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月英》的观后感

2024-07-16

《支月英》的观后感(精选7篇)

《支月英》的观后感 第1篇

《支月英》的观后感

支月英是央视特别节目《榜样》中的一位榜样人物。她是深山播撒希望的支教老师,对于她,你有何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支月英》的观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支月英》的观后感一:

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

已经55岁的她,原本可以退休,离开山村颐养天年,但她不舍离去。“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她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西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乡村教师支月英。

“让山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记者驱车从奉新县城到澡下镇只需20多分钟,可从澡下镇到泥洋村白洋教学点却足足花了1个半小时。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实地走一遭后发现,当地的偏远程度仍超出想像。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第一次到泥洋村时,先坐了2个多小时的汽车,再徒步走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

“这么偏的地方,就从来没想过要离开?”

“何尝不想呢?可是我走了,山里的孩子怎么办?”

山里的孩子也应该接受好的教育,这是支撑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她明白教育对山区孩子的特殊意义,“山里的孩子们与外界接触很少,掌握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支月英以校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为了让山里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她50岁后开始学习制作课件,从网上下载丰富的学习资料。

“教学方法好,孩子们都听她的话,成绩都很优秀。”泥洋村村民李业美说,支老师常常利用傍晚的时间到家里辅导孩子做作业。早晨有的孩子喜欢睡懒觉,也被她从被窝里叫起来。

她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为了解决隔代教育问题,支月英不厌其烦地家访,给爷爷奶奶们传授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改掉坏习惯。

“总要有人作出牺牲”

中午12点,刚结束一上午的课程,支月英就匆匆到二楼的厨房做饭。三年级学生洪涛回家要走6里的山路,午餐便在学校和支月英一起吃。从学前班到现在,支月英没收过一分钱。

“村民们家里有事只要打一声招呼,支老师就管孩子们的午饭,有时十几个孩子一起吃,碗都不够。”被支月英的事迹感动,两年前义务到白洋教学点支教的志愿者李霞说,支老师从不收钱,家长过意不去,常常送些鸡蛋和蔬菜来,支老师盛情难却,她便不时地给孩子们买书包衣服。

XX年,考虑到支月英的身体,组织上再次决定调她下山到镇里的中心小学。此时,比泥洋小学还要远10多里的泥洋村白洋教学点没有老师,村民联名写信请她去任教,她被村民感动了!

别人都往山下调,她却往山上钻。这让担心她身体的丈夫真的愤怒了,他把她的行李都扔掉了。

“山里需要我!”支月英对丈夫说,“总要有人作出牺牲,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丈夫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在行动上支持她。每次开学,丈夫都会帮她把课本送到教学点,米和油吃完了丈夫总是及时送上山。

支月英的到来,给白洋教学点带来了新气象,校舍从土坯房变成两层的楼房,还新添了乒乓球台和游乐设施。很多家长当年就是支月英的学生,他们纷纷把已经在外就读的孩子转回白洋教学点。

“我要一直坚持下去!”

“吃过了吧!”“今天脸色有点不好啊,不舒服一定要上医院!”支月英端着饭在村里到处转,边走边吃,不时地和村民交谈。

白洋教学点周边两个自然村的几十户人家,支月英都串过门,没有一个村民她不认识。午餐和晚餐,她总喜欢端着碗到处走。一些不愿意吃饭的孩子,一听到她的声音,赶紧坐回桌子吃饭。

泥洋村的村民都是客家人,讲客家话。几十年在一起,支月英的客家话讲得很顺溜。村民更是把她当亲人看,家里有好菜总要叫她去吃。冬天,山里冷,村民把火炉生好,给她送去。

在山区从教数十年,支月英也落下了一身病:一只眼睛几乎看不见,一只耳朵的听力衰弱严重,嗓子经常痛得发不出声。另外,甲减和糖尿病让她每天不离药。

已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支老师的去留一直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心情很复杂,既希望支老师能一直坚守,又担心她的身体。”李业美说,大家都觉得再挽留支老师,真的有点太自私了。

可支月英似乎还没把退休提上议事日程,她放不下山里的孩子,担心没有新的老师愿意来。“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支月英说。

《支月英》的观后感二:

在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55岁的老党员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深山里教书育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从奉新县城出发,驱车向大山深处一路西行,手机信号也越来越弱,蜿蜒的山路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奉新县最为偏远的白洋教学点。20多名小学生正在支月英的带领下朗读课文。

两层漂亮的校舍是最近才盖好的,鲜艳的红旗搭配着彩色的墙面,教室里配有多媒体和网络,院子里有游乐设备,教学环境跟城里相比已经差别不大。而在36年前,当支月英第一次踏进这个山村时,艰苦的环境让她记忆犹新。

支月英:不通班车,出门全靠两条腿,学生们课本和生活用品都是我从山下面肩挑手提弄上来,要走几个小时。那个时候肩膀磨得又红又肿,脚走得起泡。

后来,支月英硬着头皮学会了骑摩托车,崎岖的山路使得支月英骑坏了六辆摩托车。多年来,支月英资助了2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了学业。为了督促孩子们上学,支月英早上还会挨个到“起床困难户”家里把学生叫醒。

白洋村村民李士礼:她能待下30多年,我们非常感动,在我们这个村,我们最大的恩人就是她。

支月英:这里的条件虽然很艰苦,如果人人都想往山外跑的话,那山里的孩子怎么办呢?我是个人民教师啊,我一定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把这里的孩子教好。

今年6月份,支月英已经达到退休年龄。而她选择了继续在这里坚守。

支月英:尽我的能力教好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们希望。

《支月英》的观后感三: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XX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51岁的支月英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调动她到镇里,即澡下中心小学任教。正在此时,距离泥洋村十多里的白洋村群众联名写信,要“抢”支月英,请她到白洋教学点任教,“有些学生的家长就是我当年的学生,我毫不犹豫答应了他们”。

在白洋村,村民心里都惦记着支月英。无论是家里有学生还有没学生的村民,只要平常家里遇到红白喜事、盖房子等,都会请支月英到家里去吃饭。“村里每家每户我都很熟悉,很多家长和我跟姊妹一样。有的时候孩子家长有事不在家,我也会把学生留在我那里吃饭。”支月英说。

教学点在山上,离支月英在县城的家很远,“下山回家得花半天时间,上山上课还得半天时间。如果没事,周六周日我一般不回县城家里。平常我就住在学校,学校就是我的家。”支月英说。

对支月英的敬业,丈夫蔡江宁心里也有“抱怨”:“她是越走越远,反正学校就是她的家。”抱怨归抱怨,但蔡江宁还是拗不过老婆的坚守,“没把她拉下山,反被她拉上了山。现在离她学校近,有啥事过来也方便。”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XX年因视网膜出血,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一般人看我精神状态蛮好,看不出我患有这么多病。”支月英语气轻松,似乎是在介绍别人的病情。

“之前没去看病吗?”记者好奇。“平常医生要上班,学生也要上课,学校三个年级我一个老师,哪里有时间专门看病。”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

支月英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的家长,今年二年级学生刘毅恒的母亲李霞主动当起了白洋教学点的代课老师,“支老师原来还给孩子爸爸上过课,大家从她身上看到了什么是一个党员教师的尽心负责。我也想像她那样,为学生们尽些力。”

《支月英》的观后感 第2篇

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什么样的力量浇筑,让一个人为了加入共产党整整坚守了7年,让一位女性为山村讲台培养了两代人。这就是信仰之力。信仰让党员的灵魂有了归宿,让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更加坚定。

共产党就是我们的信仰,从我们入党宣誓那天起,我们的生命就被赋予新的内涵。我们不仅仅是一个鲜活的人,更是一个有着政治生命的人。坚定的信仰、崇高的使命始终指引着我们成为群众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为老百姓代言,传递人民的声音、凝聚人民的力量。

《支月英》的观后感 第3篇

一场真人秀,一个巨大的摄影棚,唯一真实的是其中的主人公楚门。这样的一个世界,楚门浑然不知的生活了三十年。

直到一位被导演称为患有精神病的金发美女出现在了楚门的世界里,告诉他一切都是假的,将他从这虚拟的生活中叫醒,并使他最终觉悟,努力挣脱,去找寻真正的世界、真正的生活。

此时节目制作组也由于一时疏忽,竟让在楚门小时候因他而“死”的演员“父亲”再次露面,虽然演员“父亲”立即被工作人员带走,但是楚门却开始怀疑他们编织了一个完美的谎言让他们“父子”相见,从而达到他们满意的效果。于是,他开始寻找各种机会逃离这个虚拟的世界,最终,走向了自由的故事。

这部电影很真实的告诉我们,通过媒体获知的信息所构建的拟态环境在生活中其实处处存在。在传播学中“拟态环境”是这样定义的: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1]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人们通过各种媒体获知外界,而媒体告知受众的,也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选择后构建的一个拟态环境。

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不仅使得现代环境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2]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发展迅速,具有形成信息环境的巨大力量,可以通过人们对于外界环境的认知来制约人的各种行为,而这种环境是媒介提供给我们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碰上不如意的事情,想要选择逃避,也许会遇上难以抉择的时刻,这时我们可能会极度的羡慕楚门,因为事实上他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安排好了,没有竞争,没有忧虑,不用为生活苦恼,或许有很多人会沉醉于其中,尽情的享受的一切。可是一切被别人所设计,当知晓这一切,人生是有多痛苦。不论明天会怎样生活,最起码我们要自己去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个世界中的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都有自由生活的权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不是别人生活的附庸,而应该有自己的精彩。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自主,自己决定、自己设计、自己感悟、自负盈亏,无论得失成败,都是自己积累的宝贵财富。

值得欣慰的是,最终楚门选择了离开,当他推开那扇门的时候,电视机前一直观看他生活的男女老少都不由的喝彩,他们为楚门的抗争感动着。剧中那个不可一世的可以说成功的导演和楚门之间的对话很值得深思:

楚门:你是谁?

创造者:我是创造者,创造了一个受万众欢迎的电视节目。

楚门:那么,我是谁?

创造者:你就是那个节目的明星。

楚门:什么都是假的?

创造者:你是真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看你。……听我的忠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楚门:你无法在我的脑子里装摄影机。

创造者:你害怕,所以你不能走,楚门不要紧,我明白。我看了你的一生,你出生时我在看你;你学走路时,我在看你;你入学,我在看你;还有你掉第一颗牙齿那一幕;你不能离开,楚门你属于这里,跟我一起吧。……回答我,说句话。……说话!你上了电视,正在向全世界转播。

“外面的世界和我为你创造的这个世界,一样的虚假,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骗。”听到这句话,莫名的悲哀,我们生活在外面的世界,又能怎么样呢?

现在的我们每天通过媒体获知各种信息,大众传媒同样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活在传媒的世界里,接受着它告诉我们的一切,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楚门。每天接受各种媒体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媒体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环境,我们不可能对真实的世界进行每一个辨别,从小到大,生活都是被安排好的,什么年龄该干什么事情,一旦超越事情的本身,可能就会被认为不合众,不是一个合格的该年龄段的人。

我们能不能像楚门那样,冲破束缚,找到真实的自己,真实的世界?

电影的最后,楚门撕破了摄影棚的幕布,找到了通往外界的台阶,或许他会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像导演所说的那样虚假,但是我想他不会后悔。勇敢、坚定的追求自己真实的生活,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都是生命真正的意义所在。

最后,他说:“早上好,如果不能再见,那么下午好,晚上好,晚安。”

楚门最后的选择让我们也深刻的反省自己,无论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的去接受并解决它,不能一味逃避。只有经历了解决困难的过程才是真正的人生,我们才不会有所遗憾。

摘要:楚门自小生活在一个摄影棚里,当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虚拟世界时,想尽办法进行逃离,最终走向自由。现在社会各种媒体发达,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媒体提供给我们的拟态环境中,如何将真实和虚拟区别开来,冲破自身的桎梏,我想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关键词:拟态环境,自由,真实

参考文献

《支月英》的观后感 第4篇

如今居住在七二一社区鹰潭小区的吴月英,被小区居民推选为居民事务理事会副理事长,兼任鹰潭管理站党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虽已年逾古稀,她却始终坚持以一个老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社区的和谐建设默默无闻地忙碌着、奉献着。

她常说:“虽然我是一名退休党员,但只要想到能为社区管理站和小区居民尽一份自己的义务。为社会发挥一份余热,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平日,小区里哪位老同志、居民突发疾病,只要她知道了,她都会立即赶去实施临时救治。2010年10月底的一天深夜,居住在9栋205室的离休干部陆从钰的老伴韦莲花突然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此时只有陆老在家(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而且陆老自己也患有肺气肿等多种疾病,情急中的陆老找到了热心的吴月英。听完病情症状,吴月英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随后赶到陆从钰的家中。与邻居一道将韦莲花从二楼抬到救护车上,送往鹰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经医生会诊后,韦莲花被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需要立刻动手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韦莲花平安出了手术室。大家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第二天一大早,接到母親患病消息的儿女们赶到医院,看见母亲手术平安后,握着一夜都未合眼的吴月英的手说:“吴阿姨,要不是你们及时把我母亲送进医院,我母亲的命就没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吴月英说:“不用谢!都是小区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类似这样热心助人的事例,在吴月英身上举不胜举。在日常生活中,埘长期卧床、独居的老同志,她都坚持上门探望;如果有的老同志几天未见着,她就立即向管理站汇报,待得知老同志的去向后,她才放心。她还经常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一些护理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小区的居民,以备急用。几年来,她主动义务承担了管理站党支部与鹰潭市月湖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对辖区居民提供一次免费体检的任务,带领辖区居民到卫生服务站进行体检。每当居民们称赞她时,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已是70多岁的人了,能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我感到很幸福,也很充实。”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老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情。

2011年12月初,吴月英又光荣当选为中共江西抚州七二一社区第一届党代会的代表,出席了社区第一次党代会。在会议休息时间,代表们发现她不是为80多岁患有糖尿病的高龄离退休代表打胰岛素,就是帮着工作人员照顾体弱多病的老同志,她那细致入微的服务深得与会代表的称赞。

责编/晓辉

感动中国支月英观后感 第5篇

导语: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支月英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相关内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个人,些许故事,可能看似平凡简单,但却能点燃心中的激情与理想。持久性地做着平常的事,用心中的信念支持着自己去奉献与坚持,这伟大而又不凡的人叫榜样。榜样就像久违的甘霖,点点滴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榜样好似无华的丰碑,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这是榜样的无穷力量,这是共产党员的本质色彩!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山里的花谢了又开,当年幼小的竹林现在已长的郁郁葱葱,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像当初那样恪守初心,不负使命。信念、奉献、坚守、作为„„这些都是榜样赋予我们新一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把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岗,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相信到那时处处都是创新、处处都是进步。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了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可能有希望”,甘心奉献的支老师用“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共产党员的朴实无华,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他们用不负使命的那份信念、那份初心完成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他们把毕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着榜样的力量,这力量会让富裕代替贫穷、康健代替疾病、友爱代替仇恨,而明媚的花园,也终将代替暗淡的荒地。

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用一双平凡的握粉笔的手,撑起了整整两代山里人求知的天空。这双手握住了奉献,又攥住了信念;这双手握住着焊枪,更握住着共产党员的坚守。这是握住了党旗的双手,更是一个充满家一样温暖的爱的屋檐。正是千千万万个“支月英”用这样的一双双手,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撑起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他们是挺立的青松、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是五星红旗上璀璨的星。

榜样的力量让人奋发向上,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向榜样学习,以榜样为镜,时时思考应当如何对待党的重托与群众期盼,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2月8日晚20点整,中央电视台《XX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准时播出。自XX年起,《感动中国》每年都会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十位人物,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

在本次颁奖盛典上获奖的除了伟大的科学家,还有几位普通人,他们的故事让我很受感动和教育。如三次奋不顾身冲入火海救人的河南小伙王锋,在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正是因为他的义无反顾才保证了20多位邻居无一人伤亡,然而他本人却因多脏器衰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让我们再次向这位平凡的英雄致敬!还有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已有6个年头的湖南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他的故事同样十分感人和励志,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如今,他们的创客团队已经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了当地政府与村民的好评。最后我们要提到的是一位大国工匠,他叫李万君,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师,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这种永不服输、不断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电力人学习,只有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挑战自我,永不满足,我们才能取得进步,我们的企业才能取得跨越发展。

颁奖盛典最后还特别向为国著功成的中国女排进行了致敬,整个节目虽然只有2个多小时,但说实话我真的很受教育,就让我们向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学习,一点点进步,为了公司的三大创建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让我们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今天,我观看了“XX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秦玥飞。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XX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XX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XX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今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秦玥飞的颁奖词是: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支月英事迹观后感200字 第6篇

2月8日晚,江西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站在了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颁奖舞台上。她叫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当晚,当记者独家连线在北京颁奖现场的支月英时,她略带激动但言语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对于获得的荣誉,支月英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给支月英的颁奖词是:“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观看榜样支月英观后感 第7篇

在这遥远偏僻的小山村,无不传颂着一位“娃娃王”的动人故事,她整整教了这里的两代人,可谓桃李满园。

远离城区赴山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教育事业方兴未艾,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尤其是边远山村,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姑娘支月英,毅然选择了招聘山村小学教师的考试,始料未及的是她竟然考取了。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母亲赌气地说:“你要是去了那山角落做老师,我一辈子都不认你这个女儿!”。此时,她如同五雷轰顶,木呆呆地望着愁眉紧锁的妈妈。她冷静后,紧紧搂住母亲,“娘啊,我的老娘!您怎能不认我,我是您的骨肉哇”!母亲没有说话,只是泪水不停地滚落下来,滴在女儿的脸庞上。

刚到那儿,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姑娘能有耐心教孩子么,她肯定是过渡一下,弄不到几天就溜掉。这话也不假,前些年,有好多年轻老师在那里教过,不满一年也就离开了。到了一个学期,家长们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姑娘啊!

以校为家爱孩子

两年过去了,她渐渐与家长熟了,同孩子感情更深了。大多数家长才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薄膜,钉子,把它钉好,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当初工资只有二十几块,孩子有时交不起学费,家长迟迟不让孩子来报名,支老师还是先垫付了,没有办法,你不交,他不交,学校不要关门么!百姓也说,不要羸,只要平,大家交了,就放心,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老公小蔡发现了,他会大动肝火,“跟你活咯鬼,像叫花子一般”!她忍气吞声,笑着对他说:“日子会好起来的”!他毫不理睬。

后来,她被提拔为校长,支老师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各项管理必须精心周到,责任不小呀。

那里交通非常阻塞,支老师带领老师从二十华里外的地方,挑着七、八十斤的课本,一步一步回到学校,真是筋疲力尽,浑身酥软,腰酸腿疼。

顽强不屈战病魔

生命既是顽强,又是脆弱,身患胆管结石,她还在讲台上痛得豆大的汗珠滚下来,学生发现了,叫来一名家长,把她迅速送往医院做手术,孩子们总是打电话问:“支老师,您好了吗?”她回答:“好多了,过几天我会回去!”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支老师决定回校休息。

支老师常常头晕眼花,经过医生检查,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严重影响视力,只有一只眼睛能够正常使用,领导几次找到她,给她调换环境,安排一点轻松的工作,支老师微笑地说:“谢谢领导关照,我能坚持一天就挺住一天!”说句心里话,她还是舍不得这些娃娃们。

支老师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泥洋山脊上的小学平平凡凡地工作了三十五个春秋,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三十五年,而且是青春焕发的三十五年,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党和人民看到了,得到组织的认可。连续七年被澡下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多次被评为镇、县优秀老师。荣获“感动奉新十佳人物”称号,获得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被评为张丽莉式的优秀教师,被评为省师德标兵、龚全珍式的好干部、全国模范教师,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山村红烛闪余晖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执着坚守自己的岗位,夜晚还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钻研教材,备课写教学论文。山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夜静人稀,鸟啸兽嚎,使人寒心彻骨,有一回,支老师女儿跟她睡了一夜,听见夜间的怪叫声,用被子蒙住头,她说:“妈,您真吃了豹子胆啦!”其实,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不足为奇。

支老师现在已年过半百,家人都劝她提前退休,莫把命丢在那山顶上。支老师耐心开导他们,三十多年都干过来了,何苦还要打退堂鼓呢?他们对她无可奈何,只是再三叮嘱,叫支老师注意身体。

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老师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再次调她下山,进中小任教。她老公连忙为她准备行李。可她满眶泪水,哽咽着说:“白洋的家长需要我去那儿当老师,我答应了!”她老公赌气把行李一扔,说:“你一个人去,我不管你了!”她苦口婆心说服老公,扛着行李奔赴更远的山村白洋村小任教。

支老师一到那儿,就遇上久雨低温,就在泥泞的山路上接送学生,家长如同亲人般的对待她。学生李小军起得晚,她每天去接送,还要辅导他做作业。孩子进步很快,令他的家长赞叹不已。在那小山村里,时时可以听到这种声音,“真是来了位好老师,孩子读书不用烦恼了!”。后来,在外地读书的孩子纷纷转回白洋教学点,学生由原来的5名增加到现在的20多名。

如今,山里的留守儿童偎依在她身旁,拉住她的手,“支老师,你不会退休吧!”“不会,我怎么舍得你们!”她吻着孩子的小手,露出灿烂的笑容。

上一篇: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下一篇:教育局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