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2024-06-15

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精选8篇)

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第1篇

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在当下崇尚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单纯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当下人们越来与重视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与个人素质的发展。校外教育也就成为了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各个学校都开始深入的开展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同时也为广大的青少年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环境,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下崇尚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单纯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当下人们越来与重视青少年的身心的健康与个人素质的发展。校外教育也就成为了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一、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兴趣以及其特性的发展

当下我国的教学形式都是统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中都是采用的都是统一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其他的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的。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当下的学校强调学生之间的共性,对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以及特长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当下的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教学方式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青少年的发展,抑制其特长及兴趣爱好的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的个性的发展。而校外教育并不属于统一的教学模式之内,相对来说是非常灵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的内容,明确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成果是在学校教育中无法实现的,校外教育中是音乐、美术、舞蹈和体育等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而这些活动通常也是广大青少年感兴趣的活动,在长期的高压的状态下学习,身体里积压了很多的想要表达的东西,青少年在参与校外教育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这些活动进行释放。除此之外,在校外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并且各自小组之内都是具有相同兴趣的成员,这些具有共同兴趣的成员之间就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还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团体精神。

二、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今天,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下教育中的核心。在校内教育中受多方面的影响,无法深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外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其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提供一些创新的活动,并且活动内容可以随时的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创新,为学生创造一个培养其创新能力、树立创新意识的环境。同时青少年在参与到校外教育的过程中,这些教育的项目通常都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并且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生有非常大的积极性来参与实践。虽然校外教育中也有教师在指导,但学校的主体仍然是学生,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自身的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充足的自信心。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往往会展现出超前的积极性,并且思维也会变得非常的敏捷,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效率也会变得高涨。青少年在校外学习中激发了学习的自信,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主动,对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当下的青少年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互联网的兴起为广大的青少年带来更多的娱乐以及更加宽阔的眼界之外,也带来了大量的有害的信息,通过没有地域限制的信息的广泛的传播,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都展现在青少年的眼前,鱼龙混杂的信息里面有对他们的成长有利的东西,也有对他们的成长有害的信息,但是当前的青少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这些信息的好坏,同时这些对青少年的诱惑越来越大,也就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所以当下对于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话题。校外教育的开展基本上都是在寒暑假或者课余的时间进行,是专门的针对青少年提供优越的学习、交流的`环境,对学生的个人潜力的挖掘,对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专一的服务平台。并且这个服务平台是以青少年的兴趣作为吸引点,引导学生投入到积极健康的教育中来。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的范围内自由的发展,不仅仅可以提高其特长的技能,还能够在学习、交流中形成高尚的情操,以及提高其道德水平。同时通过对志愿者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公众活动的参与,就可以将教育与道德文化联系在一起,不仅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合作精神,并且可以增强自信心,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树立坚强的意识,为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人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决定一个人的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其智力的高低与成绩的好坏,同时其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当下的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之下,结合应试教育的特点,通过校外教育来补足校内教育中的不足点,完善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为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第2篇

导读: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进行素质教育而言,两者缺一不可。课外活动决非可有可无,也不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或“延伸”,而是培养学生能...当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又一重大变革,课程改革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搞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小学教师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展,要落实小学素质教育,搞好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长期以来,小学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是以一张考卷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严重的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二、抓教育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落实程度。要使教师的素质提高,必须抓好教师的基本技能。因为,教师基本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搞好素质教育、落实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师除了要具有“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思想教育”“电教知识”等一般小学教师的基本功以外,尤其要加强“语言”“板书”“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制作”“组织管理”与他人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及“教学机智”等基本技能。

1.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能力可以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有条理、生动形象。例如,数学语言是利用一些数学的名词术语、关系符号来表达数学概念、结论或说明解题思路的语言。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而且要求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也能逐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例如,把算式(65+35)÷(40-35)读作“65与35的和除以40与35的差,求商是多少”。这样,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总之,语言修养是与思想修养分不开的,每一个教师都要下功夫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2.板书。板书是小学教师的第二基本功。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理解概念、系统掌握知识有极大的影响,并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板书应规范、有条理、重点突出、简练明确、布局合理。板书的方式要不拘一格,有的用表格式,有的用提纲式,有的边讲边板书,也有的在新课结束时系统板书。不管以何种形式进行,一节好课的板书,在教学时犹如一幅具有整体结构的蓝图,把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鲜明而又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起到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3.教具、学具的使用和制作。在小学教育中,有些学科知识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解决这个矛盾,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就十分重要了。使用和制作教具、学具也成为小学教师的另一个基本功。首先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具和学具。例如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低年级可多用大小、颜色不同的纸或其他材料剪几何图形;中年级可多用钉子板;高年级可发动学生自制教具。其次,使用教具要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或发展过程,使用时要注 1 意恰当的时机,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以达到直观的目的。教师还要具有操作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基本功。

4.教学中的组织管理。教学中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不仅表现在课内的教学环节中,如收发作业本、使用学具、订正作业等都应有统一的常规,反映在教师敏锐的视察力、说话的感召力和行动的感染力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情、言语、气氛上洞察学生的内心活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教师的讲话要有鼓舞力,要有激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以教师自己谦虚好学的精神、自信和不怕困难的乐观情绪来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一切行动来有效地组织学习。

5.课程资源的开发。在未来的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公务员之家

三、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1.改革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义务教育教材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应围绕下列3个方面进行。

(1)学科课程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现代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使学生既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有全面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都必须渗透思想教育。那么,各门学科又怎么渗透呢?这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①注重挖掘各门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②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③注重“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2)把原来单一的学科课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获取新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才能使学生动静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发展语言与认识事物相结合,掌握基础知识与发挥特长相结合。

(3)国家统一课程与地方课程配合进行。学校必须开足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不能削弱音、体、美课程,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地方课程挂起钩来,既有育人性,又有社会性。

2.把活动课程落到实处。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必须从几个方面去抓:①学校要成立活动课程领导小组;②学校要把活动课程排入课表;③活动课程有专人指导,检查、落实;④活动课程要做到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计划、有场地。通过活动课程的改革,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道德情操、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全面地、和谐地发展。

3.创设环境课程。环境课程是一门新型的、比较隐蔽的课程。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校开发环境课程的途径有:(1)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经常的、大量的教育,利用学校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例如:①留心观察学校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写有正面教育意义的文章或小评论;②利用黑板报、壁报、画廊、宣传栏等,搞好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③利用小记者、小编辑,充分发挥课间一分钟新闻的作用;④利用升降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⑤张贴名人画像、名言、宣传标语、举办各种展览;⑥开展使用礼貌用语,净化学校教育环境。(2)开展社会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应是一种比较广泛的、长期的、普遍的教育,利用社会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例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深入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国情,了解工农业生产、科技卫生、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腾飞的大量的社会信息。(3)进行家庭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应是直接的、随时的、经常性的教育。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场所,孩子的成长、培养、成才都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创设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四、改进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体现素质教育,除了有一套良好的教材外,更重要的是有一套先进的、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学取得良好成效,体现素质教育。

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方式。但方法不能只限于几种,它应随教学任务、教材及教学对象而不同。如:讲解法、练习法、实验法、启发式谈话或发现法等,都是在一定情况下适用的。总之,无论那个学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重视传授知识,又要重视培养能力,体现素质教育。

五、开展课外活动

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第3篇

1、跆拳道礼仪常规

跆拳道的礼仪是指练习者从内心深处溢出的自然的表现在人的行为上的,高尚的,有价值的举动。跆拳道练习者在学习技术训练之前,首先要学习的是跆拳道的礼仪知识。只有懂得了跆拳道的礼仪知识,才可以练好跆拳道,从而达到最高境界。跆拳道训练中,两个人应以相互敬礼为开始、相互敬礼为结束,必须认真负责的帮助队友做好每一个动作并及时的纠正错误,两个人在交换脚靶或任何训练用品时都需用双手接送,同时行鞠躬礼,这样可以培养队友间的团队精神和相互尊重的良好情感;训练过程中,练习者应该严格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练习,教练讲话时练习者需跨立站好或端正坐好目视教练认真听讲,不得随意打断教练讲话,如要提问需行礼鞠躬,得到许可后才可以提出问题,得到解答后行礼鞠躬并说声“谢谢”;在比赛开始前,首先要向教练敬礼,然后向裁判敬礼,在每局比赛的开始还要求向对方敬礼,以表示尊重;在比赛中,如果红方使用了犯规行为攻击青方,当裁判员对青方作出判决时,青方必须服从接受并向裁判员行礼以表示歉意;在比赛结束时,应再次向对方行礼,并向对方的教练敬礼、握手以此表示感谢。

2、跆拳道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2.1、跆拳道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促进作用

人们常把学校比作是个小社会,而一个小社会包括个人、集体等。因此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关系。青少年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必须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而跆拳道继承和发扬了讲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礼仪的教育,这种礼仪的教育可使青少年端正学习跆拳道的目的并非逞强斗狠,而是懂得做人的道理。跆拳道的理论认为:一个跆拳道练习者,他的言行举止体现着他本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品性,而跆拳道教育的实质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

2.2、跆拳道对青少年文化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青少年基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可是这些他们在学校得到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却忽视其它知识的学习,但这个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趋势不只是专业人才,而是通才。青少年学习跆拳道的同时也是对跆拳道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就是对文化素质的提高。从项目本身可以看出跆拳远动的精神实质内涵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大的相融性,特别是我国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在这项运动的“体”、“用”两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跆拳道运动中蕴藏着中国古文化修养中“内用黄老,外用儒求”的深刻涵义,以道家为“体”,以儒家为“用”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动力。

2.3、跆拳道对青少年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跆拳道实战的步法、手法来看,它要求运动者灵活、快速、敏捷、多变。因此,运动者必须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对方的一举一动。这样才能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俗话说脑袋越用越聪明,这样讲是通俗的,按照科学的方法就是可以通过改善青少年大脑的物质结构和技能状况,全面发展观察力,广泛的训练记忆力,启迪诱导想像力,帮助提高思维力,为智力开发创造良好的生理环境条件。素质教育以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跆拳道恰好是培养青少年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发挥想象力的新兴学校体育运动项目。

3、跆拳道运动的精神实质

3.1、跆拳道礼仪传入我国,跆拳道的精神扎根于实习者的心中

跆拳道的礼仪是陪同着跆拳道这个运动项目的孕育产生而生长而来的。“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与来往运动中孕育产生并垂垂积累起来的一种举动范例,将礼仪教诲渗透渗出到跆拳道学习中,不光有利于引导和范例弟子的举动运动,增强课堂的布局纪律性,还有助于弟子创建调和的人际干系,维护和促进弟子的生理康健。随着跆拳道运动像台风一样剧烈的吹向我国的同时,跆拳道礼仪也随之深深吹进了我国众多跆拳道实习者的心中,犹如武德一样促进着人们的头脑操行水准的提升。

3.2、跆拳道礼仪的内在表现

跆拳道的礼仪不光仅是从敬礼一方面表现出来的,它还包罗着人的内在的一种修养。练习跆拳道不光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强身健体,练就人健全的体魄。“一分耕作,一分劳绩”,竭尽努力的去学习和训练,会给我们带来更多长处和劳绩。

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第4篇

关键词:校外教育 开放性 可持续性 少年儿童 师资

一、何为校外教育

多年来,校外教育属性和地位的不确定,一直制约着校外教育的发展。考察校外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建国以来它一直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发展相当缓慢,直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确立了“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的教育并举”的方针,才充分肯定了校外教育在整个青少年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和振奋。随之,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校外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之获得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校外教育模式开始显现。

二、校外教育的自身发展和自身认识

目前,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呈现出繁荣景象的同时,它发展的无序和混乱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个人、民办校外教育机构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违背校外教育规律的现象: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向课堂教学靠拢,忽视育人功能以及管理混乱,师资队伍素质低下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校外教育机构内部对自身认识不一致;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对校外教育认识也不全面。因此,加强校外教育的自身发展和自身认识,已成为当务之急。自身发展从表面上说,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都是不容忽视的,但通过提供满足需求的服务,不断增强校外教育和校外教育机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它自身发展建设最本质的东西。另外自身认识对我们来说也越来越明确,不断满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不断满足家庭教育的需要,不断满足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已经成为校外教育和校外教育机构健康发展的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发展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体制和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整个社会对校外教育的需求。

三、新时期校外教育的定位与发展目标:

1、新时期的校外教育定位应以现实需求为基础,以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趋势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定位内涵、细化目标任务。

(1)普及性。校外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追求的是平等教育。在正常情况下,学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愿自由选择,它面对所有的孩子,决不偏向某一方面培养所谓的尖子。

(2)地域性。校外教育与当地的教育资源有机地结合,是校外教育特有的优势,既可以为地方培养所需的特色文化后备人才,又能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

(3)闲暇性。校外教育的闲暇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而是在闲暇过程中更加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在闲暇时间内活动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灵活,从而为青少年人格的多向发展和创造潜力开辟新的途径。

2、新时期校外教育的发展目标,有其最本质的特征——开放性。校外教育开放性来源于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双重作用

(1)校外教育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拓宽了青少年的成长空间。校外教育机构的各项工作主要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要突出校外教育特点,第一,突破课堂教学,把学校环境延伸到社会,在活动项目的设置上,活动内容要注重实践性,使其常办常新更具有吸引力。如各种形式的夏令营、冬令营、一日营。第二,为少年儿童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扩大了他们的交往空间。今天在城市长大的独生子女们自幼就缺乏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不仅使他们较难习得蕴含在这些活动中的合作、交往方式和技能,甚至也较难学到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情感因素(如同情、怜爱、孝顺等)。少年儿童还可以参与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体,进而使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具开放性的特征。

(2)校外教育培训形式的开放性,更有利于青少年获得、掌握新知识。校外培训教学空间大,具有较大的教育自由度和灵活性,大大减少了传统教学中的机械灌输与知识搬运,又因为开设的科目多数是从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所以更能激发少年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适应他们的主动发展。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看,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不断调整校外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孩子们在成长中的发展需求。

(3)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开放性,更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校外师资结构广泛,除具有各种特长的专职教师外,还有一大批知识、技能、修养水平较高的校内教师,离退休教师,以及工人、农民、职员、企业家、科学家等社会各界劳动者都可以参加到校外教育行列中,成为校外教育中外聘师资储备力量,在承办或主办各种校外培训活动中邀请为教师,实现师资共享。

四、校外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后,相对开放的校外教育模式将会更大程度地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校外教育的职责和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并将达到学校教育的同等地位,成为实现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因此校外教育必须实现从依赖政府到依靠市场转变,由被动办学到主动办学转变,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增强科学发展意识,更新观念,科学管理。

在加强和改革共青团文化工作中,团中央明确提出了对青少年活动阵地要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树立正规校外教育的品牌,加大公益性活动的力度,强化全心全意为青少年儿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服务的意识,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校外教育科学发展,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要具有超前意识。

2、增强求真务实意识,真抓实干,多层次服务。

校外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呈现多元化的需求,所以在活动培训设置方面要提供多层次服务。如:在发展校外培训时,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以青少年的心理、人格综合发展为基本;另一方面要从家长的意见、孩子的认同出发,以个体的发展,家庭的经济条件为落脚点。在发展校外活动时,一方面要为青少年团体及家庭主办或承办各种活动;另一方面要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资料收集和联合开发事业。

3、增强依法施教意识,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校外教育要进一步发展,把自己定位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教育主导地位上来。如今教育市场全面开放,我们只有提高认识、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依法施教,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树立品牌形象,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需要,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教育者。

4、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理论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对教师来说,最大幸福,莫过于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才,并且希望学生都能超过自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要人敬必先自敬,重师重在自重。教师既为师者,就该是终身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

2、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第5篇

摘要:将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创造性,也是当今教育界改革的一个趋势,音乐教育立足于素质教育在整体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围绕素质教育的概念、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手法的重要性以及方法进行简明阐述。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结合;分析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推行的有力途径,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助益作用,是一个学生基本素质中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优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是培养一个学生成才的必备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之一,那么我们将音乐教育有机的融合进素质教育的范畴,将二者结合,其发货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是不可替代的。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对于当前的人们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多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以说素质教育深入民心,那么我们怎样来解读素质教育呢?总的来说,素质是指人们与生俱来和后天经过社会培养的基本特点和品质的结合体。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劳动素质、智能素质已经心里素质等等。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为对象进行的二次本质加工,是一种再生产和再创造的行为。是一种人们利用自身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年轻一代的身心教育和社会实践方式的传承和引导。目的是打开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注重加强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新一代公民的基本素质。

二、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的`作用与影响。

(一)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育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比如音乐、舞蹈、美术等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各种角度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影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情操。音乐艺术引起具有强烈感染力,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好的音乐缓缓的传进学生的内心,唤起美好的感觉,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教育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审美情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操是十分关键的。

(二)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以个学生在多方面学科的整体能力以及将这些知识运用程度能力的表现,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在专业课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艺术、人文和自然科学教育,使同学们在专业可以外的感知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这其中,音乐艺术富有情趣,包含的知识面广,综合性极强,比如民俗、历史、文学、地理等等,都涵盖在音乐的歌词与旋律中,通过音乐的表达传递了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们更加看重数、理、化等学科的分数,实际上这些科目的更需要阴雨而教育来辅助学习,以达到文化素质提高的目的。

(三)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身养性,在聆听音乐和分析音乐的时候,让人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好的音乐与有意义的歌词,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开阔视野,让学生在繁重的专业课学习中得到喘息和放松;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的气质得到显著提高,事实表明,人的气质是可塑的,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接触人群以及学习对象对人的气质和性格都有不通程度的影响,音乐教育尤其个体差异,所以理解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根据不同的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魅力之所在,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与身心健康。而且有意与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逐步形成。

三、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效,但也遭遇着一些现实困境。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促动下,音乐教学工作逐渐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开拓出一片全新的教育视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愈发趋于和谐,学生逐渐走出了被动接受者的局面,继而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然而,在面对这样一群个性化的学生群体时,教师应当如何设定教学方针,以便让学生获得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潜能?这是广大音乐教学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如若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那么音乐教学工作必然会陷入一种迷茫的境地。

为了破除音乐教学工作中的混沌处境,我们必须要正视困境、追根溯源,找寻到真正的“症结”,继而进行对症下药。在确定教学方针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个性化发展”和“因材施教”这两个理念,看似有一定的矛盾性,但实际上两者在本质上是相互共融的。无论是“个性化发展”还是“因材施教”,都是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发扬。正是由于学生已经站在教学活动中最为显著的位置,教师才会有的放矢地规划教学设计,致力于让学生的潜能和兴趣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在此,本文以音乐教学的教学方针为视点,试图探究“个性化发展”和“因材施教”这两种理念之间的关联性。

基础教育是提高整体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力度发展基础教育,学校要从陈旧的应试教育改变为提高全民素质的正确方向上来,这一战略的出台,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全民素质和培养新时代人才都具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进行素质教育,都看到了素质教育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位置,我们将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来作用与整体学生的教学当中,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演奏和音乐知识的死记硬背,刻板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是肤浅的,我们要积极让学生参与实践,大力度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二者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作用下将使学生在学习上劳逸结合,生活上轻松愉快,多学生素质的提高必定是事半功倍。

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第6篇

音乐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而存在的。在它的面前,没有国界,不分人种,即使是处于地球两端的陌生人同样可以通过音乐来进行沟通和了解,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虽然它很抽象,但是在表达人的情感方面也是最为准确和深刻的。因此,我们若想要从音乐中获取足够的精神力量,使得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就必须要去感受和充分领悟音乐当中丰富、细腻的情感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而要想拥有这种能力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由此也可以看出,音乐在小学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音乐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古今中外,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好音乐,有很好的音乐功底。在很多时候,音乐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给予他们创作的灵感。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在繁重的课业面前,一支悠扬的乐曲就足以抵消心中的烦闷。因此,小学生从小奠定音乐的基础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况且在追求高分数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音乐在其中又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小学生在接触不同的音乐类型和风格的同时扩展了自己的音乐视野,学到更加广泛地知识,从音乐中客观的了解世界,感受生活,为智育发展画上精彩的一笔。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就像是一匹千里马,想要流传于世就必须要有一位懂得欣赏它的伯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欣赏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自然是越早越好,甚至可以是“从娃娃抓起”,那么小学的音乐课堂就是最好的一个学习场所,但是现如今流行音乐占据了整个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且这股流行风已经渗透到了小学校园。对于没有多少分辨能力的小学生来说,更多地是对流行音乐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不断地进行模仿,使自己完全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让自己过早的加入到追星一族。对于这种偏离跑道的学习音乐的方法令我们感到担忧,我们要消除这种扭曲的现象,就必须要让小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音乐的审美有正确的观念。当然,我们学习音乐不一定是为了在将来能够当一位出色的作曲者或者是指挥家,但是最起码在音乐面前我们要做一个合格的听众。有欣赏和领悟音乐的能力,而不是一提到音乐想到的只是对歌星地崇拜和模仿。要培养小学生的这种能力我们可以从听、唱、画、析、动等方面着手进行。

一、听

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老师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聆听的习惯,让他们的想象插上音乐的翅膀自由翱翔。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聆听来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各种乐器所带来的不同地美妙力量,还可以通过所听到的音乐来展开充分地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和意境;感受音乐当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了解作者创作时的环境和背景等等。通过音乐来打开小学生想象的阀门,无限的想象空间为他们创造音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倾听能力最有效地途径,我们需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来帮助我们开拓音乐的视野。

二、唱

音乐课堂的授课方式不同于普通学科,绝不能单单停留在“我说你听”的模式上,要让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用他们自己的声音去诠释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和认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提升。况且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分辨出音色的.不同和旋律的优美,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同时,在演唱时学生注入自己的情感,即愉悦了身心也陶冶了情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很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此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一步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画

音乐是抽象的,我们想要完整、准确地表达一部音乐作品,对于成人来说或许是轻而易举地事,但是对于词汇量明显不够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是无法完成的。所以老师的讲解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在这个时候,通过一幅画也许就能够收到意想不到地效果,或者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对所听到的音乐的理解。这是让他们表达抽象事物最有效地一种方法,小孩子也很乐于用这样固体化的方式去表达他们所无法用言语说明的事物。这样的即兴创作,可以更好地让小学生去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折射出小学生的音乐形象思维。

四、析

音的强弱、高低、长短和音色是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所具备的四种特性。什么样的场景需要用什么样音色表达最为打动人心?要懂得欣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就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只有牢固地掌握住音乐的要素,才能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也只有在音乐基础知识了解透彻的前提下才能够欣赏出音乐中节奏快慢、高低的碰撞以及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的不同,完全是由音乐要素的变化而形成的。

五、动

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第7篇

【摘要】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重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各项社会事务,使全社会都树立起法律至上的观念,形成依法办事的强烈社会氛围。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受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青少年治安案件频繁发生,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加,这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更为严重的是给他们自身、他人及其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提高抵御违法犯罪的免疫力,遏制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仍存在不少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一些不健康书刊、非法出版物和不良网站,宣扬色情、暴力、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使不法分子有空可钻、有机可乘。而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容易误入歧途。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他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学会排除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 第8篇

关键词:创造技法,创新教育,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每一种类型的创新都是对传统的挑战, 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生活的变革。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习和应用创新原理和创造技法对于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 开发个人和群体的创造力,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创造者的科学思维对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青少年并不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但加强创造技法教学我认为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

一、创造技法的培训, 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也是青少年自我成长的需要。

不少青少年常反映“小发明难搞, 想不起来”。有些教师也讲, 在这方面也花了时间, 可是成效不大。良方何在?

创造性思维常常受到阻碍, 造成创造性思维障碍的因素主要有:知识贫乏、不加批判地学习、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性思维、满足、固执己见与偏见等。人们有了创造的欲望、创造的思维并不等于创造, 还应掌握前人总结的创造技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这就是:创造成果=创造欲望+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针对这些障碍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 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创造学专家、管理专家等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创新技法是指创造学家收集大量成功的创造和创新的实例后, 研究其获得成功的思路和过程, 经过归纳、分析、总结, 找出规律和方法以供人们学习、借鉴和仿效。简言之, 创新技法就是创造学家根据创新思维的发展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一些原理、技巧和方法。有较强实用性的教学经验。据介绍:创新技法的作用有: (1) 它可以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2) 应用创新技法可以直接产生创新成果。 (3) 能够提高人的创造力和创造成果的实现率。而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知识认知程度的创造技法也有许多种。例如:组合法、类比法、联想法、5W2H法、问题列举法、设问法, 等等。这些无疑将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导向更有效和更深的层次, 使之成为经常化、群众化、易于开展的科技活动。

二、创造技法的培训, 促进创造技法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结合。

大力实施创造技法教育的途径是很多的。我们在校本“创新教育技法训练”课程中, 利用满洲里市教研培训中心陈丽萍老师主编的《创新教育技法训练读本》一书给青少年一些富含创造技法“能量”的绝妙“武器”。

1.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说过: 关于方法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我们可以说:“创造技法是科技创造之母。”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 当有了最初的创造意识时, 总是先有了某种方法做先导, 再去实践, 反复成功了, 才总结出理念和概念的雏形, 方法引导行动, 实践孕育科学。

在知识经济时代, 必须使青少年了解创造技法的知识和运用科学方法创造的技巧, 即开设“创造技法”类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理论只提供理性的指导和基本的导向, 而不能完全取代实践性很强的“方法”, “方法”才是实现创造创新的有可操作性的可望且可及的、水到渠成的成功之路。

2.开设“创造技法”类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开设“创造技法”类课程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素质, 是检验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或失败的试金石, 创造创新能力素质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脊梁和核心。“创造技法”类课程不仅能建成科学体系, 形成自己独立的课程内涵, 其强烈、执著追求创造创新能力的思维意识, 也要渗透到其他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一般来说, “自学能力、组织能力、调研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是青少年生普遍需要的基本能力层次。

3.开设“创造技法”类课程是学生未来走向成功的助推器

面向青少年开设的《创新教育技法训练》教研课程, 当他们进行每一次科技创新活动时, 就可运用这些知识与技法尝试创造与创新, 给自己开辟一条成功之路, 中华民族的“创造创新”素质, 应该从青少年抓起, 这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用创新人才决胜未来的意义。它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有着深远影响。

三、通过对创造技法的学习和应用, 可以提高创造发明的普及率和成功率。

创新教育是个大课题。实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形式, 就是大力开展青少年发明创造、创新方案设计、科学论文活动, 即小发明、小设计、小论文活动。而创造技法教学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通过探究问题的结果, 寻求新问题, 引导学生以理论指导创造实践, 动手动脑, 搞发现与发明, 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和以“创新教育技法训练”课为基础的科技教育教学活动中, 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正确传授创造技法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注重以技法训练为主线,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抓好实践环节, 强化课外个别辅导, 促进学生活学活用创造技法, 培养创造能力。近年来, 一批构思新颖、制作巧妙、合理实用, 具有三自 (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 、三性 (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的小发明作品频频在自治区、市获奖。

创造技法的熏陶, 促进了学生基础学科的学习, 提高了动手动脑、发明创造能力。问起我校几位在自治区、市获奖学生成功的诀窍时, 他们几乎一致讲, 创造教育使他们在观察思考与动手中, 更注意到周围某些小的地方、小的方面, 并力争灵活运用创造技法, 比别人早一点、好一点而已。其实正是源于对一些“小地方”、“小的方面”的精心, 才产生无数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青少年小发明, 也才产生了不少轰动性的大发现、大成就。假如, 只盯“大”, 不盯“小”, 对苹果落地、壶水开沸之类小事情熟视无睹, 不去探究, 哪有万有引力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青少年发明创造, 开发潜在的创造力。他们的发明创造过程都是一个实践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同时使他们增强了创新意识, 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而这些, 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婧, 丛长福.“创造技法”类课程是培养创造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相关文章:

青少年校外教育论文05-14

青少年校外教育论文提纲10-08

青少年校外教育论文参考文献10-06

校外教育与社会教育论文04-23

校外课外教育论文06-05

校外教育论文提纲09-20

校外教育论文题目04-08

校外科学教育论文05-06

校外教育论文范文05-11

中国校外教育论文05-15

上一篇:世界区域地理试题下一篇:大塘小学廉政风险点梳理和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