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知识

2024-08-14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知识(精选6篇)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知识 第1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3.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4.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荆轲有所待(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21.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沛公欲王于关中。3.具告之以事。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5.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诗经》两首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二)古今异义词

1.泣涕涟涟(泣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2.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3.不遑启居(启,古义:是跪|今义:指开启。居,古义:指安坐|今义:指居住。)

4.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文中指主帅|今义:指有品德的人。小人,古义:文中指士卒|今义:指品行差的人。)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句首助词。如:言既遂矣。②相当于“而”。如:静言思之。2.以:

①把,介词。如:秋以为期。②而,连词。如:以望复关。3.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②开始。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4.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③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靡:

①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③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6.思:

①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③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④助词,无实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7.雨:

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④灌溉。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离骚》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二、通假字

1.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四、词类活用

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

五、古今异义的词

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荒唐。②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善于投机取巧。②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改变措施。②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处境困窘。②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随流水而消逝。②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六、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

.为仲卿母所遣,守节情不移 便可白公姥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槌床便大怒

.本自无教训 举手常劳劳.逆以煎我怀 阿母大悲摧.便言多令才.府吏见丁宁: 恐此事非奇.寻遣丞请还 否泰如天地.渠会永无缘 便利此月内.蹑履相逢迎 逼迫兼弟兄 叶叶相交通 多谢后世人

二、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虽与府吏要.蒲苇纫如丝.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合葬华山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经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了状语。).孔雀东南飞().勤心养公姥()手巾掩口啼,()卿当日胜贵,()

(2)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槌床便大怒().自名秦罗敷().谢家事夫婿,().交广市鲑珍,.()千万不复全,()

(3)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做……”).逆以煎我怀,()足以荣汝身,()便利此月内,()

四、偏义复词:指由两个今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五、“相”字的用法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审视也。从目以木。”本意是闭“目”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义。(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有称代功能。据句义代“我”、“你”、“她”、“他”、“它”。

.会不相从许,及时相遣归,还必相迎取,好自相扶将

.嬉戏莫相忘.誓天不相负.不得便相许 登即相许和.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

誓不相隔卿

久久莫相忘

(2)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相见常日稀 六合正相应

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黄泉下相见(3)名词:具有一般名词功能。相貌,宰相。儿已薄禄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动词:具有一般动词功能。审察,仔细看,帮助。伯乐相马 无物相之

六、文言实词 不堪: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徒:徒留无所施 徒有虚名

谢:阿母谢媒人

多谢后世人 谢家事夫婿 见:相见常日稀 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叮咛 迎:还必相迎取 明日来迎汝 不足迎后人

区区: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适: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适得府君书 念:念母劳家里 念与世间辞 却:却与小姑别

令:便言多令才 岂合令郎君 莫令事不举 令母在后单 何:何意致不厚 隐隐何甸甸 汝今何罪过 作计何不量 应:汝可去应之 六合正相应 零泪应声落 以我应他人 意:何意致不厚 吾意久怀忿 处分适兄意

故:大人故嫌迟 知是故人来 故遣来贵门 故作不良计 为:为仲卿母所遣 十七为君妇 为诗云尔 非为织作迟 阿母为汝求勿为妇死

《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B.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C.形容词作动词:

1.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四)一词多义

始尔未为久 慎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 ①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B.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当于欣于所遇。③终期于尽。④不能喻之于怀。2.定语后置: ①仰观宇宙之大。②俯察品类之盛。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3.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 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 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 曲调)(6)长 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4.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3.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4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5.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四、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多义词 1.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2.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3.其

⑪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⑫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⑬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⑮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⑯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⑰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⑱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⑲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⑳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⑴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⑵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⑶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⑷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⑸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⑹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⑻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⑼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六、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寡 人 之 于 国》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无—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路矣 颁—斑,花白

3.涂不饿莩而不知发 涂—途,道路 莩—殍,饿死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名—动,跑五十步,一百步。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动,穿。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动,称王。

(三)一词多义

1.于寡人之于国 对于 则移其民于河东 至 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 赵氏求救于齐 向

2.以

请以战喻 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

3.之

填然鼓之 衬字,不译 树之以桑 衬字,不译 顷之,烟炎张天 音节助词,不译 4.胜

谷不可胜食 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 美好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 超过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胜利 驴不胜怒,蹄之 能承受 5.兵非我也,兵也 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军队 将兵万人 士兵 穷兵黩武 战争

(四)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五十者可以衣帛:古,可以以之;今,一个连词。

(五)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3.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4.请以战喻: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5.数罟不入洿池:密;网;池塘,洼地积水。

6.鸡、豚、狗、彘之畜:鸡、小猪、狗、猪。

7.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8.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9.王无罪岁:归咎,归罪;年成。10.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吃。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食物;约束。

12.黎民不饥不寒: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六)特殊句式

1.直不百步耳 直……耳 只是……罢了,不过……罢了 固定句式 2.未之有也

《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 通 “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

1、合从缔交(“从” 通“纵”)

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

3、陈利兵而谁何(“何” 通“呵”,呵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 通“崛”)

5、赢粮而景从(“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有”通“又”)

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

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词类活用】 A. 名词作状语

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

4、内立法度(对内)

5. 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

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北)

B.名词作动词

1、过秦论(指出过失)

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用鞭子打,用竹杖打)

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C.动词作名词

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D.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E.形容词作名词

1、自以为关中之固

(险固的地方)

2、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F.使动用法

1、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退却

2、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

使……离散

3、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拜

4、外连横而斗诸侯 使……争斗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灭亡

6、会盟而谋弱秦 使……弱

7、以弱天下之民

使……弱

8、以愚黔首 使……愚蠢

【一词多义】 ①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②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丢失、失去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逃亡的敌兵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③固

(向西)向东)(向(向南)(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牢固的屏障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牢固地 ④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锐利、锋利

因利乘便

有利的形势

⑤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

丢失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⑥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量、计算 ⑦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

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

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

①为天下笑者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倒装句(1)宾语前置

①陈利兵而谁何。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自若也(2)定语后置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伏尸百万(3)介词结构后置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锄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③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固定词组】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五、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三、一词多义

1、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四、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前一个使,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使……听闻)

六、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请指示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古义:条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今义:**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今义:冒犯

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

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鄙卑下贱

七、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状语后置。=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句)

《苏武传》知识点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⑴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

(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 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2)引佩刀自刺 引:拔。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3)廪食不至 食:粮食。4)给其衣食 食:食物。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张衡传》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 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 不去赴任。今: 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 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 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古: 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5.一词多义 因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乃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属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 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属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 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⑥ 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 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指农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确 今:判断词 非 古:过错、错误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遗憾 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 时:有时(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儿童、小孩子(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 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 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 善:以。。。为善 羡慕

3、一词多义 引

引以为流觞曲水 疏导、引来 引壶觞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相如引车避匿 掉转 引兵欲攻燕 率领、引导 秦军引而去 避开、退却

聊乘化以归去,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应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着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shèng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牛十二,乘韦先 四的代称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辈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字词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5、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3、汤之问棘也是已

4、此小大之辩也

5、而征一国者

6、而御六气之辩

二、古今异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虽然,犹有未树也

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5、野马也,尘埃也

6、小年不及大年

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三、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彼于致福者

四、特殊句式

1、此小大之辩也

2、《齐谐》者,志怪者也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4、翱翔蓬蒿之间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6、众人匹之

7、而莫之夭阏

8、彼且奚适也

9、奚以知其然也

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五、一词多义

1、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 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博闻强识

2、穷

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复前行,欲穷其林

振固穷,补不足 穷根穷底

3、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八千岁为春 奚以知其然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4、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 晚有儿息

5、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隳名城,杀豪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名列前茅

《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1、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3)夺:舅夺母志(改变)(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10)寻:寻蒙国恩(不久)(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12)听:听臣微志(准许)(13)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4)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2、通假字

(1)闵: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3、一词多义

(1)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2)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3)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4、词类活用

(1)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2)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3)闻: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4)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5)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词,远离)

5、古今异义的词

(1)六月:生孩六月(①古义:六个月。②今义:第六月)(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6、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省略句)

(5)则告诉(陛下)不许(省略句)

(6)少仕(于)伪朝(省略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知识 第2篇

1. delighted 快乐的,欣喜的

2. assist 帮助,协助

3. process 加工,处理,过程,程序

4. concentrate on 集中,聚集

5. acquire 获得,学到

6. assess 评估,评定

7. inform 通知

8. depend on 依靠

9. accuse… of 控告

10. so as to 为了

11. demand 需求,要求

12. ahead of 在…前面

13. approve 许可,批准

【重点句型】

1.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周阳永远不会忘记他在一家知名的英语报报社第一天上班的工作任务。

2. You’ll find your colleagues very eager to assist you, so you may be able to concentrate on photography later if you’re interested.

你将会发现你的同事们会热情地帮助你,如果你对摄影感兴趣,以后你可以集中精力去钻研。

3.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对摄影我不只是感兴趣,在大学里我还专修过业余摄影课来更新我的技术。

4.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只有提很多不同的问题,你才能收集到你需要的信息。

5. They must use research to inform themselves of the missing parts of the story.

他们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来获悉被遗漏的那部分情况。

6. Meanwhile you have to prepare the next question depending on what the persons said.

同时,你还要根据被采访人所说的话准备提出下一个问题。

7. Have you ever had a case where someone accused your journalists of getting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

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有人控告你的记者,说他们的报道完全失实呢?

8. This is how the story goes.

事情是这样的。

9. He denied taking money but we were sceptical.

他否认收了钱,但我们对此表示怀疑。

10. It was a dilemma because the footballer could have demanded damages if we were wrong.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知识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古文教学,写作化

古文学习一直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古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通过学习古文,我们可以带领学生直接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经典,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但是,在古文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一、高中古文常规教学中的学生学习阻碍

(一)语言上的困难

中国古典文学是以古代的语言习惯表达古代人生活的文学,因此在语言表达上与古代汉语系统相一致,语言上的古典性造成了学习古文的第一障碍,掌握不了古人的语言使用,我们就无法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也就无从对古人的精神有真正的触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解决词、句的问题,但同时,我们又往往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古文字、词、句的研究上,以至于忽略了古文学习的核心目的,把字词学习当成了古文学习的重点。这也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难。一方面学生明白古文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对一成不变的文言字、词、句学习感到压力很大,进而失去学习的乐趣。

(二)社会和时代距离

古典文学思想本身也一脉相承,其精神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的儒、道、释等范围内。所以,中国古典文学在艺术上和思想上就具有修身、忠君、爱国、济世等鲜明特色。这些事物和精神,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离我们现实生活较远,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距离感。不可否认,这些精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不同的时代对古代精神有不同的时代解读,这些文化不应该被我们不经筛选就全盘接受,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另外,作文训练在高中阶段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体系。很多学校并不跟从教材,而是直接根据高考作文情况,从高一到高三进行专项的议论文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写作困难,很多学生表示高中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就算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如何下手。通过调查和具体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写作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很好的习惯,很少动笔,甚至没有把感想和体会转化为文字的意识。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读懂和写通,把别人文章的含义了解清楚,感悟其中的奥义,对于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能够用文章很好地表达出来,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但是,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大多是为了考试而做,这使得学生一写作文就想到考试,失去了写作的兴趣。

二、古文教学与写作结合

(一)施行的基础和便利条件

针对这一情况,相关的论述和解决方法很多,我们受益匪浅。这样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群策群力。在这里,我们将具体阐述将古文教学写作化这一方法。这一方法可以施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教版必修教材古文和作文训练的编排,如下表:

从上表我们发现,必修五本书的作文训练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进行的。难度适当,思路清晰,每个部分内部又联系紧密。首先是记叙文训练,然后逐步过渡到议论文,最后落实到对文章特色的挖掘上。与此同时,每本教材的古文内容又是与作文训练一脉相承的。比如,必修一的作文训练集中在记叙人和事,提出“写人要凸显个性”,而古文单元学习的正是古代记叙散文,刻画了荆轲、烛之武等人物形象,同时讲述了鸿门宴这样的著名历史故事。

(二)具体实施方法

1. 在古文教学中安排写作,即古文教学写作化。

针对学生学习古文有时代距离感这一困难,教师可以设计同化写作,即让学生投入情境,从文中人物角度出发作文。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烛之武和廉颇的角度出发写一篇退秦师后的感想或者总结。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同时会让学生在作文时,主动复习课文词句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 改写训练,加深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

在学习《兰亭集序》、《滕王阁序》这类古文时,让学生把文中优美的写景段落,改写为描写性白话文,《荆轲刺秦王》中的“易水送别”部分也可以单独让学生进行改写,这样情境的创设就由学生主动承担,瞬间就拉近了时代距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设计,课堂效果良好。

3. 针对不同的古代精神,用现代的观点解读,锻炼学生的逻辑陈述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武传》、《张衡传》时,引导学生针对二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作文,可以包括苏武对家国的态度,张衡对科学的态度,等等。在进行这种类型的训练时,可以选取贴近文本、内容积极向上又有一定见解的学生作文作为范文展示。

4. 提倡教师“下水”写作。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起到一个积极的导向作用。

以上方法,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古文单元和层次,分别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

反之,当教学进行到作文训练阶段,除了常规作文外,还可以指定同一册书中的几个古文实例,让学生针对相同题目,把这几个实例作为素材进行运用。比如,在学习横向纵向展开议论时,给学生一个适当的题目,同时要求学生把苏武、张衡的例子运用到作文中,以此比较学生的编排能力和语言设计能力。

三、古文教学写作化的意义

首先,将作文训练融入到平日的古文学习中,同时循序渐进地把所学的古文变成很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不只是在作文课上才作文,平时也有了很好的练笔,在正式作文的时候,不会无话可说,也就达到既读懂,又写通的目的。

其次,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实施。不需要刻意安排,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少量的课堂时间或者课下作业来实现这一过程。同时,形式选择也灵活多样,内容可长可短,小则一两百字,长则千字。

最后,这种方式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如果只针对一种作文形式进行训练,可能有的学生在其他文体上的特别才能不能很充分地体现。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同时拥有丰富材料和内容的作文,使得写作不再无话可说。

参考文献

[1]朱元勇.初探人教版高中写作选修教材的改进[J].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 2012 (8) .

[2]鞠长海.古文教学中的写作化学习[J].语文教学通讯, 2006 (3) .

[3]孙建虎.论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下水创作的示范效应[J].保定学院学报, 2010 (9) .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知识 第4篇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句 第5篇

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沁园春》长沙)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徐志摩《再别康桥》)

4、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不知;,不武。(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大行不顾细谨。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6、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既见复关。(《诗经·卫风·氓》)

7、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离骚》)

8、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9、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10、,悠悠我心。但为君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曹操《短歌行》)

1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曹操《短歌行》)

12、开荒南野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14、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15、夫人之相与。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16、其声呜呜然,如泣如诉,余音袅袅。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

17、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18、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9、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蜀道难》)20、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

21、丛菊两开他日泪。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2、一去紫台连朔漠。,环珮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23、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24、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曲终收拨当心画。(白居易《琵琶行》)

25、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26、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27、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8、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9、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0、斩木为兵,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31、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来时萧瑟处,归去。(苏轼《定**》)

33、落日楼头,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无 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35、东篱把酒黄昏后。,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3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时候。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3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8、既自以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9、既窈窕以寻壑。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0、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4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至于成立。既无伯叔。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二、综合练习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独学而无友。(《论语·学记》)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向之所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王羲之《兰亭集序》)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舞榭歌台。(辛弃疾《永遇乐》)(4)茕茕孑立。(李密《陈情表》)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2.(1)仓廪实则知礼节。(《管子·牧民》)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2)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哀吾生之须臾。(苏轼《赤壁赋》)(3)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

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4)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过春风十里。(姜夔《扬州慢》)

3.(1)还顾望旧乡。(屈原《涉江采芙蓉》)(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贾谊《过秦论》)(3)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5)山寺钟鸣昼已昏。(孟浩然《夜归鹿门歌》)(6)吴丝蜀桐张高秋。(李贺《李凭箜篌引》)(7)谢公宿处今尚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浊酒一杯家万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

(3)复道行空,?

,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4)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孔子《论语》)

(2)故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3)千岩万转路不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江间波浪兼天涌。(杜甫《秋兴八首》)(5)今年欢笑复明年。(白居易《琵琶行》)(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7)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辛弃疾《水龙吟》)6.(1)天行健,;地势坤。(《易经》)

(2)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出师表》)

(3)楼船夜雪瓜州渡,,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4)从善如登。(《国语》)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2)人生如梦。(苏拭 《念奴娇》)其身正;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3)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居易《琵琶行》)(4)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8.(1)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怀古》)(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遥襟俯畅。爽籁发而清风生。(王勃《滕王阁序》)

(2)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3)纵一苇之所如。(苏轼《赤壁赋》))(4)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5)师者。(韩愈《师说》)(6)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11(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歌台暖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蜀道难》)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2)潦水尽而寒潭清。(王勃《滕王阁序》)(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4)

,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三、再综合

1.写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祸患常积于忽微。②天若有情天亦老。③勿以恶小而为之。④忽如一夜春风来。⑤,蜡炬成灰泪始干。

2、默写下列古诗文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

,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②,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证·季氏》)③历览前贤国与家。(李商隐《咏史》)

④新松恨不高千尺。(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⑤ 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3、补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我以我血荐轩辕。独学而无友。

博学之,。

三更灯火五更鸡,,白首方悔读书迟。

4、名句名篇默写。

(1)人谁无过。(2)面壁十年图破壁。

(3)安得广厦千万间。!,!

5、填空。

①默写《咏柳》一诗并指出作者及其朝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内容写出作品及其作者、朝代。

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作者)那首有名的《绝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两句鹂鸣鹭飞,自由自在;三句自己终日而对雪山,绝非故乡景色;四句眼看吴船,买掉无门。这四句乍一看来,好像各有不相干,却表现出一种思归不得的心情。

6、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句子。

①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②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乐府歌辞·长歌行》 ③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赠汪伦》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王安石《元日》

7、默写填空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白爵 然泥而不滓者也。。”这两句话出自,作者是。

(3)“二十四桥仍在。”此句出自《扬州慢》,作者是 代的。

8、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滕王阁序》)

(2)屈平正道直行,,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3)不见复关。既见复关。(《氓》)

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苏轼《赤壁赋》)(4)剑阁峥嵘而崔嵬。(李白《蜀道难》)(5)细雨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李白《蜀道难》)(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诗经·氓》)(2)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天上人间。(李煜《浪 淘沙》)

(4)。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5)。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2、根据语境填空

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欣赏,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宋代词人 《雨霖铃》中的名句“执手相看泪眼,”,更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叶上初阳干宿雨。(周邦彦《苏幕遮》)(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3)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 游《临安春雨初霁》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李白《蜀道难》)(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抒怀》)

(3)举酒属客。(苏轼《赤壁赋》)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将进酒》)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长亭送别》)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奉之弥繁。(苏洵《六国论》)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2)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处?。

(柳永《雨霖铃》)

(3)长桥卧波,?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3)。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不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才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3)积土成山,;,蛟龙生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20、依据前后文在横线上补写原句

(1)信而见疑,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屈原列传》)

(2)总角之宴。,不思其反。(《诗经·氓》)

(3)千古凭高对此。六朝旧事随流水。(《桂枝香·金陵怀古》)

2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②剑阁峥嵘而崔嵬。(李白《蜀道难》)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避赋》)。22.补充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民生各有所乐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23.任选两句填空(多选扣分)

①文章千古事。(唐·杜甫《偶题》)

②绿杨烟外晓寒轻。(宋·宋祁《玉楼春》)③,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东林书院楹联)④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2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 实甫《西厢记》)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②一去紫台连朔漠。(杜甫《咏怀古迹》)

③,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

二、综合练习

1(1)则孤陋而寡闻 沉舟侧衅千帆过

(2)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只是当时已惘然(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形影相吊 幽咽泉流冰下难

2.(1)衣食足则知荣辱 / 银瓶乍破水浆迸(2)金就砺则利 / 羡长江之无穷(3)声断衡阳之浦 / 长使英雄泪满襟(4)因人之力而敝之 / 尽荠麦青青、3.(1)长路漫浩浩(2)履至尊而制六合(3)登东皋以舒啸(4)赢得仓皇北顾(5)渔梁渡头争渡喧(6)空山凝雨颓不流(7)渌水荡漾清猿啼(8)江间波浪兼天涌

4(1)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2)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3)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4)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5.(1)其不善者而改之(2)忍尤而攘诟(3)齐彭殇为妄作(4)迷花倚石忽已暝(5)塞上风云接地阴(6)秋月春风等闲度(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8)玉簪螺髻 6.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以厚德载物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从恶如崩

7.(1)长使英雄泪满襟 赢得仓皇北顾(2)一尊还酹江月 不令而行

(3)犹抱琵琶半遮面 地崩山摧壮士死(4)莫道不销魂 可以濯吾缨

8.(1)长余佩之陆离 唯昭质其犹未亏(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属引凄异 哀转久绝

9.(1)挟飞仙以遨游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樯橹灰飞烟灭(3)渚清沙白鸟飞回 不义而富且贵 10.(1)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月生烟(2)逸兴遄飞 纤歌凝而白云遏(3)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4)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孟子·寡人之于国也》)(5)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6)柔情似水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1、(1)杨柳岸晓风残月(2)亦足以畅叙幽情(3)凌万顷之茫然(4)雕栏玉砌应犹在(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声断衡阳之浦 12.(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艰难苦恨繁霜鬓(3)春光融融(4)哀吾生之须臾(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6)则其负大舟也无力(7)(且)君子之交淡若水

三、再综合答案参考

1.①智勇多困于所溺 ②人间正道是沧桑 ③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

2、①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 ③成由勤俭败由奢 ④恶竹应须斩万竿 ⑤请君莫奏前朝曲

3、寄意寒星荃不察;则孤陋而寡闻;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4、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难酬蹈海亦英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乎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代驾知章《咏柳》)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代杜甫《绝句》)

6、①逝者如斯夫 ②老大徒伤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 ④不及汪伦送我情 ⑤总把新桃换旧符

7、(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司马迁(3)波心荡,冷月无声。宋代 姜夔

8、(1)俨骖马非 于上路,访风景予崇阿。(2)竭忠尽智,以事其君(3)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9、(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2)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0、(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春花秋月何事了?往事知多少。(3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柳永 竟无语凝噎

13、(1)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2)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3)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14、(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5、(1)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2)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3)暴秦之欲无厌 侵之愈急

16、(1)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3)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17、(1)石破天惊斗秋雨(2)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歌窈窕之章

18、(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3)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计划 第6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编写的,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全套教科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持“守正出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这套教科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阅读鉴赏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这几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这些文章大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对于本单元所选的这些名家名篇更应该如此。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第三单元为文艺学论文单元,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所选的课文有:《咬文嚼字》(朱光潜)、《孟浩然》(闻一多)、《说“木叶”》(林庚)、《谈中国诗》(钱钟书)。这些课文,都出自文学大家。他们在课文中娓娓道来,或评论一位作家,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能持之有据,自成一家之言。阅读这些文章,等于是与这些文学大师对话,能打开我们的思路,启发我们去探讨文艺鉴赏方面的一些问题,加深我们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学习本单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最好能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作一番比较。

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论文单元,所选的课文有:《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指印》(丹齐克)、《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这些课文,或综述观点,或探讨成因,或作深入细致的分析,都能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学习时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要注意品味科技类文章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点。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力求做到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出题,不求面面俱到。但全面理解、整体感知课文的练习,即所谓“常规性练习”,即使与单元教学重点联系不那么密切,也还是必需的。同时,注重启发性,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要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部分题型和内容设计为开放式,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另外,还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作为补白性的文字,放在有关课文后面,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和对作品的评论,作为对教材的有益补充,供学生自读,以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表达交流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表达交流”也包括“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内容。写作部分共有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分别是:“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每一个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内容。“话题探讨”提出“写什么”的问题,也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相呼应。“写法借鉴”着眼于对“写什么”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带出“怎么写”,从而在写法上加以点拨。“写作练习”是在这个“写什么”的范围之内,设计若干个参考题目,让学生练习。这些题目可以让学生选做,教师也可以另行设计,进行替换或补充。过去的写作教材往往只着眼于写法,容易导致纯技术性训练。这套教科书中的写作专题,既讲“写什么”,又讲“怎么写”。“话题探讨”“写法借鉴”与“写作练习”三者密切结合,使学生在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上同时得到提高。在解决“写什么”的基础上谈“怎么写”,也比较符合形式服从内容、写法服从题材的写作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这套教科书中关于“写作”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一是上面所说的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第二个系统是与“阅读鉴赏”整合在一起,即在每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主要是写一些读书笔记、札记、感想、翻译、改写,等等,强调读与写结合;第三个系统与“梳理探究”整合在一起,主要是一些带有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这样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考,同时引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写作兴趣。

在信息社会,人们的日常交往日趋丰富多样,传媒手段日趋先进便捷,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因而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对口语交际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本套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每册设计一个专门的口语交际单元,前几册分别训练了“朗诵”“演讲”“讨论”“辩论”,本册学习“访谈”。活动的设计强调具体情境的设置,少讲理论知识,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二是结合“阅读鉴赏”部分的课文学习,安排相关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朗读、背诵、复述、讨论等;三是在“梳理探究”中的专题实践活动中设计相应的口语交际练习。

梳理探究

教科书中的“梳理探究”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巩固和整合。如本册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就是希望在必修课即将结束时,对以往学习的古代诗文作品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有的属于专题研究,如本册的“有趣的语言翻译”,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特点。这些专题,学生不一定能够准确地认识到多少理论意义,重在引导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一些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专题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名著导读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的“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本套教科书还安排了“名著导读”栏目。每册教科书介绍两部名著,以中外文学名家名著为主,其中部分与学过的课文内容衔接。本册教科书安排两部,一部是《三国演义》,一部是《堂吉诃德》。“名著导读”分为“背景介绍”“作品分析”和“思考与探究”三部分,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

【教学建议】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除了常规性的教学要求外,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加强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高中语文课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有过分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偏颇,就否定或削弱语文课的工具性,就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审美与情感的感悟和熏陶上。我们要准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教学中,要加强积累,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名句名篇的积累,阅读鉴赏方法的积累、表达交流能力的积累等,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2.重视诵读,改进古诗文教学。

古代诗文作品在这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文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因为这部分内容,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文质兼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可以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课程标准还有“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要求。因此,教学重点应是诵读课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课文的思想内容,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这也有利于培养文言语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发展简况等知识,也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切实掌握。3.用好《语文读本》,培养自学能力。

这套教材还编写了与教科书相配套,作为扩展阅读的《语文读本》。因此,教师要改变教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地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变过去那种常见的教师一讲到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讲得支离破碎的做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适当的讲解还是必要的,但课堂上的讲解,重在研读思路的梳理和阅读方法的点拨,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另外,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方法。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日后的继续自修和自我发展打下基础,终生受益。阅读《语文读本》和学习教科书的目的是相同的,着眼于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不同的是,对教科书,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训练力度也比较大;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课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灵活性比较大,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此,教师要把《语文读本》纳入教学设计中,可以给学生提出几条总的要求,如要求对每篇逐字逐句阅读,搞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等等。也可以对不同的文章提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大声朗读精彩的段落,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复述文章梗概等等。还可以开展比较阅读,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对学生自读的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检查并不是要考试,可以利用上课前和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抽查,如让学生朗读精彩片断,谈谈文章大意等等;也可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举行阅读座谈会,谈谈阅读体会,交流阅读心得;还可以让学生在壁报或自办刊物上,直抒己见,展开对一些文章的讨论,等等。总之,以达到督促学生认真自读、让《语文读本》发挥最大作用为目的。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还特别指出:“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并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也就是说,每学年的阅读量应不少于50万字。教师也要注意加强指导。4.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这套教材的写作部分,既注意吸收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经验,又体现了21世纪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明确高中学生从事写作必须做到的几种基本要求。包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二是进行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实用文写作能力;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发展文学写作的特长,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作为整套教材写作教学的一个阶段,本册写作教学的几个专题,注意与前几册写作教学的衔接。我们认为,尽管写作教学应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主,但给一些适当的点拨指导还是必要的。其中,既有所谓“规矩文”。每个专题有一点指导写作的内容,意在对学生的写作实践作一点理论上的指导,增加一点理性认识,掌握写作中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也有所谓“放胆文”,这在某种程度上适当借鉴和吸收了“新概念作文”的一些做法,即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设任何框框,没有任何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认为,“新概念作文”的主旨,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发挥他们各自的写作特长,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能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毕竟我们的高中生将来上大学读中文的是少数,当作家的更是少数。高中的作文教学,还是应以培养基本的写作能力为主。

教材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套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也为广大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新的语文教学实验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无限广阔的创造空间。我们相信,广大教师一定会抓住这次教材改革的机遇,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把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推向前进。【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2.14-2.2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 装在套子里的人 2 边城 1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深刻 2 作文辅导 1 第二单元(2.24-3.10)归去来兮辞 3 滕王阁序 3 逍遥游 2 陈情表 2 表达交流——学习写得充实 2 作文辅导 1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006)下一篇: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表格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