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套电子教案

2024-09-20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套电子教案(精选8篇)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套电子教案 第1篇

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7.2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

教学目标:

1.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有效值、频率、初相)。2.掌握相位差的概念。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特征。教学重点: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教学难点: 1.有效值。

2.相位和相位差。授课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交流电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2.写出交流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解析式。

由家用电器的铭牌引出描述交流电需要多个物理量。

一、表征交流电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周期、频率、角频率

1.周期: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s。2.频率:交流电在1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3.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f2π2  f T4.角频率:交流电每秒钟所变化的角度:ω

二、最大值和有效值

1.最大值: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用Im、Um、Em表示。

2.有效值:让交流电和直流电通过同样阻值的电阻,若它们在同一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一直流电的数值称为这一交流电的有效值。

3.正弦交流电有效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关系

EmE0.707 Em(适用于正弦交流电)

2UUm0.707Um

2II m0.707 Im

2用E、U、I分别表示交流电的电动势、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各种使用交流电的电气设备上所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的数值及一般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测量的数值,都是有效值。以后提到交流电的数值,凡没特别说明的都是指有效值。

三、相位和相位差

1.相位:ωt 称为交流电的相位。

2.初相位t0时的相位,称为初相位。相位可用来比较交流电的变化步调。3.相位差:两个交流电的相位差。用 表示。

 (ωt 01)ωt 02)  01  02(频率相同)(1) 0 称它们为同相

张丰业 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

(2) 称它们为反相

(3)e1比e2超前

四、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有效值(或最大值)、频率(或周期或角频率)、初相是表征正弦交流电的三个重要物理量。知道了这三个量,就可以写出交流电瞬时值的表达式,从而知道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故把它们称为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例1:已知I10A,f50Hz, 3,写出交流电流的瞬时值。

布置作业:

习题(《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1.是非题(1)~(8)。3.填充题(1)~(3)。计算题4.(1)、(3)。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交流电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相位、初相、相位差的概念。3.最大值、有效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张丰业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套电子教案 第2篇

机电组

丁学忠

【课题名称】

电路 【教学目标】

应知: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应会:会组装简单闭合电路。【学情分析】

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接触比较多,又有一定的初中物理知识做基础,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小灯泡1只,开关1只,电池盒一个,5号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1学时(45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路的组成,利用实际电路的连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组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教师连接简单电路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讨论得出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电路,讨论总结一般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力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环节2:电路的状态

教师活动:演示照明电路的各种状态后分析断路和短路。

学生活动:联系实际,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电路的三种状态,分析开关和熔断器的作用。

教学环节3:电路中常用的电气符号

教师活动:师生一起学习表1.1.1,练习各种元件的画法。观看多媒体演示认识、学习各种常用电气元件。

学生活动:分组练习,画出电路中常用的电气符号。教学环节4:分组实训

组装简单电路 教师活动:为各组准备实训所需器材。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连接电路。进一步理解短路、断路。能力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电路状态、电气符号。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2、3题。【板书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套电子教案 第3篇

根据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目标, 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电工类的各项操作技能, 达到中级工的标准。因此, 教师在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时要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做到让学生“学中玩, 玩中学”,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根据《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使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 任何学习都无从谈起, 知识的获取过程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当兴趣产生时,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就变得积极主动。为此, 笔者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日光灯电路安装时, 笔者结合生活中常遇到的灯管两头红、中间却不亮的问题, 组织学生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 并演示如何解决该问题, 最终使日光灯正常工作。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联系如此紧密之时, 便兴趣盎然, 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常教学该课程时, 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 然后针对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使得知识点之间相互分离, 学生难以系统掌握知识,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如何识别元器件时, 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些元器件, 笔者便把理论教学放在实训室进行, 让学生边看实物边掌握知识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实物有了深刻的认识, 也使学生掌握了使用各种仪表进行测量的方法。又如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教学中, 教师如果单纯讲解工作原理, 这些知识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说会有很大的难度, 故笔者让学生在实训室先观看演示效果, 再进行操作练习, 这时再讲解工作原理, 学生理解起来便易如反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理论掌握完成于技能训练之中, 又让技能渗透到理论教学之内, 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三、教学任务或目标阶段化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在学过该课程后应达到的主要目标有:识别元器件并对其测量, 正确使用仪器仪表, 安装电子线路并能对其进行设计调试, 对问题电路进行分析并排除故障。概括地说, 首先, 能够辨别常用元器件及一些仪器仪表, 并能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测试。其次, 学生能够安装电子线路, 遇到故障能够安全及时排除并且操作规范。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用故障教学法, 先人为设置故障, 然后让学生排除故障, 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此外, 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测试, 并把成绩纳入总评。分阶段的教学, 可以使各个阶段的目标明确, 使教学内容的难度得到肢解, 使学生能够在阶段学习中循序渐进, 学习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如果教师不注重训练环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逐步为学生排疑解难, 学生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大, 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放弃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在过去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时, 教师总是事先安排好实验的具体内容、操作步骤, 甚至将电路和仪器的选择都告诉学生, 然后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 验证某一原理。这样实验过程中, 学生不用动脑便可完成实验, 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 也使学生练习了仪表的使用, 但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为了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 笔者对实验部分做了一些大胆的修改, 保留验证性实验的同时, 再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具体的做法是:笔者对实验只做引导性说明, 具体的实验步骤、用到的器具、甚至实验内容都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做实验前, 要认真学习实验过程, 完成实验报告, 画出电路。如果学生有不合理的电路设计, 我要给出讲解说明。教师在此过程中只做引导, 学生由被动接受固有知识变为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和锻炼。

五、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得到巩固, 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我们成立了电工维修小组, 主要负责学校教室、办公室内各个电路故障的排除及维修, 除此还带领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电路。在制作电路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其趣味性和实用性, 旨在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不管出现什么故障, 笔者都和学生一起去排查故障, 分析所遇到的问题, 这样学生的维修技能得到了有效提高。此外, 笔者还鼓励学生多动手, 多动脑, 从身边的小电器着手, 积累维修经验, 提高维修技能。学生在维修的成功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从事电工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 准确把握教学任务及课程目标。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使得教学特点越来越鲜明, 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教学情境形象生动, 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教师除了要注重专业方面的业务能力的提高, 还应掌握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的要求。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过程中的经验之谈。该课程内容非常深广, 笔者所写实属杯水车薪, 如何有效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 尚需专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启洪.谈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J].教师, 2011 (7) .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套电子教案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所以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下面作一番探析。

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习动机最为核心的成份,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所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讲授日光灯线路结构和原理时,向学生询问:家中日光灯是否出现过,合上开关后启辉器不断一闪一闪但灯管不能正常发光现象,又或者合上开关后灯管只有两头亮中间不亮,比较多出现的是灯管需能发光但出现一闪一闪等现象。指出所有这些都是日光灯的常见故障表现,提出:同学们想知道如何排除这些故障吗?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

在个体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决定因素,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就能提高学习动机。中职生由于知识基础差、底子薄、学业成绩不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水平,对学习失去信心。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所以,在《电工电子技术与能》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降低要求,选择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的内容章节进行讲授,使学生能感受到认识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而改变自我效能,加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

三、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及相关研究,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归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他人帮助、情绪等。不同的归因方式对其后学习行为产生巨大的动机作用。心理教育学认为:把成功归于内部因素产生自豪感,强化动机,反之,把失败归于内部因素,则减少自尊。把成败归于稳定因素则会预期同样的结果,归于不稳定因素则会引起期待的改变。将成功归于可控因素可产生满意,归于不可控因数则产生幸运或感激。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中进行归因训练十分必要。提倡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达到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习动机。值得一提的是“积极归因训练”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努力归因,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中,无论是课堂的理论学习,还是电子制作、线路安装、电机拆装的实习等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因为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习困难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第二层含义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哪些。例如:在实训制作电子门铃时,有部分学生制作不成功,教师要帮助学生现实分析不成功的原因,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具体分析是焊接不牢,还是元件放错位置等,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积极的归因训练”,在学生作努力归因时又联系现实,在作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体现了主客观相统一。

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激发学习动机

根据课堂学习动机的分析,学生的课堂学习动机既有认知的内驱力,又有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仅仅依靠认知的内驱力是不足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外部的物质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动机。因此,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中要给学生进行一些物质奖励,例如:奖励一些作业本、钳子、电铬铁等,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值得一提的是,外部奖励运用不当,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因为个体在行动中,常常要对行为的原因加以探究,或者产生自我决定感,或者产生他人决定感。对某一行为,如果多次受到外部奖励,个体就会产生他人决定感,或从自我决定感变为他人决定感,结果,在没有外部奖励条件下,就会表现出行为动机的丧失。因此,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学中,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态度。

五、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表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适当的行为,对他们所表现出的期望行为提供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具有积极的作用,能鼓励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学生的批评,赞扬,表扬,奖励一般比责备,批评,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作为课堂教学激励机制之一的表扬的有效性取决于具体性,可靠性以及行为结果的依随性。所以根据《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学科的特点,用具体性表扬学生较为理想。例如:上电机控制线路安装实习时,指出某学生线路连接口很结实,某学生的布线很规范等,这样的表扬方式具体,公证,收到激励效果。

六、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竞赛或竞争活动历来被当做激发斗志,争取优良成绩的手段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科内开展适当的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学科可以在所教班级内开展电子小制作,线路安装,电机控制线路安装等技能竞赛,但要注意,教师组织各种竞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习动机时,也应当提倡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已比赛。这种比赛不必和别人比较,只求自己进步,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

(作者单位:肇庆市四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马乃夫.设计创新实验激发学习动机[J].中学物理,2011,(13).

[2]蔡宣明.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吉林教育,2011,(2).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套电子教案 第5篇

1.本电子教案计划用36次课,共72课时。使用本电子教案时,实际教学课时多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取舍,由各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由任课教师具体掌握。

2、一次课为一个教案,用时为2课时。一般一个项目要写2个教案或3个教案。3.课题编号

如15-05-01表示:教案第15讲,讲授的内容是第5个项目,该项目的第1次(节)课。

4.对【教学目标】中的有些教学内容可以写,而有些内容则不太好写,视内容而定,作为参考。

5、【重点难点】

6.在【学情分析】这一项中,从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角度分析,不要求太具体。教师使用本电子教案时,本部分内容仅供参考,应根据所任课班级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7.【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用最广的有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等。其他还有讨论法、对比法、现场教学法、实验法等,视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需要而选用。

8.【教具资源】,主要是本节课程中涉及到的教具。

9.【教学安排】,以一次课2课时(90分钟,个别的可以1课时45分钟)为单元;教学步骤:应用最多的是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9.【教学过程】,本过程只用文字表述,涉及到的动画演示、图形等内容,提到即可,一般分七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包含简述(回顾)上次课主要内容、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提问(通常是上次课布置的思考题。简述本次课概念、要点、作用和地位。

二、新课教学

教师讲授与网络课程演示交叉进行,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交叉进行。

三、课堂小结

简述本次课主要内容或重要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在电子教案整体设计中,力图通过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通过布置思考题与课堂提问,完成教材中绝大部分复习思考题的训练。

六、【板书设计】,可以不写,让执教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自己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目1 第6篇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王华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1 第7篇

机电组

丁学忠

【课题名称】

电路的常用物理量 【教学目标】 应知:

1.了解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功、电功率。2.*电流热效应有利也有弊。应会:

1.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的使用。2.电压与电位的关系。【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的物理量多,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方向都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容易混淆。为了能降低其理论难度,要从实验入手,多联系实际,以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各一只,干电池两节,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中电路的组成,做小实验,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小灯泡流过电流,两端有电压,进而引出课题,电路中常用的物理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电流

教师活动:播放电流成因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定向运动的含义,讲解电流的分类。演示电流的测量,强调直流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听课,理解电流的形成、分类、方向,分组完成电流测量的小实验。

教学环节2:电压与电位

教师活动:在复习初中电压知识的基础上,讲解电压,注意U ab的含义;演示电压的测量,强调直流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用高度类比,借助与电压的联系U ab=V a-V b讲解电位。讲解过程中,为了便于讲解,可以用一个简单电路为例具体探究电压、电位及二者关系。

学生活动:启发学生采用类比法对比电压、电位,分组讨论、总结电压、电位的区别与联系。分组完成电压测量的小实验。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教学环节3:电动势

教师活动:多媒体动画演示常见电源分析电源的作用,引出电动势的概念,看表1.1.2进一步巩固电动势的知识。

学生活动: 参考多媒体演示分析、总结电动势的定义、公式和方向。教学环节4:电功与电功率

教师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衡量用电器耗能的物理量,辅助投影多媒体介绍常用电度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各家大约每月的耗电情况,看表1.1.2进一步巩固电功率、电能的定义和单位。

教学环节5:*电流的热效应

教师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习电流的热效应,讲解焦耳定律。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生活实践中热效应的实例,分析其利弊。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顺口溜,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电压电位电动势,单位相同意不同。电压电位有联系,电压就是电位差。电压电流因和果,参考方向很重要。电功率名牌上标,度是电能的单位。

四、课堂练习

有一“220V、40W”的白炽灯,接在220V的供电线路上,求流过白炽灯的电流。若平均每天使用5h(小时),电价是每千瓦时0.4元,求每月(以30天计)应付的电费。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想想练练第1、2、3、4题。【板书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全套电子教案 第8篇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实际应用

一、项目式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 职业学校进一步强调了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通过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实现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 保证职业教学的教学效率, 同时充分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在职业学校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中, 项目式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手段, 实现了教育方式的科学创新型改革。

1. 项目式教学含义

项目式教学法的指导理念是通过还原学生为学习主体, 将整合后的教程内容作为学习项目分配给学生, 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学习项目任务。学习项目的内容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运用与实际操作, 在学习项目的实践中进行学习, 教师也能够通过实践进行教学, 有力巩固课堂内容。项目式教学着重强调“项目”这一教学形式,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各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融合不同科目中的问题、实验和应用分析等教学内容, 最终以学习项目的整体形式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学习项目的内容。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质是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主体项目, 项目内容包含多项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 涉及到课程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项目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分析以及项目设计错误的纠正等, 学生通过对学习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践处理, 以现有的学科知识对问题加以解决, 最终将学习项目高效完成。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项目处理的引导者, 针对学生在问题探究及方案设计中遇到的知识难点对学生进行简要指导, 在实践中进行课程教学, 使学生通过课程实践, 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学生作为项目式学习法中的学习主体, 在对学习项目的处理过程中, 应加强自身对项目内容的整体认识, 通过在学习项目的处理中分工合作, 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高效完成学习项目的实践内容。

2. 项目式教学特点

由于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教师设计学习项目, 并指导学生通过课程实践进行处理, 因此, 项目式教学在开展中具有一定超前性。从课堂教学过程角度讲, 由于教师设计的学习项目融合了职业教育中各门课程的不同学习内容, 并且学习内容的囊括范围也比较广泛, 因此, 项目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对课程内容的提前练习, 通过提高课程练习的难度而有效挖掘出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发研究和学习兴趣。从教师角度分析, 项目式教学法则更加强调教师对学生课程实践操作的指导与评价,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进行指导与综合评定, 使学生更为深入的掌握课程内容。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需要对项目内容进行实践探究, 因此, 在学习项目中适当对课程内容加以拓展, 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 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项目的实践学习兴趣, 有效培养了学生技能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触发器学习中的必要性

1. 整合触发器的学习内容

项目式教学的开展能够实现对触发器这一章节学习内容的有效整合。在项目式教学的开展中, 教师通过将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与抢答器制作进行有机结合, 使得学生能够在触发器课程的学习中将课堂理论与实践应用进行整合,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触发器的项目式教学中, 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对触发器这一学习项目进行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学习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并通过小组中成员的分工合作, 以有效提升小组的研究效率。在触发器的探究过程中, 由于项目式教学有效的将课堂学习的方式转换为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学习项目的方式, 使得学生在学习项目的处理过程中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整合, 并通过知识的应用解决触发器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2. 增强学生的实践处理能力

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注重对不同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 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作为学习项目进行教学。在触发器这一章节的项目式教学中, 教师在安排触发器学习项目的内容后, 由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探究完成触发器的项目任务。学生在触发器学习过程中, 首先要对触发器进行认知, 之后在了解触发器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础上对触发器进行逻辑功能的测试与抢答器的制作。与普通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方式不同, 项目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项目的完成过程。在触发器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应首先制定学习项目的具体内容, 通过在学习小组中将学习任务进一步细化, 通过组员的分工合作完成触发器的项目任务。学习项目的实施还应在项目过程中做好记录, 触发器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触发器运行时涉及到的数据等都应在触发器的学习中做好记录, 以保证触发器学习项目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触发器学习内容的项目分化, 能够增强学生在实践处理中的步骤化理念, 通过逐步完成触发器学习项目而实现对探究过程的逐层深入, 使学生通过实践有效完成项目计划, 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

三、项目式教学法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中的实例分析

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材中触发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 项目式教学法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的掌握触发器的理论知识要点和实践操作能力, 下面就项目式教学法在触发器学习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教师在课堂中指定触发器学习的项目内容, 并制定学习项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教师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指导, 并对触发器内容学习过程中的表格填写作出要求。

2.在触发器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程指导, 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触发器的类型和对应的结构和逻辑功能。触发器学习的开展,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 要对小组学习的触发器类型进行项目设想, 制定出对应的项目计划。在RS触发器和钟控同步RS触发器的学习中, 学生学习小组首先要对触发器的构成进行研究, 掌握RS触发器和钟控同步RS触发器的结构, 并通过其逻辑电路的分析, 讨论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和启发来突出这一内容的重点以解决难点, 然后通过实际对集成触发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来掌握RS触发器和钟控同步RS触发器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为有效巩固学生对RS触发器的认识, 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在RS触发器的研究过程中对不同触发器的构造与功能进行详细记录, 并为后期的JK触发器的学习和抢答器的制作做好准备。

JK触发器的制作, 首先要让学生对触发器中74LS112进行管脚功能和逻辑功能调查, 掌握触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为检测学生的学习项目完成效率,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提问, 通过对JK触发器中的基础知识进行问答检测学生对触发器知识初步掌握情况。为了有效保障学生在JK触发器的学习和抢答器制作中能够顺利进行, 要求学生在抢答器制作前对元件功能进行检测并加以记录。并注意在元件的插装、元件的焊接过程中要规范操作, 安全实施。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指导和检查, 对学生的实操水平进行鼓励和评价。抢答器制作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无误后进行调试, 排故过程应发挥小组优势, 经过故障分析与探究, 运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提示和引导作用, 主要有学生小组自主完成排故项目。整个项目完成后, 学生要进行项目记录, 排故分析与实践小结。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

3.在触发器课程的项目式学习中, 学生在对不同类型触发器的构造进行了解后, 要按照触发器实验的任务计划进行对应的步骤实施, 由于触发器的类型不同, 因此其项目式教学中的任务内容也不同。触发器制作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任务计划, 学生要通过结合触发器的不同特点

对每个步骤进行操作, 包括触发器的工作状态处理, 逻辑功能记录等, 通过对触发器实验中不同步骤进行操作为抢答器的制作做好准备。在实施实验步骤的同时要注意表格的填写, 在表格填写中, 要强调学生写好个人的实验体会, 通过反思实验体会, 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触发器制作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 领悟了什么道理。良好的个人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知自己, 通过对自身缺陷的不断发现与完善, 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水平。

4.在学生完成实验内容和表格填写后, 教师要对不同学习小组的实验成果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是否达成实验目标, 不同种类触发器的学习情况, 以及各项实验表格的填写。教师要根据不同验收成果进行总结, 针对各学生在小组实践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审评, 并记录实验成绩。详细的个人总结和教师的客观评价都在触发器的项目式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两者都能够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评价, 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评价也有效实现了师生间的课程交流, 进一步促进了项目式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不同于职业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 项目式教学是通过将职业课程内容转化为“项目”的形式, 使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学习项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是项目组成中每个环节的处理主体, 因此在学习项目的开展中, 能够有效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动起学生研究学习项目的兴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完成教学中对学习项目的正确处理。伴随着项目式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逐渐普及, 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将得到迅速提升, 通过项目式教学将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有力保证了职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同时, 也为今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海星.浅析项目式教学在工科高校教育中的实际作用.天津通恒教育, 2009.

[2]任瑞新.从不同角度分析项目式教学法在高校电子教学中的应用.海天教育, 2005.

[3]丛飞建.项目式教学法在当下高校电工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北京海淀教育周刊, 2010.

[4]董元坦.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式教学法实际应用及成效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5]程哲星.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的教学方法探究.职业教育, 2009.

上一篇:办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指南下一篇:晚宴用餐时的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