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研组活动简报

2024-07-16

英语教研组活动简报(精选8篇)

英语教研组活动简报 第1篇

英语教研活动简报

12月8日,时序已然仲冬,寒气袭人,然长江之滨的牛头山中心学校校园内却感受不到丝丝寒意,来自于西片各校的领导和英语老师兴致勃勃地齐聚于此,举行西片英语教研活动,同时光临的还有区教研室的杨翔展主任和叶真祥老师,以及指导学校三中的张文信校长和柯芳美老师。

这次活动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上午,老师抽签后上课。牛头山中心学校的柯萍丽老师、唐田中心学校的朱群飞老师和牌楼中学的陈秀平老师各向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观摩课。三位老师均为出道不久的年轻人,但教学基本功扎实,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娴熟,课件制作精美,口语流利,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三位老师各有所长,柯萍丽老师的娓娓道来如诉家常、朱群飞老师的清新自然激情飞扬、陈秀平老师的老练持重行云流水,让与会人员不得不对这几位老师的教学水平深深叹服。

下午,三位老师进行了说课,他们从教材、教法、学生等角度对自己的公开课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阐释。随后评课,与会老师从自己的理解出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上午的三节课进行了个性化的点评。值得一提的是牛头山中心学校的黎老师用口占一绝的形式表达了对与会人员的欢迎,她的点评入情入理,体现了一个老教师的风范。三中的柯老师也是长期居于一线的老前辈,她从教育与教学的高度对三位老师公开课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分析,给与会人员以强烈震撼。教

研室的叶老师以三节观摩课为蓝本,从课堂结构、语音训练、构筑英语学习环境等角度对我片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殷切希望。

三中的张校长认为,不管哪门学科都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会有精致的优质课出现,像这样的教研活动要多搞,对我们老师的业务成长大有裨益。教研室的杨主任从个人的成长经历谈到了英语学习的诀窍,勉励我们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一定要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会有我们期望的局面出现。最后,牛头山中心学校的许兆龙校长作总结讲话,他用感受、感想和感谢表达了对这次活动的认识和对所有与会人员的深深谢意。

傍晚的夕阳射进窗户,给我们这次活动增添了暖意,在一种融融的气氛中,西片教研英语教研活动圆满的落下了帷幕 语课题结题经验交流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简报

2011年5月24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在河西区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了由我校承接的省级“十一五”英语课题结题经验交流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上午8时30分,我们迎来了教研室的傅元根主任和英语教研员张艳玲老师。还有来自全市各兄弟学校的英语教师,共计70多人。

九时整,在大家的热切期待中,活动正式拉开序幕。首先由河西区中心学校校长赵翊杉向各位来宾介绍由我校承担“十一五”课题《作品集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概况和取得的可喜

成绩。我校是三亚地区唯一承接“十一五”英语课题研究的一所小学,课题从2007年3月开始,历时三年,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市两级英语教研员吴晓、张艳玲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学校英语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我校所承接的《作品集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课题顺利结题。接着由我校英语科组长兼课题主持人龙凡凡老师向全体教师推广做课题研究的经验报告。龙老师从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理论依据、方法谈起,着重介绍了在研究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以及所采取的各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介绍了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对这次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反思。听了龙老师的介绍,与会教师都深受启发和鼓舞。最后,年轻的英语教师陈琼婷给大家展示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课后由市教研室的张艳玲老师对此节课作了详细的点评,各校的英语教师也踊跃发言,畅所欲言,场面十分热烈。最后,教研室傅元根主任发表了的精彩讲话,为本次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英语教研组活动简报 第2篇

11月14日,我组围绕“语篇的理解与运用”这一主题进行了一次课堂观察活动,由沈丽萍和顾雪华两位老师执教,两位老师就五年级《Unit7 At weekends》这一单元story time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都通过语篇前(新词汇及新句型的教学),语篇中(语篇的理解)及语篇后(语篇的拓展及运用)三个环节层层深入、展开教学。在句型、词汇学习部分,两位老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本课所需的新单词、词组以及句型,沈老师在free talk这一环节与学生谈论hobby这个话题,与两位学生交谈后,沈老师马上说”We can do our hobby on Saturday and Sunday.”然后PPT出示”Saturday+Sunday=weekend”,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At weekends”,直接了当。顾老师通过歌曲“Hobbies“热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与学生谈论”hobby“这个话题,通过让学生猜测老师的爱好学习词组”chat on the internet, “,接着设计”Miss Gu’s free day“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运用”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效果良好。

从“同课异构”活动谈英语教研 第3篇

1“同课异构”与传统“集体备课”教研形式的对比

传统的“集体备课”是以个别骨干教师为中心,围绕其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一份共性化教案,让组内教师复制到自己的课堂。这种作法容易导致教学的共性化与模式化,限制了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近年来,“集体备课”将备课、听课和评课三者结合起来,增加了“课中诊断”、“课后研讨”的环节,但仍缺少针对性与实效性。

“同课异构”是先选定课题,然后全组教师分头备课,再共同研讨教学方案,彼此修改完善后,以真实课堂的形式呈现各自的教学设计,其他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课后进行会诊式研讨,最后各自分头反思。此种教研形式能够发现日常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提炼出课堂中有效的教学行为。“同课异构”既注重人人参与,又注重骨干教师引领。不仅能通过集思广益使全组教师在更高起点上达成共识,还能为年轻教师起到示范作用。“同课异构”体现了“在课堂中、基于课堂、为了课堂”的教研理念,深化了“教师即研究者、课堂即研究点”的教研观,是英语教研形式的一大进步。

2“同课异构”在英语教研中的应用实例

2.1 基于整节课的“同课异构”

基于整节课的“同课异构”是以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题,要求把整个教学过程当作研究对象,以通过各个教师的教学来研讨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1.1 循环式“同课异构”

循环式“同课异构”是指几位老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在各自的教学班先后上一轮研究课。这种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出各位教师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等,能够真正体现教师的执教能力、教材处理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多方面水平的高低和教学的差异性。

案例1:三位英语教师同上《酒店英语视听说》中的“点菜”

教师A:复习菜品名、餐具名——指出新课内容——学习新单词、新对话——替换练习——模拟对话

教师B:

步骤一:播放视频,复习“迎宾”。

步骤二:暂停视频,学生分组讨论“客人就座后服务员应提供哪些服务?”。

步骤三:小组讨论服务程序,并写在题板上。

步骤四:播放视频,让学生记录点菜服务用语。

步骤五:师生总结服务程序和服务用语

步骤六:分小组进行情景模拟,进行汇报演出。

教师C:

课前准备:教室布置成模拟餐厅

步骤一:让已有准备的两位学生模拟点菜。

步骤二:学生分组讨论“点菜”过程是否有错漏。

步骤三:学生发言,指出存在的问题。

步骤四:通过讨论和纠错,学生总结出正确的服务流程和服务用语。

步骤五: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步骤六:学生轮流汇报演出,其他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教师总结。

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属于实用英语范畴,重点是让学生能“用”。三位老师都让学生在课堂上用上了学习内容。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教师B和教师C的教学设计更能体现“教师应该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也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经过组内研讨,教师们普遍认为通过本次循环式“同课异构”进行比较教学,拓展了教学思路,对实用性英语的教学要多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在“做中学、学中做”。

2.1.2 递进式“同课异构”

递进式“同课异构”可以是一人“同课多轮”,也可以是多人“同课多轮”。即一位或多位英语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内容,用改进后的教学设计,依次上两次或多次研究课,俗称“磨课”或“滚雪球”。通过“上课——研讨——再上课——再研讨”多轮的持续改进,形成多轮次的连环递进,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断优化,方式不断完善,水平不断提高。

案例2:一位英语教师在准备市级公开课时采用递进式“同课异构”完善教学设计。(课题选自前厅部迎宾)

该教师将上课地点选在模拟前台实训室,让学生分别扮演客人和服务员的角色以达到掌握办理入住手续的目的。第一轮课后组内研讨,某教师指出,学生在实训室上课虽能使情景更真实,但也有部分学生因没有相关知识的准备,学起来比较吃力;某老师也指出,学生说得怎么样,演得怎么样,没有评价与反馈。综合组内教师的意见,该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第二轮上课时该教师先通过图片和视频弥补了未兼顾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欠缺的漏洞,也制作了合理的自评表和互评表,教师最后还进行了总结性评价。

分析: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通过“上课——研讨——再上课——再研讨”多轮的持续改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既考虑了教学对象的实际知识水平,也利用模拟环境为教学气氛增色,最后更是考虑到了教学效果的反馈。通过递进式“同课异构”将课及教师反复打磨,不仅有利于挖掘教师自身潜能,张扬自己的教学风格,培养教师的精品意识,也有利于英语教研组内的深入交流、相互学习,使教学质量和教研质量都更上一层楼。

2.2 基于教学片断的“同课异构”

基于教学片段的“同课异构”是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题,要求教师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研讨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式和最佳途径。由于所选问题难度有大有小,又叫做“问题式同课异构”或“课题式同课异构”。

案例3:三位英语教师针对授课内容“What does he look like?”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案

教师A采用直观导入法,用图片展示不同的外貌特征,例如卷发、直发等。

教师B以学生熟悉的明星图片入手,并将明星图片剪成几个小块。每组学生根据写有明星外貌特征的英文卡片快速拼图。

教师C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幅有中英文释义的外貌图片,然后选择四位比较活跃且外貌特征各异的学生做模特,再由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四位学生对四位模特进行描述,让其他同学猜出被描述对象。

分析:纵观三位教师的新课导入,都成功地引入了本课话题“What does he look like?”,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铺垫,但也各有所长、各有千秋。教师A采用直观导入法,虽简洁明了,但缺乏趣味性。教师B和C通过游戏、竞赛导入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也因占用过多时间影响了后面的新课学习。组内教师在对这三位教师的导入方法进行研讨时,也一致认为课堂导入方法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令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材料,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导入方案。

3“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1 有利于拓宽教学思路

“同课异构”通过教材的深度研读、教学设计的多元化、教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同伴互助式课堂观摩等途径,为教师提供了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课堂教学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在比较过程中分析自身的不足、发现别人的优点,拓宽教学思路。

3.2 有利于提高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怎样将知识教给学生,而忽视了对课堂的调控,往往因一些未曾预料的意外而打乱教学节奏。“同课异构”以真实课堂教学为场所,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这也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等,多角度考虑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如何应对冷场、如何点拨学生思考、采用何种手段辅助教学等。教师采用的策略在如何管理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如何把握课堂节奏等方面有了成效,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也随之提高。

3.3 有利于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Learn by doing”理念指导教师应在参与做的过程中,学习教科研方法;在参与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学会怎样听课和评课;在参与课堂观摩的过程中,学会课堂观察。“同课异构”主要是基于教学问题的研究。备课、上课、听课、研讨、反思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人参与,教师提出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体验着“在做中学”的乐趣,也收获了自身教科研能力的逐步提高。

4 结束语

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同课是前提,异构是手段,判断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孰优孰劣,不在于教师是否有标新立异的独特设计,而在于教师是否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在研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能力,对教学内容的解读能力,对学情的分析能力,以及其他专业水平。英国著名课程研究专家斯滕豪斯曾一再强调“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教师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不仅仅是一位或个别几位教师在发展,而应该让参与人员的层面不断扩大,促进组内所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提升。

摘要:为了提高英语教研质量,“同课异构”被引入到英语教研活动中。该文对“同课异构”与传统“集体备课”教研形式进行对比,介绍了“同课异构”在英语教研活动中的应用,并从三方面分析了“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同课异构,英语教研,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以A幼儿园三个活动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陈爱兰.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研究——以英语学科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贾爱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4]李国华.“同课异构”与“集体备课”嫁接的方式与作用[J].青年教师,2010(2):44-48.

[5]姜木兰.从“同课异构”活动谈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73-7

[6]李国华,肖华兰,朱小莉.“同课异构”的几种操作模式[J].青年教师,2011(3):43-45.

[7]董玲.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反思[J].新课程研究,2010(205):66-67.

初中英语教研活动浅析 第4篇

关键词: 教研;初中英语

一、英语组教研活动目标

①相互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②深入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③共同学习先进教学科学理论;④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业务学习;⑤积极开展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研究工作;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步伐。⑦加快信息技术学习进程。组织本教研组全体外语教师学好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能熟练运用基本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组织有关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论设计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组织多媒体教学观摩活动等。

二、变“检查型”教研为“参与型”教研

用什么方法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方法教育幼儿,可见教师的培训关系到幼儿的培养。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参与”和“研究”上,领导深入一线,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教师的呼声,收集教师的建议,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所感,及时提供专业信息、咨询和帮助,帮助教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理论和教学水平,相互支持,平等合作,共同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教研目的。

将每个班级作为教研基地、每位教师成为教研的研究者,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教师将每次的教研内容和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并把这些原始的资料作为教师个人成长的信息分门别类纳入档案,形成了规范的自我管理。教师成长档案不仅反映了“园本教研”的过程,也反映了教师的成长过程,翻开每一份档案,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专业成长的足迹。

三、开展“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作用发挥得优劣,除了自身具备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外,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也是新形式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成立校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与教研组相结合,开展公开课研讨活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有作积极的作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开一次公开课,课后由教研组组织评课,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教师去名校学习,请名师、专家来校讲课指导,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专家引领中,通过互听、互评、互动达到专业提升的目的。

四、同伴合作,共同成长

合作教学,取长补短。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思想观念、学识经历等都不同,同伴互助充分利用了差异功能,它是教学研究的中心环节,将研究置于集体参与中,是集体智慧撞击的具体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现在应成为教师教研的主旋律。我和备课组集体讨论定计划、定主题、定内容。要求内容统一,教法不一。每节课有一个主备教师,由主备教师备课后在备课组进行集体讨论然后再定案。听课后,由本组教师集体评课,讨论出同教材异教法的优缺点,再由上课教师和主备教师写出教学反思。

五、勤于总结,养成反思的习惯

课改重在实践,但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批判性总结和深刻反思,改革就只能停留在经验层次上,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形成影响力的教育方法。为此,教研员要在听课评课、座谈研讨、对话交流等调研活动中开展反思,要借助问卷调查、成绩测查、写教育日志和教学随笔等方式搞好反思,并使反思成为教研员专业生存的新状态,使专业引领变得更为厚重。要进一步提升课改实施水平,必须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上升过程。教研员要善于收集和征集课改信息、课程实施的资料,建立信息库、案例库、工具库,为教学实施提供丰富的物质保证,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六、组织丰富活动,体验学习快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初中的孩子们。因此,针对这一点,我把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了“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多种感官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状态,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把游戏结合到课堂之中,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更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带给孩子们无比的自信。

七、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压力延伸兴趣

好的课外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而且是给学生创造出再学习、再实践、反思所学、探究问题的空间。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为训练而训练,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课后作业主要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在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不仅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还要着重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巩固。

八、做好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既可准时全面掌握全体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存在问题,以便督促教师改进,又能及时针对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共性问题,开辟课题进行研究,还能随时发现教研推动教学的先进典型,加以推广应用,从而推动高专教学改革。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坚信高效的课堂定能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我们也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祥云.在校本研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师资建设,2008,6

[2] 刘平.高水平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建构[J] 人民教师,2009,(7)21

高中英语教研活动简报 第5篇

2009年3月12日上午,南岸区高

一、高二年级英语教研活动在南坪中学举行。这次英语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分时段教学研讨。

分时段教学是南坪中学吴小盼老师在十四年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坚持使用并初见成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吴老师认为高中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合理划分教学时段,分配各时段教学容量,拓展多种学习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延长学生有效注意时间,创设充满动感的课堂,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实效性。长期以来,她布置的英语作业少,教学效果好,课堂深受学生的欢迎。

我区高中英语教师已经在公共邮箱阅读了吴老师的论文,对“分时段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吴老师将通过课堂操作来解读“分时段教学”理论。这节课她上的是人教版高二第十四单元 Freedom Fighters 的 Reading部分I have a dream。课堂上,她通过整合教材,将这堂课分成几个时段,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课后,我区参加英语教研活动的教师对这节公开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分时段教学的具体操作与吴小盼老师及南坪中学高中英语教研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次英语教研活动还有幸请到了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陶纯恭老师作现场指导。陶老师就这节研讨课及我区高中英语教研工作提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议,与会教师都感到受益非浅。他们希望能借鉴吴老师的分时段教学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建议集全区力量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时段教学理论和实践,使之系统化、成果化。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激发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学习吴老师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淡泊宁静的心态,激励我区更多的英语教师重视自身潜能的挖掘,积极投入到创造性的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应该说这次教研活动完满地完成了既定任务。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简报 第6篇

XXXX年11月26日,实验小学英语科组开展四年级、六年级英语汇报课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首先,李碧娜老师和郑海萍老师分别给我们展示了四年级和六年级第五单元的汇报课。课型都是对话课,这两节课的设计内容非常丰富。在课堂中,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生动的课堂气氛展示了她们扎实的基本功。在评课环节中,两位教师的课都得到在场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各位英语老师、吴主任和叶校长也分别对这两节课提出了中肯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就该课型(Let’s talk)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热烈的探讨。通过这次四、六年级的教研活动,全体英语教师都有所收获,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联乡英语教研活动简报 第7篇

北郭、吕村、辛村联乡英语教研活动圆满结束

为了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12月19日上午,在北郭乡中心校牵头组织下,北郭、吕村、辛村三乡镇,在北郭乡一中和北郭乡邓庄小学分别进行了初中、小学英语课改经验交流研讨会。

研讨会的主题是“如何指导学生展示对话”,马姗姗、高丽等六位英语老师分别做了示范课,县教研室贾俊福、王荣琴两位主任和康瑞琴教研员亲临现场听课,三乡镇英语老师共3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听课结束后,在贾主任、王主任的主持下进行了评课,三乡镇的英语老师针对课堂中的单词记忆、句型训练、小组展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最后,贾主任高瓯建瓴地对初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英语教研组活动简报 第8篇

一、磨教学目标

磨课的首要环节是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标精神, 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往的教学目标, 教师往往以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目标, 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磨课中, 大家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中心, 因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说清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活动后, 能学到什么, 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某教师在上《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一课时, 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3) Let them master the words andphrases related to the text.

磨课以后重新上课, 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积极配合, 课后作业也能很好地完成。

二、磨教案

磨教案是关键, 因为教案可以上通目标, 下达学生。在讲到Module 2《An adventure in Africa》时, 在导入时, 某教师用了二十多张图片, 可谓是面面俱到。可就这些图片的处理, 就用去二十多分钟, 这样的导入太累赘, 有的教师就提出, 可以让学生说出对埃及的了解, 老师再作适当的补充。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也可让学生课前查阅书籍或浏览相应网站, 做好预习工作。

另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价值的导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动思维, 为课堂上的后续学习铺好道路。其次, 任务型结尾是有价值的结尾。若结尾随意, 就显得苍白无力, 为这堂课作秀, 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了。

三、磨学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有一次上Medule4 unit2《Sporting Events》一课,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来了个Brainstorming, 原本设计这几个问题是为了让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而后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而实际上事与愿违, 学生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只有几个同学小声地, 还是用汉语回答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问题, 显然导入是失败的。对于学生的情况不了解, 而盲目地备课, 常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因此, 在备课时我们应该更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需求, 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设计中, 我们要注意每个知识点产生时, 学生会有怎样的求知需求, 然后围绕学生的需求再去设计教案, 这样生生、师生之间就会有不断的互动过程。

四、磨教学方法

磨课的过程实际就是集体智慧交流的过程。我们还有一种方式, 那就是一节课由多位教师分别上, 然后来共同磨课。这样, 不同教学方法所体现出来的效果就很明显, 如谁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等。有效的创设语境, 体现“任务型”学习的要求, 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做是学的手段、学的目标, 而学又是做的前提、做的目的, 处理好了做与学的关系, 比单纯地提出问题,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主动参与率较高。

五、磨情感教学

在新课标中, 把情感教学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重点磨情感的培养是否与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在讲Module 3 Unit1《Fog》这一课时, 我们了解到文章的大概内容是:作者在一次大雾中被一位盲人帮助, 找到了自己的家。当讲到这篇文章时, 我补充了两个事例。“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个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人, 后来扩展成一个爱的群体。再后来, 扩展成一个爱的符合。“微尘”的精神感动着青岛, 感动着中国, 此刻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在2008年5月12日, 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 有13位农民兄弟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 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最原始的方法, 共救出25名幸存者, 刨出60多名遇难者遗体。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同学们争先恐后, 纷纷把自己认为最感人的事讲给大家听, 许多同学潸然泪下。这些德育不留痕迹, 来源于生活, 真实可信, 都是磨课磨出来的。

磨课发展了教师们的专业素质。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各显神通, 互动合作, 分享了各自的智慧, 开拓了专业视野, 展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在磨课中, 我们感受着集体的智慧, 合作的快乐, 不断地历练自己, 不断地完善自我。另外, 通过磨课教师可以举一反三, 认知教学、教研、科研的普遍规律, 较好地树立研究的思维方式, 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因为课堂是个大舞台, 这就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周密的安排, 而磨课恰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好课就是这么磨出来的。

摘要:磨课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 解决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个人精品课的提升。磨课的内容有许多方面, 文章着重从教学目标、教案、学生、教学方法、情感教学等方面论述磨课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教学目标,学生,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上一篇:考研专业:兽医专业下一篇:伤残鉴定需要哪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