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现状调查分析

2024-06-05

课改现状调查分析(精选6篇)

课改现状调查分析 第1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在本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实验的改革力度尤为突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高中新课改已实施多年,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只有找出新课程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与当前实际教学状况之间的差距,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和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在河南省选取了三所不同层次的高级中学进行:一所是郑州市的某省级示范高中,一所是洛阳市的某县城普通高中,一所是嵩县的某所高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11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6.5%。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进行设计,将调查问题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统计分析,并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统计结果如下:

1.知识与技能的形成状况。长期以来,“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它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通过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和对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来反映其知识与技能的形成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省示范高中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形成情况良好,县城高中的情况尚可;而县级高中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领会状况。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和方法”。“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新课标特别强调了科学探究。本次调查通过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应用,来反映他们在这方面的情况,县城中学50%以上的学生很少或根本没有尝试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化学问题,即使是在省示范高中,这个比例也接近40%。可见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的在实验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学生领会“过程”的重要手段,他们在实验课上究竟在干什么?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看出,省示范高中有近80%的学生在实验课上亲自动手做了实验,而县城普通高中的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还不到一半,很难想象,连最起码的动手做实验的经历都没有,又怎么能够深刻领会实验研究的过程呢?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三道考察实验方法的题目,考察了学生对三种最常用的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结果可以看出,省示范高中的学生对实验方法掌握的情况比较好,而县级中学的情况较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与“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 相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加具有内隐的特点。我们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课外小实验的参与情况,以及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意愿,来反映学生在这方面的发

展情况。从调查结果看在是否喜欢化学实验方面,有70.3%学生选择了“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可见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还是感兴趣的,但仍有近30%的学生不太喜欢化学实验;且男生喜欢做化学实验的比例比女生要高得多,说明男生和女生在是否喜欢化学实验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在课余时间进行的科技活动,能够从深层次上反映出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由表7可见,经常进行这项活动的,在省示范高中也只有6.1%,其它两类中学只有1.0%。由调查结果可见,学生在化学实验中互相交流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较差,就省级示范高中来讲,选择“总是会”和“多数”的学生也不到60%,而县级高中选这两项的学生只有20%。

三、问题讨论

高中新课程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教学目标由“双基论”转变为“三维目标”,在内容标准上把“科学探究及化学实验能力要求”作为其三大部分之一,使化学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然而,从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中可以发现,虽然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新课程改革,但由于教学思想上的惯性,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还不能立即消除,实验教学“三维目标”落实得还不到位,因此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切实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1)提高教师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识。化学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也必须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不能把化学实

验教学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而应视其为整个化学教学中的一部分,在化学教学中,做不做实验决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的问题,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

(2)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多年来得到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附属的,它们不仅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而且应该与“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学习、思维的方法,在体验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谈到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时,可引入某研究者和中学生的一段对话:“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是教材(老师)定的;实验该怎么做?实验步骤和实验册上写得一样;实验结论是什么?和书上写的一样,我的数据和用公式算出来的一模一样”显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在教材和教师指挥下的高级智能机器人,按部就班地操作、读数和记录,甚至可以凑数据,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相差甚远。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真正实现“三维目标”,化学实验教学应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关研究表明: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开放式”等教学模式,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化学实验课上,应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宜过多,大量的时间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发现问题,同时还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

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性差异。因此,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包括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包括性别差异),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要注意在实验教学中帮助女学生提高自信心,培养她们对实验的兴趣。

4.加强一般高中特别是县级高中的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保障,是落实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先决条件。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在体现实验教学三维目标的调查题上,省示范高中的学生明显比其它学校的学生强一些。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薄弱学校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保证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于课外实验所用的基本仪器和部件,学校也应尽可能地为学生配备,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三维目标下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思考霍伟东.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实施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李珍.

课改现状调查分析 第2篇

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 安金华

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详细勾画了从德育到全面发展,从课程到教学、评价等领域系统的改革蓝图。209月,凝结着中国基础教育十几年改革诉求的“新课程”正式走进了学校,教育界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地处偏僻农村的我们也期待着“教育的春天”的到来。然而10年过去了,农村的课改之路到底走得如何?12月,我有幸参加了庆阳市组织的新教育实验报告会,教育专家卢志文做了《我理解的新教育及其区域推进》,感触颇深;3月份,我参加了县教育质量分析会,会上听到建议之一:“全面审视课改10年得失,沿着新课改之路坚定地走下去”,又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有了反思农村初中课改10年现状的冲动,以资对农村课改有点帮助。

一、可喜的变化

1.主管部门重视,课程开设齐全

市县教育管理部门政策给力,安排有关人员培训有序,督查到位,是历次教学改革所没有的。通过十年的不断改革,课程设置趋于灵活多样,更加注重结构的合理化,注意各种类型、各种形态课程的合理配置。更为可喜的是许多农村初中不同程度地开设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重视了音乐与美术、体育与健康,整体优化了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全面、主动、活泼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自由的空间。

2.课改理念渐入人心,引发了一线教师的更多思考,学生负担明显减轻

学校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的理念已经逐步进入农村初中,许多教师基本能够接受。新课改实施后,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较明显的变化。教师正在逐渐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引导;教师讨论的话题多了起来: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教师是什么?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他们在教科书中找不到答案,更多的是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思考解答。观念的一小步,就是现实中的一大步,没有什么比教师的思想觉醒更能带给教育以力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一定变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有所增强。曾流行陇原的三苦精神“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逐渐淡出校园,学分被淡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被认同。学生课业负担无论从学习时间,还是作业量都有所下降。

3.教科研得到学校领导及教师的重视,教师培训力度加大

我县的马渠初中、城关初中,西峰区的齐家楼初中均以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为推手,采取内引外联,引用东庐中学讲学稿,并内化为有当地地域特色的教改模式,探索出了农村课改的新路子。教师培训在全员通识培训的基础上,着重抓了课改培训者、教学管理者和实验教师的培训,并聘请各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强化对所在乡镇课改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县级教研员针对课改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典型引路。

4.课堂教学初现改革与创新

理念上,既继承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又有现代教学观念的融入;方法上,从关注知识学习的`教学走向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组织形式上,从单一的满堂灌向以人为本的民主、自由的多元化课堂发展。教学内容上从经典知识的教学走向开始关注现实。教学模式从单一走向多样。课堂教学多元化初见端倪。

二、不容乐观的现状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农村初中还存在着非常现实的课改瓶颈。

1.校长观念与教师观念陈旧

课程观念老化,教育教学行为保守,习惯用旧的方法教新的教材;对课改的新理念缺乏深刻理解,教学中“热闹多,门道少,形式主义严重”;专业知识不足,不善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信息素质较低,不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记的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们都不敢往田里施化肥。新课改带给我们校长与教师的还是有很多的后怕,校长怕一变就乱,怕质量下滑,怕社会舆论,教师怕课堂乱了,成绩低了,家长说三倒四等等,说白了是观念问题。(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孕育人”的最核心地带――课堂,依然是古老而沉闷的气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依然在“讲课”,学生大量练习、大量记忆等机械化的作业模式还在农村初中的教坛上存在着、延续着,与新思想、新模式碰撞着、观望着。

2.师资结构严重失衡

课程改革一线的实施者是教师,然而这多年来国家对师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的学生质量下降,加之现在流行的“有岗必考”,政府行为下的招考是为了就业,教育系统被考进的各类学校的各个专业学生都有:行政管理、畜牧兽医、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等比例高达30%(我县数据),专业不对口,教育不专业,在讲台上确实难为他们了,农村教育的这片天还是靠六、七十年代毕业的师范(专)生们擎着。在农村初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城市流动,留不住人才,人员正向流动渠道不畅,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人员分布不均衡,为课改的推进设置了专业障碍。

3.评价体系与课改理念不对称

教育主管部门在对学校进行评价时,被一些表象所蒙蔽,评价学校质量的高低,学校办得好坏,只看学校升学人数,中考成绩。平时检查查看的是常规教学管理的备、教、批、考、研等方面是否有无,注重管理的结果是否写在纸上、刻在盘上、说在嘴上,而对教学过程是否到位的管理督查力度不够,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意识和动力的评价无可行的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念很好,但操作过程流于形式,可操作性差,这种评价手段阻碍了课改的推进。

4.教育资源对农村分配不足

落后、闭塞、简陋的办学条件严重阻碍了新课改在农村学校的进展。90%的农村学校现有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无法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尤其是缺少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许多学校现有的微机和电教设备,数量少、档次低,大都面临淘汰,已难以适应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要求;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严重不足,难以保证按新课改的要求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农村的许多学校冬季由于缺少采暖设施等原因,教室里十分寒冷,也使正常的教学难以开展。

三、课改推进对策之我见

1.加大校长、教师的培训力度

树立成功校示范引领作用,以每年实施的继续教育为机遇,切实加强培训时效,转变观念,推进改革。

2.从源头上解决教师结构

除国家应加强对师范类学校的招生扶持的长远措施外,(1)把好教师的入口关,招录一些专业性强,有能力的人到“百年大计”的教育工作中来,招录除分数外,还应增加面试(试讲)。(2)增加教师的合理流动,充分考虑年龄、学历、学科等因素,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一个教师流动的长效机制。(2)尝试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化,解决教师流向问题。

3.加大农村教育投资

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实现4%目标的情况下,重点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投入,加快建立规范化的课程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学校实验室、仪器室等相关设施保障,促进教育公平,保障课改实施。

4.强行推进课改,实行问责制

对于一个新事物在农村推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使新课改全面快速地在农村初中推广,许多学校采取的除不断更新教者观念外,制订一套较为客观的既定模式,强制性先运行,让其被动地先接受,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再认识,这种方式对课改推进速度是有极大帮助的。另外,对一部分观念比较落后的校长不愿或被动应付课改的校长实行问责制。

10年课改,硝烟弥漫,困难重重,农村课改就是在各种思想、行动的交织中,步履艰难地改变着、进步着、反思着。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改革,也许需要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努力,未来任重道远。

课改现状调查分析 第3篇

当前, 河南新课改已经实施了5年。商丘, 一个历史悠久的以传统工农业为主的中部城市, 该地区的中学生物教师发展成为了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 目前相关的资料数据尚不完善。本课题通过对2013年的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的基本信息, 如性别、年龄、学历等现状进行调查, 了解新课改背景下商丘市城市初中生物教师、乡镇初中生物教师, 城市高中生物教师、县镇高中生物教师的现状, 为商丘地区推进中学生物课程改革, 建设高素质的中学生物教师队伍提供借鉴。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开展, 共选取商丘市17所中学的90名生物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市区中学8所, 包括4所高中生物教师32名, 4所初中生物教师13名; 县镇中学9所, 包括4所高中生物教师26名, 5所初中生物教师19名。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以对教师的基本信息进行调查统计的目进行编写, 包括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毕业学校、专业等13项调查内容。调查结果统计如表1:

( 备注: * 表 1 中分子表示高中数据, 分母表示初中数据, **A 按照 教学大纲要求全部开设; B 选择大部分开设; C 以讲为主, 少量开设; D 基本 不开设)

三、结果分析

( 一) 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性别现状调查分析

受传统男女性格行为差异的刻板影响, 教育实践领域普遍认为, 男教师往往勇敢、坚定、刚毅、果敢、稳重、胆商高, 利于学生男性气质、性格的塑造; 女教师热情、活拨、细心、体贴, 情商高, 利于学生女性气质、性格的养成。调查显示, 教师性别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业状况和人格的形成, 为了符合学生的成长特性。

由表1可以得知, 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均表现出女教师比例偏高的特点, 过高的女教师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男生男性气质的形成, 而对于高比例的女性教师会对中学生物的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 二) 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年龄、教龄现状调查分析

教师队伍年龄、教龄结构主要指教师队伍中“老 ( 50岁以上) 、中 ( 31 ~ 50岁) 、青 ( 30岁以下) ”教师分別所占比例。不仅反映了教师队伍供应和更新的速度, 也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与发展前景, 是保证学校教育工作连续性和持续发展的前提。

从教师的年龄和教龄的对比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可以看出, 教师行业的内部稳定性。由表1可知, 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中的高中生物教师的内部稳定性高于初中生物教师, 城市生物教师的内部稳定性高于县镇生物教师, 说明在生物教学的专业化规范方面, 高中阶段高于初中阶段, 城市学校高于县镇学校。整体生物教师呈现出以中年教师为主, 青年教师不足, 老年教师缺乏的局面, 这比较有利于目前的生物教学, 但却不利于生物教师队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 三) 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学历的现状调查分析

教师学历是教师所达到的受教育的程度, 是教师专业知识和素养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 教师知识积累越多, 越有利于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发展, 高学历教师所占比例的多少更代表着一个国家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因此, 实现学历达标和追求高学历是社会及多数教师的价值需要。我国现阶段要求从事初中教学必须具有大专学历, 从事高中教学必须具有本科学历。2005年,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第二届全国地方师范大学联席会议上透露, 到2015年至2020年, 我国要实现中学教师本科化, 高中教师研究生化。

由表1可知, 商丘市所有中学生物教师均已达到国家要求的学历标准, 保证了生物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 但是城市中学生物教师学历高于县镇教师, 以国家的预期发展目标为标准, 高中生物教师的研究生化比例低于初中生物教师的本科化比例。同时, 初中生物教师的最高学历获得方式以在职培训和自考的比例明显高于高中生物教师, 受我国教师教育现状的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 四) 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毕业学校和专业的现状调查分析

当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专业学习, 同一学历的同一专业在不同师资力量和教研水平的不同等级院校均有开设。学历是资格, 专业是方向, 学校是水平。社会和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毕业学校的等级越高, 教师接受的专业化知识及个人素质的培养也越好; 教师从事的教学科目与所学的专业越接近, 在工作中的专业水平也越高, 越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其素质的培养。

由表1可知, 高中生物教师的来源中, 城市生物教师的主要来源为省级院校, 其中一半来自于省级师范院校, 也开始吸纳国家重点学校的毕业生; 县镇高中的生物教师的主要来源却以地方院校为主, 不过69. 2% 的教师来自于地方师范院校,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生物教学的教育专业化水平。说明了受地域条件限制, 更高水平的毕业生普遍追求更高一些的工作坏境和生活条件。初中生物教师的来源中, 城市初中生物教师的76. 9% 来自于地方师范院校, 与县镇教师的比例相当, 说明同一水平的毕业生, 受地域条件、生活水平和教育条件等的限制, 在选择工作地点的时候, 可以选择县镇的高级学校或者城市的初级中学。而县镇的初中生物教师的来源中, 68. 4%的生物教师来自于省级院校, 这说明近几年我们国家的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特岗教师等政策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这将大大改善县镇初中的教学质量。

对比教师的毕业专业, 超过一半的高中生物教师毕业于生物师范专业, 其余非生物师范专业的教师所学专业也是生物非师范专业或与生物专业相关的专业。说明高中的生物教师具有百分之百的专业对口率, 保证了高中生物教学的规范开展。而初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对口率明显低于高中, 尤其是县镇的初中, 63. 2%的教师毕业于其他专业毕业, 一方面, 说明了初中生物课的地位比较尴尬, 教师的任课流动性相对比较大; 另一方面, 也说明了目前从事初中生物教学, 对教师的专业要求限制较低。

( 五) 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职称的现状调查分析

依据教学、科研能力水平区分形成的职称是教师学术水平的反映。既反映了不同职称教师承担的责任、享受的不同权利与义务, 也反映了教师队伍内部教学科研能力的差异性。

由表1可知, 受教师年龄和教龄的影响, 目前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的职称以中级职称居多, 均超过百分之五十, 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相对缺乏, 只有城市初中教师达到了38.5%。说明了商丘市的中学生物教师属于一支正在发展的队伍, 高职称教师的缺乏, 必然也会限制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学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 六) 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教学方式的现状调查分析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对生物学科的学习, 既有课堂上的理论学习, 也需要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

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 受到计算机革命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因其在教学中可有使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声形并茂、动静结合、变抽象为直观、色调鲜明等传统黑板式教学不可比拟的优点, 正在得到飞速的普及和应用。同时, 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由表1可知,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多媒体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且高中明显高于初中, 但是在县镇高中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比例高于城市教师。但是高比例的多媒体教学是否真正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还是教师普遍存在懒惰心理, 还需要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实验不仅在于可以通过教学实验配合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学风,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由表1可知, 高中的生物实验课教学明显没有按照新课改的规定进行开展, 远低于初中对生物实验课的开设。这与高中课时有限, 教学实验过大过繁, 班级人数过多, 学校硬件设计投资不足, 高考对实验值进行理论性考察等等因素都有关系。初中受到中招考试进行实验加试和实验的可操作性高的影响, 整体开设以基本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

( 七) 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调查分析

教师继续教育也称教师在职教育, 是正式成为教育行业的一份子后, 为了更加完善学术水平, 科研以及实践能力的而对老师提倡的综合性的素质教育。目前, 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大致包括三个阶段的内容: 岗前培养、入职, 继续进修。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第三阶段的继续进修进行调查。

由表1可知, 新课程实施以来, 为了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对中学生物教师的培训。继续教育的规模扩大了, 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其中; 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已进入了全面实施与推进阶段。但对比发现, 高中生物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低于初中生物教师。说明目前我国对初中教师的继续教育重视和完善程度高于高中, 继续教育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

新课改要求教师由传统的教学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 这一角色的转变将更有利于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钻研与进步。由表1可知, 整体生物教师的通过撰写论文进行教学研究的比例还有待于提高, 其中城市中学生物教师比例又高于县镇中学生物教师, 说明中学生物教师对于如果由一个教书者向一位研究者转变, 还需要进一步的反思和培训。

四、结语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整体上属于一支正在发展的高素质队伍, 教师学历达标, 专业能力娴熟, 中坚力量雄厚, 能够打破教育惯性, 多媒体教学得到普遍利用, 钻研新知识, 继续学习意识和研究研究意识较强。这和新课改实行以来, 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有一定关系。同时, 社会对教育的专业化需求增大, 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地方的政策倾斜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 受各种发展因素的影响, 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 女性教师比例偏高、领军人物缺乏、高学历比例有待提高、初中生物教师队伍、县镇生物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生物实验课的开设严重不足等现状, 也不容忽视, 这些势必会对商丘市的生物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在今后的教育发展中应着力解决。

摘要:以问卷调查法, 对河南省商丘市的4所城市高中、4所县镇高中、4所县镇初中、5所县镇初中的90名生物教师进行调查。通过对比了解2013年的商丘市高中生物教师与初中生物教师、城市生物教师与县镇生物教师的现状及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商丘市,中学生物教师,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10—2020) .新华社, 2010-07-29.

[2]王安全.中小学合理性教师性别结构及其形成[J].教育学术月刊, 2012, (09) :59-61.

[3]许思安, 张积家.教师的性别角色观:“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7, (04) :110-118.

课改15年山区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局面,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落后状态。随着新课改的浪潮吹遍大江南北,农村边远山区的音乐教育将迈入怎样的改革浪潮?目前我国边远山区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师资建设、教育管理、教学设备等方面都相对滞后。这严重影响着新课改的正常实施和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从而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一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对农村的音乐教育有着深切体味。

一、边远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教育观念的落后,在我们边远山区衡量教师和学生的标准还是文化课成绩的高低,不少学校仍然将分数作为奖励的唯一依据。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实现,小学音乐课常被当作是副科,部分老师可能也有这种思想,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而家长也认为音乐课没什么用,耽误孩子的学习文化课时间,因此小学音乐课程评价就更不受重视,音乐教师在学校的地位显得极其低下,许多音乐教师到山区学校都转教其他主科。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大存在,占用音乐课、忽视音乐教学的现象就不可避免了。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从而遏制了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2、师资队伍紧缺

依当下中国毕业生择业的形势来看,多数毕业生的择业眼光都放在城市中而很少人愿意回到农村进行教学。山区路途远,条件差,这些大学生都不愿意去农村工作,纷纷转行,另谋高就。而在我所执教的小学只有我一个专职音乐教师,有的乡镇学校甚至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均由兼职老师带教。多数学校是让一些语文、数学教师兼任,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可见,音乐师资力量非常薄弱,这也是造成目前山区音乐教育质量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3、教学设施落后

近期试行的课改,要有相应的条件辅助完成。由于多种原因,音乐教育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处于附带地位,音乐教学硬件建设也受到极大影响。而在偏远的山区小学教学条件差,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缺少相关的教学设施,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在山区小学,学生坐在自己的班级教师上课,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音乐课上发出的声响也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虽然学校有多媒体、电脑、录音机、投影灯设备,但缺少音乐教学所需要的多种教学设施,教学基本设备都无法保障,何谈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那么课改就更是一句空话!

4、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中小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随着国外柯达伊、奥尔夫等身体律动的音乐教学法的推出,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音乐教育并不只是教唱歌那么简单,而是要激发出学生内心对于音乐的真正热爱。我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很多学生虽然喜爱音乐课,但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山区儿童认识歌谱的没有几个,更别说试唱之类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目前我在我执教的小学,我教学生唱最基本的音阶时他们都会相视而笑。由此可见,农村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低下。

二、改变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面对在山区中小学音乐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学生感知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可取的有效办法,尽可能的改变当地中小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1.转变观念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健康地发展,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要想改变目前山区小学音乐的落后情形,首先需要当地的教育部门给予大力的支持,让领导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为各个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鼓励各级领导尽量带头加强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要彻底解放思想,尤其是要改变教育思想观念,融入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严格按照《音乐课程教学大纲》来实施音乐教学活动,利用领导强有力的号召形式在学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质教育浪潮,让每一个山区孩子真正拥有音乐教育的权利,让边远山区音乐教育正常开展,把音乐带来的欢乐和美感带给山区儿童。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将直接影响音乐教育的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必定是实施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首先,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师资,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些师资力量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其发挥作用。其次,为确保音乐教育在边远山区的正常开设,让课改在这些山区得以真正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我国山区学校的音乐教师进行全面摸底,对兼职音乐教师现象进行全面整改,加大对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针对音乐教师素质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这部分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第一,音乐教育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让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音乐教学基础知识,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第二,教学方法和形式,为发展教师的创造性,可引荐国外著名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及城市音乐教学的优秀教学成果;第三,教师的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仅仅包括音乐艺术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音乐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渗透。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互学习、交流、探讨有关音乐教学的经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胜任新课改的要求。

3.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

音乐教育要想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在投入上是关键,也是保证。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教学设施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前提。多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农村中小学在音乐教育投入上相对较低,发展也严重滞后,已成为学校的薄弱学科。那么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唯一的方法就是在投入上下功夫,采取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倾斜,比如修建音乐专用教室,添置必要的教育教学器材,加强对教师学习培训上的经费投入,在一定范围内加强音乐教育的交流与相互学习,甚至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等,只有这样,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才能真正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4.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山区学校不具有雄厚的资源配备现代化音乐教学设备,但是地处农村,只要我们稍动脑经,就可用我们现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独特的教学器材。如我所在的山区小学,没有双响筒,就可使用竹筒制作;没有木鱼,可用硬木制作;没有沙锤,可用矿泉水瓶子装沙子……这些自然资源不管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唾手可得的,这对山区小学提供了极其生动的教学内容,并能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山区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

课改现状调查分析 第5篇

摘要:个性化教学方式更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工作目标, 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课堂上大力提倡学生自由发挥。对小学语文课程来说, 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积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并大力提倡个性化教学, 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可以在调动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 积极推动教学工作的稳定发展。本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个性化分析; 对策研究;

新课改要求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 同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并积极采取个性化教学模式来提升小学生对语文文化知识的理解以及吸收, 不断丰富小学生的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积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带动课堂氛围, 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积极性, 以此有效增强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信息化教学不断发展的形势下, 小学语文教师及时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生的感受,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明显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但目前还存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 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语文写作没兴趣等问题, 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效提升, 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如采用个性化教学模式, 通过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达到促进教学水平有效提升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堂作文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还不高, 作文写作基础较差, 因此学习写作兴趣不高, 而教师过于重视教学效果, 常常忽略学生主观感受。如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苏教版语文作文教学环节还采用固定模式, 对学生强调的主要是基础的写作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在内容构思等方面并未对学生进行科学、详细的讲述和写作引导, 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表现被动, 在写作时无头绪, 不知从何写起, 某些学生习惯在作文开头引用名人名言, 结尾也是名人名言, 缺乏创新意识, 导致学生作文出现千篇 一律现象。

2. 学生阅读量少, 缺乏写作素材

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教师只有对作文内容进行科学构思和设计, 才能使学生写出质量较高的作文。但是在作文教学时, 常常出现学生无内容可写, 无情可抒的现象, 如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高, 再加上教师也未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指导, 学生自身阅读量不足, 文学素养较低, 而且受到理解能力的限制, 因此出现了在写作环节无话可说的情况。

3. 教学模式固定, 强制性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环节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以引导为主, 杜绝强制性教学,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小学生目前正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 具有天真, 活泼, 好动, 好奇心强等特点, 因此, 如果语文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就会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没有主动写作文的欲望, 不仅教学效率低, 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教学对策

1. 鼓励学生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提高自身的写作意识, 这样做有助于其创作出高质量的作文。为实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 我校语文教师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个性化教学模式, 将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如在讲解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 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朗诵课文来揣测“我”和扫路人的.心理活动,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精神品质, 将扫路人的语言、动作, 游客的表现, 以天游峰的“高”和“险”为突破点, 充分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体会对比映衬的写法, 并将其作为作文创作的基础, 以此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灵感, 有助于学生创作出高质量的作文。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明白,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长期坚持和有较强的意志力。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 如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理解进行自由创作, 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 自由表达感情, 同时要减少命题作文, 给学生营造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时间。而写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生活, 要鼓励学生更多了解生活, 走进自然, 并养成随时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以此大大提升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2. 大力提倡学生创新写作, 增加阅读量

创新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创新写作的重要性。所谓创新写作, 就是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索。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另外, 教师要针对目前小学生阅读量少的问题, 定期组织学生到自然中寻找写作灵感。例如, 在温暖的春天, 到处生机盎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感受自然, 真正寻找春暖花开的感觉, 积累更多的素材, 写一篇感受春天的文章, 不限定题目, 让学生自由发挥, 这将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积极融入作文中, 产生感慨, 有自己的创新想法, 不会再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

3. 改变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内容

课改现状调查分析 第6篇

分析与研究

武定县教研室

李俊

【内容提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制约着有效教学,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认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是当前教研室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紧迫的工作。本文就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分析,给出几点建议。【关键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分析

建议

一、问题提出

武定县是一个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人口多、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县份。基础教育也较落后,是楚雄州最后实现“两基”目标的唯一家。

当前,新课改正在逐步推进,这次新课改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那么教学有效性如何?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这些都与教师能力相关。而教师能力主要由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等要素构成。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制约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我们县一级教研部门、农村学校对教师的能力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专门研究尚属缺失。

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情况进行比较系统的了解,分析与研究,提出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建议。

鉴于此,我对武定县中学,特别是乡(镇)初级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了解、分析和研究。

调查了解采用师生问卷、与教师个别交谈、召开小型座谈会、深入课堂听课、大量查阅教师备课笔记、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获得第一手资料后,进行细致梳理,分析研究。

二、现状分析

(一)对教学设计本质认识不足

绝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本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备课,应当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然而,传统的备课(写教案)教的思考较多,学的研究较少;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探究较多,将其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研究较少;课前的思考较多,课后的反思较少。而今,新课改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的创设留下充分的余地,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编撰者。因此,这种只是方便教师讲课的“备忘录”式的教案,必然要被新课改理念支配下的教学设计所替代。

教学设计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 生全面、全程发展的教学策略,力求“呈现教材的教育形态,挖掘教材的科学价值,揭示教材的科学内蕴”,它既是教师课前的构思,又有课中的创造,更有课后的反思。

教师不清楚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事实上,从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来看,两者存在较大差异。教案只是文本形式的方案,而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和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教学反思),以及对方案进行不断修正、完善、提高的过程。教学设计涉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

(二)对教学设计主体认识不足

大部分教师不认为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之一,这表明教师对教学设计主体的认识存在缺陷。事实上,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这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实施是在师生之间互动和合作中完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教师则如此广泛地熟悉他的学科,以至于在讲课过程中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而是学生”。对教学设计主体认识不同,就会影响教学设计的整体,从而制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三)教学设计协作意识薄弱

大多数教师还只愿意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不愿意或不会与同伴交流合作,这表明教师教学设计协作意识薄弱。事实上,教师之间的协作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质量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一线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集体教研,集体协作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自觉溶于集体,广泛交流、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共同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存在缺失

很多教师对教学设计不加反思,课上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加理会。这表明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反思存在缺失。事实上,教学设计与教案的最主要的区别是教案是静态的而教学设计是动态的,不仅是教学前和教学中需要设计,在教学后还需要进行反思和再设计,教学反思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证。

(五)对教学目标设计关注不足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的认识不足,绝大部分教师只是依据教师用书或教材等的课时具体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事实上,课程目标是围绕教育目的所制订的学科教育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目标规范了学科教学的理念、总体目标和内容目标,提出了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

(六)数学教育观层面还需转变

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时,立足基础知识,注重思维训练,这无疑是对的。但体现人文主义、注重学生体验不够,表明教师数学教育观层面还需转变。事实 上,当前课程及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使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向人文主义动态迁移。

(七)教学方法选择还需优化

我们看到,在竞赛课、公开课、观摩课中,绝大部分教师能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而平时经常使用的教师就不多了,表明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发生了“碰撞”。事实上,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的显著特色,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值得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克服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倾向,灵活选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互交叉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

(八)教学评价设计的单一化

我们的老师比较了解并经常使用终结性评价,了解并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师不多,只有极少数老师了解并能运用多元化评价,这表明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事实上,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九)对教学媒体设计认识缺失

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只占少数,而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公开课时用。表明部分教师对教学媒体设计的认识缺失。事实上,目前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客观上限制了数学教师对教学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同时,教师主观上对教学媒体使用有效性认识存在缺失,而且,教师课件制作技术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三、几点教学建议

(一)、树立对话意识

1、与《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前,一定要加强与《课程标准》之间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特别是要深入地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譬如:《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深刻理解这段话,深思熟虑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措施,对教师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教学目标、教育目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教师首先应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驾驭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其次,教师不能神化、固化教材,而应在教材、课标的指导下,通过拓展教材内容、有机整合等,赋予它新的生命,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使用——利用教材教。新课标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创设 了较大的空间,在这样的教材面前,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只会死守教材,经验丰富的教师却往往会通过重组教材,以达到教材使用的第三重境界——超越教材。

3、与同伴对话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合于学生,也适合于教师。在一个大的教师集体里,总有些有经验的教师值得我们学习。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遇到凭个人的知识与智慧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因此,建议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与同伴加强对话,讨论一些疑难问题;其次,要与名师加强对话名,因为名师在教学中有许多独到之处,譬如,新课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都能给我们启示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是一种创造”,“学习优秀的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精髓、思想”。学习别人要靠自己的思考,靠自己的修养。

4、与学生的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生情况,不了解听他讲课的是些什么样的人,那么他是无法备好这节课的”。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教学设计时应当思考: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学习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3)学生对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这些学生大约有多少人?掌握的程度如何?(4)学习目标中,哪些知识学生能够学会(包括自己能学会、与同伴交流能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二)树立质量效率意识

1、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质量规格。它首先要体现的是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相对统一;其次要思考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可行、是否有层次、是否可以评价;再次还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既有知识目标也有情感目标,既有行为目标也有过程目标。因此,教学设计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课例的设计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基本理念?(2)课例的教学内容目标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3)课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课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层次性?是否具有可行性?(5)课例设计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主要目标是否突出?

2、关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并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是师生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法。作为微观的课例设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课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教学目标和谐?是否与教学内容匹配?(2)是否关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与“讲授法”的有机结合?(3)是否关注了课堂“生成性”设计?

值得强调的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功能与特点不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用”的优化组合。

3、关注学生有效数学交流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有必要加强对数学课堂交流的有效性研究,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主义的中心”,这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时,应当从教师、学生和交流过程的层面思考:(1)设计和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交流材料;(2)设计和选择合理的交流形式;(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思考;

上一篇:icu年终护理工作总结下一篇:红墙意识的征文