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2024-05-30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精选8篇)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第1篇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兼谈申报国

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体会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分三个部分:选题、内容、条件。每一个部分都要深思熟虑,才可以动笔。

第一部分(“选题”部分)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一开头就应吸引审阅者的注意,显示先声夺人的气势,引人入胜的创意。

“选题”部分可分四层展开论述:

1、从本项目所属的研究领域的历史、已有成果、社会影响、发展前景等方面引入本课题研究;用一两句话即可。

2、列举本项目领域内有价值的、前沿性的研究者及其著作、论文(包括在最近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散发的)。不能遗漏重要的人物,尤其是杰出人物的著述;如果小字辈有高质量的论述,也应列举。本小节目的:展现负责人的阅历、学术活动和鉴赏水平。

3、客观地评说前人的学术建树(包括特点、地位、影响、贡献、意义等)。在充分尊重前人学术建树的基础上冷静地评判他们治学成果的长短得失。我们的创新应建立在对国内外现有学术成果的了解与尊重上。在提出个人创新点之前,首先应梳理已有的工作并且给予公允的评价。在给予相当高度的评价之后,笔锋一转,用“但是”之类的连词引出下文——中肯地、严肃地指出本领域研究工作的不足之处。本小节目的:为充分地阐述自己研究工作的意义或前景作铺垫,同时显示自己独到的学术眼光和相当的评判能力。力求让专家组相信:负责人十分了解学科的研究情况,对历史和现状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负责人有可能做出更好的工作,将研究推向前进。

4、指出本课题研究工作在所在领域内的重要性、价值或意义。这一层次说明在何领域、何程度上作出贡献。不能过分强调,也不能过于平淡。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展开论述:

a 材料、现象、事实方面发前人所未发;

b 观察研究对象的新视角;

c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d 理论方面的贡献及其领先程度和性质;

e 对学科发展的影响。

本小节目的:显示负责人对研究工作有全面的把握又有细微的体察。既有宽广的视域又有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力度。

“选题”部分注意点:

A、第一层要尽量概括,不要过分渲染,以免一开头就给人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印象。因为这是引题部分,与后面的内容相比,是次要的。

B、第二层中,与自己观点相同或相左的各学派的高质量的著述都要提到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做,可以显示负责人的胸襟和气度。

C、如果觉得引述的他人成果可能不够全面,某些国外的重要著述可能遗漏了,一时又找不着;就用“据笔者陋见”之类的文字。

D、不能过多过重地批评指责前人的不足。要多肯定,因为肯定别人就是肯定自己。1

前人已在这一领域作出很多很大的成绩,这就证明了这一领域的课题是有价值的。他方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我方还要继续推进,那么我方的水平就不待言明了。又,前人的成就可以衬托后人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他人的成果凸现自己的光明前景。如果“选题”部分过多地臧否人物,“内容”部分却缺少独特精微的设计,就会给专家组成员以自负浮夸的印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似乎十分高明;但在科学研究中,还是踏实求真、埋头苦干更令人敬重。他人得失的评析,与自己的创新相比,后者是本质性的。成熟的学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部分(“内容”部分),仔细地、深入地思考以下问题: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不足之处是什么?我该怎么做?我如何做得比他们好?要有思考的深度和自信的力度。

E、活页的“选题”部分与博士论文的“综述”部分不同,博士论文的字数是活页的十至二十倍,在“综述”部分可以详尽地评述前人的不足。“选题”部分最多一千字,因此,概括性的评述是上策。

F、不可忽视近期的专业学术会议上发布的成果。列举尚未见于学术刊物的前沿性的成果,可以显示你经常参加学术交流,能追随学科前沿者的脚步;或者,你自身就是前沿学者。

G、要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陈述自己的研究工作的价值、重要性。不能说过头的话。即使是新材料的发现,也是一个创获——语料或事实的发现或许会推翻一种理论。

H、开门见山,语言要简洁准确。能用短句处,不用长句。长短句、整散句、口语书面语句,交叉错综。在朗读三、四遍之后,确定停顿、语气、语调以及转折、承接等处是否流畅自然,是否铿锵有力。整个第一部分(“选题”部分)应着力追求简练晓畅的语言,先声夺人的效果。如果第一部分拖沓冗繁或浮华不实,审阅者可能会没有兴趣看下去,甚至可能会反感。

第二部分(“内容”部分)是课题设计的重中之重,文字应占全文的四分之三,至少是五分之三。应从所依托的事实、材料和所依据的理论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阐述。竭尽全力展示研究工作的开创性、前沿性、严密性及其前景。一般分为三部分:各章节内容的概括性叙述;研究工作的难点,主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的方法;依据的理论以及可能得出的结论。

1、在阐述各章内容时尽可能地显现独特的视角和思路,研究内容的陈述中要有出人意料之外的设想,卓尔不群的风格。在阐述中加入具体的、鲜活的、可信的例证。因为发现令人感兴趣的事实或材料,本身就有启发性。本小节的目的:显示负责人熟悉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能避免重复设计。他已经有一定的材料积累,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篇章结构和内容。

2、在分析本课题的难点时,严肃地思考什么是困扰众多学人的,使大牌专家感到棘手的问题。表述应简单明了,一语中的。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时,也应表述清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我们在设计中提出的思路或方法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还有待于在研究工作中改进或完善;但新的思路和方法总是能给学界同人以启示。所以,在思路和方法上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设想。本小节目的:申报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本课题研究的难度、难点;同时,熟悉本领域研究的各种方法。他还具有思维活跃、思路多变的优点,正在尝试新思路或新方法,有可能沿着自己的思路创造新的方法去开拓未知疆域。

3、明确指出本课题的主攻方向,点明自己企图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此外,还应列举本课题研究依据的理论、学说等。如果这些理论已经运用于负责人过去的研究工作,有成功的先例,不妨举证说明。本小节目的:显示申报者了解并掌握所在领域的学派、学说和理论,还能熟练地运用于以往的研究工作。他对自身工作的目标和意义有清醒的认识,满怀信心地展开工作,能预见研究工作将达到何种程度或推进何处——申报者具有从事本领域工作的良好素质和深厚底蕴。使专家组成员相信研究者一定能在该领域作出贡献。

“内容”部分注意点:

A、项目的成果一般以专著形式问世,申报者的专著与同一研究方向上的专著在篇章结构和内容等方面有何不同?匠心独运表现在何处?应在第二部分第一层作出详细的说明。

B、申报者的方法是独创的还是运用已有的方法于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点,有必要加以说明。这样做可以展示申报者运用方法时是头脑清醒的,而不是胡吹乱唬。如果是独创的,还要扼要地举例说明已经运用于何处,效果如何。

C、一定深度的理论探索。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有学术思潮,新潮流的出现吸引我们的兴趣,使我们心驰神往。但一定要避免囫囵吞枣、生拉硬扯的结合方式。我们可以结合民族的特征、时代的实情展开有益于专业发展的理论探讨。理论的探索和发展应从收集素材、实例开始,继而努力吸取他国、他人的理论精华,最终创造自己的方法和理论。

第三部分(“条件”部分),应详列负责人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的从事本项目研究的有利条件:已主持的课题名称,结项评价,社会影响;已出版的与课题相关的专著及其社会影响;已刊登于专业刊物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及其社会影响;已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或即将发表的论文。

“条件”部分注意点:

A、只能写项目、著作、论文等名称,不能出现负责人的名字。在排列成果时,将重要的放在醒目位置。也可以按刊物的档次排列。

B、可以介绍负责人主持的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会议或小组讨论的经历;可以介绍负责人在某次学术会议宣读论文时引发的争议或讨论;可以介绍著作、论文被引用的情况。以上各项或许会引发专家组成员的记忆和认定。

C、介绍他人对申报者著述的评价时应恰如其分,不能吹过头,不要为显露自己而说过头的话;但也应防止流于一般。把握对人对己的评价“度”,是学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D、如果未主持过项目或已发表的成果不多,可以谈谈负责人的学习经历。如:在著名高校读博,追随名师,学有所成。毕业论文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等。

E、如果活页内容多,超过规定字数。“参考文献”可以只出现在申报表中。“活页”结尾处附一句:“参考文献略(见申报表)。” 参考文献的排列也应将影响大的、重要的排在前面。

下面谈谈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体会:

一、坚持做细致深入的研究工作,不受外界潮流的影响。只要自己认为有价值,就努力地、不懈地做下去。要有多年的学术积累,厚积薄发。只要是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十几年后可能从冷门变为热门。火热之时,自身已积聚材料、掌握方法和理论,当然比赶潮流的人走得快,走得稳。

二、一次不成功不气馁,连年申报。从主观角度认真地、积极地检讨未获批准的原因。不埋怨别人也不自怨自艾。自强不息和谦逊求实是相互依存的。

三、保证每一年度申报表的质量,即使连年未通过审批,也要让秘书组、专家组成员阅读之后击节赞叹或为你惋惜。靠搞关系得利只是一时的,优秀的学术品质是永远令人敬重的。

四、随时随地寻觅对自己有用的学术资源或学术灵感触发物,及时地储存于文档或记录在册,在写申报书时资料、灵感就会源源涌来。

五、有机会多参加学术会议,争取在会上发表见解。以学问见识请教前辈,结识知己。学术影响是学者的生命,也是人生重大目标之一。以平实谦逊的态度,对友谊的真诚的、长期的期盼去结交同道。自尊自强和谦虚温和并不矛盾。

无论申报是否成功,笔者深信:

只要我们努力了,历史会准确地判断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时代的表现!

祝大家申报成功!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马贝加)

附《关于申报的建议》

一、了解自己研究领域今年申报者中有无“高手”,尽量避免与之出现在同一小组。

二、首先争取进入小组讨论。如果秘书组在初步审查时发现问题,未将申报表推荐给专家组,则彻底地失去了竞争的机会。

三、如有机会接触秘书组、专家组成员,可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

四、平时参加学术会议多结交同行中高水平的研究者,增进友谊,扩大影响。

五、如果当年未入选,应了解并思考究竟是何种原因。多从主观上找毛病,积极寻找下年度申报的补救措施。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第2篇

四.开题的形式与程序

-----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程序:

主办单位主持会议,介绍课题组成员和专家组成员;

课题主管部门领导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

课题主持人做开题报告;

专家点评质疑点评;

课题组答疑

综合专家的点评形成开题意见;

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开题报告,向课题主管部门提交开题报告。

五.开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撰写好开题报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的具体方案;

------准备好与课题研究有关参考资料;

------邀请同行专家和有关领导到会指导;

-----通知课题组成员到会;

-----将开题报告制作成多媒体演示稿;

六.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基本格式:

-----课题题目;

-----问题的提出;

-----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课题研究假设与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

----课题研究队伍组成;

----课题研经费的预算;

----课题研究任务的分工;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课题引用的参考文献;

七.制定好课题实施计划

课题的实施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实施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根据选题,安排好时间与研究进度,着手搜集文献资料,选择研究方法。第二阶段,撰写研究论文,论证研究假设。或者开展研究实验,验证研究假设。第三阶段,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材料,申请成果鉴定验收。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第3篇

2011年4月12日至15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撰写及课题设计申报培训班”在北京举办。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现场检测、调查工作已结束,目前正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工作,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申报工作也已开始。为了提高全国各地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者高质量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的能力,帮助其科学设计、规范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联合举办了本次培训活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理事长宋尽贤、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季成叶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于2011年4月12日上午举行的开班会议。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15名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廖文科副司长、宋尽贤理事长和季成叶主任委员分别在开幕式上,就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的重要性作了讲话。廖文科副司长并向与会者提出了四个引导性建议:第一,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对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以及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第二,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论文撰写与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结合起来,切实从数据分析中找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开展;第三,借助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掀起学校体育卫生科学研究的高潮;第四,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的开发、利用,使其在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开班会议结束后,培训正式开始。本次培训邀请了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季成叶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的吴健主任等相关专家,就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思路及结果讨论,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论文撰写格式及基本要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计划指南,科研课题设计思路、标书撰写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做了八个专题讲座。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论证 第4篇

关键词:课题设计论证;基本结构;申请评审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1-0005-03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设计论证是课题申报与立项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课题申请·评审书》中最主要的内容。课题设计论证是否科学合理、具有价值和创新之处,直接关系到申报的课题能否成功立项。

一、课题设计论证的撰写

课题设计论证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评述、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内容、思路与方法、课题研究阶段、课题研究的基础、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参考文献等,每项内容的撰写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课题名称

教育科研选题应把握价值性、科学性、创新性、具体性和可行性原则。课题名称的表述要完整,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即研究的问题(内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表述用语要规范,使用学术性的语句,不能用大白话、比喻句,不能用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应研究具体问题,不能太大、太笼统,要小题大做,不能大题小做,课题越大,研究越空;名称要简洁,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超过20个字,如: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自助口语交际训练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背景就是分析研究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分析研究的有关背景,如理论的、实践的或政策的背景,说明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二是通过分析本地(校)本人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问题的针对性何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要以实践应用的论述为主论证,分析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但作为中小学的研究,更应侧重从微观和实践的角度分析,指出本校或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对教育教学、学生、学校的实际作用,从而体现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发展理论的论述为辅论证,中小学科研也应当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发挥作用,因此研究者也应该从某种理论或理念的操作性不足的角度说明该研究的理论贡献价值。这些都要写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即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同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一是前人在此问题上究竟做了哪些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二是前人在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留下了什么研究的空间;三是前人的研究对于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容易出现的问题有:把工作现状、实践现状等同于研究现状;因为资料占有不足,致使分析上出现偏差;既没列出代表性的著作,分析也很简单,针对性也不够;罗列几本书或几篇文章、缺乏分析或者把所有的文章和书本都一一罗列上去。

(五)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与同类研究相比较,本课题在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中的价值。可以从研究视角、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去做。

(六)课题的界定

界定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对象。首先,一定要介绍清楚你的研究对象来源于哪些地区;其次,这些研究对象是如何选取的;第三,你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哪个年龄段,哪个学历层次等等;第四,你的研究对象大体需要多少人,基本分布等,也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分类。核心概念的界定,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下操作性定义,尤其是要解释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的实际含义。核心概念不是泛泛的概念界定,目的是通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有利于参与研究的人员统一认识,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的结果以及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

(七)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要明确、具体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笼统;二要最终不说或者少说过程;三是目标要紧扣课题, 具体明了、准确精练,而不要引申太多。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即研究目标的细化,通常是把课题提出的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小问题,并加以列举。

(九)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就是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总体路线,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

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研究方法本无好坏之分,都有其特点和使用的条件、范围,因此,必须的、最适宜所研究题目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同时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搭配和综合使用,这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全面、立体、完整地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一要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全面选择,二要根据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应选择。确定切合本课题实际的三四个研究方法即可,排列顺序为最主要的方法在前,次要方法靠后。对研究方法的表述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如何使用该研究方法,要结合研究过程具体化,做到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相对应。

(十)课题研究阶段

基本上包括研究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形成和结题阶段。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用多少时间,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十一)课题研究的基础

即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论文、著作等);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和评价。

(十二)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包括组织保证、制度保证、经费保证、技术保证,即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时间、经费、设备、资料等条件。

(十三)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具有相当程度的学术性,正规的设计论证要求列出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主要参考文献,一般限填20项以内。要做到文献资料具有权威性,标注规范完整,从而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课题设计论证应对以上内容进行全面阐述,不可遗漏某一部分。

二、《课题申请·评审书》的填写

教育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的填写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格式要规范,行文要恰当

这是严谨治学的外在表现。在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时,字体、字号要一致,摆布要均匀,大段的文字要注意行间距适当。评审书中多为表格,要注意页面设置,切忌跨行断列。课题负责人及其单位要签章,承诺信誉保证。

(二)正确理解填写项目的专业内涵

课题类别中的青年专项课题,对课题组成员的年龄有明确限制。学科分类,中小学一线教师申报的课题往往属于基础教育,比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更偏重于基础教育,而不是专门的德育研究。研究类型,往往取决于申请人单位的属性,中小学一线教师一般适合做应用研究,而研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多倾向于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预期成果必须提供研究报告。

(三)课题组成员的组成

一般研究周期在两年左右的课题,课题组成员以5~10人为宜。这些成员的组成可分为三类:一是有权之士,为课题的研究创设良好环境,提供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二是有识之士,对课题的研究内容有独到见解,是学术研究的领导者;三是有志之士,他们是课题研究的执行实践者,从资料的搜集到成果的整理,不辞劳苦,甘于奉献。

(四)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承担的研究课题

这既表明课题申报的研究基础和学术能力,也能彰显课题组承担课题的实力,因此所呈现的内容既要全面充分,又不能牵强附会。

(五)阶段性成果

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应该分别有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呈现,教育研究成果可以有研究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专著、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影像资料(含课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呈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立项之初就要做到分工清楚、职责分明,每项研究任务落实到人。

(六)课题经费保障说明

课题研究从资料设备购买到会议差旅,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它是课题研究的物质基础,立项之前必须确定筹措渠道,制定保障措施。

如何撰写课题设计 第5篇

——教师教科研专题培训之一

一、课题选择

显示先声夺人之势,引人入胜的创意。课题选定要具备4点:学术性、实践性、针对性、扬长性(扬己之长)。归结起来说,符合以下五种情形之一的课题都可选:

1、补白性选题。即:前人没有研究的,至少国内无人涉足,可以填充研究空白。

2、开拓性选题。即:前人有所研究,但成果很少,能将研究拓宽,研究程度加深,并做出系统、全面、深度的研究。

3、提问题性选题。即: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率先提出。

4、超越性选题。即:能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解决新问题,研究的结果远远超出前人的程度和水准。

5、总结性选题、即:针对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做出系统全面、深入的总结性研究。(集其大成)

二、题目设计

第一项要求:题目要新颖 第二项要求:题目与内容相符

第三项要求:题目大小适当(题目太大必然空泛,太小了不够分量)

(一)题目三要素。即: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通常情况下,题目的字数在10到25个字,大多数课题题目字数在15至20个字。字数太少,难以表述课题的意思,难以展示课题题目的作用;字数太多,太累赘,太繁琐,让人不易抓住中心。如:“小学阶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课题的研究范围为小学,其研究内容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其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

(二)课题的语法结构

一般的教育科研课题,其题目的语法结构相对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要求。绝大多数由一个复杂的短语构成,极少数有两个复杂的短语构成;绝大多数由复杂的动宾结构短语或并列结构短语构成。一般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语法结构形式为:“××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调查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与研究” ……

(三)题目要体现课题的创新点——独辟蹊径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课题设计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着重反映本校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研究的价值要写清楚具体解决的问题。如:借助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识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三)理论思考

包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界定要求说明课题名称以及表述课题研究主要概念(也称关键词)的定义、涵义以及特征。还可以加入理论基础。如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指导等。

(四)研究目标

目标设定要扣题,要具体,目标要力求简单、综合,不要散。基本模式是:通过——研究,达到——的目标。(也就是解决哪些问题)通常情况下目标中包含3个方面:理论体系构建方面的目标、学生发展目标和教师发展目标。

如: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

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五)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研究内容,多少由课题决定的。要写清研究什么,从什么途径进行研究。如:《小学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

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

2、根据小学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小学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

3、根据小学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性质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文献法、实践研究法……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七)课题实施步骤

从研究周期的确定,到研究过程的规划,即:不同时间段要做什么,采取的形式及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九)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形式,必然包含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其视课题情况而定。可以是专题系列论文集、可以是实施策略的案例集,可以是过程音像资料等。

(十)保障措施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第6篇

第一:选题部分

家校联动,整合课内外因素,让阅读融入学生成长的脉搏,从而实现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价值的人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及协调一致的配合。因此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上,我们要以学校为主体,以家长、学校为主渠道,通过目标一致的互动,努力拓展活动途径,开发家庭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空间,阅读内容等,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中国的家庭教育从最早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宋朝司马光的《温公家范》袁采的《袁氏世范》再到民国陈鹤琴的全新教育理念,中国的家庭教育走过了漫长的路程。

越是学校教育发达的国家越是注重家庭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已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在日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而家校联动,共赢阅读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要:

1.家校一体联动,亲化阅读:学生的阅读不能是“孤读”,也不只是学校、师生的共读,家庭的作用也很重要。因此,学生的阅读是学校家庭的一体化行为。

2.以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价值取向,不仅从操作层面丰富家庭教育的理论,而且构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互动平台,从而提高家长素质,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性研究水平,从而为提高全民素质尽微薄之力。家校联动,组织具体、切实的读书活动,以促进孩子海量阅读。

3.力求改变家庭教育重视不够,意识不强、方法过于简单的现状,倡导家长与孩子一同成长,建立一种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家长新型的朋友式的关系。

第二:内容

(一)各章节内容概括

一、课前搜集信息,广泛阅读

二、课内激趣得法,引导阅读 1.激发阅读兴趣。2.营造民主氛围。3.传授阅读方法。4.推荐课外读物。5.会做读书笔记。

三、课后扩展延伸,拓展阅读

四、课外实践运用,海量阅读

五、读写相互结合,深化阅读

六、家校一体联动,亲化阅读 学校:打造书香校园。家庭:倡导亲子共读。

家校一体化:创设读书环境。

(二)、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以现代教学理论,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和教育观念,积极探索适合现代家庭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3、实施方法与步骤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石,是开启塑造人类灵魂重要的第一环节。具体方法与步骤如下:(以下工作同时开展,交替进行。)

(1)、完善家长会议工作制度,引导家长走进学校教育。

我校于2000年开始成立家长学校,建立了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如《家长学校管理制度》《家长委员会职责》、《家庭教育实施办法》等,增强家长自身的教育意识,调动家长支持学校教育的积极性,通过组织一系列家长学校活动,为广大家长创造更多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共同成长。

(2)、坚持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家长学校不仅是培训家长,而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对家庭教育策略的研究,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的螺旋上升。为了实施此项研究,重点要抓以下三项工作:1对家庭教育指导者教师进行培训。2组织家庭教育实践活动:3对家庭教育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不断听取反馈意见,不断改善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将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传播家庭教育理念,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校密切配合,形成教育整体合力,实施全面科学育人。(3)、加强家庭教育情况调查,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1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及时反馈给更多的家长。

2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与家长进行书面联系、对话,加强双向教育管理;

3利用校讯通,交流家教体会;

4通过校园信箱、家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反馈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

(4)、整理并内部发行家教论著,提高家长科学教子水平。

我们学校组建的有家庭教育讲师团,定时不定式的根据家教状况不断地充实调整我们的家教讲座内容。在内容的的选择与安排上,做到与家长的需求相结合,并搜集有关家教方面的音像文献资料与家长共享。我们计划把教师讲稿,家长的教育反思,教育机智,活动图片等编制成册,整理并内部发行家教论著,提高家长科学教子水平。

(三)、主要参考文献,结论

(1)、《与孩子沟通的36中好办法》

崔华芳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家庭素质教育》

作者

余本祜,安徽大学出版社

(3)、《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与家庭教育》,作者.敬进:四川教育学院。(4)、《早期诱发》,司有和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

(5)、《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家训》

颜之推著 三秦出版社

(7)、《曾国藩家书》

清 曾国藩著 远方出版社

(8)、《影响家长的100个经典案例》

冷颖编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9)

教育》

周宏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0)、《海伦凯勒成功法》

王东华主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1

1)、《

母亲》

王东华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12)、《弟子规》《三字经》《孝经》《大学》《中庸》

远方出版社

(13)、《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王东华主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这就有了文化校园、书香之家,有了孩子的全面快速成长。

第三:条件

1、参考文献:

时新.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与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吕晓宇.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J].文学教育(上).2015(06)杨香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的探讨[J].华夏教师.2015(12)杨惠琴.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11)

2、师资水平具备完成本课题研究条件

教研主任**领衔,教务处鼎力协助,本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积极参加。

①课题组主要成员10人,均为中青年教师。其中省教学能手1人,其余均为市、县教学能手,市、县级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②课题组主要成员基本都有课题研究经历。③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较好的科研理论基础,多次参与省、市、县级研究工作,多项教研成果获省、市、县级奖励。

②课题组人员的已有成就:(已主持的课题,与课题相关的出版的专注、论文,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或即将发表的论文)

3、学校对课题实行严格管理,并在组织上、制度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完成。

(1)教学设施具备完成本课题研究条件

随着我县“教育强县”工作的扎实推进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我校通过校园标准化建设,学校有标准化图书室,阅览室,每间教室都配有图书角,都有多媒体平台,信息接入点遍布学校每一个办公点和教学点,并通过光纤宽频接入国际互联网。这些为我校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硬件设施。

(2)课题研究资料充足。①校图书馆藏书8万余册,并每年在不断丰富之中;②学校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等一线期刊;③学校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购买了《 》、《 》、,为每一位学生购置了《小学生经典晨诵》《经典诵读》《主题读写》等近千元教育书籍,并有进一步购书计划。

(3)时间保障

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①我校历来重视阅读教学工作,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每日的特色晨诵,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积极实践主题阅读教学。②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每周三组织教研活动,力求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研室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讨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汇报活动,各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课题研究听评课活动,每周举行一次课题研究活动。

(4)经费保障

学校给予足额经费作为课题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生态课题设计论证 第7篇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生态观:是人类关于生物个体的、种群的、群落的以及系统的生态问题的总的认识、观点,或者说是一种态度。

特色课程:大多属于校本课程,是国家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立性和学校办学特色,国家把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自主权下放给了学校。因此,特色课程开发是执行国家新课程需要。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课堂教学,以此来建立一种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是一种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它是由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维的对话过程。

实践研究:我们对本课题的界定是以课堂为中心的,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学环节之间具有“整体关联性”,各教育生态因子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原动力,优化教学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化课堂教学,生态化特色课程教学,追求教学的平衡、协同、和谐、高效,实现教学优质化。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如果能够建起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促进师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贡献,而这种探索与研究是具有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与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价值 1.研究现状

关于特色课程:近十年的课程改革,催生了国内学校课程开发的进程,许多学校相继开发了乡土课程、学校活动类课程、科学技术类课程等。总的来看,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进程还比较缓慢,开发课程的门类还不够宽泛,教材编制还不够系统。

相比较来说,发达国家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历史比较悠久,可追述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学校课程开发已经比较成熟,学校开发的课程门类也比较丰富。社会、家庭、学生对课程的关注也比较强烈,学生每个学期必修的课程门类相对只有3-4门,有充裕的学习时间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学校课程编制也相对比较完善,在师资配备上也有许多专职的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人员。

关于生态课堂:

(1)1976年,美国的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他指出,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运用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原理来研究教育的种种现象、成因,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至现阶段,生态化教育也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倡导环境教育开始,学者们日益认识到生态化教育应具有更丰富的内涵。(2)叶澜教授指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是生命体。教育要把个体精神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幸福成长。

(3)在国内外,随着生态教育的深入,中小学生态教育研究也有了一些发展,生态化教育的研究已经起步了。但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环境、生态结构及功能等具体领域。对于将“生态系统的原理与现实的课堂活动如何进行有机地渗透、整合”还属一方“处女地”。

当然,新兴起的“教育生态学”的研究等成果,都可以作为本课题研究借鉴和利用的理论依据。

2、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实践意义与价值:

(1)特色课程与生态课堂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

特色课程与生态课堂让学生找到取之不尽的“水源”,把课堂的权利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敞开心灵,发挥特长,体验失败和成功,从而灵性得到张扬,人生发挥完美。

(2)特色课程与生态课堂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

生态课堂关注“人的潜能与今后能力发挥的平衡”;关注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把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方法、策略、能力。(3)特色课程与生态课堂立足学生全面发展。

特色课程与生态课堂不仅仅培育人才,更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谋求智力与能力的统一,造就尊重生命、关注发展、崇尚文明、情智交融的人。

(4)特色课程与生态课堂弘扬学生个性。

特色课程与生态课堂去探索适应学生的教育,去找寻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和成功之路,就像冰心说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使学生自动发展、主动进步,实现自我期望,极力倡导快乐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成功之路,“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将有助于教师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培养与塑造出一批富有全球视野、尊重生命、尊重教育规律的教育管理行家和名师;将有助于遏止功利化的应试教育,使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真正的可能,从而使校园和课堂成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

理论意义与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与实践促学生各方面健康有序发展的特色课程和生态课堂。它将紧密结合中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知识、情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是对主体性教育的具体实践。作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程序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尝试,将进一步丰富科学的教学研究体系。

三、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完善我校特色课程建设,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需求、满足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特色课程开发,培养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科研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综合提升;使教师在特色课程建设中不断获得发展,增加其幸福感,使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编制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校特色课程学生用书。在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理论和实践层面积累经验,促使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特色课程学校。

(2)通过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各科生态课堂教学的研究,透析课堂生态环境因素与生态课堂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和范式,积累生态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探索生态课堂动态平衡的形成机制,实现生态课堂师生更好地生命成长,达成“双赢”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与学生一起成长,与生态课堂一起成长,从而促进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特色形成和发展,并推动我校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2、课题研究内容:(1)学校特色课程

学校课程的开发还远没有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原有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要继续开发新的课程,并完善教材的编写,以丰富学校特色课程体系,使课程可选择性增强,提供个别差异性课程,使每个学生均各得其所,各展所长,促成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特质的发展,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求,使我校成为真正的特色化学校。(2)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以生态学的思想来认识课堂活动,把教师、学生看作在课堂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相互作用的要素,参照生态学的原理,以“信息”为传递纽带,产生新的思考路线,朝向更符合生态原理的方面来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让课堂回归自然、让个体回归自然,营造健康、自由、开放、发展的生态空间,促使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可持续的发展的循环交互程序,从而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建构中小学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有效模式。

3、课题研究假设

通过对生态观下特色课程与生态课堂的研究,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增强各学科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快乐主动地学习。同时特色课程开发也是我校稳健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如果能够建起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化教学促进师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无疑是一种贡献。4.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

(1)以教育生态观为指导,开发设计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校本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2)以生态化的观念,探索具有生态教育特征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体系,进一步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实施步骤

1、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以实践贯穿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师生成长紧密结合,让课题思想渗透于教师的每一天的工作中。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理论深化实践,以实践创新理论。以课题组长、副组长及其他骨干教师为核心,带动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形成树型课题研究网络,做到既能合作互助又能进行个性化的研究。

2、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调查研究,为构建生态课堂寻找支撑与依据。

(2)文献法: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吸纳优秀成果,丰富理性认识,提升研究水平。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侧重应用研究,研究人员必须深入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行为的改进,促进学生生命的“自然生长”,实现教学优质化。

(4)教育叙事法:一线教师留心课堂教学,对课堂故事加以形象生动的描述,并寻求到理论支撑,透过现象看本质,积累教育的经验和智慧。

3、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0—2011)组织研究人员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调研,检索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相关文献。

第二阶段(2012年1月)开题。分解子课题任务,指导子课题组制定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培训。

第三阶段(2012—2013)总课题组检查指导各子课题组研究工作,整体把握和调整课题研究的走向。

当前课题开题论证的浅析与思考 第8篇

总的来说, 湖南“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研究的问题越来越贴近实际, 实施方案的设计一次比一次规范, 研究的整体水平比“十五”规划有较大的提高。绝大多数研究人员对开题论证的认识有所提高。大家认识到, 开题论证不仅是一种形式, 其本身就是一种研究。通过论证, 课题组成员之间或课题组成员与同行专家共同研讨课题实施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 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任务, 明白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这样既能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 起到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的作用, 又能提高课题组成员做课题的水平和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当前开题论证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题论证, 以下八个方面在不少课题组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受到重视: (1) 课题名主题确切, 切口适宜, 言之有物, 特色鲜明; (2) 研究综述客观, 他人成功经验明晰; (3) 研究核心概念界定明确; (4) 研究预期目标定位准确; (5) 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实在; (6) 研究方法符合教育科研的规律; (7) 研究的实施步骤、措施可操作; (8) 研究人员的分工明确, 预期成果落实到人。但也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 个别课题没有论证, 开题论证书内容东拼西凑, 缺这缺那, 成了申报书的“剪贴版”。开题论证书和课题申报书虽有相同之处, 但又是不完全相同的。因为其目的是不一样的。课题申报书的目的是争取申报课题立项, 其重点内容是课题选题的准确度、研究价值的大小、研究的可行性。而课题开题论证的目的不是立项, 而是施工。开题论证书是课题设计的实施图, 着力点应放在设计调整和施工组织上。可是我们有的课题主持人就是抓不住这个重点。有的课题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有的东拼西凑、废话连篇;有的转弯抹角、喧宾夺主;有的脱离实际、无病呻呤;有的思维陈旧、模式僵化;有的文理不通、逻辑混乱。个别课题开题论证书, 从封面到最后, 除加了一页开题论证结论外, 其他全是申报书的内容, 将不需要、不相关的内容也“剪贴”上来。但却没有立项的课题编号, 没有课题界定, 理论依据是领导讲话精神、事件介绍, 研究目标偏离研究主题, 开题论证的数据是“空白”的, 有的甚至出现同一学校两个标题一模一样的课题。这都是“剪贴”造成的后果。

(2) 一些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不突出。按理说, 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是三个: (1) 研究目标的“长、宽、高”论证, 涉及课题研究时间、对象、范围、内容的定位以及期望水平; (2) 研究内容的论证, 涉及紧扣主题、紧扣目标、分解任务等; (3) 研究步骤落实、成员分工的论证, 它涉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措施、人员分工等。但是有个别的开题论证书中三个重点就不突出。有的课题名不副实;有的研究核心概念界定是纯名词解释;有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混淆、重复;有的研究内容表述不明白, 逻辑混乱, 研究内容既不是总分关系, 也不是递进关系, 更不是并列关系, 而是包孕关系;有的理论依据不准确;有的研究步骤模式僵化, 成员不知道做什么, 怎么做, 团队合作有困难。

二、对课题开题论证的思考性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 我对课题开题论证提出一些思考性建议:

1. 做课题是一种科学研究, 应该树立吃苦耐劳精神, 克服浮躁心理

做课题是一种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大家很向往的事, 也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着的事。有人曾说过, 做课题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特别是选题、构思、创新, 或写论文、写研究报告, 这一过程是冥思苦想、痛苦不堪、辗转难眠、寝食难安、“撕心裂肺”的过程。但课题做出来, 论文或专著发表、出版后, 特别是研究的问题得到解决, 并得到社会、领导认可, 那也很快慰。凡是课题做得好的主持人, 大概都有这种体会, 凡是有这种体会的人, 不但自己成长起来了, 而且大有成果。

但并不是所有做课题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因为, 做课题的动机不一:有的人是以使命感、责任心为动机;有的人是个人兴趣、爱好, 想通过研究成果实现自身价值;有的人是被迫、出于无奈, 如为评职称做课题, 为保“饭碗”做课题, 领导安排做课题;还有人的动机是为名为利。在当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下, 不管做课题的目的、动机如何, 我们不去评价。因为, 有些东西不是我们的错。问题是, 既然好不容易拿了个课题, 就不应该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而应该把它做好。

要把课题做好, 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要坐得住。做课题要查文献、写综述、写论文、写专著、写研究报告, 坐不下来不行。第二要动得起。做课题时刻要思考、反省问题, 不但要动脑, 还要动手, 动手记笔记, 开展调查研究, 参加教学活动, 不积极主动也不行。第三要有耐性。对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不同意见进行协调, 都要忍得, 要耐心、细心、精心。没搞清的概念要搞清, 没弄懂的问题要弄懂。这些都需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克服浮躁的心理。

2. 做课题是一种多元学习, 应该掌握课题写作的规律方法

做课题是一种多元学习, 一是做课题是为了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就有其规律、方法、途径需要学习;二是课题写作, 如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 这有更多的课题写作规律和方法, 更要学习。掌握课题写作规律和方法至少有三点好处:

(1) 可以少说废话。现在有些想评职称的老师只想做课题, 或有了课题要写各种报告、论文, 却不会审题。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附会在一起, 不是断章取义, 就是言不由衷, 东拼西凑, 废话连篇。有些人不知道“开门见山”的道理, 写文章喜欢转弯抹角, 喧宾夺主, 虎头蛇尾。特别是有些高校老师做课题很容易陷入“教科书模式”, 满脑子概念、范畴、理论渊源, 脱离实际, 远离社会, 无病呻呤, 无的放矢。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掌握课题规律和写作方法的表现。

(2) 可以少走弯路。做课题, 从资料收集到调查研究和文体选择都有个方法问题。比如, 不同的课题, 不同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 都是有规律的。一旦方法、途径不对, 就会走很多弯路, 付出更多的科研成本。

掌握课题写作的规律和方法, 应遵循三条规律: (1) 加强内容的学术性。课题写作应做到“一、二、三、四”:“一”, 即“一学”, 主要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应用学科知识。科学由学科组成, 科学研究的分量与学科知识的含量是两个变量, 两者正相关。“二”, 即“二位”, 指准确定位 (教育科学的学术观点) 、质量到位 (“质”指理论水平, “量”指预定字数) 。“三”, 即“三论”, 指论点有时代性, 论据有先进性, 论证有逻辑性。“四”, 即“四文”, 指文风端正 (无套话、废话、假话、大话) 、文脉清晰 (层次之间是总分关系或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而不是包孕关系) 、文笔流畅 (不用方言俗语, 不用废弃的陈言旧语, 不用冷僻的行业术语, 不用少数民族的谚语, 不用附加成分太多的长句) 、文法严谨 (语法、修辞、逻辑和标点符号无错误) 。 (2) 注重形式的规范性。课题写作要按课题主管部门要求填写。 (3) 坚持修改的反复性。把课题写作过程作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学”“研”“写”三结合, 先学后研, 以学导研, 借学促研。认识不能一次完成, 课题写作必须反复修改。

掌握课题写作的规律和方法, 应该做到“小”“深”“新”“实”“精”。“小”, 就是题目切入点一定要小;“深”, 就是揭示深远意义, 阐明深刻认识;“新”, 就是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实”就是讲实际, 重实用, 抓实践, 求实效;“精”, 就是精心选题、精心限题、精心构思、精心取材、精心修改。想做课题的人, 应当多掌握课题写作规律和方法, 课题写作时就不会走弯路。

(3) 可以多出新意。做课题一要“创新”, 二要“管用”。创新来源于知识积累, 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做课题仅仅是为评职称, 就缺乏学习、借鉴、总结、提升、创新研究方法的动力, 是可悲的。

提出新观点有五种途径:一是温故知新, 学习理论得新知;二是补旧为新, 补充旧说成新说;三是推陈出新, 推翻旧观点, 树立新理念;四是综合创新, 取百家之长, 成一家之言;五是开拓创新, 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3. 课题实施方案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施工图”, 应该尽善尽美

如果说申报书是规划、立项的蓝图, 那么实施方案 (即开题论证书) 就是施工图。它既是具体指导课题研究的指南, 又是规范课题研究的施工方案, 同时也是省教育规划办公室结题鉴定、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

一个好的实施方案, 不仅要有大的方面框架设计, 更要有周密的细节安排。大的方面框架设计决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方法;周密的细节设计决定研究的效果、效益甚至成败。如果说以前课题开题论证主要解决方向、方法问题, 那么现在课题开题论证主要应解决研究的细节问题。

比如, 研究综述不清楚的, 应该进一步检索研究文献, 可能会得到新的信息或新的启示。再如, 课题研究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的确定应该如何更准确表述, 才能使其更加完备、更加突出主题。特别是实施步骤和子课题分工问题, 如何充分发挥课题组每个成员的特长、潜能, 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如何指导他们每一步做什么、怎么做、重点在哪里、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些细节问题不仅要体现在开题论证书中, 更重要的是应在每个成员的心里, 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些课题, 主持人是学院领导, 课题研究举全校之力, 研究团队是学校骨干, 大家负责一方面的工作都很忙。这就要靠主持人出思想、出思路, 经办人管细节。细节考虑越周密, 走的弯路就越少, 效果就越好。

4. 教育科研有很强的时效性, 课题中后期研究工作应及时抓紧抓好

省级教育规划课题有很强的时效性, 特别是应用性研究课题, 研究的问题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阶段指导性很强, 研究时限一般都在一到两年。加上研究应用性课题的人, 大多是非专职研究人员, 研究团队是松散的联合, 有些课题研究内容与主持人本职工作紧密相关, 但主持人工作岗位随时可能改变。这些因素, 都是逼迫课题研究须抓紧抓好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十一五”最后一批立项的课题, 由于发动早、准备好, 选题的“口子小”, 相应的研究组织难度小, 设计研究时间较短。许多课题已有很好的前期研究基础, 有的甚至是边研究、边申报的课题, 个别老师急着等课题结题评职称。据初步统计, 我在已收到的121个课题开题论证书中, 今年结题的有12个, 占总数的10%;明年结题的有80个, 占总数的66%;后年结题的有29个, 占总数的24%。所以, 及时抓紧抓好课题中后期研究工作, 应作为各课题组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 今明年结题的课题, 应及早开展专题 (或子课题) 研究, 阶段性成果如论文应早发表, 早得到社会认可;以行动实践研究为主的课题, 要尽快总结、提升研究成果和经验, 并从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中归纳、提升、抽象出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重要研究观点, 一方面迎接课题的中期检查, 另一方面为研究总结打好基础。

个别研究进度快的课题组, 要及时着手研究总结的准备。怎么准备, 课题结题鉴定前要做好几件事:一是对照自己的开题论证书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最终成果, 自查是否完成研究任务。没有完成的内容, 要尽快“补火”。二是及早构思课题研究报告的三大重要部分, 即研究过程及做法、研究结论及分析、社会反响和效益。这三部分是课题申报、开题论证没有涉及的新内容, 也是研究报告的“重头戏”。许多成果评奖都离不开这三部分。三是按省级规划课题结题鉴定要求准备材料。材料包括:结题鉴定申请书、成果主件 (包括研究报告, 公开发表或出版的相关论文、专著, 相关实践研究成果等) 、附件 (包括成果公报、开题论证书、中期检查表、社会反响和实践验证材料等) 、电子文档 (包括研究报告、成果公报、论文代表作) 。最后将材料报送课题管理部门审批, 再与其沟通联系结题鉴定事项。

对课题总结, 特别是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是我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 不仅仅是为评职称、评奖。这些研究成果的影响, 要像湖南省社科院朱有志院长所说的那样, “把自己的想法变成领导的说法, 把自己的思考变成领导的思想, 把自己的言论变成宣传的舆论, 把自己的文章变成上级的文件, 把自己的说法变成社会的做法, 用自己的发言, 促进社会的发展”, 这就达到了做课题的另一种境界。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笔者对当前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整体印象、认识等, 分析了当前开题论证存在的问题, 并从克服浮躁心理、掌握课题写作规律方法、完善实施方案、加强课题研究的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思考性建议。

关键词:课题,开题论证,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有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

[2]曾天山.关于教育科研价值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12) .

[3]陈境孔.中小学教育研究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张丰.基础教育科研的发展与管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2.

上一篇:道士塔读书笔记700字下一篇:刻录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成效及现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