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程序管理范文

2024-08-22

生产程序管理范文(精选6篇)

生产程序管理 第1篇

生产与生产计划管理程序

1目的:

通过对生产过程及生产计划的控制, 加强生产管理,有效地运用材料人力设备(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确保公司能够在规定策划条件下按期按质按量有序完成顾客订单,从而满足顾客需要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2.1生产安排, 外发加工生产计划策划生产进度控制管理等均适用

2.2适合本公司生产过程对客户所要求的制程能力的控制

3定义与术语:

产品变更:包括产品特性结构功能重要外观尺寸规格加工工艺工艺流程材料性能等变化

4职责权限:

4.1生产部:负责根据计划课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协调生产进度;监控生产现场;生产进度异常发生变更时,与计划课进行沟通调整生产进度

4.2品管部:负责首末件产品确认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监督与改善,供应商来料检验及各课生产半成品及成品的终检

4.3技术开发部:负责生产工艺操作标准检验标准与物料标准的制定,分发和监督的管理及生产工艺改善与生产技术的提升

4.4计划课:负责根据顾客订单要求库存数据编制周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及变更的协调安排,并追踪采购部及时采购确保生产顺畅外发工序生产进度控制

4.5采购部:根据BOM单的物料配比及物料需求计划负责生产所需的材料及辅料的采购,确定交付日期跟催采购物料;供应商物料交付异常时,与计划课进行沟通协商

4.6营销部:负责排产计划单的审核及与客户有关信息的沟通出货通知单签发及相关出货事宜的处理如客户对产品有其它要求,营销部将相关信息于排产计划单上特别注明

4.7仓库:根据物料需求计划进行生产物料点收备料发料,依据出货通知单出货负责原料库存的盘点结存的核对,物料异常信息向计划课反馈

5程序内容:

5.1排产计划单的评审:按订单评审的相关流程进行

5.2生产计划管理

5.2.1排产计划单的分发:计划课接到排产计划单后,根据顾客订单的交付要求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分发排产计划单至相关部门

5.2.2排产计划单的管制:计划课编制排产计划单管制表对前置作业及关键控制点进行管制(如技术资料工模夹具重点物料重点辅料开工日完工日等)计划课物料员根据排产计划单查找仓库有无库存产品或物料,如无库存产品或物料,按研发部提供的BOM单的物料配比,填写物料需求计划交采购进行物料采购

5.2.3周生产计划的制定:计划课根据排产计划单交货日期出货数量及目前的实际生产进度产能负载表结合该产品在工程中所需的生产周期生产标准机台于每周四前编制下周的周生产计划依据评审程序经制造总监核准后,于每周五16:00前分发至相关单位

5.2.4需要外发加工工艺,计划课通知采购,由采购寻找供应商,按客户的要求进行加工,品管部对品质进行管控

5.2.5生产计划的实施:各生产部门在接到计划课的周生产计划时,根据计划时间,应于开工前一天做好产前准备工作,确认在生产此产品所必须的设备能力模具备件物料技术文件等因素,以确保该产品在各工序运作时能正常生产

5.2.6生产计划的修改: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由计划课转发营销部排产计划变更通知单,进行生产计划变更生产计划下达后, a.客户工程变更;b.生产计划下达后, 由客户要求提出的变更;c.紧急订单插单时;紧急排产计划单计划课优先安排生产计划变更时, 计划课应及时通知生产部品管部仓库采购等部门必要时重新下发变更后周生产计划因工程变更引起的变更, 技术开发部应会同各部门在变更评审中对变更前的物料(包括仓库物料和已订购物料)做出处理决定, 计划课调整生产计划

在生产过程中如有因缺料模具异常品质异常等情况未按时完成生产计划时,应采取

A.追赶措施,满足生产计划要求;

B.重新调整编制计划

C.在生产中应尽量使生产实绩按计划进行和采取A项措施对于客户急单客户插单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市场变化或其它因素造成生产计划无法实施时,由计划课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生产计划

D.由顾客责任引起的生产进度延迟或提前应由营销部联络顾客

E.由公司内部责任引起的生产进度延迟不能预期进行交付顾客,应由计划课知会营销部,营销部联络顾客,并说明原因和改进补救措施,获得顾客的谅解

5.2.7生产计划的监控

A.各生产部门应负责遵守计划进度并提报生产信息

B.生产部跟单员根据各生产部门反馈的生产记录,主动到现场查核生产进度

C.计划课应于每天下班前须与品管部仓库采购生产部进行沟通协调,应就物料数量质量生产设备人员生产标准进行确认

D.若进度延误会影响到交货期时,须于出货日3个工作日前通知营销部以便与顾客协调交货期变更 E.生产过程中生产部应根据预计标准产量进行控制,生产进度应及时反馈给计划课,以便计划课作出计划进度调整,每日生产情况各生产部门以生产日报表反馈给计划课

5.3物料采购跟进

5.3.1采购部接到计划课物料需求计划后进行确认,确认内容包括交期品名规格数量交付方式,后编制采购订单,选择适宜合格供应商下达订单,必要时附技术资料给供应商

5.3.2采购员依据计划课物料需求计划及采购订单进行物料跟催,采购部下达订单后应要求供应商尽快回复交货具体日期时间,采购员确认后马上回复计划课交货日期,以便计划课对排产计划单周生产计划做出调

5.3.3采购员依据物料需求计划及采购订单进行物料跟催,直至物料验收合格入库,采购部应确保物料准时或提前到厂,原则上必须确保在生产开工前二个工作日采购适当数量的合格物料入厂,若不能按时交货的,应在原计划交货日的7个工作日前回复计划课准确的交货日期

5.3.4仓库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及到货顺序提前整理仓位,以确保物料的先进先出原则

5.3.5原材料如为顾客供料,由营销部与顾客方的计划课人员进行到料时间到料方式的确认,到料时间到料方式数量,营销部应提前通知仓库,由其整理仓位,放置于客供料区进行标识隔离

5.3.6如需外发加工物料产品:按委外加工相关程序办理

5.4前置准备工作:

5.4.1计划课将排产计划单管制表置于规定位置,各相关单位每日定时前往点检及确认对完成项签字确认并注明实际完成时间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者,需于原计划前7个工作日提出,并确定补救措施及新的完成时间

5.4.2如前置准备工作(如采购物料工模夹具技术文件等)确认不能如期到位,计划人员应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生产计划投产日的准确性

5.5缺料点检及备料:

5.5.1仓库接到物料需求计划后,应及时对在库物料数量品名规格型号的确认,对未按计划补齐的缺料及时通知计划课物料到厂经检验合格后必须在2H内进行入库,并验收数量,在收货单注明实收数遇有数量不符时1H内通知采购及计划课

5.5.2正常情况下于生产开始前4小时进行备料,放置在仓库制定的备料品区;订单批量超过2天的生产周期时及体积过大易影响生产现场空间之物料应分批发料

5.5.3中转仓的管理:

A.收料入库:五金课的制成品经品检合格后转入中转仓,仓库安排专人进行验收入库,并按排产计划单别产品规格订单数量或周生产计划排产数量进行记账与数量管制

B.发料出库:抛磨课物料员依据抛磨车间生产任务单计划数量至中转仓领料并签收,仓库严格按抛磨车间生产任务单计划数量发料,并按排产计划单别产品规格订单数量或周生产计划排产数量进行记账与数量管制

C.仓库严格按相关计划控制出入库数量,确保数量的准确性

5.6生产安排:

5.6.1生产部各部门根据周生产计划排产计划单生产进度及物料情况安排生产抛磨课安排生产时同时需开出抛磨车间生产任务单,5.6.2各生产部门根据周生产计划应提前2小时进行生产物料的准备确认;生产物料应提前1小时到达生产现场;生产前准备好相关作业指导书工艺卡使用的工具和夹具

5.6.3品管部应准备好相关检验指导书和检验工具,安排好检验人员,作好检验准备计划课人员应对各部门的准备进度实施监控及跟催

5.6.4领料:抛磨物料凭单至中转仓领料后

5.7生产过程的控制

5.7.1生产过程实施与品质的控制

A.上模调校首件检查和品管签单:五金技术员与操作员根据相关的周生产计划规定要求工艺卡作业指导书等有关事项进行装模并作出首件依据目视现场治具和相应测量仪器,确认工艺卡重点项目合格后交品保巡检员检验若品保巡检员确认不合格, 五金技术员须对模具和设备相关部位参数进行调整,直到确认合格为止

B.首件检查合格后,由品保巡检员通知技术员,技术员到生产现场试产,看其生产稳定性,试产后交品保巡检员进行再检验

C.试产经检验合格后,品保巡检员通知生产部门及技术员进行正常生产

D.生产过程中生产作业员必须进行现场自检,自检项目包括:a产品外观质量及其它可目视检查的项目,根据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和其它规定进行b现场专用检具进行专项检查

E.品保巡检员具体负生产过程中产品检验和试验按照制程检验和试验的相关规定执行

F.生产部门技术员将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等悬挂在相应工位易看到的位置生产现场使用的文件,包括图纸工艺文件质量控制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必须是现行有效文件生产现场使用的文件不得随意涂改,如需更改,必须按工程更改控制规定进行

G.生产部门组长或主管安排生产作业员生产,但生产前技术员要先向生产作业员讲解相关的作业指导书产品质量安全等,并且看生产作业员操作10分钟无任何异常才能离开

H.生产作业员按要求贴上产品标示卡于产品车上按照产品标识和追溯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I.在生产中生产作业员应随时做好5S工作(包括设备模具和场地等),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有序状态按照5S管理规定执行

J.生产作业员在生产中遇到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技术员或组长,以便生产中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及控制

K.产品在工序搬移中,应防止跌落碰撞,具体按相关作业指导书或要求进行,并按照车间规定的相应区域(不合格品区在制品区等)摆放

L.产品在车间的贮放应防止杂物压坏受潮碰伤等,按照产品防护规定执行

M.产品表面外发加工处理:产品外发电镀或喷油按照产品外发加工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5.7.2员工的培训与安全

A.新进员工应接受如下教育:

a安全操作;

b作业方法;

c对产品外观要求的认识

B.生产作业员必须由各部门组长或主管定期指导和培训,以便掌握本工位技术要求,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具体按照员工培训激励的相关规定执行

C.特殊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5.7.3数量的控制

A.仓库按排产计划单的数量周生产计划单表及BOM单进行备料,生产部门按计划领料,仓库严格按计划控制物料的收发数量生产部门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物料不够,应填写超领单交生产部经理审核后,由计划课安排补发料,损失由生产部门承担

B.生产各部门填写超领单同时必须领物单经核准后报跟单文员统计,并做好追踪记录,进行相关物料发放及前置单位生产安排的追踪仓库接到超领单及领物单时必须在4H内发料,以免影响订单完工及交期

C.为了避免不良报废因起的数量短缺而造成五金课重新安排生产的现象,采购物料计划及五金课的生产计划按原排产计划单或周生产计划表数量增加1%损耗安排如本次生产实际报废低于1%时,实际剩余数量转入下批订单损耗安排中抛磨课装配课严格按排产计划单或周生产计划表数量安排生产

D.外发加工由供应商责任引起外发物料报废超出规定比率时,由采购部填写超领单交制造总监审核批准后由计划课安排补发料,损失由供应商承担

E.不良品返工处理必须在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成,订单收尾时必须在2H内处理完成不良品的报废处理必须在接到不合格品通知单4H内处理完成具体流程见相关规定

F.各单位间的物料必须填写物料流转单或不良品处理单经质检检验后交接,并点数签字确认单位间的物料交接由物料员或其代理人处理

G.各单位的物料员必须依据排产计划单或周生产计划表对生产中的订单物料需求(包括仓库物料及辅料上游单位来料发往下游单位物料)及收发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及控制对将影响生产进度的相关缺料及时向课长汇报

H.订单完工后余料一个工作日内填写退仓单退还仓库

5.7.4进度的控制

A.生产部门的课长每日9:00前根据前一日生产情况如实填写生产日报表,交跟单文员

B.生产部跟单文员每日10:00前根据各课生产日报表物料流转单及成品入仓单,填报日生产进度汇报表交生产经理审核后,交计划课及制造总监

C.生产部跟单文员每天要核对各课生产日报表,并跟进生产计划的进度,如果进度有异常,要第一时间通知生产经理进行协调或其它处理

D.生产进度会议:每日16:00-16:45召开生产进度会议,由生产经理主持各课课长跟单员参加,主要对当天的生产进度品质物料进行检讨及改善,及次日的生产安排物料点检人员安排重点注意事项等

E.现场的进度管理:生产各班组及关键岗位进行看板管理,由班组长填好当日生产任务品质目标重点注意事项效率目标及阶段性生产目标等内容每2H安排专人填写生产数量合格率等内容

5.7.5设备模具的管理

A.若经多次调整检查确认还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时,由项目工程师做出判断处理(调试申请特采维修模具等)

B.经判断是维修模具时,技术员填写模具维修单经课长签名确认后,对模具进行修理,并在机台挂上模具维修标识牌生产中模具由现场技术员进行维护和调试,需要拆模具的由技术员填模具维修单给维修部门处

理按照模具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C.模具(包括生产中的模具)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具体按照模具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D.生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生产作业员不得擅自调校拆卸机器

E.生产设备管理和维护按照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执行

5.7.6效率及生产改善:各级管理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需时刻养成改善意识,包括效率的提升品质及生产工艺的改善工作环境的改善等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A.改良作业员的作业习惯:保持良好的坐姿,使身体与工作台结合的更合理,有利于作业 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双手从事生产工作操作范围内,尽量保持在短距离的移动,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B.合理分配工作场所,注意原材料摆放位置:手和手臂的运动途径应在正常工作区域内(正常坐姿手能够触及到的范围)必须用眼睛注意的工作,应保证有正常视野,能够看清作业点的状况工具和材料应置于固定位置,方便一次拿的到也可将最常用重复使用率高的材料放置就近处,按照材料装配顺序依次摆放

C.工具和设备:工具和设备应放置在随手即可拿到的地方设计和使用简单的辅助工具或工装,使生产更顺利,更合理,方便作业

D.材料搬运:为方便取拿,事先要有良好的设计是否考虑安排依重力原理设计一些工装将材料送使用地点预置和分类标明下一工序所需的材料和零件

E.节省时间:工作时应精神集中,这样既能改善人工的迟疑或暂时停止的问题同时还可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如烙铁烫伤,物品砸伤等对我们工作时的动作进行分析,那些动作是必须的,那些动作是可以合并的,这样既能减少步骤,又能缩短时间

5.7.7不良品的处理及报废的处理

A.生产中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通知QC现场技术员或组长以上人员进行处理

B.一旦发现批量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不合格原因消除,并对不合格进行隔离不合格品处理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C.对于批量数量占生产调度单数量2%以上和重大不合格(影响面大,属重缺陷)由QC填写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由相应的部门负责组织提交纠正和预防措施按照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程序执行

D.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后,组长填写返工处理申请表待不合格处理完成后通知QC检验, QC检验后在返工处理申请表签名确认

5.8排产计划单完工的处理

A.本订单所有的余料一个工作日内退还仓库包括材料辅料半成品成品报废品等,不良品必须处理OK后退还仓库

B.末件检查:组长将每工序最后一个产品送到品管部,产品要标识清楚调度单号工序名称生产日期等品管部品保巡检员要对送来的末件检查,检查结果与首件作对比按照制程检验和试验程序执行

C.工模夹具按相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管改善等工作,确保下批订单的顺利生产

D.品质问题的改善作业方法与工艺的改善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的保管及文件的修订等依相关规定进行

6相关文件

6.1生产制程管理程序作业指导书工艺卡

6.2制程检验和试验程序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6.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相关记录

7.1物料申购单出货通知单领物单超领单物料流转单排产计划单周生产计划不合格品处理单生产日报表返工处理申请单产品标示卡模具维修单日生产进度汇报表

8附则 本办法由生产部制定,经总经理核准后发行,修改亦同

生产程序管理 第2篇

公司产品生产计划。职责

3.1 销售部负责按顾客订单要求排定一级计划。

3.2 生产部负责按一级计划排定二级生产计划并组织实施。

3.3 供应负责人和仓库负责按二级生产计划合理调配原材料。工作程序

4.1 常规产品计划

4.1.1 一级生产计划

4.1.1.1 经合同评审通过的顾客订单,销售部负责按交货期和数量要求及预测情况,编制“月度生产计划”。

4.1.1.2 月度生产计划应充分考虑顾客要求、原材料调配和生产周期、合格率情况、库存要求等方面,给出产品规格及数量,如有特殊要求,应注明具体要货日期。

4.1.1.3 月度生产计划编制完成,经生产部审定后,交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批准下达执行。

4.1.1.4 技质部按照月度生产计划应及时安排合适的人员进行工艺确定,确保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4.1.2 二级生产计划

4.1.2.1 生产部根据月度生产计划,结合实际生产能力和库存情况,分解编制二级生产计划。

4.1.2.2 二级生产计划应给定每个工作日每班生产量、半成品存量、包装等过程的具体数量和规格,交生产车间组织执行,生产部应随时监控生产进度,调度生产安排,确保按期完成。

4.1.3 计划修订

4.1.3.1 如因顾客方面发生数量、交货期等方面的更改,经过评审后,销售部应以“月度生产计划调整单”形式及时通知生产部,由其对二级生产计划进行调整,并按4.1.2 1

条款执行。

4.1.3.2 如因产品质量等方面原因而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时,技质部应及时通知销售部,由销售部按实际情况对生产计划作出调整,并通知生产部更改、执行。

4.2 临时订货计划

4.2.1 如在月度计划外,顾客提出临时订货或单件、小批生产要求,销售部应按要求进行合同评审。

4.2.2 销售部根据接受的订单要求进行临时调度,以“生产任务通知单”形式下达生产部。

4.2.3 生产部根据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进程,合理安排生产。

4.2.4生产部应对各工序的生产能力进行分析,统计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用“产品产量月报表”等形式反映。相关文件

5.1 《过程控制管理程序》HY/QP—0707记录和表式

6.1 月度生产计划HY/QR—0707—01

6.2 月度生产计划调整单HY/QR—0707—02

生产程序管理 第3篇

1 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常见误解及其正确含义

1.1 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的提出

在清洁生产审计程序中,共有3个阶段产生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在不同阶段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有所不同。在预评估阶段,方案涉及的范围是整个企业,其深度较浅,一般都可以在现场直接看出如跑、冒、滴、漏等。在评估阶段,无低费方案所涉及的范围仅为审计重点,此时产生的方案有一定深度,需要在对审计重点的物料平衡进行详细评估及废弃物产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后,方能提出,技术含量较高。在方案的产生与筛选阶段,所涉及的范围也仅限于审计重点,但技术含量更高,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审计重点,并向有关专家咨询,查阅资料、向同行业学习等才能产生相关方案。许多企业在开展清洁生产审计过程中,分不清无低费方案的产生与审计过程不同阶段的逻辑关系,结果导致各个阶段产生的无低费方案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相同,在不同的阶段重复出现同一方案。

1.2 确定审计重点

按照清洁生产审计程序的要求,审计重点可以为某一分厂、某一车间、某个工段、某个操作单元,也可以是某种物质、某种资源等。不论审计重点如何确定,原则是所确定的重点必须突出反映企业在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清洁生产潜力较大的单位。通过审计,可促进企业在节能降耗和减排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在部分清洁生产审计过程中,企业在确定审计重点时,并未对照国家相应的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标准,在审计结束并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后,上述指标仍不符合审计要求。

1.3 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最主要目的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因此,企业应结合有关环保法规和标准,以及企业实际产排污现状,设置清洁生产环保目标。而在许多清洁生产审计过程中,设置清洁生产目标时,仅考虑了能耗、物耗的清洁生产目标,虽然也能间接地反映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但无法直接反映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企业的环境保护现状。

1.4 实测输入输出物流

按照清洁生产审计程序要求,为详细了解审计重点的能耗、物耗及排污现状,必须实测审计重点的输入输出物流,并依据所测定的数据建立物料平衡。这一环节对于高质量地开展清洁生产审计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往往被忽视。在众多的清洁生产审计过程中,许多企业省去了这一环节,采用历史数据、经验数据、分摊数据、装置设计时的物料平衡数据建立物料平衡,这种物料平衡无法反映装置运行的真实现状,从而也发现不了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清洁生产审计质量。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历史原因,生产装置计量设施并不完善,除主要物料有计量设施外,大部分公用工程包括水、电、汽等缺乏完备的计量设施,使得企业对装置真实的能耗、物耗情况不甚了解。因此,在清洁生产审计过程中,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全面实测装置的输入输出物流,掌握装置真实能耗、物耗情况,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可提高清洁生产审计质量,也可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有利于提升竞争力。

1.5 评估物料平衡

按照审计要求,根据实测输入输出物流建立物料平衡,并对所建立的物料平衡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首先应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所建立的物料平衡的合理性,是否反映了装置真实的运行状况;其次分析装置物料流失在哪个环节、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与同行业相比水平如何。通过评估,发现装置物料流失的主要环节、流失的数量、流失的原因,从而为产生清洁生产方案奠定基础。而在众多的清洁生产审计报告中,有些报告无物料平衡评估,有些报告仅说明输入总量与输出总量之间的误差在5%以内,属合理的物料平衡,再无其他分析,这样就失去了建立物料平衡的意义,使得无法通过物料平衡发现装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丧失了大量清洁生产机会。

1.6 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

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是产生清洁生产方案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找出影响废弃物产生量和性质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解决问题,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或毒性等。在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过程中,应当针对每一种产生的废弃物,从影响生产过程的8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也许此种废弃物的产生与8个方面都有关系,也许仅与其中几个方面有关系,但是有几个方面分析几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废弃物产生的真正原因。而在许多清洁生产报告中,仅从影响生产过程的8个方面泛泛分析废弃物产生的原因,如员工,提出员工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大等;又如设备,提出设备老化,有跑、冒、滴、漏现象,影响污染物排放量,而没有指出何种污染物的排放、受哪台设备老化的影响而排放量大等。

1.7 方案的产生

清洁生产审计是一项逻辑性非常强的工作,前一阶段工作是后一阶段工作的基础,环环紧扣。在审计过程中,要建立实测输入输出物流并建立物料平衡、评估物料平衡、分析废弃物产生的原因,这些环节均是产生清洁生产方案的关键环节,清洁生产方案主要是通过这些环节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产生方案。而在许多清洁生产报告中,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与这些重要环节完全脱节,往往是分析出了企业在能耗、物耗、排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而在产生方案时,却抛开所分析出的问题和原因,严重影响方案的产生和清洁生产质量。

1.8 方案的研制与可行性分析

在方案的产生和筛选阶段有中高费方案的研制,在可行性分析阶段又需要对中高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方案研制和可行性分析阶段,对方案研究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深度不同。在许多清洁生产审计报告中,将这2项工作混为一谈,仅在报告的不同位置重复叙述,在深度和广度上没有任何变化。在清洁生产审计过程中产生了中高费方案,由于中高费方案投资大、设施难度大、对企业生存运行影响较大,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以减小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后的风险;但中高费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大,难度也较高,为减小在清洁生产审计过程中的工作量,在审计程序中要求对中高费方案进行方案的研制,从技术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宏观分析,通过分析初步确定方案是否可行,如可行则进入下一阶段可行性分析,如不可行,则否定该方案,不再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减少可行性分析的工作量。

1.9 清洁生产目标完成情况

按照审计程序要求,在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需对在预评估阶段设置的清洁生产近期、中长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说明,在表述清洁生产目标完成情况时,应实事求是,真实反映完成情况,如没有完成,说明未完成的原因。在部分清洁生产报告中, 表述100%完成了近期清洁生 产 各 项目标,部分完成了中长期清洁生产目标,但部分指标无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支持,完成清洁生产目标指标的结论不够可靠。

2 建议

a.强化清洁生产培训,全面提高清洁生产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提高清洁生产审计咨询机构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咨询机构在协助企业开展审计过程中确保审计质量。

b.强化清洁生产审计专业化管理。清洁生产审计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需要本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高水平清洁生产方案。各行业专业知识要求相差甚远,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有行业专家参与审计。

c.设立清洁生产审计专项资金。在审计过程中,需开展大量的现场调研、资料调研、同行业调研等,并需要实测输入输出物料、聘请专家或咨询机构等,这一切均需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资金保障,将严重影响审计质量。

摘要:为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编制印发了清洁生产审计程序。企业在开展清洁生产审计过程中,均遵循着审计程序开展工作,但在审计工作中发现一些审计人员对审计程序各个阶段相互逻辑关系的理解尚存在一些偏差,如物料平衡评估、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与清洁生产方案之间的关系、中高费方案研制与可行性分析之间的关系等,使得即使通过审计,也未能全面发现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的清洁生产方案质量不高,严重影响清洁生产工作质量。指出清洁生产审计中这些理解偏差,并提出其正确含义,将有助于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程序视野下的新闻生产 第4篇

关键词:新闻生产;程序理论;交互性;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9文献标识码:A

风险社会中媒体的新闻生产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格局,各种利益冲突、社会矛盾凸显,各类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学家认为,目前中国已进入一个以“风险”为重要时代特征的风险社会时期。

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媒体已经无孔不入地深入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左右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纸质媒体、电视、广播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等共同编织成一张多元、立体并且高速运转的信息网络,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这样的风险传播是很难预测和控制的。所以,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如何有效利用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将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是摆在政府部门和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风险社会里,新闻生产在风险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民众对风险的感知程度。人们往往是通过接触新闻信息来了解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的,并且对突发事件危害程度的感知也是通过新闻信息的播报实现的。可见,媒体的新闻生产对社会风险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何为新闻生产呢?从其流程来看,新闻生产就是媒介组织发掘和采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组合各种元素进行选择和加工,生产出具有价值的版权产品并将该产品传播和发布给受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运用自己的构思、经验和洞察力将个别信息转换成了公共议题,将原创的知识产品经过把关与编辑转换成为可以进入市场的具象化产品并使其产生了价值增值。

目前,我国的危机信息传播体系并未真正完善地建立起来,还存在着种种困难和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发布信息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良好的舆论引导机制首先应该具有透明和通畅的信息发布功能。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能够及时、全面、跨界联动地将信息发布出来,在第一时间、全方位地满足公众求知的欲望,不给谣言和虚假信息生存的空间和时间。二是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现有的舆论引导机制稍显落后,还不能采取多种手段有效引导公众舆论,从而达到控制事态的发展和演变的目的。

所以,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如何有效利用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将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是摆在媒体和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程序理论的语境演化

在古汉语中,很早就出现了关于“程”和“序”的阐释,如《荀子·致仕》中提到“程者,物之准也”;《说文》中提到“序,东西墙也”;还有《尔雅》中提到“东西墙谓之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程序”理解为各种规则和秩序的总称,然而“程序”被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来研究则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才渐渐火热起来的。“程序”既是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重要概念,它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但人们对它似乎缺乏基本的了解。

在现代汉语中“程序”有这样的几个意旨:一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排列的先后[1];二是指按时间先后或依次安排的工作步骤[2];三是指计算机在执行任务时,对它所处理的对象以及处理规则的一种描述,通过程序设计语言来实现”[3]。此外,还有学者对“程序”作出这样的解释:人们为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而预先设定好的方式、方法和步骤[4];程序就是由一种或多种信息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意义的信息过程。在程序的构成上,一种程序可以是一种信息在一个信息通道中流动变换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但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程序启动和共同的控制目标。

在对风险社会新闻生产的研究中,本文倾向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信息传播学院赵振宇教授对于“程序”的释义。他不仅把程序视为一种静止状态即事物运动的排列顺序,还提出程序也是一种运动过程即为达到某种状态而进行的运动过程。所谓程,讲的是规章、制度或形式;序,讲的是区分或排列的位置。程序是指事物运动的某种次序或过程或环节[5]。可见,程序指代的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过程,不同的程序承载的内容不同,经历的时间相异,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千差万别。

程序存在于万物之中,大到宏观宇宙,小到生物体、分子、原子,无处不有程序,无物不需要程序。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程序的身影存在,特别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程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程序的范围来看,有自然程序和社会程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过程属于自然程序,人类社会的社会活动发展过程属于社会程序。社会程序深深地打上了人为的烙印,是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的一种自主选择,具有理性色彩,是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设定的。社会程序的系统中包括了政治程序、经济程序、文化程序、军事程序等等子程序,人类社会其实也是一个由多个子程序共建的综合体。

程序既然是一种规章、制度或形式,在设立之初就有一定的价值目标存在。一个设计合理的程序,应该具有正当、合理、民主、科学、人道、效率、理性这些特性。程序又是事物运动的某种次序、过程或环节,那么程序在操作上还应具有参与性、对等性、合理性、自治性、及时终结性、人道性和裁判者中立性等特征。

三、程序的运行基础与功能指向的重叠

(一)程序运行和新闻传播共同的运行基础:文化属性

文化是一个抽象而又具体的概念,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具体形态,它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内部由多个子文化系统在功能上相互关联,在运动中相互依存而成。文化又和人们的生活水乳交融,每天人们都生活在文化之中,从事着内容丰富、内涵复杂的文化活动,如观看表演、读书看报等等,甚至遵守法律法规都是参与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文化包含的基本成分称为文化要素,文化要素有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之分。其中,精神要素是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物质要素是依着精神要素产生的,是它具象性的物化。哲学、艺术、科学、宗教、观念等等都属于精神要素的范畴,而以这些精神文化为基础衍生而来的诸如建筑、服饰、器物等等则是物质要素。

下面我们拟从文化的角度解析程序运行和新闻传播的共性特征,试图探寻两者之间的交互性关系。

1. 程序的设定和运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每一种程序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次序文化的集合。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的法律程序、行政程序等等其本质都是一种社会文化。这些程序一旦被设定并运行之后,其运动方式和发展趋势都是一种具体的文化演进。同样,任何一种文化,其内涵中就包括了顺序、结构、层次等显著的程序性特征。可见,程序和文化两者是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一种状态。

纵观人类的文明史其实质也是文化程序的发展史,在人类社会建立之初,虽然并没有明确的程序概念,但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活动,例如祭祀、占卜、契约乃至风俗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程序的原则,是用来规范人们生产生活的一种文化程序或程序系统。正是有了这些文化程序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因为构成社会的重要因素,除了作为主体的人之外,其中的社会规则、文化、道德、法律等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些在社会中起着维持社会秩序的规则、文化、法律、道德等因素都属于文化程序的范畴,可以这么说,社会的最终形成就是人与文化程序的建立、健全与遵从的融合。正如一位学者说过的“文化是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统一”。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程序中,无不体现着文化的特性。社会的运行程序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程序或程序系统的运行,同时也是文化或文化体系按照一定秩序的运行,文化和程序或者文化体系和程序系统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和相似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程序体系就是一个庞大的文化系统。在社会程序体系中,社会程序体现了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社会主流文化的集中体现。当我们把社会程序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研究的时候,会发现它是由多个社会程序形成的不同级别的子系统组成,而系统内每一个社会程序都是与之相对应的社会文化的反映。在这里,社会程序与社会文化搭配出一个奇妙而又强势的组合,它们互相推动,共同控制着社会的运行方向,把握着社会的发展节奏。

在程序的理论框架下,文化是一个规范系统也是程序系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程序即子程序系统构成并发挥功能的,这些子程序系统既可以单独发挥作用,又可以相互联系形成合力共同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文化程序中的子程序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制度、法律条款或者人们遵守的道德、地方的习俗等等都属于它的范畴。恩格斯曾经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6]这里提到的“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现实世界,正是上面所指的文化程序系统。而所谓的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表示的则是文化程序中各个子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状态。不仅是文化程序中的各个子程序,而且包括子程序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状态都是随着人的实践活动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反过来人又根据自身所处的文化程序来规范和调整生活。

2. 新闻的采制与传播也是一种文化行为。用文化学的理论和观点看新闻传播,媒体生产的新闻信息产品都是特定文化的反映,其中包含了特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所以,评价新闻报道的优劣也就是通过它所传播的文化作为判断标准的,至于好坏的区别则在于它传播的文化内容是否相对全面,是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是否能够推动文化的良性发展。除了媒体生产的新闻产品,其自身的运行状态也是一种传播文化、传播理念的反映,所以说新闻媒体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具有程序性,新闻生产同样也具有程序性。

中国的新闻媒体强调政治性,从“政治家办报”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从“党的喉舌”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等等,这些口号从本质上讲是制度文化在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中的高度体现。中国新闻媒体的性质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它体现的是我国当下宣传政策的主要思想,媒体的一切新闻生产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指导思想展开的。前面已经论述过,制度也是一种文化程序,制度作为一种调适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整合社会结构、规范社会行为的程序系统,是整个社会文化程序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媒体在日常的新闻生产活动中一方面担负着新闻传播的职责,另一方面也扮演着国家政策宣传者的角色,媒体进行新闻生产的同时在调适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整合社会结构、规范社会行为及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媒体的传播内容深受特定的制度文化影响,而这种制度文化又是在媒体所处的特定社会形态中催生的,从新闻传播内容、媒体制度文化和社会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看,新闻传播对文化是具有强依附性的,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二)程序运行和新闻传播共同的功能:都是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1. 程序运行的社会控制作用。所谓社会控制,就是指社会为确保其社会成员之间相互遵从一定的社会规则所采取的一种社会控制方[7]。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程序作为社会控制的方式之一,社会程序的预告与提示、规范与保障、降耗与增效功能在弱化社会冲突,维持社会秩序和保持社会正常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控制体现了程序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大多数人都会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与主流社会意识相一致。价值观会直接左右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正如同程序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作用一样。如果人的社会行为符合主流社会意识的行为方式,他的行为就会得到许可或鼓励,如果他的行为与社会所确认的规范相背离,他将会受到排斥和制裁,被社会置于孤立境地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

社会控制具有程序性,它是一个过程,是人不断内化和调适自身价值标准以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过程。人在完成社会化的程序中,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学会如何与他人或集体处理关系,懂得与他人之间如何交往互动、调整思维模式和适应环境

2. 新闻生产的社会控制作用。其一,媒体通过新闻生产控制社会。媒体的新闻生产活动,产生社会舆论,虽然舆论本身不同于司法机构不具有强制性权力,但舆论可以通过传播信息、公开真相,将报道对象置于公众的视野之下,从而形成对社会的软性控制。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快速发展,新媒体扩大了民众参与经济、政治的深度和广度,民众对获取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只有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达成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信息对等,才能消除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对立,缓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稳定。而媒体的信息传播正是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要的重要手段。因为媒体将公民欲知而未知的信息传播出去,正是对国家集权的分解,它释放了民众与政府间信息共享上不对等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消除公众的恐慌,将权力分发给了公众,从而实现媒体的社会控制作用。其二,新闻传播通过舆论监督实现社会控制。当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时候,往往是采取批评建议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控制。尽管舆论监督的形式多样,评论、调查性报道、消息等等,但都旨在谴责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力图通过批评的方式治理失序、提出建议、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别于硬性的法律手段,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但这种软性思想控制手段却能与法律手段互补,同样产生强大的社会控制力。

之所以说舆论监督的社会控制力强大,是因为由舆论监督引发的批评建议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意见制裁力量。媒体生产和传播特定的信息,当公众在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里接受到大量来自媒体的特定信息后,在信息内包含的价值倾向的引导下,会形成对某一事件的共同评价,达成共同意识,在这个共同范式的作用下,公众便对各类失范和越轨行为产生质疑和追问,随着事件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公众的问责声音越来越强乃至于产生群体压力,进而在意识形态上发生了类似于法律的审判和制裁。这种无形的审批和制裁,能够警告和震慑越轨行为,唤醒人内心的内疚与自责,促使个人回归良知,加快司法、行政力量的介入,敦促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公正合理地行使职责,制裁出轨。

四、结语

程序的运行是一种文化行为,在社会学研究中它还具有社会控制的作用。新闻传播活动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它通过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实现对社会的控制作用。可见,新闻传播与程序理论在文化性和社会控制作用这两个方面是有共性和交集的,将程序理论引入新闻生产可以为风险社会中新闻生产研究寻找一个新的视角,探寻一个对新闻媒体来说更为可取的舆论引导方式。

结合程序理论的概念,媒体的新闻生产程序即是媒体所有的规则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它对媒体的新闻生产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新闻生产程序应包括两个维度:认知维度和动机维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和怎样做这两大问题。这两个维度在组织内外都发挥着协调作用,当常规平稳运行时,它承担着标准和目标的作用,新闻媒体在处理实际的、紧急的情况时就会试图按照常规行事。这里提到的常规,也就是本文论述的新闻生产程序。

中国的新闻媒体虽然是事业单位性质,但实行的却是企业化管理,所以媒体从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司性质,即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和一般企业不同的是,媒体生产的是信息产品,媒体是信息生产机构。既然是企业,媒体就必须有一套规则和行为模式保障生产的高效率,以满足公众持续不断的信息需求。媒体是一种组织,新闻工作也是一种职业,新闻工作者运用新闻生产程序推动日常工作的运转,将那些原始的信息素材转变成新闻稿件。此时,新闻工作成为一种依规则操作的、可预见、可复制的模式化工作。只有建立合理的新闻生产程序,媒体才能够在大批量的生产过程中保持新闻产品质量和标准的一致,能够分配内部的人力资源,能够在风险报道中减轻不确定性对新闻生产的干扰,在各种压力和不确定中保持高效运转,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功能,以达到化解社会风险,构建社会和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76.

[2]陈望道.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10.

[3]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新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 123.

[4]张庆福,冯军.现代行政程序在法治行政中的作用[J/OL].(20130101)[20140301].http:∥www.iolaw.org.cn.

[5]杨玉辉.关于程序的理论探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5):3034.

[6]赵振宇.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7.

[7]丁春华.程序角度对文化进行哲学研究:必要性、可能性与重要性[J].学术论坛,2009(6):158162.

(责任编辑文格)

Abstract:In Process Theory,the running of program is a kind of culture activity.Also,it has a function of social controlling in social study.Mass communication is a kind of culture activity.It also has a function of social controlling in journalism study.Starting with two similarities between Process Theory and Mass Communication,the essay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theories for finding a new way to bring Process Theory into news production.

生产计划管理程序 第5篇

目的:

1、生产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和控制

2、保证计划的准确性,均衡生产,合理控制库存

3、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以满足市场需要

工作程序

1、计划周期及依据:月生产计划周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每月25日盘点)市场部

每月18日前向生产技术部提报月需货计划

2、计划评审及制定:生产技术部制定生产计划评审稿,每月20日召开下月度生产计划评

审会,各部门经理和指定人员参加,评审月计划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评审后的月计划、周计划发各部门。

3、生产计划实施、控制、调整:

① 工程部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转,停机率不得超过3%

② 采购部依据月计划负责物资储备,如有异常情况,应至少提前2天向生产部书面提

报材料的供应问题及解决办法。

③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计划,有特殊情况在10分钟内向生产部及相关部门反馈,相关

部门组织解决存在的问题

④ 生产部根据计划进度情况,必要时每周召开生产调度会,总结上阶段生产,安排下

阶段生产对生产进度偏差进行控制。

⑤ 因特殊情况转换产品规格时,由生产部下达调整计划给各部门,由各部门做好生产

准备工作,并按最大配套量清理完现存制品,在下批生产前根据在制品存量情况,以计划指令或日进度形式下发主业计划。因规格转换所剩余料,由车间开据退库单对库。

4、生产统计及总结:各车间每工作日8:30前将前一工作日报表报生产统计,统计汇总后

生产设备管理程序 第6篇

维持整个生产系统设备的完好状态,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整个生产系统的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的管理。

3.职责

3.1 技术研发部组织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并提供技术支持。3.2 生产管理部组织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实施计划》,并督导实施。3.3 技术研发部组织制定技术改造项目的计划,并组织实施、验收。3.4 工厂负责设备的请购、安装、调试、验收、维护、保养等。3.4 供应中心负责设备及机配件的采购。

4.工作过程和方法 4.1 请购

4.1.1 设备常用零部件的请购由使用单位提出,填写《采购申请单》,副厂长批准。

4.1.2 技改项目需用的设备、备件等由技术研发部提出,填写《采购申请单》,总工程师批准。

4.1.3 新增生产设备的请购由工厂提出,填写《采购申请单》,厂长审核,生产副总裁批准。4.2 采购

4.2.1 请购单位将已批准的《采购申请单》,交供应中心实施采购。4.2.2 立项设备、配件等的采购,按集团招投标的相关管理规定执行。4.3 验收

4.3.1 生产设备进厂后,由工厂根据《采购申请单》和《装箱清单》逐项清点检查,并组织生产科、设备科、使用车间等进行安装、调试,合格后会签《设备验收记录》,并报送供应中心。

4.3.2 设备常用零部件,由使用单位验收后在《出库单》签字。

4.3.3 新项目和技改项目的设备和零部件由技术研发部组织工厂清点、安装、调试和验收,填写《设备验收记录》报送工厂和供应中心。

4.3.4 进厂验收不合格的设备或维修零部件,由请购单位通知供应中心处理。4.4 入库、出库

4.4.1 验收合格后的设备和零部件由供应中心采购人员凭批准的《采购申请单》、《设备验收记录》到供应中心材料库办理《入库单》。

4.4.2 验收合格后的设备和零部件由请购单位凭批准的《采购申请单》到供应中心材料库办理《出库单》。

4.4.3 财务部门凭《采购申请单》、《入库单》、《出库单》等办理结算业务。4.5 设备建帐

4.5.1 设备验收后,生产单位将设备资料编入《设备台帐》内,并报生产管理部、技术研发部和财务部备案。4.6 设备异动

4.6.1当设备在工厂内部需要移装、封存、启用、报废时,由使用单位填写《设备异动申请表》,副厂长审核,厂长批准。好生管物控网

4.6.2 当需要在集团内各工厂之间进行设备移装时,由设备所在单位填写《设备异动申请表》,厂长审核,生产副总裁批准。

4.6.3 设备异动后,各工厂应调整《设备台帐》中相关内容,并报生产管理部、技术研发部和财务部备案。4.7 设备一级维护保养

4.7.1 设备一级维护保养指设备的日常点检、清扫、清洁等。

4.7.2 生产管理部组织各工厂制定《日常点检规范》和《日常点检表》,并督导、考评。

4.7.3 一级维护保养由设备操作者根据《日常点检规范》实施。生产值班长每天巡检生产、设备运行情况,督导操作者做好点检工作,填写《日常点检表》,点检结果作为操作者考评依据。

4.7.4 生产值班长要及时处理点检发现的设备异常情况,并将处理方法和结果填写在《生产值班长交接班记录》上。4.8 二级维护保养

4.8.1二级维护保养指设备的专业点检和维修,包括对设备定期进行的加油、换油、调整、更换等,以及设备故障的排除。

4.8.2技术研发部依据设备和零配件生产厂家的建议,结合工厂实际使用频率、使用条件、重要度等,组织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并督导实施。4.8.3生产管理部根据《设备维护保养规范》,组织生产单位制定《设备维护保养实施计划表》,副厂长审核,厂长批准,生产管理部督导实施。

4.8.4二级维护保养由车间设备维修人员根据《设备维护保养规范》的要求实施,并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车间主任督导考评。生产管理部监督实施效果。4.8.5主要生产设备的易损易耗零部件,生产单位应随时有备品可使用。4.8.6 在生产过程中,当设备出现异常时,由操作者通知设备值班维修人员处理。异常排除后,设备值班人员应将异常时间、原因、维修方法、更换零件等情况详细记录在《设备运行交接班记录》中。

4.8.7 当异常情况设备值班维修人员无法处理时,经生产值班长同意,可提交维修班进行维修,并将维修结果记录在《设备运行交接班记录》中。4.8.8 生产单位应统计设备故障时间,以确认预防保养措施的正确性,并在《生产日报》中向生产管理部报告设备运行状况。4.9 三级维护保养

4.9.1 三级维护保养指设备的大修和更新改造。

4.9.2 技术研发部组织生产单位制订《设备大修和更新改造计划》,由厂长审核,总工程师批准,并报生产管理部备案。

4.9.3 三级维护保养由技术研发部组织生产单位实施,必要时组织外单位协助。4.9.4 大修和更新改造项目完成后,技术研发部组织生产管理部、使用单位等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填写《设备验收记录》。

4.9.5 技术研发部组织更改相应的设备技术规范文件,如维护保养规范、操作规程等,并送到生产管理部和使用单位。5.相关文件

5.1 《采购管理程序》 5.2 《日常点检规范》 5.3 《设备维护保养规范》 5.4 《公司生产设备管理办法》

6.使用记录

6.1 《采购申请单》 6.2 《设备台帐》 6.3 《日常点检表》

6.4 《设备维护保养实施计划表》 6.5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6.6 《设备运行交接班记录》

上一篇:天水消防倾听官兵“好声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下一篇:*公司总经理秘书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