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总结

2024-08-17

小学生数学总结(精选14篇)

小学生数学总结 第1篇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2018年春季最新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7年春季最新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我校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立足“35分钟”课堂的教学研究、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现就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围绕校“35分钟课堂”和教师课题的开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以及自我学习一些教育教学书籍刊物,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努力促使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感悟,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每月按时完成了“教育综述”和“我最得意的一节课”摘抄500字。

2、结合每学期两篇教育教学随笔加强教学反思。认真撰写案例、“最得意的一节课”并组织参加区案例、“最得意的一节课”的评比。李朝品的《小学数学的课堂应该是基于“核心问题”的课堂——记两节“认识人民币”听课有感》获区案例评比三等奖。

二、加强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

1、本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

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围绕市、区“数学与生活”学生作品征集竞赛这一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区级每个班都有收获,市级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李朝品和刘芳老师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

3、积极组织全体三四年级学生参加校“数学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丰富了

学生的数学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

三、大力推进教研活动的开展,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利用集体备课认真做好教材研读与学习、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讨论研究反思。提高认识与处理水平。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2、以“随堂听课”为契机,加强听评课活动。提高教师认真钻研每课教材,深入分析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对数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

先后有黄腊香的《三角形的分类》、陈道年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邓树清的《千米和吨的复习》。

3、结合交流老师黄腊香的汇报课暨城区小学联谊课《倍数和因数》,展示和促进了老师们的教学研究。

4、课题研究:

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基于‘核心问题’的市、区联动小学数学教学研活动

②黄腊香老师的市级个人课题“小

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错误资源的运用”获得立项;

ƒ章志勤老师的区级个人课题“小学数学隐性失分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获得立项。

④课题组成员李朝品参加省规划课题《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和区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运算失误归因及提高运算能力的研究》的开题和研究工作。

⑤课题组成员刘芳参加省规划课题《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开题研究工作。

5、李朝品老师参加第八届区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在校领导和组内教师的关心帮助下经过笔试、材料、课堂教学层层考核终于顺利的过关完成了比赛并获得了“区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2017最新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2017最新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6、“师徒结对”工作。在教科室的精心组织下以“师徒结对”为契机与平

台,认真开展了“师徒帮扶”工作。师徒双方以真诚、真心、用心进行“做人”“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的互动学习研讨活动。

本学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取得了进步,这是我们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目的。今后,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换取更好的成绩。

小学生数学总结 第2篇

1、沟通联系,“串线结网”

小学数学教学网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的串在一起,但数学教材的内容是一个一个断开的课时完成的。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结成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不但能加深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便于将成块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便于今后运用。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复习课不只是引导学生认识和重视旧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编写提纲、列表等方法,将所学知识的逻辑整理出来,使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整理过程中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却又恰当的方法获得的新知识嵌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意识倾向等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学过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上也就存在着差异。“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重要摸底方法之一。教师在上复习课时,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把握较差学生的情况,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弥补他们知识上的缺陷。通过复习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避短,同时也能弥补教师

二、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

首先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复习前,教师将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措之处。同时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如果情况不甚明了,可以进行一次书面摸底(覆盖面较全,突出重点而又有不同层次。),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这样确定了复习内容,明确了目的要求,再考虑合适的方式方法,从而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指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本堂复习课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是重点部分,哪些是关键部分。

(2)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为载体,应如何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数学能力和数学习惯。

(3)对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学生掌握得如何,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解题方法还不熟练,这些问题中,哪些带有普遍性。

(4)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订好复习计划后,复习课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

科学的复习课应是在教师有效的“点拨激趣”下,营造一个让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的复习环境,合理的选择和安排知识重视的材料,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通过合作互动与作业操作,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升华,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让全体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复习,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去。

3、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

复习的方法很多,有阅读课文、编写提纲、绘制图表、说理、举出例证和一题多解等,到底选择哪些复习方法,要根据复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复习的方法越多,表明学生的思维越灵活,思路越开阔,就越有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高创造能力。

4、设计合理的课堂复习模式

要提高复习效率,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对以往知识上的缺陷得意弥补,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应考虑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复习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艺术 第3篇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若讲一成不变的作业、预习等内容,学生常常无心去听,有的甚至极为厌烦。下课了,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悄悄地向同学打听作业内容,其实这都是因为课堂结尾太单一、太枯燥乏味造成的。相反,我们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采用以下几种结尾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有认识”以后,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 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 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 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 我们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不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如果能,又应该怎样计算呢?

这样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进入到下一节课“梯形的面积”新课之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了过渡和铺垫。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结尾:

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

“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学生面露难色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们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

这时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四边形内角和是180°×3,五边形内角和是180°×4。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设问:

“照这样看,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这样,学生既巩固了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知的领域,培养了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还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位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要教学“约数和倍数”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离教室”这样的结尾:

教师出示带着数学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 教师出示卡片2,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然后离开了教室。

2. 教师出示卡片3、5,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 最后,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41、43、47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学生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乘着游戏的余兴,投入了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四、问题启发式

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

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正值中国成功早办2008年奥运会,我就设计了这样两道题留给学生思考:

在下边算式的括号中,任意填上“+”、“-”、“×”、“÷”等运算符号,使2组8个数的计算结果都等于2008:

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及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音乐赏析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学习。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记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人人顶呱呱。”

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跟着学唱,在愉快地歌声中明确了小括号的作用,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新知识。

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第4篇

一、铸师魂,强师能

抓好师德教育是搞好新课改的强有力保障,我校每年定期在教师中开展师德系列教育活动。以修师德为宗旨,培养教师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投身课改的创新精神。坚持做到师心慈,师教严,师德良,师表端,师风正,打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课改以来,我校以提高教师学历及教师各项基本技能为根本,以课改为契机,以科研课题为平台,以开展教学优质课为方法,以教研组为依托,学校领导为牵头,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构建全新的学习型教师群体,促进教师成长。

对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我们采取师徒结队的方法。在对待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上采取了分层梯队式的发展,不要求齐步走,但求人人向前走,给新教师指路子、树样子、结对子、压担子,要求青年教师沿着适应期——骨干

型——精英型——名家的路子发展。让教师参加各类竞赛,从备课到听课、上课、评课,使他们的教学理论向纵深方面发展。

二、创优质,练五功

在课改征程上我校严格执行市局颁布的教学常规,坚持做到教学“六认真”,抓好教师每天要做的“功课”: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这五课功是变革课堂落实新课程的关键。

要落实好课改,课堂是主阵地。课堂的动态生成,学生的创新精神来源于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因此备课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备课大讨论,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备课不在于用什么方式,而在于用心;不在于字多少,好差,而在于有没有将教学思路带上课堂,将教学所需准备好。在具体备课方面要求教师合理用好教材,努力成为课程开发者,创造者。

为强化备课意识,我校建立了课前说课制度来提高教师备课水平。还采用抽签听随堂课的方法,并根据学校表格给上课教师量化打分,最后整体评价。营造以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紧抓目标,突出三点,知识点、能力点、育人点。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格外重要。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校要求教师遵循新课改三大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特点,教师自身风格选择恰当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课改同时我们也没有摒弃传统教学媒体,如小黑板等。我校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改变了课改前学生听客、教师说课的习惯,让学生了有了想的机会,手、眼、脑、嘴并用,这样不仅对知识容易理解,更容易记牢。同时也培养了多方面能力。

如何将说课落到实处,我们要求每位上课老师面对同行,系统阐述对教材的理解,明确学习内容与范围的关系,明确“教什么”,知道“如何教”。透过说课提升执教者对教材钻研程度。

实实在在评价一节课是课改的重要环节。听课前我们注意选择好听课方式和听课时机。主要方式有:同备课再听课、先打招呼再听课、推门式听课、重点反复式听课、横向比较式听课。事先把评课标准表发放到听课者手中,要求听课老师课前做好准备,课中认真观察记录,课后认真思考整理,学校定期检查交流听课情况。

评课中一切从学生出发,从教师出发,实事求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评价,要求做到坦率诚恳,成绩要说够,缺点要说透,兼顾整体原则,既看当前课又看平时课,坚持以鼓励为主,对不同层次教师评课各有侧重。讲究方法,评课褒奖与贬斥掌握有度,注意评课场合和教师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更新评课形式,采用集中讨论,个别交换,书面评议,师生互评,抽签答辩,自我评议等形式。

此外对学生作业方面,我们发动教师认真排查作业中的弊端,提出巧讲巧练的口号,有机结合市教育局八项减负规定进行督查,一段时间后,学生作业负担少了,参加体育活动多了,保证了学生素质提高,健康成长。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全面公正、客观,实施过程评价;关注知识更关注情感,体现教学民主。

三、知不足,求发展

我校在课改路上,也有很多不足:

1.没有形成有效的集体备课。

2.新课改理念教师没能熟练驾驭,不能灵活运用。

3.教学方法上没有完全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4.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小黑板等具有乡土气息的媒体上好课有待研讨。

小学生数学总结 第5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专业素养。“眼界决定境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数学教师相较于语文教师等其他学科教师老师,信息的获得渠道可能更窄一些。在商讨的基础上,强化理论学习成为了全组教师的共识。为使得理论学习不流于形式,力争让每一位教师在每一次的学习中都有收获,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中专门开辟了理论学习板块。每次安排一位主讲教师,主讲教师或介绍目前的热点问题和校验动态、或学习经典的教育著作(片段)等。要求主讲教师不仅要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还要公布自己的学习资料供大家学习商讨,明晰认识,提升智慧和精神。把实施新课程改革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让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二、扎实基本功训练,提高专业技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是学校本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工作。数学组8位教师,有7位教师要参与全校比赛,参与率可能是学校三大教研组中的最高的。尽管“粉笔字、钢笔字”、“诵读”、“即兴演讲”和“才艺展示”等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但由于多种原因,教师之间的技能差距是客观存在,更何况教育对数学教师的诵读要求本来就比语文教师低一些。如何开展好训练呢,使得训练有实效?实现以赛促练目标,我们的办法首先是注意营造浓厚的学习范围,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身轻者上天堂”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教研组注意让参赛教师放下顾虑,体会参与的乐趣。从期初的粗放型诵读、演讲到期中的泛读赏析再到比赛前的模拟诵读等可以说螺旋式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了培训工作,老师在轻松和愉快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收获。

三、深入课题实践,促进专业成长。“尊重的教育”是学校的亮点工作。教研组应该是学校在科研工作中的主力军。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结合学校教导处的统一安排出一期“晴窗”专刊,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了学校课题计划积极开展了“我眼中的尊重”大讨论。老师们积极查询资料,主动交流、研讨,书写了学习小结,张贴于“晴窗”,勾勒了尊重课堂的基本框架。活动让老师们明确了尊重内涵,能有效指导课题实践的深入开展。

四、开展师德活动,打造和谐教研团队。“创优争先”是学校支部本学期的中心工作。数学教研组有两名党员教师,两位区首届德艺双馨教师。教研组注意引导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宣扬先进事迹,让老师们感受到身边的典范,勇挑重担,为人师表,认真执行教师职责,履行教师义务。不断改进完善教育方法,增强服务意识,做到以德治教。

五、主题研究深入开展,活动扎实有效。本学期教研组开展了“主体研究”实践活动。各备课组在积极商讨的基础上各自推出了自己的教研专题。教研组结合专题,制定了严格的教研计划,每月一专题。各备课组认真结合自己的专题开展了实践,同备课组的教师均围绕专题作课观摩,展示实践成果。本学期,上校级公开课3节,组内公开课5节,听优质教研课4节。教研组适时地组织集中研讨,同组教师是自然的主评人,主评按照本节课在教材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构想—本节课对于专题研究的实际意义等程序展开,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六、注重常规工作,提高教研实效.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重要工作是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检验教研成果唯一途径。本学期,教研组对备好课、上好课以及改好作业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教导处的组织下,开展了抽查及其他常规工作,做实了教研工作。

小学数学教研总结 第6篇

新学期伊始,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和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回顾一下上学期的工作经历简单梳理一下本期的工作思路很有必要。

刚开始接手行政工作有些不太适应,各项临时性工作让人猝不及防,繁杂琐碎有时让人理不清头绪,我不禁问自己:“难道这就是常规?”有疑惑的时候就请教有经验的同事,得到了不少帮助,但难免也有做的不当的时候,比如说沟通协调不到位,方法欠佳。所以新学期我会抱着继续学习的态度虚心向同事领导请教,不断学习工作方法,争取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学籍工作千头万绪,开学前两个月是最为忙绿的阶段,我会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学生的转入转出工作,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争取不出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本学期业务要更加熟练。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导处一员和数学教研组长,虽然资历尚浅经验不足,摸着石头过河也不忘学习反思、取长补短。为了规范教研活动我考虑与教师积分挂钩,使教研更加常态化、制度化;本学期尝试集体备课,利用大家的智慧碰撞增进对课堂的认识,不断探索共同提高;在刘校长的带领下,大家共同撰写学科课程纲要,使我们的`教学不光经验化更要专业化,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也要促进教师的教,从而促进学校教学的全面发展。

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块资料留存及保管是我的分内之事,为了改善以前资料留存不甚合理、使用不太方便、较费人费力的情况,我会重新进行资料规整,及时合理留存,充分考虑使用最大化,并与学校云盘保持同步,提高资源利用率。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 第7篇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一学年的研修活动就要告一段落了。这一学年里,我全程参与了工作坊的每次研修活动。每一次活动,我就提高一次;每一次活动,我就成熟一分;每一次活动,我就接受了一次新的洗礼。工作坊的每一次活动都像一个巨大的磁场,紧紧吸引着我们。从中我收获了很多终生受用的东西,同时,我也在不断思考,不断努力,回顾一年来的学习,我有如下几点收获:

一、坚持学习,向目标不断奋斗。

xxxx年元月份起,我被李志工作坊接纳为一名新成员,我深感自己的各种水平还有待提高,就制定一些学习计划。首先从学习理论知识做起:坚持每天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在闲暇之时学习了著名特级小学数学教育专家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的形与神》;也拜读了安康市名师李志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一书;坚持每月读《小学数教育》期刊,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其次,跟着名师走进网络,进行网络学习。我已在网络如期修完了完十门的必修课程,同时还学习了相关的视频讲座。学的同时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并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再次,走进名师,与名师同堂竞技。自从加入到李志工作坊,看到所有的成员都是省级教学能手,我内心就有些不安和愧疚。同时,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安心与期待,这不正是我学习、成长的好机会吗?因此,我主动承担了一些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得到了名师的亲自指导,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与方法,这更加坚定了我今后奋斗的信心与方向。

二、更新理念,向研究教师转型。

李志老师工作坊教师培养目标中提到:“能上课、会评课、敢讲座、懂研究”十二字方针。我一一对应检查自己,似乎是我望尘莫及的事情。但是通过近一学年来的团队活动,让我明白了:自主反思和专家引领,会使一个教师很快成长起来。

第一,从能上课向会评课转变。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每一位坊员都要承担对授课教师的课堂进行点评。刚开始我不知从何入手,生怕说不到点子上,走上台中,心里特紧张,当时心想还不如上一节课呢。然而通过听取团队成员的引领与示范点评,特别是汉滨小学的梁校长,每一次点评都是如此的充满诗意,从每一个细节中进行深入的剖析,我从每一个真知灼见中汲取养分。在省级教学能手吕蒙老师、王晓君老师、张远珍校长、罗龙飞老师等对我的悉心指导下,再加上自己对新课标理念等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我学着走上台谈谈自己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在不断的学习中让我这么一个只知道上课的教师终于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原来评课是一门学问,评好课更是一种境界。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艺术 第8篇

一、总结预习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 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 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 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 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 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 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 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 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 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 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问题启发式

在课堂结尾时, 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 不作解答, 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 以造成悬念,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这样, 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 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 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音乐赏析式

这种方式就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 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 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孩子们也随着音乐的节拍, 快乐地跟着学唱, 在愉快地歌声中明确了小括号的作用, 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 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领悟了新知识。

总之, 一堂课的结尾就如一曲乐章的尾声, 设计得好, 就会有掷地有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之感。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 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第9篇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经验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为培养其终身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奠定基础。

2.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课堂逐渐地被还给学生。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去研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互相补充,最后总结概括出结论。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又有了完成任务的机会,自然会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共度难关。课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形成互动。

二、把握数学教学中知识的整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数学知识前后联系比较紧密,系统性很强,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单一,很少有整体意识。但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2.基于此,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改变过去那种“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之源,是成功的催化剂。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这就要求我们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三、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注重情感渗透。

1.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教师必须把握好上课的前20分钟,因为这一时段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机首先,上课时教师要精讲,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走下那矗立在学生眼前的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特别是采用分组教学,教师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活动,增强师生间的亲密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古人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也!

3.说得好“数学,只有自己做对了,才叫做真正学会了”。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同时练习要适量,确保学生能完成。

4.在精讲精练的同时,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性,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现象,研究發展个体的特长,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总的来说,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是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等,每年的课程变化都要心中有数,在做到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做到有基础,有机会,有能力的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 第10篇

一、认真学习

从学习开始,认真观看网络视频,通过视频认真听看专家讲座、名师讲堂;观摩优秀教师课例;认真读好文件导读、拓展阅读等,并做好笔记,按时提交模块作业,及时浏览学员作业,积极进行互助研讨,做到积极交流,虚心学习。

二、学习收获

(一)国培研修学习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通过听专家讲、与学员的在线互动研讨、交流。我受益匪浅,专家的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使我明白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以生为本,教师主导”,明白了新时代、新课改对小学教师新的要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用学到的理念作为我组织教学、课堂改革的指南和依据。否则就会被学生和时代所淘汰,通过学习使我增强了自身需要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树立了只有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我们才能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研修学习增强了我的教学信心。通过看视频,听专家讲座我领悟了应该怎样用好、用活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怎样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怎样选择教法、学法;以及不同类型的课如何组织;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通过研修平台,我阅读了一篇篇感人的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知道了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而言之,通过研修,我找回了原本属于我的那份自信。

(三)研修学习使我懂得了反思与总结有助于教师很快成为专业化教师。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研修,也让我懂得了:现在教学不是靠以往的经验就行的,而是需要及时的反思、总结。这将有助于我快速成长为专业化教师指明方向。

总之,通过研修学习,我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树立了“以生为本,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心灵引起震撼,明白原来新课改下课要这么上;知道了我们教师该如何从一个“死教书、教死书”向一名知识型、教研型的教师转变;如何做到与时俱进。能够学到这些,都得感谢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巨大投入,使我有机会参加研修学习。我一定把在国培研修里学到的知识、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小学教师。

小学数学研修总结 第11篇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构成了数学新课程中的四个学习领域。《标准》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四个领域之一,这足以说明统计与概率在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粗浅认识:

一、统计与概率领域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教师几乎没有教这个内容的经验,加上一些教师自身就缺乏统计与概率的专业知识,教材培训力度不够,致使在理解、把握教材上花费很多时间,备课有难度也就在所难免。另外,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统计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还是要求学生自己能够制作相关的图表?在统计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握“众数”、“中位数”等这些新增内容的层次性。对于概率教学,教师普遍认为难以备课,教学中90%都是课堂活动。

二、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可是这些活动占用时间太多,组织太多的活动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概率游戏环节太多,但无非是掷硬币、摸彩球、玩转盘这些活动,虽然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上和类型上有所不同,但活动的本质是相同的。这些活动难以控制,因此教学概率比统计难度更大。教师认为“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非常困难,一旦进行课堂活动,几乎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时间都不允许。所以在教材中有活动的环节,就简单地找学生示范一下就结束。

三、教材中内容大多与城市生活联系密切,这使农村教师在教学中有较大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花大功夫对这些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方可顺利地进行教学。同时,正由于统计与概率的设计与生活密切联系,在得到教师充分肯定的同时,他们也感到一节统计与概率课下来,学生好像没有学到什么统计与概率知识。小学数学教材在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素材选取上对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够,使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统计与概率的相关内容时需要更多的加工,以达到联系农村实际使学生更容易学习的目的。而在联系实际处理统计与概率内容的难易认可度上差异极其显著。城市教师普遍能联系实际处理教学内容,而农村教师在联系实际处理教学内容上有较大的困难。

四、使学生从小开始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掌握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具有统计与概率的意识显得十分必要。《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与概率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中一个领域独立列出,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我们不能过于积极乐观而忽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应该深刻反思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小学数学课堂总结 第12篇

一、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3、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4、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二、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一下几点:

1、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2、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

3、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课堂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13篇

众所周知, 数的分类并非本节课教学的内容, 它仅仅是为引出研究范围所作的铺垫, 而学生在学完整节课时却告诉大家, 通过这节课学习学到了数可以分成整数、分数和小数。而教师也没有对此作出任何评价和引导, 很显然教师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个过程———课堂总结。

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教师在总结时这样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今天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然后学生七嘴八舌, 颇似热闹。教师千篇一律的提问, 学生那可有可无的回答, 教师似乎已经习惯。笔者认为, 在追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下, 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 有必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使课堂总结不仅起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掌握的作用, 而且达到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目的。那么, 如何使课堂总结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下面结合具体事例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归纳式总结, 查漏补缺

这是一种常用的结尾方式, 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几分钟, 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便于学生总览全课, 查漏补缺, 促进对知识的总体认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案例:《百分数》

这课堂内涉及到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 其名称和公式较多, 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 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 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 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 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

这样做, 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提问式总结, 承前启后

提问式总结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梳理和升华,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案例:《比例的意义》

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 为什么说是一个比例?学习比的时候, 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如果等号后面看作一个分数时, 是什么意思?等号前后都看作分数时, 又是什么意思?”

这种提问式的总结, 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使新知识能有效地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三、悬念式总结, 引发欲望

数学课的总结, 可以通过巧设悬念, 拨动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 可考虑设置悬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时, 有意设置一个悬念, 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产生一种向往感, 这对学生课后预习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案例:《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可以制造悬念进行课堂总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并且验证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那么你能否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面的等式 (18×6=54×2) 改写成不同的比例, 一共能写几个?”

这种悬念式总结, 不仅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 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四、呼应式总结, 体验成功

首尾呼应是写作文的一大法宝, 但它同样适用于数学课堂教学。通常, 教师会在课始提供一个情境, 并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整节课的学习, 到了课末再回过头来解决这个问题。

案例:《中位数和众数》

教师在课始导入部分设计了一个谈话:“有一群人在操场上做游戏, 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1岁, 请你猜猜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学生们想当然地认为是一群小学生。教师对这个回答没有作过多的评价, 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学完今天这节课你就知道答案了。”到了课尾, 进入总结时教师又将这个话题出示并问道:“现在你对课始的问题还有别的答案吗?”通过学习中位数和众数, 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了, 他们认为可能是一群小学生在做游戏, 也可能是幼儿园老师带的一群小朋友在做游戏……

首尾呼应给了学生自己摘果子吃的机会, 同时也使结课与导课脉络贯通, 体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协调与完美。

五、游戏式总结, 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总结的一般化, 形式的呆板化, 易使学生感到乏味, 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 能使学生调节疲劳, 保持学习兴趣。

案例:《因数和倍数》

教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 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 你要走上讲台, 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 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 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学生顿时倍添兴趣。

1.教师出示卡片2, 座位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上讲台, 分别说出了自己座位号的倍数和约数, 然后离开了教室。

2.教师出示卡片3、5时, 座位号是3、5的倍数的学生, 也用同样的方式走出了教室。

3. 最后, 教室里只剩下座位号是1、7、11、13、19、23、29、31、37的学生。

师问:“你们怎么还不出去玩呢?”

生答:“因为我们的座位号都不是老师拿的卡片上数的倍数。”

师问:“那出什么数时, 你们就都可以出去了呢?”

生答:“1。”

教师出示卡片“1”, 在欢快的下课铃声中, 同学们依次做完游戏走出教室。

游戏式总结特别适用于低年级的数学课。如“爬山夺红旗”、“树上摘苹果”、“拍手歌”等, 都是低段教师普遍采用的游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艺术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总结艺术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学生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教师若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

一、过度铺垫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梯形的认识”以后,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和帮助预习:

1.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

2.什么是梯形的底边(上底、下底)、腰和高?

3.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这种设计,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

二、延伸拓展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这样设计结尾:教师边出示用纸板做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边总结和提问:“我们通过学习和证明,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当学生面有难色时,笔者进一步启发:

“计算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采用了‘拼图法;对于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采用类似的方法呢?比如是否可以用‘分图法,把它们分解成几个三角形,再计算它们的内角和呢?”学生猛然醒悟,很快顺次把这些图形分成2个、3个、4个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四边形内角和是180°×3,五边形内角和是180°×4。

這样总结,既巩固了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知识,又拓宽了思路,扩大了学生认知的领域,还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多边形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三、趣味游戏式

这种结尾方式是根据儿童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结束新课。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笔者设计了“找朋友,离教室”游戏:

笔者先出示带有数字的卡片说:“你们可以为我出示的这些数字‘找朋友。如果你的座位号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找到了‘朋友并可以离开教室了。在离开以前,你要走上讲台,为你的座位号再找出两个‘朋友并大声说出来,才能走出教室。这两个‘朋友,一个是它的约数,一个是它的倍数。”

四、问题启发式

问题启发式总结是指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既能巩固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音乐赏析式

这种方式是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如在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小括号”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结尾:

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呢?”

生答:“小括号。”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儿歌。”教师接着播放录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听到童声演唱:“小括号,作用大,题里遇到先算它;睁大眼睛看清楚,可别马虎忘了它;我们从小不马虎,个个学得顶瓜瓜。”学生们随着音乐的节拍,真正做到了在娱乐中学习。

上一篇:商铺消防责任书下一篇:耐克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