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下闳简介范文

2024-09-22

落下闳简介范文(精选3篇)

落下闳简介 第1篇

落下闳

落下闳,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公元前2-前1世纪之际的民间天文学家。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有如下的一段记载:

“昔之传天数者:高车之前,重、黎;于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眜;赵,尹皋;魏,石申夫。”

这里,司马迁列举了一连串古代天文学家的名字,但在这些专职天文工作者中,却很少包括巴蜀人,而在我国古代巴蜀,从事天文学的人是不少的。以天文为重点的《大荒经》是巴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海内经》是蜀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它们在巴蜀以至整个西南地区广为流传。巴蜀的大文学是学有渊源的,这里天文人才荟萃,测天之学流传于民间,正所谓“天数在蜀”也。

因此,西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一前1),汉武帝决定采纳太史令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下诏广泛征聘民间天文学家,改革历法时,落下阆在同乡礁隆的推荐下,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从四川来到了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参与了改历的工作。

落下闳一到长安,便忙着“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离弦望”,在实测天文数据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改历方案。与此同时,其他民间天文学家和官方天文学家共20余人都各有方案,相持不下。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18家不同的历法。“于是皆观新星度、日月行,更以算推”。经过仔细比较,落下闳和邓平的历法“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大大优于其他17家,遂被采用,于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称新历为《太初历》。

太初历在行用后,受到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官方天文学家的反对,张寿王甚至提议改回到古时候的殷历。然而孰优孰劣,还要以实测为准。为此朝廷组织了一次为期3年的天文观测,同时检验太初历和古六历(黄帝历、顓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合于天象。从此太初历便站稳了脚跟,而且一直使用了近2(公元前104一公元84年)。为了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他以侍中之职,落下闳却坚辞不受,而邓平则被任命为太史丞。

太初历具备了后世历法的主要要素,如24节气、朔晦、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采用夏正(以寅月为岁首),与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业节奏合拍;太初历规定以无中气(24节气中位于奇数者,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之月为闰月,比以前的年终置闰法更为合理;太初历使用的交食周期、五星会合周期都比较准确,其28宿赤道距度(赤径差)值,一直沿用了800多年,到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被一行重新测定的值所取代。

为了制历的需要,落下闳还亲自动手,制造天文仪器。他制作的观测仪器,即浑仪(又名浑天、浑天仪),是由赤道环和其他几个圆环同心安置而成,直径8尺。有的环固定,有的则可绕转,还附有窥官以供观测之用。

据文献记载,落下闳还制作过天文显示仪器,即浑象(又名浑天象),“于地中转泽天”“正东西运转,昏明中星既其度分至气节,亦验在不差而已”。

正如近代天文学史家朱文鑫所说:“自汉落下同作浑天仪,始立仪象之权舆”看来,落下闳对于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和天文演示仪器浑象这两种类型都进行过研制,而且已经大致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后来的天文历法家如贾送、张衡等人,则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落下闳在天文学特别是浑天学上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对于中国天文学的发展,真是功不可末。

落下闳简介 第2篇

弗雷迪的身旁有成百上千的叶子,都跟他一模一样——看起来是这样。不过,他很快就发现没有两片叶子是真的一样的,尽管大家都长在同一棵树上。弗雷迪的左边是阿弗烈,右边的叶子是班,他的头顶上是那个可爱的女孩子克莱。他们一起长大,学会了在春风吹拂时跳跳舞,在夏天懒洋洋地晒晒太阳,偶然来一阵清凉的雨就洗个干干净净的澡。

弗雷迪最好的朋友是丹尼尔。他是这根树枝上最大的叶子,好象在别的叶子都还没来的时候就先长出来了。弗雷迪还觉得丹尼尔是最聪明的。丹尼尔告诉大家说,他们都是大树的一部分,说他们生长在公园里,说大树有强壮的根深深埋在地底下。早上飞来枝头上唱歌的小鸟、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阳,还有季节的变化,不管什么东西,丹尼尔都有一套道理解释。

弗雷迪觉得当叶子真好。他喜欢他的树枝、他轻盈的叶子朋友、他高高挂在天上的家、把他推来推去的风、晒得他暖洋洋的太阳,还有在他身上洒下温柔洁白身影的月亮。

夏天特别好。他喜欢漫长炎热的白天,而温暖的黑夜最适合做梦。那年夏天,公园里来了许多人。他们都来到弗雷迪的树下,坐在那里乘凉。

丹尼尔告诉他,给人遮荫是叶子的目的之一。“什么叫目的?” 弗雷迪问。“就是存在的理由嘛!” 丹尼尔回答。“让别人感到舒服,这是个存在的理由。为老人遮荫,让他们不必躲在炎热的屋子里,也是个存在的理由。让小孩子们有个凉快的地方可以玩耍,用我们的叶子为树下野餐的人扇风,这些,都是存在的目的啊!”

弗雷迪最喜欢老人了。他们总是静静坐在清凉的草地上,几乎动也不动。他们喃喃低语,追忆过去的时光。小孩子也很好玩,虽然他们有时会在树皮上挖洞,或是刻下自己的名字。不过,看到小孩子跑得那么快,那么爱笑,还是很过瘾。

但是弗雷迪的夏天很快就过完了。就在十月的一个夜里,夏天突然消失。弗雷迪从来没有这么冷过,所有的叶子都冷得发抖。一层薄薄的白色东西披在他们身上,太阳出来就马上融化,变成晶莹的露水,搞得大家全身湿漉漉的。

又是丹尼尔告诉他们:他们刚经历生平第一次降霜。表示秋天到了,冬天也不远了。

转瞬之间,整棵树,甚至整个公园,全染上了浓艳的色彩,几乎找不到绿色的叶子。阿弗烈变成深黄色,班成了鲜艳的橙色,克莱儿是火红色,丹尼尔是深紫,弗雷迪自己则是半红半蓝,还夹杂着金黄。多么美丽啊!弗雷迪和他的朋友把整棵树变成如彩虹一般。

“我们都在同一棵树上,为什么颜色却各不相同呢?” 弗雷迪问道。“我们一个一个都不一样啊!我们的经历不一样,面对太阳的方向不一样,投下的影子不一样,颜色当然也会不一样。” 丹尼尔用他那“本来就是这样”的一贯口吻回答,还告诉弗雷迪,这个美妙的季节叫做秋天。

有一天,发生了奇怪的事。以前,微风会让他们起舞,但是这一天,风儿却扯着叶梗推推拉拉,几乎象是生气了似的。结果,有些叶子从树枝上被扯掉了,卷到空中,刮来刮去,最后轻轻掉落在地面上。

所有叶子都害怕了起来。“怎么回事?”他们喃喃地你问我,我问你。“秋天就是这样。” 丹尼尔告诉他们,“时候到了,叶子该搬家了。有些人把这叫做死。”“我们都会死么?” 弗雷迪问。“是的。” 丹尼尔说。“任何东西都会死。无论是大是小是强是弱。我们先做完该做的事。我们体验太阳和月亮、经历风和雨。我们学会跳舞、学会欢笑。然后我们就要死了。”“我不要死!” 弗雷迪斩钉截铁地说。“你会死吗,丹尼尔?”“恩。” 丹尼尔回答,“时候到了,我就死了。”“那是什么时候?” 弗雷迪问。“没有人知道会在哪一天。”丹尼尔回答。

弗雷迪发现其他叶子不断在掉落。他想:“一定是他们的时候到了。”他看到有些叶子在掉落前和风挣扎撕打,有些叶子只是把手一放,静静地掉落。

很快地,整棵树几乎都空了。“我好怕死。” 弗雷迪向丹尼尔说,“我不知道下面有什么。”

“面对不知道的东西,你会害怕,这很自然。” 丹尼尔安慰着他,“但是,春天变夏天的时候,你并不害怕。夏天变秋天的时候,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为什么要怕死亡的季节呢?”

“我们的树也会死么?” 弗雷迪问。

“总有一天树也会死的。不过还有比树更强的,那就是生命。生命永远都在,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死了会到哪儿去呢?”

“没有人知道,这是个大秘密!”

“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回来吗?”

“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生命会回来。”

“那么这一切有什么意思呢?” 弗雷迪继续问。

“如果我们反正是要掉落、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

丹尼尔用他那“本来就是这样”的一贯口吻回答,“是为了太阳和月亮,是为了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为了树荫、老人和小孩子,是为了秋天的色彩,是为了四季,这些还不够吗?”

那天下午,在黄昏的金色阳光中,丹尼尔放手了。他毫无挣扎地走了。掉落的时候,他似乎还安详地微笑着。“暂时再见了,弗雷迪。”他说。然后就剩弗雷迪一个了,他是那根树枝仅存的一片叶子。

第二天清早,下了头一场雪。雪非常柔软、洁白,但是冷得不得了。那天几乎没有一点阳光,白天也特别短。弗雷迪发现自己的颜色褪了,变得干枯易碎。一直都好冷,雪压在身上感觉好沉重。凌晨,一阵风把弗雷迪带离了他的树枝。一点也不痛,他感觉到自己静静地温和地柔软地飘下。

往下掉的时候,他第一次看到了整棵树,多么强壮、多么牢靠的树啊!他很确定这棵树还会活很久,他也知道自己曾经是它生命的一部分,感到很骄傲。

弗雷迪落在雪堆上。雪堆很柔软,甚至还很温暖。在这个新位置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他闭上眼睛,睡着了。他不知道,冬天过了春天会来,也不知道雪会融化成水。他不知道,自己看来干枯无用的身体,会和雪水一起,让树更强壮。尤其,他不知道,在大树和土地里沉睡的,是明年春天新叶的生机。

媒体评论:

读《一片叶子落下来》 (wxzhl_001(来自蓝袋鼠) ·10月 ·相关链接)

当我们娘俩拿起《一片叶子落下来》,女儿说:“只有叶子?”我说:“对,咱看看内容是什么好吗?”“好吧!”

说句实在话,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随意的翻看一下,没太仔细看内容,一点也没有觉得《一片叶子落下来》有什么好。

给女儿读前,我对这本书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有一个特点,只要我给女儿读的书,一般都是我也比较喜欢的。晚上快10点钟了,女儿非让我给她读书,我觉得时间太晚了,就挑本绘本读吧!

我就随手拿起这本书,我读着读着,我感觉我读得越来越有情感,感觉这不是叶子,而是人与人交流,一片叶子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是一样的。

当我读到书中:那天下午,在金灿灿的黄昏日光中,丹尼尔落下去了。他安详地落下去了。他落下去的时候,好象还在安详地微笑。“再见了,弗雷迪。”他说。于是,就剩下弗雷迪一个,那根树枝就剩下他这片叶子。

我耳边觉得女儿呼吸有变化,我扭头一看,女儿眼睛已经湿润,眼圈发红,我没有说什么又一直读下去。

当我再往下读时,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万物都会死,书中一片叶子和它的伙伴们在经历了四季的变化后,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读完以后我问女儿有什么感觉,女儿说感动,其它的也没有说出什么。 其实这句感动包含了很多。

书上说,这片叶子回答孩子所有关于生命的疑问。我想,这就是女儿这个阶段里听到最好的回答,读完她会不会对人生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呢?我相信《一片叶子落下来》一定会对她以后的人生有所影响!

我读完《一片叶子落下来》,有一个更大的感受,就是书不能只是看,更要声情并茂的读出来,那才能理解里面真正的含义!

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绘本,别看只是图画,简单的文字,但它有非常好的寓意,让人回味无穷,感触很多……

安静的力量 (蒙顶皇茶 ·2003月 )

春节老人落下闳 第3篇

天上的星星落在江面上,一片璀璨晶莹。白天的见闻,此时漾动于脑海,恰如眼前这闪动的星光。古往今来,从南充走出来多少智者贤者,司马相如、谯周、陈寿,黄辉、朱德、张澜、罗瑞卿……他们的文字和言行,镌刻在中国的文明史册中,千百年来辉映着这片绮丽的山水。

天上的很多星星,是以地上的人杰命名的。我想起了两个四川人,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夜空中行星的名字。一个是现代作家巴金,另外一个,就是南充人——古代阆中的天文学家落下闳。

落下闳何许人?这个名字,很多人也许不怎么熟悉,但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和他的智慧有关联。落下闳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他曾经站在嘉陵江畔,以他睿智的目光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他在天文学领域中创造和发现,在当时奇峰突起,达到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落下闳的“浑天说”,是极富想象力的天文理论,他认为整个天体浑圆如一个巨大的蛋,天如同蛋壳,而地就像蛋黄。天上的日月星辰,每天都绕着南北两极不停地旋转。他的理论,可贵处在于承认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而且这种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他发明制作了浑天仪,用来证明他的“浑天说”。那是一架巨大的天文仪器,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天体观测仪,肉眼能看到的星座,都被精确地标刻在他的仪器上,仪器的转动,能演示出它们在天空运行的轨迹。在落下闳提出“浑天说”之后一千六百年间,世界上一直没有其他理论比他的想象说更为正统,地是中心,宇宙围绕着地球转。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认为异端邪说,还为此丢了性命。

落下闳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并非“浑天说”,而是他主持制定的《太初历》。西汉之前,中国一直沿用秦以来的轩辕历,这一古老历法并不精确,误差很大,无法准确反映四时交替和天象之变。当时执政的汉武帝决心修法,但京城的专家们并无把握,没有人敢担纲改革旧法,制定一部新历法。汉武帝便昭告天下,征召能人。落下闳从嘉陵江畔风尘仆仆赶到了长安,推荐他来京城的,是司马迁。一个从蜀地边城来的籍籍无名的人,能否担此大任?落下闳并不在意京城达官贵人们怀疑不屑的目光,他经纶满腹,成竹在胸,有备而来,对新的历法,已潜心研究多年。落下闳生活的阆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他用“连分数”的数学原理计算天文数据,精密合理地区分确定了一年四季的时令节气。当落下闳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人们顷刻刮目相看。落下闳主持制定新的历法,花了七年时间。新历法颠覆了旧历,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科学方法实行的历法大改革,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精密而完整的历法。汉武帝对落下闳制定的新历法非常满意,为之定名为《太初历》,并改元“太初”,在泰山举行隆重的封禅大典,庆贺新历法诞生。这《太初历》,就是沿用至今的中国农历。

在阆中,落下闳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春节老人”,每年过春节时,当地百姓焚香设酒,祭拜这位“春节老人”。为何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在《太初历》诞生之前,中国人的新年并无统一规定,华夏各地的“元旦”,并不在同一天。《太初历》规定岁首为正月初一,这一天,就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两千多年来,春节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初一,年之始,春之初,否极泰来,万象更新。古老的春节,常过常新,是中国人一个永无休止的期待。如今,春节这一天,不仅华夏大地万众同庆,全世界都为中国人的新年点灯笼、放鞭炮、舞龙狮。中国的春节喜气,为全人类带来祥和、快乐和希望。假如在阆中过春节,古城里的百姓人人都会对你说起落下闳,春节,是和他们这位智慧的先祖连在一起的。假如没有落下闳,没有两千多年前《太初历》的制定,也许就不会有今日全球华人共度同庆的春节。

落下闳作为制定《太初历》的功臣,为何没有封官加爵留在京城?史书少有记载,但阆中人知道。落下闳的事迹和成就,在他的家乡代代相传,妇孺皆知。落下闳的志向并非做官,他更感兴趣的是天文。《太初历》诞生后,落下闳辞官返乡,归隐故里。他心里很明白,与其在官场周旋,在朝廷看人脸色,不如回到嘉陵江边,回到山清水秀的家乡,朝观旭日,夜望星空,自由翱翔在属于他自己的浩瀚宇宙之中。

那天,我登上临江的锦屏山,在山上俯瞰嘉陵江对岸的阆中古城,碧水环绕的一大片青黑色屋脊,勾勒出千年古城恢宏的轮廓。这可是落下闳生活过的地方?两千多年的岁月太遥远,古城里恐怕难寻先哲脚印。我想,落下闳的足迹,其实早已铭刻在南充的山水之间,这里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溪涧,都可能留下他探索的屐痕。锦屏山顶有一座观星楼,从山坡拾级而上,到山顶平台时,我竟和落下闳不期而遇。这位两千多年的智者,默默伫立在观星楼前,迎接上山的每一个人。这是一尊青铜雕塑,是现代人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想象,他站在山顶上,抬头仰望着天空,瘦削的身形,清癯的面容,深邃的目光。他的身边,是青铜浑天仪的模型,四条腾舞的青龙,托起一组大小不等的圆环,环环相叠,演示着天体的运行。千年岁月,仿佛凝固在这青铜的雕塑之中,而宇宙的秘密,又仿佛深涵在落下闳仰望星月的目光里。

月亮从远山背后升起来,柔和的银辉泻在江面上,嘉陵江成了一条流动的月光之河,从我脚下,一直流向遥远的天边。天和地,在月光里融化成一个整体。眼前的奇妙景象,两千多年前的落下闳一定也见过吧,而他抬头望见的星空,和我今日抬头所见,应该是一样的情景。很自然地,想起了李白的《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上一篇:华东理工秋季作业下一篇: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