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冬天范文

2024-09-20

高一作文冬天范文(精选14篇)

高一作文冬天 第1篇

冬天,那个白雪皑皑的、冷风呼呼的冬天,也许大家不会喜欢那个寒酷的冬天,但是我比较喜欢冬天。

春天,也许大家喜欢春天会多一点,俗话说得好,一年之初在于春嘛。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大树长出嫩叶了,一切一切的动植物都感到了复活一般的生命力。

夏天,一提起夏天,我想大家都会觉得睡意绵绵吧!在夏天大家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家里躲着,享受着空调吹的凉凉的冷气,吃着刚从冰箱里拿出来了的冰镇西瓜。有一些老年人则在早上去公园走上几圈,做一下体育运动,呵呵,大家都不想显老呢。而有一些年轻的小伙子们,三五成群约好到河边去游泳,去享受一下凉凉的水的刺激,夏天也是孩子们最想要的日子,夏天到了暑假就来临了,他们就能够好好玩了。

春天跟夏天都介绍过了,可不能把秋天忘了,秋天可是人们都期盼的日子,果实累累的秋天,不只是大人跟小孩子喜欢的季节,在森林里小动物们也挺忙的,也许他们还会互换食物呢!农民们,只要看到秋天,看到这个丰收的季节,辛辛苦苦的日子也就忘掉了,他们现在只想着这个秋天收获不错,感谢秋天。

春天,夏天,秋天,……一个一个的季节,怎么看都很好,都很喜欢。可是,我为什么选择了冬天呢?呵呵,现在就告诉你。

冬天,这个季节的到来,到来了一丝沉静。。冬天的寂静,非常适合我。。我喜欢自己安安静静的呆在一个能看到下雪的地方,欣赏银色的雪花漫天飞舞,然后铺满一地,就像是天使从天上投下了一张银白色的地毯。当不下雪之后,我最喜欢到比较高的地方去看雪景,在阳光的照映下,雪花发着银白色的光芒照射大地,虽然有点冷,但是老远就听到了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孩子们那种天真无邪的笑容,是在任何地方都学不到的,它不会有背叛,有的只有,团结、笑容、智慧,以及是孩子们能够跟好的交流。

这就是我喜欢的冬天,那个有点冷,但却有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笑容的冬天

远处,是被一层层雾气和寒气笼罩的世界,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树木顽皮的小脑袋,若隐若现,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远远的和天际连在一起,简直是人间仙境;河边的杨柳高高地昂着头,身上挂满了 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仿佛自己穿上了一身冬天的亮装,显得那么生机勃勃。近处,红色的砖瓦房上,飘出了一缕缕炊烟,看上去像是一条轻轻柔柔的银色飘带,要把这乡村的快乐带到世界的每一个 角落;眼前落下了无数的亮晶晶的小星星,那是淅淅沥沥的雪沫随着风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在阳光的照耀下,真可谓是天女散花。

穿上大衣,来到了一个凉爽而美丽的世界,一股寒气迎面扑来,还带着一点点雪花的芳香。好美的乡村,好美的家园!

高一作文冬天 第2篇

冬天,像一个洁白如玉的姑娘。但大家都在嫌她使世界变得寒冷,使草木凋谢。“讨厌冬天”这个话题以风为载体传遍整个城市,也传到了冬天本人的耳朵里,但冬天并不伤感,她仍旧那么冷静、那么自然。冬天默默无闻,一直为人类贡献着……冬天,就是一个这样的季节。

想一想,冬天为我们贡献了多么多啊:没有大雪为土地保温,春天的播种会顺利吗?没有冬日的冻结,春季泥土会湿润吗?没有严冬的磨练,春姑娘的脚步会那么健康坚定吗?冬天是春天的母亲,这话一点没错。没有冬天的到来,就没有春天美丽的临近。冬天是伟大的母亲,冬天是慈祥的母亲!冬天,不仅默默无闻,还是一个冬天美丽的季节。

冬天的雪花是美丽的,那雪一下就是一整天,每一片都差不多跟鹅毛般大小。再向远看,嗬!那山,水,树木,房屋都像穿上一整套的银白色西服,每套衣服都闪着五彩的光。有了这雪的装饰,即使再冷,也物超所值了,让人觉得没那么冷了。

高一作文如何打基础 第3篇

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会有阅读题、作文题,这些题同样也在培养我们的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作文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在高考中作文题分值更是高达50分。俗话说:“ 得作文者得天下。”可见作文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接下来我跟大家谈谈高一如何为作文打基础。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要想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不断的积累素材, 而高一恰恰是语文积累的好时光,所以在高一这一年,每个人都应该注重语文素材的积累,为高中语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为高一语文老师,遇到过好多同学为作文发愁的,这些同学在语文其他方面都还不错,就是作文不会写,迟迟下不了手。 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最重要一点就是语文没有好的基础,而且还不注重语文素材的积累。 从小就不注重积累,导致作文无从下手,没办法开头;有些人就算作文开头了也没办法继续写下去。 所以我认为,要想写好文章第一步,首先是要有量的积累,从高一开始就要有耐心、用心的积累。

高一课程相比较而言是轻松的,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时间去读课外书。 所以高一时要多读书,多看报,比如:《 读者》《 看天下》《 青年文摘》《 意林》 等,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书,学会做读书笔记,把认为对以后写作文有用的素材抄下来,注意量的积累,然后每周或者两周整理一回,把素材按照人物或者类别整理在另一个本上。 并且要给自己布置任务,提前了解这些素材要用多长时间去记住,为自己的学习时间提前做好安排。

与众不同的题目、好的开头结尾也是文章的一大吸引力。 如果你的题目或开头很普通、平淡、没有新意,一开始就不会吸引老师的注意,最终分数也不会太高。 新的素材同样也是作文中的一大亮点,一些老的素材对于我们这些老教师来说已经见过无数遍,早已觉得不再有新意。 所以要注意素材的更新,要跟随时事变化而更新。 多查多看社会热点、新闻、时事报,掌握国家重大事件, 把这些热点写到作文中,老师眼前一亮,作文分自然而然就打高了。

有人说: 生活是文章之源, 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 为什么有的人遇到题目就难以下手, 想半天才能想出几句话来? 为什么有的人写的文章连贯不起来,甚至读起来都很费劲呢? 还有人的文章完全脱离生活, 没有实实在在的素材,导致文章枯燥无味? 而有的人文章却令人耳目一新,有条不紊呢? 因为这些人注重平时的积累。 为什么那些人会脱离生活呢? 因为他生活经历太少, 没有对生活感悟。 这样的人何谈能做到滔滔不绝呢? 所以第二步:多去经历不一样的生活, 利用假期周末去体验一下社会生活或者跟着父母去体验一下他们的工作。 老师们经常说文如其人,文章水平与作者的思想水平以及人格标准一般总是成正比的。

《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中特别注重“ 生活本源 ' 的教育理念,作文部分提出要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所以趁着高一, 多去体验 ,多去观察 ,多去积累 ,多去背诵,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还远远不够,必须抽出时间来进行不断的练习。 对于作文我建议大家每周练一次,利用周末时间写一篇文章,可以选取历年高考真题题目或者让老师定, 写完之后要去让老师看看,做些修改,并多加练习。 还可以通过与老师进行交流,相信坚持下来的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的。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注重平时素材的积累,多读书、多看报,并关注时事新闻, 语文作文一定会写得很好的。

作文成绩提高一法 第4篇

办文学小报,能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进步。学生通过自我努力,追求写作成功,从而多思考、多写作、勤投稿,作文水平在无形中得到提升。由于是自办小报,编者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写作实际,在所属年级范围内,比较优秀的文章均可投稿,题材范围不作过多的严格要求。这样,就能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写作一篇成功的作文对自己而言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多加努力便能成功。一次成功,可以使这些学生产生对作文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他们多写多练多投,让他们更多次地体会作文带给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成功,并希望这种成功能带给自己意想不到的欢乐和荣耀。而在文学小报上得以发表则是对他们成功的肯定,对他们荣耀的小范围的宣传,所以更能强化小作者的成就感。

办文学小报,可以选树典型,从而带动一片。每个班级总有几个文学爱好者,他们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教者善加引导,少数几个文学爱好者就有可能熏陶和带动周围的一大片。比如一名特别厌学、经常逃学的同学,真正在外度过漫长的一个月零七天后,又回到温暖幸福的家庭。小作者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一时间轰动校园的纪实作品——《打工日记》,通过现身说法,向学生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家最好,父母最亲,学校最温暖的主题,并表示一定要先学好本领,然后再走上社会。这篇作品主题深刻,真实感人,教育意义深远。这位同学后来成为我们文学社团的骨干成员。同时,还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一批作文功底较好、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大家纷纷仿效,以日记为体裁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文章。

办文学小报,可汇聚写家和吸引读者,构建校园文学阵营。出于社团发展、小报品位提升的需要,组织经常性的写作研讨会,谈写作经验,论素材收集、作文速成之法等,并开展文学大奖赛,扩大文学小报和小作家群体的影响,为学校大语文教育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每当成功的作文见诸报端,关注他们的每一个人其欣喜程度绝不亚于本人,同时也有许多求全责备向他们袭来,促使他们不断地向文学领域更高境界攀登。不少同学在谈到自己成功经验时说,是文学小报提供了自己展示文学才华的天地,培养了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浓厚兴趣。

办文学小报,能引导学生进步成功,并迈向更高境界。“春雷文学社”经常与地方报刊联系,鼓励学生积极撰稿,参加各类全国性作文大赛,文学社成员高中三年时间里,参加各类文学大赛千余次,先后有十多篇文章参加各类文学大赛获奖。有五篇文章发表于地方性报刊上。其中“春雷文学社”成员任立锋的文章《农家女人——灵台特写》和曹燕子同学《当“官”七日》分别参加中国语文协会、中国语文报社、语文教育研究会等八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七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并分别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和三等奖。

办文学小报,学生彼此借鉴砥砺,从而激发创新出奇的智慧。文学社的成员在努力探索写作技巧的同时,转益多师,相互借鉴,使得其知识面日渐拓宽,素材积累日益丰富,创新意识日益强烈,许多见解新颖大胆,许多构思前无古人,如杨甲英同学给《项链》作了续文《半杯咖啡》,通过变相地夸张,夸张的白描,塑造了玛蒂尔德急于表明自己清白无辜而又想凭借佛来思节夫人赔偿的三万六千法郎跻身上流社会的心态,讽刺辛辣,立意深刻。最后以玛蒂尔德忘记喝半杯咖啡而捶胸顿足懊悔不已作结,活画出其庸俗、势利、粗鄙。

办文学小报,能构筑校园率真为文、鲜活生动的纯朴文风。文学社“增强学生语文兴趣,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促进校园文化交流” 的宗旨,立足于校园这块天地,反映现实,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诗歌、散文、小说、小品等等,只要有可读性,均可入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可写。如果说撰稿者是苍鹰,文学社就是它的天空,让他们在这儿尽情翱翔。有许多同学多次涉足“春雷文学社”这方心灵的驿站,并带着他们特有的音容笑貌,或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或含蓄温婉、独抒性灵,或嘻笑怒骂、发人深省……这些小小作者在努力形成自己个性风格的同时,也形成了文学社质朴率真、亲切生动的群体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对于小小作者本人乃至今后的文学创作其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当一个班级学生写作蔚然成风之时,当一个学生觉着不写就犹如骨鲠在喉而不吐不快时,当每一个学生把写作文章看成是“经国之大事,不朽之伟业”时,谁还会为语文成绩难以提高而仰天长嗟?当大多数学生作文成功的同时,语文教学也必获得了成功。

但是,组织文学社,出版文学小报,偶尔为之容易,持之以恒并终有所成,绝非易事。

首先,倡导者和组织者以及践行者要有长期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于现时的明艳,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渗透了成长的艰辛——组织文学社,办文学小报确实是一条充满艰辛曲折的路。

其次,要充分尊重和高度重视每一名投稿的同学。一名学生投来的文章,可能从选材到立意并不是太好,而作者往往是花了大功夫、费了大气力的,因此,即使不采用,也应该对其文章从选材到立意以及今后的奋斗方向都提出诚恳的鼓励性的建议。这样,让作者感觉自己离成功只差那么一点点,于是会树立起写作的信心,为他日后作文水平的提高埋下伏笔。

高一写景作文:冬天 第5篇

南方长大的我,若想见见纯洁白白的雪,只能贿赂媒介一下!

屋顶上的冬天,草依然是那么绿,树叶还是穿着绿色的衣服。舍不得花钱买点胭脂来打扮,或者买其它的时尚化妆品!很朴素很朴素,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毫不造作!眺望远处的天空,看它与地平线合二为一!好像天上的云朵、星星撮手可及!地面上的行人小了,可来去的步伐匆匆不变!马路上的车辆与时间赛跑,如田径选手较量似的,看看谁是这片天空的王者!渐渐的,视线越来越模糊,就算戴上我的四百度火眼金星,依然无能为力!原来,是雾悄然登门拜访。街灯渐渐亮了起来,沿着弯弯曲曲的街道,如同小河一般,汇成一片灯的海洋!

抬头看看那夜空,想找到些许星辰来数数,但不要看成是为了睡觉而数绵羊!也许它也怕冬天的那种透心的凉吧,或者是怕我这个落单的独处者,没有出来散步,也许是躲在温暖的被窝中!愿不是我想太多,或许本来就是想想太多吧!

屋顶上的冬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发觉今年特别的寒冷,害我得跑去买过冬的衣服!回到自己的房间,四面空空荡荡,好像一所牢房,而我,就是孤独的囚客!我好想飞,飞出这无奈的牢,可怎么飞也飞不出去!还有四个月就到六月份啦,那时不知道今年夏天属于我的那朵花是否会开得很灿烂?会不会还是雾里花,水中月!还是根本没有一朵在夏天开的花是属于我?我好生恐惧,真的!有人说我不再自信,不再雄心壮志!反而在憔悴、忧郁,深沉的脸中看到些许成熟?也许吧,人,总得学会自己慢慢长大!

高一写景作文:冬天 第6篇

冬天也是人生路上最美丽的乐章。亲近冬天,就是亲近了四分之一的人生;亲近冬天,就是亲近生活的严峻与考验;感受冬天,就是感受斗志的博击与锤炼。

勇敢走进冬天,不要留恋春日的温暖,夏日的热烈,也不要竖起领子,兜上围巾,更不要缩着脖子佝偻着身子。最好是爬上山巅,挽着流岚与云霭,极目眺望,尽心俯瞰享受那大

自然无穷的美丽。

冬天有冬天的意义,冬天也有冬天的故事。能够读懂冬天的语言,能够用冬天的语言讲述冬天的动人故事,就能在一枝一叶一蹙一颦之中领略冬天真正的含义。

其实,冬天并不深奥。北风一吹,雪花在半空中飘飘洒洒飞来,满山遍野便是银妆素裹。这时候,你便会发现孩子们比谁都高兴,他们踏着“吱吱”的雪追逐,他们抓起雪揉成团打雪仗,堆雪人,或在雪地里支上一个筛子,雪上撒上谷子捕鸟雀。他们好象从不知道什么叫冷,什么叫寒。而辛勤一年的农人,则将酒壶在通红的炉火边一放,端上几个小菜,无牵无挂地小酌起来,凝视着飞飞扬扬的雪花,脸上荡漾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的喜悦。

走进冬天,就应该热情地歌颂冬天。冬天看起来比哪一季都简单,其实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不是吗?落叶在冬天里化作泥土,腊梅在冬天里笑傲寒霜,雪松在冬天里昂然矗立,万物都在冬天里积蓄着力量,迎接着又一个明媚春天的到来。

走进冬天,就是在冬天里很好的筹划明年。冬天是来年起步的准备,老农拿着小烟袋在静静地“叭哒”,其实他正在那里默默地筹划着来年的春播,憧憬着明年如何发家致富。有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说“一年之计始于冬”。没有冬天积蓄,没有冬天洗涤,没有冬天筹划,哪有春的明媚与万紫千红!

高一写景作文:冬天 第7篇

冬天,许多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但是,也有不少树木是四季常青的;也有不少花儿在冬天开放呢!在冬天,青松不怕严寒,屹立在大雪分飞的日子里。有首古诗在赞得好:大雪压青松,轻松挺且直。要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腊梅也在隆冬展出它那可爱的笑容。腊梅开放时,无论到哪个地方,都能闻到腊梅发出的那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

记得以前有一年冬天的时候,我一觉醒来,拉开窗帘一看,只见窗户上结了许多冰花,这些冰花个个奇形怪状,拼搭成了一个一个的动物形状。有的拼搭成了正在开屏的孔雀;有的拼搭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正躺卧在地上玩耍;还有的拼搭成了一群奔驰的骏马,浩浩荡荡……我擦去窗户上的一处地方的雾,看见外面一片雪白,好亮好亮。我不禁感叹到:“太美了,就像是走进了人间天堂一样!这真是一部大自然给予我们最精美的杰作!”

我赶紧穿好衣服,洗漱好,带好溜冰鞋,穿好鞋子。一走出家门,我“哇!”地一声叫了起来。我仿佛被我眼前的这一切给征服。就是这个时候,我爱上了雪,喜欢上冬天!我来到小湖边,湖面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了,一群孩子在湖面上快乐地溜着冰。有些孩子成群结队的在一起比赛溜冰;有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学习着怎样溜冰,起初溜的不好,溜一步,摔一跤。可是他们并不气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的在进步。我穿好溜冰鞋,也加入到了他们的行列里来。因为我也只是一个初学者,有时也要摔几个跟头。玩着玩着,眼看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了下来了,我玩得都忘了回家的时间了。

新课改下高一作文教学浅探 第8篇

一、以本为纲, 吃透教材

教材是学习的根本, 是学习的蓝本, 教材中的篇目都是优秀文化的结晶, 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所以, 在进行“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写作训练之前, 我和学生一起先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学生通过朗读和探讨不仅了解到鲁迅先生在字里行间寄予的大智, 大勇, 大悲, 大愤, 还了解到他这复杂感情的来源是因为其人其事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内心, 有感而发, 因此文章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学生通过仔细朗读文中记叙段落, 发现了作者笔法的独特之处, 如写刘和珍君“常常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偏安于宗帽胡同, 赁屋授课之后, 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 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 也还是始终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寥寥数语, 一个善良、谦和的学生形象就浮现在学生脑海中, 这都来自于作家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大家名作, 可以让学生反复体会, 仔细感受, 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动手写作之前有一些初步的感知和认识。

二、用心体会, 用眼观察

在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共同研究作文的话题, 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中写哑母的片段, 母亲是哑巴, 不能说话, 但母亲的眼神和表情却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学生读后, 很受感动, 于是, 在这时可适时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动人心弦的场景并不少见, 只是由于我们习以为常, 才没有产生情感共鸣。当我们怀着感激之心面对生活的时候, 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人性的美丽, 大家用心体会一下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呢?我的这一举动很是打动了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真情, 使学生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即生活是作文之本,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我们要学会充分地利用它, 让它为我所用。

三、我手写我心, 个性化表达

新课改中作文教学写作的标准必须要体现作者的真情实感, 真实地再现生活,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 有创意地表达, 有个性地表达,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学习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 学生对文中描绘的梁任公先生印象非常深刻:“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 穿着肥大的长袍, 步履稳健, 左右顾盼, 光芒四射”, “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有时掩面, 有时顿足 , 有时狂笑 , 有时太息 ”, “……他悲从中来, 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又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读到这些话语主人公仿佛就在眼前, 根源在于作者的刻画非常逼真感情非常丰富, 真正做到了“我口写我心, 我心抒我情”, 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要矫揉造作, 无病呻吟, 刻意模仿别人或说假话空话套话。可以要求学生学会表达自己, 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 喜怒哀乐, 柴米油盐都可写进作文, 而不必强求立意的高远宏大, 能做到内容具体, 文从字顺能逐步提高就是进步。能从平常、普通的生活中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很了不起。

以上是对作文内容方面的要求, 关于作文的表达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如在结构形式上可采用题记式, 小标题式, 书信格式, 片段拼贴式等多种形式来让你的文章永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如必修一中魏巍《我的老师》一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写作, 向读者讲述自己的学生时代和老师的故事, 这样写很亲切, 突出了真实感, 尤其行文最后运用第二人称直接向老师倾诉, 抒情非常强烈, 值得大家学习, 借鉴。

四、鼓励性评价, 注重优点的发掘

高一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本身就处于一种摸索的阶段, 在老师的有力引导下充满了写作的激情和动力, 老师在批改学生和评讲学生作文过程中要尽可能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 不放过一句话, 一个词, 要尽可能的多鼓励, 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高一学生作文现状与教学策略 第9篇

一、高一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高一学生当中,大概有40%以上的学生认为好作文就是文章语言优美的作文;30%左右的学生都曾按照初中老师的要求背、默过所谓的优秀作文;27%的学生说不清楚自己是否喜欢写作。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我们确实也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语言很是华丽,乍一看还觉得不错,认真读起来才发现其内容并不充实,缺少真正的思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走入了刻意追求语言华丽的误区,没有把握写作的要旨,以致其内容空洞、立意不高。

另外,在教学当中笔者还发现一些学生写作目的太过于功利化,能够把写作当作自己内心情感表达和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学生还不足10%,大部分学生觉得写作就是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有些学生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或是行文结构安排不当,难以表达内心真实的观点和看法。

二、改善高一学生写作现状的教学策略

根据对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我们教师应该对此研究出相应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首先,针对每个学生,建立对应的信息卡。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不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心迷茫,而教师也不了解学生。每个学生经历的教学方式不同,写作水平也是各不相同。因此教师了解学生写作情况的最好方式是建立每个学生的写作信息卡,通过一两次的写作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掌握。再根据班级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写作弱点准备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其次,制定详细的写作教学计划并做好后期的调整。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制定写作教学计划都是以学习的课时和教学单元进行的,每次的写作教学计划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没有太大的相关性。这就会导致学生在上一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解决,影响写作教学。教学中实施的一些策略产生的效果也只是暂时性的,不能够长期保持下来。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长期性,教师应制定长期的教学计划,根据每个学生信息卡中的信息反应的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尽量完善写作教学方案。

再者,加强逻辑训练,培养深度思维,让学生成为有深度的思考者。背诵大量范文、死套写作模式等途径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只有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从逻辑思维出发获得写作灵感,才能真正改善学生的写作现状。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打破常规、选择新的立意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培养逻辑思维。另一方面,设置疑问,以活跃学生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构架文章。

最后,鼓励和督促学生广泛阅读。针对学生不喜欢写作的情况,教师首先应该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指导。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向学生推荐读物或组织阅读交流活动。教会学生理性思考,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对课本和读本中的专题进行探究,在每节语文课开始的前3分钟让学生加以展示,班内小组之间互改互评。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外扩展阅读,每个月进行一次“读书简报”活动,让学生对本月的阅读进行总结,展示阅读的成果。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一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有足够的尊重,多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肯定,不直接发表负面评价,更不能粗暴批评,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使他们通过自己琢磨和改进,慢慢从初中作文的写作圈套中走出来。

总之,高一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度。如何更好地改进作文教学,做到“承上启下”,让学生从初中的相对低水平的写作中蜕变,需要我们高一语文教师共同的努力,这也是值得我们长期研究的作文课题之一。

高一写景作文:冬天 第10篇

冬天里的温暖,金灿灿的却不刺眼的阳光,干净无尘的天空,清晨的点点露珠,霜染的大地……迎风撑起的雨伞,软软的被窝,数不尽的温情,无法言传的暖意。这一切,如同雪花般,洋洋洒洒,装饰了所有的美丽。

冬天的阳光,没有夏日骄阳那么激烈,也没有深秋傍晚时候的妩媚,总是使人渴求,使人期盼,使人兴奋不已。只因为它携带着的那份温暖与光明,洋溢着幸福的气息,注入我的心田。

冬天的阳光,洋洋洒洒地透过大气层落到地面上,降临到每一个期待幸福的人身上,连那斑驳的旧墙烂瓦也射出了亮丽的光芒,无限荣幸温暖人间,即便是无声无息的角落,哪怕有坚硬的玻璃作隔离也依然无法阻挡,她的暖意在无限蔓延。

常常站在晴朗的天空下,伸出手臂,张开手掌,接住满满的一把阳光,温暖和幸福的感觉便会在刹那间哟同涌上心头,无需过多言语,只要闭上眼睛,安静地倾听,那悄悄流淌在耳边的温暖气息,便会将幸福的秘诀诉说,传授。

美丽的雪花飘呀飘,落在透亮的玻璃上,晶莹、绝妙。无忧无虑的小懒虫躺在被窝里,微笑着做香甜的梦。

我喜欢在梦醒后拉开窗帘的一角,那绣着莲花荷叶的粉色窗帘中央便呈现出窄窄的一道玻璃窗,窗外是飘着白云和风筝的天空。每遇雪天,总是扒在窗上,想象着鹅毛大雪是不是要透过窗玻璃落到我印着史努比的粉色棉被上,给这活灵活现的小狗也盖上一层温暖的棉被,我想也许这是上帝在怜悯她吧。

高一写景作文:冬天 第11篇

我静静地站在院子里。寒风刺骨,北风呼呼的吹着,鸟儿们也纷纷躲开这阵阵寒风,再也听不见唧唧喳喳的叫声了。树枝也似乎冷得发抖,连那仅有的几片树叶也快抖掉了,侥幸活下来的几片黄叶,也紧紧抱住树枝,唯恐掉了下来,但它们坚持着,坚信寒冬终会过去,春天一定会来的。我心头一震,它们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遇到挫折仍坚守信念,我们不正也需要这种精神吗?挫折,是人生必经之路,正如冬天,再冷,树也要挺过去。我们不应轻易选择放弃,而应去向挫折挑战!那挫折的背后,也许就是成功!

终于看见太阳了!我一阵喜悦,可冬天的太阳不像往常一般火辣辣、红彤彤了。只是泛出白茫茫的光,但我相信,它绝不是因风大而退缩,否则不必出来。瞧!尽管它脸冻得青白,但却努力放射光芒,它正在与寒风作斗争。想想看,我们有这种与困难拼搏到底的精神吗?我们常常面对困难望而却步,因为害怕失败,所以往往错过成功。我们何不试一试呢?只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可以自豪的对别人说:“我已尽力了”。

风更猛了。不一会儿,便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向我脸上打来,如千军万马一般,争先恐后地落向地面。霎时这个世界变成了雪的世界。一只鸽子从空中跌下来。我想把它抱回家,让它暖和暖和。我想着,慢慢朝它走去,它也许受了惊吓,努力扑打着翅膀,又飞上蓝天。我又是一愣,一只小小的鸽子能摆脱风雪飞上蓝天,它努力超越自我,最终成功。于是,我终于醒悟到一个道理:战胜困难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坚强的毅力。

人的一生必定会经历冬天,而冬天就是你成功的抉择。只要战胜困难,冬天也必将过去。一个人的毅力,就在此反映。珍惜冬天吧!

冬天景物作文高一 第12篇

空气慢慢流动,把冬天浸入万物,也浸满我的全身。冬天游走于空气中,留连在我的衣袖里,我趁机贪婪地用每一块肌肤去触摸它,狡猾的它却借势从我全身每一个毛孔渗入,随着血液充塞了我的身体。在那瞬间,血液停止了流动,身体变得僵硬,冬天与我融合了。我感受到了冬天独有的体温,强烈的心跳,急促的呼吸,我已不复存在,独剩躯壳包裹着冬天。

冬天不只如此,我挣脱了空气的怀抱,嗅着更浓的气息向冬天的深处寻找,我沉醉着走进花园,这里的一切都让我的神经绷紧,让我窒息。我闭上双眼用手摸索着,弯下腰捧起了一堆湿土,一股清香串进了鼻孔,我在脑海里将它一一分解出来——花香、露水、草根,还有浓浓的土味,然后再慢慢品味。一番享受后,我又将手中的芳土从指缝间慢慢淌去,那份细腻终究被嚼出了水之柔、土之细,这一柔一细在冬天的雕琢下,便溢出芳土淌过手间的细腻。也正是这泥土的平凡,造就了我心中的无尽陶醉,我在触摸冬天,改变世界的冬天。

我被这冬天灌醉了,我昏沉沉地倒下,倒在冬天的草地里。但这冬天丝毫不肯把我放过,小草们又把我唤醒了,我睁开一直紧闭的双眼,但我什么也看不到,我已被小草们的爱抚再一次灌醉了,沉浸在那凉凉的抚摸中,无法自拔。于是我平静下来,放松紧张的神经去感受它们。渐渐地,我觉得自己如同躺在云中,身心俱净,放下心头所有的压力和负担,沉睡下去。我在触摸冬天,净化人性的冬天。

我醉了,醉在冬天里一发不可收,继续触摸冬天,继续醉在冬天的美丽里。

高一作文冬天 第13篇

一、拨开迷雾———高中生作文与作文教学的现状

1. 缺取米之能, 难成巧妇之炊

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如花般灿烂的季节, 又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 应该有丰富的经历、感受来叙写。但是, 沉重的学业负担使他们疏于观察沸腾的生活, 无暇思考美丽的世界。现在的学生普遍怕写, 为应付老师或考试所写的文章往往是套话、大话、空话连篇。

2. 失有效之法, 难解学生之困

多数教师在广种薄收的失望后, 往往热情日消, 最后无为收场。于是, 在作文教学中, 不少教师从高一便开始让学生阅读、仿写高考满分作文, 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要求作文:内容紧跟高考题、形式四平八稳、主题“放之四海皆准”, 以不失分为原则, 杜绝求新求异。且不说学生们是否乐意这样写作, 我们只需要思考一下, 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符合作文教学的初衷。

3. 存不当之想, 难中有效之的

作文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此, 我相信肯定有许多不同的声音。教者不同, 认识不同, 境界也便不同。有的教师认为, 作文教学就是为高考这一仗, 于是致力于指导学生揣摩高考作文的成功之道, 揣摩阅卷者的心理;也有教师认为, 作文教学是教给学生书面语言交流、沟通的本领, 因而大力指导学生作文要观点鲜明、文字畅通。对以上两种做法, 我都不是很赞同。把作文当做高考敲门砖的做法过于功利, 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损害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后一种做法, 忽略了作文其实是学生情感抒发、心智成长的过程。

曹勇军老师提出, 欲“立言”, 先“立人”;“言”是叶是花, “人”是本是根———“人”立起来了, “言”之立便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之, 曹教师对于作文教学领域流传甚广甚久的一些经典说法提出了质疑。比如对于“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他认为二者不是一种“相结合”的关系, “作文”是“做人”的应有之义。曹老师在他的著述和讲座中也反复强调“以大于高考的基座为基座, 以高于高考的要求为要求”, 鼓励广大同仁解放思想、阔步前行。

这让我意识到, 只有超越应试, 才能真正战胜应试;只有让学生思想的成熟、人格的成长与“作文水平”同步, 才是写作能力真正提高的关键。而作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教材, 是专家们精挑细选而成, 汇聚了中外多位名家的各类文章, 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写作技巧和素材, 更蕴涵了异彩纷呈的思想精神。这便是教师们最应该认真利用的“立人立言”的范本, 更是“躲在学校成一统”的高中生们最应抓住的资源宝库。因此, 连锁语文教材与作文教学, 能让两者都“生活”起来。

二、上下求索———用语文教材之石, 攻作文教学之玉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通过讲解这些“例子”, 有意识地增长学生的“见识”, 提高其多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当然, 我这里提及的“见识”, 并不只是见闻的增多, 更多的是指对事物的见识、见解和辨别、理解事理的能力。而这条途径, 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教学手段。

1. 开垦课本土壤, 培养材料意识

在作文训练中, 我们常常指责学生的作文空洞无内容。然而, 一味指责学生, 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设法帮助学生走出“无米之困”才是问题的关键。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 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优美的原料从哪里来?从教材中积累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

高一语文包含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四共90多篇文章。教材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动人的人物事件, 或直接摘录、或灵活处理, 都可以变成作文素材。

在此, 我推荐曹勇军老师借鉴传统写作方法———“隐括”而来的“内容提要”法。曹教师将摘抄与课文学习联系起来, 采用“切问近思”的方式, 经常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内容提要”, 借此提升他们的转述力和概括力。如学习了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后, 他让学生写了《黑塞谈读书》;学习了高尔斯华绥的《品质》, 让学生尝试写小说人物格斯拉的“人物评传”。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借鉴了这种做法, 不仅在培养学生变课文为作文素材的意识方面,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而且提升了学生巧妙积累课外素材的能力。

2. 挖掘教材土壤, 孕育生活作文

也有教师会质疑, 仅仅将语文教材作为一个“僵死”的素材库是远远不够的。的确, 教材是一个固定的仓库, 更应是一眼流动的活泉。它不仅能丰润原本内容枯干的作文, 而且能引领学生去感知大千世界的美, 增强学生感受生活、理解人事的能力, 深化学生作文时对“意”的把握。然而, 如何将教材学习这种“吸纳”, 自然地过渡到写作这种“倾吐”上去呢?我认为, 以教材阅读教学为情境, 以学习体会与感悟为写作内容展开写作, 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我在高一教学中对一些课文所做的“学写结合, 生活作文”的几种尝试:

(1) 合理利用课文, 创设作文情境

其实不管是教师出题还是学生作文, 都需要一定的作文情境。以往, 部分教师往往毫无酝酿地抛出一个冷冰冰的题目, 而学生面对一个横空出世的题目, 往往缺少充分的准备, 局促成文。于是, 学生写作的进步不大, 作文课堂死气沉沉。我认为, 这是缺少作文情境和为文冲动的缘故。

在教授必修第一册《十八岁及其他》时, 多数教师请学生先写一封信给家长, 再请家长回一封信。但我的做法是先给家长发出一份作业———给自己的孩子写封信, 要求在心中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教育和对他 (她) 未来的希望。等信收齐后, 在课堂上把信一封封地郑重地交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当堂拆封阅读并写回信。之所以颠倒写、回的顺序, 是因为很多家长在养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故事, 也有很多话, 而现在的学生对父母的观察和理解普遍不够细致、深入。看信的过程, 与其说是一种回顾, 不如说是一种唤醒。这堂专设的“回信课”将生活事件引入课堂, 是一次写作训练, 也是一场精神洗礼。由一篇课文, 引发一次“父 (母) 与子 (女) ”的沟通风暴, 赋予课堂真实的生活色彩, 学生的写作欲望也因此得到激发。

(2) 依托课文激发, 孕育作文个性

教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时, 我重在让学生品味五幅图景背后的意蕴美、情趣美, 并指导学生将学生把眼光从课本挪转, 凝视窗外和校外, 漫步家边的街巷, 采撷江南独具特点的场景, 学习借鉴郁达夫的笔法写一幅“我心中的江南图”。在这次作文训练中, 没有严格的主题限制, 没有不少于800字的字数要求, 这既消除了一些学生的担心, 也让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自由发挥。学生们有的写烟雨古巷, 有的写夏日乘凉, 有的写黑白江南色, 还有的由江南之雨写到江南之人。

如学生张烨的《江南雨韵》:

生在江南, 长在江南, 却很少留意身旁的这块土地, 细细想来, 最美的当数江南之雨。

江南的雨, 滂沱之中不失温婉, 冷清之中不失俏皮, 绵腻之中不失洒脱。模模糊糊的几行叠加在一起, 落在黑瓦白墙、小桥流水、巷弄石板之上, 便构成了一幅简简单单, 但又意韵独具的水墨画。

江南之人, 被江南之雨浸润了几千年, 也早已从骨子里渗透出阵阵雨的味道:江南诗人的细腻, 江南女子的温婉……

当我撑着伞, 打从江南古桥上走过, 便总想雨的一生, 它似是和我一样同是这块土地上的过客, 但它却沉入数千年江南的文化中。

优秀课文的激发, 作家笔触的引领, 推动着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生发、孕育了学生独立而鲜活的观点, 而这种思考的结果又推动着他们进一步反观课文, 使他们对课文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便形成了教材与作文之间的良性循环, 不仅使学生在写作、阅读上受益, 也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轻松。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蕴藏的资源, 让教材与生活、与作文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不断拉近教材、作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直接、间接地从教材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得到心灵成长、人格提升的机会, 从而充盈作文的粮仓、提升作文的意蕴, 有效解决学生“作文难, 难作文”的棘手问题。

参考文献

[1].曹勇军《培养写作中的材料意识》,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9年第9A期。

[2].李海新《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摭谈》, 《考试周刊》2010年第18期。

[3].郭庆东《教材——作文素材的土壤》, 《中学语文》2011年第5期。

对高一作文教学的反思和探索 第14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网络;题材

今年是我第四次进行高一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比起前几次的重基础,这一学期的教学,我主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书面表达能力又主要是作文能力。但一段时期以来,我的作文教学总是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里。教师费尽心思,但吃力不讨好,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写不出好的作品。学生厌写导致老师厌教,教师厌教以致不想去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作文写作积极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

1.过分强调作文教学的题材性

学生在作文前,教师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引导学生在选取题材时,一定要选有意义、能提炼出主题、能概括出中心思想的题材来写。每次这样的反复强调,学生心目中就早已形成了一个题材优先的框框。还未下笔,心里就受到了束缚。为了要寻找一个能概括出有意义的中心和主题的题材来,煞费苦心,搜肠刮肚。这样自然会使学生忽视自我和周围很多丰富多彩且饶有趣味值得一写的东西。作文时,不让学生有感而发,却先要学生先选一个中心和主题,再按图索骥找题材。这不仅封闭了学生心灵,而且,这样的作文练习,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简直就和数学物理的套用公式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学生总是在写自己不想写的东西,写的时间长了,这种写作就变得了无趣味,自然写不出好的作文。

2.过分强调作文的形式性

这集中表现在我们会按照高考高分作文的模式去指导作文,热衷于炮制优秀作文的种种写作方法,让学生削足适履,依葫芦画瓢。作文教学,技巧性的训练当然不可少,我们以为我们在为孩子好,教给他能在考场上得高分的作文方法,其实正是扼杀了他们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对作文而言,不再是孩子们的有感而发,不再带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一套现成的模式,出现了万能的作文材料,我们熟知的一些历史人物变得非常全能,只要写作文,就可以按照作文的主题和要求在他们身上找到作文需要的材料点,所以就出现了万能的李白、杜甫和屈原。

以上弊端,集中到一点,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其实学生作文与做理科习题不同,学生作文要投入自我情感。作文其实是一种“自我”精神性的实践活动,它与学生“自我”心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进而引导他们表现好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爱上写作,写出打动人的作品。

二、解决对策

1.放宽学生作文的外延

我进入很多学生的qq空间,发现平时作文一塌糊涂的学生

在qq空间里的日志竟然写得深刻感人,缠绵婉约。写作功底简直让我吃惊。我就想如果把作文的外延放宽一点,让他们以写日志的方式作文不也是一种作文方式吗?而且是一种更自觉的“表现自我”的“私人写作”。学生在空间里的日志有人评论、有人赞誉,有人转载,因此这种写作往往给学生带来极大的精神满足,写作时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因此我就倡导要把学生写日记写日志的这种自觉的“私人写作”形式加以转换、扩展为一种有意识的作文训练方式。在改作文的方式上也和以往不同,由学生轮流改留言或进行评论,这样的话学生越来越爱写作,对写作的兴趣浓厚了,写作的水平随之提高了。

2.利用小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我经常鼓励他们把作文打印出来贴在教师的墙面上进行展示。甚至通过办小报的方式贴在教室外的墙面上向全年级的学生进行展示。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会在展示之前和学生做好沟通,肯定学生的优点,好好表扬一番。然后,会让学生说说自己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地方能作进一步修改。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一般都能积极参与。修改后,学生常常惊奇地看到,“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再也不把写作文视为“拦路虎”了,也从心底感受到“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当家长会上家长看到教室里贴的学生的习作时,会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学生从办小报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作品被别人认可的喜悦和满足,也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见报,会在写作上更下功夫,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

3.利用网络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

我是一名85后的教师,我喜欢上网浏览新闻,也喜欢在好朋友的空间里瞎逛留言。当了老师后,我也喜欢把自己的学生变成自己的QQ好友,经常关注他们的空间动态,进行交流。从学生的空间里,我会发现很多课堂上发现不了的东西,他们有淋漓尽致的表达青春的方式,他们有对他们的偶像的支持方式,他们在空间里嬉笑怒骂,纪念他们的爱情和友谊。而我做的就是以一个朋友的方式和他们谈心,陪他们烦恼,同他们一起高兴,作为语文老师还可以利用QQ空间经常给他们推荐好的书籍,好的文章,对他们的日志读完之后发表看法,进行指导,偶尔学生在空间里尝试写作的诗歌我都会转载评论,这样的方式不仅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还间接地指导了他们的写作,简直一举两得。

学期中间,我因为身体原因休息了一个多月,学生经常会在网上留言给我,跟我说心里话,鼓励我,这大概就是做老师最幸福的时候吧。就为了这些可爱的学生,我也会继续努力,多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写出更加富有青春气息的作品。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想有一天等我老了,翻阅那些学生写过的作品,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为了这种幸福,一定会将快乐写作、快乐语文的理念进行下去。

(作者单位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

上一篇:信访局职责下一篇:结婚红包上写什么祝福语_红包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