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范文

2024-06-11

扬琴范文(精选10篇)

扬琴 第1篇

扬琴教学散论(之一)

【摘 要】

学习器乐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扬琴也不例外。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急于求成,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这种浮躁之风屡见不鲜:亦有人缺少信心,有时还自暴自弃,实不足取。本文从学生常见的心态出发,谈如何有效地学习扬琴。

【关键词】

学琴 勤练 用心练 慢练 轻练 分手练

扬琴是我国常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品种繁多,从乐器的形制、音色、演奏方法到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各种不同乐器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其他弹拨乐器不同的是,扬琴演奏不是以手指、指甲或拨子拨弹琴弦,而是双手各持一支竹制的琴竹(又称琴键、琴笕)击打琴弦发音的。因此,严格说扬琴应属于“击奏弦鸣”乐器。也有称它为“打弦乐器”的。

扬琴音域宽广、音色悠扬,其演奏技法十分丰富。各种单音、双音和任何音程的跳进都毫无困难,扬琴特别擅长演奏快速的、华丽的各种旋律和音型。扬琴的这些艺术特点,在我国民族乐器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具有与其他弹拨乐器有所不同的艺术表现力。长期以来,特别是建国50多年来,扬琴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应用几乎是无处不在。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各种表演形式中,各种合奏、重奏、伴奏,以及戏曲、曲艺等艺术门类的表演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扬琴独奏也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

在小乐队的演出中,扬琴演奏者还兼行乐队指挥的职能,从头到尾掌控乐队按照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情感要求,进行有感情的演奏。扬琴在民族器乐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般。

学习器乐演奏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学习扬琴也不例外。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急于求成,一再“拨高”,浮躁之风屡见不鲜,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亦有人缺少自信心,有时还自暴自弃,实不足取。笔者以下浅见,希望对青少年学好扬琴有所帮助。

1.正确的姿势和演奏方法

学习扬琴演奏,从一开始就要有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会直接妨碍演奏者的进步,使自己将来继续提高的空间变得很有限。俗话说,“学艺的路子要正”,讲的就是方法要对头。所以,有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得到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少走弯路,是很值得庆幸的。其次,要多动脑筋。在学习中要不断尝试各种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体态、手位和方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寻找得法的感觉,这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在不断调整中,逐步掌握既符合演奏法要求,又符合自身生理条件的演奏姿势和演奏方法。

2.循序渐进

扬琴演奏有丰富而复杂的技巧,有适合各种不同程序演奏者用的、音乐表现力很丰富的乐曲。作为学生学琴,还是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急不躁,更不应该急功近利。只有老老实实按照客观规律,用稳步前进的心态来学习才能有所成就。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学习扬琴演奏也不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俗话说得好:欲速则不达,功到自然成。只有扎实打好基础,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演奏水准达到应有的高度。有道是“冰冻一尺,非一日之寒”,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学习扬琴也是长期的艰苦的,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没有几年苦功是学不出模样来的。

3.勤练、用心练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明了学习知识、技能都必须努力勤奋,并持之以恒。“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停停打打的练习是不可能学好的。

除了要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以外,还要提倡多动脑筋用心练。

扬琴演奏的技术性很强,要善于动脑筋。比如对放松、对演奏音色的要求、对某些演奏技法的掌握等等,未得要领的勤练,属于蛮干,不但不能练好,还可能适得其反。练琴要用脑,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反复实践,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用心练的另一层意思是,练习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练。有的人练琴漫不经心,每次练习总是把一首乐曲从头到尾无休止地反复练;还有的人是这个曲子弹几句,那个曲子弹几句,“东一榔头西一棒锤”。这样漫不经心的练习是很难有什么收获的。难点没解决,还养成许多坏习惯。所以,要求练琴要有明确的练习目标,每次练琴有所侧重,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练琴效率。

4.慢练、轻练、分手练

练习一首新的乐曲,最好是从慢练开始,因为慢练容易做到准确无误。对于乐曲中的一切技术难点,建议大家也都通过放慢速度练习来解决。因为速度放慢了以后,难点也就不难了。通过一定时间的慢练,待难点解决了以后,才逐步加快,直到达到乐曲要求的速度。其次一种练习法是轻练。轻练,就是以轻轻的力度练习。这种练习方法可让头脑保持最大程度的清醒,同时也让肌肉保持最大程度的放松,这是取得练琴效率的一种不错的方法;第三,练习多声部的作品,建议可先分手练习。一般是先练旋律声部,后练从属声部,然后才双手合起来练习。

练习时采用慢练、轻练、分手练,能取到事半功倍的练琴效果。与此同时,演奏者在慢练,轻弹,分手练的过程中,不但难点解决得快,同时在不知不觉之中,乐谱也背下来了,可谓一举多得。

5.要自信、不自卑、不自满

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经常抱怨自己进步太慢,尽管作了很大的努力还是不如人家,并认为归根结底是自已素质、能力不好,于是信心下降、甚至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怀疑自己选择了犯错误的道路。这样的学生也许应该在心理上、在学习方法上作些调整。提倡多动脑筋,多一点思考,多一点自信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若能守志不移,励志图强,照样有希望将自己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上。

与此相反,有的学生则过分自信,甚至自满。以为自己是天才,学什么都快,不用努力就能唾手而得。这种态度当然也是不可取的。青年学生,来日方长。对自己的演奏,从技术性到艺术表现力,都要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要求。对自己的演奏,要有一种永远不满足的追求,才能不断进步。有道是“谦受益,满招损”,“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只有不断进取的人,才有希望将自己的演奏水平不断提高到新的高度。

6.重视参加艺术实践活动

对于学习音乐艺术的人来说,艺术实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一是可以检验自身所学技艺所达到的水准,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二是,通过艺术实践的锻炼,可以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以器乐学生为例,通过实践,可以体验到多声部音乐的艺术魅力,这绝对是个人自练所感受不到的;其三,参加艺术实践的演出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演出,可以体验到自己所学,体验取得进步的成就感,增进信心。促进自己继续努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希望青少年同学们按照艺术的客观规律学习;循序渐进,扎实打好基础;勤练用心练,科学练琴。有自满情绪者要戒骄戒躁,提倡脚踏实地;有自卑心理者要甩掉包袱,增强自信心。此外,还希望大家积极参加艺术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自己。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扬琴 第2篇

中国扬琴的始祖,起源于中东、波斯地区,经欧洲再传入我国。据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4年版)载:“洋琴,欧洲乐器,公元17、18世纪之交,输入中国之物。”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1954连版)载:“洋琴,亦名扬琴,打击乐器。它在14世纪已在欧洲流行(名德西Dulcimer),大概是由阿拉伯、波斯一代传过去的。明代(1368~1644)自国外传自中国,初流行于广东一带。”《辞海》、《中国音乐辞典》等有关扬琴的解释中关于扬琴的起源一条,其基本说法大致相同。--中国扬琴最早通称为洋琴,后又称铜丝琴、蝴蝶琴、扬琴等,这些名称与扬琴的演化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文献资料中所找到的最早的中国扬琴图文记载,是喜名盛昭所著《冲绳与中国技能》一书中:“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时使用了伴奏乐器洋琴(瑶琴)、胡琴等(当时在琉球和广东潮州均把洋琴称作瑶琴)。”该书中附有小禄里之身穿明代服装,手持两支琴竹击琴弦的演奏图。图中扬琴(瑶琴)的琴体呈梯形,琴面板上设有两派码,并雕有图案。这是目前文献资料中能找到的最早的扬琴乐器图和扬琴演奏图;同时也可论证扬琴在1663年前,即明代就传入广东沿海一带。

--清〃唐再丰的《中外观法大观图说》(卷12)所载的扬琴图,琴体呈梯形,有两排码,左码臵于琴面五分之二处,使琴码的两侧构成五度音程关系。又据徐珂《清裨类钞》“ 金赤泉听洋琴”条目记载:“乾隆时,钱塘有金赤泉典焜者好音乐。尝听洋琴而作歌以纪之。……此琴也自大海洋。制度一变殊几常。取材讵用金铜锌,发音亦自循宫商。图形宛然如便面,中桓铁弦练百炼。细钉节比排两头,二十六条相贯穿。携来可击不可弹,双锤巧刻青琅轩。琴师举手指未落,满座肃听心生欢。”这段词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清代扬琴形制和构造。

--印光任、张汝霜撰《澳门记略》(1751年版)下卷载:“铜丝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树种“铜丝琴”指早期的扬琴为铜丝,故而得名;“削竹扣之”指击弦工具已采用竹制的琴竹。)从此开始把扬琴的击弦工具由外来的木制“琴槌”改为竹质的“琴竹”,这是形成扬琴民族化的重大变革之一。

--到本世纪20年代,双七型扬琴,其琴体呈梯形、蝴蝶型,有两排码,每排码有七个音,左码为五度音程关系,实发21个音,已成为我国的顶型扬琴。

一、早期传统扬琴

扬琴传入我国后,长期普及在民间,但是扬琴的表演形式是为歌唱伴奏。前述《冲绳与中国技能》一书中记载的札至琉球,使臣张学札在歌唱时使用了扬琴(瑶琴)作为伴奏,并附有小禄里之身穿明代服装,手持两支琴竹演奏扬琴(瑶琴)的图,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扬琴最早的演奏图。《青稗类钞》“盲女弹唱”条目载:“盲女弹唱,广州有之,谓之盲女。所唱摸鱼儿,佐以洋琴,悠扬入听。人家有喜庆事,辄招之。” “花调”条目载:“花调,杭州有之,介于滩簧评话之间。以五人分角色,用弦子﹑琵琶﹑洋琴﹑鼓板。” “嘉庆时,江宁有名妓杨福令……工琵琶、扬琴、偶一奏技,听者神移。” 另外,清〃董伟业的《竹枝词》、李声振的《白戏竹枝词》、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对扬琴均有相关的记载。以上这些文献记载,说明在明末清初时艺妓多携带扬琴,喜庆堂会应召度曲,自弹自唱;在民间也有作为爱好自娱的。由于扬琴长期处于民间和社会中下层的自发状态,故可称为“世俗扬琴”。

二、传统扬琴的发展

扬琴 第3篇

勾弦:又称手指拨弦,即用手指指腹勾拨琴弦,它由王沂甫先生首创。1959年在他创作的乐曲《春天》中成功运用了这一手法。在勾弦的基础上发展了另一种技法“勾揉”:它是在勾弦的同时用右手的中、无名指在琴码的另一端压揉琴弦,发出柔和的吟响。勾揉使曲调清幽典雅、深沉醇朴。

泛音:泛音又分为“仿泛音”和“揉泛音”。“仿泛音”,又称“木音”,就是在扬琴上奏出一种理论上不是泛音而又近似泛音效果的音,弹奏方法:在一手击弦的同时,另一手用中、无名指尖在所需的音高弦靠近滚珠处轻轻触点,弹奏出来的音近似泛音的音色。“揉泛音”:是建立在“仿泛音”基础上的一种技巧,即在轻点弦位的同时手指稍微摇动,就能奏出类似弦乐揉弦的效果来。

二、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扬琴创新技法对音色的影响

1. 模仿鸟鸣、风雪声等自然界声音的创新技法

在扬琴的创新技法中,拨弦和滑音指套技法能模仿鸟鸣声,摇拨技法能模仿风雪声,抓弦和拨弦技法能模仿流水声等。例如在乐曲《鸟之舞》中,用拨弦技巧在一个音上拨弦,用来模仿鸟鸣声,演奏时拨弦的力度和速度要根据自然界鸟鸣声的频率来确定,而且要了解乐曲的布局及作曲家的构思,了解乐曲哪段旋律表现的是几只鸟在舞蹈,而哪段旋律表现的是一群鸟儿的舞蹈,这样才能模仿得更加惟妙惟肖。

2. 模仿打击乐音色的创新技法

扬琴独奏曲《龙船》是根据琵琶同名曲改编而来的极具民族传统风格的乐曲,描写的是端午节民间竞赛龙船纪念屈原的情景。该乐曲的曲体结构是一段乐曲、一段谬鼓,乐曲与谬鼓结合得越多,表示龙的条数越多。乐曲第一段的前面部分运用才音技巧,它模仿的是号角声,描写的是龙船启航时人们的喜悦心情;乐曲第一段的后面部分运用了摘音技巧,它模拟了打击乐器大谬大鼓的敲击声音,描写了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生活场景;乐曲的最后一段运用拨弦技巧,使具有民间谬鼓特点的旋律更加紧凑有力,表现竞赛龙舟时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热烈场面。

(二)扬琴创新技法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1. 影响音乐形象塑造的创新技法

扬琴乐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大致分类:

塑造作者自身形象。在扬琴乐曲中,存在一些并无具体情节,旨在抒发作者内心写照的音乐,如乐曲《秋、梦、藕》。许学东老师在这首乐曲中运用大量的长线条密集轮音,乐曲釆用了变奏与回旋变奏曲式、远关系离调及大量变化音,其新颖独特的作曲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人间无奈的感慨。

塑造作品人物形象。在乐曲《将军令》中运用了颤竹、座音等演奏技法,描绘了古代军营宏大、紧张的生活场面,塑造了将军威武、庄严的形象。在乐曲《昭君怨》中,运用了滑抹音、颤音、顿音、大量装饰音等演奏技法,乐曲的旋律充满了一丝寂寞和幽怨,刻画了王昭君远嫁“和番”,为民族团结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形象。

2. 对扬琴音乐风格的影响

音乐风格是指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中体现出的风韵、格调等。在不同的扬琴流派中运用的创新技法不同,它是流派确立和划分的标志之一,影响了扬琴流派的地方风格。

三、扬琴新技法对扬琴演奏形式的影响

随着扬琴新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扬琴的演奏形式由最开始的伴奏形式发展为独奏、协奏、重奏、齐奏,与民族乐队或西洋乐队交响协奏、与现代MIDI音乐结合的演奏形式等多种形式。如扬琴合奏《川江音画》、扬琴二重奏《别港》扬琴与打击乐《觅》等。实践证明,扬琴演奏技巧的丰富,完善了不同组合的扬琴合奏、重奏形式,加强了扬琴学生在乐队中的配合作用,它也为扬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扬琴 第4篇

关键词:扬琴;音乐文化根基;扬琴艺术

扬琴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从西方传入的扬琴到中国传统扬琴再到中国现代扬琴,扬琴艺术已经深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脉络中,随着历史的演变,扬琴在不断地流动、吸收、融和中延续着艺术的生命。扬琴从外来乐器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不断融合发展,最终成为体现出民族审美特征的民族乐器。

一、世界性与民族性并存

1.扬琴的世界性

扬琴是世界性的乐器,它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被世界各民族所喜爱并演奏。扬琴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用不同的音乐表达形式和内容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一种文化艺术长期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也势必会渗透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扬琴艺术,“它既是各国传统文明的历史积淀;也是深植于民族方文化土壤中发展起来的活的机体”。目前世界五大洲均有不同演奏风格的扬琴艺术,按地域和艺术形式的不同分为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和中国扬琴体系。

2.扬琴的民族性

具有民族性特点是指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2.1 扬琴在中国的历史

在众多的中国民族乐器中,扬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从域外引进吸收而来的。16世纪末,欧洲的航海渡过太平洋和大西洋,到达中国沿海地区,随着政治,经济上的交流与融合,冲击与影响,促使了欧洲国家的音乐文化在中国的渗透与传播。

2.2 扬琴在中国的发展

在扬琴艺术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现中国传统音乐音高音色力度的变化,历代扬琴演奏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对扬琴演奏技法进行探索,为增强扬琴的音乐表现力和中国式的韵味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欧洲扬琴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民用中国的音乐语言来表达中国人的情感,在保留扬琴音色的基础上,创造与中国音乐的音腔相吻合的新技法,使中国扬琴“在东方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3.扬琴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并存

扬琴作为一种遍及全球的乐器,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产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扬琴虽然在结构原理上基本相似,但在形制、音质、技法上各有特点。无扬琴作为一种遍及全球的乐器,是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产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扬琴虽然在结构原理上基本相似,但在形制、音质、技法上各有特点。无论是欧洲扬琴体系,还是西亚—南亚扬琴体系,或是中国扬琴体系,都说明扬琴这件世界性乐器的发展过程始终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每个民族将自己的音乐文化和审美情趣融入到扬琴艺术中,同时又通过各民族之间在音乐文化上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繁荣世界扬琴艺术。

二、扬琴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性

1. 扬琴的音色与中国音乐文化

中国扬琴艺术用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厚重的文化内涵造就了独特的音乐特征,中国传统乐器注重音色的表现,常常能把记谱简单的曲调润饰演奏得多姿多彩,靠的就是在每个单音的音色处理上下功夫。民族特色的形成与人们的审美情趣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中国扬琴作为弹拨乐器,音色的颗粒性,节奏性,既是优势只所在,又是弱势之所倚。因此中国扬琴在其演奏技法的演变过程中,既发挥优势,保留了扬琴的音色,又扬长补短,摸索出轮音来求得长音和连音,增强音乐的连贯性和歌唱性。

2. 扬琴的琴竹与中国音乐文化

中国扬琴由木质琴槌演奏改为用竹质琴槌演奏,不仅是扬琴击弦工具的改变,更与本民族的文化底蕴相联系。从民族心理素质方面看,由于在封建礼教,伦理道德约束下的汉族人民,比较普遍的心理素质是含蓄,内在,细腻,柔腕,如果用木质琴槌,发音音色比较厚重,而竹子由于密度小,重量轻,发音音色清脆,明亮,适应了中国人民表达细腻情感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抛开技巧性、技术性的东西把中国扬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审视时,我们会发现扬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三、扬琴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扬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吸收、创造的过程。中国现代扬琴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文化因素的继承。更是为适应扬琴艺术发展和审美需求所作的创新,在文化传承的意义上,“昨天”对“今天”而言可能是“传统”,“今天”对“昨天”而言,则就是“现代”。

无论是传统扬琴还是现代扬琴,它们都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出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先辈留给我们这份珍贵的民族乐器,我们正在继承和发展它,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一方面要体现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保护和发展民族性,另一方面要结合现代的音乐合理地赋予时代性。所谓“合理”,就是赋予时代性的现代扬琴,既能为中国、世界所接受并产生新的活力,又不失去传统扬琴的根本特征。我们要在坚持中国扬琴的传统性、民族性的同时,又在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潮流中充分体现扬琴的时代性,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扬琴演奏者付出共同的努力才可以做到。

四、结语

扬琴的音乐文化正体现出中国古往今来音乐文化所注重、所追求的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精神内涵。中国扬琴作为东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音乐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以其多彩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扬琴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独树一帜。中国扬琴根植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从外来乐器历经四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在中国衍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民族乐器,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和鲜明的个性。

参考文献:

[1] 王丽伟.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的扬琴艺术[J].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2000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1—29页.

扬琴教学计划和考试要求 第5篇

灵石一职艺术系杨小艳

高一第一学期 一级

1、金蛇狂舞 聂耳曲 梁瑞华改编 2、小猫钓鱼 郑宝恒编曲 3、喜洋洋 刘明源曲

4、紫竹调 沪剧曲调 项祖华整理 5、拖拉机来了 张晓峰曲

6、茉莉花 江苏民歌 于海英改编 7、小小竹排江中游 傅庚辰曲 桂习礼改编 【绣金匾、南泥湾、扎红头绳】

二级

1、铃儿响叮当 美国歌曲 张心抚改编 2、解放军进行曲 郑律成曲 梁瑞华编曲 3、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美丽其格曲 张晓峰改编 4、我为祖国献石油 秦咏诚曲 甘永康编曲 5、快乐的纺织工 张晓峰曲 6、嘉禾舞曲 梁瑞华移编 【塔什瓦依、蕉石鸣琴、旱天雷】 高一第二学期 三级

1、喜讯 桂习礼曲 2、水乡的春天 张晓峰曲

3、敉西调 云南民间乐曲 甘永康 康纪胜改编 4、欢乐的新疆 周德明曲 5、欢乐歌 江南丝竹 项祖华整理

6、女兵,阿达丽达 墨西哥乐曲 田克俭改编 【丰收的喜悦、战斗进行曲】

四级

1、双手开出幸福泉 丁国舜曲

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北民歌 丁国舜 丁国立改编 3、珠落玉盘 钟义良曲 4、渔光曲 任光曲 张心抚改编 5、大浪淘沙 华彦钧传谱 张金堂改编 6、弹词三六 江南民间音乐 项祖华整理 【唱支山歌给党听、春到沂河】

高二第一学期 五级

1、海岛新貌 李小刚曲 2、春到清江 刘维康曲 3、打起锣鼓庆丰收 田克俭曲 4、水乡欢歌 甘永康曲

5、雨打芭蕉 广东音乐 梁瑞华编曲 6、昭君怨 广东古曲 桂习礼订谱 7、大象 几内亚民歌 郭敏清编曲

六级

1、映山红 傅庚辰曲桂习礼改编 2、欢乐的火把节 刘希圣曲 3、节日的天山 曹玲曲 郭敏清改编 4、茶山情 甘永康 康纪胜曲 5、将军令 四川扬琴曲牌 项祖华整理 6、龙船 张正秋传谱 田克俭改编 7、缝衣曲 越南民谣 周德明改编

【红河的春天、洪湖随想、阿斯图里亚斯的传说】

高二第二学期 七级

1、苏武牧羊 古曲 项祖华编曲 2、美丽的非洲 于庆祝曲

3、游击队歌 贺绿汀曲 梁瑞华改编 4、木兰辞变奏曲 高龙曲 5、樱花 日本民歌 芮伦宝编曲 6、柯尔克孜舞曲 桂习礼曲 【渔岛月夜、黄河颂、啊,朋友再见】

八级

1、土家摆手舞曲 王直 桂习礼曲 2、天山诗画 黄河曲 3、雪花 曹惠岚解骏曲

4、黄河随想曲 冼星海曲 许学东改编 5、离骚 黄河曲 【黄土情、山寨风情】 高三第一学期

九级

1、竹林涌翠 项祖华编曲 2、川江韵 黄河 何泽森曲 3、凤凰于飞 桂习礼编曲

4、风暴 盖扎•阿拉加曲 李玲玲订谱 【青年叙事曲、查尔达什舞曲】

高三第二学期 十级

1、林冲夜奔 项祖华曲 2、海燕 韩志明曲

3、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陈钢曲 徐平心改编 4、鸟之舞 杨春林曲 【觅、流浪者之歌】

考试要求

高一第一学期 一级

一级应达到手型正确,击弦准确,节奏准确能完整的演奏乐曲

二级

二级应达到演奏方法正确,并且做到音准、节奏准确,能流畅、完整的演奏乐曲,曲目在二级考试标准里面自选两首。背谱演奏。

高一第一学期

高一第二学期 三级

三级应达到演奏方法正确,并且做到音准、节奏准确,能流畅、完整的演奏乐曲,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曲目在三级考试标准里面自选两首。背谱演奏。

四级

四级应达到演奏方法正确,并且做到音准、节奏准确,能流畅、完整的演奏乐曲,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曲目在四级考试标准里面自选两首。背谱演奏。

高二第一学期 五级

五级应达到演奏方法正确,并且做到音准、节奏准确,能流畅、完整的演奏乐曲,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曲目在五级考试标准里面自选两首。背谱演奏。

六级

六级应达到演奏方法正确,并且做到音准、节奏准确,能流畅、完整的演奏乐曲,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曲目在六级考试标准里面自选两首。背谱演奏。

高二第二学期 七级

七级应达到演奏方法正确,并且做到音准、节奏准确,能流畅、完整的演奏乐曲,并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曲目在七级考试标准里面自选两首。背谱演奏

八级

八级应达到演奏方法正确,并且做到音准、节奏准确,能流畅、完整的演奏乐曲,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演奏技巧,应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曲目在八级考试标准里面自选两首。背谱演奏

高三第一学期 九级

九级应达到演奏方法正确,并且做到音准、节奏准确,能流畅、完整的演奏乐曲,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演奏技巧,应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曲目在九级考级标准里面自选两首。背谱演奏

高三第二学期 十级

我的绝招――扬琴_五年级作文 第6篇

小柱子笑呵呵地搓着手:“大家都准备好绝招了吗?”“当然准备好了!(谁不能呀)”“那我们就开始举行比绝招大赛吧!”小柱子迫不及待地说。

二福第一个“上场”。他手上拿了一本课本,绘声绘色地阅读了起来:“窗外有一片火红的枫叶,他坚强地立在了大树的顶端……”“不错不错,不过要是我读,我一定读得更好!”三胖和小柱子逞能道。“有本事你来啊!”二福很不服气。

“来就来!”三胖还挺能硬撑。三胖读到:“窗外……有……一片火红……的枫叶……”“不行吧!”二福嘲笑三胖。“读文章我不在行,不过,唱歌我倒是能唱的很好!”“那就试试吧!”小柱子对三胖充满了自信。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好听好听,太绝了!!”二福称赞道。

“下一个该我了!”小柱子显然对自己很自信。小柱子丛书包里抽出一张白纸,“OO@@”,小柱子排在地上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写完了。看着美观的字迹,三胖傻眼了。“还行吧,我来试试!(为了确保一下是不是什么人都行。)”二福也想来试试。“嗖嗖嗖”,二福写的稍微慢了一点,不过还是很自豪。“对比一下嘛!”二福说。小柱子和二福同时拿出纸,小柱子美观的字迹和二福歪歪扭扭的笔法截然不同。“小柱子写得太好了!”三胖称赞道。

扬琴 第7篇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 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 | xxx xxx |

哒哒哒 哒哒哒

钟表声 | xx xx |

滴哒 滴哒

知了声 | x.x x.x |

知了 知了

鸟叫声 | xxxx xxxx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 xxx xxx |,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 xx xx |,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 | xxxx xxxx 羲坪踉诨队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两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

《 找朋友》

56 56 | 56 5 | 51 76 | 55 3 |

55 3 | 55 3 | 24 32 | 12 1 ||

c.分组展示

将学生作品分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4.拓展.

请几个同学敲击扬琴,作出评价。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以至用,下面我就为大家演奏扬琴曲《龙船》。

5.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我很多惊喜,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踊跃,在开心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中华民族器乐文化,人们常说:“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文化所孕育的一朵艳丽的奇葩,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把它努力的展示给世界,我们同样也要奉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扬琴 第8篇

一、扬琴创新技法的类别分析

扬琴创新技法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音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了解艺术形式,并按照类别体系对其进行优化分析。以下将对扬琴创新技法的类别进行分析。

(一)勾弦。勾弦又被称为手指拨弦,即用手指指腹勾拨琴弦,是由王沂甫先生首创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勾弦还生成了另外一种技法,名为“勾揉”,指的是在勾弦的同时应用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压住另一端压揉琴弦,发出柔和的吟响。勾揉曲调比较轻柔,弹奏的曲子清新淡雅、深沉古朴,在后续音乐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二)泛音。泛音是一种虚幻的不带杂音的纯净音色,在抒情音乐中有广泛的应用,在音乐应用领域中,主要被用来表现和描绘山谷的回声及远处的歌声。在弹奏过程中必须掌握应用要点,当一支琴竹击弦后,另一只手用无名指的指尖轻触滚轴到琴码的二分之一处。为了营造出一种清新的音色,在弹奏过程中必须同时抬起左手和右手。在演奏过程中必须掌握演奏方法,中指和无名指所需的音高弦靠近滚珠处轻轻触点,弹奏出来的音近似泛音的音色[2]。

二、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

基于扬琴技术的特殊性,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固定的演奏程序为研究点,结合创新技法的应用细节,对艺术发展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下将对扬琴创新技法对扬琴艺术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扬琴创新技法对音色的影响。音色是声音的色彩,同时也是乐器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需要根据乐器的类型进行分析。扬琴的音色是不断变化的,为了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情感必须创新技法。扬琴是典型的击弦乐器,主要是琴竹敲击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如果应用工具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演奏过程中要借助滑音指套滑抹琴弦发声,扬琴的声音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颗粒型的音质转化为线性音质,可以使乐曲的旋律变得更加优美,在弹奏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清脆的声音。如果用手指的指腹弹奏,则会降低音量,声音瞬间会便得柔和。在创新技法应用过程中,滑音指套技法能模仿鸟鸣声,在著名乐曲《鸟之舞》中,应用的是拨弦技巧,表示了音阶的强度。在演奏过程中对拨弦的力度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为了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要了解乐曲的布局结构和类型[3]。

(二)扬琴创新技法对音乐表现的影响。扬琴的演奏形式趋于多样性,其中突出了色彩、亮度及空间因素,在应用过程中采用多种演奏技巧,体现出了作品类型的应用形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因此扬琴演奏的音乐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展现出多种音乐种类,在应用阶段产生了新的应用技法,突出了创新技法的表现力。音乐形象是作品表现的核心,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重视形象的塑造,使其适应创造意识和审美形态。在扬琴艺术发展阶段,多个音乐作品体现出技法创新的重要性。在具体创作阶段必须体现出精神感染力,让受众对音乐作品有新的了解。基于音乐形式的多样性,在应用阶段需要采用独特的手法进行描述,明确节奏递进形式、和弦分解类型等,将作者的想法积极表现出来。

(三)扬琴创新技法对演奏形式的影响。随着扬琴演奏技法的不断更新,在应用过程中必须重视多种演奏形式的类别,包括独奏、协奏、重奏、齐奏等,在发展阶段必须根据演奏形式的应用效果,确定合理的演奏模式。扬琴最初的表演形式是以歌唱伴奏为主,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在音乐表现形式上不成熟,因此长期流于民间。随着地方戏曲的不断发展,必须对扬琴演奏形式和专业化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近些年来在创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演奏形式主要以扬琴独奏、扬琴合奏、扬琴重奏、扬琴齐奏,还有扬琴协奏曲、扬琴交响乐为主。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必须根据曲调的具体要求进行创新。

三、结语

基于扬琴创新技法的重要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按照固定的设计形式对其进行分析,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扬琴艺术要想与时俱进,必须采用创新技法,按照固定的应用体系对其进行分析,使其适应乐曲的发展模式。

摘要:随着音乐发展体系的不断创新,扬琴由伴奏乐器逐渐向独奏乐器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固定的设计模式为研究点,根据具体变化趋势,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扬琴演奏技法作为区分各个流派的重要标志,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创新,使其适应扬琴技术的发展体系。

扬琴 第9篇

关键词:中国扬琴,欧洲音乐文化,音乐作品

一、扬琴

扬琴的起源至今也是众说纷纭。但它历史悠久。它作为一种音乐的艺术,既能让世界拥有,也能让中华大地龙的传人为之深深感动和喜爱。在世界各国文化圈的互相交流和融合下,扬琴已是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如英国,美国,伊朗,朝鲜,越南,日本,中国等国家普遍流传的乐器。但是,随着地域,经济发展,历史文化,政治背景的不同,乐器的发展也随之改变。

二、欧洲扬琴

(一)欧洲的音乐文化。欧洲音乐文化至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希腊在欧洲首先创造文明的古国。古希腊文化,可以成为现代文化的渊源。然而,欧洲音乐的真正发展,是从17世纪开始的,但给后世造成重大影响的是18,19世纪的近代音乐的发展。18世纪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背景里,推动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19世纪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主义思潮继承启蒙运动的传统,以《人权宣言》为根据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核心,推崇个人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这个时期,音乐家辈出,乐器改进发达,音乐表现力不断增进的繁荣昌盛的时代。

(二)欧洲的扬琴历史与发展。欧洲扬琴从文艺复兴时期起,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扬琴一直流行于欧洲社会各个阶层。在古典乐的时期,欧洲扬琴呈现兴盛的景象,有许多的专业作曲家为它创作重奏曲,协奏曲。十九世纪,随着音乐的变革,欧洲扬琴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李斯特首先在《第六号匈牙利狂想曲》的管弦乐中采用了改革的“音乐会扬琴”。近半世纪来,欧洲不少作曲家在许多作品中都使用了扬琴。同时创作独奏曲《乡村抒怀》,优美抒情,旋律动听。随后的欧洲工业为扬琴的之作改革提供了机会。十八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布指令,把大扬琴命名为“盘塔林扬琴”这成功的迎合了宫廷音乐的风格。它的演奏同时具有浓烈的欧洲音乐风格。随后,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扬琴也有了发展,地域性的扩大,自身的改革等等。

三、中国扬琴

(一)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来自中华民族文化几千年的演进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类,发展了音乐艺术,音乐,当我们的祖先在辛勤的劳动时,他们发出的律动的呼声,便从这一刻产生了。根据资料的显示,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胜似的活跃,相继出现了许多的乐器。之后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音乐也随之多元。音乐家,专业的音乐教育机构。音乐的形式,结构等相继多了起来,这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音乐梦想和民族信仰都包含起来。用音乐歌颂我们的生活。

(二)中国的扬琴历史发展。中国的扬琴最早的记载是在日本喜名盛昭在《冲绳与中国异能》一书中的记载:1663年中国册封使臣张学礼至琉球,在唱曲表演中使用了扬琴,其造型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小扬琴相似。康熙年董伟业作的《竹枝祠》记述扬州地区以扬琴伴奏演唱俗曲。嘉庆年时,江宁有名妓杨福龄,“工琵琶洋琴,偶一奏技,听者神移。”这些记载就能说明清康熙、乾隆以来,扬琴已普遍流行于南北各地。同时扬琴在本世纪也重新命名。起初在戏曲,曲艺中得到了使用。如粤剧、闽剧、汉剧、黔剧等,有的曲艺还直接用扬琴为名称。如山东琴书、四川扬琴、云南扬琴、河南琴书等。后来随着传统民间器乐的发展,许多民间器乐的合奏,作为独立的乐种出现和兴起,扬琴又成了合奏,齐奏等民间器乐演奏形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经过先辈乐师不断实践与积累,扬琴艺术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传统流派与地方风格,拥有自身优秀的传统曲目,如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另外在民间用于喜庆集会,通俗自娱中,扬琴也别具浓郁的风情色彩。在20世纪初,扬琴艺术无论在乐器改革、创作、演奏、教学各方面都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变化。如严老烈创编的《旱天雷》等广东音乐;丝竹扬琴前辈任悔初将丝竹乐曲《三六》,风格以细腻,流畅悠扬而著称;丘鹤俦于二十世纪编著出版了《弦歌必读》等书;由曲牌改编的《将军令》,《闹台》成为广为流传的四川扬琴独奏曲。民间艺人在扬琴和东北民间音乐广泛结合的艺术实践中创立的东北扬琴,它以吟揉颤等独特的技术著称的《苏武牧羊》等。此外在少數民族中,扬琴也具有独特的风采。

三、结语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生活,教育,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关联,音乐没有了的地域,国域,只有各自的特点,风格。而扬琴成为众多乐器中的骄傲。有着世界性,也保留发展着自己民族的特色。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出现,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存在。细细的品味,自有感动渗出,那些不分国域优美的琴声,任你聆听,回味······

参考文献

1,向祖华《扬琴的源流及其发展》,中国音乐,1981,4

2,应有勤《中外乐器文化大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

3,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9

作者简介:王燕(1988-),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扬琴演奏

扬琴 第10篇

1前言

新文化运动以后,在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禁锢的思想和文化得到了解放,全国各地的文化事业开始蒸蒸日上,民族、民问、民俗传统文化在学术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民族民间传统音乐也得到了复苏和发展。文场扬琴音乐也在这以文化浪潮中再一次散发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场艺人也从过去的靠卖艺为生身份卑微的社会最底层的戏了成为了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随着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文场扬琴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问,同时,与文场扬琴艺术相关联的文化范围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张,这种文化扩张既是文场扬琴所吸收和融纳的文化艺术范围不断扩大的体现,也是文场扬琴音乐文化向外界进行展示、输出和影响的过程体现。

2社会发展影响下的音乐文化扩张

建国以后,社会趋向于稳定,各种职业戏曲团体也相继出现,他们在具有时代文化的文场扬琴艺术活动中找到了生机,因此,文场扬琴艺术吸收了姊妹艺术的养分,进行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场扬琴音乐的探讨和改革。文场扬琴音乐因此也开始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使文场扬琴音乐的音域相对扩展,并且在器乐伴奏中加入了打击乐,如:鼓、锣、擦等,从而增强了文场音乐力度的表现、节奏更为明朗、音乐的表现力进一步升华。

同时,文场扬琴音乐在曲牌的曲体结构上,借鉴融入了具有戏剧效果的“板腔体”等结构,通过“板腔体”中的板式节奏的不同变化,进行具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情绪波动、情感变化的音乐表演程式的改革尝试。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符合社会背景下文化扩张的发展理念,也博得了这一时期观众对文场扬琴音乐的文化认同。比如:二十世纪60年代创作出的《五娘上京》中“南词诉板”唱腔曲牌,是体现社会文化发展下,文场扬琴音乐表演程式“乐声形态”特征的文化扩展具体表现。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文场扬琴在保持原有表演程式的基础上逐渐趋向于在器乐表演上的过度,广西艺术学院开设扬琴演奏课程,广西文场扬琴也因此得到了专业性和学术性的整理以及传承。广西扬琴专业教学的领军人物一一李广才先生,很注重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工作,他在扬琴教学的同时,也经常深入地方进行采风,收集、和整理了广西民歌、广西文场,壮剧等本土民歌戏曲等音乐素材,创作出了诸多具有文场扬琴风格和民族音乐风格的曲目作品,并把这些音乐作品编写成教材应用在扬琴演奏教学中,因此培育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扬琴艺术人才。

3结语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国际交往密切。这一时期主导的是“社会文化大繁荣”,文化形式趋向于个性化、多元化、创新化等。文场扬琴抓住了这一时期难得的机遇,在结合了其文化渊源和地域优势的背景下,文场扬琴得以从新注入更新鲜更有活力的血液。

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成为时下各类学术界话题,民族民间音乐在保留白身独特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探求艺术展现的出新。文场扬琴音乐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作品,作为戏曲的部分最具代表的是:其中的《春兰吟》《榕湖春暖》(何红玉曲);文场器乐曲《大八板》(钟庆民整理);《珠还合浦一广西文场扬琴作品集》(陈栋著)的等,是文场扬琴音乐的创新和发展具体事例。 综上所述,广西文场扬琴音乐形态不仅具有人类文化活动的“音声形态”特征和内涵,同时,文场扬琴音乐表演程式在历史的流变和文化传播中,也不断的完善其具有“乐声形态”特征的内容和体系。

其中,文场扬琴音乐的文化事象,包括口头性质曲牌、曲牌抄本、文本记写曲牌、工尺谱版本、简谱版本的曲调曲牌等,都是作为在文场扬琴音乐形态中具有“音声形态”特征的佐证材料。与此同时,文场扬琴音乐形态所涵盖具有“乐声形态”特征的曲牌曲体、曲牌音乐伴奏、曲牌音乐节奏等内容,也是文场扬琴音乐形态具有“乐声形态”特征的明证。然而,作为文场扬琴历史发展中具有时代特征的流动“套路式”弹唱、坐馆“担纲”式伴奏、“吃喝式”、“开台式”、“过场式”、“终场式”的音乐表演程式等内容,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场扬琴音乐表演程式的性质在艺术层面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出现在不同场合、不同规格的舞台上,不少具有文场扬琴音乐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的教学和理论研究也随之进入了高等音乐教育教学以及理论研究的视野,从而引起了学界的不同程度的关注。

上一篇:山脚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总结下一篇:市级文明单位几年一届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