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课堂练习设计

2024-08-22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课堂练习设计(精选8篇)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课堂练习设计 第1篇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课堂练习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中的“观”、“际”、“沿”,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3.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理解寓意。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2.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板书)

3.你们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对话)

(二)找一找,说一说:

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和﹏标出来。

四、分角色读一读。

1.小组读。

2.指名表演读。

五、思考、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1.青蛙和小鸟它们认为天有多大?

2.它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3.你认为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4.你觉得天有多大呢?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会全面看问题。联系已学古诗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5.总结寓意:(略)

六、选做练习,拓展思维,练习写话

亲爱的小朋友,青蛙在井底已经住了上百年上千年了,狭窄的井口阻碍了它的视野,使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你能帮助青蛙设计一个新的“家”吗?

【在孩子们的画笔下,青蛙未来的家真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其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这样的一个设计:

青蛙在井口安装了全玻璃活动式太阳能天窗,利用太阳能井底冬暖夏凉,青蛙再也不用冬眠。井底到井外设有专门的观光电梯,电梯两旁安装了隐蔽的捕虫器,青蛙们在观光的同时享受昆虫的美味。

这种实践性练习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还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假如你来到青蛙的井底之家,看到青蛙的亲戚朋友们,你将怎样向青蛙家族介绍外面精彩的世界呢?

【学生们搜集了大量资料在班级中交流,有的向青蛙家族介绍世界奇闻,有的讲自己身边发生的有趣事情。这种拓展式的表演可以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感、所获。】

亲爱的朋友们:

今天,我遇到了一位来自远方的朋友,它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着它,我去了田野山洼,去了________,去了________。我看到了天,天原来是________,________。我多么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对全世界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只()的青蛙

()月()日

【以这封信的内容作铺垫,加上对文本的解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孩子们成功换位,把自己当作那个因客观条件限制长年以来受困于井底、总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青蛙。用平实无华的语言表露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学生在“我多么希望”后的空白之处填写了各自的想法----

想法1.多么希望我的青蛙弟弟、青蛙妹妹、青蛙朋友„„所有的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啊!

想法2.多么希望我们家的井口也是无边无际的,那样青蛙们就不会犯和我一样的错误----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想法3.多么希望在井底装上一架望远镜,这样我的爷爷奶奶不出家门也能见到无边无际的天!

想法4.多么希望我的家在广阔的草地上,在美丽的池塘边,在风景优美的大公园里。】

【这些只言片语无不透露出学生的个性,激发其潜能,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他们通过写话这一形式,进一步接触了课文内容,走进了井底青蛙的世界,唤起了学生们对井底之蛙的理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种开放式的练习,不但有效地巩固了课文内容,还将书本得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课堂练习设计 第2篇

一、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坐井观天》(板书)。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咦!后来怎样呢?(师边讲述边画井,并随机贴青蛙、小鸟图)

二、初读熟知

1、师: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的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 师:小朋友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谁能大胆地告诉我们故事讲的谁和谁?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

生:课文讲的是青蛙和小鸟的故事,他们争论天有多大。

师:你学会了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真为你高兴。(板书:天多大)

2、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小朋友拿起笔,再次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用“------”画出他们的对话。(生读课文勾句子,师巡视)师:老师愿意分享你们丰收的喜悦,谁愿意把你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生读出了他们的三次对话,师在屏幕上出示三次对话。

师:你勾得真准!小朋友,你们勾对了吗?勾对的朝老师笑一笑。(很多小朋友笑眯眯地望着老师)笑得可真甜!错的也没关系,待会可别忘了加油哦!

三、精读课文

1、①师: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1次对话,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青蛙不知道小鸟从哪儿来。师:你真会读书!

生2:我知道了小鸟从天上来,飞了很远很远。

②师:青蛙说的话后边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齐:问号。师:谁想读读它。

生1:(读)你从哪儿来呀?

师:你读得很流利,要是把疑问的语气送到句子里就好了。生2:(读)你从哪儿来呀!(有疑问语气)师:不错,读出了疑问的语气,要是把“哪儿”强调就更棒了!生3:(读)你从哪儿来呀!(很棒)师:掌声送给她!像她这样练习练习。师:一起读读。(生读)

师:我仿佛看见了那只充满疑问的青蛙。那小鸟是怎样回答的呢?读。。生:(读)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小鸟从哪里来,飞了多少里,这都是青蛙想知道的,所以读的时候应加重语气,谁来试。(生1读得很有感情)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叫“我问你答”,好吗? 师:你从哪儿来呀?

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师:好玩吧!找你的同桌试一试。(生积极地游戏)

2、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小鸟和青蛙后面的对话更精彩,请看屏幕。(出示第二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啦?”

生读句子,质疑。

生1: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 生2: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

生3:大话什么意思?

师:小朋友们真会提问,现在咱们就一一解决,请小朋友抬起头,看看天花板,和你自己比较,天花板大还是小?

师: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纸,像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天花板,说说现在卷起圆筒看到的天花板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生1:刚才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2:刚才看,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圆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圆筒口那么大。

生3:我们的视线被圆筒挡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那么大。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齐):井口大。师: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的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

3、师: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呢?请小朋友观画面,看哪位小朋友看得最仔细,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过什么?(生观画面,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还不时发出感叹。)师: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什么?(出示句式: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生1: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草原。生2: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高山。生3: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长城。生4: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大海。生5: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城市。生6:小鸟飞呀飞,它看见了高楼。

„„

师:小朋友们的语言真丰富,小鸟飞过许多地方,他从没有见到天的边际,所以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小鸟飞过的地方多,看到的东西多,知道也就多。生: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到的东西少,知道的也就少。师:对,这是一只见识广的小鸟;这是一只见识少的青蛙。

师:什么叫大话呢?生1:假话。生2:夸口。生3:吹牛。

师: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是真的,谁能把不相信的语气送到句子里。生1:(读)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生2:他只把句子读通顺了,不相信的语气没读出来。师:你能试一试吗?生读

师:像他这样练习练习。(生练读,然后齐读)

师:青蛙不相信,小鸟可着急了,他得努力劝说青蛙相信自己的话,该怎样读呢?自己试一试。(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也来争论争论,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

(男女分角色读)

4、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生读)

生1:青蛙笑小鸟说的是错的。生2:青蛙笑自己说的是对的。

生3:小鸟笑青蛙错了,还认为自己是对的。生4:小鸟笑自己说天无边无际是正确的。师: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 生:让他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师:对,眼见为实,让他亲眼瞧一瞧!(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动画)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出示句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生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看见天无边无际,说:“哇!天真大呀!” 生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看见外面的世界真美丽。

生3: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想,这下可好了,我也能和小鸟一样,到各地去看看。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生读)

五、总结全文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鸟还是青蛙。生1:我喜欢小鸟,因为小鸟知道得很多。师:你的收获可真不少。

生2:我也喜欢小鸟,因为小鸟知道青蛙错了,他乐于帮助他。

2、师:小鸟为了锻炼自己,飞过了许多地方,获得很多见识。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处处多学、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就一定能成为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

板书:

青蛙图

井口大

见识少

天多大?

小鸟图

无边无际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课堂练习设计 第3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内容。

【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是一则很有趣味的寓言故事, 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冠军后, 不思进取, 结果翅膀退化, 丧失了飞行能力。通过故事, 主要告诉人们“满招损, 谦受益”的道理。依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 设计教学思路是从生活到文本, 再从文本到生活, 即“联系生活经验, 品读课文内容——再现内容情境, 品读课文内容——咬文嚼字, 品读课文内容——合作交流, 品读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注重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情感熏陶,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并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使学生在趣味中研读, 在品读中发现, 体验语文的乐趣, 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退化、爬行”等词语, 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借助课件和实物图片, 引导想象, 紧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反复品读, 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对话, 理解课文内容, 在充分体验中懂得“满招损, 谦受益”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借助课件和实物图片, 引导想象, 紧扣重点词句, 反复品读、感悟, 理解课内容。

2.难点: (1) 引导学生掌握课后习题“唯恐”和“生怕”所表达的含义。 (2)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言。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激趣揭题

1. 播放课件:歌曲动画《蜗牛与黄鹂鸟》。

2. 说说歌曲中唱了哪种你所熟悉的小动物。

3. 教师导入:歌中唱了蜗牛, 这只小蜗牛就是我们昨天认识的那只小蜗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蜗牛的奖杯》 (师板书课题) 。

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1. 联系学生经验, 品读课文内容

(1) 情境导入:课件展示现在的蜗牛图后, 问: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呢?那它过去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 品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后想一想, 你读会了什么? (蜗牛是飞行能手)

(3) 引导感悟:刚才老师也和你们一起读了。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是太懂, 想请你们帮帮忙。“自由”是什么感觉?什么时候是最自由的?那么, 蜗牛在空中自由地飞, 是怎样的飞?

(4) 交流朗读:我们找到了自由的感觉, 那谁能把小蜗牛自由的感觉读出来呢?

(5) 总结评价: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 终于找到了自由的感觉了。

(备注一:本课教学亮点1, 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 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2. 再现内容情境, 品读课文内容

(1) 谈话激趣, 导入课文内容

一天, 小蜗牛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发现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举行飞行比赛, 于是, 小蜗牛决定去参加。下面我们就跟着小蜗牛一起到飞行现场去看看吧。

(2) 初读感知, 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聪明的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读后回答)

(3) 板贴会意, 理解“遥遥领先”

(1) 刚才, 同学们从文中了解了当时的情况, 现在老师请你们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境。假如这块黑板就是比赛场地, 那么蜜蜂、蜻蜓、蝴蝶分别会飞在哪里呢?小蜗牛该飞在哪里呢? (指名让学生把小动物的图饰贴在黑板上)

(2) 同学们看一看, 他们的位置合适吗?

(3) 如果让老师贴小蜗牛的话, 你们知道老师想把小蜗牛贴到哪吗?

(4) 教师贴小蜗牛到教室门上 (室内最远处) , 然后问学生为什么。 (教师告诉学生小蜗牛飞得快, 从而理解遥遥领先、甩下等词语。)

(5) 教师总结:这就是遥遥领先, 甩下所有的对手。

(6) 诵读课文:下面请我们班的男子汉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下, 你们可要读得遥遥领先哟。

(备注二:本课教学亮点2, 意图是让学生通过直观、自主学习, 达到理解遣词造句, 感悟美文的目的。)

(4) 移情体验, 升华情感

(1) 蜗牛凭着出色的飞行本领, 得了冠军, 还捧了金灿灿的奖杯。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特地从小蜗牛那儿借来了那只奖杯, 给你们看看吧。

(2) 你们觉得这奖杯怎么样?假如你就是那只小蜗牛, 此时, 你站在领奖台上, 下面都是你的粉丝, 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 有的表达出感恩, 有的表达出要再发奋努力, 还有的表达出过分自信……)

(备注三:本课教学亮点3, 意图是给孩子一个想象的余地, 放飞他们的思绪, 怎么想就怎么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深他们对课文的了解和感悟。)

(3) 对于奖杯,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 文中的小蜗牛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导入第三自然段学习。

3. 咬文嚼字, 品读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

(1) 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蜗牛的表现呢?

(2) 用“ˉ”画出小蜗牛是怎么做的?用“”画出小蜗牛是怎么想的?

(备注四:本课教学亮点4, 意图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

(2) 学生思考、交流上面的问题。

(3)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问:谁能读出小蜗牛得意洋洋的感觉呢?

(4) 你们读得很好, 听了你们的朗读, 老师也想读了。下面老师和你们朗读比赛, 奖品就是这只小蜗牛的头饰。

(5) 师读书。故意读漏“成天”一词。

(备注五:本课教学亮点5, 意图是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引起反思。同时, 从对老师的找错中, 培养学生的自信。)

(6) 老师不就漏了一个词吗?这样说行不行呢? (生齐答:不行。)

(7) 对, 是不行的。我们平时读书不能添字, 也不能漏字。再想一想, 老师读漏了一个词, 看看内容有没有变化呢? (变了)

(8) 那么, 小蜗牛为什么“成天”离不开这个奖杯呢? (引出“唯恐”“生怕”两个词。)

(9) 帮助学生理解“唯恐”“生怕”两词。

(备注六:本课教学亮点6, 通过感悟理解课文, 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4. 合作交流, 品读课文内容

(1) 导入:这只固执的蜗牛, 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我们一起学习下文。

(2) 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其他同学想一想:

(1) 小蜗牛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发生了什么变化? (抓住退化、丧失等词语)

(2) 看到小蜗牛现在的下场, 你们想象一下, 原来的小动物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3) 分组分角色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

(4) 教师总结课文, 感悟寓意。

(5) 课件出示名言:

(1) 满招损, 谦受益。

(2)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一读。

三、总结课文, 走出文本

日子过得真快啊, 小蜗牛老了。有一天, 它带着它的孩子们在森林里散步, 又看到了森林里举行飞行比赛, 这一次是小蝴蝶得了冠军, 老蜗牛看在眼里, 悔在心里。它会对它的孩子们说些什么呢?用你手中的笔写出来吧。

(备注七:本课教学亮点7, 意图是让学生移情体验, 从“局外人”变为“当事人”, 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对寓意有独特体验。)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 以生为本, 尊重学生独特的文本体验, 真正做到了在趣味中研读, 在品读中发现。

1. 以“词”带“文”, 抓住重点

在教学中, 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理解“自由飞翔”, 从板贴会意中理解“遥遥领先、甩下”等词语, 从而使学生读懂了课文的内容, 抓住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2. 以“词”带“文”, 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 从老师设计的故意出错中, 让学生比较有“成天”和没有“成天”一词对文章内容表达效果的不同, 从而引出了“唯恐”“生怕”两个近义词。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 从而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3. 以“词”带“文”, 启迪心灵

《九寨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第4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教学过程

(课前听歌曲《神奇的九寨》,谈话。)

师:知道这首歌唱的是哪里吗?

生:九寨沟。

师: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名叫《神奇的九寨》。

(开始上课。)

师:美的景物、美的事物总能激起人们心中情感的涟漪,让人禁不住地想用歌声来咏唱它,用五彩的画笔来描绘它,用笔下的文字把它永远地记录下来。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为我们描绘的文字再次走进——九寨沟(生齐读课题)。

(点评:创作是为了表达内心的认识和情感。教师的导入语意在告诉学生:言为心声,作者写《九寨沟》就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对九寨沟的热爱与赞美。)

师:《泉城》一课,作者开头用凝练而优美的文字概括了泉城泉水的特点,引出了最著名的四眼泉;《田园诗情》一文,作者开篇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概括了荷兰这个国家的特点。《九寨沟》这篇课文,作者开头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呢?

(点评:由于公开课安排的时间原因,先上了第十课《田园诗情》。教师善于整合教学资源,抓住本单元教材均是写景文章的共同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写景的文章如何开头上,渗透开篇方法,巧妙地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介绍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生:还介绍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一、二两节当中,有两个词我们能从中触摸到作者内心的感受,能找到吗?

生:是“神奇”和“童话世界”。(板书:神奇童话世界)

师:九寨沟真的如作者所说,是那么神奇,是一个纯净的、美丽的、奇妙的童话世界吗?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读的时候,可以把文字在自己的头脑中变成一幅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物,可以用“——”标画出来;作者用了哪些词句把这种景物写得很美,可以在下面标上着重号。

(点评:阅读写景的文章,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文字在头脑中还原成画面。在这里,教师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仅要读出画面,读出感受,还要关注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画面的。)

(生默读第三节。)

师: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你看到了哪些美景。说的时候,可以先读出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我觉得雪峰很高,都和云彩一般高了。

师:“插入云霄”,都伸到云彩里去了。

生:“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我看到湖泊就像一颗颗宝石,沟谷就像一条条彩带。

师:五颜六色的彩带上镶嵌着一颗颗晶莹闪亮的宝石,多美呀!

生:“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五彩斑斓。”九寨沟的湖泊真神奇,湖底的石块有各种颜色,这是别的湖所没有的。

师:这些彩色石块是钙化粉末沉积而形成的。

生:“每当天气晴朗时……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九寨沟的湖水就像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美极了。

师:湖面上会有哪些颜色呢?

生:鹅黄、淡蓝、深绿、洁白、粉红……

师:真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所以作者把这湖面比成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出示:每当天气晴朗时……所以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生:老师您写错了,最后一句应该是“难怪……呢!”

师:我们来比较比较,看哪种好。

生:书上这样写更生动了。

生:书上这样写我们能感觉到作者的心情。

师:什么心情?

生:很高兴、很喜欢。

师:是啊,我们仿佛看到作者正站在五花海、五彩池边,听到他正啧啧赞叹——

生:九寨沟真是人间奇迹啊!

生:九寨沟的水真是与众不同啊!

生:九寨沟的湖水竟然这么奇妙,这么美丽!

师:原来“五花海”“五彩池”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呀!让我们把这种心情带进去读一读。

(点评:教师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感受“五花海”“五彩池”的美,还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想象,从作者的用词用语当中感受作者看到如此美景时的惊喜。因此,学生入境动情,读来特别有感情。)

生:从“由于河谷高低不平……蔚为壮观”,我看出瀑布很多。

师:仅仅是多吗?这瀑布特别吗?

生:“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很美、很壮观。

生:“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是天然的。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台阶是用水泥、石头铺就的,而这些台阶则是——

生:瀑布。

师:是瀑布吗?

生:是湖泊。

师: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作者用“恰似”,而不是“好似”,感觉——

生:很恰当。

师:很奇妙。看到这奇妙的、如白练腾空的瀑布,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生:这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生:这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生: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

师:你太了不起了,居然知道“鬼斧神工”这个词!

师: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点评:教师在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多、美、壮观的基础上,抓住一个“恰似”让学生与“好似”进行比较、辨析,从而感受到九寨沟瀑布的奇特、奇妙,引发了学生由衷的赞叹,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使语言与情感同构共生。)

师:这真是一路美景,如诗如画,令我们如痴如醉。谁来美美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带着我们再去神游一番?

(生配乐美读第三自然段。)

师:让我们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客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这一路,我们会看到哪些珍稀动物呢?请默读第四自然段,看到什么动物用“——”标画出来。哪些词句描写让你觉得这种动物很可爱,就在下面标上着重号。

(生默读第四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看到哪些动物。

生:“也许,就在不远处……向你窥视。”我觉得金丝猴很想让人接近。

师:想让人接近还“窥视”吗?“窥视”是什么意思?

生:偷偷地看。怕人来伤害它。因为它生活在密林深处。

生:我觉得它蛮可爱的,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很机灵。

师:真是个小机灵鬼。(生笑。)

生:“也许,会有一群……前方的丛林中。”羚羊跑的速度真快,“窜”表示还没等你看清楚,又消失了。

师:真是来无影,去无踪。(生会心地笑。)

生:“也许,你的运气好……鲜嫩的竹叶。”“憨态可掬”表明这只大熊猫很可爱,一副憨厚的样子。

生:这只大熊猫还“若无其事”地咀嚼竹叶,显得很清闲。

师:用我们昨天在《田园诗情》一课中学的两个词语来说,是——

生:悠然自得、悠闲。

(点评:教师极富语言敏感和教学机智,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的关联,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意识和习惯。)

生:“也许你还会看见……美滋滋地照镜子。”从“美滋滋”看出这只小熊猫很爱美。

生:这只小熊猫真臭美!(大笑。)

生:这只小熊猫也和我们一样,有爱美之心。

生:这只小熊猫行动敏捷,很灵巧。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描写这四种动物的时候,每句前都用了一个词,(板书:也许)能换个词吗?

生:可能。

生:或许。

师:为什么用“也许”呢?

生:因为这些动物是珍稀动物,很少,不一定能见到。

生:因为这些动物没有固定的活动地方。

师:四句话,用了四个“也许”,句式一样,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呢?我们来读一读,感受感受。

(师引读“也许”,生接后面部分。)

生:读起来感觉很顺畅。

生:读起来有一种神秘感。

生:读起来很有韵味。

生:这是排比句。

师:对。排列很整齐的句子读起来往往感觉很顺畅,有韵味,很优美。同时,这四个“也许”还带给了我们些许神秘。

(生齐读。)

(点评:教学“珍稀动物”这一部分,教师先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描写当中感受每种动物的可爱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言语表现形式,体会“也许”一词的准确与妙处,体会四个句式的韵味与优美,极富“语文味”。)

师:请一位同学读最后一段。

师:你能发现这样的结尾有哪些妙处吗?

生:作者抒发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请你读出来。

生:这段话总结了全文。

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这四个词把前面描写的景物概括出来了,省略号说明九寨沟的美景还有很多。

师:你真了不起!

(点评: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发现了结尾的多种作用,品尝到了自主发现的快乐,从中也学到了文章结尾的方法。)

师:你想用一两句话来赞美九寨沟吗?

生:九寨沟真是人间仙境,它让人流连忘返!

生:九寨沟真像一个神秘的星球,我们进去就不想出来了。

生:九寨沟就像一块七彩画板,上面画满了七彩图画。

生:九寨沟就像一块磁石,它仿佛有神奇的魔力。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5篇

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无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能借助拼音,学习本课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按笔顺规则描写8个字。

2.能结合课文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二)过程和方法

有感情的蓝谷地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的自信、傲慢的语气。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4个生字,理解课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二)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表演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四、教学方法

(一)先学后教

利用自学指导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后继教育打下基础。

(二)动画演示

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难点。

(三)诵读品味 理解课文,体会寓意。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板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生读)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一起说。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3.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话、际”2个生字,及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的道理。

二、精读感悟,感情朗读(第四次先学后教)

出示图片青蛙在井里,小鸟在井沿,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他们在争吵什么呢?

1.自学自测

(1)出示自学指导 :大声朗读课文,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和“﹋”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2)生自学。2.小组纠错

小组内交流:互相讨论。3.质疑拓展

学生提出不会的或不清楚的问题,老师予以解决。①师:小动物对天有什么看法,谁读懂了?(师相机板书:天无边无际,天井口那么大)

评价:他读懂了吗?表扬他——顶呱呱。

师:一起来说,小鸟说天(生:无边无际)青蛙说天(生:不过井口那么大)

②学习第二次对话:

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谁知道“无边无际”的意思

师: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无边无际呢?我们学着小鸟飞一飞,张开你的翅膀。(播放各种画面:小鸟飞过雄伟的高山,飞过宽阔的大海,飞过美丽的草原,飞过无垠的沙漠,)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一边,天可真是(生说:无边无际)

师: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评价语言):

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你用感叹的语气读出了天的大。

从你的朗读声中,我看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天空。

天真的是大得望也望不到头啊!

师:让我们一起告诉青蛙吧。

师:可是青蛙却不相信小鸟说的话,认为它在说大话,知道“大话”什么意思吗?

师: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为什么 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呢?

师:所以青蛙觉得有点——不相信,不可思议,疑惑

师:那么谁能读好青蛙说的话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试一试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读出了什么语气?)

评价:你的朗读声中,我听到青蛙的自信的同时,还带点骄傲的语气呢。

师:谁愿意和小鸟一起来争论,再加上动作就更棒了,一起来争论争论吧!

③、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可是青蛙看到的为什么和小鸟的不一样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原因呢?(生读课文)

师:你从那句话看出来的(生读)

评价:你真会读书,(出示第三次对话)

师:青蛙天天坐在井里,为什么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体验:老师呀想一起和我们同学做个小实验。我们现在就当一回井里的青蛙,我们把课本卷成圆筒,一只手捂住眼睛,一只手举起圆筒看黑板,看到了吗?现在请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现在请看黑板,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的黑板和从圆筒中看到的黑板有什么不一样?

评价:你很会观察,师:谁知道为什么呢?

师:正因为这样,青蛙才那么肯定,我们就学学他自信的语气来读一读:“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青蛙笑了,他肯定地说/自信地说/骄傲地说/自以为是地说

引导学生读青蛙的话。

师:所以无论小鸟怎么说,他还是没有相信小鸟的话,那么小鸟想出了什么办法呢?让我们来帮小鸟一起劝说一下吧!齐读“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四读对话)

小鸟和青蛙争论的多激烈啊!那你们想不想学小鸟和青蛙一起来争论争论.f(大屏幕投影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对话。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4.归纳总结

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用下面的句式来说:

青蛙鼓足了勇气,跳了出来。它看见…… 它说:“……”

小结:后来,人们给这个寓言故事起了个名字叫“坐井观天”。现在你们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目光狭窄还自以为是。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呀!

三、积累拓展,学习写法(第五次先学后教)

(一)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际、话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吗? 2.你认为在书写时应当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指名说,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3.老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教师边范写边指导。

4.学生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

5.老师投影展示学生书写情况,师生一起评议。

四、达标训练

(一)选字填空。坐 座 渴 喝 1.青蛙()在井里。

2.乘公共汽车要主动为老人让()。3.上完体育课,我很(),想()水。

(二)辨字组词

渴()

井()

观()

沿()喝()

开()

现()

铅()

五、日清作业,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小朋友们还想不想读更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呢?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寓言成语故事,然后到班上来一起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七、教学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在多元智慧的砥砺碰撞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我希望自己能把知识当成礼物送给学生!下面我就《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本课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的,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二、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师生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应及时捕捉,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况且,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学生的思考可以丰富学习的主题,提升本课的教学价值。如以上教学结束时教师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也许有一些学生会提问:“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青蛙有没有错?”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选择及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应辩证地处理。随着课改的深入,那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更需要我们理智地守望。

三、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旨在拓宽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课堂练习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教具的准备

生字卡片,问题卡片,圆直筒,相关录音,彩景图,动物形象。*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游戏激趣。1.导入,板书课题。

2.出示生字卡片,复习本课生字。3.游戏激趣。

(1)出示图片,学生用圆纸筒观察。

过渡:今天,动物朋友来我们班做客啦!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呢?(生:想)赶紧拿出圆纸筒,对准黑板,仔细看看谁来了?(师变魔术般在黑板上下对顶的两角落贴上青蛙、小鸟的图片。)

(2)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比较“用圆纸筒看黑板”和“不用圆纸筒看黑板”,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吧!

二、初读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呢?(卡片出示问题一)2.指名回答。

3.师相机板书:天有多大?(竖着写)

三、品析二——七自然段 1.自由读文,找出各自的观点。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2.陈述观点,学习四、五自然段。A.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说“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师相机板书:青蛙 不过井口大)(2)引导学生理解“天不过井口大”。(3)图文结合:青蛙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天呀?(师相机板书:井里)

(4)谁愿意学着青蛙的口气,来读一读第四段?(5)生齐声有感情的读读第四段。B.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说“小鸟认为天有多大?”(师相机板书:小鸟 无边无际)(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无边无际”。

师: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其实就是说天——(怎么样啊?)(3)练习说句: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无边无际,大得很哪!.(4)图文结合:小鸟这是在哪儿看到的天呀?(师相机板书:井沿)

(5)谁愿意学着小鸟的口气,来读一读第五段?(6)生齐声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五段。(7)指名分角色读读第四、五段。3.自由辩论,学习三、六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文,找出有关句子。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青蛙和小鸟儿的话。)

(2)小组交流讨论。

(3)自由辩论,师相机指导朗读。4.讨论小结,理解寓意。

(1)关于“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赶快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找找原因,说说理由。(师巡视指导)(2)指名说(3)全班交流(4)小结(结合板书)

师:是啊!青蛙天天坐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了,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一小片天,这就是“坐井观天”!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站得高,所以看得远,看见了天是无边无际的。到了今天,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来批评那些目光短浅的人!

在刚上课时,老师让大家拿着圆纸筒看黑板,同学们的视线被纸筒的壁挡住了,所以大家没有看到全面,有的只看见了青蛙,有的只看见了小鸟,这简直就是“坐井观天”啊!

四、质疑拓展

1.学生默读课文,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质疑,体会两个“笑着说”。3.指导朗读第六、七自然段。

4.师生合作读课文。(师读旁白,男生读青蛙说的话,女生读小鸟说的话)

过渡:如果你就是那只坐在井里的青蛙,你愿不愿意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呀?(生:愿意)(卡片出示问题二: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5.拓展想象。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1)描述画面,创设情境。

师:你们现在就是一只只坐在井里的青蛙了。准备好了吗?要往上跳了„„(放录音,边描述,边出示画面)噔——青蛙跳出井口来(往上移动青蛙图片,出示图片一)。哇,好美啊!绿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有大红的、粉红的、紫红的„„

青蛙跳啊跳,它来到了池塘边。(出示图片二)青蛙看见池塘里的荷叶长得大大的、绿绿的,小鱼儿正在荷叶下捉迷藏呢!青蛙继续往前跳,它来到了稻田里。(出示图片三)青蛙看见稻田里金灿灿的,风一吹,稻子都笑弯了腰啦!

噔!青蛙跳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出示图片四)哇,草地,天空。

(2)指名接着说。

(3)继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天的确是“无边无际”的。(4)看到这么多景象,青蛙会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升华 1.回归主题

师:(请学生再拿起圆纸筒看黑板)如果你就是那只青蛙,现在你还愿意天天呆在井里吗?为什么呀?(指名说)2.总结升华

师:做“井底之蛙”毕竟所见有限。青蛙正是听从了的小鸟的话,在井外发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多到外面走走、看看,不断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见识。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见识。愿你们能像小鸟一样“站得高,看得远”。送给同学们一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卡片出示,全班齐读)

附板书设计、图片:

图片一:

13.坐井观天

天(青蛙图)(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图片四)有

多(小鸟图)井沿 无边无际 大

? 井里 不过井口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图片二:

图片三: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课堂练习设计 第7篇

博睿特外国语学校

刘 琴

教学目的:

1、会写:蛙、错、答、还;理解无边无际、大话,体会笑的含义。

2、读懂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小鸟为什么认为天无边无际?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大话、无边无际、笑,理解青蛙、小鸟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初步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教学过程:

一、课前诵读《小青蛙》

小青蛙

小青蛙,呱呱呱。它说自己是画家。画只兔子两条腿,没有耳朵扁扁嘴。画只鸭子四条腿,长长耳朵三瓣嘴。兔子鸭子笑哈哈,问青蛙,画的啥? 小青蛙,低着头,一下子成了哑巴。

二、谈话导入

师:儿歌中的小青蛙多粗心呀,孩子们会向它学习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与青蛙有关的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1、先来和词语娃娃打打招呼吧!(开火车:小鸟、青蛙、朋友、看见、抬头、回答、不信、错了、还用、大话、井沿、坐井观天、无边无际)

2、还记得故事讲了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吗?

3、你能把青蛙和小鸟正确贴在黑板上相应位置吗?(全班回顾: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他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4、想听听他们的争论吗?看,他们来了!

三、创设情境,学习课文

1、两生分角色表演

青蛙:大家好我是青蛙。

小鸟:大家好,我是小鸟。

青蛙:请大家认真倾听我们的争论。小鸟:想想我们看到的天有多大呢? 表演

青蛙:大家知道我看到的天有多大吗?对,我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贴板书)小鸟:伙伴们,你们知道我看到的天又有多大吗?真棒,我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贴板书)

2、师:听到这,你们想问什么?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想像刚才两位同学那样读吗?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动作;

2、讨论:青蛙为什么觉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为什么认为天无边无际呢?

3、小组合作学习。

4、展示交流朗读三次对话。学习第一次对话

(1)哪个小组想来展示读第一次对话。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待会我们比一比哪些小组评得最精彩。(2)生评价:

我要表扬xxx,读出了疑问的语气(你关注了语气,你能像他这样读吗?); 我要给xxx提个建议:读一百多里时可以重一点,慢一点。师适时引导:你关注了词语:一百多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很远,它可能飞过了高山,飞过了„飞了这么远,真是又累又渴,谁想再来读一读小鸟的话。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哪个小组有信心读好第二次对话。倾听比发言更重要,我期待着你们的精彩点评。(2)生评价。

生评价青蛙读出不相信的语气。师适时引导理解青蛙的话:

1、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吹牛的,谎话等)青蛙认为小鸟说的哪句话是大话?为什么?(它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你能把不相信的语气读出来吗?

3、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

3、动手实验:拿出卡纸卷成圈看天花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只有纸筒那么大,其余看不到,目光都被卡纸挡住了。)

4、小结: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他的目光被井壁挡住了。这真是一只(目光短浅)的青蛙。(板书:见识有限,目光短浅)

5、谁再来读一读青蛙的话。

生评价:xx强调无边无际,读出天的大。师适时引导小鸟的话:

1、什么是无边无际?还有什么可以说无边无际的?(大海无边无际,草原无边无际„„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它飞过很多地方也没有看到天的边。)

2、创设情境引读:是啊,小鸟飞过很多地方,它飞过一座座巍峨的高山,看到一片片茂密的森林,它觉得: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生读);小鸟飞到(碧绿的草原,看到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它想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啦(生读);小鸟又飞到广阔无垠的沙漠,看到万里黄沙,它不由地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啦!(生读);小鸟还飞过一望无际的大海,看到无数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它感叹地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啦!(生读)这真是一只(见多识广)的小鸟。(板书)

3、现在,一只井底之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它说得对吗?你想对它说什么?快和小鸟一起劝劝它吧!学习第三次对话。

(1)听了小鸟的劝告,青蛙又是怎么说的呢?指名小组读,他组评价(提醒大家关注表情:笑)

(2)师:在这两段话都有一个相同的表情:笑。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3)生回答(青蛙认为自己是对的,小鸟是错的所以笑。)师:是呀,它不仅目光短浅,还是一只(自以为是)的青蛙。(4)(小鸟觉得青蛙错了,还自以为是,所以笑了。)

(5)让我们带着不同含义的笑,再来读一读第三次对话吧!全班读文。

6、拓展想象:听了大家的话,青蛙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什么呢?(1)小组讨论

(2)指名汇报(青蛙跳出了井口,他来到„„,惊奇地看到红红的花„„,它会说(外面的世界真美啊!天空真的是无边无际!我以前真的错了„„)。(说美点,眼光放远一点。)

7、每个寓言故事背后都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同学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知道很多的课外知识。谁能我们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学到这么多知识的。

指名分享。

教师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定能增长我们的见识的。

8、有了深刻的理解,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分角色朗读课文。(分三个大组)

四、指导写字:答、蛙、还、错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书写环节。

1、出示生字。请看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指名读一读,提醒重点字音。

2、书写第一步:仔细观察;

3、书写第二步:提醒关键笔;

4、书写第三步:书空笔顺;

5、书写第四部:描红练写。

以生为本,构建有趣有效的课堂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博睿特外国语小学 刘琴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能引导学生愉悦地走进文本。

在开课时,安排两个孩子带着头饰表演了课本剧。孩子们的绘声绘色的表演首先起到激发全班同学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想要读文的兴趣;第二对接下来小组的分角色表演起了示范作用;第三同学们在津津有味地倾听中回顾了课本的内容,顺利找到了青蛙和小鸟各自对天的不同看法。这个环节有趣也有效。

在帮助学生理解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时,带着孩子们做实验:把卡纸卷成圈观察天花板,再拿开纸筒看天花板。在对比中体会青蛙目光短浅的原因。但是在此环节不需要孩子和老师做过多的解释,几句话:观察完之后你发现什么?这和青蛙在井里看天是一样的道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让它变得目光短浅、见识有限,难怪它要说(引读):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在理解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出天的大:小鸟飞过了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看到一大片一大片茂密的森林,它觉得(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飞过碧绿的草原,看到成群的牛羊,它想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飞过一望无际的沙漠,看到万里黄沙,它不由地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飞到蔚蓝的大海,看到大海是那么大,那么美,它感叹地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真是一只(见多识广)的小鸟。而现在这只井底之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快来劝劝它吧!再读小鸟的话。学生入情入境地反复朗读,反复体会,效果较好。

在引导学生想象说话: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说话时思维有些局限在前面出现过的情境了:大海、高山、田野等。可以有一些示范或出示一些画面,打开学生思绪,逐渐引导学生说完整、说美、拓宽眼界说远。

二、通过小组展示读三次对话,他生评价,师适时引导重点词语“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笑”,达到指导有感情朗读的作用。

首先,在指导学生关注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时,就有意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哪些地方(高山、田野等),指导读出天的大,也为体会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打下铺垫;在第二次对话中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像天一样可以说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海洋无边无际)、草原(无边无际)、宇宙(无边无际),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还抓了“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体会青蛙不相信的心情,并由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哪句话,引出青蛙的观点: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通过第四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笑折射出了小鸟的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三、关于寓意达成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读后的收获,再分享老师的收获: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要像小鸟一样飞得高看得远,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再引申到学生身边也有许多见多识广的人。请这些孩子介绍他们见多识广的方法:看书、旅游、看电视等等,老师归纳为一句话引领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能见多识广。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1、最后识字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时间都去哪儿了?(1)在卷纸筒验证青蛙为什么只看到井口大的天时,学生在谈发现时重复的答案很多,想法对了,但表达不清时,我没有及时地、很明确地帮学生把思路理清,简要明白地表达出来。

(2)学生在评价读书同学时,没有抓住关键词语评价,老纠结于:没有动作等,浪费了很多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一开始小组准备朗读时的要求改起。a要让要求更明确,不仅要关注语气、动作、表情,更要关注重点词句。b在第一个孩子评价:一百多里读得好时,老师就要明确地、夸张地表扬:评价抓住了重点词语,这就叫会学习。老师特别欣赏,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关注这些重点词语。给孩子一个评价的方向,让孩子知道从什么方面去评价,也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开展。

2、第三次对话中对于“笑”的理解不太到位,朗读也没有落实下去。在学生理解到青蛙为什么笑后,教师可以创设语境,让学生去揣摩着反复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如:青蛙错了吗?(错了),但它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对的,读青蛙的话;小鸟告诉它错了,可青蛙不相信,固执得认为自己是对的,读;青蛙自己目光短浅,不听从别人的劝告,还认为别人错了,读„„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课堂练习设计 第8篇

师:认识冯骥才吗?他是《珍珠鸟》这篇文章的作者, 当代著名作家, 这是冯骥才的照片和介绍。

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珍珠鸟, 同时也了解了作者冯骥才。如果你是文中的可爱的小珍珠鸟, 你想对冯骥才说什么?

生:主人呀, 你对我真好, 把我养得胖胖的。祝你写作越来越好!

师:“祝你写作越来越好”, 改成“祝你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更好一些。你们看, 这只小珍珠鸟果然很胖。 (边说边拍拍发言学生的肩膀, 众人笑。)

生:主人呀, 你照顾我真周到呀!

生:冯先生, 你真是个好人呀, 这么爱我们珍珠鸟!

【评析:于老师的引导不着痕迹。实际上, 这就是文章的总起, 是文章的中心。】

师:你们这些小珍珠鸟真会夸冯骥才!可是, 你怎么让我知道, 冯骥才对你照顾得周到?怎么让我知道他对你好?有事例吗?

【评析:又是一处不着痕迹的引导, 这是在引导学生用事实说话。】

生:我在主人肩膀上睡觉的时候, 他连写作都是轻轻的。

师:珍珠鸟在他肩膀上睡觉时, 他写字的动作是轻轻的。真不错!还有别的事例吗?

生:我在笼子里还没飞出来的时候, 他从来不睁大眼睛看我, 因为他怕吓着我。

师:一瞪大眼睛, 你就害怕了。对不?这个同学真会说。

师:还有例子证明冯骥才对你照顾得真周到吗?

生:我在屋子里飞来飞去, 他也不来管我。

生:我碰得灯绳晃, 他都不生气。

师:还有没有例子? (顺便指一个没举手的学生)

生:我没有发现。

师:呵呵, 那你的眼睛不够明亮。课文里有许多呢, 你读读书。

【评析:这就是于老师的课, 时刻关注后进生, 不忘引导后进生, 而且总是这么自然。】

生:他用吊兰长长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我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里一样安全。

师:照顾得真好!谁能再举一个例子?

生:我用嘴啄他的笔尖, 他用手抚一抚我细腻的绒毛, 一点也不在意。

师:看来事例还真不少。于老师给你们出一个难题:既然冯骥才对你们照顾得那么好, 那么你们现在就以小珍珠鸟的身份来写一写冯骥才, 怎么样?他写你, 你写他, 有来有往。这个任务很艰巨哦, 能不能写?

【评析:故意说“难”, 其实这是一种鼓舞志气的手段。】

(学生不敢回答)

师:把课文打开, 看一看冯骥才怎么写你们的。第一段谁来读?

(生读第一段)

师:你看, 如果你来写冯骥才, 第一句话怎么写?

生:真好, 我成了冯骥才家的鸟。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

师:嗯, 好极了!你看冯骥才, 到底是作家, 他心中一高兴, 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诗。“真好, 我成了冯骥才家的鸟。主人照顾我这么周到”也是押韵的。这句话写完了, 下面再看例子, 刚才大家说的例子都可以用。他是怎么照顾你的, 举一两个例子告诉别人, 举三四个例子更好。会写吗?

生:会写!

师:我告诉你们哦, 于老师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 写了冯骥才, 而且写了两篇。等你们写好了, 先念给老师听, 我也把我写的念给你们听, 好不好?

生: (高兴地) 好!

师:如果你们有困难, 不会写了, 就举手示意, 我会走到你们的跟前。

师:题目就是“冯骥才”, (指黑板上的“冯骥才”三个字) 写在第一行的当中。第一句话先夸一夸冯骥才, 然后举事例。

(学生开始写作, 于老师在学生中间巡视, 或是低声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或是给写得好的学生画上五角星, 或是给集体提示一两句。例如:你们在写冯骥才时, 能不能写写外貌啊?写的时候, 可以看看课文, 课文的内容可以参考。

【评析:学生写, 老师没闲着。他在学生间穿梭、提示、提醒、辅导。“引导者”的角色定位, 在于老师的课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0分钟后, 多数学生写好了。下面是于老师当面点评的实录。)

【实录一】

真好, 冯骥才主人对我的生活想得真周到。他把我的笼子放进法国吊兰里, 让我生活在深幽的森林里。 (师:这不是森林, 改为:让我有生活在森林里的感觉。) 当我钻出笼子在屋子上空乱飞时, 他也不管我, 只顾着写作。

我飞到主人的书架上, 啄着书背上大文豪的名字, 这可是他最珍爱的书呀!可他依然不生气。 (师:冯骥才多么宽容啊!)

我又飞到书桌上, 一点点挨近杯子, 然后蹦到上面, 俯下头喝主人的茶。可他还是不在意我, 只顾埋头写作。 (师:“又”字用得好!)

有一天, 当主人伏案写作时, 我飞到他的肩上, 他于是停下笔, 生怕惊动我。不一会儿, 主人轻轻地扭头看我, 发现我睡得正香哩!可主人只是轻轻地抬一抬肩, 对我微微一笑, 便又轻轻地开始抬笔写作了。 (师:你睡着了怎么能看得见冯骥才?噢, 大概是在梦中吧!你可以这样改:把“发现我睡得正香”改为“发现我要睡觉”。)

真好, 冯骥才真好!我爱我的主人!如果人人都像冯骥才, 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师:你也悟出了一个道理!)

【实录二】

真好!我有一个养我周到的主人。 (师:“养我周到”改为“对我照顾很周到”。) 在我的家里铺了软绵绵的干草, 又在我家房顶上放上了吊兰, 既美化了我的家园, 又新鲜了空气。 (师:改为“又净化了空气, 使空气新鲜”。)

听说, 他是一个爱鸟的人。 (师:你很聪明!这叫“活学活用”!)

在我门口, 有一条“绿色瀑布”———吊兰的垂蔓, 这当然是我的好主人为我特意设计的。我冲出“绿色的瀑布”便看见他和蔼的笑脸。他见我出来, 一定会端来特意为我准备的“营养补品”———小麦粥。我的主人真可以当五星级的厨师了! (师:光听说宾馆有五星级的, 没听说厨师也有五星级的!) 他做的小麦粥, 又香又甜, 让你百吃不厌, 不仅有小麦, 还有小米虫, 玉米粒等。 (师:你真会想象!想象力丰富才会有创造, 就是不知道你想象的小米虫是什么样的昆虫!)

有一次, 我淘气地把头探到茶杯里, 喝主人的茶, 主人只是微微一笑, 友好地抚一抚我的羽毛。

有一天, 我打翻了主人的稀饭, 主人不但没有生气, 还仔细地为我洗澡, 我第一次享受了水的爱抚。 (师:你把水当人了, 多有诗意呀!)

我有了如此好的好主人, (师:把第二个“好”画掉。) 我真自由幸福呀!

(师:没想到四年级的小朋友能写出这么好的作文!富有诗意、富有情趣, 语言活泼、清新。祝贺你!冯骥才读了你的文章, 准会感动得落泪。)

【实录三】

真棒!主人照顾我那么周到, 把我养得肥肥的。 (师:你真棒!把自己写得栩栩如生。) 主人把我养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 笼内还有一卷干草, 那是我舒适又温暖的巢。

主人对我十分友好。有一次, 我在屋子里飞来飞去, 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一会儿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 一会儿又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主人冯骥才先生见了, 也不责骂我, 不管我。 (师:你们小鸟在他家里多自由啊!)

本来, 我是一只怕人的鸟, 但是在冯骥才先生的照顾下, 胆子愈来愈大。有一次, 我蹦到他的茶杯上, 俯下头来喝他的茶, 当我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时, 他只是对我微微一笑, 依旧写东西, 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 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 (师:信赖是相互的。)

还有一次, 我竟趴在他的肩头睡着了, 他也不来吵我, 我还做了一个香甜的美梦呢!

我想:如果所有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都有一颗像主人和我那样互相信赖的心, 那么, 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你比作家冯骥才感悟得还深刻!)

【评析:谁相信这是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写的作文?我们佩服学生的同时, 更佩服于老师。“反写”是他的创造!】

师:同学们写得真精彩!听课老师的掌声就是对你们的最好肯定。下面请你们看看于老师写的两篇文章。

(投影出示“下水文”, 请两位学生代读。)

师:听了三位同学读作文, 又看了于老师写的两篇, 大家欣赏了之后, 一定有新的想法, 会得到一些启示。回去后, 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改好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请你们的老师批改, 好吗?

(下课)

【总评】

我的眼中只有你

如果说名师们的语文教学, 多数充满了语文味。那么, 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 又多一味, 那就是“学生味”。于老师的“学生味”, 就是他的眼中只有学生。他的教学, 总是淡淡的, 轻轻的, 柔柔的, 让学生易于接受的。

一、课堂中, 老师成为学生

在正式学习前, 他总是让学生去上洗手间;在课前, 他与学生的谈话, 总是三言两语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是年龄的关系?还是特有的语言魅力?我说, 是他“蹲下”身子平和的态度, 让学生倍感亲切。

“你们看, 果然很胖。” (拍拍孩子的肩膀, 众人笑) 于老师就像一个老顽童, 与学生打成一片, 仿佛就是那个与学生一起玩耍的孩子王, 使学生在风趣幽默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如果我们也能如此, 天长日久, 学生的语言能不灵动、生气勃勃吗?如果我们与学生的距离也是如此的近, 那么, 学生与老师的心灵距离还会这么遥远吗?

于老师的“学生味”, 就是能够让自己变成一个与学生一样大的孩子。

二、习作形式只为适应学生

于老师的习作教学, 有很多种方式, 每一种方式, 都是趣味盎然, 让学生喜欢。于老师的习作有“歇后语编故事”, 有“漫画习作”, 还有“素描作文”等等, 今天的“反写”是他的独创, 都只是为了一个字———趣。在儿童的世界里, 容不下高深莫测的东西。

围绕一个意思, 写一件事、几件事, 是写人的关键, 也是四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于老师在简单介绍冯骥才后, 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那只小小珍珠鸟, 你想对冯骥才先生说一句什么话?实际上,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然后始终围绕“真好, 真周到”这个中心, 引导学生说, 指导学生写, 教学要求明确, 使习作变得简单而富有实效。

三、随时为学生, 行走在每个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跟前

“最少写一两段, 多可写三四段……”“如果你们谁有困难, ……我会走到你们的跟前”“于老师也写了冯骥才, 等你们写好念给我听, 我写的也念给你们听……”学生练写的过程将近20分钟, 于老师一直走在学生们中间, 俯下身子观察、倾听、指点, 时而说“真棒”, 时而说“加油”, 时而边看边与学生耳语……

上一篇:室内装修改造方案下一篇:2024年红安县中考英语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