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涉及范文

2024-07-25

会计制度涉及范文(精选6篇)

会计制度涉及 第1篇

一、货币资金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的合计数。本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现金短缺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溢余计入营业外收入;无法收回的银行存款计入营业外支出。

3.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应当列入到非流动资产,而不能列入到货币资金。

二、应收票据

1.“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本项目应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票据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2.企业的应收票据可以直接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三、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预收款项”项目内填列。

2.企业通常应采用备抵法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相关链接]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可以直接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长期应收款)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3.应收账款出现贷方余额,应作为预收款项,进行重分类调整;

[解释] 重分类调整仅仅限于资产负债表项目之间调整,不涉及利润表项目之间调整。[相关链接]应付账款出现借方余额,应作为预付款项,进行重分类调整;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收款应当重分类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4.分析应收账款账龄时,注意某笔应收账款收回部分款项,剩余应收账款不应改变其账龄,还是按照该项应收账款产生之日起计算账龄5.企业通过某项交易取得应收账款,该笔应收账款的账龄从发生之日起计算,而不从企业取得之日起计算。

5.如果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账款已逾期3年以上,可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2005单选题)

6.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应收款项符合一定条件也计提坏账准备;(2005年单选题)7.计划重组的应收款项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2005年单选题)

8.企业坏账计提方法的变更,坏账计提比例的变更视为会计估计变更。

四、预付款项

1.“预付款项”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等。本项目应根据“预付款项”和“应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中有关预付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如“预付款项”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资产负债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2..预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应当进行重分类 借:预付款项 贷:应付账款

3.预付账款发生减值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五、存货

1.“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种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本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2.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重点)3.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1)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如果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下同)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企业持有的存货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在确定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相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即,如果企业就其产成品或商品签订了销售合同,则该批产成品或商品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以合同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2)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超出部分的存货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3)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但不包括用于出售的材料,其可变现净值应以产成品或商品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4)用于出售的材料等,应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

【解释1】值得说明的是,一般市场价的确定应以主要销售地的销售价格为准。

【解释2】企业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之间的差额确定,而不是根据成本与估计售价之间的差额确定。(关键点)(2003年单选)

【解释3】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等于可变现净值。4.材料期末计量特殊考虑

(1)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成本计量。其中,“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2)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5.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重点)(2006年综合题)

当有迹象表明存货发生减值时,企业应于期末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则不存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解释1】在资产负债表日只要该存货发生减值就要计提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而不管日后是否会发生价格会升。(关键点)(2003年单选)

【案例】X公司根据企业会汁准则的规定,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2005年11月末,X公司持有的500公斤乙产品的账面成本总额为9 000 000元,由于市场价格下跌,预计可变现净值为8 000 000元,由此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1 000 000元。2005年12月,乙产品的数量未发生增减变动,但X公司与乙公司于2005年12月5日签订了购销合同,约定于2006年1月以每公斤12 400元的价格(不含增值税,下同)向Z公司销售乙产品400公斤。2005年12月31日,由于市场价格上升,乙产品的单位可变现净值为每公斤18 500元。对此,X公司未做任何会计处理,仍保留1 000 000元的存货跌价准备。(2006年综合题)【答案】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24 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24

6.存货跌价准备的确认和转回(2004年单选)

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7.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相关连接】存货跌价准备的转销是指售出的存货应当将其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转回是指的存货价值回升而将跌价准备转回。

【案例】假定M公司2003仅生产销售乙、丙两种产品,年初、年末存货除产成品库存外,无其他存货,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M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年初、年末账户余额均为1300万元,2003未作存货跌价准备的转销和转回。乙、丙两种产品的详细资料如下:(1)乙产品年初库存1000件,单位成本为2万元,单位产品可变现净值为1.5万元;本年生产乙产品2000件,单位成本为1.8万元;本年销售1500件;乙产品年末单位可变现净值为1.7万元。(2)丙产品年初库存800件,单位成本为5万元,单位产品可变现净值为4万元;本年生产丙产品2000件,单位成本为4.5万元;本年销售300件;丙产品年末单位可变现净值为5.5万元。在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测试后,A注册会计师应提出的审计调整建议是()。A.存货跌价准备转销800万元,转回500万元 B.存货跌价准备转销500万元,转回800万元 C.存货跌价准备转销800万元,转回500万元,提取150万元 D.存货跌价准备转销500万元,转回800万元,提取150万元 【答案】C 【解析】乙、丙两种产品2002年末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000×(2-1.5)=500万元、800×(5-4)=800万元,即2003年年初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均为1300万元。乙产品:2003年销售1500件,按先进先出法原则,年初1000件已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00万元应转销;年末单位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1500×(1.8-1.7)=150万元。丙产品:2003年销售300件,按先进先出法原则,年初300件已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00万元应转销;年末因价值回升应转回年初500件已提取存货跌价准备500万元。

7.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不能采用后进先出法。(重点掌握各种计价方法的计算)(2004年单选)

8.当存在以下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存货账面余额全部转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a.已霉烂变质的存货;b已过期不可退货的存货;c.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存货;d.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2003年单选)【解释1】存货账面余额转入当期损益不再计提减值准备。

六、长期股权投资

1.“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本项目应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适用范围;下列情况下,企业应运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a.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b.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4.权益法下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比如,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相对于被投资单位已计提的折旧额、摊销额之间存在差额的,应按其差额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进行调整,并按调整后的净损益和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益。在进行有关调整时,应当考虑具有重要性的项目。

【案例】某投资企业于2007 年1 月1 日取得对联营企业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600 万元,账面价值为300 万元,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 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被投资单位2007 利润表中净利润为300万元,其中被投资单位当期利润表中已按其账面价值计算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为30 万元,按照取得投资时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确定的折旧费用为60 万元,不考虑所得税影响,按照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计算确定的投资收益应为90(300×30%)万元。按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的净利润为270(300-30)万元,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认的当期投资收益应为81(270×30%)万元。5.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处理: a.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b.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足以冲减的,应当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为限继续确认投资损失,冲减长期应收项目等的账面价值。

c.经过上述处理,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仍承担额外义务的,应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投资损失。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企业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应按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处理,减记已确认预计负债的账面余额、恢复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

【案例】甲企业持有乙企业40%的股权,2006年12月31日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乙企业2007年亏损6000万元。假定取得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各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则:甲企业2007年应确认投资损失24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降至1600万元。上述如果乙企业当的亏损额为12000万元,当甲企业应分担损失48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0。如果甲企业账上有应收乙企业长期应收款1600万元,则应进一步确认损失 借:投资收益 800 贷:长期应收款 800 注意:除按上述顺序已确认的投资损失外仍有额外损失的,应在账外备查登记。

6.其他权益变动;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7.被审计可以通过增加持股比例或减少持股比例,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或将权益法改成成本法核算。(2005年单选)

【解释1】当子公司已经宣告清理整顿,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解释2】当子公司已经宣告破产,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解释3】当子公司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在该种情况下,投资单位仍然可以对其实施控制,还是采用成本法核算。

七、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项目,反以企业各种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余额填列。2.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1)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增值税)、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关键点)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2)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关键点)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3)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关键点)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长期应付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3.在建工程转入的固定资产(重点)(2005年多选题)

(1)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相关连接】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关键点)。

【案例】因尚未办理竣工决算,L公司对于2004年5月启用的厂房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该厂房的竣工决算于2005年1月5日完成,其固定资产原值也相应自2005年1月起按决算金额进行调整,该种处理正确。

4.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检查该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否公允; 5.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重点)(2004年单选、2005年综合)

(1)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企业将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应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关键点)。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解释1】当发生的某项更新改造支出,提高了该项资产的使用性能,增加了预计经济的流入,说明符合资产确认条件,可以资本化。6.非货币资产交换增加的固定资产

(1)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7.固定资产的预计弃置费用

(1)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等义务。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贷方记录预计负债)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关键点)。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关键点),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8.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重点)

(1)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管理部门或生产部门等)或销售费用(销售部门)等。(2004年单选)

(2)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

(3)对按规定予以资本化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并在下次装修时将该项固定资产装修余额一次全部计入了当期营业外支出。

(4)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按规定可予以资本化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是否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5)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之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10.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借款费用资本化(重点)(2005年多选、2006年综合题)考试应关注的七个问题: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关键点)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2)在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3)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4)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5)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实际利率作为资本化率。

(6)专门借款或一般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7)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外币专门借款的汇兑差额,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计入固定资产购建成本。

11.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12.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停止计提折旧; 13.已提足折旧而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14.未使用、不需用和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折旧;

15.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下月起计提折旧,本期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下月起不再计提折旧;

【相关连接】本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本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停止摊销。16.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17.更新改造转入在建工程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18.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19.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比较确定;

2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能再转回;

【相关连接】无形资产、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能转回;

八、应付账款

1.“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的,应在资产负债表“预付款项”项目内填列。2.当企业存在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当将应付账款转入到营业外收入; 3.资产负债中的应付账款是根据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与预付账款的贷方余额合计填列的;

4.当预付账款存在贷方余额,应当进行重分类调整;借记预付款项贷记应付账款

5.当存在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入账时先按照全额入账,实际发生的时,冲减财务费用,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财务费用;

九、应付票据

1.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应付票据分为不带息应付票据和带息应付票据两种。

2.对于带息应付票据,通常应在期末对尚未支付的应付票据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3.企业开出、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按时支付票款,应将应付票据账面价值转入应付账款核算;双方协商后重新签发票据清偿原应付票据的,应从应付账款转入应付票据核算。银行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按时支付票款,承兑银行除凭票向持票人无条件支付票款外,对出票人尚未支付的票款转作逾期贷款处理,并按一定利率计收利息,企业应将应付票据转入短期借款核算。

十、预收款项

1.“预收款项”项目,反映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收客户的款项。本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利“应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预收账款”科目所属各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内填列。2.企业预收账款明细账出现借方余额应当进行重分类调整 借:应收账款 贷:预收款项

十一、应付股利

1.“应付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分配的股票股利,不通过本项目列示。本项目应根据“应付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应付股利,是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企业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在实际支付前,形成企业的负债。

3.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应确认为负债,但应在附注中披露。(重点)(2005年综合题)

十二、长期借款

1.“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现金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按其差额,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的应付利息金额,贷记“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或“应付利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实际利率与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差异很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约定的名义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

4.归还长期借款本金时,借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按应转销的利息调整、应计利息金额,借记或贷记“在建工程”、“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研发支出”等科目,贷记或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5.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6.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企业应当根据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计算确定一般借款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资本化率应当根据一般借款加权平均利率计算确定。(2006年综合)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累计资产支出超过专门借款部分的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所占用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资产支出加权平均数=Σ(每笔资产支出金额×该笔资产支出在当期所占用的天数/当期天数)

会计制度涉及 第2篇

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

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实现如下功能:

(1)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劳资纠纷;

(2)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经营运作成本。

(3)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创造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规章制度能满足职工公平感的需要;

(4)优秀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的设置,可以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5)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完善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

关于用人以治事的行动准则、办事规程和管理体制的总和。广义的人事制度包括工作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工资、福利、监督、退休与抚恤等各项具体制度。

行政制度即政府制度,是以一定的行政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的,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产生、职能、权限、组织结构、领导机制、活动规程等方面的准则体系以及政府体制内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形式。

行政制度与行政思想、行政主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核心内容是行为权力机关的法定性规则。亚里士多德关于政府制度的分类:可以以“最高治权的执行者”人数的多寡为标准,把政府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三种。

会计做账所涉及的时间问题探讨 第3篇

一、会计做账时间基本原则

( 一) 初始确定做账时间原则

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在资产和负债其定义能够计量的时候就应该当作是会计主体资产和负债记录到账表当中。因为在规定以及配比时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在同时确定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下, 在这个期间的收入和支出确定有的时候必须要在每个会计阶段选择相应的方式分期来确定。使用每个预备科目摊销就属于分期认定盈利还损失利益的表现。这种案例在会计核算中还有很多, 还有一种分期确定盈利还是亏损的方法不使用备用科目, 这一方法在我国企业当中很少使用。

确定亏损和盈利的方式有时候也不会用到摊销, 能够当期随着资产和负债确定直接确定, 如果正常销售过程中收入的确定和较短期限内借款利息的确定, 以及非货币性质的资产交换过程中转让的亏损和盈利, 还有债务重新组合过程中的亏损盈利。所有资产处理过程中的盈利和亏损, 都可以选择公允价值计算拥有的亏损和盈利。时间较长的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地投资利益, 获得的税费确定这些, 拥有者权利利益的确定通常是跟随资产负债的确定进而产生的, 同时不用采取分期的方式确定。但是也存在例外的情况, 如果在对权益进行结算当中非现金结算核算过程当中, 一方确定损失利益, 另一方确定资本公积。

综合来讲, 资产和负债以及拥有者权利利益确定时间必须在其符合要素概念并且可以进行准确计算的条件下。损益包含收入和服用确定的时间, 有的时候直接和资产或者是负载一起确定的时候, 应该在会计后期确定, 但是后者通常带着摊销。

( 二) 持有时做账时间原则

选择公允价值后期计算, 例如交易性兼容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 还有养生金融工具这些, 其要在会计后期公允价值改变对于账户余款进行调整。

剪纸处置, 做账的时间也处于后期, 要求存在减值情况并且对其进行减值测验。这种类型资产较多, 例如, 收账款和固定资产以及存货等等。

外币项目调整汇率, 在外币汇率改变之后账户当中的本位币的金额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

较长时间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必须依照接受投资的企业拥有人权益改变调整账户当中的余额。

折旧和摊销, 在后期时候依照相应的算法对于账户中的余额进行调账, 但是使用备抵法来做账。

( 三) 转出做账时间原则

通常来说, 资产负载不满足资产负债要求和规定的时候必须要做账结平, 并且确定亏损和盈利情况, 但是并不是所有都必须要确定亏损盈利的情况, 这由怎样做账来决定。观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能够知道, 公允价值这种方法和账面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票据送到和理论做账以及票据记录的时间

实务当中会计必须要针对原来的证明对财务进行处理, 例如, 在销售的时候通常依照所开的发票去确定债权, 并且确定收入。发票上面标有出票的日期, 票据经过销售者的手中转交给财务人员, 到达财务人员手中的时候基本已经超过几天。对于这种条件下财务人员做账时肯定没有办法使用出票时的时间, 并且进可以是拿到票据的时间。有着甚至实务当中工作人员延后几天在做账, 但是只是本会计时间确定的收入均已经确定, 那么久没有违背会计准则的精神。

三、会计和理论会计的阶段

会计阶段包含月度和季度以及半年度还有年度, 上文所说的期间均指的是会计期间, 特别是像损益和这就确定, 必须都要按照对应的阶段内。但是在会计规定当中这些亏损和盈利或者是这就金额计量均和其他阶段相关。理论计算结算, 这让每一个会计阶段做账金额计算均更加繁琐了。

四、物流和会计流时间不统一问题

会计做账的整个程序具有假设性, 与真实物流时间通常不同, 例如, 存货核算, 在存货购入的时候根据实际购入的时间记录, 但是发出的时候通常在月底进行会计核算, 特别是产品成品销售也是这样。因为仅在月底的时候才可以得到具体的成本信息, 在核算成本的时候, 才可以了解到这个月新入库一共多少钱的产成本, 但是销售同事实在月度过程中随时实施的, 结转成本却可以在月底的时候开展。就算选择先进先出的方式来核算, 会计方面假设给发出的存货也是最快获得的存货, 但是真是情况仓库出货也有可能不是这样的方式取货。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会计做账所涉及时间相关问题的进一步阐述, 使我们了解到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加快了会计行业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核算问题, 要求会计做账时必须要把握好做账的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于会计标准进行准确的使用, 在作会计工作的时候才能够灵活的使用会计思维, 才能真正做好会计的工作。因此,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会计做账时间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月秋, 尤春明.会计做账所涉及的时间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 2015, 03:35-36.

促销方式涉及的会计处理探析 第4篇

【关键词】 奖励积分销售;公允价值;递延收益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采取了形式多样的促销手段,如奖励积分销售、送赠券销售等促销方式。这些销售方式在商品流通领域已被广泛采用,厂家有,商家也有。但无论何种销售方式都有一个共性,即具有让利和打折销售等特点。本文试图对此类交易的特点及其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一、奖励积分销售

(一)奖励积分销售的特点

奖励积分销售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时按销售金额授予客户积分,以资奖励,客户在积满一定分值后可以兑换企业或第三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比较典型的是航空类公司推出的形式多样的常旅飞行奖励计划、电信业公司推出的用户积分奖励计划以及信用卡的积分计划等,即规定根据上述计划消费可以按金额给予奖励积分(“飞行里程”和“积分”),客户可以以积分免费(或折扣)购买机票、获得话费或商品、入住酒店等。

奖励积分销售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连带性。

奖励积分是销售的连带行为,是一项必须履行的承诺。该承诺伴随销售同时发生,企业兑现承诺时,必须提供许诺的商品或服务。

2.先行性。

客户在支付货款时就为未来获得的商品或服务预先支付了货款,付款在前,获得商品或服务在后。

3.或有性(即不确定性)。

客户兑现的不确定性表现为:积分累进偏离对价条件多的客户不可能近期兑现;积分累进到某些对价商品或服务时是否兑现不可预知;积分积满所有对价条件可实现兑现时,是否兑现,何时兑现由客户意愿决定,存在不确定性。

4.递延性。

企业在实现销售时根据价款同时配给客户奖励积分,作为企业对客户的某种承诺,客户从第一次购货起开始累计积分,积分累进到某种兑现条件兑现时,企业才付出,这是一个长的时间过程,企业为配送积分而提取的货款具有延期支付特性。

(二)奖励积分销售的实施环节

1.配送积分。

企业在出售商品(如机票)时,按销售金额和授予率授予客户一定分值的积分,客户在积满一定分值、达到企业规定的某些商品或服务的兑换条件时,可以兑现商品或服务。企业此时必须按每笔的销售金额和授予率提取相应货款留作日后兑现支付使用。

2.兑现阶段。

此阶段,企业为客户兑换商品或服务发生的费用应在预提货款中支付。

(三)奖励积分销售的会计处理现状

1.会计处理不统一。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对此类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未作具体规定,实务操作不统一,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处理方法:

(1)按取得货款或应收货款全额确认收入,配送的奖励积分不作账务处理,待实际兑现承诺时,区分商品或服务是由商家提供还是第三方提供的,如由商家提供,不作账务处理;如由第三方提供,按应支付给第三方的金额确认为费用计入“销售费用”。

(2)按取得货款或应收货款全额确认收入,未来提供免费商品或服务发生的成本确认为费用,作为“预计负债”反映。当客户兑现奖励或兑现期限届满时,将相关金额冲减“预计负债”,以反映负债的减少或完结。

2.不符合会计要素的确认原则。

不符合收入确认的原则。该奖励积分销售比较复杂,收取的货款或应收的货款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客户所支付与商品或服务有关的货款;另一部分是客户所支付与奖励积分有关的货款,该部分货款所对应的奖励义务要递延到满足一定条件后才提供,即收款在前,义务提供在后。根据收入准则,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确认收入时,由于相关奖励义务在销售时尚未提供,虽然货款已取得或已经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也不能确认收入,该归属于奖励积分的货款应作为负债。

3.不符合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上述处理方法(1)将一项完整的交易分割处理,未考虑到奖励积分是作为销售交易完整的组成部分而授予客户的,是有价的;而销售费用则是为实现销售交易而在销售交易之外独立发生的,二者是有区别的。由于未把握该交易实质,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缺乏应有的谨慎,存在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的现象。

上述方法(2)避免了方法(1)的弊端,但对收入的确认存在欠缺,虚增了收入和费用。

(四)改进奖励积分销售会计处理的设想

例1,假设A航空公司奖励积分计划规定:购票赠送积分,满10元可获赠积分10分,授予率为100%。积分公允价值为0.05元/分(以下折算均按此公允价值折算),客户积分满20 000分可免费获得航空公司票价1 000元机票1张、或以10 000分入住某酒店500元/天的客房1天,或以6 000分兑换一台价值300元的微波炉。购票者从购票时起开始积分累计,两年内有效,过期未兑现者失效。

某日,机票销售额40万元,同时赠送奖励积分40万分,折算金额2万元。客户兑换奖励积分76万分折算金额3.8万元,其中2万元兑换本公司机票(40万分折算);1.8万元兑现入住酒店(36万分折算)。据票房电脑统计有20万分到期尚未兑现失效,折算金额1万元。按A航空公司与酒店(参与方)的协议应支付1.62万元(即与公司协议房价为九折)。递延收益累计余额为30万元。笔者设想对此种销售分阶段作如下会计处理:

1. 赠送奖励积分会计处理。

通过上述分析,奖励积分计划规定,奖励积分可以兑换商品或服务,奖励积分是有价的,按奖励积分换取商品或服务的公允价值对价作为积分的公允价值。在销售时,按收取货款或应收货款扣除所赠积分折算金额的余额38万元确认为收入,所赠奖励积分折算金额2万元确认为递延收益,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4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80 000(40万元-2万元)

递延收益20 000(40万分×0.05元/分)

另外,若另有机票销售额10万元(赠送奖励积分10万分)只能参加兑换入住酒店活动,且航空公司只是为酒店代理服务,在销售时,按收取货款或应收货款扣除归属所赠积分折算金额的余额9.5万元(10万元-10万分×0.05元/分)确认为收入,差额0.5万元计入应付酒店的负债。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1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5 000

其他应付款——酒店5 000(10万分×0.05元/分)

2. 使用奖励积分会计处理。

奖励积分销售所送积分属于期权,在赠送奖励积分时已按该积分公允价值金额留存,计入递延收益,故在使用兑现阶段,应将所兑现的积分折算金额从递延收益转为收入,但免费(或折扣)商品或服务是由航空公司提供还是由酒店等第三方提供,会计处理有所不同。若由酒店等第三方提供的,航空公司应支付与提供商品或服务相关的款项,存在结算的问题;而由航空公司自己提供的,就直接转为收入,分录如下:

(1)客户用40万分积分兑换本公司机票20张,折算金额2万元,分录如下:

借:递延收益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 000

(2)客户用36万分兑换住店共计36天/人,折算金额1.8万元。在兑换入住酒店时,应将与收回积分相关的递延收益1.8万元转为收入,将应支付给酒店的金额1.62万元确认为销售费用,以收支两条线反映,分录如下:

借:递延收益18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8 000

借:销售费用16 200(1.8万元×90%)

贷:其他应付款——酒店16 200

3. 到期不使用奖励积分的会计处理。

客户所持积分到期未兑现,按促销规定奖励积分失效,该积分的对价金额1万元已随兑换失效而归零,航空公司无需承担该部分积分兑换所提供的义务,应将这1万元转为收入,分录如下:

借:递延收益1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000

4. 特殊情况的处理。

实务中,有时会碰到诸如燃油、工资等大幅持续上涨或某种不可预测事件致使为原销售计划履行义务的预计成本超过原计入递延收益中的款项,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

该奖励积分销售计划是航空公司对消费者的一项公开承诺(推定义务),是不可撤销的待执行合同,如由于上述情况致使该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八条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时,该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满足或有事项确认为预计负债条件时,应将预计超过的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

上例中,航空公司预计兑现提供奖励义务的成本将升至50万元时,则应将该预计成本扣减原已计入的递延收益余额27.2万元(30+2-2-1.8-1)之差22.8万元计入预计负债,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等228 000(50万元-27.2万元)

贷:预计负债228 000

待实际兑现时,除将递延收益转为收入和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转为成本外,应将预计负债冲减主营业务成本。

借:递延收益272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72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500 000

贷:存货等500 000

借:预计负债 228 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28 000

二、送赠券销售

(一)送赠券销售的特点

送赠券销售是客户购物达到一定金额,可根据购货金额得到不同面值的代金券,客户在指定商品范围内购货时可抵顶现金。此种销售方式在商场促销中被广泛使用。其实质是为鼓励客户多购物而给予的打折优惠。送赠券销售一般也具有先行性、或有性和递延性的特点。与奖励积分销售有所不同的是,享有促销优惠的消费者不一定是原购买者,因为其可能将赠券赠送他人。但商家进行会计处理的原则基本相同。

(二)送赠券在实务中常见的会计处理方法

1. 赠券在赠送时不入账的会计处理。

按取得货款全额确认收入,配送赠券不作账务处理。待使用赠券消费时,将回笼赠券面值总额确认为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赠券”。若厂家同意承担部分促销费用,将“应收账款——赠券”相关金额与应付厂家货款金额冲抵,差额部分由商家承担,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上述会计处理中,客户持券消费时,商家没有经济利益流入,厂家若不承担,商家得不到补偿,可能虚增销售当期的收入和债权,从而虚增利润,这样处理欠谨慎。

2. 将赠券视为促销费用的会计处理。

按取得货款全额确认收入,计入“主营业务收入”,按赠券配送金额预提促销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和“其他应付款”;客户持券消费时,不再确认收入,只结转成本,将所售商品成本与“其他应付款”中原计提部分相应金额进行对冲处理。活动结束,发放赠券与回笼赠券的差异额按原预提渠道冲销。

上述会计处理采用收支两条线的方法处理,发放赠券时,虚增了一部分费用,且计提促销费用是按配送赠券金额提取的,结转成本时是按所售商品的成本金额对冲其他应付款,差额为毛利。如不及时处理,将虚增负债和费用,欠妥。

(三)改进赠券销售会计处理的设想

送赠券销售的实质是降价销售,在送赠券时,应将扣税后归属赠券的货款计入“递延收益”,待使用赠券消费时由“递延收益”转为收入。

例2,某商场开展“买100元商品(含增值税款,下同),赠送50元赠券”的促销活动,活动期限1个月,某客户第一次购物100元,获得50元赠券;若持赠券再次购物80元,只要支付现金30元。该促销活动全部由商家承担。该商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笔者设想作如下会计处理:

1. 客户首次购物时,如果税收上不认可本期应税收入的抵减,则应当按照100元货款全额计征增值税销项14.53元(100/1.17

×17%)计入“应交税费”;按扣除增值税后的赠券金额42.74元(50/1.17)计入“递延收益”;按商品价款100元扣除增值税销项14.53元和扣税后赠券金额42.74元的余额42.73元确认为收入。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2.7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4.53

递延收益 42.74

2. 客户持50元赠券再次购物时,将“递延收益”中42.74元转为收入,补差30元货款,按正常销售确认收入,分录如下:

借:递延收益 42.74

库存现金 30

贷:主营业务收入68.38(42.74+30/1.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4.36(30/1.17×17%)

3.活动结束,消费者不使用赠券时,将“递延收益”余额转为收入。

如按协议由厂家承担部分促销活动的成本,应当按相应的金额冲减应付账款,计入损益,并按税收规定计交相关税款。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商业流通领域的繁荣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企业为了生存发展采取各种营销手段促进商品销售。本文仅对奖励积分销售和送赠券的销售方式作了粗浅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会计制度涉及 第5篇

【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涉及知识点辅导资料及串讲中涉及的内容1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模拟试题五(普通班)单选第7题;应试指南:59页第16题。2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模拟试题五(实验班)单选第8题;应试指南:62页第11题3审计报告的类型第二章中有该知识点,应试指南:62页第14题4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经典题解:100页单选13题;模拟试题三(实验班)多选第10题5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应试指南:113页第20题;模拟试题五多选第11题6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确定应试指南:118页28题;模拟试题(五)多选第13题7关税完税价格的确定应试指南:119页第38题;模拟试题(四)单选第13题8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应试指南:155页第21题9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项目应试指南:154页第6题;模拟试题(四)单选第15题10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应试指南:156页第35题;模拟试题(四)单选第17题11个人所得税的税目应试指南:155页第24题;模拟试题(三)单选第15题12房产税的计算应试指南:173页例题1;模拟试题(五)单选第17题13契税的征收范围应试指南:185页第19题;模拟试题(五)单选第20题14资源税的计算应试指南:186页第37题;经典题解:152页第3题;15征纳双方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应试指南:212页第18题16税法分类考前语音交流中有讲到该知识点17票据的填写要求应试指南:242页第2题18托收承付的承付期计算经典题解:215页第26题;模拟试题(三)单选第22题19票据的提示付款期限应试指南:283页第19题;模拟试题(五)单选第25题20信用证的相关规定经典题解:204页第1题;模拟试题(四)单选第28题21伪造、变造会计资料应试指南:63页第5题;经典题解:35页第3题;模拟试题(三)判断题第4题22诉讼管辖应试指南:32页第25题;模拟试题(三)多选题第4题23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应试指南:59页第19题;模拟试题(四)单选第5题24仲裁协议的效力应试指南:31页第15题;模拟试题(二)判断题第2题25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应试指南:59页第9题;经典题解:54页第7题;

二、多项选择题

题号涉及知识点资料中涉及的内容1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应试指南:58页第2题2会计核算的内容经典题解:52页第4题3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经典题解:33页第5题;模拟试题(五)多选第4题4会计账簿的种类模拟试题(四)多选题第5题;经典题解:35页第4题5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应试指南:62页第12题;经典题解:38页第4题6代理记账的业务范围全真模拟试卷:73页第3题7增值税视同销售行为应试指南:116页第3题;经典题解:71页第3题;模拟试题(五)单选第11题8营业税的纳税地点应试指南:119页第35题;经典题解:86页第3题9企业所得税前可以计提折旧扣除的项目应试指南:157页第12题;经典题解:249页第15题;模拟试题(五)多选第15题10车船税的纳税人经典题解:143页例题2;模拟试题(四)判断题第8题11印花税的征收范围应试指南:187页第12题;经典题解:159页第11题;模拟试题(二)单选题第19题12税收保全措施应试指南:294页第16题;模拟试题(五)单选题第26题;经典题解:189页第7题13税收要素应试指南:79页第8题;模拟试题(二)判断题第4题;经典题解:67页第6题14票据的基本当事人应试指南:242页第5题;经典题解:198页例题2;模拟试题(二)多选第19题15票据的签章应试指南:242页第4题;模拟试题(五)多选第21题16法的.本质与特征应试指南:30页第1题;经典题解:10页例题1;网校模拟试题(四)、模拟试题(一)单选题第1题17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应试指南:30页第12题;经典题解:12页第3题;模拟试题(五)单选第2题18解决纠纷的途径和方式模拟试题(三)多选题第2题19行政复议的范围应试指南:31页第21题;经典题解:15页第2题;模拟试题(五)单选第4题20仲裁的相关规定应试指南:33页第14题;经典题解:13页例题2;模拟试题(四)多选第2题

三、判断题

题号涉及知识点资料中涉及的内容1企业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应试指南:159页第3题2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应试指南:189页第1题;经典题解:143页第10题;3税收的特征模拟试题(二)多选第8题4票据记载事项经典题解:214页第6题5票据行为应试指南:基础班课件第八章第三个课件老师有讲解6税收代位权应试指南:216页第20题;经典题解:175页第4题7仲裁委员会应试指南:34页第6题;模拟试题(二)多选第2题8原始凭证分割单经典题解:35页例题3;模拟试题(五)判断题第1题9总会计师应试指南:50页例题7;经典题解:39页第8题;模拟试题(一)单选第6题10消费税应纳税额的其他规定应试指南:120页第17题;模拟试题(三)判断题第5题

四、计算分析题

题号涉及知识点资料中涉及的内容1增值税的计算、消费税的计算应试指南:122页第4题 2营业税的计算应试指南:122页第7题;经典题解:39页第8题;模拟试题(一)单选第6题3个人所得的计算应试指南:161页第6题;经典题解:134页第5题;模拟试题(四)计算第4题

五、综合题

题号涉及知识点资料中涉及的内容1一般存款账户、基本存款账户、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违反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应试指南:246页第2题;经典题解:217页第五题

会计制度涉及 第6篇

一、损益的确认和计量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对于收到补价的一方,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确认部分损失或收益。但笔者认为,企业无论是否收到补价,均不应确认损失。原因在于:①如果换出资产发生了增值(即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下同),因没有损失的发生,因此不应确认损失。②如果换出资产发生了减值(即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下同),减值损失应由换入资产来承担,待期末检查换入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因此也不应确认损失,

对于以存货进行交换且收到补价的一方是否确认收益,笔者认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当换出存货的公允价值小于其账面价值时,即使收到了补价也不应确认收益。当换出存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应首先将收到的补价抵减应交增值税,然后将剩余部分的补价按换出资产能够实现的收益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确认收益。即:应确认的收益=扣除应交增值税的补价-(扣除应交增值税的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应交增值税的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值税以外的应交税金及教育费附加。

二、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企业按以上方法确定了涉及补价情况下的收益后,即可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涉及存货时,具体计算公式为:

(1)支付补价的企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支付的其他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上一篇:残疾人史下一篇:万科物业文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