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生物学习评价探索

2024-05-19

新课程生物学习评价探索(精选11篇)

新课程生物学习评价探索 第1篇

新课程生物学习评价探索

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学生学科成绩决定.评价突出了学科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过分强调知识的检测而忽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考察.

作 者:李伟 黄宏军 作者单位:李伟(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黄宏军(江苏省溧水县柘塘中学,210000)

刊 名:中学生物学英文刊名:MIDDLE SCHOOL BIOLOGY年,卷(期):20(2)分类号:关键词:

新课程生物学习评价探索 第2篇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其重要内容,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通过课程评价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监控,实施与完善课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69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评价分为: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利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定性研究法,对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应做了多角度的研究分析。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大多数研究者研究角度并没有太多涉及到从学生的立场考虑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但是事实上,学生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对象。同时,从宁夏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时间很短,在这短暂的两年来,虽然我们在参考其他各省市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减少了许多走弯路的可能,但是由于地域性不同,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其他省市,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自己、同学都将参与这一活动,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评价成了教师、学生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活动。在教学过程评价中,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语言直接会影响到被评价者对所受评价的接受程度和自我评价的角度。所以,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的评价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具有针对性且贴切的评价语能让教学评价的效果达到更佳。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对于实践性课堂,主张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以促进学生发展。特别对于当前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它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科目,在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除了要关注课堂内容是否讲解到位之外,还应当切实地体现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也是评价者对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进行评价时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执行者不应该只有专家、领导或是听课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受益者;教学是一种切身体验方能了解其中奥妙的工作,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研究应当要求研究者切身投入到教学中,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才具有说服力。如若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都不熟悉,这样的教学过程评价是失败的。教学评价的实施方面绝不能忽视学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是作为甄别审判教师教学能力的绝对依据。进行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不应该只通过一堂“公开课”来给课堂教学做典范,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应该走进真正的课堂,走近学生。一堂为了让专家看到效果而专门准备已久的课堂实用价值是很低的,因为在真正的教学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每一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面面俱到,特别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教学具体实情下,一堂完美表演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真的如此完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应该切实考虑到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注重考虑课堂教学是否切实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生物,更具体一点说,人本身就是一种生物。那么,生物教学也不应该脱离现实,一堂只有理论的生物课或许让课堂的内容更加高深莫测,但却违背了生物教学所应该有的实际意义。学生不是考试的工具,不应该只是空有理论不知实践的产物。要切实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就必须重视高中生物,提高高中生物学科在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对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有所提高,同时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从原来的高二开生物课程变成了高一开始开展生物教学,这样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提高。这一点转变既为高中生物教?W的开展提供了很多平台,也要求在原有的生物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变,特别在分析学情这一方面,无论是教学评价者还是教学实施者都应当切实落实并做出相应的改革。

教学资源一方面制约着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同时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影响巨大。高考与新课程改革有一定联系,但不存在矛盾。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生物分值提高以及课时的增加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壮大高中生物教师队伍;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真正的学习体验以及对实验探究的思维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这些方面的实施落实事实上是不到位的,甚至有的教学点由于教学资源以及高考压力的原因,对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同时,课程改革对生物学科教师资源配置方面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不仅仅是被评价,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对自身的再度认识,是教师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的有利条件。教学过程评价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肯定,同时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条件,在发现问题中求发展、求提高是每位教师必须领悟并切实落实的。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全国新一轮的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自2004年开始实施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新课程理念证明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发展和提高是建立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的。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创新过程,而这些就需要把评教作为一种科学手段,不断验证生物学知识的正确性以及不断探索新的生物学现象,建立与时俱进的生物学知识、完善生物学体系,这是说明评教实验教学对生物课程完整构建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第3篇

高中生物新课程从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地位, 作为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新颖性, 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 从学生自身的生活角度提供教学课题, 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呈现多样性,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总结, 主动收集生物学习资源, 积极研究生物知识, 调动主观能动性, 在分类比较中进行总结, 快速了解和掌握生物新课程的学习要领, 对提高生物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一、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的基本原则

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的基本原则为:需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与实践性原则。学习需要性原则是在学习中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在学习中能够不断有所突破。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很多问题, 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 按照生物学习的需要性原则去解决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 生物新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开放性原则, 是每个学生自身都有不同的特点与学习能力, 在学习生物新课程时, 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掌握生物知识, 学习原则上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认知与观点, 获取更多与生物内容有关的知识, 在拓宽视野的同时, 还能够发现很多自己未知的生物知识, 使自己的学习方向更具有针对性, 尤其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 可以与生物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 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实践性原则的重点就是在实践中擅于归纳、总结, 尤其在生物新课程中的试验环节, 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仔细观察和试验, 多方面了解相关生物知识, 最后总结出相应的结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把实践与思考相结合, 把生物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与整理, 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探索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

探索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观察与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法, 这三种方法对于高中生快速掌握生物新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观察与实验法就是在学习生物新课程中, 学会观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本领, 需要学会全面、仔细地观察研究对象, 可以设定一个假设的条件下, 根据实验的环境要求, 在实验中了解与掌握不同变量之间所具有的相应因果关系。为了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生物新课程时需要重视老师的指导, 在老师的指导下注意需要观察的细节与重点, 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要学会自主分析, 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生物新课程中的学习内容;调查法也可以称作间接观察法, 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知识获取渠道与方法, 收集有关生物新课程相关内容的资料, 展开有计划、有目的地研究, 从而发现研究对象的规律与特点。调查法并不需要学生到现场亲自调查, 只需要对现状展开研究, 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学习方法;文献法是为了加深对生物新课程的分析与理解, 查找有关课程内容的文献。文献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对于掌握生物新课程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查找文献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资料, 在他人原有的基础之上, 提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的思考

1. 合理定位学习目标

高中生物新课程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程进行更深刻的研究, 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要合理定位学习目标, 使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基于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培养这些能力过程中, 要学会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资料进行收集, 在整理学习资料时要擅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提升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另外, 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还能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2.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新课程里面有几项研究性课题, 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展开学习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要服从老师的精心安排, 听从老师的细致指导, 进一步体验社会中的生物学、生物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比如, 生物新课程中“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课题”, 这是我们接触的研究性课题之一, 在开学时老师就把这个课题的相关要求告诉我们, 其中包括统计方法、分析方法、调查方法、作业评价等。每个同学都会确定相应的调查对象, 在调查中, 杂志以年为单位, 报纸以半年为单位, 网络上的则没有时间要求, 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总结出八百字以上的调查作业用邮件发送给老师。在调查这个月中, 同学们都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把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 在调查中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在调查结束后, 老师给予我们很高的评价, 选出一些优秀的调查作业发布到学校论坛上。同学们在面对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成果时有很大的成就感与荣誉感。由此可以看出,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把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压力变成动力, 对提高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3. 学习范围向纵深发展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 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之下, 给予同学很大的自主性, 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开拓了视野, 学习范围向纵深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比如,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发现秋天落叶的时候, 路灯下的树叶落叶时间要比旁边的树叶黄得晚, 落叶也相对晚, 我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可以了解到光对生物有很大的影响, 在研究、分析中, 发觉这种现象涉及到了长短日植物开花机理以及光敏术等更高层次的生物学内容, 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生物学知识。

摘要:高中生物新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讲, 在教学方式上给耳目一新的感觉, 促进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在研究中掌握生物的真谛, 并且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逐渐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经验, 在学习原则与方法上都要有所突破, 这样才能充分理解生物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本篇论文先介绍高中生物新课程选择学习内容的基本原则, 进一步探索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 最后提出几点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思考, 提供一些学习参考经验。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新课程,探索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龙锦忠.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的课改要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06) .

新课程生物学习评价探索 第4篇

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具有差异性的,对信息的收集应当是多样、全面和丰富的,对评价对象的价值判断应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有利于评价对象个性的发展。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在评价中的作用,强调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运用。

一、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集体意识;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是否具有合理性、灵活性、独立性。例如:用16、17、18、19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一次),编一道加减混合算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计算办法和想法,在黑板上表示他们不同的计算过程。生1:把16、17、18、19看成6、7、8、9来做,6+9=15 15-7=8,所以我的算式是16+19-17=18。生2:我也赞成他的说法,6、7、8、9来做,很明显中间相加等于头尾相加,16、17、18、19,这样就有好多答案,如16+19-18=17,19+16-17=18,19+16-18=17。生3:我知道有8种答案,因为因为16和19、17和18都可以交换位置。这样16、19在前有四种,17、18在前也有四种,所以有8种。我肯定每种办法都获得了成功,这一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听来是一种自我的挑战,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这一活动的潜在价值还在于,可使儿童有机会感受:(1)存在多种成功解决问题的途径;(2)直观感悟到不同的方法产于不同的角度或想法;(3)自己的想法将影响自己的选择倾向;(4)有时需要评价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学生不可能通过少数几次活动,就能有所领悟。“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

二、及时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阐述如下: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存在着一种误区,那就是概念、法则、定理等一些是基础知识,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技能。其实这样忽略了学生在探究这些数学事实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研究新知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这种解题的直接兴趣往往会转化成对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产生良性循环,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只要求学生给出答案数,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而要求学生给出问题的求解过程,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风格。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认知方式,认知能力倾向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评价中对同一知识应当允许不同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并存;而且也应当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有书面考试(含选择题,简答题,讨论题,开放题等),口试,课题设计,小组合作讨论等正式的评价形式,也可以有面谈,提问,作业与学生档案等非正式形式。以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需要关注其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包括理解的合理性,抽象程度,综合性,独特性,深刻性,系统性,对给定信息的超越程度等——建构的结果,反映智力过程;他们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知水平,如非模仿程度,自觉意识——元认知,深刻程度,多角度认知等;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水平,在新情境中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在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时,除客观评价基础知识的掌握外,在研究面积计算过程中,所获取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如平移、剪拼等方法及转化的思想等都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

新课程生物学习评价探索 第5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认识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其发展和提高经历了不断的实践一理论-再实践一再理论的过程.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对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认识及探索 第6篇

发表时间:2003-5-19 15:00:47

访问次数:5748

字体选择: 大

新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的落实,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也越来越深地意识到实现课程变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下面就我校干部教师对新课程方面的一些认识及探索做一汇报交流,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对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的认识。

针对当前我们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考查;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个体差异;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情况;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等主要问题,新课程提出了发展性评价,我们对此的理解是:

·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关注学生、教师的个体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

·发展性评价的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要求。

·评价主体由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互动,建立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社区、专家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制度。

·关注个体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基于对新课程及新课程评价的认识,我校在新课程实施初期已经开始着手探索此项工作,并初步形成了一些操作性较强,能够促进师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我校新课程学生评价体系。

1、确立学生综合评价的实施细则和方法。

我们认为对学生评价要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生个性发展等综合素质,2002年春,经全校教师、中层以上干部多次讨论修订,制定了我校学生的《素质发展综合评价》实施办法及细则,细则包括学生礼仪常规、日常规范、学习态度、综合实践、特长五大项,22小项,通过该细则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素质发展评价,该评价从满足“三个需求”出发;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同学互助共同发展的需求和老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社区评价、家庭评价,真正发挥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

2、建立《成长足迹档案袋》。

2001年,我校率先在求真中学每个学生自我建立《成长的足迹》档案袋,后在全校全面展开。档案袋由学校统一制定,主要内容包括:①学生第一学期发展目标。②问卷调查表。③入学检测成绩(试卷)。④学生个人自我简述(含特长)。⑤期中、期末结束后,学生个人自我小结和评价并制定新学期的努力方向和目标。⑥优秀作品(作业、设计、制作、作品)。⑦个人荣誉等。档案袋每学期一袋由学生个人保管、开学建新档案(内容可参照前一学期进行调整),三年共计六袋,毕业前进行综合评定,评价结果填入学生毕业档案,通过近两年的操作,我们觉得建立《成长足迹档案袋》最重要的意义能够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档案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3、制定各学科发展性评价实施细则。

为了给初中毕业以及高中自主招生提供客观依据,更为了立足过程,关注进步,发挥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根据青岛市《初中各学科发展性评价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在广泛学习、宣传深入征求教研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各学科发展性评价手册。

①手册内容:为了便于操作,在制定该手册时考虑到各科的共性和特性,评价方法以质评、量评相结合,以表格的形式对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进行评价。各科一般包括7—8项评价项目,如课堂表现、日常作业、研究性学习、单元检测、期中检测、期末考试等。每项还有细化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如对单元检测评价的标准是是否认真复习,是否认真参加检测并及时反思总结,检测成绩如何,有无进步,既反馈实得分,又反馈评价分(即与上次检测相比进步情况)。(手册样本详见附件)

②手册使用方法:由学校统一印制,订成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生物、音体美、微机、劳技各科的评价手册,学生人手一本,平时由班主任集中保管,每月一次由学生本人、学生相互之间及任课教师实事求是地对自己或他人做出评价,然后学生进行自我小结,评价情况向家长及时反馈并征求意见。

③手册使用应注意问题:

<1>综合性:不仅要评价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也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2>多样性:要将考试与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评价等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3>差异性:评价不能搞一刀切,要考虑学生的起点和差异,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

<4>自主性:要重视自我评价,及时总结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5>激励性:要多看学生的优点,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6>过程性:要及时评价、及时反馈,要有“档案意识”,及时整理材料,切忌虎头蛇尾和临时突击。

三、教师评价体系。

1、制定教师期末考核办法。

1998年我校制定了教师期末考核办法,以后每年调整,去年又做了较大的调整,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学生、家长评教、教学评价、教学计划、总结、集备、教研、批改作业、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命题监考问卷、教学札记、撰写论文、课题研究、听评课情况、教学成绩。评价过程先由教师写出书面总结进行自评,然后在组内交流,进行互评,再由学校根据日常教学中各项情况综合评价。

2、课堂教学评价。

①一堂好课标准大讨论。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中,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呢?2001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我校展开了一堂好课标准的大讨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我校一堂好课的参考标准,并根据此标准重新设计课堂听课本的反馈意见,此标准为对新课改的深入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怎么讲的,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在我校教师评价办法中,学生、家长评教占据相当比例。2002年根据课程特点,学校重新修改了学生课堂教学评教表、课堂文理科评课表,将课堂评教关注点逐步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及交流合作等方面,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打破了原来主要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逐步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评价。

3、对考试评价的改变。

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方法,和评价改革应该是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在2002年我们进行了各科优秀试卷评选,我们对试卷内容提出了要求,要加强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答案可呈开放性,减少唯一答案做法,要依据课程标准命题,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现象。每位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出一份优秀试卷,经学校试卷评比小组选出优秀试卷,再以优秀试卷为基本框架进行完善,制定出期中考试试卷,考后又对试卷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中层以上干部深入到联系的集备组和老师们一起进行试卷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

此外我校还在考试处理结果、考试方式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对每个学生要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能单纯以分数多少进行简单分类,要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对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考试方式倡导给予多次机会,采用不同试卷,进行分层考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打破惟纸笔测试传统做法,要尽可能地关注每个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积极实施新课改的近两年里,我们围绕新课程评价,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搞好教学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更新观念的过程,也是不断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决心不断实践,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在教学评价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青岛二十一中、青岛求真中学

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心得. 第7篇

通过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有关专业书籍的学习,听取名师的新课改经验传授,以及和课任老师的交流,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新课程,谈几点看法:

一、内容体系上的改变

根据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内容抛弃了以往追求科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知识体系。它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根据生命科学的本质,重新组合内容,构建全新的体系。

二、行为动词的改变

生物课程中对以往表示不同认知层次的了解、理解、掌握,以及技能目标运用和使用等也已约定俗成的惯用术语,并不一概排斥,而是兼用并蓄,以及通用过重新界定,来提高其可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三、能力要求上的改变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

四、教学观念上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

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评价方式上的改变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关于评价的理念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表现在:把评价的过程和学习过程割裂开来,将评价看作是学生学习的终结;把评价的方法简单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把评价的目的和功能简化为选拔和等级评定;把评价的主体窄化为教师或行政部门肥学生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

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大多数的教学评价并不是要学生一比高低,显示优劣,它只是为教学决策搜集信息依据的过程。成功的评价工作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评价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成功,而不是证明他的失败。传统的评价理念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甄别功能,而新的评价理念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因此,要通过评价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学习生物学的机会,提供可共享的学习资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相互评价的机会。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分析自己学习有关生物学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优、缺点与需要。学生相互评价则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在新课陈培训后,深深感到在我的教学知识范围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与遗缺。课标所述“评价”包含着许许多多方面,有课程、学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以及考试的评价等等诸门别类。这对我生物教学中如何来评价学生的帮助很深。往

往在教学中只是重视学生考试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期望老师对于自己的行为、成绩作出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久而久之便对教师对他作出的评价失去了在意的投入,也就将在生物学习过程加以淡忘,只是重视毕业、升学时档案中生物那一栏中的成绩了。

记得我小学时对学习没有兴趣,自然就考不出理想的成绩。但是在一次考试中,偶然的机会,我考得很好,老师给了我极高的评价,当时的我心潮澎湃,满心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也就是那次考试将我的自信、灵感顿时统统载顷刻间激发出来,也就在那以后我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我也变得爱读书了。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由此看来,老师的评价是那样的举足轻重啊!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结果、表现这三方面的评价,都起着关键的作用,那评价不单单是一个分数、一句简单平实的评语,而是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举动、行为、思想等细微观察后作出的综合性、全面性、鼓舞性较强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会更清楚、深入的了解自己近期的一系列表现是否在某一水平线上。从而有效的激励学生那种积极向上、可以勇于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挑战和困难。

结合我在平时生物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仔细反思和体会后,感到好的评价对于教学工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再只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平时在练习中、学习中、与同学交流讨论中的表现,在来给他们作出合理全面的评价。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自然学习兴趣便又会回到学生的身边!在上课时,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比直接让学生记忆生物学知识来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上课进度,抹杀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忽略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我们为了讲究效率,很多探究活动没有让学生真正开展;我们为了一个统一标准,把学生的创造性的答案都认定为错误答案……

新课程生物学习评价探索 第8篇

总结归纳,梳理知识体系。这样“授之以渔”,通过有效地方法指导,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并且能够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 倡导合作,发挥生生互动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是很好的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在教学中将学生就近分成若干小组,实验课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学习,完成探究,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课堂上也往往采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协作完成思考、讨论、分析解答问题,并进行交流表达。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4.激励评价,实现有效学习

评价应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方法应有多样性和灵活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教师应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行动策略和方法,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评价,通过适应性评价,缩小学生差异,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而且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教师适当的激励,能很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5.学以致用,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预防传染病知识时,教师应及时联系注射甲型流感疫苗防甲流感,涉及生态环保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醒学生“你今天‘低碳’了吗?”对于激素调节可结合糖尿病的激素疗法,遗传部分联系生活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而变异部分则启发学生识别父母通过手术获得的双眼皮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等等,这些知识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和生活相联系;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还有助于情感目标的实现,譬如在学习人的生殖和发育部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6.巩固练习,实现有效课堂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并且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让学优生吃得好,让普通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作业务必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选题,坚持一要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二要难易适中,做

1.转变观念,营造氛围

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下,学生的考试分数是主要依据,而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和方法。因此,许多学生和教师从心理上无法真正地接纳研究性学习,造成不少的学校研究性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应付上级的检查。教师没有用心去指导,学生更是乐于如此,随便设立一个课题,然后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最后堆成一篇连自已都不大清楚的文章。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初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进行习题训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时,我及时例举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以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当堂讨论完成,其效果非常明显。通过适当训练巩固教学,是实现生物有效教学的得力措施。

7.注重反思,促进效率提高

尽管教师每节课前都做到认真钻研新课标、精心备课、研究学生,不断斟酌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尽人意,甚至失误之处,所以教师每节课后就需要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本节课成功的地方和不理想之处,以求加以改进。比如说在上完生态系统一节之后,我在反思本节教学时忽略了生态系统成分和生物类型的比较,而这些正是考试容易考到,学生也容易出错的内容,需要以后及时改进教学。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详细认真的质量分析,寻找前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进度,改进方法,少走弯路,惜时如金,提高课堂效率。

8.提升魅力,师爱赢得有效

不断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做学习型高素质和充满爱心有激情的教师,也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教师每天精神饱满信心百倍面带着微笑提前走进教室,课堂上富有幽默感,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正确引导学生,课堂教学一定是富有成效的。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我们每天板着面孔,活泼不足,严肃有余,学生很容易从心理上排斥所带学科。所以说我们应该以一种快乐的心境从事工作,在教学中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发展学生,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占据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我们应该渗透新课标理念,通过不同途径,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实务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郑春和.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6]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定要做好观念的转变,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认识到必须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出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以至学会生存,才能适合社会的需要,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我校多次邀请专家来开讲座,进行相关的培训,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和提高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并且组织一部分骨干教师到一些名校进行调研,学习先进的经验。其次,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其一生的重要性,从而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研究学习。这样,师生统一认识,相互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达到相应的效果。

2.结合实际,慎重选题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我深刻认识到科学选题是研究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受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很少,因而许多学生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许多学生选题盲目,既没有考虑到难度和研究的条件,又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并没有得到乐趣。结果是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后,不少学生无法进行信息处理,从而半途而废。有些学校则是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由教师选取一些课题让学生来选取,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也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认为,在指导课题的选取上,既不能放任自由,又不能主次颠倒,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学习观察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标本、实物、挂图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掌握观察的方法,更重要是引导学生在校园、社区、田野中去观察一切生命现象,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诱发探究的动机。然后,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的真实素材来确立课题,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去探索学习,例如:市区的柳湖一年来水葫芦布满湖面,政府部门多次组织人员清除,有五名学生就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到周边地区调查,开展“水葫芦入侵的危害与防治”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且把结题论文送到有关部门,得到了环保部门的高度评价。又如:有一个小组学生注意到许多同学早上不吃早餐,就开展了“学生早餐问题的调查和建议”的研究,不仅以问卷的形式充分调查了学生吃早餐的情况和原因,而且走访了有关营养专家,分析不吃早餐和早餐吃不好的危害。最后,小组成员还给校长提出了建议,要求学校推迟早读时间,深受学校领导的好评。这种结合实际课题的例子很多,而且都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鼓励学生对已研究过的课题进行重新审视,从过去的研究中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课题拓展延伸,这样才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创造性、趣味性、社会性等的特点,同时可避免学生选题的盲目性。

3.科学严谨,设计方案

当一个研究课题提出来以后,要使研究更具有新意和创造性,学生就需要收集大量相关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可行的实施方案。教师指导,让学生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最终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作出假设、预期结果,并让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器具、材料、信息资源,设计一个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研究方案。首先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有些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利用市图书馆的资源。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有价值的图书,并且还可适当介绍有关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常识。其次是通过网络查寻相关的资料,这也是迅速、快捷获取资料的有效方法。此外,教师还可帮助学生联系社会有关部门,给学生提供一些科学资料。例如:有一组学生在做“水葫芦的入侵和危害和防治”的研究中,需要有市区附近的水质情况分析作参考时,我就主动帮学生与环保部门联系,从而获得重要的参考资料。学生收集了资料以后,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安排出具体实施的时间及方法。其中有一组学生就因为有了环保部门的资料,从而使采样有了针对性,避免了盲目与浪费时间。

4.积极参与,组织实施

具体实施过程是最复杂、最关键的阶段,也是最有乐趣和挑战性的历程。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又要积极参与。研究小组在进行分工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实验对象的选取、调查表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材料与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等阶段,都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例如:有一组学生在“西溪的水污染及防治”的研究中,到环保部门收集多年来水质的监测数据,到化工厂调查污水处理情况,实地到各个点采样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与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和动手操作,学生培养了主动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及时给予指导,当学生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帮助,由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处理数据,撰写论文

撰写论文是研究性学习的升华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方法,如采用图形、表格等,并且能够从中找出规律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如:学生在“水葫芦入侵的危害与防治”的论文中指出的观点就既联系了本地的实际情况,又结合了国际上的生态防治,为我市的生物入侵防治指出了很好的建议,受到了环保部门的好评。在生物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如:在“遗传的基本规律”的教学中,介绍孟德尔成功的四个主要因素:正确选用试验材料、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分析、科学设计试验程序。启发学生借鉴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并运用到研究性学习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此外,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研究性论文写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写作要规范,主题要突出,语言表达要科学,结构要严谨,文章要富有创新性等。

6. 成果展示,交流讨论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如学生采集的图片、实物,以及论文等来进行交流。其中论文展示是主要的方式,通过组织论文答辩,学生一方面共同分享成果,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我校通过举行论文答辩会,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评选,每年都评选出一部分优秀的课题给予表彰,使获奖学生有成就感,同时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

新课程生物学习评价探索 第9篇

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的专业必修实验课程,其中的课程成绩评价是该实验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建立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能够调动本科生积极参与实验课程的主动性,也能够使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时有据可依,尽量做到学生成绩给定公平合理。针对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制定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提升了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综合实验课程成绩评价体系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是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针对大三学生制定的三大综合实验-生物化学综合实验、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和微生物学综合实验之一,这三门综合实验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毕业设计之外最为重要的实验课程。我们在生物化学综合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将学生成绩的给定不仅仅只体现在实验报告的优劣,而是体现在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整个流程的积极性,不再仅仅把精力花费在写一份看似精美实则浪费时间精力的实验报告上,提升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和教学水平。

一、现行生物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实验评价体系最常见的是以学生最终上交的实验报告为依据,根据实验报告的“优劣”进行分数的给定。这种评价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待实验的重视程度,也为任课教师给定分数提供了直接并且简单明了的判定依据,降低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并且在将来的教学检查、教学评估中也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成绩与成绩给定过程对应起来,不会出现实验成绩与学生实验报告差异太大的情况。但是,这种评价体系存在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会有“实验做得再好不如实验报告写得好”的意见。因为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成绩的关心程度不会低于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为了拿高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把实验报告写的又多又精美,有时候会因为不小心写了一两个错别字而把写了很多的报告作废掉重新书写,甚至有些学生在画实验结果图时为了更好看,直接从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图片“照猫画虎”而不是根据自己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描述,而有些实验真正做得非常不错同学可能因为字迹不是特别漂亮或者真实反映的实验结果不那么完美,造成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非常容易出现,存在着易误导学生、易偏离实验课程设置目的的弊端,严重挫伤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的积极性,甚至助长投机取巧、篡改实验结果等不良学风。

(2)在一定程度上,易使任课教师产生懈怠思想。评价体系的简单化,确实减少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同时也容易使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整个实验流程,无意识中减少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时间,不能真正掌握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真实实验能力,再加上成绩评定时“简单粗暴”,容易造成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和不信任等对立情绪,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教学效果的获得。

(3)难以对教学效果进行合理评估,影响教学改进的开展。如果学生成绩仅以实验报告为最终依据,缺乏其他合理的评价体系,势必造成学生最关心的是最终的实验成绩,而对实验过程缺乏足够耐心,难以全身心投入实验教学,实验课程沦为“走过场”;教师也更多关心的是学生能否完成实验和提供最终合格的实验报告,缺乏足够的完善实验、改进实验的动力。这样最终的实验成果仅仅是一份份看似完美实则无用的实验报告,师生沟通减少,难以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也就很难合理评价教学效果,对教学的改进和发展非常不利。

二、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我们在分析现行的仅以实验报告为依据的评价体系后,根据我们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的经验,制定了我们自己的成绩评价体系。我们以教学时间和过程为轴线,将整个实验划分为三个具体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包含若干个小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小的组成部分均有相应的分数值,再加上非实验阶段因素,如考勤情况、实验室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等,最终设定总分数为100分。具体细分如下:

1.实验前准备工作阶段(20分)

因为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整个实验时间持续8~10天,因此实验准备工作分为两大块,一是实验整体准备(以学生个人为单位,总分5分),实验第一天为实验理论部分的讲授以及所有实验器材、试剂等的准备工作。教学内容会提前通知学生,并让学生做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准备工作,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设置较多的教师提问和学生自由回答环节,通过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性,给定相应的分数,最低为0分,最高满分5分;二是单日实验准备(根据当日实验内容设定分数为1分或2分,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总分15分),实验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天提供一份实验预习报告,制定每天实验工作计划,任课教师根据当天实验内容来审核学生的预习报告及工作计划,并针对实验关键问题进行提问,每组可以指定一名学生作为主要回答人,其余学生可以辅助回答,主要回答人每天更替,轮转一次后重新开始,不限顺序。以此了解学生对当天实验的熟悉程度,并以小组为单位给定相应分数,最低0分,最高满分1分或2分。

通过该阶段,强化学生对实验准备工作、实验理论基础的重视程度,尽量改变学生之前已经养成的实验准备工作是实验准备老师的任务,学生只负责实验操作即可的错误观念,并能够熟悉实验过程,做到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操作不盲目。

2.具体实验进行阶段(50分)

生命学科是一个实验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利用合理的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将一半的分数放在具体的实验进行阶段。在此阶段,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小组预先制定的实验计划安排实验时间和过程,甚至对实验计划也可以进行较大的修改,除非涉及实验安全问题,任课教师不过多对实验过程进行干涉,集体使用的仪器耗材等也由学生各组之间进行协商确定使用时间和顺序。教师全程在教室巡查,观察所有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获得结果以后,小组成员需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一致结论后找任课教师进行结果审核并说明结果是否合理,有无重复实验的必要等,任课教师根据实验结果和学生的陈述进行解答,并有针对性提出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回答,不限制回答人,以此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对实验更加理解,同时根据每位同学在当天实验中的操作水平和贡献程度,给定每位同学相应的分数。

3.后期数据整理及实验报告撰写阶段(30分)

实验结束后,一般给学生7~10天的实验数据整理和实验报告撰写时间,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独立处理实验结果,除了实验数据是每组一致的以外,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图表和雷同的结论,否则按照结果相互抄袭,直接本次综合实验判定为0分,以杜绝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不良学风。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较为严格,不允许照搬实验教材,实验原理部分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书写,试剂耗材仪器等部分可以略写,实验步骤必须根据实际操作书写,结果描述或者计算要准确,下结论要根据实验结果和个人理解,不允许出现夸大的实验结论,报告中图表各要素要齐全、表达要准确。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数在给定时,如果学生因为迟到、旷课或者早退等非正常请假造成的缺席,相应环节的分数为0分,因正常请假出现的缺席可于第二天或者跟下一个班级重新学习后获得相应分数。出现较为重大的违反规则操作,造成仪器损坏等严重后果的,除依照郑州大学实验室管理规定进行赔偿外,该次实验成绩为0分,轻微违反规则操作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的,酌情扣除相应分数。在实验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实验改进意见并经任课教师同意实施后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在获得该环节满分的同时可获得该环节1~3倍的奖励加分,上不封顶,直至获得满分100分。

三、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

新的成绩评价体系避免了过去“一报告定江山”的弊端,通过近几年的有力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细化的成绩给定方案,分数给定的环节较为清楚,在提高成绩透明度的同时也建立了师生之间的互信,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整个环节的积极性和任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基本杜绝了学生只靠实验报告获得好成绩的侥幸心理。使学生在本次实验中从理论知识准备、实验操作训练、数据处理分析、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均获得了较为全面的训练,为学生将来的毕业设计、进一步深造或者做生物行业相关的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新评价体系的实施,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胜任教学任务。实施初期对教师来讲存在一些压力,但是随着实施的逐步开展和完善,获得了一定成果,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自豪感和持续改进实验教学的动力。

(3)分数给定的奖励方案有效提高了学生“找茬”和改进实验设计的热情,在实施的过程对某些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了较大的改进,简化了实验环节,节省了时间和材料,同时也对实验设计进行了部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成绩评价中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只有制定较为科学可行的成绩评价体系并坚持实施,才能保证成绩评定合理,教学顺利进行。我们通过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较为先进的成绩评价体系,在坚持实施后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保证成绩评定公平公正,我们将继续坚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卫芳,王秀海,俞红云,周丛照.本科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成绩评定体系的构建[J].生命的化学,2015,(01):136-139.

[2]高艳锋,翟文杰,祁元明.生物专业本科阶段生物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34+136.

[3]李欣,赵玉红,周浩,张翠竹,张钧,段亚君,水雯箐,赵立青,李登文.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3):161-164+185.

[4]任秀艳,李美茹,乔洁,姜淑慧,侯志敏.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15-117.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第10篇

通过初中新课程生物教材的学习,我对生物新课程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培训体会和心得:

一、教学理念进行了改变。新课标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加入到课堂的互动学习中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就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生物课程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二、课程目标进行了变化。新教材内容摒弃了一些知识拓展的内容,只保留了一些学习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所必需的事实,为教学留下了许多探索的空间,这样师生能更多地思考和交流,训练师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述、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进行了变化

1.新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抛弃学科体系,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对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和整合。

2.建立了科学方法教育的体系,创设了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奠定了基础。

初中物理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探索 第11篇

发布者:杨诚 发布时间: 2012-9-8 16:08:10

物理教学评价作为物理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不能直接使学生活生生创新能能力,但它的内容和形式对创新教学的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然而从当前物理教学评价的现状看,在形式上是近乎单一的分数评价方式:在内容上也基本上是只注重认知领域的评价,从而使得“老师为分而教、学生为分而学”的现象严重地存在于今天的物理教学中。这种现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养成,已经难以适应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新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以确保我们的物理创新教学尽快落到实处。本文仅对物理教学评价中的学生评价的改革取向谈点见解。

一、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物理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教学目标的分基本上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该法法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教学目标也不例外,它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也主要反映在以上三大领域。多元化的教学目标需要全面的物理教学评价才能确保该目标的实现,然而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只重视认知目标的评价,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把难以量化的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基本排除在被评价目标之外,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和教学目标严重脱节。这种现象与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的先进教学思想极不适位。物理创新教学在目标上的多元性要求物理教学评价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和其数学目标相吻合的、而不是脱离的,即中学物理创新教学下的教学评价应该对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对学习物理的兴趣等情感状况作出全面的客观评价。

二、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中学物理创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理应要求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与之相对应,一般说来物理创新教学的常用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考试(笔试)在物理创新教学的诸多教学评价方法中考试仍然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考试与物理创新教学在本质上并不排斥,问题的关键是考什么、如何考,不好的考试会阻碍创新,而好的考试会完全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服务。为体现创新精神,引导物理创新教学的实施,必须对当前物理考试进行改革,试题要以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为指导,着力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增大主观题的比重。在物理考试的试题类型中常见的客观性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常见的主观性题型主要有主算题、论文题等等,两种类型虽各有长短,但比较而言,主以性的试题在测量学生的组织综合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在物理考试中应适当增大主观题的比重。(2)开发体现创新精神的新题型。在当前的物理考试中,以物理知识立意的试题较多,以能力立意的试题较少。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尝试开发以下类型的试题:①“开放性和情景性”试题.、开放试题的条件、内容、思维过程以及结论,可以有效地提供给学生自由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物理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②“跨学科知识”型试题。综观当今的许多重大学科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所以要注重开发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的试题,以此加强物理学科卡口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该种试题类型的开发与当前正在推行的全国高考“3+X”模式的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

2.档案袋评价法该法是适应物理创新教学对物理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而采用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它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物理档案袋,然后将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所有体现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行为和成果都一一记录在察,主要包括一些物理学习策略卡、物理小论文、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尤其是家庭实验以及一个很好的物理解题思路等等。通过这种方式,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从档案袋中反映出来。

3.观察法、调查法及谈话法对于物理教学目标中难以量化的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如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爱国主义情感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及谈话法等一些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

三、注重评价标准的科学化

教学评价的标准,通常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三种形式。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然后将评价对象与之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被评价者通过评价后看到自己的进步会激发其继续前进的斗志,重在教育性;相对评价法是以某一集合的平均状况为基准,再把被评价对象与之相比较来评价每个被评对象存在该集合中的相对位置,它往往容易造成学生之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发展不利;个体内差异评价是以评价对象——学生自身为参照点进行的评价,由于是跟自我相比较,充分考虑了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所以较绝对评价法更能体现出它的激励性,它的这一特点对物理创新教学尤其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三种评价标准的不同,尤缺点可以看出,物理创新教学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该是灵活运用绝对评价法,允许不同的学生按不同的速度达到物理创新教学的目标,慎重运用相对评价法,大力提倡以往物理教学评价中常常缺少的个体内差异评价。

四、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现代教学评价认为,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人开展的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物理创新教学任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做好他人为主的外部评价,更要注重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使二者达到完美的有机结合。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物理教学评价在物理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统率作用,同时还要认识到当今物理教学评价对中学生评价方面的弊端及其对开展物理创新教学的阻碍作用,从而增强我们对物理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方面的历史责任感。努力探讨物理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新路子、新立法,从而能够让它发挥出其重要功能,把我们的物理教学尽快

上一篇:平面构成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下一篇:山西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