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山的观后感作文

2024-05-18

登黄山的观后感作文(精选12篇)

登黄山的观后感作文 第1篇

正直大年初一,大雪刚过,我们和舅舅一家去安徽登黄山。

我们一早从杭州出发,开车来到黄山脚下,午餐后就迫不及待地乘登山专车到达黄山的入口。黄山果真名不虚传——入口处,黄色的石头垒成了一座山墙;山墙上,长着几棵苍柏;柏树像一个个卫士,守护着黄山,欢迎游客的到来;堆在门口的积雪似乎在提醒游人:天寒,注意保暖。

放眼望,银装素裹的黄山,像个刚睡醒的白娃娃;苍翠的松树,挺立在山崖上,枝头的积雪时不时地坠落在白娃娃身上。见到白皑皑的积雪,我和表弟兴奋得手舞足蹈。不由分说,我们冲进大门,连蹦带跳地上了栈道。

栈道的一旁,有一道雪水融化汇成的小溪,溪水时急时缓,时而还在平缓处积成了小水潭。而栈道上的积雪好像有意和我们作对,湿湿的,滑滑的,逼着我们放缓脚步。栈道越行越陡,风景也越来越美。突然,眼前的溪流中窜出一道小瀑布,“轰隆隆”飞流直下,虽比不上诗仙李白的“三千尺”,倒也激起了我心中的层层涟漪。

待大人们追上我们时,表弟又往上狂奔了一大截。他气喘吁吁地喊道:“哥哥,这里有好多好美的雪。”我一听更来劲了,一下子就蹦了上去。表弟搓了个雪球,一把投向我。我也不甘示弱,向他打出了两发雪球。你来我往,好不惬意。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在黄山上圆了打雪仗的美梦。常年生活在广州,我永远只能从书本上、在电视里感受雪的魅力。

这时,大人们也爬上来了。我和表弟笑着,闹着,又不知疲倦的往上跑。

又走了一程,大人们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我也满头大汗,厚厚的棉衣被抱在了怀中。终于,我们欣赏到了“仙桃石”“天狗望月”“飞来山”“仙人指路”等奇石景观。寒风中,这些奇石披着软绵绵的白纱,几分娇羞,几分柔美,让人迷醉;寒风中,我们欢呼着,跳跃着,眼里闪烁着雪的光芒……

不知不觉中,夕阳已西下。我们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黄山,告别了黄山的雪,并把黄山雪景的韵致,带入到了浓浓的夜色里。

登黄山的观后感作文 第2篇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水世界酒店——丰大温泉酒店,除了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景秀丽以外,我更喜欢酒店里各种各样的水乐园。有VR体验厅、有儿童戏水乐园、有温泉水疗中心、有圆形无边的楼顶游泳池,还有高达4米的海啸体验池等……这里设施齐全,让我尽情体验水带来的乐趣——兴奋不已!快乐的一天就在水里结束了。

为了观看黄山的日出,天未亮,我们来到了黄山南大门。朦朦胧胧的黄山脚下。的虽然是夏天,也有一丝凉意。购完门票,我们坐上高空的观光缆车,8人一节,井井有序,缓缓的向山顶运行。缆车不断的上升,脚下悬崖峭壁,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飘飘欲仙,真是美极了。

长达六分钟的云谷索道缆车之旅,眨眼间就结束了,来到了半山腰,只见眼前一片松树,翠绿无比,坚韧挺拔,冲破石头像一个个坚强的战士,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突然,导游的一句话:‘黄山美不美,只靠两条腿’。把我从梦境中拉回到了现实,脚踏着陡峭的石梯,登山之旅正式启程。石梯两旁长着许多奇草怪木,也只有在百科书中才能遇见,高负离子的空气中夹杂着花草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大家看这是黄山的十大名松之一——黑虎松,也是最为高大雄伟的。”除了‘黑虎松’,还有‘雨伞松’、‘迎宾松’、‘团结松’,一棵接着一棵的奇松,犹如我们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争彩夺艳,同呼吸共命运。

离山顶越来越近,呈现在我面前的奇石也越来越多了,右边是‘梦笔生花石’,左边是‘笔架石’就像伟大的诗人,也借着黄山的雄伟,天然的美,在此挥洒笔墨,吟诗作乐,顺着左边继续向上前行进入西海大峡谷,‘飞来石’、‘龟兔赛跑’、‘龟鱼争松’,‘五指石’,‘观音送子’,‘拜师学艺’等各种各样的奇石,让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奇艺,气势之磅礴。真是处处皆胜景,不愧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绕着两个360度空中旋梯来到光明顶,整个黄山的景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登黄山的观后感作文 第3篇

去年的八月十一日,我刚走出钢琴九级的考场,耳畔还萦绕着钢琴曲的旋律,而脚丫已经上了开往安徽的小汽车。大约十二个小时就到了黄山,啊!那俊美的黄山,真绿呀!松竹苍翠,云雾缭绕,石阶蜿蜒,游人如织,“爬上去!爬上去!……”一个声音不停地催促着我。

我和几个小男孩像淘气的猴子,回归山野,兴奋不已,不用大人招呼,早就跑着跳着窜到前头去了。许多不知名的松树摇摆着松针好像在迎接我们这些远客,频频向我们招手呢!

盛夏的黄山是欢快的,那看不见的飞瀑,数不清的流泉,特别是听说前日暴雨过后,黄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黄山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我们向上爬,到了山腰处,空中水汽多了起来,在山与山之间缠绕,飞舞。风吹云雾,一会儿还是白白一团雾,一会儿高高低低的山尖又冒出来,真令人拍案叫绝。

黄山的星空是璀璨无比的!在白云宾馆前面的空地上,我们租了顶帐篷,等待星空的到来。天不知何时将星月推上了浩瀚的夜空,满天的星斗,一闪一闪的,像千万颗明亮的眼睛俯视着大地。妹妹忍不住诵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来!爸爸妈妈仰望着沉浸在这纯净而浩瀚的星空静默不语。看!一颗穿着淡银婚纱的流星给这个夜空添加了更过绚丽、喜悦与温暖,流星的转瞬即逝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月亮则像害羞的姑娘,用云雾挡住那美丽的脸庞。

黄山的日出是五彩缤纷的!晨曦微露,等待看黄山日出的人们裹着各色的披肩,围巾,爸爸妈妈用帐篷里的薄被把我和妹妹裹起来。山风呼啸,云海翻滚。过了一会儿东方显出了鱼肚白,人群开始骚动,一会儿,鱼肚白渐渐地转成粉红色,东方的天际出现了色的彩霞。忽然天边出现了一道发亮的光,是那样耀眼。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太阳像一个小红球,突然云海间跳出来,半个……一个大红球!大地妈妈好像不愿让太阳离开怀抱似的,太阳只能一点点地向上。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太阳终于挣脱了大地妈妈的怀抱,跃上了天际。顷划间,点燃了天宇,点燃了云霞,整个黄山笼罩在一片红色的、金色的光芒中。啊,多么壮观,多么美丽!新的一天,充满希望,充满光明!

登黄山观后感600字 第4篇

其实很久之前就知道,邓爷爷为我国做出过许多贡献,但一直对他的生平并不十分了解。而当观赏了《邓登黄山》这部电影后,对于邓这个伟人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75岁高龄的邓四天五夜的黄山之行、险峻秀丽的山水美景、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尽在电影《邓登黄山》中。他在国事纷繁、筹思萦怀之余,能有机会攀登黄山群峰,观览胜景,实在难得。在这里,他以睿智的眼光,提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号召,使黄山更加广阔地敞开了它的胸怀,迎来了更多海内外宾客,黄山市的`建设也有了新的发展。“

影片用温暖的视角来表现一位伟人和普通群众间的真切沟通,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将黄山旅游发展的背后故事呈现出来,十分细腻,影片中的生活细节让他们觉得小平同志亲切而熟悉。”平实,接地气,还挺潮。“影片中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冲突,但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平静的力量慢慢流淌。

登黄山观后感600字 第5篇

率先垂范。邓登黄山,轻车简从,对外不宣传,不封山,不断游,不坐滑杆,与群众同走一条路,同看一处景。平易近人。邓在鳌鱼峰与卖茶叶蛋的阿婆亲切交谈、在百步云梯为游黄山的复旦大学学生签名、在始信峰与香港的摄制组亲切合影。

关心群众。邓及其家人下榻在玉屏楼宾馆,实地调查了解宾馆外面很多群众野外住“鸳鸯棚”和群众无粮时,邓及其家人合住房间,腾出房间,并将携带的面条让给野外群众,解决群众食宿问题。邓一路上遇到身后有年轻人或挑担的老乡,就连忙让路。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 第6篇

那时,铁路还未直通黄山,宣城地委和繁昌县的负责人提议,请邓小平同志到县城休息一下再赴黄山,小平同志笑着说:“不麻烦了,一休息就走不了了。”“气可鼓不可泄,我们一定要上去!”

7月12日清晨,黄山碧空如洗,清风送爽。邓小平同志来到观瀑楼前,并由此开始登山。他脚穿圆口布鞋,手拄登山拐杖,精神饱满,向着陡削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攀登而上。

小平同志特别规定了两条:“第一条,不能因为我来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万里补充道:“那就和群众一起同行吧。”小平听了连连点头称许,“第二条,这次利用休假时间来黄山的,对外不宣传。”正是小平同志这个意见,他唯一一次登临黄山的情景,当时没有在新闻传媒中作过详细报道。同时,邓小平要求与他随行的家属,食宿费用自理,伙食按四菜一汤标准。

很快,许多游人认出了邓小平同志。人们欣喜万分,情不自禁地列队鼓掌。有人称他为邓副主席,有人喊他邓爷爷、邓伯伯,许多游客大声问候:“小平同志,您好!”小平同志频频向大家招手致意,还不断问候:“大家好,同志们好。”

下午,小平同志来到了位于海拔1680米的玉屏楼。他站在这里,凭栏远眺黄山三大主峰。苍松展枝,群山挺拔,夕阳西沉,晚霞染红了姿态万千的群峰。当晚,小平下榻玉屏楼。邓小平住在二楼的208房间。房间里仅有一张桌子、两张床、一盏吊灯、两个茶杯、一个凳子,客房面积仅9平方米左右。当时,整个二楼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当天的晚餐,很简单,四菜一汤,分别是:苔菜炒肉丝、宫保鸡丁、黄鳝糊、红烧丝瓜、榨菜肉丝豆腐汤。

而当时正好在放暑假,很多学生在游山,有学生大胆地走到邓小平面前,想要合影,还掏出学生证请他签名。邓小平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当小平同志听说这么多人是特意从温泉赶来看他的,感动地说:“你们为了看望我,来回要跑30多里山路,谢谢大家。”

13日,登上光明顶后,小平同志特意到黄山气象台和701广播电视转播台,看望那里的干部职工。下午2时,小平同志又顺利地到达了北海。小平同志频频和大家握手,并高兴地对游人讲:“上黄山这一课,我是合格的,我们大家都是合格的。”

下山后,邓小平同志他以无产阶级革命者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就中国改革开放和黄山开发建设做出重要指示。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山区不适合种玉米那就不要种玉米,适合种茶叶就种茶叶。同时,提出要改进产品包装,祁红、绿茶要包装精致,笔墨纸砚要做成成套礼盒;黄山门票要“一票两价”,中国人一个价外国人一个价。他还建议安徽省要给黄山加大资金投入,修通道路、加装索道、搞好住宿和服务,另外,还要注意保护山内环境……他以新加坡的旅游业发展举例,强调“黄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对黄山要好好整治。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邓小平同志的“黄山谈话”,为改革开放初期推动旅游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他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是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也是从这以后,黄山的旅游品牌日渐打响,祁门红茶、皖南绿茶、徽州的笔墨纸砚、徽州古民居也随之走向了世界。

更让大家鼓舞的是,看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75岁登上黄山,无疑使人民对国家领导人拥有了更强大信心,使全国人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腾飞拥有了更强大的信心。

登黄山的观后感作文 第7篇

1979年7月11日,险峻秀丽的黄山莲花峰,邓小平同志微笑着与特意赶来的复旦大学3名学生合影留念,当随行人员问以什么为背景拍摄时,小平同志环顾一下四周的景致说:“就以百步云梯为背景吧。”这合乎情境,看似无意,实则颇有深意的一句话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思。

文革十年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这是影片的背景,更是时代背景。影片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经历了“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同志在国事纷繁、筹思萦怀之余,拨开重重迷雾,迈着坚韧的步伐登上黄山,引人关注的小岗村包干到户、知识分子待遇、香港回归等话题不断以台词的形式出口入耳,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跃然于影屏。

爬过黄山的人都知道,黄山的百步云梯,险峻陡峭,常有云雾缭绕,下临深渊,但景色美不胜收。这正宛如中国的改革之路,风景无限却也充满危险,风云变幻却也不改初衷。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踌躇召开,到20xx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历经35年的扬帆奋进,我们改革的航船劈波斩浪,行至中流。相比改革之初,今天的改革面临的矛盾更多,情况更加复杂: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压力,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焦虑,利益格局固化的羁绊,以及人民对公平公正的更高期待,让深化改革的脚步面临新的“躲不开也绕不过”的重重羁绊。此时的改革之路,犹如行程过半的百步云梯,抬头看石阶层层,步履维艰,回头望下临无地,岌岌可危。

重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裕道路激情澎湃的光辉岁月,我们不但要庆幸来之不易的安康富足,更应体会到的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夙兴夜寐、殚精竭虑的高尚情怀。历史的发展,往往取决于重大关头的抉择。36年前,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再次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应该坚信,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矢志不渝的沿着邓小平同志走过的百步云梯,脚踏实地的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之巅。

邓小平登黄山,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不扰民,,食宿厉行节约,与民同乐,开短会讲短话……。这其中所透露出来的细致和坦率、真诚和坚定,与现今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精神与宗旨不谋而合。这也足以证明: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着。

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当小平同志身着白衬衣、脚穿黑布鞋、拄着拐杖不畏艰难攀上黄山的百步云梯,当我们的祖国带着百年的屈辱,携着亿万人民厚重的期盼,坚定的走上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的共产党人,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又该用什么去承载这份光荣与梦想呢?

登黄山作文 第8篇

正当我忐忑不安时,妈妈大概是看出了我的担忧,安慰我道:别怕,尽量爬,实在爬不动了我们就坐缆车。

可我暗暗想,登山登山,总归是用脚登上去才算登山,坐了缆车,那味道就变了。给自己鼓鼓劲,我们就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向上攀登。爬到山腰已经是中午了,这时的我,手脚都酸疼得好像不是自己的了。我皱着眉头,大口喘着气,几乎是拖着步子在挪动。我们找了一处树荫,吃了点小零食,稍作休息,可是很快,我们就又继续爬山。时间伴着我们的汗水,不断流逝,不知过了多久,我听得耳边传来爸爸妈妈的欢呼声:我们到啦!终于到达了山顶,也就是著名的光明顶,我大出一口气我终于坚持下来了!

山顶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长得跟个海龟似的,旁边还有停机坪呢!我们在一个酒店边上打了几个帐篷住下了,我们还欣赏了黄山顶上的戏剧表演,华丽绚烂的舞台中央,上演了舞龙、唱歌、跳舞等一系列精彩的表演

最后的最后,我仨又回到了黄山脚下,爸爸对我说:看吧!黄山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付出努力,努力就会回报你呀。说的没错,再巍峨的高山,只要我们坚持了,也总能攀到顶峰看到好风景!

登黄山作文 第9篇

2月13日早上六点半,祁医户外二十五名群友从集合地出发。本次登路线黄山选择的是登山难度相对较大的西海新道,从太平的焦村小岭脚大门步行上山,到光明顶后,由云谷寺返回。据介绍,本次徒步西海新道海拔1700米,全程15公里左右。之前,刚从黄山下来的好友馨特意打电话提醒我路途的险、脚下的滑、山风的冷,一再告诫我要小心再小心,准备工作要充分再充分,所以平心而论,此次出行,我的心是非常忐忑的。

车子一路顺畅,开过虽无“千亩良田涌金”,却有“万亩竹海滴翠”的焦村,在感受一路田园风光之后,到达一个看似工厂大门的电动门口。这里,就是黄山西大门——小岭脚。

从小岭脚沿着盘山公路前行大约四公里,便到了一个开阔的停车场。来不及看停车场周边的建筑和景观,一行人沿着溪流径直朝前走。一路上,曲径通幽,涧流清亮,碧水涤心。长长的大峡谷内,大大小小的青石形态各异,或立或躺或正或斜,像一个个看尽世间百态体味人世沧桑的高人,任由白雪随意停落,任由山泉纵情穿流,甚至如慈祥的爹娘,将安静的山泉揽入怀中,任由百转千回、柔情万种......有桥,单孔石拱桥,立青石溪流之上,不经意间让山谷的宁静中多了一些婉约。彼时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泉水叮咚,步随景移,神随景游。与之前游过的翡翠谷和凤凰源这两个黄山大峡谷相比,此峡谷别有一番风骚情韵。偶尔走过冰雪覆盖的石板,多了些许的小心,更多了些许的惊喜:总算能见识和体验一下冰雪黄山!

带着一路的轻松和喜悦,大约九点半,我们到了分岔路口——三溪口。因为地势的增高,三溪口已经是白雪覆盖,照片中所见到的白雪覆盖的登山台阶就真实的放在眼前,并且是只能让人仰望的高高的石阶。照片中呈现出来的美,现实中却是残酷的挑战。三溪口的值班民警善意地建议我们靠左走乘西海索道上山,而不是走右边的台阶步行四个多小时上步仙桥。在等待后面的群友赶到的那一刻,我有过迟疑:都奔五的人了,是不是应该安全第一?终究抵挡不了要登雪山的诱惑,我还是随大部队开始踩着白雪覆盖的石阶一步步往上走。

美景总在高处。刚开始往上爬,同行的驴友就开始不断惊呼和感叹风景的美好,只是真的觉得词穷,除了惊叹和举起手中的相机和手机,不知还有什么更好的表达方式。不再是雪后初霁,晴了几天的黄山早已失去了银色世界的纯美和静谧,但绿树夹雪道的诗意依然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林间的雪山地,让我总是想起了《热爱生命》里雪原的旷远和深藏其中震撼人心的故事。峭壁上悬挂的冰柱,总能让人回忆起童年随堂姐步行到塔坊阳光二伯家路上那些难忘的细节......抬头所及,除了不断延伸没有尽头的`石阶,更是莲峰丹壁、峭拔攒蹙。天空如水洗般清澈,仙人指路一直在对面指示着。姿态万千的黄山松,或耸立挺拔,似擎天巨人;或翠枝舒展,如流水行云;或枝根盘结,如虬龙凌空;或拾级排列,如藤萝绕壁......在海拔几百米的地方向四方仰望,大大小小耸立的山峰如同跳出五行之外的仙人,淡然看着脚下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凡人自找苦吃而无动于衷。越往上爬,离天越近,那些曾经俯视凡夫俗子的仙人们被这帮凡夫俗子们俯视了,只是毕竟就是凡夫俗子,淡定不起来,那种互帮互助、共同超越的自豪感,从举杯共庆的一声呐喊冲出,被一个个V 型POSE摄入镜头......

一路向上,确实如传闻所说的那样,西海新道路滑难行。在到三溪口之前,除了我们祁医户外的二十五只驴,没有遇到一个行人。往步仙桥的过程中,遇到对面下来的游客也不过二三十人。走过最艰难的四小时后,直至到达光明顶,那一段山路难度一下子降了下来,大家伙儿顿时都豁然开朗起来。这样的豁然开朗,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完全放松,更是登高远眺视野的开阔和气韵的豁达。

此番出行,让我心有触动的人,一个是本次出行的向导燕子,另两位则是太平本地的一对老夫妇。听领队背包客介绍,燕子是屯溪人,为了给我们带路,大清早赶到小岭脚景区大门口等我们,与工作人员协调了相关事宜,让我们能顺利尽快进入景区。一眼见她,我立即产生好感:一个个头不高、圆脸、微胖、浓眉大眼的中年女子,满面红光,看上去善良热情,满满的正能量。没跟她说什么,但看到她,就让我觉得,我应该像她一样,让自己活得更好。而那对在三溪口遇见的、看上去乡里乡气的老夫妇,竟然在这样冷的天气骑摩托车来登黄山。听老太太说,她男人原来是三溪口的公安民警,退休之后对这里、对黄山依然恋恋不忘,每年都要骑车过来走西海这条道登黄山。其实,人总是会有一些割舍不了的情结,无论表达的方式是朴实的,还是浪漫的,都跟身份无关,跟年龄无关,就像我们这些一样不辞辛苦赶来的驴友们,何尝不是心中有着一份对黄山的难以言说的情结?!

登黄山作文 第10篇

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黄山风景美如画。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登上黄山,去体验人在画中游、画在身边走的快乐。

一天,爸爸妈妈和我去爬黄山。梦想终于成真了!我们爬呀爬呀,好不容易爬到迎客松的所在地。只见悬崖边上长出一棵松树,那就是黄山十大名松之首的迎客松。导游说,因为它的树枝像请客进门的手势,因此得名。看过迎客松,又接着往前走了约两个小时,来到一个我叫不出名的顶峰,从上往下看,深不见底,除了雾,什么也看不见,如果丢一个石头下去,什么声音都听不见。 午饭过后,我们又随着一大群游人去爬光明顶。到了光明顶,天气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会儿晴空万里,碧云满天,一会儿乌云密布,烟雨朦胧。爬完光明顶,又去一线天。

只见陡峭的山峰间,一条直线直插云霄,一级级台阶就像登天的阶梯,跟着游人往上爬,个头不高的我,只能看见前面的脚后跟;回头一看,只见一个接一个的人头,像高高的人梯。有的地方,窄得容不下一个身子,大人们都要侧着躲过才能爬得上去,见到大人们那笨拙的样子,我不由为我长得瘦小而庆幸。走过一线天,来到一片松树林,只见那一棵棵青松千姿百态,有的直插如云,有的弯曲如蛇,有的像罗汉,有的如伞盖。可筋疲力尽的我,已经顾不上看景,只想早点坐下来休息,只想早点抵达下山的缆车。气喘吁吁的我终于坐上缆车,飞速而下的缆车,载着我们从陡峭的山峰间穿过,从奇型怪状的松树顶上越过,从低矮的峰顶上飞过……爬完黄山,我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累!

登黄山作文 第11篇

我们先坐盘山车到慈光阁站,再乘玉屏索道从海拔1864.8米的黄山最高峰莲花峰旁经过,到玉屏站。

我们看见黄山美不胜收的景色,其中松、石、雾最令人难以忘怀,迎客松是黄山十大名松中最有名的一种松树,黄山冬天积雪很多,一般松树很快就会折断,可迎客松尽管风吹雨打,依然耸立在岩石之中,历尽千年不倒,看它伸出的树枝,仿佛一个巨人伸出双手在欢迎五湖四海的游客,真是松如其名啊。这里的送客松原名:望客松,真正的送客松已经枯死,但它一点也不比真正的送客松差,它的枝条向四周伸展,远看好像一把绿色大伞。黑虎松是黄山十大名松中最粗壮的一种,它整体形状像大写的虎字,有位画家十来黄山,有九次画的是黑虎松。

黄山以自然景观为主,石头就是大自然雕刻出来的,我们最先看到的是玉屏睡佛,最左边成凹字形的是它的帽子,中间是它的头,右边凹进去的是脖子,最右边的是身子,旁边是他的坐骑:一头大象。接着我们在百步云梯上看见了犀牛望月,这块石头像犀牛的头,眼睛往上看,或许晚上这里真可以看见一轮明月呢。

我们又走了五百多米,终于来到了光明顶,它是黄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此时,光明顶一片雾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见,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又好像是在仙境一般。

登黄山作文 第12篇

记得那年的暑假,我和妈妈,还有我妈妈的同事和他们的子女一起去登以景色奇丽、巍峨高峻为特色的黄山。

路途中,我听说黄山是一座高大无比的山,凌晨时上山看日出。黄山虽然很高,但我不怕,谁叫我是男子汉呢!第二天来得真快呀,我们一行人凌晨三点多钟就出发了。一路上我热血沸腾,那是因为我即将征服一座世界名山。那时候山上凌晨的空气很冷,使我打了一下哆嗦。走在上山的步级上,我一路欣赏山上漂亮的风景,所以一点儿也不累。但走了一段时间,我便开始累了,妈妈便对我说:“刚才的豪气全去哪了?”然后我便继续向上走。路上有一些树根像拦路虎伸出登山的步级上,使我摔了好几次跤了。走了40分钟,只走了一半的路程,但此时矿泉水也已经没了,拿来填肚的点心也吃完了,我只好忍饥挨饿继续往上走。有时妈妈在“挖苦”我,有时又在鼓励我。不管怎样,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上去!我一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爬上去!快到山顶时,妈妈似乎看出什么来了,她停止了“讽刺”,只是一直在鼓励着我。终于,我爬上了山顶了!并且看到了美丽的日出了。

这次的黄山游令我印象深刻,使我领悟到了一个处世道理,它便是——只要有恒心,铁柱磨成针。这条道理虽然简单,但蕴含着知识和财富的力量!

上一篇:农业工程论文下一篇:班班主任工作总结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