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作文

2024-08-10

游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作文(精选6篇)

游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作文 第1篇

游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作文

我是一位小记者了,我可开兴了,因为小记者可以去旅游啦!

今天,导游和老师带我们去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车程大概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在车上,我们心里高兴极了,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终于到了,从外面看博物馆,好大呀!我们葱葱地进入上海自然博物馆,博物馆里的好多人呀!导游先带我们参观的是起源之谜,那里有许多古代的物品,墙上有点像未来科技的东西,还有一些电脑可以给我们介绍古代物品的详细资料。接下来导游带我们参观的.是生命长河,那里有许多恐龙和动物,我还看到一只恐龙在动,有些恐龙和动物都像真的一样。有些都是化石,有些告示牌可以告诉我们名称和资料,有些化石是恐龙的一部分化石。我还看到一些翼龙被挂在墙上,有些还是化石挂在墙上。看到这些后,我仿佛回到了恐龙时代。接下来,导游带我们来到了生态万象,我们先来到的是非洲大草原,那里的长颈鹿跟面包树差不多高,这时,我心里想:长颈鹿都快跟大树差不多高了。之后我们来到的是南极,那里有好多企鹅,而且还有许多企鹅的家,也就是堡垒,它们有的在钓鱼,有的在玩耍,还有的在睡觉。我们还看到了海豹,在我们的脚下。我还来到了北极,哪里有许多雪白雪白的北极熊,它们真可爱。这两个地方都是冰天雪地,仿佛我也来到了那里,我们又参观了雕塑公园,那里有许许多多的花朵,仿佛我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花,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令我大开眼界,我最喜欢上海自然博物馆啦!

游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作文 第2篇

因为元旦节快到了,四处都是张灯结彩,热热闹闹的景象。虽然去之前就有心理准备,但到了现场,拥挤的场面吓了我一跳,到处人头攒动,入口处,更是排了很长很长的队,此情此景不亚于前几年的世博会。

自然博物馆新馆共6层,地上3层、地下3层,整体建筑源于鹦鹉螺的壳体形状;巧妙围合的.椭圆形水池,成为整个建筑参观流线的中心焦点,象征着71%的地球表面以水覆盖,水面带来了水波的波纹、质感、动感、声音和反射,则成为博物馆体验的重要部分。

我们3个人随着人流进入展区,映入我眼帘的是庞大的恐龙骨架,还有悬在半空的大鲨鱼标本,视野中,千姿百态的各种动植物标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移步时,看到了几只极乐鸟的标本。极乐鸟,只有在求偶时才会展现它最美丽的一面,这些标本都给人以最美丽的享受,我想,要是活的就更美丽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蝴蝶的世界,在这个展区,展示出了世界各地不同时代的上千种蝴蝶标本,特别是墙面上以大小不等、颜色不同的蝴蝶,组成的一个圆形图案,引众多游客流连忘返,我赶紧把这美丽装入相机。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中央的合川马门溪龙和黄河古象,前者身长22米,肩高3.5米,体重几十吨,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后者体长8米,身高4米,一对门牙就有3米长,此外,还有许氏禄丰龙、多棘沱江龙、魏氏准噶尔翼龙、恐龙蛋、恐龙脚印、玄武蛙、鱼龙、雷兽、巨犀等古动物化石。

在动物陈列展区,有各种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其中有中国一级保护动物长臂猿、金丝猴、大熊猫、金钱豹、虎、亚洲象、野驴、梅花鹿、野骆驼、扬子鳄等等,还有中国二级保护动物及野生已绝灭的麋鹿(即“四不像”)等许多珍禽异兽;此外,也展出许多外国著名动物,如非洲的狮子、长颈鹿、狒狒和黑猩猩,澳大利亚的鸭嘴兽、袋鼠和鸸鹋,美洲的狮子,日本的高脚蟹等等。

不知不觉看看时间12点多了,肚子也饿了,于是,与女儿女婿到博物馆内的快餐厅吃了点东西,疲惫的双腿也轻松了许多,接着继续游览。

最吸人眼球是的是看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个4D球型圆幕,定时播放,我们恰巧赶上了,于是挤在一片人群中聚精会神地观看,看了一个多小时。看完4D走到一个展柜前,柜内摆放着红珊瑚、狗头金、红宝石,广西梧州菱锰矿,还看到了俄罗斯的猫眼石等原矿石。而人类发展史陈列区,用大量实物、模型、出土文物以及二、三百万年前的前期猿人生活情况的景箱,揭示了人类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展示了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人类社会是由猿群发展而来的影像,还在演化之路展区观看了逃出白垩纪,震撼人心的场面,从而了解了人类形成的过程以及生存的各种方式,还有智慧地不断增长。

古尸陈列室共陈列5具古尸,其中新疆楼兰地区发掘的楼兰女尸,是中国已知古尸中年代最早的一具。在中国历代古尸陈列厅里,还展出有新疆的出土距今3000多年前的哈密古尸以及唐、宋、明三朝古尸,看后有点害怕。

走进非洲大剧场,可以直接观看,场景、光影配合完美,更领略了草原的狂野。走到上海故事展区,中间有一个很大剧场,循环播放上海的形成,介绍了上海本地的地质情况和生物物种。看了半天我也累了,和女儿女婿进入咖啡馆,喝点咖啡,休息了一会继续游览,这时已4点多了。

大地探珍。介绍了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矿物和岩层不仅构成了岩石圈,更忠实记录了地球几十亿年演化与变迁。拂去岁月的尘埃,凝聚了天地精华的地质宝藏,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把,散发着永恒的光芒;而水和风无时无刻不在雕琢地球的容颜,为生命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大舞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美丽家园。我想,作为地球人都应该珍惜一切可以珍惜的东西。

上海自然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呈现了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缘、上海故事、未来之路等10个常设展区;还有临展厅、4D影院、探索中心等配套功能区域,展示陈列了来自七大洲的余件标本模型,其中珍稀物种标本近千件。

还有近1500平方米的步入式复原场景,逼真再现生机勃勃的非洲大草原;“跨越时空的聚会”大型标本阵列,汇聚古今中外200余件动植物明星;“逃出白垩纪”等5个沉浸式剧场,再现演化史上的大事件;“自然之窗”等26组复原生态景箱,400个视觉媒体和一套网上博物馆系统,满足了自媒体时代的公众需求;1500组科学绘画,直观地展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300平方米的活体养殖区,零距离触摸自然;1200平方米的“探索中心”,构筑观察发现、动手实验、对话探讨的乐园;“自然史诗”秀,打造集科技、人文于一体的艺术盛宴。置身其中,了解了来自七大洲许多很遥远的大自然内涵。

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的要素 第3篇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陈列设计,基本准则

自然博物馆是以自然类的标本、文物、实物等为基础, 进行收藏、研究和展示教育的一类博物馆1。自然博物馆不仅具有公益事业的属性, 也是一个高品质的文化载体2。自然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行业中起步较早且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公众的文化需求迅速增长, 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文化教育设施的建设, 自然博物馆事业得到迅猛发展。

陈列设计传递的是博物馆物的信息, 通过陈列设计创意在展览或物件上诠释、体现和增强展览的意义, 成为向观众传递信息的桥梁3。然而, 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的地区的自然博物馆陈列并非一致, 如何设计一个适合本地的自然博物馆陈列, 达到科学普及目的一直是自然博物馆界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全国各个新建自然博物馆的实情, 对于自然博物馆的陈列设计的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为新建的自然博物馆提供借鉴。

一、指导思想

自然博物馆的建设, 应当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和要求进行。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 并且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出, 同时做好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宣传保护。

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 坚持“为公众服务, 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办馆方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 坚持把“人与自然”作为展示、研究的核心主题。其根本宗旨是以收藏、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与环境的自然历史物证, 保护生物多样性, 启迪大众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好奇与关爱, 加强大众对自然发展历史的全面了解, 促进“自然·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此为指导, 自然博物馆应是自然标本的收藏中心、普及科学知识、培育全民科学素质的社会教育中心, 和与大学、科研机构相提并论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研究中心。与此同时, 在旅游发达的今天, 自然博物馆也应和其他博物馆一样, 还应成为满足大众需求, 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享受高雅文化的休闲场所与重要的城市文化旅游景点4。

二、功能定位和设置及展示理念

1. 功能定位

自然博物馆收藏自然标本, 尤其是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生命形式及其生活环境的历史见证物, 围绕自然标本进行科学研究, 并主要以陈列展览的方式向公众提供服务。“收藏”“科研”“教育”“休闲娱乐”为其主要功能5。

自然博物馆以卓越的科学探讨方式建立和展示地球及其生命系统已知和未知的理论体系, 为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服务。把生物进化、环境和人类文化进程中令人振奋的科研成果传播到广大公众之中, 鼓励保护和改善生物栖息地, 倡导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共同繁荣。以独特方式传播科学精神、思想、方法和知识, 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自然博物馆的核心功能是学术研究、标本收藏、展示教育。因此, 自然博物馆应是自然标本收藏保护中心、自然资源多样性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心、自然史及生态环境教育展示教育中心。其任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负责收藏和保管具有科学价值的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矿物、岩石、地质矿产等自然标本以及生物基因资源;二是担负地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特别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职责;三是配合素质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 以陈列展览、科普活动的形式, 为大中小学生提供科学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 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以及“崇敬自然、适应自然、自然优先”的发展理念;四是利用博物馆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业, 为大众提供多层次的社会服务。

2. 功能设置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设施, 更是一个城市自然资源保护和研究、宣传展览以及面向公众和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及科学知识的基地。在博物馆的研究的水准和品质依然继续外, 博物馆的功能取向转而致力于以社会关注的热点来引发公众的求知欲和启示性。因而也是举办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礼仪庆典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是公众旅游和休闲的理想去处。

其服务对象分三个层次:一为大、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 (配合素质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 ;二为城市居民的休闲、渡假和自然科学知识普及教育;三为利用自然标本作旅游产业开发经营。

功能设置应有如下几个方面:

标本收藏——保管、研究、利用

科学研究——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

科学教育——陈列展览、科普活动、科学期刊

生态园林——园林与室外展示项目结合

旅游服务——休闲、观赏、购物、餐饮、住宿配套

3. 展示理念

展示教育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之一6, 主要通过观众参观博物馆的陈列来实现。因此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其实也是博物馆奉献社会的, 最能体现博物馆办馆宗旨、使命, 最能反映博物馆自身特点的最大宗的文化产品。陈列内容必须符合博物馆的办馆宗旨、使命, 必须反映博物馆的自身特点, 形成特色。在板块设置上还要有利于以恰当形式表达陈列主题, 避免单调、重复, 引起视觉疲劳。

展示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观赏性的结合7。在陈列上改变传统的仅以陈列实物为主的观念, 采用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主题单元”的设计理念, 涵盖天、地、人、生等主要学科, 采取主题鲜明、观念集中的主题单元展示观念, 在鲜明的主题下融入专业的科学知识, 并且把科学“科普化”, 知识点除传统的经典理论, 还需穿插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常识, 以贴近大众, 达到“科学生活化, 生活科学化”的寓教于乐功能, 启发社会大众对科学的关怀与兴趣, 以提高大众的科学水准, 将“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 以最进步和科学的展示与解说方式传递给社会大众, 让人们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

三、内容及形式设计

1. 内容设计

应依据自然博物馆的任务来考虑。国际博物馆协会 (ICOM) 曾指出:“做好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宣传保护是当前博物馆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自然博物馆的展示内容, 应涉及天体、地球、生物、人类的演化史或演化进程中的精彩片段, 具有知识信息和思想内涵丰富的特点。

根据自然博物馆的任务, 几乎每个馆的主题都是遵循这个原则来确定的。自然博物馆展示的主题都离不开“自然、演化、人类、和谐”这一永恒命题, 所反映的内容也脱离不开“天、地、生、人”的基本范畴, 它应该统领自然博物馆的展示内容, 又是整个展示内容的灵魂, 渗透于每一个内容的板块之中。

2014年年初开馆的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 其陈列以“家园”为主题, 一至三层分别设“家园·探索、家园·生命、家园·生态”三个展区, 集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功能于一体进行主题单元化、全景式展示。值得一提的是, 该馆的三楼生态厅, 贝林世界野生动物展厅, 展示面积为3400平方米, 以美国著名慈善家、肯尼斯·贝林先生历年捐赠的200余件珍稀世界野生动物标本为基础, 同时增加馆藏部分珍稀野生动物标本, 如大熊猫、金丝猴等, 共同展示世界各大洲的典型的动物群。生态厅在设计理念上突出生态系统, 每一大洲动物群以若干个景观组成, 每个景观又以不同的场景来展示, 每个场景又由动物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故事来表现, 力求生动展现不同区域中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向观众传达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

2. 形式设计

展示手段的创新与突破, 是展览鲜活生动的法宝。在手段的运用上应突出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生活化和个性化。

知识性。自然博物馆的展示内容, 涵盖天体、地球、生物、人类的演化或自然历史进程中的精彩片段, 具有知识信息和思想内涵丰富的特点。陈列内容上应严格把关, 主题准确定位, 板块合理划分, 选取有代表性、典型性、区域性的题材, 反映生物的多样性。通过图版、说明牌, 传达基本、浓缩、经典、权威的科学知识, 并且通过计算机辅助展览系统这样一种“隐形”展览, 做系统、多样的知识介绍, 延伸实景展示, 拓宽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观赏性。博物馆既是知识的殿堂, 更应是愉悦的博物馆。要突出生物之美。将一些观赏性强的动物标本以单体艺术品的形式陈列 (布局不一定受分类系统指引) ;对小个体标本可适当集合布局, 营建宏观整体美感。运用声、光、电技术, 多媒体、虚拟真实, 甚至舞台置景技术, 表现动物之美、自然之美、生态和谐之美, 使观者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娱乐性。服务于大众是博物馆的目的之一。找准观众的兴趣点, 设置互动参与实践项目, 根据需要运用放大模型或多媒体技术、虚拟真实技术等来辅助实施, 已达寓教于乐。

生活化。一方面, 动物的生活化表现。一件件标本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而是有联系的群体, 不同种群由于有着不同的、种群所特有的生活环境, 为适应生存, 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构造、体态特征和生活模式。有选择地巧妙构思动植物独特、有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性, 并视需要借助现代技术表现, 以呈现一幅幅生动的动植物生活画卷。另一方面, 表现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动植物进行陈列展示, 增加展品与人们的密切度、亲和力, 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例, 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个性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区的、越是全国的”。要打造领先性, 必须通过展现该地区独特的地理地貌、自然生态、特有物种、矿产资源等来突出本土特色, 使其具有唯一性。

2014年12月18日开馆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内, 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 展示面积达1.6万平方米。新馆外形似鹦鹉螺状, 外面采用透明的细胞形玻璃墙, 馆园结合, 障显生态理念。展览内容分为十大部分: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未来之路、上海故事、生态万象、生存智慧、缤纷生命、人地之缘、大地探珍。展览形式采用大开放, 大集群, 大穿越, 大立体的手法, 集科学性, 艺述性, 观赏性于一身。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科学与艺述相结合, 趣味与观赏相结合。展板全部采用手工绘画方式, 色调高雅, 温馨, 舒适。除了声、光、电等辅助手段, 还自创编制了200多个多媒体科普脚本, 大大丰富了展示内容。可以认为,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览, 在展览内容、展览形式、展览语言运用、展品精美程度等方面, 都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地步, 堪称典范。上海自然博物馆人为中国自然博物馆事业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从近年来国内几大自然博物馆的新馆改、扩建的建设经验中不难看出, 设计先行、展览为要是自然博物馆完成其职能职责的重要环节和目的, 而把握和明确指导思想、建馆目标、功能定位、展示理念来进行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 是建设高品质自然博物馆的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以次为出发点, 才能使自然博物馆的建设走得更快、更好、更高远。

注释

11 .楼锡祜.中国的自然博物馆[J].科普研究, 2009 (2) :61-67.

22 .颜雯, 严洪明, 吴晓明.尤化网站服务功能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自然博物馆网站建设为例[J].中国博物馆, 2012 (4) :38-40.

33 .覃雪波.以故事营造氛围创新自然博物馆陈列[J].博物馆研究, 2011, (1) :32-36.

44 .王国秀.博物馆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J].东南文化, 2005, 5:94-96.

55 .杨向明.数字博物馆及其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 2006, 1:93-96.

66 .尹彤云.从物到文化遗产:传统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向[J].文物世界, 2006 (5) :66-70.

游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作文 第4篇

项目简介

“自然探索移动课堂”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原创开发的博物馆系列教育品牌之一,旨在深挖展品背后的科学内涵,吸引并促进受众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活动兼具科学性、趣味性和启迪性。

·设计理念延伸静态展览,衔接学校课程;以标本为依托,倡导协作探究学习;活动前、中、后一体化规划设计。

·品牌特点活动主题多元化——包含鸟类、植物、昆虫、古生物、生态、天文、地质、人文等多种主题,目前已开发57个活动项目;目标群体分众化——涵盖亲子低幼、小学低高年级、初中、高中等多个年龄段;呈现形式多样化——包括但不局限于角色扮演、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主题演示;实施地点灵活化——活动材料和教师手册整体打包进活动箱,便于在馆内外流转。

丰富的鸟类标本是我馆馆藏特色之一,基于这一优势,我们开发了“探秘鸟类”系列自然探索移动课堂,包含“结构与功能”、“行为与习性”2大主题13个活动。此次参加科普教育项目展评活动的项目便是“结构与功能”主题下的“鸟类是如何适应飞行的”移动课堂,目标群体为初中生。该项目的三维目标分别是:①知识与技能——了解鸟类的基本结构与行为特征;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模型方法探究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理解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及信息素养,体会团队协作,懂得合作与分享。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分活动前、中、后3个阶段实施。活动前,参与者以任务单为导向,自由参观展区,收集、记录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信息。当然,参与者也可以在学校或家中进行资料搜集,完成任务单。

在对活动主题形成初步认识后,博物馆科学教师进一步组织参与者在实验教室展开探究,依次为活动引入、小组探究、成功展示3个环节。

科学教师先以问题引入,“假如经过漫长的进化,人类拥有了飞行能力,我们的身体结构会发生哪些变化?”参与者自由畅想并分享观点,科学教师从中总结出鸟翼、羽毛、骨骼、呼吸系统等关键词,作为备选探究主题。

随后,参与者可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并组成探究小组。每个探究小组都会得到主题材料包和对应任务单,以便开展协作探究。例如,以鸟翼为探究主题的小组,将获得雨燕标本、机翼纸模、吹风机和工具包,任务是观察鸟类标本翼形、鸟翼前后缘厚度;制作机翼纸模,探究机翼升力原理。以羽毛为探究主题的小组,将获得羽毛标本和放大镜,任务是观察触摸羽毛,记录其结构;根据羽毛形态推断功能;描述鸵鸟与猫头鹰羽毛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并解释鸵鸟不具备飞行能力的原因。以骨骼为探究主题的小组,将获得一套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家鸽骨骼标本、盐溶液、砝码、工具包,任务是通过比重实验找出密度较小的脊椎动物;模拟测试中空长骨承重能力,探究截面形状对承重能力的影响。

小组探究结束后则是成果展示环节。每组需派代表展示研究主题、过程与结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补充。参与者根据其他小组的汇报内容,不断完善记录单,归纳梳理鸟类适应飞行的各项特征。所有小组都汇报结束后,科学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并布置活动后任务。

活动后,参与者可以进一步收集资料,补充鸟类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方面对飞行生活的适应性,也可以尝试运用探究结论解释家鸡是否具备飞行能力并形成报告。

项目效果与特点

“鸟类是如何适应飞行的”自然探索移动课堂在1年内累计实施40场次,包括学校定制24场和散客预约16场,参与总人次为818人次。通过课堂随访和调查问卷2种方式收集参与者反馈,发现活动后参与者对鸟类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认识普遍有所提高。

本活动与初中生命科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中引入的动手实验和可触摸标本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深受广大教师好评。活动ppt免费共享给参与上海市教委联合上海科技馆设立的“馆校合作”项目的教师,覆盖上海市60余所学校,亦有许多学校专门要求定制本活动作为课堂延伸。

根据活动反馈总结出本项目的4个特点。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参与者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科学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以实验探究为主,知识讲授为辅。

·注重受众体验,促进全面发展。参与者亲身经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锻炼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之余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紧密衔接中学课程,活动呈现形式丰富。项目内容与中学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在学生已有理论基础之上拓展思维容量,提供大量可触摸标本,方便开展深度探究。

·活动定制,博物馆教育进校园。根据校情、学情实施定制,教育资源整体打包,社区、学校多地流转。

获奖感言

本项目从设计实施到优化完善经历了漫长的磨合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网上预约所导致的参与者实际年龄与目标人群不符、参与者年龄及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活动引入时,能根据参与者的回答快速评估其认知水平,根据受众之前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经历确定究竟采用验证式探究、引导式探究还是完全开放的探究,同时对内容的深度、广度、呈现方式、活动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以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目前项目仍存在亟待改进之处,如“呼吸系统”主题和“肌肉”主题目前还只有视频资源和图像资源,缺少实物支持,后期将引入鸟类呼吸系统模型和鸟类塑化标本进行支持。

游上海自然博物馆作文 第5篇

到达目的地,我和6个小伙伴组成的小组都很兴奋,快乐地跑来跑去,追逐打闹,都对这次游“上海自然博物馆”充满了期待。我们先拍了照留念,然后就开始参观。“生命长河”里庞大的恐龙摇头摇尾,还若隐若现的发出来自远古地吼叫声,还有顽皮的金丝猴,和年迈的老海龟,都活灵活现的展现在那里。馆内展品琳琅满目,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变色龙”

变色龙,在一个玻璃箱里,一个浑身色彩斑斓的小家伙趴在一片叶子上,它爬到哪里身上的颜色就会随之而变化,虽然这个知识我早就知道了,但当时亲眼看到变化,我还是非常的惊叹的。小变色龙似乎知道我们在参观它,也兴奋地在叶子上爬来爬去,伸长着脖子,伸出它那可爱的小舌头,舔着旁边的小叶子,那种可爱的模样,我们大家看了都欢呼一片,我急忙拿出手机给它拍了段视频留作纪念。

下午我们又参观了生命长河,生态万象,演化之道......结束之后,我们小组每个人都去纪念品店里买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纪念品。

游自然博物馆作文 第6篇

博物馆的一楼主要展出恐龙化石。我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地球上有这么大的动物生存过呀,恐龙公园里的恐龙虽然是假的,但是它们的叫声和动作逼真,和真的恐龙一模一样。你看,那边山顶上,霸王龙正瞪着你,它有一双圆眼睛,摆着粗壮的大尾巴;长颈龙正摆动着绿色的脖子,脚似乎在向前迈进;翼龙则舒展着翅膀,做出俯冲的动作。我在拍照的同时,还了解了关于恐龙灭亡的几大猜想。

随后,我举步前往二楼和三楼。二楼、三楼展示的是动植物的标本。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叫鹦鹉螺的海螺,它有纯白色底色,上面有着不规则的浅褐色的花纹,十分美丽。不过这种海螺在世界上已经很稀有了。此外,我认为菊花标本做得也十分精致,镶在玻璃中,漂亮无比。在这里,我还看到了世界上数十种濒临灭绝的动物标本,真是让人十分痛心。

上一篇:五抓五促五创优”创先争优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一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