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联系导师

2024-08-14

个人简历联系导师(精选10篇)

个人简历联系导师 第1篇

尊敬的**老师:

我叫***,****人,21岁,于2013年9月考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三)。通过专业课老师和学长们的推荐介绍,我认真阅读了网页上的导师信息,了解相关情况,觉得自己对您的研究课题很感兴趣,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免试攻读您2017级的硕士研究生、得到老师的指点,目前我也有继续读博的想法。冒昧联系您,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收阅我的自荐材料。

本科三年,我认真学习文化课和专业课,我的学分绩点3.48/4,专业平均成绩:84.84,专业总绩点排名:6/65,能获得院系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名额。同时我注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具有扎实的学习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我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生,对科研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在前五个学期我学习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物理化学、现代物理导论、固体物理导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电化学原理等课程,我对专业课很感兴趣,专业课成绩大都是85分以上,为自己以后的深造和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前五个学期共进行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等共计50个左右,具有专业相关的实验能力。在大二期间,我跟随博士生**做过半年左右的实验课题“***”,虽然由于中途**师姐前往台湾学习交流而终止了课题研究,但是这段时间内我了解到了一些**材料的相关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我的科研动手能力,为以后的研究生阶段打下了基础。

此外,我十分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担任过校学生科学与技术协会ZERO工作室副部长,学习委员等。锻炼了组织,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学生工作经验丰富,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在此真诚希望有机会免推攻读您2017年的研究生。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有待提高,我也会抓住机会不断提高自己。

冒昧来信,敬请海涵。期待您的回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邮件!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学生:***

个人简历联系导师 第2篇

有的考生会觉得,只要在复试时运用一些小技巧,就可以在面试时取得老师的青睐,拿下考研复试。这种想法其实非常带有投机性,复试更加侧重考察大家的综合素质,应试技巧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罢了。现阶段大家可以从衣着开始,全面武装自己,并通过模拟面试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

考前联系导师

复试中最关键的是了解导师及目标院校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如果之前没怎么和导师联系,知道自己进入复试后,就可以马上和导师联系了。”考生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导师的情况下开始联系导师,而且注意方式。“第一次电话不要目的性太强,主要是介绍自己,让老师有个初步印象,接下来可以用邮件往来,可以适当和老师探讨专业问题或请教问题。如果有可能,争取和导师见面,见面能最直接有效地给老师留下好印象。”

最忌讳不懂装懂

吴睿提醒,面试中最忌讳的就是不懂装懂。当考生被问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诚实,也不要慌张,最好在告诉导师不懂之后,尝试着对问题进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这样老师会感觉,这个学生虚心诚实,善于思考。“此外,面试中最容易出现的失误是过于紧张,大脑空白。”吴睿说,考研面试中,很多考生买了很多书,也背过很多类型的面试题,但面对考官时头脑就一片空白。“头脑一片空白其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紧张到没有思路,第二种是小动作频生,掰关节、玩弄手中的东西等。考生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克服。”

突显个人优势

吴睿表示,虽然大家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分数,也可以通过跟导师取得联系来增加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但前提是你得表现好,之前关于学术问题的探讨让老师对你的专业素养有了一定了解,见面之后导师就要看整体素质了,这包括你的穿着、谈吐、态度、应变等,所以一定要做好准备再见面。最好能做一个简历,把自己的一般情况、获奖情况及发表过的文章放在一起,简历尽量做到简单、扼要、美观,凸显出你的个人优势。”

个人简历联系导师 第3篇

徐悲鸿在欧洲学习的时间只有不到五年, 回国后他一直使用着他在法国所学到的油画的技法, 他用这种技法创作了很多中国题材的绘画, 这些绘画与他的法国导师的绘画想对比, 他的绘画完整全面的学习了导师们的造型关系与色彩关系, 以及绘画中的人文精神, 但是徐悲鸿的绘画技法更加直接, 他使用的是不透明色直接着色法, 色彩更加鲜明, 相比他的导师, 他更多的吸取了现实主义与印象派绘画的技法特点。徐悲鸿作为第一任中国美协主席, 第一任中央美院院长, 他最早的将西方传统绘画的教学体系系统的引入中国, 中央美院最早的油画教学也是徐悲鸿主持的, 其中包括素描的基础教学体系和西方传统油画的教学体系。但是徐悲鸿的画法是直接画法, 他仅仅将西方库贝尔以后到印象派之间的直接画法引入中央美院, 在徐悲鸿的油画中明显可见他运用油画不透明颜色和厚涂的绘画技法, 他并没有将完整的西方传统的绘画技法引入中国。完整的西方油画的绘画材料与技法是潘世勋带到中央美院的, 在徐悲鸿留学法国的时候这种直接画法并不是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主流教学方法, 从徐悲鸿的四位法国老师的油画中清晰可见。

《普利阿维斯之死》是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教师约瑟夫所作, 作品大约完成于20世纪初, 画面的技法与绘画格调非常的高超, 对于传统写实技艺的掌握非常的娴熟, 作品吸取了伦勃朗的用光, 色调以及处理前后空间的方法, 同时又吸取了新古典主义大师大卫的微妙的处理形体起伏转折的技巧, 材料的应用上完全是传统的透明色的罩染技法。虽然法国当时各种现代主义流派已经兴起, 但是当时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还在延续布格罗的教学体系, 透明色罩染画法的传统古典绘画技法在法国学院派教育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这幅肖像画是徐悲鸿最重要的法国老师之一弗朗索瓦·弗拉孟所作, 他的材料技法更接近鲁本斯, 在冷灰的底色上罩染暖色, 以到达色彩冷暖的微妙衔接与造型的结合。从《普利阿维斯之死》与《比佐将军肖像》都可以看出传统的技法在巴黎高等美院的非常重要的。但是徐悲鸿的绘画一般都是用不透明色的直接画法, 他从法国学习了透视法, 解剖法, 色彩的整体色调以及局部的冷暖变化, 他的绘画属于现实主义的方法, 又吸收了印象派的色彩。虽然传承了传统技法, 但是在绘画题材与材料运用上有别与传统绘画。

这幅徐悲鸿的油画人体是在巴黎高等美院完成的, 造型与色彩, 以及构图都与委拉斯贵支的绘画有很多相似之处, 造型严谨有力, 色彩与造型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这些都是传统绘画的技法, 但是相比委拉斯贵支的绘画, 这幅女人体的色彩更加直接, 冷暖对比更强烈, 更加强了光源色的作用, 这种方法是印象派最早使用的, 从画面中一些颜料脱落的地方可见, 徐悲鸿的油画用的是胶底, 还不是油底, 这更加是直接画法常用的, 而传统罩染法则一般使用油底作画。

虽然当时的学院派绘画以传统绘画为主要教学内容, 但是当时西方的现代主义绘画已经兴起, 这对于当时的巴黎高等美院与徐悲鸿来说都必然是有一些影响的, 他虽然学习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 色彩以及构图因素, 但是他在用笔, 用色, 材料技法上学习了一些印象派, 他的绘画更接近法国自然主义与印象派的画法。

上图中的画作《浴》则是完全采用了印象派的方法, 这幅作品受他的法国老师保罗·阿尔伯特·贝纳尔的影响, 很多方面借鉴了贝纳尔的作品, 与贝纳尔的《湖边的女人孩子和天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包括徐悲鸿回国以后1935创作的《湖畔》都明显受到贝纳尔的影响。但是贝纳尔早期的绘画并不是印象派, 而是传统的罩染技法, 从创作于1874年的《蒂莫凡之死》可见这一点。《蒂莫凡之死》是罗马大奖获奖作品, 算得上是贝纳尔的代表作。但是徐悲鸿却没有采用《蒂莫凡之死》中使用的材料技法。

徐悲鸿的绘画与他的导师的这些联系与区别, 有很多原因, 徐悲鸿年轻的时候结识了康有为, “康有为主张‘合中西以求变, 开阔中西绘画新纪元’的见解, 令徐悲鸿为之一震。在康有为看来, 眼下的中国画是没有前途的, 似乎只是书斋玩味, 笔笔都要仿古, 处处都有来由....他认为中国画要想有前途, 必须融入到世界文化的潮流中, 完成自身的丰富和改造。康有为对徐悲鸿说, 你一定要出国, 去西洋, 看看人家的绘画!”徐悲鸿从1919年赴法国留学, 当时他24岁, 他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油画、素描, 他受教于弗朗索瓦·弗拉孟先生, 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当时巴黎国立高等美院实行导师制, 学生选择导师, 导师也选择学生。徐悲鸿非常明确, 第一是选最好的, 第二是选写实的。他觉得, 中国画之所以让他不满意, 因为他被关在书斋, 不关心现实”可见徐悲鸿选择学习写实绘画或者说是现实主义绘画是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明确并且一直坚定不移的目标。徐悲鸿经历了系统的严格的西方绘画的基本功训练。

徐悲鸿除了接受法国学院派的教育以外, 他还观摩各种展览会, 因此对于当时法国流行的野兽派, 立体派, 未来派, 达达派, 超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 抽象绘画等现代主义绘画并不陌生。此期间他结识了柯罗的学生达仰, 他经常携画到达仰画室求教。达仰“勿慕时尚, 毋甘小就”的艺术思想对他影响较大, 使得他坚定了写实绘画的目标, 而没有追随法国现代主义画风, 他继续努力学习传统学院派绘画, 同时他也对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印象派的画风深入钻研。并娴熟的掌握了这些绘画技巧。因此徐悲鸿的绘画带有很多印象派的因素, 包括用笔和色彩。所以他的绘画也采用印象派的不透明色直接画法。

徐悲鸿对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绘画的学习以及对印象派色彩的吸收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爱好, 而是有一些其他的因素。第一:徐悲鸿在自述中写道“东西艺术取径不同, 因有一重要异点, 乃一则以人为主体, 一则万物一视同仁是也……夫造化之奇, 无美不具。故一视同仁之中国艺术乃以山水花鸟之独到...欲中国文艺复兴, 必将以吾人生活为题材, 是必侧重人之摹写”, 可见徐悲鸿是从思想根基上来思考了中西绘画的区别, 而且他清晰的认识到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对于中国的绘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认为现实主义艺术是永恒的, 在他的很多文章里都强调过这一点, 他有坚定的信念就是中国需要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的艺术。现实主义绘画是由西方古典绘画发展而来的, 相比古典绘画, 现实主义不那么端庄典雅, 没有理想化的处理, 作画程序更为直接, 更注重对普通下层人物的描绘, 更加强调对人的精神或者心理状态的表现。更直接的体现了西方绘画的思想——人性的解放, 以人为中心,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所以徐悲鸿的油画多以人物为题材, 基本上不使用传统罩染技法, 而采用直接的现实主义的绘画技法, 吸收印象派绘画的色彩。下图中《自画像》是徐悲鸿留法之后的作品, 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徐悲鸿的艺术取向。

其次:徐悲鸿在留学法国之前, 他已经对中国写意绘画有了深入的学习研究, 已经是一位成熟的中国画家。在法国学习西方绘画的时候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绘画的思考, 他在思考中国绘画需从法国“拿来”什么。他希望将西方绘画的人文主义精神引入中国绘画。那么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西方的现实主义的绘画技法, 以及印象派色彩的技法应用与中国的人物题材的绘画。所以归国后他使用这些技法画了很多中国特有的人物肖像绘画, 其中包括一些徐悲鸿的自画像。在被西方绘画的魅力所吸引的同时, 更加激起他的爱国热情, 更加激起他对改良中国绘画的渴望, “他面对《希阿岛的屠杀》, 暗自发誓说‘我们中国也一定会有具备民族风格的《希阿岛的屠杀》!’”于是归国后, 他发表了《中国画改良说》, 创作了《田横五百士》, 《徯我后》。虽然《田横五百士》, 《徯我后》是根据历史小说创作的, 并非现实主义的绘画, 但是在技法的使用方面同现实主义绘画是一致的, 而且这两幅画最适宜用这种技法来表现。

原因之三:他还希望中国写意绘画中能够吸取西方的科学观察方法, 他认为“由日益成熟的写实传统向写意抽象转化, 将现代派推向极致, 在西方蔚为大观, 因为写实在西方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他觉得, 中国绘画改革则相反, 急需汲取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 尤其是引入西方绘画的科学理论与训练方法, 因为中国需要补上这一课”中国的绘画改革需要学习西方绘画中的科学的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即对于解剖学与透视学以及色彩光学的应用, 当时中国的落后使得徐悲鸿更愿意接受一些新的东西, 在法国也一样, 印象派虽然画法直接, 一般不追求细节的深入刻画, 但是印象派仍然是写实的, 尤其是对光, 色的表现更加写实而且更有成就, 现实主义与印象派对中国绘画现状的借鉴意义更大, 即他希望在中国写意绘画中注入西方的写实技巧, 包括西方的解剖学, 透视学, 色彩光学原理应用等。而且直接画法与中国写意画作画程序也更为接近, 因此也更容易被中国绘画“拿来”。

第四:徐悲鸿的老师弗朗索瓦·弗拉孟的作品虽然大多是古典绘画, 但是相比过去的古典主义绘画, 他的绘画颜色更加直接, 色相更加明确, 因此, 他对印象派色彩的原理是很清楚的, 帕斯卡·达仰·布弗莱的作品使用了传统罩染技法, 但是他的绘画取材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实主义绘画题材。而贝纳尔的绘画中则完全的运用印象派的色彩, 费尔南德·柯罗蒙的绘画色彩也较为鲜明, 这些因素决定了徐悲鸿有机会全面的学习现实主义绘画的直接画法与印象派的色彩原理, 加上他经常参观欧洲的美术馆与博物馆, 对现实主义绘画与印象派有全面的直接的认识, 这些因素是徐悲鸿的艺术取向的客观因素。

注释

1[1]傅宁军.悲鸿生命——徐悲鸿的生前死后[M].人民文学出版, 2013.

2[2]徐悲鸿, 文明国.徐悲鸿自述[M].安徽文艺出版, 2013.08.01.

3[3]傅宁军.悲鸿生命——徐悲鸿的生前死后[M].人民文学出版, 2013.

个人简历联系导师 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师魅力;课堂教学

艺术类科目的学习状况大多如此:学习伊始,学生兴趣高昂,等开始的新鲜感消退、教师开始规范化培养后,学生的热情就大幅削减。这对教学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渡过这一道坎的方法有许多:外界施压、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法。外界约束这一办法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使用的办法,通过教师和家长给予学生高压环境,迫使其学习。这对学生自由散漫行为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关得住身未必关得住心”,耗费大量的精力,效果未必明显,还有可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普遍认为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是较好的教学方式,教师激励、引导学生,使学生从上音乐课转变为想学音乐。通过转变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效果良好。但其中有一些障碍较难解决:师生的年龄层次有一定间隔,一部分教师自认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教学情况为一对多,教师精力有限,难以照顾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性格习惯又各不相同,教师难以完全把控。而如果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主动注意教师,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产生学习兴趣。相比直接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培养教师自身魅力更加简单容易,可控性更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思路。

一、从学生的眼中寻找自身的魅力

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如仪表、性格、思维、态度、精神。学生对教师是敏感的,当新学期开始,学生迎来了新老师,学生之间或多或少会对老师进行评论,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就包含了魅力所在:

“老师一脸严肃,会不会很严格呢?”

“老师在上课时和我们开玩笑呢,真好玩。”

“老师在课上居然认真地思考了我提出的问题,真好。”

“老师的那身西装看起来真棒!”

学生诸如此类的评论对于教师发现、培养自我魅力大有帮助。当学生对教师没有评论时,也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吸引学生,这时教师就需要改善、放大自身人格魅力了。

二、放大自身魅力,提升课堂效果

学生的直观感受主要有两点:看与听。因此教师的气质非常重要。教师进入教室的时候,学生感受到一股气息扑面而来,或威严、或大气、或稳重、或严肃,这便是气质。我的物理老师便是如此,一个瘦小并弯着腰的老头。但他的衣着总是干净整洁、一丝不苟,目光总是炯炯有神,在他身上我们感受不到老年人的衰老之气,而是一股朝气、一股正气,多年后我仍然清晰地记得老师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在艺术的课堂尤其如此。音乐偏向感性,学生对气质更加敏感,如果教师衣着得体,干净整洁,朝气蓬勃;谈吐优雅,娓娓道来;举止大方,意气风发,便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便是听。一堂课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倘若一堂课四十分钟的“大米饭”式教学,学生无趣,教师也身心疲惫。因此不妨换一种说话方式。

1.善用比喻

音乐不同于美术,更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抽象思维能力。而如果加入一些恰当的比喻,学生不仅更加容易理解,还能成为课堂的“润滑剂”。比如《帕赫贝尔的卡农》,如果枯燥无味地说:“同一段旋律在多个声部先后出现,一个声部的曲调一直在追寻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一段,融合在一起。”学生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但如果这么说:旋律就像一对爱人,不停在不同的声部中追逐,努力靠近,终于在剧终之前缠绵在一起,就像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一般,生死相随,至死不渝。学生不仅一下就理解了这一手法,而且还理解了作者在作曲时的感受。

2.根据曲目风格改变句式

比如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雄伟宏壮,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多用短词组成的排比句,铿锵有力,使学生能加深感受。而在讲解《四季·春》时,曲风柔和优美,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美丽轻柔、相对绵长的语句,或是引用中国古诗词,加深学生的理解。

3.和学生多交流

学生惧怕教师是因为在学生心中教师一直很严厉,不由得敬而远之。但音乐并不需要过多的严肃,相反,教师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幽默的语句,拉近师生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当师生的距离不再疏远后,鼓励学生对课堂与教师进行评论,这样才能了解学生中的教师和课堂是什么样,进而改进。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近以及为学生做出的种种努力,自然会折服,而这正是我们的目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当教师站在课堂上,学生的心在学习上。课下,学生愿意和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如此耳濡目染,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与教师身上一样的魅力。而这正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亚洲.浅谈互动环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2(15).

联系导师自我介绍 第5篇

您好!我叫**,**毕业于***,工作于**公司,去年报考了**大学**学院的研究生,由于工作****等原因,只考了***分。

我非常珍惜这次有可能继续充实自己人生经历、追逐自己梦想的机会,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您写了这封邮件。我想拜您门下,期望您能做我的导师。原因有三:

一、我有同学已经在读我们**的研究生,通过他的介绍以及从事&**方面的工作经验,我对您研究的方向颇感兴趣,希望可以和您学到对自己在今后从事设备方面更加有用的知识;

二、我自认为我也是值得您选择的学生,在大学的三年中,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完了每个日子,因为成绩优异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成绩优秀奖、综合一等奖学金多次,同事还担任了我们学校的校学生会主席,工作、学习、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工作之后也因为踏实、能快速适应岗位需要得到领导的奖励;

三、我也久仰您的大名,怕优秀的您被别人抢走,所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您的邮箱地址,希望能得到您的肯定,也许我不是这次考试成绩最好的,但是相信我是用心最真的,希望您能考虑一下我,因为我不想错过您这么优秀的导师。

怀着急切的心盼望您的回复

尊敬的某某老师:您好!

(一定要提到他的姓并清楚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为什么?这就不多说了吧?)

冒昧打搅您了,我是某某某(男、女,年龄,老家哪的),现是某某大学大四学生(如果是工作过的,就写在某某单位工作,如果没有工作,就不写了),我是从网上(哪个网,或者某本书,或者某本学术期刊上)得到您的邮箱,我于09年1月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政治多少分,外语多少分,专业一多少分,专业二多少分,参照去年的复试分数线,我可能有机会参加某某学校的复试(没有机会参加某某学校的复试,想调剂到我们学校来,不知道是否还有调剂的名额),但由于初试考得不是很好,想在复试时候多拿一点分,目前不知怎样着手复习更有效一些,心里比较着急,特向您请教,如果能得到您的指点,那将是我的荣幸!(针对调剂的:如果能顺利调剂的话,我想顺便请教您如何准备复试效果会更好一些)

另,我已经于某年某月过了六级,或者发表论文(没有就不提了)

再次感谢您的在忙碌的工作中抽时间读我的这封信,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此致

敬礼

学生某某

考研联系导师 第6篇

想去联系导师的同仁们应该抱有如下几种目的,对此一一做出评价。引用

1、仰慕某老师,希望能够成为其学生——

a.分析:这样的同学有,但是不多,一般两成左右。他们听说或者一直很仰慕某个老师,有很迫切的希望能够受其教诲,在这种情况下,联系导师就相当有必要了。如果你很仰慕这个老师,那么你一定在前期对他有所了解。多通过你所了解的来减少你们之间的距离。

b.对策:在和导师联系的时候,你就要突出两点,(1)你很仰慕他,(2)你很了解他。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对他所做的项目,发表的论文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顺便引到自己的专业上来,相信老师如果觉得你很了解他,也会很高兴接受你的。

c.注意: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通常你所仰慕的老师都比较有名,与其联系的人也多,能否竞争过对方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引用

2、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a.分析:这样的同学估计是最多的。现在基本上好学校都有差额复试,一般要淘汰掉20%左右,因此,很多同学都希望在复试的时候能够联系导师来占得先机。

b.对策:在这种情况下,你联系导师的目的就是为了入学,至于哪个老师要你就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在这种情况下,联系导师要考虑的就是导师会不会喜欢你,如果联系导师的时候,你表现的很差,那还不如不联系,免得面试时候看见你就头痛,那你就over了。这个时候,不妨寻找一下名气稍微弱一点的导师,这类导师找的人少,你找上他,他也高兴。选导师是双向选择,也会出现导师招不到人,拿的都是其他导师不要的调剂名额,那样他也不会很开心,这个时候,你出奇兵,找上他,他一高兴就没问题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诀窍,就是男生找女导师,女生找男导师,这样的成功率会很高,我当时就是这么做的,导师也告诉我这样也是人之常情的。

c.注意:注意你的目标,是入学,不管哪个导师带你,都是不错的。不妨就将就一点,做到人和,联系冷门导师和能够上自己心目中的院校,孰轻孰重,大家自有分晓。引用

3、跟风——

a.分析:剩下的同学差不多都是跟风去寻找导师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能说的就是,真正联系导师的人并不是很多,在联系之前,仔细想想你有没有把握来进行联系,发挥的不好,反而不如不去。

b.对策:如果你的名次靠前,联系不联系都没什么大不了,有人说初试第一复试被刷,那是少数的少数,如果你的名次在录取人数的50%,那你基本上可以考虑准备复试,不用浪费时间联系导师的,毕竟联系导师比较费时间的,另外导师只是在面试能够帮你,笔试成绩还是相当重要的。

联系导师邮件 第7篇

尊敬的X教授:

您好!我是X专业的黄海涯,师从X教授。因慕名贵校乃生物化工专业之泰斗,故今年报考华理生物化工研究生,并且有幸得到了复试机会。

我在以前写论文的时候业也曾搜到过老师的一些文章,对老师在X方面颇感兴趣,所以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也选了关于X课题。在看了老师的一些资料后,对您在X圈内的建树非常崇敬,很希望能够成为老师您的研究生、得到老师的指点。

对自己,我也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和评估。我认为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实验技能能够胜任协助您研究的任务。本科期间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实验,我基本上每门都达到90以上,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其中X课程甚至还取得了年级最高分的好成绩。其次我的英语能力也还可以,已通过六级;另外我的科研兴趣相当浓厚,曾参加过X这一项目,获得X奖,现阶段在我校X实验室做X这一毕业课题。最后,我性格开朗,态度端正,做事踏实认真,懂得节约与珍惜生活。我觉得自己做事目标很明确,能向着目标不断前进。我一直坚信坚信“天道酬勤”,相信自己踏实、勤奋地学习、工作,必定有所收获。 我诚挚地希望能成为您的学生,接受您的指导。当然,我会努力准备复试,争取高分通过,以弥补初试的失利,这样才有资格成为老师您的学生。我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端正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老师交给的课题。如果考不上,我也会一直关注老师您,希望以后能蒙您指导。(随信附上个人简历和大学期间的几篇论文)

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自荐信,期待能够加入您的科研团队。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个人简历联系导师 第8篇

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是成立较早, 也是该校人数最多的一个学院。从2003年开始, 每年学院学生人数均在递增, 截止2011年, 学院人数达到了2700余人, 而当年申请入党的人数达到了2463人 (累计) , 达到了91.22%, 要做好这样一个庞大的入党群体的党建工作, 学院党总支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专业设置, 成立分别由工商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组成的63个团支部, 组成6个学生党支部 (其中工商2个, 财务会计2个, 其余分别各1个) 。每个团支部配备1名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入党联系人, 每个支部配备1名辅导员担任党建工作导师。要想通过党建工作导师、学生党员入党联系人将学院近2700余人的党建工作做好, 必须强化并提升这两支队伍的建设。

一、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 为党建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 我们党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 理论学习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 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践意义。同时要认真学习党纪党规, 学习党中央关于党建的一系列文件, 学习全国高校党建会议的精神等。“特别是年轻的党务工作者从事党务工作时间不长, 对党建理论不够熟悉, 党务专业知识有限, 更要重视党建理论的学习和党务知识的钻研, 并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才能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务工作能力”。

对此, 管理学院学生各支部认真学习, 实行以集中学为主, 自学为辅的学习机制,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 做好读书笔记, 并以思想汇报的形式向党组织汇报。

二、提升学生党员在担任入党联系人的地位

1.严格选拔, 委以重任

对于入党联系人一职, 学院党总支十分重视, 并制定了《管理学院党支部入党联系人制度》 (以下简称《制度》) , 《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担当入党联系人的学生党员的选拔程序, 要求从众多的学生党员中筛选出思想素质高, 责任心强, 党建工作业务熟的人员。

学院通过对自愿参选人员的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生活习惯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着重考察, 确定由在考核中名列前茅的学生党员担任。学院下文对于这一批党建工作干部在全院范围进行公示, 并设考察试用期与正式委任期。这样的选拔能够对党建工作人员起到强化责任意识的作用。

2.强化服务, 担当重责

学生党员担任入党联系人要明确自身的责任, 要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在任期间, 应该切实按照学院党总支的各项要求, 积极开展各项党建工作, 因此, 管理学院学生党员入党联系人对于所联系的班级团支部, 要经常性地下班级, 下寝室, 深入了解每一位入党考察对象的各方面情况, 尤其对于学风不是很好的, 组织纪律性不强的班级团支部, 要沉下心, 静下心, 冷静应对, 担当重责, 强化服务意识。

3.系统培训, 积极引导

入党联系人由学生党员担任, 对于党建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学生党员毕竟是学生, 学生本身就有自身的特点, 例如班级同学情感因素, 加上考察对象也是学生,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许会掺杂个人情感, 导致党员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公平现象。

所以, 在学生党员担任入党联系人期间要注重系统的党建业务培训, 与此同时, 学生党员入党联系人在任期间, 要坚定自己的原则, 以积极公正的心态引导广大同学向党组织靠拢, 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党性。

三、强化高校辅导员在担任党建工作导师的作用

1.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高校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尤其是在学生支部担任党建导师时, 要及时制定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计划, 采取有力措施, 密切配合, 不断深化对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认真贯彻新时期发展党员方针, “坚持标准、慎重发展”, 坚决做到:“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 严禁突击发展;要认真落实政审监督制度, 严格党员发展程序, 重视党员的教育过程;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我们党作用的发挥, 主要不在数量, 而在于党员的综合素质, 当然, 无数量也就无质量可言, 因此要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党员发展力度。

2.积极推进学生党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骨干、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人, 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严格履行职责, 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这项工作;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严肃党风党纪, 弘扬道德法制教育, 崇尚科学文化教育等;要加强学生党员的管理, 严格遵守党内民主组织生活制度、党内评议考核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督促学生党员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保障学生党员正确行使权利, 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 发挥他们在思想教育、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 管理学院党总支根据《党章》, 结合实际建立学生党员的“三结合”自查制度, 即“自省与他省相结合,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自警与他警相结合”自我管理机制, 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及时处分违纪党员, 确保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后, 要注重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支部的组织生活、民主生活的建设, 确保学生支部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韦立立.大学新生入党联系人的工作方法研究[J].哲理, 2009 (7) :39—41.

[2]充分发挥辅导员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党建工作[EB/OL].http://www.xuegong.cug.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706.

导师学,今天如何定义导师 第9篇

回首在国外读书这几年,深感幸运,如果要排序的话,来自导师的相携相助必须得排第一位。可惜,由于我们传统中对“师”的尊崇甚至敬畏,以及为”师“者在地位和心理上的优越,老师多见,导师少有。一些外企的国内机构也有输入导师体制,但因为文化差异等原因,导师体制常常流于形式。

也算是另一重幸运,与我熟识的波士顿大学商学院的Kathy Kram教授(MIT获取本科及硕士学位,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1年,Kram教授因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被美国管理学会授予Everett Hughes奖。)在导师(Mentorship)相关的研究领域,是全美公认的权威;我发邮件给Kram,想就导师文化约她做个采访,她欣然应允,还发了3篇文章,供我参考。在采访开始前的warm-up中,Kram教授提到,从寻找单个导师到构建个人发展网络,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换,她非常希望她提出的概念和建议对中国的年轻人适用。

导师的变迁

Q:您如何定义“导师”?“导师”和给与过帮助的老师、老板、父母、朋友、职业顾问有什么不同呢?

Kathy:这些角色的确很难和导师完全区分,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会重合。在我看来,“导师”对你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特别的关注,向你提供职业支持和社会心理支持。职业支持包括帮助你扩大人脉、了解行业、拓展职业机会、辅助提升及帮你在职场说好话等等,或者是给你有挑战性的项目和任务,帮助你提升某项技能;而社会心理支持主要是帮助你增强自信、支持你勇于探索。传统意义上的导师,会提供我们提到的所有这些支持。我在80年代所做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这样的导师;可是随着社会变迁,这样的“导师”越来越少见了。很多时候,的确是老师、父母、经验丰富的前辈、职业顾问这样的人,或多或少地提供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支持。所以,在过去10年20年里,我们逐渐把“导师”的范围扩大了,无论是职业还是心理,只要是在某一时期内相对持续地给你提供某一方面支持的人,我们都可以视为“导师”。这样一来,导师的空间打开了,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中国也好,美国也好,而个人也不必执着于寻找一个导师,而是找到好几个有助于你发展和提高的人。所以,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是就业机会,还是具有挑战的任务,是学习机会还是意见建议。当你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就可以开始看看周围有那些人那些渠道,可以向你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从而开始构建自己的发展网络。

Q: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今天的环境下,导师的门槛降低了?

Kathy:的确可以这么看。传统意义上的导师,几乎有点“神”化,他得什么都知道,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这种人简直太难找了。尤其是在今天的社会,稳定因素被打乱,新事物不断出现,更加难找到一个万事皆通的人。正因为这样,我们更需要从多方面寻找不同的“支持者”,也就是一个“支持网络”。

Q:说到这些变化,您能谈谈为何研究导师这个主题呢?这些年这个领域又有怎样的进展呢?

Kathy:我从1978年开始关注这个主题,那时候我在MIT读研究生。之前在公司里工作时,我观察到很多有“导师”的人,职场发展比没有“导师”的人更好;我在本科时曾经有导师给过我很大的帮助,而在公司里却没有了导师,注意到这些区别,我开始研究这个主题。到今天我研究这个主题,已经30年了。在过去30年里,经济日益全球化,组织结构越来越趋向于团队为基础,公司或并购或缩减,工作环境也日趋多元多文化,所有这些变化,让导师的“引导”过程也充满了变化因素。所以大约10年前,我和同事创造了“发展网络”这个概念。我过去一直跟学生说,你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导师;现在我跟他们说,你们得要建造和管理你们的发展网络。而这个发展网络,需要一个全新的心智模式。你网络里的这几个人,不一定都是你就读学校或者就职公司里的,也不一定都是你朋友圈子里的;可以是你的上司,也可以是你的下属。他们可以来自你生活的不同层面。这些人里,或许没有一个人完全扮演传统意义上的“导师”角色,但他们加在一起,就能为你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所以,這个发展网络的质量很重要。

Q:那怎样的发展网络算是高质量的呢?

Kathy:首先,对于寻求支持的人而言,要具备明确的自我认知和一定的社交技能,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要敢于承认自己需要帮助;高质量的发展网络应该是共同受益的。

帮助导师

Q:“共同受益”?作为寻求帮助的年轻人,他们一定很难相信自己还会有助于他们的“导师”呀!

Kram:是的,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但是,对于很多“导师”而言,帮助年轻人发展和成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实现过程,这是他们回馈社会、影响社会的一种方式,他们也因此获得很大的心理满足,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益处了;同样重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在精通技术方面,远远胜于年纪更大的一代人;他们掌握的很多技能,常常是他们的上司们所不具备的。最近有一项新出炉的研究,叫做“Reverse Mentoring”,指年轻人有机会给他们的经理或者老板,提供技术或者财务建模方面的辅导。还有一点,对于在领导岗位的人而言,担任年轻人的导师,其实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年轻一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态度、价值观。这其实是对他们的另一重帮助。

Q:寻找“导师”的同时能帮助“导师”,我想这对于现在年轻人的确是很大的鼓舞。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导师”呢?

Kram:我曾经问过很多担任导师的人,他们愿意为怎样的年轻人付出时间和精力。他们通常会说,“这个年轻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且能清楚地表达出来,所以我帮助他不是什么难事;他们还会说,“他听得进,而且不光是听得进,他回头还会告诉我,我的哪些意见和建议对他起到了怎样的帮助。”通过这样的反馈,“导师”能看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真正能帮助了年轻人,从而看到支持和指导的价值。我们把这些技巧称为”Relational Savvy”。这些技能对于年轻人非常重要,如果不具备的话,就应该努力去改善。而增强这些技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际去做,看看哪些做法能行,哪些不行。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主动寻求导师帮助时的情形,非常紧张,担心他会拒绝。我告诉他,我在哪些方面需要他的帮助,他的经验又如何能帮到我,没想到,他欣然应允,说“乐意之至”。通过这个经历,我学习到:你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让人家能轻松地说“乐意之至”。相反,如果你仅仅是找到某个人,跟他说:“希望你能帮助我。”,而自己都不知道希望得到对方怎样的帮助,那要得到对方帮助就困难多了,尤其是这年头大家都很忙。

nlc202309011320

Q:您的意思是应该主动引导你的“导师”,而不是把这个问题整个抛给你的“导师”。

Kathy:没错!或许这也可以视为“导师”和“职业顾问”之间的一个区别吧。如果你对于个人发展完全没有概念,那么职业顾问可以帮助你理理线索,而导师更重要的意义是帮你实现你的目标,而不是完全代劳。

支持者网络

Q:所以在您看来和导师之间,也不是一种师徒的关系。

Kathy:不是。导师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需要你自己采取主动。同时,也不是导师的所有建议,你都必须采纳。而且,你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和任何关系一样,可能契合,也可能很不合适。我想起一个故事。几年前,我给MBA学生上了一节关于导师的课。结果有个学生很沮丧地回来找我。听完课,他找到公司的副总,比他高好几个级别的,问,“您可以做我的导师吗?”结果那个副总断然拒绝。我告诉这个学生,在彼此建立深厚的了解和信任之前,单刀直入地要求对方做导师,就好比第一次跟人约会就要人家娶/嫁你一样。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如何建立导师关系非常重要。担任导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一种承诺和付出,需要有比较强的关系基础。年轻人刚开始寻找时,可以试着提一些小的要求,譬如,“我正在做一个项目,在XX方面遇到些问题,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可不可以给我30分钟时间?”从这些小要求开始,逐步增强了解,建立信任,对方也更有可能成为你的“支持者”。

Q:我很喜欢您用婚姻类比导师。婚姻里可以离婚,在导师关系里,随着发展阶段发生变化,也许就有必要调整导师关系。

Kathy:哈哈,確实如此!在发展网络里,你也需要了解你的“支持者”,注意他们的变化。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积极经营发展网络”。譬如我自己,我的发展网络里有一些直接的“支持者“,要么他们改变了,要么我的发展阶段和目标不同了,他们逐渐不再适合作为我的直接导师了,有的人也许就完全不在我的发展网络里了,而另一些,也许从我的直接支持网络退居到更宽泛的发展网络里了,我们仍然会保持联系,但他们对我的发展影响已经不大了。要指出的是,发展网络是我们社交网络的一个子集,这个子集里的人,是与你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并有重要帮助的几个人。

Q:那么是不是存在“最优化”的发展网络呢?譬如有多少个支持者,怎样的组合?

Kathy:应该说不存在一刀切的最佳发展网络。事实上,我们正在进行一个与此相关的研究。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是,一般说来,五六个支持者比较合适。而是否足够优化完全取决于你个人在某个特定阶段的特定目标。如果想转行,也许你的网络里最好有多一点当前公司以外的支持者;而如果你的目标是内部升迁,那么网络里最好能多一些公司里或者行业内的支持者。我想指出的是,年轻人在建立自己的发展网络时,常常会忽略自己的同辈。事实上,同辈中,有人即使只比你快2、3步,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也许对你能有更大的参考性。

Q:最后,对远在中国的年轻人,在构建“个人发展网络”方面,您会提出哪些具体的建议呢?

Kathy:首先,你一定要明确了解自己的发展目标,知道自己真正需要怎样的发展帮助;然后,看看有哪些人能助力你实现这些目标,这些人可以是你的职业偶像,也可以是你的同辈;接下来,你要考虑如何去启动一个对话或者一次互动,创造机会去认识他们,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你。

责任编辑:陈思

联系导师的邮件 第10篇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来信!

我叫黄乐,***大学xx级大四本科生,现就读信息学院微电子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学士学位。获悉***老师有意招收直博研究生,在了解了***老师的研究方向、研究经历等相关情况后,我对***老师的研究工作:对*********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于是冒昧的与您联系,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修习指导。

首先,我想向***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进入***大学以来,我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两个专业的学习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微电子学平均学分绩88/100,在本专业排名6/30,拥有保研资格;金融学平均学分绩也达到了80/100。微电子学相关专业课程成绩优异,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英语能力突出,具备良好的读写表达能力,四级603分,六级542分,曾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奖。我的科研优势在于:第一,我拥有复合学术背景(微电子学、金融学双学位),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热情高涨,乐于并擅于进行学术钻研。在本科阶段为了良好完成双学位的学习,我牺牲了许多休息的时间,但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钻研精神,使我具备了兼具文理学科特点的知识体系,提高了我的科学素养。第二,我认为我的性格特点有助于科研工作。我是一个关注细节、善于观察、有毅力的人。在生活和学习中,我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喜欢使用和琢磨掌握的技能,通过观察、倾听、对比和实验收集具体信息,经客观分析做出决策。

随着微电子学逐渐向纳电子学发展,合理选择器件制作材料进行系统设计就成为了一个必要的而有前景的命题。通过研读***老师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我对***老师的研究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对********研究有着较高的兴趣,希望能加入***老师的科研团队,并有志于以直博的方式长期进行学术研究。

附件中是我的个人简历,主要介绍了我的科研经历和获得荣誉,供***老师审阅。

上一篇: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案例分析题库下一篇: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