比如上海的新天地, 北京的什刹海, 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等。城市公园和城市广场的分布和数量则是普通百姓日常休闲的保障, 所以城市公园和城市广场代表着城市大众休闲的品质。休闲商业区和滨水休闲区则体现了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状况, 也是城市休闲发展的持续力量。社区休闲中心则反映了一个城市休闲的成熟度, 也是城市居民休闲最基本的需求。国外发达城市的社区在承担基本生存功能的基础上, 还承担着经济、政治、教育、休闲等多项功能。我们国家的社区早期仅仅承担着生产生活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 目前城市很多商业小区已经有了非常发达的休闲功能了, 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专项公共休闲空间则代表了一个城市的休闲前沿和休闲质量, 其数量和分布的合理性是城市休闲水平发展的标志。专项休闲空间主要包括:

运动场馆———开展运动训练、比赛、休闲健身等活动的场所。

文化场馆———满足审美、教育、自我激励等休闲精神需求的设施和场所, 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影剧院等。

休闲步道———专供步行使用、禁止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

自行车道———自成体系的专门供自行车通行的道路。

特色市场———满足人们特定的文化、爱好等活动的专门市场。如古玩市场、花鸟市场、邮币市场等。

青少年活动中心———面向青少年的校外文体活动和培训辅导场所。

老年活动中心———面向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和培训辅导场所。

休闲水域———依托水体形成的开放性休闲活动空间。

特殊公共场所———在特定时间向公众开放的特殊公共区域。

专项公共休闲空间是休闲产业的基本要素, 而休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产业的发达程度也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专项公共休闲空间的合理有序供给、品牌化发展必定是休闲产业关注的重点。

3. 保障体系:基本质量要求

作为一个公共休闲空间,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满足国民的基本休闲需求。那么, 国民基本休闲需求涵盖哪些要点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 可进入性良好。不同的休闲空间的可进入性要求可以不同, 但一个共同点是方便民众进出, 标识导览系统完善, 整体空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停车场配比合适;慢行系统与机动车道路相分离等。

(2) 环境优美。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具体而言, 包括文化或生态景观比例适宜、主题鲜明;绿地、水系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或街区得到有效保护;室内休闲空间及时通风换气, 噪音和湿度等条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建筑物与环境相协调;夜晚景观优美, 灯光照明适度;此外, 除商业性质的休闲空间外, 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杜绝户外商业广告。电力线、电话线、电视闭路线三线入地, 电力设施不影响景观。公共厕所数量合理, 位置适宜。垃圾箱数量合理, 外观整洁等等。

(3) 休闲娱乐设施满足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公用电话亭、移动通信网及互联网服务设施满足需求;配备直饮水设施, 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配备面向残障人士的服务设施;休憩设施充足, 适应行人遮荫、避雨和停留的需要;在活动集中的重要节点设置咨询点或服务站;特殊公共场所的开放形成制度化等等。

(4) 安全得到保障。紧急疏散导引系统完善有效;护栏等防护设施设备完好, 定期维护检修, 无安全隐患;有医务室、定点医院等医疗救助机构;安全、标识、卫生、消防等公共设施达到国家相应标准要求等等。

标准的发布实施与作用

休闲标准体系建设中, 休闲空间与场所, 休闲服务与管理, 休闲行为三大要素构成了休闲的核心要素, 《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类与要求》的发布与实施将更有力地促进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建设与发展。

首先, 能促进城市居民基本休闲空间的完善。当前, 我国城市居民基本休闲空间存在着数量不足, 类型单一, 分布不合理, 规划不结合国民基本需求等问题。本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促使休闲空间规划者和供给者了解空间类型, 调研民众空间需求, 有序规划和合理利用休闲空间。

其次, 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休闲还是个新兴事物, 很多地区的休闲发展尚处于无意识状态。而休闲空间是休闲产业的基础要素, 通过本标准的实施, 可以掌握休闲产业中对休闲空间的着力点, 从而促使免费休闲和收费休闲同步合理发展, 引导企业在规划休闲空间时重视民众需求。

第三, 休闲空间标准作为休闲标准体系三大要素之一, 是一个基础性、提纲挈领型的标准, 它发布实施后必定会导致对具体休闲空间的标准化需求, 因此会促进体系内细化标准的发展, 如社区休闲中心的发展需要服务、管理、安全分类和等级评定等等一系列标准化。

此外, 城市中央休闲区、社区休闲中心、度假社区、休闲主体功能区等作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GB/T 28003-2011《城市中央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GB/T 28927-2012《度假社区服务质量规范》、GB/T 28928-2012《社区休闲服务质量导则》、GB/T31176-2014《休闲咨询服务规范》等标准的发布实施, 将极有力地促进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发展与建设。

结语

公共课程论文要求 第4篇

一、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课例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例设计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工作。课例设计者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有效学习为己任,通过系统地设计教学,在教育公平的情景中,使每一个学习者都有机会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发展。要规范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例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教学设计)可以是宏观设计也可以是微观设计;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安排,也可以是对课外活动或拓展任务的设计安排。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大致有以下五项基本内容:

1.分析学习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态或初始状态与期望所达到状态之间的差距,即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它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需要分析是动态分析,教学设计要尽可能将“期望达到的状态”深入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自己的期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设计者要通过学习需要的结果论证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即解决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以及在现有资源和约束条件下是否可行的问题。

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由一系列有递进关系的目标组成的系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钻研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将教学设计建立在深刻领会和娴熟掌握的“纲本”上。其次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才可能成为最好的教学。三是要确定教学目标分类。从领域上看,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在素质教育的统领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大体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与此同时,要凸显学科特点,体现学科特殊的教育功能,“重在促进学生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知情意行合一的研究”。在此,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应在理性分析教材教法、学情条件的基础上全面考虑,有机整合。

3.选择学习内容。正确合乎目的的学习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学习内容分析主要是对教材的整体内容、单元内容以及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分析。一是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类型对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细化陈述。二是分析达到教学目标的条件,即把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分步细化,直到成为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为止,并从中找到学生在教学目标中的原始水平,确定其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类别和教学目标的具体分析,选择要进行教学的学习内容。四是评价已经选择的教学内容。

4.设计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精要所在。而教学流程是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合理链接,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程序如下:一是设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导入、新课讲解、知识应用、训练反馈。二是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三是表达每一个环节、层次和步骤的设想和安排。四是科学分配和使用课堂时间。五是设计习题、项目训练。六是设计评价过程。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强调“重在对学生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及其目标达成进行研究”,各学科之间都有其特质特征,但一般而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流程设计广为接受。该设计以“对话、讨论、交流”的方式出现,符合“自主探究”和“合作分享”的课改基本理念。其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和开展评价,从而为教与学双边活动提供了巨大的设计空间。

5.考虑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即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综合,主要以教学方法的形式呈现。基本策略如下:一是整体规划策略。教学策略要利于教学的整体规划,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二是方法多元策略。《教学论》中把教学方法依据归纳如下:“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应范围和使用条件;依据教师自身的特长与素养。”教学方法不是唯一不变的,可以灵活多样,即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三是教法学法并重策略。要关注师生双边活动,既要重视备教法,也要重视备学法。教师教法构思时,要深入理解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相互的关联性,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教法为学法服务的理念。四是媒体资源得当策略。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要对现实世界的海量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筛选,剔除无用资源,化零散资源为系统资源,以发挥最佳效果。要从是否适合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习者智力、知识水平,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维度确定教学媒体使用的量与度。

二、公共基础课程课例设计的若干建议

1.增强研究意识,建构课程观念,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样的目标追求使得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活。教师要学会以研究课程为起点来整体建构个体的教学思想。课程标准不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只有从课标开始,教师才能居高临下,纲举目张。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必须从“人”开始,即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发展着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职业学校学生的起点与终点,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设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性思考,整体规划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解读学生,并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实施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理论依据。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以本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标准以及编写者的意图作为指导;学情的分析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为指导;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以教学论、教学过程论以及本学科的教学方法为指导,有理有据。二是要有理论高度。教学过程的程序与阶段,体现了学生认识过程与心理活动的变化,是师生信息加工处理、情感交流与经验分享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不应该只是机械的“做什么”、“怎样做”的回答,而应上升到理性高度,使之系统化、规律化。三是理论与实际要高度统一。课堂教学作为学科化的具体教学行为,每一个环节均应有相应的理性思考。

要对教学全过程和各类教学基本要素进行周密思考和整体策划。教学目标是灵魂,其他一切教学要素均围绕实现目标来进行,指向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教学策略要利于教学的整体规划,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教学效果要通过反馈评价来调控。要避免无效教学环节的出现,避免环节与目标相脱离,避免环节设计流于形式,避免环节间的衔接脱节和环节顺序的颠倒混淆等等。

3.科学研制教学目标,使其符合学科规律,服务职业生涯

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三个原则:首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必须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生活和思想现状,关注学生的兴趣、困难,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特别是要和职业学校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紧密相连。其次,必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整体考量,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三是要充分体现学科(课程)自身独特的课程功能,反映学科特点,如语言学习领域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践性,人文领域中德育学科的习惯、公德、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教育等等,体现学科思想和方法。

在具体的表述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定位明确合理,符合可测性、层次性原理,便于对目标进行客观评价。二是表述清晰完整。可细分为4个要素:一是有准确的动词(明确要求)和宾语(明确对象);二是行为动词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或教材;三是行为词表述指向明确的结果,清晰而不模糊;四是行为词程度有具体层次、可测可评。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因此,我们一般用以下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的设计:

了解、理解、分析、认识……(可用于不同层次的知识性目标)

参与、体验、感知、养成……(可用于一般的情感态度性目标)

学会、具有、形成、设计……(可用于一定要求的技能性目标)

分类、协调、监控、组织……(可用于一定要求的综合性目标)

4.精选教学内容,吃透教材,整合资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只有弄清该教材编写的意图或知识结构,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全面正确地理解教材,要做到两点: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设计教学顺序定基础,知道“如何教”。解读教材的关键(特点)决定了教学设计的结构、活动组织和方法的选择;吃透教材,是对教材的深层次理解和感悟;超越教材,是对教材的再创造、再组织。教材不是“圣经”,不是不可改变的“法本”,应该联系实际对教材作合适的选择与调整,以适应不同专业的实际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5.善于反思教学,在做中学,学中做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叶澜之语既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切中肯綮地揭示了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因为习惯,人们更倾向于事过境迁后的回顾。事实上,教学反思并非必须在课后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就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过程。反思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有诸多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反思泛泛而谈,缺乏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的深度思考;二是缺乏正确的理念引领,教学反思的意义不明、价值不清,导致了反思的错误。三是不敢或不愿反思,反思缺位。这种反思的沉默失语意味深长,令人警醒。事实上,反思型教师不是超人,他们只不过是镇定自若地致力于对所有学生的教育,致力于他们自己的教育,不过分苛求自我,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虚心、责任心和专心是推动他们对自己教学做批判性与支持性考察的源泉。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反思就是对我们教育生活的再次唤醒。

因为职业教育先天的职业属性要求,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必须改变单一的学科体系,避免强调本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仅局限于本学科知识教学的狭窄思维方式,应该在传承中创新,不断强化职业活动需要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训练,努力建构区别于基础教育的职业教育文化课程体系。

公共课程论文要求 第5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写作要求

一、为提高MPA学位论文质量,充分发挥论文在MPA教育中的作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中对论文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要求。

二、MPA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应及时与导师商定论文题目,尽早开始收集和积累资料,开展调查研究。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

三、论文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政策评估、案例分析、对策研究等为主体的应用型论文。论文必须逻辑清楚,结构合理,文字通顺流畅,字数在3万字左右。

四、MPA学位论文的规范格式

(一)总体要求

1、论文结构

学位论文分正文和辅文两部分。

论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公式和数据等部分构成。

辅文包括:封面、原创性声明、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参考文献、致谢等。

2、编排顺序

封面,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导论或前言,正文章节,参考文献,致谢。

3、总体格式

(1)封面格式统一下载。

(2)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

(3)正文统一、连续编页码,用小五号宋体字,排在页脚居中位置。辅文不编页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4)图表、引文等一般用小五号宋体字,具体格式见后面正文部分。

(二)具体要求与格式

1、中文摘要

(1)基本内容:研究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结论,4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

(2)格式:“中文摘要”四个字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具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三个字用小四号宋体加黑,具体关键词一般是名词,用小四号宋体,每个关键词之间空出两个字(即四个字符)的距离,关键词位于页底端。

2、英文摘要

为中文摘要的翻译,可更简明扼要。格式同中文摘要,关键词都是名词,每个单词第一个字母大写。英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

3、目录

一般列两级目录,后附规范的页码号。

格式:“目录”二字居中排,用三号宋体字加黑。目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字,每一级目录后退两个个字(即四个字符)。

正文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4、正文标题

一般分章、节两级。如果需要,段以下也可再细分;章标题可使用两种格式: 第一种(推荐使用)

第一章

□□□□□

(一级标题,居

中,单列一行)

一、□□□□□

(二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

(一)□□□□□(三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

1、□□□□□(四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第二种

第1章 □□□□□(一级标题,居

中,单列一行)1.1 □□□□□(二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1.1.1 □□□□□(三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1.1.1.1 □□□□□(四级标题,左对齐,单列一行)注意:分不分节,各章节必须统一。

具体格式:章标题用三号宋体加黑;节标题用四号宋体加黑;节后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黑,居左。

5、表格

全文统一编号。表格应加标题,标题用小五号宋体加黑,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中内容用小五号宋体。表格四周的线应为粗线;两侧的竖线可以不要。

注意:选定某种样式后,应全文统一。

6、插图

全文插图统一编号,应与表格的编号方式一致。插图标题为小五号宋体加黑,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图中文字用小五号宋体。

注意:选定某种样式后,应全文统一。

7、注释

(1)注释必须规范,一律采用脚注、自动插入格式:每页重新编号,编号数字形式采用①、②、③、„;每个注释用小五号字在页脚注明出处,要件及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单位名称及出版时间、页码。

例:①朱学勤:《程序公正与实质正义》;中华读书网编:《学术权利与民主》,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第34页。

(2)引用同一著作、论文,不采用简化格式。(3)引用图表直接在图表下注出来源,不用脚注。

(4)互联网或数据库作品,应注明网址或数据库作者和时间。

例:贺雪峰:《县乡村体制整体改革研究》,大学生支农调研网,http://www.3nong,org/qc01

8、公式

公式一般单独占行,居中排列。如有需要,可加序号,编号规则与图、表一致。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位于正文之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应按外文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和中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序。

格式:“参考文献”四个字用三号宋体加黑,居中。具体内容用五号宋体,外文期刊名用白斜体。编排顺序遵照下列各项规定:

⑴一般中文著作

例:【1】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⑵编撰类著作

应在编者姓名之后标注“编”或“主编”或“编辑”字样

例:【2】朱学勤:《程序公正与实质正义》;中华读书网编:《学术权利与民主》,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

⑶论文集内论文

应先注明论文,再注文集等版本信息

例:【1】罗荣渠:《扶桑国猜想与美洲的发现—兼论文化传播问题》;见罗荣渠著:《美洲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⑷翻译著作(译文)

除应包括上述版本信息外,还应包括注原作者国别、译者姓名

例:〔德〕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⑸古典文献类著作

除应包括上述版本信息外,还应注卷次 例:《史记》卷25。〔6〕期刊文章

例:〔法〕法斯蒂:《义和团运动期间直隶省的天主教教民》,马胜利译,《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7〕报纸文章

例: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光明日报》,1998年12月27日。〔8〕规范性文件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1991年6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月5日。〔9〕外文论著

应遵循国际学术惯例,凡文章篇名,应用“”表示;凡书名、报纸和刊物名,一律用右斜体表示

例:William Rehg ,“Translator’ Introduction”,in Habermas’s Between Facts and Norms,MIT Press,1996.p.IX;David M.Radmussen,How is Valid Lsw Possible?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Criticism,Vol.20,No.4.1994.10、致谢

单独占一页,“致谢”二字用四号宋体加黑,居中。具体内容用小四号楷体。

(三)学位论文的排版

1、版面格式:页边距采用A4纸的默认边距,即上2.54cm,下2.54cm,左3.17cm,右3.17cm,页眉1.7cm,页脚1.7cm;文字用WORD2003或WORD2000格式排版。

2、封面内容:有固定格式,见社科院研究生院网站。

(四)学位论文应电子版的上交和打印、制作

学位论文由学生本人严格按照上述要求排版之后,在规定时间统一将电子版交至MPA教育中心,由中心工作人员统一打印制作,分别用于论文评阅、答辩和学校留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PA教育中心

公共课程论文要求 第6篇

一、文体准确

申论考试中,给出的题目并没有明确限定文体,但是,在题目的“要求”部分会写上“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这正和议论文中要求中心论点明确、观点突出相契合。此外,申论考试阅卷时间短,在短时间内要使得阅卷老师快速抓住文章观点、明确文章结构,议论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二、观点明确、正确

观点明确,就是要求考生要明确地表达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我们认为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要让阅卷老师直观的看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观点正确,要做到三点,一是,观点符合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没有偏题。二是,观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普遍认识规律。三是,观点符合官方看法,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三、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是指文章要论点全面、分析充分。

一是论点全面。要求考生在提出中心论点(即总论点)的基础上要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化和细分,提出分论点,以丰富中心论点的内涵。

二是分析充分。这要求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观点阶段,还要对观点进行分析阐释,比如分析观点提出的依据、现实的意义、面临的问题、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的措施等。

三是有理有据。既有给定资料提供的内容,又有自身积累的素材(名人名言、理论政策),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四、结构完整

首先,要求文章要有题目、开头、主题内容和结尾。一篇文章,开头和结尾最好是各自成段,不可与主题内容混在一起。其次,文章的开头部分就能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结尾部分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能做到反扣主题,深化主题的话,这样的文章一定是上乘之作。

文章在结构完整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条理清晰。我们认为申论文章要想有清晰的文章脉络,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按照正确逻辑顺序组织安排文章的段落,如: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书写文章。二是,文章层次划分不宜过多。在字数限定下,申论文章一般较短,1000字左右的文章分为五至七段较为合适。

五、语言丰富

随着申论考试形势的发展,为了在用词以及句式上更加丰富,申论文章已经摒弃了以往单一的用词造句方式。举例如下:

1.对策宾语前加修饰词,以体现专业性。如“加强网络监管法律法规”、“加大网络过滤技术的研发”等等,体现针对性,而非一味的套用模板。

2.表示意义词语的多样化。除了“前提”、“基础”、“保障”、“关键”之外,还可以使用更多的词语,以避免重复。如“核心”、“抓手”;“助推器”、“着力点”;“主攻方向”、“力量源泉”等。

3.句式回环复沓美。“回环”句式是指运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形成的循环往复的语言形式。如:“政治越能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争越能坚持,政治越能改进。”这句话构成了一种封闭式的圆环式,使韵律旋转回环,给人一种新鲜、奇巧的复沓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公共课程论文要求】相关文章:

公共课程07-11

高职公共课程05-26

公共选修课程06-23

公共教学课程05-22

英语公共演讲课程06-26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07-06

公共艺术课程09-04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07-11

公共体育课程标准07-12

公共课程考试答案07-12

上一篇:小学优秀班级体介绍下一篇: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