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

2024-07-19

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精选8篇)

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 第1篇

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教师反思

鸣鸣是一个好奇心很强、喜欢找各种小东西玩的孩子。户外活动时她发现地上的扫帚条也能拿起来津津有味地玩上半天。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围着鸣鸣直嚷嚷:“你快把它扔了,那东西不能带回去!”“那是脏的,赶快扔掉。”“石头会砸着人,你不能带回去。”只见鸣鸣两手藏在身后,低着头,吸着嘴,一声不吭。我蹲下身对她说:“你拣的石头是什么样的,让我看看好吗?”他看了我一眼,说:“这两个石头小小的,不会砸着人的。”“让我看看好吗?”她想了想,终于把手伸了出来。看着她手中托着的两块圆乎乎的小石头,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往事:为积攒几张漂亮的糖纸而遍地搜索,为寻找几块小石头在石头堆里乱爬乱抠,为了不被爸爸妈妈发现,我把这些小宝贝偷偷地藏在自以为安全的地方……是啊,地上的小石头、小扣子,成人也许不屑一顾,不足为奇,但孩子喜欢寻找、收藏这些小宝贝,而正是在这找找藏藏中,他们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满足。

我抱起鸣鸣,让她坐在我的腿上,问她拣这些小东西干什么,“这两块石头能发出声音。”说着,她轻轻地在我的耳边有节奏地敲击那两块石头。随着鸣鸣有节奏地碰击石头,周围的孩子也情不自禁地把耳朵凑了过来,静静地听着,还不时发出“真好听“的赞叹声。

看着鸣鸣碰击石头时那全神贯注的表情,再看着专心致志地倾听的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我的歉疚感油然而生,自己平时的说教剥夺了孩子多少体验童年快乐的机会呀!

搂着鸣鸣,我不断地扪心自问:我们保证孩子的卫生与安全只能以牺牲他们的快乐为代价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大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了“让宝宝变干净”、“让宝空变安全”等活动,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走进大自然,大胆发现,探索的乐趣的同时,也让他们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和爱护别人。

每当看到孩子们因发现“小宝贝”而雀跃不已,听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呼喊“老师,我要用这些小石头做小鸭子”时,我总被他们的激情、敏锐和天真烂漫所感动,心中感到无限安慰,因为我还给了孩子享受快乐的一片自由的天地。

评析:

读李老师的随笔,不禁感到阵阵欣喜:我们的老师真的变了,从内在的思想到外显的行为都在变。这种变化源自老师对幼儿活动的认真观察、对幼儿声音的耐心倾听、对自己教育言行的深刻反省。这种变化必将给孩子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也一定会带来幼儿园教育质的变革。我们也从中得到启示:只有设身处地地以孩子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一切,用心去领悟孩子的.行为,并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才能真正地走进童心世界。

在随笔的后半部分,李老师的扪心自问提出了引人深思的课题:“我们保证孩子的卫生与安全只能以牺牲他们的快乐为代价吗?”对于这一疑问的回答,仅以“是”与“否”做判断似乎过于简单,因为在答案的背后串联着若干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无论是作为“对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机构”的幼儿园,还是作为担负着“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重要职责的老师,无时无刻不在为保护幼儿操劳,同时细心周到地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规和制度。在完整的常规、制度里确有一部分有助于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形成良好的习惯,但也不乏给幼儿快乐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内容,许许多多的“不”字的束住儿的行为,也束缚了孩子们的发展。我们的许多老师也曾像李老师一样地扪心自问过,但经常是难以找到答案。因为她们时时处于两种思想的交锋之中对“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获取主动的发展”等教育理念的认同与“必须保证幼儿的安全与卫生”的强烈责任心之间产生了矛盾,在教育实践中类似的矛盾还有很多。恰恰是这诸多的矛盾造成了老师们在教育行为上的点点缺憾。

当我们用心去了解老师,并潜心与教师合力解决实践操作层面上遇到的种种难题时,我们将会找到“观念内化为行为”的路径,更多的老师才会像李老师一样不断地修正自身的教育行为,更多的孩子才会像李老师班上的小朋友一样享有一片快乐的自由天地!

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 第2篇

姓名:顾晶 教龄:22年 职务:教师 职称:中学高级 单位:东台市幼儿园

【摘要】幼儿舞蹈应该是源自幼儿自由快乐的心灵表达。考察我们的舞蹈教学,仍然散发着浓浓的“教”的味道:注重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忽视幼儿的情感表达;注重幼儿的模仿学习,忽视幼儿的自由创造;注重幼儿的专项学习,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激发幼儿的舞蹈热情,让幼儿在自由表达中享受舞蹈的乐趣,在评价与欣赏中感悟舞蹈的真谛。让幼儿跳自己的舞,抒自己的情,炫自己的才,把快乐舞蹈还给孩子。

【关键词】快乐舞蹈、兴趣、激情、创造、评价、欣赏。幼儿舞蹈应该是源自幼儿自由快乐的心灵表达。《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反思我们的舞蹈教学,仍然散发着浓浓的“教”的味道:注重幼儿技能技巧的掌握,忽视幼儿的情感表达;注重幼儿的模仿学习,忽视幼儿的自由创造;注重幼儿的专项学习,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在舞蹈活动中天生的纯真情感不见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教师的统一要求、标准动作所禁锢,幼儿对舞蹈活动不感兴趣,不愿意参与,舞蹈活动失去了本身应有的光彩。英国和芬兰研究人员发现,婴儿会随着音乐节拍和旋律舞动,人类具有跳舞天分。我们的教育应顺应幼儿的天性,发挥幼儿的潜能,为幼儿的快乐成长搭建合适的平台。

一、发现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听到节奏明快的乐曲,马上就会兴奋地手舞足蹈,蹦蹦跳跳;吃饭的时候他们会拿起筷子敲响碗,听到敲击大大小小的碗会发出不同的声响,他们就会摇头晃脑地边唱边敲,陶醉在自己的即兴创作之中。由此可见,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欲望是与身俱来的。所以,我们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要创设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的发展。如我班有个小男孩,他活泼好动,但却不太喜欢跳舞。每次舞蹈的时候总是面无表情的随意动动手脚,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特别喜欢翻跟头,而且特别棒,一口气能翻几个跟头,于是在《戏说脸谱》的舞蹈中我特地安排他表演了这一动作,他的表演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和喝彩,我发现他的小脸上充满了自豪,从那以后他变得爱跳舞了。

二、激发幼儿对舞蹈的激情

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过去沿袭已久的灌输式、填鸭式、甚至是奴性式的教学方式,从中汲取教训,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创出能够开发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中乐、乐中思、思中变、变中学。因此儿童舞蹈创新教学势在必行,教师要从注重孩子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孩子内在变化,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创新、灵活地运用多种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调动幼儿学习舞蹈的热情和主动性。如游戏法、形象的语言讲解法、镜面示范法、即兴创作法、图谱示意法等。

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易幻想,内心感情易外露,注意力不易集中,对舞蹈的兴趣不持久、易转移。除了在舞蹈活动中教学方法应当花样翻新、独具特色;平时也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激发并保持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如幼儿好表现,让他们来当小老师满足其需要;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当排头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舞蹈进行表演;为舞蹈准备道具、布置简单的场景;多为家长提供观看幼儿表演的机会等。

三、在自由创造中享受舞蹈的乐趣

中国舞协研究部就“新世纪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主题举行了在京部分少儿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座谈会,会上提出:“无论是幼儿舞蹈教学,还是少儿舞蹈教学,其主导思想应当明确,那就是要尽力去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与创新能力,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的始终。要求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和发现学生们独特创造力,在双向式的教学中互学互动,使创造力教学的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也提出使儿童舞蹈教学形成良性循环,日臻完美。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备的客观条件是要有一整套适应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优秀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走进儿童世界,为他们创编出他们喜欢的、更具时代感的优秀舞蹈作品。

1.捕捉发现、积极引导,开启幼儿的创造之门。

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在瞬间迸发出来的动态和形象的舞姿、及时地表扬、及时地再现、及时地总结,以好带差,以强带弱,交替前进,共同提高。可以说 “捕捉和发现”就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必须创造性的开展舞蹈教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儿童舞蹈教学不仅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而且孩子们也能在快乐中成长。

《狮王进行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音乐声中用引导式的口令,虚拟孩子们走进了动物园,让他们用舞蹈动作表现心态、神态和动态。这时候你会看到男孩儿模仿猴子抓耳挠腮的焦急模样、大灰狼张开大嘴伸出爪子猛扑过来的凶恶样子„„,女孩儿会表演孔雀开屏的美丽姿势、会表现小白兔竖起耳朵蹦蹦跳跳的可爱形象„„;引导孩子们随着摇篮曲进行入睡的律动中,你会发现有的孩子会侧着头睡,有的仰卧,有的坐着缩成一团埋头睡,有的随着音乐做打呼噜状,有一对小朋友屈膝坐地,同时伸懒腰后再咂吧一下小嘴,头靠头做熟睡状,非常生动。小朋友们都能在柔和舒畅的音乐伴奏下做出各种独特的姿态来表现睡觉。可见,孩子们有着惊人的创造力。在舞蹈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和教师一起进行动作的编排,可以让孩子先听音乐,谈谈听到音乐之后什么感觉,让孩子根据自己听音乐的感受编舞蹈,然后教师再根据音乐编一个小故事,并在音乐的伴奏下有声有色地讲给孩子听,启发鼓励孩子充分理解,大胆想像,即兴表演,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创编舞蹈动作。例如:《杀鸡宰鸭》,孩子在学会歌曲后,自己就随音乐跳起舞来了,小朋友都把自己当作是小厨师,开始杀鸡宰鸭,有的一手捉鸡,一手拿刀做杀鸡的动作,有的是两两合作,一人捉鸡,一人拿刀做杀鸡的动作。我觉得都非常的好,因此我把这两个动作都保留下来,分别编排在舞蹈的第一、二段里。舞蹈跳完了,我问孩子:你们的菜烧好了,叫什么菜名,怎样请朋友吃呢?经我这一提示,每次跳完舞后,孩子们就会马上举起手中的菜盘大声地吆喝:“请你吃红烧鸡盐水鸭”,舞蹈的趣味性更浓了,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支舞,这样和孩子们一起创编的舞蹈,是他们最爱跳的了。

2.走进儿童世界,支持鼓励,让幼儿享受快乐舞蹈。

儿童舞蹈教学要达到良性循环、日臻完美的境界,必备的客观条件是要有一整套适应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优秀教材,而现在有些教材已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显得陈旧落后,这就要求教师走进幼儿的生活,或将自己返归于童年,重新回到幼儿世界中去,以他们的心理视角来观察、体验,表现他们的生活;以他们的文化意识——审美情趣,性格特征,展现他们的心灵,充分发挥想象力,创编出能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情趣,展现他们心灵的优秀幼儿舞蹈作品,让孩子跳属于自己的舞蹈,享受舞蹈的快乐。

走进孩子的生活,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洋娃娃,在区角游戏中经常看见孩子们会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他们,给他们讲故事、帮他们盖被子,喂娃娃喝水„„一次娃娃家游戏,一个孩子把小手绢平平整整地展开,当作小被子轻轻地盖在洋娃娃身上,还用手将这被子的边角压在洋娃娃身下。孩子这一细微逼真的动作,纯真质朴的情感激发了我创编舞蹈《洋娃娃》的灵感。

《洋娃娃》,在创作“讲故事”这段表演时,我们不给孩子们作示范动作,也不规定要做什么,而是先将故事讲给他们听,调动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设计动作,随意性地表演,我们在这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结果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表演自然真实。“打电话”的表演设计:先是踮着脚尖,再去拨动电话,然后用手做话筒与妈妈通话。这一连贯的动作,是由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尤其是踮脚尖的表演动作,简洁、流畅,突出了儿童的特征。舞蹈中来源于儿童生活,充满儿童纯真的表演设计,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幼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幼儿舞蹈的基本索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能被孩子喜欢和接受。

3.舞蹈即游戏,游戏舞蹈相依相随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任何一个孩子对游戏都没有免疫力。在舞蹈学习中教师也应该让幼儿感到这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要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如学习鸭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幼儿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头饰或穿上服饰。还有小碎步,可用鸡妈妈带小鸡练习。蹦跳步,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在游戏的情境里会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如上《小树叶》时,我们可根据音乐中的歌词,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加以展开。我们可让一幼儿戴上树干头饰来充当树妈妈,其它幼儿戴上小树叶的头饰依靠在树妈妈身边当“小树叶”。当唱到“小树叶离开了妈妈”时,当小树叶的幼儿可做被风吹走的动作离开“树干”。这样游戏化、形象化的教学特点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也体现了新纲要中倡导的“玩中学,学中玩”思想。

如《小雨和花》小雨滴滴答答地下起来了,小花慢慢地追着下雨的步伐,迎着小雨绽开了笑脸。小雨落在哪里,花儿就跟到哪里,在游戏中轻松地解决了队形变化的难点。整个舞蹈就像是在做游戏,带有很强的自娱性和观赏性,引起幼儿极大的表演兴趣。

四、在评价与欣赏中感悟舞蹈的真谛

1.积极评价,真心欣赏每个孩子,使其愉快舞蹈。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通过“美—成—理”的过程,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我们在儿童舞蹈教学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幼儿的动作发展尚未成熟,在活动中孩子的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因而,教师的评价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评价必须是小心的、包容的和发自内心的,不仅要在语言上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而且眼神、动作、甚至一个细微的表情上都要给孩子积极的情绪回应,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幼儿期正是自我评价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在实践中自身的成功与失败与教师的鼓励、支持是分不开的。每当幼儿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的鼓励表扬,便是一种情感上的强化,会使幼儿形成正确的评价,并推动幼儿勇于尝试和创新。

教师不仅要意识到幼儿的发展源于现在,还要学会真心欣赏每个孩子,时时把自己对孩子的欣赏用眼睛、语言、动作告诉每个孩子。一句赞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是幼儿学习舞蹈巨大动力。例如,在学习舞蹈《小树叶》时,嘉烨小朋友也跟着音乐动了起来,平时,他比较安静,不喜欢参与集体游戏。这时我发现了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舞动着手臂像小树叶一样飘着,于是我用赞赏的目光望着他说:”老师看见有一片小树叶飘落得可真棒!“然后,我再向他使了使眼色,嘉烨小朋友听了我的话后信心倍增,随着伴奏舞得更高兴了。

2.幼儿自我欣赏、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幼儿最喜欢对着镜子自编自演,每次都喜笑颜开,流连忘返。常让幼儿欣赏自己表演的舞蹈,使幼儿增强了自信,唤起他们对舞蹈的兴趣,获得愉悦的情绪。如在教舞蹈的过程中,我觉得孩子跳得不错,可孩子自己感觉不行,情绪一直很低落,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把孩子的舞蹈录像录下来,再回放给孩子们看,把他以前跳的录像片和现在跳的录像片拿过来进行对比,孩子就可以找到自信了。

随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不断提高,当孩子看自己跳的舞蹈录像时,我会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看,看看自己的舞蹈哪里成功,哪里失败,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失败,以后跳舞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哪些要继续保持,哪些需要改进等。让孩子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学会观察、发现、挖掘自己在表演中的亮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舞蹈,让自己获得成功的经验,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只有这样,执教者才能随意洒脱、游刃有余;学习者才能如沐春风、轻松愉快。

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 第3篇

然而, 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是科学的?怎样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这些实际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是幼儿园教育实践和幼儿家庭教育实践更为关心的, 更直接地关系到我们能否真正将“科学保教”的观念和要求落到实处。

2012年10月9日, 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在全社会掀起了关注学前教育质量的高潮。《指南》在“尊重儿童”、“家园共育”的价值观指引下, 通过提出对不同年龄幼儿的合理期望和教育建议, 从微观的层面上编织了科学保教的精细蓝图, 明确了实施科学保教的具体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地揭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内容

约两个世纪前, 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斯宾塞发出惊世一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深刻反思。而今, 我们也很有必要问一句:学前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儿童?什么样的学习与发展对幼儿最有价值?《指南》科学地揭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内容。

从目标看, 《指南》明确提出要“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目标, 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可以看出, 学前教育的目标着眼于长远是帮助幼儿为未来生活作准备 (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 着眼于近期则有责任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顺利适应学校教育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而不论长远目标还是近期目标, 归根结底是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上述“全面发展”目标指引下, 《指南》还结合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基本学习内容提出了更为具体的32个目标。这些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些合理期望的提出, 是对当前社会上盛行的超前训练和提前起跑等“小学化”现象的降温, 更是对学前教育的合理“减负”。

从内容看, 《指南》延续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对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划分, 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如:语言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倾听与表达”、“阅读和书写准备”;科学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是“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而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恰恰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最应该学习和发展的关键经验。

二、科学地解释了幼儿是怎样学习与发展的

实施科学保育和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准确了解和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特点。对此, 《指南》从三个角度作出了科学解释。

首先,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从学习与发展的内容看,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各方面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 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会影响其他方面, 进而影响到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更好地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几个方面入手, 围绕幼儿最应该学习与发展的11个最重要内容和32个目标, 对幼儿的整体学习与全面发展作了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 从学习与发展的特点看, 《指南》在全面分析幼儿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发展规律、特点的同时, 还特别强调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如此, 就完整地勾画出幼儿整体学习与发展的“图景”, 使得“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有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游戏和生活中最真实。渴望学习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倾向, 这种本能“渴望”所反映的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为幼儿展现最真实的自我、最客观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为幼儿通过直接经验的获取来认识和了解世界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 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再次,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表现出同年龄群体所共有的年龄特征和阶段特征的同时, 还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 既表现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原有基础和水平、优势领域与内容上, 也表现在发展速度的快慢与阶段性发展水平的高低上, 还表现在学习品质的养成上。正是这些差异, 决定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三、科学地回答了怎样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基于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方式的科学解释, 《指南》结合各领域的具体目标共提出了87条教育建议。这些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具体地, 《指南》从三个方面对于该怎样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作出了回答。

(一) 以完整教育促进幼儿的整体学习与发展。

基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贯彻《指南》过程中, 应树立“完整儿童”的概念, 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同一领域内各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绝不能片面地强调和追求幼儿在某一方面和几个方面的发展;在引导和指导幼儿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应注重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这些积极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而促进幼儿作为“完整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 以游戏化、生活化教育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游戏和一日生活为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真实、客观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最佳机会, 从而使成人有可能更准确地将“教”建立在幼儿“学”的基础上, 提高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指南》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其87条教育建议中, 大都也是以游戏和生活活动的形式提出的。如:社会领域的“社会适应”部分, 针对“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的目标提出“结合社会生活实际, 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和其他游戏规则……”;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部分, 针对“感知和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的目标提出“结合日常生活, 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因此, 在贯彻落实《指南》时, 应避免针对目标进行机械训练, 而要把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把生活作为整合幼儿各方面学习与发展的基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三) 以差异教育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发展。

尊重幼儿意味着必须承认并尊重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教育不能抹杀儿童发展的个性, 不能用统一的要求去型塑不同幼儿的发展。在运用《指南》去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时,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以适宜的教育方式和策略“支持和引导他们……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唯有实施差异教育,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幼儿发展的自信心, 促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童年早期富有个性地发展, 逐渐成长为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人才。

《指南》科学地将教师和家长该“怎样教”建立在了幼儿“怎样学”的基础上, 既很好地承继了《纲要》的义理, 又呼应了教育实践的需求, 为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实践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操作化的指导, 不得不说是一本科学育儿的“红宝书”。

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 第4篇

为何一双本该在琴键上舞蹈的手,却蜕变成了“三只手”?或许用吕某城自己的话最能说明问题:我的童年太苦了,父母平时只是一味催着练琴,没有教我去处事做人,出国后一下子没有人管,开始本能地放纵自己。吕某城的“苦童年”之叹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现如今孩子的童年状况。

要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是一件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家长们家教素养的提高。

——王宝祥

孩子的童年缺少快乐

看到这个例子,家长们肯定会想:我也特别想让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但实在太难了。幼儿园难进,名额少,考智力,高收费;上好的小学需要“拼爹”或者“拼钱”;上初中、高中,学习不好肯定上不了好学校。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将来有个好前途,家长们不得不给孩子加码报课外班。然而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更苦了,太多的孩子根本没有“快乐童年”可言,有的只是“痛苦难熬的童年”。

我们看一些案例和数字吧:

这是北京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苗苗的课外班课程表:周一:奥数班(18:00—21:00);周二:电脑班(18:0 0—19: 30);周三:作文班(18:00—20:30);周四:艺术班(18:0 0—20:3 0);周五:长号班(18:00—21:00);周六:奥数班(9:00—12:00)、英语班(15:00—18:00);周日:无。这意味着,从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4点半学校放学后,苗苗就得按照课程表迅速赶往培训班上课,几乎每天晚上都是10点回家,而第二天早上6点半起床。即使是双休日,苗苗的课表上也只有一天的空白,但这一天苗苗还得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苗苗还有快乐的时间吗?

据权威心理专家调查,我国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6~32%,有情绪不良的青少年高达61%。某普通中学调查158名学生,“有一点厌学的”60人,占49.2%;“严重厌学的”50人,占41%;“没有厌学情绪的”只有6人,占9.8%。

在重压下,学生的身体状况也令人担忧。最新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呈持续下降趋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季克异处长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学生体质状况有喜有忧,喜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青少年身高有所增长,多发病与常见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忧的是身体素质的一些指标持续下降,突出表现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我曾参加过一个全国妇联等十部委组织的发奖会,前面坐着十六个小学的少先队员,竟然有十个人戴着眼镜,这样的未来 “建设者和接班人”实在令人担忧!

为什么没有“快乐童年”

孩子们没有快乐童年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是社会人才竞争带来的压力,“唯学历论”仍有普遍的市场,许多用人岗位招聘,学历是第一条件,不论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还是各种公司的招聘,很少不讲学历的。事实上,高学历不一定有高就业率。江苏省2010年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数据显示,博士生:80.96%;硕士生:8 4 . 4 6 %;本科生:88.00%;专科生:92.10% ;双专科生:94.65%。由于专业不对口,加之有学历者能力欠缺或期望值过高,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长时间“蜗居”着。在北京就有这样的“蚁族村”。

孩子不快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教育系统中的“负担过重现象”,教育部多次发文件强调“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温总理在两会上呼吁:“要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然而,教育系统“惯性”的、不科学的“题海战术”,以及校外教育机构名不副实、虚假忽悠、高额收费的“补习班”,都成了压在家长特别是孩子身上的“大山”,孩子们“玩乐”的时间被剥夺了。一位著名作家看到孙女儿的负担太重,感慨地说:“没有放松,哪来发展?”真是一语中的。

孩子负担过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规律不了解,不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如鲁迅所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现在的家庭教育,“跟风”现象非常严重,给孩子报各种班,唯恐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家庭教育是有规律的,家长以盲目的“自居心理”瞎指挥,只会带来恶果。

让孩子“快乐学习”

要把快乐童年还给孩子,是一件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家长们家教素养的提高。各种指导家庭教育的机构,特别是幼儿园、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坚持不懈地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有效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让家长们的文化素养、人格修养、家庭教育科学素养不断提高。

引导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要“备课”,提前阅读孩子的教材,弄懂内容,试着按要求做练习题。这样,指导孩子时就能具体化、不盲目。孩子有问题,不应直接告诉答案,要给思路,启发孩子独立思考,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避免形成学习依赖。引导孩子逐步由“他律”为主,过渡到“自律”为主。如果家长总做“监督员”、“指挥员”,孩子的主动性就不能发挥出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每一次的学习时间都不能超过承受限度。小学低年级15分钟左右,中年级20分钟左右,高年级25分钟左右,初中更长些30~40分钟。

给孩子安排玩的时间。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每天放学后,先玩儿30~40分钟,然后安排学习。孩子既开心,又释放了身体能量。晚饭后可以再学习一会儿。有的家长,坚决不让孩子看电视、玩电脑,未必是好办法,那样,孩子会缺少与伙伴沟通的共同语言,仍然不愉快。关键是有效控制时间,30分钟左右,不能随便迁就。有的家长周一至周五不让孩子看电视,玩电脑,周六、周日可以疯玩几个小时。这也不是好办法,容易形成不良习惯,伤害身体。

不要盲目给孩子报课外班。

许多课外班是以“挣钱”为主的,很难保证质量。凡是要报课外班,注意三点:一要看孩子的意愿,孩子不愿意的,先不要报,家长不能一厢情愿。二要调查该班的教学质量,凡是声誉不好的,坚决不要报。三不要贪多,不能超过两个班。孩子上初中以后,报课外班、请辅导教师更需慎重。

(王宝祥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顾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国家级师资培训专家)

《把快乐还给孩子》读后感 第5篇

《把快乐还给孩子》这本书中,我领会到了作为老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体会孩子的心理,明白孩子的感受,按照他们的思路,静下心来跟他们认真的、平等地进行沟通。

首先,快乐是孩子幸福的源泉。作为家长,如果孩子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除了配合学校老师找出原因以外,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是否真正把快乐当成了孩子的正当需要,家庭教育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否只是站在了家长的功利立场上,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孩子们的感受,我们是否把家庭当成了孩子课堂学习的延伸,甚至对孩子提出了超出他们心理发展阶段的比学校要求更变本加厉的要求。如果是这样,那就可以说,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偷”走了孩子的快乐,至少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偷”走孩子快乐的帮凶。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培养一个健康的、快乐的孩子永远比培养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重要。快乐是孩子天然的权利,把快乐还给孩子,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孩子幸福的源泉。

其次,激发兴趣,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教育来说,实施快乐教育并不是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并不是不对孩子在知识、能力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而是要通过充满快乐的家庭教育,让这些要求逐步变成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把快乐还给孩子,首先要设定快乐的教育氛围。但很多家长却有认识上的误区,把家庭教育当成了孩子学校教育的翻版,在家里也是以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甚至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课堂教育、学校教育加码,给孩子布置比在学校还要多的作业,提出比学校老师更多的要求,这样一来,孩子产生紧张厌倦的情绪就不可避免了。为防止出现这一情况,家长对家庭和家庭教育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而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知道,让孩子合理宣泄烦恼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消极心理肯定会影响他健康成长,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一定要帮助他淡化压力,让他学会乐观告诉他人生不可能万事如意,不必把一时的困难看成永久的障碍。许多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也都会烟消云散。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其实他们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他们的适应力强拥有一个好心态并能很快振作起来。当孩子被不良情绪缠绕时我们还要主动交给他些宣泄情绪的合理小窍门,比如允许他大哭一场或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可以和好友一吐衷肠等,总之要告诉孩子不要将烦恼锁在心中而应该经常高唱“快乐属于我”。另外写日记也是孩子倾诉内心烦恼的方式,我们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要去偷看,留一个空间给孩子让他尽情的宣泄。

请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第6篇

相信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确这是社会问题,人力不可逆。然而把孩子的空间压缩的小之又小往往会适得其反,今天我所讲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教育方式。请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还他们一片湛蓝的天空。

1、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吧,吃的不好但能饱,穿的不好但能跑。无忧无虑,玩伴纵多,十分惬意。在看看现在孩子童年近况,吃好了,穿好了,自闭了。前后五十米,无一同龄人,要想玩的好,幼儿园里找。计划生育害人不浅。既然玩伴少,家长应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玩耍时宝宝应占主导地位,家长负责配合和引导。在生活中宝宝常会不厌其烦的问这个那个为什么,做为家长应该认真听取予以回答,忌说你烦死了,这样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以身作侧

家长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不用言语逼迫孩子做这做那,当整个家庭中成员中都有良好习惯时,孩子自然而然会把不好的修正过来。也可用自己的成绩适当的刺激下孩子的表现欲望,如:爸爸今年又拿奖了,宝宝今年有没有奖状啊之类的。人都有攀比心理,小孩因为心性没有成熟他会表现的更加强烈。这样他就会在幼儿园更加乖巧,更加听话。

3、边玩边学习

有人会说这样一心二用并不好,但实践证明不适合成人的东西未必不适合小孩,小孩有玩的天性,把学习的内容编排成一个游戏使宝宝在欢声笑语中吸收知识何乐而不为呢。近段时间宝宝要参加讲故事比赛了,我看她热情蛮高,但又非常害怕,好长的故事,我与老婆分工作业,她负责讲,我与宝宝负责设计动作,使宝宝加深记忆,从未教过宝宝识字,因为这不需要,现在识字多不代表以后识的多,常用汉字2000多随年龄增长翻来覆去有的用了。聆听和肢体表达才是现在需要锻炼的,不过短短数天工夫,宝宝也讲的有模有样了,这是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家人都很有成就感。

在上幼儿园前,没有教过宝宝普通话,她都是在幼儿园和同学老师间交流自学的,发现现在很多小孩连本地方言都不会讲,难道不觉得这是时代的悲哀吗?没有参加过幼儿园以外的学习班,9月份就要进入小学了,拼音也没学,这些都重要吗?我培养了她的学习热情,引导她的学习方式这就够了。等她长大以后她回想起童年生活必定会发出感叹:我有一个异样的童年!!

孩子说:妈妈的童年是快乐的 第7篇

我十分喜欢台湾一首叫做《童年》的歌曲,不仅仅歌词写得好,而且唱起来也好听,我常常和儿子一齐唱着这首歌,觉得里面写的就是自我真实的童年。过完六一就是快放暑假了,只感觉那放假前的兴奋比放假更让人激动。童年里更多的事情已经遗忘了,记忆最多的依然是夏天,是那知了的一阵一阵的叫声,是课余时光在树林中和一般大的孩子抓知了,看知了在树上退壳,甚至连在地底下没有长好的知了幼虫也给我们挖了出来。捉了天牛,数着天牛头上的触角,辨别它们的年龄。还有一种善飞的甲壳虫,已经不明白叫什么了,我们用线卡在它的头上,它就会飞来飞去,但线还在我们的手里。地上的蚯蚓、蚂蚁、水里蝌蚪等等一些小动物小昆虫都能让我们蹲在那里看着半天。学着男孩子拿着弹弓打鸟,但总是打不到,很不服气,看着邻居家男孩子打下了好几只麻雀还有白头翁和一些不知名的鸟,回家用油炸着吃,那时候真是馋,还好,他们还是带我一齐吃的。

暑假总是感觉很漫长。我的家住在学校里面,暑假前我会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借上十几本书,最初的十天就做完了所有的暑假作业,剩下的时光上午会看看故事书,然后就纯粹地玩了。可能童年时个子比较小,总觉得校园很大,校园里的几个园子也很大,但我和小伙伴常去的只有两个,园子里面长满了月季还是蔷微,我总是分不清那些开着差不多一样的花,上方长了刺的植物名称的区别,我们满园子转圈子玩,因为放假,没有人管理,花园里的植物长得姿意昂然,逢逢勃勃,尽管那些杂草走上去腿都是痒痒的,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乐此不疲在园子里玩,去折断那些还是颜色红红的,很嫩的、长了刺的杆子,然后撕下皮,就吃了起来,甜丝丝的。还有一颗野生的葡萄树,藤子很粗,估计有不少年数了,我们把那个粗壮的藤子当作秋千,坐在上方摇晃着,还一边吃着青青涩涩的没有长大野葡萄,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这些野生的植物能吃的都成了我们美味的零食,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总是吃得津津有味。玩累了,我们就爬上一株合欢树上休息,园子里有很多适合我们上去坐一坐的树木。坐在树荫下,吃着我们摘的野味,玩着过家家的游戏,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了。因为我们整天就从这个园子窜到那个园子,我们有的是时光和精力,最后有一天,我们发

现有个园子有一小片橘林,里面结了青青的小橘子,大约只有枇杷那么大,是没有成熟的。我们好高兴发现的新大陆,摘了许多,吃不完,还带了回家,妈妈看见了,说,你们这些小孩子,这些橘子能吃吗,我看了就酸牙齿。

夏天的夜晚也是长长的,家家都在外面放一张竹凉床或是支一张躺椅,那时的晚上没有电扇,更不用说空调了,都是在户外纳凉,大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扇子,既扇着凉风,又能够驱赶蚊虫,邻居之间还能够互相来住,聊着他们的话题。我们这些孩子但是坐不住,依旧不知疲倦地在树下借着灯光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有时候我们小伙伴也会缠着一位擅长讲故事的阿姨给我们讲传说故事,我们津津有味地听着阿姨在故事中给我们制造的悬念。最终,我们都各自回到自家的竹床上休息。我睡在竹凉床上,听着不知名的昆虫此起彼伏的叫声,校园里的会唱歌的昆虫种类繁多,它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出此刻夏天的夜晚,它们才是这个夏天夜晚的主人,那一声又一声的歌声伴随着远处的蛙鸣,构成了我儿时对于夏天夜晚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看着天空中满天的繁星,那时的天空星星也格外地多而且明亮,我总是在空中寻找卫星,看见卫星在夜空中移动着,直到看不见为止。偶尔还会看见有流星划过夜空,十分好看。当然也会有很多奇怪的问题,不明白星星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不明白那里面有没有生命。就这样疲劳的我在妈妈的摇着的扇子下方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我醒来时,发现自我已经在床上了,也不明白什么时候妈妈把我抱上的床。

夏天的记忆里不能不说的.是冰棍,当卖冰棍的老大妈拖着长长音调的叫卖声划过湿热的空气时,也把我们儿时的心撩得痒痒的,要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吃那就更眼馋了,必须会吵着跟爸爸妈妈要三分钱,去买一根香蕉冰棍。往往是手里捏着3分钱,飞快地寻声跑到卖冰棍的地方,贪婪地看过老大妈打开盖着厚厚棉絮的冰棍箱子,里面顿时一阵冷香的气体。里面的冰棍整齐地码放着,我拿着递过来的冰棍留意翼翼地剥开包装的纸,一点一点地吸了起来,感觉真是比神仙还要快乐。我竟然产生过这样的念头,我对妈妈说过,长大了我要是卖冰棍就好了,这样我天天有冰棍吃。冰棍吃完了,棍子还留着,我们经常会玩一种挑棍子的游戏,手里拿着一大把棍子,随手撒开,然后用其中的一根挑,只要不碰其他棍子,就能够继续玩,直到动了就输了。剩下的由对方挑,真到挑完为止,看谁手中的棍子多就是谁赢了。

为了能经常有点零花钱,我们也是想方设法去动脑子挣钱,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个废品收购站,家里的牙膏皮,还有鸡肫皮还有一切能够卖钱的东西都让我留着,集到必须的时候,我就去卖上几角钱,那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我的生日也在夏天,并且就在8月底,也是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的生日正是菱角成熟的季节,江南水乡的菱角遍街都是,每次生日我都要让妈妈买来一斤和姐姐分着吃,菱角才两角钱一斤。过完生日就要开学了,玩了两个月,也有点想同学们了,想回到热闹的校园,毕竟是升了一级,内心还是有点激动的,于是又开始日复一日的新的学期了。

至今,学校还在,园子也还在。每次回娘家我都会带着儿子在园子里玩,跟他说着我的童年故事,那棵我们常上去玩的合欢树还在,林荫道上的老梧桐也更加粗壮了。此刻园子里面规划比以前更加有秩序,记忆中的花草不见了,野葡萄也连根挖去了,找不到一点踪迹。但我还是牵挂儿时玩的园子,因为那里面处处记录着我的童年。

将快乐还给孩子 第8篇

户外活动了, 小朋友们像小鸟一样开心地飞去教室,小齐正想出去呢,我叫住了他:“小齐,你的膝盖上有伤,先休息会吧! ”“好吧! ”小齐的笑脸瞬间凝滞, 嘟着嘴不说话。我意识到小齐很不开心, 牵着小齐的手回到教室, 并安慰道:“没关系的,我们等伤好了就能玩咯! ”小齐点了点头。

我回到了操场上,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着。我转头看了眼小齐,他正双手托着脑袋,一脸期待地看着操场上孩子们的身影,我意识到:小齐并不快乐! 他很期待参加户外活动! 我迅速改变了想法。

集体游戏时, 我对小齐说:“小齐, 你出来一下,今天的游戏老师想请你帮忙,好吗? ”小齐的眼神一下就亮了,他连忙点头,来到了操场上,一脸期待地看着我。我介绍了今天的游戏“小白兔和大灰狼”的规则,小白兔要蹦蹦跳跳地到草地上吃青草,当大灰狼来的时候,小白兔就要躲到大树的后面,这样大灰狼就吃不掉小白兔了。我询问道:“老师想请几位小朋友来当大树,谁愿意呀? ”好多小朋友都举手了,包括小齐,我马上请了小齐,又陆续请了其他几位小朋友。“大树们,你们可是很重要的,赶紧做好一个大树的样子,我们的游戏要开始咯! ”小齐一听,赶紧做了一棵小松树的样子,并且一动不动。整个过程中,小齐都很享受,当小兔子逃到他身后时,他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上一篇:数学画垂线教学反思下一篇:血钻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