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顾问岗位职责标准

2024-07-29

财务顾问岗位职责标准(精选14篇)

财务顾问岗位职责标准 第1篇

1、参与ERP财务项目的前期调研,包括客户资料搜集、访谈及分析;

2、参与财务流程的设计,包括客户现有财务流程的分析、优化;

3、参与ERP产品实施工作,需独立承担某个或几个财务模块的工作;

4、向公司反馈项目管理及ERP产品改进意见,并参与ERP产品的升级设计。

财务顾问岗位职责标准 第2篇

2. 与客户企业沟通,帮助梳理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准确把握客户的咨询需求;

3. 结合客户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咨询解决方案和撰写项目报告,并协助客户实施;

财务顾问岗位职责标准 第3篇

财务管理标准化的含义是对集团企业中反复出现的工作程序、业务职责以及管理制度等与集团财务管理有关的活动实行统一的标准化管控。而这个标准就是指集团自身制定的用来组织财务活动或者处理财务关系有关事项的准则。

二、推动集团财务核算标准化的意义

企业集团的顺利发展需要以严格的集中财务管控作为保障, 而财务核算标准化已经成为了实现集中财务管控的重要基础。因此推动集团财务管控中的核算标准化的实现对于整个企业集团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企业的扩张, 必然带来企业层次的增加, 同时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 所属分子公司在内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原有色彩和惯性。如果公司财务管理职能分散, 下属单位往往各自为政, 追求各自的财务目标, 导致决策的次优化, 资源在下属单位之间调动困难, 不能优化配置, 造成资源配置上的重复浪费, 总部监控不力将导致下属单位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 从而严重损害集团公司的利益。

作为集团集中财务管控的重要基础, 财务核算标准化属于新经济时期集团财务管控方式的一种, 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标准化的财务核算管控能够使各集团成员资金状况透明化, 促进集团各子公司内部形成高度的信息对称, 加强总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会计信息的了解与监管。更重要的是, 财务核算标准化还有助于提高集团整体资源的利用率。集团总部决策层对于财务的集中标准化管理能够有效保障集团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在将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的同时, 更能够有助于发挥内源融资的优势, 全面提高企业的高效性和内部投资效率。因此, 不论是对于新型集团企业或是传统企业集团而言, 促进企业内部财务核算标准化的实现都有利于集团的长足发展。

三、加强财务核算标准化的措施

(一) 统一财务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为实现集团进行集中的财务管控, 规范集团下属分公司经营行为, 集团总部应当建立适当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是以相应的法律规则为基础, 如《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章制度应该成为各集团建立统一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完善、持续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以达成集团下属分公司形成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良好氛围。同时, 集团总部在构建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时, 还应该考虑到实际应用效果以及集团分公司实际运营状况, 以形成合理的财务管理基本制度。对下属分公司形成统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基础工作管理、资金管理、子公司财务管理等具体财务管理具体制度。并且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适用于整个集团公司, 要根据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 明确财务管理体系中各层级、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进行恰当的财务审批权限安排, 特别是完善对子公司的财务审批制度:全资子公司完全参照集团公司财务制度执行;控股子公司制定出与集团公司财务制度相一致的内部财务制度;参股公司要求制定出在重大财务政策上与集团公司财务制度相一致的内部财务制度。

(二) 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科目及方法

整体制度的实现需要以具体政策方法作为基础条件, 因此集团公司需要从实际出发, 制定出统一的财务业务实施政策。首先从集团内部管理出发, 集团应当对内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及估计, 组织编制财务核算手册, 以实现合并范围内统一的核算口径及方法、统一的财务处理工作程序, 以求将管理细节落实到位。并逐步实现会计核算与业务部门对接的标准化, 强化财务对业务的监控职能。只有基础信息准确、可比, 才能更好的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 全面、及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 为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企业经营状况信息。

(三) 统一财务信息系统

作为结构分明的集团而言, 财务管控也需要有构造分明的财务关系信息系统。财务管控作为企业业务经营的映射结果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性质较为明确的信息中心, 而企业所有的经济事项最终也都会归回财务管控之上, 所以实现集团的财务管控需要集团所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由集团公司组织配置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 实现数据共享和统一操作:通过统一设定明细的会计科目、报表体系等,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整体财务运行成本;通过对财务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 可以采用权限分配、定期数据备份、统一系统维护等措施保障财务数据安全;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搭建, 实现对下级账簿的实时监控与远程审计, 差错及时自动预警, 规范账簿数据;实现内部公司间的账簿协同, 方便内部往来对账, 便于集团公司层面合并报表制作, 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集团财务管控中的财务标准化问题不仅需要集团总部的统一协调管理, 更需要集团内部成员的共同努力。集团财务核算标准化的推进, 不仅是我国企业集团在财务管控方面的发展, 更是整个中国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惠杰.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4:151+178.

军队财务标准一体化建设 第4篇

关键词:财务标准;一体化;建设

当前,我军后勤标准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一个“瓶颈”。因此,必须在探索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推动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科学筹划,精心组织,稳妥实施,逐步建立集供应、消耗和管理于一体的标准体系,改善供应,规范管理,努力提高经费保障效益。

一、供应标准、消耗标准、管理标准的概念与关系

(一)供应标准、消耗标准、管理标准释义

1.经费供应标准。经费供应标准是对经费供应的货币额度的统一规定。从上对下的角度讲,是上级部队对下级部队供应经费的依据;从下向上的角度讲,是下级部队向上级部队计领经费的依据。

2.经费消耗标准。包括建设标准、配备标准、实物消耗限额、经费消耗限额等。

(1)建设标准:各类训练与生活建筑、设施、场地等在建设时应该遵循的关于面积大小、材料档次、装饰水平等的统一规定。

(2)配备标准:对部队配备公务用车、空调、打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施、设备的种类、数量和档次水平的统一规定。

(3)实物消耗限额:对部队公务与事业活动中 各类主要实物消耗量在测算需求的基础上的统一规定。

(4)经费消耗限额:对有关办公杂支的货币消耗最高标准的一揽子统一规定。

3.经费管理标准。经费管理标准是对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如何行使经费管理职能所制定的统一规定,从更宽、更广的角度对整个财务管理如何开展提供了依据,包括对供应标准、消耗标准如何制定、颁发与具体使用提供依据。

(二)供应标准、消耗标准、管理标准的关系

三项标准规范的内容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共同构成一个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体系。消耗标准是制定供应标准的参考依据、参照物;消耗标准水平的制定又受到供应标准的制约;完善的管理标准有利于供应标准、消耗标准的制定与使用;从标准的制定和颁布习惯上看,供应标准、消耗标准习惯于与管理标准一并颁发。

二、扩大标准化供应范围,规范标准制定方法,优化标准结构

(一)扩大标准化供应范围

目前,我军经费供应既有标准供应方式,也有项目预算方式。标准供应经费共涉及水电、取暖、教育训练、政治工作、卫生事业、机动费等29个科目(不含生活费和装备购置费科目)。项目经费主要是总部机关用于统筹油料、训练等物资器材经费,大中型训练场地建设维护经费、大型演习演练经费,以及四总部有关部门直接开支经费。对经费需求相对具有普遍性、稳定性的经费,尽量采取标准供应方式。将目前公务费、事业费中采取标准供应和项目预算结合的管理办法,可以研究将其中项目预算供应部分,建立新的经费供应标准,尽可能拓宽供应标准范围。

(二)规范标准制定方法,优化标准结构

我军现有的经费供应标准,在标准水平的测算与确定上比较粗放,缺乏规范、明确、精细的测算与确定方法。比如院校教育经费的人员标准与单位标准,其测算办法并不明确,在测算中院校教育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人员标准、单位标准的关系也不明确。因此,在下一步消耗标准逐步建立起来的基础上,需要依托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标准的制定方法进一步规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兼顾一般与特殊,对标准的调整幅度有个清楚认识。

三、出台建设与配备标准,测算实物消耗限额,制定经费消耗限额

与供应标准相比,我军消耗标准建设严重滞后。目前,仅建立了营区生活用水电、取暖、报刊订阅、给养、文化器材等15项消耗标准,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或因事业部门制定时缺乏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或因年代久而与供应标准脱钩。此外,大量消耗标准缺失。消耗标准的这种现状使得部队在提需求、搞保障时存在较大随意性,也使得总部在制定供应标准时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经费到底够不够、开支是否合理,缺少相应的衡量尺度。某种程度上讲,消耗标准是建立一体化标准体系的基础和重点。同时由于大部分消耗标准的指定需要依托事业部门、需要经过大量繁琐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因而也是难点。

(一)制订实物形式的消耗标准

实物形式的消耗标准包括建设标准、配备标准、实物消耗限额等消耗标准。该标准的建立,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与事业部门的协同。各类基础数据的采集,应主要依托事业部门。财务部门既要加强宣传,使事业部门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建立消耗标准对加强事业经费管理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也要在现有职责划分的基础上,与事业部门多沟通、多商量,创造性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要统筹设计消耗标准形式与内容的规范。在建立消耗标准这项工作上,事业部门与财务部门有共同的目标,但各自的目标也会有差异,因此,在消耗标准的形式与内容规范上,要事先进行统筹设计,要保证消耗标准既通达到事业部门的目标,也能方便快捷地测算或评价部队经费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或调整经费供应标准水平。

(二)制订经费形式的消耗标准

对于难以或者不需要详细制定实物消耗限额的公务事业活动,主要是消耗各项低值易耗品的业务办公活动,由财务部门制定经费消耗限额。业务办公费限额,可根据需要与可能细分为业务差旅费、业务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业务资料费、业务通讯费、业务水电费、业务取暖费、业务清洁费限额等。

四、划分经费管理权限,明确管理内容,规范管理方法,量化考核指标

将标准等同于经费数量是传统的思维模式,将以往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概念拓展到管理标准范围,是观念的创新,也对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经费管理的制度规定应该系统、全面、规范、统一、明确,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管理标准就能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不好如何评价等问题。

(一)科学设计经费管理标准体系框架

管理标准一般规范以下内容:管理业务(任务、职责、权限)、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目标、管理成果的考核与评价等。经费管理工作既是一向专业性工作,但同时也包含众多的具体内容。其体系设计必然包括多个分类依据与层次,需要合理选择。第一层次,宜根据管理标准是综合性管理标准和专项管理标准来分类;第二层次,可对工作任务、权责划分、业务流程、管理方法、管理目标、考核评价等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进行规范。

(二)坚持整合现有法规文件与创新相结合

管理标准是新范畴,但并不代表我军经费管理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我军现有的某些法规、文件可以认为是管理标准的雏形,他们与管理标准的差距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比较分散。这种分散表现在制定于不同时期、由不同部门制定,还表现在内容上的零散,难成体系。二是主要表现为文件。与分散相对应的,是这些雏形的管理标准分布在各种类型的文件,比如暂行办法、规定和通知中,而作为管理标准,一般讲应以法的形式颁布。三是执行上严格不足,而松散有余。因此,需要以有关法规、文件为基础,进行整合、规范,提升为管理标准,没有的进一步创新。

(三)尽快制定经费考评标准

就全军来讲,当前还缺乏系统的、普遍适用的经费考评标准。这是管理标准的严重缺失,因此应尽快建立。考评标准的制定,重点在于合理划分、选择考评对象与内容,科学选择并量化考评办法。对考评对象与内容的选择与分类,必须具备系统性,必须考虑到全军财务管理所必须考评各个对象与内容,不得有遗漏。考评办法可采取逐项记分法,考评分值包括标准分值和具体的扣分分值,分值必须与相应内容的重要程度与有一致性。

五、结束语

财务顾问岗位职责标准 第5篇

2.建立健全集团化财务体系制度

3.建立健全境内、外公司的相关财务体系制度

4.根据集团财务资金总体安排,落实集团在财务制度、财务系统、财务报告、财务分析、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要求和任务

5.协调银行、工商、税务、审计及其他监管机构、政府部门的关系,维护集团和公司的利益

课程顾问岗位职责标准 第6篇

2.保持与已签约家长的良好关系,完成学员推荐和续费;

3.做好数据统计分析,为总部市场部提供参考;

课程顾问岗位职责标准 第7篇

2、电话预约,接听咨询电话,做好相应的信息记录;

3、定期对记录的咨询信息进行回访,告知咨询者最近的活动、促销动态;

4、接待来访家长,全面、准确、有针对性的做好咨询工作,分析客户需求,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推荐合适的培训课程给客户;

5、作好数据统计分析,协助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管理工作;

6、保持与已签约家长的良好关系,进行保单,续费,引导和推荐;

7、根据公司的有关政策、规定给拟培训学员办理报名手续,指导报名表的填写报名资料的准备与整理;

8、与学生及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处理家长的投诉和跟进家长提出的意见,提高服务满意度,减少投诉和退费。

9、通知学生上课及调转时间,新开课与家长沟通;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 第8篇

企业标准化是指为了让企业获取最佳效益,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与管理上拥有一个最佳的秩序,在生产活动中,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可以被反复使用的一套规则。企业标准化是以企业经营的某种目的为导向,以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为途径,达到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目的。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企业要赢取更大的市场,不仅依赖于产品质量,还与企业的生产、服务、管理、营销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简言之,企业竞争已经由过去的产品质量竞争转换为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这也就促使企业不仅在要产品生产上实现标准化,在企业的生产、服务、管理及营销多个维度都要实现标准化。

企业财务标准化是为了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而为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制定的规范。企业财务标准化的制定以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为前提,其中包括财务人员岗位的设定、工作权责、工作程序以及工作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可以对财务人员的行为起到约束与指导作用,优化财务工作流程,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运用与技术标准化、质量标准化的运用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表明我国众多企业还未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性,而思想意识上的淡薄是影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工作进步重要原因。

二、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

(一)企业财务管理标准体系构建流程

(1) 准备阶段。体系构建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查阅国内外关于标准理论的重要研究文献,并记录其中与财务管理标准化有关的内容,然后进行整合与汇总。进行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标准的制定找到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二是对多个现代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现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对企业现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与调查,并结合国家会计准则及其他财务制度提取出财务管理标准制定的要素,保证制定出的标准化体系具有适用性。

(2)构建阶段。准备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框架的基本设定与构建。框架的构建阶段主要完成三项工作:一是对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这是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的基础,其具体内容包括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需求、难点、重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找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漏洞,防止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漏洞;三是分析现代企业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以及工作流程。这是财务管理标准化构建的具体内容,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明确岗位职责与权限,规范工作流程。

(3) 验收论证阶段。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框架初步形成后,应被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接受实践的检验,根据实验运行结果,对体系进行细化与修整,保证体系的设计符合项目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二)企业财务管理标准体系的构成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体系由五个模块组成,分别为财务管理标准体系建立的目的、意义、范围;组织机构中各部门组成、岗位设定、职权分配;财务管理详细工作标准;财务管理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国家财务管理标准及附录。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三、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实施效果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进行验证,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首先要确定恰当的评价指标,以使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可量化和关联性。

(1)输入指标的确定。对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进行评价,就要分别对体系构建与运用过程中的输入与产出进行比对,由此判断此体系的实施效果。体系实施效果评价的输入指标包括制定与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的资本支出以及此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还有进行体系构建前准备阶段所消费的资本,对上述几点进行归类划分,可以将实施效果评价体系输入指标确定为资本支出、人力投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如表2所示。

(2)输出指标的确定。输出指标体系由财务工作人员行为、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制定财务管理标准化的不同目标,每个指标又被细化为四至五个子指标,如图1所示。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将各个子指标构建为矩阵,运用和积法来计算权重。判断矩阵的构建要依据企业实际调查结果,对子指标构建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一是财务工作人员行为指标。这一指标是为了评价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对工作人员的行为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影响的结果主要侧重于财务管理人员基本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的调查。五个子指标中,专业技能、工作绩效、知识更新是业务素质评价指标,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是职业素质指标。

二是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指标。这是指标是为了评价财务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后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哪些实质性的意义,其对工作人员的约束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评定,以此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工作效果明显改善。

三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这一指标主要用于评价标准化体系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发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是否使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增加,使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二)实施效果评价

本文建立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并将这一体系结构应用于三所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分析在实践工作中,此体系是否能在工作人员行为、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与财务内部控制三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调查,企业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财务管理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肯定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促进财务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化。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工作规范。建立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首要目标就是使财务管理的工作规范化,而工作人员是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规范管理工作要从规范管理工作人员入手。财务管理工作繁杂、权限不一、职责各异,业务要求与标准也略有不同,而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对工作权限进行了明确,对不同的业务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业务要求与标准,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工作人员依照财务标准化体系框架内的要求与标准实施,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这些设想,也在对几家企业的调研中得到了证实。

(2)改善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在众多企业管理中存在着一个管理难点,即工作效果对工作业绩的影响甚微。而工作效果的各项指标的实现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备的管理规范,优化的业务管理流程。将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应用于实际管理中的几家现代企业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财务为核心,对财务管理工作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业务流程的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以及工作程序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其他管理规定,有效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在业务要求细化标准实施的基础上,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业务办理记录的准确率,使企业财务管理保持高效运转。

(3)保证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几家现代企业在构建了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后,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重新划分,使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实现了无缝隙对接。标准化体系实施以来,财务管理工作变得客观、准确、公正,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联系与沟通,有效避免了不规范操作的出现。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实施后,净化了财务管理环境,规范了财务活动,有效防范了风险,实现了内部监督。

摘要:企业标准化是指使企业获取最佳效益,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与管理上拥有最佳秩序,在生产活动中,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可以被反复使用的一套规则。企业财务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改善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本文就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及其实施效果评价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刚、李涛、文佳:《海南省辖内金融标准化工作调查分析》,《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第11期。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标准模式分析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分析

一、我国当前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企业管理部门的会计核算不准,会计报表掩盖了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突出。财务信息是企业与社会经济的核心和基础。财务信息失真的危害决不仅仅是对投资者、企业和消费者造成损害,更会破坏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1、企业无论内部还是外部均有信息孤立缺少的问题。在企业内部,由于企业内部缺乏统一规划,多数企业是以部门为单位建立各自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企业的整体系统是由不同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拼加而成,其管理功能仍然较为有限,只能支持企业部门级的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财务与业务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传递。这种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结构降低了企业管理效率。在企业外部,政府部门与社会和企业不能共享财务信息资源,首先,有关管理部门占有社会信息总量的70%以上;另外,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无法与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这样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个新的信息孤岛。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不能传递与共享财务信息,迫使他们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2、财务信息网络的处理及维护有较大难度。首先是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各种协议,它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易被拦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给网络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传统的财务管理大多采用基于单机或者内部网的财务软件,没有考虑到来自互联网的安全威胁,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数据属重大商业机密,如遭破坏或泄密,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交易手段,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必须一体化,电子单据、分布式操作使得可能受到非法攻击的点增多。而目前的财务管理缺少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技术保障。例如,在电子商务中如何征税、交易的安全性如何保证、数字签名的确认、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因此,财务管理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3、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均通过互联网完成,这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使整个交易即时、高效。电子商务首先对财务管理方法的及时性、适应性、弹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没有实现网络在线办公、电子支付、电子货币等手段,使得财务预测、计划、决策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时间相对较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再者,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信息时代,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实行数据处理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算账、登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对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集团内的所有资金。然而,传统的财务管理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分散的管理模式,造成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工作效率低等不良后果,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

4、与跨国、跨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难以一致。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集团采购、库存、半成品及成品组装、市场营销、金融计划、物流等过程均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因此,它要求财务管理从管理方式上,能够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集中式管理模式。从工作方式上,能够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在运作上存在时间差,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能相互连接,因而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动作难以协调同步,不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二、企业财务信息资源规划的内容

财务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要使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之间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必须对财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企业的财务信息资源只有规范、统一,才能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和集成,才能实现对财务的信息化管理,达到支持管理决策的目的。财务信息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编码规程的统一。主要包括科目编码规范、人员编码规范、部门编码规范、项目编码规范、物资编码规范、固定资产编码规范等的统一。企业总部应在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标准的编码规范,规定各类代码的编制原则,各内部单位在标准的规范下编制自己需要的代码体系,这样既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又能保证各内部单位个性化的需求。

2、财务数据的统一。包括财务数据收集的规范化和基础数据、历史数据的规范化。为了满足不同管理层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要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制定明确的制度。对原始数据收集渠道、收集内容等做出规定,同时制作出符合需要的各种单、证格式,以保证收集数据的系统、真实和完整。

3、企业财务信息报告体系的统一。企业总部应根据管理需要向各内部单位提出明确的信息需求规范,并制定出规范化的信息报告体系。如内部单位必须报告的信息及应提供这些必要信息的部门;最终出具者上报各类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及承担的责任;上报信息的质量要求、上报信息的使用对象、接受上报信息的部门,以及重大信息的处理意见的管制者及与更高层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的关系等。

4、确立企业财务信息化协同与统一。财务管理信息化应建立在完善的、符合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在标准的数据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建立基于网络技术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才能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效率。

三、当前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标准设定

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设计思路

通过对我国当前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及企业财务信息资源规划的内容的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设计思路应该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中,在企业原有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财务管理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和“财务管理信息传递与共享系统”两个系统模块。在企业内部,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协同工作,构成一个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为核心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在企业外部,企业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相连,传递与共享企业相关财务管理信息,构成企业间财务管理信息的协同体系。

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统一模型的基本特征

(1)共同拥有性。企业将财务管理信息以及企业内外部财务信息资源,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加以整合。财务管理系统就在一个整合的、开放的环境下,与企业内部及外部系统实现了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2)即时性。在任何一个时点,通过“财务管理信息传递与共享系统”,将已发生的企业经济交易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务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随时从网上获得公司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动态报告,并对从不同利益相关者处获取的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迅速做出判断和决策。这种实时化的财务信息连续性报告,打破了传统财务报告传递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的限制。

(3)模式化。使用标准的管理语言作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标准语言,与国际标准一致,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标准化、模式化以便共同享有。

(4)权威性。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中,企业能综合各类企业财务相关信息,并突破传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时间跨度上的局限,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三个环节有机联系,构成一个无缝连接的良性循环整体,为企业管理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支持,为决策者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帮助和支持。

(5)互通互享性。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财务信息共享,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与企业外部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财务信息共享。通过互联网络,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财务管理信息协同与统一方式

财务管理信息协同与统一方式就是企业进行信息有效处置,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披露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及其他非财务信息。这种主动式财务管理信息协同方式不存在商业秘密信息被第三方泄露的问题。主动式财务管理信息协同方式中,由企业的“财务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负责收集财务信息,对特定格式文件的财务信息直接存储到特定数据库,对非特定格式文件的财务信息交特定转换程序进行转换,然后存储到特定数据库中,最终由“财务信息传递与共享系统”将特定数据库中财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志华《科技信息》2008年31期《企业信息化与财务管理相同问题研究》

[2]童文《时代金融》2010年1期《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初探》

[3]赵彬《科技咨讯》2009年11期《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初探》

财务岗位职责标准范本 第10篇

2、协助部门办理银行结算业务;

3、协助会计做好各种账务的处理工作;

4、协助应收账款分析与管理,定期梳理并督促回款;

5、和前台对接,协助财务主管做好公司各部门的各种费用及收入汇总;

6、会计原始凭证、 报表、发票及相关账簿的管理,会计档案的整理入库、 保管等工作;

财务岗位职责标准范本 第11篇

2、负责核对付款信息,网银付款填制;

3、负责开具支票、收据、及其他银行保函、信用证、承税汇票等相关资料的准备;

4、负责定期核对现金,银行的日记账与总账,做到帐帐相符;

5、负责统计报表的做成;

财务顾问岗位职责标准 第12篇

第一部分:任职资格

一、任职资格

1、大专以上学历优先。

2、五年以上市场营销管理经验。

3、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财务知识和市场财务分析能力,对市场资金的运作状况有准确的分析判断和较强的控制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4、洞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一定的营销思路和领导才能。

二、岗位职责及考评(20分)

1、服从管理、尊重下属。(2分)

2、严格遵守公司作息制度。(2分)

3、工作积极,责任心强。(2分)

4、进取心强,每月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2分)

5、关心员工生活、工作,体恤入入微。(2分)

6、注重个人仪表、言谈举止,全力力维护公司及个人形象。(2分)

7、团结、上进、创新、合作,不得拉帮结派。(2分)

8、上传下达、准确、迅速、下隐瞒、不欺骗。(2分)

9、善于沟通,及时解决员工消极心态,并能协助其它部门工作。(2分)

10、保守公司秘密,不向别人透露公司的一切营销计划及商业秘密。(2分)

第二部分:岗位职责(60分)

1、每月对部长、主任及员工做一次营销会计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4分)

2、每月参加培训办事处会计两次,努力提高自身财务水平,重视个人学习以适应市场发展

需求。(2分)

3、每日以电话形式与省外分公司沟通4次,及时传达公司会议精神,、帮他们的工出问题,并拿出解决方案。(5分)

4、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分解各分公司、办事处的每月资金使用任务。(5分)

5、监督、督促各分公司、办事处会计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并随时加以鼓励,指正。(7分)

6、做好各部门及总经理之间的沟通,将公司营销技巧及重要指示传达于各分公司。(5分)

7、每月15日及下月1日向总经理递交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5分)

8、每周日3:00以前将本周工作总结汇报于总经理。(3分)

9、每月28日向总经理以书面形式式递交三点问题、三点经验。(3分)

10、每次战役修订营销资金使用计划,并以书面形式上报总经理。(3分)

11、配合各分公司做好财务人员管理。(1分)

12、配合分公司,帮助分公司制定资金使用活动,如有必要亲临现场指导。(4分)

13、设立龙虎榜,倒计时牌等,积极贯彻落实分公司百分考核制。(3分)

14、每月检查各办事处财务情况,并写出书面报告。(10分)

第三部分:目标任务(20分)

1、每月10日核算出事业部上月经营情况。(10分)

2、每月5日完成各分公司上月经营情况。(5分)

成本控制与财务标准化管理 第13篇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财务标准化

在当前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 企业实现自身的盈利以及长远发展, 除了开拓市场提高销售以外, 同时也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尤其是将成本控制管理与财务标准化管理相结合, 在企业内部构建基于业务与财务的双重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效果, 进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标准化内涵及关系概述

企业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企业成本的形成过程中, 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对企业经营管理阶段的各种成本活动进行控制管理, 企业成本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成本的确定、目标成本的分解与执行、目标成本的控制活动与监督、成本控制的分析与纠偏等内容。

企业财务标准化管理, 则主要是对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规范约束, 即在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范畴内, 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岗位设置、职责权限、财务业务处理流程以及财务工作要求的标准化管理, 进一步理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 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手续, 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 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整体工作效率。

企业的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两者具有相互制约以及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企业管理理念的现代化转变趋势下, 成本控制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成本控制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工作, 而确保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执行, 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特别是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程序、定期盘点管理、严格预算制度以及内部稽核管理制度等, 而这些制度的健全完善, 都需要标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予以保障, 因此, 财务标准化工作是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基础, 只有规范、精细、高效的财务工作才能确保成本控制管理的实效。

二、目前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标准化管理问题

(一) 对成本控制与财务标准化管理的内在关系理解不到位

当前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与财务标准化管理的内涵概念上理解不到位, 在成本控制管理与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在成本控制管理中, 往往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业务层面的成本控制, 而对财务层面的投资决策、成本核算、费用控制等管理工作不到位, 造成了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水平不高, 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效果, 往往使企业成本支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二) 企业的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财务标准化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各种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手段运用不充分, 造成了企业的财务标准化管理工作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不够密切, 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效果。

(三) 企业的财务标准化管理与成本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一些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措施得不到有效执行, 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得不到提升,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由于未能建立相应的财务监督工作, 也没有对成本控制管理进行重点监督, 影响了成本控制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强化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一) 建立完善的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为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基础

将企业的成本控制与财务标准化管理相结合实现共同提高, 必须着手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 具体可以在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1. 完善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

在财务标准化管理目标上, 应该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 并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财务转变。第一, 完善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 重点抓好企业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以及评价等环节工作, 以预算管理指导成本控制;第二, 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将企业的预算控制与资金管理相结合, 控制资金风险, 降低资金管理成本;第三, 完善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 确保资产经营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提高资产的效益收入;第四, 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相关工作内容的管理, 确保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合法与准确完整。

2. 明确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

在企业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具体建设上, 应该对企业的相应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整合修订, 并对关键控制节点的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按照国家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整优化。同时进一步的推进企业财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将相关的业务以及财务工作整合到企业的财务信息平台上, 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3.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再造。

构建标准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标准化管理流程进行再造, 通过梳理业务、财务流程以及企业财务、发展目标确定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定位。在预算管理流程上, 主要是实现预算编制调整、审批下达、控制以及资金管理;在会计核算流程上, 主要是审核、账务处理、税收管理以及报表管理;在资产管理方面, 主要是资产的规范性检查、资产账实管理、资产基础管理等。通过严格按照明确的财务管理工作标准, 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与调整, 确保财务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二) 强化财务层面的成本控制管理

在财务层面的成本控制管理方面, 应该根据企业的管理体系、行业以及业务流程等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情况下基于企业财务层面的成本控制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的整体成本控制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这一阶段财务部门强化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 准确的估算投资的财务、税收以及管理费用, 并通过数据的整合分析计算相应的收入、成本、费用以及利润等, 并将评估中的成本数据作为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指标, 指导项目投资中的成本控制管理。

2. 提高成本核算工作夯实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

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主导, 主要内容就是对企业的成本数据进行归集和分配。

3. 加强对管理、财务费用的控制。

管理、财务费用是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内容, 强化对企业管理费用的支出控制也是降低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内容。在对管理费用的控制上, 重点是加强对企业的人工性费用、办公性费用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的控制, 严格按照费用预算计划执行。在财务费用的控制上, 则重点是做好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以及余额的管理, 同时重点对企业的融资方式进行优化, 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支出。

(三) 将财务监督与企业的成本控制有机结合

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效果, 应该将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与财务监督工作有效地结合, 强化成本控制管理措施的执行, 具体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完善财务监督体系建设。

财务监督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当前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标准化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财务监督的职能进行拓展延伸, 尤其是在成本控制方面重点强化, 主导整个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

2. 强化对预算管理的监督。

预算是规范约束企业财务支出的重要手段, 也是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基本途径。在企业的预算管理监督上, 重点是确保各项费用的发生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 控制各种违规支出行为, 提高预算计划的约束力度。

3. 对成本控制归口管理的监督。

现阶段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上普遍采取了归口管理的模式,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物资供应、销售以及行政管理等部门的成本进行归口控制。

四、结语

财务标准化管理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企业在强化成本控制管理, 提高企业的财务标准化管理水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应该全面的分析成本控制以及财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点, 并依靠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效果, 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世界.浅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J].北京:中国外资:上半月, 2011 (8) .

[2]欧阳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教学现状与改进措施[J].重庆:知识经济, 2013 (18) .

财务顾问岗位职责标准 第1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标准 职业岗位标准 对接

一、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的必要性

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其建设对于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高职院校一般都自行开发课程标准,或直接由课程教学大纲改良而来,在课程标准建设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少对面向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群的深入调查,课程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不明确;二是偏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三是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而职业素质是目前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基本条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它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该目标,只有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1]。

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只有引入职业岗位标准,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引导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把职业情境和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教学过程,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最终形成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和发展相适应的良性循环。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的对接点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任务、课程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要求的范围和深度、课程评价标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依据,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职业岗位标准是某个职业岗位针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目前主要通过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认证证书来体现[2]。职业岗位标准的核心部分包括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两部分。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行为规范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法律安全环保等知识;工作要求是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对职业能力的描述[3]。职业岗位标准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更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当以“岗位”需求设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和界定则应围绕岗位工作任务,并对职业领域中的工作任务进行剖析、选取、序化和教学化;职业素质要求应与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相对应,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行为规范和法律安全环保等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目标对接,课程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要求与职业岗位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对接。

三、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的策略与方法

(一)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标准接点

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目标对接是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的逻辑起点。课程目标开发首先要明确该专业面向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深入企业,对职业岗位群的岗位目标、岗位职责和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即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其次要了解专业面向行业的准入条件,都有哪些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4];最后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职业岗位标准转化为课程目标语言,使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该职业、行业的工作。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接点

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是达到预期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关键。课程内容的选取需要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的共同参与,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专家论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召开行业、企业专家访谈会的方式,由企业专家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论证,从众多岗位工作任务中得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对其序化,确定各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是这一步的关键。

2.依据行业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分析研讨完成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并参考职业资格鉴定内容,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确定各课程所支撑的知识、技能点,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课程内容。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是决定对接“精度”的关键[5]。

3.定期调整更新课程内容

定期召开由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研讨会,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学校进行调整或改进,以适应职业岗位发展需要。

(三)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标准接点

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依据课程内容,开发出符合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的学习情境,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课程教学采用项目引导、案例驱动等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组织形式,把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应达到的职业能力、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融入教学过程中。同时,大力推行学校、企业双线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角色能力有机结合、系统提升。

(四)课程评价与职业岗位标准接点

课程评价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是诊断预期课程目标实现程度及课程调整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的成功不是以学生成绩来衡量的,而是以学生在社会中被认可的程度来衡量的,因此,职业资格标准、企业标准才是检验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标准。在课程评价上,采用“校企共评”模式。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成绩由企业按照企业岗位评价标准进行考核;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评价。

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充分参考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从知识、技能和素质多方面进行考核。可以借鉴职业资格鉴定模式,如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的考核模式、课程项目答辩等形式。使整个课程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职业资格的获得;既关注形成性评价,又进行终结性评价;既关注了学校本身的评价,又关注了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

四、结束语

加强校企合作,围绕“课证融通”构建课程体系,使用“岗位”这一参照点来进行课程开发,把职业岗位要求切实融入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的对接,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4):16-18.

[3]许冰冰,李焕.复杂的情境分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出发点[J].职教通讯,2011,17:7-12.

[4]王玲,李建华,柳连忠.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资格接点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2-24.

[5]胡翔云.高职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7-9.

上一篇:最理想的家庭下一篇:瘢痕组织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