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

2024-06-28

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精选8篇)

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 第1篇

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3月19日)

这次全国民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十一五”时期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经验,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的民政工作,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民政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慰问,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政事业加快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集中力量办了一批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实事,民政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成就,在保障基本民生、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救助制度。通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和城乡居民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等制度,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是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完善国家应急和救灾体系,制定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规,把救灾工作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1-

三是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对一般流浪乞讨人员实行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对流浪未成年人采取救助保护、教育矫治、回归家庭等措施,给予妥善安置,有效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四是建立孤儿国家保障制度。实施城乡孤儿养育、教育、医疗、康复、住房以及成年后的就业等福利政策,使这个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能够生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在祖国大家庭里健康成长。

五是建立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实行政府扶持就业、自主就业、安排工作、退休和伤残人员国家供养等多种方式结合、城乡一体的安置政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全社会对退役军人的尊重和优待。

我们要充分肯定民政事业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贡献。同时也要认识到,新形势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民政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和利益格局深刻变革,人们的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利益诉求明显改变,对生活有了更高期待,对获得公平的机会、实现全面发展有了更迫切的愿望。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共管理服务还不能满足人们的期待和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民政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和发展。

二、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

全面加强民政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政府管理与社

会自治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整合资源,构建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家庭和群众、职能有机统一的管理服务体制。

(一)发展基层民主,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要保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研究制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镇社区、参与城镇基层民主管理的办法。依法规范乡镇、街道政府组织与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政府行政工作要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行使自治权利创造有利条件。

要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促进社会组织依法规范健康发展。简化登记程序,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政府部门要与社会组织脱钩。要把规范发展社会组织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政府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行业管理、监督、约束和职业道德建设作用,把政府依法监管与行业自律很好结合起来,更有成效地解决当前生产和服务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效能。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载体。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乡

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由条块分割的单位体制向属地化、社会化的社区体制转型,这是一项重大变革。

要依托城乡社区,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属地原则,建立面向社区内所有常住人口的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二是建立为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平台。这个平台是政府各部门管理服务的接口,承担人口登记、职业介绍、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居家养老、儿童托管、社会治安、房屋租赁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各部门提出要求、标准和规范,具体工作委托社区承担。要充分发挥社区平台的功能和作用,避免政府各部门在基层分别设立机构或窗口、派驻人员、各自为政。

(三)加快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保障。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促进社会公平,是人民政府的职责。要着力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水平,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加强社会救助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落实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搞好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扶贫开发的衔接。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因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四)发展社会互助和慈善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互助和慈善事业是人们自愿参与、奉献爱心的高尚活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事业广泛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弘扬传统美德、提升国民道德水平、促进社会成员团

结友爱具有重要意义。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发展社会互助团体和组织,鼓励企业、团体、家庭及个人开展社会互助和慈善活动。完善并落实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税收减免政策。简化成立公益性基金组织和慈善机构的审批程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基金组织、慈善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举办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公民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健全社会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要规范管理,引导社会互助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

新形势下民政事业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把各项政策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切实把民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并把民政方面的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和检查落实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健全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民政工作的新格局。

(二)加大财政对民政事业的投入力度。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政事业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新增财政投入要优先用于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福利彩票公益金要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三)加强民政服务能力建设。要把民政经费投入的重点放到基层,提高直接面向群众的民政服务水平。各级民政部门和全体

民政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要对群众有爱心,有感情,带着爱心和感情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改善民生。

(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进一步放宽准入,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多种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民政事业,扩大民政服务。适合社会办、社会有积极性办的,就优先让社会办。“保基本”的民政服务,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程序,不断提高民政服务规范化水平。

同志们,民政事业关系民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恪尽职守,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 第2篇

很高兴出席第十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感谢越南政府为举办会议所做的积极努力。我是第八次来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我是带着友好和合作的愿望来的。

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即将完成,本次会议将通过并发表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在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我们共聚一堂,总结经验,规划未来,对于提振信心、深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2003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战略沟通与协作更加密切,维护了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双方携手应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双方贸易和投资大幅增长。自2003年以来,双边贸易额和双向投资额分别增长172%和142%;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对话机制更加完善,人文交流更加深入。我们不会忘记,东盟国家在中国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所表达的深情厚谊。中国也为东盟的发展提供了真诚的援助。

中方将继续支持东盟2015年建成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的目标,希望东盟的发展为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新贡献。

中国与东盟关系能够经受住严峻考验,不断向前发展,得益于双方恪守《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和精神,坚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求同存异;得益于双方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携手推进东亚区域合作;得益于双方坚持走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顺应变革、开放、包容的时代潮流。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动力不强,前景尚不明朗。中国的发展面临巨大的人口、环境、资源压力,还存在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中国同许多东盟国家感同身受,我们要继续携手应对挑战。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发展目标,双方的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珍视同东盟国家的传统友谊,崇尚以和为贵,讲信修睦,共同发展,不搞唯我独尊,反对霸权主义。无论是大国共治,还是大国对峙,都不符合本地区国家的利益。中国愿同东盟国家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各位同事,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是最务实、最丰富、最有成效的。着眼未来,我们要继续以和平发展为主题,以友好合作为主线,更加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全方位的互联互通,更加重视社会和人文交流,更加重视东亚的一体化建设,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落实好第二个五年行动计划,使中国—东盟合作继续走在东亚合作的前列。中方将向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增资1700万美元,用于推动区域合作。

我愿在此阐明中方的几点建议:

一、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使双方资金、资源、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显著提高,为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据中方统计,2010年1—9月,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113.1亿美元,同比增长43.7%。其中中国出口995.3亿美元,进口1117.8亿美元,逆差122.5亿美元。今年双边贸易额有望创造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将加大力度,鼓励扩大从东盟进口;与东盟密切配合,简化通关程序,加强检验检疫技术标准和原产地合作,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双方企业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提高对自贸区的利用效率,妥善处理问题和分歧,为此倡议建立中国—东盟行业对话机制。建议双方共同努力,力争2015年双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

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扩大对东盟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水平。据中方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达95.7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2008年以来实现的,投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矿业、建筑业拓展到能源、制造业、商务服务业。中国政府将继续积极推动本国优秀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加强双方在纺织、钢铁、机械、造船、化工、信息、汽车等领域的合作,与东盟国家探讨签订工业领域合作协议,共同提升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建设经贸合作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中方愿意与东盟国家一道,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五年内同每个东盟成员国共建一个经贸合作区。

二、初步建成互联互通网络。

去年,中方宣布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其中包括67亿美元优惠信贷,重点支持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在公路、铁路、水路、能源管道、信息通信、电网等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已实际使用101亿美元,其中包括31亿美元优惠信贷。中方将加强同东盟国家沟通,充分考虑东盟国家的实际需要,用好剩余资金,并根据情况继续提供融资支持。“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已部分具备商业运行条件,年底以前可以启动对成熟项目进行投资,欢迎东盟国家有关机构洽谈投资合作。

双方要密切配合,落实好根据《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确立的优先项目,努力在未来10到15年间实现中国与东盟国家陆路运输通道的互联互通,尽早签署航空运输协定,有序推进泛亚铁路网规划、运输便利化和技术标准一体化等工作,并更多考虑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为切实提升本地区互联互通水平创造条件。

三、有序推进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和融合。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为中国同东盟的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方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在东盟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并将积极考虑东盟金融机构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的要求。

中方愿继续与东盟国家扩大本币互换规模,共同推动本币贸易和投资结算,并加强在二十国集团及多边机构的协调与合作。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东盟国家银行发起建立的“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是一个重要创新。我们要支持这一平台充分发挥作用,为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投资发展提供多样性的金融服务。

双方应完善对话机制,加强在金融市场法制建设和监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研究适合区域内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开发新的金融品种,拓宽金融服务范围,逐步建立开放型、多层次的金融合作体系,共同维护区域内的金融稳定。

四、做大、做强本地区农业经济合作。

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有众多的农村人口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在双方的经济中都占有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战略决策,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改善民生、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愿意同东盟制订农业合作战略框架和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突出重点合作领域,加大“中国—东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一是加强中国—东盟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合作,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监测站20个,建设疫情预警信息系统,交换共享信息,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高防控能力;二是进一步实施优质高产农作物示范田建设,与东盟各国共同建设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20个,示范推广面积100万公顷,繁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和生产能力;三是继续开展农业培训,为东盟国家在华培训1000名农业人才,提高东盟国家农业科技水平;四是派出30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赴东盟国家进行实施指导;五是在东盟国家新建3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发挥示范中心的培训、技术展示、田间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东盟国家农业科技进步;六是加强农业相互投资,实现本地区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本次会议将发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表明中国和东盟国家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贫困、自然灾害等重大挑战的决心。双方要根据《中国—东盟环保合作战略》,尽快制定行动计划,发挥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的作用,探讨开展“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活动,扎实推进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方建议启动“中国—东盟减灾救灾协议”磋商,使减灾救灾合作机制化,更好地保护本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方愿与东盟尽早签署《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携手推进传染病防控和传统医药应用等领域合作。

中方将继续向东盟欠发达国家提供援助,支持东盟缩小内部发展差距,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方将与有关各方密切协调,争取早日通过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十年战略框架,推动在湄公河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的交流合作,落实好去年签署的《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经济合作框架》,尽快完成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并在未来五年帮助东盟国家培训1.5万名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

六、进一步加深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巩固邦交的根本在互信,睦邻友好的基础在民众。双方要积极加强在文化、教育、旅游、青年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方提议将2011年确定为“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双方共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双方要密切配合,认真落实2020年将互派留学生规模都扩大到10万人的“双十万计划”,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合作。中方愿在未来十年向东盟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并邀请东盟国家1万名青年教师、学者和学生来中国访问。

旅游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应采取积极措施,简化出入境手续,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质量,实现2015年双方人员往来1500万人次的目标。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中心即将建成,双方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促进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 第3篇

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中日关系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政治上,两国先后签署了四个重要政治文件,致力于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经济上,双边贸易额从10亿美元提升到3400多亿美元,相互依存不断上升。人文方面,双边人员往来从1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528万人次,相互交往空前紧密。可以说,中日关系已经具备深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意基础。

回顾中日关系40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启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凝聚了两国几代领导人在深刻总结中日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得出的卓越共识,是两国领导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四个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需要双方通过实际行动共同遵循,精心呵护。双方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中日友好信念,始终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坚持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

作为有两千多年深厚交往的邻邦,中日关系十分特殊、复杂、敏感,两国间既有历史感情纠葛,也有现实利益矛盾,有些问题高度敏感。我经常讲,中日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搞好不容易,如不珍惜,搞坏却不难。今年以来,日本国内围绕中日关系又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双方纪念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气氛带来消极影响,对两国关系造成严重干扰。中日双方应坚持和发扬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在重建和发展两国关系过程中显示出的高度政治智慧和达成的重要共识与谅解,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视野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方向,不断培育和加强政治互信。在重大敏感问题上,双方要根据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妥善处理,关键在于以实际行动彼此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悉心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在国际地区格局深刻演变、中日两国加快发展变革的新形势下,中日两国承担的共同责任不断增加,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双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步增多。中日两国民间友好团体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开展务实交流更好地为两国人民造福。我認为,中日民间交流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一是坚持面向基层和草根,扩大人文交流,不断改善国民感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民间友好是中日关系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推动力。从实际情况看,不断改善和加深国民感情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课题。目前双方正在共同举办“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系列交流活动。双方要以此为契机,把国民交流进一步推向基层和草根,让两国更多的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在“新的相遇”中建立起“心的纽带”,把中日友好事业的根基扎深打牢。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要注重深入挖掘共同的东方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积极开展扣人心弦的交流,使中日关系不仅在物质层面得到巩固和强化,在精神层面也能得到新的升华。

二是深化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共同利益。中日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互补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给日本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机,日本先进的产业科技和经济社会管理经验,值得中国长期学习、借鉴。中日两国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摒弃零和思维,在双边、地区和全球三个层面全面深化互利双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在推进上述交流合作进程中,两国民间交流可以起到铺路架桥、强化氛围的支援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双方中小企业间的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合作方面,民间交流更能充分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三是大力推进地方交流,将中日友好交流合作推向更宽广领域。地方交流具有领域广泛、形式多样、贴近民众、影响深远的特点,一直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间的友好省县和友城交流从1973年的天津一神户起步,至今已达到249对,这已经成为中日关系的独特优势,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两国地方交流呈现出走深走实的良好发展势头。最近,首届“中日省长·知事论坛”在东京成功举办,这为两国地方深化交流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这个品牌值得做大、做好、做强,使其进一步发挥带头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两国一些地方以新的思路并从实际出发,做出一些新的尝试。比如,江苏省镇江市最近组织优秀市民代表团150人访问日本友城冈山县仓敷市和三重县津市,与当地市民深入进行生动活泼的交流并综合考察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取得良好实效,引起积极反响。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肯定和重视。

四是大力开展青少年交流,培养中日友好接班人。青少年肩负着中日关系的未来。双方要持之以恒开展青少年交流,不断增进两国青少年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两国民间友好团体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交流,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协调配合,整合共享资源,同时也要在现有交流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丰富交流形式,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到两国友好交流活动中来。

中日关系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衷心期待两国友好团体继续用好用足中日民间友好交流会议这一重要平台,坦诚务实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同时,我也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传统,创意发展,以实际行动传友好、促交流、推合作,为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 第4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0年10月29日 越南河内)

阮晋勇总理,各位同事:

东盟与中日韩的合作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当前,世界和东亚地区格局正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继续推动10+3合作向前发展。我希望这是一次团结、合作、进取的会议。诞生于亚洲金融危机的10+3合作,在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不仅维护了东亚金融稳定,而且实现了清迈倡议的多边化,建成了1200亿美元的区域外汇储备库和7亿美元的区域信用担保和投资基金。我们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发挥人口、资源和市场的优势,扩大域内的贸易和投资,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韩、日分别与东盟建立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顺利启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迈出重要步伐。事实证明,10+3合作经受住严峻考验,得到发展壮大,东亚合作主渠道地位更加凸显,成为东亚各国风雨同舟、共创繁荣的象征。

当前,东亚经济率先复苏,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0+3地区人口超过全球的1

/3,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占全球的近20%,域内贸易比重达一半以上,进出口总额占全球贸易的31%,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明显提高,10+3经贸合作具备了持续、深入、快速发展的良好条件。10+3在农业与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东亚合作正向更高水平迈进。

必须看到,当前世界竞争更为激烈,国际形势更为复杂,本地区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发展不平衡、对外依存度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值此关键时刻,推进东亚合作的方向不能改变,信心不能动摇,力度不能减弱。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排除干扰,奋发进取。

建议根据《第二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确定的目标,下一阶段重点在以下领域加强合作:

第一,加快推进东亚自贸区建设。这不仅有利于提振信心,巩固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势头,而且对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保持发展活力具有战略意义。我们应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以10+3为主渠道,推进自贸区建设;充分尊重东盟的核心作用,遵守协商一致原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包容开放,兼顾各方关切。

中国作为10+3经贸合作牵头国,提出了10+3贸易便利化路线图,重点是通过今后五年努力,加强10+3成员国在贸易便利化领域的合作。中方愿与各方协商,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具体举措。我宣布,中方将再向10+3合作基金注资100万美元,希望用于推动东亚自贸区建设的相关工作。

随着中日韩与东盟三个自贸区的建成,中日韩自贸区需要加快进程。三国决定尽快签署中日韩投资协议,确立了在2012年完成三国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的目标。我们应提供更有力的政治支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加紧推进相关工作。

第二,深化财金合作。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生效增强了东亚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有助于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络,改进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清迈倡议多边化的有效性,完善其运作程序。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交流与协调,强化和完善区域经济监测机制。

要进一步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建设,用好区域信用担保与投资基金,促进本币债券发行。同时探讨促进本地区债券跨境交易和结算,加强债券市场发展的能力建设。

要着眼长远,针对形势发展,就深化10+3财金合作开展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确立未来合作重点,为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第三,推进其他领域的合作。中方愿与各方努力,推动10+3大米紧急储备建设。我宣布,在去年承诺为10+3大米紧急储备项目专储30万吨大米的基础上,中国再捐资100万美元。中方将继续主办10+3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与各国探讨

本地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合作途径。

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中国愿与东盟及日韩共同支持《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共同推动本地区公路、铁路、航道、港口等建设。

中方支持建立10+3教育部长会议机制,推动教育合作。中方将于2011年主办第九届东亚论坛,与10+3国家社会各界共同探讨推进区域合作的办法。

第四,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协调。首尔峰会是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中方赞赏韩方将发展问题作为峰会主要议题之一,期待此次峰会能够充分展示东亚合作发展的经验,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国际金融监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10+3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应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基础上共同应对。要进一步加强对话与合作,努力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切实落实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推动坎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我们还要加强协调,共同为即将在横滨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取得成功作出努力。

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 第5篇

学习测试题

姓名

工号

所在部室

一、填空题(50分,每空0.5分)

1.全国两会是指

和。

2.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

、主席。

3.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

,始终要把

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

服务,始终为

而努力工作。

4.5.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 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 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 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

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6.我国古代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是

、、、。

7.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8.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 国家,发展了

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 大家庭。

9.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

、努力的结果。

10.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就是力量,才能前进,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进步。

11.伟大的,伟大的,伟大

,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信、自信、自信、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12.我国是

领导的、以

联盟为基础的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

13.把人民

、、、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4.,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15.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

才能救中国,只有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决胜

、开启

新征程、实现

的宏伟蓝图。

17.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8.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必须

、、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19.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贯彻

,推动

,建设

,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20.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

、、有机统一。

2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22.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23.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24.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解决

问题,使我们的国家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绿水青山就是

的理念在祖国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25.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

、、、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

办事,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6.我们要坚持

,坚持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27.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信念,这就是:!

28.中国将继续高举

、、、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9.中国将继续积极维护

,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30.中国将继续积极推进

建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让中国改革发展造福人类。

31.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 4 设

、、、、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3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33.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34.中国共产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扫除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35.“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着

眼于。

36.“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具体指。

二、简答题(50分)

1、中国人民具有的四大精神特质、禀赋是什么?(5分)

2、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我国产生了哪些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哪些伟大文艺作品?哪些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10分)

3、我国哪些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8分)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7分)

5、新时代的强军思想是什么?(10分)

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 第6篇

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第一个任期中,带领国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3月20日,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全面部署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大政方针,以对人民的一往深情、对国家的坚定信心、对未来的高远擘画,唤起亿万人民共同奋斗、共圆梦想的豪迈激情, 宣示了一个人民政党、一位人民领袖永远不变的赤子之心。

今天,秉承伟大民族精神,奋斗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中国始终密切关注和无私帮助仍然生活在战火、动荡、饥饿、贫困中的有关国家的人民,始终愿意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这个真诚的愿望,已经为我们的实际行动所证明,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我们的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民,都怀着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梦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势不可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由之路。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明天。

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的宣示再次表明,新时代的中国将与各国人民一道,一如既往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汇聚力量,一以贯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的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火炬,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让这个星球更加和平、更加美丽、更加繁荣。

实干创造未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继续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坚守实干的信念,扎实做好每一件事,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8年4月14日

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 第7篇

各位代表、各位同学、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一年一度的学代会在全校广大同学的积极关注和热情参与下顺利召开。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第十三次学生代表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指导我校学生组织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向此次参会的全体委员和学代会代表,本科生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包括第十二届校学生会在内的广大学生组织,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紧跟学校改革步伐,以服务广大同学为目标,通过带头学习党和国家重要精神主动引领青年思想,通过制定提案工作办法积极搭建沟通平台,通过巩固创新品牌活动不断丰富校园生活,通过增强微信互动拓展宣传交流阵地,你们在服务学校、服务同学的过程中做出了努力、付出了辛劳,同时也展示了才华、提升了能力、锻炼了品格。

刚才,宋宇齐等同学代表第十二届学生会做了提案工作、常设代表委员会和执委会的工作报告,向我们展示了大家过去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可喜成绩。事实证明,你们的工作是有理想、有思路、有担当、有力量的,正像你们所描述的那样,你们怀揣金色的希望,筑梦青春、携手努力、不断前行。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党委,向上届学生会及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工作的全体学生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也祝贺新当选的新一届学生会,卢亮辰同学代表新的集体、新的团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就职演说,让我们对新一届学生会充满期待和希望!同时我也希望你们能够薪火相传、继承发扬历届学生会的优良工作作风,带领广大同学继续做好工作,以突出的工作成绩和自身的成长进步,实现学生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功能。

刚才,上级学联和兄弟高校代表的精彩致辞,是对我校学生会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极大鼓励,也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校学生会工作的帮助和支持,希望今后一如既往,指导我校学生会工作。

柯校长刚才的精彩致辞,我十分赞同也很有感触,希望我校学生组织和广大同学,具有宽容的情感、宽容的心态、宽容的境界。这既是学生应有的一种优秀的品质,也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生动体现。要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在四年的校园生活中进一步拓展学习视野,丰富成长阅历。

学习是同学们的天职,大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最佳的学习时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学生会除了继续关心和呼吁解决同学们在住宿、交通、饮食等生活方面的问题之外,更要关心学习上存在的各种困难。今天借此机会,我想围绕这一主题与同学们一起探讨:

一、首先要搞好专业学习,树立专业志向和培养专业兴趣

因为这是在校学习的主渠道。教育诸多功能中,如德育、体育、美育等,在其他场合、其他教育机构和教育渠道也能进行,唯一不能替代的就是科学知识的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和训练。

大学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它已不再是通用的文化基础教育,而是进入专业学习,这是科学知识分化和社会分工所需要的。而做好专业学习,首先要树立专业志向、培养专业兴趣。这样才能心无旁骛,专注一个领域,才能学有所成、术有专攻。

在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同学们很难从容地了解社会、发现培育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社会的职业分层、家长的价值判断、考试制度的体制安排,使得每个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分数段、被安置在与之相对应的某个大学、甚至某个专业,其中个人能够做出的选择十分有限。

这是我们教育制度的一个痛。不能不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兴趣不大、动力不足,这是我们教育改革首先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我们农大在全国率先做出大胆改革,率先实现自由转专业,为同学们第二次人生选择提供了机会。

因此,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尽快确定自己的专业志向。对大多数同学而言,大家都是在不断学习中,逐步了解专业方向,也逐步了解自己,逐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任何选择和专业定向都是主客观条件的结合,都是过程中的不断认知、不断磨合的结果。边学边培养兴趣,当先站稳脚跟,再从容选择。千万不可长时间漂浮不定,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贻误时机,荒废年华。

二是要认真对待专业计划、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所有的课程设计,都是参照国际经验和我校多年人才培养经验,按照专门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必要的知识结构,按照知识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精心设计,科学打造的。里面凝聚着老师几代人的心血、探索和教学经验。同学们要尊重学校和老师的劳动,认真学好教学计划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不要过于任性、随意取舍,轻言放弃。

三要参与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同一份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校大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和参与讨论的频率,都低于其他985高校平均值3到5个百分点。课堂互动是提升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要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掌握学习方法,能够举一反

三、闻一知

十、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并在参与式教学和不断思考中收获更多的经验、分享自身的体会。同学们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接受者,而且更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是课堂名副其实的主人翁,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敢于质疑、小心求证,培养自身的学术品格和学习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改革,为提升学校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努力。

二、从学习历史中感悟,打牢自己的思想根基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我校建校110周年。这是值得人们纪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发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的重要时刻。中央近期发出通知,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了解八年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从历史中学习和感悟,并不是让同学们了解历史年表、记住历史年代、复述历史事件。而是真正从历史长河中,了解人类社会的真谛、了解自己民族的底色特征、了解所处的历史方位、了解自己的何去何从。

唐太宗曾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哲学可以使人深刻。凡有学者,皆成性格。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习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

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声音嘈杂,观点对立,莫衷一是。如何明辨是非、判断真假?如何才能不思想漂浮、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只是通过理论的说明,逻辑的推演,更重要的是自己要从历史中寻找真相、明白道理。

在座的同学几乎都是90后,聪明好学、充满活力、热情奔放、兴趣广泛,但你们却缺乏你们父辈所具有那种新旧对比、前后变化的强烈感受和个人、家庭、国家在不断发展、不断改善、不断提升过程中所产生的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但历史会告诉你真实、会告诉你一切。强烈建议同学们认真了解一下我们民族所走过的历史,从历史中学会观察、有所感悟。

首先要了解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华自我为中心的陶醉,帝国主义的野蛮也敲碎了几千年封建迂腐的梦想,那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自豪、赖以发展延续的两千年的文明,风光不再,苦难和屈辱成为抹不去的伤痕,“落后就要挨打”、“分裂就要任人宰割”成为刻骨铭心的印记。

希望同学们深入了解近代史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抗争和历史选择。面对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救亡图存,艰辛探索,付出了血的代价。也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选择。

希望同学们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解放前后的发展、1840年前后的变化,了解中国奇迹,讲好中国故事,从中找回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

希望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屡遭帝国主义侵略和欺辱的历史,认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下真实面目。深入了解解放前民不聊生的现实,明白当前所谓“民国热”的荒谬。也只有学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今问题,才能去除浮躁、摒弃轻薄、远离无知。

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中写道:必须动用我们的军事、经济和技术力量和手段,诱使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打一场“攻心战”。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的时候,就是美国人不战而胜的时候!

从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西方媒体抹黑中国历史,别有用心的人以历史虚无主义来调侃历史,无不是想消解我们的历史记忆,粉饰所犯下的罪恶,淡化个中华民族带来的耻辱和伤害。

我们学习了解历史,就是要了解历史的真相,了解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打牢自己的思想根基,明白自己的使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感知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探索未来。

此外,我还希望好好读一读农大百年记事一书,感悟一下百年农大的精神、足迹和传统。作为中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起源地,经过几代农大人的辛勤探索和无私奉献,历经110周年的世纪风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其中,有老一代科学家“教民稼穑”的社会理想,有历经迁校磨难、矢志不移,艰苦建校复校的感人故事,有农大教师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农村,聚焦民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科学治碱的艰苦创业事迹。从中可以提升理想境界,端正思想态度,弘扬奉献精神,从中获得启迪和汲取新的精神力量。

三、从社会实践中体验,不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任何人都离不开社会生活而孤立生存。人的价值和观点正确与否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人的才能要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培育和提升。对个人成长而言,实践是面镜子,可以使人认清自我,明确价值,去掉浮躁虚妄,摒弃偏激幼稚,不断走向成熟。实践还是一所学校,教你了解人生百态,学会应对复杂局面,砥砺意志品质。

对学校而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实践育人成效的切实举措,也历来是我校共青团工作的重点。

各级团组织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共青团的“品牌工程”常抓不懈。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规律,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新载体、新方式、新途径、新领域。要深入调研,听取广大学生的建议,了解广大同学的心声和需求,立足社会实际,立足学生需要,跨专业组织,多学科交流,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提升活动的实效性。

同学们应当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作为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长见识的广阔平台,作为展示才华、奉献社会、砥砺品质的难得机会。深入基层、关注民生本来就是我们农大的特色和传统。希望同学们充分认识参加社会实践对于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中去,自觉将个人的成长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的事业与学校的发展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的成长梦、成才梦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四、在学生组织中磨练,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青年人要引领社会、胸怀大志、不甘寂寞,书写出新的人生,就要具备与时代相应的领导力。

广场竞选,是我校学生会干部产生的独特方式,是一次表达思想、争取支持的民主历练。担任学生会干部,也是增长见识、展示才华、成长锻炼的难得机会。工作中遇到一些误解,碰到一些挫折,这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会成为一生中的重要财富。

学生会的干部一定要在组织活动中,自觉培养和磨练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解释说服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与其同时,学生会的工作也不简单是上传下达,更要深入同学之中,敏锐地把握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代表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提出具有代表性、建设性、号召力的建议。要走在同学们的前面,引领和代表大多数同学,这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锻炼。

下一步,学校要启动教育综合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无疑是其重要方面。我希望学生会一如既往地组织开展好相关调查,积极动员和组织同学们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改革建议。学校的管理要更好地服务师生,由于各种条件和资源的限制,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学生会要与学校服务部门加强沟通,互相理解、相互支持。

总之,希望更多的同学在服务同学中得到锻炼,培养能力、迅速成长。学校近一个时期以来,与地方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中,积极把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拓展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成长路径列为重要内容,力图为同学们开辟更多的发展路径,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今年还将请一些在基层干出成绩的同学回校为大家现身说法,传递经验。希望同学们勇敢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走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

同学们,青春的年华是稍纵即逝的,大学的生活是机不可失的,学习的经历是倍加珍贵的。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做好人生规划,安排好校园生活,激发学习动力,不断拓宽学习视野,不断丰富成长阅历,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同积极投身中国梦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同母校农大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能够在学习中求索新知、在学习中感悟人生、在学习中体验社会、在学习中修炼自身,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的栋梁之才。

最后,再此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的讲话温家宝 第8篇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五日)

江泽民

同志们:

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很重要。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经过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熟练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并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几代教育工作者艰辛探索,无私奉献,为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和所有热情支持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问候!

当前我国形势总的是好的。经过战胜去年严重洪涝灾害和克服亚洲金触危机影响的艰苦斗争,国民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经济改革和其他改革事业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三月二十四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武装干涉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狂轰滥炸七十多天,给南联盟造成巨大灾难。这一事件彻底暴露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宣扬的人权、民主、新闻自由等等的虚伪性。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野蛮行径,激起了十二亿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极大愤慨。我国政府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这一事件也使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大为高涨。这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我们要密切结合科索沃问题和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审视美国霸权主义新发展的事实。认真思考和全面分析未来国际局势的走向和新的特点,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更好更有力地加强我们的对内对外工作。

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现在。科学技术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知识更新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日益加快。如果说过去国际军事政治斗争的背后,主要表现为直接争夺工业化必需的资源和商品、资本输出的市场,那么,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扰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发展格局,对于第三世界的广大国家来说,既提供了利用高科技和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及时抓住这种机遇,不断增强自已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有效地战胜各种挑战,这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考验。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教育和科技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在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继续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立足于自力更生,坚定不移地相信中国人民的创造力,走出一条同传统工业化国家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充分注意。一度被国际社会看好的一些新兴国家的经济在这场危机中严重倒退,说明发展中国家如果过分依赖西方发达国家,如果仅仅靠利用自己的廉价劳动力、消耗自然资源,依赖外国现成的技术产品来发展经济,而不是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努力提高本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那就会在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中处于被动和依附的地位,就必然进一步拉大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事实越来越证明,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中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势,认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密切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这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在发展科技方面,我们已积累了研制“两弹一星”等重要经验,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新的条件下,我们要坚持运用和不断丰富、发展这些经验。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提醒同志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重大作用。去年,当严重的洪涝灾害发生以后,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面临巨大威胁。我们党领导和组织成千上万的军民协同作战,顽强拼博,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并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在这场斗争中,党和国家正确决策,各级组织努力工作,共产党员冲锋向前,全体军民齐心协力。这是对我们全党和干部队伍战斗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整个民族凝聚力的考验。在这样一种巨大的民族凝聚力面前,任何艰险和敌人都可以战胜。这再一次证明,只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坚信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国人民,才能如此众志成城,成为永不可摧的铜墙铁壁。那种激动人心、威武雄壮的抗洪抢险场面,我看在任何西方国家都不可能出现。同志们可以想一想,这种民族凝聚力来自何处?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来自我们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来自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民族优良传统的发扬,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形成与巩固,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工作,而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和内容。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我们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承担着庄严的职责。

必须看到,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显露出来。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曾经尖锐指出:“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这是小平同志针对当时情况讲的。各级党委和政府,整个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应保持清醒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在今年年初中央举办的金融学习班的讲话中,曾经强调了一个问题,就是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进行中国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和政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确立起来的。在学校中,对数学、物理、化学和外语等知识的教育要重视,对上面讲的这些知识的教育也要重视。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这一点请教育战线的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千万加以注意。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努力提高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准。对于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进行学习的城乡学生和其他群众,应通过大办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而不要造成未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普通中学生。只是带着一般的语文和数、理、化知识回到了农村和城市。由于所学的这些一般的基础知识还不足以使他们在农村和城镇的生产活动中进行新的创业,不少人就加入了四处流动的求职大军,以至带来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学到一门或几门实用的专业技能回去,就拓宽了他们的立业创业之路,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努力办好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篇大文章。现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发展。但总体来说,还刚刚开始做。各地各部门要狠狠抓它十年,二十年,必会大见成效。在大力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各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根据需要和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社区性的高等职业教育,扩大现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招生规模,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也可以动员社会的力量办一点民办高校,作为现有高校的补充。兴办一所新的大学很不容易,但只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和引导.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合理配置资源,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是可以逐步办好的。各级政府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尽可能公平的教育机会,尤其要重视解决处境不利的地区和人群的教育问题,增加对贫困地区和贫穷家庭的教育资助。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我国十二亿人中中,九亿在农村。广大农村入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各级政府都要确保农村教育的投入,并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国务院要继续对贫困地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给以必要的资助。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既要重视和不断加强、改进文化知识教育,又要重视和不断加强、改进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敬业爱岗和服务质量意识,养成既讲竞争进取,又讲团结合作的风气。还要努力普及科学技术教育,提高全民的科技水平,为推广应用实用技术,发展高新技术提供人力基础。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古代中国人曾以“四大发明”等众多科技创造闻名于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祟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教学相长”的一个优良传统。高等学校要在培养大批各类专业人才的同时,努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尤其是要下功夫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不仅是教育界的责任,也是全党全社会的战略性任务。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学得好的影响和带动学得不太好的。水平高的影响和带动水平比较低的,这样就可以促进共同进步与提高。必须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子”来培养人才的倾向。不准别人脱颖而出,谁一冒尖、一先进,就孤立人家,把人家挤压下去,以为这样大家都“公平”了、舒服了,殊不知这是扼杀优秀人才、否定先进事物的极其错误的行为。如果让这种现象泛滥作祟,还谈什么创新精神,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事实已经充分说明。“象牙塔”式的教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要。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不仅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储备,而且要直接参与各方面的建设事业,为推动各项建设事业作出贡献。这就要求必须改革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视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都要把教育培训同技术革新、实用技术的推广结合起来,以利提高工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高等教育要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方面军。要通过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扩大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的统筹权和管理权限,推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使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中华民族具有祟尚教育的优良传统,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从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高度,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国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办好教育事业的同时,还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兴办和扶持教育事业,特别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总之,要把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化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全社会的实际行动,为繁荣我国教育事业提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合力。有远见的、成熟的、合格的领导,必然是重视教育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抓好教育工作.坚持在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时保证教育优先的适度超前发展,坚持在安排各级财政预算时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宁可其他方面的事情放慢—点,也要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要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保证教育经费用在该用的地方,坚决反对和防止浪费。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经常关心和帮助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明确目标和责任。要把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素质教育的实绩,列为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上级对下级考绩以及选拔干部的重要内容。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制度。各级领导特别是一、二把手,都应有联系的学校,深入了解情况,倾听师生意见,亲自调查和处理存在的问题,抓典型,抓试点,推进学校的改革和管理。还要建立检查相奖惩制度。对于贡献显著、成绩突出的人员,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特别是挪用教育经费、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必须坚决依法查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国,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我们要坚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各级党政领导要为教师多办实事。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的待遇。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队伍素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教师队伍过大,对于那些学业上和思想政治上都不合格的人,必须果断地调整出去。对于其知识水平满足不了教学需要的,要及时加以培训和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学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政治知识、实践知识,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教师之间、系科之间、学校之间,应该加强相互交流和学习,不同的学派与学术观点,可以自由讨论和争论,目的都是为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切不可文人相轻、学科相轻、学派相轻,那样对我们办好教育事业是不利的,不符合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教育的光荣传统。

上一篇:2024年上学期初三数学教学总结下一篇:矿山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