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复习资料

2024-08-23

民俗文化复习资料(精选6篇)

民俗文化复习资料 第1篇

1.民族:专指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的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云南少数民族

3.世居民族:25个世居民族:人口在5000人以上民族。是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布朗、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诺、蒙古、布依、独龙、水、满等民族。

4.跨境民族:16个跨境民族::傣、阿昌、佤、独龙、德昂、拉祜、苗、彝、瑶、哈尼、布依、壮、傈僳、景颇、布朗、怒等民族。

5.少小民族:8个少小民族:怒、布朗、基诺、普米、独龙、阿昌、德昂、景颇等民族 6.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7.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8.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9.云南民族民俗文化:指生活在云南的各民族民间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民族文化的支柱和根基。

10.云南民族民俗文化传承性与传播性:(传播)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横向传播过程。是指某种民俗文化由其原来发生地逐渐传播到新地区,通过传播使这一民俗文化影响地域范围扩大和认同民众数量增多、是在空间和时间平面上的伸展。(传承)在传承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体现民俗文化的历史发展,即纵向的延续。是指依靠后人对已经形成的民俗文化从心理上认同,从行为方式等方面遵从、实践的过程。

11.民俗文化稳定性和变异性(稳定性):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一旦形成,大都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在稳定的发展中形成一定的模式,随后就按这个模式(类型)代代相传、延续下来。(变异性):是指民俗事象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受社会、政治、生活等因素影响而产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民俗文化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12.民俗的社会性和集体性:(社会性):指民俗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所形成和约定的风俗习惯。(集体性):首先,指民俗文化产生,是集体创造结果。其次,指民俗文化传承(袭)靠集体行动来完成。

13.云南民族生产劳动(物质生产)民俗文化:定义:是一个民族经济生活的文化体现,是一个民族群体成员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日常生产生活文化。内容:采集、渔猎、农耕、游(畜)牧、马帮、工匠、商贸等习俗文化等。

14.云南民族人生礼仪习俗文化:定义:又称“通过礼仪”,指人在一生中各阶段所标志出的礼仪,或主要指围绕着人的生命历程中关键时刻或时段而形成的一些特定仪式活动。内容:诞生礼、成年礼、恋爱、婚礼及葬礼等。

15.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定义狭义:指的是云南各地各民族对饮食喜好,包括选料、烹饪方法、配菜、饮料,以及根据场合、季节菜肴的调配等。(或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广义:是与云南民族饮食有关的文化传统。它与社会习俗、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社会发展程度等相关联,并经历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同时与现实状况相联系。

16.民族饮食习俗文化象征性:象征性:主要表现在饮食习俗文化“时序性、礼仪性、主体性和多义性”等四方面

17.云南民族居住文化:指一个民族的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独特的民俗习惯模式。

18.云南民族的居住惯制:是指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在居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风俗习惯,是由家庭关系、房屋结构、传统习惯等诸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云南居住的惯制主要体现,一是人与火塘突出作用,二是住房的分配,三是公房,四是人畜分居,人神有别

19.云南民族交通习俗文化: 即云南各民族在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创造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交通有关的民间习俗与惯制。历史悠久、道路漫长,道路险峻,国际通道,水陆兼行,文化内涵丰富。

二、填空及简答 1.云南民族概况(民族种类、民族分布等:1.基本情况(民族种类众多)25个世居民族,16个跨境民族,8个少小民族。总人口4596.5万,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3.4%。汉族3062.9万,占66.63%,各少数民族(25个)1533.7万,占33.37%。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等6个民族人口过百万:彝族(502.8万)、哈尼族(163.0万)、白族(156.1万)、傣族(122.2万)、壮族(121.5万)、苗族(120.3万)。人口压力仍大,但进入人口发展良性循环发展阶段,人口过快增长得以控制。分布一具有“交错分布,呈大杂居小集(聚)居”特点;二是具有经济社会发展多样性特点;三是具有同源文化和亲缘民族特点;四是具有和睦相处,共生共融特点。

2.云南民族的族系及文化源流:云南各民族大致分为氐羌族系(古代西北地区不断南迁到云南的古氐羌族后裔)、百越族系(傣、壮、布依、水等民族属百越族系。其文化特点是沿河谷种植水稻,居干栏式建筑,“断发纹身,善于纺织”)、南亚(百濮)族系(又叫“百濮族系”,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和克木人属南亚族系。居住在云南南部热带丛林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保存着较多共同的古词语,与傣族比邻,信仰小乘佛教,善于编织和纺织工艺,能制造精美铜鼓。传统文化保存较好,以种植旱稻和茶叶为业)、苗瑶族系(苗族、瑶族属苗瑶族系。其氏族祖先为黄帝时代的“蚩尤”、“三苗”,传承古老的“盘瓠神话”。最早沿长江中下游游耕狩猎)和其它民族(回族、蒙古族、满族)四个部分。

3.民俗文化形成原因及民俗文化的分类: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心理、地域(环境)、语言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民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四类分法:物质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娱乐民俗文化

4.民俗文化传播与一般性上层文化传播的区别:民俗文化传播是一种有条件有选择的传播,绝不可能运用“拿来主义”。一般性上层文化(如数学、物理、化学乃至社会科学等)传播是无条件接受,大都具有“拿来主义”特点

5.民俗文化传播的两种类型:一自愿认同性传播(正常性传播或和平环境中进行的传播),是在友好的文化交流中进行,二强迫性认同传播(非正常性传播),发生在异族控制和战争、灾荒、瘟疫流行等特殊条件下,是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高压政策等特殊因素所导致的民俗文化传播。

6.民俗文化传播的三种途径:一文化交流性传播:伴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流导致民俗事象影响地域的扩大和民众数量的增多二民族融合性传播:伴随民族融合而展开的民俗文化的相互传播。三移民性传播:由移民将原有民族民俗文化带入其新迁徙地,从而导致民俗文化所影响地域扩大。

7.民俗文化传播的四种方式:一语言传播(口头传播)是民俗事象以语言为媒介来达到其传播目标的一种方式。二心意传播是依靠心意、通过心意和悟性为媒介来传播民俗所代表的观念和意识三行为传播是以人的一定动作和形态来表达民俗内涵以实现其传播目标的方式。四政府行政命令及新闻媒体传播以政府行政命令的形式使民俗文化得到传播和扩大。

8.云南民族宗信仰习俗文化类型:一本土宗教:云南本土产生的和云南各民族的原初生存状态密切相连的民间信仰和宗教习俗。二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及原始巫术等。三现代宗教(人为宗教):从中原或国外传入云南,在云南各民族中流传,并产生深刻影响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阿吒力教”等。

9.云南民族节日庆典习俗文化类型:一农事节日:与农事活动有关的节日。即为了顺应自然界的规律,科学地调整生产的节奏,保证农业丰收的一种民俗活动。二宗教节日:与民族宗教信仰、祭祀等相关节日;三缅怀(纪念)节日:与缅怀祖先、英雄人物及纪念重大历史事件相关的节日四:商贸节日:以商贸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五健身节日:出于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而举办的节日;六社交节日:带有社会交往内容的节日,分为“不谈情说爱社交节日和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两种

10.云南民族节日庆典习俗文化特点:周期性:是按一年内,周期性的气候变化和信习俗,挑定一个极为特殊日子,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年年沿袭,时代相传。民族性:云南众多民族,不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难以数计、绚丽多彩、具有民族特色节日习俗文化。群众性:无论任何类型节日,都有群众参与的普遍性。古朴性:云南许多民族的节日中,还保留较多的原始古朴的色彩。综合性(复合性):云南民族的节日庆典活动几乎包揽民族文化方方面面。

11.开发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的理论出发点: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正确对待民俗文化遗产态度—扬弃。

12.民族民俗文化产生变异主要原因。:集体创造和传播造成(集体性决定变异);口头传播方式局限性和灵活性导致;地域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影响;地域观念和民族心理影响—中秋节。

13.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变异的五种情况:一经过不断累积和沉淀,内容得到扩充且有特色—婚俗中“撒账” ;二两种以上民俗文化经过不断继承和延续形成一种合流式的民俗文化—求子神“娘娘和观音”;三民俗文化内涵得到变化和创新—闹新房;四民俗文化内容变化(改变或消亡)—放风筝;五民俗文化死亡—缠足

14.民族民俗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历史传承(记录)功能;二是教育和规范调节功能;三是凝聚(维系)功能;四是娱乐和审美功能。

15.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形成的条件:1.地处边陲(疆)2.历史悠久3.民族众多4.资源丰富多样5.民风淳朴

16.云南民族民俗文化基本内容生产劳动习俗文化2.宗教信仰习俗文化 3.人生礼仪习俗文化4.节日庆典习俗文化 5.日常生活习俗文化

17.云南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的基本特征:种类多样性或多样化;民族宗教和世界宗教的融合(融合性)多元并存和多形混融

18.云南民族节日庆典习俗的作用:一是民族社会兴衰的“温度计”二是民族社会运行的“调节剂”三是民族社会发展的“推进剂”

19.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的特点:总体特点: 体现在野、奇、鲜、养等四方面。具体特点:多样性(广泛性)、民俗性(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象征性、讲究鲜嫩、兼容性、古朴性等七个方面。

21.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文化特点:1云南民族民居,古代遗存多,品系齐全,堪称民居建筑博馆。2云南民族民居风格迥异、地方民族特色鲜明。3云南民族民居建筑,善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营造出较为舒适居住环境。4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是时代写照和人类文化纪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22.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文化内涵: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体现伦理性和宗教性;追求和谐自然观;建筑与火塘文化;性别生育与民居;家庭布置与尊卑礼俗;建寨建房中礼俗文化;民族民居中艺术文化

23.云南民族交通习俗文化特点:1历史悠久、道路漫长,道路险峻,国际通道,水陆兼行,文化内涵丰富。2马帮运输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有铜矿、盐及茶叶马帮运输。运输路线:滇西、滇东、滇西、滇南等干线。3汽车运输在近现代历史上占据主要地位。4铁路、航空、江河等运输有巨大发展潜力。

24.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特点:多样性(内容、形式及种类等多样)古朴性(古老遗风)全民性(广泛性或群众性)地方性(地理特征,因地而生、因族而异)民族性(民族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等方面特征)神秘性(令人难以捉摸的神秘感等)自然性(丰富自然知识)

25.云南民族民俗文化的作用:社会作用、对旅游的作用。社会作用:分内、外两方面。内:增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利益;健身祛病、心理安抚;传授劳动技能,交流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丰收丰产;休憩娱乐。外:了解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团结,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推动旅游、社会经济等和谐发展。对旅游的作用:民族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必要条件)。有助于民族民俗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双赢或多赢)。了解和掌握民族民俗文化是做好旅游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重要前提。

26.开发和利用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理论出发点、原则及途径:出发点: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正确对待民俗文化遗产态度—扬弃。原则:一是特(色)殊性原则:即“你无我有、独一无二”。参照旅游资源主要度量指标:珍惜度、古悠度、奇特度、规模度、完整度、审美度、组合度。二是文化性原则:优秀、有价值、有品质。三是乡土性和古朴性原则:展现历史传统和现状特色,且有浓郁的古朴性,给人以亲切、真实、淳朴、乡土、怀古思悠心理感受,继承传统和移风易俗结合,寓个性、特色于共性和发展进化之中。

论述部分回答要点:第一、介绍某地某民族及其民俗文化的基本情况第二、该民俗文化的特色及价值介绍第三、结合实际,阐述该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路及具体实施办法等

民俗文化复习资料 第2篇

一、选择题

1、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工业是(D)。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2、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贵州种植业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下列有(多选):(BD)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截至2011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ABC)

A、铜仁(大兴)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

C、荔波机场

D、兴仁机场

7、下列(A)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8、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多选):(AB)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D、基本小学文化程度

9、贵州以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和布依族、水族、瑶族民族文化为主的黔南旅游线是(C)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10、新华书店贵州分店在贵阳成立的最早时间是:D A、1949年9月30日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月1日

D、1950年1月15日

11、“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列有:ABCD A、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

B、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

C、改变了贵州的生产力布局。

D、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12、2010年,贵州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超过(C)亿元。

A、500

B、1000

C、1200

D、1500

13、贵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逐步开展的“三大改造”是:ABC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少数民族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

14、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B A、阳明书院

B、沿河鸾塘书院

C、贵阳师范学院

D、经世学堂

15、贵州烟草制品业形成了贵州特色鲜明的(CD),使贵州成为全国第八卷烟生产大省。

A、烤烟生产业

B、特种香烟制造业

C、烟叶复烤业

D、卷烟制造业

16、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有下列:ABCD A、苗族

B、布依族

C、侗族

D、土家族

17、贵州以苗侗文化和苗岭风光为主的黔东旅游线是(A)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18、2011年贵州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D)个

A、10

B、12

C、16

D、18

19、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B)为主。

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20、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21、1938年,贵州成立的第一个科学技术部门是:C A、国医研究所

B、贵州省科学院

C、贵州省立科学馆

D、省农业改进所

22、贵州清王朝统治时期,官府和地主勾结欺压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发了(AD)。

A、乾嘉起义

B、顺康起义

C、康乾起义

D、咸同起义

23、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

A、彝

B、仡佬

C、水

D、瑶

24、贵州饮料制造业以(AB)为重点。

A、白酒制造业

B、制茶业

C、果汁制造业

D、汽水制造业

25、贵州的医药制造业发展潜力大,特点鲜明,下列表现有:ABCD A、黔药制造成为医药产业演进的主体。

B、大中型企业崛起成为产业规模扩大的主体。

C、标准化种植基地成为药材供应的主体。

D、高新技术开发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26、贵州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BCD)

A、大熊猫

B、黔金丝猴

C、黑颈鹤

D、华南虎

2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28、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A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29、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ABC)

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D、各地、县的领导干部 30、贵州下列被称为凉都的是(B)。

A、遵义

B、水城

C、贵阳

D、都匀

31、环境保护是指为使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不受(AB),能更适合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生存而采取的措施。

A、破坏

B、污染

C、干扰

D、开发

32、到2006年,贵州通过“两基”攻坚达标验收的4县(自治县)是(ABCD),使全省“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提高到100%。

A、威宁

B、赫章

C、紫云

D、望谟

33、民族节日是贵州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集中体现,其中属于社交性节日的下列有:AB A、姊妹节

B、查白歌节

C、鼓社节

D、吃新节

34、(B)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35、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B)传入贵州。

A、黔剧

B、京剧

C、越剧

D、沪剧

36、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B A、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10年的一、三、二。

B、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10年的三、二、一。

C、由1949年的二、一、三变化为2010年的二、三、一。

D、由1949年的三、一、二变化为2010年的二、一、三。

37、黔东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D)。

A、苎麻

B、芭蕉

C、核桃

D、西瓜

38、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B)一线。

A、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以及荔波—罗甸的北界

B、大方—织金—普安

C、苗岭

D、牛栏江—横江

39、研究和认识贵州省情需要我们用哪些正确的观点:ACD A、系统的、全面的观点

B、直接的观点

C、用辨证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40、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AC)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

A、开发式

B、救济式

C、“造血”式

D、加薪式

41、从点上看,全省最低点是:D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2、1907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D A、《新黔日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

43、贵州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下列(ACD)河流上。

A、赤水河

B、綦江

C、南盘江

D、乌江

44、下列哪些畜禽为贵州的优良品种(ABCD)。

A、关岭黄牛

B、威宁绵羊

C、可乐猪

D、竹乡鸡

45、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4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1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 A 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47、贵州产业形象鲜明、经营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后劲明显的行业,主要是:ABCD A、以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

B、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C、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

D、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48黔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C)。

A、苎麻

B、芭蕉

C、烤烟

D、西瓜

49、贵州的电信业务目前主要有下列:ABCD A、固定通信

B、移动通信

C、数据通信

D、图像通信 50、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BC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51、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ABCD 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52、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C)。

A、遵义

B、凯里

C、贵阳

D、都匀

53、贵州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下列有:ABD A、赤水河

B、綦江

C、珠江

D、乌江

54、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业主要有下列的(ABCD)行业。

A、黑色冶金工业

B、有色金属工业

C、化学工业

D、建材工业

55、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ABCD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56、贵州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征的水系是:C A、清水江水系

B、都柳江水系

C、沅江水系

D、红水河水系

57、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A)一线。

A、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以及荔波—罗甸的北界

B、大方—织金—普安

C、苗岭

D、牛栏江—横江

5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9、贵州土司制度的主要特征是:BCD A、流官

B、世官

C、世土

D、土民 60、贵州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教育先驱是:D A、舍人

B、盛览

C、严修

D、尹珍

61、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帮助建立的唯一的一个省一级的党的工作机构是(A)。

A、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

B、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C、贵州省革命委员会

D、贵州省政府

61、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62、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BD)。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63、解放后,贵州开展了大量的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搜集、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ABC A、《苗族古歌》

B、《西南彝志》

C、《水书》

D、《长恨歌》 64、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D)。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65、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66、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A)

A、开发式

B、救济式

C、“输血”式

D、加薪式 67、、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B)

A、安顺市

B、铜仁市

C、六盘水市

D、黔东南州 68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ACD)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A、伤残

B、死亡

C、遭受灾害

D、生活困难 69、黔中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D)。

A、苎麻

B、芭蕉

C、荞麦

D、油菜 70、西汉初期,《尔雅注》的作者是:A A、舍人

B、盛览

C、尹珍

D、王阳明

71、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B)。

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 72、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下列有:BCD A、生物景观

B、民俗风情

C、城镇风貌

D、宗教文化 73、对于贵州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正确的描述是:ABCD A、医疗防疫体系初步建立。

B、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农村卫生总体水平得到提高。

C、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成就。

D、中医中药事业稳步发展。74、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分别是(B)。

A、1949年的11月15日和11月22日

B、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26日

C、1949年的11月15日和12月26日

D、1949年的11月23日和12月16日

75、?贵州2005年获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是下列(B)。

A、贵阳市

B、遵义市

C、安顺市

D、都匀市 76、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CD A、苗族的抢花炮、摔跤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

C、侗族的划龙舟、爬花杆

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77、黔西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B)。

A、甘薯

B、荞麦

C、油菜

D、柑橘

78、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BCD A、各地、州、市人民政府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79、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D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80、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C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81、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ABD A、梵净山

B、赤水桫椤

C、百里杜鹃

D、威宁草海 82、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ACD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83、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位。

A、5

B、6

C、7

D、8 84、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85、贵州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颈鹤及其他181种鸟类共同家园,成为世界十大观鸟胜地之一的地方是:B A、百花湖

B、威宁草海

C、荔波樟江

D、万峰湖

86、汉朝贵州出现的历史文化名人包括《尔雅注》作者、辞赋家和东汉教育家,他们分别是:ABC A、舍人

B、盛览

C、尹珍

D、李端棻 87、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88、2007年贵州第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89、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是在(D)年。

A、2005

B、2008

C、2009

D、2011 90、贵州历史上第一个由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于(D)成立。

A、1949年10月1日

B、1949年11月15日

C、1949年12月20日

D、1949年12月26日 9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92、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C 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93、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1中国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评出的“贵州十大名酒”下列有:ABD A、习酒

B、贵州醇

C、郎酒

D、鸭溪窖酒 94、遵义市杂技团曾经获得全国杂技大赛金奖的演出节目是:CD A、《双钻桶》

B、《烛影摇红——女子造型》

C、《转台顶技》

D、《梅颂》

95、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A)。

A、湄潭文庙

B、阳明书院

C、甲秀楼

D、天台山 9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9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D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98、贵州以喀斯特生态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为主的黔西旅游线是(B)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99、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ABCD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100、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连续(D)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A、8

B、10

C、12

D、15 101、黔东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A)。

A、花生

B、芭蕉

C、核桃

D、柑橘

102、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A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10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BC 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10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105、贵州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黔北旅游线是(D)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106、黔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B)。A、苎麻

B、水稻

C、核桃

D、西瓜

107、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AC A、赵以炯

B、赵以奎

C、夏同龢

D、孙应鳌

108、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国家还帮助(A)

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

C、苗族、布依族、瑶族

D、侗族、彝族、水族

109、贵州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组合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的丰富自然资源,尤以(ABCD)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

A、生物

B、能源

C、矿产

D、旅游

110、贵州多民族的社会环境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人口(A)活动而形成的。

A、迁徙

B、出生

C、战争

D、动荡

111、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ABCD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112、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C)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

A、苗族、布依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B、少数民族文化突出,汉文化衰退

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D、各族文化大融合,汉文化尤为突出

113、黔西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D)。

A、甘薯

B、油菜

C、核桃

D、柑橘

114、“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B)为重点。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服务业 115、下列矿产中,贵州2011年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C)。

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116、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ABC)。

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虫夏草 117、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ABD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11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CD 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119、茅台酒是中国(A)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A、酱香

B、浓香

C、米香

D、清香 120、茅台酒是中国(A)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A、酱香

B、浓香

C、米香

D、清香 121、下列关于贵州的旅游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CD A、旅游景点以数量增加为主要发展方向。

B、只有原生态自然风光才是贵州的旅游特色。

C、增长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

D、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发展 12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ABC)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D、水族 123、贵阳市解放的时间是:C A、1949年9月30日

B、1949年10月1日

C、1949年11月15日

D、1950年1月1日

124、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下列哪个城市“中国毛尖茶都”称号。B A、遵义

B、都匀

C、凯里

D、安顺 125、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B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126、根据贵州的多年气候状况,降水最多的地区是下列:ABC A、晴隆

B、丹寨

C、武陵山东南坡

D、大楼山区 127、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BD)。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128、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ABCD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129、贵州下列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是(ABD)。

A、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B、黔灵公园

C、花溪公园

D、遵义会议会址 130、贵州喀斯特地貌的表现形式包括下列:ABCD A、石林

B、溶洞

C、瀑布

D、峡谷

131、贵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断探索符合贵州省情的发展道路,工业重点发展的消费品生产是:CD A、土特产

B、棉布

C、卷烟

D、酿酒 132、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AB)

A、毕节市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C、铜仁市各县

D、安顺市各县

133、从哪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C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34、截至2011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有下列:AD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二、判断题

195、贵州有74种珍稀植物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就有15种,珙桐、桫椤都在此列。× 135、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136、“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 137、小提琴家马思聪曾经在贵州逗留期间担任贵州省立艺术馆第二任馆长。√ 138、贵州以青铜、陶瓷为代表的夜郎文化主要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139、贵州重晶石储量占全国重晶石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冠。√

140、贵州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主要受到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古越文化的影响。√

141、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乌蒙山。×

142、贵州的季风气候冬天主要吹来自于内蒙古高原的西北风,寒冷干燥。√ 143、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标志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和推行屯田制度,促进了贵州的开发。√

144、贵州有一个原始森林茂密,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秃杉、红豆杉等多种国家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的地方是雷公山。√

145、截至2011年,贵州已探明储量的76种矿产中,有41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3位。×

146、“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

147、贵州土壤具有类型多样、地域性较强、宜林地多、可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的特点。√

148、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旅客周转量以铁路为主。× 149、贵州具有岩溶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自然特征。√ 150、贵州地貌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151、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 152、贵州荣获国内油制辣椒产品唯一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是老干妈风味辣椒。√ 153、布依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有丢花包板凳操。√ 154、现在贵州的屯堡人仍然穿着清朝的服饰。× 155、1997—2011年贵州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已连续1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经济发展已经摆脱了相对落后的地位、×

156、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贵州的地貌特征。×

157、贵州煤炭资源的储量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 158、赤水的丹霞地貌是贵州喀斯特地貌的一种表现形式×

159、截至2011年,贵州共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

160、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最少的地区是大娄山区的遵义和务川一带。√ 161、贵州向北的旅游路线是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162、1949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确定,担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任书记的是苏振华√ 163、贵州经济平稳发展,其国内生产总值在2011年突破5000大关。×

164、贵州黔西县观音洞由于出土的石器加工工艺特殊、文化特点突出,而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

165、贵州的季风气候夏天主要吹来自于海洋的东南风和西南风,温暖湿润。√

166、加快转型是贵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迫。√ 167、粮食是农业的根本,贵州农业应该大力发展耕作业。×

168、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6支红军在贵州活动。从1930年4—5月,率领红七军进入贵州荔波、黎平县境内的是贺龙和张云逸。× 169、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货物周转量以公路为主。× 17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在分布上西部多于东部。×

17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表现了贵州的立体气候特征。√ 17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7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

三、填空题

3、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4、贵州平均海拔在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科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173、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北主要有甘薯、油菜、(花生)

和板栗。

174、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175、国际上一般将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7%,成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贵州2011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98)%,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行列。

176、贵州的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在3~ 之间,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多在22~之间,为典型的夏凉地区。

177、毕节市管辖的1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178、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179、乌江干流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盐仓镇的香炉山,境内长889千米,是贵州(最大)的河流。乌江水系的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180、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81、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夜郎置(牂牁)郡,夜郎地区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建置。当时所设的边郡既有郡守都尉、县令等官,又封部落首领为王、侯、邑长等,实行“(土流并治)”。

182、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18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汉语普通话),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184、辛亥革命爆发以后,1911年自治学社组织领导在贵阳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成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成为继湖南、陕西、江西、云南独立以后宣告独立的省份。

185、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北主要有玉米、(荞麦)、马铃薯、大豆、芸豆、烤烟、梨、苹果、核桃、板栗等。

186、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87、贵州省2011年常住人口为(3469)万人,人口密度为(240)人/平方千米。188、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189、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阴雨多)、(日照少)的独特天气。

190、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南主要有茶叶、甘蔗、(柑橘)、芭蕉。191、1949~2011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资源)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192、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193、20世纪60 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 地 ”,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

”,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 人 ”,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 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194、贵州省的形成和府、州、县的设置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土改设流)的过程。196、2005年后贵州为了使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总体战略”,即(环境立省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创新发展战略)。

19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198、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199、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11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0)个民族乡。

200、职业教育是指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201、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20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苗瑶、(百越)、氐羌几大族系先后进入今贵州地区,与古老的濮人错杂而居,在经济、文化上进行广泛交流。

203、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

204、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

(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国防电子)

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

205、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206、贵州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碳酸岩总厚度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70% 207、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造型)艺术。208、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211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209、安顺市管辖的3个自治县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2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211、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212、1955年2月,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贵州省人民委员会。这是贵州省级国家(行政)机关,又是(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除了履行相应的职能外,还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

213、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2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 》,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 蔓萝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215、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216、目前贵州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8个民族

217、贵州西部有(乌蒙)山,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和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其景观被称为“天上石林”。

218、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

219、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220、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21、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 工业强省 ”和“ 城镇化带动 ” 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22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33.81)%,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49.68%的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143、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223、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224、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南主要有(水稻)、油菜、苎麻。

225、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 知行合一”和“ 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226、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7、贵阳市管辖6区3县1市,包括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

228、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1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

229、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 ”。

230、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9)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231、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空)、(航天)和(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232、截至2010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7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1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233、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北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茶叶、桑蚕等;黔中主要是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茶叶。

234、贵州目前有(8)个民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235、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劵)。

236、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237、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 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238、贵州在邮政业方面,建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陆路)为主的陆空水相结合的现代邮政运输网络和物流系统,建成了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绿卡网、电子汇兑系统,形成中国西南地区的邮路大通道和邮件转运枢纽。

239、清朝时期,官府和地主阶级互相勾结,对人民敲骨吸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在贵州先后爆发了“乾嘉起义 ”和“咸同起义 ”。、240、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241、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

(二)(一)、(三)、向

(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242、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24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全面调整国民经济。、244、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东有(张家界)风景区、南有(桂林山水)、西有(路南石林)、北有(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245、贵州降雨丰富,雨量最多的是晴隆、(丹寨)和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县。246、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

> 247、贵州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248、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6.11)%。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249、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

> 250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251、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

> 252、目前铜仁市管辖的4个自治县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玉屏侗族)自治县。

253、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舞。

254、贵州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起点和技术水平较高,技术工艺先进,生产设备精良,已形成(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结合,机、电、光一体化,科研、生产、经营综合化的科技工业体系。255、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256、贵州的民族节日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祭祀)性节日,如“鼓社节”等;第二类是

(生产)性节日,如“吃新节”等;第三类是(社交)性节日,如“姊妹节”等。(社交)性节日最多,几乎占全部节日的80%。

25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258、贵州的(黄果树)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

25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260、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261、开宝七年(974年),(矩州)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 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是“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262、贵州雨季每年4月上旬到5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6~7月雨量最大,表现为水、热、光同步,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263、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下。264、《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已发展成为“耕田,有邑聚”的农耕社会。

265、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目前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目标责任)制和(教师聘任)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66、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在(1992)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

267、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5)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268、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文化 ”。

269、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州制),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民俗文化复习资料 第3篇

一、纳家户回族村落民俗文化档案资料整理

回族民俗是回族群众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当中创造的生活文化, 它通过漫长的历史进程, 形成了特有的内涵。回族村落民俗文化档案则是随着回族村落民俗的发展而传承下来的一种物态的文化, 反映着回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社会风俗, 是了解宁夏回族历史, 风土人情不可或缺的档案资料, 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笔者以正处于旅游开发时期的宁夏永宁县纳家户村 (以下简称纳家户) 为例, 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 追溯了当地民俗文化变迁的轨迹。调研发现宁夏回族村落民俗档案资料整理工作迫在眉睫。

近十年来, 纳家户在“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开发理念的指导下, 将回族文化旅游视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构想了围绕“中华回乡文化园”, 打造“纳家户清真寺”、“国际穆斯林文化村”、“纳家户回族风情街”、“宁夏世界穆斯林文化城”等景点的宏伟蓝图。截止到2010年12月底, 由于现代旅游开发用地, 大集体时划分的11个生产队中有7个生产队为了配合旅游开发的建设纷纷离开了原居住地, 被安置到其他地方居住。目前只剩下4个生产队 (七队、八队、九队、十队) 的农田和居住地没有被征用。在纳家户设计开发的几个景点中, 除了拥有480多年历史的纳家户清真大寺是纳家户古建筑以外, 其余的景点都是为了实现“塞上回族文化旅游名城”的构想而虚构出来的, 从此以“进步”、“科学”、“理性”、“时尚”为格调的都市旅游文化迅速涌进了纳家户。十多年来, 纳家户在物质民俗、社会民俗、观念民俗和宗教民俗等方面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迁。旅游开发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珍贵的回族旧俗悄然地变异和消失, 那些传统的回族生产、生活用品、民间手工艺及民俗活动等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和资料也逐渐遗失。因此, 整理回族民俗文化档案, 抢救即将消亡的回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工作刻不容缓。笔者在田野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三个方面对纳家户现存的民俗文化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1. 物质民俗方面。

旅游开发十几年来, 纳家户村落的生存、生产空间发生了改变, 其物质民俗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被拆迁的7个生产队的村民离开了自己的住所和农田, 一部分被安置在新建的纳家户新村, 还有一部分未被安置的农民, 在外租房子居住, 等待搬入新建的安居工程中。虽然传统的居住格局被打破, 但是村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饮食习惯和“围寺而居”的生活习俗。但是, 由于农田和居住用地被征用, 他们没有足够的空间继续保持回族传统生产习俗, 回族“坊”这种特色社区经济逐渐消失。很多从事“坊”社区经济二十余年的村民逐渐改行到城市打工, 或者待业在家。在纳家户村, 还有一部分物质民俗文化遗产经过商业包装以崭新的形象登上了高楼大厦、大型广场、艺术舞台等。例如:村民经常使用的汤瓶作为工艺品、纪念品被陈列在纳家户“中华回乡文化园”——中国最大的回族风情园。2008年有着“洁净的化身”之称的汤瓶在纳家户“中华回乡文化园”的舞台上变成妙龄姑娘们手中颜色各异的道具。但是有的物质民俗文化遗产因与现代性不相符, 丧失了生存空间, 濒临消失。

2. 社会民俗方面。

纳家户穆斯林仍然保持传统的婚姻、丧葬仪礼民俗。一旦家中有婚丧嫁娶, 村民们依然会到清真寺请阿訇和满拉主持各种仪式。虽然村里没有大型饭店, 但是在婚丧嫁娶的日子里, 村民们会事先购置各种宴席原料, 宴席当日请当地的厨师置办宴席。厨师们会变着花样在主人家中设计出一桌桌丰盛的菜肴, 宴席的场面非常热闹。近年来, 村民自己翻建的大四合院由于旅游开发占地均被拆迁。搬迁到楼房上的村民因没有足够的空间招待客人, 不再在家中请厨师置办宴席。现在纳家户的婚丧嫁娶一切从简, 虽然也请阿訇到家中诵经, 但是在婚丧嫁娶中曾经大面积宴请亲朋好友的社会民俗逐渐淡出村民的生活。如果需要置办宴席, 有条件的村民会在城里的大饭店招待个别关系很亲密的亲属。村民表示, 搬到楼房上居住后, 村民见面的机会很少, 村民的邻里关系明显疏远。

3. 宗教信仰方面。

自旅游开发以来, 大多数被拆迁的村民在附近生产队租房居住。平时规律地在家中或者去清真寺礼拜的拆迁户因搬迁无法保证洗浴、礼拜的次数。由于出租房没有上下水设施, 他们只能用桶从房东家提水, 然后到自己的出租屋简单洗漱, 没有精力礼拜。还有的村民离开了纳家户, 在永宁县城租房做买卖, 由于离清真寺较远, 就更谈不上一天五次做礼拜了。一时间做礼拜不再是当下纳家户人的普遍生活方式, 也不再成为村民普遍遵守的宗教习惯。

从以上变迁轨迹看出, 宁夏回族穆斯林村落拥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档案资源。然而, 任何民俗文化的丧失都是无法挽回的, 伴随着旅游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 抢救并保护即将失传的回族村落传统民俗文化, 征集并整理宁夏回族村落民俗档案资料的任务迫在眉睫。

二、宁夏回族村落民俗文化档案的归类

笔者根据田野调查和文献查阅, 在宁夏回族村落搜集了大量民俗文化档案资料并进行整理。宁夏回族村落民俗文化档案资料搜集与整理可以以实物、文字资料、光盘、胶片、磁带等形式分为三大类。

1. 以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为主的物质民俗。

(1) 居住:大部分回族穆斯林村落还保持着“围寺而居”的居住风俗。如:宁夏清真寺在建筑风格上与东南沿海以及内地的清真寺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清真寺既不侧重阿拉伯式的建筑风格也不固守汉式宫殿式、庙宇型建筑风格, 而是兼容并包, 将两者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独特的回族建筑民俗文化的存在。但是居住在清真寺周围的穆斯林民居大多和汉式民居相同。 (2) 饮食:宁夏回族偏爱面食, 其中油香、馓子是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回族肉食以牛、羊肉为主, 当地百姓擅长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宁夏的民间特色食品还有酿皮、拉面、羊杂碎、臊子面等, 茶水有香甜可口的八宝茶。这种茶以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器皿作为茶具。泡茶的原料有茶叶、冰糖、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枸杞等, 俗称“八宝茶”。 (3) 服饰与生产:在宁夏回族聚居村落中, 回族群众依然保持着中亚人男子带小白帽、女子带各种花色的头巾的传统穿衣打扮。宁夏回族生产习俗“既继承了阿拉伯地区穆斯林的生产习俗, 又直接吸收学习了中国汉族等兄弟民族的生产习俗, 形成了以回族‘坊’这种‘社区经济’为主的不同的生产民俗风貌,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3]217。

2. 以婚姻、丧葬礼仪为主的社会民俗。

(1) 婚姻民俗:宁夏回族村落的婚姻形式主要有回回婚、教内婚、表亲婚、交换婚、招养婚、回汉婚等。通常情况下, 回族婚姻要求男女双方必须都是穆斯林, 尤其在宁夏偏远的回族穆斯林村落, 不与非穆斯林婚配的择偶条件至今仍在坚持。在回汉婚中, 无论是回男娶汉女, 还是回女嫁汉男, 一般都要通过“进教”表示对回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在结婚当天, 大都由阿訇主持婚礼, 带着满拉诵读《古兰经》, 祝福新人。 (2) 丧葬仪礼:宁夏回族穆斯林聚居区的丧葬仪礼具有浓厚的伊斯兰特色, 无论男女贵贱, 都不使用棺木, 实行土葬, 提倡速葬、薄葬。一般回族家庭都坚持晨亡午葬, 午亡次日晨葬, 葬礼简朴的传统丧葬习俗, 停尸最多不超过三天。

3. 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指信仰民俗。《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源泉, 是穆斯林行为的最高规范。宁夏回族穆斯林村落的大多数村民都信仰伊斯兰教, 他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当地的清真寺。信仰伊斯兰教的宁夏回族群众, 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老年穆斯林群众一天要做五次礼拜, 每次礼拜前都要洗小净, 包括洗手、洗脸、洗肘、漱口、洗鼻孔、以湿手抹头、冲洗双脚等。在每周五的主麻日, 礼拜前需洗大净即洗浴全身, 但是洗大净前必须得完成洗小净的程序。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 旅游开发推动了宁夏回族村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回族村落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对宁夏回族村落传统民俗文化档案资料进行挖掘、整理, 可以抢救部分即将失传的物质、非物质回族文化遗产, 增强回族文化认同, 增加回族民俗文化研究的第一手档案资料, 加强回族共同体的凝聚力以及生命延续力, 保护回族民俗特色的存在, 为继承和弘扬回族传统文化, 适应社会转型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纳家户村为例, 通过树立旅游开发背景下回族村落民俗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 对回族民俗文化档案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 试图促进回族村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旅游开发,回族村落,民俗文化档案

参考文献

[1]夏夕云.永宁县着手打造回族文化旅游名城[J].共产党人, 2009 (14) .

[2]姜克银.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汤瓶”功能变迁[J].民族研究, 2010 (6) .

“文化景观”专题复习 第4篇

企业文化复习资料 第5篇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简称CI,包括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三个方面的内容,旨在把企业及产品形象的个性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使其对企业及产品产生统一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人的行为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企业精神

: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发展而于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并为整个员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企业形象:一个企业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或者说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整体的认识和评价。

企业文化整合:指的是企业内部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企业家素质:指由企业文化特质改变所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性的变化。它是企业文化运动的必然趋势。

理念识别(即MI):是CI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是CI运作的原动力。企业更新、完善、明确、统一自己的理念,就是设计和实施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填空

1、企业文化的价值分为_经济价值 ___和__社会价值______。

3、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__企业价值观_对企业主体行为,即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行为的引导上。

5、在西方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依据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历了__最大利润价值观_____、_委托管理价值观_______和___生活质量价值观 ____三个发展阶段。

7、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包括_企业整体价值观念_、___企业精神______、企业伦理道德___和_企业风貌与形象________四个部分。

9、从企业的性质上,可以把企业文化划分为_国有企业文化 ___、__合资企业文化_______、乡镇企业文化____和_民营企业文化___四个部分。

10、从内容特质上,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为目标型企业文化、竞争型企业文化、创新型企业文化、务实型企业文化 ________、_团队型企业文化________和传统型企业文化。

13、按现实性与预见性可以把企业文化模式划分为实际模式 和目标模式。

18、企业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__企业伦理道德的体现_____、企业伦理道德规范和__企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_______。

19、从企业形象的内容组合角度来看,商业企业形象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其主要要素包括理念形象________、商品形象 ___、_服务形象________、员工形象、经营管理形象、公共关系形象、企业环境形象等等。

20、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应该坚持的原则有_个性化原则_______、_整体性原则________和_战略性原则 选择题

1、(C)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为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

A.企业精神 B.企业形象 C.企业价值观 D.企业伦理道德规范

2、企业文化建设一般要经过①定格设计、②调查研究、③完善提高、④实践巩固等四个环节,正确的工作程序是(C)。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5.把企业文化划分为强人文化拼搏与娱乐文化赌博文化和过程文化,是从(A)划分的。

A.市场角度 B.发育状态 C.内容特质 D.企业性质

9、下面(B)是从企业文化内容特质上划分出来的。

A.国有企业文化 B.目标型企业文化 C.成熟型企业文化 D.强人文化

11、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包括(ABDE)等几个部分。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规划 D.企业伦理道德规范 E.企业形象

12、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包括(BCDE)。

A.实践性 B.个异性 C.共识性 D.非强制性 E.相对稳定性

13、影响企业文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ABCD)。

A.经济环境 B.政治环境 C.法律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E.自然环境

15、下面(ABDE)作用是企业楷模所表现的作用。A.榜样作用 B.聚合作用

C.主体作用 D.舆论导向作用 E.调和作用 简答题

1、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措施

①从企业实践中总结升华企业价值观。②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③用有特色的语言表述。④企业价值观体系的形成要得到员工的认同。

3、环境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在现代生活中任何企业都无法离开周围环境,企业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每一项经营活动都与其他系统紧密相连。因而与其伴生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环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样,企业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以新的姿态出现的一种管理方式,必将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内容

①独具慧眼的创新精神;②敢担风险的开拓精神;③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④科学理性的实效精神;⑤尊重人才的宽容精神;⑥面向世界的竞争精神;⑦热爱祖国的奉献精神。

5、优秀的企业文化怎样实现其经济价值

首先,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企业文化的形成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法则往往通过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其次,优秀的企业文体现着企业成功的经营管理特色,体现着企业对顾客“诚”、“信”之道。

再次,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著以人为中心的根本思想,体现着员工心理及行为的一般要求,体现着多数员工的“共识”,因此能够对广大员工起到凝聚、引导、激励和约束作用。

最后,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能够促进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促使企业采用新的经营方式和科学管理方法,从而带来组织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条件。

9、企业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企业文化是为不断变革社会生产力方式的精神力量。

(2)企业文化是市场运行的内在动力。

(3)企业文化是导致企业改革与进步的一种决定性因素。

(4)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端正企业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

12、定格设计企业文化时应遵哪些原则?

(1)从实际出发和积极创新相结合;(2)创造个性与体现共性相结合;(3)领导组织和群众参与相结合。

14、CI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1)企业形象是文化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是传播企业文化的载体,而企业文化则是CI的灵魂。这种“灵”与“肉”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内容,企业形象所反映的是个性文化形象,而二者均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2)企业形象是一种“文化资本积累”。在现代社会里,企业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企业在越来越多地为社会提供物质和文化精神产品的同时,也为自身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精神文化财富,成为一种“文化资本积累”。(3)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内容和基础。CI是科学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CIS成为塑造企业形象的代名词。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科学地实施CIS战略,就能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美好的企业 论述题

1、塑造企业形象的途径有哪些?

(1)探索企业经营理念是塑造企业形象的精神支柱

经营理念支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对其自身生存价值和意义的认识问题。这种自我认识构成了一个企业特有的精神特征,从而也决定了一个企业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企业形象。如果一个企业具有高尚的精神,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味,那么由此而塑造的企业形象就会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产生独特的形象魅力。

(2)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内容和基础

企业形象是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内容,所以说,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就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在探索企业理念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致力于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为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企业形象有其深厚的企业文化内涵,需要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脚踏实地地努力和创造,而不是简单地在企业表面形象上做文章。塑造企业形象的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员工风貌、企业内部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科学优美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在社会公德和公益事业方而的贡献等。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有其科学的规律和方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探索现代企业发展的战略,根据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通过树立企业的理念形象、经营形象、服务形象、产品形象、企业管理者形象、员工形象、环境形象、公共关系形象等增加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度以及未来形象度,从而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企业形象。

(3)实施CI战略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

CI是企业识别系统的英文简称,CI战略由三部分组成,即企业理念识别(简称MI)、企业行为识别(简称BI)、企业视觉识别(简称VI)。在CI战略中,企业理念识别是核心,是灵魂,包括企业经营哲学、精神信条、企业风格、经营策略等,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体现。企业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则是从不同方面贯彻企业理念识别的精神内涵,企业通过导入CI战略,对自身的理念精神、行为方式以及视觉识别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整合,从而使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积极的转变,产生全方位的功效,塑造鲜明的企业形象,获得企业内外公众的认同。

2、为什么会出现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的冲突?

因为企业群体行为不是企业个体行为的简单集合,企业群体意识不是企业个体意识的简单集合,因此在企业个体文化被企业群体文化整合、成形过程中,企业个体文化既存在着向企业群体文化趋近,放弃固有的不合群体规范的东西的倾向,同时又有保持旧有态势、继续发展个体特色文化规范的倾向。高度发达的企业文化就象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一样,理应追求使这两者在尽可能高的层次上和谐与统一,但在任何情况下。两者之间都会是有距离的。因此。企业群体文化与企业个体文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产生这样的冲突一般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由于不同的文明发展程度,不同的文化历史传统和社会体制所造成的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的冲突;

一种是由于诸多其他原因所造成的企业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的冲突。这后一种主要包括:

(l)外来的文化个体在尚未熟悉企业文化、尚未被企业文化共同体认同时的文化冲突;

(2)在同一个企业文化共同体内,并非由于意识、观念所致,而是由于利益要求造成的企业个体文化与企业群体文化的冲突;

(3)在同一个企业文化共同体内,并非由于利害关系、利益冲突,而是由于观念、认识原因造成的企业个体文化与企业群体文化的冲突;(4)企业群体文化落后、保守、陈旧、过时,从而使企业群体文化已远远不能适应活跃的、先进的企业个体文化的需要的而导致的冲突;

(5)企业个体文化完全基于个人意愿、偏好,无视企业全体利益、企业他人利益,从而形成与企业群体文化的对立与冲突:

(6)企业个体因对企业群体代表或企业群体象征的不满,反感,引起对企业群体文化的反感和不满,导致企业个体文化与企业群体文化的冲突。

3、为什么企业价值变革与企业危机有着紧密的联系?

(1)企业危机使得企业文化共同体处于最危险的境地,或者是解体、倒闭,完全失败,或者是设法起死回生,两者必居其一。这就需要对企业危机根源作深刻的剖析。

(2)举凡企业陷入重大危机之中,除极个别的不可抗力造成的或偶然的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的以外,多半是有着深刻根源的。一般说来,它其中都包含极为深刻的企业文化冲突,这是由过时的、僵化的企业文化传统造成的。企业危机无非是将企业文化冲突的最终结果暴露出来。

(3)企业文化对峙、冲突的结果,虽然企业文化中的新兴、进步力量暂时失败了,旧有企业文化传统的一统天下未被打破,但旧有传统的全部弊端和其招致企业的惨败却暴露无遗。这就是企业文化行为主体抛弃旧有企业文化传统、倾向、倾心并选择新的企业文化模式提供了基础和准备。

企业文化复习资料 第6篇

企业文化学说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于20实际80年代初期。

企业文化学说形成的标志:1980年,比尔·安伯纳西在《哈佛商务评论》上发表的“在衰退中进行管理”,和同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的“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的电视专题节目。

企业文化学说根生在中国,花开在日本,果结在美国。

企业文化学说形成的时代背景:

1、全球经济与文化互动的发展趋势

2、企业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实践的新变化

3、日本经济奇迹的启示与美国经验的总结

最早将文化概念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影响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管理工作的职责》和菲尼普·赛尔茨尼克的《领导与行政管理》。

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灵性主义的管理避免了理性主义管理带来的普遍划一的僵硬和情感的损伤,有着理性主义管理所无法产生的凝聚效应。

日本经济的成功和企业管理的成功,为企业文化学说的诞生提供了最直接的实践依据

特别是2005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把“企业文化师”列为新职业。

在中国,最先尝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是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管理意识较超强的国有企业,其中以高科技企业最为积极。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现代的企业精神支柱》,这是本书被公认为企业文化理论的奠基之作,是深入研究企业文化问题的必读之作。

企业文化学在管理科学中的地位:

1、企业文化是一个新的管理理论学派

2、企业文化学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与进步

3、企业文化学为探索民族化与个性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开辟了崭新的道路

第二章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基因。而基因的不同,从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的规模、效率、市场表现、品牌特征,决定着企业的生存状态,决定着企业的生命周期。

《长寿公司》总结出成功企业的四条原则:

1、对环境非常敏感

2、员工对企业有较强的认同感

3、公司的宽容性很强

4、财政比较保守

企业文化基因有可塑性P26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现象,具有三种属性:

1、客观属性 P272、亚文化属性

3、经济管理文化属性

企业文化(定义):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时间与创造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

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

(深层文化)(中层文化)(表层文化)

企业文化,表面看起来像一些宣传口号,其实不然,它是婶婶扎根于企业员工中的群体意识,是一种整体感受,对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起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体现了组织行为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企业文化的特征:

1、无形性与有形性的统一

2、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3、观念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4、经济型与社会性的统一

5、超前性与滞后性的统一P326、吸收性与排他性的统一

企业文化按市场角度分类:

强人文化——建筑业、风险投资业、娱乐业

拼搏与娱乐文化——销售组织、服务行业

赌博文化——一些拥有实力的大公司

过程文化——金融保险业、公共事业

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受到“两只手”的影响和制约:“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无形之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依据企业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对企业文化规划、组织与控制的过程,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代表了企业管理方式变革与发展的方向。

冰山理论:弗洛伊德、海明威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

企业文化管理的特点:

1、共同价值

2、自律机制 P403、持续稳定

4、独特风格

从狭义角度看企业文化,制度只是文化的载体。进一步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制度与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

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

差异:

1、制度与文化演进方式的差异

2、制度与文化表现形态的差异

3、制度与文化对人的调节方式有差异

互动关系(重点):

1、制度与文化相互推动

2、制度与制度文化不是同一概念

3、文化优劣程度或主流文化的认同度决定制度成本

4、制度与文化永远并存

当企业倡导的文化优秀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高时,企业制度成本就低。当企业倡导的文化适应性差且主流文化认同度较低时,企业的制度成本则高。

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凝聚功能、导向~、激励~、约束~、协调~、维系~、教化~、优化~、增誉~。“车厢理论”:即强调在一个目标轨道上,每节车厢(个人)都有动力,这样的列车,就像今天的“动车组”,动力强劲,速度就快。

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论述题)P46:

1、经济价值

2、社会价值

企业管理理论的第四个里程碑:

1、组织技术学派

2、行为科学学派

3、管理科学学派

4、企业文化学学派

企业文化理论的核心: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兴企、创造和谐

开创者的基本学说:

Z理论——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

7S模式——战略、结构、制度、人员、作风、技能、最高目标

五要素说——企业环境、价值、英雄、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

八大原则——贵在行动、紧靠用户、自主创新、以人促产、价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企业文化理论溯源:

1、人学理论

2、团体动力理论

3、领导理论

4、学习理论与学习型组织理论

“五项修炼”被管理界称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圣吉模型”,包括:

1、自我超越,核心是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

2、改善心智模式,核心是用新眼睛看世界

3、建立共同愿景,核心是打造生命共同体

4、团体学习,核心是激发群体智慧

5、系统思考,核心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第三章

企业文化体系的构成要素: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形象

企业价值观(定义):就是指导企业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某种行为去实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满足,去判定某种行为的好坏、对错以及是否具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作用:

1、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柱

2、决定企业的基本特性和发展方向

3、对企业领导者及员工行为起导向作用和规范作用

4、激励员工与增强企业合力

层次: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

三个层次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重点)P75

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排序:

1、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2、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3、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

百年不衰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不再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标,而是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现代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企业精神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P832、群体性

3、动态性

4、卓越性

企业精神的倡导可以适当超前,但不能脱离现实而成为“泡沫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现实生产力状况、现存生产经营方式和员工生活方式的反映,这是它最根本的特征。

企业精神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先进企业的共同精神追求:主张参与、协作、奉献、竞争和创新。

企业精神有简洁而生动的原则,以不超过10个字为宜。

企业的伦理道德:就是指调整股东、管理者、普通员工相互之间,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要实现员工行为和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的统一,必须坚持道德高标准,即崇尚高尚道德。

企业成功与道德形象并驾齐驱,坚持正直、诚实的竞争原则和高尚道德是有回报的,而且高尚道德标准高于法律标准。

早短期内走捷径,后来通过诉讼损失会更大。因此,建立一种竞争的道德准则,需要始终如一的信念和行动。

企业行为、员工行为和企业价值观的统一,领先一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期望,不等于立法和司法程序完善之前,以最高标准管理自己的生产流程和经营活动,并且一旦认识到错误就立即加以纠正,这样的企业才会有竞争优势。

问题:坚持道德高标准是否得到更高回报?P93

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

1、集体主义原则

2、诚实原则

3、公正原则

企业形象(内涵):是一个企业在顾客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

特征:整体性、对象性、效用性、稳定性

功能:

1、赢得社会公众支持

2、创造消费信心

3、增强筹资能力

4、稳定供应链

5、形成凝聚力

6、广纳贤才

7、强化核心竞争力

构成要素:理念、产品、服务、员工、经营管理、公共关系、环境、作风形象

第六章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目标原则

2、共识原则

3、一体化原则

4、卓越原则——竞争是激发人们卓越精神最重要的动力,企业英雄是体现卓越文化的典型代表。

5、绩效原则

6、亲密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佳启动时机:

1、企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2、企业经营业绩平平或陷入困境

3、企业管理掣肘增多,效率低下

4、企业面临的科学技术环境迅猛发展

5、企业面临的科学技术发生巨大变化

6、企业领导层调整——值得注意的是,不能陷入“只要领导层调整就要变革企业文化”的认识误区

切入点的选择:

1、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2、总结和继承企业的优良传统

3、企业资产重组和制度的重大创新

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既要倡导积极,更要身体力行,当好表率。

企业楷模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者。企业文化最终要转化为生产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积极地积累、传播、充实、完善,只有当企业内外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企业文化产生了激烈冲突,需要选择、整合和变迁的时候,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才是对原有文化实行彻底的扬弃,实现文化的全面创新。

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体系:

1、物质保证——生产环境工程、福利环境工程、文化环境工程

2、组织制度保证——企业治理结构及管理组织结构、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民主制度

3、教育保证

4、礼仪保证与固化

生产环境工程的重点:

1、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

2、产品质量与品牌影响力

3、生产现场管理

4、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

福利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

1、工资制度和奖励机制

2、生活设施

3、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

当一个企业的文化较强时,这些制度慢慢变为形式,甚至成为“空壳”。

一般来说,在现代企业中,让每个都直接参与每项重大决策是有困难的,但创造条件让每个员工做本岗位的主人,在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才能,则是可以做到的。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投入,自然也有产出,而且这种投入与产出比在所有的非物质项目投入与产出比

中是最大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是成本,而是投资。

企业的文化优劣的评价标准:引导力、教化力、维系力、激励力

实现观测评价法:

1、企业的物质环境——企业的物质环境好坏是企业文化优劣最直观的反映

2、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员工的行为方式

3、企业的价值观

第八章

日本企业文化特质:

1、为社会经营的理念

2、家族主义经营意识——“三大神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工会

3、团队主义精神

4、“综合即制造”的经营哲学

美国企业文化特质:

1、个人能力主义的管理哲学

2、理性主义的行为方式

上一篇:《文成公主进藏》 (A、B案)下一篇:护士在校生自荐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